春寒陈与义范文

时间:2023-03-25 15:37: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春寒陈与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山塘流水怅前尘,强勒馀寒避早春。”下一句是:毕竟东君情意厚,迟开留待未归人。

原文:

《为鲤南四弟家修写梅系以八绝句 其八》朝代:清    作者:曹家达

山塘流水怅前尘,强勒馀寒避早春。

毕竟东君情意厚,迟开留待未归人。

篇2

虽然吴小茹先生把“卷帘人”释为“正在卷帘的丈夫”,但所给的理由并不充分,存在着语焉不详之嫌,应置此不究。倒是陈祖美等学者把“卷帘人”解作侍女,更为妥贴,认为李清照作为贵家新妇,恐怕难得无拘无束地饮酒、睡懒觉,即使丈夫百般娇惯她,还有公婆和两位妯娌相督呢。“卷帘人”解作侍女的观点,颇可以通过对“骤”字的辨析来寻找支持。

《说文解字》释“骤:马疾步也。从马,聚声。”“骤”的本义是“马疾步也”,那么“昨夜雨疏风骤”的“骤”就是指疾、快呢?鲍善淳教授在《读古文入门》一书中说:

“骤”,古今都有急速的意思。但在现代汉语中,则主要作‘“骤然”、“突然”讲,而在古代汉语中,主要用来表示“屡次”。如“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吕氏春秋・适威》)“骤战骤胜”即“屡战屡胜”。“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楚辞・九歌・湘夫人》)”“骤得”即多次得到。“骤”作“屡次”讲,是古文的常用义。段玉裁也说:“今之‘骤’为暴疾之词,古则为屡然之词。凡《左传》、《国语》言‘骤’者,皆与‘屡’同义。”

不仅“《左传》、《国语》言‘骤’者,皆与‘屡’同义”,而且《史记》中“骤”也有屡次之意:“昔吾骤谏王,王不从。”(《史记・周本纪》)另外,“骤”一般不描绘风之狂烈,而是多描述雨之急猛,如“骤雨不终日”(《老子》)、“暴风骤雨”,“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李清照《转调满庭芳》)由此可知,“昨夜雨疏风骤”中的“骤”释为“多次”较妥。“昨夜风疏雨骤”即指描绘了一幅漫长春夜,细雨淅淅,和风时起的夜雨景象。这样解释不仅符合山东春天自然的天气情况,还与此词的恬静、淡愁的意境相谐和。

词人与侍女问答,一方问得是那样小心、急切,一方答得是这样平静、淡漠。在这里侍女平静淡漠的回答,显得所答内容真实无奇:海棠花依旧盛开,并未被风雨摧损。面对主人的询问,作为“卷帘人”的侍女一定出户张望,得到屋外的自然景象而作出真实的回答,此亦说明昨夜没有雨狂风烈的天气。

李清照《好事近》“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点出了海棠花开不在晚春时节,天气远距夏季。生活在江北的人应有这样的常识,春天的雨下不大,更不会狂风彻夜不息。北宋诗人陈与义诗《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诗写二月的海棠独立细雨,任细雨侵袭其胭脂色。南宋词人蒋捷词《虞美人》:“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鞔ΑBザ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蒋词写出海棠花开之时,春寒料峭,微雨丝丝。这两首词皆言海棠花开花落,都在微风细雨中,并没有狂风暴雨之景象。更何况李清照词还写到“海棠依旧”呢?

如果把“骤”解为“狂、疾”,那么“昨夜风疏雨骤”的自然情境就和卷帘侍女的“却道海棠仍旧”在逻辑上存在矛盾。有不少学者认为“昨夜雨疏风骤”是针对词末的“应是绿肥红瘦”而言的,所以把“骤”释为疾、狂、猛等意。这就犯了提耳升高的错误。作者所说的“绿肥戏瘦”是对侍女“海棠依旧”的怀疑,并说出了自己想像的景象。如果追问一下,本是“海棠依旧”,为何李清照硬说成“应是绿肥红瘦”呢?实际上,作者这种不合逻辑的怀疑,在艺术上正体现出了其内在的合逻辑性。孙绍振说:“不论是根据辩证法,还是根据现象学,都不应该把对象和艺术形象的一致性作为方法的出发点。相反,应该从艺术形象中,把文本内在的矛盾分析出来。”“昨夜雨疏风骤”是实写细雨小风,“海棠依旧”亦是实写,这样才能突出“应是绿肥红瘦”的虚笔在文中的点睛作用,才能构成了经典文本所应具有的焦点矛盾之属性,耐人寻味。如果昨夜雨大风狂,今晨自然是绿肥红瘦,这种客观的自然现象,没有什么值得分析的文学艺术价值。只有昨夜雨细而小风数起,作者却认为今晨是“绿肥红瘦”才能把矛盾呈现出来,才能赋予文本丰富的包蕴性。

这样,矛盾提示了,作者深层的情意也就有所透露了。首先,如果词人在饮酒时就知道昨夜雨大风狂,一定会想到花事将了。第二天醒来,她必不会明知故问卷帘人花事如何。其次,“应是”写出了词人对屋外景象的不清楚,更是对细雨和风之后花事的猜测。再次,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浓睡”表明酒喝得多,喝得醉了,以至于第二天还有残酒在身,神志朦胧。试想,如果昨夜雨大风狂,孤独而敏感的新婚词人会喝到沉醉吗?会浓睡得下去吗?但是,作者为何面对卷帘人“海棠依旧”的回答,竟反驳说“应是绿肥红瘦”呢?这是从艺术矛盾的角度表达出作者内在情感的合逻辑性,体现出诗词的无理之趣。此词作于新婚后的宋崇宁元年(1102),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正在太学任职,公务繁忙,住在官署,与李清照聚少离多,独守空房的作者才感到寂寞愁伤。作者饮酒,当由此种离愁别伤所引起。新婚燕尔,词人应该是“香脸半开娇旖旎”,与丈夫“共赏金尊沉绿蚁”,结果却“刘郎只解误桃花,惆怅今年春又尽”;词人应该是“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结果却“一面风情深有,半笺娇恨寄幽怀”;词人应该是“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结果却“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暮春花谢,年华流逝,词人内心自然充满淡淡的哀愁,浅浅的伤感,“却道绿肥红瘦”正抒发了多愁善感的作者新婚后独守空楼对年华易逝、“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感叹。

孙绍振教授在《文学文本解读学》的“绪论”中说:“对于文学来说,文本生成以后,其生成机制、其艺术奥秘蜕化为隐性的、潜在的密码。从隐秘的生成过程中去探寻艺术的奥秘,是进入有效解读之门。”通过对李清照运用“骤”字来描绘“风”之景象的思辩,我们才能走进《如梦令》这一文本特殊的、唯一的、不可重复的艺术世界,才能感受此词超越自然之真实,体悟诗情之美。

参考文献:

[1]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1.

篇3

对于雨的描写,自古以来,佳句甚多。坡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温庭筠的“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有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且无”都描绘出了潮潮润润的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享受。只要雨不直落,风不斜吹,撑伞走在雨中,任雨点敲在伞面,再将伞柄轻旋,雨珠向四方喷洒,既而旋成了一圈飞檐。亦或是将伞抛到一边,把年轻的长发和肌肤交给漫天的湿意,这样的雨中即景我们一生又能赶上几回?!

骤雨初歇,景色清冽,诗人们难免会感慨万千,王维有《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仿佛将我们带到了世外桃源,这里不见喧嚣的车流,混沌的天空,只有风爽月明松清,让心情得到片刻的沉淀,也是不错。苏轼有《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是一种雨后扬鞭的快意,软草,轻沙,让诗人策马赶路心自闲,挥洒文字云雨间。

雨,很奇妙,当你高兴的时候,它象一首欢快的歌,隔了窗子听去,欢快悦耳,清韵悠扬;当你落寞的时候,它又变成一首忧伤的诗,雨打窗棂,凭填感伤。诗人们也常常借雨抒情,移情于境,将爱,雨,情,愁,织就成一张细细的网,网住了一颗颗孤独驿动的心。陈与义的《春寒》“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看似赞花,意在赞人,落笔生花,意味深长。晏几道的雨中落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都将这挥之不去的刻骨铭心托入了雨中,仿佛把独立的人、双飞的燕、飘洒的雨、凋零的花都融入了时空,化作了永恒。唐后主李煜的“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含思凄婉,未几下世。诗人身陷北国,中宵罗衾似铁,细雨潺潺盈耳,心绪无比哀伤,种种愁情,岂是一声对雨长叹所能承载!

雨不但可观,更可以听。听听冷雨。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听上去是那么凄凉,凄清,凄楚。还有她的《添字采桑子·芭蕉》描绘到坐听雨打芭蕉声的情景:“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凄楚之外,更添凄迷。聂胜琼的“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鹧鸪天》),可谓寄雨托思极品,恍惚中似见雨点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滴滴点点滴滴,细细琐琐屑屑,间间密密歇歇,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芭蕉,雨,都象是一颗湿漉漉的灵魂,在屋前窗外,呼唤呢喃。

窗外,秋雨还在飘飘洒洒,如烟似雾地笼罩着冥冥众生,想着重聚遥遥无期,往事过眼云烟,掩书长叹“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当雨声响起时,兀然独坐,静听天籁,只有听凭“古往今来多少事、都随风雨到心头”了。

秋天的黄昏,飘着片片枯叶。片片飘落的黄叶,总是让人感到伤感、忧郁。

秋风微微的扶过荡起我心中悠悠的层层往事!翻阅着、解读着。犹如一朵淡雅的百合花,散发着阵阵清香。我知道那是想你的感觉,想你的味道。相思千言语,未说泪成珠!秋天总是让人想起很多很多。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突然忘记这是谁的诗句了。是啊,自古逢秋悲寂廖!我何尝不想有那种阔达的心怀——“我言秋日胜春朝。”或许我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吧!

手放在裤兜里,就这样悠闲地走着,思绪飞着。飞到云端,看风卷云舒,飞到海边,听浪起潮落。这千里的秋色万里的白云,尽收眼底。却载不动东流的是逝水!山高路遥,泪寻百花,天下尽秋,满眸苍凉。轻轻地我期盼,你却悄悄划落!静静地我等待,你却在枝头飘过!

你偷偷的降临,使枫叶更加地红了,也使它更加的萧瑟孤独了。丝丝凉凉,让娇美的桂花早些退下了秋的舞台。你的到来如一首幽美的古曲,飘在大地的心里,飘在了孤独者的心里,飘在了伊人的心里,飘在了爱情里,飘在了离别里,你飘在了一切的生命里!秋雨敲打着每家每户的窗棂,你叩开了每个人的心扉。赏人间曲,飘飘秋叶洒洒雨。

往事不可追,人生路天南地北?伊人泪!划破何语?秋思如雨绵绵涕。总感觉这雨,是驮着我郁郁的愁,潇洒飞扬。如飞天袖间的琵琶曲,袭着秋风,惹出那滴滴点点,静如止水的心境。春心未尽花残去,秋风怎过荡子心?悲凉浸洇他乡客,琵琶炫上满萋凄。

淅淅沥沥的一场秋雨,在我家窗外的那棵老榆树上滴滴答答地敲打了一夜之后,在渐渐透亮的晨光熹微中,慢慢地静寂了下来.打开窗子仰头看天,四周依然是乌云笼罩,只不过在疾速翻滚着向西涌去,东方的天际里微微有一点鱼肚白的景象.有风迎面吹来,潮润中夹着微微的寒意,我不禁打了一个寒噤,心中泛起一阵涟漪,如少女告别了已逝的青春而产生的落寞,如中年的男子虚度了半生步入老年时而发出的慨叹.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又是步入失落的季节.

我久伫窗前,似乎若有所思,从书柜里拿出《宋文选》,翻到欧阳修的《秋声赋》一文朗读起来:“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听之,曰:异哉!初渐沥以萧飒,忽奔腾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读着欧翁的文赋,身子渐渐有发冷的感觉,似乎又有风自西南吹来,先是窸窸窣窣噼噼啪啪,继而狂风大作,乌云翻滚,噼噼啪啪的冷雨骤然降至,身子不禁寒噤起来,以为自己着了凉,等从文章中省悟过来,方知是欧翁笔墨之故.

感叹之余,我又翻出当代著名作家峻青的散文名作《秋色赋》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我的眼前仿佛再现了令人心醉的绚丽多彩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灿烂之秋色,身子上下又渐渐暖和起来.我真惊讶于文学作品的魅力!

不知什么时候,天大亮起来.我步出院落门外,向我曾多次徘徊过的校园那片小树林走去.

雨后的天色静静地悄无声息.阴沉而低矮的乌云依然在翻滚着向西大片大片地涌去,偶尔有几处蔚蓝色露出来,旋即又被乌云遮住,满院满地的落叶潮润润、湿滑滑的,脚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一片、两片,叶子悠然落下,飘逸而潇洒,但又有些落寞和无奈,每棵树的树枝上也只剩那么几片叶子,孤零零地悬挂着,摇来摆去,作着最后的挣扎.树叶也是有生命的啊!它们经过一个冬天的孕育,至春天发芽吐绿,至夏天叶茂成荫,在装点人间大地的同时,也渐渐在秋天灿烂金黄干枯时,随着风吹雨打悄然离开树枝树干,如一只只乳燕在冬的来临之前,鼓着双羽的翅膀悠然地自由自在地飞回到它所应去的地方,从而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自己的生命,而新的生命则又在树枝树干树根内孕育生成.

我伸手接住一片飘至眼前的落叶,细细端详,发现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它的纹理仍然那么美:脉络细致而成网状,叶面上呈现着黄、褐、红、绿等颜色.显然它还没有结束它的生命,虽然是无可奈何地飘然而落,但仍显示着它多姿多彩的生命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