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4-02 19:4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静夜思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为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有这种反思的意识。不去反思,公司终有一天面临淘汰,教育工作者失却反思的能力必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思想也终将走向淘汰的地步。
课前不读教材不深究,照搬教参画葫芦;课中随心所欲,眉毛胡子一把抓,目标太多,失却重点;课后,漫天的习题,重复操练。没有反思意识的教学,是高耗低效的,是机械的,是重复的,是枯燥的,是失却生机的。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是鲜活个性、具有丰富思想的个体,唯有反思,才总结出更好的方法,才有所获得,;唯有反思,自己才能成长,增长智慧,少走弯路;唯有反思,课堂才能走向高效、精致,课堂才会有真正的呼吸。
反思的过程是教师经验的积累过程、教学能力的发展过程。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的反思,特别是教学后的反思最为重要。作为日常的教学,近年来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
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我想我们教师也是“教而不思则罔”。学会反思,坚持反思,我们的教学水平会在反思中提升。
1、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3、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缺憾,如果不进行反思,这些缺憾或许永远隐藏在背后,或许会使我们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跟头。教学中的缺憾对教师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反思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对败笔之处作深刻的剖析,并设计有效的改进方案,这样持之以恒,我们就会不断超越自我。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再教设计” 重构教学
篇2
关键词:反思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H3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03-02
近年来,教师教育开始从单纯对教育方法的探讨和教学理论的构建转向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在这一研究中,一种新的探索教师自身发展的途径---反思性教学成为教师教育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2l世纪的外语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而教师职业素质提高的过程其实是教师对自身职业追求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在英语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准确地理解“反思”的内涵,如何开展反思性教学,如何将反思性教学与教师素质发展统一起来,这些问题值得广大英语教师进行长期的研究和探索。
1 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又称反思性实践,是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1]这种新的教学理论超越了常规教学理论中的思维局限。把外语教师培养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讨转向对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这一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的新领域中来。教师以其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基本出发点,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深入的思考与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期达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目的。[2]反思性教学是将“学会教学”“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主动地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过程,是教师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反思性教学是促使教师职业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的手段。反思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质上也就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反思性教学是随着教学的进行而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是在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得以发展的。
2 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2.1 反思性教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理念
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个以教师自我发展需要为动力,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提升专业素质和完善信念系统的动态过程。[3]反思性教学的提出无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理念。教师要通过反思端正对发展专业能力的认识,并且必须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下设计活动。观察过程、收集数据,根据所得出来的结论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达到教师的自我发展的目的。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经验的建构,包含对实践的反思和对理论的反思,对实践的反思能帮助教师总结经验和教训,而通过理论反思,则能进一步知其所以然,增强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在反思性实践中做出理性的决定。
2.2 反思性教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的途径
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出发点,是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学主体不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设计教学方案并组织教学.通过解决问题不断改造教学过程.千方百计追 求“更好地”完成任务.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包含了:(1)课前的计划与准备;(2)课堂反馈与评价;(3)课堂调节与监控;(4)课后的反思,教师逐渐发展成为“研究者”和“探索者”。因此,反思可以促进外语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外语教师逐渐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反思性教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途径,是他们自身素质和职业能力发展的必由之路。
2.3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当代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反思性教学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自身发展的手段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也为当代英语教师的自我发展和特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反思性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学实践的开展和教学理论的提高,而且使我们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和效果采取一种批判性态度。反思性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没有终点的,它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课前计划――课堂实施(行动中反思和调整)――行动后反思――调整计划――课堂再实施。教师正是在这种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反思以及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中成长、改变、发展与进步。
3 反思性教学的实施
反思性教学有许多形式和手段可以实现,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下面是四种操作简便且实用性强的反思方法:
3.1 教学日志
教学日志是重点教学经验的记录,是一种自我反馈的形式,它可以真实、及时的记录当时的教学情景和动态的观点和看法,包括:自己有意义的事件、想法、感受和灵感;对教学有意义的方面所进行的描述;需要思考的教学问题和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学生的评价,预期的结果,突发事件、教学成功和不足的方面等。它是对一堂课或一天教学经历所作的书面描述和反思,是反思性探索的手段,有利于分析、认识、改变和超越自我,可以强有力地促进自己专业发展。外语教师应逐步培养自身的反思习惯,坚持课后书写反思和经验总结,并加以整理归纳,可以激发对教学过程的洞察力,出色的日志应该可以解决问题、受到启发、对实践经验的理性化。[4]
3.2 听课与观察
教师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相互听课,相互讨论和交流,观察其他教师是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课堂管理的方法、学生反应以及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突发问题等。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并描述他们所观察的情景,随后再彼此交换所获得的信息,继而双方对这些信息进行不带个人观点的分析,这种听课方式旨在帮助对方收集那些对他们有用但自己却难以收集到的信息,而这些是任何自我反思体验的基础,其本质是一个反思、分析、综合和实践的循环过程,既能提高教师的外语教学能力,促进自身发展,还能加强教师之间的理解和认同。还可以采用录像的形式,把自己或同事的课程录下来,反复观察揣摩自己或同事课程的优缺点,这是培养教师对特定教学情境自我意识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这种反馈素材生动、形象,极为详细地记录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极易触发教师反思性思维。
3.3 教师评价与学生反馈
教师们在课后互相交流时,除了要探讨听课时发现的问题,还要把焦点放在上课教师的教学行为上,以此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此外,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一探索性活动中,也需要学生的参与。在学期末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可通过班级信息员定期收集反馈,或通过学生网上评教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反馈,以便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5]这种从学生的思考角度来审视、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种种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一种换位的反思性教学。
3.4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即教师自身采取措施改进教学行为,贯穿着自我质疑、自我解惑的行动过程,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和教学经验总结,规模较小,主要针对具体的某个教学环节步骤,通过搜集教学素材,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开展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假设,并且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假说,直到解决问题,最后对这一系列研究过程、方法及有效性进行归纳总结,并写出行动研究报告。[6]
反思性教学是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反思性教学为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通道,是教师自我探究的一种形式。反思性教学对提升外语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充分学习反思性教学理论,理解其本质与内涌,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进一步的探讨其内涵价值,不断优化其教学实践模式。只有教师亲自实践,在实践中反思,不断调整反思策略,努力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并使之成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自己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实现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录梅,冷泽兵.教学反思的概念、价值及其途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5][6] 杨志敏.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论反思性教学与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3),3.
[3] Freeman,D.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 Jarvis,J.Using Diaries for Teacher Reflection In-service Courses[J].ELT Journal,1992.46(2):133-143.
篇3
关键词:职业英语技能比赛;职业英语教学;教学反思
一、职业学校英语技能大赛
职业院校各类英语技能大赛是配合我国英语教学而组织的运用语言学的实践活动之一,其宗旨是倡导英语交流,提高英语技能,培养英语听说兴趣,提高英语综合素质。
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先后参加了2012年苏州市职业英语比赛、2013年苏州市职业英语比赛和2013年江苏省职业英语比赛。作为一名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工作者,在了解大赛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在选拔和指导学生备赛的过程中对职业英语教学有一些反思。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英语技能大赛中职组比赛共有四个环节:在线测评(10%)、情境交流(35%)、职场应用(40%)、职业风采(15%)。在线测评主要考查选手的听力技能和阅读技能;情境交流主要考查选手用英语描述图片的能力和现场应答能力;职场应用主要考查选手用英语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对应的职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由此可见,大赛考查的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应该是指在拥有基础语言能力的同时,具有实际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英语综合能力。这就要求职业英语教学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上有所突破。
二、教学反思
1.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重心
以学生为重心,建立学生能力本位教学观,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从以教师为重心向以学生为重心转移;课堂教学从主要由教师讲解的过程转向学生“习得”的过程。
(2)“做中教,做中学”
比赛注重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从重视语言知识向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转变,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讲解单词、句型、课文、语法和练习,而是在活动中介绍、巩固基础的语言知识,并通过活动训练、巩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即“做中教,做中学”。
2.教学内容选择
大赛既考查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业务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上,开发、拓展、充实教学资源。除了以课本中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作为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报刊、广告等媒介补充内容,增强教学的时代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热点的意识及一定的思辨能力,还应强化专业英语训练。
(1)教材取舍
一般说来,教材更新的速度远没有社会发展的速度快,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原有的话题对教材进行修改和拓展,舍弃学生不熟悉的或过时的内容,补充更多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具有时代性的材料。例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第二单元的主题是The Environment,其中沙漠化的内容可以简单介绍,用雾霾及PM2.5数值等相关内容拓展开,教师还可以补充相关的贴近生活的空气污染原因、汽车限购限行、低碳生活等材料。在实际课堂操作中发现,学生对引申出来的和生活有关的教学内容有较大兴趣,能够主动选取课本中的词汇和句型来表达观点,同时也补充了更多相关话题的词汇。
(2)热点
教材是基础,除了教材中相关话题拓展的资料之外,生活中媒体播报的热点也可以拿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广场舞、脸基尼、世界杯、no zuo no die,这些话题材料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对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和思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3)职场相关内容
大赛“职场应用”部分考查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因此各个专业的英语课堂可与专业结合补充相关教学内容。可以随时抽取、补充、更新、紧跟本专业主流技术的内容,如英文产品说明书、英文管理规程、英文产品质量与技术标准、英文操作规程、英文合同以及各种媒体发表的与行业相关的英文知识与技术材料。如旅游服务专业可训练接待外宾、游览景点、住宿安排、结账付款;商务英语专业可练习处理英文电函、签订英文合同。
3.教学模式
在学生本位观的教学理念下,教学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标、以活动为基础”的原则,从以教师为重心向以学生为重心转移;采用角色扮演,模拟实情的教学方法;鼓励创造,提倡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将真实的工作任务引入课堂,将教学内容分解成技能训练项目,让学生在使用相关基础知识完成项目任务过程中训练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念。
(1)自由演讲
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的兴趣、自信心和习惯,每节课上安排2~3名学生轮流演讲,演讲结束后要求其他学生提问、提建议,最后教师可对演讲学生及其他学生所提问题及建议做简要评论。演讲的话题由学生自己选择,可以是所见、所闻、所想,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意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情境设置
教师可组织discussion、debate、role-play等活动,设置情境来锻炼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协作的能力。可以用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来设置情境,例如,就traditional shopping VS e-shopping话题组织辩论;就广场舞话题,要求学生作为广场舞代表为宣传广场舞活动的好处做演讲;就environmental protection话题,要求学生合作讨论、制作公益海报,组织低碳生活公益讲座活动。还可以就专业来设置情境,布置任务,例如电话预定餐厅,机场接待外宾游客等。通过情境设置,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不仅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的意识,训练学生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
4.教学评价方式
在“以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下,仅依靠最后考核的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已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要,评价模式需关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真实反映学习过程,及时反馈问题。“以学生为重心”的教学理念下,完全依赖教师一方的评价模式已跟不上步伐。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了解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评价对象
由传统的教师单向评价转向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多元化的模式。让学生参与评价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评价标准,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化为主动的学习者和评价者,从而有利于学生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及努力方向,有利于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英语能力。
(2)评价内容
由传统的以试卷形式出现的听力、阅读、语法、写作评价内容转向包含口语测试及课堂活动在内的全面评价。课堂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自信、仪态、参与的积极度、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的多少都可以包含在评价内容中。这种全面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性,重视细节与学习态度,对激发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
以上提到的教学反思有部分已在课堂上实际开展运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为目的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给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创建了一个交流学习、拓展视野、展示才华的平台,也促使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和理论,更新策略和方法来研究职业英语教学,引导教师在传授学生英语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对学生在情境中用英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促使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就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艳智.职业英语技能大赛对中职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促进与启示[J].职业教育,2013(16).
[2]张明.从英语技能大赛看高职英语教学[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篇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满足国家发展的的需要,国家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一直都在不断摸索前进中。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和鼓励创新创业,各大高等院校也正在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但是现实情况却不是很理想,大学生毕业后能去创业的所占比例非常低,成功率那就更低了。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严重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等院校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研究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学校教学进行深化改革重要研究方向。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着鲜明的对比,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所谓翻转就是把传统教学中的课堂学习、回家做家庭作业的模式翻转过来,转变为学生自己独立在家里完成知识的学习,然后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之间进行问题的探讨交流以及知识的运用等,这种教学模式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独立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近些年来,自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中国以来,由于其本身所带来的特点就备受关注。翻转课堂相比传统课堂教学有这鲜明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不一样,不再是老师让你按时来课堂听课学习,而是把提前做好的课程学习资料放在网络上,让学生自主的去下载学习资料进行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它不再受到传统课堂学习的时间和地点等限制,完全靠学生自己来调整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时间和地点,真正的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改变了学习的流程
学习的^程一般都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对知识的理解,再次是知识的消化吸收与运用。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课堂的教学,让学生理解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然后通过自己对所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消化吸收与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往往都是由学生独自完成,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从而能真正的吸收到的知识很有限。而翻转课堂教学却恰恰相反,老师通过资料视屏让学生提前理解知识,把自己需要了解的问题,吸收不了的问题拿到课堂上,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能更好的消化掉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将来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三)师生角色发生变换
由于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翻转课堂教学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者接受者,老师也不再是单方面的传业授道解惑。学生与老师之间增加了“交互性”,老师提问学生解答,学生提问老师解答,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平等关系,老师在这中间开始侧重于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
(四)有效提高复习的便利性
翻转教学的教学资料都是通过视屏资料来学习的,由于视屏资料可以快进、后退、暂停,有的还配有字幕等优点,学生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重复查看,重复学习,更好把不明白或学习难点理解透彻,而且这种带有声乐解析的资料比以往查看书籍等复习资料要方便快捷许多效果也更好。
二、翻转课堂的应用对旅游创新创业教育中影响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各大高校进行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所以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前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非常凸出。在旅游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来来非常大的影响。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基础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比就业型人才的要求要高许多,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老师引导为辅的这种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以学生为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体系,拥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自己的方法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解决自己所遇见的问题,实现自己综合能力的同步提升。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逐步的培养起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能主动去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观点,真正的让学生自我独立起来,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基础。
(二)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助力
创新创业人才需要拥有一定的视野,只针对书本上专业知识教育会局限学生视野,学生的创新创业远见、创新创业精神都会被泯灭在狭隘的视野中得不到开发,那么在未来就不会寻找到合适的机会实现自己创新创业方向。旅游创新创业教育凭借翻转课堂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视野,借助创业调研以及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将其他行业领域的信息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系统中来。使得自己在学习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其他行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旅游创新创业教育应用过程中的思考
虽然翻转课堂具备多种优势,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难点,使得翻转课堂很难被广泛的运用起来,因此我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们需要对这些难点方面加以思考和研究。
(一)学生自主学习力度不够
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发生转变,其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对于学生本身的自律性要求比较高,然而每个人的自律性和性格又不一样,有的能够非常积极自主去学习,有的缺乏兴趣,无法完成学习目标滥竽充数。另外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在同样的时间内,有的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很难完成,这些就导致同一个班级内同学之间的学习差异性越来越大,最后老师的教学任务就很难开展。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开展之前,需要和学生进行一定的沟通,把教学的目的和意义等向学生说明,同时在教学视屏设计上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同学生的问题不同对待,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缺乏统一的学习资料管理平台
翻转课堂教学的开展经常需要老师提前把学习的资料内容制作成视屏发放在网络上,通过学生自己下载资料进行学习,如果没有统一发放学习平台,老师就不会知道学生到底学到什么地方了,哪个学生学习了,哪个学生还没有看资料,学生主要侧重学习哪个知识点等等。老师要是无法掌握这些资料,那么很难设计自己的教学策略,开展自己辅导任务,提高教学质量。面对这个问题,学校一定要设计好自己的学习资料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构建自己的学习平台,让学生方便快捷的使用,同时还能有利于老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各个同学的学习进度,方便自己调整自己的教学重点。
(三)场地安排难度大
翻转课堂教学的开展基本都是学生提前自主学习教学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综合运用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模拟以后工作中会出现的场景,往往不在教室内上课,有时候就需要用到其它场地。如:“模拟导游”翻转课堂教学,老师提前把学习内容制作成视屏学习资料发放下去,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然后去申请的相关场地进行模拟教学,让学生更好的运用到自己所学习到的内容。但是由于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以及审核流程的繁琐等各方面的问题,场地又很难安排下来,最后导致教学任务就无法展开。所以老师在开展翻转课堂之前就要对可能使用的龅亟行计划,同时相关部门在保证学生安全的范围内,简化相关审批程序。为翻转课堂教学的展开提供便利条件。
(四)技术欠缺,资金投入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中运用了不少现代的技术手段,在大多的课程中都需要制作教学视频,特别是旅游教育这种应用性特别强的专业,很多的课程都有可能需要进行现场实地拍摄,所以这样就导致了需要花费不少的资金,同时还需要一定的摄影技巧。视频拍摄后还要对视频进行后期的处理,如剪辑和制作等,这都需要老师需要学会视频制作的相关知识,大大提高了对老师技术水平的要求。如果老师没有这方面的技术,那么这方就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士提供帮助。从而导致更多的资金的投入。因此,想要更好的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校和政府应该加大资金力度的支持,同时加大对老师进行相关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老师相关的技术水平,让老师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篇5
论文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代国际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普遍趋向,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势必期待教师能力的提高。这其中教师自我努力的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以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为案例,阐述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合唱指挥教师的能力构成及自我培育途径。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成为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任何教师都迫切需要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进行反思。目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已经逐渐从片面追求教师群体的专业地位转到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人角色实践,从关注教师的认知能力和技术化教学转向对教师极富人文气息的文化层面的整体关怀,从机械地要求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整体接受转到鼓励教师进行个人反思,从短期的、集中的学习培训转向教师持续、终身、多样化和多途径的学习与发展。作为高校合唱指挥专业教师,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及舞台艺术实践经验,直接关系到合唱指挥课程教学质量,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的合唱指挥师资及人才,也将关系到我国合唱指挥事业的泉性发展。随着国内外合唱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合唱艺术以其高雅、专业的艺术形式受到人们及社会的关注和喜爱。由于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层面广,知识结构较为复杂,指挥技能技巧专业性强,因此,迫切需要对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对教学能力与职业发展的自我提高进行深思。正是基于这种背景,笔者本文主要探讨自我在反思过程中积累的观点,以期与同行们交流。
一、教学能力反思是教师自我培养与发展的必要途径
教师专业能力是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国际潮流的出现、对教育活动复杂性的认识发展及对教育价值功能的重新评估而产生的一个专门性术语。同时,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内涵一般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发展等。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在专业化过程中,既有一般普通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也有自身合唱指挥专业学科教育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从教的专业能力和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专业教师的自我能力反思成了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思指的是教师立足于自我之外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对自己已有的观念和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笔者认为国内学者张建伟对教师反思的认识较为客观全面:“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重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合唱指挥”是高校音乐教育学科中一门重要教学课程,也是一门融理论、技能、创作、审美、实践于一体,具有综合性特点的课程。由于合唱指挥学科是集理论、创作、表演于一身的综合艺术,这就要求合唱指挥专业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自身专业结构,在专业方面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高校合唱指挥教师的专业能力反思过程是在当前教育专业化背景下,实现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构成及提高的方法、途径
高校合唱指挥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技能,研究发现音乐合唱指挥艺术学科中教育教学的新规律、新特点,使自身专业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不仅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还要重视教学方法及科研能力的提升,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勤于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坚持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之路。此外,合唱指挥学科也是一门表演艺术,因此还要讲究舞台表演及艺术实践。本文中笔者就高校合唱指挥专业教师所应该具有的专业能力,具体探讨在教学、科研和表演方面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培养和发展。
1、教学能力的发展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内容
在高等教育职能体系中,培养人才是其最基本的职能,因此,教学能力的发展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内容。合唱指挥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合唱指挥方面的人才,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合唱学”与“指挥法”方面的知识,二者既是有机结合的整体又是同属音乐范畴的不同分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进行合唱与指挥技巧的学习,另一方面则要从演唱者与指挥者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各种合唱作品的音乐形象、音乐内涵、创作背景、曲式结构、风格特点及处理要求,把合唱与指挥的技巧训练和教学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从而体现教学的实用性及专业性。
合唱指挥专业教师既是指挥角色,更是高校教师身份。高校合唱指挥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育观、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教育观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教师根据学科的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中遵循高校学生成长的特殊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指导自己教学工作的教育思想。在合唱指挥课程教学中所需的专业学科知识既包括了教师所教学科知识,也包括教学技能知识,是精湛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理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的有机统一。合唱指挥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结构是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石,充分认识合唱指挥专业的学科特点是增强教学能力的保障,而运用科学的学法,丰富教学内容及形式,推进教学专业化,则将进一步展现合唱指挥教师的教学能力。
只有在教学内容及形式上,突破常规的合唱教学模式,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合唱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教学规范,并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指导学生参与具有教学实践性质的课堂教学活动;始终贯彻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把教学重点放在具体作品的训练和指挥技巧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结合学生个性特点的不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合唱指挥人才。
2、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发挥教育功能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高校合唱指挥教师而言,既是指挥,但却区别于一般合唱团的指挥。高校合唱指挥教师无疑是承担培养音乐教育合唱指挥专业师资的主体力量。在长期的教学、排练实践中,绝大部分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特别是对于高校教师,这两者更是不可或缺。但仍有部分教师认为,艺术教育研究只要在艺术学科领域里进行就可以了;合唱指挥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学科,讲究个性,无须太多的理论和规则;只要把专业理论和技能教授好,就是好老师;把衡量标准侧重在教师现有的专业技能以及是否有耐心、有讲解能力等方面。这种种片面性现象抑制了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教学创新、科研出新的主观愿望。 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增强科研意识,重视科研能力培养迫在眉睫。近年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已被人们所认同,因此要求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加以反思、研究和改进。目前,人们几乎把高校教师和研究者当成教师专业化的同义词,而是否具有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又成为区分一个教师是否专业的根本标志。不少合唱指挥教师在教学上、在排练中很有办法及经验,无论他们的口才或者教学的智慧都出类拔萃,所培养的学生也有出色的表现。但如果不注重进行研究并提炼成成果,丰富的实践经验未能上升到理论层次,当然也就不便于推广他们的经验。不可否认,合唱艺术教育和其他教育相比较,其有特殊性。所以,无论是在教学组织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允许存在相对的自由度和个性化。但是,恰恰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相统一本身就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是最基本的教育理论和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称职的合唱指挥教师首先应是音乐教育工作者,而不是单纯的专业音乐工作者,这就必须强调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强调教育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的探索。根据自身实际与研究能力,自主选择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教学中的诸多具体问题应被统整到课题研究中进行系统研究。教师在课题方案的拟定到实施的过程中,既是一位学习者,又是一位研究者,需要分析、审视个人的教学观念和技巧知识、教学方式的运用情况,这对教师是一个重新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可以不断地发展个人的教学思想和反思教学的能力,促进研究者在实验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从而将实践经验提升为有价值的理论认识。笔者认为,合唱指挥的教学和实践,必须超越经验阶段,必须与其他的艺术和科学一样,以一种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指导,而不是纯粹凭借经验和模仿。正如王次绍先生所说:“一门学科或一种艺术门类的建设与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或形态学层次,只有把它上升到理论和观念的高度才能使其发生质变,并推动其发展。音乐艺术,从实践的意义上看,它充满着经验和技能;但音乐历史的发展,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理论的创新和观念的变革。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说:“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而教师教学研究应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这种方式是一种“系统的,持续的,有计划的和自我批判的探究”,而不是零碎的或偶然的思考。因此,作为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在从事教学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科学精神,并遵守一定的科学研究规范。研究意味着探求新的知识,其本质是追求现实和真理。只要我们能深刻地反思问题、提出问题,就点燃了我们研究问题连串反映的第一个火花,而研究活动就是由此开始的。
3、舞台表演的能力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的艺术展现
合唱指挥学科的特殊性,使合唱指挥教师与其他艺术学科的教师不同。虽然声乐、钢琴、舞蹈等专业课也是讲究舞台实践,但只有合唱指挥专业是最体现师生集体创造的特性。以广东省高校为例,在省教育厅及团省委主办下,几乎每年都会组织全省高校合唱比赛,如“广东省百歌颂中华歌咏比赛”、“广东省南粤杯大学生合唱大赛”、“广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合唱比赛”等,全省性大型合唱赛事得到了各高校积极参与,促进了各校校园合唱艺术交流,也为高校合唱指挥学科建设及专业展现提供平台,更是很好地检验了各校合唱指挥教师及音乐学科学生的专业水准。此外,各类国家级、国际级合唱比赛、合唱演出也倍受关注。在舞台表演中,合唱指挥教师要带领学生或全体队员,相互配合,共同演绎,把课堂授课的知识及排练的成果通过舞台表演充分地展现在评委和观众面前,接受检验和考查。
因此,合唱指挥教师要讲究舞台形象气质,要大方、得体,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当合唱指挥教师走上舞台时,同时也是一位演员,要通过自身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沉着、稳重而得体的动态,稳定、感染和调动演唱和伴奏者,努力通过演出让演出前的所有工作成果能够得到充分展现。在舞台上,合唱指挥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舞台表演风范外,更要展现准确、协调、得体的肢体语言。指挥动作是无词的语言、无声的表演,表达了指挥对作品的阐释和对合唱队员的演唱要求。因此,在表演过程中指挥动作应当做到科学化、美观、灵动、有感染力。具体说,指挥在指挥任何一部作品时,其拍子图式不可能是一成不变,而必须结合作品的情感内容变化,在图式及指挥动作上相应变化。此外,在舞台上的所有表现,都要服从于音乐内容表达、细节刻画需要和整体调动的需要。指挥教师的指挥动作要讲究省、准、美原则,要与音乐进行和发展保持一致,任何表现自我、哗众取宠的动作和行为都是不适宜的。舞台表演的能力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的艺术展现,是体现指挥的综合素质和审美价值取向的一部分,是指挥内在素质的外延。
篇6
【关键词】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11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必须依据幼儿的特点,合理地安排内容,使活动的目标能够综合、灵活地将幼儿的需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幼儿园课程的整合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中心思想,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是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环节,也是改革的重点。
幼儿园课程整合,是将构成课程的各个要素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领域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整合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着眼于五大领域,以儿童发展为本,目的是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教育活动的主题,将各个领域有机结合后设计活动。活动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灵活,可由教师进行预设,也可由幼儿的兴趣生成,还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选择确定。首先,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生成;其次,主题教育活动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最后,主题教育活动应充满趣味性,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形式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玩”的天性。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园课程的整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注重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总的指导思想。传统单一科目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教育活动只能加强幼儿单一方面的发展,忽视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例如:主题教育活动“中秋节”(大班)。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目标领域:语言。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大胆表达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活动二:《八月桂花遍地开》。目标领域:艺术、健康。
(1)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唱出歌曲的欢快节奏。(2)通过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活动三:欣赏《静夜思》。目标领域:语言、社会。
(1)有感情地朗诵所学古诗并理解含义。(2)幼儿间相互交流讨论,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环境的寂静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活动四:做月饼。目标领域:综合。
(1)通过观看录像,幼儿了解制作月饼的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2)积极体验亲自动手做月饼的快乐,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3)与同伴协调使用工具,活动后共同清扫环境卫生。
以上主题教学活动目标涉及五大领域,活动过程中将教师预设目标和幼儿活动生成目标相结合,根据活动进程调整教学内容,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二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注重丰富性,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
整合(综合化)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原则,指的是加强内容之间、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以及学习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帮助儿童把从各方面、各领域和先后获得的各种经验加以统整和贯通,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和实施时,尽量整合各学科(领域)的内容,并且与幼儿的生活紧密联系,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引起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
使幼儿学以致用。以“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为例:
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
教学内容:(1)幼儿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2)老师根据情况,鼓励幼儿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叙述完整;(3)老师叙述《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幼儿根据叙述发挥想象画出月宫。
活动二: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内容:(1)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2)学跳扭秧歌,并根据节奏创编动作,自由舞蹈。
活动三:欣赏古诗《静夜思》。
教学内容:
(1)欣赏《静夜思》完整的电脑课件,观察、交流和讨论画面,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教师叙述中秋节的由来:北宋太宗年间(976~997年)确定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节,又称秋节、丰收节、团圆节等。中秋节这天,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中秋夜月亮升起时,全家人要围坐在庭院里,祭月、赏月、吃月饼、饮美酒。圆圆的月饼象征家人团团圆圆。(3)再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4)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四:做月饼。
教学内容:(1)认真观看录像,了解月饼制作的过程。(2)相互交流制作月饼工具的使用方法。(3)与同伴交流自己想象的月饼的样子。(4)游戏活动,师幼共同制作月饼。(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少放馅,轮流使用制作月饼的材料和工具。)(5)烤制月饼,共同品尝做好的月饼,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涉及各领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整合时,不能简单将学科领域的知识简单拼接,形成“大拼盘”。并且选择内容时将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平均分配或选择齐全也是错误的,找到一个切入点,注重幼儿的兴趣并与之生活相联系,将所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主题系列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各领域的特色,将各个领域的内容配套结合并应用,使幼儿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减少相关内容的重复实施,提高活动效率。
三 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注重以游戏为主,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主题教育活动可以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以幼儿生成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无何种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幼儿是“对话”的伙伴关系。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承担着多种角色,是集引发者、帮助者、支持者等为一身。例如,主题教学活动“中秋节”,活动一,“快乐的中秋节”活动中,老师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交流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活动二,师生共同交流秧歌舞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创编舞蹈动作,鼓励幼儿自由跟随歌曲进行舞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游戏就是小孩子们的工作,因此,游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运用于幼儿参与的各项活动中。
幼儿通过教师创设的游戏环境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性的发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游戏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幼儿的玩伴,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将月饼做成各种形状,解放幼儿的思维,最后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美味的月饼,师幼感受着成功后的喜悦。
四 主题教育活动的评价注重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发展
活动评价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活动进行,在活动反思中促进教师发展。在实施中,要从活动目标出发,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应该对照目标和结果,反思过程、分析问题。将每一次的活动进行归纳,形成新的工作策略,并将工作经验推广应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中秋节”活动的目标之一是: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风俗习惯,乐于大胆表达并与同伴交流。可是活动结束却发现有五六个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交流,表现出无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独自玩耍的现象。过后,教师了解到,这几个幼儿由于家长不重视,没有认真地给孩子讲解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因此,孩子对此几乎一无所知。活动之后的反思中,教师总结出应充分地进行活动准备,为目标实现提供必要的条件。
篇7
海南华侨中学 王 颢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反思的方法
第一,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第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教学反思的类型
1.“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记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2.“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如:月考后质量分析。
4.“期末思”:即通行的期末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末考核,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原本是我教学中的一种随笔,自己坚持写了多年。那时并没有谁来要求我,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即时灵感。
在那些灵感中,我曾经记录了孩子们课堂上闪光的身影,留下了我心中许多的不自禁的感动;那里有我教学经验的精彩描绘,也有我工作不慎时捅下的漏洞;在那里,我曾经不断地刷新一个真实的自我,也曾经轻轻地汲取营养为自身内需做补充;那里有我的忧虑和困惑,那里也有我的欢歌和笑语;更值得一提的是,那里记载着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后的欣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换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小成功。我曾经在内心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真心地感谢吧——教学反思。它给了我一个工作反省的机会,给了我一方滋养孩子成长的沃土,给了我一片展示自己才华的天地,帮助我一天天变得成熟、变得聪明。我永远会对它有一份钟情。
后来,教学反思不再为我所有,却衍生成教学备课中的一种规定。它要求我们写出东和西,写出南和北。有些方面俱细之极很不容易被接受。尤其是教学中没有什么触动而无病时的反思,简直叫人觉得是一种难受。
篇8
关键词:古诗教学 情感 环境
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在古诗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内容,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劳动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的动人美景。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篇9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必要前提。教学活动要想高质量的完成就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也是目前的教学中教师非常缺乏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的以自我为中心是许多教师常犯的错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权利被剥夺,对其学习积极性的打击非常大,也造成了其学习效果的不理想。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对于知识的探究过程是需要学生自己完成的,这样会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印象也更加深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的学习和探究之路指明方向,促使其自己完成。课堂上的教学教师要避免自己滔滔不绝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要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间和自己探究的机会,将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合理进行分配,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学习《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教师只需将一些基本的字词读音和字义对学生进行讲解,然后可以留下一些问题如作者李白的生平等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对于学生遗漏的一些问题教师也要适当点出,如“床前明月光”一句中“床”的本意是井栏而不是睡觉时所躺的床,以此保证学生的探究过程合理有序的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加强,并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二.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途径。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多种教学方式的支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目前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仍沿袭传统,即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厌倦会使其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的动力不足,随即影响学习成绩。小学语文的教学,教师如果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加创新,将会使有趣的语文内容变得枯燥,十分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成为可能。教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更丰富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的兴趣。如在《赵州桥》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赵州桥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借助网络对其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学生对赵州桥有感性的认识,加强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语文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课外阅读交流,引导学生对所接触到的各类书籍进行分享,并逐渐培养他们的读后感写作,这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十分有益。总之,课堂教学方式的丰富渠道很多,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构建起高效的语文课堂。
三.应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活动中,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有效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学中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帮助学生放松心态,使其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当前的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看到这一点,认为课堂教学就应该是严肃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只会感觉压力更大,学习的效果也无法达到最佳。因此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的有利影响,并在教学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首先,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文涵养,加强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合理处理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意外情况,既不使学生感到紧张,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其次,教师要做到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同学,让学生对自己的感觉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畏惧。学生如果对教师产生了畏惧心理,容易在课堂上学习时将精力分散,担心自己表现不佳而受到教师的批评,这也无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掌控,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这一点。
四.要及时进行课堂的总结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是教学活动的结束,还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课堂教学效果的总结,这对以后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有利。很多教师往往在一节课结束之后就将所讲的内容抛之脑后,对于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也不进行反思,导致同样的课堂错误会再犯第二遍。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克服这一点,对于课堂教学中自己和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不断改进,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切实提升课堂质量。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有教师自身和学生方面容易犯的错误,这些错误可能非常小,但其埋下的隐患却很大。因此教师不能忽视这些小问题,积极思考如何有效地避免其再次发生对改进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科目的教学中,学生常会在一些字词的读音或一些汉字的书写方面出现问题,并且不容易改正。对此,教师要善于总结出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在备课时将其考虑在内,进而在课堂上及时点出,提高学生的警惕性,防止学生再次发生类似错误。课后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通过反思教学将存在的问题和易犯的错误有效地加以解决,可以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五.小结
篇10
一、以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亲近数学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之更贴近学生生活.
(一)在“引趣”的问题上多下些功夫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例如,我在讲二年级“7的乘法口诀”时让孩子计算“古诗”的字数,从五言律诗的《静夜思》到七言绝句的《山行》自然地过渡到7的乘法口诀. 在进行7的乘法口诀的练习时,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看“日历”计算天数、算出七星瓢虫身上的黑点,来巩固新学的7的乘法口诀. 并且利用孩子们喜爱的7个小矮人编儿歌,1个矮人1张床,7个矮人7张床. 1个矮人2只碗,7个矮人14只碗……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倍感亲切.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运用生活,教学新知
在新知的教学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教材中“认识百分数”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生活中去找,去观察,然后记录下来,等到上新课时,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从而找到了符合自己需要的学习方法. 这样每名同学脸上都流露出成功的喜悦. 长此以往,学生的合作意识、创造精神怎能不得到发展呢?
二、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张扬他们的个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稍有不从就要受到教师的指责,这种形式下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缺乏生命活力. 怎么做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呢?
(一)在课堂中让孩子动起来
1. 动 手
在数学教学中,与其我们教师滔滔不绝地空洞地讲授,不如让学生们动手去亲自实践. 让他们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才能学得更有效、扎实、深刻. 如我在教学六年级“长方形的特征”一课时,引导学生先摸一摸长方形,并列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自然领悟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动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动 眼
观察是思维的触觉,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教给学生过程与方法,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要依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讲明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3. 动 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动口表述自己对一类数学问题的看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学生自我探究的氛围. 学生在动口的过程中,既培养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把他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示出来.
4. 动 脑
人身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脑是人们的思维中枢,任何感知都离不开大脑.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动脑思考,对提高他们的思维大有好处.
总之,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内在的潜力,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动口、动眼和动脑的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创新思维
同一道题,不同的思考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解题思路. 例如,我在教学“简便运算”时,学生有创造的计算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反思中记下了鼓励算法多样化这一环节:“教学中,我没有把老师意识中的最优化的计算方法硬塞给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探索和发现计算方法. 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把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品尝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真正做到了赏识每名学生,为他们的“不一样”鼓掌.
三、平等交流,让学生成为“知音”
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教,让学生被动地学,这样的教学使老师不能真正融进学生的学习中. 其实,只要你稍稍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把学生当成平等交流的对象,感觉就比较亲切. 如“我们”就可以把老师和孩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吧!”“让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 ”教学中,老师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既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又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课堂中展现的是真诚的交流.
四、微笑教学,让学生体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