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节的小报范文
时间:2023-03-16 15:5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教师节的小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学生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的图片1
小学生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的图片2
小学生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的图片3
小学生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的资料:教师节故事
教师节的故事(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我一年年成长的同时,让我晓事理明天下的当然少不了恩师。师恩难忘,转眼毕业多年,而不同时代不同恩师的谆谆教诲,犹在耳边。家乡老师的故事,让我尤其难忘。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胡子里长满故事,谈笑中埋着乡音,一声声喊我乳名,多少亲昵,多少疼爱,多少开心……”,多么美的歌声,多么美的回忆。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给了我们纯朴的心境,却无法给我们放眼世界的才情。
学校的条件异常的简陋,老师多是代课的,在村子里说来能到县城上完高中回来就不错了,当然能当我们的老师也就不错了。
整天在草垛里摸爬滚打,小河里击水摸鱼的我吵着想上学,妈妈把我送到学校的时候,学校都开学好久了。当时正在上音乐课,老师介绍我,然后问我会唱什么歌。呵呵,我说会唱小花猫。这样在风琴的伴奏下,我完成了我的入学考试。那年的冬天,我病了很长时间,以至于多年后看见家乡的赤脚医生眼神儿还充满恐惧——打针打的。加上年龄小,所以不幸的事情发生在了我身上——一年级留级了。
让我唱小花猫考试的老师不教我了,换了个非常厉害的老太太,于是我开始遭受了“非常大的打击”——几乎是天天挨批评。那个时候似乎也没什么鼓励教育。老师很少表扬我们的。我最怕的就是发作业,最怕老师说:“全班作业最乱的就是***。”而我就是***。于是我费尽心机啊,一笔一划,可是没办法,坚持不了多久就又挨批评了。那个时候一天不挨批评都觉得幸运,作业得了优的时候,美得简直不得了。
后来在初中、高中、大学,都有同学羡慕我的字。在我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场考核中招聘校长大加赞赏的就是我的板书。很多人也问我是怎么练字的。自己只能暗暗窃喜:是老师逼得我从小学一年级就在研究我们的方块字怎么摆能得优……老师的苦心,让我受益终生。
在求学的路上,我是幸运的。小学上完后,回到了父母身边,在县城里读完了中学,顺利的考入大学,工作时选择了离家不远的城市。远离了那个可以在麦田里撒野的小村庄。如今回过头再看我童年的小伙伴,在中考的战场上全军覆没。农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走着父母辈曾经走过的路。不是他们不想上进,他们中有的成绩当初比我还要优异,但是家乡的师资与环境,(lz13.cn)让大家歪歪扭扭的走完了小学的路,中学,却走得格外难。教中文勉强,教起英语来,只能是一塌糊涂……时间久了大家竟然也就认为这样是正常的了。学不好英语是正常的,考不上高中也是正常的。考上的孩子那是相当聪明——乡亲们都是这么说的。
每年回家都会听到些中考的抱怨,披荆斩棘考上大学的,包括我在内,都成了名人,父母把孩子送入大学后,从不曾也不愿奢望让他们再回来。
我是老师但从不敢把自己比作红烛,这是我在这个城市赖以谋生的职业,想到我的家乡,我的小学老师们,我只能惭愧。对于支边的老师,我羡慕,更敬佩,同时在替我的家乡期望着……
教师节的故事(二)
柳林大学毕业后回到县师范学校当老师,上课第一天他就发现,学生中有一位是他读小学时的班主任。这位老班主任叫刘大华,已经五十多岁了。他和别的学生一样,平时在乡下的小学当老师,星期天就来师范学校接受培训。
柳林很不习惯这种师生倒置的角色,发练习本发到老班主任时,不由自主地念:“刘老师。”下面轰的—声地笑了。柳林说:“他就是我老师嘛,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刘老师一直教我。”刘大华说:“现在我是你的学生,你叫我的名字好了。”
在柳林的记忆中,刘老师是无所不知的,现在他才知道刘老师的知识少得可怜,许多很普通的练习都不会做。柳林很同情刘老师,带常给他开小灶。可刘老师的基础实在太差了,有时柳林讲了两三遍,他还听不懂。刘老师急出满头大汗说;“我真是太笨了。”柳林说:“别急,慢慢来。”日子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期末考试。
柳林最担心刘老师,发了试卷后,就站在刘老师的身边看他答题。刘老师说;“你能不能走开?你站在这里,我就更不会做了。”小会做题的学生还真不少,有些人偷偷摸摸翻书看。柳林看着他们花白的头发,就不忍心阻止他们。他从刘老师的身边走开,心想,让刘老师也翻翻书吧。
考试快结束时,柳林才又来到刘老师的身边。刘老师的试卷大都空着。这怎么能及格呢?不及格就要补考,那多不好呀!柳林干脆写了一些答案,悄悄递给刘老师。
柳林以为这回刘老师该及格了,可是,批改试卷时,他看见刘老师的试卷依然大部分空着,得40分就不错了。柳林懒得看了,随手给老师打上61分。
别人补考的时候,刘老师也来了。柳林说:“刘老师,你得了61分,不用补考。”刘老帅说:“谢谢你的关心,我知道那不是我考得的分数。”柳林说:“老师,我是怕你补考也不及格。”刘老帅说:“要真是那样,那我就留级,从头再学。”
刘老师坚持参加补考,柳林替他捏一把汗。刘老师一交试卷,柳林就当场给他看。出人意料的是,这回刘老师居然大部分做对了,仔细—算,竟考得了75分。柳林惊喜地问;“老师,你怎么进步这么快?”刘老师说:“我下了功夫。”柳林看见刘老师的眼窝深深的,眼白上布满血丝,那花白的头发似乎又白了许多。
柳林握住刘老师的手,动情地说:“您永远是我的老师。”刘老师说;“我现在的知识不及你的十分之一,怎么敢再做你的老师?”柳林说:“今天您就给我上了课,让我懂得:考试也是做人。”
小学生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的资料:教师节祝福语
1) 一路上有您的教导,才不会迷失方向;一路上有您的关注,才更加的自信勇敢老师,谢谢您!
2) 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
3) 有了你,我的一生才精彩!!谢谢你!我的老师!由苍白而绚丽,由肤浅而深邃,生命因你而升华。
4) 愿温馨喜悦与幸福……如同吐露芬芳的花朵洋溢在您欢乐的时光我们最爱的老师。愿老师的船永远平安!
5) 在您关注的目光之下,给予了我无尽的信心和勇气!您是我永远的老师!衷心祝您健康幸福!
6)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祝心想事成,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我的朋友,我的老师,祝你节日快乐!
7) 在这特殊的节日里,我们想对您说:老师,您辛苦了,祝老师能以乐对人生,以笑对考验!
8) 感谢您的关怀,感谢您的帮助,感谢您为我所做的一切。请接受学生美好的祝愿,祝您教师节快乐,天天快乐!
9)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亦未必永垂千古;而刻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您的名字,将真正永存!
10) 莘莘学子心,难忘恩师情。辛勤的汗水是您无私的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您最高的荣誉。祝您:节日快乐!幸福永远!
看了小学生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的人还看
1.小学生教师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2.教师节快乐手抄报图片大全
3.教师节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又漂亮
4.小学生简单漂亮的教师节手抄报
5.关于教师节的手抄报
篇2
一、重视感恩情怀的启蒙教育,开启学生感恩之心
教师可以从“感恩的心”这首歌入手,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只有知恩才能感恩。教师首先要从心灵上启发,引导孩子用心感恩。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这首歌使学生明白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和友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为了摆脱它,我们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教师要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初中教程中的思品课程、语文学科中的很多课文,都可以作为感恩教育的一个蓝本,让学生受到感恩的熏陶;其他学科,若涉及类似的感恩教育,老师就应不失时机地对其进行教育。
二、组织感恩教育的主题活动,酝酿学生的感恩之情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通过爱父母、爱家庭、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营造感恩氛围,让学生从活动中受到爱的熏陶,懂得如何报答、如何感恩。感恩氛围的创造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开展主题班会。教师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形式多样的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2010年,我指导学生开展了一个关于感父母恩的主题班会,题为:“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班会是家长会的一个环节。当时全班家长都当了观众。班会上,一系列关于父爱母爱的歌曲、诗歌,都令孩子和家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恩教育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讲感恩故事,创办“感恩”小报。教师可引导学生讲述班上最感人的感恩故事,让学生评出最具感恩之心的“孝星”,使学生亲眼目睹“孝星”的形象,从而受到感染。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一位深圳著名歌手,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家里却一贫如洗。他只有一个女儿,却是178名贫困孩子的“爸爸”。他就是爱心大使丛飞。他是我们当之无愧的学习榜样。同时,引导学生将故事整理后,创办以“感恩”为主题的小报,全班交流,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具备一颗感恩之心。
3.在实境中体验别人的辛劳,懂得换位思考。针对用钱大手大脚,不顾及父母挣钱辛苦的学生,一定要让他在家多做家务事,如果可能的话,就可以让他参观父母的工作单位,亲自了解父母的工作流程,这样他就可以真正体会父母挣钱的艰辛。教师还可以调动班上不听讲、调皮捣蛋的孩子,让他当组长,亲自体验有人不听话时自己的挫败感,从而体谅老师教育孩子的苦心。这样的活动,使“感恩”教育有声有色,营造了浓厚的感恩氛围,让他们自愿参与“感恩”活动,亲身体验,感悟人生,领悟真理。
三、落实感恩图报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感恩之德
1.组织孩子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培养善心和爱心。教师要利用各种场合,不失时机地在学生的心底播种善的种子,教育学生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尊重,懂得负责,懂得与人为善。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学会及时感激,表现感恩之情,从对别人说“谢谢”开始。
2.帮助孩子与父母建立沟通的桥梁。建议学生每周跟父母通电话,或者写信。鼓励学生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如“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爸爸妈妈,你们身体好吗?”“你们今天过得愉快吗?”,等等。让学生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工作和生活情况。如果遇到自己的生日,就要记住给爸爸妈妈送礼物,或者以别的方式表示感谢。
3.利用各种节日,组织开展感恩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将感恩付诸实践。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圣诞节、国庆节、感恩节这一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受到过父母、老师等人的哪些恩典,自己应该怎么感恩,并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表达。通过这些节日,为孩子们搭建一个表达感恩的平台,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
篇3
[关键词]语文 生活 实践 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12
语文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生活是语文的天地和资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意义。
一、自主参与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是学生自主活动、施展才华的好机会,但很多情况下,班主任老师抢占着讲台,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不了,活动能力也相应的受到了限制。
如开学第一周的班会课上,我将40个学生分成五大组,每8人自由组合,再局部调整,并让每个学生写一份“自荐书”竞聘上岗,轮流当一个星期的班长。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如果“我是班干部”就要以班干部的职责来要求自己。学生每人写了一份简单的计划,写了自己准备开展哪些活动。接下来,每周的班会课上,不再是教师“主宰”活动的内容,而是班干部充分发挥力量,自我确定主题,选择内容,决定形式,创造性地开展班会活动。
开学初,班干部还带领大家开展了“公益广告词表演”竞赛。幽默的广告词,丰富的内容,生动的表演,逗得大家笑弯了腰。学生们自己策划,聘请评委,整个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走向生活”采访活动中,学生们自由组合,收集资料,了解采访对象,准备了一系列问题,成功地采访了分管教学的曹校长、分管后勤的朱老师,食堂负责人、厨师及点心师,了解到了许多课本中学不到的东西,体会到了记者的辛苦,对学校的发展和管理也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学生们还开展了故事会、读书札记交流、古诗表演、办小报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但拓宽了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的背景空间,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强化了班队活动的思想教育功能和生活积累功能。
二、重视学科活动
学科活动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活动,能为他们提供参与生活和认识生活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积累生活和驾驭生活的能力。我校每天都有兴趣活动时间,有奥数、美术、书法、科学、体育、手工等十多个兴趣小组。我不仅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参加兴趣活动,还请兴趣小组的负责老师配合,请他们为语文教学提供方便,让学生在相关学科的学习中获得心理的满足和放松,达到知识的增长和积累,享受生活的丰富和充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指出:“综合性学习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标本乐”活动就是由一张书签引发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节那天,一位学生送了我一张漂亮的枫叶书签,蓝底红叶。很多学生围着我问:书签是怎么做成的?为什么枫叶一到秋天就特别红?既然是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我就和他们一起翻阅资料。于是,学生们不仅知道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科学原理(跟叶子中含有的叶绿素、叶青素和叶黄素有关),还了解了更多关于叶子的形状、生长、功效等知识。这也促使学生产生了自己动手制作植物标本的冲动。于是,在一次假日作业中,我指导学生采集自己喜欢的叶子,洗净,压平,制作成植物标本,并给它们起了动听的名字:“青春美少女”“烟鬼”“金色的童年”“幸运之神”……还附了简短的说明。这些标本都被拍成照片输入电脑并喷绘在展板上了。我还编印了一本《标本乐》小论文集,学生们甭提有多高兴了。
其实,诸如此类的学科活动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思考,善于整合,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际新闻、家庭生活、日常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学科活动的资源。
三、丰富校外活动
学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度过的,教师要引导他们广泛接触社会,主动接触生活,自觉参与实践,充分感受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1.听说训练
我校提倡学生每天收看至少半小时的新闻联播节目,用一两句话概括新闻的内容提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说一天的学习、最近学校发生的事情。
2.操作表演
生活中的聚光、热胀冷缩、种子发芽、简单的嫁接、磁铁性质、缓冲压力等现象或原理,都可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去体验,并根据他们自己的兴趣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如“鸡蛋撞地球”活动中,学生积极探索,有的利用空气的阻力缓冲了鸡蛋下落的速度;有的进行包装,加上了海绵,将鸡蛋包裹得严严实实,从二楼扔下也安然无恙;有的则将鸡蛋安装在自制的降落伞上,让鸡蛋飘然而下。学生的经历使他们的童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每当提及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时,他们总会眉飞色舞地谈起鸡蛋撞地球的活动。
3.调查劳动
考察周边环境、打扫菜市场、调查人口情况、了解本村的发展历史、慰问孤寡老人,这些社会活动都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假期,我会布置实践活动作业,让学生走向生活。如让低年级学生去了解本村有多少居民,其中75岁~80岁的老人有多少,男、女各占百分之多少,他们的健康状况如何,饮食习惯、锻炼情况怎样,从本次调查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中年级学生则去调查本村从1995年到2003年购买了多少辆摩托车,价值多少,什么牌子,并根据具体的数据,在哥哥姐姐或父母的帮助下制作统计图。从图中,学生会发现本村经济的变化、村民生活的变化等。高年级学生则走进饭店或超市,调查食物、包装袋等生活垃圾,统计数据,了解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对生活、对环境有什么影响,生产一百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掉多少棵树,从调查分析中为饭店或超市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样的活动,将语文、数学、社会、环保、自然、实践、生活相结合,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广阔的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到蓝天下的学校去阅读生活的教科书找到了生活的源头活水。
篇4
关键词:德育教育;教育策略;中学教育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道德风气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种逐步适合时展需要的道德体系正在酝酿之中。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道德体系的变化也为中学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 营造良好的中学德育教育氛围
学生个体情感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乃至知识才能的增长,总是受到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家庭小环境,乃至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学校要特别重视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育人氛围。要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氛,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校训、校风、校歌、校规,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形象。加大对德育教育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加大德育教育宣传的途径。设置德育教育专栏,名人名言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加大投入绿化校园,校内绿草茵茵、树木葱茏,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我国的教育目的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作位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一定要树立德育教育首位的战略观念。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从应试教育的漩涡中冲出来,这些都有赖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要明确“德育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德育教育无闲人,人人都育人”的道理,真正把德育教育首位放在战略的高度去思考,通过学校这个主阵地,向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2中学德育教育内容结合社会发展
中学德育教育内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联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学校德育观念和内容要向现代型转变。广大德育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提高素质,将学校德育目标纳入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德育教育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思想道德。德育教育要依纲靠本,不断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凡超越中学生接受能力的德育教育内容要坚决压缩,凡已过时的道德观念要大胆更新。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分层要求,加强德育教育的层次性、针对性,使其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中学德育教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只是去构建一种道德理论,而是要表现为一定的道德行为,这是评价德育教育是否成功的基本要件。因此,中学德育教育内容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尤其是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联系。倘若我们希望了解人们的某种道德行为,那么就必须去分析促成这一行为产生的动机背后的动力――人的需要。这里的需要既包括学生个体内在需要又包括社会需要。德育教育在本质是个体人格和品德的建构过程,也是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对话过程。因此,首先要关注中学生的个人需要,分析这些内在需要的心理源泉,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同时,也要引导他们了解社会需要,并能自觉地以之约束自己的育行。所以说,中学德育教育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否则,必将与现实脱节,使得中学德育教育陷入内容知识化、程序化的境地,缺少与时俱进性。中学德育教育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关于德育教育内容的更新我们应注重“课堂知识和课外实践活动的结合”,引导学生撰写各种社会调查小报告和总结等,还要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把乡土情、校情等引入课本中,还应增加对家乡的典范人物,和家乡时代的变化人民生活的改观等的内容,这对家乡文化的宣传方面有很好的作用,还可以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这些内容的增加大大丰富了德育教育的内容,使其具有生活化。
3 改革创新德育教育形式
德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随时代的发展做调整和创新,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忽视了德育教育的特殊性,大多停留在书本、课堂和口头上,灌输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导致德育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在中学德育教育实践中,要善于将理论教育与德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老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法有目的地设计模拟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的场景,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主体验、现身说法等情景教学,引入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可通过录像幻灯、语言描绘、实况播音、辨析讨论、价值判断、道德评价等互动式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家长式,命令式改为朋友式,将自上而下的注入式改为双向交流互动式,将包办替代改为自理、自教式,以多样化、现代化的方法促进德育效果的达成。在德育实践中,教师还可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或活动,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或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社会调查研究,进行社会标准价值判断和行为修正。只有这样,德育教学才能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教学效果才能真正体现。
此外,还应创新多元教育形式,丰富德育教育方法。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组织和开展多途径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容易接受德育教育。具体的讲,中学德育教育通过以下几种形式丰富教育。一是情景陶冶法。学校努力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人际环境,在“无言、无求、无形”的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如升旗礼、校园文化周、校运会、文艺汇演、校庆纪念日、校史教育、文明礼貌月、教师节尊师月等。二是榜样示范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中学德育教育中,学校可以通过宣传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或是身边熟悉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光辉形象,使抽象的伦理道德、人生价值、道德规范形象化、具体化、人格化,以个性培养个性,进而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教育培养学生德育观念。
结论
中学德育教育作为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的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营造良好的中学德育教育氛围,坚持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中学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氛围,提高其待遇和素质,完善考核标准和培训机制。中学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不仅要结合中学生和生活的实际,而且要随着时代的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要将多元化的社会需要渗透到德育教育的内容中去。
参考文献
[1]磨丽萍.探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
[2]桑昭惠.浅议德育教育中的美学应用[J]
[3]黄燕红.重才岂能轻德[J]
篇5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是我们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的道德教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起点。因为当前许多中学生,由于父母的宠爱、溺爱,造成孩子的骄横无理,唯我独尊,缺乏感恩意识。加上传统感恩教育方式、方法单一,远离生活实际,对学生的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因而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感恩的心。
而新时期的教育目的具有历史继承性,也反映了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特点和教师们对教育目的的新的思考和探索。在提倡感恩教育的今天,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更是任重而道远,特别对于我们政治教师更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正确解读感恩教育,如何在政治课堂上推行感恩教育,如何将感恩教育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一、感恩的内涵。
什么是“感恩”?要正确理解感恩教育,必须先了解“感恩”。“感恩”一词是舶来词,最初源自基督教教义,是一个带有浓烈宗教色彩的概念。在英国很多古老教堂的石墙上至今仍然雕刻着“思考”与“感恩”二词。“感恩”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而在我国汉文文化中,“感恩”一词出自晋代文豪潘岳《关中》诗“观遂虎奋,感恩输力”,亦取“感戴恩德”之意。而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将“感恩”一词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人类精神生活中重要主题,是一个人正常的、被世俗社会所认可的一种思想感情状态。有学者提出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①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它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心田,让生命充满生机,遍洒阳光,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感恩来自心灵,不假外求,近在咫尺,关键只在一念之间,也就是感恩意识。陈寿在《三国志.是志.骆统传》中说“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这里指的就是感恩意识。
感恩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在中华文化里记载了数不尽的“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娱亲”、“哭竹生笋”、“打虎救父”、“笼负母归”、“鹿乳奉亲”等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淳朴民风,所以感恩不仅是中国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中西感恩文化传统
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是文明社会最基本的准则。在西方的感恩节正是教人们懂得崇高感恩,感谢上苍的仁慈与恩惠,它始于1621年,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的英殖民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和印第安人的帮助,举行了三天的狂欢活动,从此这一习俗就延续下来。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正式宣布感恩节为国定假日。每逢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都要隆重庆祝一番,这一天,全家人围坐在餐桌旁,面对有火鸡、南瓜派的丰盛大餐,进行餐前祈祷和感恩。这时,每个人都会怀着感恩之情,细说值得他们感恩的事情来,在他们心目中,感恩节是比圣诞节还重要的日子,因而外国的小孩从小就被教导“接受”的礼节,不管喜不喜欢别人的礼物,都必须得甜甜蜜蜜的道谢,因为要谢的是礼物背后的心意,而不是礼物,更不是礼物的价值。不管多少礼物都要写谢卡,不管多小的服务都要道谢。这种已养成的习惯,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向服务自己的人说“谢谢你”、“非常感谢”,因为他们深知,说声“谢谢”不仅使世界上的另一些人感到快乐,而且也使自己的心情舒畅,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可以心平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于待人,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冲淡了生活压力,美化了生活。
而中国社会主体文化始终是儒家文化,儒家经典著作中感恩的准则比比皆是。 “这里流露的反哺之情与报恩之意实乃涤荡心弦感人肺腑。它既体现了一种生命的根源意识,又表征着人类源于动物而超越动物性的关系与情感。”②这道出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情感、有道德、有思想、有正义感,里面不乏有感恩教育的合理成份和因素。因而我们用谚语、名言、警句来教导下一代,学校教育停留在字面上、课堂上、理论上,落实到社会、生活层面上的则少之又少,弘扬感恩美德缺乏时代感和说服力,没有实践的指导,使孩子们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缺乏感恩意识,我们的孩子们乐此不疲地过着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却没有想到过感恩节。他们视幸福为天然,认为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稍微有一点他应该得到的东西没有如期而来,便愤愤不平,唳气冲天……乌鸦反哺、结草衔环、义犬救主的私塾启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佳句阐释的不是感恩思想,而是一种封建的狭隘的报恩情结。所以引入感恩教育的思想迫在眉睫。
(二)传统感恩教育与时代对感恩教育的需求
人为什么要感恩?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信性上,它是一切守社会关系的总和。”③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他人而单独存在,“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而活着,不得不为别人而活着。”④这情中之一便是恩情,由于恩情的存在,你不能只为自己考虑。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
而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我们的封建社会时期,就有太多太多关于感恩教育的事例,例如在四川都江堰浏览的话,你会在大坝上看到八个大字: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还有佘家义士“昌死葬忠魂”,在民族英雄袁崇焕去世后,子子孙孙,17代人为他守墓370多年,其所感之恩是大恩,大到国家、民族大义之上。像这样的例子还举不胜举。但是我们的感恩教育好像还只是停留在这样的事例的宣传,或者是一些流传的名言、警句。而现在,我们的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时太爱包办,由于父母的宠爱、溺爱,造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意识很差,这样的情况下由骄而横,唯我独尊,由爱生恨,甚至有的还恩将仇报。那样,依靠父母的那些传统的感恩教育的启蒙没有开启。加之,现在我国社会处于转型的趋势,旧的道德规范已不适应,新的道德规范又未确立。所以,那些有关“感恩”的传统事例、名言、警句也在被人所淡忘。
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⑤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但现实的社会和学校缺乏这样的引导,导致了感恩意识缺乏。
在感恩意识缺失的今天,我们不少同学总是不断地抱怨自己的父母,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对父母的行为和做法挑三拣四,横加指责,甚至于直接与父母顶撞!有许多同学不知道父母身体的健康状况,不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有的连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在哪都不知道,想想看,父母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精力和心血,扪心自问,作为儿女是否关心过他们?是否为父母做过什么?如果什么也没有做过的话,那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父母呢?对待自己的父母尚且如此,又怎么敢奢望他们会善待老师和朋友呢?前不久刚刚去世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丛飞,耗资300万元,资助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重病住院的时候,受过他资助的个别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也都没有去看望过他。无独有偶,沈阳沈河区84岁的老人王儒臣捐资助学,13年来,老人先后资助了4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如今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却从未收到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更别说来人探望了!这样的人情冷漠,社会道德的滑坡,国家有难之时,我们又怎么敢指望有人会出来回报于社会,感恩于祖国。
所以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它已经不再是一件关乎个人的小事了,而是关乎到社会的安定与团结,民族、国家的关键问题了。
三、感恩教育的教学实践
感恩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因而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恩之心和致谢之情。
(一)开启学生“感恩”的心
“恩情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更是连接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⑥因而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开启学生感恩的心。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场合或时机在学生的心底播种善的种子,因为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因而我利用政治课堂,让学生谈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老师为我们做了什么?朋友为我们做了什么?等话题加以讨论交流,让学生用感恩的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教育学生要增强责任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铭记别人的恩惠,要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善待周围的人或事务。
(二)点拨学生,寓教于行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气氛中接受洗礼。作为班主任我根据我们班的学生特点,开展如下的活动:
1、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事实,在班级讲述感恩的故事,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以此来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
2、编排“感恩”的节目,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导小品,相声,让班级有表演才能的同学在班会课上表演,其中感人最深的是学生表演的《帮妈妈洗脚》的小品,感人至深,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并得到熏陶。
3、“感恩”小报,这主要是与语文老师配合,以我们班为主阵地,接受年假同学的投稿,评选考 ,让学生目睹“孝” 形象,从而得到感染。
4、用班级“板报”,每一期板报都有一个关于感恩话题,让幽默、广告去感染学生。
5、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用敬语“早上问个好”得到帮助或恩惠要说“谢谢”“言为心声”多与父母讲贴心感激的话。
此外,我身为政治教师,我能充分利用8年级授课的内容和学科特点,组织学生讨论,利用事例让学生自导自演,身临其境去感受。让学生体验“感恩”的真实情况,走出传统的形式,实现“感恩”的迁移,营造浓厚的气氛,让学生在不同场景施展各自的才华,使“感恩”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孝、知孝、行孝”的热情,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感恩”的活动中去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领悟真理。
(三)体验“感恩教育”的真实情况,走出传统,实现感恩的迁移
1、体验感恩的真实情况
我针对8年级《我爱我家》这一课,我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是:知道父母生日的仅占15%,其中知道一人的占23%,经常帮父母做力所能及之事的占15%,偶尔做的占30%,在家经常使用礼貌用语的占12%,偶尔使用的占25%,知道感恩节的学生不足10%,而知道圣诞节高达95%,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根本不知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艰辛,甚至是觉得理所当然,为此我鼓励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父母生活的甜、酸、苦、辣,希望他们能从内心深处碰撞出“感恩”的火花,激发出“感恩”的真实情感。
(1)利用节目,开展活动
①如国际“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这些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的道德教育,在庆“三八妇女节”时,我们班开展“感谢妈妈”的活动,母亲节开展“我为妈妈做……..”的活动中,孩子给妈妈的关心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
②九月十日教师节,我组织师生之间开展了一次坦诚的交流,一句真心话,一张特殊的自制贺卡,一束鲜花,都传承着师生之间的情谊。
(2)学做父母,体验辛劳
①夏天高温,参加户外活动。暑假是收割的季节,我建议学生跟父母亲一起去割稻,晒谷子,到菜地里浇菜、除草,当我们与父母一起早出晚归时,我们就很容易体会父母的艰辛。
②冬天早晨,帮助父母洗衣服、做饭、烧菜,在寒冷的冬天手要浸入冰冷的水中,甚至要赤着脚到河里挑水浇菜,这种冰冷的感觉是刺骨的。让学生更能理解父母的艰辛。
③要求学生替妈妈做一周所有的家务,去发现妈妈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清闲,我们就会发现父母的不容易,情由境生。
这些亲身体验活动,学生们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与欲望。
2、实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走出传统形式
光说不做也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环境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去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活动中获取道德的发展,走出传统的“说教”,依赖课程,重理论轻实践,自主地、真诚地、卓有成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1)勤奋上进,让父母开心
只有真才实学,才有过硬的本领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并对社会有所贡献,才能更好回报父母,因而在班上开展学习竞赛。
(2)诚实守信,让父母开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做人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如果我不信守承诺,给父母带来的是耻辱。对此班级开展诚信教育
(3)宽容豁达,让父母顺心
世界是复杂的,矛盾无处不在,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两代人也有矛盾和代沟,面对矛盾,我们就以积极的心态去化解矛盾,搭起沟通的桥梁,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父母的唠叨,尽力维护父母的情感与尊严,消除其“代沟”。
(4)少说多做,让父母省心
一个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行为,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比那些美丽动听的浮泛语言强千百倍,因而我要求我班学生在假期能为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例如扫地、洗衣、烧饭、做菜等,也可帮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5) 经常问候,让父母舒心
古人云:“言为心声”,语言是一个人内在思想情感的外在体现,俗语说“良言一句在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为此,我经常鼓励学生经常对父母说体贴或感激的话,例如“妈妈你辛苦了!”外出要常给家写信交流思想,节日时给父母一些祝福,都是暖人心的。
3、实现“感恩”情感的迁移
在传统意义上的感恩往往理解成对父母的“孝”,其实感恩蕴含着孝亲敬长,关爱他人,热爱故土,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等传统的理论价值,因而我们要把“感恩”的真情实感由父母推向社会的各个层面,实现感恩的迁移。
(1)迁移到尊师爱生
师长传授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我们应感恩于他的付出,听从老师的教导,多为老师做力所能及之事,帮助同学,为同学排忧解难,在“爱心捐款”活动中踊跃参与。
(2)迁移到爱班爱校上
让学生自发组织“消防”小队,做好班级学校班级保洁工作,参加“维护秩序”支援队,活跃在学校各个执勤岗位上,文明督导。
(3)迁移到爱社会上
“讲文明、树新风”“尊老爱幼”为孤寡老人送温暖,课余做一名“环保小卫士”、“绿色购物”等保护环境的行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社会,为社会尽义务的情怀。
(4)迁移到爱党爱国上
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通过举办一些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例如:清明扫烈士墓、爱我祖国的征文活动等,让学生懂得没有国哪有家,一个爱国的人,必然也是爱家的人做到: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奉献社会,这就是对父母的感恩。
(5)我们还应感恩于自然
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的天是大自然的馈赠,只有懂得感恩于自然,环保意识,珍惜货源,爱护家园,才能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人会因感恩而快乐,不懂得感恩的人,将不会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及满足。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感恩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因子,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时代与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胡江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5):13.
[2] 陈治国、儒家“孝”观念的原始意义及其近代以来的多重命运[J].孔子研究.2005,(6):20.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96。
- 上一篇:老师对六年级毕业赠言
- 下一篇:李时珍夜宿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