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是哪朝人范文
时间:2023-03-20 14:5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陶渊明是哪朝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陶渊明笔下的和谐自足的桃源世界产生之后,桃源意蕴便以特有的魅力进入了南朝文人的审美领域,桃花源的远离世俗、宁静超逸的自由境界成为追求山水自然的南朝文人向往。在“桃源”那里,波光粼粼,在凌波上泛舟而无所不适,在这里勾勒出了诗人们翘首遥望的乐园。徐陵在《山斋诗》中写出:“桃源惊往客,鹤桥断来宾。复有风云处,萧条无俗人。”则将桃源的脱俗意蕴直接道出。北周庾信在其《徐报使来止得一相见》诗中写道:“一面还千里,相思哪得论,更寻终不见,无异桃花源。”庾信使用这个典故一方面表现了对美好故土的向往,另一方面是说与故人相见就像追寻渺茫的桃花源一样难得,对自己深切的思乡之恋有着独特的领悟,化为了对桃源的情有独钟。南朝文学中桃源意蕴仙境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如张正见的《神仙篇》对神仙世界作了这样的描述:“玄都府内驾青牛,紫盖山中乘白鹤。浔阳杏花终难朽,武陵桃花未曾落。已见玉女笑投壶,复睹仙童欣六博。同甘玉文枣,俱饮流霞药。”张正见《神仙篇》中的“浔阳杏花”、“白鹤”、“玉文枣”以及“流霞药”与“武陵桃花”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常见的仙界意蕴。可见,《神仙篇》中的“武陵桃花”明显是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林而入桃源之事。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经过内部的不断改革,通过原始的民间宗教进化和发展,逐渐转变为较为成熟的官方意识和比较完备的正宗宗教,由于对得道成仙的终极目标渲染增饰,这一时期神仙信仰逐渐深入人心。神仙道教说曾经给予中国古代文学深远的影响,如汉代刘向的《列仙传》、东晋葛洪的《神仙传》、唐代杜光庭的《墉城集仙录》等,都以活泼而严谨的散文笔法描述了光怪迷离的神仙世界。张正见的《神仙篇》显然是在这种文学风气影响之下的产物。当然,桃源的这种仙化的现象,可以从陶渊明《桃花源记》本身的构设条件上找到本质上的原因。
二、唐代文学中桃源意蕴个性化的文学表达
盛唐时代,儒、释、道的融合使思想领域极为开放与自由,文人个性特征以及精神气质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因而,桃源意蕴在不同文人笔下的文学意象也呈现出独特的精神内涵。孟浩然作为盛唐文坛早期的诗人,较早地表现出他追寻桃源的思想倾向及对仕途的厌倦,孟浩然在其《南还舟中寄袁太祝》诗中写出:“沿溯非便习,风波厌苦辛。忽闻迁谷鸟,来报五陵春。岭北回征帆,巴东问故人。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这种精神疲惫是诗人的仕途的风波所致。因此,其内心深处极其渴望寻得那片能够栖息身心的桃源。显然,此处的桃源意蕴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着相同的精神内涵,即对现实的否定和超越。浸染道教思想而又深通佛理的王维,将孟浩然诗中桃源意蕴内在超越的精神继续发挥,其《桃源行》向我们诠释着他心目中的桃源世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直视桃源为“仙源”。杜甫诗歌中的桃源意蕴,则是其民胞物与情怀的折射,表达出对万物各遂其性、各得其所的美好希冀,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如《春日江村五首》其一:“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艰难贱生理,飘泊到如今。”诗人将春日江村视为“桃源”,一如陶渊明的祥和、闲适、躬耕稼穑的桃花源。杜甫由于生活于战乱时代,更将桃源描写为和平之地,如在其《北征》诗中这样写道:“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所遇多被伤,更流血……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北征途经桃源山的诗人,感慨战乱带来的萧条凄惨的现实,不禁深切缅怀陶渊明笔下的避秦之乱的桃花源,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真诚向往。中晚唐时期日趋黑暗、大厦将倾的社会现实瓦解了文人的乐观文化心理,这一点也反映在文人的桃源意识上。中晚唐文人渐趋内敛的心态使他们对桃源的认定呈现为将园林或山居视为栖息身心的桃源,悠游而自适。中晚唐时期文人希求隐逸的心理,唐代文人频频造访之处常常是寺观或隐士的山居之所,这就是诗人现实中的“桃源”,其突出体现在钱起、刘长卿的诗歌中。如钱起《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诗中以“几年家绝壑,满径种芳兰。带石买松贵,通溪涨水宽。诵经连谷响,吹律减云寒?谁谓桃源里,天书问考盘。……片云隔苍翠,春雨半林湍。藤长穿松盖,花繁压药栏。”描述王舍人的旧居是梵呗穿云、芳兰苍翠,笔调深微古朴,好一个幽寂的桃源,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在唐代精神领域的开放、道教的兴盛、同林艺术的成熟等文化背景下,传统文学中的桃源意蕴在不同文人笔下呈现出彼此有别的思想内涵,但无论各个时期的诗人在作品中如何艺术性地诠释,桃源意蕴都成为遭受现实挫折、心慕林泉烟霞的唐代文人的精神慰藉,体现着他们渴望高蹈世外的主观情怀。
篇2
每每都迷茫:天空是蓝色的,可我看到的是灰蒙蒙的;小鸟展翅飞翔,可我只听到飞机从家乡的天空轰鸣驶过;河水是清澈见底,可我见到为何是浑浊干涸的小溪?为何美好的事物都是书中看到的,美丽的《桃花源记》呀,你只是书里面梦幻的缩影吗?
一日,透过深邃的暮色遥望,真想拨开红色的雾霾,马上走入天蓝水碧的桃花源。霾越发厚重起来,刺痛了我的双眼,泪不禁流了下来,突然有一个模糊的身影,他头戴折角巾,身穿襦裙套装,足穿笏头履缓缓向我走来。在他即将与我擦肩而过时的那一瞬,停住脚步,拱手向我深施一礼道:“姑娘,在下东晋陶潜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
“什么,什么?真的吗?没有听错吧!”我使劲揪着耳朵。“你真的是那个著名的大诗人陶潜吗?那个“隐逸千古之宗”的五柳先生?”我瞪大了双眼,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激动,紧攥着他的衣裙。
面对孩童的我,没有半点责备。儒者风度的的他,微微颔首点头“在下,正是!敢问姑娘为何愁眉不展,所思何事?”我告知了我的迷茫和困惑,为何我要承受雾霾的天气,为何你能生活在世外桃源?
五柳先生哈哈大笑起来,说那美丽的桃花源,也是他梦中追寻的,他依旧在找寻日思夜盼的桃花溪。我疑惑不解起来,真是佩服先生的毅力和精神。
他笑而不语。
沉思着慢慢向我讲述了东晋的人文历史和他为何苦苦寻找的根源。娓娓道来中,激动处慷慨激昂,心酸处暗自神伤,我几度默默流下泪水。他告诉我不必困惑与迷茫,想想雾霾的根源只不过是不爱护环境造成的,而他则是为躲避战乱,每天都提心吊胆地生活,衣不果腹食不蔽体,只有门前的五棵柳树可以倾诉衷肠。听说间,豁然开朗起来,想想先生说得也是,我现在衣食无忧,只是对霾深恶痛绝罢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下定决心治理,一定会看到蔚蓝色的星球。
一番攀谈中,我把知道的前朝后古略微讲了一下,先生也几度安抚我那超速的小心脏。回顾中猛地发现,不管哪朝哪代都是期盼生活在桃花溪中,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首小小的《桃花源记》会成为千古名作,让人念念不忘,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啊!
篇3
关键词:自然;《二十四诗品》
“自然”是中国哲学传统中一个基本的命题范畴。哲学自然观从自然界走向人的心灵世界,捕捉最纯真的情感,开拓细腻的情感世界。看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味到春天款款而来的气息;仰望星空“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感受阖家团圆共此时的美好心愿;把酒问歌亲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的孤寂与落寞。自然中所存在的一切生物都与人的情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牵连,这亦是诗歌独有的魅力所在。
一、“探本源流”--“自然”范畴的内涵
追溯“自然”范畴的缘起,从文学史、诗学史上来看,陶渊明无疑是这一范畴的鼻祖。陶渊明除了大家公认的诗人身份外,其实更是一个哲理性的思想家,他一生淡泊名利,远离城嚣,回归田园,用亲身体验诠释着“自然”背后蕴藏的魅力。“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就是他最好的证明。如若再寻绎其根由,先秦时期的一些诗歌中显露“自然”风格的尖角,如诗歌《蒹葭》采用重叠字,韵语自然流畅,即如行云流水般洒脱,也是先秦诗人用诗歌表现喜怒哀怨最好的方式之一。
从诗文创作方面而言,“自然”是一种形式技巧,亦是一种诗歌风貌。 辞藻华丽与不着痕迹烤烟的不仅是诗人的创作能力更是一种诗人心境能不能与诗歌融为一体的肚量。只有那N用技巧而不见技巧痕迹,用辞藻而不显的媚俗,用典故而不显的生硬的作品才能带给人清新自然、舒畅流利的审美感觉。在更深层次上讲,源于古代先民对生命的崇拜,对自然的崇拜。自然从混沌开始,渐渐分隔天地,中间造化人类,这也是刘勰所说的“三才”。
二、“花开两朵”--“自然”范畴的价值取向
“自然”最初的概念是自然界,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等构成自然界的一部分。由欣赏自然界开始,中国文人开始把这种“自然”化进诗歌中,产生第一种价值取向--诗歌风格。“自然”风格既包含文辞与技巧的融合与抗衡,也指一种朴素平实的风貌。同时,对诗歌创作心态、能力要求亦颇高,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拿捏自如。皎然在《诗式》中这样描述:“‘不要苦思,苦思则丧自然之旨。’此亦不然。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 在他看来,要想创作出令人叹服的诗歌必须具备苦思、勇气、才气,这三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诚然,皎然所说的或许是“自然”的最佳创作状态。
“‘自然’之所以成为一种审美价值,从根本上来说,这种价值追求代表了中国文人的一种人生理想和人格高度”, 从这一角度来说,“自然”暗含对生存状态的超越,对个体心灵世界的关注。心系天下,修身治国平天下是文人士大夫人生理想的一个方面,同时发挥着“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中介作用,这是他们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所然。而在他们心灵世界深处还存在着人生理想的另一个方面即清净自然,洒脱随性。“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生活态度是文人士大夫卸下社会重任后的一种灵魂放飞,此时,已经超越功名利禄的束缚,越过伦理道德的牵绊,真正的做到回归自我,回归纯真。总之,“自然”范畴的两种价值取向都是文人士大夫人生理想的存在,无论是作为一种审美风格还是一种人生理想都体现他们人格矛盾的症结即个体精神自由与社会价值。在这两者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争斗,有时个体精神自由占上风,有时社会价值处于有利地位,不管哪者处于优势地位,都代表着士人的人生理想,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三、《二十四诗品》“自然”范畴的独特意义
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自然”的诗歌风格,由于他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带着这一点,我们仔细品味二十四种诗歌风格,会发现每种或明或暗都有冲淡平和的意味。在这里,他实践了“自然”范畴的两种价值取向,把诗歌风格与人生理想化为其思想里。且“自然”一品,诗云:
俯仰皆是,不取诸邻。俱到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O。薄言情语,悠悠天均。
对于这首诗,首先应该把它理解为一种风格,这其中包含作者和读者的人生体验。对作者来说,文辞信手拈来,意象选择本初衷心,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毫无刻意创作的痕迹。对于读者而言,这样的风格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诗歌行云流水如花开花落、四季交替,如临山水田园欣赏人间生活。接着,再结合司空图所处的语境考虑,他是官僚地主家庭之后,又处于唐王朝走向末路,社会飘摇动荡,他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所以选择退避田园的态度。“自然”一品,表面是讲诗歌的一种风格,仔细感悟,他是在阐释天地万物的“道”。“道”化身于“自然”之中,“自然”又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心态紧密联系,象征着士人回归自由的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M].北京:中华书局,2009.
篇4
一、唐前历史地理中的江南
在先秦两汉,“江南”一词通常是以楚国为背景,指称的是今长江中游以南部分,具体地域为今湖北的江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带,尤其是今湖南地区。《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此年春,楚君攻陷郑都,“郑伯肉袒牵羊以迎。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其俘诸江南,以实海滨,唯命。’”这里郑伯所说的“江南”,大致是指今湖北的江南之地和湖南一带。楚灭江汉流域诸姬姓之国后,经常将其迁至长江以南一带的鄣湿之地。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卷八说:
(楚)初都丹阳,在枝江,居江南;后徙郢都,在荆州府,居江北;别都鄂,即武昌府,亦在江之南。自荆州以南,皆楚所谓江南也……楚迁权于那处,迁六小国于荆山,在江北;迁罗于枝江,迁许于华容,在江南。郑请俘于江南,欲自比于此属耳。春秋时未知有南海,屈完对齐桓公:“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不过漫为侈大之辞,实非楚境。郑请实海滨,亦因其虚张,自贬损以悦之也。
《左传》昭公三年载:此年十月,郑伯到楚国访问,楚子享之,“王以田江南之梦”。第二年,许国国君到楚国访问,楚国国君“复田江南”。杜预注曰:“楚之云梦跨江南北。”也就是说,这个江南指的是云梦泽的长江以南部分。
在《史记》一书中,用“江南”一词可以确指其地的很多是指湖南,兹举数例如下。例证一,《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载:“(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九嶷山在今湖南。例证二,《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曰:“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而据《项羽本纪》,项王迁义帝的具体地域是在长沙郴县,所以,所谓“江南”无疑是在今湖南。例证三,《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曰: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其俗大类西楚。郢之后徙寿春,亦一都会也。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与闽中、干越杂俗,故南楚好辞,巧说少信。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多竹木。豫章出黄金,长沙出连、锡,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杨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
《史记集解》引徐广说:“江南者,丹阳也,秦置为鄣郡,武帝改名丹阳。”张守节《正义》驳之曰:“徐说非。秦置鄣郡在湖州长城县西南八十里,鄣郡故城是也。汉改为丹阳郡,徙郡宛陵,今宣州地也。上言吴有章山之铜,明是东楚之地。此言大江之南豫章长沙二郡,南楚之地耳。徐、裴以为江南丹阳郡属南楚,误之甚矣。”张守节说为是,此江南与衡山、九江、豫章、长沙并称,当在今江西、湖南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江南亦即湖南一带是当时的流放之地。楚灭罗与许之后,将两国迁往江南。郑国国都被攻破后,郑伯自愿要求流放江南。屈原触怒顷襄王后,顷襄王怒而迁之,据《离骚・序》曰:“迁于江南。”而项羽迁义帝于江南,其具体地域为湖南之郴州。
当然,《史记》中的江南也并不仅指今湖南、江西。《史记》卷五《秦本纪》载:昭襄王三十年(前277)“蜀守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三十一年,白起伐魏,取两城。楚人反我江南”。此一江南,指的是黔中郡。《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大兴兵,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五月,天下大T”。这里的江南所指区域更加广大,包括了原楚国地区所有在长江以南的区域,同样包括属于越国的会稽郡。《史记》中有以江南指代今江苏地区之例,《绛侯世家》载:“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亦有以江南指代会稽之例,如《史记》卷二《夏本纪》载:“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此一“江南”,指的是会稽,即今绍兴。
总的来说,《史记》中的“江南”应该是广义的“江南”概念,但由于当时南方的中心地区为楚国,所以,往往以楚国国都为背景而言“江南”,所以,“江南”指称湖北、湖南的例子更多一些。
《汉书》中的情况与《史记》相类似,直到西汉末年,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区域还是处于湖北省的长江以南地区。《汉书》卷二八上《地理志上》载:南郡下属十八县,其中包括夷道县,治所在今湖北宜都市陆城县,此夷道县在王莽时被称作“江南”。所以,《史记》《汉书》中对江南风俗的记载,主要并不是指江浙地区,而是指湖南及湖北的长江以南地区。
大致在珊旱哪辏由于中原动荡,士大夫纷纷避乱到现在的江浙一带,江浙一带的文化地位开始得到提高;更因为东吴的立国和江南的开发,此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三国志》与《后汉书》中,用“江南”指称长江下游南方地区的例证越来越多。兹举两例说明如下。《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任延传》:
更始元年,以延为大司马属,拜会稽都尉……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
这里的江南所指为会稽郡。《三国志》卷一三《华歆传》注引华峤《谱叙》曰:
孙策略有扬州……乃前与歆共坐,谈议良久,夜乃别去。义士闻之,皆长叹息而心自服也。策遂亲执子弟之礼,礼为上宾。是时,四方贤士大夫避地江南者甚众,皆出其下,人人望风。
这里的“江南”,同样仅指东汉时属于扬州刺史部的江南地区。
狭义的“江南”,专指今苏南和浙江一带。这一涵义的确立,可能始于唐朝对行政行域的命名。设立江南道,范围包括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地区,以及贵州、福建等地。把江南道细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西道后来就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主要包括苏、浙、皖部分地区,后世的江南基本上指的就是这一地区。
二、唐前诗歌地理中的江南
上文我们说了,在先秦两汉的历史地理中,“江南”往往指今湖北的长江以南、湖南、江西一带,人们对其地的认识是火耕水耨、窳偷生之区,因而常常成为罪臣逐客的迁谪之所和流放之地,从屈原到义帝到贾谊,都被贬流放到江南。但在诗歌地理中,“江南”的所指与形象与历史地理中的“江南”有所不同。诗歌中的江南,似乎从西汉开始就是指狭义江南,即今江浙地区,如《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中有如下记载:
丞相孔光、大司马何武奏:“郊祭乐人员六十二人,给祠南北郊。大乐鼓员六人,《嘉至》鼓员十人,邯郸鼓员二人,骑吹鼓员三人,江南鼓员二人,淮南鼓员四人,巴俞鼓员三十六人,歌鼓员二十四人,楚严鼓员一人,梁皇鼓员四人,临淮鼓员三十五人,兹邡鼓员三人,凡鼓十二,员百二十八人。”
除所谓“楚严鼓员”之外,另有“江南鼓员”二人,此一“江南”似乎应该是指今江浙地区。汉乐府中的名作有《江南可采莲》,以“采莲”作为江南的代表性生产方式,明显指称的是吴地。“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的采莲女子以轻快活泼的情趣歌咏着采莲的热闹场面,那复沓的节奏和美妙的音声让我们听到并联想到水乡采莲时男女调情的快乐与愉悦。从此之后,“采莲”这一行为成为表现江南的经典意象,它代表了北方人士对江南的美好想象――在江南,有着美丽多情的女子和轻快愉悦的劳动。
事实上,在东晋南渡以前,文人对江南的想象具有矛盾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继承了两汉以前对于江南(实际上主要指湖北江南与湖南地区)的传统想象,认为江南是文化落后的瘴湿之地;另一方面,则受楚辞与乐府诗歌的影响,对南方地区的美人充满了憧憬;这种双重心态可以曹植为代表。《文选》卷二十八《苦热行》注引曹植《七哀诗》云:“南方有鄣气,晨鸟不得飞。”但同是曹植,在《杂诗》中又歌咏道: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日夕宿湘b。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a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李善注:“《楚辞》曰:‘受命不迁,生南国。’谓江南也。”很显然,这首诗主要是受屈赋中香草美人传统的影响,但乐府诗对江南采莲女子的歌咏也强化了北方士人对江南美女的印象。
晋室南渡以后,视江南为蛮荒危险之区的传统观念是如此的强大,使得一些北方南渡的诗人也依然按照固有的认知模式来描绘他们的出生与成长之地,如鲍照的《苦热行》一诗曰:“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晖。瘴气昼熏体,草露夜沾衣。”
鲍照诗中的种种意象,如含沙射人的短狐、毒蛊、瘴气、草露等,依然继承着北方人士甚至本土人士对江南地区的普遍认知。不过,更基本的现象是随着政治与文化中心都迁移到江南,文人墨客对江南的认识来源开始从原先遥远的想象变为亲身的实践,他们对于江南的美好有了切实的体验,并将其付之于诗歌创作。综观东晋、南朝文人对江南的歌咏,有三个典型意象值得我们重视:第一是南方清秀柔婉、妩媚多情的女子,第二就是江南吴地独特的生产方式――“采莲”。以上两点显然是接受了江南本地乐府民歌的强烈影响。第三,就是由文人亲自发现并体认的山水田园美景,这些完全不同于北方风物的南方山水田园展示了全新的美感类型。对此我们将重点论述一下。
在晋室南渡之前,亦即东汉、三国与西晋时期,诗歌的创作中心是洛阳、许昌和邺下,诗歌中描绘的较多的是中原、华北地区的景观特征。南渡以后,诗歌的创作中心D移到了建康(今南京)、会稽(今绍兴)一带,自然景观从北方的荒旷平原一变而为江南的秀丽山川,诗歌的自然意象也随之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多种多样,风格各异,但有三个地理区域的自然风貌经诗人的生花妙笔而成为文学中的经典景观,它们分别是浙东、浔阳与江汉平原。玄言诗人与谢灵运精细地描绘了浙东山区的自然风貌,陶渊明传神地勾勒出浔阳地区的田园景色,而齐梁山水诗人则鲜明地呈现出长江汉水流域的水乡风光。
在深受玄学思想影响的东晋文人的观念中,自然界是道家至高的价值理念“自然”的最佳体现,所以,山水景物是悟道说理的最合适的工具,所以,以会稽为代表的浙东地区的奇山异水很早就引起了南渡文人的审美兴趣。《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会稽郡记》曰:“会稽境特多名山水,峰隆峻,吐纳云雾。松栝枫柏,擢干竦条,潭壑镜彻,清流泻注。”这样的美景激发了富于艺术气质的六朝贵族的创作热情。
玄言诗人孙绰的名作《游天台山赋》将天台山视为神仙之窟宅,赋云:“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
因此,玄言诗人很早就用浙东地区的自然山水来表现玄理。如谢万的《兰亭诗》:
肆眺崇阿,寓目高林。青萝翳岫,修竹冠岑。谷流清响,条鼓鸣音,玄谔吐润,霏雾成阴。
这以后,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更是以精工富丽的笔调展示出浙东的山水之美:“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澹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a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初篁苞绿[,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创作中心在地理上的迁移,使诗歌的意象选择有了很大的改变,从而影响着整首诗歌的风格特点。谢灵运对语言辞藻的精心选择,使得刘宋诗歌的景物描写呈现出不同于前期的富丽精工的风貌。但浙东山区的环境导致视野较窄,空间相对局促,再加上谢灵运“寓目即书”的创作特点,使大谢的山水诗不免繁富拥挤之累。
浔阳地区北临长江,南依庐山,东接鄱阳湖,人烟绸密,村落相间,陇亩纵横,草木葱茏,景色非常秀丽。陶渊明对桃花源的描绘实际上就是此地景物的一个缩影:“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样的风景同样被陶渊明在诗歌中以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表现出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一)这些富有意境的诗句成为对田园风光的经典描绘。
与浙东山区“令人应接不暇”的长林积石、连岩密竹、小澜大壑、奇峰异岭相比,长江汉水流域的水色天光则显得空旷、疏朗而明净,这一地理环境在齐梁以后频频出现在山水诗中。诗中的“江干”“微风”“孤帆”“远树”“轻烟”“沙渚”等等意象,使齐梁山水诗歌的美学风格变得清新流丽。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使诗歌的情感基调有了微妙的变化。面对着杳杳天光、冥冥水色、日边孤帆、江干远树,与羁旅行宦、感离伤别的题材相应,齐梁诗人在描写景物时往往带着一丝轻愁、几许惆怅。这既不同于建安时期的慷慨悲凉,也不同于东晋时期的愉悦舒朗,而是在新的自然条件、新的生活方式下,诗人面对自然景物时所产生的新的情感基调。
东晋、南朝诗人的创作创造了唐前的诗歌江南,从此之后,江南再也不是迁谪流放的瘴厉之地,而是一块生活着美丽多情的女性、有着悠然闲适的田园生活和奇峭疏朗的自然山水的富庶之区。唐朝诗人对江南的歌咏充满了赞美,他们的歌唱凝聚在一个曲牌《江南好》之中,而白居易的作品更是代表了曾生活于南方的北方人对江南的回忆,从而成为千古绝唱。
篇5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送王叔济
[宋]张元干
玉立清标消晚暑,胸中一段冰壶。画船归去醉歌珠。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
鸳鹭行间催阔步,秋来乘兴凫趋。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
(1)“冰壶”在词中比喻什么?这个词语让你想起了王昌龄的哪一句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写法精妙,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1)本诗前四句写出了终南山的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两句中“驱”、“拂”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没蕃①故人
张籍
前年伐月支②,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注]①蕃:指少数民族政权。②月支:汉代以来西域古国,此处指吐蕃。
(1)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此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白庵诗评》评价本诗的尾联“结意深惨”,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京口
陆龟蒙
江干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①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注]①宋帝,是指南朝宋武帝刘裕。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盛赞宋武帝北伐的是哪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赏析“苍翠无烟草自生”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王清惠①
太液②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妲娥③、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注]①王清惠,宫中昭仪(女官)。南宋灭亡后,作俘北上。途经北宋时的都城汴梁夷山驿站,遂在驿站墙壁上题写本词。②太液,原皇宫太液池。③妲娥,即嫦娥。
(1)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哪个词语可看作“旧时颜色”的具体描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句,除了化用《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之外,还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姬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句的思想情感与上文相比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联系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诗人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颈联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本诗的尾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阴
朱弁①
关河迢递②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竞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①朱弁,曾出使金国,被拘留十五年,此间他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此诗就写于他被拘金国时期。②迢递,高远的样子。
(1)诗中的前两联描绘了金国之春怎样的景象?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诗的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登宣城谢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颔联写登楼远眺之景,请说说为什么写得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言简意明,意味却深沉丰富,请简要赏析其中的思绪和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②端居:闲居。③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请赏析“悠悠”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桂花①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②。
[注]①北宋党争期间,词人和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之久,这首词写于这段时间。②屈原当年作《离骚》,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之美德,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1)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试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这首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正宫]小梁州・九日渡江①
汤式
秋风江上棹②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③。山容瘦,老树替人愁。
樽前醉把茱萸嗅,问相知几个白头。乐可酬,人非旧。黄花时候,难比旧风流。
[注]①九日:重阳。江:指长江。②棹:划船。③汉末王粲去荆州投奔刘表,未被重视,偶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抒写心志。
(1)本曲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曲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容瘦,老树替人愁”这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途经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①。
汴河②怀古(其二)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汉文陵:汉文帝刘桓的陵墓,即霸陵,与秦始皇墓距离近。②汴河:即大运河,即隋炀帝时疏浚开掘的通济渠。
(1)这两首诗从写作内容的角度看,都属于______诗,许浑的诗借古墓而寄寓观点,皮日休的诗则借大运河表达对______和对开凿运河的肯定。
(2)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惜余春
贺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①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①西曛:斜阳。
(1)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艺术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远行
李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欲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①生。
[注]①二毛:指头发斑白。
(1)上片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辽阳月,秣陵砧”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金窗下忽然惊”一句中“惊”字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韦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1)词中一、二两句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至之语”,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盟鸥①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①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作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千丈翠奁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带湖的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借鸥鹭表达自己的孤独之情,请从内容上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词,说说“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澹烟乔木隔绵州。
[注]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
(1)“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融情人景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眉峰碧
无名氏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1)开头两句写了哪两种离别心理?二、三两句和柳永《雨霖铃》中的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两句表达感情形象生动,请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词写法上很有特色,请作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
李俊民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人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1)“杨花如雪”这一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日三秋,寸肠千结”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巴丘书事
陈与义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1)首句中提到的“三分书”具体指哪部作品?首联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诗的内容,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
张舜民
楼上久踟躇。地远身孤。拟将憔悴吊三闾。自是长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烂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满平芜。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
(1)词的前三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看暝色满平芜”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期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雪晴晚望①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①该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之时。
(1)后人认为这首诗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的特点,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妙在写景,请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塍废圃
周密
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
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一、二两句表现了废圃的景色,请简要赏析其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这首诗用词浅近清新,意境妙合自然,虽为“废圃”,却“废”而不冷。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概括上阕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下阕是如何表现“春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孤云”、“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思?由此联想到陶渊明《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的哪两个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六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景情分写,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请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陈陶①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②。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①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与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几乎全军覆没。②都市:指唐都城长安。
(1)本诗以一“悲”字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旷天清无战声”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诗有“诗史”之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以史人诗”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辛弃疾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典诗词;诗情画意;乐感;艺术氛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2-0037-04
从《诗经》时代的诗乐舞三位一体到后代诗画一体,诗歌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中国古典诗歌具有绘画美,诗中有画,讲究意境;还具有音乐美,多押韵,多骈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乐感;更具有情感美,情是文学的根基,情景交融是中国文学的上上之品,诗歌便是典范。
当代中学生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学习唐诗宋词,这些易于记诵的诗歌,到上中学时也积累了不少。好多学生背诵是背诵了,但有些不求甚解,很难融会贯通,具体地说,很难将自己的诗歌积累运用到语文课堂生活中去。这时,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寻找契机将一些熟悉的诗歌融入语文课堂,使课堂充满浓浓的艺术氛围。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乐于学习背诵,还能将诗歌运用到写作当中,从而为自己的写作锦上添花。
我十分喜爱古典诗词,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主要结合诗画、诗乐、诗情、诗境、诗理、诗艺、诗风等,探究如何将古典诗词融入具体教学实践,效果很好。
一、诗画融一体
古典诗词具有绘画美,最为典型的是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然古典诗词中还有许多诗、画融一体的杰作。
例如在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一课中,我播放了许多春夏秋冬的美景以刺激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词语或诗句来给每幅四季图片命名,学生纷纷举手,他们喜欢选用诗句。
用于描述春天的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
用于描述夏天的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蝉噪林俞静,鸟鸣山更幽。”等。
用于描述秋天的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用于描述冬天的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
我鼓励学生,如果能将这些诗词在写景时恰当引用,将会为文章增添韵味。这些诗词同样适宜于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景抒情文教学,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夏感》、何其芳的《秋天》等。尤其是给《春》里的春草图配诗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花图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风图配“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雨图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迎春图配“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等相应的古诗词,很精彩。
再比如上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说明文《落日的幻觉》时,我先让学生根据图片回顾自己积累的有关落日的诗词名句,学生脱口而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这也为部分学生感到枯燥的说明文增添了诗情画意。后来在上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我从构图、线条、色彩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诗中有画”的特色,再让学生自己做一幅简笔画再现其诗画美,部分有绘画功底的学生画得很不错!
又如教郦道元的《三峡》,我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引入,学生立刻联想到与山水有关的诗词佳句。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等。
再比如教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时,学生都能联想起与雪有关的古诗词,比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
所谓形美以感目,面对丰富多彩的画面,学生怎能不触景生情。
二、诗乐韵无限
古典诗词又具有音乐美,音美以感耳。
我上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时,一开始我以“烦恼是人的多种情感之一,从古到今人人皆有,我们先来感受古人的烦恼”切入,诗词配乐唱。这些诗词有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好个秋。”这些吟唱着愁情的诗词带给师生们美的感受。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古诗文荟萃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运用了学生们耳熟能详的王菲的《明月几时有》为背景音乐,同学们在古诗新唱中理解背诵,效果极佳。
诗词吟唱出来才更能传情,这些唱词不仅为课堂增添了许多趣味,也带给师生们美的感受,让学生轻松乐学。
三、境似情共鸣
古典诗词又具有诗情诗境美,意美以感心。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乡愁是漂泊游子们永恒的话题。我在教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时,从诗的思想感情方面作了拓展延伸,设置了“抒发乡愁的诗词佳句还有哪些?”的问题,学生都积极从自己的大脑里搜索有关乡情的诗词佳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这是漂泊游子们的情感共鸣。
在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苏轼的《记承天 寺夜游》时,除了让学生积累与有月亮有关的诗词外,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我从情感角度入手,联系此时的苏轼与张怀民都是被贬黄州,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再恰当不过了。
在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杜甫诗三首》中《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我设置问题“存者且偷生”还能为安史之乱中悲苦的老妪带来一丝安慰,用《春望》里哪两句诗作回答最好呢?同学们都能想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因为《春望》、《石壕吏》均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的诗作,有着共同的时代背景。
古典诗词往往营造意境来抒情,其实,许多诗词在思想情感方面都能找到其共同的地方,这源于抒情者相似的人生境遇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四、诗中有真理
许多诗歌也是蕴含哲理的。
例如我在教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时,让同学们联想与山有关的诗词。有学生联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我赞许地评价:“看来你把文章的主旨用这两句诗概括了,人生的路上即使‘山重水复’,有恒心就能‘柳暗花明’”。
例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读书需要求异求新,诗作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学生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情绪,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澈如池水。源头活水不断,池水才能清澈见底映照出蓝天云影,人只有经常开卷阅读才能滋润心灵焕发神采。所以我也经常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劝勉学生不断读书,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提醒学生珍惜时间。
诗中有真理,经得起时间和生活的考验。
五、赏诗探艺术
诗歌又是讲究艺术技巧的。
我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刘禹锡的《陋室铭》时,给学生介绍了文章的前几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了“比兴”手法引出文章中心“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并明确“比兴”手法就是先言他物,再言其事。接着,我提问: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多用“比兴”手法,请问同学们《诗经·关雎》那句运用了“比兴”手法?大家异口同声说出了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可见大家已经掌握了“比兴”这种诗歌的表现手法。
《爱莲说》和《陋室铭》这两篇短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我引导学生回忆积累的诗词还有哪些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有个别同学立即想到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随即介绍了这首诗如何“托物言志”:诗人咏物抒怀,通过对洁白石灰的描述和赞扬,表明自己为国家建功立业、不畏艰险、纵有千辛万苦也视若等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处世要清白正直的志向。
再比如我在教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时,在解释题目一方面指“爸爸所栽种的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暗含爸爸的辞世”时,给学生介绍“双关”这一修辞手法,“双关”即一语双关,语音双关或语意双关。举例说明时,我举了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学生立刻明白“双关”通俗来讲就是指一句话包含两方面的意思,而“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既是语音双关又是语意双关。在学习本单元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时,学生朗读诗歌后便能悟出题目中的“路”,既指“自然界的路”又指“人生之路”。再后来教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宋诗陈与义的《登岳阳楼》中“白头吊古风霜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中对“风霜”一词的理解时有个别学生立即想到了“双关”,这点非常好,我就势引导他们:这里的“风霜”即指自然界的风霜,又指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
不少文章中有“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的映衬手 法,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点拨学生:“词人以乐景来写哀愁,倍增其哀,请同学们从我们已学过杜甫的诗歌中举出几例。”有同学就立即说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样一来,既归纳了写作艺术技巧,又温故知新。
可见许多诗歌在写作的艺术技巧上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善于思考,善于联系就会发现其妙处。
六、沐浴古诗风
在诗歌风格上,许多诗词也有相似之处。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诗语言平淡,质朴如画。教学中,我提问道:“我们知道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他的哪首诗与这首诗的风格相近?”同学们立即想到曾经学过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是平淡质朴,淡中有味。这类诗也给我们吹来了清新质朴的田园风。
在教学宋代周密的《观潮》时,我让同学们先联想与江涛海潮有关的诗词,有些学生说出了“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等。我又趁机设置问题“这些诗歌从风格上来看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有答“大气豪放”的,有答“奔放豪迈”的。这些诗歌给我们吹来了豪气奔放的江河湖海风。
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设置问题“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风格与曹操、苏轼作品等风格相同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风格?”学生们有答“凄美”的,有答“哀婉细腻”的。的确,他们感受到了婉约派一代词宗的楚雨凄风。
沐浴着古诗词不同的诗风,也就能够大致把握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赏析诗歌。
篇7
2016年成人高考作文范文大全
2016年成人高考考前预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专题
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真题及答案专题
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成绩查询时间及入口专题
全国2016年成人高考录取分数线专题
环球网校课程推荐:2016年成人高考考前冲刺班,不能错过的得分秘籍!!点击进入免费试听>>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饮酒》是一首( )
A.五言律诗
B.乐府诗
C.五言绝句
D.五言古诗
2.下列作品中带有寓言性的纪传作品是( )
A.《张中丞传后序》
B.《李将军列传》
C.《种树郭橐驼传》
D.《马伶传》
3.小说《苦恼》的作者是( )
A.契柯夫
B.莫泊桑
C.巴尔扎克
D.都德
4.“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
A.《韩非子》
B.《墨子》
C.《论语》
D.《诗经》
5.曹操《短歌行》诗篇“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格是( )
A.借喻
B.借代
C.比拟
D.比喻
6.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代乐府民歌的是( )
A.《陌上桑》
B.《氓》
C.《短歌行》
D.《杜陵叟》
7.“青海长云暗雪山”中的“暗”从语法角度看是( )
A.意动用法
B.使动用法
C.为动用法
D.一般用法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句诗出自( )
A.《行路难》
B.《杜陵叟》
C.《蜀相》
D.《泊秦淮》
9.诗集《死水》的作者是( )
A.鲁迅
B.郭沫若
C.艾青
D.闻一多
10.我国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 )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岑参
11.《论快乐》一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 )
A.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
B.教人学会休息
C.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D.洗涤灵魂
12.下列四句中,有宾语前置这一语法现象的一句是( )
A.姜氏何厌之有?
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C.姜氏欲之,焉辟害?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13.从文体方面讲,《前赤壁赋》是( )
A.骚赋
B.古赋
C.骈赋
D.文赋
14.《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
A.关汉卿
B.王实甫
C.汤显祖
D.马致远
15.“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句中的“暂”字的意义是( )
A.暂时
B.突然
C.新颖
D.姑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镇在题中横线上)
16.“填然鼓之”中的“鼓”的词性是_____________.
17.所谓“四书”指的是《论语》、《_________》、《大学》和《中庸》。
18.陶渊明《饮酒》诗:“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
19.王维《山居秋暝》:“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
20.杜甫《蜀相》:“三顾频繁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
21.《论毅力》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2.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_____________.”
23.《西厢记。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______________.”
24.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___________.
25.《战国策》是一部__________体史书。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首身离兮心不惩。
惩:
27.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
28.麦苗不秀多黄死。
秀:
29.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
30.拘于虚也。
虚:
31.然而不王者,未知有也。
王:
3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其宫者。
宫:
33.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绝:
34.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
无论:
35.冬雷震震,夏雨雪。
雨: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
名我固当:
37.坐客乃四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马伶传》)
坐客乃四顾而叹:
38.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藉寇兵而赍盗粮:
39.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答李翊书》)
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40.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则修文德以来之: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推理论证方法?
42.《秋水》记叙了哪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43.《论毅力》的写作动机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44.《沙滩上的脚迹》一文中的“他”指的是什么?本文运用了什么手法?
45.谈谈《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46.这段话可分为几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47.各部分的论证角度有何不同?
48.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二)阅读《短歌行》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9.“乌鹊”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我喻义分别是什么?
50.“周公吐哺”用典的意旨是什么?
51.由此可见全诗表达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断魂枪》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失去了国土、自由与权利。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宗与祖先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的破坏风水。枣红色多穗的镖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和黑话,义气与声句,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全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听说,有人还要杀下皇帝的头呢!
52.当时中国处于什么样的时代?
53.这段文字对描写沙子龙起什么作用?
(四)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年龄比我的不知大了多少。这也该是我祖父留下的东西罢。最近在家里我还读到他的遗嘱。他用空空的两手造就了一份家业。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他叮嘱后 人保留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字画。但是儿孙们回答他还是同样的字:分和卖。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一个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同时不使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
54.“长宜子孙”的含义是什么?
55.巴金为什么要批判“长宜子孙”的思想?
七、作文(50分)
56.题目:小议“嗟来之食”是否可吃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
B.不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A 4.C 5.B 6.A 7.B
8.A 9.D 10.D 11.C 12.A 13.D 14.D
15.B
二、填空题
16.动词 17.孟子 18.飞鸟相与还
19.空山新雨后 20.两朝开济老臣心 21.梁启超
22.无韵之《离骚》 23.总是离人泪 24.环境 25.国别
三、词语解释题
26.恐惧 27.通“馐”,佳肴 28.开花
29.凶年,年成不好 30.通“墟”,居住的地方 31.做王,称王
32.居室 33.丝绳断开 34.大概,大略 35.下,下雪
四、翻译题
36.这样称呼我本来就合适。
37.观众于是都向西看并赞叹。
38.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结盗贼。
39.把它通过文章传递下去,并为后代人所取法。
40.便完善德政教化使他们归顺。
五、简答题
41.连锁推理的方法:以前面几句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再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
42.本文记叙了河伯与海若(海神)的对话。文章的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它启迪我们学无止境,应努力进取。
43.本文是作者在“”失败后不久写的。其动机是借此勉励处于逆境的同仁,不要因一时的受挫而灰心,应努力克服困难,继续前进。中心思想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44.“他”指寻路者,即一代进步的知识分子。本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45.最后两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把抽象的愁思比做满江春水,使其物化,形象可感;而且以一江春水喻愁,表明其愁既多且深;江水东流,永不停息,以此喻愁,使人感到这愁绪连绵不断无尽时。
六、分析题
46.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证不却众庶、广罗人才方能取得事业成功的道理;第二部分论证驱逐客卿就是损害自己帮助敌国的道理。
47.第一部分是正面论证,第二部分是反面论证。
48.主要采用排比、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49.“乌鹊”喻指贤才,“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求贤若渴。
50.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是以周公自比,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51.表达了曹操急于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
52.作品所描写的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此时,古老的传统文明已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冲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封建传统却并未消失。
53.这段文字写出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对于描写沙子龙这样一个昔日的武术界的悲剧现状,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54.为子孙着想,希望自己造就的这份家业,能为子孙后代长久地安排一种舒适的生活,希望自己创立的家庭制度和自己遵循的封建礼教,能够得到子孙后代的继承。
55.(1)这个封建家庭已经摧残了许多年轻可爱的生命,祖辈的遗产已经破坏了许多美好纯洁的心灵,“长宜子孙”这个遗训只能断送有为的青年。
(2)封建家 庭里的青年,如果没有生活的技能,即使有了万贯家产,也不能拯救自己被毁灭的命运。
篇8
“江南第一家”座落于浦江县城东面12公里的.郑宅镇。景区以丰富的古代家族文化和明代建筑组合为特色。“青山田园古镇,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组独具情味的古镇风貌景点。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江南景区旅游心得600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南景区旅游心得600字范文1暑假里我们全家去浙江安吉游玩,选择了两个比较有名的景点,一个是“藏龙百瀑”,另一个是“江南天池”。
藏龙百瀑(又名“小梁山”)距县城18公里,南连临安“小九寨沟”风景区,西与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相连。
经过漫长的路途,终于看见一块巨石上雕刻着“藏龙百瀑”四个大字。我迫不及待地想赶紧上去看看,虽然天空一直下着绵绵细雨,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登山的心情。
崎岖的山路上虽然有石阶,可还是难走。看着指路牌往上走,我们来到了神形皆备的“神龟听瀑”。站在桥上眺望,瀑瀑相连,一步一景。
我们继续前进,紧接着又来到了“龙须瀑”,的确名副其实,那瀑布就像胡须一样,又细又长。最值得一说的就是接近山顶的“龙跃瀑”,传说有一条小白龙刚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想展示一下本领,就在这里打了一个滚,就形成了“龙跃瀑”。一个个突起的石块好似龙的脊背,一道道山泉从高处流泻下来,犹如白练悬挂,煞是雄壮,美不胜收。
山上的瀑布很多,可以说是几步一瀑,说百瀑一点也不夸张,虽然水流小了点,不过看瀑布讲究意境,大小不是问题,万物皆然。
我们又去了位于天荒坪镇的江南天池,那是亚洲最大的抽水蓄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投资近百亿元。电站上水库天湖是一个人工建造的高水湖泊,蓄水湖面广大28公顷,烟波浩淼,具有极大的观赏性。
不知不觉到了返程的时候,到达常州的时候天空仍下着细雨,可是我们一点也都不觉得扫兴,这次旅游本来就为了看水,回家路上又逢雨水相伴,真是给我们的江南游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江南景区旅游心得600字范文2千灯是坐落在江南水乡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充盈着江南的特色: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古色古香,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令不少中外游人深深折服。
步入千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蜿蜒、朴素的青石板街。曲折的石板街从远处伸延而来,上面的青苔印证了它岁月的沧桑。它虽看惯人世繁荣,但仍然甘愿倾听人们不缓不慢的脚步声。它贯穿了整个千灯,像一条长龙蜿蜒在窄小的街巷,它的鳞片——石板被岁月留下了印痕,但多了一分古老的色彩,它的腹下是一条隐蔽阴暗的水沟。这个水沟作何用处呢?聪明的古人利用石板街的缝隙间隔,在下面开凿了一条排水沟,不管下绵绵细雨还是倾盆大雨,这个排水沟可谓是无懈可击。
凝视远方,一座古塔矗立在群屋之间,高耸入云,似一把倾斜的宝剑插入云霄。如此雄伟的宝塔叫什么?这便是秦峰塔,千灯的镇标!这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面前的流水哗哗而过,一架石桥显得别具一格,这是江南水乡的风采。迈着碎步从上走过,还能看见鱼儿在水中嬉戏,哗哗的水声从耳畔响起,清新的空气润泽了我的肺腑。这儿没有太多的人来人往,没有过分的喧哗吵闹,只有艺术的气息散发着,弥漫着,充盈着。这儿是艺术的摇篮,是昆曲的发源地!
穿过小桥,来到古戏台,一阵优美婉转的琴声响起,随后是哪圆滑细腻的唱腔,一首《好一朵茉莉花》以昆曲的形式演绎水乡特色,吴侬软语使在场的每一位观众沉醉其中。一身胜雪的白衣,透着淡淡的粉红,没有丝毫的点缀,这便是台上那位扮演“杜丽娘”的水乡姑娘了。这也是昆曲的特色:没有华丽的渲染,透露着江南的气息。这使我不得不更加佩服昆曲的创始人顾坚了。
千灯,是否有一千盏灯?是的,当我们走进灯博物馆,果不其然,一盏盏古老的灯具在经历千百年的沉埋,依然不失光彩,有民国的,有唐朝的,有古埃及的……这些灯具历经百朝更换,依然完好无损地陈列在展柜。其中令我最好奇的是一盏由四根木架支起的灯具,据导游说明,这几乎是与大禹治水同年,是最古老的灯具之一。这一千盏灯饰是殷小林夫妇用生命换来的呀!灯——代表了光明,代表了力量,以及对千灯人民美好的祝愿!
沿着青石板街来到顾炎武先生的故居,只见那赫然写着八个大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顾炎武先生生前的名言,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名字,名言永远刻在世人心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老先生的一生几乎是在马背上度过的。当走进他的住宅,似乎屋内的书香千百年来都没有退去。当走到他的墓碑,一股壮士情怀便油然而生,有惋惜,有悲痛,有哀悼,有无奈……
千灯,充满着历史文化的一座古城。若你厌倦了城市的繁华和喧闹,不妨到这静谧的小镇,感受古文化的魅力与气息,感受风中送来的清,香,纯。
本文抓住“历史文化名镇”这个特点有条不紊地展开对千灯古镇的描写,因为作者用心去观察和感受了,所以能准确而清晰地传递出对千灯的热爱赞美之情。
江南景区旅游心得600字范文3一排排白瓦青灰的墙面,整齐地排列在水路两旁。形态各异的拱桥,横跨在荡漾的流水之上。水面映着桥的影,桥底映着水的波。水路,街巷,不规则地穿插在朴素而又雅致的房屋之间。
在水边,能够看到水一样清秀,水一样纯净的姑娘。她们继承着水的柔和,拥有着水一般晶莹的心。在碧绿的水面上,一艘小船不紧不慢地划过,健壮的船夫手里握着一支长篙,船后荡起漾漾波纹。
江南的水路像网一样,四通八达,通向遥远的历史。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流水冲刷掉了岁月的痕迹,使它保持着多年前的模样。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少村庄现在已经没了踪迹,被高楼大厦取代。江南水乡保留了它的惬意,保留了这里的风土人情,没有被时代的浪潮淹没。这里没有来往的车辆,取而代之的是船只。虽然不那么快捷,但在船上抚摸着柔和的河水,那种意境,却是坐在铁皮箱子里所感受不到的。被时代抛弃了的意境,在江南水乡可以完整地找回来。
或许江南水乡就像一块翠玉,没有北方那样结实的躯体,它需要细心呵护。或许它经受不起沉重的打击,轻轻一碰便会支离破碎。但是,再锋利的刀刃,再强大的力量,也无法给水造成永久的伤害。经过时间的流逝,水最终会恢复原米的样貌。水或许是无力的,但就算是无法逾越的障碍,只要水转一个弯,谁也不能阻挡它。
是水编织了江南水乡,守护着它,引导着它,在江南水乡编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故事。
江南景区旅游心得600字范文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这是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了江南的万般柔情。我虽然没有领略过,如今却欣赏了另一番风景--小江南。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小江南--隐忍在深山中的避暑胜地,刚下车便能够感受到阵阵微风,带着丝丝的凉意,让人心中的被烈日暴晒出的骄躁消失殆尽。走进树木,微风吹拂着树叶,沙沙作响,像风之精灵演奏着美妙的乐曲。密密的树叶将烈日拒之门外,留下的只有斑斑光点。在树下,总有几棵微小却坚定的野花,它们像倔强的孩子,高扬着秀丽的花冠,散发着清新的幽香。
走到水湖边,湖面很平静,有几只蜻蜓点水,在湖中漾起一层层涟漪,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光亮。水面上有几只竹筏,静静地,缓缓地漂着。一只竹竿在水面划动,泛起水花。我马上来了兴致,我们登上了一条竹筏。我两手紧紧握住竹竿,既兴奋又紧张。我学着他们的样子,用竹竿一头支着岸边,另一头用力一顶,船便驶了出去。我很自豪,这不是很简单吗?我将竹竿一头插入水底,用另一头用力顶,竹筏便飞快地划了出去。
最后我们来到一个小瀑布前。瀑布的水很清澈,用脚轻轻踩入水中,一股清凉便从脚底涌上心头。太冰爽了!我在水中不停地淌着,脚底踩着光滑的鹅卵石,让人很轻松。我走上岸,遥望远处。远处水面波光粼粼,泛起一层层波浪,水面很开阔,在最远处与天的界线模糊不清,二者相融,似水似云,迷迷蒙蒙,一种神秘与清幽的感觉涌上心头。看着这般美景,心中想起人们破坏的环境,被砍伐的森林,被污染的小河,污染的空气……这使我痛心不已。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那片纯洁的净土。
江南景区旅游心得600字范文5这座城市,静静立于水阳江畔,在岁月变迁中淡淡微笑,不引人注目,却给人安逸。
敬亭山的多姿,令李白相看两不厌,也使得宣城人自豪。春夏的敬亭山,就让人流连忘返;到了秋天,有时隔着连绵的秋雨远望敬亭,那不绝的群山仿佛珠帘后的仙子,亦真亦假,如梦似幻……
多彩的宣城远不止敬亭山这一处美景:如彩虹般的双桥、沉淀着情谊的桃花潭……
说到宣城,不得不提文房四宝。
篇9
据老一辈讲,很久以前小村中人为避难来此绝境,历经数世,如今村里香火鼎盛人丁兴旺,山民世世代代安居乐业,大有飘然世外与世无争的古朴遗风。
当年倚仗这座山而苟全性命的先祖们,把对山的崇拜祖祖辈辈沿袭下来,这座山已经不是普通的山,而是山民心中的神,最神奇的是山顶那座酷似城堡的山神庙。那庙终年雾峦缭绕,云霭聚集,飘渺中更有几分神秘的气氛。于是整座山由此而显得圣洁而空灵。
这个传说古老而遥远。可以追溯到祖先们避难的那会儿。山顶上的城堡上居住着仙人,他们主宰着小村的命运,降灾祈福全凭仙人的喜怒哀乐。乐了小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怒了山洪肆虐,洪水暴涨,这无疑会是饥馑之岁。于是人们把一年的希望全寄托在山顶神仙的身上。而这一切又集中体现在祭山那天。
土林老爹是小村第十八代祭山主持。小村中这一举足轻重的人物是经过上届主持多年物色和全体山民的极力举荐才产生的。土林老爹年过八旬是村里德高望重,甩口痰都叭叭作响的风云人物。他银丝如霜。洁白的胡须长长的垂到胸前,两道雪白的浓眉与脸庞的髭须浑然一体,浓眉下一双大眼睛依然熠熠闪光,看到他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传说中的神仙。因为神仙都像他这样具有仙风道骨。
古历腊月二十四是祭灶的日子也是祭山的日子。
一声清脆的锣声浑厚而凝重。两位剽悍的山民抬着一片硕大的铜锣,土林老爹运足底气高高的抡起锣锤,当——的一声,祭山便拉开了序幕,倏然间,散居在山麓的山民们次第开启柴扉,举着火把,携着男女老幼若流云一般纷纷汇集到小河边一块空旷地上。远处的鸡鸣此起彼伏,大地如伞盖被无边的黑暗笼罩着。
走进腊月,一年一度的祭山活动便紧锣密鼓的开始了。那些猪、羊、香、蜡、纸巽等牺牲祭品早已准备好。这些东西都早早地拾到了场子上。约摸半个时辰,全村二百多号人全聚集到这里,置身其间不知是在岸上还是在水中。
土林老爹逐一清点人数,然后简单交待几句,全村男女老幼便沿着河边蜿蜓的小路向城堡的方向进发了。走在最前面的是土林老爹,其次是抬着牺牲祭品的壮年男子,男女老幼井然有序的鱼贯其后。子夜时分,夜似无垠的海,而那条长长的火龙又仿佛是这海的精灵。自由畅游在无边的夜海里。
祭坛设在山麓一块较高的空旷地带。壮年男人们将牺牲祭品按照土林老爹的旨意摆在贡桌上,人们将火把插在祭坛两边。土林老爹登上高高的祭台,从腰中拨出长剑昂首仰天,长剑直指苍穹,在火把的照映下放出一道道清冷的寒光。山民们一排排匍伏在祭台下面,小孩在前大人紧随其后。此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是绝对不允许出丁点声响的,除了呼啦啦的风吹火把声和山籁之声则是无边的寂静。伏着的人们,默然屏息彼此能听到心跳与呼吸,这样默祷大约半个时辰。土林老爹将长剑收回插入地下,然后将一烛烛长香在火把上点燃分插在四面的泥土里。“嘘”土林老爹面对苍穹长啸一声,那声音由小而大渐弱渐逝。伏着的人们应声抬起头来,面对黑暗中的城堡叩头如捣蒜,几个来回土林老爹将那大手有力一挥,全场动作嘎然而止。人们双手合十仰望城保长揖着。土林老爹运足长气,背向山民,冗长的颂辞开始了。他目不转睛地注视山上的城保,苍老的面容凝重而虔诚。只见他嘴唇不停地翕动,那些依依呀的声音晦涩而艰辛,那声音除了他本人和山神外,其余的人大概都不会明白。颂辞完毕,人们将自己一年中最美好的心愿默默地向山神祈祷,希望山神能赐福。
十岁的山仔是土林老爹的孙子。此时一个宠大的计划在他幼小的心中萌发了:山上果真有城保吗?城保中果真住着神仙吗?神仙真能主宰小村的命运吗?前年那场干旱,爷爷不也设祭坛,祭祀山神,企盼降雨缓解燃眉之急。可事实怎样?绕山的河几乎成了一条旱沟。龟裂的土地负载着那些奄奄一息的稼禾,痛苦地了四十来天,也未能等到一丁点儿雨星……今年我一定要爬上高高的城堡去领略一下神仙的风采,山仔想。
祭祀仪式完毕,东边天幕已露出鱼肚白,全村男女拖着疲乏的步子缓缓地沿着来时的路各自回到家里。
山上有座城堡,城堡中住着神仙,这是山民们笃信不疑的真理。而且妇孺皆知。小孩从未谙世故起便接受这方面的熏陶。儿时的耳濡目染将伴随他们一生的时光。世世代代没有一个怀疑有这等事的。
站在山脚,仰视那座耸入云霄的城堡,四面雾峦环绕,依稀可辨的是城堡的轮廓。那城堡是什么样子,始于何时,人们无法考证。山上有的是参天古柏,遍岭的蒿草,年复一年不断衍生的蛛网和藤蔓;更多的是名目繁多的鸟类和各种大小动手。那是鸟的天堂,动物的乐土,四季鸟语啁啾,动物嘶鸣,花香馥郁。然而那却是人的禁区。山民约定俗成有这样一条铁的规定,大人小孩不得入内,更不允许损毁山里一草一木,否则人神共怒,将会招致灭顶之灾。
大前年村里人眼睁睁地看到两个从外地来的年轻人进入山里,最终消失在莽苍的丛林中,未能走出大山而死于非命。据村史记载,迄今为止尚未有人成功地攀越大山。间或几次有几个冒失青年想探险城堡不是半途而废就是神密失踪。从此这座山更增加了几分恐怖气氛。
山仔揣着奇想,几次想向爷爷启齿,每次都欲言又止。因为爷爷是绝对不允许他有这样轻率的举动的,那样太危险了。可是山仔在祭山那天曾默默许下愿,人不能言而无信,更不能违背自己的诺言和盟誓。
过了元霄节,山仔开始筹备登山的一些器具,诸如铁勾、镰刀、拐杖之类和一些干粮。
起程那会儿天还未大亮,远处朦胧的山影像一尊巨人耸立着,启明星高悬在头顶一闪一闪眨着眼睛,村里的黎明静悄悄地。远处的河水哗哗地流淌;清凉的晓风混合着田禾气息沁人心脾。山仔贪婪地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雄鸡引颈高歌,此呼彼应,山仔细聆听着那些熟悉的声音。沿着那不知踩过多少次的蜿蜓小路默默地行走,身上背着的那些开山的工具越来越沉,那条本来不长的小路也似乎一下子显得格外悠长。山仔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都不能动摇上山的决心。
他一边走一边不时地回首瞟一眼身后的村庄,心里充满了难以言状的情愫。他想起了爷爷,想起了历年祭山盛大的场面和自己朝昔相处的朴实憨厚的山民们;想起了自己将要拜谒的神仙给村庄祖祖辈辈带来的福音更多的则是灾难。想起了昨天下午和小伙伴旺仔话别的动人场面。
旺仔是昨天下午才知道这事儿的。此外,这一神密行动再无人知晓了。旺仔是山仔最要好的朋友。昨天山仔将他约到河边,他们并肩坐在河边的岩石上,山仔非常冷静地将这事告诉旺仔。起初旺仔睁大惊恐的眼睛,差点没惊叫起来。山仔说:“要是你愿意的话我们可以结伴而行,两个人在路上可以彼此照应,要方便多了。”旺仔不信地用手搓着泥沙显出为难的神情。山仔知道他犯难了,又说道:“既然这样我也不勉强了,但这事儿只有你一个人知道,你千万不要告诉外人。”旺仔说:“那当然。”“你这次登山一定会很危险,是不是再考虑一些时候……”旺仔真诚地劝说山仔能回心转意。山仔说:“我经过一年多的深思熟虑,已经坚定了意志,纵然葬身山中我也无怨无悔。我会真心地说服山神多为村里做些好事,譬如前年那声旱灾,要是山神真的能及时降雨,也不至使村里蒙受那样大的损失。”旺仔不住地默默点头。此时山仔异常激动:“也许我这一去将永远不会回来了,要真是这样请你告诉爷爷,让他再不要兴师动众,大设祭乞求山神爷的保佑来寻找我。你说那样能找着吗?”旺仔攥紧山仔的手,眼里噙满了泪水。他们俩一直谈到傍晚时分。面对默然无语的河水,沐浴着初春温柔的晚风谁也不肯挪动沉重的脚步,大有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回归的惨烈与悲壮。
一会儿山仔来到山脚下。这时天已经亮了。他绕着山麓走了很远,他在寻找一条便捷的山径起步,可四面却是一些嶙峋的怪石和一些野葛藤。他用铁勾套着绳索开始了艰难的攀援。葛藤成网状。铁勾勾住青藤的网眼,脚也踏住网眼,真是举步维艰。有时藤蔓十分脆弱,一失足便又滑下了一大截。身上的那开山器具连同干粮成了沉重的负担。山仔索性丢掉那些干革命粮爬了十来米高,山仔已经大汗涔涔,他喘着粗气,傍着山崖峭壁上那根歪斜的柏树,歇息了起来。这时他有些沮丧,山道上那些艰难何许他压根儿也没想到。然而现实却这样残酷,他感到茫然,他想到了退缩,然而又昙花一现地打消了这一念头。
暮霭四合,朦胧中山仔回首俯视来路,却只有咫尺之遥。今夜栖身之地何处山仔又犯难了。山壁很陡峭,挪动半步都要付出艰辛的代价。头顶上是一棵怪状的古柏,硕大的树冠遮天避日,暮云聚合,笼罩其中阴森而恐怖。弯曲的枝条好似猿猴的长臂似乎在轮空的山谷中抓钩连同长绳用力抛向那棵大树,不偏不倚正勾住一根树枝,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抓住长绳的一端纵身一跃跳到树下。地面上厚厚地一层落叶踩在上面柔软而舒适。今夜权且在这里蜷宿一夜吧,山仔心想。他爬上枝与枝纵横交错的藤蔓上躺下了,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舒适和惬意。天已经完全黑了,一轮上弦月悬挂在西边天幕上,树冠密不透缝,远处才能见到一些斑驳的阴影。林间不时传来一些野兽恐怖的叫声,那声音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偶尔也能看到树下穿行的一些怪兽,黑洞洞的一片只能清晰地看到它的那对绿莹莹的眼睛。山仔索性闭上眼睛。一天的疲劳一会儿他便酣然如梦了。
城堡的门前是一对高大的石狮啮牙咧嘴异常凶猛,石狮的上面台阶而上,山仔一级级数呀可怎么也数不精。不知走了多少级他来到城堡正门前,两边的守护神不约而同地逮住他,他们大吼一声,哪方小鬼竟敢么闯宫殿还不快来受死。一根粗大的绳子正要套住他的脖颈。倏忽间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出现在面前,只见手拿拂尘轻轻一扬,两位年轻的守护神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那位老者和蔼地说:“这不是下面村庄的山仔吗?是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山仔哇的一声嚎啕大哭起来,他泣不成声讲述了为拜谒城堡中的仙人,历尽艰辛才到这里的曲折经历,老者将他扶起来为他抚干眼泪带他来到大厅。啊!果真气派不凡是个好去处。整个大厅金碧辉煌豪华典雅,四根两人合围的台柱支撑着整个屋顶,头顶上祥云密布,那些灯啊,像天上的繁星密密匝匝晶莹透亮,台柱的两边整齐地摆放着长条桌子,桌旁井然有序地坐着两排神仙,个个都鹤发童颜,貌体轩昂。那位老者居正中央。山仔说明来意,各路神仙徐徐起立向他点头示意。老者说,村里发生的事我们早就知道了,即使未来的事我们也知道,山仔这下来了兴趣,特别问到了前年的干旱是怎么回事。老者说那是因为祭山不诚,我们略施法术,便干了四十五天,那也是对你们村子应有的惩罚。
山仔匍伏在地不住地给这些神仙爷爷叩头,诚恳地希望他们能给村里带来更多的幸福。他将如实地将神仙的话转告爷爷,使各路神仙来年将享受更多的牲礼和香烟……
春寒料悄乍暖还寒,不知什么时候山仔竟被冻醒了,才发现这是南柯一梦。他回味着梦中的情景更增添了上山的勇气。
黎明时分,山仔抖落身上的树叶,又上路了,最难走的是中间那段路。荆棘将他的衣服撕成碎片一条一条的像和尚的百纳衣。更可怕的是脚下有时会冷不丁的踩上一条蛇。而且手脚不能兼顾,在攀援时稍一松劲将会摔向万仞深渊。好几次山仔差点遇险。
时间已是出发的第三天中午。离山顶越来越近,山仔已是精疲力竭。心中的憧憬与渴望激励着他向上攀。他要将自己的名字写在城堡上,写在这座山上。他要窥视千百年来演绎小村历史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要拜谒那些神仙,说服他们为民造福与小村永交世好。一股前所未有的激动与勇气使他忘了饥饿、疲劳,一往无前地向上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