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的资料范文

时间:2023-03-21 19:0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生活的资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生活的资料

篇1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受限于教学理论的落后、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较为缺乏的因素,因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素材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有独特的素材资源,正确对待和积累这些素材,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农村学生正确的素材积累意识

(一)农村有独特的作文素材资源

农村与城市有本质的区别,这导致学生在作文教学资源方面存在巨大的反差。农村学生的正规作文资源缺乏,并且其家庭成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阅读资料缺少,这都导致农村学生作文资源严重缺失;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农村拥有广阔的天地,有不同于城市的环境和生活,富有诗意的农村生活成为他们丰富作文素材的源泉,这些素材完全可以写出独具农村特色的作文来。

(二)生活包含真善美和假恶丑

学生会认识到,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亦有假恶丑,这些都需要正确去面对,都能够成为作文素材。平凡的生活中有大量的作文素材,这些都需要学生敏锐地观察和发现。作文素材的积累要真实,要富有情感,因此面对身边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人情世故、亲情友情都能够成为良好的作文素材。

(三)自主获取作文素材

从调查发现,农村学生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更倾向于现成的作文资料,缺乏自主发现作文素材的能力,没有自己动手动脑积累作文素材的意识,总是通过模仿甚至抄袭、死记硬背来完成作文写作,这种方式不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作文素材观,教会他们积累素材的方法。

二、农村学生得天独厚的素材资源

农村学生缺乏足够的作文资源,其作文基础相对较为薄弱,但是他们却具有独特的农村生活基础。因此农村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围绕自己身边熟悉的农村生活来积累作文素材和寻求作文写作灵感。总体来说,农村学生的独特素材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农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农村忙碌的劳动生活、农村淳朴的民风、农村所特有的风俗文化、农村生活和环境的变化、农村的动物和植物世界、农村的不良现象、农村学生的家庭和学校生活等。

三、引导农村学生搜集积累素材的方法和途径

(一)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作文虽然是由文字符号构成的,但其内涵和感染力却是通过情感来展现的,而情感多来源生活的感悟,因此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作文观念,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培养丰富的情感。搜集和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主要有三条。其一,观察是主要的方法,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感悟是通过观察来实现的,观察是情感形成的开端。鼓励学生多走出校门去观察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和朴实的农村生活等。老师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和自然。其二,组织或引导学生去采访和体验生活来增加他们的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理解。其三,借助电视、网络等媒体开阔学生的视野,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从阅读中积累素材通常包括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两个方面。作文创作除需要细致的观察之外,还需要阅读别人的作品来积累素材。在课外阅读方面,一方面可借助学校的图书馆给学生提供阅读机会,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鼓励学生和家长多提供阅读资源,建立读书和藏书意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辅助建立流动图书馆,图书资源主要来源于学生,使图书在所有学生中传阅。在课堂阅读方面,老师要制定系统的课堂阅读计划,适当的给学生留出阅读时间,创造阅读机会。

四、培养农村学生掌握写好作文的方法

(一)运用农村素材写好写景状物散文

灵活运用农村素材写好散文需要注意写景、状物的基本要素,要仔细观察事物,注重事物的细节,将细节观察和感悟写进作文。农村的农忙收获、各种动物植物,都是写景状物散文的素材,都能使作文内容更加充实。另外,要充分利用农村生活的独特优势,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和感悟,细心体会家乡的风土人情和风俗文化,这些都能够成为写景状物散文的素材。

(二)运用农村素材写好叙事散文

叶圣陶说,练习协作,最好从记叙文入手,记叙文的材料是现成的,作者只须加上安排取舍的功夫,容易着手。农村学生要结合自身农村生活的经历和感悟,写出颇具农村韵味的作文来。可以选择自己在家或者学校的经历和感受为素材,也可以以留守儿童的真实情感为素材来写作文,这种具有鲜活素材的作文更容易成为优秀作文。另外,农村素材的叙事散文的选材要新颖,比如农村田间劳动的经历、农村风俗掠影等。在农村,多数学生都有农活的经历,这些经历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感悟,这在学生作文写作中将是一种宝贵的素材,能够提升作文的深度和广度,使得作文更加鲜活。另外农村的一些风俗节日等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些同样能够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能够给学生提供许多可写的故事情节。

参考文献:

[1]唐永建.关于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4,(3).

[2]李淦.叶圣陶作文教学观的应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5).

篇2

【关键词】原生态教学 品德教学 教育均衡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09-02

原生态,作为当前流行词汇之一,正走进人们的视听:原生态歌舞、原生态农庄、原生态旅游……原生态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原生态呢?“原生态”反映的是物质的初始形态,其最大的特征是自然、生命、原始。人们对原生态文化的推崇反映了对人文精神的回归,以及对自然、生命、真实世界的尊敬。

教学的原生态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性分析和真实体验。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而言,原生态课堂尤为珍贵。《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强调“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是否源于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是否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求而不至走样显得至关重要。原生态课堂提供了这样的途径。

农村品生品社原生态教学并非将学生生活还原成“乌托邦式“的原始状态,而是秉承教育能够促进人自由、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的理念,体现品德学科课程性质,体现学科教学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上。陶行知先生早在1928年《改造乡村小学的几个建议》中就提出:“课程要以生活为中心”和“运用生活工具”等建议,这些思想也是品德课程的指导思想。

作为农村品德和生活(社会)课程实施,原生态课堂教学有其特定的内涵。概括而言,即立足农村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放眼不断扩大的生活空间,把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等组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并以此来建立一种整体的、动态的、和谐的,符合农村孩子生理和心理特征和生活特点的课堂形态。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贴近农村,教学内容生活化

农村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山川海河,飞鸟虫鱼,稻菽果蔬,农事习俗等都可以成为品德和生活(社会)学科活生生的“教材”。在教学文本教材的同时,不能忽略儿童的社会生活。

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要结合品德和生活(社会)学科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重组、补充和调整,以有利于农村学生社会性发展为宗旨。例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的《我生活的社区》一文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农村”社区生活部分,认识农村的乡镇机关、集市、各种乡俗活动就非常必要。在进行“城乡社区生活比较”环节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料集中展示城市社区生活,或者让班级中有体验的学生“现身说法”,也可以收到一定效果。在本册中“规则意识”和“角色意识”单元的学习中,围绕农村生活、邻里乡亲的关系组织教学,丰富学生浅层的生活体验,经过提炼、归纳,上升到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的角度,逐步发展儿童的社会性。

教学内容生活化,并不是完全“忠实于”农村生活,也并不是排斥城市生活内容。如果原生态课堂就是给儿童复制一个原始的“世外桃源”,显然是对原生态的误解。任何与现实生活有着巨大反差的教育内容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都是不利的。《品德与生活》是活动型综合课程,课标指出:“活动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标也指出:“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可见,教学内容生活化最终的目的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家人的爱》一课中,在学生充分谈论家人对自己的关怀后,教师请学生谈谈:那么,你觉得你可以为家人做些什么?学生们开始热烈讨论,纷纷献计献策。假如教师只满足于学生在此时的表达,那么这节课的收获可能就只是使学生知道“要关心家人”,“为关心家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不过,教学并没有到此为止。在学生“献计献策”后,教师设计了“让我为您分忧活动”的课后延续活动。要求每位学生为父母或者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事无巨细,贵在坚持。为了真正落实这一活动,教师还设计发放活动记录表,请家长配合,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测评价。这样,感受家人的爱的同时,让学生懂得感恩并尝试付诸实践,丰富了孩子们的体验。再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社会生活中的民主》,除了要农村儿童认识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民主诞生过程之外,还要了解根据他们将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把眼光从农村放到更加广阔的城市,了解人民代表的职责,懂得社会生活中“市长接待日”、“局长接待日”、“新闻发言人”、“听证会”等民主对话方式,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让学生今后步入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二、就地取材,教学方式实用化

笔者听过一节品德与社会公开课《学会购物》。执教教师几乎将超市里有代表的商品全带到了课堂,还制作了货架,用专车运到千里之外上课。还有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声光电简直武装到牙齿,每一步用鼠标操作,课件泛滥成灾,录像数码轮番展示,活脱脱一节“豪华课”。先不讲这样的公开课是否是一种奢侈品,仅就对广大农村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指导意义何在?因此,我认为就地取材,追求实用是农村品德与生活(社会)原生态课堂的重要特征。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农村学生更喜欢真实实在的课堂,多媒体虽然能一时带给学生美的感受,让学生过目难忘,但是农村的实际情况是品德和生活(社会)教学多为语数教师兼任,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制作豪华的“声光电”作品。过多的花时间去制作课件,花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情上的时间就少了。而老师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丰富又得体的教学语言,再加上应变能力和适当的幽默,即使只有一张嘴、一本书、一根粉笔、一块小黑板也一定会上出学生喜欢的原生态课。

活动是品德与生活教学基本形式,品德与社会教学特别重视“调查”、“体验”、“阅读”、“讨论”、“制作”、“探究”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在运用这些学习方法中,农村学生有着城市学生不可替代的优势。农村学生几乎每天生活在“体验”中,生活范围相对广泛,伙伴群体大,动手能力强,求知欲旺盛。如果说农村的孩子需要引导,就是要教师花心思教给他们科学的调查方法,让他们学会有效讨论,学会专注倾听,学会个性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方法实用化方面,需要教师先成为农村生活的专家,成为农村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在运用教学方法时,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一文教学,对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校来说,调查访问、搜集并展示民族信物,说一说民族传说,议一议民族习俗,画一画民族服饰等都是儿童喜闻乐道的教学形式。

三、以人为本,教学交往民主化

肖川教授在他的《道德教育必须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提出:“要反对教育与学生当下生活的疏离,强调教育要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离开了活动、交往和情境,离开了学生当下的生活,体验就无法完成”。要谈课堂的“原生态”,首先要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在落实以人为本方面有着不可多得的优势。

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就是要把学生看成独立的生命主体,原生态课堂就应该设计属于生命主体的活动,遵循学生的具体年龄、成长阶段和时代背景,施以自然有效的引导,培育人格健全、素质全面的人。这个过程显然要在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体验中来完成。

要实现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原生态教学,就必须破除传统师生间存在的主客体关系,建立新型的交往观。教学交往的民主化将静态、单向的教育过程变为动态、多向的师生、生生活动、互动过程,变成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探究真理的过程,变为师生、生生各大主体之间在知识、情感、人格、智慧上的相互交流、相互感染和相互碰撞的过程。

如北师大版六年级第一单元中“品格的试金石”这一主题主要讲的是“诚信”这一可贵的品格。教学主题分为“了解诚信内涵”、 “懂得诚信回报”和“不诚信的危害”,最后结合自身的实际“与诚信签约”四个方面的内容。教学“与诚信签约”时,我在让学生认识了课文插图中三个小朋友不诚信的“苦衷”后,先说说一件自己在教育中对学生不诚信的事,然后让学生也谈谈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时,学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的程度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谈自己、谈父母、谈邻居,一件件活生生的事例激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讨论辨析和“签约”环节许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来自老师的例子,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来自学生的例子,引发了学生的共鸣。教学交往显得民主、平等、热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一次情感的宣泄和品格的锤炼。

农村品德学科教学在硬件方面可能无法与城市学校竞争,任何亦步亦趋的模仿和刻板的复制只会使自己失掉自己本来拥有的东西。原生态教学,就是农村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彰显自身优势,走出一方天地的一条捷径。只有加强自身“内功”修炼,用好身边的资源,不断积累探索各种教学经验,切实形成教师与学生、方法和内容、人与文本的和谐对话的教学生态系统,农村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才会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 少先队 辅导员

曾经听到有人抱怨说农村小学的教育基础设施差,教学环境差,农村学生也没有城市里的学生见识广。虽然有其一定的缘由,但是我并不完全这么认为。诚然,农村学校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学校和学生在基础方面与城市学校和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这看似农村少先队工作的弱势所在。当我们这些农村的少先队辅导员,本本分分地将眼光紧紧地盯牢学校内部的劣势时。其实,我们恰恰忽视了学校之外,那更为广阔的农村天地,在那里有更为鲜活的育人素材。而且,学生的知识背景的薄弱,也使得学生们具有更强的求知欲,更好的学习态度。这些都是城市的学生所不具备的。

在我所任教的乡镇中心小学里,虽然没有傲人的建筑,没有最先进的教学设备。但在矮矮的围墙之外,便是纵横的街巷,平坦的田野,欢快的小溪。身处于如此美好的小学,怎能不使我感叹:农村小学真美!所以,在日常大队工作中我就时常提醒自己,应该让我们的学生爱上自己如此美的家乡,爱上自己如此美的小学。只有建立在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有认同感、归属感的少先队,才是一支有生命活力有发展未来的队伍。

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笑脸娃娃,笑脸学生

“笑脸娃娃”活动,是我校的一项特色大队评选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在学生中间已经形成争当“笑脸娃娃”的风气。既然是“争当笑脸娃娃”,就有它的要求和标准:一周内不论是在学习、纪律还是卫生等各方面都要领先于其他同学,或者在这一周内在某个方面表现特别突出、明显进步者都可以入选。每周挑选5名“笑脸娃娃”,学校还给这些“笑脸娃娃”拍照,并将照片放在做好的表扬框内。在照片下写有简单的文字介绍,挂在教室的门口,让学生和家长都一目了然。活动开展后得到了较高的效应:同学们各方面的意识在增强,主动性也在提高。争当“笑脸娃娃”在学校已经形成一股热潮。我们就借此机会进行宣传,通过一些好人好事鼓动其他学生也一同参与、一同行动,做到及时表扬,树立榜样,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如平时很少参加劳动的一个队员,通过开展的活动后,如今能非常积极地参加劳动,做事也很主动。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做事的自信,给他们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使每位队员的自信心倍受鼓舞,同时他们的主动性也会大大增强。

(二)你当家来,我也当家

农村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很多都是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平时的生活,一般都有比较独立的生活学习能力,家务做得也比很棒。为了发扬农村孩子身上的这一优点,我们专门开展了中队干部轮流当的活动,口号就是“你当家来,我也当家”。

中队干部轮流当是锻炼队员才干的好机会。作为新世纪的小少年,应从小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学习,懂得竞争。每个队员都渴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干部,我们就应给队员们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教育情境,尊重队员的民利,支持队员的创新精神。让队员懂得少先队是自己的组织,要学做小主人,帮助队员扬起理想的风帆!轮流当干部也可以给队员提供均等的锻炼机会,让更多的人在为中队服务中体验到做一名少先队员的责任感与光荣感。

(三)七彩活动,七彩童年

各种多样的班队活动课,也是农村孩子们展示自我的好机会。这些质朴单纯的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活动无疑具有非常巨大的吸引力。也是因为农村生活中给予他们变现自己的机会并不多。这些活动也使孩子在无形间获得了教育和熏染。

通常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动、活泼可爱,模仿能力强。根据他们这一特性,在O计、编导队会时应采用游戏、表演等形式,让队员在愉快的活动中受到教育。诸如开展“谁做的好事多”队会,举行“赛诗会”,组织“七彩美术童年比赛”,组织“趣味运动会”,参加校艺术节文艺演出等,在每次活动前辅导员都要提醒小队分工找资料,相互合作,小队之间进行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从准备到结束,辅导员都宜做场外指导,不断地激发学生参与,让队员们唱主角,形成在自主、积极的实践活动中满足自我实现,个性发展的需要,创新能力也会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孤僻、内向、胆小性格的人会逐步转变,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也有优点!”

爱上家乡,爱上小学

我一直以为小学的教育之地不限于课堂,也不限于校园之内。尤其是在农村小学里,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身处于农村特有的广阔环境中的。他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对农村的深厚感情。只有对农村有感情了,才能对小学有感情。这样才能使他们“走出农村,又走回农村”,为家乡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家乡越来越美。

要让学生们真正的置身于农村的生活环境,第一步就是走出校园,走近农村。利用春游秋游等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下到田野里认识农作物,亲身体验农活。可能很多人都会疑惑:“学生不是天天在农村生活吗?”然而,我在实际的接触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虽天天处于农村,但对于农村生活中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关心,更别提什么下到田里干活之类的事情了。在开展这一类活动时,我们会请一些有经验的老农,为学生讲述一些农业基本知识,以及农村生活中的民俗民风。通过这一类型的活动,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了农村生活的魅力所在,自然对农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情感联结。最终,促成了他们对农村对小学的热爱之情。

篇4

事实上,随着现代化推进,农村生产和生活污水不断增加,而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没有完整的生活污水管网,无法与污水处理厂连接。相关调查表明,陕西省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3亿吨,那么,刷碗水、洗脸水、洗衣水、冲厕水……这些污水、脏水咋处理?饮水安全怎么保障?连日来,笔者在西安周边农村调查采访中发现,不少农户为了方便,在家里打渗水井,生活的污水就直接排到渗水井里,导致浅层地下水遭到污染,水质明显变差。于是,“喝桶装水”成了无奈的选择。

“污染了的水,已经喝不成了”

在农村,刷碗水、洗脸水、洗衣水……污水、脏水咋处理?“过去的做法是全部倒向街道,结果是,村街道里污水横流,泥泞不堪。如今,更让人担心的是,有一些人‘自作聪明’,在自家院子里打一口渗水井,把生活污水及厕所水直接排到地下,表面干净了,可地下水遭到了污染。”11月13日,西安市临潼区西泉街办椿树村村民反映,这排污水的渗井有的四五米深,有的十几米深,直接到了沙层,有些人为了省事,把家里不用的三五十米的深水井改造成渗水井,这种渗水井对地下水源的污染比较严重,“污染了的水,已经喝不成了”。

“前几年我还是用村子里的自来水,但后来老是觉得有点腥味,水垢特别大,就改用了桶装水。”村民老刘亲身经历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到了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农村生活污水带来的切肤之痛。“上个世纪70年代,村子哪有生活污水?村民连洗碗水都不舍得倒,要拿去田里当肥料。”老刘说,当时椿树村是纯农业的村落,家家都要用很多肥料上田,粪便都要挑到田里。如今,经济迅速崛起,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土地越来越少,市场上也有了各种各样的肥料,种田都有专用肥料。把粪便收起来当肥料的人越来越少,而且随着经济好起来,洗发水、润肤露等各种名目的洗涤用品进入家庭,农村生活污水比过去多了很多。

“现在农村的井水不能直接喝,(污染)严重时就连絮状的悬浮物都能看见,即使烧开了都不放心。”33岁的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办潘罗村民小谢说,这几年村子周围小型加工厂越来越多,工厂和居民生活区混杂分布。一些工厂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有的根本就没有,直接挖渗坑或打渗井偷偷进行排污。笔者在潘罗村旁的西韩公路沿线看到,的确有不少钢铁冶炼厂、翻砂厂。当地村民抱怨喝水难,喝干净水更难。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现在农村的饮用水没有以前干净了。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水污染形势日趋严峻。相比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较为完善而言,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公开资料显示,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由此造成农村河流普遍遭到污染,严重威胁地下水,甚至有的浅层地下水已经遭到污染,不能取用。

村民打渗井排污 环保部门难监管

“村民私自打渗井排污,这样的投诉我们以前也接到过,像这种情况,我们一般会和乡镇街道办取得联系,让他们出面协调处理,毕竟他们对情况更熟悉。村子里的人在自家打渗井排污,这事确实难监管。”11月17日,临潼区环保局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说,关于农村污水排放问题,这两年从市上到区上都非常重视,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农村环境“连片治理”,临潼区已经在相桥、铁炉等地建立了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垃圾围田园,污水映新房”,说起富裕之后的环境之忧,村民如此自我调侃。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陕西省环保系统受理的投诉案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农村。陕西农村地区年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86亿吨。而大多数村镇没有污水处理厂,加上大多数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有机废水直接排放,导致大量营养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污染。来自环保部门的权威消息称,除了生活污水,现在排放的生活垃圾组成也越来越杂乱,塑料袋、电池、家电等污染成分非常复杂,各种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形象的说就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这样一来,如果污水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即使路面硬化了,路边美化了,门前绿化了,乡村也难言美丽。

“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水中基本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不排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针对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陈吕军表示,对于我国大部分村庄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处理不易集中收集的地区而言,适合采用污水分散处理模式。“不能把农村环境整治设施建设作为面子工程来对待。”陈吕军表示,农村污水的治理,不仅要看地上,更要看地下,对农村污水治理的首要问题是管网的建设。有数据显示,今年1~5月农村污水管网建设项目约45个,累计铺设管网500公里,总投资约1.1亿元,约占其间污水处理总投资的34%。

喝干净水成了“火烧眉毛”的事

如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现代厨卫设施在农村应用越来越广,同时人们不再利用粪尿等作肥料,不仅生活污水排放量显著增大,并且污染物浓度明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已成全国水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以前一到夏天就臭气熏天,家里窗户都不敢打开!”灞桥区新合街办的村民老徐说,以前,大家都把厨房污水、洗涤用水随地倾倒,每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远远就能闻到淤积地带的恶臭味,村民们每当经过这些地段时都得捂住鼻子。另外,虽说自家有小型化粪池,但始终解决不了污水下渗等问题。尤其是现在,一些人打渗井排污,更是直接污染了地下水。

篇5

看电影

“今晚狗柱家放电影,你去吗?”“当然要去,早点啊!”以前农村谁家办事,电影似乎成了必需品。或在村口,或在谁家庭院里,挂上一副白色影布,一台小小的黑色投影机在“咔咔”地运转着,影布上出现一副副栩栩如生的画面:有谈笑声,更有动作飞舞,电影演绎出真真实实、演绎出悲欢离合。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形象吸引着村里人的眼球。

于是人们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手里扳着自己家的凳子,痴痴地看着。有人带着自家炒的花生、瓜子,边吃边看。入夜,还有人兴高采烈的观看,不知疲倦。有孩子伏在母亲的怀里安然入睡。

哦,新奇的东西让古老的村庄开始焕发出崭新的气息。

看 电 视

“电视买回来啦,孩子们,快来瞧呀!”邻居大叔扛着一个厚厚的箱子蹒跚而来,孩子们手舞足蹈地迎接着爸爸。饭后,一家人激动地蹲在电视机前,按一下按钮,一个活生生的世界展现在眼前,什么新闻转播、天气预报、科普世界、生活剧、动画片等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

无聊时,孩子们再也不热衷于捉鱼虾、捏泥巴、藏猫猫,一见面就相互打招呼说:“黑猫警长你看了吗?你看过球赛了吗?”

哦,一条通向世界的柏油路铺到了这懵懂的农家人心坎上。

玩 电 脑

“老王,今年核桃销量可观呢?”“可不是,多亏网络帮了大忙啊”!电脑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轻轻点击一下小小的鼠标,奇妙多姿的世界浮现在眼前。你可以设博客,进聊天室、查资料学习,累了消遣娱乐,看影片、无冗杂烦人的广告。人们感到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近得触手可及。听、读、写都被眼前的这台小机器所容纳。真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哦,从峥嵘岁月里一路走来的庄稼汉也开始在互联网上描绘新农村的风采。

当乡亲们的视野越来越来开阔,甩掉了昔日的辛酸,摆脱了贫困的命运,带着澎湃的激情与自信,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带着庄稼人特有的朴实和芬芳,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开创更加灿烂的未来,我的心情也充满了豪迈:家乡发生的可喜的变化,难道不是当代中国60年来继往开来、翻天覆地巨大变化一个缩影吗?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寒意料峭的老村带来了温暖与生机。笑意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这笑容饱含着朴实与喜悦,对党和国家的感激。

篇6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4-0245-02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全国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旅游局将1998年旅游主题定为“华夏城乡年”,2006年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2009年旅游主题为“中国生态旅游年”等等。各大旅游景点纷纷打出了“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旅游理念和口号,乡村旅游一时间成为旅游市场中的一股浪潮,席卷全国各大城市。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名词,目前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没有统一的标准。总的来说,乡村旅游是通过旅游业的推动,向传统农业延伸的尝试,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式。目前,国内一些乡村旅游还仅仅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经营管理模式相对粗放,效率也较为低下。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农家田园游玩,欣赏农村风景,体验农村乐趣的旅游方式;而对经营者而言,就是通过农村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与乡村文化,吸引广大游客群体来农村吃、住、玩、游、娱、购的旅游形式。广义的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其是指农村家庭以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及农家生活为旅游资源依托,吸引城市居民前来观光、度假以及体验的旅游活动形式。

二、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

乡村旅游不同于平常所见的旅游方式,其经营主体为农村家庭,在经营管理上相对松散自由。在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农村家庭通过自身的果园、鱼塘、牧场等农村资源来吸引城市旅游群体。相比较而言,乡村旅游呈现着以下几方面特征:

1.乡土特征鲜明。乡土特征鲜明是乡村最为明显的特征。相比较文化古迹、风景名胜,乡村旅游的载体为田园风光、乡村自然景点,因此,其所展示的为农村所特有的自然风貌,而且其将农村自然风貌与乡土文化融合在一起了。乡村旅游使得游客感受到了农村的乡土气息,体验了现代农村生活的氛围和节奏。

2.平民性明显。目前,国内旅游被诟病的一点就是费用过高,旅游群体基本上是以富裕阶层为主,而这点在乡村旅游中却不明显。尽管国内一些乡村旅游景区也是向富人开放的,但总的来说,乡村旅游的群体还是集中于都市白领和工薪阶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都市白领和工薪阶层受制于收入与工作的因素,其出行旅游主要是以短距离为主,而乡村旅游则是其首选。因此,乡村旅游具有大众化和平民性的特征。

3.参与体验性强。参与体验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主打牌。在名胜古迹、旅游风景区的旅游形式中,主要是以观光、欣赏为主,而乡村旅游方式则有着本质的区别。乡村旅游所开展的旅游项目就是农村生活的组成部分,游客一方面可以体验农业生产活动,参与赶牛犁地、播种栽苗、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等农事作业,体验农耕生活的辛酸劳累,同时也可参与采摘、收获、品尝等农业生产活动,让游客感受农业丰收的喜悦。

4.消费水平较低。在近年来城市物价水平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农村的消费水平则相对维持在较低的水准。乡村是以农村消费为基础的,接待者为农村家庭,旅游的内容也是以农村生活的体验的感知为主,这使得乡村旅游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在乡村旅游模式下,吃的东西是农户自产自销,住的是农家小屋,娱乐是以果园、花圃以及风景区的农村资源为主。因此,乡村旅游总体消费价格较为低廉,城市一般家庭都可以接受。

5.经营方式以家庭为主。目前很多名胜古迹的旅游发展模式是以旅游公司为主导的,通过旅游公司来经营管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日常维护。然而,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则是农村家庭,夫妻或上下两代人等直系亲属共同操持,雇佣的服务员也多是亲戚。

三、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

旅游作为绿色无污染的第三产业组成部分,其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乡村旅游所依托的是农村旅游资源,其对农村经济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目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更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第一,乡村旅游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分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村经济是三农问题的最核心问题,乡村旅游模式可以形成一整条产业价值链,通过乡村旅游延伸开其他各个产业的发展,如农渔养殖业、运输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餐饮住宿业等等。同时,乡村旅游的开展还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三农问题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乡村旅游帮助这部分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再就业。据调查显示,乡村旅游的工作人员基本上以50岁左右的农村居民为主,而且很多乡村旅游地区对工作人员都没有年龄、学历上的限制,这无疑为这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舞台。

第二,乡村旅游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刺激了农村消费的发展。乡村旅游经营的主体为农村家庭,而且相比较其他旅游方式,乡村旅游的投资金额相对较少,成本低,收益率高,这可以有效增加农村家庭的额外收入。同时,农村家庭收入的增加则有助于刺激农村消费,配合“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的开展。

第三,乡村旅游改善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有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和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农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洁的环境、文明的语言与举止在农村和农民中逐渐形成,而且游客对餐饮的卫生要求也使得农民的卫生意识不断提升,这极大地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了邻里和睦。

第四,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民民主和主体意识的提升,有利于现代化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毕竟是市场化的竞争活动,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就必须增强主体意识,主动适应市场,这使得农民主体意识不断得到强化。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和农村周边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使得农民更加注重农村集体环境的建设与发展,使得农村整体环境不断改善与提高,而且在管理上也更加民主。

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关系着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目前,一些乡村旅游做得好的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已经逐渐和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持平,而且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日益提升。为使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市场需求导向,做好主动营销宣传工作。主动营销是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重要渠道,其有助于乡村拓展游客,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足够的影响力,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当然,在主动营销宣传工作前,首先要明确宣传的品牌主题。对乡村旅游而言,其所强调的是城乡文化的差异,城乡文化差异是城市居民向往乡村旅游的深层次动因。因此,必须要深度挖掘乡土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位。与此同时,伴随着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未来的市场需求将呈现着多元化与多层次化的趋势发展,而且一些乡村旅游的高端市场将逐渐形成,游客除了关注健康、舒适、卫生以外,还追求品位独特、文化底蕴、个人空间。因此,在对乡村旅游进行宣传营销的过程中要从高起点、高品位着眼,对深层次的农业民俗文化的开发,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品味提升。

第二,切实解决乡村旅游目前存在的“三化”问题。所谓的“三化”问题,就是庭院的美化、居住环境的城市化以及服务的标准化。这“三化”问题是目前乡村旅游服务层面存在的弊端,因此,政府部门与经营主体要科学栽花植草,美化农家环境;同时,学习城市一些星级酒店的居住环境,改善卧室的寝具和卫生间的洗浴设施的方便、卫生、整洁程度。此外,最重要的是加强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标准,做到既要有农民的质朴热情,也要有向城里看齐的标准化、规范化服务。

第三,对乡村旅游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主导和规划,目前一些乡村旅游景区的规划呈现着乱象的态势,这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埋上了一层阴影。因此,政府部门要对乡村旅游景区进行统一的规划,建立扶持乡村旅游的配套政策机制,通过对乡村旅游景区在土地、交通以及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实现乡村旅游景区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政府部门针对乡村旅游景区的多个地区,进行交通标志、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配合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此外,建立农村本土特产产品的生产与物流配送机制,发展乡村旅游的农副食品行业。

第四,转变经营理念,形成乡村旅游的品牌化发展模式。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要从规模化和品牌化的角度切入,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服务的附加值。一是要充分认识乡村的经营理念精髓,转变经营观念,通过“农”、“家”、“乐”这三方面形成自身的经营理念。二是结合营销宣传,塑造自身的乡村旅游品牌,通过品牌化辐射各个区域,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乡村旅游的品牌化经营需要服务水平的配合与支持,只有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才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品牌化经营。

参考文献:

[1] 陈欣,马莉,董珊薇.农家乐旅游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28).

[2] 罗康荣.农家乐与休闲运动产业相结合发展模式研究——以成都地区为例[J].农村经济,2011,(8).

[3] 曾建明,肖洁.略论中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差异化战略——以农家乐为典型业态[J].改革与战略,2010,(8).

篇7

现在的农村开始向城乡化迈进,抓好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是政府的最大心愿。东清村着眼于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村城市化,把农房改造、美化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重点探索创新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村集体自主开发、宅基地整村置换、政府主导市场开发和旧村统一改造四种建设模式,通过高标准推进现代化示范村建设,带动了农村生活环境的整体改善。

目前,现在东清村规划建筑面积为5万平方公里,分为商贸营销区、仓储物流区、田园观光区、休闲服务区、住宅6万平方米。分区规划的目的在于让农民兄弟能够生活的更好,让乡村生活变得和城市一样便利。这也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变化,从民居开始

东清村的发展模式是以宅基地置换模式,以开发商投资,建设农民安居楼为主,市、镇、村筹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辅,村民用原住房“一对一”置换,实现宅基地换新村,农民变市民的多元化投资、市场化推进、一体化发展。

农村建设最紧缺的就是资金,有了资金才会是新农村建设走上可持续化发展道路。资金上,他们通过盘活林木、土地和宅基地等资产资源,变资源为资本,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

新举措一举三得

在村规划区建设中,仓储物流区是新规划出的一块区域。当今农业高度自动化,所用农机中不乏体积较大,价格昂贵的,农户个人去购买、保养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村里决定开辟出这样一块区域来专门存储各种农用生产资料,既节省了农民自己的用地,生产费用,也使村里的规划更加合理。同时,全村合用这些生产资料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仓储区中还有专门规划出来的粮食存储区和养殖区。以前农村的脏、乱、差,就是因为各个区域规划不当,养殖区跟住宅区混在一起,导致居住环境差,养殖业也仅是以散养为主,生产率不高。粮食存储区的设计更是为农民解决了粮食存储的大问题。以前都是村民自己存储粮食,条件简陋,存储量小。有时,秋天收获的粮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买家或者是价格不合适,导致很多粮食在收获后不能及时卖出,需要自己存储。有了专门的存储区,农民们不用发愁粮食存储时发霉受潮,以及存储地不够的情况了。两万平米的养殖区,可以充分发展畜牧业。一个国家的农业生产水平很多时候要靠畜牧业的带动,形成产业链,可以进一步加快农业的发展。此举既改善了农村的环境,又带动了农业的发展,更加速了新农建设的推进,可谓一举三得。

合理规划欣欣向荣

卧里屯乡东清村两个示范村由大庆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遵循了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产业园区、生态功能区和娱乐休闲区紧密融合,传统民房、别墅、多层等形式并举,中式、朝式、日式等风格并存等原则,使规划设计既尊重了民愿,又符合实际。

应广大群众的要求,新建设的休闲区内包含了一万平米的休闲广场和一千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场所。闲暇时间,农民朋友也有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晚饭后,可以和家人惬意的散步在休闲广场上,看看在一旁嬉闹的孩子,或者去文化活动中心,打打扑克下下棋,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

篇8

通过分析浙江省农村河道存在的环境问题,指出浙江省农村河道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并提出浙江省农村河道环境的治理方案,以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农村河道治理目标。

[关键词]

农村河道;环境治理;治理方案

农村河道是指途经农村区域、以及分布在农村周围的湖泊、河流或者池塘等对农村的生产、生活有直接影响的区域。按照传统的专业划分,绝大多数的农村河道属于中小河流,分属六级以下的河道,县一级以下的乡镇级河道可以统称为农村河道。农村河道具有农业灌溉、蓄水泄洪等重要的基础,对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河道的环境治理现状不容乐观。上世纪70、80年代那一条条河畅鱼清、清澈见底的农村河道经过20多年的破坏逐渐退化成了杂草丛生、垃圾堆积的“臭水河”,如果农村河道环境治理仍未有较大改善,将会持续影响农村的人居环境,对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美丽乡村建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浙江,一个因水而兴、因水而富的地方。2014年,浙江大地吹响“五水共治”的集结号,全省开始了新一轮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的攻坚战。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浙江省农村河道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据调查,目前浙江省农村河道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脏、乱、差”问题,无疑成为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构建“两美”浙江的桎梏。全省河道总长6万余km,其中县、乡、镇级的河道总长度56568km,占全省总长的92%,仍有三成左右的农村河道属于IV-劣V类水。浙江省农村河道治理工作始于200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当时提出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农村道路等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2011年,浙江省颁布和出台了《浙江省河道管理条例》和《浙江省农村河道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以行政法规的形式督促农村河道的环境治理。2014年起,浙江省相继开展了“五水共治”、“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一河一策”等治理行动,加快浙江省农村河道的环境治理。因此在现阶段,通过全面改善浙江农村河道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兄弟人居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再现江南水乡之美,重塑田园人居之美,成就农民生活之美。

1浙江省农村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淤塞严重,河道萎缩

受到河道自身受自然原因沉积的淤泥以及畜禽养殖业、工业污染和乡镇建设开发活动等人为原因的影响,浙江省的多数农村河道沟塘淤泥堆积、阻塞严重,有些河道甚至淤泥堆积的厚度达到河深的一半及以上,例如浙江温州乐清市河流淤泥堆积严重,2015年1月23日乐清市乐成镇城东街道春园路沿河路段就因清淤抽干河水,发生道路坍塌。据专家估计目前全省还有2500余个湖泊未清淤,总淤积量为1.1亿m3,平均淤积深度约为0.8m。部分河道局部区域崩岸现象严重,由于未能及时清理,崩塌物大量堆积在河道中,超出了河道自身的清淤能力,大大加重了河道淤泥的阻塞;部分乡镇地区出现城建活动“强占”河道的情况,造成部分农村河道末端处被建筑物强行封堵或者填埋;除此之外,加上违章建筑物、向河道无节制倾倒生活垃圾、人为设置障碍物堵塞、侵占农村河道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农村河道的断面不断地萎缩变窄,导致河道淤泥堆积严重,水流不畅、行洪、泄洪能力骤降,无形之中增加了洪水灾害的隐患。

1.2水体污染,生态退化

受到工业产业升级的影响,部分污染型企业纷纷迁往城郊,造成部分农村区域的河道受到工业废水的影响,除此之外大量工业污水也是农村河道主要污染源。浙江省大部分农村污水收集系统相对滞后,缺乏足够的治污资金,基础设施不完善,截污纳管设备、污水处理系统升级滞后。同时,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村生活污水是河道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期处于匮乏状态,处理水平相对滞后,运行维护也难以全面到位,现有的截污纳管、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无法满足农村需求,造成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河道;加上农村生活垃圾尚未形成系统的收集处理体系,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河道周边的现象时常发生;农业生产别是畜禽养殖长期以来缺少相关养殖控制规划,不合理分布的养殖业加剧农村河道污染,此外废弃的农药包装袋在雨水的帮助下流入河道,这些农业面源污染使得农村河道的污染物总量已经远远超出河流自身的自净能力。浙江省地处平原,地势低洼平坦,水体的流动性不强,河道受到污染之后仅靠自身难以恢复,污染只会愈积愈多,农村河道的富营养化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河道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直接影响沿岸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降低农村人居生活环境质量。例如浙江省苍南县鳌江,在未进行河道环境治理之前,江水污染严重,臭气扑鼻,江边滩涂上基本没有生物。

1.3治理停滞,管理薄弱

农村河道环境治理工作停滞,河道日常管理维护工作薄弱,几乎是我国所有的农村河道面临的共同难题,大多数的农村河道缺乏系统、科学的环境治理规划,虽然目前浙江省已有的水利规划和乡镇规划涵盖了一部分关于农村河道治理的内容,但远远无法满足“五水共治”、“两美”浙江所要求的目标,关于农村河道治理的行政规章和文件还需要进一步的细化和落实。治理资金的缺乏也是农村河道治理的一大薄弱环节,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直接降低了村民对于农村河道治理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得农村河道治理工作停滞不前。同时,农村河道管理和养护的责任主体在基层,致使部分区域管理养护机制不够健全,管理责任、管护制度无法真正的落到实处,偶尔会产生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才不得不集中管护的现象,一旦检查行动结束又恢复到管护不到位的尴尬局面。上述状况凸显了农村河道治理缺乏监督制约机制,政府监管缺位问题依然存在,问责机制尚未构建。

2浙江省农村河道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

浙江省农村河道数量、长度占全省总河道的数量较大,实现农村河道环境治理、管理的科学化、常态化是实现“五水共治”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实施全省农村河道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特殊情况区别对待,从多层级多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综合治理,在治理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2.1因地制宜原则

浙江省农村河道环境治理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河流流域的地理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等情况,制定整治方案。关于重点的污水处置方案,针对平原地形的农村河道主要以截污纳管的方式处理,流经山区地形的农村河道以分散式处理为主。对于符合截污纳管条件的农村河道,应实行应纳尽纳;对于地处山区,地势复杂,河道窄小,污水收集比较困难的河道,建议以分散式收集、处理,此外对于不具备截污纳管条件的河道,应当增强河道基础设施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指导,积极发动街道、村委会治理农村河道。

2.2问题导向原则

农村河道环境污染是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多方污染源综合的结果,必须要以“问题导向”为原则,有针对性地集中处理农村河道沿岸的污染源。成立专门的农村河道污染整治小组,对于河流沿岸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应将重点放在企业污水超标排放以及居民生活污水乱排行为的整治上,应科学规划,加强引配水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河道长效保洁管理机制。

2.3统筹协调原则

浙江省农村河道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包括农业、工业、水利基础设施等方面。每一条农村河道的规划设计都要考虑该河流防洪、灌溉、生态等多方面的因素,结合“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由河道所在地“五水共治”指挥部牵头,各相关单位联动,做到统筹规划。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责任主体是乡镇和村委会、村民,在“河长”以及河道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协调分工,共同治理好农村河道。

3浙江省农村河道环境的治理方案

根据“五水共治”和“两美”浙江的要求,浙江省开始新一轮的农村河道环境治理,从污染源初步排查结果来看,农业、工业以及生活污水是浙江省农村河道的主要污染源。因此,浙江省农村河道治理的重点主要放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业污水治理及生活污水的截污纳管和河道的长效保洁机制建设等方面。

3.1清淤疏浚

清淤疏浚工程是农村河道治理的一个基本措施。对于河道内长期积累的淤泥、垃圾、矿石等进行清除,疏通河道,扩大河流的横截面,加快水流的流通速度,恢复河流行洪排泄能力,以此来降低洪水引发的安全隐患,改善水质。在具体实施中,要做好详细的规划设计,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精确计算出清淤后横断面标准以及河底标高和河道宽度,避免清淤抽干河水导致道路坍塌等情况,同时对于清理出来的淤泥、垃圾要做好善后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3.2污水处理

一方面加快农村河道沿线生活污水的治理,建立覆盖全区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工程,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杜绝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道所在地的“五水共治”工作指挥部牵头,由相关部门进行农村污水处理规划设计并组织实施。对于农村河道流经平原、具备截污纳管条件的自然村,应当全面完成污水的截污纳管,完成生活污水的收集和治理;对于河道周边不具备截污纳管条件的自然村,污水处理方式应以分散式为主收集。另一方面,关于农村河道工业污水的收集治理,应全面排查紧邻河道的工业企业是否存在乱排、超标排放污水的情况,环境监管部门应当加强沿河企业的环境执法监管,对违法排放的行为予以严厉查处;此外,对于紧邻河道、无生产废水,只排放生活污水的工业企业也不能忽视,有关部门应当排查企业是否存在雨污不分流情况,督促沿河企业及时完成生活污水的截污纳管,实现自行处理达标排放,对于污水无法实现截污纳管且自行处理后仍无法达标,责令在法定期限内搬迁或依法予以关停。

3.3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实行沿河流域畜禽养殖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严格遵守禁养区、限养区制度。相关责任部门排查农村河道沿线有无畜禽养殖场,禁止沿河两侧距河岸沿线1km内从事规模化养殖,严禁畜禽养殖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农村河道,关停相关中小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将禁养区的畜禽数量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限养区内对中等规模的畜禽养殖场进行技术升级和标准化改造,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利用。对污染农村河道水质的废弃农药包装物,应当构建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回收处置机制,由“五水共治”指挥部统筹,相关责任部门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废弃农药包装物的每季度回收工作,并建立相关监管体系,确保有效回收处置率达到80%以上,实现100%的无害化处理。

3.4河道保洁长效机制

进一步改善和保护农村河道的水生态环境,必须结合实际,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农村河道长效保洁的目标为“河面无垃圾、河中无障碍、河岸无垃圾”。成立河道长效保洁工作领导小组,任命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河长”,领导小组及“河长”对农村河道负责,对保洁工作进行监督和不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配置专职河道保洁员,负责区域河道内每日卫生保洁工作,配备必要的保洁工具,需对河面的杂草、漂浮物进行清理,确保每日保洁、巡查到位。建立农村河道保洁工作资料档案,做到每次检查均有记录。此外,在河道两侧设置河道管理保洁公告牌,内容包括河道基本资料、保洁人员、“河长”、监督电话等相关信息。

作者:徐夕峰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参考文献]

[1]姜谋余,龚淼.我国农村河道整治的现状及问题[J].水资源保护,2015(01):41-47.

[2]黄根法,翁建伟.探讨农村河道生态环境建设——浙江遂昌县河道“四位一体”管理模式[J].科技资讯,2012(15):134.

[3]卢卫,应聪慧.浙江省农村河道水环境评价及水利保护对策[J].人民长江,2009(15):16-17,38,105.

篇9

关键词:农村初中 物理实验 低成本开发

近年我参加了2010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通过几位专家讲授及展示优秀教师们的优质课课例,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这些优秀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将教材中要求的实验让学生探究,还开创性的利用身边的物品给学生呈现出了许多有趣的实验,如石家庄的马老师在《串联和并联》课上,利用小灯泡、硬木板、导线等设计的“加油” 发光板,很好的揭示了串、并联电路的判断规律;北京的郝老师在《大气压强》课上,利用良心壶变魔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对大气压强的讲解做了很好的铺设;再如某教师在《光的折射》课上,利用不同浓度的糖水设计的糖水蜃景;在《光沿直线传播》课上,利用皮影体现光沿直线传播等,给了我很大启发。我在农村任教初中物理多年,基于对农村中学现状的感触和思考,越发感受到农村初中物理实验开发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

物理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物理实验的开展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效地把握物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进物理学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 。因此,无论是兴趣培养还是知识掌握,都应该大力加强实验教学。

尽管农村初中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目前农村初中物理实验设施状况不容乐观。一是实验器材、设备短缺。二是实验器材陈旧,老化严重。而且这些实验室很少对学生开放,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少,造成了有限的资源也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然而,在一些农村中学,“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应试实验”教学理念还支配着大多数物理教师的实验教学。

由于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多数实验都是定性的,有些定量的实验精确度要求也不高,所以,很多物理实验仪器都可以自制或代替。实际上,教师若能因陋就简,开拓思路,利用农村常见物品和器具开发试验,也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可供选择的器材也很广泛。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料、日用品、废旧材料作为实验器材来开发低成本实验。

一、利用农村常见的材料作实验仪器

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虽然条件落后,但同时有着特殊的低成本物理实验资源。如大自然中的生活资料木材、竹子、桔杆、树叶、菜叶、羽毛、泥土等。其中,很多都可以用来做物理实验达到特殊的效果。比如,用竹子做小孔成像、潜望镜、太阳测高仪等实验;用粘土制成课堂教学所需的教具和学具,如测量大气压的存在,研究质量、密度、物体体积和外形变化与浮力的关系,演示空心以增大浮力等; 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中,要求制备真空,装置的气密性和抽气机的质量都会影响实验效果。如果选用暖水瓶做实验,既方便效果又好。

二、巧用农村生活日用品开展实验

麦克斯韦说过:“一项演示实验使用的器材越简单,学生就越熟悉,就越想彻底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我们身边可以做物理实验的物品比比皆是,这些实验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开发的试验:筷子做成秤演示杠杆的平衡;铅笔可以做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的实验,粉笔抛出去还可以演示惯性和受重力作用改变运动状态等实验;用铅笔、土豆、图钉研究固体压强;通过杯子、水、筷子、纸板,观察光的折射、大气压强的作用;用蜡烛观察熔化;用牙膏皮、易拉罐研究浮力等。

也可利用生活中常用食品,如鸡蛋就能做很多实验,例如:在教学《浮力》时,我引导学生探究物体沉浮的条件时,将一只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然后缓缓倒入清水稀释、搅拌,随着盐水的不断稀释,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随着增大,由漂浮状态慢慢变成悬浮状态,最终沉入杯底。以此来演示浸在液体中物体的上浮和下沉,决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还可以利用鸡蛋观察热胀冷缩的性质,演示惯性、摩擦阻力现象,演示惯性现象,制作“不倒翁”,演示鸡蛋不怕压力的趣味实验。这些生活用品通过巧妙设计就能充分发挥物理实验中的效能,并创设物理教学情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实验

生活中有很多废弃的物品,利用这些废旧物品来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既化废为宝,体现环保,又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还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创新能力。例如,利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珠,来证明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变成导体的实验。我们可以把玻璃珠换成废灯泡中的玻璃芯,将小灯泡换成发光二极管。用酒精灯加热玻璃芯。由于发光二极管只需很小的电流通过就可发光,所以实验容易成功。稍稍加热后发光二极管就开始发光,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逐渐增强,当玻璃芯被加热变红时,发光二极管发出亮光,以此可演示和说明玻璃在高温下变成导体。这种作法效果非常好,而且比较安全。

再如,在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的实验时,我们用一个空的易拉罐,在里面装少量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然后用面团迅速堵住它的开口,易拉罐会变瘪。它不仅能演示大气压的存在,还能演示大气压的威力。同样,利用废弃的饮料瓶也可以做很多实验,如探究液体压强、物体的沉浮,模拟帕斯卡“裂桶”等实验;利用废旧自行车上的零件可做摩擦、杠杆、运动和力的作用等实验;利用酒瓶底可作凸透镜;很多实验器材师生都可以共同开发:利用废报纸、包装用的塑料泡沫、塑料袋也可以做很多实验。没有弹簧秤我们可以发动学生用废钢丝绕制;没有平底试管,我们用废旧的平底小药瓶代替等等。

四、选用外形相似物品替换课本上的实验器材

演示实验的可见度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效果。如果选用体积较大常见仪器,就能增加实验仪器的可视度。例如:在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不同的小球可用铅球和小排球来代替,被推物体可用大的空纸盒来代替,由于铅球和小排球是农村学生上体育课所用的体育用品,用它们来做实验,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同时由于铅球、排球和纸盒的体积都比较大,能让班上的所有同学看清楚整个实验的过程及现象。由于排球和铅球的质量的对比度较大,它们推动纸盒移动的距离差距较大,学生很容易明白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此外,体育用品中的乒乓球、羽毛球、实心球、铅球等等都可来做代替实验。如用乒乓球演示微小形变、浮力产生原因、显示发声体振动、潜水艇模型、浮沉条件等。在做演示实验时,应尽可能选用可见度大的器材,不仅利于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五、以贴近生活的实验代替课本上的实验

生活中要处处观察,时时留心,随时联系物理原理、物理实验。例如九年级教材中的托里折利实验,水银蒸汽对人体有害,就不宜安排成学生实验,但可以用其他实验代替,如:找一个医用针筒,将针筒先抽水,再将水压出,然后用眼药水瓶上的小橡皮帽把针筒口封住。在活塞下加砝码,直到活塞刚能拉动时为止,这样不仅可以满意地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并且可以根据针筒的截面积粗略地测出大气压的值。

同样是“大气压强”一节,还有“马德堡半球”实验,演示大气压强把两个半球压在一起拉不开。但农村中学并不一定有马德堡半球这种器材,我们可以将两手掌交叉合拢,排空掌心空气,再分开两手时可听到空气进入声音,同时可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力量。也可换用两片玻璃,用水把玻璃间的空气排除后,两手不易掰开。通过对玻璃受力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对大气压强就不难理解了。这个实验既简单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多年前,朱正元老教授就留下了“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至理名言。开发与利用物理低成本实验资源,是农村初中改变实验教学薄弱状况的有效途径,它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教师的创造欲望;更加直观、形象、生活化的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参与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这些低成本实验,效果有时也比课本的正规实验更有优势,因为这种“土器材”随处可取,对学生来说比较亲切,而且大家都能做,所以很适合农村学生。如果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制作,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他们将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不仅激发了兴趣,巩固了知识,还能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才能,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第1版)

[2]张希博.贫困地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2)

[3]廖伯琴,何润伟.物理(8年级)[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修改版) :

篇10

中国一直以来都属于一个农业大国,而农村生活、经济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了中国自身的经济,同时这也是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评定标准。在这一标准中,农村生活的居住水平对于该标准的影响极大。所以现目前对农村的居住,进行生态改造以及节能低耗改造,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当农村拥有低能耗的生态住宅以后,不仅能够方便农村进行能源的使用,还能够使得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农村生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1 农村发展低能耗生态住宅的有利条件

和城市目前的发展程度相比较而言,农村在生态建筑和节约能源方面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从根本上来说,低能耗的生态建筑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并不复杂,但这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将这一理念,正确的运用和实践。同时采用良好的技术来具体的实施到住宅修建过程中。此外在低能耗生态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周边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常年气候变化趋势、常年风向资料、热工分区、太阳能辐射程度、地质地貌、水资源等大量详细情况。并设定调查后就能良好的掌握其农村周边的具体情况。并且根据这些情况来进行低耗能生态建筑的设计、规划。

1.1 农村的生态环境比城市好

区水资源和植物较为丰富,能够良好地利用环境改造的方式,来对农村的环境进行治理,从而使得农村获得更好的能源环境。

1.2 可利用土地比较宽裕

可以将日前分散的居住地进行集中布置,提高上地集约利用水平,节约上地资源,同时也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小配套集、结程度低、资源浪费的现状。

1.3 可利用的再生能源种类更多

在农村,除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还可进行沼气利用、秸秆气化等技术,更可通过多种能源形式的综合利用,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

2 设计实践

2.1 利用沼气

在某庭院的西北角设一体积为8m3的沼气池,可基本满足住户日常烧饭等需求。沼气利用在我国农村经济可行。一个8m3的沼气池,一年可产沼气350m3左右,造价仅千余元,而其产生的热值相当于800~1000kg煤。沼气相比液化石油气每年可节约燃料费500元以上,两年就可回收投资成本。

2.2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

本方案安装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南向屋面上设置了太阳能集热板,并根据纬度计算出最佳得热屋面倾斜角度,南京地区最佳角度为300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农村低能耗生态住宅中运用可为住户提供日常热水。经计算一年可节约用电约2700度,以每度电0.5元计算,可节省电费开支约1350元设计时还考虑了太阳能装置与建筑的有机结合,完美统一,不但不影响建筑外观而且能为建筑增添了技术色彩。

2.3 通风与采光技术

为了能够使得房屋内的通风效果更好,在进行低能耗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农村风速、风向等因素,对于建筑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找出最佳的对流方案。在剖面上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保证既空间内的封到能够形成上下贯通的形式,这一过程中也要充分的考虑到温差换气以及通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方法加强建筑内部的空气对流以后,就能够使得建筑在炎热的夏季获得较低的室内温度,使得室内的空气环境能够更加的舒适怡人。这一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空调的运行时间,达到了能源节约的目的。

实际上采光和通风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不但保证了各房间都有好的采光面积,同时通过设计侧窗把南向的阳光能够引入北向居室进行蓄热从而改善了兴通住房北向房间冬季阴冷的缺陷。

2.4 地下室蓄热蓄冷

方案考虑在餐厅下设一地下室为整个建筑提供一个稳定的蓄热蓄冷空间。通过与上层餐厅和客厅的空气交换,可使上层房间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冷热环境,减少室内温度的变化,提高舒适度。因为地下温度年变化量非常小。进入地下1m以下,温度基本保持稳定。

2.5 遮阳与绿化技术

建筑遮阳是一种传统的技术手段,遮阳设置也是建筑设计中小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夏季白天需在建筑南向及东西向遮挡太阳的辐射,避免建筑得热过多、室内温度过高的现象。一般住宅设计中建筑师都考虑设置遮阳板、遮阳罩与绿化遮阳。

3 实践中采取的措施

3.1 放眼未来,设计百年建筑

就目前我国的建筑低能耗发展情况来,国家应当针对这一项目拿出专门的资金。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极为优秀的低能耗住宅设计,将这一类设计方案编制成为农村低能耗设计住宅的图集。但是在对时常发生地震的区域必须要加入高抗震性能元素,而建筑设计师在对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当地农村自身的相关政策、地质地貌、法规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之后,才能够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整个建筑设计的方案必须要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作为最高的出发点以及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3.2 科学规划,创造和谐环境

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各个乡村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案。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不再要求,使得的不同家庭元素的农村家庭能够居住在最为适合的建筑结构之中。同时整个农村的住宅建设方案,可以分为改造以及重建这两个主要的部分,其期限可定是定为设定为两年、五年、十年等,分阶段的住宅建造方案。

3.3 严把质量关

主管部门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和工作程序,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严格执行二检制度,建立从设计到施工到管理、审核一体化的管理制度。选择坚固、耐用、无毒、无害、隔音降噪、先进、符合标准、无污染环境的绿色建筑材料。不仅要有政策控制,还要有监管部门把关,对每一个程序按优良的标准进行全而监管,严防质量通病,查出问题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