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范文

时间:2023-03-20 08:14: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环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环境

篇1

I’m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thank you for your caring for the weather and my health.Now I’d like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the smog.

Since the winter last year,the smog has occurred a lot of times.it has done great harm to our daily life.many traffic accidents happened just because of the heavy smog weather,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to go to see the doctor because the serious disease caused by the smog,quite a lot of flights have to be put off,a great number of people have to stay at home for fear of the poisonous air caused by the smog.

People have realized the great harm caused by the smog and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people all over the country are taking measures to reduce the smog weather.the government suggests people go to work or school with the public traffic, such as the bus and the underground.Also 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

According to me, I will go to school by bike or on foot, and I won’t throw the waste anywhere.in addition, I will tell the people I mee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s possible as they can.would you like to tell me some good ideas?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Yours Sincerely

篇2

directions:

a. title:globle shortage of fresh water

b. word limit: about 200 words

c. your composi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outline given in chinese below:

1. 人们认为淡水是取之不尽的(提示:雨水,河水,井水)

2. 实际上淡水是短缺的(提示:人口增加,工业用水增加,污染严重)

3. 我们应当怎么办(提示:节约用水,开发新水源)

例文: global shortage of fresh water

people often think that water will never be used up. there is plenty of water, such as rain, water from the rivers and wells. it seems as if water is always available around us and we never have to worry about water shortage.

篇3

1、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2、与自然重建和谐,与地球重修旧好。

3、地球是我们从后代手中借来的

4、促绿色消费,做绿色选民。

5、环保不分民族,生态没有国界 不要旁观,请加入行动者的行列 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6、保护环境,保存希望。

7、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8、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9、垃圾回收,保护地球,举手之劳,参与环保。

10、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保护环境是每个地球村民的责任。

11、把消费限制在生态圈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破坏环境,祸及千古,保护环境,功盖千秋。

12、你的星球需要你,联合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13、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14、让经济发展的浪潮进入绿色的河道。

15、心动不如行动,去怨不如去干。

16、用行动护卫家园,用热血浇灌地球。

17、不要旁观,请加入行动者的行列。

18、保护戈壁植被,防止沙尘污染,保护大气环境。

19、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20、拣回垃圾分类老传统,倡导绿色文明新时尚。

21、环境与人类共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

22、我是环保一员

23、建设美丽的边疆,爱护我们的家园。

24、今天节约一滴水,留给后人一滴血。

25、人类若不能与其他物种共存,便不能与这个星球共存。

26、没有地球的健康就没有人类的健康 与自然重建和谐,与地球重修旧好 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27、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28、破坏环境,祸及千古,保护环境,功盖千秋。

29、保护环境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30、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31、土壤不能再生,防止土壤污染和沙化,减少水土流失。

篇4

关键词:环境监理;环境保护;环境监测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自2002年10月国家下发关于在重点项目中开展工程环境监理试点以来,各行业逐渐开展了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目前,我国的环境监理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很多方面仍有待完善。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环境监理人员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定量的数据去判断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为了使监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做到有据可依,应在监理过程中开展必要的环境监测。

1 在环境监理中开展环境监测的必要性

项目施工期的环境监理是指通过监理的手段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进行保护和管理工作,环境监理工作与整个项目的施工组织管理是紧密结合的[1]。环境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两方面:“环保达标监理”和“环保工程监理”。其中“环保达标监理”一方面是对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监理,判断项目对周围的环境影响是否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如施工过程中排放的污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物排放应是否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另一方面是对施工在过程中由于占用土地、地表清理、拆迁安置等是否引起了水土流失及对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进行环境监理,判定项目施工造成的环境影响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等。“环保工程监理”是指对与项目配套的环境保护单项工程进行监理,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单项环保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符合相应的环保施工规范及能否达标运行进行监理。从环境监理的定义可以看出,项目施工环境监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判断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是否能够达标排放,如污废水、废气、噪声等,而通过监理人员的主观判断很难实现监理过程中的“科学、公平、公正”,因此有十分必要在环境监理中开展环境监测,为监理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2]。

2环境监理中开展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

建设项目施工期主要工作包括征地及拆迁安置、场地清理、施工放样、建立施工驻地等前期准备工作和正式组织施工两大活动。施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主来自于施工及运输粉尘、施工废水、施工机械作业及运输车辆作业产生噪声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等,针对房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2.1水环境监理监测

2.1.1 监测内容

项目在施工期的废水主要包括施工废水和生活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期水环境监理监测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生产生活废水的达标排放及项目排放废水都周围敏感水体的水环境质量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监测。为了避免重复工作,对项目周围敏感水体的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可以与施工期环境定点监测工作相结合。

2.1.2监测地点

生活废水产生的地点主要为各类施工人员的施工营地,施工废水产生地点主要为施工现场的预制场和拌合站,因此可将上述地点作为水环境监理监测的主要地点。

2.1.3监测因子

施工废水监测因子可选择ss作为监测因子,生活污水可选择PH、BOD、COD、NH4-N, 动植物油等作为监测因子。

2.2 大气环境监理监测

2.2.1 监测内容

项目施工期大气环境监理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达标监测,另一方面是对项目周围大气环境敏感目标(医院、居民点、学校)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其中部分大气环境敏感点质量监测数据可以参考施工期环境定点监测数据。

2.2.2 监测地点

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拌合场(站)拌制过程的粉尘、地表清理和运输道路产生的扬尘等方面的污染,因此项目施工现场周围200 m范围内的大气环境敏感点以及拌合场(站)、临时材料堆放场、运输道路等地点均应作为开展大气环境监理监测的重点。

2.2.3监测因子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的大气影响因子主要是扬尘,因此可选择颗粒物作为监测因子。

2.3噪声环境监理监测

2.3.1 监测内容

环境监理期间噪声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项目施工场界噪声达标情况进行监测;二是对声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学校、医院等)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2.3.2监测地点

环境监理噪声监测主要包括项目施工场界噪声达标监测和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的地点的噪声影响监测两部分内容。施工场界噪声监测地点为项目场界外1m处。对噪声敏感目标的监测地点为:施工场地附近和建筑材料运输道路附近的村庄、学校等敏感点,监测点位为敏感建筑物前1 m,高1.2 m处。

2.3.3监测因子

等效连续声级,Leq。

3结语

科学、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是有效行使环境监理职能的重要保证。作为工程环境监理的重要手段,监理监测在环境监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环境监测为监理人员判断项目是否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施工过程的环保措施是否符合相关环境要求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为了更好的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使我国的环境监理工作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建议将环境监理监测纳入工程监理体系,各监理单位应尽快配备相应的监理监测人员、技术、仪器、设备等,是环境监测成为环境监理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程胜高,戴明新,安琪. 工程环境监理发展态势及其与环境评价关系[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5:63-65.

篇5

    论文关键词:跨界损害;国家责任;国家义务

    二战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利用自然能力的增强,以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国家自身或其管辖或控制之下的私人实体的活动造成的跨国环境污染损害事件也频频出现。跨国环境污染一旦发生,其损害性后果非常严重。一次跨国污染事件可能会波及相邻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例如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和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严重损坏,由此导致的核污染、以及核物质扩散的事件造成与日本临近的中国31个省区和全球多个国家都检测到日本核泄漏产生的微量放射性物质。而且,日本将高浓度放射性物质的污水流入海中,造成日本周边海域的污染以及由此导致的海洋生态长期损害。损害事件发生后,如何确定污染来源国的国家责任,如何妥善解决跨界污染损害问题,成为现代国际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跨界环境损害的界定

    国际社会目前还没有制定关于跨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问题的普遍性国际条约,只是在海上石油污染、危险和有毒物质运输、民用核领域、外空活动、工业事故造成的跨界淡水污染等特定危险活动领域或特别方面,达成了关于跨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条约。

    在确定国家责任时,首先应当对跨界环境损害进行界定。但是跨界环境损害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由于存在着“环境污染”和“环境损害”这两种表述,所以相应的也就出现了“跨界污染”和“跨界损害”两种不同的表述方法。根据1974年11月14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理事会通过的一项关于跨界污染原则的建议,其中提出的关于“污染”的定义被广泛承认:污染是人类直接或间接将物质或能量引入环境而造成有害的后果,可能危害人类健康、损害生物资源和整台系统、减损环境的优美、妨碍环境的其他正当用途。

    跨界环境损害指的是跨过国家边界线的物理存在或溢出,更确切的说,当起源国潜在有害的环境物质通过诸如空气、水或泥土等自然介质转移至受害国时,跨界环境损害便产生了。2004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以一读通过的《关于危险活动造成跨界损害案件中损失分配的原则草案》将跨界损害定义为:在领土国或其管辖或控制下所从事的国际法未加禁止、但却有可能以有形后果造成重大跨界损害的活动,在另一国领土上或在该国管辖或控制下的其他地方所造成的损害。

    有的学者在定义跨界环境损害时提出了四个要素:(1)损害必须是人为活动的结果;(2)损害必须是人为活动的有形后果;(3)损害必须有跨界影响;(4)损害必须是重大和实质性的。同时造成跨界环境污染损害的行为有以下特征,即是国际法所不加禁止的行为,对其造成的重大损失的事实,以人类目前的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来说是很难确切地预见的。这些特征使控制环境损害非常困难。同时,跨界环境损害还存在责任国难以认定,在环境损害发生后损害程度难以测定的特征。同一区域的环境损害往往会由很多国家或区域共同造成,这时如何认定责任国以及责任国之间的责任分担及求偿会变的非常困难。

    二、跨界环境损害中的国家责任

    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是指对国际不法行为所承担的责任。凡违反国际法义务或条约义务的行为都是国际不法行为,违法国必须为此承担法律上的后果,即法律责任。

    而这样的理论明显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国际社会需求。1978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将“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专题列入工作方案。在此专题下,委员会自1978年以来一直在审议国家为国际法不加禁止的危险活动造成的跨国损害承担严格责任的问题。2001年委员会二读通过了《关于预防危险活动的跨界损害的条款草案》。2004年委员会在第56届会议上一读通过了《关于危险活动造成的跨界损害案件中损失分配的原则草案》,在2006年第58届会议上二读通过了该草案。草案的目的是确保遭受国际法不加禁止的危险活动的重大跨界损害的受害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国家能够得到及时和充分的赔偿。

    国际法的国家责任制度已不仅仅指国家为其不法行为而承担的国际法律责任,作为国家责任的一个方面,还包括“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即国际赔偿责任。国际赔偿责任是指对国际法不加禁止的活动所致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赔偿责任。尤其在国际环境法领域,如果没有国际赔偿责任的规定,很多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但却给环境带来巨大危险的活动将难以进行,而一旦产生灾难性后果,则又难以及时得到补偿。

    关于赔偿的限度有两种主张:一是惩罚性;二是补偿性。多数学者认为赔偿的数额以不超过实际损害的事物得以恢复原状的限度为宜。惩罚性的赔偿主张,往往要求责任国承担所有损害赔偿之外,还会有许多其它的赔偿要求。跨国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主要目的是为受害者提供充分和及时的赔偿,是对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的补偿责任。显然补偿性的赔偿限度观点是正确的。

    跨国环境损害赔偿以严格责任为主要归责原则。严格责任的特征是只考虑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考虑污染来源国的过失,不需要提供过失证明,可减轻受害国承担的举证责任。在国际环境法领域,对于高度危险的活动,越来越多的条约、协定、议定书采用严格责任作为基础的国际赔偿责任,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支持在国际环境法中采用严格的国际赔偿责任。

    在国际赔偿责任主体方面,可以分为国家赔偿责任和国际民事赔偿责任两类。国家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自身承担的赔偿责任,包括国家为其自身从事的危险活动所承担的原始赔偿责任,以及为其管辖或控制之下的私人或实体的危险活动承担的转承赔偿责任。国际民事赔偿责任是指私人或实体为其从事的危险活动造成的跨界损害承担的赔偿责任。

    当一跨界损害后果并非由于主体行为所致时,如自然灾害或突发性灾难所导致的跨界损害后果,则既不适用传统国家责任也不适用跨界环境损害责任,而适用跨界影响补偿责任。这是指由于突发事故导致在事故发生地国管辖或控制范围以外地区造成严重影响而对因突发事故而遭受实际损害者予以补偿。事故发生地国在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向可能受跨界影响的国家及民众告知该事故的潜在危险,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受影响国采取必要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小损害或寻求替代措施。这次日本的核泄漏事件就是非常典型的需承担跨界影响补偿责任的例子。因为核泄漏最先是由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地震引起的。

    但是在处理核泄漏问题时,日本政府没有及时将处理意见告知其它国家,通过引入海水降温、稀释核能原料并将废水直接排入海域,这一系列行为是在不可抗力之后的可控制行为,这时日本就不应当只承担跨界影响补偿责任,还应承担跨界损害赔偿责任。

    三、跨界环境损害中的国家义务

    当一个国家的行为有造成跨界损害的威胁或者已经造成了损害,那么除了承担相应的国家责任外,还需要尽到一些国际义务。其中适当注意义务和国际合作义务能够非常有效的降低或减少环境污染损害的程度。

    适当注意义务包括环境影响评估义务、告知义务和预防义务。环境影响评估是旨在把环境、社会和经济考虑纳入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的过程。它们分析和评价拟议项目和计划或政策的潜在环境影响,向决策者提供有关的环境信息。通过评估可以使国家确定该活动所涉危险的程度和性质,从而确定其应采取的措施,防止、减少和控制严重和不可逆转的跨界影响。告知义务指如果评估预示有引起重大跨界损害的风险,起源国须立即通知可能受影响的各国,向它们传送该评估所依据之可利用的技术情报和其他有关情报,并指明一个要求回复的适当的期限。预防义务是指各国有义务通过立法和行政控制,监督在本国内可能对其他国家的环境或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活动,预防重大的越境损害或随时尽量减少这种危险。

    《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条款草案》(简称《草案》)第一章第6条规定:“有关国家应善意合作,并在必要时,从国际组织寻求援助来预防重大跨界损害的风险,或将其减至最小程度。如果此损害已经发生,则应该采取合作手段,并在必要的时候向国际组织寻求援助和支持,使起源国和受影响国所受到的影响减小至最微弱的程度。”当跨界环境损害发生后,责任国没有更好的技术手段来降低损害的结果时,就应当积极接受其它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援助,力求把损害降到最低。

篇6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树抽出了她那柔嫩而纤弱的枝条。今天又下起了毛毛细雨,飘飘洒洒的,玄武湖畔一排排柳树隐没在茫茫的细雨之中,渐渐地消失在雾里。

远远地就看到一排垂柳,条条柳丝刚刚返青,绿影婆娑在微风的吹拂下像一层绿纱笼罩在柳树后的梅花,美极了。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秋天,没有春天五彩斑斓的鲜花,没有夏天茂盛异常的绿树,没有冬天纷纷扬扬的雪花,但秋天有果实累累的果树,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到处都是瓜果遍地!

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纵横交错的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芦苇边钻出来放时透青了;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

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春姑娘晒得都眯缝起眼睛来了。那嫩绿的新叶,那田野的薄雾轻烟,象她的衣衫。随着她春意的步伐,那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简直要顶着脚站出来啦。

无边无际的平原平坦、广阔,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墨绿色的大翡翠圆盘,苍茫浩渺,气魄摄人。

一片连绵不断的平原,在天空下伸展,没有山丘,像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的海一样平静。

那霏霏的雨丝,宛如一片朦胧的烟雾,遮掩了绵延千里的淮河平原。

高原的气候,真叫人无从捉摸。忽而喜,忽而怒;忽而风满天,忽而平静得纹丝不动。

高原上的春天短得像兔子的尾巴,一闪便不见了。

绿草如茵的草原上还有一条细细的河,袒露在阳光下,远远看去,像一条发光的银项链。

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也都是五颜六色的了!

一片辽阔的大草原,大得无边无际,微风扶着泥土散发出的芳香,把一大片一大片庄稼吹得如涟波荡漾。

夜幕笼罩着草原,一盘圆月从鱼鳞般的云隙中闪出,草原上弥漫起朦胧的月光,像是升腾起来的一片淡淡的银雾。

草原多么像海啊!

只是比海寂静;草原多么像一幅没有框子的画,广漠得望不到边际。

远远地眺望,草地上有团团白云在蠕动,原来这是牧场的羊群,一只只白生生的,肥壮可爱,使草原更加生机勃勃。

附:描写安静的句子(环境描写)

1、夏天的夜晚十分安静,只有青蛙的叫声,一切显得那么安谧。——-张祺豪

2、森林里静得连效能煽动翅膀的“嗡嗡”声都听得清清楚楚。————石楚云

3、夜晚的海边十分宁静,没有嘈杂的说话声,没有喧闹的汽车声,只有柔和的风声和美妙的涛声。————-黄霆]

篇7

关键词:环境艺术功能类型 实用功能 艺术功能

功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定义方法,到目前为止,对功能的定义有着多项研究,从不同问题、不同环境和不同的观点出发,对功能的定义和利用也不尽相同。环境艺术功能是给人在生活或者生产的过程中提供有力的交往环境,这种交往环境的利用为当前的生产措施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基础,同时,创造了能够满足当前环境需求功能,及时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合理发挥。环境艺术在当前应用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不同的工程以及利用相关的过程中对其功能的需求也不同,其中各个功能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分析,确保建筑工程中能够因地制宜的提出环境艺术功能的援救模式,做到合理取舍或者侧重点研究模式。

一、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是通过多种艺术形态组成的有机整体,是贯穿于当前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中的主要方式。随着当前社会技术不断发展中,不管是人为物质环境还是建筑等室内空间的设置中,都离不开环境艺术的应用方法。环境艺术在应用的过程中是通过对象、空间、时间上的广泛性,这就决定了在其应用过程中与其他艺术方式存在着相应的差异,并且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化和门类的不完善化。环境艺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对环境因素的需求不断完善,形成相互依赖的循环应用方式,但是其在利用中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出现了一定的变动发展趋势。

环境艺术最大的特点是环境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环境化.是环境与艺术的互动.它需要设计师利用自然的或人工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元素进行创作.但又不能脱离自然环境本体.而必须植根于特定的环境.成为融会其中与之有机共生的艺术。环境中的”艺术”是指人为创造的艺术环境.是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环境中的融合体现,用以美化环境和愉悦工作生活在其中人们。

二、环境艺术的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功能

功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对功能已经开展了很多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多种不同的定义。本文提到的功能是指对象(产品.工程或劳务)能满足某种需求的属性.即它的作用或用途相对于使用者的符合程度。环境艺术的功能是指环境艺术项目能满足工作或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需求的属性。环境艺术是个复杂的系统,不同的项目及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环境艺术的功能需求和侧重点的不同.所以不能机械的理解功能的含义.需要因地制宜的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取舍或侧重。

2.环境艺术的功能类型

为了便于理解环境艺术的功能.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艺术进行功能分类。从实用与美学的角度分为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从作用发挥的角度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从质与量的角度分为功能类型与功能水平.从面向顾客或面向设计施工单位的角度分为整体功能与设计功能.如图1。本文重点探讨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三.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

环境艺术实用功能是指它的实际用途,特定用途或使用价值.也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实用功能是环境艺术项目设计里最基本的层次.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与社会制度.传统历史.民族习惯.科学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环境等有密切关系。环境艺术包括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大类。软质景观以植物配置与植物布局为主要内容.硬质景观包括地坪.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设施。因此.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主要体现在硬质景观设计上.即环境景观设施给人提供的实际用途或使用价值。

(2)环境艺术实用功能类型

环境艺术包含内容极其丰富.实用功能类型只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讨论。此处以我国城市中的环境艺术为例.其实用功能一般包括日常游憩.文化教育和生态保护三大类。

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游憩活动一般分为动、静两类.动的活动又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通常.青少年多喜欢动的游乐.老年人多喜欢静的游憩活动。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身体素质的增强.中老年人选择动的游憩活动也不少.例如 散步.太极等。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多方用户的使用功能的需求,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方案。这也是为什么在进行详细设计之前.要进行功能分区的原因所在。

四、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

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也称品位功能.美学功能.它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上世纪初.著名的德国制造的代表人物穆台休斯提出”设计的精神方面的重要性超过物质方面.即使功能.材料与技术掌握好了,而形式不佳.我们仍然生活在粗鄙的世界之中1,他强调标准化.但设计者务必把标准的定型做得十分完美.这正是讲究艺术功能。

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产品根植于生活又反过来影响.作用于生活,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通过艺术——艺术创作——艺术感知整个艺术产生的全过程来影响.作用于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从另一个侧面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从狭义上讲.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是指通过对景观设施的设计.起到对环境的衬托和美化作用,即装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单纯的艺术处理:二是与环境特点相呼应的对环境氛围的渲染。一般说来装饰是环境设施的第二功能.然而对某些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环境设施则又是第一位的。

2.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类型

环境艺术包含内容极其丰富.艺术功能类型也只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讨论。此处同样以我国城市中的环境艺术为例.分析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类型.一般包括认知、社会.审美几个类型。认知功能环境艺术能激发人类的精神潜力和加强认知共同感.环境艺术可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使人们有可能认知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他们很远的历史和民族经验。环境艺术沟通信息的可能性比通常的语言更加广泛.例如通过建筑.雕塑传达信息比用语言传递信息更能被人们接受.更容易为其他各国人民所吸收。此外.环境艺术的沟通质量也比较高.因为环境艺术语言较文学语言与口头语言相比.比喻性,灵活性.寓意性更强.在情感上和审美上也更加丰富。

篇8

In recently listen to TV news said: our capital Beijing area and more dust storm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city, these economic developed city almost was huge sand "bury", the oasis is gradually reduced, we human beings that only themselves to blame disorderly cut down trees, destroy the environment, make the soil and water loss. Don't, only the forest into the barren hills, grassland into desert, humans will suddenly realize?

Now the most polluted on earth resources, is the water. River that the original clear float above is full of garbage, plus factory emissions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the water is now dark and smelly, passing from the river to wu wear the nose, the fish in the river ah, shrimp had long ago lost.

Just take a look at the sky, is always a grey, which is called the blue sky white clouds, it is grey day ash cloud. Can only look at the moon at night, the stars are gone. See the most is the factory, thick tall a black smoke from the chimney. Took to the streets, often can smell exhaust frying. Recipients pollution everywhere around us.

Man is the master of the earth, but also its destroyer, is the final victim. As the owner of the new century, we can't let environment continue to be polluted.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is the people should have modern consciousness of the 21st century, in order to in the new century to create a beautiful and pleasant environment, let us take action immediately: save a drop of water, save electricity, once more take a tree... To protect our home together!

我们生长在一个幸福时代,生活条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们周围的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生态危机,如果不保护环境,人类将面临着重大的灾难。

在前不久听电视新闻说:我们首都北京和区多城市都发生了沙尘暴,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几乎被巨大的风沙“埋没”,绿洲正在逐渐减少,这只能怪我们人类自己乱砍树木,破坏环境,使水土流失。难道,只有等森林变成了荒山,草原变成了沙漠,人类才会恍然大悟吗?

现在地球上受污染最严重的资源,就是水资源。原来那清澈的小河,现在上面飘满了垃圾,再加上工厂排放的工业污水,河水现在又黑又臭,从河边路过的人都要捂着鼻子,小河里的鱼呀、虾呀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篇9

关键词:公路设计;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U412.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公路交通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公路在设计规划中应本着“安全、环保、和谐”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当地环境保护问题,尽最大可能可持续发展。

一、公路设计中的相关环境因素

1、地表自然环境

在公路建设和建成后,公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沿线地表的水文、土壤、植被、大气、动植物等的影响。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线路疏导和线路施工会对周边的地理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包括砍伐树林,占用土地,挖建隧道,填埋河道等,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材垃圾容易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施工中废气造成空气污染。在这些影响中,公路建设对土地的影响尤为重要。因为土地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是自然为人类提供能量的主要媒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近年来我国可用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少,环境绿化的紧迫要求,都要求在公路设计的环节中就将土地利用问题作为统筹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新建公路和公路重建的设计方案中,应当珍惜土地,尽量减少对耕地林地,尤其是良田的使用,注意对原有路基和非耕土地的利用,充分发挥线路设计在提高流通效率和交通便捷中的作用,在公路重建中注意废弃路段的有效路段的改造归田和植被绿化。

2、地质地貌

在公路设计中,沿线的地质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是公路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不仅是影响公路设计安全和生命周期的重要因素,而且如果公路选线不当,对环境的影响将是整体性的和区域性的。如果公路的选线没有充分考虑后续公路建设中的施工地质,以及对地貌的影响性大小,那么就有可能破坏一个地区的原始地貌,如果该地区的地貌环境相对脆弱,后续的其他地下和地表环境问题,如滑坡、泥石流还会持续出现。因而,在该环境因素上公路设计产生的不利影响也会是长期性的,应当在公路设计中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公路线路在设计时应当在满足线路功能的方向、控制点等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线路对地质地貌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水平,充分考虑桥梁、隧道等大型工程与当地地质条件的匹配度,详细考察公路线路设计方案中对耕地、林地占用量,尽量减少公路建设对区域内地表植被率的影响,以免由于对植被率的影响造成对原始生态系统的影响。

3、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具体地讲包括通过物表现的物化环境,通过人们环境行为表现的行为环境和通过政府行为表现的制度环境。公路建设给沿线的人文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公路线路的选择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文环境的保护常常是一对相互牵制的因素。公路建成后常常对行政区划、经济流通、文化联系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公路设计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交通工程师、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环境学家、生态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文物学家等多领域、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共同参与,多方考证而实现的。因为公路建设除了要满通运输的需求外,建设本身带来的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视,尤其是对人文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如何通过公路设计,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公路使用中对周边及服务区内人文环境的后续不利影响,这些问题需要更多社会和人文方面的专家参与到公路设计的论证中来。

4、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水土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公路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公路施工期内产生的工业废水(特指含有毒物质的工业废水)等,随意排入当地环境中,容易对地表水、河流湖泊水产生污染。高填深挖地区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河流湖泊水质浑浊、悬浮物浓度增高,最终使得公路沿线地表水体水质发生变化,影响当地居民引用和农作。同时建筑材料的运输与堆放也会对水体的产生影响,雨水的冲刷,公路桥梁的施工对河流的搅混,制备的泥浆废液对河水的污染,隧道施工对地下水水体的影响,等等,这些都会对当地水资源产生严重的污染。此外如果公路设计不合理,不顾及当地地形,任意挖沙、采石、取土,会造成当地地貌和地质的破坏,容易造成塌方和泥石流。

5、动植物资源的保护问题

公路设计中如果遇山区(特指保持原始状态的自然景观),不得已必须开发道路时,应特别考虑到当地的珍贵树木和古木,以及有可能存在的野生动物。设计中应先了解考察当地山区地势地貌,翻阅资料排查可能存在的一切动植物资源,如果发现珍贵树木和野生动物存在,尽可能避让。如果避让不了,应遵循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知当地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转移资源,将动植物资源的损害降到最低值。

二、针对环境问题的对策

1、当地考察

公路在设计之前,应调查相关资料,当地考察地势地貌、地质环境、水土资源环境、动植物资源环境、如何减少噪音和粉尘问题以及公路的设计走向,切勿纸上谈兵。

2、公路设计与地质地貌的生态平衡

不同的地质环境具有相应的生态平衡能力,公路设计对地质地貌的考察即是对一定地质环境的生态平衡能力的考察,地质环境稳定,具有相应的生态平衡能力,公路的建设和使用才能保证公路安全性和生态平衡。公路的线路的设计和选择不仅考虑到公路的安全性问题,这是公路设计的最低要求,同时,从环境角度讲,在地质环境较脆弱的地方建设桥梁、隧道等工程时也要考虑该地域的生态平衡能力,考虑这些人造工程在建设和后续使用中是否会对地质地貌环境产生无法修复的破坏。对于这些地段,公路线路则是能避则避,或化为警戒区域,对开发和使用进行限制。

3、公路设计与地表环境的生态平衡

公路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后续的施工方式、使用状况、养护方式等,也就决定着在施工、使用和养护中产生的地表环境影响,因为在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到设计方案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冲击,尽快实现公路与沿线环境的平衡状态。设计方案中的平纵线形和断面形式设计对沿线周边环境和线路环境都有动态影响,因而线路设计和工程设计应尽可能因地制宜地利用地形条件,公路断面形式的选择尽可能保护沿线的土壤和植被环境,同时考虑救援、排水、噪音等因素,将公路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到可恢复的限度之内。

4、提高技术含量、及时善后

公路设计应从保证公路建设生态资源保护的技术支持角度着手,确保公路施工的技术水平,包括路面基础设施材料。注重引进公路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逐步提升环保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能力。公路施工过程中如果避免不了生产废水、废渣的及时处理,相关部门应考虑如何通过制一系列有步骤、有目的措施,恢复当地生态环境,避免造成重大的环境污染。

结束语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的日趋提高,公路设计中对环境因素的考察和应对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应该坚持发展是中心,在发展中求保护的原则,通过采用技术措施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农村公路帅设计方针,通过合理有效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手段保护农村资源环境,使公路建设和资源环境能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劳穗军.公路设计中考虑的几个环境因素[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5):167.

[2]沈波.山区公路排水系统灾害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6.

[3]贡强.公路与环境[J].交通环保,2003,24(z1):221-223.

篇10

一、提供操作环境

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并不是通过一种操作材料、一次操作活动就能实现的。因此,必须强化幼儿操作学具,以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因为幼儿的注意力易分散,兴趣又易转移,也不可能长时间坚持重复进行单一的活动,所以教师应为同一活动内容设计多种操作学具,以提高幼儿的操作兴趣,使幼儿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角度的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在提供操作学具时,大多数教师都能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幼儿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所提供的操作材料、提出的操作要求应有所不同。如在“按物体的高矮排序”的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对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要求能力较弱的幼儿按高矮特征给三个物体排序;要求能力一般的幼儿给四个物体排序,并按从高到矮和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要求能力强的幼儿给五个甚至更多的物体排序,并注意排序的方向性。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允许幼儿在完成自己的操作任务后,更换不同层次的材料进行活动,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又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创设游戏环境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我们能将游戏寓于教育活动中,就能够较好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游戏的性质可以分为个别游戏、小组游戏和集体游戏三种类型。

在个别游戏中,教师一般以旁观者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让幼儿在较宽松的条件下确定玩法,自定规则,积累感性经验。如:幼儿给小动物“喂饼干”游戏,他们可以根据饼干形状、大小来喂,也可以根据颜色来喂,在与材料的直接接触中,学习了多角度分类方法。在小组游戏中,教师可按照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投放含有数学因素的游戏材料,以参与者身份进行间接指导,让幼儿分组体验某一方面的数学知识,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学习,积累感性经验。

在教师组织的集体游戏中,游戏主题、教学要求更为明确,教师一般根据幼儿在个别游戏和小组游戏中出现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并整理、归纳感性经验。

如:小班认识“1和许多”,以兔妈妈带着小兔子去“采蘑菇”进行分与合的操作,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区别“1和许多”,并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营造讨论环境

孩子是能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改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观看;教师先讲,幼儿后练;幼儿紧跟教师后面学,不能越雷池半步”等教师主宰一切的做法,取而代之的应是“教师主导,幼儿主体,活动主线,发展主旨”的新的教学模式。为落实主体地位,使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活动中应提倡民主、自主,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讨论环境,让幼儿在讨论中修正、在讨论中辨析、在讨论中提高。如:大班数学活动——“等分”,活动一开始即营造讨论的环境,请幼儿观察教师头发的变化(扎两个辫子),讨论:“只有一根绸带,怎样才能扎两根小辫呢?”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

四、渲染评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