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范文

时间:2023-03-27 14:0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篇1

【设计理念】

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要求】

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主识字,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第六组课文我们随作者领略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次走进古代诗人范成大为我们描绘的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四时田园杂兴》,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2.介绍作者

⑴ 范成大你们了解多少?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 介绍作者:播放视频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去声,即兴。《现代汉语词典》“即兴”解释道: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即兴之作 / 即兴表演。 这里的“兴”,兴致,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这里指即兴创作的作品。“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 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有什么要求?

⑵ 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 听范读

⑷ 个人自由朗读。

⑸ 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法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2、学生自学

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说,指名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傍、绩、各当家”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师:“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

“各当家”,指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村庄儿女各当家”就是——

“傍”,表示靠近的意思;“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

师: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2)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师: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4、质疑:还有哪地方不明白的?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过渡)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生自由读诗,想象)

2、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 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⑵ 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心里有什么感受?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⑶ 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那好,请你来读一、二两行诗。(指名读)

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谁再来读?你的感受呢?

预设:

a、辛苦(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读)

评语: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了。

b、忙碌:(各当家,男的——,女的——,各有个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指名说)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这样日夜忙碌着。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c、和谐:怎样和谐的画面?(看插图里人们的表情,再读读句子,还有什么感受?)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3、师归结

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那么多!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的是那——,回到家,看到妻儿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把这种满足与快乐感受送进诗句,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齐读)

4、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出示插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

师: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那小孩也——(指名3个学生,读诗句三、四行),

从小孩一个小小的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的吗?(交流)

懂事: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孙童,小孩也喜欢上劳动了。(读)

快乐:是呀,他们学种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读)

可爱:瞧,他的神情、动作,一手——,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读)

师: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听出来了,劳动着也是快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吧。

来,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指名读)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配乐读)

4、你们也来读。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5、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六、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1.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二

(过渡)师: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是从描写那一幅幅劳动场面,让我们感受到忙碌的乡村生活。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随机: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比较两首诗

(1)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而这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写景)是呀,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机和活力。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

(2)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让我们不仅想起了村庄男女劳动时的场面“昼出……”

(3)虽然只字不提劳动场面,但景物的描写同样让人感受到了那农村的勃勃生机,劳动的喜悦。来,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两首首诗吧!

篇2

陆云香

教学内容:白居易《池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教学目标:以《池上》为例,引出“孩童”形象,通过抓住诗中“偷采”“不解藏踪迹”的描写,体会孩童顽皮可爱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以“不解藏踪迹”为话题,延伸学习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一)》。(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初步感受组诗的主题

1.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组古诗,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些古诗放在一组里呢?请同学们先读读这些诗,想一想。(出示诗歌)

2. 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3. 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的确,这些诗歌中都出现了孩童的形象,你们看――(课件显示每首诗中的孩童形象)点红引读相应的诗句。

【设计意图】把要研读的古诗以一组的形式呈现,引发学生的思考,初步感受诗歌中“孩童”形象的主题。等这组诗歌全部学完后,再让学生来谈谈,“为什么把这组诗歌放在一起”?学生应该会有更深的认识。

二、 感受小娃的形象

1.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偷采白莲回”的小娃吧。(出示课件诗歌及图画)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出节奏。图文对照想一想,荷花池里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说说小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 指名朗读,正音:撑、艇、萍。

(2) 指名说说,小娃“偷采白莲回”又“不解藏踪迹”的故事。

2. 交流:小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诗句的哪些字眼中感受到的?(偷采、不解藏踪迹)

点拨:“偷”,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同学们看看在这首诗歌中哪种解释合适呢?偷:① 偷盗;② 瞒着别人、悄悄地;③ 抽出(时间)。(生选②)

3. 小结:小娃正美滋滋地为自己瞒着大人们偷莲成功而庆幸,而随着那往两边排开的水面,岸边的大人们却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憨态可掬的小娃,此刻的他们一定会抿嘴一笑吧!大人们为什么笑呢?(“不解藏踪迹”)既然要瞒着大人采莲,又不知道隐藏自己的行踪,谁才会如此顽皮、可爱呢?(小娃、小孩子)

4. 这句“不解藏踪迹”,写尽小童顽皮、纯真情态。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整首诗。

5. 同桌合作,一位同学读读这首古诗,如果能背出来就更棒了;另一位同学说说古诗写了什么事情,尽可能把小娃顽皮可爱的样子描述出来。

(1) 学生合作练习。

(2) 指名一组同学展示学习成果。

(3) 齐背整首古诗。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本首古诗的教学,第一在于学生讲出诗歌叙述的一个故事,第二体会小娃的形象。让学生积累背诵古诗,采取了“同桌合作、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 学习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1. 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接下来,老师请大家来读读范成大的一首诗。(出示古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2. 大家把这首诗与刚才学的《池上》对比着读一读,看看诗中孩童的表现,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是“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另一个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有异曲同工之妙。)

3.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再读读这两首古诗,看看两首诗描绘的是哪里的故事啊?(乡间、田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说一说。

4. 谁来说说自己喜欢的故事?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心情如何?

5. 小结:诗人跟大家一样,对于这些孩童很是喜爱,这些生活在乡村田园的孩子们无拘无束,生活充满情趣。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首诗。

【设计意图】古诗意境情感的教学,应该蕴含在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不宜直白,又不能不点拨。我采用对比阅读、适当点拨的方式,让同学自己去发现孩童的形象和诗歌蕴含的情感,运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同学理解诗歌的意思。

四、 小结导学,布置作业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白居易笔下的“小娃”,“范成大”笔下的“童孙”,还随着他们在荷花池边欣赏了一番美景,在乡间感受到初夏时节农民的忙碌。诗人们笔下的孩童就是这么有趣,课后大家可以再去读读其他的几首诗,查查资料,说说故事,评评诗歌中的孩童形象,明天的语文课我们再来交流。

(作者单位:扬中市新坝中心小学)

(二)“羁旅乡愁”组诗单元教学设计

石群

教学内容:张继《枫桥夜泊》、孟浩然《宿建德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组诗,感受单元学习主题

1.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组古诗。先请大家读读这两首诗,猜猜这两首古诗之间有什么联系。(出示张继《枫桥夜泊》、孟浩然《宿建德江》)

2. 谁来大胆地说说自己的猜想。

3. 同学们非常善于联想,这两首古诗中都抒发了作者的忧愁之情。(点红诗中抒写诗人愁思的词句,引导学生朗读。)

4. 指名分句朗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提醒学生:“泊”是多音字,谁能用“泊”组词?当表示“停船靠岸”的时候,这个字念bó。判断在这两首诗中这个字应该怎么读?说说理由。)

5. 朗读古诗,要注意节奏和停顿。朗读古诗,讲求的是一种韵味,可以在停顿的地方将韵母的音发得饱满一些,有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感觉。

【设计意图】将零散的信息单元统整组合成具有一定联系的相似块,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此处将《枫桥夜泊》《宿建德江》两首古诗和《天净沙・秋思》放在一起组块学习,是因为这些诗句都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极易产生“情感相似块”。

【板块二】诵读《枫桥夜泊》,想象画面,感受意象叠加所带来的羁旅愁情

1. 下面我们先来学习《枫桥夜泊》这首诗。诗题《枫桥夜泊》,凝练而简洁,我们一读就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事情。你能说说诗题的意思吗?

2. 夜晚,诗人把船停泊在枫桥边,他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感受到什么呢?

3. 动笔,把诗中描写的景物圈出来。

4. 对照诗文注释,轻声读读这首诗,思考诗歌的意思。有困难的可向小组内同学请教。

5. 分组交流汇报诗歌的意思,一组说完后,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6. 这些景物,看似平常而普通,但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中,把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所产生的感受就不一样了。那么这首诗是诗人张继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的呢?

7. 介绍创作背景,联系社会环境,进入诗歌语境。

8. 现在,再来看这些景物,(课件出示古诗,表示景物的词语点红)你的感受肯定跟刚才不一样。请反复读读这首古诗,当你读到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开始读吧,你对这种景物的感受,也许正是诗人张继那一刻的感受。

9. 学生朗读古诗,与同学交流后全班汇报。教师加以引导和整理:

月落――看到的,天地间一片幽暗。

乌啼――听到的,在一片清冷寂静中,这声音让你感觉怎样?

霜满天――此处应与学生的感受联系,交流所感受到的。

10. 小结:听了大家的描述老师知道了,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愁眠”,都伴随着“愁眠”,都一层又一层地笼罩着“愁眠”。让我们一起读――江枫渔火对愁眠。

11. 这里的“对”,在注释中有“伴随”的意思,那我把它换成“伴”好不好?

12. 揭示诗句中蕴涵的物我交融的境界。这“对”字中,有伴随的意思,此时此刻,在诗人眼中,仿佛江枫也跟着他一起“愁眠”,仿佛渔火也跟着他一起“愁眠”,但是这“对”字中,包含着的仅仅是伴随吗?你看,在这万木萧条的深秋,大自然的一派枯萎、衰败中,枫树的叶子像血一样红,这样的颜色,让人感觉怎样?此时,诗人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再来看,在一片幽暗之中,只有一盏渔火若隐若现,这时诗人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13. 同学们,江枫和渔火所传递给人的凄凉、孤独之感,充满了诗人的整个心灵,人与景、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是如此默契,如此和谐,所以诗人吟诵――江枫渔火对愁眠。

14. 夜,越来越深了。在这一片寂静之中,悠扬的钟声缓缓响起。朗读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5. 诗的前两句中所写的景物有月、乌鸦、霜、枫、渔火,后两句中却只写到了钟声。想想诗人为什么这么写呢?如果你是诗人,听到这钟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16.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深沉,而且寄托了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三读古诗,由初知诗意――进入诗境――体会诗韵,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体验古诗意象叠加所产生的巨大的艺术魅力。

【板块三】学习《宿建德江》

1. 在《枫桥夜泊》中,张继是通过这些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愁思,诗人孟浩然又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愁情的呢?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2. 自学古诗,出示要求:① 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句子。② 默读,圈出诗中的景物;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抒发愁情的;从诗人所写之景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③ 体会诗人的情感,练习朗读诗歌。

3. 学生交流过程中,引导感受“日暮”和“月近人”的意境:① 提供一组含有“日暮”的诗句,了解“日暮”时分,诗人思乡之情;② 还原情境,体会诗情:现在你就是诗人孟浩然,(讲述诗人满怀希望入京,但是最终被弃置的故事)站在这旷野之中,你感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只有水中的月亮与你亲近,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

4. 极目远眺,旷野茫茫,巨大的孤独感充满你的心灵,你轻轻吟诵起来――(朗读古诗)

5. 江水悠悠,除了水中月与你相亲之外,再也别无其他,多么孤独、寂寞!带着你的感觉,吟诵起来――(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还原诗境,引领学生走入古诗所描写的境界,在角色转换中体验诗人的情思,感受“日暮”“月近人”等意象中蕴涵的情感。

【板块四】延伸导学

篇3

咏物诗这类诗以自然界事物或其他具有客观实在性的外物为歌咏对象。它起源很早,从现存作品看,《楚辞》中的《九章・桔颂》已开其端。魏晋以后,作者渐众,作品渐多。大诗人杜甫咏物诗数量多,题材广,举凡山川日月,花鸟虫鱼,无不摄入毫端。

咏物诗名目繁多,单就歌咏自然事物而论,即有咏花、咏鸟、咏月、咏雪、咏草、咏石之类,尤其是历代咏花、咏鸟之作,都是成千累万。在咏花诗中,咏梅、咏菊、咏兰、咏牡丹、咏荷花等数量都很可观。

咏史诗这类诗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歌咏或评论对象。它始于东汉班固的《咏史》一诗,唐代咏史诗已臻于高度成熟,不仅名家辈出,而且众体大备。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柳宗元、杜牧、李商隐都留下了许多名作。

历代咏史诗取材广泛,又有一些热门题材,特别是一些历史人物,如咏昭君、咏西施、咏荆轲、咏诸葛亮、咏岳飞等。其中以咏昭君最为突出,东汉后,几乎每代都有题咏,现存昭君诗达600余首。

咏怀诗这是抒情述怀一类的作品,多用诗骚以来的比兴、寄托、象征一类手法,以含蓄为其风格特征。起源于诗人阮籍,他创作的《咏怀诗》今存95首(其中五言82首,四言13首),“厥旨渊放,归趣难求”,为后代作家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咏怀诗有其特写的涵义和作法,不采用直抒方式,所以即兴式或随感式的作品通常不包括在内。有时却可以以其他品类的面目出现,诸如咏史、游仙、题画、咏物、怀古等,这是与咏怀诗的特殊手法分不开的。也正因为如此,历代咏怀诗的创作数量是相当大的。

田园诗这类诗以田园风光、村居生活和隐逸情趣为歌咏对象。它渊源于《诗经》中的《豳风・七月》。《七月》叙述了农民一年到头艰苦的劳动生活,可算是中国最古的“四时田园”诗。而自觉地进行田园诗的创作,是从东晋陶渊明开始的。他的《归园田居(五首)》等,是田园诗的代表作。

南宋范成大把劳动、隐逸和田家苦三者归拢一起,谱写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田园交响乐章。他的大型组诗《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中国古代田园诗集大成。元以后也不乏有分量作品,但只能说是田园诗的余响。

山水诗这类诗以描写自然界的山水景物为主。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应推曹操的《观沧海》,尽管作品别有寄托,却不失为山水诗的前驱。山水诗的真正创始人,是东晋初年的庾阐。他的诗现存20首,山水诗占了将近一半,诗中所写都是山水景物。

到了唐代,山水诗更走向完美、纯熟。初唐的王绩、宋之问、陈子昂等已多有佳作,盛唐诗坛进而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这一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首领,宋代的山水诗里,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大家颇多佳篇,杨万里尤多。元明清时期,山水诗的创作仍有新的发展。

边塞诗这是一类描写边塞风光、戍卒生适和战争场面的诗歌作品(也有少量反映民族间友好相处的)。边塞诗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诗经・小雅》中《采薇》《出车》《六月》三篇,应是最早的边塞诗。

唐代边塞诗蓬勃兴起,可谓盛极一时。初唐“四杰”与陈子昂等佳作连篇,迎来了边塞诗创作的初步繁荣。随后的盛唐更出现了阵容壮大的创作群体――边塞诗派,掀起了边塞诗创作的。

爱情诗爱情诗起源极早,《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记载的上古传说中的涂山氏之歌,便是它的先河。而从《诗经》开始,中国古代诗坛已涌现出大量来自民间的爱情诗作。随后屈原创作的《山鬼》《湘君》《湘夫人》等,是文人诗中爱情诗的发轫之作。

爱情诗有若干分支,主要有恋歌、弃妇诗、思妇诗、悼亡诗等。

篇4

一、“我做石湖导游”导游词征集评比活动的案例分析

苏州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中吴文化的烙印特别清晰,作为未来的苏州导游,理解和把握旅游资源中的吴文化内涵是首要条件,因此体验区域文化对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导游词撰写是导游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为提高学生的导游词写作能力,促进专业课与基础课教学的结合,笔者和其他同事一起组织了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石湖景区导游词撰写

活动形式:石湖景区导游词征集评比活动

活动对象:旅游系三年制导游专业三年级学生

活动目标:通过撰写导游词,把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结合;通过征集评比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专业课与基础课的结合,发展职业能力;激发专业学习情趣,提高区域人文素养。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1、导游词撰写范围。包括石湖景区、景点;地方历史文化、城乡特色经济、地理风貌;特色美食餐饮、民俗风情、传奇轶事等。

2、导游词征集评比要求:①语言生动形象,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主次分明,文字流畅,内容符合逻辑。词语通俗易懂,便于导游顺畅讲解。②符合导游词的结构要求,文体自定,对历史、文化、民俗等介绍要尊重事实,不能有狭隘的偏见和歧视思想。③景区导游词限3000字符,景点限1500字符。引用史料或他人成果应详细注明出处。

第二阶段:搜集信息

组织学生深入学校附近的石湖、上方山景点实地考察,通过拍摄照片和查询网络、图书馆文字资料,搜集有关景点的自然、人文、风俗、宗教等信息。

第三阶段:交流评比

由学生自主组织交流,以个人、小组、班级到年级逐层展开。通过交流,集思广益,共享成果。形式可以是讲解演说、板报墙报、橱窗专栏和多媒体展示等。由学生根据实作,对照评比要求和评价细目,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评出成绩,产生各项奖项。最后进行总结表彰,作品装订成册,作为校本教材资源。

(二)优秀例文之一:行春桥

行春桥在茶磨屿东面,是横跨石湖北岸的九孔石桥,非常长,表面比较平缓,俗称小长桥、九环洞桥。长54米,宽5.2米。行春这个名字来自中国民俗“行春”。以后逐渐演变为民俗活动。

行春桥看石湖串月,历来是苏州的习俗。有古书记载:“八月十八日,群往楞伽山望湖亭看串月,为奇观”。有沈朝初《忆江南》词为证:“苏州好,串月看长桥。桥畔重重湖面阔,月光片片桂轮高,此夜爱吹箫。”乾隆六下江南,六次到石湖,写下五首行春桥诗,并在其它诗中,也多次提到行春桥。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第三次下江南游石湖,百姓都站在行春桥上及周围迎驾。乾隆著有《行春桥乘舟归苏州行宫即景杂咏八首》来记录此情此景。其中一首道:“行春桥下春水明,行春桥上万民迎,我欲治民如治水,淆之则浊澄之清。” 另有一方《观打鱼碑》,刻有乾隆在行春桥边观看渔民捕鱼时写的一首诗,立在石佛寺中,至今保存完好。作家周瘦鹃于1953年去石湖看串月时,写有一首七绝赞美诗:“一水溶溶似玉壶,行春桥畔万船趋,二分明月扬州好,今夜还须让石湖。”

行春桥观串月的民俗流传至今,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苏州市民仍是车水马龙,成群结队来到行春桥边,欣赏石湖串月的美景。

(三)关于活动的反思

1、活动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广泛收集、查阅、筛选和整合资料,写出了具有很强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导游词,能带给游客丰富的信息量,激发游客游玩的热情,达到了“导”的功效。上述行春桥的导游词语言优美,引经据典,结合八月十八石湖串月这一苏州习俗展开,能使游客获得多重感官的享受。

2、以活动促教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高职语文课堂仍较沉闷,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失去学习的热情。本次活动,一反常态,以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职高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范成大与石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案例分析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的特点。范成大是苏州的历史文化名人,具有区域文化的人文代表性,但作为高职校旅游系的苏州学生对范成大的生平事迹知之甚少。为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改革理念,使学生走近范成大,了解其生平、作品和功绩,了解这位伟大的田园诗人所描述的当时吴地的民风民俗,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我们尝试组织了这一活动。

(一)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范成大与石湖

活动形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活动对象:五个语文兴趣小组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在:通过对历史名人范成大的了解,增强对苏州石湖地区历史人文的认识,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资料收集、信息处理、团队合作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学生自我认同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过程:

1、采访、参观、查阅等收集资料阶段

2、分类整理、处理资料,准备汇报阶段

3、交流、汇报、共享阶段

4、活动评议、延伸阶段

(二)活动成果之一:尽信书不如无书

笔者利用节假日与学生一起去石湖景区收集考证范成大的作品,师生在范公祠的寿栎堂内仔细阅读那7块诗碑,看看能不能发现些问题。学生通过对照发现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里《秋日十二绝》第一首,出版物上的诗文是“杞菊垂珠滴露红”,诗碑上为“杞棘垂珠滴露红”。经辨析,师生达成一致,认为枸杞茎上有刺,刺上露水下滴,秋时枸杞果实如红珠垂挂,与露珠相映。若用“杞菊”则为另一植物,不能形成诗文意境。

可见,“尽信书不如无书”,现在流传的一些出版物也有很多不当之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必须要有刨根问底、探究求实的精神。不唯上,不唯权,提高自己的质疑和分析推理能力,这是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收获的成果之一。

活动中,五个兴趣小组的成果各有特色,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收集整理资料,采用纪年表、街头调查统计表、自拍录像等形式进行总结汇报和交流展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体验,磨砺了学生的意志,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爱家乡情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学习,提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更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在阅读中思辨和考证,这样的考辨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求实精神,这是当代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任何职场都必需的一种能力,就旅游职业而言,探索求实精神是智慧型、渊博型和亲情型导游所必备的素质。

(三)关于活动的反思

1、在活动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在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师生共同研究和设计方案、求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寻求相关学科老师的帮助。在采访中克服困难,风雨同行;在商讨中平等民主,取长补短;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享快乐;在总结中互相鼓励,共同成长,这一切都促进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达成了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目标。

2、以活动促创新。回顾这次活动的全过程,笔者深深地被学生不懈探究和自主创新的精神所感动。那么多学生一改往日传统语文课堂上的死气沉沉模样,取而代之的是这个年龄应有的活力和朝气。从中我们可以初步看到高职语文改革的出路。我们相信,这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既是有效的语文教学课,也是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课,更是利用区域文化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职业实践课。

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浸润其间,在实践中发现美,体验美,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带有本土特点的人文素质。这些活动需要学生自主组织策划和实施,因而不仅是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发展,更是让学生认同和热爱本土文化,产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从而增强提高职业能力,服务家乡、建设美好家乡的责任感。笔者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区域文化资源一定可以在更广阔的层面上,更深入的角度上为高职语文教学注入清新的“源头活水”。

项目基金:该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重点课题《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培养高职学生社会能力的实践研究 》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ZCZ57。

参考文献:

[1]魏星.导游语言艺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朱家俊.开发利用区域资源 拓宽学生习作空间[J].中国农村教育,2007(7):97.

篇5

一、走进诗人心灵,了解诗词创作背景

走进诗人心灵,了解诗词创作背景,这是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魅力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熟悉杜甫生活的历史环境,不知道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疾苦,不了解诗人心怀天下苍生的济世情怀,便很难理解“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凄苦,也无法体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带给诗人痛彻心扉的伤痛。只有了解了杜甫所处的时代及诗人关注民生的情怀,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而甘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怀和为了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要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必须将诗词放归“故土”,从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来品味诗歌,方能感受其真正的魅力。

二、注重吟诵,感受意境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吟咏是鉴赏诗词美的最根本的方法。

(1)读准字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由学生自己或小组查字典或词典解决。

(2)读准诗文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特别是教学古诗,如读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云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共耕织,也傍 /桑阴/学种瓜”。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

(3)读出语气和语势。这样有利于体会古诗文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从教学的过程看,朗读是对课堂教学的调节。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文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

三、引入音乐,创设古典氛围

语言形式的音乐性是诗歌最重要的特点之一,诗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特有的气息,它所具有的音乐气息是其他体裁文学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在教学古诗词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恰当氛围,调动情感体验,则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实现个人的沉醉化体验。

四、借助资源,自主学习

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师要懂得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我们可以发动学生到图书室看看报纸杂志或者利用网络资源等查找有关古诗词的资料,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坡、杜牧……这些大诗人的很多资料学生自己是可以查到的。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这些做法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习惯,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广大教师应该提倡。

五、激发兴趣,乐教乐学

为了让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产生兴趣,我在班级布置上别出心裁。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内容合适的古诗书法作品,并定时进行更换。语文课前让学生诵读古诗,并养成习惯。在教室的黑板报上画出一个小角落作为“每周古诗文专栏”,定时更换栏目内容,让学生记诵,积累其中的内容并且定时检查。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根据诗的意境制作课件,让学生从声情并茂的现代信息技术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奥妙无穷。教师的出口成诗、字字珠玑是对学生最好的感染和熏陶。这种人格魅力,会激发并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自觉积累。因而,在工作之余,我搜集了《唐诗三百首》《唐诗宋词》等书籍,一方面自己记诵、积累;另一方面也是激励学生学习背诵古诗,并且在班级内设立奖项,在学期末让学生比背古诗文。这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也就培养起来了。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研究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有许多名篇佳作,这些古诗造诣甚高,风格流派各显特色。通过这些古诗的教学,可以丰富和美化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美好的情趣,陶冶其情操,使之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究竟怎样教学古诗呢?下面略谈我一孔之见:

一、教师要进行适度的讲解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提倡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但适度讲解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很多诗歌既表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关怀的情感,也表现了诗人的品格、修养和怀抱。如果教师能把诗歌中感人的力量表达出来,对于提高少年儿童的资质品格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教学《石灰吟》时,教师可适度讲解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深受百姓爱戴。这是托物言志法,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然后再引导学生的品读方式来体会古诗声韵之美、情感之美,学生就能谈得声情并茂了。

二、了解古诗背景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的创作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己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再比如,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样是写景诗,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仅写出了敬亭山秀丽的风光,其中“尽”“孤独”“只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

三、抓重点词,品味语言美

在教学古诗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语言美。诗人作诗是十分注重锤炼字句的。教学时应从语言入手,注意字斟句酌,推敲揣摩。对于那些关键的传神的体现诗眼的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字词句,要启发学生细细咀嚼,以探求诗的深层意蕴。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字里行间里回荡着诗人的乡愁情思,笔法洗练,锤炼字句精工巧细,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教学时,应着重讨论“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为什么用“绿”字?据《容斋随笔》记载: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动“过”,复圈去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在课堂上不妨让学生把“绿”字换成为“到、过、入、满、度、来、吹”等多个字的反复推敲,细细品味,精心筛选,讨论对比,让学生感觉到以上那些字都不理想,只有“绿”字最为恰当,极富于表现力。这样通过咬文嚼字,品词品句,学生不仅深悟了全诗浓浓的乡情,而且欣赏了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四、适当进行古诗的拓展延伸

小学生单靠课本中学的古诗文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去增加课外阅读。所以,教学古诗文时应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适当延伸,拓展阅读面,扩大储存量。如在教学《春夜喜雨》时,当学生学完这首古诗,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我们学过的《绝句》也是杜甫所作。诗人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光的画卷。我们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还有许多像《绝句》《春夜喜雨》这样脍炙人口的诗文正等着你们去诵读呢,还可以向学生推荐杜甫其他古诗让学生诵读。这样,就自然地将诵读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五、使用直观形象的图景,使学生进入诗境

小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古诗词又言简意深,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书中现有的插图,制作的幻灯片,或根据诗的内容绘制的诗意图,再现形象,使学生触景生情,进入诗的意境,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示,多媒体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可以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材料,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冶。如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庐山的秀美风光,然后播放瀑布奔流的视频,最后,我把“庐山瀑布”进行特写,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此时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古诗教学时,教师应当时刻注意把握教材,精心设计并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课堂上,通过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体会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靠本身的想象补充和贯通,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思诗词中的画面。

总之,优秀古诗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打破传统的、繁琐的讲解方式,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带领学生走进古诗,体验古诗的美感,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丰富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付汝义.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教学[J].读与写杂志,2009(7).

篇7

一、做好预习,明确学习要点

古诗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意境深邃、内涵丰富,并且表现手法多样,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正确的古诗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可以教会学生为人处世之道,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引导学生,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时间,使学生愿意主动思考,并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堂语文课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预习必不可少。如果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在课堂上讲述,不仅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也不利于学生听课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指出重难点,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自主预习,比如说作者、背景、生涩字词等。例如学白的《赠汪伦》,如果不了解诗的写作背景,学生不禁会迷惘,水真的深千尺吗?写的是友情还是爱情?还有南宋陆游的《示儿》,如果学生不了解当时南宋朝廷屈辱求和、偏安一隅的背景,就难以体会诗人临终前满腔的悲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可以自己解决这些疑问,不但加深了印象,还提高了自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学习的能力也会有所增强。

二、激发兴趣,丰富古诗教学

当前的网络文化、快餐文化充盈着学生的日常生活,加上古诗文特有的含蓄凝练使学生潜心学习古诗变得十分困难。而且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大多是“灌输式”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方法单一,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完全感受不到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体会不到作者在寥寥数语背后寄托的深厚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应付考试,往往注重对字、词的解释,将很多精力和时间放到了古诗翻译上,缺少对全篇的整体把握,学生无法展开想象,于是很难理解古诗的深层内涵,领悟不到词的意境。想要改善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尚未成熟,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比较差,对于学习知识往往是凭借感性认识,对于感兴趣的东西会深入研究,不感兴趣的知识便无法继续。学生无兴趣、无精打采,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授课,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学生对所学内容饱含兴趣,就不会排斥听课,反而会以学习为乐,勤于研究,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可以给学生讲述关于“阳关”的历史典故,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成功地引起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存在诸多优势。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突破自身条件的限制,补充设计教材难以涉及的生活内容,输入生活信息,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教学资料,使学生全面理解教学内容。同时要保证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具有趣味性、新颖性,同时还要具有针对性。还是用王维这首诗举例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阳关的照片,介绍有关的旅游景点,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三、强化朗诵,体会古诗情感

古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浮躁、苍白,我们可以从优秀古典诗文中摄取精神的雨露甘泉,洗涤我们的灵魂,从这些美的境界中,感悟古人的智慧才情,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国学修养,提升我们的品味。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有利于更好地感知意象,有利于画面在脑海中的展开。例如,学习到《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脑海中会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尽头仿佛和天空融为一体,一阵轻风吹过,有牛羊闪现,但瞬间又被淹没在绿色的海洋里,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经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教师再加以适当讲解、引导,古诗的神秘面纱便会被揭开。古诗是语言的艺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会对古诗的内容有一个初步地理解,还可以体会到古诗和谐的韵律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在对古诗内容有了初步理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加以尊重。例如,唐代王翰的《凉州词》,有同学认为体现了诗人对战争、对生死的豪放,有同学认为表达了作者极度悲痛的心情。对此,教师可以作进一步的讲解和补充,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朗读方法,如个人朗读、小组朗读、优秀学生示范朗读等。

四、学以致用,回归日常生活

篇8

模板一: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很快结束了,回想起这其间的点点滴滴,我不禁又深深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所在。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著名的唐诗、宋词、元曲到法洒脱的现代诗,这些好诗都让我们禁不住拍手叫绝。我们在学习古诗与现代诗的同时,也了解到了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古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与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而现代诗形式自由、意象也要比古诗更新奇、更富创意。哈哈,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短小的古诗寻么难读懂了,现在,我还真佩服大诗人们能写出这样简练精彩的诗句!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知识,老师让我们在课外找来了许多诗,并在班级里诵读,这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走入诗歌的殿堂,感受到了诗歌的奇妙境界。

另外,我们还当了一回小诗人,我写了一首《小乌龟》,被老师当范文朗读,受到了老师与同学们的好评。当然其他的同学写得也不错,李辛夷的小诗《星星》写得十分童趣,活泼的语言使我们感受到小星星的调皮与可爱;陈颖莹的诗作《蛋糕》写出了她妈妈对她的关怀与她对妈妈诚挚的感激与深切的爱,写得十分感人,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我们还将自己的诗歌写在制作好的小卡片上,一张张精致的卡片代表着我们的天真与梦想,五颜六色的小卡片上的儿童诗,首首都那么精彩,我们静坐着,听着他人深情的朗诵,一起遨游在诗海里,感受着一首一首的小诗带给我们的启示。

课余,我们还展示着自己收集的诗歌知识,并互相提问,这让我们的课间充满了乐趣,有许多兴趣浓厚的同学开始制作诗集,有的同学还别出心裁,与绘画好的同学合作,一同配上优美的插图,一下课,我们便围在一起,乐此不疲地交流着诗歌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

本次活动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结束了。但那一首首妙趣横生的儿童诗及同学们原创的充满乐趣的小诗,全都深刻地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使我们时不时地回想这充满魅力的诗歌,回想起诗歌带给我们的影响。啊!诗歌,你是多么美妙,我为你感到深深的骄傲、自豪!

模板二: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的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了如何欣赏诗歌,学习了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诗,并且自己动手尝试写诗,从中体会到了诗歌文化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别收集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了现代诗和古诗。我尽情的欣赏这些诗人千古传颂的作品,我新认识了一些诗人,如柳永、高适,还有唐宋四大家关汉卿、郑关祖、白朴、马致远。我又认识了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桂文亚、雨果、狄金森等。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经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它凝集了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还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题材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这次活动让我感觉在诗的海洋里徜徉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是比作沙漠,我觉得我只得到了一粒小沙子;如果把诗比作细雨,我只得到了一滴小雨滴;如果把诗比作天空中的星星,我只得到了群星中最小的一颗。我要继续在诗的海洋中遨游,尽情感受诗歌的无限乐趣

模板三: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诗歌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边描绘画面边读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知道了诗歌的特点:

1.现代诗一般以句子,词组为诗行,纵向排列.

2. 现代诗篇无定句,句无定字,形成长短不一,参差错落的诗行.

3.现代诗的段落可以整首诗为一段(节),也可以一首诗分为若干段(节).

4.要懂得现代诗的押韵,押韵让句子更优美,但不一定要句句都押.

5.现代诗要精炼,不要拖泥带水,要用最简洁的文字容纳最丰富的内容.

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为了很好地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老师特地带领我们去图书阅览室借阅了有关诗歌的书回来,让我们用心品读。老师告诉我们:诗歌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甚至一个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说:我们务必要认真读诗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多收集诗歌,还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因为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 3.想象画面 4.各种诗歌做对比。所以说,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也有了放飞想象的方法,那就是写诗歌。 这是一个让我们难忘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它可以影响我们一生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落下了帷幕。 此次活动秉承中华诗歌优秀文化,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同学们的审美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国是一个诗的大国,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诗歌总集《诗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写的古诗让我们过目难忘:冰心、金波、艾青、郭沫若他们的现代诗使我们难以忘怀。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我们组织小组收集、分类诗歌,学习、创作诗歌,等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进入了诗歌的店堂,感受诗歌的无限魅力。我们在收集分类诗歌中感受了合作的快乐。在诗歌朗诵会中,我的诗歌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此时此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诗歌的伟大,诗歌的艺术魅力,我为自己身在一个拥有悠久诗歌历史的过度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活动中,我们也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古诗对仗工整、韵律严格:现代诗语言自由,形式洒脱:儿童诗充满童趣,富有想象。还明白了诗歌的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和读懂古诗的方法。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各种活动依然在我记忆深处。轻叩诗歌的大门,让我们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自由徜徉,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2.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一次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小组的四名同学制定了活动计划,进行了明确的人员分工,各自回家搜集唐诗、宋词、元曲与现代诗,并将搜集来的资料聚集在一起,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阅读与交流。在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古诗的语言比较凝炼、内涵丰富;现代诗的写法则比较自由,更适合抒发诗人的情感;我们还了解到了诗歌的分类与诗歌的表现手法总之,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这次活动,使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畅游的同时,也大开了眼界。 当然,我们也学会了许多阅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技巧。例如:我们在读诗的时候,知道了去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边描绘画面边读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暂,但轻叩诗歌大门,在我们面前展出了一个美丽的诗歌的世界,从而让我们挖掘到了诗歌海洋中的无数珍宝。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成长!

3.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歌在中国文化的宝库中,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璀璨的光辉。本学期我们展开了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进了诗歌的国度,去欣赏诗歌,体会诗歌所描述的意境,领略诗歌独有的魅力。

首先,我们自发地分了组,制定活动计划,确定了每个人应该干的活,如:我们这组就由马昕宇等人收集现代诗,柯霁虹等人收集古诗,等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就开始行动了,大家将收集来的资料按内容进行了归类整理,在网上将有关诗歌简介和诗歌背景的资料整理成文,这些对我们理解和欣赏诗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徐火通(teng)《御儿舟中别朗公》我们就是通过收集来的资料,品出了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感,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无限思念融入了钟声与鸡的鸣叫声中,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还收获了许多了知识,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了如何去欣赏诗歌,尝试了自己写诗,在这当中,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欣赏诗歌的方法。就拿王昌龄的《出塞》来说,这首诗我是通过收集诗歌背景资料来理解欣赏的。在资料的帮助下,我体会到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耐人寻味,有历史变迁,征战未断的感叹,第二句写的是出征的人还未回来,多少个男儿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第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们的共同心愿,希望有龙城飞将的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当然,欣赏诗歌的方法还有很多,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时欣赏诗歌时总结出来。尝试自己写诗也让我明白了写诗不一定要用多么华丽的词语,而是要写出自己眼中的事物,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活动结束后,我进一步感受了中国诗歌带给人美的享受,也让我明白了读一首诗,并不仅仅限于把这首诗背熟,而是要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掌握并欣赏诗歌的方法,这样才算真正弄懂了一首诗。诗歌还有一大妙处,可以让人放松心情。当你觉得很疲倦时,不妨试试,闭上眼睛,跟着诗走进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那种感觉是你死读书读不来的。

这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对诗歌的热情还没有消逝,我们要多读诗,品味其中美好的乐趣,将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4.上个星期,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的活动。活动中,我们学会给诗歌分类,欣赏诗歌,还学写了儿童诗呢!。

活动一开始,我们先制定了活动计划。我们计划在一周的时间内,搜集关于诗的知识,学会给诗歌分类,能够正确地赏析诗歌,我们还希望能自己学写一首小诗呢!为了完成计划,我们确定了组长,并给每位同学合理地分了工。。

我是负责查资料的,上网进入了google页面,输入了关键词诗歌。哇!关于诗歌的知识可真不少呀,据google搜索统计现共有2850万个词条是关于诗歌的。我立即点开了其中几个网页,进入了诗歌知识的海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另外两部诗歌总集分别是《楚辞》《汉府乐》、,我国的元曲,是一种小令,兴盛于元代,大多由民歌而来,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在诗歌知识的海洋里,我流连忘返,增长了许多知识。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收获可不小。我们小组的同学搜集了许多的古诗和现代诗,可这么多的诗,涉及面这么广,怎么整理呢?当我们学会了给诗歌分类后,这些整理的事情就变得容易得多了,真是小菜一碟。我知道了诗歌分类可以按作者分、按题材分、按形式分、按体裁分我们按照作者给搜集来的诗歌分类,不一会儿,就把小山似的资料整理好了。

我们还学会了欣赏诗歌,知道了欣赏诗歌前,要先把诗多读几遍,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读,可以用不同诗人写的诗对比着读,还可以边读边在脑海里描绘画面,走进诗中读。学会了这些,欣赏诗时,我们就可以体会诗人创设的意境,更加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含义了。比如:读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短短几句,让人感到琴声初起,仿佛小儿女在耳边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与敌人奋力拼杀,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情节仿佛就在眼前。

这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如何欣赏诗歌,学习在生活中运用诗歌,自己还尝试写了诗,从而体会到中外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头搜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宋词的资料。我一打开google输入宋词,马上进入了词的世界,屏幕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名字:苏轼、陆游、辛弃疾、李煜、李清照我轻快地点击着,尽情地欣赏着这些词人的流光溢彩的作品。我被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所吸引。读到李煜的《乌夜啼》时,我默默吟诵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往来风。看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又沉浸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美好意境中

通过交流,我还阅读了不少唐诗、元曲、以及现代诗等诗歌资料,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许多诗歌知识。

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凝结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我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我知道了从古至今诗人辈出。春秋战国时最著名的有爱国诗人屈原;在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父子三人为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唐朝这个诗的王朝,像诗仙李白这样的人不胜枚举,涌现出了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在宋朝,豪放词人苏轼、辛弃疾、陆游,具有婉约词风的柳永、李清照,他们共同造就了辉煌的宋词;另外还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他们使元曲达到了高峰;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杰出作品影响深远。

我还揣摩着如何欣赏名家诗篇,我觉得首先要明白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是状物、写景、还是咏物记人;接下来,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后,体会诗人在诗中要抒发的情感。读诗有些好办法,例如,在读李白的《古朗月行》时可以用边想象画面边感受意境的方法去体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美妙描写,可以用已学过的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知识来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句子,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读高适的《别董大》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走近诗人,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读了李清照《如梦令》,就能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红颜易老的哀叹含蓄;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么叫亡国之痛了,也能想到苏轼《赤壁怀古》的一腔豪情。

与诗同行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在本单元中,我们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也知道了许多。

从上个星期三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开展了这个活动。我们分好了小组,计划好每个人都干些什么,要怎样做之后,便开始匆匆忙忙地去准备。

我迫不及待地冲回家去,打开了我的百宝箱书柜。我就拿起了一本《古诗70首》来看。里面蕴含许多精彩、与众不同的诗。打开这本百宝书,可以闻到一阵又一阵古时诗人作诗的诗味。李白的《赠汪伦》表现出了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杜甫的《春夜喜雨》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描绘了江上渔民冒风波危险、辛苦捕鱼的生活画面。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一)》写出了宋代家夏天农忙的情景......

我还当了一回小诗人,创作了几首小诗,每一首小诗中都感受到天真活泼的感受。

在这次活动中,我知道了诗歌是很优美很有旋律的。让人读起来非常舒服、生动。我还知道了许多学习方法:了解诗的深刻含义,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有丰富想象力地去写诗歌......

在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的珍宝。让我们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在是个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

第六单元一共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诗海拾贝》,另一个是《与诗同行》。在《诗海拾贝》这一部分主要写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和外国诗。《与诗同行》这一部分主要写儿童诗、诗歌故事等内容。在诗歌故事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都是以前我不知道的好知识。

在这次综合性的学习当中,我们举行了许多活动,如:举行诗歌知识竞赛、每六个人分为一小组制作一个小诗集。

通过这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而且还学会怎么把诗歌分类;这样会更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的诗歌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应为这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乐园。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活跃起来,我们的想象力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带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

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2.联系生活实际.3.想象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