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教师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15 23:0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赞美教师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赞美教师诗歌

篇1

您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就是--燃烧!不停的燃烧!

您讲的课,是那样丰富多采,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斑斓的新世界……

啊,有了您,花园才这般艳丽,大地才充满春意!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这满园春*,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

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谁不在将您赞扬!

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希望,播种幸福。老师,您就是这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

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啊,老师,您的精神,永记我心!

您多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

您给了我们一杆生活的尺,让我们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

您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收获的峰巅;您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崖顶的灵芝和人参。

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我的老师,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

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

您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您的教师生涯,有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但您把它们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待开拓的园地。

假如我是诗人,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篇,赞美大海的辽阔和深远。并把它献给您--我的胸怀博大,知识精深的老师。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

您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

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萤火虫的可贵,在于用那盏挂在后尾的灯,专照别人;您的可敬,则在于总是给别人提供方便。

是谁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师,您是一位伟大的园丁!看这遍地怒放的鲜花,哪一朵上没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没有您的笑影!

您讲的课,是那样丰富多采,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斑斓的新世界……

啊,有了您,花园才这般艳丽,大地才充满春意!老师,快推开窗子看吧,这满园春*,这满园桃李,都在向您敬礼!

如果没有您思想的滋润,怎么会绽开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啊,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谁不在将您赞扬!

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希望,播种幸福。老师,您就是这希望与幸福的播种人!

老师,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啊,老师,您的精神,永记我心!

您多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

您给了我们一杆生活的尺,让我们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

您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收获的峰巅;您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崖顶的灵芝和人参。

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我的老师,这也正是您的教育艺术。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

老师,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

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高的劳动。

您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爱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经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颗颗珍珠,光彩熠熠。

您的教师生涯,有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但您把它们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待开拓的园地。

假如我是诗人,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篇,赞美大海的辽阔和深远。并把它献给您--我的胸怀博大,知识精深的老师。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您像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

您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

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

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篇2

一、介绍诗歌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诗歌教学不宜采用开门见山的教学方式,这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普遍对于诗歌的兴趣不大,教师如果在上课开始就直接进入诗歌的理解教学阶段,学生会觉得十分枯燥无聊,难以接受。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个“过渡期”,让学生在“过渡期”就对诗歌产生学习的愿望。所谓“过渡期”就是教师结合课外各种资料对将要教授的诗歌的作者、写作背景、相关故事或者典故与学生展开交流讨论。最好是以故事的形式来开展这个环节,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更多与诗歌相关的文学知识,还为学生深入学习该首诗做了铺垫,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因为对相关故事感兴趣而产生对诗歌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苏教版7年级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次北固山下》的教学中,教师先对诗歌《次北固山下》的作者王湾做相关介绍:王湾是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却偏爱江南春水,常常往来于吴楚间,《次北固山下》是诗人最有名的作品。教师在介绍诗歌作品时可以刻意地突出该诗歌的文学地位,引起学生的重视,接着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虽然王湾喜欢江南的春色和美景,但在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面对江南美景和孤独的小舟,思乡的情感就油然而生了,同学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分析之后,可以体会出来。教师在这个“过渡期”还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设置悬念,比如教师可以这样问“王湾的诗歌通常是以赞美江南美景为主,但是这首诗歌却有着淡淡的愁绪,同学们知道诗人的这种愁绪是什么吗?”这样的提问为理解设置了悬念。

二、为学生营造诗歌的意境

许多学生之所以对一首诗歌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领略其思想之美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创造相应的氛围,营造与诗歌相应的情境来让学生酝酿情感,产生代入感。所以,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的第二步就是创造合适贴切的意境。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创造意境。教师可以利用绘画联想展示的方式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即教师让学生将诗句所描写的景物在脑海中一一想象出来连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尤其是古代诗歌,诗人多数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十分注重环境的描写。

例如在古代诗歌《过故人庄》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诗中描绘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场景,安宁平静的小山村被矮小连绵起伏的小山包围着,周围是青翠一片,随处可见的绿油油的树木,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小村庄外,诗人走在山村小路上怡然自得的享受着大自然的静谧美好。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营造诗歌的意境,烘托气氛。

比如在学习诗词《水调歌头》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播放同名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产生对诗词的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情感。特别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应该配上较为古典的音乐,通过我国古代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才能与古诗词较好地契合。比如二胡演奏的名曲《二泉映月》就能营造一种悠远而宁静的诗歌意境。

三、深入发掘诗歌的内涵

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即内涵是诗歌的精华部分。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时,要重点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己感悟诗歌所要表达的感情。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诗歌情感的大致方向,查找并总结相关资料,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诗歌是一种艺术性的东西,作者在作品中很少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的情感是等着读者自己发掘的。因此这就使得诗歌的学习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诗歌的细节,发挥主观能动性,揣摩诗人的意图。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篇3

关键词: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策略

一、回归课本,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的时候学生往往只注重写套卷,不断地去练习,不断地去做题,然而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好像没什么用,教师要在这时去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但是具体应该怎么去做呢?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回归课本是重要的,只要辅助适量的练习就可以了。比如,在复习《游山西村》的时候,教师就要带学生回到课本中去,课后习题就有: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就可以以课后习题为基础,帮助学生去复习,让学生把复习的重点放在课本上。诗歌鉴赏是考试中容易得分的题目,学生将这个知识点复习好了之后,复习效率就会很快提高,所以对于诗歌鉴赏的复习,回归课本是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结合诗歌自身的情境和诗人的情感,进行生动的描绘

在古代有很多的文人骚客,为了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往往都会寄托于事物身上,借助具体的物象,更加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如,在复习《破山寺后禅院》的时候,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清楚明白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复习的时候重新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中,让学生快速地回忆起来,提高复习效率。如,在对盛唐时期“王维和孟浩然”所创作的山水诗的复习时,教师可以描绘出优美的风景,构建一个恬适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就是身在其中,就会领悟到是人的情感,也更容易做出赏析。这样答题就会特别容易,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语文的诗歌鉴赏其实是比较容易复习的一部分,教师只要让学生抓住关键,以课本为主,练习为辅,再加一些比较简单的技巧就会轻而易举地得到诗歌赏析的内涵,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对于诗歌,情感是比较重要的,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使诗歌鉴赏的复习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王春.把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诗歌欣赏水平[J].语文学刊,2013(08).

篇4

关键词:导入煽情法 朗读激情法 情境教学法 适时赞美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学科是基础学课,同时,因其载道明理、表情达意并含有丰富的美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应将传授知识与锻炼思想、陶冶情操融为一体,力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自觉地体现语文学科对于“人性完善”的巨大教育功能。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在语文教育中,情感的培养十分重要。老师备课过程就是自己情感的培养过程,课堂施教则是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过程是师生间情感交流,心理互换的过程。通过情感的传递去影响学生,能很好地达到课堂教学最佳效果。当学生因困倦无精打采时,教师的饱满精神会使他们受到感染而提起精神;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的平静专注会使他们受到影响而集中注意力;教师进入意境,感情充沛的讲授,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人类不仅依靠认知而行为,而且受情感的左右而行为。情感和认知若不能相互配合,情感就足以干扰认知学习。因此,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让情感在教学中发挥极致,达到寓教于情,以情传美呢?

那就是以情激情,教学齐悦,传递美讯。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先进入角色,在深入钻研教材后,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和作者情感的共鸣,然后再感染学生,做到以情激情。用情感使教者乐其教,学者乐其学,从而创设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在实践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设这种氛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导入煽情法,创设专注的教学氛围。

课文皆为有情物,师生都是有情人。课本中的许多文章蕴涵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老师应着意于此设计导入,用自己情感体验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使学生在导语所激起的情感波澜中迅速进入学习过程。施教开始,老师可以运用饱含感情的导语沟通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时,被诗人执著的爱国情感所感动,也希望学生能受到爱国熏陶。所以在导入新课时用极其煽情的语言来触动学生心灵。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看,最近发生的5・12汶川地震,8・0级,相当于200个原子弹的破坏力,不亚于一场战争啊!在重大的灾难面前,我们中华民族表现出的是民族的凝聚力,有的是爱心的牵递和生命的坚韧。血脉、生命、民族让我们的心紧紧相扣,这就是‘爱国’。面对自然灾难,我们用爱、力量向全世界证明:我们中国人的脊梁是压不垮的!如果,我们祖国面临的灾难并不来自自然,而是人为地、有目的地、有组织地破坏,我们应该怎么做?来,今天我们看看诗人艾青是如何做的。”当我用饱含深情和慷慨激昂的语言陈述完,我感受到学生涌动的爱国情怀,看到他们情感的波动,我明白这导入语得到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煽情的导语像磁场,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共振;煽情的导语像火把,点燃起一大片亢奋的火苗;煽情的导语像春风,唤醒大地的姹紫嫣红。

第二,朗读激情法,创设有声的教学氛围。

朗读是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是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每篇课文都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理解和透视,是作者情感传递的媒介。课文愈好,思想感情愈强烈、愈真挚。要想有效地领会好课文的思想情感内涵,单单依靠他人讲解,分析说明是不行的,必须借助朗读体味。教师的朗读应真正成为学生朗读的榜样和示范,这样就能够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其为之动容,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强烈欲望。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情感体验,揣摩其内在意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先声夺人,以情感人的效果。朗读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第三,情境教学法,创设具体的教学氛围。

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描绘的意境。在教学中,老师绘声绘声绘色的渲染,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眼前仿佛呈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将学生导入艺术的境界,受到感染和熏陶。除此之外,教学情境的设置还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音乐、图片、电影等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情境,教师还可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进行情境教学,将抽象的思维化为具体可感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比如,我在教学《曹刿论战》这篇古文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具体地把握曹刿、鲁庄公的形象。让学生小组合作把课文内容编成小品,并从中挑选较好的小品让编者们演绎给全班欣赏。这虽然有点难演示,但学生却非常乐意做这样的作业。这《曹刿论战》小品的表演,将学生的情感融于剧情之中,让作品与学生的心发生共振共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情境中让学生感知具体,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也能使师生间情感互动,从而创造课堂的最佳环境。

第四,适时赞美法,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把学生的成长看成是老师精神生命的延续,把热爱学生作为老师的天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倾注最大的热情,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和信赖。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乐于接受教师教诲。老师以温和、热情、多赞扬的方式对待学生,比过多的指责、否定、批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赞许、鼓励是一种积极性质的情感,有增力作用。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赞美学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种赞美可以运用各种方式,可以用表情对学生进行嘉许,对答问圆满的学生,表现出微笑、点头的面部表情和动作表情表达满意的情感,同时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也是一种肯定。还可以运用课堂语言进行适时赞美,让学生能紧紧跟随老师思路,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比如:“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你们专注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谢谢你,你说得很正确,很清楚”……

我在教学中喜欢对学生进行适时赞美,常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次,为了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热情,我灵活地“欲问先扬”,我对学生说:“能展现优点人的是可爱的,能暴露缺点的人是伟大的,能改正缺点的人是可敬的。现在我急需10位可爱、伟大、可敬的同学,你们当中有吗?请举手。”我的话音刚落,“啪”、“啪”、“啪”,很多学生把手举起来了,看到此情此景,我可是偷着乐,马上一口气“逮”了10个学生到讲台前表演诗歌朗诵。这时,学生们才恍然大悟,结果是师生在会心一笑中拉近了心理距离,诗歌朗诵也相当精彩。师生之间心理相融,情感相通,就能创造课堂的和谐环境。

篇5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策略;资料介入;对比;练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73-01

《长江之歌》是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曲的歌词,被编排在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开篇。诗歌以简练而富有深情的语言,展现了长江绵延千里的宏伟气势、刚毅博大的精神以及敢于奉献的高贵品质,表达了诗人对长江的依恋和赞美之情。笔者以这篇文本的教学为例,谈谈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资料介入,明晰内容

诗歌对事物的介绍,并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加以呈现。因此,如果不对所描绘的事物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学生也就难以真正读懂文本的核心内容。

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这首《长江之歌》之前,就引领学生分别从长江的概况、长江的发展以及长江的贡献三个维度进行资料收集,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具体长度、流经的区域、起点与终点等,了解长江的起源、历史发展的轨迹,了解长江对各种植物的哺育情况以及沿江开发、贸易发展的相关信息。然后,教师将这些信息与文本中的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大意。如将长江终点、起点的知识与诗歌第一段中“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相结合,感受作者艺术化语言表达所形成的丰富意蕴;将沿江开发和贸易发展的资料与诗歌中“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相结合,感受在改革开放中,长江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诗歌语言精练而具有跳跃性,仅仅凭借着诗歌自身的语言,学生难以揣摩作者意欲表达的内涵。而广泛的资料收集,为学生拓展补充了相应的知识信息,为解构和感知诗歌的内蕴起到了铺垫性作用,教学效果鲜明。

二、对比感知,洞察思路

相对于一般的现代诗歌而言,歌词的创作有着自身的规律与原则,其中上下段之间的对应联系,就是歌词形式上最大的特点。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采用对比、联系、整合的视角进行解读,从而在深入辨析中既明确作者的创作思路,又能感知如此设置的表达效益。

如教学《长江之歌》时,教师组织男女生分别诵读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并在对比中明晰两个自然段在语言形式和写作策略上的特点。学生在深入思考之后进行分享。有的学生发现两个自然段在语言形式上有对仗关系。教师相机引领学生紧扣语言形式的特点,深入感知作者分别是从哪些视角来描写长江的。在教师的点拨之下,学生逐步意识到第一段,作者借助长江的起源和终点,以空间概念,展现了长江绵延千里和刚柔相济的特点;而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则是从时间的角度出发,凸显了长江沧桑的悠久历史和全新的青春活力。

两个语段并列呈现,让学生以立体化、多层次的方式感知了作者表达的内在情韵,不仅深入洞察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基本构思,更促进了学生文本解构能力的有效发展。

三、拓展补充,实践练笔

Z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阅读教学就应该在学生深入感知与悦纳的基础上,创建真实可感的平台,引领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语用能力。

教师在执教完《长江之歌》之后,为学生拓展补充了另一首描写长江的诗歌《长江礼赞》,并引领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感受两篇文本在创作上的共有特色:首先,都是借助第二人称“你”的口吻来直接抒情,便于诗人将自己独特的情感和盘托出。其次,两首诗歌都大量使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艺术化的手法对长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感知,从而促进了表达效果的整体性提升。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则引领学生在自己生活中,选择一个与自己情感最深的事物,并模仿这两首诗歌的写法,尝试写一段诗。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感知诗歌与普通文本之间的区别。然后,再让学生深入实践,进行练笔,从而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始终以语用训练为核心,通过其他类群文本的拓展补充、对比细读,进一步明晰了诗歌的体裁特征,并以一个价值点为范例,对学生的诗歌创作进行了深入指导,为学生的实践练笔奠定了基础。

篇6

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品质很无私.

有一种比喻为蜡烛.有一种职业是教师!

金秋九月景色迷人 丰收季节硕果累累

又迎一个教师佳节 桃李满园喜展艳阳

人民教师无尚光荣,崇高伟大,老师的名字响亮而唯美,老师是智慧的源泉,学海的灯塔,是千千万万祖国花朵的园丁,呕心沥血,造就人才栋梁,您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曲赞歌唱不尽您的华丽篇章,一支粉笔却写就了你的人生轨迹,三万桃李报答不了您的如山恩情,三千清丝染霜却谱写出了您的精彩人生!我们敬仰您的神圣高尚.魅力风采,歌颂您的师德,赞美您的美丽,感激您的传授,人生漫长,我们受用一生! 愿恩师永远幸福!

赞美教师

九月金秋美景欣 收获季节艳阳春

烛光闪亮话园丁 人民教师最光荣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真实写照值敬仰 神州万里扬唯名

孜孜不倦写教案 两袖清风讲台论

质朴无华慈母爱 温暖感化铸子龙

传授知识引航行 呕心沥血奋一生

培育朵朵茁苗长 芬芳桃李遍天下

诗歌情韵叹师德 看今朝您更崇高

老师是学海的灯塔

学生是远航的舟

你引航舟行天下

笑看那顺流逆流

三尺讲台纵论奇偶

用一生激情燃烧

点亮学子智慧明眸

啊!老师你好 老师你好

声声喊不够

老师你好 老师你好

人间真情你最温暖

母校是英才的摇篮

老师是编织摇篮的手

你织出灿烂未来

让桃李开遍神州

三尺讲台清风两袖

用一生激情燃烧

铸就学子前程锦绣

啊!老师你好 老师你好

声声喊不够

老师你好 老师你好

万紫千红你最风流

老师你好 老师你好

声声喊不够

老师你好 老师你好

万紫千红你最风流

篇7

一、及时充电,提高素养

教师工作之余,要经常漫步文学名著的殿堂,坐观历史风云,笑看世间百态;要时常做客教育著作的长廊,在《教师博览》里领略名师的风采,在《语文天地》里咀嚼文字的甘甜,在经典诗文里浸润文学的芳香。时间长了,教师尽管不能出口成章,但可以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引用经典诗词、哲理名言,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既体会语文魅力,又感悟人生真谛。宋代朱熹说得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只有自己的桶里有了,学生的碗里才能满。

二、运用语言技巧,尽显语言魅力

语文界前辈吕叔湘说:“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他的教学语言应如春风化雨润泽学生心田,他的朗读应声情并茂,一叹一吟都能扣动学生心弦。”我在教学《乡愁》《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等课文时,都进行了朗读指导,并且进行了范读,尽显了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声情并茂的情感美,做学生表情朗读的楷模,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热情,课堂上出现了琅琅的读书声。

我还注重了语气的温和,语句的连贯,表达的机智。记得一次课堂上,有个学生打瞌睡,我随即出一题“暖风熏得书生醉”,请学生接下句。学生答:“直把杭州作汴州。”我摇头说:“直把教室当寝室。”学生们笑了,该生也会意地抬起头来。

三、热情洋溢地赞美学生,用精彩评价助推课堂

学生是有情感需要的,他们尤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赞美与温情,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便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课堂评价及作业批语赞美学生,“你好棒”“你很自信”“你最优秀”“你大有潜力”“你将前途无量”……这样,大大满足了学生渴望肯定的感情需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静止的方向,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重要的制造工具。”于丹讲《论语》,字字珠玑;易中天品《三国》,使学生如饮甘醇。而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两位老师有非凡的语言才能。

篇8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既教会学生学习,又教会学生做人;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主体教学方法,让其有自主思维和意识的参与,把教材的情、教师的情、学生的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达到教育人的良好效果。德育与美育渗透的具体方式:

1.结合教材,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例如《劝学》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这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总结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骥和驽马”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通过这篇文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充分利用教材,向学生传输传统教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例如:学习《荷花淀》这篇课文时,就有意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赞颂那些敌后方的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劳动妇女,她们不争荣誉,无怨无悔。甘在最底层支持抗日这项人类最伟大的事业,颂扬她们勇敢机智、无私奉献的精神。

3.充分利用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行德育与美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展现美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通过录音、感情范读、学生诵读,师生共同接受作品熏陶感染,利用作品中美感的因素来调动学生的感情,把作品中蕴含的美的情操、美的思想潜化在学生的心里,教会学生做人,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无比热爱和赞美的感情。对赤壁江山的赞美,对当年在此鏖戗的英雄豪杰如孙权、刘备、周瑜的赞美,实际上就是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德育与美育渗透的形式更加生动,内容更加丰富,效果更明显。现行教材,十分重视教育性、直观性,教材图文并茂。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组织教学,可以使形象更为生动,内容更加丰富,其教育教学的效果也会远远超出教材的期望值。

5.充分利用作文教学进行德育与美育渗透。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也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与美育的责任。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道德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地感受和体验,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追求自我的不断完善与超越。

6.充分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例如培优抚差,因为人数较少,就方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辅导,自然德育与美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中教师可以通过写评语来指导学生,鼓励学生,使之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

篇9

大家好!

我是来自**镇中心小学的教师,我叫**。首先感谢**县委宣传部、县委对外宣传办公室组织的这次大奖赛,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作为村小的一名教师,我就我的获奖诗歌作品《榜样》,谈谈我学习英模的一些认识和创作这首诗的过程。分以下三点:第一点是我为什么要写**同志,第二点是村小教师与英模的距离,第三点是歌颂英模诗歌是我最佳的表达。

一、我为什么要写**同志

提起**同志,在我们**镇都还是习惯地称呼他**书记,因为他曾经在**镇做过镇党委书记,在**镇做出了巨大的成绩。记得XX年夏天,**同志再次到**镇,当时他已经是县审计局局长了,并且离开**镇已经多年了。那时,在**镇仁德庵中学餐厅里,召开各村委会干部和全镇教职工参加的会议,**局长刚出现在主席台上,下面就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掌声持续了足足有3分钟。那掌声说明了什么呢?就是对**局长工作成绩的肯定和对**局长这样的党的好干部的热爱啊!是他领导百姓们调整种植业结构,在当时带领我们种植大蒜,为我们铺就了一条辉煌的致富路;是他独具战略眼光,为**镇开挖了许多河沟,解决了农民的灌溉难题,更为XX年以来夏季排水提供了便利;是他的方方面面的工作为**镇的百姓开拓的视野,让大家冲开了长久以来的保守的种植模式的思想枷锁……我记住了那掌声,我更不会忘记**同志的典型事迹,所以,我要写他,把他当作我学习好榜样!

二、村小教师与英模的距离

作为一名村小教师,要写好作为县审计局局长的老党员,我诚惶诚恐,思考很久却无处动笔。有一天,我读了《**声屏报》和中国**网上关于**局长典型事迹的报道,真正感触到了典型人物的“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尚精神。对比自己的工作,我感到**局长是我入党以来一直寻觅的好榜样。乡村教师和县领导怎么放在一起来对比思考呢?这让我很是困惑。再读**局长的事迹,我发现我虽然是村小教师,可我是一名新党员,**同志虽然是县审计局局长,可他还是一名老党员啊,我们都是党员,想到这里,我们的心就贴近了很多。我作为一名新党员要学习这位老党员,一定要学习他“爱岗敬业、身先士卒、克己奉公、一身正气、严于律己、追求卓越”的精神,在乡村小学里踏实工作、默默奉献。我想到了这一点,忽然感觉我和**局长的距离愈来愈近了,我要努力写好征文,力争把我对英模的敬佩之意和对典型的向往之情全部倾吐出来。

三、诗歌是我最佳的表达

选准**局长做歌颂的典型人物,而且怀有酝酿已久的“学习典型见行动,建功立业谋发展”的树立榜样的情结,我就开始动笔了。此时,我想我不能再写**局长的典型事迹了,我现在需要的是抒情,抒发我对心中英模的赞美之情和以典型做榜样的决心,我就决定写一首诗歌。于是一挥而就,《榜样》这首就写成了,虽然这首诗歌还相当的稚嫩,但是我终于找到了我英模情怀的最佳表达。

篇10

关键词:中职语文;诗歌教学;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86-01

诗歌是一种用凝练的语言来反映生活的文学形式,它具有丰富的想象和情感。诗歌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中职生已经具备了学习诗歌的经验,能感受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到了中职教育阶段,如果教师还只是枯燥地讲解和乏味地分析,会使学生与诗歌的距离越来越远。诗歌教学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课堂实效是我们语文教学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

一、注重联系生活,在思考中感受美好生活

由于中职生中考成绩不理想,他们常常被学校、家长、老师,忽视、轻视,甚至被歧视,学习压力和对前途的忧虑使他们焦躁、迷茫、懵懂不安。利用现代诗歌能够影响学生,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进行人文熏陶,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创造生活。教学现代诗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一开始就把标题板书在黑板上,用多媒体制作一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景象,让学生置身于这种场景中获得心灵感受。学生描述得极富诗情画意,或站立山巅,极目远眺;或奔跑在沙滩,拥抱大海;或漫步山间,鸟语花香;或驰骋草原,疾风劲马。就诗中“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提问:“诗人的‘幸福’是指什么?”学生基本能从诗中找到答案:“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蔬菜”,“亲人通信”,“给山取名”,“给陌生人祝福”等。接着提问:“这些是诗人的幸福,这样的幸福奢侈吗?同学们说说在平常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幸福呢?”通过这些提问,积极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会生活琐事中所蕴含的美好。

二、正确欣赏爱情诗,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爱情是诗歌中永恒的主题。对中职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常常谈论的话题。以往教师处理这类问题时就轻描淡写的一语带过,这就更加加重了学生的好奇与神秘感。现行的苏教版中职语文课本中已经选编了多篇优秀的爱情诗。例如:《静女》中描绘了一幅恋人约会的场面,表现了青年男女相恋的纯真情感。“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把男女约会时姑娘调皮可爱,男子抓耳挠腮、焦急不安的情形表现的淋漓尽致。写小伙子得到姑娘赠送的爱情信物而喜悦万分。这首诗歌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生动美丽的爱情画面,引导着学生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苏教版第四册选编了秦观的《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不只是对真挚爱情的赞美,而且还告诉人们一种更高的爱情境界:相爱不是卿卿我我,而是心灵相通。感情相融才是爱情的真谛。教师应用平常心对待爱情这一话题,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抓住诗歌中渗透的情感教育,消除学生心中的神秘与好奇,让正步入青春年华、渴望涉足与尝情的中职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与对待爱情,从而树立健康向上的爱情观。

三、自主研读评价,挖掘诗歌蕴含的价值

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特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如谁选的诗好?谁的朗诵好?为什么?存在什么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欣赏方面存在的差距,加深对诗歌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诗歌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琵琶行》、《寻梦者》、《静女》等,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蕴含的感情、诗歌塑造的抒情形象、诗歌的意境、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诵读、诗歌的发展等方面去挖掘研究价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疑问,自己选择研究的角度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强调学生自主并不意味着脱离教师的指导。很多学生一开始并不知道如何选题,教师可以示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与《致橡树》表达的爱情观有什么不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象有什么特点……学生选定课题后,由于是初涉诗歌领域,面临许多陌生的问题,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研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方向性指导,指导学生如何确立自己的观点,指导学生如何去收集资料,然后学生可到学校或市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找资料,确定课题,制订计划,撰写关于诗歌的小论文。

四、感受诗歌情感,引导学生探求生命意义

中职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烦恼,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总会有困惑。因而有时感到迷惘,甚至会迷失人生的方向。诗歌本身就具有思想性、移情性的特点,诗人把对人生的感悟融入诗作的字里行间,很多诗人本身的际遇就是很好的人生观教材。在诗歌鉴赏时,教师应该借助一些生命的参照,引导学生探求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拥有一个充实、丰富、坚强、凝重的生命。天宝十一年,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的李白写下气势雄浑的《将进酒》,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表达了渴望入世的积极人生态度;“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在辞官归隐后写了《归园田居》,自然秀丽的田园风光和恬淡质朴的躬耕生活抒写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愉快心情。在诗歌鉴赏中教师对教材要有敏感性,要引导学生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激发学生生命的潜能,提升学生生命的品质。

总之,在中职语文诗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模式。通过对新模式的教学尝试,不断进行观念的转变与方法的革新,这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有巨大的作用,也必将成为职业教育的理念之一。

参考文献:

[1]柴进德.谈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关注人生[J].文理导航,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