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爱情诗范文

时间:2023-03-25 20:3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顾城爱情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顾城爱情诗

篇1

天作之合:《诗经・大雅・大明》记载了周文王亲娶太姒的故事。太姒,陕西省合阳县洽川人,天生姝丽,聪明淑贤,能为文王分忧国事,尊上恤下,深得文王厚爱和臣下敬重。《诗经・大雅・大明》中的“大明”是有着特殊含义的,“明”即日月,日指周文王,月指太姒。文王和太姒的结合是日月相配,美满的婚姻是上天撮合成的。后人们用“天作之合”称颂美满的婚姻。

三复白圭:三复,多次(反复)朗诵,白圭,白色玉器。《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相传孔子的学生南容把《诗经》中的“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反复诵读,孔子觉得他是一个注重品德的人,就把侄女嫁给他。“三复白圭”比喻婚姻耍注重品德。

乘鸾跨凤:秦穆公有弄玉,姿容绝世,聪明无比,善于吹笙,自成音调。穆公命巧匠剖美玉为笙,并为女儿筑凤楼以居之,楼前建有高台,名日凤台。弄玉年十五,穆公想给女儿求一佳婿。弄玉说:“一定是善吹笙的人,能与我唱和。”后梦得太华山之主托梦于弄玉,言二人有宿缘,穆公使人于太华山访得善吹箫的异人萧史,二人结为夫妻,常常于风台之上吹箫唱和。箫声清越嘹亮引来彩风,彩风亦舒翼鸣舞,凤声与箫声唱和如一。数年后,二人双双乘凤凰飞去。“乘鸾跨风”比喻结成美好的佳偶。

秦晋之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中原大地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为争夺霸权互相征伐,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护各自的利益。当时秦晋两国是两个相邻的强国。两国既相争夺,又相利用。在那个时期,诸侯国常常借助通婚联姻建立友好联合的关系,这种婚姻是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性的。秦晋两国的统治者之间,就出现过多次的通婚联姻,这就是“秦晋之好”的由来。后来,“秦晋之好”逐渐发展为成语。但仅指两家结亲,不一定包含什么政治内容了。

金屋藏娇:出自班固《汉武故事》,阿娇父亲是汉朝开国功勋贵族堂邑侯陈午,母亲是汉景帝刘启唯一的同母姐姐馆陶长公主刘,与汉武帝刘彻是表姐弟关系。刘彻小的时候,一次长公主抱着他问:“彻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刘彻说:“要啊。”长公主于是指着左右宫女侍女一百多人问刘彻想要哪个,刘彻说都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呢?”刘彻于是就笑着回答说:“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金屋藏娇原是一个传诵千年的婚姻传奇,本意是一个男子对自己的原配正妻许下的诺言,是对婚后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承诺。后来演化成略带贬义纳妾或包二奶。

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记载,东汉初年的隐士梁鸿博学多才,品德高尚,家里虽穷,可是崇尚气节。同县孟氏女,长得又黑又肥又丑,而且力气极大,已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为何不嫁。她说:“我要嫁象梁鸿一样贤德的人。梁鸿听说后,就娶了她。后来他们一一道去了霸陵山中,过起了隐居生活,不久,梁鸿为避征召他入京的官吏,夫妻二人又到了吴地,住在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靠给人舂米过活。每次归家时,孟氏各好食物,低头不敢仰视,举案齐眉,请梁鸿进食。后用“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篇2

女神爱上书呆子

一段不被看好的姐弟恋

32岁的河南籍人张胜江,案发前是一家体育娱乐有限公司的员工。他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便到了一家电视台工作,如今已经是公司部门经理。张胜江的妻子林淑怡36岁,是一家广播电台的编辑,并担任节目主持人。张胜江和林淑怡结婚已经9年,两人是大学同学。

在这个让人羡艳的家庭背后,隐藏着的,是彼此对彼此的恨的执着。

大学时的张胜江个子矮小,一口的河南腔,长相也不是很出众的他总是会戴着厚厚的眼镜躲在图书馆里看书学习。林淑怡是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儿,虽然籍贯是安徽,但她流利的普通话、高挑的身材、爱笑的眼睛总是赢得不少男生的追捧,可是林淑怡不喜欢那些追求者,她偏偏喜欢小她四岁的书呆子――张胜江。

张胜江比林淑怡小四岁,加上他对自己的种种不自信,使他总是回避林淑怡对自己的关心。有一次,林淑怡路过操场时,见迎面跑步而来的张胜江嘴上起了好几个泡,就去药房给他买了红霉素软膏送到寝室。同寝室的同学陈裕华告诉她张胜江还没回来,叫她进寝室等,林淑怡想也没想就进去了。谁知陈裕华上来就抱住林淑怡,对她说喜欢她,张胜江推开门见状,二话没说就把陈裕华按在床上揍了一顿。张胜江回忆,他也不知道当时哪来的勇气敢那样不顾一切。

张胜江被陈裕华反击,脸上重重地挨了一拳。张胜江明显感觉到一颗牙在舌头上,随即吐了口血。陈裕华跑了出去。林淑怡被吓哭了,她从小就怕血,张胜江捡起了那颗掉在地上的牙,忍着疼对林淑怡没好气地问:“你一个女生来这干什么?不知道这是男生宿舍吗?”林淑怡委屈地哭了,边哭边掏出红霉素软膏递给张胜江:“我,我只是来给你送这个的。你嘴上的泡……”林淑怡哭着跑回了自己的宿舍,哭着哭着就睡着了。

张胜江鼻子有点发酸,也觉得想哭。母亲去世后,父亲一个人把自己拉扯大真的不容易,但父亲的关心是只知道打工赚钱,供张胜江上大学念书,真的不会有过细的呵护。想着林淑怡委屈的神情,张胜江觉得自己真的很不近人情,很过分。

一连几天,张胜江都没有在图书馆看到林淑怡,有时晃到她的教室也看不到她上课或从教室里走出来。终于还是忍不住,他跑到女生宿舍楼下喊林淑怡。林淑怡探出头,张胜江一看,心里咯噔一下有点疼。她瘦了,怎么会瘦得这么快?“你病了?”张胜江急切地仰头喊问。林淑怡点头。“去看大夫了吗?”张胜江又问。林淑怡点头。“我很担心。对不起,那天是我不好。作为男人我不该对女生那样说话……”

第二天,林淑怡正常上课了。下课时还是会去图书馆,这时的张胜江不再只是低头看书,他会提前把位置留好,那是林淑怡的专属位置。

两个人约定,毕业后就结婚。但却遭到两家的强烈反对。林淑怡和张胜江回河南老家拜访张胜江的父亲,父亲得知儿子中意的心上人比自己大四岁,当场翻脸。“女大一,不成妻!女大四,自顾自!你傻啊!辛苦给你供读个大学,你就这么回报你老子我的?给我找了个年龄那么大的女的做媳妇儿!你是傻了还是被迷糊住了?”父亲说着就朝张胜江的身上重重地拍巴掌。这在林淑怡的自尊心上狠狠地冰了一把,让她很失望。

父亲不同意,张胜江又和林淑怡来到了林淑怡的安徽老家拜访父母,林淑怡的家人还算开明:“你们俩可以交往,但是现在太小不适合结婚。虽然毕业后就到电视台工作,但毕竟还没稳定下来。你们都太年轻,结婚的事急不来。”张胜江很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林淑怡的父母就是看不起自己而已。

张胜江和林淑怡同时遭到闭门羹,便开始想办法私下结婚。最后两人商定以公司要为两人办北京户口为由向家人要户口本。结果两家人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雀跃,都说可以回家来取。

2003年8月14日,张胜江和林淑怡正式领证结婚了,并积极向单位争取婚房。而这时,两家人仍然做着当北京人的梦。

当爱经历柴米油盐

仇恨的种子悄悄萌芽

林淑怡的母亲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的女儿会如此胆大妄为,更不可能相信貌美出众的她会嫁给一个要钱没钱要貌没貌的穷酸小子。于是,便率领大部队――七大姑姨,来到北京找张胜江理论。张胜江原本还在为分房子的事烦心,见岳母要来看自己,马上转忧为喜,张罗着做饭做菜,坚决不让林淑怡动一根手指头。但岳母张冬梅并不买账,上来就给了张胜江一巴掌。

“你这个混蛋小子,你拐我闺女做媳妇儿一声不吭啊。你要不要脸?什么都没有穷光蛋一个,就凭你配当我姑爷吗?走,淑怡,跟妈回家,和他离婚。你找对象找什么样的找不着,非找这么个穷酸样?”林淑怡的姑姑和二姨也都纷纷劝她。

张胜江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求着:“妈,对不起,是我不好惹你生气。可是我真的爱淑怡,我不能没有她。妈,我年龄小,我现在没钱。可是我会成熟起来的,我会努力赚钱的。我不会让淑怡跟着我吃苦受罪,我会给她最好的生活。但妈,你得给我时间,让她陪在我身边。妈,求你了。”

张冬梅一脸的厌恶:“你别叫我妈,我从来没把你当半个儿看过。况且淑怡马上也会和你离婚,咱们两家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告诉你张胜江,我姑娘这次被你害惨了你知道不?好好一黄花大闺女一下子变成离婚妇女!我要是告你的话你多少钱都赔不起!你不是说要给我姑娘好生活吗?我相信你!就凭你出这个馊主意让淑怡骗户口本这件事就能看出来你小子有脑瓜!但是,你给我听好了!有钱时再回来娶我姑娘吧!”

林淑怡哭着说:“妈!我已经长大了!我喜欢和张胜江在一起!我是不会和你回去的!”

张胜江亲眼看着张冬梅边骂边打林淑怡,突然他起身冲到厨房拿着扫帚朝林淑怡的家人身上狂打,想要把她们全都打跑。林淑怡害怕地看着张胜江的眼睛里充满了血丝,可怕得要命。林淑怡刚想拦着,就被张胜江用力一甩摔到了地上。马上林淑怡就说肚子疼,而身下也见了红。张冬梅吓得抱着林淑怡大哭。

张胜江将林淑怡送到附近的医院。医生告诉他林淑怡流产了。张胜江沮丧地在心里深深恨着自己的岳母。恨他们的不成全,恨他们看不起自己,恨他们害的自己的孩子没了。张胜江还是对林淑怡一如既往的好,只是少了些许的温暖和微笑。

林淑怡伤心之余还是对张胜江百般愧疚,觉得自己真的给张胜江带来了诸多不顺。于是就安慰张胜江说:“孩子我们以后还会有的。”张胜江淡淡点头后,就催张冬梅回老家:“妈,这段时问我单位事比较多。再加上照顾淑怡,可能就不太方便照顾你了,你先回老家吧。这边的事我自己来就可以,你在这也只会越帮越忙。”

林淑怡和张冬梅都听出了张胜江的言外之意――逐客令。对于流产当天发生的所有的事都历历在目,所以林淑怡和张冬梅心有余悸,都有点害怕张胜江。因为她们都不相信自己会看到老实的张胜江还有这样的一面。张冬梅不敢耽搁,怕又节外生枝,所以即刻起身回去了。

调养了一个月,林淑怡也开始工作了。张胜江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事业上,林淑怡也在努力突破。因为两人决定不用单位分房,要自己赚钱攒钱买房。

一年的大年三十,林淑怡正在包饺子,家里的电话不停地响。她就让张胜江去接电话,张胜江当即不耐烦地说:“还能有谁,肯定是你那势利眼的爹妈!”林淑怡很不高兴走到张胜江的面前:“你怎么说话呢!好歹他们也是你的爹妈吧?你怎么能这么说他们。大过年你不给他们打电话拜个年,他们给你打电话你还不接?”

张胜江“咻”地站起身怒斥道:“林淑怡你没病吧!你爹妈当初多看不起我?现在我工作顺利了,他们就隔三差五地打电话,不是势利眼是什么?还有,是谁害得我老婆的肚子里的孩子没的?是我还是你?还是你那了不起的妈!我告诉你,这辈子让我再对她有什么好气,那都是不可能!”

林淑怡生气地把整整一盖帘的饺子全部倒进了灶坑里,转身进屋哭去了。以后每每张胜江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提及这段往事,让林淑怡撕心裂肺地难过。而她也觉得,再美得爱情也抵不过柴米油盐。

林淑怡是广播电台的编辑,与王振林是同事。王振林负责做软件,经常到她们办公室修电脑,两人因经常见面而熟识。王振林温文尔雅,对人谦和真诚。林淑怡觉得和他相处特别踏实有安全感。每次与老公张胜江吵架都会找王振林吐苦水,王振林也劝林淑怡,说这是男人压力大的表现,对过去耿耿于怀是因为张胜江在乎她在乎这段来之不易的婚姻。每每听到这样的劝说,即便是真的想离婚的林淑怡也隐忍了。

蓝颜知己暧昧不清

害了心里的小爱情

2011年年初,张胜江的暴躁更加变本加厉,嫌林淑怡一直不给自己生孩子,烦林淑怡的父母现在巴结自己。因为现在的张胜江已是公司运营部门经理。林淑怡觉得他已经不爱自己了,只是为了维持这段婚姻而彼此折磨,真的很痛苦。于是她也再不压抑自己,张胜江爆发时,她也不会再逆来顺受,也会反驳争吵。有时林淑怡会说:“我真后悔和你结婚。看样子我们真的不适合。你现在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报复我的家人报复我!人分上中下三等。上等人没脾气有才华,中等人有脾气有才华,下等人也就是你这种人,有脾气没才华!”张胜江反问:“那谁是上等人?”“像老王那样的男人!”

而林淑怡和王振林也都是成年人,彼此心里很明白,这个世界的男女根本不可能有纯粹的友情。他们彼此又相互依赖着,所以每周定期相约去做户外运动。

2011年5月2日,张胜江和林淑怡去三亚旅行。在酒店里,林淑怡正在洗澡没有关掉电脑,张胜江就打开了林淑怡的QQ看了王振林和她的聊天记录。王振林说:“在北京的天看不到星星,希望有机会可以一起看星星。……”张胜江看到这一串星星点点的符号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上网一查是莫尔斯电码!意思说“我爱你”。张胜江顿时火冒三丈,冲进浴室给了林淑怡一巴掌,质问她到底和王振林是什么关系。林淑怡哭着穿上衣服,说只是朋友,结果这次旅行就这样被怨愤终止了。

以后的日子,凡是争吵必谈王振林。张胜江便开始心生怀疑,总是担心自己的妻子和王振林有染,便四处打听跟踪。

2011年7月25日中午,张胜江到林淑怡工作的广播电台附近有事,大约12点,张胜江看见林淑怡和王振林上车并一起离开。于是,张胜江驾车跟踪妻子到五棵松桥东的路口,并把妻子的车逼停,然后拿了一个红酒瓶,把王振林拉下车殴打。随后,张胜江和林淑怡一起离开。林淑怡声称两人离开时,都认为王振林伤势不严重。但是,王振林被送往医院后,瞳孔已经散开4毫米,并在随后的三天中一直处于无意识的昏迷状态,最终于7月28日死亡。得知王振林重伤住院后,张胜江和林淑怡去医院探视并道歉,张胜江去医院时告诉了单位,单位又联系了警方,最后三方一起在医院商定地点会合,因此警方认为张胜江系自首,且到案后能如实供述又愿意积极赔偿,因而提议从轻处罚。

而林淑怡证明,她和王振林认识已有8年。2011年年初,林淑怡做节目的电脑声卡经常出毛病,所以她常给王振林打电话修理,但只是一起吃过饭,打打羽毛球,并无不正当关系。林淑怡称,事发前一个星期左右,她和老公张胜江因为家庭琐事吵架,吵得不可开交,王振林总是以一个好友的身份来帮自己开解。

在庭审中,张胜江表示认罪,对被害人家属提出的索赔数额也未提出异议。因此,一审于2012年8月13日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张胜江有期徒刑15年,并判其赔偿被害人家属74.6万元。

(文中涉及人物、企业均已虚化)

篇3

离开始讲课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会议室里早已挤满了来听课的学生和老师,他们中有大学生,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对于我这个读着舒婷的诗歌走过来的人,无疑更是一种期盼。大学8寸代,也正因为有她的诗歌,才使得生活变得充实、美好、有意义。

身着粉色簿衫的舒婷老师在潞潞老师的陪同下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竟引起明星般的轰动效应。这位习惯在公众场合保持沉默姿态的诗人,用柔和低缓的声音开始了她的讲述。“我来自厦门一个小岛,叫作鼓浪屿,现在那里的天气还很热,而且每天都能听到海浪的声音,今天上午刚去太原晋祠游玩了一番,感受到了北方的另一种风光。”她的话音柔和悦耳,恰如其名――“舒婷”。在她的讲诨结束之后,我代表新作文同她进行了短暂的对话。

新作文:能谈谈您成长的经历吗?

舒婷:我出生在厦门的一个小岛,叫作鼓浪屿。记得很小的时候,我总问外婆,为什么我会生长在鼓浪屿这么一个地方?外婆回答得很明确简练:上帝的旨意。最近出版的新作《真水无香》,书中所有的文字就是围绕着故乡小岛鼓浪屿而作,鼓浪屿已经把我牢牢系在她的衣角上。她甩我不掉,我离她不行。不可否认,我的家族,我的认知,我的生存方式,我的写作源泉,我的最微小的奉献和不可企及的遗憾,都和这个小小岛屿息息相关。

我来自美丽的小岛鼓浪屿,但却经历了一段艰辛的青春时光。我在填履历表时,只能填到初中,上初二时“”就开始了。到山区插队时,诗歌成为了我最宝贵的精神支柱。之后我开始写诗。当“”刚刚结束,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文坛还存在“假大空”的风气,诗歌还停留在歌颂式、口号式的审美水准上,有很多人写文章甚至画漫画批评、抵触“朦胧诗”,1980年,在福建省的一次诗歌讨论会上,我当场就痛哭着跑了出去,我没法和他们说诗。我只想关在家里写自己的东西,任何重量级的桂冠对我来说都太沉重了。

新作文:一个作家的写作和他(她)的成长或者成长环境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舒婷:每一个作家的成长和成长环境和他(她)的写作有着很大的关系,成长对写作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新作文:今天回过头来,您又如何看待曾经的那一段历史呢?有什么感想呢?

舒婷:那段时间只会成为一段历史,我想,那个时代永远不会回来了。

新作文:您现在对于自己的诗歌是一种什么感受呢?比如说《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现在让我阅读这些诗歌,我当然不会喜欢了。我并不觉得它们有多好,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我非常排斥它们,也不愿意在公众场合朗诵它们,可它们后来还是进入了大学课本、高中课本,也许有一天它们会进入小学课本。我遇到的深刻的评论家太晚了,当时能读到的书也太有限,写诗是靠自己的直觉,在有限的营养上种出来的植物肯定不是最漂亮的。

新作文:您说自己并不喜欢自己的《致橡树》,但大多数读者是从这首诗开始喜欢上您的,您如何看待这中间的差异?

舒婷:这个问题我早就预料到了。我想这是因为年轻时比较理想主义,写的东西也比较幼稚。对我而言,写出一首诗就像嫁出一个女儿,谁喜欢?作为母亲没有办法,但如果有人说女儿漂亮,做母亲的还是很高兴的。

尹川:您觉得写诗歌和写散文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舒婷:诗歌是青春期的流感,来势迅不可防,热度一下蹿得很高,然后很可能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散文是一种太真实的文体。写诗是一种高炉炼钢,要将自己的情感化为血水表现出来,语言要追求字词通俗唯美。每次写诗就像被“凌迟”一样,要是诗歌中实在找不下合适的词,我宁愿空着。我在写诗歌时语言要求很高,以至一年也不过10首,写《会唱歌的鸢尾花》那个月瘦了5公斤。但写散文语言上就放松多了,就像平和的散步,让人从容地表达生活的感受,让人写起来很舒服。我是一个没有计划的人,想什么就写什么,随心所欲。新作《真水无香》就这样写了5年。至今出了10本散文书,但大家都说我是诗人,没人认为我是散文家。

新作文:对于诗歌来说,它在您的心目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呢?

舒婷:年轻时,诗是我的全部,但时间改变了我,诗没那么重要了,但文学依然是我的最爱。

新作文:您认为诗歌的现状如何?现在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呢?

舒婷:现在诗歌已经回到了它们自己最初应该具有的那种状态。假使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在我们这一代人中间,利用诗歌成名的机会去上大学,找一份文化馆的工作,去谈恋爱成功或者获得其它什么好处,这是可能的。那么现在写诗,回到一个非常本真的状态,纯粹是个人的体验,不能把诗歌作为一块敲门砖,得到诗歌以外任何一种东西了。那么现在的诗人写诗,是诗人为了他自己的需要,也许这样的诗歌才是最真正的诗歌。其实在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诗人是可以靠写诗谋生的。用写诗来获得他的啤酒,他的面包,或其他什么,因此说,诗歌已成为更为民间的东西了。

新作文:您不再写诗,是因为现在的诗坛不景气的缘故吗?对于“梨花体”诗,您是如何看待的?

舒婷:对于“梨花体”,我所认识的赵丽华是个很真诚的人,而且我认为一种文本的尝试并不能代表一个诗人全部的创作,也不能就此断言诗歌的沦落。我并不认为现在诗坛不景气,也许看到的这种不景气,只是我们的读看看到好的诗歌发表的太少而不满意。诗歌永远是年轻人的事业,只要有年轻人在,诗歌就永远有它的作者和读者。当然它不可能和上世纪80年代来比,不会再有那么多人读诗写诗了,那个时代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永远不要担心,有很多年轻人的诗让我感到望尘莫及。如果你们写得不比我好,那我们还有什么意义?超越是诗歌传承的重要原因。

新作文:您认为校园诗歌将走向何方?

舒婷:校园诗歌它也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和整个的诗坛将融为一起。至于它走向何方,也许校园诗人更具有说服力。

新作文:您经常被邀请在外国作一些讲座,在外国的学习和生活对您的文学创作有影响吗?

舒婷:我写作的风格是不会改变的。站在异国他乡,使我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和自己的民族。并开始关心更多的问题,比如环保之类,这使我写作有了更为广泛的内容和领域。与此同时,西方对我而言也不再只是个橱窗、电影或者小说,也使我能够更客观地看待西方。

中国人在国外和外国人在中国,他们的感受是相通的。

新作文:您的诗被许多德国人翻译成德语,当中势必有

风格语言之类的问题,您对这是怎么看的?

舒婷:德国人非常地礼貌,我在听他们读诗的时候也认为很好。但是我不懂德语,不知道他们到底翻译得如何,看听众的反应应该还不错吧。

中国有一句话,叫“有总比没有好”,而德国也有一句话,说“做得不好还不如不做”。

新作文:请问对您影响较大的作家有哪些呢?

舒婷:青年时期,我比较喜欢普希金、何其芳,后来比较喜欢海明威。我还很喜欢写《百年孤独》的马尔克斯,还有《追忆似水流年》的普鲁斯特。影响只能融化在血液里,而不能显示在作品里。

新作文:一直有观点说诗人只有保持孤独的个性才能写出好的作品,但是今天看到您,感到您非常的随和亲切,请问您认为作家的个性与其作品有无直接关系?

舒婷:正是因为我太正常,所以至今没有写出好的作品。我在鼓浪屿也不太合群,很自闭,但我想,如果今天在这里我还是这样的话:我们今晚还能做什么。

我觉得作家的个性和作品关系不能太紧密,曾经和北岛谈到过这个问题:作品所表现的常常是自己缺乏的。

新作文:上个世纪80年代,北岛和您的诗被称为“朦胧诗”,您是如何界定自己的诗和朦胧诗之间的概念的?

舒婷:“朦胧诗”就像一个绰号一样,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的审美习惯和标准尚未扭转,《致橡树》当时有很多人说看不懂,而现在,高中生就能看懂。那时我们的诗算是比较前卫的,而现在我的儿子都说我“老土老土”。

新作文:您喜欢外国文学吗?喜欢的外国诗人有哪些?

舒婷:我比较喜欢海涅和歌德。当代一些外国诗人翻译过来的作品能让我感动的不多。也许这是翻译的缘故。

新作文:您能谈谈有关顾城的一些情况吗?这也是好多人一直在关注的话题。

舒婷:我和顾城是在北京和北戴河两地举行的第一届“青春诗会”上相识的。当时,一个眼睛很大、个子不高的男孩走过来并伸出手来说:“舒婷,我是顾城。”这是初次相识,之后我们一直保持着很好的交往。

对于顾城的死,他是那种连花都舍不得去踩的人,我不知道他究竟经历了什么,会做出那样的事来,很多人都在谴责他,但我没有,虽然我憎恨暴力,但我觉得很伤心。如果他当时没自杀,他的余生也会如同在地狱。可他不在了,我无法问他。我没有像别的诗人一样出国定居,也许“对我个人来讲是一种拯救,我不能生活在一个没有自己家乡语言,甚至不能吃到中国饭的地方。”

新作文:能否对广大爱好诗歌的中学生提供一些写诗的经验呢?

舒婷:对于中学生来说,现阶段重要的就是积累,要学会阅读大量的书,涉及要广。当然从书本中积累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要学会累积生活,积淀生活。生活始终是创作的源泉。只有这样方能厚积薄发。

新作文:谢谢舒婷老师。

链接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生长在厦门。初中未毕业即“插队落户”。1969年开始写作,其时诗已在知青中流传。回城后当过多种临时工: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锡工。1979年开始在民间刊物《今天》发表诗作,同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对她的作品展开近一年讨论,讨论涉及到新诗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1981年进入福建省文联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两次获全国性诗歌奖。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1985年,应邀访问西德、法国。1986年,应邀去美国举行个人作品朗诵会。1987年,应邀出访意大利。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致橡树》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致橡树

舒 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目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