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范文

时间:2023-04-03 16:3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篇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88分)

1.

(8分)写出下列各国的国花。

中国——________

韩国——________

日本——________

朝鲜——________

德国——________

荷兰——________

美国——________

法国——________

2.

(8分)读读儿歌,写写汉字。

jiā

xiānɡ________美,好景色,

欢迎huǒ

bàn________来zuò________客;

cǎo

yuán________广,牛羊多,

kōnɡ

qì________清新心开阔(kuò);

táo________花开,随风落,

花yuán________游wán________很快乐。

3.

(4分)给下列划线的字或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别出心裁________

①用刀、剪等把片状物分成若干部分。

②把不用的或多余的去掉。

③安排取舍。

(2)低头折节________

①断,弄断。

②弯转,屈曲。

③叠。

(3)春风又绿江南岸

________

①绿色。

②使……变绿了。

③绿绿的。

(4)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

①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

②跨越浪涛翻腾的河流。

③浪花翻涌,河水奔腾。

4.

(5分)读一读,看看去掉哪个词或换上“它”就比较简洁了,并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

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我一件电子玩具——幽默的唐老鸭。唐老鸭头戴一顶浅蓝色的小礼帽,唐老鸭身穿黑色礼服,足登一双大皮鞋。唐老鸭圆圆的脑袋上架着一幅黑边大眼镜,嘴还时张时合,就像在向我们亲切问好。唐老鸭显出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5.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融洽

宛如

景象

6.

(3分)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夹竹桃

参差

模糊

7.

(2分)下列加横线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

.

夹竹桃

夹心

夹层

夹板

夹袄

B

.

更换

变更

更加

更新

更快

C

.

**

佛像

佛珠

仿佛

大佛

D

.

感觉

触觉

听觉

觉得

视觉

8.

(3分)写出近义词。

喜欢—________

模糊—________

特别—________​

9.

(3分)写出反义词。

模糊—________

冷清—________

可贵—________

10.

(4分)形近字组词。

性________

桃________

姓________

挑________​

11.

(1分)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________​

12.

(4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应有________

花团________

万紫________

花影________​

13.

(5分)写出带花的成语。例:繁花似锦

花团________

花容________

柳________花________

花好________​

14.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融洽

②宛如

15.

(5分)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②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16.

(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

②激流冲跑了那块人们洗衣用的礁石。

17.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②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是荆棘丛生的荒坡。

18.

(5分)扩句。

①夹竹桃一声不响。

②妙处还不止于此。

19.

(5分)缩句。

①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②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20.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吗?

②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二、阅读理解题

(共4题;共9分)

21.

(2分)快乐阅读我最棒。

一个小书架,

摆在我的家。

上层爸爸用,

中间给妈妈。

我的书,

在下面,

每天放学要看它。

(1)从儿歌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写下来。________

(2)“我”的书放在________。

22.

(2分)阅读短文《夹竹桃》,回答问题。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1)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________

①夹竹桃开起来红白相印,景象奇妙有趣。

②夹竹桃花开三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

③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作者许多的幻想。

(2)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向夹竹桃一样具有可贵的韧性:________。

23.

(3分)阅读短文《夹竹桃》,回答问题。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月光下的夹竹桃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的原因是________。

(2)月光下夹竹桃的影子有两个特点: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24.

(2分)阅读短文《夹竹桃》,回答问题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1)发挥你的想象,你觉得它还像什么呢?________​

(2)这一段主要写: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88分)

1-1、

1-2、

2-1、

3-1、

3-2、

3-3、

3-4、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二、阅读理解题

(共4题;共9分)

21-1、

21-2、

22-1、

22-2、

23-1、

23-2、

篇2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1.

5080立方分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3升50毫升=(

)升

2.8平方米=(

)平方厘米

27毫升=(

)立方分米

2.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个长31.4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3.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它们的体积之差是6.

28

dm³,体积之和是(

)dm³。

4.一个圆柱和一个圆惟,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锥底面积为24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积为(

)平方厘米,如果它们的体积和底面积都相等,那么当圆柱高是3厘米时,圆锥的高应该是(

)厘来,

5.把一个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然后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图),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00平方厘米,已知圆柱高20厘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6.以一个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以一个直角边是6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7.在一个高24厘米的圆锥形量杯里装满了水,如果将这些水倒入与它等底的圆柱形量杯中,水面高(

)厘米。

8.把一个棱长是10

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需要削去(

)立方分米的木块。

9.自来水管的内直径是2cm,水管内水的流速是每秒8cm,一位同学去洗手,走时忘记关掉水龙头,5分钟浪费(

)升水。

10.有一个圆柱形玻璃容器,内直径是20厘米,它里面盛有一些水,浸入一个圆锥形铁块(铁块完全被淹没)后水位上涨0.3厘米,这个铁块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1.把一根长4米的圆柱形的钢材截成两根,表面积增加了0.28平方分米,

如果每立方分米钢材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

)千克。

12.一根圆柱形的木料长6米,把它锯成4段小圆柱,表面积增加了12平方分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如果锯成4段用了12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它锯成8段要用(

)

分钟。

二、选择。

1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的比是(

A.1:πB.1:2πC.:1

D2π:1

2.把一段重9千克的圆柱形钢材截成一个和它等高等底的圆锥体零件,截去部分重(

)千克。

A.9

B.6

C.3

D.2

3.用丝带捆扎种圆柱形礼品盒,如右图。捆扎这种礼品盒用长为(

)

的丝带比较合适。

A.13

dm

B.

26

dm

C.27

dm

4.下面是两位同学把同样的圆柱平均分成两份的两种不同切法。甲切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乙

切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

A.

πr²

B.

2rh

C.2πr²

D.2πrh

E.4rh

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底面直径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15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米。

A.45

B.

15

C.5

D.3

6.包装盒的长是32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1厘米。圆柱形零件的底面直径是2厘米,高是1厘米。这个包装盒内最多能放(

)

个圆柱形零件。

A.32

B.

25

C.16

D.8

7.一个圆柱和一

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体积的比是3:

1,那么高的比是(

)。

A.3:

1

B.1:

1

C.1:3.

D.1:2

8.一个圆柱,如果直径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缩小到原来的,那么侧面积(

)

A.和原来一样大B.扩大到原来的2倍C.扩大到原来的4倍D.无法确定

9.高是18厘米的圆锥形容器装满水,把这些水全部倒入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中,这时水面离杯口(

)厘米。

A.6

B.12

C.9

D.18

10.一个圆锥的体积是2512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它的高是(

A.2厘米

B.5厘米

C.6厘

11.圆锥和圆柱半径的比为3:2,体积的比为3:4,那么圆锥和圆柱高的比是()

A.9:8

B.9:16

C.4:3

D.1:1

12.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3倍,则它的侧面积扩大(

),体积扩大(

)。

A.3倍B.6倍C.9倍D.27倍

三、按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四、解决问题。

1.一台压路机的前轮宽2米,高1.2米

(

1)压路机前轮滚动一圈可以压路多少米?

(2)如果它每分钟向前滚动10圈,那么它5分钟可以压路多少平方米?

2.建一个圆柱形的游泳池,底面直径是16米,高是1.5米,要在它的四周和底面抹水泥,每平方米用水泥10千克。

(1)它的容积是多少?

(2)共需要多少千克水泥?

3.在一个直径是20

cm的圆柱形容器里,放入

一个底面半径是3

cm的圆锥形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这时水面上升0.3

cm。圆锥形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

4.右下图是一块长方形的铁皮,利用图中阴影部分刚好能做成一个油桶。求这个油桶的容积。(接头处忽略不计)

5.瓶子里装着一些水(如图1),把瓶子倒放后(如图2)所示,瓶底的面积是0.6平方分米你能算出它的容积是多少升吗?

6.一个圆柱的高是5厘米,若高增加2厘米,圆柱体的表面积就增加25.12平方厘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7.把一个底面半径为5分米、高为96分米的圆锥形钢材,改铸成底面直径为4分米的圆柱形零件,铸成的圆柱形零件的高是多少分米?

8.一根长2m,横截面直径是40cm的圆柱形木头浮在水面上淘淘发现它正好有一半露出水面。

篇3

1、直接写出结果。(8分)

27+68=910-540=18×40=910÷70=

78-0.98=3÷7=10÷0.1=32×12.5%=

8.1÷0.03=1.5×0.5=+=+=

-=12-=×=÷=

2、脱式计算。(10分)

(1)8470-104×65(2)168.1÷(4.3×2-0.4)

(3)(+)÷+(4)1110÷[56×(-)]

3、解方程。(6分)

(1)2.4×+3X=6(2)36-X=18

(3)X:42=:10

4、简便运算。(8分)

(1)578-298(2)(+-)×4×9

(3)2.5×(1.9+1.9+1.9+1.9)(4)3.64÷4+4.36×25%

二、填空。(20分)

1、一个八位数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万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千位上是的一位数,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数写作:(),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记作:()。

2、3吨5千克=()吨2.6小时=()小时()分

4150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厘米

3、在右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图甲乙丙

中甲、乙、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比是(),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4、五(1)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5、一个自然数与自己相减、相加、相除的差、和、商加起来恰好等于101,这个自然数是()。

6、已知数α和12互质,它们的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7、育才小学六(1)班同学做广播操,体育委员在前面领操,其他学生排成每行12人或每行16人都正好是整行,这班有学生()人。

8、小新家有两块长5分米宽3分米的玻璃,和两块长4分米宽3分米的玻璃,他爸爸想做一个玻璃鱼缸,还要配一块长()分米宽()分米的玻璃。做成的鱼缸的容积是()。

9、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相等,它们底面积的比是()。如果它们的体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圆锥的高的(—)。

10、小华从家去相距5千米远的图书馆借书,

经过情况如右图。

(1)小华在图书馆借书用了()小时。

(2)返回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3)从图中你还发现什么?(只要写一个方面)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10分)

1、第29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那一年的二月下旬有()天。

①8②9③0④11

2、两个质数的积一定不是()。

①质数②合数③奇数④偶数

3、我国领土的总面积是960()。

①平方千米②公顷③万平方千米

4、把米长的绳子剪成同样长的3段,每段长是1米的()。

①②米③④米

5、下面各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①定期一年的利息和本金②一段路,每天修的米数和所用的天数

③圆的面积和半径④8小时做零件的个数和做一个零件用的时间

6、小林接受7次数学考试,第一次获得77分,以后每次都比前一次多3分,数学老师计算他的平均分作为他的最终成绩。他的最终成绩是()分。

①86②88③89④90

7、为防止“非典”,在一个活动场所的50人中有一部分人戴上口罩,下面的比率中,()不是戴口罩和没戴口罩人的比率。

①1∶1②13∶12③7∶3④3∶1

8、小明比小华大2岁,比小强年轻4岁。如果小华是m岁,小强是()岁。

①2m+2②2m+4③m+2④m+4⑤m+6

9、有一块边长1米的正方形地,在它的四周铺满面积1平方

分米的正方形砖(如右图)。需()块正方形砖。

①36②40③44④100⑤104

10、下面图形是用木条钉成的支架,其中最不容易变形的是()。

①②③④

四、操作与计算:(6分)

1∶200

学校有一块正方形草坪,如右图。现准备在东北角划出草坪的大小的小正方形范围,在里面建一个尽可能大的圆形水池,请你在右边画出设计图(保留表明作图过程的线),并根据图上的比例尺,测量有关数据,算出水池的实际周长和实际占地面积。

(2)小华读一本书,计划10天读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3页,结果8天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3)四年级学生参加象棋兴趣小组的人数有26人,比参加书法兴趣小组人数的少2人。参加书法兴趣小组的多少人?(列方程)

五、应用题。(32分)1、只列式,不计算。(8分)

(1)菜市场有黄瓜150千克,黄瓜重量和西红柿重量的比是3∶5,西红柿重量是多少千克?

(4)电视机厂六月份实际生产电视840台,超产120台,六月份实际产量是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

(1)一个机器厂原计划每天生产40台机器,20天可以完成任务。如果要提前4天完成,每天要完成多少台的任务?

(3)永丰乡水稻去年总产量是780吨,比小麦总产量多20%,小麦总产量是多少吨?

(5)某地电费收取办法规定如下:每月用电在200度(含200度)以内的,每度电收费0.457元;每月用电超过200度的,超过部分每度电优惠0.10元。小强家七月份用电情况如图,他家七月份应付电费多少元?

(2)甲、乙两地相距460千米,一列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一列货车每小时行55千米。如果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

篇4

2、一碧千里,汉语成语,拼音是yí bì qiān lǐ,意思是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在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内全是绿色。

3、成语用法

示例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草原》(老舍)

篇5

[关键词]苏教版 小学数学教材 解决问题策略 内容设计 特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66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指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2011年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苏教版新版教材对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内容作了重新设计,着重让学生领悟并灵活应用策略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分析研究新版教材对用好教材、完善教材、改进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一、内容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解决问题的要求是“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在这一总体要求下,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就“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并将“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在每册教科书里编排一个单元的内容,集中教学一种策略。这是苏教版编写的一次尝试与创新,也是苏教版新版中小学数学教科书的一大亮点。

1.教材内容变化的特点

对比苏教版教材的新旧版本中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不难发现以下几点:

①“留”:新版教科书继续保留了“枚举”“转化”“假设”“画图”和“列表”等策略,学习这五种基本策略,有利于促使学生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改”:新版教材中不仅对“列表”和“画图”策略的名称进行了更改,重新表述为“列表整理条件”策略和“画图整理信息”策略,体现数学的严谨性与规范化,而且也突出了通过以什么手段去处理什么内容这一要求,既便于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方向,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策略的理解与学习。

③“添”:新版中增添了“从条件向问题的推理”和“调整”策略,这是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教学实际情况特意安排的新策略,并将新添的策略有针对性地编入教材体系中,体现教科书教学单元设置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从条件向问题的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这两种策略实际上体现的是“双向推理”思想,新增的“从条件向问题的推理”策略更有利于引导学生领悟并应用好这两种策略。“调整”策略实际上是“优化”的思想,体现了教材在对问题解决策略单元的前瞻性安排。

④“调”:教材将原本五年级下册的“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策略调到三年级下册,不仅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当学生学习完“从条件向问题的推理”策略,再学习“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策略,学习难度明显降低,另外这两个策略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学习较复杂的策略打好扎实的基础。教材将六年级下册的“转化”策略调到五年级下册,且将“转化”策略放在简易方程的学习之后,不仅使教材知识点衔接自然,而且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策略应用地理解。六年级下册教学重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继续学新知识,另一部分是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点按四大领域集中进行总复习,新增设的“调整”策略体现的是优化思想,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对各种策略进行优选,这一点符合复习时期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

2.“解决问题策略”蕴含的数学思想

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要求,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各单元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具体包括:

①“演绎”思想:“从条件向问题的推理”关注已知数量之间的联系,从已知条件向所求问题推理,形成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而“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是根据所求的问题寻找适于解答的已知条件,需要学生积极关注问题,从问题去寻找条件,寻求解题方法。这两种策略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双向推理能力。

②“简化”思想:“列表整理条件”采用列表的方式去整理问题中的已知条件。而“画图整理信息”是采用画图的手段去整理问题中的已知信息。“画图整理信息”和“列表整理条件”在策略本质上相类似,只是在表征问题时采取的手段不同而已,都能起到简化问题的作用,两者在教学上平分秋色,各有千秋。

③“统计”思想:“枚举”事情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做到有序罗列、谨慎筛选,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④“转化”思想: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形成新思路、新方法,灵活学习知识,做到化难为易,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⑤“代换”思想:“假设―替换”数学教学不仅要解决学过的问题,更要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假设是对未知的、复杂的问题进行的假设思考。

⑥“优化”思想: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面对多种解题策略时,需要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做出选择性的调整,形成优化的思想。

二、教材呈现的特点

1.单元主题式与分散渗透式结合

小学数学教材,一方面在三至六年级设立单元,以主题单元式编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内容,从教材文本分析可知,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安排在每册教科书中,集中进行策略学习;另一方面在其他知识点学习中,以分散渗透式穿插关于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内容,双管齐下,把加强问题解决的策略意识和培养运用策略能力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21页)练习四第14题:一根长方体木料,长2米、宽0.2米,厚0.13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解决这种题目,渗透了“从条件向问题的推理”和“画图整理信息”策略,在无形中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策略进行问题解答,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策略的目的。

2.“问题对话式”的引导分析

苏教版教材采用“问题对话”的方式呈现内容,拉近了学生和问题之间的距离,使得整个问题解决过渡自然、用语亲切、流程清晰,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向明确,方便学生自学与预习,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的积极性,发挥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增强问题意识,训练解决问题和思路、策略。以六年级上册中“假设”策略学习为例,例1中提示语设计如下:“怎样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等等。整个思考解决问题的设计过程,不仅富有启发性,而且循序渐进,富有层次性,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融为一体,无疑有利于策略教学的系统学习。

3.体现了连贯性和层次性

从教材文本分析可知,三、四年级教学的策略是最基本的策略,可以用来解答常见的、比较容易的实际问题,而且十分有效。比如,三年级教学中关于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推理是研究实际问题数量关系最常用的方法,列表整理已知与未知数据以及画图整理条件与问题信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促进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顺利开展。不过,根据实际情况不难发现,在实际中,往往会遇到一些仅仅依靠数量关系的推理还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还不宜列式计算,因此需要进一步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教材适时的从五年级上册开始,陆续教学“枚举”“转化”“假设”与“调整”策略,所以,教学五、六年级教科书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往往要解答稍复杂些的,甚至有点超“常规”的问题。这些较难的问题是教学策略的载体,策略教学正是通过对这些题的解答,让学生感悟策略、学习策略。

三、进一步的思考

1.在现实背景中,合理设置“解决问题的策略”涉及的知识领域

新知教学主要贯穿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笔者认为策略教学应体现在这三大领域中,兼顾并适当平衡。目前教材在“数与代数”领域设计的例题和习题数量遥遥领先于“图形与几何”和“统计与概率”领域,不可否认,“数与代数”部分是整个小学学习的重点,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也主要集中在该领域,但并不意味着要“一边倒”。统计中发现,除了五年级“转化”和“假设―替换”策略的学习在例题和习题上涉及三大领域,其他年级都鲜有涉及。策略教学应兼顾三大领域,习题和例题的比例应保持适当的平衡,这样才能对激发学生的策略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在问题情境中,引进旁注式策略名称

在某些策略学习时,比如“枚举”“转化”和“假设”等,教材设计了回顾环节,让学生通过回忆曾经在哪些知识点运用过例题讲授的策略,从而更好的感悟所学策略的价值。以五年级上册的“枚举”为例,书中呈现了“一组一组地写出10可以分成几和几”回忆板块等,当学生回忆出渗透策略思想的知识点时,他们不仅为回忆出知识而感到骄傲,更多的是折服于“枚举”策略的魅力,从而更坚定好好学习解决问题策略的信念。虽然教材编排是以主题单元和分散渗透的形式呈现,但可以在核心知识点教学中,对于那些虽未学习却又已经涉及的策略,可以通过旁注标签的形式去进行策略的初步介绍。任教时,老师可以对其稍作解释也可以让学生自学掌握。

3.从现实问题出发,采用“多步走”方法

教材在每一单元安排了两道例题,一律是采用“两步走”教学方法,第一步体现在例1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去初步体验策略,第二步表现在例2中,应用此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笔者认为不应拘泥于这样的形式,并且也认为这样安排欠妥当,不仅存在“拔高”的嫌疑,容易造成后进生“掉链子”现象,而且也不方便学生的自学。对于学习难度较大的个别策略,比如“转化”策略,可以遵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至少设置3道例题,层层递进学习此策略,具体而言:第1道例题集中体现第一、二步,即,第一步,创设情境――感悟策略,通过提供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感悟“转化”策略;第二步,处理信息――体验策略,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画图”和“列表”等策略,重新表征问题,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体验“转化”策略。第2道例题突出展示第三步,即实践应用――升华策略,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尝试用“转化”策略独立解决问题,从而升华策略学习。第3道例题表现第四步,即总结反思评价――内化策略,学生自己通过反思,从高层面认可“转化”策略,体会学习掌握“转化”策略的价值。

篇6

关键词:贴近生活; 变革形式; 开放; 拓展; 体验; 兴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C-0026-0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过多关注的是知识的掌握情况即“知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开始思考让学生“好之”“乐之”的策略。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该立足引导学生体验,在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促使学生因“乐之”而自觉努力以求“知之”。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影响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巨大热情。

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对课堂产生一种激情,对学习活动有亲切感,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1: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中,笔者把例1做了适当的改动:“小东和小雷兄弟俩一共有邮票400张,如果哥哥小东把40张给弟弟小雷,两人的邮票就同样多了。他们原来各有多少张邮票?”

这样的问题情境比原例题中果汁“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再配合情境图,不仅容易理解数量关系,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变革形式,体验乐趣

“数学学习是快乐的。”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快乐的事,这是我们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教学形式,特别是数学练习的形式应充满趣味。当然,我们需要趣味,但不能偏离文本讨好学生,所以娱乐形式必须与学习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案例2: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复习分数、百分数》

你知道下面句子中说的是哪个数吗?

(1)七上八下( )

(2)百里挑一( )

(3)万无一失( )

以学生较喜欢的抢答竞猜形式进行练习,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猜数,学习与娱乐同步,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比较容易调动记忆宝库里的知识储备,学习效果当然好。

案例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

有一个蚂蚁,从南京到了北京,不仅平安无事,竟然只用时1分钟,这是为什么?

一个脑筋急转弯有利于学生理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这样的数学概念,更把学生深深吸引,体验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另外,还可以借用故事、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三、开放内容,体验丰富

数学学习内容不应该局限于课本的例题、练习,还应该是开放的。

(一)题型的开放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课本上的或是教师拟好的固定题型,学生被动参与,如果只出示一组场景,让学生自主编写喜欢的题型, 再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可能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多种训练形式,这样得到的练习就是多元的。

(二)问题的开放

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把问题设计得有坡度,有层次,照顾到各层次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

案例4: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

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确定“单位1”的量是关键,而“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直接关系到列式解答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把这一难关突破,笔者设计成条件、问题都是开放的,让学生在理解了“甲是乙的( )( ) ”这句话之后,通过“900元这一数据可能是什么?我们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把学生束缚在解决某道题上。

开放的问题,让学生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让练习的对比性更强,一题多练,使学生在简单中看到了丰富,让数学教学厚重起来。

但是,开放的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放散牛,自由发挥地钻“牛角尖”,它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引导、调控,并运用教学机智,及时处理许多突发事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收放有度。所以在让学生充分汇报各种情况后,要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步骤、关键,构建解题模型。

(三)解法的开放

一题多解,在数学中是常见的。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解题思路,呈现多种多样的解题过程,不但能体现数学多姿多彩的美,也让学生从不同解法的比较优化中得到“最佳路径”。

四、适当拓展,体验应用

适当的拓展给学生探究问题的机会,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思考,经历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

案例5: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体的表面积》

一根圆柱体的木料,横截面的直径是60厘米,(下转58页)(上接26页)长3米,把它平放入河里,正好有一半浸在水中,浸在水中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这样的问题其实就是求圆柱体表面积的一半,但转变为实际问题时,学生的理解上有了困难,这就是生活经验的缺乏,这样的拓展练习,能让学生从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坚定学好数学的决心和信心。

五、结合评价,体验成功

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要舍得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表扬、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让他们得到肯定,享受成功,享受学习。

评价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即学会了什么,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如何?学习过程是否轻松愉快?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活动。

数学是美丽的,数学的美需要学生发现,学习数学也是快乐的,这份快乐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

参考文献:

篇7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老吉),婴幼儿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认为身体健康没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广东凉茶之一,有清热下火,生津止渴,润肺排毒之疗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凉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四时感冒、头痛发热等积滞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药性最为寒凉,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对平和一些。小儿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药物组成,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烦躁咬牙等症。适用于体质强壮、素来火旺湿盛、经常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但是,喝过凉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苦”!我喝凉茶的时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进去好

几片陈皮去苦。

广东迎春花市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诚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腊月初,市面上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30-01

互文阅读是比较阅读方法的一种,主要是以教材文本为核心,将与教材文本类似或者相近的体裁、主题或语言等资料进行整合,让学生通过比较、感悟、品析,获得阅读教学的最大效益。互文阅读不是群文阅读,不要求学生对阅读篇数的叠加,而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对相关文本资料进行分割、重组、融合,最终生成课堂教学精彩。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基础上,浅析互文阅读的三种教学策略。

一、有效链接,在互文阅读中凸显对比

从文本主题、语言形式、表达手法等角度来看,文本是由不同元素构成。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课堂实际以及学生知识储备情况等,对需要进行互文阅读的文本素材以及相应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教师引导学生熟悉文本资源,然后呈现相关联的课外资源,让学生自行链接阅读、对比辨析进行内化,准确把握训练重点。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有几篇关于“教师”主题的课文,即《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等,教师在引导学生依次熟悉文本内容后,可以组织互文阅读,对这几篇课文进行有效链接整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辨析,挖掘文本内涵,从而深入把握文本主题。学生从中了解三篇课文介绍了哪三位老师,分别写了三位老师的哪些事情,三位老师有什么个性特征,文本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并试着进行总结概括等。这样教学,重点抓住三篇课文中“教师”的主线,以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链接,并通过对比辨析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快速运转,这样不仅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辨析能力,还生成了课堂教学的精彩。

二、学会勾连,在互文阅读中相互印证

苏教版语文教材以单元为主题,把在文本内容、价值取向等方面有一定联系的文章编排在一起,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与编者进行对话,从全册、各个单元的高度出发,对文本教学进行前后勾连,并借“此”文对“彼”文进行感悟理解,对文本内容进行整合解读并进行有效迁移,实现由“扶”到“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大自然的文字》属于科普文,内容通俗易懂,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准确把握文本主题。《观书有感》属于古体诗,学生对诗中内容大多能够理解,但对于其中的道理,即用“自然景色”喻意读书的道理,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前后勾连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互文阅读,有效突破古诗教学难点。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在学生熟悉《大自然文字》这一课后,教师进行引导:“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样了解大自然的文字的吗?文学家朱熹就是个中高手,他也写过关于大自然文字的一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学生进行勾连体会,明白了诗人表面上是写诗人观池塘,实际上写的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悟。这样教学,找准教学切入点进行前后勾连,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之间的关联点,实现从“扶”到“放”自主学习的过程。

三、引导归纳,在互文阅读中进行总结

相比较而言,教材文本一般都是情感比较真挚、冲突比较明显,文本之间必然有着共性的联系。教师在互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共性特点进行概括归纳,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或者习得方法,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习作水平。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几篇课文,即《半截蜡烛》《卢沟桥烽火》《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虽然都是以战争为题材,但写作技巧迥然不同。在互文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如了解三个故事产生的背景;紧扣情节尝试分析,寻找共性;感悟人物写作技巧,尝试多种角度描写身边的人物等,以便学生及时总结、发现规律,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样教学,有效串联文本,学生在差异阅读中进行归纳,总结其共性特点,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篇9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A-0087-01

几何直观凭借图形的直观性特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充分展现问题的本质,突破数学理解上的难点。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几何直观,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呢?

一、在教学例题中应用

例题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讲解的时候,要让学生对新知识点理解透彻,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借助几何直观,通过具体的想象,结合自己的思考,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综合。比如,“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该内容主要教学任务是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首先,把纯文字的例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接着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从而得出用画图的方法进行条件和问题的整理的结论。然后,鼓励学生自主画草图,再通过师生交流,完善示意图,并通过示意图引导学生说说数量关系,进一步明白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让学生对整个解题过程进行反思,领悟到示意图对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作用,感受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实用价值。

二、在教学的重难点中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以实际操作为抓手,让学生在学习中直观感知,丰富感性认识,才能有效地保证抽象逻辑的顺利展开。比如,五年级苏教版(下册)“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在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当中已有所体现,所以导入时,我先出示一个长方形,把它平均分成6份,阴影部分是5份。这样学生说出了阴影部分占了这个长方形的5/6,空白部分占了这个长方形的1/6。接着我出示了一个正方形,把它平均分成8份,阴影部分是三份。学生很快说出阴影部分占了3/8,空白部分占了5/8。最后我出示一条线段,分成2份,问学生短的那段用几分之几表示。这样,借助三幅直观的几何图形,激活了学生对原有分数的认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几分之一,取几份就是几分之几。从而为分数意义的新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在教学的关键处应用

教学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体现知识之间的链接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知识的链接点,是学生把以前学到的知识和所要学的知识进行内化的关键。通过这些链接点,学生把所要学的内容变成自身的本领,进而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比如,“正比例的意义”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内容,一开始,我先引导学生认识正比例的意义,然后借助直观的图像,让学生探索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先出示例1表中的数据,然后让学生运用“描点法”自主练习。同时,我通过巡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地进行帮学。如指导学生要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描点,要明白每一个点都表示着一段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画出图像后,通过仔细观察,学生会发现描出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再通过比较,发现这两种量存在着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这样,学生对正比例的意义理解得更加深刻。最后,结合图像,让学生判断行驶路程和时间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像这样通过几何直观,使学生在学习时变得更加自主,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在课堂练习中应用

苏教版教材与其他版本的教材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苏教版教材把所学的知识内容散播在例题后面的练习中,也就是说每一个练习就是一个例题。对于这样的练习,教师必须按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合理地分析。比如,“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我在教学例1之后,进行“试一试”的练习:几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分别是2、4、8、16,请计算出这几个分数连加的和是多少。教学时,先启发学生观察分母的特点,让学生发现计算规律:分母分别是1个、2个、3个、4个……个2相乘。再出示一个正方形,运用直观图让学生初步感知,然后将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取出其中的一份;再把剩下的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又取出其中的一份……最后,可以发现分出的图形等于剩下的图形。这样,通过直观图的比较,学生可以发现,求涂色部分的大小实际上只要单位“1”减去剩下图形的大小就可以了。在这个基础上,再启发学生将其转化为1-1/16进行计算。呈现算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根据直观图思考解决的方法。然后将算式拓展到1+1/2+1/4+1/8+…+1/128,使学生领悟并运用前面所学的画直观图的方法,将算式转化为1-1/128进行计算。这样,学生就能明白,通过直观图,可以把复杂的算式转化为简单的算式进行计算,从而使自主学习更加高效。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年级 探索题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46

小学数学高年级的探究题目主要是指那些问题条件已经给出,需要学生经过观察、归纳、猜想、尝试以及探索才能得到解决方案的一类数学题目。探索性的题目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师要合理运用探索性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一、提供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教师在给出探究性的题目的同时也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才能够对题目有全面的理解。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

师:我们之前学习了分数加减法运算规则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则,今天就来学习有关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提到四则混合运算,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整数的四则运算。

师: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整数的四则运算规则?

生1:先进行乘除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如果有括号先计算括号里面的运算,然后计算括号外面的。

师:在进行分数的混合四则运算的时候也是按照这样的规则。请思考“6/13÷[7/11×(1-3/7)]”这道题如何解。

生2: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要进行通分计算,然后计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最后计算除法。答案是33/26。

师:说得很好,以后再进行分数四则运算的时候也要按照这样的规则。

在计算一些复杂的计算式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在回忆四则运算的基本法则的基础上探究和解决问题,学生的运算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二、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过程

探究性的题目与学生平时解决的数学题目不完全相同,需要学生熟练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教学为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对圆的基本知识进行了学习,了解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和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道问题:在相同周长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中,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这道题目涉及哪些知识点?

生1:涉及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圆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这些知识点。

师:现在想想这道题目该如何解决呢?

生:设周长为2,长方形的宽和长分别为x、y,圆半径为r,则长方形:2(x+y)=2,x+y=1,面积=xy≤1/4(当且仅当x=y=1/2时取等号,正方形面积最大为1/4);圆:2×3.14×r=2,得r=1/3.14,面积=r×r×3.14=0.318471>0.25=1/4。所以圆的面积最大,正方形次之,长方形最小。

师:能够利用类比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非常棒!

学生在解决这道探究性的题目时需要用到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需要对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圆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进行回忆,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计算,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

三、注重探究题目的课后反思

在解决探究性题目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总结的过程,帮助学生对知识点和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的教学为例。

师:你们已经对统计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今天要解决的就是综合性的统计问题。我们分成两组来进行统计实践活动:一组统计班上男女同学的身高,并将结果用恰当的统计图表来表示,还要计算出男女同学的平均身高,并将男女同学的身高和六年级学生的标准身高进行对比,计算班级的身高达标率。另一组对近一周来本地区早晚的平均气温进行统计,也需要用恰当的形式表示出来。

生1:我们组是对我们班男女同学的身高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是用柱状图来表示的,达标率则是用饼状图来表示的。

生2:我们组是对本地区的早晚气温的平均值进行统计的,统计结果是用折线图来表示的。

师:在对不同的数据进行统计的时候,只有选择合适的统计形式,才能将统计结果清晰地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这样才能够起到统计的作用。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统计知识进行回忆,而学生在复结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在将来解决统计题目的时候就能够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