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练习题及答案范文
时间:2023-03-21 06:04: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句练习题及答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具备创新精神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在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设计好语文练习又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品位的重要一环。笔者想就初中语文练习题设计讲几个注意点。
一、注意基础性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育的性质作了重新定位,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教学中仍然要将基础知识的教学作为重要一环,否则语文的人文性这一特点只会架空,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们在设计初中语文练习题时不要忘记这一点,要注意基础性。在设计中,仍然要有一些考查学生对课文生字会不会读、会不会写、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明不明白、词语会不会理解运用、句子含义能不能理解、篇章结构能不能把握、经典精彩篇章会不会背诵默写的题目。想一想,一个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如果错别字连天、病句满眼、结构混乱、标点乱用,我们的语文老师看了会是什么滋味呢?我们这些语文老师还能干什么呢?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合不合格,我们语文老师无可推脱,义不容辞。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不要忘记肩上承载的历史的厚重和民族的期望。经过这样扎实的基础训练积累,定会使学生乐于阅读,乐于作文,乐于交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语文功底。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亲爱的语文老师们,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注意层次性
学生基础毕竟有强有弱,能力自然有高有低 。教师在设计语文练习题时要照顾全体,调动大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设计《孔乙己》一课的练习题时,我注意从学生实际和知识层次结构出发,设计了两种层次的题目。对基础一般的学生设计了这样几道题目:1、给多音字“和”、“折”组词,给生字“绰”、“羼”注音。2、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准确性:排、罩、摸、走。3、简要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4、简要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效果。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多设计了这样两道习题:1、根据你对“孔乙己”和“短衣帮”的认识,写出在求学和待人方面得到的启示。2、课后读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分析祥林嫂人物形象及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这样的习题设计,既照顾了基础一般的学生,又调动了基础较好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喜悦,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三、注意开放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学生在开放性作业中容易学会自主,学会合作,激活创新意识。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课本,面向自然,放眼社会。在语文练习设计时要注意开放性,习题既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还可以与社会活动相接轨,题材要广泛,思路要开阔,答案不唯一。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观察生活,思考人生。比如,我在设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习题时,拟了这样一道题:孟子认为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你认为 呢?请说出你的理由。再如设计《生命与和平相爱》一文习题时加了这么一题:结合现实,谈谈你对生命与和平的理解。这两题就比较开放,不仅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张扬他们的个性,使他们受到健康积极情感价值观的熏陶。在设计《沁园春・雪》诗歌习题时拟了一道题:请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拟《明月几时有》一诗习题时加了这么一题,请再写出几句咏月的诗句。又如在设计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练习时,加了这么一题,请写出几句有“绿”字的古诗词。这样学生无疑一方面要调动积累,一方面要去翻阅资料或上网查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习题的开放性,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求知、探索创新的精神,无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在平时的语文作业上多动脑筋,多尝试。
例:
一双脚上的修养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 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交流。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所以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正是在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竞紧张地盯着我,手执拖布,如临大敌。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我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色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③坐在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阅览室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恶作剧式地在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上涂鸦。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不断地踩踏与不断地擦抹,像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④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践踏着别人辛苦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
⑤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女工也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了。但就在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但又把头又缩了回去。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脚下发出一阵“沙沙”的响声,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我从上往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军绿大衣……最后我看到了他的双脚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我注意到女工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眼里竟有泪光闪现。
⑥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却想到了“修养”这个词。我想,修养并不是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一个人了解《红楼梦》的情节,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的。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套上。
(选自《八小时以外》,有改动)
1.从第②段看,“我”愧怍的原因有哪些?(4分)
2.文中第①段和第⑥段中加点词“修养”各有什么含义?(4分)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巧妙设计
一、设计趣味性练习,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的练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从而优化自己的认知活动,促进学习。而趣味性的练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设计练习时应注重题目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后,我设计了课尾练习设计“猜猜边长是多少”。
(1)小猫后面藏了一个正方形,可以看见的这条边是6厘米,小朋友,你们知道看不见的三条边各是多少吗?请说出理由。
(2)小猪后面藏的是一个长方形,可以看见的两条边分别是5厘米和4厘米,小朋友你能猜出另外两条边是多少吗?请说出理由。
(3)小狗后面也藏了个图形。这个图形是个四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周长是24厘米,其中一条边是7厘米。你能想想它是什么图形吗?其他三条边的长度又是多少呢?为什么?
这种趣味性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还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又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二、设计对比性练习,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显然乌申斯基所强调的是一种思维能力,即比较思维能力。如在教完“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后,学生在解题时审题不够细,对应关系找不准,如何让学生认真过审题关呢?可设计如下练习。
(1)一根绳子长6米,用去2/3米,还剩多少米?
(2)一根绳子长6米,用去2/3,还剩多少米?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解题方法和结果却大不相同。可见审题的重要性,以后不用老师强调,学生就会自觉审题,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同时能让学生在解题中发展学生的比较思维。
三、设计层次性练习,发展学生灵活思维
学生接受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依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此,在课堂练习的内容上有层次、要求上有差异。我一般将课堂练习分为几个层次。
一类题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注意班级中的学困生,内容以本节课应掌握的基础题为主。
二类题面向班上中等以上的学生,题目的设计力求有一定的难度,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类题面向班上学有余力的优秀生,内容在二类题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发展,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超前学习。
要求学生在完成规定层次的练习后还能带着胜利的喜悦去做高一层次的练习。这样做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教学“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时,我设计如下几个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
(1)列式并计算。小红买来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8页,第二天看6页,第三天看12页,最后一天看10页,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只列式不计算,并说理分析。气象小组在一天的2时、8时、14时、20时,测得温度分别是13度、16度、25度、18度。求这一天的平均温度。
(3)选择算式,并说明理由。玩具厂生产玩具,第一天生产180个,第二天生产200个,第三天上午生产120个,下午生产100个,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下面的哪种解法哪个对?哪个错?为什么?
(180+200+120+100)÷4
(180+200+120+100)÷3
(4)列式并计算,说明理由。哥哥和弟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已知哥哥身高是143厘米,弟弟身高是多少厘米?
以上几个层次的练习都是围绕总数、份数与平均数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来设计的。从易到难,从单一到综合,从顺向到逆向,题型多变,形式多样。通过练习,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培养了灵活的思维能力。
四、设计开放性练习,挖掘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生由于知识及年龄的特点,往往反映出对问题的思考是单向的、一维的。因此,在数学课中,要经常设计一些开放式的练习题,强化训练,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从中训练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让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下面练习:
有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用去3/8米,第二根用去3/8,哪一根剩下部分长一些?
这道题的结论不明确,必须要根据铁丝原来的长度进行分析,我们不妨假设其原来的长度为a米。①当a>1时,a×3/8 > 3/8米,故第一根剩下部分更长一些;②当a=1时,a×3/8 =
3/8米,故两根剩下部分长相等;③当a
又如 1/3×( )=( )×1/5 = 9×( )。
通过练习、比较,当它们的乘积为1时,答案最简便。这样就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设计生活性练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现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有成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了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后,可设计修改病句的练习:2015年2月29日,我到南京姑妈家。晚上我从永安出发,到南京可远了,足足有1000毫米,从9:00到早上6:00,坐火车用了6小时。姑妈来火车站接我,她还是那么年轻,身高162米,体重50克。见到姑妈我真高兴。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能增添课堂的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学以致用,有很大好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篇3
一、积累运用(共23分)
(一)积累(共17分)
1.阅读下列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4分)
在清凉的九月、优雅的九月、希望的九月里,我们读着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在文学的殿堂里cháng徉,明白了青年应该“发展你自己”,“奉献你自己”的道路;聆听了于漪老师的谆谆教导——要多读书,读好书;感受了文学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散发着馨香的十月、值得chōng憬的十月走近了你我他。
2.默写。(10分)
①东风不与周郎便, 。
② ,江春入旧年。
③谁道人生无再少? , 。
④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 。
⑥梅须逊雪三分白, 。
⑦青女素娥俱耐冷, 。
⑧潮平两岸阔, 。
⑨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
3.仿照下面两个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3分)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泉。路边的小草,你何必与伟岸的大树比挺拔呢?你自有你的执著。
, ? 。
(二)运用(共6分)
4. 语病诊室:找出病句,在相应的横线上修改。(2分)
为了成功地举办这次晚会,我们请来了①歌舞团的几位青年舞蹈演员,她们都是②德高望重,演技精湛的演员,她们的积极参与,激情演出,③将是这次晚会成败的关键。相信,这次晚会一定能圆满结束。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5.学了本册的第一单元,老师想请同学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4分)
① 请为你的手抄报取个比较有文学色彩的名称(如“火花”“文学少年”等)
(1分)
② 请你再设计三个与文学有关的栏目,并写出栏目名称。(3分)
栏目一 栏目二 栏目三
二、阅读理解(共47分)
(一)阅读《往事依依》,完成6-10题。(13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了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6.这一段文字叙述的是什么往事?作者认为这一往事对她而言,有怎样的意义?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7.老师的讲课给我的印象很深,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请举两例,做简要的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8.“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这一句话,在这一段文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9.两位国文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有什么不同呢?他们对“我”的影响分别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0.你的老师“入情”时有怎样的表现?可以仿照上文,用一两句话描述出来。(2分)
(二)阅读《寓言二则》,完成11-13题。(20分)
甲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8分)
先自度其足 至之市 及返 遂不得履
遽契其舟 是吾剑 不亦惑乎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12.翻译下列各句。(8分)
何不试之以足?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3.这两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4分)
母亲的目光
⑴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脯,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⑵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快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⑶ 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⑷“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⑸“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⑹ 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⑺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⑻ 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⑼ 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⑽ 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像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⑾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14.第⑦段画线部分前后两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2分)
15.品味第⑧段文字,回答问题。
⑴ 这段文字把母亲比做 、 、 ,突出了母亲目光的 。(4分)
⑵ “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16.最后一段,“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17.作者是在做了母亲之后才体悟到当年母亲目光中的和温暖的。而当她懂得了母爱的时候,她却永远失去了母亲。这就是生活。所以作者感叹:“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简要谈谈。(3分)
三、作文(共50分)
18.不知不觉中,一个月过去了。这一个月在你的学生生涯里也许是最不寻常的。你的家庭、你的学习、你的生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使你快乐、使你兴奋、使你充满信心,也许使你困惑、使你忧虑、使你不知所措。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让你觉得自己好象突然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 。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亲友的关爱、理解和鼓励,来自书籍的启迪,来自环境的熏陶。请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感受告诉我,请相信,你的快乐和成长是我们的期待!
题目:上了中学以后
要求:(1)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3)文中涉及真实人名或班级请用“××”代替。
题目:上了中学以后
试卷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略
2.略
3.示例:空中的彩虹,你何必与坚固的拱桥比恒久呢?你自有你的绚丽。天上的星星,你何必与火热的太阳比辉煌呢?你自有你的璀璨。
4.第②处“德高望重”改为“年轻有为”第③处“成败”改为“成功”
5. ①萌芽 文学之星 新视窗等(鼓励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②“我与名著”“名著简介”“文学新星”等(鼓励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理解
(一)6.这一段文字叙述了中学时代“我”的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情形。其意义是:①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②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7.①“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②“这几句诗镌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从“至今”“几十年过去”“滚瓜烂熟”“信口背出”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时间过去很久,但记忆却清晰非常。可见老师所讲内容给“我”印象之深。
8.具有照应前文的作用,强调了老师入情以及给“我”印象之深。
9.第一位教师教授的是辛弃疾的词,“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培养了“我”的爱国情怀;第二位老师教授的是的新诗,诵读时“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使“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
10.略
(二)略
(三)14.前句讲我的感觉,母亲没有再看过我;后句讲母亲对我的并未因我的烦怪而停止,只是做得更隐蔽。
15.⑴天空 礁石 河床 执着和深情
⑵既有失去母亲的哀伤,又有不解母亲深情的懊悔。
16.你躺在母亲的里,你是幸福的;母亲欣赏并着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种享受和幸福。
17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题干提示的思考方向:①养子才知父母恩,只有体验过的事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②当你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却不懂得珍惜它;当你失去它时,才倍感它的珍贵。③理解并珍惜亲情等。以上三个方面,只要答对一个方面表达流畅即可。
写作
18.
(1)评分表
条件 项目
类别 内容 语言 结构
一类卷
45—50分 立意深刻
中心突出
内容丰富具体
审题准确 语言优美流畅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严谨
层次分明
衔接自然
二类卷
39—44分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审题比较准确 语言通顺连贯
大致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层次清楚
三类卷
33—38分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比较具体
审题基本准确 语言通顺
有少量语病 结构尚完整
层次较清楚
四类卷
26—32分 中心不明确
内容较空泛
偏离题意 语言不够通顺
语病较多 结构欠完整
层次不清楚
五类卷
25分以下 严重偏离题意 文理不通 结构层次混乱
(2)评分注意事项:
①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的试卷,一律交阅卷小组处理。
②内容、语言、结构三项条件都具备,可得该类卷的上限分;具备该类卷两项条件,另一项属于下一类卷上限的,可得该类卷的中等分;具备该类卷一项条件,另两项属于下一类卷上限的,可得该类卷的下限分。在同类卷中,凡语言项突出的,可酌情提档评分。
③能够审清题目,突出重点即可。
④关于语言。一类卷必须无明显语病。凡明显语病较多的,不得评为一、二类卷。
⑤关于卷面。字体辨认不清,乱涂乱画的,扣3分;书写不认真,字体不端正,卷面不整洁的,扣2分;书写不够认真,字体不够端正,卷面不够整洁的,扣1分。
⑥关于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别字(重现的不计)每个扣1分,扣满3分为止;标点符号一逗到底的,扣1分。卷面、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扣分累计不超过5分。
⑦关于篇幅。不足5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少于300字的,原则上不得进入三类卷。
⑧不设基准分,按质给分。达到一类卷要求的作文,应敢于给高分甚至满分,满分作文应占全部作文的适当比例。
- 上一篇:关于端午节放假的通知
- 下一篇:今年春天我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