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安的结局范文

时间:2023-03-17 00:3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孙少安的结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孙少安的结局

篇1

那是什么原因使中性线断损呢?经过笔者的调查、归纳,可分为两种:电气性断损和非电器性断损。所谓电气性断损,即由中性线通过的电流大或导线接头接触不良而烧断中性线,造成中性线断损;所谓非电器性,即由于外力碰撞或人为切断中性线,造成中性线断损。

那么为什么中性线断损就会烧毁用电设备呢?就此我们进行分析如下。

在低压供电系统中,我们采用的是Y—Y接有中性线的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见图1,如下:

其中ZL为端线阻抗,ZN为中线阻抗,ZA、ZB、ZC分别为A、B、C三相负载阻抗。

当A、B、C三相负载相同时,即ZA=ZB=ZC=Z时,我们称为对称三相四线有中性线Y—Y系统。现取N为参考节点,则N的节点电压方程为:

因为ZA=ZB=ZC=Z

所以

因为UA+UB+UC=0

所以0于是:

然而实际Y—Y接有中线的三相四线供电系统中,各相的负载不可能完全对称,为了使计算简便,我们设线路阻抗为零,则图1简化为图2如下:

由于系统有中性线存在且ZN=0,则N与N’等电位,这时各相电源就像独立地对本相负载单独供电一样,因而负载电压对称,从而保证了负载的正常工作。但由于负载阻抗ZA、ZB、ZC不对称,使各相负载电流

不对称,即又因为,可以得出中性线中有电流,且电流的大小随负载不对称程度增大而增大。

在负载ZA、ZB上的电压已远远超过其额定电压,随时可能被击穿或烧毁,而ZC上的电压却只有额定电压一半,不能使负载正常工作。

由此可知,对于三相Y—Y接有中线的不对称系统,中性线至关重要。它保证了各个负载均能获得电源相电压,而与其它负载无关。为了保证各相负载均能或得电压源相电压,必须保证中性线完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中性线中的电流是由于三相负载不平衡造成的,而且随负载不平衡程度增大而增大,那么我们就有了解决中性线断损电气原因的办法如下:

1、调整三相负载,使三相负载趋于平衡,减小中性线电流。

2、在以民用电为主的三相Y-Y有中性线供电系统中,可适当增加中性线截面,这样即可以增加过电流能力,又可以增加机械强度,抵抗外力破坏,还可以降低线路电能损耗。

3、加强接线工艺。在中线中的电流大小是相同的,但断点却多集中在导线连接部位,说明工艺及施工质量应严格要求。特别是变压器N点、出口处接地线与N线应分别接引,不应该压接在一起安装。

即使如此,中性线仍存在电气性断损的可能,更有一些机械、外力挂碰、人为误剪切等非电气性断损因素没能解决。而且由于居民用电的特点,不可能在每一时刻使三相负载都趋于平衡,也就是说负载仍有因中性线断损而带来危险。

我们知道大地具有导电性,我们可在图4中Z点,也就是线路末端也同样采取接地,这样当X或Y点断开后,N点通过大地与另一部分连通,使中性线保持零电位。

在具体施工中,为保证大地的良好导电,可沿线做重复接地,接地点可在架空线路的终端,分支线路超过200米的分支外,以及沿架空线每1000米处,每台配变重复接地点不少于3处,接地装置的接地导线不得使用钢绞线,施工工艺应严格要求,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欧,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电阻值最高不大于10欧。

通过以上改造,在接地良好的情况下,当中性线断开时,不会给负载带来严重危害,而且可以给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处理故障时间,可以基本杜绝因中性线断损给负载带来的损害。

注:上述分析均做实地实验,实地实验中,负载以白炽灯为例,实验结果同分析一致。

参考文献

[1]李瀚荪.《电路分析》

[2]康泰兆.《电工基础》

篇2

《平凡的世界》不仅塑造了农村青年追求城市生活的悲剧,还塑造了农村青年追求城市式爱情的悲剧,金波盲目的爱情致使他失望以致失常;金秀的爱情注定是苦涩的;而兰香达到了事业与爱情的和谐,因为她研究的是无体,把爱情构筑在对学术的追求上。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平凡的世界观后感,请您阅读。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1双水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而二十二岁的孙少平却越来越烦闷不安。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孩子们都不念书了,村小学也解散了,他也就重新恢复了真正的农民身份。当然,少平并不是简单的“怕苦怕累怕当农民”,事实上他也是一个标准的农村后生,甚至更出色。只是我们的少平到了意识觉醒的年龄,“不幸”的是他比身边的小伙伴们又多读了一些书,但又没有多到足以彻悟的程度。另外,单纯的读书,而缺少社会的历练乃至挫折,我们的少平自然也只是懵懵懂懂地感觉需要改变,却不知如何入手改变,更不知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为了权利吗?一家之主自然是父亲与哥哥,事实上哥哥的事业渐有起色也证明了少安更适合做一家之主。

为了金钱吗?在家至少一日三餐不愁,而身无一技之长的少平如果离开家庭,只会更加颠沛流离,况且他的出身与生存环境也让他还无法真正领悟金钱的魅力。

为了爱情吗?红梅、晓霞,甚至玉英,这些在少平的生活中掀起过或深或浅的涟漪的人,都开始依照各自命运的安排,融入了各自的新生活中。时间会冲淡一切,这些人都会忘记了曾经的过往,他孙少平自然也概莫能免。

为了证明自己吗?作为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与他在书本中读到的那些不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相比,不啻是天地之别,命运注定了这个虽然精神世界还算丰富的农家少年,也不敢有非分之想。

是的,少平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是朦胧地感觉世界并不是只是自己眼里所见到的那样。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说到底,这是一次单程的旅行,所有所有的体验都是自己才能感受得到的,而世俗的安排却是一眼望得到终点的:每日劳作、娶妻生子、攒钱箍窑、抚养孩子、循环往复……如此下来,个人的生命注定只是一条性命而已,而非独一无二的生活。

是的,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每个人的生命的长度基本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作为受到老天爷唯一特殊眷顾给了我们思考能力的人类,每个人的生活的宽度却可以有天壤之别。视野、格局、品位,财富、事业、爱情,思考、歌唱、奉献,忠诚、友谊、信念,一切一切都是我们每个人呈现各自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的方法与路径。从自然法则看,我们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但过程是否精彩则全靠个人的缘分了。天堂地狱,悉在我心。

我们之所以欣赏少平,并不是简单的佩服他的毅力,更与神马金钱啊权利啊成功啊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我们只是被他挣扎着,以求在死水中得以微澜的努力所感动。少平的所思所为,实际上激发了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不甘与追求。

好吧,弱弱地问一句:那些每天高唱着“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们,你们真的甘心了吗?你们是在掩饰你们的懒惰与懦弱吗??你们真的活过吗???

come on,真正的活一场吧,无关结局是喜是悲,走过千山万水,你永远是那么美……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2平凡的世界,十几年前我就在收音机里听过,并在图书馆里借阅过。当我在人民网上看到开展评选“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活动的时候,我又首先想到了作家路遥,想到了他付出极大心血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是我买了一部心仪已久的、属于自己的《平凡的世界》,又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

当孙少平伤愈返回大牙湾煤矿,与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嫂、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小黑子”相逢的时候,这部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也就接近了尾声。尽管意犹未尽,尽管生活仍在继续,尽管我还在为主人公的命运设想着种种归宿,但小说确实结束了,它留给我们一个令人深思的长长的省落号。掩卷沉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部小说所给予我的不仅仅是艺术的欣赏,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更加熟悉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黄土高原上及中国农村大地上的那段艰辛而沉重的历史,让我感受了历史发展进程的艰难脚步和那许许多多普通劳动者的艰苦生活,认识了平凡世界中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领略了人世间亲情、友情、爱情的真挚与丰富……

对于像我这样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小说中的一些场景和人物也许并不陌生,其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在很多方面正是自己及吾辈、父辈们的影子。他们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读着这些文字,就好象走进了他们的心田,与其同悲同乐,共同走过一段段艰辛的'路程!在那艰苦的年代里,创业确实太难了,能吃上一顿饱饭、能安心塌实地读书,都要付出那么多的努力和代价!要跨越农村的门槛到城市里来工作和生活,这更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如果有今天这样的形势和政策,书中主人公孙少平、孙少安等的命运也就不会那么坎坷了。当然,倘若如此,有血有肉的主人公的形象也就不会跃然纸上了。这正是历史的必然。)

更让我感动的是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面对苦难和挫折的积极心态和在苦难岁月煎熬中父与子、兄弟姐妹间那真挚淳朴的情愫!他们所处的时代及他们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让我们又一次认识到了苦难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苦难是生活的向导,是引领我们走向幸福生活的良师益友。谁都憧憬美好的幸福生活,没有哪一个人偏爱苦难。但是,苦难又往往是与幸福相伴而生的。当一个幸福的时刻出现的时候,又往往被一个个苦难的旋涡所淹没;苦难过后,常常又会洒下一片片幸福的阳光!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里,或多或少、或小或大、或物质或精神,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苦楚、坎坷或挫折,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如何面对这些痛苦和不幸。我常想,苦难也许是上帝给我们的一剂良药,它让我们的生命增加韧性和力度,让我们的生活增加不同凡响的音符;我们在幸福中丢失的,又往往能在苦难中找回来,从而演奏出一曲动人的乐章。

当然,含泪播种的未必能够含笑收获。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感谢生活,感谢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平凡的世界。面对未来的一切,我们都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要坚信苦难的日子终有尽头,要像作者说得那样,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要心平气静地耕种下去。

历史的车轮已经碾过了那段泥泞,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生活在这个平凡世界里的人们正在迈着匆匆的脚步,以不同的角色各自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同时也在用实实在在的劳动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书写着历史的一页。我,一个普通劳动者,为有幸目睹这个平凡的世界并参与其中而感到由衷的幸福和骄傲!

我认为,这正是《平凡的世界》及其作者路遥给予我们的最好的精神食粮。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3这,是一个生长在黄土地上的一个故事,它,是那么的平凡,却又有着不平凡的色彩,有着触目惊心的举动,有着惊心动魄的场面。

闲暇之时,走近书架,寻找一本属于自己内心世界的一部小说,当发现《平凡的世界》时,处于好奇,总想去进入这个世界,读后发现,总是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小说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副黄土高原上的生活场景,一个生长在黄土地上的城乡人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的生活是坎坷的,是不幸的,然而却又是精彩的!书中的孙玉厚老汉是一个典型的农民代表,他,作为农民,任劳任怨,不去埋怨生活的?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恍遥崾刈谌说暮┖瘢鲜?他的两个儿子是我最敬佩的人!大儿子少安在学生时代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由于家庭的种种原因,他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接受了可以为父亲承担下来的一切!

或许放弃了我所不能学习放弃的一切!在改革前,他的劳动受到全村的认可,成为一队队长,党的正确领导后,在妻子的协助下,他的事业蓬勃发展,不仅解决了自家的困难,后来大办砖厂也为全村人做了贡献!他的孝顺值得我们去学习。现在的社会中,有多少的人在自己取得成就后就撇下父母,只顾自己的享受,完全忘却父母对自己的付出,还要多少人记得百字以孝为先?我崇拜他,崇拜他的能干,敬佩他的良知,他对全村人的慷慨解囊,对父母的孝顺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小说中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少平——孙玉厚老汉的小儿子。小说开头就为我们展现了两个高中生最后吃饭的场景,出于一对少年的自尊,那不可践踏的自尊,他每次打饭都是学生中最后的一两个,别人吃的中餐,他的却是黑乎乎的,难以下咽的食物!生活的无奈迫使他必须要坚强起来,要坦然的面对自己的一切!

少平并没有被一切外在因素而磨灭对知识的渴望,即使是在做揽工汉时也没有停止对知识的渴求,我敬佩他的好学!读过高中后的他,不能容忍自己仅仅活在一个小乡村中,他对外界的了解不容许他那样,他那令人敬佩的决定让我很是惊讶!一个人去城里揽工,这将意味着他独立的开始,万事开头难,他的难又能向谁去诉说?一切的难堪,一切的迷茫,他坚持了下来,生活的不幸并没有打倒这位可爱的人,反而是他越挫越勇,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吗?后来处于一种机遇,他选择了做一名煤矿工人。

……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的这个关于‘苦难的学说’让我回味无穷。就像我们现在遇见的挫折,大多数的我们总会怨天尤人,埋怨命运的不公,为什么却不能有着‘苦难’的哲学去看待这一切呢?为什么不能用不一样的心境去改变这个平凡的世界,使它不再平凡呢?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那我们在面临种种磨炼之时为什么不能改变我们的态度呢?

一位老师曾经和我说过:“你每天坐在教室里闲玩可以虚度一天的时间,每天认真的学习也同样可以度过这样的一天,都可以平凡的去度过每个日日夜夜,为什么不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活的不平凡呢?”

是啊,我们现在的生活总是演绎着一个个平凡的日夜,我们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人生中,为什么不让我们的生活有着像少平一样的不同人生呢?让我们的在党的领导下,少平的‘苦难’哲学下,让我们的世界不再平凡吧!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4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以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无声有时胜似有声。

读过不少的小说,也有一些情节特别引人入胜的,读之不愿放下的,却没有一本像路遥的绝笔之作——《平凡的世界》那么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个个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们正生活在我的身边。

读《平凡的世界》后,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经的抱怨、愤世不公是多么的幼稚。与主人公的经历比起来,我们是多么渺小,从小学一路走来,没有经历什么挫折,而我们称道的是考试失败,感情失落等等,与少安、少平相比较我们又算什么呢?相信自己能飞!这是读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后,我的第一个感觉。

在这部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的巨着中,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现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飞!”

少平与少安两兄弟同为黄土地的儿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着人生。《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作家倾注了毕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写作的焦点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达了强烈的平民意识与抗争意识。少平与少安都不是轻易向命运妥协的人,他们相信自己的双手可能改变命运,他们在一次次苦难中得到锤炼与升华,表现出当代农民的顽强与坚韧。小说广泛涉及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地记录了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它表达了昂首向上的奋发精神,展示了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

没有一条小船不是经过风暴而顺利抵达港湾的,孙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实现“飞”的壮举与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断的挫折和打击。如为了扩大社员自留地,他曾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黑典型来批判;曾为尝试着进行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而遭到县委的严厉批评;最为残酷的是在第一次扩大砖场时,因高薪聘来的烧砖师原来是骗子的缘故,他的砖全部?烧砸了。无力归还贷款,也付不出村中帮忙劳力的工资,那时,他就像一只被风暴打断翅膀的小鸟在冷风中簌簌地颤抖着。

真、善、美,永远是人们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书中的一个个主要人物,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善良,这该是作家心灵的折射:路遥定也是那么的一个人。然而,人物的结局总令人伤怀,几乎没有一个结局是完美的:孙少安干出了点名堂,他贤惠妻却劳累至喷血;田润叶终于明白了李向前对她的一往情深,毅然与之结合,可向前却已是残废。

孙少平以他独有的人格力量赢得了地位悬殊的田晓霞的爱,可田晓霞却再也回不到他的身边;润生义无反顾地与郝红梅结合,可郝红梅毕竟还带了孩子;金波呢,还不知要追寻那梦中女子到何时。这一切的一切,总令读者有些惋惜。特别是少平与晓霞,地位相差那么多,却能够心心相印,都愿他们会有个完满的结局,可作家偏偏那么残忍!我有些明白了:

我们心理上总不愿去接受悲剧,所以,中国戏曲倒多以大团圆结局。然而,生活中是没有完美的。这应该就是作家昭示给大家的。他是那么地真诚,那么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着太多太多的苦,他对生活的体验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动人的一种美。大家都明白维纳斯正因为断臂才显得更美,把这种美称为残缺的美。那么,路遥既从生活中,也从美学上理解了这一点。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结局的安排也就不足为奇了。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统一,使读者唏嘘不已。

我们应该相信“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

平凡的世界观后感5辉煌的一生不是如波涛翻滚,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地淌流不息……

——题记

这是我读过最长的一部小说,也是最认真看的一本小说。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据说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艺界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开始受到严峻挑战。《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

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路遥生于此,长于此。是这块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遥的求索奋斗、不畏艰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挥不去的生活经历使得路遥那么地热爱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岁之前要完成一部巨着。

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奋斗的人民。路遥该是文坛中少有的英雄,他不仅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责任,更当成了一种无比神圣的使命。路遥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在创作手记中曾这样写道:“在这里,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我将要进行的是一次命运的‘赌博’,而赌注则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尽管不会让世俗的观念最后操纵我的意志,但如果说我在其间没有作出任何世俗的考虑,那就是谎言。无疑,这部作品将耗时多年,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获,这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如果整个地失败,那将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败。

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丰硕的果实──可是怎么可能保证这一点呢!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命运的题目所在。”最终路遥赌赢了这场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愿望,只是代价异乎寻常地惨重,他输掉地是生命!我很喜欢路遥对于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

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路遥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篇3

一个出身卑微,家境极其恶劣的农村少年,一个忍辱负重,不卑不亢的学子,因自卑而上进,以上进求尊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著《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名著《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1《平凡的世界》共三卷,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社会洪流的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一次次苦难中展现出的顽强坚韧使人精神升华。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农民生活的艰辛和新一代的感情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中国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作品既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路遥对生活、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

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_”后期到改革初期我国城乡广阔的社会面貌。《平凡的世界》里着墨最重的是主人公孙少平,那个黄土高原上有着成熟思维,脚踏实地,忍辱负重,不卑不亢的少年。孙少平那种以上进求尊严,从不好高骛远的情怀也深深的打动着少女的芳心。田小霞的出现,让我们的主人公人生有了目标与方向,从此他也可以用自信去面对生活的不幸与艰辛。他们的爱让人奋进,是纯真、向上的,在物质上他们没有太多的要求,而在精神上却相扶相携,那是跨越了所有界线的心与心的交汇。

《平凡的世界》中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就像这本书一样,不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过程是否精彩,人生就该像书中主人公那样对生活从来不低头,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在命运的道路上走出一种让所有人都为之叹服的人生之路,要跨过泥泞,越过阻碍,做不平凡的自己。

名著《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2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瀚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微不足道。这个世界也是平凡的。悲与欢,生与死,穷与富,世事的变更,对于历史的长河来说,都是些平凡事。《平凡的世界》的确是一个平凡的世界,这里所叙述的也是些农村普通的生活画面。平凡的就如我们身边发生的一样。所描述的人们也是平平凡凡的,他们心里想的,身边经历过的事情,我们也许有过。

可平凡并不是平庸。平凡的东西往往孕育着伟大,彰显着神奇,缔造着美丽。平凡的声音有时候也是荡气回肠、惊天动地的。这么说来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其实没有哪天是平静的。

《平凡的世界》,讲述了平凡和苦难,阐述了生活的意义。书中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地上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释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世更的戏剧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高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这是个平凡的世界,可这里所记录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有一种扣人心弦的力量。那些美好的爱情,不见得有山盟海誓、花前月下的浪漫,可任时光流逝、岁月变迁,那份情总也是真真切切的。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孙家两兄弟。哥哥孙少安,性情朴实,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脑袋灵活是改革的先锋者,勇于进取,敢于开拓,历经重重磨难,克服种种压难,最后终于走向成功;在上学时就受尽苦难的弟弟孙少平,这是位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铮铮的铁骨、有强大的精神、有巨大的勇气,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在艰苦非人的包揽活中炼就了吃苦耐劳的倔强精神,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他们的性格各有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出自农村的兄弟俩都有一颗温柔善良的心,虽然出自贫寒的家庭,但正是这贫寒造就了他们的成就和坚强。

这本书给我的体会,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天过着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勇敢的挑战,努力的进取,在平凡中创造出不平凡。

名著《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3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遥。当代作家。路遥的小说多是农村题材,但又不局限于农村生活的描写和城市“交叉地带”发生的人和事。特别是着重表现年轻人的生活,通过他们爱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

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这些书的现实意义在于对中国的现状,在于对历史的延续,在于对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对构成中国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陆地的人们的理解。

另外一个方面,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

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却选择了煤矿,这不是说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然而,就如萨迦格言所说的,“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哪怕再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

名著《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4终于看完了《平凡的世界》,感悟颇多。只是心口有点堵,看不到真爱的结尾,看不到幸福圆满的结局,主人公孙少平毅然的走着自己的坚实,不卑不亢,不屈不饶,那些真心的爱没有成为他的幸福,或遗憾,或退避,都是为了爱。一种大义凛然,包容博爱,真正男人的形象。恐怕这就是作者所希望读者所领悟的,一种奋发的精神。

看完了,留在脑海里的,慢慢的勾起童年时的模糊的记忆,一种似曾相识的情节,浓缩了的人生精华,不管世化沧桑,如何跌宕。支配人的是精神,是不屈的意志。

看完了,获得了什么?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历经苦难,享受爱情亲情友情,领悟生活的基本要素,站稳自己,让思想去飞,肆意奔放。也有自卑,落魄的日子,走过,变成记忆,变成财富,锻炼出不羁的灵魂。

最欣赏主人公孙少平的刻画,真实,顽强,这样的意志定会鼓舞很多人,脚踏实地的向前。美好而寒酸的初恋,却是靠最简朴的饭食而引起的同病相怜;贫富地位如天壤之别的温暖热烈,却以阴阳之隔而让人荡气回肠,真是欲哭无泪。最后走向的是什么?尽管不得而知,但经历之多,人生历练之厚重,不会阻碍他前进的步伐。

当金波找寻蒙古姑娘的罗曼蒂克的爱情的时候,联想起人生的种种冲动,一种纯自然的爱,盘踞着灵魂,八年。人不是应该活在自己的意象中,但你能不为这样的痴情而感动,而落泪?当,心中如期而遇的爱情来到时,是用世俗的眼光打量?是用市侩的天平称量?还是跟着爱情的脚步,信马由缰。当金波唱起别人以为是神经病的歌的时候,不要去怀疑金波的傻,千万不要,原谅年轻,原谅时代。让我们留下敬意,憧憬。愿那份美好,永伴一生。

当田晓霞随洪水逝去的时候,默默的为孙少平难过,就像天边美丽的星星的陨落,为什么如此美好,如此真诚善良的田晓霞,人生的脚步却如此匆匆。美好的一切,不定会长远,人生失望的环节,痛苦的片段,都是人生旅途上无法避免的事实。让思绪痛苦,清醒,只是为了更好的走好人生的未来之路,这样的代价是大的,但又会若隐若现在生活中,在痛苦中感受世事无常。

名著《平凡的世界》优秀读书心得5儿时我住在农村,那时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几家有电视机。当然,我家因姐妹多也没有这样的奢侈品。但是一样可以有我们的精神生活,在父亲每天必听的收音机中,懵懂听着“平凡的世界”。随着时光流逝,参加工作后一次在书店等车的机会,我看到了这部被喻为矛盾文学奖皇冠上明珠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兴奋的买下了三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仔细阅读,不觉间被小说中孙少安和孙少平哥俩的自信、自强、拼搏向上、抗击挫折、积极追求梦想的精神所感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我时常哽咽,而后每当我遇到挫折就会重复翻阅该书的励志篇章,至今真的不记得多少次被书中故事感动,也不记得读过几次这部小说。

这部长篇小说通篇共三部,作者用3年准备时间和3年的写作时间,倾注了自己的无限心血,且写完这部小说路遥久久不能走出书中的情景,以至于该书问世后不久他就离世。小说以孙家少安和少平为主线,描写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黄土高原十年间的城乡生活。小说全方位展示了哥俩身处困境中的斗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在对不同人物的多角度的描写中,展示出人性的真、善、美、丑与恶,可以说这部小说传递的是满满的正能量,也真正的让人读后为之振奋。

孙少安作为孙家长子,为了托起家庭重担在13岁不得己辍学,而后在面对心爱的青梅竹马的润叶示爱后高兴的难以自控,瞬间抓狂后又不得不冷静的为了支撑家庭而痛苦的选择娶山西姑娘贺秀莲,在那个年代那个家庭,少安不敢谈爱情,心里只有那个贫困的家,实际上他是多么希望能和润叶在一起,润叶有文化是教师还与其是两小无猜,而他只能考虑家庭和当时双方的门不当户不对,也怕拖累润叶。痛苦的选择了婚姻后,给他的安慰的是勤劳贤惠的秀莲不仅对他一见钟情。而且在少安没钱买骡子为学校拉砖时秀莲回娘家借,使少安挣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而后在砖厂扩建因为用人不善导致破产无钱给工人开工资,秀莲再次回娘家借,一次次的帮陷于困境的少安度过难关。少安重新振作,再次将他的事业做到辉煌。

少安作为一名聪明上进又敢想敢做的热血青年,自强不息的追求梦想的性格深深的吸引着我,回想我的过往经历,因遇到挫折无助的哭过、在自我安慰清者自清后尴尬的笑着、因莫名的打击而心灰意冷的颓废过了,数不清的困难面前我被小说感人的精神所激励着,因为在现今的社会与当年的时代相比,我所遇所难是如此不值一提,所以努力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才是有意义的。

浓墨重彩的描写是孙少平的人生,他从贫寒的乡下家庭来到县城高中,为了尊严在每天同学们都打完饭后才去食堂领他的两个黑面馍馍,到毕业后回家务农、做教师,而后为了心中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梦想而去黄原做揽工,在揽工过程中被舅舅村上的曹书记相中,后将户口迁到黄原才有机会到大亚弯煤矿做工人,上工前体检因精神紧张血压高,如果买不到醋降血压就得回家,当时天已经黑了,好在村里找到一户人家借一碗醋饮下,第二天得以成功上任,上任后才知道借给他醋的就是他的师娘。

孙少平一直保持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优秀品德,无论条件多么恶劣都坚持读书、努力工作,从不旷工,每个月领到的工资也最多,将工资的大部分寄回家,留下一部分寄给上学的妹妹。一次煤矿事故,师傅为救工友而牺牲,因工作出色他顶替了师傅的位置,同时也担负起师娘一家孤儿寡母的生活。就在这时,他与来矿上采访的省级记者田晓霞重逢,二人燃起爱情火花,并约好转年的这天一起回去见孙家父母,到此本是看的人心花怒放,结果作者笔峰一转,田晓霞因在山洪爆发中救人而牺牲。真是一波三折,此后孙少平为了掩饰痛失心爱之人的伤心,将自己投入到无尽的劳动中,在又一次煤矿事故中为救工友受伤脸上留下疤痕,在拒绝金秀示爱后又回到了他热爱的大亚弯煤矿。孙少平的一生比少安还坎坷,从最初带着卑微上高中,悄悄的趁无人时领馍,到骄傲的为同学们讲故事;从农民到教师后为了看外面的世界去做揽工;从大亚弯煤矿上工前得到师娘借醋相助顺利过关到当班长后替牺牲的师傅承起家的重担;从与田晓霞来采访相遇收获爱情后因痛失爱人而最终回到大亚弯。多层次多角度描写了他一生勤奋好学、真诚善良、重情重义、敢于拼搏和抗挫折的性格。

小说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城乡生活,从孙少安和贺秀莲、孙少平与田晓霞、润叶和李向前、润生和郝红梅等人物的塑造看,他们经历各不相同.悲欢离合的写尽了各种人生,但却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从中看出作者是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来对当代生活的描写,这个世界毕竟伟人不多,靠绝大多数平凡人维持的社会中要不惧挫折,敢于向命运抗衡,不做生活的弱者。

篇4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 苦难

引言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记叙中国农村1975-1985年十年间发展历程的小说,它全景式的描写北方农村生活深刻地表现了苦难的主题,是一部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路遥将视角放在普通人的生活上,通过刻画孙少安、孙少平等一系列人物在城乡“交叉地带”徘徊的一生,表达了一种对于时代苦难的思考,以普通人的苦难来表现整个时代的焦虑、迷茫、苦难、曲折。而路遥对于苦难意识的书写也是研究《平凡的世界》的重要部分,大体可分为对作者的研究与对作品的研究。

一、作者的苦难经历

路遥出生于陕北高原,就在这样贫瘠的背景下开始了被苦难贯穿的一生。在路遥年仅7岁时,由于家里几个弟妹相继出生,父母实在无力负担,将路遥过继给了二伯。尽管二伯想要尽力支持路遥继续学业,但由于经济上的极度贫困,二伯家最终还是只能供路遥读到小学毕业。路遥的初中三年就在老师与同学的接济中度过了,在学校只能吃最便宜的丙菜,每天以窝窝头果腹,在同学们上课学习时,路遥却必须承受饥饿、眩晕带来的负担。过早的开始接触人生的残酷与艰辛,将这一切深深地刻在了路遥的作品里。路遥在描写孙少平求学时的贫困时写道,“他瞧见乙菜盘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就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底盘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底盘的撕拉声像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1]这些对于贫困细节的描写,无疑是路遥真实经历的写照。路遥对于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书写也源于路遥自己曾经的一段爱情。路遥曾与宣传队演员林红相恋,却在把林红送出去当工人后由于两人差距逐渐变大而分手。而《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与田晓霞两人一个是从农村来的底层工人,一个是年轻美丽的记者,虽然身份地位相差极大,却因为内心思想的一致而对爱情坚守不移,大概也是路遥对失败的爱情的另一寄托。

路遥不光是用自身经历的苦难来写作,同时也是在用一种苦难式的态度进行写作。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写道“写这部书我已抱定吃苦牺牲的精神,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心。要排斥舒适,斩断温柔。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播出绝响。”[2]路遥在写作时,以一种掀开伤疤的决绝,以笔做输血管,通过指尖的书写将身体的血液一点点输出,最终凝成了最后的巨著《平凡的世界》,而路遥也在两年后因积劳成疾而去世。路遥写作的态度与宗教中的苦行有着精神层面上的重合,他就像苦行僧与献祭一样向着自己写作的圣地前行。路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苦难的哲学家。可以说苦难贯穿了路遥的一生,最终也成就了他,将他铭刻在了文学史的石碑上。

二、物质上的苦难

《平凡的世界》是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展开的,奠定了整部作品不能逃离的贫穷与封闭的基调。心理学中有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本能需求从基础到最高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而在小说一开始展现的即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缺失,这也就带动了后文一系列的苦难,主要人物的生活也由此展开了。

孙少安作为孙家的长子,是一个善良宽容、勤劳认真、同时又敢于创新、敢于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新时代表率。他本可以通过学习走出乡村,却因为家庭情况的窘迫不得不辍学务农,过早地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接受了自己一生作为农民的命运。但由于生产力低下,即使他再辛勤地劳作,家里的条件也无法改善,依然困苦。但路遥写生存环境之苦并非为了要让苦难压倒主角,而是要从苦难中迸发出顽强拼搏与反抗的精神。孙少安并没有屈服于现状之艰辛,反而开始自主探索双水村农民进步的新路,他摸索出了分组承包制度,但同时他也遭受了处于守旧与改革的夹缝中的打击,生活一度使他崩溃,给了他沉重的压力,但他始终凭着自己作为一个庄稼汉的硬气与生活进行顽强的抗争,后来他又开始办砖厂,最终成了一名成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孙少安作为新时期农村改革的典型,即使背负沉重的命运,也从未放弃过生存的希望,始终保持着勤勉与辛勤,这也正是苦难的意义所在:并非为了打倒人,而是让人站起来。

而孙少平则是另一条发展路线。与孙少安不同,孙少平是一个接受了教育并一心向往城市生活的人。孙少平踏实,充满梦想,并甘愿为了梦想吃苦。他放弃了与哥哥孙少安一起经营砖厂发家致富的道路,转而孤身来到城市,身上只带着几十块钱,从工人做起,过着城里人最瞧不起的底层生活。他背石头时“本以为,他的脊背经过几个月的考验,不再怕重压,而没有想到又一次溃烂了,旧伤依然结痂,但不是痊愈,因此经不住重创,再一次被弄得皮破肉绽,少平尽管脊背的皮肉已经稀皮烂,但他忍受着疼痛,拼命支撑这超强度的劳动”。[3]孙少平带着初入城市的迷茫与无助,凭着一腔的热情与坚持在城市底层挣扎着谋生。他最后通过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份在煤矿的工作,其实这份工作对其他人而言都还是太苦了,但对于少平,却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孙少平代表着转型期间由农村涌向城市的一批青年,他们位于农村与城市的交叉点上,迷茫徘徊,努力想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可是生来的命运不公一开始就显示着他们与城市的差别,他们只能用自己的汗水努力打拼,努力为自己在这个城市留下一些曾经来过的痕迹。

三、精神上的苦难

精神上的苦难是比物质上的苦难更难以承受的,作者所经历的苦难与重压反映在人物与情节上。精神上的苦难主要来源于美好理想与现实生活的矛盾,这使得主人公处于夹缝中而饱受痛苦。

孙少安作为孙家长子,家中几口人的吃饭问题常像一座大石压在他心头,同时作为生产大队长,如何提高队里的生产力,让大家能在不适宜的政策制度中尽量多些收入,改变贫穷的现状又成了他的一项重任。他想到了进行分队承包,开始了的萌芽,他单纯地想带领村民走向更好的生活,却在这时被政治问题重重的压弯了腰。田福堂由于自己的权威不断衰落,嫉恨孙少安的个人威信,将孙少安的改革举报成政治错误,将他划分为资本主义。但孙少安并没有放弃,他坚持实行责任组,并尽自己所有去抵抗重压。孙少安是家中的顶梁柱,遇到这些责任他无法逃避也无处倾诉,只能自己默默承担。来自家庭与政治的精神压力时时折磨着他,他却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拼搏,拼命挣扎。

而毅然独身入城的孙少平则面对的是另一种精神苦难。处于城市与乡村的“交叉地带”的孙少平面临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漂泊感。一方面他满怀不舍地远离了一直生养他的家乡与亲人,另一方面当他面对憧憬已久的城市却有一种无法融入的违和感与自卑感。孙少平一方面生活窘迫,另一方面却有自尊自强的精神,现实生活并不如他想的如意,他就如一个孤儿难以找到归属。但是他并没有屈服,他抱着这样的精神压力继续在城市打拼,到最后成为一名煤矿工人时,虽然仍有干部子弟对他冷眼相看,但也不得不折服与他和平合作。当孙少平在逐渐摸索他在城市里的位置,努力地找寻自己的归属感时,生活最终还是给了他回报,他最后还是回到了矿山,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四、爱情上的苦难

文学作品始终是离不开爱情的,《平凡的世界》中刻画的几个女性形象也十分典型。[5]其中既有传统的为家庭与丈夫奉献一切的秀莲,也有在伦理的束缚与自由的爱情中挣扎的田润叶,也有新时代自由女性代表的田晓霞。他们的爱情或喜或悲,都带有凝重的时代气息,是七八十年代女性逐渐开放与进步的缩影。

孙少安与村支书田福堂的女儿田润叶是青梅竹马,田润叶作为一个优秀的青年教师,有着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他们两人互存爱慕之心,却因为田福堂看不起孙少安只是个普通的庄稼汉遭到强烈反对。田润叶一方面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一方面内心又被传统的封建伦理束缚着,使她不能反抗父亲的命令。最终两人只能分开,孙少安与山西来的姑娘秀莲结婚,并在逐渐的相处中爱上了秀莲的热情积极,而田润叶饱含痛苦地与追求她已久的干部子弟李向前结婚。婚后,田润叶拒绝来自丈夫的爱意,将自己封锁起来,并申请调离以远离家庭。直到李向前遭遇车祸不幸残疾,田润叶又迫于伦理照顾李向前的起居才逐渐发现李向前的种种优点。而孙少安与秀莲两人相互扶持,一路拼搏,就在厂子建好美好生活即将开始的时候,秀莲却突然吐血倒地,永远地离开了少安。四人这样一个充满了唏嘘的爱情结局,有喜有悲,但最重要的是曾经有这样一个人曾经爱过,一同生活过。

而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则更为理想。少平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成为了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师,也从此与县革委副主任的女儿田晓霞结缘,后来他只身到城市打拼,两人的缘分一直紧牵着。横亘在两人间的是身份的差异,家庭条件的不同,更是生活环境的落差。但是两人却有一种深刻的内在思想的契合与难得的情感上的一致。两人相处时可以谈论一切关于人生、关于理想、关于整个世界的问题,高度的契合使他们成为了彼此的精神伴侣。但是即便如此,源于未知的未来与无形的自卑,孙少平对这段感情始终怀有一种隐约的不安感。而命运之神又一次打断了他们美好的进程,一次偶然的报道将田晓霞带上了一架命运操控的飞机,最后殒身于洪水中。这无疑是对孙少平最为重大的打击,此前他们的爱情一直支撑着他不断挣扎,而晓霞的死只留给了少平一个人的杜梨树。

但路遥笔下的爱情也不是全都是苦难的。孙家最小的妹妹孙兰香简直是这个苦难家族中最大的幸福,她年轻美丽,勤奋聪慧,最后考上了北方工业大学,并与一个优秀的伴侣共度一生。她完成了孙家所有人的心愿,似乎是作者最后洒下的一点糖。

结语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传达的苦难意识是文学难以逃避的主题。[6]人在苦难中学会了直立,学会了反抗与挣扎,学会了将历史刻在石碑上,将奋斗与不甘永远铭记。这大概也就是路遥通过《平凡的世界》想要向我们叙述的真理吧。语

参考文献

[1]李斌.现实主义作家及其创作的互文性与契合度――以路遥《平凡的世界》为例[J].文艺生活,2011.

[2][4]路遥.平凡的世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篇5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以史诗般的笔触,描述了中国的社会在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黄土地上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双水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而二十二岁的孙少平却越来越烦闷不安。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孩子们都不念书了,村小学也解散了,他也就重新恢复了真正的农民身份。当然,少平并不是简单的“怕苦怕累怕当农民”,事实上他也是一个标准的农村后生,甚至更出色。只是我们的少平到了意识觉醒的年龄,“不幸”的是他比身边的小伙伴们又多读了一些书,但又没有多到足以彻悟的程度。另外,单纯的读书,而缺少社会的历练乃至挫折,我们的少平自然也只是懵懵懂懂地感觉需要改变,却不知如何入手改变,更不知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为了权利吗?一家之主自然是父亲与哥哥,事实上哥哥的事业渐有起色也证明了少安更适合做一家之主。

为了金钱吗?在家至少一日三餐不愁,而身无一技之长的少平如果离开家庭,只会更加颠沛流离,况且他的出身与生存环境也让他还无法真正领悟金钱的魅力。

为了爱情吗?红梅、晓霞,甚至玉英,这些在少平的生活中掀起过或深或浅的涟漪的人,都开始依照各自命运的安排,融入了各自的新生活中。时间会冲淡一切,这些人都会忘记了曾经的过往,他孙少平自然也概莫能免。

为了证明自己吗?作为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与他在书本中读到的那些不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相比,不啻是天地之别,命运注定了这个虽然精神世界还算丰富的农家少年,也不敢有非分之想。

是的,少平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是朦胧地感觉世界并不是只是自己眼里所见到的那样。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说到底,这是一次单程的旅行,所有所有的体验都是自己才能感受得到的,而世俗的安排却是一眼望得到终点的:每日劳作、娶妻生子、攒钱箍窑、抚养孩子、循环往复……如此下来,个人的生命注定只是一条性命而已,而非独一无二的生活。

是的,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每个人的生命的长度基本都是差不多的。但是,作为受到老天爷唯一特殊眷顾给了我们思考能力的人类,每个人的生活的宽度却可以有天壤之别。视野、格局、品位,财富、事业、爱情,思考、歌唱、奉献,忠诚、友谊、信念,一切一切都是我们每个人呈现各自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的方法与路径。从自然法则看,我们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但过程是否精彩则全靠个人的缘分了。天堂地狱,悉在我心。

我们之所以欣赏少平,并不是简单的佩服他的毅力,更与神马金钱啊权利啊成功啊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我们只是被他挣扎着,以求在死水中得以微澜的努力所感动。少平的所思所为,实际上激发了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不甘与追求。

好吧,弱弱地问一句:那些每天高唱着“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们,你们真的甘心了吗?你们是在掩饰你们的懒惰与懦弱吗??你们真的活过吗???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平凡的世界》,十几年前我就在收音机里听过,并在图书馆里借阅过。当我在人民网上看到开展评选“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活动的时候,我又首先想到了作家路遥,想到了他付出极大心血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是我买了一部心仪已久的、属于自己的《平凡的世界》,又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

当孙少平伤愈返回大牙湾煤矿,与头上包着红纱巾的惠英嫂、胸前飘着红领巾的明明、以及脖项里响着铜铃铛的小狗--“小黑子”相逢的时候,这部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也就接近了尾声。尽管意犹未尽,尽管生活仍在继续,尽管我还在为主人公的命运设想着种种归宿,但小说确实结束了,它留给我们一个令人深思的长长的省落号。掩卷沉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部小说所给予我的不仅仅是艺术的欣赏,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更加熟悉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黄土高原上及中国农村大地上的那段艰辛而沉重的历史,让我感受了历史发展进程的艰难脚步和那许许多多普通劳动者的艰苦生活,认识了平凡世界中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领略了人世间亲情、友情、爱情的真挚与丰富……

对于像我这样一个从小就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小说中的一些场景和人物也许并不陌生,其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在很多方面正是自己及吾辈、父辈们的影子。他们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读着这些文字,就好象走进了他们的心田,与其同悲同乐,共同走过一段段艰辛的'路程!在那艰苦的年代里,创业确实太难了,能吃上一顿饱饭、能安心塌实地读书,都要付出那么多的努力和代价!要跨越农村的门槛到城市里来工作和生活,这更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如果有今天这样的形势和政策,书中主人公孙少平、孙少安等的命运也就不会那么坎坷了。当然,倘若如此,有血有肉的主人公的形象也就不会跃然纸上了。这正是历史的必然。)

更让我感动的是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面对苦难和挫折的积极心态和在苦难岁月煎熬中父与子、兄弟姐妹间那真挚淳朴的情愫!他们所处的时代及他们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让我们又一次认识到了苦难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苦难是生活的向导,是引领我们走向幸福生活的良师益友。谁都憧憬美好的幸福生活,没有哪一个人偏爱苦难。但是,苦难又往往是与幸福相伴而生的。当一个幸福的时刻出现的时候,又往往被一个个苦难的旋涡所淹没;苦难过后,常常又会洒下一片片幸福的阳光!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里,或多或少、或小或大、或物质或精神,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苦楚、坎坷或挫折,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如何面对这些痛苦和不幸。我常想,苦难也许是上帝给我们的一剂良药,它让我们的生命增加韧性和力度,让我们的生活增加不同凡响的音符;我们在幸福中丢失的,又往往能在苦难中找回来,从而演奏出一曲动人的乐章。

当然,含泪播种的未必能够含笑收获。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感谢生活,感谢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平凡的世界。面对未来的一切,我们都应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要坚信苦难的日子终有尽头,要像作者说得那样,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要心平气静地耕种下去。

历史的车轮已经碾过了那段泥泞,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生活在这个平凡世界里的人们正在迈着匆匆的脚步,以不同的角色各自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同时也在用实实在在的劳动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书写着历史的一页。我,一个普通劳动者,为有幸目睹这个平凡的世界并参与其中而感到由衷的幸福和骄傲!

我认为,这正是《平凡的世界》及其作者路遥给予我们的最好的精神食粮。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生命里有着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着怎样的愁苦和感伤?雨浸风蚀的落寞与苍楚一定是水,静静地流过青春奋斗的日子和触摸理想的岁月。

贫瘠厚重的黄土高原上曾经有这样一群苦难的人,他们机械式地生活,小心翼翼地生活着。今天一个政策可以塑造他们,明天一个决定也能够摧毁他们。幸运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也只能提心吊胆的生活着,不敢有一丝作为。他们朴实平凡的就像脚下的土地、风中的尘埃,他们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身体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但他们守旧、落后、困倦、贫穷,就像烟波浩渺的海绵上随波逐流的船只,没有方向,没有出路,人生只能任由命运摆布。这种无助的感觉就如同青藤扎根在心里,越揪越紧,以致让人窒息。

本书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形象地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

当少安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独自承担起家庭,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的让人惋惜,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他放弃了润叶。他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给不了润叶幸福,他知道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他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几度起伏。在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

当少平在村里不当教师后,他没有向命运屈服,不愿一生只为填饱肚子而活着。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尽心尽力地干活,成为一名优秀工人。但是,这一切绝不是靠运气。在他闯荡过程中,他背上的疤,告诉我们他付出了多少;他破烂的行李,告诉我们他的生活有多苦;黑夜中微弱的光芒,告诉我们他的求学精神有多么顽强。

生活没有如果,他们的命运告诉了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制于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完完全全的决定着自己的命运,我们要做的是怎样让我们更幸福。有远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这只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种途径。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4终于看完了《平凡的世界》,感悟颇多。只是心口有点堵,看不到真爱的结尾,看不到幸福圆满的结局,主人公孙少平毅然的走着自己的坚实,不卑不亢,不屈不饶,那些真心的爱没有成为他的幸福,或遗憾,或退避,都是为了爱。一种大义凛然,包容博爱,真正男人的形象。恐怕这就是作者所希望读者所领悟的,一种奋发的精神。

看完了,留在脑海里的,慢慢的勾起童年时的模糊的记忆,一种似曾相识的情节,浓缩了的人生精华,不管世化沧桑,如何跌宕。支配人的是精神,是不屈的意志。

看完了,获得了什么?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历经苦难,享受爱情亲情友情,领悟生活的基本要素,站稳自己,让思想去飞,肆意奔放。也有自卑,落泊的日子,走过,变成记忆,变成财富,锻炼出不羁的灵魂。

最欣赏主人公孙少平的刻画,真实,顽强,这样的意志定会鼓舞很多人,脚踏实地的向前。美好而寒酸的初恋,却是靠最简朴的饭食而引起的同病相怜;贫富地位如天壤之别的温暖热烈,却以阴阳之隔而让人荡气回肠,真是欲哭无泪。最后走向的是什么?尽管不得而知,但经历之多,人生历练之厚重,不会阻碍他前进的步伐。

当金波找寻蒙古姑娘的罗曼蒂克的爱情的时候,联想起人生的种种冲动,一种纯自然的爱,盘踞着灵魂,八年。人不是应该活在自己的意象中,但你能不为这样的痴情而感动,而落泪?当,心中如期而遇的爱情来到时,是用世俗的眼光打量?是用市侩的天平称量?还是跟着爱情的脚步,信马由缰。当金波唱起别人以为是神经病的歌的时候,不要去怀疑金波的傻,千万不要,原谅年轻,原谅时代。让我们留下敬意,憧憬。愿那份美好,永伴一生。

当田晓霞随洪水逝去的时候,默默的为孙少平难过,就像天边美丽的星星的陨落,为什么如此美好,如此真诚善良的田晓霞,人生的脚步却如此匆匆。美好的一切,不定会长远,人生失望的环节,痛苦的片段,都是人生旅途上无法避免的事实。让思绪痛苦,清醒,只是为了更好的走好人生的未来之路,这样的代价是大的,但又会若隐若现在生活中,在痛苦中感受世事无常。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一夜,确切的说是彻夜,读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知道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小说,一夜看完有点走马观花之嫌。但是不论怎样不负责任的阅读方式都会给读者一个基本的印象,而这个印象对于我来说是很深很深的,所以我将这个印象写出来,同时写一下我的观感。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发生地点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说是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在这个十年里,中国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双水村及双水村的人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缩影。在那段年代里,文化革命结束了,上台执政带来了改革开放。

我不想详细的叙述小说的内容,实际上里面包含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遥显然是想用一种现实主义的笔法细致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会画卷。在里面各个阶层不论性格面貌都栩栩如生的人物我随口都能数出好多。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路遥的精湛的小说功底,极其严肃的写作态度,使这部小说具备了作为那一段历史最好的辅助教材。

显然,我无法做小说评论,这当然是因为水平的原因。但是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教育意义则是一种对农民的深刻理解。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曾经过的日子,农民现在和未来他们也不会关心。实际上笔者本人也不曾有过真正的了解和认知。如果要有这种水平的想法恐怕必须经历过农村生活。但是间接知识也能够贷给我们启示和触动。这就是《平凡的世界》,这就是《徐三关卖血记》。这些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这些书的现实意义在于中国的现状,在于历史的延续,在于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对构成中国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陆地的人们的理解。

篇6

在这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还藏着许多未知的秘密,我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读完平凡的世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是否被其中的人物情节所吸引。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2021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一)作家周国平说:“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都要用平凡的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的生活过好才是圆满。”

当我极不情愿地翻开书的第一页时,就被书中一个景物描写吸引住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正纷纷扬扬地飘洒着……”这段景物描写使我的心情从抵触瞬间变成了渴望,令我陶醉其中,身临其境,难以自拔。这就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

经过长时间的阅读,我渐渐熟悉了书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而在所有角色中,我印象最深的也最佩服的人就是孙少平。我认为他是全篇的主线,通过他的成长经历展现出一个平凡普通的人物形象。他从不好高骛远,而是脚踏实地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他家境贫穷,可是在逆境中,他依然乐观,和他哥哥孙少安一样,勇于战胜自我、战胜困难、摆脱束缚、重塑信心,坚强面对生活的挑战,这种精神令我敬畏。他让我们看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中人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和动物之间的感情。这也警示我们要学会生活,珍惜感情。在生活中,人最大的缺点就是认识不到自己的平凡,而孙少平能真正认识到平凡,也选择了平凡。

尽管没有读完整部书,但读到现在的我渐渐从作者描绘的平凡生活中,认识到怎样去生活。书中的众多人物在生活中都遇到了困难,却没有向生活低头,而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在贫穷的生活中有着各自的梦想与愿望。命运虽然不公,但是这不能阻挠他们的斗志,表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有位伟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不,它应该使我们伟大!”我们在生活中也需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取得最终的胜利。

作者在这本书中向读者展现的就是在这平凡的世界中一个个看似平凡的人物却带给了我们心灵的震撼。书中人物的生活背景正是许多中国人都亲身经历过来的。有无奈,有痛苦,有迷茫,有绝望。因为那段特殊的时代背景,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但是书中的人物却让人体会到他们身上那种顽强的抗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同样有着一个个不平凡的灵魂。他们的勇敢和坚强让我感动。

生活没有如果,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尽管生活没有坦途,但这并不代表我们面对困难要束手无策,听天由命,而是要尝试改变,哪怕是最平凡的生活,也要活出精彩,活出价值!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二)经过记过难眠之夜不倦努力,如痴如醉,读完了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最后一页,古人说开卷有益,合上书卷闭起眼睛已发生的故事好像就在昨天,梦幻中,绊缠绕,头脑中难舍难弃,在我那平静如水的心境中激起无数涟漪,荡起层层波澜。

书中主人公孙少安带领一家人,从贫穷“饿着肚子劳动”过日子,一年一年长大,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田润叶“忍泪分手”,同爱人秀莲相亲相爱成为眷属,艰难过日子,并肩携手,为脱贫致富,不畏艰苦辛勤劳动的经过,深感生活的艰难人生坎坷。

以其弟少平为中心所牵扯的周围一群人和场景,耐人寻味百读不厌。和蔼可亲的曹书记一家人,充满田园风格的信天游,活泼热情的金波一家人,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和回忆。活泼潇洒,温柔体贴的田晓霞的不幸早逝,遗留下的古塔山杜梨树下的盟约,几经海誓山盟梦幻亲爱的人就在身边。“一串银铃似的笑声,笑声远去,消失。”令人心碎,茫然之余,深感人生短暂,生命可贵爱情伟大。最后放弃了多情贤惠的美丽姑娘金秀的爱恋,同师傅遗孀惠英嫂的结合,高尚的人品令人佩服。

作家在作品中,教育我们怎样做人,人在短暂的一生中怎样生活,“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的与所爱的人一起奋斗并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

合上书卷轻轻思考,虽然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不顺心,饱受世俗偏见不公平冷遇,与书中人物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那茫然的心灵深处“一洗尘泥飘飘欲仙了”。勇敢投入生活,潇洒看尘世平平常常过一生。

正像歌中唱的那样: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推开波浪,水面倒映着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凉爽的风。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困难的挑战,为家庭的幸福而努力地拼搏吧!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三)在平凡的世界中,走着十分平凡的道路,过着很简单的生活,最平凡的人物,在这平凡的人世中有着最简单的梦想和追求。

然而最为奇妙的也是平凡的人物,在平静的岁月之中有着不平凡的精神和毅力;在这困难的时代,有着不平凡的执著和魄力。

虽说孙小平的目标小,孙少安的梦想简单,但他们都有着过人的精神和志气,他们十分坚强勇敢,善良而朴实,真挚且真情。始终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情,把吃苦耐劳和不忘初心的优良品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两人一向都坚持着勇往直前的毅力,不断在抗争、奋斗、前进,为了自身的目标而努力,追求想要的生活和内心的渴望,完成自我最初的梦想。

总体来说故事表达的就是一种精神,懂得把面前的困难化作成前进的动力。即便是最平凡的人物,依然艰苦去奋斗,就算处于绝境之中,还是坚持着最美的初心,这种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另外,生活不能永远都在等待别人来安排,需要依靠自我的努力去奋斗,无论结果是什么,相信最终都能得到慰藉,人生没有白活。生活充满了不顺心和不如意,仅有学会振作和勇敢,才能更好地迎接暴风雨。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四)《平凡的世界》,一本平凡而又真实的书,发生在一个不起眼的双水村的小寨里,有默默地诉说着融融的亲情,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有峡北风情的爱,没有荡气回肠的情节,只是在那个年代诉说平凡而又曲折的人生。

我们无法想象出生活在黄土地上少平一家。但是是什么让他们生存下去的呢?为了生存,为了让少平和兰香有学上,为了给少安找媳妇,为了养活老人。

小说着重写了少平,这是一位不甘于贫穷的却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如何上高中读书的努力,回家种田的辛苦,建窖烧砖的使命,到后来出去打工挖煤,再到矿山,他从不放弃,但他从未叫一声苦累。他不是神,他也有放弃的时候,但是是什么让他坚持下去的呢?是他内心的奋斗的力量支撑着他,他平凡的世界是不平凡的。

其中还穿插了各种复杂曲折的爱情故事:少平与晓霞的爱情悲剧,少安与润叶的爱恋,润叶对向前的责任,金波对蒙古姑娘的爱情等。这些爱情的背后,是痛苦与无奈,让人感到现实的差异。

爱情是现实的。少安为什么不选择润叶呢?不是不喜欢而是少安现实,他选择了平凡而又朴实的生活,虽然不浪漫,但却踏实温暖;少平雨天晓霞的爱情,虽浪漫但不现实,所以,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结局。最让我感动的是润叶和向前的爱情经历:润叶因得不到少安的爱情却阴差阳错的和向前完了婚,因婚后不和,两地分离,但当向前因得不到润叶的爱而酗酒出车祸锯腿时,润叶终于醒悟了,不在无动于衷了,毅然负起了妻子的责任去医院照顾起了向前,他们的爱情也就开始了。向前虽然没了一条腿,但却获得了爱情,这就让我们怎么不感到钦佩呢?

人与人的命运从不相同!但《平凡的世界》让你认识到:尽管世界是这样的不公,可只要你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成功。

生活像流水一样,有时是那样的平直,有时又是那样的曲折。

读《平凡的世界》,让我读出生活的千滋百味,让我们读懂了珍惜。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五)纵观全书,我觉得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而贯穿其中的是亲情、友情、爱情。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农民的生命同伟人的生命具有同样的价值,普通人的劳动同伟人的业绩一样伟大,我能够认识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凡的心。

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全是浓浓的爱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亲情、友情、爱情。特别是孙少平,也是我最佩服的角色。一个出身卑微,家境极端恶劣的农村少年,一个忍辱奋进,不卑不亢的学子,又或者说,农村的孩子,因自卑而上进,以上进求尊严。少平平凡的一生,分化于农田、城市工地,还有煤烟四起的地下坑道中。田晓霞的出现,给了少平的生活更加丰富的内容。关于她的章节,我都会一遍又一遍的通读因为有她出现的时候,总会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有了她,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还是幸福的。田晓霞是少平的一个梦,她的牺牲,让人认识到这就是生活……总之,世间所有的真情都在这里得到了体现。我想起冰心曾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这爱情,这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便一定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

篇7

“在而不属于”的生命状态

回到 1980年代的文坛,“现代派”“实验小说”“新潮小说”等蔚为大观,以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底色的文学思潮此起彼伏,小说观念和技巧不断翻新,作家们 “各领三五天”,“小说家们被创新之狗追得连在路边撒泡尿都来不及 ”。而“十七年”包括“”以来的社会主义文学实践却遭遇困境。在这样的时刻,路遥不打算回到过去,也没有狂热地膜拜西方,他清醒地走自己的路,紧紧抓住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用现实主义方法为大变革时代的中国注入新的历史意识。路遥对那个时代是熟悉的,亲身经历改革浪潮,与当时许多小说“回到历史”的路向不同,路遥就是要为那个时代大胆地做一个注脚。他如此真切地描写时代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如此急切地赋予那个时代新的历史意识 [1],这难道不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吗?如此近的距离怎么能看清楚那个时代?

带着这些疑问进入《平凡的世界》,我们看看小说提供了什么: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集体化道路与,文明与愚昧的冲突,新时代与旧意识的不相容这是路遥包括其他作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思考分析,但仅仅靠这些并不足以让作品走得更远。路遥通过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的人生道路折射时代的难题和困境,从而表达了一种“在而不属于”的生命状态,这恰恰也是《平凡的世界》所凝聚的核心历史意识:变革时代需要超越,从生活和逻辑上超越一切固有的状态,向更高更好的生活迈进。

孙少安很早就承担起家庭生活重担,和父亲一起在黄土地上流血流汗。他为了弟弟初中毕业就放弃上学,为了不让润叶吃苦与她断绝情感,即便如此,他仍然不是一个“安分守己 ”、只知埋头苦干的农民。他对国家的农村政策总是异常敏感,甚至敢于冒着被批判的风险突破条条框框,发展生产。朴素的生存之道使孙少安把追求好日子摆在一切政治束缚之上。他总是想改变家里烂包光景,干一番事业让人对农民也刮目相看。这样有一定文化基础而又头脑灵活的农民一旦遇到合适的社会条件,必然会大展拳脚。果然,农村环境一变,他就抓住时机办起了砖厂,虽经波折却发展壮大,成为远近闻名的乡镇企业家。路遥也写到了孙少安富裕之后的头脑发热,但他在亲人的帮助之下猛然醒悟,最终决定用赚来的钱为村里重修学校,这已经超越了普通农民发家致富之后的自私膨胀心理。

小说重点刻画的孙少平几乎就是哥哥孙少安的“升级版”。他关心和注视双水村之外更大的世界,不甘心高中毕业回村种地,和田晓霞一样认同冒险和闯荡的精神。他是中国第一代进城揽活的农民工,从双水村到城郊落户再到成为大牙湾煤矿工人,孙少平逐渐脱离了农村生活,一步步走向自己选择的道路。他通过读书看报不断提升自己的视野和文化水平,产生能容纳苦难的宽阔胸怀,更具备了独立思考和觉悟人生的能力。比起哥哥他更坚持自己的人生选择,更相信自己的奋斗之路,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更加深刻。在许多人眼中,孙少平是“不一样的人 ”,身上有完全不同于农民的特征和气质。

无论是借助于阅读还是朴素的生存需求,孙少安和孙少平都不是安于现状的人。他们身上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充满了改变现状的抱负和能量。这种能量异常充沛地体现在小说中,形成了人物特有的男子汉气概。他们不惧怕现实困厄,勇于打破常规,做出普通庄稼汉难以想象的事情。这背后的动力来自于对贫穷的惯性生活和僵化的思维意识的超越,而处于变动期的社会恰恰就需要变革的勇气和力量,打破既有的陈规,在社会和人生中寻找新的可能性,开拓新的道路。路遥把兄弟二人的命运放到社会变化的进程中,在他们的生活、情感和精神领域发现社会问题和时代症结,从而展开了对变革时代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在而不属于”既是小说人物的生命状态,也是路遥重新界定历史的方式,这是一个具有身份焦虑、贫穷、社会阶层固化等时代难题困扰的平凡世界,无论用何种方式回答这些难题,是否能够解决问题,人都必须具有一种向上跃进的生命曲线,必须有“不属于”的气质和精神,从而不断超越既有的生活和逻辑。在超越性这个意义上,路遥建构的小说世界和人物生命状态是同构的,“在而不属于”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时代和历史,意识到现实是一个需要改变和超越的世界。

以这种超越性的历史意识映照现实并指向未来,路遥的创作保留了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乌托邦性,但他并非要去建构一个想象中的乌托邦世界,而是把“不属于”紧紧立足于“在”之上,从细致描绘和真诚书写现实的过程中赋予作品某种历史发展的可能性,因而我们才会读到黄土高原一年四季的风景变幻,才会感受到西北农村人情世事的复杂多变,才会体验到变革时代的城乡气息。 1980年代以后的文学逐渐减弱和放弃了超越性的历史意识,要么回到深宫大院玩“历史循环”的游戏,要么接受某种理念欢呼“历史的终结”,人物已经失去了改变一切的能量和气质,回到自我的凡俗生活,吃喝拉撒,活着就是一切。路遥不为所动,依然故我地讲述黄土高原窑洞中农民奋斗的故事。他的“讲述”饱含着深情和理解,他清楚地意识到如何利用既有的文学资源打动读者的心,事实证明他的努力成功了。

叙述的伦理关怀

阅读《平凡的世界》,总能感受到作者对于时代的思考和看法,同时更能体会到作者对于人物命运的理解和关心。除了以人物的奋斗来表现超越旧生活和旧体制,小说表现历史意识的冲动还体现在叙述方面。

路遥在小说中使用了多人称叙述,以此反映时代的变迁和人物的复杂心理状态,但最有特色的是不断突显叙述者的声音。我们分明感到这个叙述者不断代替作者发声,发表各种看法,对人物进行揣摩和分析。叙述者的声音在小说中大体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叙述者对人物心理的分析。叙述者及时出现在人物面临选择和痛苦的瞬间,指出人物行为的依据和复杂情绪体验,比如孙少平,叙述者尤其注重他的心理成熟过程,特别是每一次读书之后的人生体悟。在读了田晓霞推荐的杰克 ・伦敦的《热爱生命》之后,叙述人分析道: “当然,从表面上看,他目前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实际上在很大的程度上已不再是原来的他了。他本质上仍然是农民的儿子,但他竭力想挣脱和超越他出身的阶层。 ”[2]叙述者不仅阐释人物的心理动因,而且对一些留在旧时代难以转身的人物也给予了很大的理解和同情。比如田福堂和孙玉亭,叙述者一方面指出他们的很多思想和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时代,难以接受农村改革后双水村的巨大变化,另一方请读者给予他们同情和谅解,允许他们用时间来转变思想。

第二种是叙述者对社会人生的理性认识。叙述者描述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事件,细腻描绘人物生活的城市和农村背景,直接站在一定的高度评价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抒发复杂而又丰富的情感。比如“生活似乎走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圆。但生活又不会以圆的形式结束。生活会一直走向前去” [3]。

第三种是叙述者对各种文学作品的评价和呼应。叙述者通过主人公的阅读对涉及的文学资源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有时比较隐蔽,往往通过人物之口进行。从小说涉及的文学资源来看,苏俄文学和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显然是备受推崇的文学资源。在小说第二部,田福军与老作家黑白有一段对话谈及《太阳正当头》,这是黑白描写合作化运动和的长篇小说。田福军指出小说对当时的生活做出了不准确的认识和结论,同时也安慰黑白他的作品所描写的生活本身不会丧失价值,今后的读者仍然会读这本书,不会怀疑作家真诚的态度。叙述者借助田福军之口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实践的利弊进行评价,相信只要小说真诚地描写生活本身就永远不会失去价值,这显然也是路遥创作的自况。无论是作为文学导师的柳青还是“”时期的小说作品,路遥都将其作为重要的资源继承下来。熟悉这些作品的读者都知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分析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用新的理念和理想描绘现实生活,而路遥赋予时代历史意识的努力也与此密切相关。

叙述者声音的不断出现表明路遥强烈的介入意识,他关注时代的发展变化,希望借助叙述者展开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与人物进行对话和交流,理解他们的处境,同情他们的艰难困苦,进而与读者进行潜在的交流和碰撞,传达强烈的历史意识。路遥如此急切地想告诉读者这个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要把那种突破和超越既定生活和思维的冲动灌注到字里行间,他不得不需要一个时常跳出来的叙述者。

作为阅读者,我们对这个经常“发声”的叙述者有何感受呢?有人批评路遥的这种叙述方式,认为叙述者不应该老是代替作者发言,打断叙事进程,甚至影响读者的思考和判断,冷静客观的叙述最好。一种叙述方式并不能孤立地判断好坏,必须结合文本实践分析优劣。路遥选取的叙述方式既是要体现对人物命运的关心,又是要在叙述者和读者之间建立一种伦理关怀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清晰地表达那种强烈的历史意识和为时代症结呼喊的责任,才能抒发路遥热烈拥抱现实的激情。与上世纪 80年代出现的“零度叙事”相比,路遥坚持主体性的介入和抒情,他要充分表达出变革时期旧的体制和生活压得人透不过气,敏锐捕捉生活所具有的新生机新活力,以新的历史意识重新组织文本的世界,用巨大的伦理热情激励读者的思想意识,从而体味和认同作者赋予时代的新历史意识。

《平凡的世界》结尾有一段关于孙少平受伤以后留下的伤疤的描写:

他在个体户的小摊上买了一副墨镜,随即就戴起来― ―部分地遮掩了脸上那道疤痕。接着,他又到商店买了一件铁灰色风雨衣穿在身上。这打扮加上那道疤,奇特地使他具有了别一种男子汉的魅力― ―这正是他想象中自己的“新”形象。 [4]

孙少平前一秒钟还不敢正视这道不幸的伤疤,但随即就坦然接受并把生活的苦难和不幸转化为一种魅力,在伤疤中我们隐约看到上世纪 80年代的硬汉形象。此时对于孙家兄弟来说,最重要的女性人物――秀莲和晓霞――都已经走向死亡。生活在他们身上还在刻下重重的伤痕。路遥是清醒的,他没有把强烈变革和突破的历史意识导引向廉价的大团圆结局,而是让众多具有帮助者功能的女性形象遭遇不测。纵使人生的事业和轨迹都在向上走,但是依然有着难以言说的隐忧和痛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路遥建构的平凡世界是一种混合了变革希望和苦难困厄的世界,这一点使小说保留了相当的复杂性和探索性。这道伤疤既隐喻了变革的艰难和重负,也隐喻了超越性历史意识的色彩和光芒,因而它具有别样的魅力和气质。这种历史的冲动和意识包含了主体对于时代的理解和体悟,包含了突破限制和不断前行的力量,它其实是指向未来的一种意识,但又深深植根于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不管它提供的解决方式是否会带来伤痕,但那种要改变不合理秩序的愿望和为美好生活奋斗的精神具有无限的魅力和美感,它恰恰是路遥以新的历史意识为那个时代嵌入的“伤疤”,那里有种种不合理和苦难的根源,也有新的生机和活力,但需要他和笔下的人物一起呼唤读者激活这种历史意识,产生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并付诸行动。

今天的世界被肆虐的资本同质化,青年人面临社会的固化和压抑,那种改变的冲动和欲望招唤着路遥,也招唤着《平凡的世界》。很多文学作品已经放弃了书写那种超越性的历史意识,放弃了批判现实的锋芒和突破现实的奋斗,它们耽溺于炫富、小资和欲望的游戏,自然而然地接受资本逻辑的驯化,丧失了寻找差异化生活道路的追求。 80年代的文学遗产清单中应该有路遥的位置,因为他使我们还保留超越性的历史意识,还能看到文学激活现实的力量。

注释:

[1] (德)约恩 ・吕森.历史思考的新途径[M].綦甲福,来炯,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63.吕森将历史意识定义为:将时间经验意识通过回忆转化为生活实践导向的精神活动的总和,并认为历史意识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表达出主体对于生活的导向和某种认同,历史意识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叙事表现出来。

篇8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农村贫苦的生活也伴随着季节的轮回,迈开了寻找北方春天的脚步,或许那个春天只有一些平凡的人和事,或许那个春天承载着一个时代所有的人和事。重回黄土高原,伴随着春之解冻,路遥遥望着双水村这块平凡的土地。

我心中充满了对那个年代的遐想:耐不住饥饿的孙少安,渴望精神救赎的孙少平,美丽动人的润叶和晓霞等,甚至还有时刻嚷着“时代要变了”的傻子田二,这些都潜藏在我的记忆里。饥饿、苦痛、愤怒、争吵,再平凡不过的农村缩影,尽管文化的贫乏和精神的贫瘠都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但这一切并没有阻止群众接受“劳动”――这一最有意义的洗礼。尽管我们已经知道这一段历史的根源与结局,但无法用言语描绘其中所散发出来的人性之光。温柔的文字无法掩饰坚强如铁的真谛。究竟是活的希望使人们忘记了生活本身的痛楚,还是生活本身的不如意使人们忘记了生活的不公平。回首那段非人的岁月,《平凡的世界》里全然没有愤怒,只有悄无声息地诉说。这是路遥自己,但我想这也许不只是路遥自己。

陀思妥耶夫斯基道出了这一切的根源: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当平淡成为了一种真实,一切生的不如意都已黯淡,而平凡世界里的人仍然继续生活的热情。在这里,生命是不易的,经历之后是不能不动情的。苦难之中仍然保持着生活的憧憬,却不拘泥于对神的乞求。

有爱情的地方称不上荒蛮,可你别指望都市的水泥墙能够开出鲜艳的玫瑰,双水村里平凡的爱掩盖了表面的苦难。身份的差距,境遇的变化,却掩饰不住青年男女炽热的心,互相憧憬,互相安慰,互相理解。相隔的不是世俗,而是平凡所拥有的高贵――你怕伤害我,我怕连累你。

那个时代可能没有梁祝般的爱情,但那个时代的爱情也许是最美的。还记得那一首信天游:正月里冻冰呀立春消/二月里鱼儿水上漂/水呀上漂来想哥哥/想起我的哥哥/想起我的哥哥/想起我的哥哥呀!你等一等我……

这首信天游唱着两颗不安的心,唱着痴情。《平凡的世界》中没有海誓山盟的爱情,作者只是把爱的种种用那陕北的话语娓娓道来,一种温馨瞬间袭来,无形中温暖了我的心。这是黄土高原吗?这难道不是双水村吗?原来平凡的是我们,不是生活。生活时刻充满着幸福,只是不安的心遮蔽了我们的眼睛。

现在我们处于激情消退的日子,理想主义的坚守伤亡惨重,物质主义的进攻势如破竹。生活注定带着苦痛,可并没有人察觉,我们依然我行我素,生活在虚度光阴的名利场。我是平凡的,我渴望心灵的充实。生活有着广阔的意义,它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而在于付出过什么。岁月尽头传来的声音,仿佛是那洪荒年代的箴言:偶然的得到是幸运,但得不到的是平凡。

点评

篇9

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

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献媚。人生最危险的境地是贪婪。人生最烦恼的是争名利。

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人生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人生最大的债务是人情债。人生最大的罪过是杀生。人生最可恶的是。

人生最善良的行为是奉献。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人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

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可佩服的是精进。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学佛。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念佛。

2.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3.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5.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6. 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7.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8.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9.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10.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11.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12.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13.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14.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15.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16.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17.“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18.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19.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20.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21.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22.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23.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24.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25.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26.“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27.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28.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29.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30.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31.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32.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3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34.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35.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6.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37.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38.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39.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40.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41.情生智隔。

42.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43.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44.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45.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46.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47.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48.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49.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50.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51.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52.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53.人不求福,斯无祸。人不求利,斯无害。

54.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55.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56.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57.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58.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

59.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60.心慈者,寿必长。心刻者,寿必促。

61.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62.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63.你目前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64.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65.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66.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转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心命具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人道。命实造于心,祸福为人招,

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亦听命,天地自相保。

67.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念养性。

68.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69.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

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

70.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

71.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72.人生就象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 况 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73.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

74.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念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生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75.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jian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76.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77.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

78.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79.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80.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81.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82.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83.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84.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85.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86.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87.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

88.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89.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90.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91.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92.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93.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94.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95.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9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97.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98.世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篇10

“奸雄”大概是“奸人之雄”的缩略语,在汉魏时期的人看来,实是一个大大的贬义词。班固批评司马迁“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那么任侠犯法之徒可以称为奸雄。又据《孔子家语》载,集天下五大恶于一身的少正卯被孔子称为奸雄;《三国志》里那个曾经试图谋杀曹操的魏讽,也被当时的有识之士郑袤视作奸雄;晋人干宝则更明确地说:“势弱于己,则虎步而凌之,势强于己,则躐行而事之,此奸雄之才也,亦且小人。”(《意林》卷六引《干子》)听到这样一个恶劣的评价,想来曹操是不会“大喜而去”的。

“英雄”一词早见于《六韬》、《三略》、《韩诗外传》等书中,与豪杰、英俊等语词的意义差别不大。《韩诗外传》云:“夫鸟兽鱼犹知相假,而况万乘之主乎?而独不知假此天下英雄俊士与之为伍,则岂不病哉。”“英雄俊士”连言,泛指杰出人物。但是在曹操的时代,“英”、“雄”二字的含义往往不是泛指的,而有特定的含义。当时能博得“英雄”这一名号的,竟只有两个半人。那半个人是庞统,傅巽目为“半英雄”;另两位是刘备与曹操。曹操有一次对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袁绍字)之徒不足数也。”(《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备当时正伙同董承试图谋杀曹操,当然也害怕被曹操杀掉,所以筷子都吓掉了。曹操很自负,也精于人物品鉴,自封为英雄实在情理之中,可他怎会随便赠予对手一个英雄的名号呢?刘备一定有过人之处,才会受到曹操的推重。其他人的谈论可以为此提供一些旁证,今据《三国志》略举数例。陈登说:“雄姿桀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郭嘉认为“(刘)备有雄才”,鲁肃和周瑜亦称之为“枭雄”,刘巴向刘璋进谏时也言之凿凿地称刘备为“雄人”。此数人,皆是目光如炬、精于谈论之士,都不约而同地看到了刘备身上“枭雄”的一面。只有诸葛亮,称赞他的主人“英才盖世”――这话多少有些恭维,不过能从一个靠织履卖席为生而且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成为鼎足一方的霸主,那本身就是一种传奇。《三国演义》把他塑造成一个靠哭来赢取天下的人,实在是破坏了他的形象。看来“英雄”的门槛很高,一般人得不到这个名号,即便孙权、周瑜也是如此。陈寿把孙权视为英人,说他“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桀”。较之刘备,孙权之所以有英雄之实而无英雄之名,大概是因为他仰仗“父兄之烈”方成大事,虽守成有余,却不是独立创业。再如周瑜,刘备誉之为“万人之英”,和孙权一样被视为英人。显然,英人与英雄是两类人,含义并不相同。

这不同的名目并不是随便设立的,而与汉魏间人物赏鉴的风气分不开。汤用彤先生曾说:“英雄者,汉魏间月旦人物所有名目之一也。”(《读人物志》)要想弄清楚英雄一词,必须对品鉴“英雄”的理论有所了解。刘劭《人物志》云: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则牙则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

这种理论,主张“英”和“雄”是两种不同的特质,“英分”比“雄分”更重要。“英”的主要表现是“聪、明”,“雄”的主要表现是“胆、力”;英人的代表是张良,可以为相,雄人的代表是韩信,可以为将。所谓“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是说英人再取雄人的“胆”或“力”之一,或者雄人再取英人的“聪”或“明”之一,然后方可成就大业。与此相应,《人物志》把人分为三等,最高的是圣人,其次是兼才,再次是偏至之才;仅有一种特质的人是偏至之才,而把英和雄两种特质结合起来的人称为兼才。刘邦之所以战胜项羽,就是因为刘邦是兼才,是英雄,而项羽则英分不足。这种理论的对错姑置不论,却是那个时代的一种共识,是汉魏之际人物赏鉴所共同遵循的。据此则不难看出,曹操、刘备是兼才,曹操以英分为主,刘备以雄分为主,所以称为英雄;庞统兼有英分、雄分,但是都不够充沛,只能是“半英雄”。而像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属于雄人,由于缺少“英分”而造成了性格上的缺陷,其结局就很悲惨。袁术写给陈的信里说:“昔秦失其政,天下群雄争而取之,兼智勇者卒受其归。”雄人多,而兼智勇者少,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当然,真正的“英雄”,不仅仅需要自身明、胆兼备,还要善于团结“英人”与“雄人”,即必须能够如汉高祖那样“总揽英雄”。这一方面,曹、刘、孙三位做得都非常出色。

这一理论所标榜的英分、雄分说,可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下形成的。任嘏《任子》的一则佚文云:“木气人勇,金气人刚,火气人强而躁,土气人智而宽,水气人急而贼。”又如《意林》所引姚信《士纬》日:“孔文举金性太多,木性不足,背阴向阳,雄倬孤立。”嵇康《明胆论》云:“五才存体,各有所生,明以阳曜,胆以阴凝,岂可为有阳而生,阴可无阳耶?”五才即五材,即金、木、水、火、土。“明以阳曜,胆以阴凝”,是说“明”乃阳气所聚,“胆”系阴气所凝。这些说法,都把人物的性格特点与阴阳五行联系起来,可惜资料太少,无法窥见全豹。除了以上的例子,稍后的人还把人物英分、雄分的多寡与地域环境联系起来。《世说新语》云:“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孙云:‘其山巍以嵯峨,其水甲渫而扬波,其人磊石可而英多。”其中的“英多”一词,即英分较多之意,后世诗人多用其典。这一学说,与西方心理学气质理论的“体液说”也有相似性。体液说的理论是几种体液的混合构成不同的人物气质;而《人物志》的理论则是聪、明、胆、力四种成分的排列组合,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气质论现在广为人知,而英分、雄分说则沉淹不彰。

“英雄”成为人物品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汉魏间的事,但依据智慧或德行把人物区分为豪、杰、英、俊等不同名目的现象则早在先秦就出现了,而且已经认识到运用统治术使这些人物各安其位、各尽其用的重要性。《冠子》云:“故德万人者谓之隽,德千人者谓之豪,德百人者谓之英。”《文子》日:“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百人者谓之杰,十人者谓之豪。明于天道之道,通于人情之理,大足以容众,惠足以怀远,智足以知权,人英也。德足以教化,行足以隐义,信足以得众,明足以照下,人俊也。行足以为仪表,知足以决嫌疑,信可以守约,廉可以使分财,作事可法,出言可道者,人杰也。守职不废,处义不比,见难不苟免,见利不苟得,人豪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下和,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向仁义,其于化民,若风之靡草。”《文子》及《冠子》,原来都曾被怀疑为伪书,随着定州西汉墓汉简和马王堆帛书的发现,学者们多视为先秦旧籍(或为西汉初年所伪托),足证这一区分渊源之早。这些看法,在《春秋繁露》等西汉典籍中可以看到清楚的流传轨迹,《淮南子》甚至全文照抄了《文子》的表述。像“智过万人者谓之英”之类的看法,乃是汉代人的一种通识,与刘备评价周瑜“万人之英”的说法恰相吻合。关于英雄的品题,正是在这样一个理论背景下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