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符号范文

时间:2023-04-06 18:02: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非主流符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非主流符号

篇1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的范式面临着时代的淘洗,人们的价值观也走向多元。我们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非主流”文化是对“主流”文化的颠覆,本是指一种不拘一格的、不盲从当今大众潮流的文化,是文化界后现代性的一种体现。但是在中国,“非主流”的主体却从艺术界中跳了出来,成为了青少年的一种独特的行为现象:他们另类、张扬个性、非大众化,讲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装、衣着、言行。而因为青少年的不成熟,“非主流”的行为正在被扭曲,引起越来越多的非议。基于网络对青少年的深刻影响,“两会”代表对此深表忧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等1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建议教育部等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组织专家队伍,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传播规律,尽快开发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材,把网络素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本文主要立足于当前中国的社会背景,对“非主流”的现象的社会成因进行深入分析。

一、“非主流”现象:对非主流文化的扭曲

广义上说,一切未成为主流的事物(包括思想、艺术、行为、服饰等)都可以称作非主流。非主流本来就是是相对于主流而存在的概念。没有绝对的主流,也不会有绝对的非主流。

主流的文化价值观,是一种已经被绝大多数接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主流对外通常显稳定结构,也就是倾向于确认、树立、划定、保持一种状态,也就是自身所对应的状态。然而世界的本象并非因人而在,不断的发现—再发现,创造—再创造,对世界的认知也就越深刻,当然也更繁复而深奥。非主流在对主流的颠覆中不光破坏自身,也破坏外界世界。因此,大多时候,非主流的主体都难以被大众社会所接纳。

非主流则是指小众文化价值观,与现实的价值观格格不入。一般来说,真正的思想家必定是非主流的,因为他们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他们是第一个发觉出问题的存在的人,必定要别具一格,自成一派。我们今天要谈的并不是这种真正意义上的非主流,而是被泛化使用,成为专有名词的“非主流”。我们将本文中所讨论的非主流现象用引号突出,表明是在中国特定的环境有的“非主流”现象。

据研究,现在这种“非主流”的时尚风格,正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其中以哥特摇滚风(gothic rock)和视觉摇滚风(visual rock)为代表。朋克文化属于后现代虚无主义,以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奇异装扮表现愤怒,破坏,死亡等情绪,风靡于摇滚音乐人和爱好者之间。90年代末,由punk文化衍生出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融合了pop流行元素,在视觉的表现手法上更加多元化,并且开始表达一些忧郁,悲伤的主题,于是便产生了emo文化,emo即是emotional的缩写。emo文化同样发源于音乐领域,但很快变成了一种时尚风格,风靡于全球的青少年中间。

但传至中国后,只被学习了视觉外观,而并未真正得其内涵。中国青少年的“非主流” 更多追随的是日韩风的服饰,行为上体现在照片上ps成蓝、黑等阴暗色调、添加上抑郁的语句,人物发型、姿势趋向同一风格。“非主流”个体本该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个性,但是如今反倒体现为“同一化”;而另一些则太过另类,为了追求“另类”不断以一种极度夸张的形式夸大自己的一些特点,反倒是破坏了自己的形象,也会引领一些跟风的人走向一种扭曲的“个性展示”。如堪称“非主流天王”的杨诚俊,他大胆地改造了非主流,在他的音乐里,把社会、人类、生命突出得极为黑暗,使“非主流”达到了另类的极端,从而使他思想堕落,难以自拔,最后造成心理疾病。

二、社会背景:文化工业

西方的思想家们早就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状况进行了批判,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更是有一整套的“文化工业”的理论。这里的“工业”是指文化创造的目的和手段与工业生产方式相似,是一种标准性的、复制性的、大批量的生产,其目的是创造消费使用价值,经济效益是其运作杠杆。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的说法是:“文化工业的产品到处都被使用,甚至在娱乐消遣的状况下,也会被灵活地消费。但是文化工业的每一个产品,都是经济上巨大机器的一个标本,所有的人从一开始,在工作时,在休息时,只要他还进行呼吸,他就离不开这些产品”。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说所有的人都离不开文化工业,实际上就是指大众文化的存在这一普遍现象。由于社会的信仰和价值中心解体,公众陷入无理想、无信仰、无追求、放任的状态之中,精神消遣、娱乐成为大众的普遍追求。于是,媒体信息中的符号,成为控制人们行为的关键。法国“后现代主义”者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更是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带来的文化变异解释为一个“符号自动复制和无限增殖”、“符号的能指逐渐压倒所指,符号日渐排斥实在”的过程。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在鲍德里亚看来,一切都被符号化,人再也接触不到实在,早已习惯于把符号当成实在,把符号制造的幻像世界当作真实的世界。资本主义文化再也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而进入“复制”时代,文化生产蜕变为抽象的符号化运作,审美价值贬值为商品价值,意义彻底空洞化和虚假化[2]。这一进程随着网络文化的大肆扩张而全面加速:电脑和信息技术所制造的文化产品(如好莱坞电影《星球大战》、《侏罗纪公园》、《黑客帝国》等等)混淆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愈来愈充斥文化市场,主宰文化消费。批量生产和复制图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已经习惯这种单一格调的图像模式。“后现代”是一个复制的而不是创造的时代,有的仅仅是各式各样的新的复制过程。在“后现代”泛滥成灾、软弱无力的复制中,创造美学滑落为大众趣味的单纯再现与模仿,电影、电视、一切声像制品和大众传媒无不如此。美国弗·詹姆逊指出:“在后现代主义中,由于广告,由于形象文化、无意识以及美学领域完全渗透了资本和资本的逻辑。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术、无意识等等领域是无处不在的。”“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在成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了商品。”英国伊格尔顿则认为,随着整个社会的商品化,文化表征就成了推销的一种包装形式,也就是社会认可的美学形式。

转贴于

中国是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交织的一个复杂社会。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非主流”也以寻求非理性和多样性作为价值的风向标。而实质上,根据我们在上一部分中对“非主流”定义的剖析可以看出,“非主流”现象经过大量的“复制”,已经成为了一定数量青少年的共同行为——当一个自诩为“非主流”卫道者去模仿其它“非主流”的时候,他就不再“非主流”了,他只是众多“非主流”的复本,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其实是现代性的产物。这是在商品社会中资本主义国家在用商品打入中国市场的同时,更要将自己的政治、文化推向非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手段。从而将资本主义社会那种物欲横流、消费本位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扩散到了非资本主义社会。

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的主流的价值观越来越淡薄,且逐渐被市场经济导向对个体的追求。其原因有二:一是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与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异,改革开放后的重点不再是以联合对外的方式寻求民族的生存与独立,而是在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下寻求自身的发展;二是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导向,而由于市场经济是以交换为基础,交换的主体是个体,这就导致个体要以对自身的彰显来达到交换的目的。这也就影响了“非主流”对自我意识的彰显,以个体的释放来寻求社会的认同。

如果我们把“非主流”这种“流行文化”看作是艺术趣味、时尚运动、时装、游戏等等构成的整体的、不间断的文化潮流,那么,只有在现代社会,它的全部魅力和巨大的影响力才得以彻底地展现。文化工业已经成为现代人生存文化的一个基本维度。青少年总是“流行文化”的敏感者和追逐者。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时期,一代的青少年正经历着在文化工业催生的流行文化中成长,一代比一代人更加迅速地、把文化工业的流行时尚当作自然而然的东西接受下来。

篇2

关于对美的探讨,一直是我们最热爱的话题之一。那美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美是一个抽象的符号;也有人说美是人们对美的社会资源的一种具体感受,并由这种感受派生出来的一个概念。其实,对我们美术教师和美术教学而言:我认为“美”更应该是我们对课堂教学和美术研究的一种驾驭,对自然、对社会、对传统中各种美术资源的一种探索、分析、感悟、传承及创新。

从本世纪之初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究竟我们美术的“美”是什么?中学美术教学的“美”又是什么?我们如何去挖掘“美”的资源以充实我们的美术教学?其中,经历了最初的由部分学生参与的美术兴趣小组、学生艺术社团实验到后来在全校所有学生中实施的“乡土美术教育”特色建设,不知不觉中就走过了十年。虽然,在这个阶段的实践中也取得了许多令人激动的成绩,但遗憾的是,我认为,我还没有真正找寻到自己满意的、理想的答案。

2009年,在市、区教科室及各级领导和相关美术教育专家的引领、指导下,我开始探究最具个性、最美的美术资源——“非主流社会资源”,并试图将其中健康的、有益的、适合中学生需要的非主流社会资源引进到我们的中学美术教学中去并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十一五”教科青年专项课题“非主流社会资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短短的三年多的时间,一路走来,我们很辛苦,也很快乐。曾记得:

为了挖掘民间的、传统的非主流社会资源,我们深入乡村,不停地收集需要的资料,多次踏访民间艺人,与他们沟通、探讨。为了打破传统乡俗的壁垒,我们和不识字的扎“库”匠交上了朋友;和为了生计的蓝印花布作坊主攀上了亲戚;和持宝不外露的东皋印谱所有者多次谈判……

为了挖掘自然的、生态的非主流社会资源,我们远访海安南莫镇的青墩村、如东沿海的滩涂、启东的吕四渔港和如皋的花木大世界,通过照片、录像记录下自己探寻的痕迹,尽力全面地收集自然的、生态的非主流社会资源中呈现的各种美术元素。为了实现最大限度地开发非主流社会资源,我们进行了全员动员,多次组织学生进行生态游(如南通母亲堤——范公堤红色之旅),让孩子在乡村采风(中秋寻访、清明节踏青)与社区访问(十总被难同胞纪念碑、滨海工业园区等)中接触自然、触动灵感。

为了挖掘现代的、新兴的非主流社会资源,我们利用网络,明查细访,海量搜寻网页、图片,不放过任何可利用的新成果、新资源,尤其是各种最新出现的技术和新产品。为了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我们还和一些企业技术人员交流,和部分美术专家沟通,和各种前卫人群打交道,向他们陈述我们的需要,求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如采用微博、QQ群等远程交流)。

都说美术是姓“美”的学科。实际上,这一学科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美”的浅层欣赏和工艺的视觉享受,她更需要我们在“美”的熏陶下,积极、主动地去应用新兴工艺、传承乡土文化、改造自然资源。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用非主流社会资源(从学生的角度看,中学的孩子无论是知识的储量,还是对非主流社会资源的把握与应用都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就成为我们欣赏“美”、理解“美”、应用“美”的最佳切入点。

篇3

在以往,我们提到11英寸级别的笔记本,首先想到的就是索尼的VAIO TZ和TT系列,它们采用11.1英寸的屏幕,但属于VAIO中的高端轻薄机型价格通常在1.5万元以上,而本期试用的三款产品则是与上网本相仿的价位。

不过与上网本不同,这三款产品在屏幕尺寸,分辨率,以及硬盘容量等方面都超过了Intel等厂商给上网本所强制限定的规格,而且由于机身比上网本更宽阔它们实现了与正常尺寸一样的键盘,在使用舒适性上也有大幅提高。

以前我们试用过一些搭配12英寸屏但硬件构架和上网本Atom平台同级的产品(如华硕S121、戴尔Mini12和三星NC20),但它们的价格和传统笔记本几乎没什么区别,这也和本次试用的三款11.6英寸屏产品有所不同。

总结起来,这三款11.6英寸屏笔记本就是拥有和上网本近似的性能和价格,但使用感觉则接近传统笔记本,所以称其为“非主流”相当合适。

解析非主流之密

传统的上网本上采用的是Atom N系列处理器+945G芯片组的硬件平台,所以受到Intel的硬件限制,为了规避这些限制,同时保留Atom平台的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性,只有采用与华硕S121和戴尔Mini12一样的办法――使用Atom Z系鳓处理器+US15W芯片组的硬件搭配,不过如果使用AMD阵营的Yukon平台的话,则根本不用理会Intel的限制,Gateway LT3109c就是这样一款产品,

所以,对11.6英寸非主流笔记本的几个特点总结如下:

1、屏幕分辨率这到1366×768像素,与传统笔记本一样,使用起来比上网本更方便

2、键盘为完整尺寸,使用时比上网本更舒适

3、硬盘容量不受限制

4、价格低于4000元,与上网本处于相同级别

外观对比

由于11.6英寸比上网本的10.2英寸大不了多少,所以乍一看这三款笔记本产品并不比常见上网本大多少。而且它们的机身做得非常紧凑,屏幕边框很窄,键盘左右侧也是紧贴着机身边缘的,在便携性上和上网本几乎没什么区别。

Acer Aspire One 751h的外形延续了Aspire One系列的风格,黑色钢琴漆材质看上去很精致。它的机身部分做得非常薄,机身边缘的网线和VGA视频接口设置到了一个斜面上,显得更加紧凑,

明基Uf21的外观刚稍显朴素,机身以哑光材质为主屏幕上盖并没有延续使用U101那种表情符号的设计,机身厚度比Aspire One 751h要厚一些,不过它的屏幕可以旋转至与机身呈180°在向他人展示屏幕内容时会比较方便,

Gateway LT3109c的定位为“超轻薄商务笔记本”,所以看上去相当精致。机身部分同样也是非常薄,除了个性而不失典雅的酒红配色,它的掌托部分还布满了点状凹纹,既增加了触摸的舒适感,也增加了几分雅致,

Acer Aspire One 751h

明基U121

Gateway LT3109c

操作体验

Acer Aspire One 751h和Gateway LT3109c的键盘几乎一模一样,都采用了悬浮式的按键,而且都达到了完整的正常尺寸,使用时不会感到局促?这一点就比上两本强了不少。不过这种按键敲击时手感一般,力度很轻,而且每个按键的受力点都在正中间一小点,另外它们的方向键都非常小,用起来不太顺手。

而明基U121的按键手感要更接近我们熟悉的传统笔记本键盘,敲击力度要更有层次一些,它的键盘同样达到了完整尺寸,不过有一些符号键被有意缩小以留下空间在右侧多放上一列功能键。

值得一提的是,Acer Aspire One 751h的触摸板提供了多点触摸功能,可以像iPhone一样用两根手指缩放图片,还能方便地拖动网页,以及其他一些功能。只是其面积较小,操作时不是很宽绰。

在屏幕方面,虽然它们的可视面积并不比上网本大多少,不过其分辨率都达到了1366×768(16:9比例)像素。与上网本的1024×600像素比起来,虽然字体小了一些,不过可以显示更多的文档,表格内容,看网页时也不会那样频繁拖动,这一点也是非常不错的。

性能分析

由于使用了类似的硬件,这三款产品在性能上可以说都是和上网本处于一个级别的,不过也有一些细节上的区别,例如Acer Aspire One 751h和明基U121采用的Atom Z系列处理器虽然核心与上网本的N系列处理器没有区别,不过其芯片封装更小。更重要的是它们搭配的US15W芯片组不同于上网本的老旧945芯片组,制造工艺上更先进,功耗更低,而且还辅助解码高清的能力。

从PCMark05测试软件的结果来看,虽然Gateway LT3109c的AMD L110她理器主频只有1.2GHz,但1709的得分却是最高的;明基U121的Atom 7-530处理器主频为1.6GHz,得分为1477;而Acer Aspire One 751h的Atom Z520处理器主频只有1.2GHz,得分只有1157。

而从实际使用来看,这几款产品在处理日常文档或者浏览网页时,反应都还不错,没有明显拖慢的地方。只是Acer Aspire One 751h由于处理器主频较低,在打开缩略图较多的文件夹时会感觉较吃力。

Acer Aspire One 751h和明基U121的US15W芯片组中集成的GMA 500显示芯片提供了高清解码的能力,用它们播放一般的720p高清视频感觉都挺流畅的,只是1080p时有画面跳帧现象(这是在Windows XP中的测试结果)。

Gateway LT3109c虽然没有硬件解码的功能,不过它的处理器性能要强一些?在溯试720p视频时流畅度也是不错的。而且它的集成显卡性能比另两款要强不少,我们用它玩经典的3D射击游戏《反恐精英1.5》,画面还是挺流畅的,

功耗与待机

我们用功率计测过三款产品之后得出结果,Acer Aspire One 751h和明基U121在刚开机几分钟的待机状态下,功耗大约在12瓦~14瓦左右,比很多上网本还要低一些;而Gateway LT3109c稍高一点,不过也在17瓦以下。虽然它们的机身都很薄,不过由于发热量不大,所以长时间使用之后机身温度也不高,绝对不会出现发烫的现象。

篇4

“虚荣心,强烈的虚荣心”,一位学者在回答别人问他为何会取得如此成就时狂傲的吐出了这九字箴言。对!没错!“90后”的我们就是在为自己的虚荣心而战斗。我们追求时尚,那是因为我们是走在前列的天之骄子,是我们在引导潮流的方向。我们“哈日哈韩哈潮流”是因为我们是当代的弄潮儿。“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这是邓爷爷说的,当然是要付诸与实践的。“90后”的我们有自己的信仰,既不信上帝,也不 信安拉。我们自信“我的世界我做主,我的地盘我说话”。

张美玲在《精神的拾荒者》中说“我们90后就是披着羊皮的野兽,也是穿着虎皮的小猫。我们就是帮人不需要道谢,揍人不需要道歉的90后”。是的,我们心中的颓唐,让父母朋友大开眼界。整日游戏人生、网络世界的熊猫眼,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既惊呼他们心肝的恶搞与忤逆,又折服于我们的不屈与执着。他们不懂“你狂我更狂,你横我更横,你弱我还强”的生活作风与学习习惯。我们不是不刻苦,我们也赶夜车赶到了凌晨,但是我们被别人不屑的理由是我们在啃爱情数字密码和可爱淘的符号。所以,“90后”发怒了,火星文自此诞生,张扬个性化学习与生活。

“80后”要得是效率,“90后”要得是速率。那一点就爆的化学剂被“80后”随手扔掉,导致“90后”在不小心时被追认为中纵火犯。其实,这一切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作料而已。其实我们崇尚——非主流。我们与时代背道而驰,是因为我们坚信地球是圆的。谁说“80后”的愤世嫉俗让他们在张扬之后便消失了。在听到有人谈论自己喜欢的明星时,我们在自我安慰:“你们就是一群庸俗者,我们喜欢的是他们的精神魅力,你们只追求他们的外表。”

篇5

图像文化与架上绘画的概念

·图像文化

图像不是简单的视觉形象,他是与人类同在的-存在者,是语言的始祖,并同语言一起共同构成了符号系统。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图像就作为一种视觉符号在人类文化实践中承担着文化传承、意义解释、历史意义、价值取向和选择的功能。

图像从现代意义上看,应包括影像和图画。影像(包括视像)是现代摄像,数码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对事物进行直接的物理,化学,数字处理而形成的。图画则是手工和机械,电脑绘制的事物的摹体,并不是由事物直接作用形成的影像在图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影像的产生形成了图像文化。图像文化也是一种-视觉文化。在古代有大量的非影像图画和语言范式并行,但并没有形成-图像文,原因在于当时尚未产生视觉转向,没有形成-视觉性,即-看的方式尚未形成。只有在电影诞生之后人类才出现了-图像文化。由于图像伴随历史的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逐渐形成的,所以它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般活动。当代科技技术的传播与发展,使得我们今天的眼睛时刻不停地被各种各样的图像文化所狂轰滥炸,所以我们当下必须要探索图像文化通过什么样的呈现方式影响观众的审美标准,乃至大众文化。

·架上绘画

什么是架上绘画?架上绘画就是以某种标准画法在便携基底材料上作的创作画或纯美术作品,如油画、水彩画或蛋胶画,以区别于其他类别的画,如壁画、装饰画、插图和商业美术等。最初,架上画以它较小的尺寸,方便了它的运输而变得适应了的社会。慢慢地绘画这种劳动方式开始走向艺术市场。当时,它被人们放在了室内用来装饰室内空间、公共建筑、商业服务设施和办公室等。因此,一时间它成了人们不能缺少的装饰品。由于它们的改进与完善,架上绘画的应运而生便促使了肖像画,静物画的独立出现,还使得美术教学从早期壁画的师徒传授方式转向画室和学员教学,到19世纪,架上绘画真正被学院所设为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当然,中国的西方画也是以这种形式被我们所接受的。架上画的产生于发展,可以说是美术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与转折。

图像文化对中国当代架上绘画的影响

·图像文化对中国当代绘画的颠覆及影响

在国内,架上绘画有着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一开始架上绘画担负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任务。即便在时期,架上绘画在国家的必要形式下,也出现了许多样式的美术作品。到结束后,它仍然有着发展的强劲势头。直到后来的80年代中期的新潮美术,架上绘画开始盛行一时,到了后期,青年艺术家又在全国不同地方陆续建立了不一样的画家群体。而此时,现代派艺术也开始不断发展形成起来,出现的两个不同的线索,一是架上艺术,一是架下艺术。由于当时主流艺术家的存在,架上绘画算是处于一个主导地位。但自中国艺术家开始吸收外来现代派美术以来,图像艺术也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到90年代,中国艺术界形成了非主流多元发展的趋势己被认可。艺术发展的限制被放宽,中国艺术出现了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图像这个新兴的艺术己经迫不及待地进入了艺术界,频繁的不断出现,此时架上绘画的繁荣,慢慢变成了一种表面上的繁荣。随之替代的已经是新兴的艺术了。一些非主流观念艺术开始逐渐向架上绘画靠

拢,曾经流行一时的绘画语言被视为对演进艺术家革命的对象。而政治波普泼皮现实却进行平涂观念图像时成为了它此次变革的主题。是,被认识到绘画同样可以利用图像来进行深刻的表现。可以说在这个时期内,图像的平面化不但具有艺术史演进的内在逻辑,还与它所要表达的语义内容紧密连接。从此之后,平涂化语言成了全新的语言。艺术家们一时顿感它的新鲜和兴奋,同时也感到思想表达的视觉冲击力。然而今天,事情并非如此,当初艺术的革新背后的动力和影响它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因为市场结构和体制的话语权发生了变动而改变,此时、艺术的内在演绎在方向上失去了变化,大家都知道社会需要不断的进步,艺术需要不断的革新不艺术史需要演进,就必须以前固有、一层不变的、流行的审美样式。

·图像文化对中国80后的影响

关于80后的艺术家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来讲,他们是处在和平,高科技伴随的大好年代里,电话、电视、网络等一系列科技的利用,各种流行图像的替换,比如:漫画、插图、广告、电影、还有常常玩弄的网络聊天、网络下载、各种游戏等等各种科技数码产品,自然,对80后来说是充满阳光下幸福的群体,够炫,够酷的时装是这一代人不断更新的追求。同时,由于他们对科技的过于依赖,对时尚的盲目追求,架上艺术也同样被他们对这种生活的追求所影响深远。

篇6

何时开始学习摄影?是什么启发你将摄影与绘画结合在一起?

我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摄影专业。在这组作品之前,我拍摄过一个时尚摄影系列作品,叫作《杀手》,它的拍摄灵感来自我最喜欢的艺术家之一勒内・马格里特。我发现,阅读绘画作品背后的故事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在《杀手》系列作品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埋头于图书馆,阅读了大量关于绘画历史、故事和各种解读等的书籍。通过阅读我发现,那些名画背后的故事与现代社会的一些事情并没有很大不同,甚至是相似的,这或许就是我们说的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吧。于是,我开始着手《短演香港》这组作品的创作。

这组拍摄中出现的模特都是如何寻找的?

找寻模特确实是拍摄中比较困难的环节。由于这组作品并非时尚摄影,所以模特经纪公司是帮不上忙的。这组作品从题目上可以看出,它的内容是与2009年香港的社会问题相关。于是我做了新闻的大量调查研究,并且做了许多采访,而我照片中的模特其实很多就是我的被访者。采访后我都邀请他们做模特拍摄部分作品,这种方式让我感到他们让照片变得更加“真实”。举例来说,为了拍摄《抱模型的男孩》照片,我找到一名宅男,与他交谈,然后他就按照宅男平时的打扮来拍摄了。

这组照片中是否表现了你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看法?

我拍摄的这组照片是以三组、每组两张的方式来展现我想诉说的社会问题的。第一组的两张关于家庭――父辈“关怀”和未成年怀孕,分别是《宠坏亚当》和《待产妈妈》;第二组的两张关于非主流的青少年――港女、观音兵、宅男,分别是《香港式歌德》和《抱模型的男孩》;第三组是的两张关于社会――自由行与贫富差距,分别是《经济带领人民》和《拾荒者》。如果你在观看照片时是以这样两张一组的方法观看,你可以从中看到更多的社会问题,如《宠坏亚当》与《待产妈妈》都暗示了单亲家庭的社会问题,等等。由此说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你可以看到许多的社会问题。同时,拍摄时我也在这六张照片中安排了一些元素使这六张照片之间也有所联系。

我在这组作品中加入了许多话题,也寄予了许多感想。这些作品的内容显然是有关社会问题的,而事情的来龙去脉却用与摄影和绘画的相关方式表达。其实,创作时,我一直在思索现代摄影消费方式的问题。我们甚至没有在观看,阅读照片,而现在大部分人们只是有了看的动作,停留在看或瞥的水平。照片与绘画的消费方式有着很大差异。于是,我试着以绘画的形式拍摄照片,例如使用绘画作品中的一些符号标志以及线索,借此挑战我们当今对摄影的消费方式。欣赏艺术作品与看报纸有着天壤之别。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每个人都有其各自角度对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二次理解。而当人们理解得越多、越深刻,就会有更多的人消费购买摄影作品。

篇7

一、理论框架

由于存在生产风险,需要引用预期来设定利润函数。假定农户最大化期望效用E(U(w;z)),其中U(•)是效用函数,为财富(w)和农户家庭特征的变量z的函数。假设效用函数是w和z的连续可微函数。用产出价格对预期财富标准化可得w=W0+y-ωx,其中W0是初始财富值,y是产出,x为k种投入品向量,ω代表投入品相对于产出品的价格,即财富为初始财富加上生产收入减掉生产投入成本。对于生产和投入的关系,本文采用Just等(1978)的随机生产函数形式:y=f(x;α)+g(x;β)•ε(1)其中,x是投入向量,α和β都是参数向量,ε是误差项,假定独立同分布N(0,1)。f(x;α)是产出平均值方程,g(x;β)是产出风险方程。在此框架下,投入向量同时影响产出的均值和产出变动方差,即E(y)=f(x;α)和Var(y)=[g(x;β)]2。根据投入品是增加、不影响或者还是降低产出的方差,可以将其分为风险增加、风险中性和风险降低3类。边际生产风险为Var(y)/xk=2g(x;β)•g(x;β)/xk,其符号可能为正或负,取决于g(x;β)/xk。如果g(x;β)/xk为正(负),则投入品xk为风险增加型(风险降低型)投入品。其中,ωk为第k种投入品价格与产出价格之比,而θ=E[U''''E(w;z)•ε]/E[U''''(w;z)]为风险偏好方程,U''''=U/w。由Chambers(1983),如果农户为风险规避、风险中性和风险偏好型,则θ分别取值为小于、等于或大于0。无论是风险增加型或风险降低型投入品,风险中性的农户会选择边际产出等于投入品和产出品价格之比。如果农户为风险规避型即θ<0,并且投入品为风险降低型,即g(x;β)/xk<0,则意味着f(x;α)/xk<ωk。换言之,风险规避的农户比风险中性的农户使用更多的风险降低型投入品。同理,风险规避程度越高,农户使用的风险降低型投入品越多。以玉米种植农户的种子选择为例,这意味着对于风险厌恶的农户,根据公式(3),可以预计他们将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玉米品种,如村里其它农户普遍种植的主流品种,而对于风险偏好的农户,根据公式(3),他们会选择一些风险较大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信息较少、风险较高,但常常宣传为具有产量高或者抗逆性较好的特点。因此,本文的假说是:风险厌恶的农户会倾向于选择大部分人已经种过的老品种,而风险偏好的人会选择风险较大的新品种。

二、模型设定和数据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作者2010年5—7月在全国4个玉米主产省开展的农户调查。调查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样本省内依次抽取了样本县、样本乡镇、样本村庄和样本农户。在每个省内,按照各县的玉米生产规模采取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PPS)各抽取了5个县作为样本县;在样本县和样本乡镇内,又采用以玉米种植面积为指标的对称等距抽样法(SSS),分别选取了2个乡镇和2个村庄做样本;最后,在样本村庄,调查采用随机方法在每个村庄抽取了8户农户进行了入户调研,并且访问村干部收集村级信息。共调查了4省20县40个乡镇80个村庄640户农户,全面收集了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地块特征、近四年玉米种植和品种采用情况、种子市场信息了解情况等基本信息。剔除无效样本,本文最终使用的数据包括599户农户家庭种植的1124块地块。

(一)风险偏好测度本研究通过对调查对象进行实验以测度其风险偏好。根据Holt等(2002)所设计的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熟悉博弈规则,由调查员向农户介绍游戏规则,并让农户预演;第二阶段,提供5套游戏方案,每套方案都包括低风险(A项)和高风险(B项)两个选项,在5套方案中,被调查人都要选择一个选项。这5套方案中,每套方案的A选项和B选项期望值都相同,但是B方案方差要大于A方案,即A为低风险方案,B为高风险方案。特别要强调5套方案被选择实施的概率是相同的,其中一套是最后要实施的方案。明确农户在方案选择阶段就知道其选择与最后收益相关,因此要汇报其真实的风险偏好信息。第三阶段,在5套方案中随机抽取一套方案,按此方案进行游戏,并根据游戏结果兑现奖金。本实验采用抽球游戏。在袋子中放4个白球和4个黄球,抽到白球和黄球分别给予相应奖励。表1给出了具体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根据农户选择结果,可以计算出农户风险规避指数。计算公式为:风险规避指数=1-(选择B选项的方案个数/5),其中风险指数为1表示农户选择B选项的方案个数为零,农户为极端风险规避型,若风险规避指数为0,则表示农户选择B选项的方案个数为5个,农户为极端风险偏好型。与国内已有其它相关研究相比,本研究所用实验方法,将实验结果与收益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数据偏误。另外,收益激励农户如实汇报真实偏好(Binswanger,1980)。受访者平均只需二十分钟就完成本实验,调查村平均日工资为80元,实验期望收益(25元)占日平均工资的31%,因此,就成本收益率看农户会认真对待实验。

(二)模型设定为了估计风险规避态度对低风险投入品使用的影响,设定如下模型:模型中被解释变量S*ihv为一潜变量,表示第v个村庄第h个农户第i块地上的品种采用行为,RKhv表示第v个村庄第h个农户的风险规避指数,Hhv代表农户的家庭人口特征,如受访者教育水平、农业工作经验、性别和家庭人口数等。此外,根据Liu等(2013)的研究,控制了地块特征变量(Pih),其中包括地块面积、是否可灌溉和地形等变量;μv代表研究者无法观测的村庄层面变量,包括不可观测的因素,以及可观测但是已有变量无法涵盖的因素;α、β和γ是待估计参数;考虑到样本中村庄分布较散,模型还引入了村庄虚拟变量,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控制村庄间的异质性。在此基础上,第h个农户在第i块地上是否采用低风险品种可以被表达为:在模型中还引入了家庭年用电金额和社会资本等变量,其中前者作为测度家庭富裕程度的一个变量,而后者主要用来控制农户在种子信息和技术掌握能力方面的差异。本文假定社会资本高的农户掌握种子信息会更充分,因而可能会选择对其他人来说风险较高的非主流品种。表2汇报了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基本设定与统计描述。从表2来看,采用村内主流品种的农户占全部样本农户的50%。农户平均风险规避程度较高,平均达到0.8。农户农业生产经验丰富,平均从事农业经验在28.24年。大多数样本农民接受了初中以上教育。有31%的农户在过去接受过农业相关技术培训。样本农户平均家庭规模为4.26人,平均地块面积为4.74亩,其中有41块地块面积超过15亩,这反映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较为活跃,部分农户转包其他农户土地开始规模化经营(郜亮亮等,2011)。样本中,有50%的玉米地块是可灌溉的耕地,13%的玉米地块为山地。样本农户家庭年平均用电金额达到421元,有7%的农户有亲戚在种子销售企业就职。表3描述了种植主流和非主流品种的农户特征。相对于种植非主流品种农户,种植主流品种的农户风险规避程度更高,户主或家庭内种植决策者从事种植业的经验更少(平均约1.4年)。两类农户社会资本方面则没有明显差异,这至少部分说明农户种植主流品种并非由于品种信息获取渠道不畅通。尽管两类农户在如教育程度等变量上差异不大,排除了这些变量对农户种植主流品种的解释能力,但是,在后文回归中仍然控制了这些变量,以得到风险规避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4列出了3个回归模型,其中模型1为基准模型,模型2、3依次加入家庭年用电金额和社会资本变量。3个模型都控制了家庭人口特征变量和地块特征变量。从计量经济估计结果来看,模型变量系数符合预期,其中大多数都在10%以上的统计检验水平上显著。从3个模型结果比较看,无论是系数方向还是在显著性水平都非常稳健。3个模型都表明,风险规避程度高的农户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的村内主流品种。这与本文的理论模型分析结果及相关实证分析结果(Liu等,2013;ng等,2008;Knight等,2003)是一致的。Knight等(2003)研究了埃塞俄比亚农户技术采用行为发现风险规避程度高的农户新技术采用率低。村内主流品种对于农户来说,了解的信息较充分,风险相对较低。因此,农户越是规避风险,越倾向于选择此类品种。模型2和模型3引入了代表家庭财富的年用电金额变量。家庭财富对低风险品种(主流品种)选择的影响为负,即家庭财富水平较高的农户倾向于选择风险程度较高的新品种,这也与Binswanger(1980)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当前农村环境下其含义需要认真解释。家庭财富越多可能越不依赖于种植业,因而家庭应对农业风险的财务能力越强,所以越愿意尝试产量波动可能大的新品种。其他显著的家庭变量包括家庭人口数、劳动力数量、农业生产经验和地块特征。家庭人口数量和劳动力数量分别为正影响和负影响。在控制了劳动力变量后,家庭人口数量代表非生产人口数量,数值越大代表家庭抵御风险程度越低;劳动力数量越多代表家庭抵御风险程度越高。与预期一致,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抵御风险程度越高(劳动力数量多),则农户更愿意种植风险相对较高的非主流品种,而风险抵御能力较低的家庭(非生产人口数量多)更愿意选择风险较低的主流品种。农业生产经验对主流品种的选择的影响呈倒U型,即在最初几年,随着农业生产经验的上升,农户更愿意选择风险较低的主流产品,但随着农业生产经验的进一步增加,农户则开始倾向选择风险较高的非主流产品。另外,模型估计结果也显示,农户在灌溉地上更愿意采用非主流品种,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灌溉地块不易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产量较为稳定,因此农户在灌溉地上更愿意尝试种植风险较大的品种。

(二)分样本结果和稳健性检验农户之间规模和生产性质存在较大异质性。规模差异往往反映生产技术差异,本文将人均劳动力经营3亩以下土地的定义为小农户或生计农户,否则为大农户或市场农户。从理论上推断,大农户一般更专业化于经营土地,其收益中大部分来自于农业生产,可能风险规避程度对其选取低风险品种影响更大。通过细分样本为两组,比较了两组样本间农户风险规避程度对品种选择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对于Logit模型,分组回归系数差异可能是由于两个级别残差分布的异质性,因而无法直接比较。Allison(1999)提出估算两个组别残差项或者残差项的函数来控制其异质性。Williams(2009)扩展了Allison(1999)所提出的方法并给出标准的程序实现。本文利用了Williams(2009)的方法来比较不同类型农户风险规避指数的差异。表5给出了回归模型不同设定下的稳定性检验。为了便于理解,表格汇报了边际概率并检验了不同样本间农户风险规避程度变量系数的差异。由于细分样本,控制村庄固定效应会由于村庄内所用种子类型相同而删失数据,因此回归中控制了乡镇固定效应。其他变量与表4中模型3完全相同。表5表明,对于小农户(或生计农户),风险规避程度对种子选择影响并不显著。与之相反,风险规避程度越高,大农户(或市场农户)越选择低风险投入。对大农户(或市场农户),如果风险规避指数提高一个标准差(0.267或0.299),其采用低风险种子的概率降低17.7%(或13.2%)。可能的解释是,对于大农户(或市场农户),农业收入占全部收入比例远远高于小农户,因而风险规避程度对前者的影响幅度大于后者。

四、结论与政策含义

篇8

一、主流道德

对法律的认识存在“恶法”与“良法”之争,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是道德,“良法”的精神不应违背道德。这里先不谈违背道德的“恶法”是否具有正当性,作为法的评价标准的道德原本也具有不确定性。道德是人意识的产物,表现为一种观念,这种观念能够指导人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观存在差异,有时会发生抵触。若人与人之间不交往、不发生任何人际关系,那么他们各自在道德观上的矛盾不会产生实际冲突。人类群居,形成社会,而社会需要秩序,要避免因每个人道德观的差异所导致的相互间行为的冲突,就得对个人的个体道德观进行改造,使其趋于统一,形成社会的“主流道德”。主流道德的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它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具体意志。形成及影响主流道德的基础是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主流道德也会发生相应的变迁。由主流道德所体现的社会伦理表现为“必然性”,即主流道德所指向的目标必须是社会利益最大化。而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往往与“个人利益最大化”之间是矛盾的,社会倡导社会成员按照主流道德来生活,但个人基于对个体利益的需求不可能人人都达到主流道德的标准。道德基于人的意识,主流道德基于广大社会成员的共识,因而对社会成员产生精神约束力。但这种约束不是刚性的,且主流道德的要求本身也比较高,所以实践当中的主流道德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但社会成员整体意识是打了折扣的主流道德。

二、法律从哪里来

社会成员之间能够沟通、合作,进行利益分配,有行为边界,便是有秩序。在一种秩序之下,社会成员之间的身份不一定平等,利益分配也不一定公平,但社会成员默认这种秩序,不愿意将其。能够指导、约束全体社会成员遵守、维持这种秩序的力量是主流道德,但只是打了折扣的主流道德。充分实现主流道德的社会秩序必然是高尚的,不会发生不公平的情况。所以实践中维系社会秩序只要求社会成员必须遵守主流道德中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主流道德”便是法律。1.法律在“主流道德”中法律最初表现为部落的习惯,有了文字符号之后才能够被记载下来,成文化。无论是习惯法还是成文化的法,只要有社会秩序存在,维系这种秩序的力量就是表现了“一部分主流道德”的法律。法律是道德,但法律只表现主流道德,并且仅仅是主流道德中的“一部分”。2.法律与“主流道德”的关系相比自然界的洪水与猛兽,个体的人类显得弱小。人类要生存就必须群居,组成社会。所谓“社会”并不仅仅指一群人聚拢在一起,还包括社会成员之间要行动一致,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分工协作。法律所起的就是行为标准的作用。法律是社会主流道德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占全部主流道德的“比例”是由维系社会秩序的最低要求所确定的。标准太高,便是要求社会成员都成为十分高尚的“圣人”,这会使法律在实践中没法执行。标准太低,分配利益的不公平程度将超过社会成员所能忍耐的限度,秩序将会被,不再存在。法律是主流道德的一部分,但与主流道德一样,任何人的意志都无法决定法律在主流道德中所占比例。决定这一比例的还是社会客观经济条件。

三、恶法的形成

法律被主流道德所包括,但除了上面谈到的“比例”之外,法律与道德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主要表现在社会效果中。道德客观存在,由社会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但人们所认识到的道德是“意识”层面的道德,是一种愿望。道德来自于人的意识,但人们对道德也会产生“认识错误”,即人们眼里的“道德”并非符合社会客观条件的“真道德”,而是“存在谬误的道德”。法律来自于主流道德,倘若主流道德存在谬误,那么基于“存在谬误的主流道德”的法律也不符合“真道德”。这便是“恶法”。1.一元法律与多元道德“恶法”比“存在谬误的主流道德”对社会更具破坏力。法律是对主流道德正当性的确认,“恶法”则助长“存在谬误的主流道德”的错误。与主流道德相对应的还有“非主流道德”。倘若主流道德存在谬误,那么“真道德”则必然隐藏在非主流道德中,“真道德”会为了真理而抗争。与道德的“多元性”不同,法律是唯一的。它代表着秩序,拥有强制力,一旦成为“恶法”,隐藏在非主流中的“真道德”将无力与之抗衡。2.恶法的解药道德有对错,法有善恶。社会容得下对主流道德的批判,却承受不起恶法的巨大破坏力。然而恶法下的秩序也是秩序,法律以其刚性保证其实施,这重刚性的直接来源是社会成员的权利让渡,而不是意识层面的道德。道德自身因其复杂性尚不能确定对错,哪来所谓的“真道德”可以轻易地否定经过公民投票而发生效力的法律呢?恶法客观存在,但要消除恶法影响还得依靠法律自身。毕竟,道德与法律,对于社会而言都是为了维持秩序,为了纠正恶法而损害法律自身所固有的法律秩序是不值得的。3.难逃恶法上文讲的是发现恶法的时候,该怎么处理。其实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发现恶法。“恶法”的范围很广。前文提到“比例”,比例过高的是恶法,比例过低的也是恶法,完全与“真道德”相违背的更加是恶法。道德与法律都对社会秩序产生影响,但与道德不同的是,法律是“猛药”,其发挥的作用往往是明显而确定的,只适用于保护社会秩序不受侵害,而不该过多介入到社会成员个体在不影响其他社会成员正常生活的情况下的自由意志。当然,这里所指的都是强行法。成熟的法律都是以一定渊源表现出来的,其固有的不周延性注定它不能规定得过细,保护标准也不能定得过高。这是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以及道德的自身属性所决定的。法律是主流道德的一部分,但主流道德不受个人意志所左右,它随社会环境的变迁而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因而本身是不确定的。而法律的“刚性”与道德的“不确定性”是矛盾的,从这层意义上来讲,法律占主流道德的比例倒该是越少越好,低到仅够维系社会秩序的层面是最恰当的。

四、显性的法律

法律与道德,道德与法律,两者对社会都不可或缺,但意义却相差很多。当社会越来越发达,人群越来越密集时,法律在社会当中所起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另一个装满普罗大众的我们都能看得见的外部世界。对于个体来说,道德在两个世界中都存在,但更多地是在影响人的内心。道德直接作用于人的想法,间接地才能影响人去为或不为一定行为。而每个人只能感觉得到自己的想法,对于其他人便只能看到对方的行为,以此去推测对方的真实想法。因而道德的实际作用就是影响每个人的内心。而站在社会的立场上,法律的作用更大。直接关系到社会秩序的是人群的外部行为。法律不同于道德,它刚性,用语明确,且直接指向人的行为。相对于道德,法律以更低的成本、更高效的方式维持社会秩序的运转。

五、结论

篇9

第一个对“自媒体”释义的是谢因·波曼(Shayne Bowman)与克里斯·威里斯(Chris Willis)两人,他们于 2003 年 7 月在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对自媒体下了一个相对严谨的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基于数字科技强化及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后,开始理解他们如何提供并分享本身的事实及新闻的途径。”简单而言自媒体就是利用Web2.0 技术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通讯工具自主信息的个体传播主体。同时,自媒体改变了长期以来由上而下传播新闻给受者的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开始角色转变,向点对点传播模式改变,并称之为“互播”。

互联网技术的变革促进了媒体的变革,自媒体的诞生、兴起、发展与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互联网催生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有以下四个方面特征:

(一)传播技术的先进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Web2.0造就了自媒体。在Web2.0 时代,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工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工具具有成本低、传播迅速等特点,任何用户可以轻易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二)传播主体多样化、平民化。自媒体时代,由于自媒体的创建门槛低、操作简单方便,各行各业、平民阶层都可以是自媒体的传播主体,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博客、播客和微博等媒体,表达自我、分享信息、彰显个性。

(三)可实现自发、交互、迅速传播。依托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忽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媒体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管理自己的“自媒体”。

(四)传播平台操作简单、应用广泛。无论是Linux 系统、Windows 系统、Windows Phone系统,还是Android 系统、IOS 系统、MAC OS 系统,也无论是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还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个人智能移动终端,传播主体可以在这些多样化、广泛的应用平台上操作,注册申请,编写文字、上传音乐、编辑图片、视频,创建属于自己的网络媒体。

二、手机媒体传播模式

手机在传播过程中,不仅打破了传统大众传播主体的机构性、权威性,又具有浓烈的人际传播特点,进而呈现出了传受主体的多元交互性,并在新的传播模式中权利的分解及集中,突破了传播媒体的泛传播模式。

在“点对点”的传播模式中,个体具备发送者和符号还原者双重身份。手机用户既可通过手机获得内容和信息,又可建立用户群体之间的人际传播途径。“把关人”权力分解出无数个人传播主体,既是多元而矛盾的主体,也是分散的主体。个体之间的交流是互动的,并在信息接受者和发送者间没有其他人介入,信息发送、接收、反馈过程迅速快捷,双方的地位也是平等的。

三、自媒体下手机媒体营销策略

自媒体时代意味着品牌不是最终控制舆论的导向的话语权所有人,受众也可以制作传播自己喜欢的内容。现在我们每天面临丰富的内容,受众可以在其中进行选择。而要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则需要采用更为灵活的营销策略。如今个性化、娱乐化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点。作为第五媒体,手机已经超越通讯工具成为了集娱乐、时尚用品为一身的智能移动终端。手机娱乐营销的实质是采用娱乐为载体,在除价格之外的渠道策略、促销策略以及产品策略上,引入各种娱乐元素,手机将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产品,而是能够提供艺术与娱乐享受的通信消费品。

篇10

有请获奖者:郭富城

颁奖词:1990年暑假,一个能唱会跳的动感、帅气歌手登上大陆,风暴所向披靡,让无数少男少女为之倾倒,他就是郭富城。他那俊朗的外型、湿漉漉的头发、带电的眼神与迷人的舞姿、清新的歌声深入人心,很快,他被专家与歌迷晋封为“四大天王”中的一员,更是得到了“亚洲舞王”的美誉。

造榜理由:放眼望去,现今的演艺界已经少有人能与郭富城相提并论,因为没有人能像他一样,每推出一张专辑或一部电影都能引起如此大的影响。而他的演艺生涯也真正体现了明星制度的所有特点,首先是默默无闻,然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一夜成名,再后来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以往郭富城的公众形象一向是“纯真的性感”,因为他的头发永远湿漉漉的好像要滴出水来,眼神总是那样不舍杂质的标准伤感。久而久之,人们已经习惯了他这种介于纯真与成熟间的性感。

但是,为了有所突破,郭富城开始了剑走偏锋,别人不敢尝试的他敢,别人不能跳的舞他能。他的扮相愈来愈新奇大胆,他的歌曲风格也愈加的前卫。他开始露胳膊露腿穿透视装,开始唱一些意境或香艳或激烈的歌曲,成为香港主流音乐和非主流风格融合大潮流中勇敢的弄潮儿。

除去艺术方面的影响力,郭富城在获选为“最性感的男士”后,男性魅力似乎更加强劲了。不仅是“城迷”为他倾倒,演艺圈的女同行们受“城波”影响的也不在少数。

入围理由:最近在广州为新片《全球热恋》做宣传的郭富城正式表示50岁之前会结婚。生于1965年的郭天王今年不过46岁,因此保守估计“准天王嫂”熊黛林还要咬紧牙关再熬四年才有机会扶正。

2号榜――《全球热恋》的女人

有请获奖者:刘若英

颁奖词:她就像杯温暖的奶茶,没有红酒的高贵典雅,没有咖啡的精致摩登,却自有一种温润香浓的芬芳。喜欢她的人,欣赏她的人,都是被奶茶内在的丰富滋味所吸引,愈品便愈迷恋这种久远的芬芳。她像一个标杆,是每个单身女子都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她并非不漂亮也并非漂亮,她并非温柔也并非不温柔,她并非活泼也并非不活泼,她并非不像明星也并非像明星。她介于两者之间,她是中性的。她常常说这句话:“因为相信,所以可能。”她总是这么用力地生活着。无论在舞台上、在镜头前,或者是卸了妆的台下。

造榜理由:恣意诗人陈升于1992年收得一女弟子,点化她由古典声乐跨界到流行歌坛发展,不想此女三年间在陈升身边做制作助理,唱片未出先在影坛上一炮而红,便是日后被尊为影后、并游走于影音两界的双面奶茶――刘若英。

当今之刘若英盛名之下,仍以演技出众而得众人追捧,但其本人却始终认定唱歌方是自己的主业,足见其对音乐之一往情深。平心而论,刘若英并无圆润完美之嗓音,早期性情由之,得山野之钟灵毓秀,以率性动人;如今清淡柔婉,于情感中无忧无怨,却以真挚恳切取胜,而双面奶荼无论高昂与低徊,或痴狂或恬淡,其细腻之笔触,其婉转之情思,从无作态,全心真情告白,不失为纷扰红尘中一丝可贵的点醒。

入围理由:和郭富城一同参演电影《全球热恋》的刘若英不仅戏中热恋,戏外也热恋,并在电影宣传之际修成正果,宣布正式嫁作人妇。奶茶走进婚姻殿堂后,台湾“四大黄金剩女”重新洗牌,分别是张惠妹(阿妹)、林志玲、徐若、舒淇。

爱情是场梦,可有些人总睡过了头

橘子洲

初恋是个欠砸的杯具。

不要因旧爱的悲伤,浪费新欢的眼泪。

爱的谎言连标点符号都不信。

有时候,我们爱上的不是人,而是回忆。

相爱,不是恨晚,便是恨早。

情场上没那么多观众,大家别演得那么累。

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没有不变的承诺,只有说不完的谎言。

人不可貌相,小三不可斗量。

哥不过是个局,你却入了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