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好看吗范文
时间:2023-03-24 14:1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战马好看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玩家点击游戏界面右上角好友图标在好友列表中,点击可观战的好友观战图标。被观看的好友是不知道有人在观看他比赛的。但是其他好友能看见你在观看比赛,但不知道你在观看谁的比赛。
《王者荣耀》是由腾讯游戏天美工作室群开发并运行的一款运营在Android、IOS、NS平台上的MOBA类手机游戏,于2015年11月26日在Android、IOS平台上正式公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直达快车开到兰州,已经半夜。
航空测量队的翻译人员刚到旅馆,芦队长又派来汽车,把小芳丽接到专家招待所去。
“小芳丽啊,明天你跟我一起坐飞机去酒泉,好不好啊?”
“哎呀,我真高兴死啦!”小芳丽跳了起来。航空摄影分队不是要安在那里吗?她歪起小脸,两只大眼睛乌溜溜的,只是看着芦队长笑,忽然跺脚说:
“你骗我!一下火车,就骗我!”
“真胡闹,队长还会哄你玩吗?”
“真不哄我?”
“真的。我们要提前开工。明天有一架飞机到酒泉去,我和你的专家跟飞机先走,去做准备工作。”
“我的专家?是男的,女的?”
“男的。就是航空测量专家拉多夫,我们的总工程师。”
“坐飞机来的?是哪一个?你带我去看看。”
可是拉多夫已经睡下了。小劳丽回到旅馆,心里乱糟糟的。按照合同,这个队要在夏秋之间,把河西走廊南北的祁连山,大戈壁,和柴达木盆地测绘出来。正是她萝想多年的地方。她从小住在海边,就萝想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现在西北高原上的积雪和连天大漠,都要在他们的机翼下展现出来了。可是在飞机上工作的苏联专家,为什么没有女的呢?
一路从北京坐火车来的女专家,都这末快活,热情,说一口漂亮的莫斯科话。特别是冲洗专家尼娜,可爱极了,简直是个小美人。她最年轻,才二十六岁,中国同志都叫她“小专家”。给她当翻译,该有多好!而且,姑娘总是姑娘。在野外生活,跟女专家总要方便得多。可是小芳丽多末想在飞机上工作啊!
总工程师,又不出航,又不是女的。唉!
二
第二天清早,她饭也顾不上吃,就赶到飞机场去。
飞机已经发动了。芦队长指着机舱门口,说:“那就是你的专家。”
“哎呀,妈呀!”小芳丽差点没叫出来。扶梯上站着一个又高又胖的老专家,满面红光闪闪,穿件火红的短袖绸衬衫,肚皮圆滚滚的,正拿着一把小梳子在秃
顶上梳着一小绺疏落的淡发。可不是在地质部见过的!她最怕的就是这个专家,偏偏跟上他了。
胸口堵满了什么似的,飞机一起飞,不由得伏到窗子上。拉多夫走了过来:
“不舒服吗?躺一躺。”
她点点头,躺在座位上。胖专家又提过来一件皮大衣说:“现在三千公尺了。还要上升。冷吗?盖上吧……气候不好,有云,所以震荡。”他掏出一小瓶香水,叫她闭上眼睛,就往脸上楞洒一阵。“晤,这就好了,这就好了。”
飞机忽悠悠的,猛一下沉,又抛起来,海船似的。真想起来看看。可是……
过了一会,老专家又提过来一只大桶:“如果想吐,就吐在这里吧。我的航空员,都是些小水牛。从来不准备清洁袋。”
小芳丽扑哧一声,笑了,坐了起来。拉多夫也笑了,坐在旁边:“云缝下面,是雪山,看见吗?已经过了鸟鞘岭了。现在是沿着河西走廊飞行。如果天气好,是很好看的:祁连山,是白的海,走廊平原,是绿的海:大戈壁,黄的海。”
“多好看的白云!”小芳丽忍不住说。“跟海一样。在飞机上工作一定是很有趣的:云采在脚下,头上还有天。”
“是的。有时候我还想做诗。”老专家微微笑着。“可是总也写不成:心叫云采堵住了。”
三
工作一开始,每个人对天气都敏感起来。
航空摄影队设在兰新公路跟前的一座新村里,南而可以看到祁连山的雪峰。总工程师不管睡得多晚,清早五点就爬下床来,跑到院子看看天气。
实际上,眼睛只能看到几十公里以内的天气,测绘区却比沿海几省还大,一片晴一片阴的。而且每天的天气预报,头天下午七点都来了。可是每个专家,哪怕是穿过院子的一忽儿,也要本能地抬起头来看看。
碰上好天气:总工程师便乐喝喝的,一时雨手捧住圆滚滚的大肚皮、跟在他的中国学生后面跑步,一时跑到指挥室里,拿起电话,用中国话学着小芳丽的口头禅:“机场吗?我说,我说……”飞机一出动:便整天守在无线电话跟前,不住地呼唤:“你在哪里?”“天气如何?“你的电报是几号?”“很好很好!前方可能出现卷云。”“坚持前进!我照看着你……”
要是有云雾,心里就像有病似的。要是“碧空无云”,整个心胸也豁然开朗起来。
苏联来的空勤人员,技术都很高。只要云屑裂开一道豁口,也能准时赶到,把地形拍摄回来。可是祁连山终年积雪,地形不清楚,只有夏天是空中摄影的季节。可是夏天又多云多雨,一天几个晴阴。酒泉盆地难得看到雨点,眼前的雪山上都经常闪电打雷。飞机在六千公尺的高空横过峡谷,也要突然掉下去几百公尺,跟着又被抛到气流的顶峰。小芳丽听着天空发回来的无线电话,这颗心就像在飞机上悬着似的,只是随着云海的惊涛骇浪浮沉。
人在地上呆着,心却跑到天上去了。
“好顽强的敌人啊,”拉多夫说。“不狠狠地打几个大歼灭战,祁连山的气候是不会屈服的.”
四
谢天谢地,祁连山来了“碧空无云”的天气预报。
像老战马听到了炮声,总工程师叫了起来:“进攻的信号响了!”晚上,他把小芳丽找到房里去:“一场恶战就要开始。我要像在战壕里的日子那样,和亲爱的新战友渡过战斗的前夜。”
他从旅行箱拿出一叠照片来,都是他跟妻子和独女的合照。最早的一张,发黄了,挺细致的,可平平展展地粘在纸壳上,女儿偎在母亲怀里,头发像一团轻柔的绒毛。可是现在已经二十一岁了,和小芳丽一般大。
篇3
??前几天,妈妈为我借了一本儿童版《三国演义》,在这几天中,我反反复复地看了好几遍,渐渐喜欢上了这本书。今天晚上,妈妈正在桌子上做剪报,看着看着,妈妈突然问我:“王卓灿,那本《三国演义》好不好看呀?”我听了,直点头,可想了一会儿,又说:“好看是好看,可是有的地方精彩极了,却把它给省略了,让我读起来要猜,我很不满。比如说那一次关羽杀华雄,它只是把关羽杀华雄的前后简单说一下,从曹操送给他一杯热酒,到他回来时酒还在冒热气,这一点儿也不精彩。而我从文中发现关羽实际上是位又聪明又坚强的人。那次,关羽去赴鲁肃的宴会,而鲁肃又派人在门前埋伏,正想杀关羽,可又怕伤了鲁肃,因为聪明的关羽把鲁肃手挽住了,呵呵,这可让孙权手足无措了。还有那一次,关羽胳膊被箭所伤,华佗为他治病,要割开肉,咔咝咔咝的声音让众将看都不敢看,关羽呢?仍旧吃肉喝酒。可是后来,被曹军杀了,曹操是多么阴险。书中有对关羽的画像,只见关羽满脸红光,长须直飘,绿衣服,太英俊了!妈妈告诉我,他是一位美男子哩!说了这么多,以后再说吧!
??
??二、
??现在让我继续说吧!今天的话题是一位神机妙算的人物,他就是诸葛亮。诸葛亮,他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天文学家。他聪慧超群,深谋远虑,刘备之所以当了“王”,全是他的辅助。比如那一次吧,孙权与周瑜假称把孙权妹妹嫁给刘备,把他骗到南徐软禁起来,再派人去见诸葛亮,要他拿荆州来赎,当然,这是一个陷阱,也被诸葛亮算到了,他给了赵云三个锦囊,里面有三条妙计。于是,周瑜与孙权的计谋又失败了,诸葛亮太聪明了。再说那一次,周瑜十分恨诸葛亮,因为他就像一位神人一样,这样的人来辅助刘备,刘备一定就会成为一国之王,那他不就要落后了吗?周瑜准备把诸葛亮杀死,于是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来。哇!十万枝,这么多,恐怕三天连一万枝箭也造不出,更何况十万枝呢?可是毕竟诸葛亮脑子灵活,加上他观测到那天有大雾。于是,他让人扎了许多草垛,放在船上,让船行到曹军地区,让曹军空发箭,直到雾散了,才命令收船。看看有多少枝吧!哇,密密麻麻十万枝左右,这下,周瑜真要佩服诸葛亮了。可是我们不能认为诸葛亮天生就是神人,这本《三国演义》里,有部分是带有封建神秘色彩的,我们不能把它用在实际中。好了,就说到这儿,明天我们不见不散。
??
??三、
??今天要说的是刘备,也就是刘玄德。刘备本来非常谦虚,可是后来,慢慢变得十分骄傲,什么话也不听,最后打了败仗,临死前才明白过来,痛悔自己干的那些事,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其实,刘备当了君主,并不是他的功劳,而是众将的功劳,有几次差点儿被周瑜、孙权、曹操杀害了,都是军师与手下众将相救。依我看来,刘备就像《西游记》中的唐僧,周瑜等人就像妖怪,手下众将就像他的徒弟们,尽心尽力地保护师父。好了,说正话吧!刘备谦虚在哪儿呢?如那一次,刘备想找一位贤才,单福向他推荐了诸葛亮。刘备第一二两次去,都没见到,第三次去,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便在那儿等着,直到诸葛亮醒来。可他又骄傲在哪儿呢?原来是关羽、张飞被害后,他以为自己的实力可以打败杀关羽、张飞的仇人,总是认为自己不用人辅助了,便把军师、赵云等猛将安排在其他地方,一味的要求打仗。没了军师,刘备让曹军用火攻打败了。这个例子像警钟一样时时提醒我。
??今天的故事就到这儿,明天见!
??
??四、
??今天出场的人是——先不告诉你们。这位将军作战英勇,是刘备手下的一名猛将,对刘备忠心耿耿,几乎成了刘备的“左臂”。
??比如那一次,他接受了刘备的任务,去攻桂阳。桂阳太守手下有两名将领,陈应与鲍隆。他们一上战,就有些害怕,本来想投降刘备,可是因为太守赵范的命令,只好上战,可不到四、五个回合,他们就抵挡不住了,仓惶而逃。陈应仗着自己会使飞叉,向将军(对那位将领的尊称)投来。哼!这家伙,想得倒美,还知不知道,自己投的飞叉准不准呢,就想打败将军,别做白日梦了!将军一把接住,又反击了一下,陈应忙躲开,可一把被将军提下马。啊!太棒了,我竟欢呼起来,想着当时赵范一脸丧气的样子,我乐坏了。
??还有一次,是救了刘备之子——阿斗。这虽不是什么大事,可是刘备没了阿斗,很可能就会断子绝孙,这事还真不小呀!
??那是在长坂坡,将军与刘备、关羽他们被曹军冲散了,将军急于找回小主人与二位夫人,四处寻找,总算找到了糜夫人,阿斗在她怀里,糜夫人身上有伤,不想连累将军,把阿斗交给了他,投井自杀。将军把阿斗放入怀里,罩上护心镜,扎好腰带,一路冲杀,找到了刘备,把阿斗交给了刘备。
??想知他是谁吗?他叫赵云。
??
??五、
??这个人可真坏,他三番五次要杀诸葛亮,可总是失败了,他就是周瑜。周瑜最容不下人,见诸葛亮比他聪明,十分恨他,一心想除掉诸葛亮。不过,他也为江东做过不少好事,今天,我单说他所做的坏事。
??诸葛亮为周瑜出了一个主意,让他打了胜仗,周瑜要杀他,可又不想暗地里杀他,想了一条妙计,要光明正大的,让他死个明白。
??第二天,周瑜当着文武众官的面要诸葛亮带关、张、赵三名将士去截曹军的粮,诸葛亮毕竟是聪明人,他一口答应了,当鲁肃去时,他随口编了个小童谣,意思是周瑜只能在水上作战,不能在陆上战斗。鲁肃告诉了周瑜,周瑜十分气愤,于是发兵自己去把粮阻住了,打胜了,神气的回来了,这时才想起应该让诸葛亮干呀!于是又想出一条毒计!
??周瑜还是在众官面前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枝箭,诸葛亮一口答应,向鲁肃要了许多船、草垛。过了一天,第二天下起大雾,船开到曹军地区,让曹军空送了十万枝箭,周瑜不得不敬佩他了。
??周郎啊周郎,你比不过诸葛亮的。
??
??六、
??今天出场的人性子急,请大家不要为他生气。行吗?OK!今天这位便是张飞。
??张飞性子烈,等不及。如那次三顾茅庐,第一次还可以,第二次去就不耐烦了,你听这句话:“天寒地冻,连打仗都不宜,怎么适宜去找那没用的人呢?”你看,才去两次就成这样,他总是把诸葛亮当成没用的人,以为他是只图虚名、没有真才的人,不敢见刘备,所以,当刘备要求再一次去隆中时,张飞再也忍不住了,怒气冲冲地对刘备说:“只要他回来了,我便用绳子把他绑来见哥哥!”后来,听了刘备的话,才好了一点点,可是去了后,听到诸葛亮正在草堂午睡时,怒火又一下子冲了上来,要放一把火烧了这个屋子,看诸葛亮还起不起来。经过刘备、关羽一再劝说,又没去放火。瞧!这个张飞真是个烈性子,难怪自打关羽死后,张飞脾气越来越坏,竟打死了几个人解气。一次,把两个人打得半死不活,他们俩气极了。晚上,当张飞喝醉了酒,他们用尖刀杀了张飞,并割下张飞的头,投奔曹军去了。大家听了,一定会为这位将军惋惜。瞧吧!打了人,反而被打的人杀了,同学们听了,一定有所启发。
??
??七、
??一说到曹操这个人,同学们是否都非常讨厌他?是啊!他非常狡猾,而我今天说的,就恰好是他。
??曹操虽然非常让人讨厌,可不少地方多亏了他的命令。如赵云那一次在长坂坡救小阿斗时,被曹操发现了,于是产生了爱才之心,命令手下众将:不许伤害赵云。呵!这次呀,还多亏了他的这道命令,否则赵云还真难冲出敌群呢!
??最可笑的是曹操逃难那一回,他们被西凉大军杀得无路可逃,马超在后面大叫:“前面穿红袍的人是曹操。”曹操连忙脱下红袍。马超又叫道:“前面长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用剑割下了胡须。马超又叫道:“留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慌了,用布把下巴全包起来了。曹操这种胆小如鼠,只会拼命逃亡的人还自称英雄呢!还不是那次请刘备吃青梅那件事,他对刘备说:“当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和我!”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不过有时曹操又蛮聪明的,那次曹操被刘备打败了,进退两难,心中十分烦闷,夏侯??辞胧就砑淇诹睿?懿僬?诤燃μ溃?婵谒担骸凹?摺!辈懿俦扔鞯锰?蜗罅耍??撸?恿丝上В?粤耍?置挥腥猓??圆懿倌宰踊故呛艽厦鳌
??
??八、
??今天出场的又是谁呢?我来看一下吧!哦!原来他叫董卓。
??董卓留给人的印象很不好,不单是他的行为、做法令人印象不好,而且他那肥胖的身躯,令人讨厌,而且他非常的好色,如那一次,王允与貂蝉使用了一个“美女连环记”。王允先对吕布说,要把貂蝉嫁给他,可是后来,又要董卓来娶貂蝉。后来吕布没得手,被董卓抢去了。董卓娶了貂蝉,那好色的样子真是太肉麻了,连义子(吕布)看了一眼貂蝉他都气成了什么样儿了,哼!还有一次,他率军出城,见到农民们正在举行社赛,于是命令士兵们见人就杀,见财物青年妇女就抢,人们都十分恨他,所以,当他死了后,人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把他肚脐引火点头当灯,敲他的脑袋,踩他的尸首,发泄心中的仇恨。是啊!董卓,你这个坏家伙,你死了,人民就像放下几千、几万斤石头、铁块一样,你太坏了,太可恶了!
??
??九、
??吧嗒、吧嗒、吧嗒……谁走过来了呢?What’s your name? I’m XX。哦!他叫吕布。
??吕布这个从反复无常,一会儿投降董卓,一会儿又投靠刘备,人们都非常讨厌他,可是宽宏大量的刘备却接受了他,他也为刘备做了一些事。比如那一次,纪灵与刘备要打仗,吕布让他们俩从在床上,说:“我要是射中了画戟的小枝,你们便休战,如果射不中,就打仗。”经过两方同意之后,吕布在离画戟一百五十步远的地方,搭箭开弓,向小枝射去。只见箭像流星一样,正中画戟的小枝,所以刘、纪两军便休战了。这功劳算是不小的了!
??可是吕布是个见利忘义的人,当他听袁术说只要与他夹攻刘备,便送给他许多金银、粮草和彩缎。吕布想都没想便答应了,可是事后,吕布向袁术要时,他却失约不给。吕布十分生气。后来他没有益处,又与刘备和好了。最后,他被曹操杀了。
??所以同学们千万还要养成见利忘义的毛病呀!
??
??十、
??好久不见,不觉有些陌生了。今天咱们说的话题是谁呢?请看大屏幕:蒋干。哦,原来是这个没头脑的蒋干呀!蒋干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很不好。不是我在诬陷他,我认为他就像一条对主人十分忠心的护卫狗一样。那一回,蒋干奉主人——曹操之命,前来劝说周瑜投降于曹操。可是蒋干不知道周瑜的心是劝说不了的,于是,在夜里,三更时,蒋干像个贼头贼脑的老鼠一样,翻看周瑜的密信,当看到王允与蔡瑁的来信后,蒋干是多么高兴呀,连夜便赶了回去。这只是周瑜的一个小小的计谋而已,信上只是说王允、蔡瑁要把人头(指曹操的人头)给周瑜。可是书信到了曹操手里,看了后,曹操脸都变青了,立刻叫人把他们俩杀了。可是,可是后来,曹操才反应过来,但是他们俩早已被砍了头,曹操是多少怒气填胸呀!世上是买不到后悔药的,曹操是个爱面子的人,便以他们扰乱军心处斩,不过,曹操可就失去两名大将了。这都是蒋干一手造成的,我想曹操一定气死了,在喝闷酒哩!
??
??十一、
??这一个又是什么人呢?上前问问吧!他叫鲁肃。
??鲁肃是孙权的军师,他遇事十分冷静,比如那一次,大家都怕曹操 八十万大军,于是都要投降于曹操。只有鲁肃和孙权不投降,因为他们心中有着一定要打败曹军的信念。后来,孙权把周瑜请来了,鲁肃便成了他的助手,他十分敬佩周瑜,处处都听周瑜的吩咐。
??鲁肃为人善良,当周瑜要害诸葛亮时,鲁肃告诉了诸葛亮,要他多加小心;周瑜要诸葛亮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来(本来要给他十天,可诸葛亮只要三天)。鲁肃说他自找苦吃;诸葛亮要小船、草人、青布,鲁肃如数给了他;诸葛亮得胜,鲁肃十分高兴……从这些事上可以看出来,鲁肃是个真正的君子,不象周瑜那样小肚鸡肠。在社会上,象鲁肃这种人很少,同学们,鲁肃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
??十二、
??这一位姓黄,名忠,是位出色的弓箭手,比吕布还高出一等呢!我们来想想他会是什么样子吧!嗯……身穿战袍,背上背一竹筒箭,手持一张弓,正要作战呢!
??黄忠原本是曹操手下,他与关羽还交过手哩!
??那一次,关羽去与黄忠迎战,不料黄忠的马不行了,把他摔在地上,关羽说:“今日放你一命,快快前去换战马!”黄忠回到寨里,心里十分感激关羽的不杀之恩,要报答他,于是出了寨,黄忠第一次射箭,只是拉响了弦,不发箭,第二次也如此,因为黄忠不忍心杀关羽,第三次才射中了关羽的红色樱帽,关羽大吃一惊,十分佩服黄忠的箭术。
??后来,黄忠因此事要处斩,关羽飞奔而来,救了黄忠的性命,黄忠从此便投降了刘备,被封这五虎上将听一员。
??可是争强好斗的魏延在一次战争中,为了抢头功,本来说好一起去,却自己先走了,后来吃了败仗,多亏了黄老将军的帮助,才捡回了一条命。
篇4
努力是什么?努力就是为自己的梦想而去奋斗。如果不付出努力,就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甚至一生碌碌无为,只能勉强度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努力的作文议论文700字,供大家学习。
关于努力的作文议论文700字1努力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努力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快乐;努力可以改变命运。成长的路上要有努力才会有希望。
那天上午,天气阴沉沉的,乌云密布,操场上空无一人,仿佛预兆着今天是一个糟糕的日子。当老师给我们发下了测试卷,我才知道我的预感是真的。不管怎样,我还是在拿到卷子后认真地做了起来。
“铃铃铃”,下课铃声响了,老师扶了扶眼镜,催着我们下课。我匆匆写完最后一题,走上讲台交了卷子。第二节课,老师抱着一沓卷子来到教室,此时我的心中像万马奔腾,难以平复。我多么希望考神相助,得到一个好分数。我想,其他同学也和我一样希望自己考个理想的好分数吧。卷子一发下来,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儿,八十一。我从来没有考过低于九十的分数。看着周围同学开心地炫耀着自己的成绩时,我的心全凉了。
放学路上,天气好像捉弄我一般下起了倾盆大雨。一路上我垂头丧气,像极了一个可怜的落汤鸡。回到家,妈妈得知我没有考好而伤心,于是指着楼道上的蜘蛛网,说:“你看这个蜘蛛网很坚固,可以捉住虫子,可是你知道吗?蜘蛛在织这个网是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可是他不气馁,而是继续努力,最后他成功了。学习也是如此。”听了妈妈的话,我茅塞顿开,进了房间努力复习起来。这时,再看看窗外,天气变得晴朗起来,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笑了笑,又埋头努力复习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在下一次的测试中,我取得了满分,同学们七嘴八舌的问我
“你怎么考的?”
“这道题这么难,你竟然满分?”
“上次你没考好,这次怎么回事?作弊了吧?”
我笑而不语,我心想,因为努力我才会这样。只要你不努力,木头也可以变成房屋,钢铁也就变成宝剑,种子就可以变成稻穗。
成长路上,努力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使人快乐,也能改变命运。所以成长路上我们必须努力。
关于努力的作文议论文700字2穿越时间的隧道,细数岁月在我身上不经意间留下的点滴印记。蓦然回首,才发觉自己经历了太多,要感谢的也太多。
而我最想感谢的,是努力。
曾经的我,一直都是一个有点自卑的人。由于平凡的容貌和家庭中要求完美的家风,我时常受到指责与批评。我如百草园中一株最不起眼的杂草,枝叶凌乱,黯淡无光。等到上了学,这种负面心理便愈发明显。每当同学有意无意地说起不好看这个令人敏感的字眼,我的心都虑忑不安地跳动起来,唯恐遇之不及,生怕他们提起我的名字。自卑感,此时正如毒虫般啃噬着我弱小的心灵,使我感到无比刺痛而无力,也让我在旁人面前难已抬首。
上了初中后,我的自卑感逐渐消散了,但它依旧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随时准备着发芽,在一次考试失利后,我看着别人优异的成绩和上扬的嘴角,我的心仿佛又被扎了一刀,我飞奔着窜进了一家书店,以寻求临时的庇护。我拿起一本杂志,漫不经心地把书页翻得哗哗作响,引来了周边顾客诧异的目光,我的内心又升起一股莫名的愤怒,我猛地把书摔在地上,说道:“这种破文章,我也能写出来!”便愤怒地跑出了书店。
但自那天后,我便一直对那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誓言耿耿于怀。我也一直在等待,在寻找一个机会证明自己。
还好,它没有让我等得太久,它就藏在每周一次的习作之中。这一次,我不会再逃避。我精心凝炼自己的处女作:夜里睡梦中灵感突发,在寒冬腊月仍坚持创作;有时吃饭时思如泉涌,便向服务员要来纸笔写作。在周围客人异样目光的注视下,我就如一座丰碑般巍然不动,任凭风吹雨打。废寝忘食最终换来了回报,我的作品被发表在《问渠文学报》上,供他人欣赏,我也终于证明了自己!
我感谢努力,因为努力是你战胜自卑的唯一途径;我感谢努力,因为努力就是自卑者铸就的盔甲;我感谢努力,因为平凡的你,只能用努力改写命运!
关于努力的作文议论文700字3夕阳西下,老树昏鸦,小桥流水,青石板路,斑驳墙红泥土,踏上这无人选择的路,披荆棘,斩灌木,我未曾停下脚步,我努力奔跑。
未走先跑
听母亲说起我小时候,与别人很是不一样,我没有别的孩子先会叫人,晚了两三个月,但母亲说,当我会爬时,我面前放着三样物品:糖果、奶粉还有一把三角尺,我选择的是三角尺,拿起却未塞入口中,不动声色地坐在那看。后来到了我走路的年龄,我扶着墙,一把推开,光滑的地面让我的脚无法站住,我只好努力奔跑,摔在了地上。我站起来,跑向沙发,又摔倒……如是几次,母亲说我傻,未走就先跑,可我却成了第一个会跑的同龄人。直到现在,我不曾忘记我要努力奔跑。
雾中奔跑
早晨起来,望着山头那透过雾霭倾洒在我脸上的阳光,我踏上走往那山顶的征途。我走上林荫小路,踏着泥泞,跨过径流,提高了速度奔跑起来,鞋底嫩滑的苔藓,纵使它使我的鞋体染上了青色,亦或是泥潭将我鞋子包裹,我不断向前奔跑,甩掉一切,奔着那阳光与那七色的虹,擦亮眼睛,穿梭于雾霭之中,面拂清风,水汽氤氲。我努力奔跑,到达山顶,望着金色的圆日与斑斓的虹霞,感到心情振奋,云雾映虹直,长山遇日圆,让我坚持努力奔跑。
书山奔跑
翻开书籍,却似进入仙境,我沉浸于书中的高山流水,书中的清风淡影,书中的香气氤氲。我提起一壶水,冲入茶壶,顿时清香漫布,我把茶倾在一盏茶杯中,与辛弃疾在军营前挽袖共饮茗茶。却也驾起战马,拿起宝剑,挑灯攻敌,在战场上奔跑。又如清风拂袖,急走在油菜花中,与牧童一起寻找飞入菜花丛中的彩蝶。我在书中畅游,哪管外头风雨,亦或是晴,却料峭清风吹茶醒,微凉,书中神色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抬头,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在书中畅游,亦不断努力奔跑。
作家们有“未选择的路”,而我也选择了与人不同的路,狭窄,却又有光亮,我要努力奔跑。奔跑,奔跑,惊起一滩鸥鹭。
关于努力的作文议论文700字4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但没有努力一定不会成功。你努力过吗?你成功了吗?或许你不知道,努力是成功的邻居。
自己的舞台自己创造、自己的歌曲自己写完、自己的青春自己奋斗。如今的我们是青少年,这个时期,不拼搏,不努力,你还能做什么?要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记得读二年级时,我的数学很差,差到老师都不管教我,但是老师每次上课都叫我上去黑板上做题,可是我呢?没有一次做对,面对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嘲笑,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数学学好,我并不比别人笨,只是比别人不努力罢了。
在学校,我请教一些成绩好的同学,他们都很耐心地给我讲解。回到家,我让爸爸教我,爸爸还不知道我连那样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但依然很认真地教我,由于我一直听不进去,爸爸也失去了耐心。课下,我自己找题做,慢慢地,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
又有一次,老师让我去做类似的题,我回想自己平常时的练习,小心翼翼地写出了答案。老师喜出望外,又高兴又惊讶:“你终于会了,下去吧。”
直到三年级,我做那样简单的题才完全没有障碍,可这时,同学们已经会做更难的题。我就跟在他们身后,一步一步地向前。
在六年级时,我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成绩突飞猛进,在班里的成绩名列前茅。六年级下册时,还被老师调去参加奥数比赛,在小考中,我的数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时候我就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在我今后的学习也是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一切都源于我最初的努力,如果当时我自暴自弃,不努力学好这一科,也可能没有今天的我。
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发现一个小问题,便马上解决。对于自己的弱科,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精力去学习。
在这个年纪,我们一定要去努力。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而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
当你努力了,并取得了成就,你会明白,成功并不遥远,成功的邻居就是努力。
关于努力的作文议论文700字5“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不停奔跑?
“为了争取自由。”
——题记
迷惘与挫折
从古至今,多少的文人贤士在追梦都曾有过迷茫无阻之感《马说》中应伯乐赏识而愤怒,“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愁问之感。今乔布斯作为员工刚进入苹果公司时,不也满受挫折与打击?但当他为苹果公司创下汗马功劳,成为受人敬仰的一位领导时,心中的苦与泪又岂能是一朝一夕。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未尝不是一个奋进,奔跑的过程,即使评不上“尝尽酸甜苦辣”,但至少也有“吃得苦中苦”的精神。当时会有困难存于其中。放弃的念头也时在脑海里闪现,总是在揣摩解决方法的我们,同时也在思索如何以100%的活力与积极敢于面对这些困难。
追梦与奔跑
“争取自由”这四个字难免会显得有些空泛,初见的确会给人一种“语言上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即视感。初闻这一词,我也对其嗤之以鼻,但仔细试考过后,属实受益所深。很少有人做到同时拥有物质自由与精神自由,即使是家财万贯的成功人士,物质自由的前提就是学习,而只有不断努力学习,积累资本后才有获取精神自由的资格,因为我们需要成功得来的经验与人民币去丰富我们的思想。当然这种不是绝对的,总是无法脱离学习。
篇5
当然啦,并不是说《王的盛宴》不好,与今天要介绍的三部楚汉电视剧相比,我们可以发现,人家陆川到底还是在一个严肃的框架里重构历史。打个比方,我们很多人都涂过历史课本里的人物画像(好了,别不承认了),有的喜欢给太监加两撇胡子,有的喜欢把孔夫子画成龙王二太子,而总有些极品会把好端端的人画成眼睛超大裙子超短的日本萝莉……我的意思是,陆川不过是把吟着“大风起兮云飞扬”的伟岸版汉高祖涂抹成了猥琐的小丑,可毕竟认得出来,而《王的女人》、《楚汉争雄》的涂抹就有点任性,尤其是前者……在这些人里面就高希希要做三好学生,他既不像叛逆的陆川,也不像调皮的于正,他只是默默地为楚汉人物加持了武器光环,看起来老师很喜欢这样的好学生,这不,他接下来就要开始拍电视剧《》了。
现在,似乎人人都在引用克罗齐的名言,“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而由于电视传媒对受众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历史电视剧的创作思路,历来受到有关部门的紧密关照。但有的时候我也在想,这一切是不是被过度解读了?就好像在中学历史课上的胡乱涂抹,出发点可能只是因为无聊,找点事做。而编导们的创作,不管事后接受采访怎么说,他们的原点,也不过是在日益标准化、受众细分化的电视剧生产体系内,挣些钱而已。
楚汉传奇
暴力、场面,把感官做到极致
作为一个挑剔的、刻薄的、力求完美的处女座,我在看完《楚汉传奇》超长版片花后,也开始相信这部剧可能真的是花了2亿多拍出来的“史上最贵国产剧”。我们知道,在影视圈,投资额这个东西就好像泡泡糖——吹出来的。但是,高希希的竞争对手在私下里嘲讽《楚汉传奇》,竟然也是羡慕嫉妒恨、吃不到葡萄就嫌酸地吐槽它的庞大投资:“哼!花钱如流水,听说博纳后来都不肯往里投钱了!”
关于这部剧还有很多“听说”,比如编剧之一的汪海林就听说,广电审片组的老同志看了《楚汉传奇》,对大场面“惊呆了”。毫无疑问,高希希对中国电视剧的最大贡献就是,升级了业内对电视剧大场面的定义。跟这部剧的战斗相比,以前古装电视剧里的大场面那就是在过家家,甚至高希希上一部大片《三国》也像过家家。怎么说呢,在很久很久以前,也就是上周吧,我快进着观看了芒果台的一个古装剧,战斗就是随随便便拖几十个群众演员分为两组,心不在焉地挥着大刀片子碰来碰去,然后给主将一个“杀啊”的特写镜头,如果在找几匹马绕圈子掀起点尘土,已经很对得起观众了。关键是,你妹的,这个镜头是可以反复使用的!
当然,电影圈的情况要好一点,毕竟钱多嘛。吴宇森拍《赤壁》,还分了上下,但真打起来的时候,本质上仍然是大规模的械斗,请注意械斗和战斗是有差别的,《赤壁》连关公都是下马步战,骑兵无马,那还叫骑兵吗?后来高希希拍《三国》,还嘲笑了这一点。但其实,《三国》的马战也没好哪里去,打法很武侠,甚至有点漫画风,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华雄飞天上去了,喂喂,还能更假一点么。相比而言,《楚汉》打得就很写实——写实是含蓄的说法,其实我想说的是,很暴力,很重口味,真的有点像《斯巴达300》,虽然没有那么极致,一定要361度无死角视觉,但是割掉头颅,鲜血咕噜咕噜往外涌,长枪刺穿身体,镜头缓缓而过,还有两个黑压压的方阵对撞在一起时的铿锵声,仍然能让脏话脱口而出,当然,这个“靠”,和得知吕雉项羽滚床单时的那个“靠”(源自《楚汉争雄》,下篇再提),在感情上并不相同。那一个“靠”,还包含了惊讶、意外,而这一个,则纯粹出于对热血画面的肾上腺素反应。
当然,片花啦,样片啦,都是剧组千挑万选出来的精华,冗长的80集,如果都按这个场面拍,估计以后投资人见到高希希都要绕着走。但事实是,他们没有,他们追着高希希投资拍完了历史剧《赵匡胤》——如果从生意的层面分析,于正混得更是风生水起,古装偶像一部接一部,这只能说明,不管这些大导演大编剧把历史涂成圣斗士星矢也好,涂成美少女战士也罢,存在即合理。
画外音
毫无疑问,该剧是2012下半年平庸甚至有点惨淡的电视剧市场里,最耀眼的明星了,而陈道明的出演显然又为该剧增加了不少期待值。是的,至少我已经受够了几个月里连续的婆婆媳妇和小三。而对整个行业,该剧的意义在于首先升级了大场面的观感,不管怎么说,这是一种进步;其次,这种超高成本电视剧的出现和良好销售,将对资本市场和终端市场两方面形成刺激;最后,该剧进一步证明了“重大题材”这块蛋糕,已经不再由国家独享了,这对于整个中国的民营经济,都是一个小小的好消息。
王的女人
把历史拍成了狗血韩剧
作为一部负责任的偶像剧,《王的女人》很本分地讲了一个四角恋爱的狗血故事。但作为一部不负责任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王的女人》让广电总局捉急得要求把项羽刘邦统统换成了架空的名字,以至于现在播出时,项羽成了“云狂”(这个名字有没有让你虎躯一震),吕雉成了“乐儿”,刘邦成了“海天”(海天酱油真的没有植入吗),虞姬成了“妙戈”,那个下场很惨的戚夫人则叫做“喜冰”——真是喜洋洋。
项羽和吕雉发生了
坦白讲,广电总局那么多奇奇怪怪的通知、规定、要求里,很少有这么顺天应人的,因为《王的女人》早期宣传的时候,人物简介赫然写着:吕雉——汉朝开国皇后,项羽终生挚爱之人。真的,你没有看错,是项羽,不是刘邦。
啊,顿时不知道怎么写下去了。
我知道,偶像剧这个圈子越来越难混了,一来吧脸就这么几张,好不容易出个杨幂冯绍峰,人哗啦—下去混电影圈了,二来随着网速越来越快,韩剧的下载速度达到了每集10分钟,于是那些曾经让人感天动地的桥段现在已经烂大街,面对不断提升的观众口味,偶像剧编剧的自我修养一直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但是,但是,想到吕后和项羽滚床单,于正还真是挺不容易的。因为要知道,以恨不得老公天天威尔刚的前琼瑶时代最鸡婆的女文学家李清照,在看到惊心动魄又浪漫得悲伤逆流成河的楚汉故事以后,也感到一股英雄气从丹田升起,于是丢掉了她的唧唧歪歪,写下了“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放诗句。但是,于老师义无反顾地想到了:让项羽和吕雉滚一下床单会不会很戏剧冲突呢?
于老师,你牛。
《宫》火起来的时候,我采访过于老师,应该说,那个时候的于老师对主流舆论还是心有戚戚焉,尤其是后来确实有社会新闻出来,说某地初中女生自杀,留下遗言说想穿越到清朝跟皇上谈恋爱,坐实了老学究们的担心。总之于老师当时刚从幕后走到台前,这些批评看来还是令他挺委屈的,他解释说出了严重的历史错误也不能全赖他,他以前看二月河老师写康雍乾,也犯了很多很基本的史实错误啊,那么二月河的历史正剧尚且如此,大家何必苛责呢?当时就想说,主流舆论也从来没觉得二月河写的是历史正剧啊好不好!
那就彻底偶像吧
当然,这样的问题,如今早已不会对这位偶像剧作者产生困惑了。既然选择了历史,就不能让那些研究历史给了。何况这样的涂抹,也不是于老师发明的,随便举个例子——北宋末年农民聚众闹事,施耐庵写出来是武侠+奇幻,后来崇祯皇帝却觉得这书鼓动人造反,良心大大的坏;可是在老百姓看来,这故事最好看的版本,肯定是《金瓶梅》里西门庆和潘金莲啪啪啪嘛……换一个文雅的说法,以前我把历史书上的魏征谏唐太宗涂成奥特曼打小怪兽,同桌还笑得挺开心,但千万不能让老师看到,对吧。
所以,不管男主角叫做项羽还是云狂,对这部剧的主要受众,都不会有任何影响。而如果刘邦不叫海天,而是改叫李锦记或者山西老抽酱油王,这部剧也能够成立。因为《王的女人》其实讲了这么一个故事:玛丽苏女一号吕雉和心计女女二号虞姬同时爱上了高帅富男一号项羽,心机女斗垮玛丽苏,穷屌丝男二号刘邦乘虚而入,然后上演屌丝逆袭。矮玛,这难道不是韩剧入门指南提供的标准结局之一咩?
对于这样一部硬要把海报设计得很像《斯巴达300》的纯古装偶像剧,我们的期待也只能是:男主角漂亮一点,再漂亮一点;场面赏心悦目一点,颜色对比度高—点;服化道谢谢不要停留在动物园批发市场和美特斯邦威水平;如果一定要把巍峨严肃的秦汉宫殿拍成五颜六色的御花园,那也要麻烦女主角的颜不要辜负了横店的花花草草。
心平气和地讲,明道陈乔恩袁珊珊罗晋虽然比不上杨幂冯绍峰(看来还是要得罪人),但是要感谢芒果台自制的大量偶像剧提高了我们的宽容度,让我们对明道出演的奶油版项羽,也能说一声“好吧,那就这样吧”(不过还是要吐槽他扛的那个所谓的大鼎,一看就是泡沫塑料做的,目测中学体育长年不及格的我也能扛得面不改色)。但是——话又说回来,虽然《王的女人》作为偶像剧尚能中规中矩,但得知项羽和吕雉滚了床单,我想在初中历史课上没睡着的观众,尤其是男性,第一反应还是吐出那个铿锵有力的音节——
靠!
画外音
哎呦,该剧在豆瓣上的评分低到难以置信的2.5,可能是因为大多数人对项羽和吕雉滚床单强烈不满,其实从偶像剧的角度看,除了演员的颜值得商榷,服化道也算中上了。尽管改了主角姓名,但大致是秦汉风格的服化道,以及楚汉的基本人物设定,还是能看出原来刘项的痕迹,而这些蛛丝马迹与脑袋里原有的历史经验碰撞,多少还是有点别扭。大概只有完全抛掉历史经验,或者演员的狂热粉丝,才会像追普通偶像剧那样追这部剧吧,比如该剧的贴吧里,就充斥了“明道好帅呀”这样的评论。
楚汉争雄
评书、武侠、黑社会,一锅乱炖
自从房价油价齐上涨,北京的哥就好像集体大姨妈不调,再没给过乘客好脸色,他们的兴趣迅速从跟你畅聊天下大势,转为一扭FM开关,把单田芳的说书调得老大。因为这个原因,当我发现《楚汉争雄》的监制竟然是单田芳,就本能地怨气上头,毫无好感。但是实际上单大师还是很能捕捉到劳动人民的G点,不然北京的哥为什么这么爱他呢?
“演义”风格
比如这部《楚汉争雄》,就很好地体现了单大师的审美趣味。楚汉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该怎么开头?普通开头,可以想见,是一个战马奔腾的战争场面,比如早前由胡军演的楚汉电视剧;文艺开头,就像陆川,用晚年刘邦的噩梦作为故事的开始;而《楚汉争雄》的开头让人说什么好呢,这显然是继普通和文艺之后的第三类(好吧,是某铅笔型号)开头——
妇女(轻佻地):“三哥(刘邦),我家鸡不见了。”
刘邦(同样轻佻地):“哎哟你家鸡不见了。”
妇女:“是啊鸭也不见了。”
刘邦:“啊那你家猪有没有不见呢?猪也不见了那就严重啦。(旁边樊哙出现,找刘邦喝酒)那你先回家,我再找你哦。”
看到这个既不普通、也不文艺的开头,我毫不犹豫地点击了屏幕右上方的大叉,后来想到要写稿子,只好重新打开,在放广告的那几十秒里,我脑袋里盘旋着说书大师们的绝活:“当”一拍惊堂木:“汝乃何人!有何冤情?速速招来!”下一秒就换成一个尖细的声调:“大人!小女子blabla……”喂喂喂,再好,也要分场合吧,作为一部电视剧的开头,这到底是要闹哪样?
老百姓,尤其是北方的,基本上都听过单大师的《隋唐演义》和《白眉大侠》,这部《楚汉争雄》,虽然在湖南地面播了几集就惨遭腰斩(有句说句,电视台也太不厚道),但从已播出的这几集来看,已经露出了演义+武侠的苗头。武侠元素是,喏,开头用很大篇幅讲述了项羽那把宝剑的来历,强调了彰显他英烈后代身份的“英雄令”,又拍了项羽驯服乌骓马的段落,最重要的是和妹子调了情——如果再解释一下项羽一身武功的来历,我大概就要怀疑自己是不是点开了《倚夫屠龙记》。至于演义就是三分真七分假,电视剧开头虚构了刘邦和项羽很早就称兄道弟,虚构了项羽和张良同时间试图暗杀秦皇,虚构了刘邦和吕雉胆敢在赵高面前……演义本身也没有错,甚至于正天马行空的改编,也就当那是发生在二次元空间的算了,怕就怕打着历史的幌子却开始胡天野地说书——果然,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出现了,上来项羽就演了一出好汉不吃眼前亏,后来又为刺秦不成、连累无辜而感到非常愧疚。是,这些都是普通人的反应,但项羽显然不是那种会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怂人啊,要是他好汉不吃眼前亏,后来还用得着玩乌江自刎这种行为艺术吗?还有,项羽张狂得看见秦始皇就说要“取而代之”,后来活埋20万秦军,火烧阿房,似乎也没见他动过恻隐之心啊。
出戏点若干
说书人的另一大特点,是为了要让他们的段子吸引路人甲乙丙丁,总要加入很多的“但是”,嗯,但是呢,为了突出转折那一刹那的精彩,逻辑往往就被牺牲掉了,就好像眼看诸葛亮要烧死司马懿了,老天下场雨:宋江被抓了要给梁山报信,故事编不下去,没办法只能把戴宗写成日行800里的汗血宝马。而在《楚汉争雄》里,赵高带领一大帮凶巴巴的秦军要杀刘邦,刘邦是怎么逃的呢,原来是萧何一边大喊“抓住刘邦别让他跑了”一边给刘邦使眼色要他快逃,然后……然后刘邦就在赵高眼皮底下笃定地开溜了,而萧何拙劣的演技竟然没有被识破……我只能善意地猜测,编导其实真的是为了突出赵高的无能才这样写的……
不过,以上所述,都不是《楚汉争雄》的主要槽点,这部剧最大的特色兼唯一的亮点,毫无疑问属于饰演刘邦的董秋生老师。前年黄老师曾经在李仁港的《鸿门宴》里客串了一把范增,大概在那时做了不少功课,于是把流氓出身的刘邦演得惟妙惟肖,由于黄老师从前演的黑帮片太多太出色,他的国语配音又是十几年如一日的熟悉,以至于每次刘邦衔着根草,和他那帮沛县老哥们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感觉他叼的其实是三五牌香烟,然后自动脑补出黑社会开堂会的镜头——
刘邦说:“县衙里的官都是我朋友,沛县没人敢动我!”——“边个唔知我铜锣湾渣fit人刘三哥啊,警队周sir都系我老友嘅!”
刘邦说:“别来这套,我说你是项羽就就是,我就是敲诈你怎么样?”——“我同乃讲,香港系一个法治社会,除左铜锣湾我刘三底盘啊。”
刘邦说:“我是没本事,但我兄弟有。”——“阿婴,深水埗的租点解仲未收番来啊?阿哙,荃湾以后就系乃个喇。仲有你啊老萧,唔使我话乃迂腐,出来low迟早都要还嘛,做人最紧要开心!”
篇6
张惠宾:先从一张照片谈起。我看到一张1969年你在内蒙古草原挎枪骑马的照片,是谁给你拍摄的?
谭明:1968年中学毕业后,1969年3月我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当战士。你说的那张照片是我们连队上的一个战友拍的。作为学生,我们一到兵团看到马很激动,都想上马比试比试。当时我在团部警通排,排里有几匹战马,我们要经常出去遛马,所以骑马机会比较多,还算有两下子。
张惠宾:那时候你拍照片吗?
谭明:我和兵团的几个好友经常互相拍些纪念照,自己摸索着冲洗照片。其实上中学时我就给同学拍纪念照,我家里有一台135相机,我经常用它拍照片。之前摄影书籍很少,都是同学之间你知道这点我知道那点,大家一起玩。我接触摄影很早,但那时没有想法专门去拍点什么。
张惠宾: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意识地拍摄照片?
谭明:1971年我调到首钢工作,首钢工会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因为我拍过照片,就帮忙拍各种活动。这期间,我认识了钱元凯,他也喜欢照相,我们就一起拍,一起冲洗照片。在这之外自由创作一些工人肖像、工人干活场景等。有时也搞一些创作拍摄,参加展览。这算是初期的创作,比较肤浅,基本都是摆拍。
张惠宾:这是你走上摄影道路的起点,属于半职业式拍摄。从什么时候开始摄影成了你的专职工作?
谭明:1979年我调到北京民航局工作,1985年民航局成立业务宣传部,创办《鹏程》杂志(现为《中国之翼》),办刊宗旨是做旅游期刊,宣传中国的民风民俗及各地风光,也报道民航方面的新闻。过摄影,也喜欢摄影,就进了业务宣传部,开始专职搞摄影。
“意志与毅力在我的摄影道路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张惠宾:专职做摄影之后都拍摄些什么照片?什么时候开始拍摄风光的?
谭明:主要按照《鹏程》杂志的定位要求拍摄世界各地少数民族的风情、节庆。比如1987年我去新疆喀什拍摄后刚刚恢复的“古尔邦节”,人们跪在清真寺前祈祷,大阿訇念完之后家家回去宰羊。
张惠宾:你如何把握这类题材的拍摄?这种状态持续了多久?
谭明:因为我们本身既是摄影又是编辑,所以到了现场看到什么拍什么。我经常在大巴扎里转,跟现在的“扫街”差不多,拍回来之后自己编,以组照形式刊出。这种状态持续有四五年之久。之后,我们轮流负责一期杂志。因为是季刊,每人有三个月的时间自己想专题,然后出去拍摄。这样我跑的地方就多了,不止拍民俗风情,开始拍各地风光。
张惠宾:为什么选择风光摄影?最早是去哪里拍风光?
谭明:一方面跟我早期接触国外的画报和广告有关,而且民航局很早就出挂历,挂历是以风光为主,所以那时我就想多拍一些中国壮丽的山河美景,尤其向往拍摄名山大川。另一方面跟父亲对我的影响有关。我父亲是军人出身,曾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为求解放行“两万五千里”,那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一直支撑着我在风光摄影的道路上走了一程又一程。
我最早是1989年去梵净山拍风光,那时的梵净山还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云雾非常漂亮,我拍了很多照片,拍完之后自己一看确实有一种自然之美。之后我就着力于风光摄影。风光摄影绝非易事,我曾冒着﹣35℃的严寒在长白山雪地里拍摄,也在世界屋脊阿里经历过生与死的对话。所以意志与毅力在我的摄影道路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真’里面可以体现‘美’,但如果这个‘美’不是现实存在的,你根本拍不出来。”
张惠宾:大家都在说“风光摄影”,你和李少白先生作为风光摄影大家,怎么界定“风光摄影”?它的内涵是什么?
谭明:风光摄影就是摄影师在面对自然时,对美的鉴赏和评判。它不只是对大自然景象的一种记录,更包含很多因素,比如蕴含于自然风光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风光摄影在中国有着深厚和广泛的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怡情山水,寄情于景是很多中国文化人的审美取向和艺术取向。
李少白:风光摄影就是以大自然和依附于大自然的人文景观为题材,从审美角度进行拍摄。一定要强调“审美角度”。比如王久良拍的《垃圾围城》,就不是风光摄影,因为他是从社会学角度去拍的,他想带动社会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而谭明拍的就是标准的风光摄影,因为你拍的主要还是大自然的美,目的是让大家从审美角度去欣赏它。至于你的作品,作为资料也好、知识也好在传播,那是另一回事。举个例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你说里面有没有知识?肯定有,我们可以通过这首诗研究唐代社会。但作者并不是以此为目的创作出这首诗,他主要还是抒情。
有的杂志把谭明定位为国家地理型摄影师,我认为地理类杂志刊登照片还是以传播知识为主,只是利用审美手段使照片拍得比较好看,但好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所以地理类杂志签约摄影师首先要明确的是传播知识。
张惠宾:近些年摄影界热议“风景摄影”,你觉得“风光摄影”和“风景摄影”有什么区别?
李少白:顾名思义,“风景摄影”是以一个地域的景色为主。而“风光摄影”可以是景,也可以不是景,重在对自然的审美。实际上“风光摄影”和“风景摄影”有交叉。
谭明:现在热议的不光是“风景摄影”,还有“新风景摄影”、“新风光摄影”等,我觉得这都是媒体在炒作。山山水水大风光与草木花的小品风光不过是题材不同,表现形式和手法有区别,但都属于风光摄影这个大类。
李少白:摄影界热议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文人的固有观念,总是在艺术中强调思想与社会功能,而对审美重要性认识不足。比如中国历代文人对“词”的评价不高,说“词”是“诗余”,“诗”高于“词”。为什么?他们觉得“诗言志”,而“词抒情”。我不同意,凭什么“诗”非要“言志”?“诗”和“词”只是在题材和形式上有一些不同而已,本质上是一样的。再说“言志”就比“言情”高?现在有些人特别强调个人修行、思想,我认为更应该崇尚审美。当今中国审美比思想更重要。如果一个人有极强的审美能力的话,那么对他来说,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张惠宾:审美本身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思想?
李少白:不是。思想有观点和主张,需要通过逻辑性的语言表述出来。20世纪人类最大的教训是什么?我觉得有两个:一个是认识到人不能和自然做对,要和自然和谐相处;还有一个,20世纪是人类思想交锋最激烈的世纪,尤其是各种主义的交锋。最后证明什么?证明了没有哪一种主义是绝对正确的,现在要强调共存,谋求多元化发展。
回到摄影,纪实摄影主要有两个功能:记录历史和关注社会。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通过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摄影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所以审美不是纪实摄影的第一要素。而风光摄影的主要任务是美育,审美是第一位的,不审美就不叫风光摄影!
张惠宾: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谭明:同意。风光摄影的艺术表现是一种美的再现,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思想及心路的表述。美在每个人心中虽各有不同,但美却是人们不断追寻的目标。人类离不开美,社会更需要美。只有表现了美,才称得上是风光摄影。
李少白:现在很多人刻意逃避“美”这个字,认为一提“美”就低俗,这是不好的倾向。作为“美”来讲,现在固然有一种泛滥,或者是审美疲劳,或者是一种庸俗化,但我们不能否定“美”。人类的精神领域归结起来就是“真善美”三个字,“真”是根本,但最高级的是“美”。
张惠宾:风光摄影里“真”和“美”的关系是怎样的?
谭明:风光摄影离不开纪实,很大程度上具有纪实性。“真”里面可以体现“美”,但如果这个“美”不是现实存在的,你根本拍不出来。我就是在“真”中求“美”。很多人去拍素材,然后在暗房制作,这种攒出来的片子不叫摄影。风光摄影是一件既严肃又严谨的事情,如何真实地再现心中的真善美是每一个风光摄影人面对的课题。
“风光摄影更深层次的再现是用视觉影像解读文化与自然的联系。”
张惠宾:你从风光摄影师的角度理解摄影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谭明:就摄影术的发明本意来讲,摄影就是忠实地记录客观景象。摄影的根本属性还是纪实。它所表述的是社会各个不同的层面,不管是风光还是风情,是建筑还是人文纪实,都是在自然与文化之间不断显现出的社会现象。
张惠宾:你自己怎么看待国家地理型摄影师这个定位?
谭明:摄影师足够了,不需要其他修饰语。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干什么。
李少白:别人如果说我“师”,我极为不高兴。“师”和“家”是有区别的。“师”是一种职业,一种手艺,比如理发师什么的,没有叫“理发家”的。“家”一定是和思想和艺术有关系的。
张惠宾:你愿意别人称你为“摄影家”,但又不愿意有“思想”?
李少白:大家不要误解我反对思想,思想是很重要的,但摄影不是表现思想最好的工具。任何一个艺术门类都有自己擅长的表述和固有的功能。拿文字来说,它能清晰准确地表述思想,但对于感觉,有时它表述不清楚。比如疼痛,你想要表述清楚,就需要很多形容词或是比喻,那么看文字的人必须有同样的生活经验才能理解你所表述的疼痛的感觉。否则,你的形容和比喻就毫无意义。反观图像,它直观易懂,可以清楚地把人类的感觉表现出来。所以作为一个风光摄影家,你拍照片不要妄图说这张照片是表现某种思想或某种观念的,它表现不了。
张惠宾:我理解你说的“让思想滚蛋”,一层意思是说摄影担负不了表现思想的任务,再一层意思是你不愿受思想的桎梏?
李少白:也不是,我说的“让思想滚蛋”,就是说不要干自己干不了的事儿!为什么我会说这句话呢?有一次我听一位摄影家讲他的风光摄影,他就强调风光摄影的思想性,特别提到他拍的一张有纹理的树节子怎么怎么有思想。结果讲课结束后一个毛头小子直指他说:“您这张照片我看了半天,不理解有什么思想!请您具体讲讲它的思想性。”摄影家说了三分钟,意思是反正这张照片有思想性。主办方负责人最后说了两点:第一,艺术家必须要有很高的思想境界;第二,艺术家的作品一定要有思想性。这两点我都反对。这也直接让我说出了“让思想滚蛋!”这句话。我认为,风光作品主要不是表现思想,而是去触动人类的内心世界。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潜藏着很多东西,但你通过感官看不到也听不见。那怎么去认识它呢?就是通过艺术去触动它。我说的“让思想滚蛋!”就是让思想从风光摄影当中滚蛋。回过来说谭明,我认为谭明最大的贡献是把中国的风光拍得非常美,并没有说传递了什么什么思想。
谭明:我理解你的意思是,摄影师在拍摄前就要思考怎么去完成你的构想,而不是在拍摄完成后赋予作品所谓思想。虽然摄影很大程度上见仁见智,但这样的牵强附会来得不实在,观者看着也不舒服。我觉得一幅作品七分在拍,两分在看,一分在说。其它交给观者,我们不要限定观者的思路。
李少白:现在中国风光摄影备受争议,一些风光摄影家纷纷寻找出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转向观念,我觉得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为风光摄影正名,实际上是一种懦弱的表现。另一种倾向是说风光摄影不是再现而是表现。表现什么?表现内心的风景。我觉得风光摄影最重要的还是再现!再现分两种,一种是把大家都看得见的东西呈现出来,这种再现在目前摄影器材比较发达的情况下容易做到,无非是构图好一点,用光好一点。另一种再现,就是像爱德华·韦斯顿和安塞尔·亚当斯那样的摄影大家,他们也是非常逼真地再现,没有人为改变拍摄对象,但他们能看到别人眼中看不到的东西。所以我不同意“再现就低级”,“再现”也不是一个贬义词。摄影就是“再现”,好的摄影家就在于他能不断去发现,把发现的东西再现出来。谭明就是一个“再现”非常棒的摄影家,他的发现能力很强,眼光比较独到。他的《中国最美的地方》确实不错,再换任何一个人去拍,可能都不会比他拍得更好。
张惠宾: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谭明:他说的有些绝对。风光摄影的创作离不开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山清水秀的名山大川,不仅仅是自然景致,更是人们修身养性、寄托理想的家园。所以风光摄影不光是再现,再现是基础,更深层次的再现是用视觉影像解读文化与自然的联系。
“把大家共同认知的特征拍出来,这是很关键的。”
张惠宾:现在整个社会都在提“美丽中国”,这几十年你也一直在拍“中国最美的地方”,这是你的一个很大的成就和贡献。这方面你有哪些比较深刻的体会?
谭明:我喜爱风光摄影,每当我面对自然,就会尽情寻觅那震撼心灵的景观,抒发我内心对美的探求。自然界的山山水水,既是我的创作源泉,又是引领我成长的师长。只有了解自然才能了解我们自己,正如老子所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投身自然,才能尽己所能地用视觉语言展示生养我们的土地。
李少白:我跟谭明一起上过峨嵋山,峨嵋山有两个主要建筑,金顶和万佛阁,谭明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是金顶,但过去大家都是近距离拍摄金顶。他找到一个点,既可以表现金顶,又可以表现周围环境,但要走很远。我拒绝往那儿走,我觉得走一趟无非就拍一张片子,有这个时间不如拍点儿别的,当然我们俩的创作观念也不一样。谭明意志非常坚定,走了很长的路,终于拍到了。后来我看那张照片确实非常震撼。谭明追求极致,包括器材也是,只要他想拍的题材都用大座机。很多人说中国的风光照片不如外国人拍得好,其实我认为谭明的风光摄影应该说达到了世界水平。
谭明:我和国外风光摄影师交流过,他们也认为中国的风光确实很美。中国的摄影创作资源之丰富是任何国家与地区无法比拟的。从世界最高峰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到世界第二低地新疆吐鲁番盆地-154米的艾丁湖;有长达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有全长约6300公里的长江和全长约5464公里的黄河。如此宽泛的地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从一定意义上讲,风光摄影是为了社会生活及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需求而存在的。当自然之美融入人们的身心,融入社会生活,就演绎之美和历史文化之美。
大自然的风光都有其明显的地域特点,刚才李少白说了,为什么我非要去那里拍峨眉山金顶?到那个地方要爬山,还要走一段很长的废弃的铁轨。那里海拔3000多米,在平地上行走已非常困难,况且那段铁轨只有两脚那么宽,离地面四五米高,稍有不慎就可能滑落摔伤。有的同伴走了十多分钟就受不了回去了。我之所以坚持,就是因为从那个地方拍,能把峨眉山的地域特点表现得更全面。再比如我去云南石鼓镇拍长江第一湾,高度总是不够,不管在水面上,在岸边,还是站在稍高的地方都拍不全。怎么办呢?我就爬山,换另一个角度,等于一天我上上下下爬了三座山,最后在一座山上拍到了河湾。
张惠宾:这是你一以贯之的理念,拍一个地方首先得是那一个地方?
谭明:对,而且不是我说是哪儿就是哪儿,是大伙儿看了之后就知道是哪儿,把大家共同认知的特征拍出来,这是很关键的。现在风光摄影有一个共性与个性的问题,个性必须建立在共性的基础上,你不能拍完之后大家理解不了,你说那是个性。那你就突破了共性的底线,你的个性就不成立了。
张惠宾:你认为摄影家的发现能力体现在哪?
谭明:在拍某个地方之前,要先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和现状,思考怎么去拍,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去发现。
李少白:你的发现就是找到最能表现这个地方特征的那个点。而我跟你不一样,我是发现别人看不出来的那些东西。
张惠宾:你在深层次地“再现”一个地方时,会怎么考虑?比如选择什么器材?采取什么机位?
谭明:比如拍新疆的五彩城,很多人去拍,高、低角度都有。我喜欢用大广角贴近它,这样既能突出它的特点,又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每一种器材或镜头都有自己的语言,即它适合表现的题材。这是我多年拍摄风光的体会。
“摄影的本质其实就是光影的变化,以光作画,没有光,影就出不来。”
张惠宾:风光摄影对摄影者自身有什么要求?
谭明:首先得有一定的观赏和观察能力,可以看出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其次要有一个好身体,能走得动,能吃得了苦。再者还要不断积累经验,因为要观察气象,了解路线等。最后,还要耐得住寂寞,很多时候出去拍片子一个人一呆就是一天。
张惠宾:你的风光摄影作品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谭明:我不介意拍很多人拍过的风光。为什么?因为我拍出来肯定和别人不一样,我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和新意。我喜欢这种挑战。挑战是奋进的动力,能鞭策自己不断出新。比如拍黑城遗址,我不具备天时地利的拍摄条件,只有一次活动机会,几小时的拍摄时间,但黑城遗址的拍摄在我脑海里酝酿许久。我了解过遗址的来龙去脉,西夏在此修建的黑水城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行于这寻幽访古之路,感受着大漠戈壁中残存孤城的苍凉与孤寂。如果不对遗址进行保护,过不了多久遗址将完全被沙漠吞噬。那么我就要突出沙漠的形态与质感。我以有较强纹理的沙漠为前景,示意黑城八百年沧桑的风雨历程,在构图上把大部分画面留给沙漠,沙漠的纵向纹理在光线作用下,引导我们的视线上行至画面上部的佛塔。夕阳下,昔日金戈铁马的景象便浮现在我们眼前。
李少白:目前在中国,谭明的风光摄影是最到位的一个。比如挑元阳梯田的片子,挑中那张可能就是他的,挑天山,挑来挑去最后也是他的。当然不是说百分之百,但大部分会是他的。为什么?因为他拍到了那个地方最具代表性的画面。“中国最美的地方”已经成了谭明的名片。如果在巴黎或纽约举办一个“中国最美的地方”摄影展,策展人有一定水平的话,谭明肯定是作品入选最多的摄影师。
张惠宾:也就是说,谭明拍“中国最美的地方”就是在拍中国视觉文化名片?
李少白:对,他拍得到位、典型。第一,他选择最具特征性的东西非常准确;第二,他技术上到位。他不是说去一次就拍成了,他是反反复复去,寻找最佳角度,最好的光线,最合适的器材拍摄完成。他跟我不一样,我是“快乐摄影”,拿个135相机就行了。他一般都要背三脚架。
张惠宾:我认为你们俩的区别在于,少白先生是“立异”,你是“求准”。少白先生从理想到行为方式都是“立异”,就像徐悲鸿说的“独持己见,一意孤行”,始终有内在的力量支撑着自己。而其他摄影家,包括你,也在追求与众不同,但你的行为方式跟他不一样,你是“求准”。你的作品传递的信息和文化特征比较准确、到位,可以作为名片让人接受。同时,你也注入了内在的情感因素,这种情感因素也是在“求准”。
谭明:我认为“立异”也好,“求准”也罢,每一位摄影者都有自己的创作思路,利用摄影手段把各自的情感注入影像,以此抒发内心对大自然的感受。
张惠宾:你觉得风光摄影最难的是什么?
谭明:难在创新。“任何一种艺术,如果它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其他艺术的话,那它就是否定了自己作为一种艺术的价值。”(出自本·克莱门茨与大卫·罗森菲尔德合著《摄影构图学》)在风光摄影作品中,似曾相识的画面层出不穷。有时一个原创佳作刚刚浮出水面,成百上千的临摹习作铺天盖地而来。所以还是要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解读景物,不懈努力,反复拍摄,才能拍出原创作品。比如广西南宁德天瀑布,我前前后后去了六七次。前几次拍完回来总觉得有遗憾,这里有欠缺,那里不到位,反复琢磨。
张惠宾:营造一种静谧和深远的意境应该是你拍摄风光作品一个突出的特征;我还看了你拍的一些人像作品,也拍得非常宁静。这是不是你的一个有意的取向?
谭明:这可能跟我的个性有关系,我喜欢安静,不喜欢喧闹的场面。干什么事还是要沉下去,静静地思考,表现的东西才能有那种氛围。
张惠宾:另外我感觉你拍的元阳梯田、长城等,画面里有一种旋律感,是有意而为之吗?
谭明:是的,那是一种线条组合,一种肌理。我拍元阳梯田那张片子用的是超广角,利用光影的变化把整个山包的梯田全部展现出来。拍风光片,韵律感是必不可少的。摄影的本质其实就是光影的变化,以光作画,没有光,影就出不来。
张惠宾:摄影作品生成所经历的物理化学的变化,导致摄影有一个先天的、强大的光影修辞能力,这是其他艺术门类不具备的,比如文学语言是靠后期训练出来的,美术也是。而摄影是只要一张照片拍出来,它就具有这种光影效果。哪怕是自拍,或者让小孩拿相机随便拍,拍出来都是作品。而这种先天的、强大的光影修辞能力,恰恰对摄影师的真正表达构成一种障碍。所以摄影师要有节制、有选择地用好光,这非常重要。
谭明:对,摄影就是用光作画。晚上可以长时间曝光拍星光、月光;阴天可以拍透过云层照射下来的散射光;晴天更可以拍各种光。
“器材和技术对我的拍摄帮助很大,能帮助我完成深层次的‘再现’。”
张惠宾:一幅高素质的风光照片是由哪些技术因素决定的?
谭明:首先是准确曝光,每个胶片都有一定的宽容度,要拍摄画面的高光和低光必须在胶片的宽容度之内才能很好地反映出来,如果是彩色片一定要掌握每种胶片的特性。同时把握运用好高素质镜头。当然还要利用技术型相机的偏摆移轴完成你的技术质量和创意。
张惠宾:你个人迷恋摄影器材与技术吗?
谭明:器材和技术对我的拍摄帮助很大,能帮助我完成深层次的“再现”。
张惠宾:相对于纪录类照片抓拍的“快”,“慢”是不是你拍摄风光的特点?
谭明:对,因为拍风光要等待最佳时机。比如拍云雾的变幻,该出来的地方出来了,不该出来的地方没出来,这个时机就要耐心等待。但这个等的过程也要“抓”,等它变得合适了赶紧抓拍下来,因为光线的变化是瞬间的事。
张惠宾:你在拍摄时会如何考虑时间印记,并对画面进行形象化描述?
谭明:风光摄影多以自然为题去构思,去拍摄。师法自然,人化自然。从大自然中提取精华,就要与大自然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泊交朋友。它们虽然是景物,但它们都具有生命,具有灵性。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沟通。
有一次我和李学亮一起驾车去新疆木垒原始胡杨林拍片子,我们到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沉睡千年的胡杨饱经风霜,形态各异,仿佛向人们诉说着久远的过去。据说胡杨寿命三千载: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烂。胡杨的根系非常发达,牢牢扎根大地,与恶劣的环境顽强抗争,把绿色展现在黄沙与蓝天之间。我们在林中穿梭寻找姿态造型最富表现力的胡杨枝干,找到一棵,我仔细选择角度和位置。当我架起机器,天已经黑了,周围静得可怕,只有天上的星星向我们暗示着远古的存在。我决定用星空作背景,以示时间的跨度;又用U2灯将胡杨枝干打亮,充分表现其神态。为了让天空留足够空间给星星,我选用了超广角的47XLmm镜头,速度用T门,曝光六七个小时,终于完成了《斗转星移》的拍摄。
张惠宾:后来你拍风光很少用135相机,更多是选择4×5大画幅座机,这种选择出于什么考虑?你在使用过程中有什么经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谭明:4×5底片是135底片的13倍。它所记录下的内容,影像的细微变化,是小底片无法比拟的。4×5相机是一种技术型相机。所谓技术,就是通过相机的水平和垂直调整,极致地去表现影像的层次和质感。它对景物的描述,有一番独特的语言,称得上人类视觉的进一步延伸。很多人劝我拍8×10,人一辈子留下几张大片子非常有价值。我拍过几次,虽然影像素质更好,但它非常笨重,操作起来不如4×5便捷。4×5相机体积和重量适中,操作相对灵活,适合野外作业。我觉得很多场合4×5就够了,没必要追求8×10大片子。
张惠宾:4×5相机的对焦是不是很有特点?
谭明:4×5相机的偏摆移轴,可以达到一个全面合焦,从脚底到无限远全是清晰的。它不像中画幅135相机,必须在一个点上对焦,其他地方弄不好就跑焦了。当然普通相机的超焦距也可以达到全景深,但不如技术型相机来得彻底。使用4×5相机,拍完之后欣赏片子是一种享受,拍摄过程中的调节操作也是一种享受。
张惠宾:你比较节制,没有一味追求更大画幅。这是你的一种综合考虑和选择。现在摄影器材不断发展升级,这是否意味着拍照更容易了?
谭明:容易不容易是相对的。数码的东西来得快,是容易,但胶片拍摄更细致,有些是数字达不到的。比如用135相机拍接片,用矩阵拍摄方式也能拍出非常大的画幅,而且像素很高,但有一点做不到,就是它的视觉有问题。我在这个地方架4×5机器用的是超广角,你为了达到这个画幅,如果你用标准头接片,那你拍出来的画面在视觉冲击力上肯定是不够的;如果你也用超广角镜头,那片子放大之后细节的东西出不来。
张惠宾:如果用中画幅相机拍呢?
谭明:我现在也用哈苏中画幅,5000万像素,最高8000万像素也用过。它有一个问题是暗部躁点比较大,不如胶片拍出来暗部的细节非常清晰。当然将来相机的数字化发展肯定要超过胶片,但现在还没有达到那种水准。
“拍摄世界遗产,重要的和美的都很重要,两者是一体的,都不能抛开。”
张惠宾:风光摄影是你的一项主要成就,同时你还拍了很多中国的世界遗产,这出于什么考虑?
谭明:风光摄影包括建筑摄影,我拍世界遗产也属于风光摄影。为什么我要拍世界遗产?1992年我为富士代言,他们给了我很多普尔维亚胶片,这种胶片不适合拍风光,适合拍寺庙,拍广告。那胶片不能浪费呀,我就用它们拍寺庙,拍文化遗产。就这样我走上了这条路。那时候有三十多个地方,一个一个拍下来也不容易。后来就把它作为一件事坚持做下来了。
李树峰:拍世界遗产和拍一般风光片的区别在哪里?
谭明:拍摄自然遗产最重要的是把地质构造、地理地貌等特征展现出来。比如武夷山属典型喀斯特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要把握这些要素,把特色地貌展现出来,然后再利用光影、云雾等变化去配合,才能拍出一张信息量充足的片子。
李树峰:你是不是光影好就拍,光影不好就不拍?
谭明:有时候确实要等待时机,但等待不是长时间无谓地等。在等的过程中,你可以寻找合适的画面去拍,有时候好的片子就是在不经意间拍到的。
张惠宾:你在拍世界遗产时,它们的文化特征是不是你着重要表现的部分?
谭明:是,毕竟它跟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纯自然原生态的风光是有区别的。在拍摄世界遗产时,还是要跟它的文化、历史背景相融合。在去某个地方拍摄之前,必须做大量案头工作;在拍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了解更多信息。
李少白:谭明是把拍摄世界遗产当作一件严肃的事情认真对待,他从几十年前开始拍摄,扎扎实实拍了这么多年。他不像有些人,拍世界遗产是一种策划,一种投机。
张惠宾:进入世界遗产所在地非常困难,尤其一些国宝级的地方常人根本进不去,你一般都是怎么进去拍摄的?
谭明:拍摄世界遗产的最大难度就是限制你拍,到现在我还没有拍到敦煌特窟,其他的除了几个新入选的世界遗产,我基本全拍过了。一般要国家文物局开具信函,有时候还需要相关领导特别批示,你才有可能进去拍摄。
李树峰:我们和“我们的家园:世界遗产项目”总监吉奥夫·斯蒂芬合作过几次,他在谈及世界遗产拍摄时说:“拍重要的和拍美的,是世界遗产拍摄过程中最值得考虑的问题。”我们是否更侧重于拍美的?至于它的认知价值和文化价值,我们考虑得太少。
谭明:上次参加《中国摄影家》杂志举办的“百名中外摄影家看永和”活动,我和吉奥夫交流过,他认为我们拍的世界遗产偏于艺术范畴,更多是为了展现它的美。我觉得拍摄世界遗产,重要的和美的都很重要,既要表述它的文化价值也要展现视觉之美,两者是一体的,都不能抛开。
李树峰:如果我要去拍一个世界遗产,首先研究功课不能少,然后到那儿之后,我要从系统性上考虑,把各个侧面都拍到。你要想通过影像把这个地方交代清楚,不能光是一张美片就完了,你得有纵深,有全景,有中景,有局部,有细节,是全方位,多角度的。这里面有几张是重要性和艺术性俱佳的。这是比较理想的。
李少白:这要看你的拍摄目的是什么。比如我把世界遗产作为一个项目来拍,那就必须考虑它的知识性、学术性。如果我只是作为摄影爱好者,寻找拍摄题材,比如拍长城,我非要拍云海中的长城,这无可厚非,因为第一种拍法毕竟是少数人做的事,多数人没必要这么做。
张惠宾:我比较过国内外摄影师拍摄世界遗产的作品,发现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国内摄影师在拍摄时基本把人全部排除掉,只拍景观;而国外摄影师是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包括游客,尽量纳入到画面里。这种区别是文化原因还是摄影者个人的习惯性取舍?
谭明:我觉得是出发点和要求不一样,有时候编者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比如中青社有一次跟法国一家出版社合作出版一本中国画册,他们就要求画面中不能出现人。因为他们想完完全全再现景观,人出现在画面里,可能会在视觉上喧宾夺主。
李树峰:中国摄影师偏爱把人抽离出来,这样更容易营造一种纯净的艺术境界,给人一种崇高的静物美;国外摄影师更愿意把人融进去,片子出来以后会引起观者对于当下现实与历史建筑之间关系的思考。这是两种偏向,都挺好的,确实没有高下之分。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张惠宾:你现在主要拍什么?对未来有什么打算?
谭明:目前还是以拍摄世界遗产为主。既考虑把没拍到的全拍了,也找机会进一步完善拍过的题材。
李树峰:你认为中国的世界遗产摄影还有哪些地方拍得不够好,需要加强?还有哪些地方没有拍,需要补拍?
谭明:有太多地方需要补拍,只是我个人能力有限。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部门或单位去做这件事。要做好应是国家行为,整体考虑。国家和地方对申遗投入很大财力,但对拍摄出版一套完整的、有观赏性、有史料性、有收藏价值的画册却不上心。我曾与国家旅游局旅游出版社合作出版过大型礼品画册,出版社尽力给我开绿灯,但能力有限,很多地方只有国家文物局出面协调才有可能拍摄。我也和他们的一个司长谈过此事,但没什么进展。开弓没有回头箭,虽然拍摄不能完全尽兴,但我还是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李树峰:你认为中国的世界遗产摄影作品价值何在?你的作品出路怎样?
谭明:就目前来看,世遗作品除了出画册、办展览、搞活动之外,作为艺术品收藏也逐渐被人们认同。但它真正的价值还是史料性、文献性和研究价值。我相信世遗作品潜在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显现出来。
李树峰:全国影友里很多人拍摄风光,请你给影友一些有益的建议。
谭明:风光摄影是一种表达心境的方式,有自然风光、建筑风光、园林风光等。不论哪类题材,表达方式要与内容相结合。平日里可多看展览多交流,开阔视野,增长阅历,培养独立思考和鉴别欣赏能力。理念的因循守旧是创新的桎梏。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要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套路及个性。这样作品才会有鲜活的生命力。同时,成功的作品离不开情感的投入,表象的魅力能满足视觉上的一时,而真正情感与意念的投入,才能震撼观者的心灵。
谭明简介
1950年11月出生,湖南茶陵人。1969年在内蒙生产建设兵团当战士。1971年调入首钢当工人。1979年调入北京民航局做摄影记者。
1998年拍摄并合作出版《香格里拉》画册。1999年拍摄并合作出版《天山南北》画册。2002年出版个人作品集《中国最美的地方》(2014年再版)。2004年在广东举办“中国最美的地方”摄影展。2005年参与拍摄并合作出版国家旅游局大型礼品画册《世界遗产在中国》,画册后被英国大英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收藏。2008年出版个人作品集《风光摄影》,同年以主摄影和图片总监身份与中青社和法国出版社合作出版大型礼品画册《中国》。2009年参与大型画册《共和国颂》拍摄并任艺术总监,同年参加“世界遗产在中国”大型摄影展,展出作品被德国法兰克福中心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