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课件范文

时间:2023-04-11 05:01: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沁园春长沙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沁园春长沙课件

篇1

随着网络多媒体的不断发展、普及,语文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现代社会的语文教师,应努力把现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相结合,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具体教学中,网络多媒体可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有效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网络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1.网络多媒体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教学是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及书籍,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把网络多媒体技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寻求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可有效突出阅读教学的重点,突破阅读教学的难点。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网络多媒体技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就是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置身作品时代、情境,把握故事情节,使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入境、析境、建构、表达等一系列过程中,获得意义建构。并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

1.1利用网络多媒体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传统纸质载体的阅读,相对单调,甚至有一些枯燥,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因而导致教学质量底下。在信息时代里,由于网络多媒体信息量大、传输快,且形式多样,如果学生它用来搜集信息、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所以相对纸质载体有着极大的优势。同时,网络多媒体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时适当地运用网络多媒体,来补充、丰富阅读教学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沁园春·雪》一诗的教学,可设计成三个环节:诵读——研读——鉴赏阅读。

在第一个环节——诵读中:可让学生欣赏笔者制作的《沁园春·雪》课件中的朗诵。打开课件后,屏幕上展示了与词作相配的古画、摄影图片,配合着古典音乐朗诵,并适时出现动态文字。在这样生动的情境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第二个环节——研读中: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诵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网络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沁园春·雪》课件欣赏、诵读。此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学生可以配图朗诵(有画面、音乐和朗诵),也可以对照朗诵(有诗词内容、音乐,有朗诵)。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让学生通过诵读,展示自己对《沁园春·雪》意境的理解把握,这样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在第三个环节——鉴赏阅读中: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刚才鉴赏分析《沁园春·雪》的方法,去鉴赏阅读课件中的“扩展阅读”《沁园春·长沙》,分析它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同时完成课件中的五个训练题。

在具体教学中,还可以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其感兴趣且乐意做的课外作业,如通过网络多媒体查找某位作家的生平、作品的背景、作品的主要内容等相关资料。上网,是大多数学生都非常乐意做的事,让学生,以他们乐意的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就比较有兴趣,也就不会对学习任务感到厌烦,学习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网络多媒体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对象就不再局限于课本、不再局限于文字语言,还有大量的文外语言、图像、图片。网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也给学生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这时,教师应当做好引导工作,如根据阅读内容建立信息库,让学生共享;向学生推介相关的优秀站点;指导学生快速浏览网页内容,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负面内容,尽可能少接触、不接触负面内容。

1.2利用网络多媒体,创设阅读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里阅读,使学生产生愤、悱之情,产生阅读的急切感,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往的阅读教学,多采用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其信息组织结构相对单一、老旧,缺乏新鲜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网络多媒体下的阅读材料的呈现,则是多样化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网站下载相同的阅读材料,了解不同的观点。如果有兴趣,又有条件的话,可以开设班级QQ群,语文教师及全体学生都加入这一QQ群,学生的阅读感受、体验,可以在课堂上讲,可以在班级QQ群上讲,也可以只对教师讲或只对某些同学讲,从而使阅读教学的环境有了质的变化,让学生能就某一阅读内容的感受,及时与同学、老师交流沟通,且不受空间的限制,还能有效保密。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更能加快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

篇2

一、借助浩瀚的网络资源,积累教学素材

网络资源浩如烟海,以前手头拥有的资料不外乎是教参和图书馆的几本书,有时想查找一个资料需要翻阅好多书,但现在网络的普及为查阅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需要什么教学素材,在百度里搜索下便可找到。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更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便利,优越的教学设备为实现现代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可能,网络资源的丰富开放性为激活语文课堂活力提供了大量优质资源,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素材。

在讲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南京大学中文系莫砺锋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中曾做过关于白居易的专题讲座,其中第四集《宦海沉浮》正是讲述白居易被贬官为江州司马后写作《琵琶行》的经过,并分析了《琵琶行》打动观众的原因,分析中肯,见解独特。于是,语文课堂上我为学生播放了这一段视频,学生们足不出户就听到了莫教授的精到见解,体现了媒体网络的优越性。直观化的教学为学生带来了视觉形象的冲击,也获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一堂语文课能否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心,导入是关键。精彩的导入,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一下子进入兴奋状态。因此,要上好一堂语文课,需要精心设计导语,吸引住学生,这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前提。作为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精心设计导语,同时利用音乐、图片、与教学内容想关的视频,从而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沁园春·长沙》时,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置了背景音乐《东方红》,课件上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照片,导语这样设计:“也许时间能冲淡记忆,也许岁月能改变江河,但每当我听到那首优美而熟悉的旋律《东方红》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代伟人——。他用一只手抚摩着中华民族的痛苦和悲哀,用另一只手举起那血与火的旗帜;是他在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声呐喊,唤来了共和国黎明的第一线曙光。他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诗词大家,读他的诗词,总能感觉到一颗赤子之心在跳动;读他的诗词,总会被他的激情满怀所感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沁园春·长沙》。”充满激情的导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后来的课堂教学就轻松了许多。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通过声情并茂、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的视觉听觉刺激,使学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激动人心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导者,知识的传授主要靠教师口讲。课堂练习多需要教师板书,如果需要练习题则需要教师刻蜡板,这显然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课堂上也不能实现有效教学,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比如电子白板的使用可以将文字直接搬到屏幕上,并能修改保存,使教学过程更生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将部分教学内容直接呈现,节约了板书的时间,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使学生的精神更集中,使教学重点得以强化,难点得以突破,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篇3

一、多媒体教学必须用在合适的地方、恰当的时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1.用在激趣引入之初。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激趣引入这个环节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好的课堂开头,上课伊始就深深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情绪饱满地主动地接受新知识。

2.用在重点解读之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应紧扣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为解决教学重点服务。教学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多数是学生未知的东西,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就必须跨越时空,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和文本零距离接触。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这一点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教师在教学时可合理加以运用。

3.用在难点突破之际。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教师无论怎样启发诱导,学生都无法领悟,面对这样的情况,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时却能轻易将之突破。

4.用在情感升华之时。情境是打开学生情感大门的金钥匙,学生的情感变化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情感酝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特定的情境激发才能得到升华,多媒体教学手段无疑是一种较佳选择。

二、多媒体教学要精心设计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1.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要遵循教学规律。多媒体教学的主要载体是课件,读懂课件,看多媒体课件是否符合本节课的要求,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使用。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巧妙引导启发、善于应变是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的关键。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为教学服务的,对它的使用要适度,不能求新思奇,导致语文课堂上课件满天飞,挤压学生理解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语文课沦为课件欣赏课。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字带给心灵的触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拓展思维。

2.对成品课件要根据学情适当修改。网上有很多成品课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对其进行增删。这些资料凝聚优秀教师的智慧,资源共享可以节省时间,如《荷塘月色》、《沁园春·长沙》等课件图文并茂、有声有色,优美的画面、激昂的声音、凝练的文字、深远的意境,拓展了学生联想与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尽情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接受了美的熏陶与洗礼,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德育教育。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创设与主题有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选择既能扣住文章主题,又能较好地体现重点和难点,还具有启发性的情景,这是关键,因为使教学内容情景化,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将学生的情感引入轨道,引起审美的共振,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3.深研教材。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同一课,教学目的不同,课件设计也应不同。当成品课件不实用时,我们就需要自制课件,集音频、视频、图片等于一体;或者把几个视频、音频、或图片放在一个文件夹中,教学时适时打开,便是很好的课件;讲课时教师适时播放录像或录音。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要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4

一、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互联网环境是基于信息化设备而存在的,需要在应用中接触计算机、网络设施、录音录像以及电子显示、传输等多种信息工具,还需要应用一些操作软件。

互联网简单、快速、方便等优势是基于人对这些设施的有效操控来实现的。所以,需要教师对这些信息化的工具的使用进行系统学习,保证自己教育教研工作能够适应互联网条件。

比如教学《沁园春?长沙》,教师需要搜集视频、图片和背景资料等信息,并且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剪辑、修整、制作等等。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呢?――网络信息查找、复制、电子格式转换、粘贴,视频格式转换、剪辑、合成,图片素材剪裁、修补、去除水印、色彩调整等等,还有PPt课件制作以及课件的播放、控制等等――一次看似简单的课程准备就需要教师掌握大量的信息化处理知识。

教研工作也是如此,教师需要掌握网络化教研即时交流工具的使用、视频录制和转播技术、电子教研文件的网络共享、传输以及下载、储存等等涉及网络教研的技术知识。

不具备这些知识技术,教育和教研的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学会整合网络资源

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教研资源的获取和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提升,但网络资源并不一定就能直接应用于教育教研的实践。那么,就需要教师有能力对网络资源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整合,使之切实有效地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或教研工作。

一是要学会网络资源的取舍。比如,从网络上查找《鸿门宴》教学相关资料,随便打开一个信息窗口,动辄就是数以万字的资源,这些资源并不都是我们教学中所需要的(比如鸿门宴的白话翻译、英文名、相关人物、出处等等。这些或是教材上有,或是没有教学价值),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或设计思路对内容进行精简,如留下《史记》和司马迁的简介、相关典故、事件背景、相关成语诗文和一些图片、影视(电视剧)资料等。还需要对视频、图片等进行编辑和裁剪,只留下教学教研需要的部分即可。

二是学会教育教研资源的分析整合。网络能够提供大量的教学经验、教育理论、教学课件等方面的资源,但这些资源并不是可以拿来就用的。教师应学会甄别这些信息的真假与优劣,学会根据自身具体需求和条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高中语文的课堂导入方法”,从网络上能够找到的信息数以万计――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这些资源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如语言导入法是不是适合自身特长?情境导入法是不是适用于我要教学或教研的课程?故事法中的故事是否与要教学的内容相匹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如果不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网络资源可能会对教育和教研起到反面的作用。

三、学会网络共享与存储

网络环境下,教育、教研的资料共享和存储形式与传统条件有较大的不同,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并合理应用才能有效促进教育教研技能的提升。

一是共享形式上发生的改变。过去只能用书籍、纸质文件的形式将教研成果或教学经验分享给同事,或直接向本人求取,或直接交流。而在互联网条件下,教师可以方便地将资料以电子文件的形式上传到教研平台上,供大家随时、随地下载使用。比如教学《祝福》,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的预习资料不必一份份印发给学生,而是直接上传到班级的网络平台上,再通过即时交流平台通知学生即可。

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高中语文教学 优势 应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已经被很多教师所采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优势表现在:

一、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一改平时单调的听和写的学习方法,可利用多种感官(比如听觉、视觉、运动觉等等)来参与学习。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可让他们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且记忆深刻。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我通过视频来展示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伴随我串讲课文,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到了课文学习中。

2.形象直观,陶冶学生情操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文本知识的枯燥。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我根据需要插入相关的优美图片,在进行朗读时可以利用动听的音乐来作为配乐,由此来生动展现课文的意境以及音韵之美。这样融声像图文于一体,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比如进行《琵琶行并序》的教学,我先将有关图片展示给学生看,然后插入《春江花月夜》琵琶演奏音乐来配合朗诵,学生便能在这一情境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深切地体会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陶冶了情操。

3.拓展课堂容量,拓宽学生视野

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生动地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在其中利用图片、声音等进行大量的课外知识链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有趣,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教学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被普遍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要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做到创新课堂教育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其真正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新性,激发、促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

1.正确灵活地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的关系

现代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整个教学过程要靠教师去组织,多媒体的应用要在教师的安排下逐步引入。要使多媒体发挥高效作用,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具体教学环节的调节和控制。教学内容、选择的媒体是固定的,而学生却是多种多样的,当某些学生遇到某个教学难点或疑点时,若只用多媒体机械地重复,不能因人而异,不能深入浅出,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教师应做必要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听什么、怎么听,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从中获得知识,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决不能让多媒体简单地替代教师的授课。

2.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准时机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中,我们可用多媒体进行新课的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学《沁园春 长沙》一课,赏析品味结束时,播放MTV,让学生在歌声中进一步感受那高远的理想和广阔的胸襟。多媒体教学可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教学《滕王阁序》,学生预习全文后,会感到文字很生疏,不能感受其美,这时播放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在滕王阁录制的现场配乐朗诵,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从视觉、听觉上引起审美的兴奋,获得审美的愉悦,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去背诵体悟。多媒体教学可用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反复吟咏文字后,再播放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多媒体教学也可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选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时机,我们的语文课堂将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获得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还获得了丰富的审美感受。

3.采用片段式课件替代整课式课件

语文教学中,我们可采用片段式教学课件替代整课式教学课件,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样,课堂上既有教师的组织,又有学生的参与,可以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体现辅的效果。我们应该时时谨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立足点应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赶时髦,摆花架子。我们应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发扬传统教学的长处。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掌握和研究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只要我们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开发和选择多媒体课件,就一定能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从而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篇6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认为:“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有了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把他的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智力活动,集中指向所学的内容上,从而达到聚精会神地学习。”多媒体能够综合运用声、光、电技术将学习资源进行立体呈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观,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持得更持久和稳定。

例如,在讲解著名诗词《沁园春·长沙》时,笔者就用POWERPOINT课件进行了教学。上课伊始,笔者就用课件声配乐地朗诵了这篇名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随着诗句的变换,和诗词相对应的图片也随之切换,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很快融入到诗词情境中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文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借助多媒体的优势,语文教师在进行课文讲授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恰如其分地再现课文描述的情景。想象中的“情景图”会因人而异,当学生感觉到自己构思出的美妙“情景图”时,他们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美感,从而产生心旷神怡之感。此时他们欣赏到的美不是图形美,而是真正的语言文字艺术美。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时,作者写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层次里复有层次,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是画意的设置,也是诗情的安排,这就不仅使画面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氤氲着一种浓郁的诗意。那么,语文教师如何用多媒体来更好地展现《荷塘月色》这一诗情画意呢?对此,笔者并未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让学生欣赏荷塘、月色之美,而是采用了听录音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文入境,认真感知、品味作品语言的细腻、精妙之处,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大胆想象,试图走进作者内心深处,分析作者的双重性格(爱热闹也爱冷清)。作者明明说“这些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还能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等。

三、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预先设计好的课件,教师能迅速地多角度地展示教学内容,而改变以往先板书、后空泛讲解的低效程序。同时,在展示方式上一改过去只有抽象文字,取而代之以图文结合体,使同学们利用图片展示的鲜明形象,深刻理解和记忆板书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可更大程度地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笔者用多媒体把林黛玉初进贾府拜见贾母、大舅父、二舅父的动态路线图展现出来,指导学生分别阅读相关的语段,分析贾府宏伟的建筑、复杂的结构、讲究的布局、豪华的摆设,让学生由此探究背后所显示的贾家不同凡响的地位。在学生阅读节选部分重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的相关语段后,讨论探究作者的描法及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而后在大屏幕上整体归纳显示,这样预计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两课时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体现了诱思探究教学的整体思路,又可以大大提高授课速度,提高课堂效率。

四、高中语文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1.使教学过程易于程序化。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情感交融的过程,教师既需要对课堂进行合理的调控,也需要随时处理“突发”事件。如果教师过度地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势必使教学过程趋于程序化,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思维只能被老师“牵”着走,从而使教学失去了“弹性空间”。因此,如何处理好多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

篇7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多媒体

1 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角色转变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即以引导为轴线,以知识传授为内容。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作用可以从提供者和传授者逐步过渡为知识的导航者。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查阅和掌握有关的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获得一些教师也不曾掌握的知识。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与远在天边的人进行特定内容的交流,获取对学习的有益指导;通过网络,学生可以主动地探索未知空间,丰富自己的知识,训练出良好的信息素质。总而言之,在网络媒体提供的条件下,有效的客观资源更为丰富,学生自身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对教师的依赖陛相对减少。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很大改变,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灌输,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表现主要是从前台走到了后台。

2 情境再现、培养思维

有专家曾经说过,语文是思维的体操。尤其是高中生,其思维品质的开发应从形象思维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及创造性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音、形、图、文、画等综合信息,可以将语言文字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使学生耳听言美,眼见形美,在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中,引起他们积极思维,从而起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同时,针对高中生好奇心强、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其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投影画面所呈现的丰富教学信息,一定会引起高中生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起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目的。

3 善用文字和配乐,调动学生内心学习情感

从本质上看,多媒体就是文字、声音和图像的组合,从“视觉、听觉”上来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彻底摆脱“古板沉闷”的学习环境。试想下,若教师在语文课上播放一段清脆优雅的笛声,或一首动听感人的乐曲,学生的思维神经将得到莫大的放松。拿高中第三册教材中《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两诗来说,两首现代诗反映的是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下的创作思想。前者描述的是慷慨激昂的斗争岁月,后者呈现给读者的却是依依不舍的人文情怀,从文字内容上看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学享受。教师若仅凭自己的阅读,是很难把诗句中的韵味体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而教学过程中运用“文字配乐”,在阅读诗句的同时配上一段与之相呼应的音乐,其营造出来的效果必会让人为之一叹,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会立刻被波澜起伏的诗意带动起来。

4 多媒体教学深化学科知识,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的本源是生活,语文课必须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这样的语文课才会有生命力,学生才会感兴趣。在当今多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语文教材不再是由以往枯燥文字构成的固定材料,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教材也呈现多样化的形式。通过网络,教师能查询和搜集到全国高中语文教学最前沿的资料,如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外知识素材(图片、图表、视频、高考试卷等),然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有选择的进行整合,这样既能给学生提供大量崭新的知识材料,扩大了学科的知识总量,展拓了学生知识的空间,也提升了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5 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语文知识不同于学习数理化知识,数理知识是一步一步进行判断推理论证,逻辑思维占着优势。语文知识的学习偏重于形象思维,表现为联想翩翩、灵感涌动、想象丰富。按部就班恰恰是语文学习的失败。从这一点上说,在语文学习中运用多媒体恰恰真正有利于开发想象力、创造力。如:在北宋柳永的《望海潮》一课中,制作优美的课件图片进行观赏,一是鸟语花香的江南胜地杭州的美景,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二是展现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又培养了想象力,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产生语言的形象感,更进一步体会到柳永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产生的魅力,使学生最终真正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

篇8

关键词 语文诵读影响作用

1. 诵读教学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要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注重诵读教学是可达到的。

诵读是传统的优秀教学法。“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讲的都是诵读的好处。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诵读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开阔同学们的眼界、胸怀、提高品德修养大有帮助。所背诵的东西一旦烂熟于心,则其词语、佳句、章法、思想、韵律等都会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素养,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会大大提高。由此可见,多诵读能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能起到重要作用。

2. 诵读的作用

①诵读可以发现和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和断句。大家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就可以及时纠正错误。如果仍是“哑巴语文”,错误也许就在沉默中湮没。

②多诵读有助于理解文意。诵读是打开思路的钥匙,多诵读能培养我们良好的语感,诵读出来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人认为把“问君能有几多愁?”读成陈述句和疑问句都可以,但如果读出声来,会明显感到,读成疑问句的处理,则显得平淡了。

③多诵读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语言的韵律和美感要通过声音来体现。中国语言的美不仅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还表现在声音上,节奏、韵律、排比、对仗,只有用声音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我们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利用课件展示画面再结合诵读,学生读后脑中会出现鲜明的形象,这样学生的记忆背诵也快,记忆也长久。再如李清照《声声慢》词起头连叠七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觅觅”是唇音,“冷冷”是舌音,其余是擦音和塞擦音,发音时舌尖抵住牙齿,气流摩擦而出甚至先堵塞再摩擦而出,听上去有艰涩之感,加上“觅觅”“戚戚”四个原入声字,调子急促凄厉,折射出女词人在国亡家破时复杂难言的心灵世界。透过这些语言符号,我们读出的是时代家国乃民族的调式节拍。

多诵读,可使学生将文字、声音、形象审美熔铸在一起,挖掘出“声音”这一语文教学中常被忽略的因素,复活语文本身的精神血肉。学生通过多诵读,将文字转化为饱含情感的声音,培养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表达形式和情感内容的分析和领悟,丰富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多诵读还可以使学生对文章语言有更深入的理解,使他们说话写作时很自然的就能创作出优美的句子。背诵使他们积累了更多知识,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文学的审美有了更进一步提高,这不是以往苦求而不得的教学境界吗?

3. 诵读的要领

重视学生的诵读,教师应首先要为学生建立诵读的规范。

①精神饱满,眼到心到。读书应该全身心的投入,朱熹强调读书应“整顿几案,正身体”等,正是这个道理。课堂上强调学生注意力集中,要有正确的坐姿,要看清每一个字,要发出洪亮的声音,要积极思考所读的内容。

②把握要领,营造气氛。通过老师或学生领诵,可以直接把正确和积极的“读书声”传递给大家,便于尽快掌握诵读的要领。

③言为心声,读出韵味。对学生的诵读要提出要求:一是言为心声,即口中读什么,内心也应该思考什么,不能“口诵心非”;二是直抒胸臆,能将胸中酝酿的情感脱口而出,将自己所理解的课文用声音传达给别人,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你读书的声音就代表着你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4. 诵读的方法

高中语文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也特别重积累,只有通过积累,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对诵读方法加以指导,使学生对一些重点诵读内容形成记忆,也是诵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①字词提示法。在阅读教学的开始阶段使用此法,可以培养学生踏踏实实一字一句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具体做法是:选出若干起提示作用的词语,经过熟读逐步减少提示词,直到取消提示,也就是帮助学生一步步“扔掉拐杖”独立行走。

②听写法。这是一种老方法,但是现在还行之有效。听写可以强化学生的耳、手、心协调到位,强化学生“亲自动手”熟悉字词句篇。可采用生字生词听写、句子听写、段落听写等方法。

③联想记忆法。具体方式可灵活多样,比如:把诗文联想成画面加以记忆;或由此及彼联想记忆,如学《沁园春-长沙》写秋景的诗句,可联想起其他古诗词写秋的语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

5. 诵读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多读少讲。一节课40分钟,学生多读多悟,教师抓住重点讲解,要把课堂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篇9

教学系统结构完整性主要是指知识点环节的整体性,包括社会生活的联系、坚持系统的完整教学结构、重视课后复习训练等。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之后简称为CAI)能贮存大量的教学资料,并且根据教学需要实时为学生提供形象的多媒体材料,快速全面地呈现知识点,使得练习和反馈更高效、更快速,使学生更高效地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整体性理解、分析、归纳和整理,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从系统结构完整性的角度看,具有合理结构的系统,其系统的整体功能必将大于各部分的总和。如采用“CSC电子备课系统(高中语文版)”通过加工改造制成的《沁园春•长沙》一课的课件。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播放全屏幕的配乐朗读录像,音乐优美动听,朗读感情激越,更有精美绝伦的动画效果,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可见,CAI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各种感官受到充分刺激,调动了各种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全面完整地有机结合,对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完整性带来良好的影响。

二、CAI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有序性

现代信息论认为,信息其实就是一个系统有序化的程度,可以把信息量作为系统有序化的标志。只有蕴含了足够大量的信息,一个系统才会拥有有序结构。现代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点包罗万象,从语修逻文到天文地理、现代科技等无所不包,CAI成了理想的媒体教学工具,它能够提供一个生动的、面向互联网的开放式信息系统,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敞开,可以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思维模式,让学生的大脑全方位广泛摄入大量信息。根据“耗散结构”的理论,有序的知识结构必须不断地输入大量的有效信息,并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换才能维持其稳定性。而孤立系统是无法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换的,始终都无法形成有序的结构。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其实就是大脑的认识结构不断地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由于大脑的学习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所以一方面不断地吸收新知识信息,另一方面却也无法避免一些知识点的遗忘。鉴于CAI拥有交互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实时的、有针对性的有效交流,从而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记忆达到一定程度的同步,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会巩固旧知识的记忆,有效增加了记忆的深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记忆量,增强了大脑认知结构的有序性。

三、CAI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互动性

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互动交互的过程。通过国内外知名教育机构深入研究表明,一般不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的情况下,使用更生动、更多刺激感官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更有效。国外知名教育家布鲁姆进行了著名的“掌握学习”实验,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反馈―矫正”环节。CAI的交互性和个性化特点,正好为学习反馈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学生通过CAI平台进行练习,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计算机信息数据库的反馈报表并加以改进。CAI和计算机局域网LAN的结合具有实时监控的功能,教师不但可以查看任何一名学生的计算机屏幕,更可以对学生的屏幕进行实时控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准确地掌控每一名学生做题的进度流程、正确率,从而第一时间调整教学策略,强调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效率达到最优化。教师可以通过CAI了解所有学生某一段时间内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薄弱环节等进行整体矫正,补偿讲解,强化基本知识点的习题训练,也可以对不同智力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进行个别化教学,兼顾全局。CAI可以自适应灵活的调整教学安排,传统课堂上几十个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听到教师相同的讲解,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会出现学习优秀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困难的学生吃不了的不均匀状态。CAI突破了常规教学的“一锅端”模式,采取分散式异步教学的模式,更有效地掌握每一名学生学习的速度,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所有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他们可以与计算机对话,按照自己的速度学习和做练习,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请教。我校的实验表明,CAI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明显。实验班的学生不像对比班学生那样出现明显的学业分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篇10

关键词: 中专生 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中职语文课标》指出:“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并为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开拓发展空间。”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让学生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充分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为今后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一、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中专生语文学习现状分析。

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语文学习缺乏热情。由于中专招生政策随着目前社会形势,以及市场对劳动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昔日的中专生是百里挑一,而如今的中专生大多是被中考淘汰或不参加中考而直接进入中专学校就读的学生,今朝的来者不拒使得中专生的素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学生是抱着一种混日子的心态进入到中专学校,不爱学习,喜欢上网,热衷于谈论明星们的是是非非,这种情况给中专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也让很多中专老师摇头叹气。即使是表现良好有一定人生理想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就读中专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到一门实用性的技术,从而可以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这样的一个出发点就使他们错误地认为专业课才是重点,而语文课则是可有可无的学科,甚至有些学生还抱怨说上语文课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以致一到上语文课学生就蒙头大睡的现象屡见不鲜。

2.教师现状分析。

(1)中专语文教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相比,因为没有升学压力的影响,老师上课也就没有了压力,很多学校的语文科目考试都是由任课老师自己出题、自己改卷,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再加上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使得相当部分的教师也对语文教学失去了信心,上课变得应付了事,不管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只要不影响自己的上课就行,只顾自己按照教案从头讲到尾,只要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就算是万事大吉了。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尽如人意。

(2)基于各种原因,中专语文整体上教研教改力度不大,很少能够“走出去”“请进来”进行交流学习,不少中专语文教师对现代语文教育缺乏应有的理念和作为,课堂上依然坚持“传统大于革新”。很多中职学校的语文老师还是按传统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基本上就是按课文的生字词认读、结构分析、思路剖析、艺术手法赏析进行语文教学,一个人从头讲到尾,基本上学生只有听的份,无法融入到教学中去,这样的教学方法当然就无法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3)喜欢沿用老式的教学手段,拒绝采用新式的教学设备。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各学科的教学领域中已被广泛地应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想要制作出一份精美的课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电脑操作技能才能完成,这对于老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所以在学校没有硬性要求的情况下,很多老师还是选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语文课堂缺乏更多感性的材料,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中专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

1.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语文教学,使自己“乐教”。

现在因为中专生的素质较差,老师们面临的可能是一群缺点弊病甚多的学生,但这就是事实,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唉声叹气或牢骚满腹就能改变。所以中专语文教师一定要调适心态,用各种方法不断鼓励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上课时满面春风地面对学生,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用充满赏识的语言去感动学生,用富有魅力的言行举止去感召学生,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去调控学生,极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乐学”。学生的良好状态自动生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又刺激老师乐教的精神状态,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2.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语文素质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结构中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对于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起基础作用的巨大影响力,忽视对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必将影响和制约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如果只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对学生的触动肯定不大,所以我给新生上的第一堂课一般是比较特殊的课,我希望通过这次课能给学生触动和启发,让他们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我从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上着手,和本校招生就业办的老师取得联系,让他们针对学生们最关心的就业及招聘问题作一些简单的介绍,然后就进行一种简单类型的模拟招聘考试,考试的具体内容就是让学生上台作三分钟的自我介绍,并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由于每个人都要上台,因此大家的积极性很高,但学生在台上的表现那就是千差万别了。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就能较为流畅地进行自我介绍,而语言能力较差而又缺少锻炼的学生在台上要么词不达意,要么断断续续,甚至有些学生在台上憋红了脸,一句话也说不出。活动结束时,我就趁热打铁给学生说明语文学习对他们将来就业的重要性。这样的活动使语文基础好的同学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不善言辞的学生也感觉到自己的差距,对他们起了较大的触动,从而使他们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有了一定新的认识,对今后树立语文学习的正确意识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中专生语文学习兴趣。

(1)赏识法。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长处,为了让学生尺可能地喜欢上语文学习,我会尽量让学生身上的亮点得到展示,并在适当的机会予以表扬,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所任课的班级有一个男学生成绩比较差,不喜欢学习,但是非常喜欢画画,在语文课上也画,我一直在想如何才能引导这个学生能够合理安排好学习与兴趣爱好的关系。上到梁实秋的《雅舍》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雅舍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我设计采用图文教学法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更直观感性的认识。我找到这位学生,并说要让他做我的小助手,这个学生觉得很意外,当他得知我是要他帮我在上课的时候配合画画时,十分高兴,并提前做好了准备。到正式上课的时候,我一边讲他一边画,台下的同学一边听一边看,当我讲解完这一部分的时候,他也完成了自己的创作,台下的学生对他的出色表现报以热烈的掌声,而这位学生在掌声中也找到了自信。从这一节课后,他有了很大的改变,上课不再开小差,而是认真听课,在语文期末考试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另外在上到诗词时,我让喜欢唱歌的学生上台演唱诗文改写成的歌,比如《一剪梅》、《七律》、《月满西楼》、《虞美人》等,让喜欢唱歌的学生用声音与旋律来解释艺术形象,将学生们带入美的意境,再引入讨论、审美,将语文课与学生爱好结合起来,让语文课从枯燥的语法知识、规则中释放出来,变得充满魅力。我还经常用幽默的语言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如现在流行的“你太有才了!”“佩服,佩服!”“你真是太可爱了,人见人爱、树见花开。”等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2)参与体验法。表演、话剧、唱歌、舞蹈等艺术,都是从某一特定角度或特定形式诠释情感与形象,与文学的主题相互融洽。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理解文学主题与形象,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我常常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解释语文内容。有的学生有表演欲望及表演才能,就请他们将课文改写成情景剧,分组表演,比赛,例如我在上到《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时,首先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然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按照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别组织表演队上台表演,最后由学生们自己进行评比选出优胜队。在上台表演的同学当中有学习成绩较好的,也有较差的,但为了本组的荣誉,每一个上台表演的同学都使出浑身解数。每一个学生上台表演时的优点我都会做好记录,以便在最后总结的时候进行点评并恰当地进行表扬,让每一个上台的同学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后,学生们不仅在笑声中轻松掌握课文知识,而且锻炼了自己的胆量。

(3)多媒体形象教学法。如今,教学已进入现代化阶段,多媒体的广泛运用为创设生动的语文课常提供了可行性条件,教学中历史背景的展示可以让人感到往事历历在目,名人影像的再现可以帮助我们感悟人的精神,形色俱佳的图画引领我解析语文中如画如诗的意境。例如,我在上到的诗词《沁园春・长沙》时,为了让学生走进历史,更加了解,我先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放映了电影《建国大业》,并建议学生观看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并利用课余时间精心设计出了画面、音乐都非常精美的课件,让学生课件不但清楚了诗歌的创作背景,而且充分领略到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的如诗如画的诗歌意境,然后在上课时结合电影对的这首诗歌进行讲解,并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