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什么专业有前景范文

时间:2023-04-11 23:0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什么专业有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什么专业有前景

篇1

1、可以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

2、可以到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3、可以选择继续深造,继续进行相应知识的学习;

4、可以到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生命科学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

篇2

关键词:文科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分析;对策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达699万,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自主创业将成为今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通过创业教育研究,有利于促进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活大学生活创业动机,提高学生创业技能,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为学生自主创业或择业后创业、岗位立业等打好基础,也能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目前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大多是从面上进行,很少有涉及专业或者学校类型的研究,对于农业院校中的文科生创业教育的研究还基本没有,因此,本文从高等农业院校文科生这一视野从发,讨论了开展文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调查分析了学校开展文科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有益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业院校文科生创业教育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农业院校开展文科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通过文科生创业缓解其就业压力。

通过创业教育等方式,合理的将文科生引导到创业队伍中来,使其成为我国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力量,这对缓解其就业压力是具有现实性意义的。

2、推进文科生创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创业是推动就业的有效方式,而大部分文科大学生创业者多选择技术要求较低的创业项目,所以他们提供的就业岗位将更适合其他文科大学生。

3、推进文科生创业,将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文科大学生一般会选择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服务业进行创业,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关于我校文科生创业教育情况的调查分析

我们以山东农业大学4个文科学院的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调研。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80份,有效回收率为97.1%,调查结果如下。

(一)创业认知

1、创业概念

经调查,71%的同学认为开创一份事业就算创业,20%的同学认为开办一个企业就算创业,说明绝大多数同学对于创业的认识并不是狭隘的。

2、创业打算

对于创业打算方面,选择考虑过的同学占74%,选择正在进行创业的占9%,选择已经成功创业或曾经创业过的占2%。

3、创业目的

对于这个问题,所占比例依次是挑战自我,实现理想(44%)、赚钱(25%)、缓解就业压力(18%)、体验人生(11%)、无就业打算(2%)。

4、创业能力

在“您认为创业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可多选)”的问题中,选择情况如下:强烈的挑战精神(16%)、出色的沟通及交际能力(18%)、较好的专业知识(13%)、管理及领导艺术(18%)、良好的社会关系(17%)、对市场的认识水平(16%)、其他(2%)。

5、创业前景

调查发现,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创业前景问题,只有36%的人认为是有前景的;而认为所学专业前景不大或者基本没前景则分别占到35%和23%;认为完全没有前景的占到6%。

(二)创业教育认知

1、本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

(1)学生对创业政策的了解

9%的人持很关注、很清楚观点;有29%的人是偶尔关注、比较清楚;不主动了解,但知道一点的占到52%;在被调查者中有10%的人不知道国家相关鼓励自主创业的政策。

(2)对学校创业教育的满意度

6%的同学认为本校的创业教育开展的情况很好,28%的同学认为还可以,46%的同学认为很一般,17%的同学觉得几乎没有,另有3%的同学根本不了解。

(3)学校开展的SRT、社会实践项目、创业计划大赛等对创业教育的作用发挥如何

14%的同学认为SRT、社会实践项目、创业计划大赛对创业教育发挥作用很大,62%同学认为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4%的同学认为没什么作用。

(4)学生参加过的创业培训或讲座次数

44%的同学参加的次数为1-2次,占被调查者的大多数,27%的同学参加过3-5次,在被调查者中占有大部分比重,参加过5次以上的同学所占比重较小。

2、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期望

(1)创业教育的开展形式

14%的同学倾向于专家讲授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来开展创业教育,30%的同学倾向创业者讲授创业必修或选修课,27%同学希望有创业者或者企业家提供定期讲座,29%同学希望以创业实践和创业模拟分析作为创业指导课程的主体。

(2)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

在这个问题上,同学们所需求的课程内容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具体是:市场营销(16%)、财务税收(12%)、个性化辅导(16%)、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19%)、创业案例分析(15%)、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14%)、政府关于创业优惠政策解读 (7%)、其它 (1%)。

(3)有效的创业实践活动的形式

35%的同学认为到公司企业实践是最有效的活动形式,较为集中;同时,29%的同学更倾向于组建创业团队,还有18%的同学倾向于听企业讲座。

(4)创业教育的保障措施

依次是:学校提供配套资金(34%)、提供技术支持和营销策略等(26%)、将创业课程纳入必修课或选修课(24%)、提供创业实践场地、实验设备等环境和服务(9%)、其它(7%)。

三、农业院校开展文科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1、浓郁创业教育氛围,提高学生创业热情

首先,要引导正确的舆论,消除创业过程中的技术决定论,避免夸大技术对创业的决定作用。其次,要更新文科生的观念,使他们想创业、敢创业。不仅要教会他们创业的技术,还要在心理学、成功学等其他方向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要教给他们创业成功的经验和创业失败的教训。同时,还要利用好各种宣传渠道,通过一些创业成功的典型来鼓励大家勇于创业,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2、多措并举,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首先,要给他们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比如开办一些技术培训的课程,也可以提供给大学生们一些相关的渠道,让他们集中参加一些有价值的技术培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其次,学校要把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而不能把二者孤立开来。最后,要通过多种载体推进创业教育。学校可以利用SRT项目、创业实践项目、创业计划大赛等方式积极鼓励大家参与与创业有关的活动,同时,也要在这些活动中增加创业项目或者和创业有关的环节,这不仅是推广创业教育的良好渠道,也是增强文科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绝佳途径。

3、帮扶指导,提高学生创业成功几率

首先,高校应该针对文科生设立专门的创业实践基地,使文科大学生能够有充足的资源进行创业实践。同时,引导他们合理选择创业项目和方式,以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基础,而不要盲目的进入自己不熟悉的高技术领域。高校所设立的创业实践基地,尽量要选择金融保险、文体娱乐、商务服务、法律咨询等行业,让大学生在真正创业之前能够对相关行业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另外,高校还要做好宣传性工作,例如创建创业指导网站和创业联盟等,及时有关的创业信息,定期印制创业指导手册,将近期创业政策出去,同时也可以通过指导手册一些有关科学创业的方式方法,为有创业意向的文科大学生提供帮助。

4、整合资源,拓展创业教育平台

文科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同寒暑假的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大学生进行小规模的创业实践,利用假期时间开办一些微型企业,使大学生对创业有更直接的体会和更深的了解。同时,创业教育还可以同职业能力训练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各项实践能力,增加他们的创业知识。另外,高校还要利用好校友和企业家等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责任心强、乐于参与大学生活创业教育的成功企业家或校友来担任大学生活创业实践导师或者不定期的邀请他们为学生做讲座,这不仅会使大学生获得创业的经验,也会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相关创业问题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虹. 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J].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88-91.

[2]梁迎迎. 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部分文科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J]. 今日南国,2010,151:121-122.

篇3

关键词:全球化;汉语言文学;发展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我是演说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等诸多语言类节目的热播,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一股语言文化热潮,汉语言文字汇集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焕发新的生机,它可以绘形、绘色,它亦可以至刚、至柔,通过灵动自由的线条和疏密相称的布局来表达个人思想内涵它的结构、造型、丰富寓意,每一项都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讨。诚然近年来汉语言文化受到各方面的冲击使得我们在前进的途中有些迷茫,但是全球化背景之下,随着我们自身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借助各种媒体手段,终会令汉语言文化再次大放异彩。

1汉语言文化受到的外部冲击

决定我们人生几个重要节点的大型考试包括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等等都把英语列为了一项必考科目,家长们为了我们的学习也是费尽心机,从小就开始给我们选择双语幼儿园,小学就开始接收各类辅导,中学都是觉得语文从小就会可以放一放,英语学习却一刻不得松懈,进入大学之后,我们要通过英语四级、六级的检测,甚至更多的人选择了雅思、托福、GRE……从我们出生开始,咿呀学语知道的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可是漫漫求学路上却要我们一再放弃钟爱的方块字,去研究那26个字母的多样化组合,学校的大环境对汉语言文化的冲击已经显而易见。再来看一下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现在家长们聚在一起除了讨论房子、车子之外,讨论最多的大概就是孩子了,你的孩子大学学得什么专业啊?机电一体化,好专业有前景!你的孩子参加工作了吗?信息工程师,薪资很满意!从进入高中之后,专业和就业似乎就绑住了这个学生的未来,他需要考虑以后的专业选择,更需要考虑未来的就业和择业,甚至连结婚和在哪定居都需要考虑在内,却唯独没有考虑这个学生喜欢什么专业,为什么汉语言文化专业就不再考虑范围之内,为什么学完这个专业就只能当个文员,阅读和写作带给我的乐趣又该何去何从,社会这个大环境也把汉语言文化置于冷门。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文化大国,但是我们的文化更多时候宣扬的是含蓄、内敛,以及时,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思想的过分崇拜,导致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文化信仰缺失,因此我们任由那些所谓的强国他们趾高气昂的对我们进行各方面的打压,我们学习外国的语言,学习外国的工业,学习外国的技术,可以说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思想里面都有一些不自信在作祟,因此,我们学会之后更不可以忘记我们自己的文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于中华文化,我们就要无条件庇护;对于外来文化,就要全部摒弃革除。想要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于文化的自强与独立,而文化的复兴,关键在于拥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海纳百川的气魄。是否能够辩证的看待中华文化,舍弃其中不合乎时代要求的落后因素,是否能够敞开胸怀,包容并学习具有不同观点的外来文化,是汉语能否与时俱进的重要原因。只有真正做到取与舍、扬与弃相结合,才能实现所提出的“活文学”的愿望。

2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化专业展新颜

2.1主流媒体对于汉语言文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进入高中之后学业越来越紧张了,我可以看电视的时间几乎没有了,但是有几个节目在妈妈看的时候还是把我吸引了过去,《舌尖上的中国》先不说里面的食物经过编导人员的拍摄和演绎之后有多么诱人,妈妈那时候常常去超市买零食,说看电视看得肚子饿,我就很奇怪看电视需要这么费神吗?一天我在书房写作业,单是听到解说员那生动的描述就把我吸引了过去,如果说文字有魔力的话,我想这就是了。很多人大半夜不睡觉在那里观看纪录片,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后来看《我是演说家》清华大学的梁植老师说了一段话触动了我“今年《舌尖II》在中国热播,然后我发现一个特别神奇的现象。很多美国主流媒体包括《华尔街日报》在内,在它的门户网站上面刊登文章抨击《舌尖上的中国II》说,这是中国用记录片的方式输出他们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梁植老师所做的总结也非常精彩“现在是一个新媒体的时代,语言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语言是文化战争中最基本的武器”,“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运用语言的力量,一起用这份最坚实的力量守护我们身下文化的土地。我们一定可以,迎来那个我们共同期待的更美好的中国的梦”。

2.2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广泛:

随着主流媒体的广泛宣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大改观。而且本身汉语言文学专业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有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典文献学,文学文本解读,文学理论,文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代文学,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美学,写作,文艺心理学,文学批评,自然科学基础等,此外除了这些专业课之外,普通话水平测试和英语的四六级各项能力也必须合格,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所能从事的就业范围就非常之广泛。除了教师,作家,编辑,记者,文秘这些行业之外,现在电视台、电台、网站等媒体也向汉语言专业人才敞开了大门,播音主持、策划、翻译等等很多对汉语言的要求高的职位也都接纳优秀人才。此外,近年来国际上也掀起了“汉语热”,有很多外国朋友都来到中国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我们的汉语言文学都在以势不可挡的魅力席卷整个世界。古文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也悄然回暖。随着《甄嬛传》等古装大剧的热播,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古文言妙趣横生,“问君何不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定当引领新风尚。

参考文献

篇4

2013年,张棕顺和他的合伙人来到河南省淅川县,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附近的5000多亩土地上种起了石榴树。目前,已经卖出1万株石榴树的认养权,“众筹”资金超过600万元;并且,已经帮助解决了150多名库区移民的工作问题。

据张棕顺估算,他的石榴产业产值预计明年超过6500万,2017年达到1.2亿。

每月73元生活费 立志创业改善生活

张棕顺1983年出生在湖北恩施宣恩县棕溪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是家里兄弟4人中年纪最小的。刚上职校时,张棕顺每个月只有73元的生活费,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他开始帮宿舍的同学打水,并利用业余时间在酒店洗碗,一天挣的钱基本解决了温饱的问题。

人不经商不富。”张棕顺说,职校毕业后,没有像大多数同学一样进工厂,是他认为这样无法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所以,他开始经商是从一些日用品的促销做起,以后做到酒水、医疗器械的区域经理,逐步摆脱了“打工仔”的身份。

待财富和人脉资源累积到一定程度,张棕顺与几名生意伙伴达成一致意见后,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租种了一片面积超5000亩的土地,便开始从事现代农业生产。

相信合伙人 专业人做专业事

张棕顺的石榴基地位于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按直线距离计算,这里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渠首枢纽工程不过2公里,南水北调工程的干渠在一旁蜿蜒通向北方,为保护水源,周边半径5公里的区域都禁止施用农药。

“选这个地方,我们跑了近2个月。”张棕顺说,在决定做农业前,几个生意伙伴不停在思考“我们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

张棕顺的创业团队主要有三方。一位是主要投资人,出资比例最大;一位是河南当地人,善于寻找和整合各方资源;张棕顺主要负责项目的运作。

“我是非常想做石榴的。”张棕顺说,基地里栽种的是来自突尼斯的一种软籽石榴,食用时几乎不用吐果核,这个品种在张棕顺的家乡湖北是非常少见的。他相信种植这种水果在南方地区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做农业没有专家,什么事都干不成。”张棕顺说,在决定发展石榴之后,他的团队找过有着“软籽石榴之父”称号的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刘中甫先生,并经由刘中甫介绍,找到了创业团队的技术核心:河南科技学院教授杨立峰。之后,张棕顺和自己的团队把所有的技术问题都交由杨立峰处理,包括选址和确定种植规模。

“专业人做专业事。”张棕顺毫不犹豫听从了杨立峰的建议,“相信专业人,就是为了让产品的质量有保障。产品质量是创业成功与否的核心,只有过硬的产品,才能打出品牌和市场。”

运用互联网众筹资金 打造5000亩种植园区

多年的工作使张棕顺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可对于投资现代农业来说,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张棕顺认为,规模小了不行,大面积种植才能满足市场需求。筹集资金成了当下最重要的问题,善于思考的张棕顺想到了通过互联网众筹这种方式来进行融资。

张棕顺的石榴园

他将自己的石榴项目在互联网上与身边多年的朋友进行分享,朋友们在看过项目介绍后,觉得很有前景,都纷纷伸出了援手,终于张棕顺筹集到了足够的启动资金。

截至2015年6月,石榴基地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5000多亩,张棕顺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主”,生活中的他也幽默的自称“地主哥哥”。

创立“地主联盟”社区 打造“互联网+农业”新模式

石榴果成熟了,如何销售好是摆在张棕顺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他深知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大浪潮中,传统的企业管理思路和销售模式迟早要被淘汰,运用互联网思维,将石榴销售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才是未来的正确道路。

2014年10月份,张棕顺利用手机微信平台在网上创立了“地主联盟”社区。张棕顺表示,基地今年计划拿出10%的石榴树用于“地主联盟”社区网友进行认筹,凡是加入社区的网友,均可以申报认筹基地的石榴树,最少的网友甚至可以只认筹一棵石榴树,基地将保证每一位参与认筹的网友5年内每年有10斤石榴果的固定收益。

张棕顺认为,自己有做“地主”的情怀,身边应该还有不少像他这样想在当下有个“一亩三分地”的朋友。让张棕顺没有想到的是,截至今年3月份,“地主联盟”社区在全国已经有了湖北、河南、山东、上海、广东、福建共60多个微信群分站,每个分站都有4~5个群组,近一万人次认筹了基地18万株石榴树。

这么多石榴树被认筹,如何管理好这些石榴树,一时间让张棕顺压力倍增。他决定再次运用互联网,投资建立一个监管每一棵石榴树的网络平台,将石榴树每天的生长情况与各种信息记录在平台上,让每一位认筹的网友在平台上用自己的账号实时监测,石榴树一旦出现问题,随时都可以在网上与基地工作人员联系。

有了平台,也有了众多网友认筹。张棕顺认为,该给自己的石榴果起一个时尚的网络名字了。今年5月,基地在互联网上海选了“石榴妹妹”形象代言人,“石榴妹妹”品牌正式创立。

常怀感恩之心 帮助库区移民解决工作

石榴基地的规模一天天壮大,张棕顺并没有因此就满意。事业有成的他想到了当年帮助过他的朋友们,常怀感恩之心的张棕顺从基地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决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基地建立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附近,成立至今,已经帮助解决了150多名库区移民的工作问题。张棕顺觉得自己还做的远远不够,将来计划把基地种植面积扩大到10200亩,届时可以帮助解决更多的移民的工作问题。

篇5

[关键词] 风险投资 初创企业 创投活动 互动

2008年2月20日,道琼斯VentureSource的2007年中国大陆风险投资市场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地区全年共获得241笔风险投资,投资额达到24.9亿美元,为6年来的历史高点。

2008年5月,中国创投市场共披露投资案例29起,环比增长16%,同比增长52.6%,投资金额为2.2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5.7%。尽管包括中国A股市场在内的全球资本市场的“红五月”均没有实现预期的理想状态,但是中国的创业投资市场却依然呈现出一片火热景象。

2008年6月5日,世界著名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因具有巨大的尚未开发的市场和经济增长潜力以及充满创新活力,中国首次成为跨国企业经理人眼中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国家。这份报告的结论是基于一个面向834名跨国企业经理人的调查,调查综合考虑了基础设施、税收、劳动力成本、员工素质、经济增长潜力、企业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

1 风险投资

广义的风险投资(VC)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方式。

1992年,第一家境外风险投资机构――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进入中国,现在著名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已经都在中国设立了相关机构。

2 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2.1 苛刻的融资条件抑制了创业者与VC的合作热情

中央电视台的《赢在中国》栏目搭建了一个创业者和VC的桥梁,资本的“慷慨”和选手们的创业家精神,成功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热情。但是,栏目设计的融资规则极为苛刻、不公,成了VC对不懂融资游戏规则的中国创业者的“疯狂掠夺”。第一赛季的冠军“用公司75%的股份拿到10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与 “李彦宏用百度2.6%的股份拿到Google499万美元的投资”相比,显然是一个失败的融资策略,因为即使是天使投资所占公司股份比例也应该在35%以内。因此,第二赛季栏目将参赛选手持股比例提高到35%、第三赛季提高到50%,可以明显看出,苛刻的融资条件已经严重抑制了创业者与VC的合作热情。在谈合作时,VC与创业者都应当奉行平等合作的原则,协商对彼此都有利的股权分配方案及其他合作细则,实现双赢。

2.2 政府政策的约束无法在更大程度上鼓励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得很快,不过他们依然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很多时候无法从银行贷款,只能从朋友那里借。虽然中国的融资环境比五年前好很多,但政府依然需要鼓励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其实有很多美国、欧洲或者香港的投资者愿意投资国内小企业,但中国政府有时担心企业会被外商接管。其实大可不必担心,搜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搜狐虽然有外资的不断投入,但企业做得很成功,依然是一家中国公司。

中国政府应当放宽外商的投资范围,20多年前美国政府对日本在美国的投资持担忧态度,但是现在看来一切还是很好。引入竞争也会带来创新,所以中国政府也不需要担心美国或其他外资的进入。

VC的参与是创业成功的助力器,VC只会锦上添花,决不会雪中送炭。筛选好项目,以投资形式低价“买”进,再在“退出”时高价卖出,获取暴利。投资人是理性的,这种理性是商业的理性,因为他们首先是职业经理人,他们要对老板负责,对他们的投资人负责,他们需要的是利润和回报,他们不是慈善家;对创业者来说也是如此,拿投资人的钱就应该对投资人负责,为他们创造利润,带来回报。

因此,对于初创企业和VC来说,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和对方,一拍即合,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投资者和投资项目,产生有效互动,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

3 初创企业与风险投资有效互动的关键要素

3.1 清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项目充满信心,项目要突出“卖点”

VC选择的都是有成长前景的企业和良好的投资项目。因此,作为创业者,自己首先要对公司的潜力、市场环境以及投资需求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创业者对以下几个问题要有非常清晰的答案:我为什么要融资?我需要的资金规模是多大?我有了这笔投资之后要做什么?我的项目有怎样的市场前景?我的投资回收期是多久?我的投资收益率是多少?我的赢利有持续性吗?我有核心竞争力吗?只有首先非常清晰地认识自己,才能让VC更好地认识你并赞赏你,愿意为你投资。相应的,提供给VC审阅的《商业计划书》十分重要。无论多大规模的成长型企业,无论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最应该做的就是设计自己的商业计划。商业计划是企业的战略规划路线,《商业计划书》是将这条路线以最精确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手段。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商业计划书》中一定要重点清晰地突出项目的“卖点”,这是整个计划书的亮点,也是吸引VC眼球的必备因素。

3.2 与VC充分沟通,不卑不亢,取得认同

有些创业者与VC沟通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他的项目不好,而在于无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无法让VC领会并认同他的观点。因此在与VC沟通之前,除了准备一份高质量的《商业计划书》之外,还必须准备一份详尽的提供给VC的公司介绍。公司介绍当中应当对公司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公司的历史、所有权、产品、市场地位、主要竞争对手、发展策略、财务成果、财务需要,以及主要股东和管理层的专业经历。要让VC们充分了解你的经历,了解你的创业团队,彼此相似的经历会增加认同感。最重要的是要让VC充分认同你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愿景,让VC成为你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同时,创业者要挺起腰杆与VC沟通,因为双方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谁也没有绝对的优越感。如果创业者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那么就会让VC觉得你不自信,觉得你对他人的投资是不负责任的,并且对自己企业的发展理解得还不够,还没提炼出自己的创意和亮点。因此,要树立信心,坚定地相信自己的产品有前瞻性并且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同时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战略布局和观念。

3.3 完善自身,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

对于希望从VC那里融资的创业者来说,创业者团队的组建关系到融资的成败。能打动VC们的创业团队都有共性:坚强的执行力,对自己选定的方向有坚忍不拔、不离不弃的欲望。

首先,要塑造好的创业领导者。你的商业计划书应该要显示出你具有管理公司的经验,如果自己缺乏能力管理公司,那么一定要明确地说明,你已经雇了一位经营大师来管理你的公司。

其次,协调好股东间的关系。在企业初创时,往往会出现创业者与其他股东之间的矛盾,矛盾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团队的组建。因此,在初创时期所有的股东都应当有协议,必须在不同阶段把规则讲清楚,未来发现问题时就严格按照协议解决。

再次,要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创业者要理解和尊重人才,也要考察人才的理想和抱负。创业者是一根线,要把一串非常漂亮的珠子串起来,优秀的团队应该是联系紧密并且互补的团队。创业者要知道在不同阶段要用不同的人才,要因人而宜,缺什么样的人补什么样的人。要在人才使用上拉开档次,在使用次序拉开先后,以保证团队的稳定性。保证真正有贡献的人的利益,并确保让能干的人坐在恰当的位置上。

4 VC投资失败的原因

VC投资当然也存在风险。BV Capital是美国一家有着10年经验的知名投资机构,他们投资过的最著名的项目就是美味书签,并最终将其卖给YAHOO而实现成功退出。趣摘网是BV Capital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网站, 该网站成立于2006年,是一个融合了信息聚合、社区网络的新型网站。但趣摘网已在2008年6月8日关闭了,这意味着BV Capital在中国的第一笔投资宣告失败,其百万美元的投资难获回报。

VC投资失败的原因可归结如下:资金多于可选择项目,被投资公司估价水涨船高;由于可选择的项目相对稀缺,VC之间抢项目的现象时有发生;VC对自己意欲投资的领域缺乏充分了解,又急于把钱投进去,以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尽职调查。

因此,VC如何准确地选择有成长前景的企业和良好的投资项目就显得至关重要。

5 风险投资与初创企业有效互动的关键要素

5.1 摆正心态平等合作

VC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是服务行业,自己的价值不在于钱,更主要的是配合和帮助初创企业的发展,因为只有企业挣钱了,VC才可以挣钱。因此VC应该摆正心态,在与初创企业或创业者协商时,应该摆正心态平等合作。毕竟,虽然VC有钱,但对于初创企业来说,你并不一定是其唯一的投资合作者。没有你的投资,还会有其他投资者愿意投资,或者企业还可以通过其他的融资渠道获得投资。

5.2 科学地判断项目的投资价值

先看行业,看行业的发展空间如何;再看企业,看企业在行业里是否居于领先位置;最后再看管理者,看管理者的能力如何。对管理者的判断,首先要看他的学习能力,要把学习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第二要看他的执行能力,如果理论讲得再好,执行能力不行,结果是要打折扣的。第三要看他的品质,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度。

VC可从如下方面来判断项目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管理团队、技术因素、财务状况、竞争对手、赢利模式、股权价格、公司治理结构、资信状况、投资地点等。并且要注意项目的赢利持续性,项目的商业模式应该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内能赢利的,只有被投资企业有比较持续的发展前景,VC才有利可图。

5.3 学会在恰当的时候抽身而退

美国人斯图亚特・司考曼是资本主义体系的榜样人物。他白手起家,无论留在企业1年还是10年,他一定会选择离开,再去创建另一家企业。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知道在最恰当的时候抽身离开。因为任何人都无法预测,你所投资的企业将会以怎样的姿态继续发展,你可以期望,但不可以指望,因为事情有太多的变数,你要时刻准备着变化。因此,你就应该学会在最恰当的时候――买家的出价好得让你无法拒绝的时候抽身而退,从而获取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6

从第一家公关公司成立至今,公关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超过十个年头,经历了从不为人知,到迅速成长的阶段。随着公关业的渐渐浮出水面,公关业有什么特点?目前的生存状态如何?以后将何去何从?

从星星之火到全面开花

中国公关公司的产生,是伴随着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而开始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需要借助公共关系进行业务推广,与之有着相同语言和长期合作关系的国际公关公司也随之进入国内市场,成为活跃在市场的首批公关从业成员。奥美公关、爱德曼、凯旋先驱、博雅公关等国际公关公司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入中国市场。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化发展,一些有实力的国内企业也开始采用公关手段推动企业发展,本土公关公司也开始成长。特别是IT业的兴起,催生了大批本土公关公司。IT客户一度占到本土公关公司90%的业务量。

根据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最新的抽样调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专业公关公司总数达到1000家。具有三个以上长期客户、员工人数超过20人的专业公关公司数目超过100家,专业从业人员超过10000人。北京、上海和广州,仍然是市场的重心,占到市场份额的60%以上。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市场占主导地位。大部分公司的在华业务总部设在北京,90%以上的公司在上海和广州都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值得关注的是,深圳、成都、南京、大连等二级城市公关市场趋于活跃,涌现了不少本地专业公关公司。

内外融合步伐加快,竞争加剧

国际公关公司的特点是专业突出、作业规范,背靠全球的资源和网络。业务范围也比较全面,从策略制定到活动执行都有涉猎。但就跨国公司客户的需求来说,由于跨国公司一般在总部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策略,在当地要解决的是如何很好的执行和本土化问题,所以国际公关公司在当地的业务也是侧重在这一方面。

本土公关公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产生原因和作业特点来说,一般都是从传播公司或广告公司派生出来,或本身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部门。二是个人色彩强烈,往往依靠某个灵魂人物,而他们熟悉本土市场,有丰富的经验和人脉关系,或在某方面有特殊资源。很多是从媒体出来的。三是从业务内容来说,一般采取项目合作的方式,以媒体关系或现场活动的策划、执行为主。

在一段时间内,公关行业形成了国际公关公司服务国际客户,本土公关公司服务本土客户,“河水不犯井水”的现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程度提高,这一现象开始发生变化。

一方面,本土企业在市场意识和市场观念方面与国际接轨,对专业和全面的公关服务需求上升,占整个公关行业的需求比重也越来越大。于是,许多国际公关公司的服务客户名单中开始出现本土客户。奥美公关广州是当中走在最前面的一家。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市场趋势,早在四年前,奥美就开始在本土客户服务上的耕耘,并提出要成为市场上“最本土化的国际公司,最国际化的本土公司”。目前,奥美广州本土客户的业务已经占到总体生意的一半以上,做到了与市场增长同步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本土化程度的提高和对本土市场的操作经验积累,跨国企业也开始雇用本土的公关公司进行单个项目的操作。特别是在某些需要独特本土资源的项目上,他们开始寻求本土公司的帮助。引用某著名国际公关公司人士的说法是,以前背靠跨国公司的经营方法已经不合时宜,公司业务受到跨国客户和本土同行内外两方面的压力。奥美公关成功收购最大的本土公关公司西岸,成为2002年度中国公关行业的一大新闻。这反映了国际公关公司进一步加快了实施本土化战略的进程。也为未来国际公关公司在华出路提供了借鉴。

总而言之,内外融合的步伐加快,国际和本土公司的差别缩小。本土化,国际化,成为两大趋势,并相互交叉。原有的市场格局开始转变。如何在这一趋势下,进一步开拓市场,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争夺有利的竞争地位,成为国际公关公司和本土公关公司共同的命题。

服务向“高,精,专”发展

目前公关公司提供的服务主要有媒体关系管理、活动策划执行、策略咨询、培训等。其中媒体关系管理和活动策划执行是公关公司最主要的业务内容。据中山大学最近针对本地公关行业所做的一次调查显示,这两项公关服务占到了总体业务总量的60%~80%。77%的受访公司表示,有向客户提供策略咨询的服务,但业务量只占到10%~20%,比重明显低于前两者。而只有少数的公司提供培训服务。以上数据表明,现阶段本地公关服务仍处于初级阶段,以策划执行为主。

但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激化,市场传播推广也更为复杂和艰难。客户对于公关服务的要求也向“高,精,专”发展。也就是,宏观的策略性咨询服务需求增加,服务质量要求更加精益求精,专业领域的服务将大有前景。

在市场发展的初步阶段,也许一个好的创意,一个精彩的策划,就能够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但随着市场的完善和有序发展,长远的策略观和传播规划越发重要。由于受企业总部地点的影响,过去策略咨询的服务需求一般来自于本土客户。但随着中国市场在全球地位的提升,中国市场成为很多跨国公司发展的重点,制定本土化的传播策略越来越被重视,跨国公司也开始对当地的公关公司寻求策略咨询。毫无疑问,策略咨询在公关服务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从本质上来讲,公关是属于知识密集型的传播咨询服务。业界有一种看法,客户需求的传播服务层次越高,公关咨询的价值也越能体现。与企业总裁对话的往往是公关人。

一位公关行业的前辈这样形容公关:大策略,奇点子,细执行。除了对出色策略和独到创意的追求,专业精细的执行也是公关很重要的衡量因素。特别是国外的客户,对流程、格式的规范,以及细节的执行和表现,要求都非常严格。这也是一直以来国际公关公司的优势之一。而过去本土客户追求策划效应,不讲究细节的现象也开始转变,通过与国际公关公司的合作,本土客户逐步建立起规范的制度和体系,不仅讲求效果,对操作过程中的执行也更加精益求精。如何适应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在出色策略和精细执行中寻求平衡,已经成为公关行业的重要挑战。

目前公关公司服务的专业领域主要集中在产品传播和企业形象推广和管理,普遍占到公关公司业务总量的80%以上。而危机公关和事件管理的业务量虽然不大,但其市场前景被一致看好,成为很多公关公司主要拓展的专业领域。在公关市场比较成熟的美国,47%的客户会用到危机公关和事件管理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SARS危机的爆发,不仅激发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唤起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休戚相关,企业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很多企业都以自己的方式加入到抗击非典的阵线,通过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回报社会,提升企业形象和价值观。在国外,大型企业都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和战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重视公益形象的建立和推广。所以,企业社会责任(CSR)传播是企业公关的重要内容。

财经公关在国内虽然刚刚起步,发展还很不成熟,但随着国内金融体系的完善和规范,其专业需求也会随之上升,有望成为公关服务的新增长点和高附加值的领域。

在国外,调研、公共事务、政府关系、内部沟通、网络沟通等,都是重要的公关专业领域。

追求高素质人才

电视剧《公关小姐》里年轻、漂亮、能言善辩的公关小姐也许是很多人对公关人的印象。其实,这只是一方面。目前来讲,公关从业人员在表达、合作、应变、交际方面的能力得到较广泛的认同。作为专业的公关从业人员,调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策划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素质,同时也是目前公关从业人员急需提高的领域。公关是一个讲求综合技巧和综合能力的行业,出色的公关人也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既要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又要有广泛的视野和经验,同时还需要纯熟的沟通执行技巧等等。

就中山大学所做的调查显示,在专业公关公司,“员工学历在本科或以上”的比例占到77%,有的公司甚至达到100%;但在功能接近的传播公司里面,这一比例仅占到40%,有的甚至只有20%。公关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也比较广泛,有新闻、营销、管理、中文等与公关相近的专业,也有医药、食品、IT等服务行业,从公关专业科班出身的公关人少之又少。

公关从业门槛不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是制约市场发展的一大瓶颈。高级管理人才和项目管理人才尤其紧缺。国家推行“公关员职业资格国家统一鉴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国内的公关教学水平仍有待提高。有专家认为,培养高素质的公关人才需要优化高校的课程设置,引导他们建立并完善以“公关、传播、管理”三方面为支点的知识结构,提高公关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市场储备人才。

同时,人才市场也是市场,符合供求关系,资源配置原则。如何提升公关行业服务内容的层次,为从业人员营造良好的成长发展空间,借以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公关行业,也是值得公关业界思考的命题。内部培训,提升公司在业界的地位,营造浓厚企业文化等,是目前公关公司吸引人才的主要手段。

推动外界认识,制定行业规范,加强业内交流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公关还是一个非常新鲜的行业。大部分公关公司认为,公众和客户的认知不够,是制约公关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公关从业人员都有这样的经历,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对客户进行讲解和教育,才能让客户认知公关的作用。客户不了解公关的价值,或对公关效果难以评估等,更是很多公关公司面临的难题。因此,很多公关公司都自觉承担起推广教育这一功能,如出席相关的论坛或开设讲座,与媒体或学校进行合作推广等。通过这些动作也能够提升自己在业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是限制公关业发展的另外一个原因。对公关服务的价值应该如何量化?如何评估公关项目的效果?有的公关公司采取时间成本的计算方式进行量化,有的则是一揽子工程,按项目收费。而在评估效果时,有业内人士认为,以“与等量媒体购买价格的比价”这一方式已经过时,而且不科学。象政府关系、危机管理等服务也很难用这一方式衡量。由于缺乏一个规范并被广泛认同的标准,使客户和公关公司在面对不同的评估标准时往往无所适从,导致了操作的随意性,从而产生了竞争的无序和低效。同时,也削弱了公众对公关服务专业性的认知。

篇7

[关键词]国贸专业 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237-01

美国著名职业生涯管理专家舒伯这样说:“生涯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生涯的发展是以个人意志为中心的。”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关联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1]职业生涯规划主要通过对个人自身特点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本人而且执行力强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设置良好的教育计划,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以便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理想。

随着全球一体化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原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以下简称“国贸”)专业人才若不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就无法胜任工作。以转变国贸专业学生培养方式来适应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关系到国贸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所能遇到的现实问题,而且也是学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以此为前提,本了相关的调研,希望能指导国贸专业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提高他们在创业和择业中的竞争力,以此实现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对接。

一、国际贸易专业的就业形势及问题

首先,国贸专业学生要知道一个先决问题,毕业后选择工作并不局限于本专业,选择工作最主要需要考虑的是自身的人生规划以及兴趣爱好,只要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并努力用功则行行都能出状元。国际贸易专业主要涉及的技能,以及以往毕业生反馈的经验,国贸专业最主要的就业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会计师事务所、银行、贸易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医药公司、三资企业、政府涉外经济部门以及涉外企业、跨国公司等。对国贸专业本科毕业生而言, 就业竞争压力非常大,与其竞争岗位的有高中生、大专生、研究生甚至海归人员。[2]当然出国或考研继续深造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其次,由于市场需求的需要,很多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国贸专业,在几年的时间内造成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贸专业的就业不容乐观。但随着信息产业高科技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局势逐渐形成,中国与国际上的经济贸易交易迅速增加,这也就给多元化的复合型国贸人才一个更广阔更有前景的就业舞台。

第三,我国外贸专业人才严重供需失衡。一方面进出口企业尤其是进出口企业和相关经贸单位严重缺乏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不少国际贸易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又不能顺利对口就业,就业压力加大,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显。

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潜在性和长期性,对国贸专业的学生有战略性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国贸专业学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由于个人条件和职业要求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具有从事一切职业的能力与兴趣。而且各种职业有各自不同的劳动对象、工作环境,对从业者的能力也有相应的特定要求。只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才能确立个人的阶段发展目标,为实现人生理想打好基础。其次,深入了解自己的特质,充分发挥内在潜能。要做好国贸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要对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能力技能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这样可以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估,明确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和工作,逐渐理清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逐渐理清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形成比较明确的职业发展路线,从而提升自己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为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增强国贸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把变被动就业变为主动择业。要时刻记得好的工作是靠实力争取的。对于大学生来说,未来的竞争主要是个人实力的竞争,这种实力主要体现在智力、能力、潜力上。要提高这些能力,就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的。通过提高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实力,使大学生在职场发展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改变目前被动的就业现象。国贸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使个人的求职就业更加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从而提高就业市场配置的成功率。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不够深入精细。大学生需要通过自己不断深造学习实践,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会从全局调整和掌控个人事业发展方向。根据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个人市场竞争力,缩短职业适应期。

【参考文献】

[1]纪拓.赢在职场.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M].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2).

篇8

中国葡萄酒: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本土消费者大约分为两个群体,一个是倾向于价格标准,越便宜越好。另一个倾向品牌标准,越有名越好,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抱着希望了解葡萄酒的想法进行消费的。您认为有什么方法能正确地引导他们吗?

珍茜斯・罗宾逊:答案肯定是教育,告诉他们什么是复杂的酒体,什么是浓郁的香气,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能够有专业的人士跟消费者一直保持有直接的联系,这也正是你们作为媒体的工作。我也觉得在目前中国这样刚刚起步的情况下,做葡萄酒的宣传也是很有前景的职业。

而中国作为一个刚刚兴起的葡萄酒消费国,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也开始饮用本土葡萄酒。同时我注意到也就是近五年的时间,在欧洲开始涌现越来越多的中国买家购买葡萄酒,甚至投资兴建酒庄,这也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但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显然是以干红葡萄酒为主的消费国,这应该是有历史的原因。正如20年前的美国,当时的种植业和葡萄酒消费同时起步,也许在之后作为一个同时是生产国的国家,其消费和生产会共同在互相促进和激励中成长。

中国葡萄酒:说到中国是一个偏重红葡萄酒消费的国家,我曾经采访过香港Vinexpo执行总监RobertBeynat,他认为在未来的几年内干红消费量会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干白会有所降低,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珍茜斯・罗宾逊:就法国本土的统计数据来说他的观点可能是成立的,但就国际趋势而言我认为正相反,白葡萄酒的消费量正在显著增加。呈现这种局面有很多种原因――白葡萄酒口感更加新鲜,几乎可以和所有的食物相搭配。现在,在美国和英国,大家也都在寻找口味柔和的干红和桃红葡萄酒,同时对白葡萄酒更青睐,当然,在我从业近40年间,白葡萄酒在70年代和80年代都曾经特别风行过,与干红的流行相穿插。

中国葡萄酒:您在2003年到2008年期间都分别品评过一些中国酒品,当时您认为中国葡萄酒产业的起色不大。为中国消费者感到可惜;同时,作为世界著名的酒评家,您是一位曾经走访过较多中国葡萄酒产区的人。包括山东、河北、山西等地,您现在对中国的葡萄酒产业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珍茜斯・罗宾逊:对于中国葡萄酒的本土产业我有一点比较诧异,为什么在幅员如此辽阔、环境如此多样化的土地上几乎只有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美乐(Merlot)葡萄品种的种植,实在没有新意,而且这两种葡萄本身已经很相近了,赤霞珠本身还不那么容易种好。如果说对中国酒业建议的话,也许应该多尝试一些白葡萄品种,我知道很多中国消费者是初级饮酒者喜欢简单清爽没有单宁涩重口味的酒品,而且白葡萄酒也更好搭配中餐;红葡萄品种的话,西拉也许是不错的选择。但这里所说的建议是非常狭隘的,因为必须要考虑到与农业种植相关的土壤、气候、湿度、温度等复杂条件,而且你们也有专业的葡萄酒教育家和农业学家,如果这些教授可以和酒商或者政府层面有更多直接联系的话,会对以后的产业局面有很大积极的影响。

就在我来北京的头一天我品尝到了一些中国酒样,如怡园的协奏曲,喝上去还很让人期待,因为我对所有的葡萄酒都保持着好奇心,当然我写了很多关于世界上各个角落的好葡萄酒的评价,但是我同时也对有好性价比的酒品和市场做得非常出色的酒商很感兴趣,也对新世界国家的崛起很感兴趣。

在我刚刚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亚洲人永远不会喝葡萄酒,还有人说亚洲人的口味天生不接受葡萄酒,你也看到现在这个观点有多么的错误。但是无论在哪个国家,其食物的味道会非常影响到酒品的喜好倾向,配餐的目的会是普通消费者对于酒品的首选要素。而且有朋友告诉我中餐的习惯是一桌子菜一起呈上,不像西餐是一道一道呈上,可能会对葡萄酒推广产生阻力,其实在日常饮用中,选一款酒搭配主菜就好,别的菜就是水也可以,而且少饮酒更健康。

篇9

一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定义及内涵

幸福感又叫主观幸福感,相对于客观福祉而言,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基于这个定义,决定人们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低的并不是实际发生了什么,而是人们主观上对周围所发生的事物做出的情绪解释和认知加工。所谓职业幸福感,则是人们在从事某项职业过程中,对于自身工作的认可,在工作中的需要得到满足,自身的价值和职业理想在工作中得到了实现,由此而产生持续的身心愉悦的感觉。本文所研究的职业幸福感的主体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这一特定主体的职业幸福感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涵。

1 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是指高职院校辅导员在从事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对于自身辅导员职业角色、职业地位、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对象、职业压力和职业发展前景等的认可并乐于从事该职业。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首先必须建立在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基础上,接受教育对象,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工作。

2 自我价值和职业理想的实现

有了职业认同的感情基础,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在工作中的自我价值和职业理想的实现程度。自我的职业理想和抱负实现程度越高,那么职业幸福感水平越高,幸福感就越强。从而更加能够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激情,使其以更加良好的状态投入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践行自己的使命。

二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很少有专门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的,即便有相关的也是集中在探讨高校辅导员而忽视了高职辅导员这一特殊的群体,或是研究探讨辅导员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和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等。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这一特殊身份的群体来展开探讨,研究他们的职业幸福感现状,寻找深层次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幸福感提升对策,以期对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所帮助。

2 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辅导员由于所在单位以及所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情况,他们的工作开展起来显得难度更高、压力更大。关注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仅保障了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的身心健康,贯彻“以人为本、开心生活、快乐工作”的原则更加保障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三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

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和社会现实状况来看,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水平普遍偏低,由于职业幸福感的缺乏而导致了如下种种现象的产生。

1 职业压力大

近年来,大量调查数据表明,高校辅导员处于高压状态之下,有90%以上的辅导员或多或少感觉到有职业压力,三分之一以上的辅导员感觉压力很大,约有70%的辅导员由于工作压力大而导致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杨兆宇,2013)。林泽玉,张相蓉对4所高校105名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8.10%,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强迫、躯体化和精神病性等。曾瑜的硕士论文中选取了重庆市近10所高校约300名辅导员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从整体上来看,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状况不容乐观,约有一半的辅导员没有从工作中感受到幸福。

2 工作倦怠

由于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工作任务繁重又感到职业前景不明朗,多次重复性工作,事务性工作没有挑战性,不能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高职院校辅导员往往容易产生高原现象,造成职业倦怠,工作失去积极性。在心态上,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到没意思,产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盼望早日调离辅导员岗位或提早退休。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辅导员们工作效率低下,消极怠工的现象,不仅影响正常工作任务的完成,在学生中间也会造成恶劣的影响。范纯P(2010)对武汉几所高校 250 名专职辅导员发放问卷,结果显示这几所高校辅导员平均的职业倦怠率高达 51.11%。

3 职业流动率大

许多高职院校甚至是高校都存在着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的问题,许多辅导员在岗位上坚持不了几年,就试图转岗去其他岗位,要么去当了老师从事教学工作,要么去了行政岗位,有的甚至离开了学校。

4 影响生活幸福指数

以上种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由于工作中不如意而影响到辅导员们的日常生活,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四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基于上文中提到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对自身职业的认可;二是自我价值和职业理想的实现程度。在此,我们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时,将影响因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 工作内容

高职院校辅导员这一职业有其特殊的职业特点,就工作内容而言:高职院校辅导员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学生工作,可以说是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虽然一直强调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从其工作内容上来看,高职辅导员的工作大多较繁琐,上传下达的事务性工作较多,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辅导员工作负荷高,往往“保姆”“灭火员”“侦查员”等成了辅导员职业的形象比喻。高职辅导员深陷琐碎的学生事务中,较长时间内都很难看到工作的成果,并且长期从事着没有太大挑战性的工作久而久之迷失了事业发展方向,没有成就感,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 学生

高职院校多是由中专升格、合并而成,高职辅导员面对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对象是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这部分学生群体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学习能力、自觉性、主动性和自我管理教育的能力都相对较差。学生群体的特殊特点增加了高职辅导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由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高职辅导员往往是按照师生比1:200的比例匹配的,1个辅导员要负责200个学生在校的生活、安全和学习情况,管的事情事无巨细,什么都管,什么都干,学校对辅导员的要求也高,不像普通高校的辅导员把握宏观,1个人甚至可以负责1个年级的学生。

除此之外,就一般的学生管理工作而言,现代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张扬,但抗压能力薄弱,思想脆弱,校园里的突发事件频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安全问题给予了辅导员工作极大的挑战。并且学生工作的特殊性导致辅导员工作是没有时间界定的概念的,24小时待命,周末也不例外,但凡有学生事件需要处理,辅导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大部分学校要求辅导员与学生日常是需要同吃同住的。

3 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考核机制缺乏科学性,考核无法落到实处,造成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被动局面。考核指标偏重于以学生的外显成绩和辅导员的科研成果为主,对辅导员的育人实绩评价不充分,反馈不恰当,辅导员往往在功利性考核指标和育人工作的内隐性付出之间徘徊。

4 职业前景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职业往往被认为是没有专业性,不被人认为是专家,大家都觉得是没有专业特长和教学能力的人才会不得不去干辅导员。正因为这种思想的长期存在,辅导员在高校中处于底层,职称难评,成果难出,更谈不上在学校有职业地位可言,在学生心目中辅导员的地位也远远不如专业老师。

另外,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大多高校的辅导员是没有事业编制的,就职业院校而言,除民办的,公办的职业院校中辅导员编制也是需要参加统一的公开招聘考试的,名额较少,竞争激烈,一般学历要求也是在硕士研究生以上。没有事业编制,不仅仅意味着上升的瓶颈也决定了微薄的工资收入。就算是考进了事业编制,由于职业发展前景的不明朗,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转岗。

5 人际关系

在学校行政级别和专业技术等级序列中,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辅导员在高校中处于最底层,在专业老师眼里辅导员是协助管理学生的,保障学生的出勤率和到课率,学生有问题了找辅导员,学生缺课了找辅导员,等等,有时候甚至觉得这个没有多大技术含量的岗位是可有可无的;在学生眼里,辅导员管理的事情事无巨细,24小时出了任何事情都可以寻求辅导员的帮助,大多数时间他们也在处理些杂事,恰恰不能在他们最需要的专业课学习上给予指导;在领导眼里,看不出辅导员干出了什么成绩,貌似学生在上课时辅导员也是无所事事的;在自己眼中,辅导员职业没有前途,不被人重视,只被学生需要,缺少存在感。长期在这种人际环境中工作久而久之会给辅导员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

五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要想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我们必须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入手。

1 强化自我,提升职业竞争力

提升职业幸福感的第一步,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乐于工作,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积极地从工作中寻找乐趣,获得与学生的友谊,受到学生的尊重与爱。在工作中,要理清思路,高效工作,做到“抓大放小、工作有计划、事事有流程、应急有预案”,将自己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抓大”:弄清什么时候该管,该怎么管,“放小”: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在与领导和同事的相处中把握合适的度,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艺术。工作之余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合理的职业期望,不能因为在辅导员岗位上呆久了,成功的处理了一些经验层面的学生事务而感到沾沾自喜,要积极投资自我,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今后的晋升和发展做好充足准备,同时丰富自我的业余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 优化氛围,公平考核,提升职业环境

优化辅导员的工作环境,改善组织环境,要求学校从上到下对辅导员工作引起重视,尤其是校领导,提升辅导员在学校中的地位,给予辅导员职业尊严和自豪感。优化辅导员的工作考核机制,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范畴,使得辅导员考核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行之有效,并对其建立合理的期望。有可能的话,可以考虑提高辅导员办公的信息化、系统化、电子化程度,减轻辅导员工作量,例如现在出现的专门针对辅导员办公的软件“爱班级”,类似这种办公软件可以在辅导员中间大力推广。

3 设立心理干预部门,倾听心声,缓解职业压力

高职辅导员每天面对特殊的学生群体和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压力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有工作也有家庭。学校设立心理干预部门,一方面辅导员在遭遇心理问题时可以主动上门咨询,缓解自身的心理问题,及时地对自己做出调适;另一方面,心理干预部门可以根据学校情况,开展各类辅导员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和指导。当然,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不另设部门,将对学生开放的心理健康中心也对教职工开放。

4 创造条件,提升职业发展空间

高职辅导员也有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他们也渴望在行政职务或者职称上有晋升的途径。学校可以允许有相应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辅导员老师承担一定的专业教学任务,或是让辅导员专门从事思政课的教学,为辅导员职称的评定提供便利。学校应当为辅导员的发展制定出一条明确的职业发展轨迹,使之能与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效的结合,实现学校与辅导员之间的双赢局面。

另一方面,专职教师每年定期都会有外出培训的机会,有的时候甚至是出国培训,而各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机会相对而言就少得多。学校应积极提供和创造辅导员对内、对外交流学习的机会,着力构筑有利于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教学、科研、培训、交流等分类平台,以实现辅导员自我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双重提升。

5 提高福利待遇,提升职业物质奖励

辅导员待遇一般与学校行政机关待遇相去甚远,更不用与专业老师作比较了,这也是造成辅导员职业幸福感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辅导员待遇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辅导员自身的努力,考取学校事业编制,学校可以考虑在这方面给予在校工作的辅导员老师一定的优待政策,有了事业编制,辅导员的工资待遇水平也会有一个很客观的上升幅度;二是,发展辅导员长期聘用制度,在学校工作年限长的辅导员可以考虑给予长期聘用,并在工资水平上有一定提高,这样既保证了辅导员的工作稳定性,也保证了辅导员老师的物质收入,能起到一定的物质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兆宇.大连地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袁静,陆蓉.职业幸福感:高职院校辅导员成长发展的价值取向[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3]马雪梅.论高职院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提升途径[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

篇10

论文摘要:近几年医疗就业市场极度地不景气,供需矛盾日益加大,表现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高学历要求和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经济发达地区竞争过于激烈和偏远地区人才稀缺之间的矛盾、非公有制医院招人不足和国有医疗单位人才过剩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医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此,我们进行了毕业生的择业行为及意向调查,并就如何做好医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对策。

“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是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模式。医学毕业生由于专业的特点,较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选择面窄。为了准确、详尽地掌握医学毕业生就业的真实想法,进而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我们对沈阳医学院2005届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进行了调查,并提出就业指导工作对策。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调查所用资料均来源于实地调查结果。资料收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生自填问卷来收集定量资料;二是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获得定性资料。其中以定量资料的收集为主。

此次问卷调查的题目是课题组成员在阅读大量有关就业指导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国家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的调查”问卷设计的。本调查因采取无记名形式,所以问卷的结果基本真实可靠。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发出问卷403份,回收问卷403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92份,有效率为97.27%。

(一)择业心态调查结果显示,44.58%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不乐观,40.36%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只有12.85%的学生持乐观态度,还有2.21%的学生对就业前景不清楚。由于临床医学专业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医务人员,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相对单一,且近几年医疗就业市场极度地不景气,一方面是大中城市人才饱和,毕业生都想往里挤,另一方面是小城镇、广大农村基层、边远山区缺医少药,医疗人员素质低下,毕业生又不想去,所以对医学毕业生来说“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因此,调查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感到就业前途渺茫。但是,调查也显示,对于毕业生前景持乐观态度的毕业生也占相当一部分,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还能有一成以上的毕业生乐观面对,其原因可能在于两个方面,要么是对自身能力有自信,要么是家庭或社会关系起作用。

在问到“你个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最多可选择两项)时,41.14%的学生选择为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24.96%的学生选择为生计的需要,32.33%的学生选择为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19.68%的学生选择为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l0.84%的学生选择为社会发展做贡献,24.7%的学生选择为施展能力和完善人格,8.43%的学生选择为成名成家或提高社会地位,12.85%的学生选择为建立家庭奠定基础。总体看,我院大学生择业心态呈多元化趋势,但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二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这是因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已越来越习惯于以经济利益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笔者认为,追求个人发展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所学、发展自己的爱好,取得最优的成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寻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才干的地方,只有到这些地方就业才能取得自己人生道路上最好的成果。

(二)就业意向

根据调查,对“开始有了明确的职业意向是在什么时候”这一问题,50%的学生选择在大学期间,7.13%的学生选择大学毕业时,1.81%的学生选择上研究生期间,41.06%的学生选择在上大学之前。这说明尽管大部分同学感到就业前途渺茫,但他们早就有了就业心理准备。对“你期望的月薪是多少”这一问题,49.67%的学生选择800—1000元/月。这可能是通过就业指导,学生们就业观念在逐步转变,许多毕业生不再把目光盯在高薪水的好职位上,而是有了多样性的选择,这就使得可供选择的岗位数量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一方面,医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对工作单位的地理位置选择相对集中,好多毕业生只盯着大中城市、大医院,这与我国基层医疗单位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恰恰是背道而驰的;另一方面,市场的平等观念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为社会职业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很多毕业生愿意到三资企业、民营医疗机构、私人医院就业。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应以事业为重,工作地点、单位性质都无所谓,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学生死盯着大城市、大医院不放,希望到国企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大大降低,而选择到三资、民营、私营医疗单位的毕业生比例有所增加。过去毕业生在择业中求稳,现在更注重个人的发展空间,更注重通过在不同的领域里为社会做贡献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为自己争得社会地位。

对于毕业后理想或希望从事的职业(或工作岗位)是哪类工作,57.63%的学生都选择了医生(含实习医生),这说明,尽管医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但毕业生的专业思想还很稳定,都愿意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

(三)影响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个人的实际能力非常看重,这也是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亮点,说明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在学生身上产生了积极向上的作用。医学是一门对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医疗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十分重视个人的实际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其实求职的过程是一个考察大学生全面素质的过程,全面素质作为人才市场的竞争要素已越来越被广大学生所认同,这缘于用人单位求才的动力、人才竞争的压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单位人员结构的调整,对医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用人单位普遍采用的对医学毕业生英语要求达到四级、计算机达到二级以上的要求,以及要求既有较高医学专业知识,又在文艺、体育、文采方面有专长等一专多能综合素质的要求,都给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增加了新的困难。同时,也对医学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毕业生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使自己成为综合素质高、专业素质扎实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越来越“挑剔”的用人单位的要求。

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五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是寻求一份理想工作的主要因素,自身能力方面排在其后,这说明在就业政策、制度方面不够完善,就业市场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过程存在许多不正之风,大多数毕业生处于无奈状态,他们认为学校和个人都难以左右社会的某些不良现象。

(四)就业指导

调查结果显示,95.43%的学生非常赞同开设“就业指导课”,54.81%的学生认为“学校同毕业生的沟通和个别咨询、指导不够”,33.13%的学生认为“信息来源渠道不够,信息内容不充分”,32.73%的学生认为“同用人单位的沟通不够”。对于“你认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应大力加强哪些内容”这一问题,49.35%的学生选择“为录用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搭桥”,44.78%的学生选择“向学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37.35%的学生选择“收集和整理社会上有关人才需求的信息”。通过座谈和个别谈话,我们还了解到一些学生对就业形势和政策不十分清楚,希望学校多举办就业指导讲座,设立就业指导咨询日等。

三、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一)变被动为主动

有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怨天尤人,抱怨自己读大学刚好碰上这个劳动力过剩的年代,大学里又主要接受了应试教育而缺乏动手能力,还碰上大学扩招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好像什么倒霉的事都碰上,自己也无能为力,所以只能被动地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为使医学毕业生顺利地完成对社会环境及工作任务从不适应到基本适应的过程,缩短适应期,较快地实现由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要求我们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医学毕业生对适应期的特点和规律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搞清楚决定适应期长短的因素,以及采取哪些措施来缩短适应期,指导医学毕业生利用学校的一切有利条件,努力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走向社会作好心理和认识上的准备。要帮助毕业生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尽早认清形势和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不断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进行合理的定位,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适应角色,并促使医学毕业生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创造能力,努力赶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二)变消极为积极

实践证明,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一次成功地选择到满意的职业,相反有的甚至经历了几十次的选择、面试、再选择、再面试的考验,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气馁,却认为这是一次人生的挑战和锻炼。正是这种乐观的就业态度促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通过邀请成功择业的往届毕业生回校做报告,用先进事迹感召在校生,从而调动毕业生择业的积极性。就业教育与指导,要坚持做到具有前瞻性,要改变过去那种就业工作只抓一毕业班的做法,把就业的工作对象拓展为全体学生,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对其进行全过程的就业教育与指导。

(三)变压力为动力

“就业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心理上的“就业难”,是心理压力造成的,许多毕业生都会问自己“我能干什么”,他们往往因为专业不热门、学校非重点而固步自封,自怨自艾,失去了闯荡的勇气和干劲。而这种勇气和干劲往往是个人成功的关键,是择业的动力。部分学生由于缺少来自家庭方面“经济”和“关系”的支持,往往较早地行动起来,在就业方面的积极主动性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找工作完全靠自己,他们必须抓住在各种招聘会中的机会较早行动,同时由于自己做主,找工作的目标也反而更加独立和明确,选择的地域也更广泛。当今社会发展如此迅速,一个人一生从事多种职业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毕业生不能因为就业难而消极地等待,而应面对现实,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自我调适,根据社会需求和自己的能力优势,不断修正自己的择业意向,使就业压力转变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