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下雪了范文

时间:2023-03-30 06:02: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作文下雪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作文下雪了

篇1

给现代孩子们上一堂“真善美”的作文课。

——“新概念之父”、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

2011年网络热议民国小学生作文,引发对当下小学生作文“假大空”的反思热潮,一时间成为炽(chì)烈话题。

想找到作文的秘诀吗?

读完爷爷奶奶小时候的作文,你便可以成为作文高手。

这些作文,来自已经远去的年代,出于我们祖父辈之手!文字或淳朴,或雅致,带着那个时期特有的风韵!立意的健康、表达的诚实,足以为现在小学生作文提供借鉴。率真的情感、童稚的趣味,更让人赞许和感动!

【精彩章节】

美丽的春天

刘炳章

在春天的时候,风和日暖,草木萌芽。我们若到野外去玩耍,真觉得有无限的乐趣。百花盛开,蜂蝶飞舞,地上绿的绿,红的红,光辉灿烂。树上的小鸟唱着很优美的歌,花间的蝴蝶跳着很活泼的舞,一切都显着活跃的气象:那黑黄色的高山也渐渐地改变了,红红绿绿,点缀得非常好看。竹子被风吹得软绵绵,山边田野的桃花,好像是女人穿着的花裙子,杨柳弱袅(niǎo)的枝条,随着风摇摆,实在有趣,因此大家都说:“春天美丽。”

夏天到了

张国昌

可爱的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小燕子在巢里叫,青蛙在河边跳,小孩子们手舞足蹈。河边的青草,也随着风儿摇动。来来往往的蜜蜂,趁着温暖的日光,不住地做工;爱唱的布谷鸟儿,在树林的中间朗朗地吟着“快快布谷”的曲儿。各种花儿,白似银,黄似金,绿似翠,都有一种笑容,处处可以舒畅心情。好美丽的夏景啊!

村 景

王锦元

我家住在茅村的东南角上,大门前是一个池塘,三面有水田,一面是旱地。春季里,天气温和,我和邻家的小孩,一起在池塘旁边玩耍。那里的鱼多极了,池水澄清,水底的游鱼,我们看得明明白白。还有数十棵小藕,那圆形的荷叶,浮在水面上,摇摇摆摆。岸上的人物,映在水中很清楚。

仲春以后的风景,越来越美。田里的农人,他们拿了一把青秧,一棵一棵地插着,嘴里还唱着好听的歌儿;牛车上的孩子,等牛懒得拉车时,用鞭子去打。堤边有青青的垂柳,有小小的石山,有绿草红花铺在地上:这便是春季的美景。

篇2

关键字:小学语文 作文先导式 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的“作文先导式”教学方法,从开始出现到现在已经得到了教育学领域以及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这一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最先将“作文先导式”教学定位在,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指导,对小学生的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了解小学生的词语运用和语言的逻辑水平,并以此为最基础的教学资源,利用科学教学法整合得到适合小学生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简而言之,“作文先导式”教学方法可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另外,语文作为一门口头表达与书面语言结合的科学,小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之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而针对小学生进行的“作文”教育,就是引导小学生实现语言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转化。在这一教学模式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学习环境,将“作文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词语、句子、阅读内容的教学,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及时的记录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化,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动态控制,还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一、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的教学模式及其应用策略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能够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作文先导式”教学的硬件支持。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将知识转化为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的计算机能够很容易的实现文字及其对应拼音的输入与输出,并以文字、图片、声音等媒体形式展现出来。根据“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作文体验、语言表达与阅读水平等基本要素入手,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以“说文”、“作文”为指导,进行低年级小学作文教育。“说文”对小学生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要求较低,因此“说文”可以作为“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检验要素,在教学中逐渐提高小学生的汉语拼音读写能力。教师在这一教学活动中不但充当组织者的角色,还要对小学生的“作品”进行详细的评价,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使小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得到提高。

这种教学方式,在传统的知识传授以及词语训练等教学方式上作出了较大的突破,并变传统教学方式为以学生知识构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够保证小学生的词语掌握与语言运用的学习效果。“作为先导式”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摒弃了原来字-词-句-章-篇的教学顺序,而是通过对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来反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语言运用的逻辑能力。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方法的另一种教学应用就是对学习情境的创设,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和文字再现的培养,使学生从听觉、视觉、感觉的角度,感受语言的魅力。这样在进行作文学习时,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家长在小学生“作文先导式”教学应用中的辅助作用

小学生最初的口头语言表达来源于父母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教师虽然是小学生教育的主要引导者,但是对于意识形态尚未形成的儿童而言,仍然会受到家长的重要影响。因此,在语言情境的引导教学中,家长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定的试听设备,另小学生在反复的试听中掌握情境中的所有内容,以锻炼小学生最初的记叙文素养。

三、小学生“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评估

有关研究表明,我国的口语语言文学与书面语言文学具有较大的非相关度。例如,通常能够用三到四百字描述的一段口语,如果用书面形式来表达同样的含义,可能至少要使用五至六百的汉字。在“作文先导式”的教学方法中,主要运用了“说文”与“写作”这两种形式。在进行这两种形式同时训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两种方式可能产生结果进行评估,即对小学生进行口语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明确,使小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两者的不同,以及两者适合运用的具体情境。另外,口语语言和书面语言具有较大的思维差异,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说文”训练之后,要注意对训练结果进行分析,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至“作文”的训练之上。避免学生形成两者之间的转化隔膜,最终出现适得其反的后果。

四、结语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方式,无疑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突破,无论是从其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中,都表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此种教学模式将会成为新型小学语文教育的新出路。

参考文献:

[1]陈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

篇3

【关键词】激发兴趣 明确目的 指导方法 培养习惯 提高能力

观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因素,学生作文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学生只有具备了必要的观察能力,对生活有了深切的感受,才能把丰富的生活如实地反映出来,不熟悉的生活是很难写好的。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的指导,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一、激发观察兴趣

观察兴趣是提高观察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一般来说,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活泼、新颖别致的活动,色彩鲜艳、形式独特的对象,最容易引起儿童的观察兴趣。教师要善于针对这一特点,围绕教学目的和作文训练重点,指导他们观察自然现象,观察周围事物,观察社会生活。如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小伙伴课间的嬉戏追逐,日出日落的美丽奇观,熙熙攘攘的集贸市场,夏日突变的雷雨天气,冬日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硕果累累的果园,郁郁葱葱的庄稼......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教师还要注意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爱好,鼓励他们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和喜欢从事的活动,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比如同学们喜欢鸟,有位老师便捕了一只麻雀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麻雀的头部、翅膀、尾巴、腿脚、羽毛的形状、颜色,然后放飞麻雀,让学生观察麻雀飞行的姿态。观察结束,趁热打铁,指导学生描写麻雀。结果大多数同学的片断练习写得条理清楚,内容充实。

二、明确观察目的

观察目的明确可以在诸多的事物中进行选择,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的对象上。反之,漫无目的的观察,结果将是东张西望什么也看不仔细。因此,在观察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在确定的目标上,以减少观察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例如,我组织学生观察校园墙壁上的爬山虎的根、蔓、叶的颜色、形状各有什么特点。观察时你联想到了什么?思考一下爬山虎为什么能在墙上'爬'。做好记录,回来后,我们以'爬山虎'为题进行片断练习。"由于同学们明白了观察的目的,观察时认真仔细,因此观察的效果很好。再比如,春天到了,有一位教师带领学生到田野去,明确地告诉学生观察的目的是寻找"春天的脚步"。这位教师引导学生着力观察地上的小草、枝头的新芽、河边的嫩柳、含苞欲放的花蕾......而对那些与初春特点无关的事物(如:耕田的拖拉机、河中的石头、农民的房舍、过路的行人......)就没有引导学生去观察,以免分散观察的注意力。

三、指导观察方法

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还不具备一定的观察技能,观察往往笼统不细致。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一)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小学生作文,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周围的事物而造成的。如果观察有顺序,能为作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观察静态事物,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观察动态事件,可按"起因--发展----结果"的顺序;写《种喇叭花》,可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按照"下种、浇水、开花"的过程;组织学生游览公园,可按照空间位置转换的顺序进行观察。基本的观察顺序还有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局部到整体......这样学生观察有顺序,作文也能做到有一定的顺序。

(二)观察要抓特点。客观事物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捕捉它们的特点。这样,才会使写出来的文章鲜活、生动,才能防止学生的作文出现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现象。例如写眼睛,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双不同的眼睛。场合不同,同一双眼睛表现出的神情也不同。动物的眼睛更是千差万别。同是猫的眼睛,中午时由于光的照射眯成了一道缝,而它晚上捉老鼠时则像两只绿色的小灯泡,炯炯有神。再比如写雨,让学生通过观察能抓住"小雨细无声"、"大雨似珠帘"、"暴雨倾盆而下"的不同特征。

(三)要带着感情观察。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事物相交融,深刻体验自己的感情变化以及心理活动的过程,这是因为作文不仅要写观察到的人、事、物,还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憎恶爱好以及心理活动,还要写自己受到的启发。只有带着情感去用心体验、认真观察,才能对观察的对象感受更深刻,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真情实感,才会感染读者,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四)观察中要展开联想。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可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如观察花,除了对花的形状、颜色、气味进行观察外,还要引导学生由花想到像花一样的人心灵如花的人、少年儿童等;育花的人花园中的园丁、辛勤的老师,山花的摇晃想到花儿在风中向人点头微笑等。

(五)观察要"五官参与"。教师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嘴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属性,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例如,指导学生观察苹果,通过视觉,了解苹果的颜色、形状;通过手摸,感觉苹果外表的光滑程度;通过舌头,尝一尝苹果的滋味;通过鼻子,闻一闻苹果的芳香。同样观察人物的相貌、动作、语言和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等,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写出的文章才会生动逼真,具体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