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壁牡丹范文
时间:2023-03-15 16:1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画壁牡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家下午好!
我们实验小学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周就要圆满结束了,在此我代表学校,向给我们学校亲切关怀和细心指导的教育局领导表示真诚的感谢!向在本次艺术周活动中具有出色表现、取得良好成绩的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本次艺术周活动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同学表示诚挚的感谢!正是有了教育局领导的悉心指导,我们艺术周的活动才能具有较高的水平,如此的具有艺术细胞!正是有了各位老师的精心组织和细心指导,艺术周活动才能如此丰富多彩、井井有条;正是有了各位同学的踊跃参与、勤奋好学,艺术周活动才能如此鲜活生动,令人难忘!
更令人高兴的是,通过本次艺术周,同学们有了如下两方面的体会:
一是要有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同学们意识到参加艺术周活动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有句话叫“贵在参与”,同学们参与了,在活动中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获得了经验,获得了成功,获得了自信。这是非常宝贵的财富,所以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充分地表现。
二是意识到参加课外活动不但不影响学习成绩,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通过参与活动,通过参加课外小组学习,同学们得到了别人没有的本领,同时愉悦了身心、开发了智力,提高了学习成绩。多参加艺体活动不但不影响学习,而且有助于提高综合素质,有助于成为各方面都更加优秀的学生。
篇2
总是幻想在一个美丽的仙境,遇见了自己梦中的情人,她是那么的美丽多情,她是那么的关怀亲密。仿佛在遥远的天的另一边,自己真正的一半,永远在深情地等着你,永远在脉脉地望着你。然而,这一切又是那么的虚无缥缈,那么地飘忽不定,那么的可望不可即。抑或在梦中见到,醒时更是惆怅长叹。
感情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美丽花环,但也是上天惩罚我们的荆棘利剑。懂感情的人,永远在享受上天的恩赐,但也一直在品尝着由此带来的苦果。爱与恨永远交融,亲与疼永远相伴。
完美的爱永远是一种理想,爱的遗憾才是人生的常态。
朱孝廉,这个年青赶考的书生终于来到自己梦中的幸福世界——“画壁”世界,他也见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牡丹。他立刻被牡丹的美貌和气质彻底迷住了。然而,在这个“纯洁”的仙女世界,是绝不容许有男人闯入的。他遭到了追杀。牡丹为了救他,奋力把他推回到现实世界,而她自己却要为心爱的人煎受炼狱之苦。朱孝廉第二次进入画壁,是为了救牡丹,牡丹真的是自己的心上人,他又怎么能抛下她于不顾呢?为了能在画壁仙境长久呆下去,他终于答应和翠竹假成婚,准备和翠竹等姐妹一起想办法,奋力救出牡丹。芍药,一个温柔体贴,举止娴雅大方,感情丰富善解人意的领班仙子,她的职责就是协助姑姑维护仙界的法度和秩序。可她为他的情所感动,也暗恋着他,一直暗地帮着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和姑姑闹翻。历尽艰险,牡丹终于救出。可朱孝廉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芍药,而和他假婚的翠竹也对他动了真情。
本来非常平静的仙女们的生活,因为朱孝廉的到来,彻底打乱了仙境的“秩序”。爱情、友情受到考验;欲望、贪念,引发了一场仙界战争。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在面对三个对自己动了真情的女子面前,朱孝廉只有无奈地选择离开。
世上有两种男人,一种是愿意骗你一辈子的男人,一种是只愿意骗你一阵子的男人。朱孝廉到底属于哪一种呢?
在自己心爱的男人面前,已是仙界最高管理者的芍药,也只好作出艰难的选择。“我爱你,一直都爱你。可是,你不应该留在这里,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你的爱,我都感受到了,但我不能接受。我没用,我没有勇气跟你在一起。今生没有缘分,下辈子吧。我等你!”
……
我欣赏朱孝廉选择离开的勇气,钦佩芍药所作出的艰难的抉择。在感情纠葛面前,最好的结局莫过于选择离开。
朱孝廉回到了现实,他呆呆地站在画壁前。依然是那破旧的庙,依然是那寒冷的风,依然是那带给他那么多喜怒哀乐的墙,以及墙上那幅似曾相识恍如隔世飘飘渺渺的画。
我感叹朱孝廉的奇遇,也感叹人世的无常。庄周梦蝶,蝶梦庄周,无从考察,不必考察。然而,富贵荣辱,真如过路烟云,人生似梦,却是祖先留下的古训。
朱孝廉太幸运了,他终于在一个美丽的仙境中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他们在一起幸福的生活了好久好久!朱孝廉也太不幸了,美丽的神话永远只是神话,神话永远不会把现实变成神话,而现实永远不会把神话变成现实。留给他的,只有永远的痛。从此,他再也不会是那个从前的他了,他将永远生活在思念和回忆之中。即使他挥慧剑,也斩不断那带给他爱和痛的情丝了。他只有羡慕那些无忧的耕者,只有凝望那些无知的孩童了。
世间最苦是钟情。
篇3
清乾隆 画珐琅牡丹纹花篮 通高13.6cm,口径14.9-18.7cm,足径8.7cm
清乾隆时期的画珐琅工艺在康熙、雍正两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作品数量难以数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精美之作。此篮为清乾隆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为清宫旧藏。花篮作海棠花瓣式,上连铜鎏金画珐琅扁提梁,铜鎏金圈足,足内白色珐琅地,篮底以朱红色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花篮通体以黄色珐琅釉为地,用红色珐琅釉绘饰盛开的牡丹花四朵,并点缀以红、蓝两色的荷花二对,寓意富贵祥和。此花篮造型简练,绽放的牡丹富丽华贵,色彩艳丽,其金属成型、鎏金工艺及绘饰技法俱佳,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此藏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 珐琅彩花卉纹瓶 景德镇窑 高20.4cm,口径4.8cm,足径4.3cm
此瓶造型端庄秀美,胎体轻薄细腻,以红、黄、绿、粉、蓝等色,绘成姹紫嫣红的花朵,在如雪似玉的釉面上,显得娇艳妩媚,栩栩如生。画面布局承中国绘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传统,颇具艺术感染力。
此瓶小口,短颈,圆肩,肩下渐收,圈足。瓶外壁白釉上以各色珐琅彩料绘月季、天竹、腊梅、兰花、山石图案。肩部空白处以墨彩题“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五言诗两句,配以胭脂彩方形印章,引首为“佳丽”,下首为“金成”、“旭映”。外底蓝料彩,双方栏内“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花卉种类繁多,衬托于白釉上更显花团锦簇,富丽典雅。
此藏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 双耳活环金瓶松树花卉瓶景 通高64cm,瓶高22.5cm,瓶口径8.8-6.2cm,腹径14.4-10.8cm
此瓶为清乾隆造办处造,属清宫旧藏。其特色在于以金石材质镶嵌为瓶中所插花卉瓶景,精工细造,栩栩如生。瓶为錾金双耳活环方瓶,口沿饰拐子纹,瓶颈錾回纹边,两侧嵌兽面纹活环双耳。瓶身四边錾环绳纹边框,通体錾钱纹锦地,又以雷纹条将瓶体清楚地间隔为瓶颈、瓶腹、瓶足三部分。瓶体四面錾嵌纹饰,瓶颈四面均嵌灵芝、兰花两种花纹;瓶足嵌莲花纹一周;瓶腹前嵌翠竹,后嵌桃枝,两侧各嵌、蜻蜓、兰花、飞鸟纹。瓶中植物以碧玉叶松树为主景,蜜蜡藤萝花垂挂于树间。树下衬有青玉叶、芙蓉石花瓣的月季及白玉兰花。
瓶景上所嵌湖色松石花纹与錾金瓶体相互辉映,富丽堂皇。匠师以四季常青的松、早春的玉兰和夏季的月季配嵌花卉纹的錾金方瓶,寓意“岁岁平安”,堪称乾隆年间宫廷像生盆景的佳作。
此藏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 陈书 《岁朝丽景》工笔花卉
陈书(1660-1736年)为清代女画家,字南楼,号上元弟子、南楼老人,太学生陈尧勋长女。她因官至刑部左侍郎的长子钱陈群的力荐,而成为历史上作品入藏宫廷最多的女画家。陈书的创作题材广泛,人物画为严谨精细的工笔重彩画,其山水和花鸟画为讲求笔情墨韵的文人写意画。
此轴为她七十六岁时为雍正乙卯(1735)新春上元节供花写生之作,画面展现春暖花开,岁首迎新之喜气。画中盆景将数种花株移于瓷盆之中交错植栽,为插花与盆栽艺术之完美结合。石意喻寿,加水仙、天竺,为“天仙拱寿”;旁搭百合、柿子、灵芝、苹果,另有“百事如意”、“平安如意”等吉祥寓意。
此藏品现藏于博物院。
宋 佚名 《芙蓉》 工笔花卉
此幅工笔花卉为佚名之作,单绘芙蓉一枝,累累花苞,已次第绽放,布局、姿态自然而生动。举凡花瓣之钩勒、叶片之锯齿筋络,笔笔俱见功力。枝干、蕊萼,与叶之背面,兼采石绿及汁绿罩染,偃仰转侧之际,极见研丽真实。风格饶有宋代院体花卉画细腻典雅的特质,应出自南宋画院画家之手。
此藏品现藏于博物院。
宋 青白釉缠枝莲花印纹瓷壶
青白釉为瓷器釉彩的一种,又俗称为“影青釉”,是一种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的瓷器,盛行于北宋年间的景德镇窑,其成色原理是以含铁量很低的氧化铁为着色元素。宋蒋祁《陶记》中:“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 印证了宋人把现在所说的“影青”瓷器叫做“青白瓷”的史实;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描绘道:“影青固甚薄之瓷也,乃有瓷质颇厚仅能一面影出青色雕花者,此则名为隐青。”
此青白釉瓷壶出土于汉阳十里铺,造型端庄简洁,壶身上方饰有缠枝莲花印纹,其素雅端庄颇能体现宋瓷之文人风范。
此藏品现藏于武汉市博物馆。
清 画珐琅花卉小杯
珐琅釉是传统工艺的一种,专指涂饰在金属器物表面的玻璃质釉面,在制作技术上要兼顾釉与胎两者性质;釉至少应调配到膨胀系数比胎质的小,同时熔点比胎质的低,才能完整的附着在器表以增添器皿的美观。珐琅器即金属胎珐琅器,是一种集金属制作与珐琅釉料加工处理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制品。它既具备金属贵重、坚固的特点,又具备珐琅釉料晶莹、光滑及适用于装饰的特点。
篇4
久亮在洛阳画院的画室,不大,画案却不小。这样的好处是不必旁骛,专心艺术。静守专攻,潜心久之,必有不凡收成。久亮为人谦逊,不善言辞,不事张扬,但真正讨论起中国画艺术,耐心听取,便可发现他不但有看法而且有想法,不但有选择而且有方向。
诚然,“太伟大的变动,我们是无力表现的,不过这也无须悲观,我们即使不能表现它的全盘,我们可以表现它的一角,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垒起来的。我们何不作这一木一石呢?”画家画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世间千水万壑,一个山水画家不可能穷其大观,但一个山水画家,可以将你领进属于他自己的山川林莽。纵观久亮的绘画经历,我们可以从笔墨的变化中,从气、韵、势的变化中,感受到他的画风的移动,由厚朴、笃真向恬和、淡静,这个移动的过程,也是文人气的诞生和浓化过程。笔墨背后,思考显而易见。从而,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久亮的进步,有两个动力――“思索”和“勤奋”。
中国山水画,在历史的演进中,不但绵延无尽,而且高峰叠起。自魏晋到唐,蔚为大观,吴道子的“疏体”,李思训的“金壁”,张与王维的“水墨”,各领;五代与两宋,更是大家辈出;到元明清,山水画尤成主流……可以说,中国画史,元以来,几乎是一部以山水画为主导的历史。史上,一座座高峰,给山水画的丹青晚辈设置了一个个屏障,难以逾越,还有,西方现代艺术的一次次冲击。但中国当代的山水画家,没有望而却步,在传统与现代的时空交汇点上,他们努力探索,寻求新的发展。略显遗憾的是,当今洛阳,以牡丹为着力核心的花鸟画,大势领先,追随众多,能够坚守一方山水,孜孜以求,尤为可贵。久亮不但坚守,而且正在一层层地,修筑属于自己的艺术高地。
创新,是稳站于传统之上的作为,而非盲目立异。既得到中国传统笔墨精神的滋养,复加以善于动脑,专心致力,于是,久亮2003年在第二届河南省中国画艺术展览拿了佳作奖,2003年台北和大阪当代画家精品年展,优秀奖,2004年,《秀水可居》,第十届全国美展,河南省银奖。台阶越登越高。然而近期,久亮的创作又有出新――把垂直、水平等装饰元素纳入浑厚、阔大的北方风貌的山水,诸如《金秋絮语》,《乡原情梦》,北方丘壑,本来以苍、干为本色,“装饰化”的结果,出乎意料,使人产生了“润”的奇幻感受,产生了“水的历史造就”的审美联想,堪为有益探索。
艺术之旅没有捷径,其如宗教朝圣,必须心怀虔诚,不仅要敬畏,而且要执著。故而,谦虚谨慎,勤学善思,不让一日空唱,当是青年为艺之要,我看,久亮做到了这些,因而新成绩、新高度可期也。
人物链接:刘久亮
篇5
下面将馆藏磁州窑一些代表瓷枕介绍如下,以供广大瓷枕爱好和收藏者鉴赏。
1.宋白釉黑彩孩儿垂钓纹枕
长29厘米,宽22.1厘米,高11.8厘米。枕呈腰圆形,顶面出檐,前低后高,两端翘起,周壁直立,绘缠枝花卉纹。枕面绘粗细两道墨线的边框,框内正中绘有一名童子,头梳刘海,身着紧袖长衣,手持鱼竿,在长有小草的河边,垂钓河中游鱼。三条小鱼竞相争食,其中一条已咬钓钩。画面简洁空灵,寥寥数笔,将恬静的乡村景象和儿童天真可爱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瓷枕底部压印“张家枕”戳记,说明烧造这件瓷枕的窑户是“张家”。据统计,当时烧造瓷枕的窑户有“张家”、“王家”、“李家”、“赵家”等,而以“张家”的声誉最高,烧制的时间最长。这种压印戳记,是一种商家广告现象。
2.宋白釉黑彩孩儿蹴鞠纹枕
长30厘米,宽18.5厘米,高10.8厘米。枕呈八棱形,枕面周边出檐,前低后高,两端微翘,周壁直立,绘缠枝花卉纹。枕面周边绘粗细两道墨线边框,框内绘一位童子,头梳双丫小辫,身着长袖花衣,下穿肥裤,躬身摆臂伸腿踢球。瓷枕底部压印“张家造”戳记。此枕构图简洁,生动传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画面的内容说明早在宋代,足球就已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游戏。
3.宋白釉黑彩芦苇仙鹤纹枕
长29.5厘米,宽20.7厘米,高11厘米。枕呈腰圆形,周边出檐,前低后高,两端微翘,周壁绘缠枝花卉。枕面以粗细两道墨线为框,框内绘有一只仙鹤漫步于芦苇丛中,仙鹤回首顾盼,含情脉脉,塘边芦苇迎风摇曳。瓷枕底部压印“张家造”戳记。此枕以简洁生动的画面营造出仙鹤求偶的自然景象,情趣盎然。
4.宋白釉黑彩鸭莲纹枕
长30.8厘米,宽23厘米,高12.8厘米。枕呈如意形,周边出檐,前低后高,两端微翘,周壁绘缠枝花卉。枕面绘出粗细两道墨线如意形边框,框内绘小鸭在荷塘莲花下追逐戏水,形态逼真,活泼自然。底部戳印“张家造”三字款识。
5.宋白釉刻双鹿纹枕
长25.3厘米,宽21.3厘米,高13厘米。枕呈四出花瓣形,枕面微凹,周壁直立。枕面边饰双线和菱形花叶纹一周,中间以双线作开光,开光内绘两只小鹿,眼睛圆睁,双耳直立,短尾上翘,鹿身有美丽的花斑,悠然自得地跪卧于湖边草坪上。画面和谐融洽,动物神态逼真,刻工技法简洁流畅。
6.宋灰白釉剔花枕
长24.8厘米,宽20.2厘米,高13.1厘米。枕呈腰圆形,上面四周出檐,前低后高,两端微翘,周壁稍有弧曲,平底无釉,有一透气孔。枕面双勾线作边框,内剔划一盏宋代瓷灯。灯身好像倒置的浅碗,下承筒形支柱,连接盘形托,灯身与底托上下对称,两侧装饰卷叶纹,画面内容十分新颖。
7.宋三彩划花牡丹纹枕
长37.3厘米,宽25厘米,高13.7厘米。枕呈半月形,立壁外有一凸孔,平底无釉,前低后高,两端翘起。枕面以双线绘边框,边缘周围绘一圈卷草纹。中心有五道黑线作半月形开光,开光内绘折枝牡丹纹,花朵为黄色,枝叶呈绿彩,立壁绘一周花叶纹,装饰优美。
8.金白釉黑彩蜻蜓点水纹枕
长32.2厘米,宽24厘米,高14厘米。枕呈如意形,前低后高,两端上翘,中间下凹,枕面周边以三条曲带纹和三条粗细墨线绘如意形开光,开光内绘一只体态轻盈的蜻蜓,平展双翅,翩然飞舞于湖边花草丛中。枕壁为二方连续卷叶纹,后立壁有一气孔。平底无釉,有“张家造”戳印,底面偏左有楷书款“张大家枕”款识。款识上覆一荷叶,下托一荷花。此枕为磁州窑典型代表作。
9.金三彩釉虎形枕
长41.5厘米,宽17厘米,高12.5厘米。枕为卧虎形,虎尾盘至前身近肘部,四肢趴卧,周身绘褐色虎皮纹。虎背为枕面,呈椭圆荷叶状,叶稍外卷有清晰绿色叶脉纹。老虎卧于一块不规则弧形平陶座板上,面部眉骨突出,两眼帘垂闭,一副闭目养神安然自得的神态。此枕可谓古代雕塑艺术佳品。
10.金黄褐釉芦雁图虎形枕
长34.3厘米,宽13.4厘米,高10.5厘米。枕呈卧虎形,缩颈低头,双目圆睁,前肢垫于颌下。虎身施褐色釉,用黑彩点画瞳孔和眉骨,并勾画皮毛斑纹。枕面上绘芦雁图,两只大雁口衔芦叶,在芦苇塘上比翼齐飞,画面生动简练,线条柔和自然。虎枕底部有墨书“泰和伍年伍月初七日”11字,是金代磁州窑带有纪年的一件珍品瓷枕。
11.金绿釉黑花诗文枕
长30.5厘米,宽23厘米,高12.8厘米。枕呈如意形,前低后高,周壁直立,枕面周边绘粗细四条墨线边框,框内书草书七言诗句:“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周壁绘卷叶纹,底有“张家造”戳印。
12.元白釉黑花诗文枕
长27厘米,宽13.8厘米,高11.5厘米。枕呈长方形,枕面以三道墨线绘出不规整的菱形开光,开光内有楷书《喜春来》词一首:“牡丹初放安排谢,朋友才交准备别,人生一世半痴呆,如梦蝶,不觉日西斜。”开光外四角均绘有不同形状的荷花各一朵,每朵花旁各书有一字,顺时针读为“高枕无忧”。枕前立壁开光内绘花草丛竹,后壁开光内绘一位士人傍依荷花,枕左右两侧绘开光荷花。底面墨书“古相陈家造”五字款识。
13.元绿釉刻花墙纹瓷枕
篇6
《释名?释宫室》云:“亭,停也,人所停集也。”亭原是供旅人途中遮荫避雨、稍事停憩的简易建筑。大多坐落在村头、路旁、渡口和山野之间,供过往行人歇脚,称为路亭。有些路亭会有壁画和雕刻,有文人墨客途经此处,观其景致,品其联额,亦会借题发挥,即兴作诗,题于亭壁。而有不同见解者,便又加以点评,路亭成了诗亭。饶州干越亭上的题诗就有上百首。晚唐诗人薛能经过蜀地飞泉亭时,曾看到“亭中有诗板百余”。
两晋时期,文人雅士常在亭间集会,诗酒唱和。传越王勾践曾植兰于此的浙江绍兴西南的兰亭,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这天,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统、孙绰等42人于此宴集,众人列坐水边,酒杯盛满黄酒,放入曲折流动的水道中,随波逐流,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饮酒赋诗。此次雅集,《兰亭序》得以诞生,天下闻名。
大凡风景胜地,多有亭缀其间。泰山天柱峰顶西面有望河亭,每至晚霞西映,山亭一片火红,可观“黄河金带”和“云海玉盘”。四川青城山的茅亭,杉木为柱,树皮盖顶,抑或干脆依树而建,就其干为柱,以其根为凳,枯枝古藤装修栏杆,不似雕工,胜似雕工,极具天然情趣,与清幽的山林景色融为一体,如自然生长,生机勃发。遇雨时滴水不漏,天晴,则沥下点点甘霖。绿盖红妆锦绣乡,虚亭面面纳湖光。潋滟湖水之上,亭更有一番韵味和浪漫气息。杨万里《池亭》一诗中言道:“小沼才阶下,孤亭恰水边。揩磨一玉镜,上下两青天。”且看小桥那头,绿树掩映中隐现翘角飞檐,青荷擎盖,绿柳垂青,倒影如画,别有天地在人间。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亭,自古送别之所,古驿站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楼中人望尽天涯路,柔肠百转难解相思苦。寒蝉凄切之时,柳永与心爱之人对长亭,执手相看无语凝噎。“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好去者,望前程万里!”那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别张生,盼他早日高中归来,虽有离愁,更多的却是欢喜与企盼。
亭,亦有明丽妩媚的色彩。借问汉宫谁得似?沉香亭北倚栏干。沉香亭吟咏着唐诗,牡丹妃子,国色天香,花偎人笑,人赛花娇,李白的诗雄浑大气,却也提笔淋漓而下三首婉约《清平调》。牡丹亭上,缠缠绵绵一台昆曲,超越生死的情与爱在水磨腔的诗情画意里濡染浸润,到今天,风采依旧,华丽依然。
亭是大自然中的幽雅小品,它空灵,通透,极具诗词画意的一种空间美。亭之妙处,在于“虚”,在于“空”,虚空纳万境。宗白华说:“中国人爱在山水中设置空亭一所。戴醇士说:‘群山郁苍,群森荟蔚,宁亭翼然,吐纳云气。’坡《涵虚亭》诗云:‘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倪云林每画山水,多置空亭,张宣题倪画《溪亭山色图》诗云: ‘石滑岩前雨,泉香树杪风,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
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苏州网狮园,有亭名“月到风来”,风月为我所有矣。静坐亭中,观行云流水,鸟飞花落,佳境天成,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天地之间若是没有了亭,将缺失多少自然生命的生机意趣!
(惠军明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8月26日)
赏 析
篇7
珐琅器即金属胎珐琅器,是以金属和珐琅釉为材料装饰而制成的复合性工艺制品。按照不同的装饰工艺,它分为掐丝珐琅、画珐琅、錾胎珐琅,以及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工艺结合共同装饰一件器物的复合珐琅等。它首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尽管它的工艺源自阿拉伯地区,但自元代传入中国后,历经各朝代变革改进,已完全被赋予了华夏民族的传统风格,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其中既可陈列、又可日常实用的乾隆珐琅茗壶,由于宫廷珐琅作内人员的更替和缺乏,可能总体艺术水平要逊于雍正时期,但是瑕不掩瑜。其装饰题材较雍正时却更加丰富,除山水、花卉、花鸟外,还有中国或西洋人物和各种洋花图案,且图案繁复,不留空白,不题写诗句。其造型雍容华贵,色彩富丽堂皇,纹饰寓意吉祥,工艺超凡脱俗,至今已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
一 乾隆掐丝珐琅茗壶
掐丝珐琅为珐琅器品种之一,一般特指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它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其制作是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再填上各色的珐琅,最后通过焙烧、研磨和镀金等多道工序才完工。而乾隆掐丝珐琅茗壶,胎壁制造厚重坚实,造型工整,镀金光亮,金碧辉煌,具有“金光灿烂、厚重坚实”的特征。
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工艺大发展、大繁荣,其制作茗壶的胎子胎骨厚重,铜质精纯,有的茗壶甚至用昂贵的黄金制胎。珐琅釉色彩之丰富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且珐琅釉料均无透明感,砂眼减少,细腻光滑。图案装饰除运用了仿古的兽面纹、几何纹以外,还继承了明代勾莲花的做法,并努力追求绘画的意趣,将人物故事、山水亭榭、花鸟虫鱼作为装饰,取得了较好的装饰效果。同时镀金、錾刻不惜财力与功力,刻饰精美,金色浓重。当时掐丝珐琅茗壶的工艺,还常与画珐琅工艺一道结合,并且镶嵌珠宝及珊瑚、松石各色料珠为饰,颇具皇家风范。
掐丝珐琅锦纹扁壶(图1)
此壶高12.4厘米,口径3.8厘米。壶圆口,短颈,壶肩部附铜镀金双兽耳,扁圆腹,长方形圈足。其通体施蓝色珐琅釉为地,颈饰掐丝如意云头纹。壶身两面布满了铜鎏金錾花忍冬纹,并将腹部划分成排列有序的长方格,格内饰红色锦纹。足饰镀金錾花云头纹,足内镌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款。此器造型仿自战国青铜器,胎壁厚重,金工富丽,釉色清纯,锦纹工整。特别是金光灿烂的铜鎏金錾花工艺,与多彩的掐丝珐琅工艺错落有致地排列组合以后,产生了器型独特、立意新颖、纹饰美观、金碧辉煌的良好效果。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奶壶(图3)
通高12厘米,口径13厘米。壶盖凸起5层,镀金莲花顶上有宝珠钮。通体施浅蓝色珐琅釉为地,盖环周饰各色花卉、云纹,口缘下及柄饰忍冬纹,腹及流饰彩色缠枝莲纹。近足处饰莲瓣纹。壶底镀金并錾十字杵纹,与众不同,中心部位錾阴文“乾隆年制”楷书款识。
掐丝珐琅凫形提梁壶(图4)
通高15.3厘米,宽25厘米。壶为立凫形,平首,开屏尾,背驮提梁壶。铜镀金如意云头纹方形提梁,兽形钮。通体施天蓝色珐琅釉地,掐丝填釉各色缠枝小朵纹,胸腹为各色蕉叶纹,并且錾阴文“乾隆年制”楷书款。该壶生动别致的凫形壶身是乾隆珐琅器的一种典型造型,而以动物禽鸟类作为器物造型,此前未有,故该壶具有乾隆珐琅器的显著特点。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多穆壶(图5)
通高53.4厘米,口径10.4厘米,底径14厘米。壶以铜镀金龙首做柄手和流,盖顶嵌珊瑚珠为钮,盖部开光内饰螭纹。壶口及壶身三道铜鎏金圈箍,皆錾花蔓草纹,并且镶珊瑚、松石各色料珠为饰。壶通体饰天蓝色珐琅釉为地,饰双线彩色缠枝莲纹。圈足勾莲花纹,嵌长条铜镀金板,錾阴文“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横行款。“多穆”是蒙语“奶茶壶”之意,为蒙、藏少数民族盛装水或酥油茶的器皿,而乾隆朝于装饰上融入了汉文化元素,具有制作考究、刚柔兼具的特点。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贲巴壶(图6)
高23厘米,宽11.5厘米,足径7.4厘米。壶为塔式,顶如塔刹,雕五座莲瓣,各有变化,上托宝珠钮。通体施浅蓝色珐琅釉地,上饰彩色缠枝莲及六瓣形花卉纹。腹部饰六大朵盛开的缠枝莲花,座饰缠枝莲纹。底双方框内錾阴文“乾隆年制”楷书款。此器型又称“净瓶”,原为佛教法器。它是唐宋时期由地区的金属制品演变而来的,故民族特色十分显著,后于乾隆朝将其制成珐琅器。
二 乾隆画珐琅茗壶
以单色珐琅釉料直接涂画于金属胎为地,然后用珐琅釉料按照图案设计的色彩,以此绘制人物、风景、花卉等纹饰,最后经入窑高温烘烧,出窑经磨光与镀金而成的,是为画珐琅。它还有非金属胎的,例如瓷器、紫砂、玻璃等,称之为“珐琅彩”,是与瓷器有关的仅有的一种珐琅工艺。
出于较高的使用频率,乾隆画珐琅茗壶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它的制作工艺借鉴、吸收了掐丝珐琅器、瓷器以及料器和画珐琅,茗壶造型丰富,题材广泛。它既有仿掐丝珐琅、青花瓷器等工艺的画珐琅作品,又有仿古器、仿生器、同时使用两种珐琅工艺完成的器型,还有饰以各色缠枝、折枝、四季花卉,以及仕女、母婴图、岁朝、婴戏和花鸟鱼虫、螭龙夔凤、几何图案等的品种。另外出于乾隆帝对西方画珐琅茗壶的偏爱,将众多西洋画师养在清宫,使得他们与中国工匠一道,共同为其制造了许多中西合璧的画珐琅作品。其中的茗壶更是美不胜收,叹为观止。
画珐琅团花纹提梁壶(图7)
通高17.3厘米,口径5.3厘米。壶高提梁,通体以白色珐琅釉地,提梁与壶的口、足边绘勾莲等折枝花卉。盖及壶身通绘色彩斑斓的图案式团花簇锦纹,为乾隆时期流行的装饰手法。壶底白釉,蓝色双圈内书蓝色“乾隆年制”楷书款。此壶做工精细,设计巧妙,设色明快,赏心悦目,为乾隆时期画珐琅器中的珍品。
画珐琅八棱开光提梁壶(图8)
通高37.8厘米,口径8.8厘米,足径13.3厘米。壶呈八棱形,上置镀金嵌金星料提梁,镀金曲流,下置铜镀金“S”型足架,架下为一可盛燃油的画珐琅纹小盒。点燃后,可以加热。壶身八面开光,开光内相间排列设色山水和花鸟图各四幅。壶底及油盒底均署仿宋体“乾隆年制”竖行四字款。提梁壶的造型仿西洋式样,纹饰为笔墨工致的中国山水花鸟画,制作集金属、珐琅和料器等多种工艺,为一件融合中西文化的画珐琅经典之作。
画珐琅牡丹纹扇面式壶(图9)
此壶高9厘米,口径6.4×5厘米,足径6.2×5.1厘米。铜胎,通身装饰黄色珐琅地画珐琅纹。腹呈扇面形,壶身四面绘写生牡丹花纹饰。曲流,柄为螭形,均饰以螭纹。以白色珐琅铺壶底,红色双方框内书红色“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此壶黄色地上之各色牡丹尽显宫廷富贵之气,可谓雍容华贵,色彩艳丽,造型独特,出手不凡。
铜胎画珐琅纹执壶(图10)
此壶高9.1厘米,口径6厘米,腹径10×10.1厘米,足径6厘米。执壶在主题上标新立异。壶腹呈扁长方形,壶身四面皆凸起菊瓣形开光,开光内绘大朵盛开的纹为装饰,虽造型夸张,但主题突出。盖面绘菊瓣纹,弯柄,曲流,柄、流皆以小朵纹为饰。圈足为菊瓣式,内铺白色珐琅为地,蓝色双圈内署“乾隆年制”仿宋体款。执壶不管是在艺术特点、绘画技法方面,还是于造型设计、烧制工艺上均属上乘,堪称乾隆朝画珐琅工艺的绝代佳品。
画珐琅勾莲纹压柄壶(图11)
通高10厘米,口径5.8厘米,足径4.3厘米。壶通体以白色珐琅为地,盖与壶身则通绘宝蓝色缠枝莲花纹和如意云头纹,口边和近足处饰以如意云头纹。壶盖钮、压柄、把手及口流处均铜镀金。足内白釉地,书蓝色“乾隆年制”双行楷书款。此壶构图简洁、用色明快,有仿青花瓷的效果。同时它皇家气派的造型、古朴素雅的色彩、精制细腻的画工,别具新意,拍案叫绝,不愧为乾隆朝画珐琅精品。
掐丝嵌画珐琅山水图执壶(图12)
通高8.5厘米,口径5.3厘米,足径6.8厘米。壶铜镀金龙首流和曲柄,卧足。通体施天蓝色珐琅釉为地,盖平顶饰缠枝莲花纹,云头式开光内绘画珐琅山水景致,中心有桃花钮。腹部饰神龙及双凤穿花纹,两侧各有一云头式开光,内嵌画珐琅粉彩山水雅景。底镀金,双方框内錾阴文“乾隆年制”楷书款。此器造型小巧玲珑,精致别雅,制作工艺考究,画面秀丽,是一件风格鲜明的乾隆掐丝嵌画珐琅器。
金胎掐丝珐琅嵌画珐琅执壶(图13)
执壶通高39厘米,宽25.5厘米。壶为葫芦式,以黄金为胎。通体施蓝色珐琅地为饰,兼饰掐丝珐琅缠枝莲花纹,掐丝线条规整。同时作多处开光,并于开光内施仕女、山水、花蝶等彩绘画珐琅,图案绘饰精美。壶身多处镶嵌珍珠和珊瑚,尽显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铜镀金龙首流,如意形曲柄。底座为铜镀金并錾莲花纹为饰。壶底錾阴文“乾隆年制”楷书款。此器以画工精致的中国传统绘画为题材,符合皇家的审美情趣,为乾隆朝珐琅茗壶之极品。而采用昂贵的黄金为珐琅器胎体亦始于乾隆朝,此壶正好折射出乾隆朝皇家的雄厚财力和奢侈生活。
金胎掐丝嵌画珐琅开光仕女图执壶(图14)
此壶为金胎,通高39厘米,宽28厘米,口径7.3厘米,足径12.3×11.7厘米。壶盖顶圆托内镶嵌红珊瑚珠,并且以金链将盖与梁相连。壶颈錾饰花卉、如意云头、蕉叶纹各一周。青金石、绿松石各一镶嵌于梁、柄所饰花托内。壶身施蓝色珐琅釉地,而盖、颈、肩及腹、足均以嵌画珐琅片作开光,开光内绘仕女、山水、花卉,开光外为掐丝珐琅勾莲纹;腹部主体纹饰作两面花瓣式开光,且开光内绘《庭院母子图》,其色彩艳丽、细腻。柄、流、梁与壶体焊接处,均有张口龙首为饰。壶底镀金,双方框内錾阴文“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乾隆珐琅茗壶以铜胎居多,金胎少见。而此金胎执壶不仅沿用了明代金样式执壶造型,而且开光内图案中西合璧,于中国传统绘画中杂糅了欧洲绘画的表现技法,更为一件少而精之皇家极品。
金胎錾花嵌画珐琅开光西洋仕女图执壶(图15)
篇8
【关键词】明代建筑绘画;吉祥图案;规格化;定型化
东岳稷益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城西南20公里的阳王村,当地人俗称它为“阳王庙”,相传是供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堂。现今东岳稷益庙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从外观上看这座存在了几百年的国宝像是被尘封了多年的压在箱底的宝贝,平静、寂寥而又难掩其光芒。一扇朱红的铁门,一把铁将军将它与世俗隔离开来,已经不允许外人随便进入了。
这座稷益庙在佛教和壁画研究领域名气很大,已经有很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它进行过考证研究,也留下了一些相当珍贵的资料,还有一些专家正在接着考证研究,希望还能从中发现新的有意义或有争议的地方,为我们的历史资料作补充或订正。对于稷益庙以及它精彩绝伦的壁画,关于历史的相关问题由于还存留有一些文字以及有文字记录的碑文,专家们能够发掘的资料大部分已阐述详细。本文从稷益庙壁画以及建筑绘画中的装饰纹样中分析一下东岳稷益庙的装饰艺术特色。
稷益庙现存主体建筑为明代遗构,壁画在现存的明代壁画中属巨幅佳品,而明代的装饰图案整体来说比宋代有了进一步的变化,逐渐向精纯、淳朴方面发展,色彩较浓艳,国画装饰逐渐流行,吉祥图案盛行。图案设计也渐次走向规格化、定型化。
走进稷益庙院落布局,轴线上原由南向北依次建戏台、献殿、正殿,东西两侧建有翌室及廊房,现仅存正殿、戏台、献殿基址。正殿,元至元年间(1335-1340)重建,明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年间扩建重修。殿内东南西三面满布壁画,面积131.11 平方米,壁画保存基本完好,东西两壁以台阶式布局,宽8.23米,最高处达6.18米。
有关壁画的年代在《重修东岳稷益庙碑》记载:“正德间……百工殚巧,金碧摛辉。”另外在正殿南壁西梢间上边尚存壁画的年款和画师的题记,“正德二年秋九月十五日工毕,翼城县画师常儒、男常耕、常耜,门徒张絪,本州(绛州)画士陈圆、侄陈文、门徒刘崇德”,可见壁画是正德二年(1507 年)由翼城画师常儒、绛州(今新绛县)陈圆带领绘制完成。从而确定了壁画确切的年代。再者在正殿内脊桁的另一木板留有“重修展盖正殿六间四社人等同建,各邑人匠,……画匠杜忼”。从而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在后来的重修中还有画匠杜忼参与到壁画的绘制或修复中。
稷益庙壁画的内容描绘比较特别,在通常的寺观壁画中未有发现。画面中描绘的既不是佛教中的佛、菩萨等佛教人物和内容,也不是道教神袛的内容和神仙,它所描绘的是我国古代神话历史传说。壁画绘百官、农民朝圣、稷益传说、烧荒狩猎、伐木耕获、山川园林等故事。歌颂了大禹、后稷、伯益为民造福的事迹,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坚忍不拔的精神。绘画艺术极其精美,技艺精湛,堪称是我国壁画遗产中的又一瑰宝。
我们先从壁画中分析一下装饰纹样的艺术特点。东壁正中画面主要绘朝圣图,以朝圣伏羲、神农、黄帝三圣帝。三圣殿面阔三间,绘以盘龙柱、黄绿琉璃瓦盖顶,两旁还有配殿。殿前植有梧桐、月季、松竹、槐树等花卉树木。三圣帝坐于殿中,头戴圣冠,圣冠顶部皆画有红白两个圆圈好似青天和红日;坐在正中的黄帝身着青色大袍,坐于左右两边的二帝都着红色长袍。大殿横梁上所绘纹饰为散点式斗拱图案和如意纹二方连续图案,而画面中上部地面装饰纹样则采用了四方连续纹样菱形云龙纹,属于“菱形连缀”。“菱形连缀”是传统构成技法之一。一般以适合纹样填入菱形内,多以花卉组成,而壁画中填入纹样则为云龙纹,彰显壁画中主人公三圣帝的帝王身份。其中的云纹画法皆为明清时期典型的画法。行云绵延似流水,卧云平摆似如意。这些云像云不是云,主要表现在意境上,天上不会有像流水、像如意的云,这种创造的“天上彩云”正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浪漫生动的艺术表现手法。中下部地毯装饰纹样为长方形适合纹样,边缘纹样为二方连续的波纹式,中间纹样仍为云龙纹,四方角隅则为缠枝莲纹。
东壁上部绘有后稷诞生故事组画,这些场景中的人物、房屋、花草树木、动物、山峦等占画面不大的地方,但画师能够非常细致严谨生动地表现出画面一系列场景。而这组画中出现的地面装饰纹样则运用了方形适合纹样。纹样的角隅位置还是绘入云纹加以装饰,而中间的方形位置则填入了流水纹。这种纹饰属于四方连续纹样重叠式构成,这种纹饰在明清时期流行,常以各种锦纹、水纹、冰裂纹做底纹,多以连缀式组成,通常还会绘有浮纹,但这幅纹饰中没有绘入浮纹。
西壁画面以朝圣东岳、后稷和伯益为中心,以三圣殿前的一部分布局,殿台、树木为近景,午门、军帐为中景,山川、云树为远景,祭庙楼阁为两翼,形成宏大场面的纵深空间感觉。内容主要有朝拜、耕种、收获、烧荒、狩猎、农妇送饭、碾场等画面,表现晋南地区农村生活场景。西壁画面中地板的纹饰为四方连续纹样八达晕式构成。八达晕式由几何形和自然纹结合在一起组成。以团花为连接点,四方皆是几何形骨架,中间填充图案则为云龙纹,但是和东壁的龙纹有所不同,龙纹形态优美长有双翼。中下部地毯装饰纹样为长方形适合纹样,边缘纹样为二方连续的散点式,中间纹样仍为云龙纹。在东西两壁的上部,群峰林立,云雾缭绕,其中包括有小桥流水、宫殿房屋、田地、郁郁葱葱的树木,人物掩映其中。
南壁东梢间主要表现张大帝带领府吏赴会朝圣的场景,其中山水部分占到画面二分之一,画面主要通过山水把人物的关系展现出来。其中山水山峦重叠、云雾缭绕其间,其中树木和祠山张大帝的宫殿掩映在山水之间。
南壁西梢间表现的是酆都狱门和阴曹地府图。画面中山水部分占到整体画面二分之一还多。整体画面中把酆都狱门置身于山崖峭壁之间,人物错落有致的安排于其中。
接下来我们再分析一下稷益庙中建筑绘画装饰纹样的特点。位于庙宇内顶部的平梁、斗拱间隙皆绘有精美的建筑装饰画。稷益庙四方斗拱间隙绘有黑底描金云龙纹。云纹画法皆为明清时期典型的画法,绘有如意云、行云、卧云等云势。四方平梁以下至上都绘有装饰纹饰,最下面的梁上绘有波形二方连续,纹样为花朵缠枝纹,以一波做上下环绕构成,每一波间所饰花朵各不相同,统一中显出多样性。依次向上,为二方连续折线形式,木梁旋子彩画。旋子彩画是明清时期主要的彩画形制之一,题材有旋花、卷叶。
北殿横梁挂落上所绘纹饰与大殿中其他纹饰有所不同,雀替左右纹饰为描金凤纹、莲花缠枝纹;中间则为描金龙纹、牡丹缠枝纹。木梁旋子彩画为描金彩画,题材以龙纹为主,还有凤纹、瑞兽以及仙人图案,西箍头为童子坐莲图,东边箍头为层叠莲花图;藻头为龙纹、凤纹、仙人、瑞兽题材;枋心纹饰为二龙戏珠。根据纹饰以及题材特点,稷益庙挂落更偏向于清朝建筑绘画的特点,有可能是在清朝时所加,或所绘纹饰为清朝补绘。往上的横梁装饰纹饰属于比较典型的旋子彩画,二方连续形式,题材以莲花和梅花为主。再上一层横梁上的装饰彩画为几何形式感强的花卉锁纹构成;在往上一层横梁上则绘有旋子彩画,采用明代典型的牡丹旋花纹饰。东西壁中间梁上彩画以几何形组成的锁纹锦纹构成。最顶部的梁上彩画则绘有花卉缠枝纹,以花为主,以叶为衬,作来回缠绕,结构简单,动感很强。
稷益庙壁画以及建筑绘画中的装饰纹样,综合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民族传统、艺术创作方法和科学技术水平等,表现出明朝装饰绘画特有的风格和特色。这些优美的图案,精巧的纹饰是古代工艺匠师,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创造出来的。它为我们提供了无穷的信息,是古代画匠们的血汗结晶,是无价的财富。这份民族的、民间的珍贵遗产,我们理应认真探索、整理、研究和总结,找出规律,借鉴学习,这是为继承和研究民族装饰艺术所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 柴泽俊编著《. 山西寺观壁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2] 王泽庆.山西新绛东岳稷益庙壁画[J].文物,1979(, 10).
[3] 见新绛东岳稷益庙殿前《重修东岳稷益庙碑》.
篇9
郑州甲骨文“商”字,商鼎,沙漏,市花月季,“坛”,祥云,诠释商城和绿城,展示中国古都之魂,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取甲骨“商”字为主体构架,融入商鼎造型,构成城池,耸立于高台之上,“沙漏”置于天地之间,水晶月季位居地心,祥云托起主体上部架构,主题形象厚重充满张力,大气恢弘,传递出历史文化名城之渊源,历史进程,未来发展的时速,美好祥和的人居环境。
2.安徽
安徽《皖山情缘》展示了安徽著名旅游胜地天柱山的地理风貌,亦将天仙配、天仙河、槐荫树、董永草屋揉合其间。以人间仙境天柱山为园区背景,将天仙河加以渲染,借神话天仙配故事为画笔,采用舞台美术的表现手法,制造园区空间中的仙境。结合花草树木的有机配合,集中表现天柱山的人文特征,抒发出人们对于皖山、皖水、天仙配的丝丝情缘。
3.甘肃
甘肃两山对峙,黄河中流,古城兰州就坐落在这崇山峻岭怀抱的河谷盆地之中。独特的位置决定了兰州的发展要依托山、依托水。具体来说,是因为南北两山和黄河才有了兰州。甘肃园以兰州两山夹一河的特殊地理环境为主题,取名“陇园”,借此次绿博会向世人展现兰州及两山绿化的业绩和巨大变化,讴歌兰州人民百折不挠,知难而上,顽强拼搏,再造秀美山川的精神风貌。
4.上海松江园
上海松江园又名茸晖园,表现了江南古城的地域文化内涵和茸城新貌,体现了江南园林“精巧秀美”的艺术特色。茸晖园共分五大景观区,春暖花谷、神鹿跳泉景观,用山花烂漫和假山瀑布营造了自然山水之秀美,栩栩如生的神鹿雕塑成为该园标志性的象征。耸立于山林天际之音的方塔诉说着上海的文脉渊源,形成了松江园特有的“壁石垂缨、虹桥塔影”景观。松江的醉白池与镜湖绿阴,将上海佘山度假区的美景复置到园区;“九色花溪、万卉迎宾”则将世博风采带入中原。园区最后一处景观“茸城新貌、情溢松江”则向绿博会展示了松江人民和谐、富裕的美好生活画卷。
5.中钢协
“钢铁风情”,最引人注目的是“钢”(纲)举目张的巨形雕塑,手托起的钢圈道出了钢铁工人甘于奉献的精神,同时也抽象地隐喻出钢铁之手托起中国现代化。园内建筑小品有力地体现了钢铁的产生过程,铁矿石经铁路至炼钢炉、铁水再到成品钢铁,表现钢铁文化特色。各种建筑小品,与周围各种植被相结合,有力地体现了建设与绿化相协调的深刻含义。整个园区以雕塑为中心,的多个花瓣式花坛代表着众多的钢铁厂,并以钢协为中心,团结一致,共同发展。3米高的花岗岩雕塑基座,用浮雕手法镌刻雕塑和钢协旗下各个钢铁厂的名称和徽标(logo),衬托钢铁雕塑,彰显了钢协的大气和庄严。
6.黑龙江
黑龙江展园体现了黑龙江省在地理、人文、工业等各个方面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快速发展,通过绿化博览会的方式在展示新技术新材料的同时,按照地域文化性原则、自然性规则、生态性原则,将园区按“两轴、五心、两带”进行布局,将日新月异的龙江大地和黑龙江人民的文化风情和精神面貌展示给国人。
7.四川
结合本届绿博会的“以人为本――共建绿色家园”主题,四川展园力争营造一个既具有四川特色风貌,又能体现人与自然水融的优美园林景观。整个园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最大高差超过4米。园区景观规划为一轴、两带、六景。一轴是指以入口门牌、天府人家为主要景点的景观中轴线。两带之一是指园区西北部分以景墙、浮雕等人文景观小品为主的人文景观带;另一条是指园区东南部以地势变化和植物搭配为主体现四川自然风光的绿色景观带。六景是指园区内、天府人家、门泊万舟、蜀景沉香、拥翠亭、古蜀掠影六个主要节点。
8.贵州
贵州展区名为“西江月”,整个园区是苗寨的一个缩影,体现贵州的原生态景观及生活。园区内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苗寨文化在建筑小品及装饰上的体现,园区内的灌、乔木及名贵树种,更让贵州展园锦上添花。苗人有参拜图腾的历史,其图腾主要有水牛、黄牛、野猪、鹰、猴、燕 、凤、鱼、犬、竹、枫树等等。由于历史原因,苗族也经历了无数的迁徙和融合,其图腾的来源也是多源的,园区内的图腾柱是此次绿博会贵州展园的一大亮点。此外,贵州的蜡染、衣帽饰品在展园都能见到。
篇10
楷法写枝干,行草写花叶。作画如作书,乃与青藤接。此帧笔笔颇得墨气。
木瓜图
“以篆草之笔写藤本,画虽不佳,亦可无俗。”此缶翁语也。今予效颦,可免俗不?九三澄翁园目疾中瞎涂,敝帚自珍,藏潮音之阁。
知足图
知足常乐,不贪不辱,独于求知,何日填吾欲壑。一九八一年岁杪,寒宵篝灯枯坐诵芬书屋中,炙研遣兴并记,时钟十下矣。
牡丹读书图
读书时是看花时,两事思量割爱迟。但愿折花书案供,也闻香气也吟诗。袁随园诗也。诗固佳,予谓折花太煞风景,不如改:我自摊书花下读,也闻香气也吟诗。则两善矣。
画蟹
一诗换得两尖团(东坡句),欲效禅门戒杀难。紫醋红姜调剂下,满腔热血不知寒。蟹要廿四元一斤,寒士买不起。适有人送来两只,正好,吃后谢之画兼诗。
蕉石鸣琴图
民二三年,予随学校旅行杭垣,游丁家山。康南海有别墅方在修建,室中见木石古佛像多尊。后二十年再游则长素已逝,屋宇亦零落易主。又数年,予寓西湖,欲再寻之未果,丁家山已无游者。蕉石鸣琴之称更无人知之,当时随身手册留得草图,今写出之。
玉兰花册
木笔初开第一花。岁辛亥,予年十四,随长辈访吴缶老于沪上。丈方画玉兰毕,粘壁上自读。予拾弃纸亦学画一朵,丈语余曰:此花难画,非学篆隶,枝必不佳。予又画兰花,家伯父在旁笑曰:此所谓弯转炒韭菜也。一座哄堂。迄来六十六年矣,偶然念及,留此印象。澄,丁巳。
水墨葡萄
蟠曲自如,绿云纡徐,清风明月,篆草同书。缶庐尝言:画藤木植物要在似不似间,全似则为摄影,故曰:“读画浑如读草书。”今于月下观葡萄,绿阴罩地,更如大笔走龙蛇。漫写此帧博识者笑笑。
山水
生计野人足,浮名自所轻。一竿垂钓处,鸥鸟共怡情。此帧用笔全是国画老法,布局亦不出前人窠臼,惟生辣松以自非早年所能到,天趣往往从无意中得之,若刻意求工,斯匠矣。
跋《潘天寿画册》
天寿先生作画必先打稿,稍有未惬,辄苦思终日。易草数次至数十次不倦,兴到落笔矣。一笔或失则又终日不愉,必重画或连画之。其钤印亦然,先钉壁自读,定钤印位置,印或小或大或联珠或欹侧。其题款字也或节取古人或自咏新句,隽而不腐。尝见之湖上低首徘徊,逢人如不相识,尾而聆其喃喃自语,知在吟安一字也。既相见,即以推敲之字相询,其不耻下问又如是。回忆潘先生在上海美专时所作,未若今之妙造自然也。长浙美院以后,专研不断,造诣益深,与卅年前之作几乎出两人手。以此知潘先生之成功,实非天授,自努而已。商兄晋卿英年好学,今展出于业余画会,已甚可观,论年则尚未及潘先生在上海时也。君能留心于此,精进不懈,安知卅年之功不能过之耶?敢有一言奉告曰:小处着眼,大处落墨,即体验益深,庶笔下胆力益大耳。若基础不立,徒以狂怪炫人,只可欺人一时,不能欺人一世,其勉乎哉。更望留意书法,书进则画艺亦进,管蠡之见,得毋哂老生常谈耶。
题刘宁水墨葡萄
刘君画葡萄,仿佛潮音阁。潮音摸黑十多年,君不二年成何速。悬腕中锋笔自健,分朱布白气亦足。倘教去芜更存精,纵笔回翔无拘束。唯画老藤最难佳,草隶作筋篆作骨。古来几个画葡萄,不是嫌生便嫌熟。期君更读十年书,共君同画二千幅。潮音老人漫记。
题王铎《琅华馆帖》
王觉斯书专学“二王”,草书最精。其论:“书必从临古碑入手,只有入古出新,不参透古碑,书无古趣;未入晋人之室,终入野道,为俗笔多也。学书之始难以入帖,继则难以出帖,必字之甚似,而后融会众妙,自成一家。”此论甚精。今之谈书道或侈言创新,或固执传统,拾人牙慧而已。铎书传世不多,盖其时士子考卷以清秀为宜,十载寒窗以可干禄为前提,岂能日考古碑作书圣耶?故赵董书体最风流,碑版照四裔。此拓精良,辛棣宜善珍之。九三老人建丞跋。
太湖风帆
回忆抗倭之年,往往驾扁舟横渡三万六千顷具区。风发如劲箭。若遇长空皓月,水天一色,恍在广寒宫里行矣。迄来四十余年,此景犹在胸海中,识之以画。八十七翁澄园。
水仙
昌硕先生曾言,画水仙花不可多,多则俗。予言只要添画丑石一拳,便尔不俗,缶老竟无以难。然曾见此老画长幅水仙,不加石亦不觉空。盖老人懒而吝,不肯多画故耳。客冬,承友人馈水仙数颗,日日俾曝阳光中,因得开花甚繁。兹图其一,自视颇不俗也。丙辰正月。
韬光观海
曩岁从灵隐上韬光观海,是日多云,海未能见也。迄来十七年矣,追忆旧梦,成此一帧。按该处山径逼仄,草木蓊郁,不易图之。今以中西法参,可免芜杂。亭有板,镌刻曰:“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骆宾王句,自佳,今不知存否?澄翁记。七一年二月二日晴窗午后。
华山苍龙岭
华山苍龙岭险绝处,须抱崖壁铁屏息而过,下临千仞,非大胆人不能至也。友人游归示予图片,今追忆画之。钱松岩曾游,言东峰岩石纹理似所谓荷花皴。但亦有千仞如削,光光一无纹理处。两峰则无数黑色水漏痕,下乖线条拉长,气势削拔,此非目睹不知也。记其语以存吾稿,澄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