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范文
时间:2023-03-15 06:4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说勤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谈迁吧,他是浙江的一位史学家。小时候,他家里非常贫困,没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他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但是,一天夜里,书稿竟被盗了,但他毫不气馁,决心重新编写[国榷]。终于四年过去了,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美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学习很差,而且经常逃学,所以被学校辞退,没受过什么正式教育,都是他妈妈教育他的。但他迷恋电学试验研究,有一次,他在火车上做试验,因为引起了爆炸,而被火车老板打聋了一只耳朵,但是他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刻苦努力。有一次他竟为了试验,三十多个小时没有睡觉。最后他发明了白炽灯、留声机、石炭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
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2
我是一名边江中学八年四班的学生,名叫。首先我非常感谢妇联给我这次机会,同时也需感谢在我身边默默支持我的父母,不厌其烦、耐心教导、精心培育我的各位老师;感谢教育我、培养我的母校--边江中学。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勤奋书写未来》。
我家住宝山乡青松村,这是一个僻远、贫穷的山村,崎岖、泥泞的土道,交通不便,加之家境并不富裕,小学只好在一个只有六名学生一位老师的小学校上学,学校仅开数学、语文两门科目,每次考试我的成绩在这所小学校中总是名列前茅。
步入初中的校园,我便已在心中立下刻苦勤奋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决心。从数学、语文两门科目一下子升到七门课程对我来说是一个难题。刚开始,连二十六个英文字母我都不会,数学大概是因在小学升初中的过渡过程中衔接的不好,成绩非常不理想。“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我坚信只要我勤奋刻苦的努力,我一定能刻服眼前的困难。
成绩的不好使我心里很着急,我总是想用泪水洗却内心的烦恼。可是哭是没用的,他只是一种无能懦弱的表现。同学们都能流利的说英语,而我连读都不会。上课时,我专心听老师讲,不会的及时问老师,全神贯注的学习。回家后及时复习,熟背老师讲过的课文、语法、单词。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一次期中考试中,我以119分的好成绩取得年组第一名。在数学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以及课后多做练习题等方面的努力下,我在期末试中取得了115分的好成绩。每天晚上同一寝室的孩子们都上床睡觉了,我也好累,但我坚持着,我常去想爸爸妈妈在家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那是多么累呀!
但为什么他们仍坚持着,他们不都是为了我吗?比起爸爸妈妈来,他们整天在地里忍受着太阳的烘烤,弯腰低背的锄草,汗水一滴一滴的往下掉,我的累又算得了什么。于是便继续用心学习,终于任务完成了,定好了4:30的闹铃,才进入梦乡。4:30闹铃响了,立刻从床上爬起,洗一洗脸,打起精神头复习昨天学过的内容,熟能生巧,以免时间久再忘了。学习的历程是艰辛的,但只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困难永远是有的,但对于困难,并不取决于难的程度,重在你面对困难态度。记得是初二上学期,39度的高烧使我眼睛模糊不清,脑袋似乎要炸裂,痛苦折磨着我,老师劝我去打吊瓶但我坚决不去,初二的学习太紧张了,忍不忍困难终究会过去的。在重重的困难面前,我凭借顽强的毅力,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狭路相逢勇者胜”。在不断的努力中,我连获4次年组第一名。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我又以804分的成绩取得年组第一。我先后被评为“学习标兵”、“县级新三好学生”等。对于现在取得的成绩,我不会骄傲,我将继续努力学习!
我热爱我的班集体,积极做老师的贴身小助手,我在自己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也不断帮助同学,与同学共同进步,快乐成长。我更热爱学校、社会这个大集体,在我校标准化验收中,我作为解说员,向参观的各位领导介绍我校的走廊文化,表现精彩,得到各位领导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在为我县的一位残疾学生、西部干旱缺水、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捐款中,曾多次省下几个星期的零用钱捐给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并代表本班向灾区等捐款。
篇3
关键词:汉语 称谓 亲属称谓 分界
称谓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角色的称呼,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具有多种社会身份,总是在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并且总是随着交际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己的身份角色,由此产生了形形的称谓词。称谓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是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不同社会的文化制度,文化风貌和文化心态,使称谓词包含不同的语义内容。以是否表示亲属关系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
亲属称谓是一定的亲属制度所产生的文化符号,以简单的术语形式反映复杂的亲属制度。亲属称谓属于语言的基本词汇范围,语言中的亲属词是建立在社会上的各种亲属关系之上的,在不同的民族语言中,亲属词的系统各不相同,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亲属词不仅能体现词义所具有的普遍性,社会性等特点外,自身的构词形式,词义分布也能体现语言的特点。汉语中的亲属词是非常丰富的,形成了一个亲属称谓系统。
汉语的亲属称谓词历史悠久,是较早产生的一类词。甲骨文时代出现的亲属词如:“祖,父,母,妻,儿,弟”已形成一个基本的框架。祭祀卜辞中,王称自己的父辈为“父某”母辈为“母某”。《尔雅》是中国最早一本解释词义的书,在“释亲”一章中从宗族,母党,妻党,婚姻四个方面罗列了近一百个亲属称谓词。
①宗族
例:父为考,母为妣。
②母党
例:母之考为外王父,母之妣为外王母。
③妻党
例: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姑。
④婚姻
例: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
由此可见,亲属关系是中国社会人与人的最亲密的联系。通过对亲属称谓的分析,宗法制是我国封建社会运行的基础,十分重视家庭伦常关系和亲属关系,因此亲属称谓不仅被赋予了精确含义,而且数量繁多。通过对《尔雅•释亲》的亲属称谓的数量统计,可以看出亲属网络以父亲的血缘联系为中心,从己身向上论及五辈,向下推及五代,加上平辈,形成九族。有直系旁系,近亲远亲之分。一个人的亲属有父亲方面的亲戚,即父党;母亲方面的亲戚,即母党,也称外亲;妻子方面的亲戚即妻党,也称内亲。中国封建的宗法制重视宗亲,轻外亲内亲。
通过对亲属称谓的背景分析,本文将亲属称谓词进行界定,分界为七个方面。
㈠面称和背称
当面称呼亲属是面称,被称呼的亲属不在场的称呼是背称。面称主要用来称呼被称呼的亲属,以便达到对话的目的;背称主要用来说明说话人与被称呼的亲属之间的关系。有些称谓主要用作背称,如“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继父,继母,丈夫,妻子,爱人”等。有些称谓主要用作面称,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书面语中多用背称,显得庄重正式,口语中多用面称,显得亲切随意。
㈡直系宗亲称谓和非直系宗亲称谓
直系宗亲是宗亲中的直系血亲,有高祖父,祖父,父亲,儿子,孙子,曾孙等亲属,除此以外都是非直系宗亲。直系宗亲与非直系宗亲称谓在面称上一般没有区别,在背称时,部分非直系宗亲称谓的前面加有表明关系的区别性成分,如“堂――堂兄,堂弟;表――表兄,表弟;继――继父,继母;岳――岳父,岳母;外――外孙,外孙女。”
㈢尊称和谦称
尊称是指用尊敬的词语称呼听话人或听话人的亲属的称谓,尊称前多冠以“令,尊,贤,仁”等赞美成分,如“令尊,令堂,令妹,尊夫人,贤弟,贤侄,仁兄”等。谦称是指对别人用谦恭的词语称呼自己或自己的亲属的称谓,谦称前多冠有“家,小,舍,愚,拙,犬”等自谦的成分,如“家父,家母,小女,舍弟,舍妹,愚兄,拙荆,愚夫,犬子,犬女”等。无论是尊称还是谦称都是为了表示对听话人的尊重。对自己的长辈有时也可以使用尊称,如“祖父大人,父亲大人,母亲大人”等。
㈣通语称谓和方言称谓
通语称谓指通用于汉语全区域内的称谓,如“爸爸,妈妈,父亲,母亲”等。方言称谓指只通行于某片方言或某一片方言的称谓,如北京话称呼祖母为“奶奶”,上海话叫“亲妈”,梅县话叫“阿婆”,潮州话叫“阿妈”等。
㈤通用称谓和专用称谓
通用称谓指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都可以使用的称谓,专用称谓是在特定情况下对某一特定人群使用的称谓。如“考,妣”指父母,在《尔雅•释亲》中有“父为考,母为妣。”先秦汉语中既可指在世的父母,也可指去世的父母,是一个通用称谓,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两个称谓只能指称去世的父母,如成语“如丧考妣”,变成了专用称谓。
㈥古代称谓和现代称谓
亲属称谓在古代和现代并不完全一样,在古代使用而现代不用的称谓叫古代称谓,如古代称祖父,祖母为“王父,王母”,《尔雅•释亲》中“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现代基本不用。从古到今一直使用的称谓或是近现代产生的称谓叫现代称谓,如“父,母,兄,弟,姊,妹”等。还有一些称谓从古到今,指称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如“舅”,“姑”在古代指丈夫的父亲和母亲,而在现代一般专指母亲的兄弟和父亲的姐妹。
㈦常规称谓和非常规称谓
在汉语中,一些亲属称谓除了表示亲属意思以外,不表示其他意思,从产生该词开始,即与自身所指称的亲属称谓相联系,并不轻易发生改变,可以看作是常规称谓词,如“父,母”等。但汉语中存在两种特殊的称谓现象,即指代亲属称谓词和从他亲属称谓词。他们最主要的功能并不是指称亲属称谓而是表示其他意思或者不是指称该类亲属关系的称谓,是非常规称谓。这两种称谓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从产生原因上讲,他们都是在某种场合下借用了别的词语或别的亲属称呼来作为亲属称谓使用,随着时间的发展和这种用法的普遍,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亲属称谓的义项或得以在一定历史时期或地域内广泛使用;不同之处在于,指代亲属称谓多用于书面语,从他亲属称谓一般用于口语对话中。
⒈指代亲属称谓
指本不是亲属称谓的词语在特定场合下用来指称亲属,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亲属称谓的义项,可以分为四类
⑴借用亲属特征来指代
如“萱”本指萱草,是一般词汇,《诗经•卫风•伯兮》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谖,《辞源》作“萱”。背,北堂。北堂原为士大夫家主妇居室。后来就用北堂或是萱堂代称母亲。
⑵借用历史上某人的姓名
如谢灵运非常喜欢从弟惠连,常称其“阿连”,后来“阿连”就成了弟弟的代称。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 :“为报阿连寒食下,与吾酿酒扫柴扉。”
⑶源于比喻
比翼鸟是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常在一起飞翔,后来比喻恩爱的夫妻。白居易 《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⑷来源于历史上的某一典故
《左传•僖公十七年》 :“齐候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从此“如夫人”就指称妾。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王德道:‘你不知道,你这一位如夫人,关系你家三代。’”
⒉从他亲属称谓
指说话人在称呼自己的亲属时,不按照自己与被称呼人的直接亲属关系来称呼,而是依从(同是自己的亲属)与被称呼人的关系来称呼的语言现象。是一种借用性的称谓,这种借用起初是临时的,以后逐渐固定,流传和推广,最后形成固定的语言习惯。
⑴从父母称谓
“姨”,最初指妻子的姊妹,《尔雅•释亲》中“妻之姊妹,同出为姨。”母之姊妹,《尔雅•释亲》称“从母”。后来子从父称,“姨”渐渐有了称呼母亲姐妹的意义,随着“姨”的意义逐渐变化,不但取代了从母的称呼,而且成了称呼母亲姐妹的正式称谓。
⑵从夫妻称谓
男女结婚后,称呼对方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对于女子是从夫称,对于男子是从妻称。一般不只局限双方的父母,也可以扩大到对方的所有亲属。
⑶从子女称谓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从他亲属称谓,夫妻生完孩子后,往往会从子女的称谓来称呼自己的配偶或是其他一些亲戚。如“孩子他爸,孩子他妈,他爸,他妈,小明妈”等
⑷从孙子女称谓
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在称呼自己某些亲属时,使用孙辈的称呼,常在前加“你”构成从孙称谓。如“你妈,你姐,你姥爷,你小舅妈”等。
⑸从弟妹称谓
指哥哥、姐姐按照弟弟、妹妹的称呼来称呼所指的亲属,是一种以交际对象为中介的亲属称谓,其结构形式是:人称代词“你”+排行+核心亲属称谓词。如“你二嫂,你大哥”等
参考文献
⑴戴庆厦. 《社会语言学概论》 商务印书馆, 2009年
⑵伍铁平. 《普通语言学概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篇4
校译|孙鹏杰
《降B大调第二十九奏鸣曲》(作品106)
Sonata No. 29 B-flat Major, Op. 106 "Hammerklavier"
I. Allegro
II. Scherzo: Assai vivace
III. Adagio sostenuto
IV. Largo; Allegro risoluto
又称《槌击钢琴奏鸣曲》。该奏鸣曲是贝多芬32首奏鸣曲中最长、最丰富的,而且也许是当中最伟大的作品。这首作品开头无比高尚的英雄气概无人可比,还有它深刻悲伤充满奥秘的柔板乐章和终乐章中令人头晕目眩、复杂深奥的赋格写作都是举世无双的成就。这首作品把钢琴的潜力和演奏者的能力猛逼至极致,甚至需要超越其极限。同时也超越了常人对音乐世界的一般理解范围,因此更容易令人对这首作品留下精神错乱的印象。
这首作品的名字“Hammerkalvier” 是“钢琴”(Pianoforte)的德文译音,因为当时正值浪漫主义初期爱国主义精神膨胀的时期,因此不会引用外语。讽刺的是,贝多芬当时拥有的新布劳德伍德钢琴(Broadwood)却是英国制造的。它的音量、体积和结构都比先前的钢琴更优秀,而且音域增加到超过六个八度的幅度。
这首奏鸣曲正确的演奏速度一直是备受争议的,因为这是唯一一部贝多芬拥有节拍器速度标记的钢琴奏鸣曲。某些演奏者尝试按照标记的速度要求来弹奏,就如同是盲目地强行把肖邦的“一分钟圆舞曲”(Op.64 No.1)在60秒内弹完。其实作品本身的音乐并不愿意用过快的速度演绎,否则当中无数丰富多变的细节和伟大的写作技巧根本没办法一一展现。
第一乐章开头雷鸣般的主题充满胜利高傲的英气,仿佛要以其最博大的力量去开启这部英雄史诗般伟大的作品。一开头句子的特点主要包括了一个向上的危险刺激的大跳音程,紧接着是具有伟大宣言般气魄的节奏。随后的乐段写作充满复调性质,其颜色丰富的半音色彩使这里充满不可思议的抒情表现力。这里的上跃音型都被装饰得如同肖邦风格般华丽,可是随后马上被迫以让人心酸不已的半音色彩回到下行音型。这种技巧的美妙之处就在于恩威并施――要你受尽酷刑而苦不堪言的同时却又马上把你治疗康复。
展开部的目的主要是以赋格写作手法充分展开主题动机。很少有其他作品能与这里热情迷人的多声部写作媲美。这里每个声部都极度独立,而且每个都充满了无穷的动力和极富表情的感染力。再现部之后,短短的尾声以回声般的形式和虚幻的效果再次展现了本乐章的主题旋律。
非常奇妙的是,贝多芬这首最长的奏鸣曲作品竟然包含了最短的谐谑曲乐章。第二乐章的主要动机衍生于第一乐章的主题,几乎是其浓缩后的轮廓。 直到三声中部之前,这个乐章都不会显露出任何怪诞奇特的特点。正是在这个三声中部的段落中,我们看到了贝多芬特有的那种不祥预兆般的气氛开始弥漫,这里的音乐变得使人畏惧并带着一丝诡异的色彩。在一段疯狂的华彩部分之后,出现了这个谐谑曲乐章的主题。这次的主题再现增加了一些变化,它略带激动的正直个性仿佛是在努力地阻挡,不许之前的邪恶色彩侵略三声中部。这个乐章最后消失在一个四六和弦上,也许这是首次有一个独立乐章的低音声部未能结束在主音之上。
这个天下无双的柔板乐章是有史以来钢琴奏鸣曲中最长的乐章之一。可是听上去的感觉也并非太长,因为它所表达的意境仿佛已让时间悄然静止,几乎是要忽略自身存在似的。主题在升f小调中孤独、悲伤地徘徊着,它这种荒凉的悲哀感是如此的逼真,仿佛是这种情感被冻结成冰,听众触手可及。在孤独的寂寞中,音乐上行到一个天堂般的G大调短暂段落中,一丝无限甜蜜的感觉暖透身心。而这种孤立无助的气氛在连接段中突然消失了,营造出贝多芬钢琴作品中一个最强烈的对比:在一片孤寂中,这里的音色突然变得光亮热情,节拍也开始紧凑起来,美妙的旋律也任意地起伏和滑翔。
展开部主要只包含了一连串带有强重音的下行三度,在这个超长和内容丰富的乐章中看起来显得尤其短暂。不过,再现部的主题在经过即兴风格般的华丽装饰后,仿佛同时变成是展开部的延续和再现部的开端。这种巧妙的写作技巧看似平凡自然,然而却是这个关节上的最佳选择。
第一主题的再现仿佛是在一个最漫长的渐慢和渐弱中逐渐消失。然后第二主题突然转调到升F大调,几乎把整个乐章的真正音乐形象完全改变了,犹如是在乐章开头被冻结成冰的升f小调气氛终于开始融化了。
正当我们确信尾声马上就到了,贝多芬却突然宣布:“让我把这一切用另一种方式再说一遍吧!”除非这些额外延长的材料十分扣人心弦而且具有深刻的感情,否则很难再把作品的流畅性无限延续下去。而贝多芬所附加的这段“延续”,却真正拥有了此种难得的特性。他加诸安详宁静的第二主题以动荡和不安的焦虑感,然后引出一段令人心痛的段落。接下来在一次短暂宁静的主题旋律再现之后,贝多芬突然添加了七个额外的小节(这七小节与整个作品在素材上没有任何关系),用最高贵的气质为这个乐章画上完美的句号。这一刻也许是整部作品最伟大的一瞬间。
在这个非比寻常的柔板乐章之后,任何听众都需要一个和缓自如来调节气氛。如果一下子就把作品跳至举世闻名的终乐章赋格,当中复杂炫目的声部的确会使人头晕目眩。所以,在赋格出现之前要让听众从被柔板乐章感染而沉入冥想的状态中逐渐苏醒、抽离。一段扣人心弦的即兴段落因此而产生,乐段仿佛是从遥远的地方缓缓接近,所有断开的音符和和弦都被巧妙地安置在弱拍上,避免有任何拍子的节奏感。
这段即兴段落先后探索了多个疏远的调性,首先是甜美的,接着是无礼、固执的。很快一个新的乐思涌现了,这是一个不可思议、充满神秘感的材料,而且运用了异乎寻常的节奏写作。这里听起来像是一个定时炸弹在滴答滴答地计时,然后很快就引爆了。它一直被压制的全部能量一发不可收拾地将这个庞大重要的赋格乐章发射出来了。
这部奏鸣曲的确是19世纪最复杂、拥有最多不和谐写作因素的作品之一。 这个赋格犹如被魔鬼操纵着,用尽各种手段把某几个主题动机反复变形和利用,非要耗尽其每一点一滴的能源为止。这种写作风格是贝多芬很独特和显著的特点。不过,如此暴力的写作手段如果没有完美地融入那些充满半音音程的声部和富含表情的温暖感,这个赋格就会变得让人难以忍受,而这种多变情感的组合体形成的最终效果就是能令人兼尝痛苦与感动。
这个赋格的主题包含了贝多芬三种最喜爱的音乐素材:宽度音程的上行跳跃(就是第一乐章开头的上跃十度)、颤音和音阶型快跑句子。这里有两个容易误导听众和削弱了主题每次进入的突出性的陷阱。第一个就是主题其实并不长,它只有短短的几个小节,几乎如同一个句子的小尾巴,这样容易加强第二声部进入时的戏剧性。另一个陷阱是对上跃音程动机和颤音动机的反复运用,而且经常当这两个主题动机出现时,它们之间都会保持一定距离,这种空间感容易让主题的出现显得过于块状。虽然这样可以促进作品的律动,可是同时也会把主题所有真正的进入都伪装得太隐秘。不过,如果我们去除那些变形或叠奏(stretto),令人意外的是,其实整个赋格只有十次真正的主题进入。
贝多芬在这个赋格乐章内向我们呈现了一个集合各种多声部写作技巧的目录,示范了如何进行主题变形。第一种手法就是“增值”(augmentation),就是主题中每个音符的时值都变成双倍。这种手法的效果比较生硬和沉重,每个音所发出的重拍重音听起来像是炼铁般的声音。正如主题的第二次进入,幸好很快这个主题就停止了“增值”,乐句逐渐溶解变成一串不断翻动涌现的颤音。
下一种手法是“逆向进行”(retrograde),就是把主题的头几个音排在末端,而本来排在最后的几个音则优先放在开头(犹如在天堂般美好?) *。可能在其他世界可以真正做到逆向,但在音乐世界里是很难找到一个合乎逻辑的方法去逆转时间流动的方向,除非把一盒录音带倒着来播放。
解决疑难的最好方法就是提问:如何能够把一个单独的长音“逆向进行”呢?“逆向进行”后的效果应该是把音符的尾声作为开头,而它起初的第一发声作为尾声!这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做到这种效果就要迂腐地卖弄一下学问了。试想一下,一个音符的节奏感在乐谱中的定位完全取决于它发出声音的那一瞬间。例如,在主题中每个四分音符之后的八分休止符并不是乐句中最重要的环节,可是在主题“逆向进行”中这些八分休止符就发挥了主要的作用了。当一串快跑音符突然停顿下来,然后紧接着从刚才最后一个音符继续开始快跑,当中停顿的那一霎那来得意外却不失优雅。如果这个动机和手法处理得不够潇洒优雅,这样“突然停顿”的安排就会显得非常做作突兀。可是贝多芬却应付自如,不断反复运用这种手法去营造出非凡的戏剧性。这一串串带有突然停顿的快跑音符犹如一个一个浪花应接不暇,而且偶然还会出现反方向的进行。
下一种手法是“主题之反向”(Inversion),就是当主题是下行跳跃去颤音而非上跳,就马上能判断出哪些是“主题之反向”了。这一刻我们已经来到这首作品最激动人心的其中一个乐段。这里整整一页几乎每小节都有一个颤音,仿佛要引领我们进入一场导向世界末日的战争灾难。颤音和大跳跃音程犹如电闪雷鸣般在四处响起,接下来是结束在A大调上的一个壮观庄严的终止式。
几乎整个赋格都被贝多芬愤怒地标记上f或ff,同时还带上无数的sf。不过幸好他安排了一段小型赋格的出现,让我们可以品尝到一阵柔和亲切的绿洲感觉。正当这段小型赋格继续流畅地前行,大赋格的主题悄然复现。当然,大狮子和小绵羊是不可共存的,弱者不可避免地会被强者吞噬。这里小赋格只好开始把自己的风格变得接近大赋格的主题,为了生存而向暴君投降(这在我们历史中一向如此)。在几个小节之内,这个从前曾经是天真无邪的小赋格主题开始在低音声部中酝酿,逐渐变成具有爆发威力的一次戏剧性的转型。
最后出现的一种手法是“叠奏”(stretto),就是两个主题声部重叠进行,通常第二声部会比第一声部晚一两拍进入。这种手法迅速提高和绷紧了音乐的张力,所以让听众意识到可能尾声即将来临。剩下来的两个正常主题进入,最后一个的音区是全曲最高的,把我们引领到一个主调中陡峭的终止式。接下来是一段幻想曲般的尾声,这里所有的琶音、大跳跃音程和颤音都犹如陷入如痴如醉的疯狂状态。直到它们燃烧般的活力逐渐减退,犹如能源消耗殆尽而慢慢松弛下来。
一串主题材料音符如同小溪般慢慢涌现,终于成功地润泽了这股枯干疲累的能源,令它们再次苏醒。这股能源仿佛得到了超自然的力量一般,再次充满无限活力,不断如着魔一样反复奏着乐章开头的大跳跃音程和颤音动机。直到它们忍无可忍,不顾一切地猛撞到全曲的终结点。 (待续)
篇5
1、在成功的路上,我们只有不懒惰,不胆怯,脚踏实地的,勤奋不辍,才能取得辉煌的成果。
2、勤奋是一种财富,就看你能不能得到这些财富?看你是不是能发现更多勤奋的财富吧,努力吧,加油吧,让我们得到更多勤奋的财富吧。
3、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没有它,天才也会变成呆子。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勤快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勤奋的劳动,可以获得丰硕的成果。要想在仕途中成功的收获,还须我们一双勤劳的手。
4、成功源于勤奋。真正的成功在于自力努力完成某事后并做的很好,有成就感。这种成功需要勤奋。在许多竞争对手中鹤立鸡群,获得成就,也是成功。这种成功也需要勤奋。所以成功源于勤奋。
5、成功来自与勤奋,智慧不是自然的恩惠,而是勤奋的结果。只有把握住勤奋的钥匙,才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6、做任何一件事,只要不断进取,努力奋斗,凭借顽强的毅力、刻苦的精神,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7、纵观历史,有多少杰出的人物,无一不都是经过勤奋而走过来的。勤奋是通往天才的必经之路。“成果”是印证天才的标准,在成果面前,每一位天才都会感到很欣慰,而这欣慰不是因为他们所取得的成果,而是因为自己为之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而欣慰……
8、自古以来功名成就的人,都离不开一个“勤”字。人的一生在于勤,勤能补拙,不劳无获,勤劳可得,不勤则饥,不勤则愚。人生之路上,以勤为劲,焉得幸福,还须苦行舟。勤劳一日,可得一夜之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之长眠。
9、只有勤奋努力,才能赢得成功与认可。只要你有对功成名就的向往,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去,追求下去并永不罢休,就一定能成功。正如XX所言:如果放弃就等于失败,不放弃就有可能成功。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向往成功的心与能持之以恒和拥有毅力的信力,就一定能成功,有梦勇敢去追。因为只有勤奋,才能成功。成功源于勤奋。
10、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会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勤奋,要在社会中发展,便要奋斗。古往今来,任何的成功与收获,无不是脚踏实地,艰苦卓着,勤奋辛劳的结果。
11、有人说:“聪明不学就等于笨蛋。”没有勤奋刻苦的学习,就会枉费人生,正像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说的:“懒惰会毁灭人的才智”。这个我们可以从方仲永这里找到实例:方仲永从小聪明过人,可谓是一代的神童。可是他及他的父亲都没有认识到勤奋的重要,以至于仲永没有勤奋的学习,从而毁掉了他的美好人生。
12、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你没有辛勤的付出,拿来美好的回报呢?就说学习吧!我们整天如果空想要怎样怎样努力啊,没有勤奋地去做,不是徒劳吗?《论语》中讲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又不去做,怎么能学好呢?
13、正如华罗庚所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勤奋终能越过暂时的失败和挫折,而最后获取成功
篇6
天才其实就是包括几点,一、要有卓越的创造力;二、要有想象力;三、还要有一个突出的聪明智慧。具有这些物质的人大部分都是天才。
勤奋就是要不懈的努力,和后天形成的习惯与培养,与自己一如既往的追求。理想有着密相关的。
高尔基说:“天才源于勤奋”。卡基尔说:“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努力。”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畏巨流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药,深入水底觅到骊珠。”这些都说明,人们要想取得成功,就不离开勤奋。
马克思说过:“在科学的到路上没有平坦的大到可走,只有不谓劳苦在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他本人为了写《资本论》,就曾经花费了四十多年的时间,勤奋收集资料。
坚持不懈的劳动,自然是“苦”事,但他们功的必由之路。高尔基说过:“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即可以熄灭,也可以旺盛的燃烧起来,而是它门成为熊熊烈火的方法,那就是劳动。”劳动在劳动就是勤奋,勤奋是产生天才的根本原因。
勤奋总是与刻苦形影不离,正如爱迪生所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汉代司马迁正是由于勤奋,不怕困难,云游名山大川,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从中取得了大量材料,才写成震古烁今的文学巨著《史记》。出身寒门的苏秦,立志苦学,常常读书至深夜。有时实在太累了,眼睛睁不开,他就用锥刺自己的大腿,痛醒了就继续读书。最后,终于学有所成,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天才出自勤奋。”一个人只有不断努力,刻苦学习,才能取得成绩。
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就会微积分,被认为神童。进了安徽科技大学,他不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高中文化补习班,却只身到图书馆看他的微积分,一个月就声称已学完。平时,学生们去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成绩很快一落千丈。无奈,老师只得让他休学。休学一年,上学后一个时期故态复萌,他狂妄的认为在大学里学不到什么,经常拿气枪在校园里“巡猎”。最后学校只得让他退学。退学后当上了油漆工,从此钱某结束了“神童”的生涯。
俗话说:“笨鸟先飞”。意思是要不落后,就要比别人勤奋,就要比别人先行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自恃天资聪颖,不肯“先飞”不肯勤奋学习,而又藐视“笨鸟”,这种思想和行为是极端错误的。“笨鸟先飞”是一种不甘落后,勇于争先的表现。爱迪生就是发扬了“笨鸟先飞”的勤奋精神,才从一个智力平常的孩子成为大发明家的。但是,天赋好的“灵鸟”也要先飞,否则就有变成“笨鸟”的危险。
篇7
“书山有陆勤为径,学海无涯若作舟”这句话说得很对,虽然勤奋读书的不一定能成才,但人才必定出自勤奋阅读。那么到底什么是勤奋呢?是一种高尚的质量,一 种崇高的精神。读了《勤奋读书出人才》这篇文章,我对勤奋这个词的印象更深刻了。
这篇文章作者透过许多古人的故事来驳斥了“顺境出人才”与“逆境出人才”等错误的观点,说明了“勤奋读书出人才”这个正确的观点。
的确,“顺境出人才”以及“逆境出人才”的观点是错误的,如果按照这样来说,很多人就不能算是人才了,因为环境好就能成才是一种可笑的说法。当然有些人是因为环境而成才的,可是这种人很少,大多数人都是靠勤奋读书成才的。
难道不是吗?一个人不读书就不懂什么知识,就算会,效果也不会有那些勤奋好学爱读书的人好他们每天都无所事事地不知道在做什么,永远只停留在最基本的东西;而勤奋好学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学而不厌,每天都在学习新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而且他们每天都在思考当天学的知识,不是像一个木头人一样不会思考,不会让那些知识从左耳进,从右耳出。一谈到了勤奋,就让我想到才刚学过的课文《鲁迅与时间》。鲁迅能在18年的时间内写640万字的文化遗产,这也充分体现出了他勤奋的好品质,另外,白居易,韩愈……这些文学家都是因为勤奋读书才能取得现在的成就,这又表现了古人对勤奋的注重。
让我们一起勤奋学习吧!它会带我们达到成功的彼岸,成功的喜悦正等着你来体验!
篇8
重庆永川萱花中学初2008级11班李明遥
有人说顺境出人才,也有人说逆境出人才,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片面的。因为环境对人杨才与否,只是一个外在因素,人是否成才,决定于每个人的内在因素——即他能否勤奋读书。只有勤奋读书 能出人才。
一个吃不得苦、不能勤奋读书的人,顺境中会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自认为天下第一;身处逆境又会一蹶不振,心灰意冷,自诩“看破红尘”。这种人无论身处何境,要想成才都只是一纸空谈。
成材的必由之路只有一条------勤奋读书。古语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每一个勤奋读书的人不一定都成才,但人才却一定出自勤奋读书。我国古代有很多勤奋读书的故事,例如唐代白居易读书“不遑寝息”,以致“口舌成编”;匡衡“凿壁偷光”,苏秦“引锥刺股”等等,这些古代名家学者勤奋读书的佳话,有力地说明了人才来自勤奋。
篇9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在对人们诉说着勤奋的重要性,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最佳路径,我也赞成人人都要勤奋的学习,工作。
大家都知道车胤“盛莹照读”的故事吧!因为车胤家境贫寒,没有钱来买灯油,他灵机一动,捉来一瓶子的萤火虫,在萤火虫发出微弱的光下学习,读书。多么勤奋的车胤,虽贫穷,但仍然刻苦的学习,多么令人敬佩呀!
爱迪生,伟大的发明家,他为了研制灯,查阅近四万页资料,一天工作13小时,比常人多了一倍,尽管在小学时被老师说成“弱智”,而且上学三个月就退学了,但他仍坚持不懈的学习着,终于成为了发明家。“业精于勤,荒于嬉”虽然他缀学了,但仍认真的学着,这也证明了勤奋出天才,勤奋出才华,勤奋能给人创造价值。记住:“莫畏难,莫嫌天涯海角远,但肯摇鞭有到时”。勤奋是到达成功彼岸的最近通道,成功来自于勤奋。
勤奋像只梭,使你的智慧越积越多;懒惰像把锁,锁住你大好的前途,锁住你人生中所有的光辉。同学们勤奋起来吧!勤奋会让你尝到甜美的果实,会让你一生无悔。
篇10
不是吗?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上中学时,他考试不及格,老师要让他留级,同学们笑他,他不悲观失望,从此发奋学习,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出国留学时他又刻苦钻研,为中国争了光,成了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还有连学都没上过的张海迪姐姐,身残志坚,勤奋学习,克服了健康人也难以克服的苦难,硬是攻克了几门外语。
古往今来,许多誉满全球的伟人,他们的每一项发明创造,每一次成功,都是要流下滴滴汗水,留下步步脚印的。他们的成功都是靠着自己的勤奋钻研而得来的。
成功的关键在于勤奋,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只有勤奋才能取得成功。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这样的事例不正说明勤奋可以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从而取得成功吗?不是正告诉人们,一切事物都要勤奋吗?
鲁迅之所以渊博,正是因为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汲取精神养料。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写成,正是由于他27个年头的跋山涉水,“访采四方”,“搜罗百代”的成果。
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地刻苦勤奋的努力”。这些名人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只有勤奋,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