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范文

时间:2023-04-10 21:5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飞夺泸定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星期四,我校组织我们到高明一个以水上活动为特色的农庄游玩。平时最爱争强,出风头,好胜的我盯上了一个名叫“泸定桥”的游戏项目,看看难度级别:,也就是说这是最难的了。这真是一个大展伸手,锻炼意志的好时机呀!

那座所谓的“泸定桥”,形状的确酷似当年经过的四川省?T定县的泸定桥。那座“泸定桥”,长大约15米,由6根粗大的铁链横贯整个塘面。桥身离塘水大约1米有多,塘水深半米左右,乌黑乌黑的,而且桥边还没有护栏呢,所以掉下去就不得了了。在看看下面黄澄澄的塘水,正在“翻滚咆哮”着,似乎要把每一个“英雄”都吞噬掉似的,真叫人心惊胆寒!

然而,我们自信是有着的革命豪情,面对困难时毫不动摇。我跟两个田径对的同学,一起向“泸定桥”发起冲锋!

一开始,我们三个都采用国家长跑运动员起跑标准姿势——踞蹲式匍匐前进。我们都是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地走的,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后来,当我们走到全长的五分之一左右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脚丫因为没穿鞋子而剧烈地疼痛着,我们咬紧牙关,硬是对它置之不理,我们又灵巧地将前进方式改为滑行前进式——一屁股坐在两根铁链上,双手向后使劲划,这使我们得到了一个经验:只要前进时觉得疼了,就即时转换前进方式。这时,身后一个十分好胜的同学向我们冲过来,想超越我们。可能因为前进方法不对路,一不留神,右脚一滑,整个身子撞在一根铁链上,然后又仰向天空跌到塘里去了。而我们呢,却还是安然无恙地坐在铁链上。虽说我们还在像蜗牛一般地摸索前进,但是,“小心使得万年船”。当我们“胜利”的时候,我向身后望了望,敢于向“泸定桥”挑战的同学,只有廖若晨星的几个男同学。

篇2

<飞夺泸定桥>读后感

读了这个故不事,我知道了这篇课文描述的就是在二万五千里途中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对我大有启发,我一定要学习那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感谢我们的前一辈.这篇文章里"但是战胜敌葚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为了夺取胜利,可以不顾饥饿疲劳,夜以继日地形军作战。当读到这里,我觉得他们真令人敬佩,他们不像走我们现在平坦的道路,而是走稀泥地,一脚一陷的,而且还是走山路,如果我们有他们一半的精神,那我们的学习都会毫不费力。

同样的天气,同样的漆黑夜晚,同样的泥路,敌人"只好停下来宿营,”我军“仍旧摸黑冒雨前进。”最后终于把敌人抛在后面。

总之,我们要向叔叔学习,学习他们那至高无尚的品格,同时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如果胜利不属于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篇3

下了车,我沿着干净整洁的街道缓缓步行。道路两旁商铺林立,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人们的脸上都溢满了幸福和快乐。约莫走了几分钟,前面出现了一座石砌的台子,那便是“飞夺泸定桥”纪念碑。碑下方的石基上赫然写着“铁索军魂”四个大字,石碑的左边雕刻着当年飞夺泸定桥的壮烈景象,石碑的右边雕刻着廖大珠、王海云等22位英雄的头像。站在纪念碑前,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情不自禁地鞠躬行礼。

纪念碑的斜对面就是闻名于世的大渡河泸定桥,我怀着凝重崇敬的心情踏阶而下。近了,只见桥头堡的门帘上挂着一块用繁体字写就的“泸定桥”牌匾,据说此匾乃康熙帝御笔亲书(桥对面还有一块与之相应的“一统山河”),大门的两边是题写的一副对联:“飞身可夺天堑,健步定攀高峰。”桥头堡的外观设计巧妙,风格独特,红墙黛瓦,雕花镂空,凤飞龙舞,古朴典雅,极具艺术魅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穿过桥头堡,只见一桥飞架,横贯东西,雄伟而险要。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天堑,还有机枪的扫射,汽油的焚烧,当年是如何抢攻过来的。

细细观看,泸定桥的桥身由13根巨大的铁索构成,桥面是由无数纵横的小木块铺成,整个索桥大约有百余米长。透过桥面的缝隙可以清楚地看见下面汹涌奔腾的江水,让人望而生畏,心惊胆战。桥上游人如织,有的扶着铁索,挪动前行;有的相互拉着小心翼翼;有的趴在桥上举步维艰。由于用力不均,桥身晃动得很厉害,一些胆小的游人尖叫着不敢迈步。抚摸着桥上光滑的铁索,倾听着桥下如雷的涛声,闭上眼,耳畔仿佛又传来“哒哒哒”的机枪声,眼前仿佛又浮现出22位勇士攀着铁索奋勇前行的身影。

篇4

一、巧设提问,激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问题是推动探索的原动力,是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辅助手段。巧妙提问的目的在于,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激起寻根究底的愿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板书课题后,我引导学生:“看到课题,你能想出什么问题?试试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妙!”学生兴致勃勃地思考后,纷纷举手回答:①谁飞夺泸定桥?②在什么时候飞夺泸定桥?③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④飞夺泸定桥时有无遇到什么困难?⑤飞夺泸定桥的结果如何?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到黑板上,接着,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思考上述问题。听读完,合上书,再提问学生上述问题,学生能回答的我就擦去,最后剩下③④两个问题,学生无法回答或回答不准确。这是这篇课文阅读的重点,也是学习目标之二了。由于这两个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说明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感兴趣。因此,当进入到这两个问题的学习时,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十分浓厚。

二、引导学生多质疑,培养探究习惯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教师应提供质疑机遇,引导学生探究性质疑。如教《》一课时,为了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出示了三个讨论题:(1)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2)你想到了什么?(3)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发现学习的机遇,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质疑。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应充分运用“变式”,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

三、创和谐氛围,铺创新路子

心理学家曼德勒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知觉,唤醒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因而那种昏昏欲睡的思维状态,死气沉沉的思维空间,是诱发不出创新激情,迸发不出创新火花的。怎样创设和谐教学氛围呢?首先,教师要以情激情,以情启智,以情动人,摒弃“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呵护,倾心于师,信从于师,“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平等师生关系。其次,教学中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突出主体作用,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千奇百怪的疑问,教师不得压抑、挖苦和讽刺,实事求是地解答或组织讨论,对自己没有把握的问题,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三是打破师言堂的教学格局,避免牵着学生鼻子走,师生之间要共同讨论,达到配合默契,心灵相通的教学境界,用“谁愿试一试?”,“你能解答吗?”等商量的口若悬河吻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学习,促进学生敢学、愿学、乐学的最佳状态的形成,营造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篇5

关键词:教育 电教媒体 最佳时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中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呢?下面我谈几点拙见:

一、揭题质题后及时使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具体的表象

教师在揭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尽快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状态。此时适时映出课文描述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正确感知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看幻灯、电视录像等画面,加以获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为理解文章的词句提供了鲜明的形象。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学生理解不了人们崇敬爱戴、怀念的深厚感情。于是,我在引导学生解释课题之后,便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倾听播音员在深沉的哀乐声中朗读课文的录音。在朗读“等灵车”时,我映出“等灵车”的幻灯片,让学生边听边看人民等灵车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人们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当朗读到“望灵车”一段时,我又打出了预先自己设计的抽拉式幻灯片,显示灵车的情形和灵车缓缓前进的情景,让学生感受那庄严肃穆的气氛,初步体会人们眼睁睁望着灵车悲痛欲绝的心情,为学生情感的升华作了聚积。当朗读到“送灵车”时,又采用活动拉片演示人们追灵车时的情景使课文声、情、图俱茂,相互融合,相互映衬,这样学生仿佛感受到人们失去总理而撕心裂肺的心情,由于哀乐的渲染,加上幻灯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心随着播音员的话语而产生情感的变化,对肃然起敬。课文的范读录音播放完毕之后,我没有立即讲授课文,而是又播放了《总理爱人民》这个录像片断,此时学生的情感再一次激发了,再一次产生了共鸣,得到了升华——啊,,你爱人民,人民更爱您!至此,我即兴讲述课文,学生对总理敬仰、爱戴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通过这样的电化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得到了沟通,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产生丰富的联想,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解决课文重点和难点,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时使用,利于深入理解课文

电教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使声、图、文并茂,弥补学生难以感知的东西。如《飞夺泸定桥》一课,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战士飞夺泸定桥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难点是学生没有泸定桥的感性认识及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不知道泸定桥的结构和夺桥过桥时的危险。教学这一课的第六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映出幻灯片(复合),引导学生观察泸定桥的结构:只有13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没有木板。然后又打开录音机,播放“震耳欲聋”的波涛声。还快速拉动活动拉片,显示出滔滔的江河水倾泻直下的情景,摹拟当时的地理环境的险要,使学生体会到泸定桥的地理位置的险要。此时,我又让学生对照课文,研究为什么称“泸定桥”为“天险”,这时,在录音机中,又不断传出“嗒嗒嗒……”的机枪声,更渲染了当时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突出夺泸定桥的艰难。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在理解重点、难点体会中心思想期间,由于播放了波涛轰鸣的声音,学生也就很直观地理解了:震耳欲聋“的意思。

三、介绍地理位置时巧用,利于学生体验课文的意境

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较广,而小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认识较少,知识面窄、不易理解。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小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具体、形象地显现出来。因此,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运用电教媒体,适时投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黄鹤楼”、“扬州”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再如《泊船瓜洲》中“京口”、“钟山”、“瓜洲”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在学这两首古诗之前,我先画了一条由西向东流的长江,再画出有关地理位置,用投影的方法放映地理位置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如“西辞”。还便于学生理解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心境和“孤帆远影碧空尽”所表达的诗人对老朋友依铱惜别的情意。通过运用幻灯手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诗歌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便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四、欣赏课文时配合使用,利于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

在欣赏课文时,配合电教手段,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如《燕子》一文,借燕子赞美春天的美丽。教学时,可配以幻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文中的优美语句。如燕子的外形特点作一番描述之后,教师可以边映出幻灯图像,边朗诵:“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将课文插图绘制成“早春”的底片,覆盖上“细雨”片子映出,当读到“青的草……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时,可以翻去细雨复片,换上桃花盛开,百花争艳,柳树抽出枝条的覆盖片。当读到“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时,可以将画有小燕子的幻灯片在画面上来回作飞翔的演示,然后请学生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说说最欣赏这段中的哪几句?为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录音,练习表情朗读。

五、指导复述或背诵时使用,以利于提高效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篇6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后,城关小学全体同学一起去沈城电影院观看电影.

电影开始了,我们都认真地看《我的》。整部电影让我高兴,让我悲戚,让我流泪,看到那湘江激战,那四渡赤水,那抢渡乌江、那飞夺泸定桥,那爬雪山,过草地。见到那一个个倒下去的革命先烈,使我一次次流下了热泪。

那千万的身影不时在我心中回荡着……影片中,战士为了能抢渡泸定桥,他们不畏艰险,日以继夜地赶赴目的地,组织的突击队,攀着线索桥,冒着生命危险,勇敢、顽强的向前冲。最后,冲破了敌人的桥头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英雄的战士换来的,让我们人人现在起更加勤奋学习,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7

第1天:成都--海螺沟 早上07:00成都出发,赏川西平原风光,听“三雅典故”,远眺雨城雅安。下高速后(09:30左右)沿川藏公路逆青衣江而上,观青衣江河谷风光, 11:00点左右到始阳或天全午餐。而后观二郎山风光,穿越全国第一长隧道——二郎山隧道(全长4176米)。19:00左右抵赴海漯沟的门户-磨西古镇,这里有当年时的旧址,有法国人1923年来此建的教堂,有唐番古道遗址,使古镇别有一番风情和魅力.入住酒店。

第2天:海螺沟内游览-三号营地-磨西 08:00出发乘观光车经一号营地、二号营地、穿越原始森林,沿途欣赏河谷原始森林风光,感受 “一山观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象变迁。天气晴朗的话还可观海螺沟一大奇观“日照金山”。10:30左右抵三号营地后,游客可选以下三种方式去观赏冰川:1)乘索道上四号营地看冰川,步行上冰川:从三号营地先乘观光车到索道购票处,再沿观光路步行上到观景台,单程步行需1个半小时左右,途中穿越原始森林,景色非常漂亮。到观景台后,还可下行到冰川底部,近距离观赏冰川。可在步行处乘四川特有的滑杆上观景台,可享受到步行所看到的风景,但比较节省体力,对那些体力较差及老年游客比较适合,乘滑杆可一段一段的乘座,上山后欣赏冰川、冰洞、冰帘、冰瀑布、冰台梯、定海神针等冰上奇观,下山后可自费沐浴著名的海螺沟二营地。

第3天:海螺沟-成都 早餐后赴泸定县,参观始建余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的古索桥-泸定桥;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第一座稳固的大铁索桥,1935年5月29日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使泸定桥成为了史上的一座丰碑,名扬全国。它是270多年来,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亲身尝试“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悲壮, 体验大渡河浪扼飞舟的豪迈,感受大渡河漂流的惊险与刺激。而后告别雄伟的“蜀山之王”贡嘎雪山(7556M).,赏川西风光,哼着康定情歌,沿秀美青衣江抵“西蜀雨漏”雅安, 带着愉悦的心情返成都散团!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读完这首名为《》的诗,我被战士百折不挠、不畏艰险、乐观向上、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战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漫漫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还有急流险滩、雪山草地,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难以想象到的困难。面对各种险恶的环境,就像竹石,在岩石缝中发芽、成长,显示着生命的顽强。他们个个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永远不会服输,永远接受着挑战!

在路上,战士创造了无数惊人的奇迹。就说飞夺泸定桥那次战斗吧。素有“天险”之称的大渡河让人看了心惊胆寒。可是这场战役是多么的重要啊!不能输,决不能输!一咬牙,一跺脚,拼了!战士们冒死建奇功,居然赢了这场战役。美国人有一对夫妇参观过泸定桥后,曾这样说道:“中国是用那些敢于翻越千山万水人们的牺牲精神和勇气统一起来的。”连美国人也被我们的战士震撼了!

篇9

【关键词】教育 电教媒体 最佳时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呢?下面我谈几点拙见:

1.揭题质题后及时使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具体的表象。教师在揭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尽快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物的心理状态。此时适时映出课文描述的画面,可以使学生正确感知文章所描述的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通过看幻灯、电视录像等画面,加以获得深刻而形象的印象,为理解文章的词句提供了鲜明的形象。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学生理解不了人们崇敬爱戴、怀念的深厚感情。于是,我在引导学生解释课题之后,便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倾听播音员在深沉的哀乐声中朗读课文的录音。在朗读“等灵车”时,我映出“等灵车”的幻灯片,让学生边听边看人民等灵车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受人们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当朗读到“望灵车”一段时,我又打出了预先自己设计的抽拉式幻灯片,显示灵车的情形和灵车缓缓前进的情景,让学生感受那庄严肃穆的气氛,初步体会人们眼睁睁望着灵车悲痛欲绝的心情,为学生情感的升华作了聚积。当朗读到“送灵车”时,又采用活动拉片演示人们追灵车时的情景使课文声、情、图俱茂,相互融合,相互映衬,这样学生仿佛感受到人们失去总理而撕心裂肺的心情,由于哀乐的渲染,加上幻灯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心随着播音员的话语而产生情感的变化,对肃然起敬。课文的范读录音播放完毕之后,我没有立即讲授课文,而是又播放了《总理爱人民》这个录像片断,此时学生的情感再一次激发了,再一次产生了共鸣,得到了升华——啊,,你爱人民,人民更爱您!至此,我即兴讲述课文,学生对总理敬仰、爱戴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通过这样的电化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得到了沟通,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产生丰富的联想,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解决课文重点和难点,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时使用,利于深入理解课文。电教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使声、图、文并茂,弥补学生难以感知的东西。如《飞夺泸定桥》一课,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战士飞夺泸定桥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难点是学生没有泸定桥的感性认识及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不知道泸定桥的结构和夺桥过桥时的危险。教学这一课的第六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映出幻灯片(复合),引导学生观察泸定桥的结构:只有13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没有木板。然后又打开录音机,播放“震耳欲聋”的波涛声。还快速拉动活动拉片,显示出滔滔的江河水倾泻直下的情景,摹拟当时的地理环境的险要,使学生体会到泸定桥的地理位置的险要。此时,我又让学生对照课文,研究为什么称“泸定桥”为“天险”,这时,在录音机中,又不断传出“嗒嗒嗒……”的机枪声,更渲染了当时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突出夺泸定桥的艰难。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学习这段时,我先提问:“战士怎样奋勇夺桥的?”在学生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该自然段的情节后,再让学生看幻灯片。此时我在一张幻灯片的基础上覆盖了一幅二十二勇士奋勇夺桥的幻灯片,并播放配有冲锋号、枪炮声、喊杀声等紧张、雄壮音乐声的录音,形象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于我恰当地使用复合幻灯和录音,学生就仿佛置身于夺桥的情景,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理解重点、难点体会中心思想期间,由于播放了波涛轰鸣的声音,学生也就很直观地理解了:震耳欲聋“的意思。 转贴于

3.介绍地理位置时巧用,利于学生体验课文的意境。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较广,而小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认识较少,知识面窄、不易理解。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小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具体、形象地显现出来。因此,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运用电教媒体,适时投影,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黄鹤楼”、“扬州”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再如《泊船瓜洲》中“京口”、“钟山”、“瓜洲”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在学这两首古诗之前,我先画了一条由西向东流的长江,再画出有关地理位置,用投影的方法放映地理位置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如“西辞”。还便于学生理解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心境和“孤帆远影碧空尽”所表达的诗人对老朋友依铱惜别的情意。通过运用幻灯手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诗歌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便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4.欣赏课文时配合使用,利于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在欣赏课文时,配合电教手段,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如《燕子》一文,借燕子赞美春天的美丽。教学时,可配以幻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文中的优美语句。如燕子的外形特点作一番描述之后,教师可以边映出幻灯图像,边朗诵:“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将课文插图绘制成“早春”的底片,覆盖上“细雨”片子映出,当读到“青的草……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时,可以翻去细雨复片,换上桃花盛开,百花争艳,柳树抽出枝条的覆盖片。当读到“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时,可以将画有小燕子的幻灯片在画面上来回作飞翔的演示,然后请学生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说说最欣赏这段中的哪几句?为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录音,练习表情朗读。再如教完《桂林山水》后,可以放映教学电影《桂林山水》,这样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整本的感受,在电影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解说伴同下,学生们好似荡舟漓江上,“人在画中游”,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产生美的情感。

篇10

要放国庆大假了,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和奶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成都周边有名的地方我们基本上都去过了,爸爸在网上查询了很多资料,最后决定去新都桥,新都桥位于四川西部,是海拔三千三百多米的高原地区,有着非常美丽的自然风光,号称“摄影家的天堂”。

准备旅行

爸爸详细了解了当地、沿途的天气及民风民俗。九月三十日,根据爸爸了解的情况,妈妈拿大行李箱装了满满一箱衣服,有外套、毛衣、厚裤子等,甚至还为每个人带了。一件羽绒服。为了防止高原反应,妈妈准备了3瓶氧气和药品,另外还准备了大量水果和食品,奶奶开玩笑说妈妈这架势是我们要在外面过一年。

温泉之旅

十月一日,我们出发了。虽说是高速公路,但我们的速度一点也提不起来,因为车太多了,无数花花绿绿的车队排成了长蛇阵,有一个车队的编号达到了70辆。我们只能老老实实跟在后面慢慢开。路上,我们穿过了全中国最长的隧道:二郎山隧道。隧道全长4176米,是整个从二郎山的肚子里穿过的,可以想见修路工人的辛苦。爸爸从网上看到,说二郎山隧道是阴阳两重天。为什么是阴阳两重天呢?我还真不明白。等我们穿多漆黑的长长的隧道,从另一头出来的刹那,我就明白了,二郎山两边的天气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隧道那头就是我们在成都经常见到的阴沉灰蒙的天,穿过隧道,我看见的居然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太阳是那么耀眼、天空是那么蔚蓝,美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穿过隧道的车队已经堵得走不动了,因为有太多的人忍不住跳下车去拍照了,路边站满了交警,满头大汗的在指挥着交通,不时听到有交警在悄悄说:“今天是开了眼界了,这么多车”,我们也忍不住下车拍照,但很快就上车随着车流的流动慢慢又开始向前爬行。阴阳两重天是为什么产生的呢?我也不知道,也许,这就是大自然的奥秘吧!

中午1点,我们来到了泸定,在狭小的县城很不容易找到一家还有一张桌子的饭店胡乱吃了点东西,远远的给泸定桥照了几张照片就继续随着车流赶路了。

下午4点,我们到达着名的康定,我看到了歌中唱的“跑马溜溜的山和康定溜溜的城”,康定城太小了,妈妈开玩笑说:“跑马溜溜的山、康定溜溜的城真的只有一溜溜啊!”

小小的康定城被庞大的车流所带来的人给吞噬了,街上全是人,旅馆全满了,连停车位都没有,街道上全停满了车,我们一起的4辆车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停下来,幸好爸爸早就请他们的康定分公司同事帮我们预定了房间,不然可能只能在车里过夜了。等安顿好,大家都饿了,街上每家饭店生意都好得不得了,座无虚席,我们找了一家挤进去坐下,可菜半天都上不来,妈妈和干妈去买了一大堆烧烤回来让我们先填肚子。等菜上来,大家都狼吞虎咽的吃了好多饭,等饭吃完已经8点多了,听说附近的温泉很有名,我们决定去泡温泉。。35sk。com别人都说二道桥的温泉好,可妈妈说从网上看到有个叫毛纺厂的温泉很好,当地人都在那里跑,所以我们决定去毛纺厂的温泉。

我们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找到了这个温泉,是一家当地藏民开的,据说印度、的活佛都到这里泡温泉。我在许多地方泡过温泉,都是很多人在一个池子里反复泡,这里却是一间小房子里一个大池子,两三个人一间房子,泡完就放掉,重新换水,非常干净,和我们一起去的方叔叔都泡得不想起来,回旅店的路上都一直在嘀咕说没过瘾,逗得大家批评他说他泡得最久还没泡够。比起成都附近温泉动辄几十元钱一个人的价格来说,这里太便宜了,妈妈从网上查到是6元钱一个人,我们去的时候涨价了,也才8元一个人。

新都桥一游

十月二日,我们又出发了,从康定到新都桥要翻折多山,折多山海拔4200多米,地势比较险要。开始爬山时,我还看见大片大片的树林,因为海拔逐渐升高,绿色植物越来越少,到山腰时已经不是树林,而是灌木丛了,再往上走,灌木也不见了,只有草场,景观的颜色也由绿变黄,等走到折多山的最高峰,已经看不见绿色植物了。翻过折多山景色就大变,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了。远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有稀稀朗朗、有黑有白的牛羊,一缕阳光照去草原和山峰变成了金色,好象金色棋盘上黑白的棋子。路两边的建筑也变成了有着漂亮的装饰线条的藏族风格的小屋。路边有穿着漂亮的藏族服装的小孩子,脸脏脏的,象过往的车辆敬礼,妈妈在网上看到过这些,所以叫干妈准备了小文具:铅笔、笔记本、文具盒等,让我看见敬礼的小孩子就扔给他们,我看见他们得到一个小小礼物的快乐表情,心里也甜蜜蜜的。

中午,我们到达了塔公寺。在那里,我喝上了最纯正的酸奶,这是在一个藏民家里喝到的,那酸酸的醇香的奶味、甜甜的白糖让我陶醉……

游览完塔公寺,我们决定返回康定住宿,翻折多山时天已经黑了,当地人告诉我们,下午5点以后不要再翻折多山,可是我们没当回事,5点半的时候爸爸开车上了折多山,上山还好,等翻多山脊,天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又起了很大的雾,下着雨,几乎伸手不见五指,妈妈只好把头伸出车窗指挥爸爸开车,后来听妈妈说有两次如果爸爸慢一点踩刹车,我们的车就要翻下悬崖了。奶奶已经吓得话都不敢说了,我一说话,奶奶就使劲掐我,仿佛我说话会影响爸爸,在爸爸妈妈的配合下,我们终于在晚上9点过平安的翻越了折多山。爸爸吓出了一身冷汗,妈妈头发都淋湿了,浑身冻得象冰棍。到了康定,已经找不到旅馆了,据说许多旅馆都已经打了地铺,地铺都要100元一个人。我们将就找了家面馆吃了点面条就到处找住宿的地方,几乎找遍了整个康定城,最后终于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小街上找到一家旅馆,还有一间给别人留的房间,预定的人要第二天才能到,我高兴坏了,真是老天有眼,就象专门为我们一家留的,我们连行李也没敢去拿(车子好不容易找了个别家旅馆的停车场勉强放下,怕被看车的大爷认出来不是住在他们那里的客人不让我们停,停车可贵了,住宿的客人10元一辆车,不住店的客人根本不让停,因为人和车太多,住宿的客人的车都停不下),就住下了。

重游泸定桥

十月三日,我们又返回了泸定,奶奶的父母是老,她对有着很深的感情,所以我们陪专门又陪她走了一趟泸定桥。奶奶租了一套的衣服穿上,很神气的让妈妈给她拍了很多照片,还有其他游客请奶奶给他们做模特,说给老照一张呢。说实话,我有点胆小,站在铺了木板的桥上都害怕,死死的拉着妈妈的手,也不敢拍照。正好这学期我们四年级的语文课上就有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我想,飞夺泸定桥时,桥上连木板都没有,只有铁索,对面还有敌人的炮火,那不是更危险吗?相比之下,我真的太羞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