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曹操范文
时间:2023-03-21 23:3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短歌行曹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短歌行》有两首,其一写作时间大概在赤壁之战之后。当时由于曹操在军事上的失利,统一事业受到严重障碍。因此感到年华易老,壮志难酬,所以发出了‘人生几何’和‘去日苦多’的慨叹。但他念念不忘的仍是统一中国的事业。他引用《子衿》和《鹿鸣》的诗句表达对贤才的思慕。最后,以周公自比,抒发了延揽人才,使天下归心的愿望。
第二首大概写于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但他的政敌则攻击他有不逊之志,企图从治上孤立他。为了回答这种攻击,他一再‘自明本志,说明自己没有代汉的野心。在《让县自明本志令》和这首诗中,他大加赞扬周文王、齐桓公和晋文公,就是表示要象他们那样以大事小,奉事周室。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1、何以解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出自曹操的《短歌行》。
2、《短歌行二首》,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第一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第二首诗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决无代汉自立之心。
3、两诗珠联璧合,庄重典雅,内容深厚,感情充沛,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于浓郁的抒情意境中,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充分显示了其雄深雅健的诗品。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篇4
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情感。(重点)
2.自主讨论,交流展示:品味诗歌语言,掌握诗歌中的表达技巧。(难点)
教学方法:
四读教学法(初读、意读、品读、美读);自主讨论、展示交流。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经得起历史的筛选而流芳百世呢?有一个人,在汉末大乱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是一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他曾叱咤风云,死后功过成败至今争议不休。他就是曹操。作为政治家的曹操,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作为诗人的曹操。
二、依案自学(参考导学案)(5分钟)
1.作者介绍。曹操(155-220)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作品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2.了解背景。建安十三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
3.解题。长短歌: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是根据歌唱时音节的长短的不同而区别的。长歌慷慨激烈、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短促、微吟低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歌行:乐府的别称,除此之外,还有歌、行、吟、引、曲、谣、辞。
4.自学检测(教师抽出导学案中部分内容检测学生自学情况)。
三、初读课文(5分钟)
1.自由朗读:纠正字音并完成导学案25页[正字音]相关练习(ppt):譬如朝露(pì);青青子衿(jīn);呦呦鹿鸣(yōu);何时可掇(duō);契阔谈(qì)(yàn);绕树三匝(zā);周公吐哺(bǔ)。
2.齐读。
四、自主讨论,交流展示(20分钟)
请学生结合导学案及课文注释:疏通诗歌大意,找出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1.(ppt)示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作者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诗经》中的典故,表达出作者想象到自己盛情宴请贤才时的欢乐、喜悦之情,体现出诗歌语言的含蓄之美。
2.小组讨论:本诗共32句,小组成员每人翻译4句,并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及作者情感,然后组内交流讨论。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意读课文。(小组朗诵)
4.参照示例,交流展示:
参考答案:诗歌大意略。1―8句:作者用比喻和借代的修辞手法,把人生比作清晨的露珠,表达作者因人生短暂,功业未成的忧愁;以杜康代酒表现出作者的这种忧愁连最好的酒都无法消除,可见忧之深切,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心之急切。9―16句:作者使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诗经》中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贤才的深切渴望之情,以及想象到自己盛情宴请贤才时的欢乐、喜悦之情。17―24句: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贤士比作天上的明月,想要却无法摘取,表达了作者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25―32句:作者运用比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将人才比作正在寻找栖身之所的乌鸦,表达出作者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贤才的栖身之所;引用了《管子》的典故表现出自己对人才的渴求是无止境的,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实际上曹操是以周公自比,表达他欲像周公一样一统天下,群贤臣服的壮志豪情。
5.教师总结:《短歌行》写于宴会之中,按理来说参加宴会应该是愉悦的,但纵观全文作者多次写“忧”,忧时光短暂,忧人才不来,忧功业未成。但作者的情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想到如能宴请贤才是何等乐事;想到当他一统天下,群贤臣服时,那情景又是何等壮观!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的情感是随着作者的想法改变而不断变化的。(ppt)
五、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5分钟)
1.女生读。
2.男生读。
六、课文美读(8分钟)
1.名家朗诵(多媒体)。
2.自由朗读。
3.美读课文(指名朗读)。
七、课堂总结(1分钟)
苏轼说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曹操自己也说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古人尚且如此珍惜时光,忧愁无法实现理想抱负,何况今人?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每一堂课,学好知识,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
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一一《赤壁赋》苏轼
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一《短歌行》曹操
4、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一一《临江仙·忆古桥桥上饮》陈与义
5、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一《与朱元思书》吴均
篇6
诗,文学领域中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一颗华彩四射的瑰宝。她有着耐人寻味又绮丽独特的风格——诗的洒脱,诗的含蓄,诗的飘逸,诗的沉郁,诗的豪放,诗的婉约……诗是文学的精华,是生活的缩影。
诗言志。因诗本身重在反映诗人的品格、志向,则诗的品位更取决于诗所言志的价值。无论是曹操的《短歌行》,还是陆游的《书愤》,或是反映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国的政治理想而广泛招揽人才的心情,或表达作者重新立誓报国的情感。无怪乎朱自清先生誉“诗言志”为我们诗坛“开山的纲领”。
诗缘情而绮靡,诗常寄深情于诗境,正所谓“诗以情为主,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无论是杜甫的《登高》还是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前者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独的复杂感情,后者表明了诗人开风气之先的乐观思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诗的本职应在抒情”。
读诗,常人皆爱之。而读诗重在悟诗,惟有用心去品味,用情去感受,才能真正悟出超凡脱俗的诗韵!
篇7
1、古代把饮酒称作倾杯、把酒、品酒、碰杯、举杯、畅饮等。
2、杜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相传酒是夏朝杜康(即少康)发明的,故以酿酒的祖师爷杜康之名作酒的代称。
3、般若汤:“曲肱但作吉祥卧,浇舌惟无般若汤。”(谢逸《闻幼盘弟归喜而有作二首其二》)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就把酒称作“般若汤”。苏轼《东坡志林道释》:“僧谓酒为般若汤。”窦革《酒谱异域九》:“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云般若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曾给甘肃皇台酒题词“香醇般若汤”。
4、杯中物:“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陶潜《三责子》)“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杜甫《戏题寄上汉中王》)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空”。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本《三国志》,道出了三个国家的盛衰。从“挟天子以令诸侯”直到魏国统一天下,从垄中对到七擒孟获,从赤壁之战到白衣渡江,有泪,有笑,有喜,有忧……三国的历史,是永远讲不完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的,我想说的就是曹操。
从政治、军事角度来看,曹操无疑是一代枭雄,甚至冠以军事家、政治家的头衔也不为过。从军事上论,曹操的智慧在赤壁之战得以充分广泛体现。他想出的计谋虽然几近诡异,但是绝对不落于诸葛亮之后,所以往往能够出奇制胜。孙策、刘备、袁绍都曾数次被他打败,他所凭借的,就是他的超凡的军事才能。但是,后人谈到他时,几乎都是众口一词的否定,极少有人能够仔细分析一下他的才干,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站错了政治立场。千年的演义已经使一个观念深入人心??刘备、诸葛亮就是正面人物,而曹操始终都是一个大反派。这一观念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错误的印象??曹操就是“奸诈”的化身。实际上,从《三国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读出曹操的政治头脑,他一贯奉行的是 “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这个策略,无论是从现在看,还是从当时看,都是极为高明的。在董卓逼迫献帝迁都后,献帝本人一直过着连乞丐都不如的生活。作为势力还不算大的一个官员,曹操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时机,他在献帝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并把他“恭迎”回了“许都”,无论是“以令不臣”还是“以令诸侯”,曹操的杰出才能都是无人能敌的,可是这一点亮光却在黑暗中消沉了。
抛开曹操的政治立场,从文学角度上看,曹操也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大文学家。曹操一生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乐府诗中短歌,例如《蒿里行》、《观沧海》、《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曹操的诗根据写作时间的不同大概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写董卓时期的艰苦岁月,第二类是写他统一天下的壮志雄心,第三类是赤壁之战后他对岁月无情的感叹。我本人更喜欢第二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表现了曹操虽至晚年,却仍不弃雄心壮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又表达了他立誓统一天下的决心……
这我从《三国志》中读到的曹操,“志”毕竟不是“演义”,他可能读起来并不动人,但却很真实是。从它那里,我看到的是一个好观察、勤思考的曹操。但是,曹操毕竟是乱世英雄,因此他的一生如同三国的历史,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
篇9
对于你的记忆,伶仃的可怜,所以只好浮想连篇,请你不要介意。
怀念,怀念儿时的我们,直到现在才知道什么叫“长大”,知道那时的无知与无邪。
与你追逐的时候,时常绕着几棵松树,那时的树儿正同我们一般高,更叫人欢喜的是,那时的我正在背曹操的《短歌行》,其中一句和我们的行为很像,所以直至五年后今天的我依然记忆犹新。“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不懂何意的我,就这样记住了这就话,直至今日,才明白,绕树三匝后,又有何枝可以依靠?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古话确实说的对,虽然现在几乎每天还可以见到你,可我知道,我们中间的大山是谁也无法逾越的……
篇10
东北天寒,虽是秋季,温度却早已到了零度以下。带足了冬衣,背着相机、镜头,兴冲冲奔赴长白山下。无奈人算不如天算,到东北的第二天就开始下雪,封山,天池是去不了了。望天鹅和五女峰倒是人烟稀少,基本享受了“包山”的待遇——偌大的景区,只有我们一行四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遗憾的是,山上的红叶早早地落光了,我们拿着相机、背着好几个镜头,苦无用武之地,对着灰突突的山峦随便咔嚓了几张,怏怏地下山,觅食去了。
都说:“食、色,性也。”既然色不能摄,那就只剩下择食而饲了。好在东北物产丰富,一路吃下来,大快朵颐,推杯换盏,好不自在,早把摄影之事抛到了九霄云外。事后算起来,最为难忘的当是在靖宇县的满族家庭吃肉的那段经历。
曹操在《短歌行》中早有古训:“何以解忧?唯有吃肉。”我们东北一行四人组,三男一女,除去女孩不算,剩下的三位男士,均是不折不扣的肉食动物。就拿其中一位朋友大熊为例,身高一米九一,体重二百斤开外,跟武松似的一条好汉。武松在景阳冈连饮十八碗烈酒被传为佳话,其实他一口气吃了二三斤牛肉,也算是食量骇人。大熊亦是无肉不欢,去米饭管饱的排骨米饭用餐,他能一口气吃六碗米饭!呃,好像有点走题,跟吃肉没什么关系……反正就是这个意思,这几个爷们儿,个个都是属狼的——见了肉眼睛都绿了。
离靖宇县不远,在山下的林区,有一个小村镇叫“西南岔”。同去东北的朋友小咸,他的二舅正住在此处。我们抱着去林区拍照的想法来到这里。计划是这样的:头天先去附近的山上看看,明天一大早起床,去林区拍拍日出、拍拍运木材的火车什么的。后来的结果是这样的:我们在这里喝了三场酒,吃了三顿肉,基本上什么也没拍,然后就坐大巴回靖宇县了。
早就听说满族人能吃肉。早几年爱喝普洱,稍微研究了一下,普洱成为一时之尚,是从满清入关开始。满清马上得天下,是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入关之后,皇室饮食更是极尽奢华,山珍海味吃多了,难免消化不良,所以有消食、解油腻功效的普洱茶便流行起来。贡品普洱除了皇宫自用之外,还赏赐给皇亲国戚文臣武将,当时能拥有普洱茶成了满清显贵的一种标志。
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的,是满族人还有一个“吃肉节”。在历史上,满族人把二月初一叫吃肉节,对老北京的满族人来说,是一个极盛大的节日。《那桐日记》中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初一日,某刻进内,坤宁宫吃肉,辰初礼成,西苑门论班,外务部值日。”
庄严的皇宫这天要在这里设屠宰场。宫内把一个长方形的大木案子摆在正殿的西侧,上面包着铁皮。案子后有两个深坑,坑里置半人高灶台两个,上面安放两个大铁锅,里面可装整只肥猪。案子两旁有两个大木案子专供给猪刮毛、割肉时用。生猪宰杀后除猪头上留着一小撮猪毛被红绳系好之外,其余全部退光,下锅煮好,然后由司俎官引着,由杂役抬到神杆前的灶台上。祭祀后的无盐白肉分赐给大家,切成薄片后再蘸佐料吃,这是保持狩猎民族的古规,叫作有福同享。
再说我们到了西南岔,已近中午,饥肠辘辘之时,就见二舅摆了一桌农家盛宴,白肉血肠、扒猪脸、小鸡炖蘑菇……满桌的肉食让我们垂涎欲滴,也顾不上客套,三下五除二,吃了个肚满肠肥,喝了个五迷三道。下午顶不住酒劲儿,眯了一觉,五点多刚起来,二舅又摆上了:红烧肉、猪头肉、各种下货……中午的饭似乎还在嗓子眼没消化,面对一桌肉食,实在难以举箸,可是二舅太过热情,三劝两劝,又吃上喝上了。一场酒喝到近午夜时分才散去,各自带着酒意睡去。第二天一早,七点多,我们刚起床,就见二舅早早地坐在桌前等候着,桌上又是一大盘一大盘的肉食……我们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这时只见二舅又从床底下拖出一箱啤酒来:“来,整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