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雪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4-01 09:5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描写雪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描写雪的诗句

篇1

描写下雪的诗句1

1、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元稹《南秦雪》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3、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余雪》

4、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6、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7、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杜甫《公安县怀古》

8、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连处士墓》

9、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1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11、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孟郊《苦寒吟》

1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3、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李商隐《对雪二首》

14、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元黄庚《雪》

15、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16、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诗经小雅角弓》

17、商山风雪壮,游子衣裳单。四望失道路,百忧攒肺肝。——孟郊《商州客舍》

18、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19、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踏莎行》

2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1、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22、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23、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沈佩《南乡子》

2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26、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白居易《村雪夜坐》

2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9、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华。自古最先标瑞牒,有谁轻拟比杨花。密飘粉署光同冷,静压青松势欲斜。岂但小臣添兴咏,狂歌醉舞一家家。——张义方《奉和圣制元日大雪登楼》

30、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1、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2、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韩愈《李花二首》

3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5、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6、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37、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38、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9、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4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41、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李九龄《寒梅词》

42、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清洪升《雪望》

43、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4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45、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曹操《苦寒行》

46、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47、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48、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49、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刘驾《苦寒吟》

5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51、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李白《冬日归旧山》

52、钟陵风雪夜将深,坐对寒江独苦吟。流落天涯谁见问,少卿应识子卿心。——韦庄《钟陵夜阑作》

5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54、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杜牧《独酌》

55、天山雪后海雪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56、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罗邺《早发》

57、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58、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雪吹得香零落。——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59、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陆游《金错刀行》

60、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描写下雪的诗句2

1、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2、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时彦《青门饮·寄宠人》

3、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4、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李白《王昭君二首》

5、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黄景仁《别老母》

6、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薛昂夫《蟾宫曲·雪》

7、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9、俄而未霰零,密雪下。——谢惠连《雪赋》

10、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11、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

12、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1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14、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白居易《村居苦寒》

15、飞雪过江来,船在赤栏桥侧。——吕渭老《好事近·飞雪过江来》

16、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17、雪霏霏,风凛凛,玉郎何处狂饮?——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18、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李白《紫骝马》

19、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屈原《九章》

20、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21、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2、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23、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24、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25、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王士祯《春不雨》

26、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张衡《四愁诗》

2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8、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杜甫《岁晏行》

29、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张孜《雪诗》

30、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1、霜雪兮漼溰,冰冻兮洛泽。——王逸《九思》

3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33、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34、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姜夔《暗香疏影》

35、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杜甫《岁暮》

36、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37、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38、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姜夔《钓雪亭》

39、悲霜雪之俱下兮,听潮水之相击。——屈原《九章》

40、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佚名《信南山》

41、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卖炭翁》

4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3、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李白《折杨柳》

44、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45、江上雪,独立钓渔翁。——李纲《望江南·江上雪》

46、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47、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祖咏《终南望余雪》

48、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49、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孟浩然《南归阻雪》

50、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51、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孔平仲《寄内·试说途中景》

52、冬宜密雪,有碎玉声。——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53、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刘禹锡《更衣曲》

54、秋冬雪月,千里一色;——苏轼《放鹤亭记》

55、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56、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57、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5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篇2

1、春姑娘带来姹紫嫣红的春天,因为春天可以观赏春*中美丽的花朵,在草地上放飞理想风筝。

2、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

3、春姐姐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的身旁。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它们不再是干枯的土黄色,而是渐渐地变成了幽幽的绿色。马路也不再是冰冷的了,而是开始渐渐地变温暖了

4、迎着和煦的春风,青蛙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走出家门。

5、春天来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

6、春天的雨是柔和的,只见春雨 在竹枝、竹叶上跳动着。那雨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铉上跳动的音符,奏 出优美的旋律。

7、春季,一个静与动完美结合的时节。春季像一个天使,踏着愉快的脚步,翩翩来到人间。

8、春天的阳光格外明媚,春姑娘展开了笑脸,太阳,红红的光束射过来,那温柔地抚摸你,像年轻的母亲的手。

9、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10、春季,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瞧,随着“春姑娘”的到来,可爱的小动物们都蹦蹦跳跳的跑出来了,孩子们也笑奔跑出来了,与风筝一同享受春的乐趣。

11、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撒下一片繁茂。

12、春姑娘来到人间,为大地披上绿衣。

13、蜜蜂为花儿舞蹈,花儿为蜜蜂献上了甜美的花。

14、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极了!

15、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6、在这一个温暖的季节里,在树林里,许多的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 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17、随着春姑娘轻快 的步伐,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在公园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一些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18、春季的歌洋溢在每一个角落里,从幽静的乡村到沸腾的城市,看看那厂房与街道,春季煞是惹人喜爱。你看,街心花园中,百花争艳,姹红焉子,竞相开放,可真是美不胜收呀!淡雅的色彩和芳香诉说着春季的情怀。

19、布谷鸟在春天的舞台上,奏响了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

20、每到春天,红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药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竞相开放。它们有的花蕾满枝,有的含苞初绽,有的昂首怒放。一阵阵沁人心肺的花香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边歌边舞。

21、春天母亲又苏醒了,她哺育小草,呵护大树,孕育生命,温暖人间,使世界一片生机盎然。

22、如今,春季已到。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语诗句来 形容、赞美春天。春天,带给人生命力,带给人希望。

23、春天来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

24、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啊,原来是春雨给潭水带来绿色的生命。

25、在树林里,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小河,河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 听的笛声所牵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他们吹出了心里的幸福和快乐。

26、春风吹,青蛙从洞里爬出来了。

27、近了,近了,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了,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了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飘到那油绿的草地上。

28、春姑娘拂一拂袖子,大地春意盎然,她笑了,笑声,又化作那丁冬作响的清泉,冬眠的动物们纷纷来看望春姑娘,欢笑萦绕耳畔。

29、春,就像一个美丽的仙女,轻轻地轻轻地,把所有的生物都叫醒了。

30、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31、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它们“叽喳,叽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

32、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33、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34、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黄色的野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35、可爱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那一片生机的景象便随之来到四面八方,整个世界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

36、春天来了,山上的冰雪融化了,花儿苏醒了,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漫山遍野的野花笑了,春姑娘从春天的王国里翩翩走来。

37、春天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微笑的向我们走来。

38、春天戴着花冠,披着绿裳,踏着彩霞,兴致勃勃地到来了。

39、春天总是带着一种水仙裙摆般素静淡雅的羞涩。()

40、春,还像一个调皮的孩子,用他的眼泪,变成了春雨。

41、冬色爷爷送走了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春天的景色十分美丽,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

42、天空上,怎么是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啊,原来孩子们在防风筝呀。在蓝天白云的照耀下 ,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43、春天像妩媚的姑娘,沾花带叶,浓妆淡抹,总是对着平静的湖面欣赏自己的容貌,却不信夏天那么有活力,秋天那样勤劳,冬天那样坚强,只是让人迷惑而懒惰。

44、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就提着百花篮,伴着春风,带着春雨,悄悄地来到了人间,顿时,大地万物复苏,乌语花香,呈现出一派生气。

篇3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9题;共102分)

1.

(5分)读一读,数一数

有________个翘舌音音节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一zhī小老shǔ,zhēng

叫zī

zī。人们都讨厌,一起来打shǔ。

2.

(3分) 按下列要求填空或回答问题

①鸣翠柳的“翠”字,该字的上半部分写成“羽”字是否正确?________;“柳”字的右半部分的笔顺是:________

②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含”字,哪儿容易写错?它与“岭”字的右半部分有什么区别?

________

3.

(18分)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本课的字,再扩成三个词写下来。

山: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天: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

(6分)选词填空

亿

①我们国家有十三________人口。

②同学们________口同声地说:“好”!

③奶奶________起往事。

④我________小红去书店看书。

⑤门________他轻轻地关上了。

⑥我要加________努力学习。

5.

(2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反映了大自然的:(

①色彩美

②动态美

③声音美

④形象美

⑤人工美

A

.

②③④⑤

B

.

①②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③④

6.

(6分)按拼音写汉字

jué

liú

________句

停________

河________

liǔ

lǐng

________树

西________

白________

7.

(6分)读拼音,写词语

①毕竟xī

hú________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②接天lián

yè________wú

qióng________碧,映日

huā________别样红。

③窗含xī

lǐng________千秋雪,门泊

dōng

wú________万里船。

8.

(2分)填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描写莲叶的诗句是________,描写荷花的诗句是________。

9.

(3分)读《绝句》,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下列词语。

鸣:________

窗含:________泊:________

10.

(2分)选择理解正确的一项。(

A

.

“门泊东吴万里船”中的“万里”是虚指,意思是行程很远。

B

.

“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青天”指的是青色的天。

11.

(8分)组词

湖________

莲________

穷________

荷________

绝________

含________

岭________

吴________

12.

(3分)给下划线的字选着正确读音。

一行(xíng

háng)________ 门泊(bó

bé)________ 翠(cuì

huí)柳________

13.

(4分)下列诗句写的分别是哪个季节?请你填一填。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________

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________

③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________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________

14.

(6分)形近字组词

绝________

决________

含________  令________

舟________

船________

15.

(2分)多音字组词。

行:háng________

xíng________

16.

(8分)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①两个黄鹂________翠柳,一行白鹭________。________

②窗________西岭________,门________东吴________。________

17.

(5分)填空。

《绝句》这首古诗作者分别是________代伟大诗人________。在内容上侧重于________。并借景________。《绝句》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________的心情。

18.

(8分)读课文填空

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诗句描绘的是西湖的________和________,向人们展示了________(时间)西湖的独特景色。

②《绝句》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描写的是明媚秀丽的________(季节)景色。

19.

(5分)默写古诗

绝句

两个黄鹂________ ,________ 白鹭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

二、阅读题

(共1题;共13分)

20.

(13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1)写出诗中下列字的读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试着用现代文写出后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3)从前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描写了作者(

)时的所见所闻。

A

.

春日赏花

B

.

夏日淋雨

C

.

春日远足

D

.

夏日游园

(4)从诗人的描述中,我们领略到了一个(

)的春天(双选)。

A

.

草长莺飞

B

.

生机勃勃

C

.

色彩缤纷

D

.

花红柳绿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9题;共10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二、阅读题

(共1题;共13分)

20-1、

20-2、

篇4

1、描写梅花的诗句有很多,“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描写了梅花坚贞孤傲的傲骨;

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写的是梅花姿态的优美和幽幽的香气;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赞美的是梅花的幽香。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阅读下面这首诗,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再看2013辽宁卷诗歌赏析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竹轩诗兴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从设问来看,湖北卷考查的是赏析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而辽宁卷考查的是赏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即诗人自己的形象。

鉴赏古诗中人物形象的流程,一般分四步走(以2013辽宁题为例):

第一步:审。仔细审题,明确鉴赏对象和要求。这道题的鉴赏对象就是诗人自己;鉴赏要求是“简要分析”,需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

第二步:找。找到诗中描绘人物形象的有关诗句。他身处竹轩,轻掩柴门,漫步小径,品茶焚香,或倦卧,或闲吟,悠然自得。竹轩之中四时皆有佳趣,赏竹,观雪,品梅,均非别处所能领略。

第三步:析。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意。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就竹而居,可见其不同流俗;风卷柴门,可见其居室简朴;品茶观景,可见其生活闲适;倦卧闲吟,可见其自由自在;赏雪品梅,可见其情趣高雅。

第四步:结。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情趣追求。从作者对居所环境和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种闲散自由生活的赞美。

分步赏读了诗歌的内容,明确了诗人的形象意义,答案则可归结成三部分:形象+解说+意义。

(1)总说诗中的形象是什么。把最重要的答案写在最前面。其模式一般为:……塑造了一个(形容词)……(名词)形象。

(2)结合具体诗句描写的特征,对前述形象特点加以解说分析,并指出这个形象是如何塑造出来的。

(3)指出通过塑造这一形象,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意旨。

据此,2013年辽宁卷的答案可以整合为:

本诗塑造了一个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描写诗人行为的词语,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除了熟知赏析过程和答题步骤外,还要从以下三个层面上赏析。

从人物描写的层面上,要从作品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甚至细节等方面的描写中探究出人物的品格、精神、情操,然后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来,像辽宁卷中的“倦卧”“闲吟”就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生活态度。

从环境烘托的层面上,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诗人会在作品中通过环境的描写对人物进行侧面的烘托。如辽宁卷中写诗人居住的“柴门”,门前的“狭径”都见出了他物质生活的简朴。

从知人论世的层面上,每个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深深地在他身上打上烙印,也会深深地把这种烙印刻在他的诗歌中,所以,知人论世有助于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和诗歌传达的感情。

总而言之,赏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和赏析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没有本质的区别,只要能抓住一些关键点,并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一定能准确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点。下面这个鉴赏形象口诀,可能对你有些启发:

细读全诗莫慌张,审题揣摩绘形象。

冷暖色调区分开,知人论世看简况。

深层含意要挖掘,关键词句不能忘。

整合答案有模式,先总后分说端详。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

苏 轼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女性形象?

醉中感怀

陆 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青衫犹是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

2. 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篇6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修辞手法,二是表现手法,三是抒情手法。

2013年高考对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方式主要有5种:

1.(2013年高考语文安徽卷)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2.(2013年高考语文天津卷)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2013年高考语文湖北卷)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4.(2013年高考语文湖南卷)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

5.(2013年高考语文重庆卷)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以上5种题可分为提示问和非提示问两类,提示问是指题干中有限定具体分析角度的提示语的问法。第1~4四个题都是提示问类题,第5题为非提示类问题,即只在题干中以“手法”一词标示是分析手法题,不再有其他任何限定具体分析角度的提示语。

【解题技巧】

一、使用规范的、专业的名词术语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

1.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借事抒情(即事感怀),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鉴今、借古抒情、怀古伤今),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用典抒情。

2.描法。主要是指景物描写。包括衬托――正衬、反衬(如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对比描写,白描,细节描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侧面虚写或曲写(如以对方写自己、以自己写对方),写景手法(衬托渲染、层次安排、运用修辞、想象联想、色彩描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远景近景、动静结合、明暗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双关(谐音双关)、设问、反问、用典、叠字、互文、反语等。

4.篇章结构。包括开门见山、小中见大(以小见大)、首尾呼应(前后照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画龙点睛、承上启下、起承转合、情景分写或合写等。

二、按照程序、模式答题

步骤一:用术语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阐述这种手法是怎么运用的。(阐运用)

步骤三:此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析效果)

如2013年高考语文辽宁卷第8题:“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这是要求对“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一句的妙处进行分析。竹梢随风摆动在茶碗中有倒影,风吹竹叶的声音与袅袅升起的烟缕相伴而来。可以看出这一联的画面感与动感比较强烈。考生要着重对“细从”“轻逐”这两个动词进行分析描述。通过具体分析,即可分析出这一联的妙处在于其营造的动态感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答题时可以按步骤答题:这一联运用了全联视听结合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步骤一)。“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步骤二)这一联生动地描写了作者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作者生活的闲适。(步骤三)

三、准确答题二原则

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

1.分问则分答,合问则分点回答。如2013年高考语文江西卷第14题第(2)小题:“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这是一道分问题,命题者把出处和用意这两个要点分解为两个小题。对于这类题,考生要依照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作答。而2013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第14题的第(3)小题“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是一个合问题,是将分析虚实相生手法涉及的三个小问题“哪些句子是虚写之景?哪些句子是实写之景?虚写之景与实写之景有怎样的关系?”合成一个大问题。对于这类试题,考生则要坚持分步分点作答。

2.分析表达技巧一定要到位,语言力求优美有诗意。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时,考生既可简洁解释诗句意思,也可在自己的分析中使用原诗关键词语。如2013年高考语文四川卷第13题第(2)小题要求分析诗中“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的妙处。此题出题角度具体,考生可作答如下:“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作者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和在醉酒豪言中的显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在这个参考答案中,对前两组对比运用了简释句意法分析,而对第三组时间上的对比则运用了原诗关键词,由此可见,综合运用简释句意法和选词穿插法来分析,可收到全面而又简洁的表达效果。

【答题误区】

一、泛泛而谈,虚多实少

诗歌鉴赏是不能够脱离诗句本身的,所以考生在答题时,切不可不加分析地空对空作答,而应该结合诗句对自己的答案进行必要的诠释,让结论有据可依。如谈到形象生动,就得结合诗句讲清楚形象在哪里,生动在哪里。

二、单纯地以翻译代替鉴赏

诗歌鉴赏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命题者不可能仅仅让考生去翻译诗句,虽然翻译诗句也是常见的答题的一个环节。所以考生如果本末倒置,只译不赏,是无法得到高分的。

【同步突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赠花卿

杜 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后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注],以此奉寄

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栾][囗]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粤秀峰晚望

同黄香石诸子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出 关①

徐 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

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鹧鸪天 兰溪舟中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一句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两种对这一句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结尾二句,一气贯成,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请从表情达意方面比较二者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水龙吟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 轼[注]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当时,坡被贬谪黄州。

1.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一句对杨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章词和苏词都提到了一个“泪”字,试比较其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欲与元八卜邻①,

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②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①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的诗友,两人结交二十余年。卜邻:选择作邻居。②墙东:《后汉书・逸民传》有“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语。后因以“墙东”指隐居之地。

1.白居易很想和元八结邻而居,乃作这首七律相赠。他讲了哪些理由呢?试简要列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7

1、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李白《赠庐司户》

2、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5、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李方膺《题画梅》

6、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7、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怨》

8、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9、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白居易《夜雪》

10、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篇8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要明确考题方向,即怎么考

2008—2011年全国新课程卷对“古代诗歌阅读”部分的考查,题型相对稳定,两个小问,均为主观题;选材上看,以唐宋诗词为主,特别是以唐宋诗占主导地位,但唐诗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宋诗有所上升,宋词、元曲及明清诗比例略有提高。名家名篇有所下降,出于防备押题的需要,名家的非代表性作品和一般诗人的佳作有上升趋势。考查点设置上看,是“一诗两问”,重点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大多以单独鉴赏的方式考查对诗歌的整体把握。

三、如何备考,即怎么应对考试

(一)注重平时的积累:应该了解诗词的文体知识和文化常识,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做好相关的知识储备。进一步了解重要的诗人诗作,对诗歌背景和重点作家情况了解,都有助于解答习题。

(二)诗歌鉴赏题应试对策(强化四种意识)

(1)强化审题意识。题干一般包含着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做题前一定要吃透题干要求。

(2)强化解题流程。古诗鉴赏的解答应该遵循这样三个步骤:第一,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读懂诗歌要注意“五看”:一看题目,二看作者,三看注释,四看诗句,五看题干。第二,看清要求,明确方向。第三,注意表达,规范作答。

(3)规范答题意识。掌握答题的常用模式、基本思路。

如“炼字”题的答题顺序:解释字义,将字放在句中翻译诗句,说一下该字本身的好处(活用或修辞手法),再看一下该字在表达诗人思想情感和主题上的作用。在答题格式上,—般是先观点,后理由;先概括,后具体。

(4)坚持答案组织的原则:紧扣诗句,细致深入。

第一种类型:分析形象类。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模式:四字词概括图景、氛围+结合诗句具体描绘图景+表达何种情感。

第二种类型:分析情感主旨型。常式问: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变式问: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第三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写作手法(技巧)、表现手法(广义)、艺术技巧等是十分宽泛的概念。答题模式: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效果、作用(传达了什么感情)。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第四种类型:语言、炼字类。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模式:解释字义,将字放在句中翻译诗句,说一下该字本身的好处(活用或修辞手法),再看一下该字在表达诗人思想情感和主题上的作用。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正确解答:四字词整体概括+结合重点诗句分析。

示例:(2011年天津卷)1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骤雨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1)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怒涛顷刻卷沙滩”写出了波涛汹涌,水势迅猛变大的情景;“十万军声吼鸣瀑”描写了下雨时,响声震天,好像瀑布发出的巨响;这里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描写生动形象。

篇9

一、修辞手法

古诗中最常见的修辞有四种:比喻、对比、拟人、夸张。教学时可重点介绍它们的作用。

1.比喻。诗歌中的比喻主要有两种作用。一是突出事物的特征,使其形象生动,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用“白银盘”比喻洞庭湖水光,用“青螺”比喻山色,写出山水之美。二是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象。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用“一江春水”比喻“忧愁”,使得本来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2.对比。对比可以使比较的双方特点凸显,从而使情感更鲜明,主题更深刻。有今昔对比,抒发今不如昔的感慨,如很多咏史诗;有空间对比,如吴融的“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两句,通过宫中与四郊气候的对比,揭示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不能体察民情的社会现实;有人与人的对比,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现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现实,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愤慨;有人与物的对比,如杜审言的“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诗人拿自己和湘江水对比,表现了被贬南下的无奈;还有物与物之间的对比,苏轼用“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突出傲霜斗寒的形象。

3.拟人。它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一是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喜爱之情,如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二句,写出了春雪的活泼可爱。二是移情于物,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诗人的情感已转移到花和鸟身上。

4.夸张。古诗的夸张主要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来表达诗人的喜怒哀乐之情,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哀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则表现了诗人和友人的深厚情谊。

二、表达方式

由于考试中基本不涉及说明、记叙和议论,因此这里主要介绍描写和抒情。古诗中的描写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结合。《李凭箜篌引》一诗就是采用以侧面描写为主,正面描写为辅的方法。白居易的《夜雪》则完全采用侧面描写,从触觉、视觉和听觉三个角度对夜雪作了描绘。

2.动景和静景的结合。很多诗在写景时爱将动景与静景结合起来。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刘的《雨后池上》一诗,前两句“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极写水面之静,后两句“东风忽起垂杨柳,更作荷心万点声”则以动衬静。李白的“遥看瀑布挂前川”化动为静;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则化静为动。

3.远景和近景的结合。诗人在写景时,常既写远景又写近景,使得画面更加开阔,景物更有层次感。如张籍的《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诗的第二句写的是近景,其余三句都是远景。

4.实景和虚景的结合。虚实相生,是古诗写景中的绝妙境界。因此,诗人在描写实景的同时,常常会插入虚景。虚景主要有五种。一是印象之景,即过去存在、发生过,但现在已不复存在,如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燕”及“百姓家”是实景,而“旧时王谢堂”则已成过眼云烟,是虚景。二是不见之景,即因条件限制,目光无法触及之景,如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红杏”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属于实景,而“满园春色”则由于围墙的阻挡无法看到,是虚景。三是猜测之景,这种情景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如杜甫的“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和白居易的“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都是诗人猜测之情景,借助这样的猜测想象,更加流露出诗人思家心切。四是假设之景,这种情景根本不可能存在,完全是诗人主观愿望,如柳宗元的“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五是梦幻之景,如苏轼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古诗中的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常和议论结合在一起,一般在诗的后半部分及词的下阙。这些句子常带有叹词或“悲”“愁”“思”等体现诗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物,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万里悲秋常作客”“烟波江上使人愁”“低头思故乡”等诗句,都是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诗词中非常普及,诗中写景的句子,一般都用了这种手法。如李商隐的“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就是借景抒情的典型例子。托物言志主要用在咏物诗中,如张潜的《早梅》,诗人以梅自喻,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三、表现手法

侧重介绍用典和衬托。

1.用典。古诗词中引用的典故可分为字典、句典和事典三种。字典是指化用某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字词,如柳、杜鹃、梅花落等。韩琮的“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中的“暮云”就是化用了杜甫的诗句“江东日暮云”,用来指友情。句典是指化用前人的诗句,如辛弃疾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就是化用了杜甫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事典是指在诗中化用故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成功的运用了五个典故,借这些史实,作者含蓄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使用典故,在文字上可以以少胜多,在表意上可以含蓄委婉。

篇10

然而,诗词语言含蓄凝练,意味隽永,常常“言近而旨远”。我们固有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遇字必解,理性分析,一一对应地用现代汉语来解读那充满灵性的诗句,往往冲淡了诗句的灵性,失去了诗的神韵,吃力却不讨好。再加上时代的久远、生活环境的迥异、思想认识的差异,古诗词与学生感情之间势必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对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平面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在解读诗句的同时,保留古诗的独特韵味,使学生立体地感悟古诗意境,真切地与诗人对话、沟通,并产生情感的共鸣呢?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以诗解诗”是引领学生步入诗歌殿堂的一座桥梁。“以诗解诗”, 用诗意的解读,让学生在诗意盎然的氛围里去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音乐美、形象美、意境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同时又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诗词名句,可谓一举多得。而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古诗词已有一定积累,初步形成分析理解能力,具备“以诗解诗”的主观条件。所以,诗词教学,必须跳出传统的字义――句义――情感分析“三步走”的旧模式,走“以诗解诗”的新路子。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以诗解诗”古典诗词教学的理解与思考。

一、深厚的古诗词积累,是“以诗解诗”的基础

要想以诗解诗,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积淀。我以小学低段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和小学语文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为蓝本,阶段性开展师生背诵古诗文比赛。这激发了学生的热情,点燃了学生的兴趣,很短的时间内大部分学生对这100多首诗都能熟读成诵,还有部分学生利用假期积累了更多的诗词。这样,学生中逐渐形成了古诗词学习的热潮。现在他们每个人的古诗积累量都已经超过了150多首,有的甚至达到了200多首。

二、触发――“以诗解诗”的重要能力

在“以诗解诗”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培养一种触发的能力,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学新古诗时,觉得与先前学过的某一首诗有某种相似之处,这也是触发。在教学古诗时要经常去锤炼学生触发的本领。如学生学了《赠刘景文》这首诗后问:像这样描写秋天虽然萧条冷落,但仍给人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古诗还有很多,你能找到这样的诗句吗?杜牧写的《山行》深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也跟杜牧和苏轼一样,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鼓励人们像鹤那样振翅高飞,大展鸿图。练就了触发的真功夫,学起诗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像滚雪球似的,以一带几,久而久之,“以诗解诗”学生就能培养一种触发的感悟能力。

三、抛砖引玉,“以诗解诗”的几种方法

1、同类引入――互相生发。在古诗词学习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共性,如有的都是送别诗:《赠汪伦》、《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有的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等;有的都是描写夏天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山亭夏日》、《夏日南亭怀辛大》等;有的都是描写冬天的古诗:《江雪》、《冬景》、《夜雪》……。因此,我在教学某一首古诗时可适当地引用同一类型的诗词名句,有助于扩大阅读效果,有利于让学生立体地多频道地接收。例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以目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感情。最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借景抒情,诗中的“孤帆”、“碧空尽”、“唯见”等词无不浸透着诗人与友人的情意。这给缺乏这方面情感经历的学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惑。这时,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已学过的送别诗,以歌送别诗,如《赠汪伦》;以物送别诗,如《别董大》;以酒送别诗,如《送元二使安西》等,再组织学生进行反复吟诵,这样,埋藏在学生心底的情感就有可能被焕发。一旦焕发后,让学生再来吟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心中便有了几多的感触。学生体会到的,除了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对友人的祝福,祝友人前程似锦,愿两人的友谊天长地久,恰似那一江春水向东流……。

2、意境引入――降低难度。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诗人截取几个最感人的镜头,用跳跃含蓄的语言,创设出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入境,是对意境的体悟,是读诗的根本。但是,由于年龄、阅历的原因,体悟古诗的意境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生硬地解说、灌输,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丧失诗歌的灵性与韵味。而引用一些具有相同意象意蕴的诗句加以对比或佐证,代替生硬的讲解,以诗解诗,引导学生领悟意象的深层意蕴,从而让学生进入"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艺术境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