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诗词范文
时间:2023-03-24 19:00: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色诗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概念隐喻 《红楼梦》 颜色词 英译策略
《红楼梦》是汉Z典籍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堪称为一部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它内涵丰富,包含了大量的美学和文化信息,颜色词在其中出现频繁,从人物的服饰、容貌到自然环境的描写,甚至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都应用到了颜色词。《红楼梦》颜色词的隐喻解读、英译策略如何,有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本文以《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文本及其原文为对比、分析对象,从隐喻的视角对《红楼梦》颜色词英译过程中的隐喻解读及采取的英译策略进行研究,分析语言表层背后深层次的隐喻文化认知信息、隐喻发生的语境、存在的动机与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同时探讨英译过程中的具体处理与转换,寻找翻译规律,探析译者在汉语典籍颜色词英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与及采取的策略。
一.《红楼梦》颜色词英译研究概述
20世纪80年代,《红楼梦》的全译本面世,即1986年英国汉学家David Hawkes和John Minford合作完成的全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此后对于《红楼梦》英译的研究逐渐发展起来。
文军、任艳在《国内英译研究回眸(1979―2010)》[1]中将《红楼梦》英译研究分为总体研究(文化英译、译本研究和英译事业)及部分研究(词语英译、诗词英译、修辞英译、文化现象英译 、对话英译、称谓英译、名称英译、篇章回目英译、片段英译、典故英译、句子英译、对联英译、人物形象英译、器物英译及灯谜英译),其中词语英译共133篇,占《红楼梦》英译研究论文总数的17%,是所有研究主题中比例最高的,而《红楼梦》颜色词英译研究方面的论文仅占6篇。
另一方面,通过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检索结果显示,从1984年截至今日,国内学者们关于《红楼梦》颜色词的研究论文总数已达到1673篇,这显示出了颜色词,作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近代汉语典范”之称的《红楼梦》研究中的重要性,而与之对应的,从1984年至今,《红楼梦》颜色词英译研究相关论文却仅有平均每年不到3篇的总量,却未能充分将本土学者对《红楼梦》颜色词丰硕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红楼梦》的外译事业中去。
本文拟以国内本土学者对《红楼梦》颜色词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从隐喻的理论视角探讨《红楼梦》英译本在英译过程中如何解读这些颜色词背后的隐喻以及传达过程中所采取的英译策略,发掘汉语典籍英译规律,探索汉语典籍向外译介的启示意义。
二.概念隐喻理论的框架与意义
在“Metaphors We Live By”[2]中,Lakoff和Johnson(1980:3)提出了一个重要理论,研究隐喻在组织我们的概念系统时所发挥的的认知作用。“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不仅存在于语言中,更是存在于思想和行动中。”也就是说,隐喻被认为是人类在对世界感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思维与行为。
根据Lakoff和Johnson(1980:5)[2],隐喻的本质是“以另一种方式来理解和体验一种事物”。诸如此类的讨论将隐喻从一种语言形式提升到一种思维形式。在他们看来,概念隐喻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射。换句话说,通过源域的知识和经验来描述相对抽象的目标域。
与此同时,Lakoff和Johnson还关注为什么我们的日常概念是以一种方式而不是另一种方式组织而成,为什么概念隐喻能够将约定俗成的概念隐喻式地阐述出来。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中,我们认为,当说话者感知到语境异常,同时与约定俗成的概念产生对照时,隐喻就会被识别。这种对隐喻表达的识别触发了自身隐喻机制的阐释,它所触发的对语义的映射便获得了即时隐喻意义。
在“Brent Berlin & Paul Kay.Basic Color Terms: Their Universality and Evolution”[3]中,Brent Berlin和Paul Kay(1991:104)采取了98种语言的样本,通过大量考证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概括出了11种基本颜色词语:黑(black)、白(white)、红(red)、绿(green)、黄(yellow)、蓝(blue)、棕(brown)、紫(purple)、橙(orange)、粉(pink)、灰(gray)。同时Berlin和Kay还认为着十一种基本颜色词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里。基本颜色词的普遍性原则说明了人类对客观世界中的色彩所具有的认知能力具有同一性,而且不受个人语言差别的影响。这表明了在不同语言交流中,颜色词的语义存在着对应关系。
正如曹莉亚教授在《颜色词计量研究》[4]中所说,“《红楼梦》中颜色词使用精准且富创造性,其种类之多、频率之高、范围之广、数量之大,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无出其右者。”而概念隐喻理论恰恰是研究《红楼梦》颜色词英译中认知过程最适合的理论工具。
三.从隐喻视角看《红楼梦》颜色词英译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本文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视角探讨《红楼梦》在英译过程中如何解读这些颜色词背后的隐喻以及传达过程中所采取的英译策略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具体从两个方面探索《红楼梦》霍克斯英译本中译者对于《红楼梦》颜色词英译过程中隐喻的解读,同时深入探析在这一解读基础上《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机制。
1.《红楼梦》颜色词隐喻同一性
尽管人与人之间因地域、历史、文化等原因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差异,但在众多的文化形态中,人们的隐喻认知都建立在同样的机制上,即利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所要表达的某些抽象概念。人类的语言存在同一性,而“语言的普遍性是认知普遍性的子集”,人类的认知也存在同一性。霍克斯对《红楼梦》大部分颜色词的英译过程都是基于其隐喻同一性。现举例如下:
例句1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第四十八回)[5]
“I've been through all the ones marked with red circles,” said Caltrop.[6]
例句2入泥怜洁白(第五十回)[5]
On mud and dirt its pure white flakes fall down[6]
例句3大家打开看时,原硐荒诔淖呕⑽平酢⒔跎系着一束蓝纱。(第九十二回)[5]
The three men gathered round as it was opened. On its lining of tiger-brocade lay a length of blue gauze-like material,many times folded.[6]
上述几个例句中,“红”对应“red”、“绿”对应“green”、“白”对应“white”、“蓝”对应“blue”,译者之所以能够直接从目标语中找到对应的颜色词,都是基于这些颜色词具有隐喻同一性。
2.《红楼梦》颜色词隐喻差异性
介于人类的共性,人类的认知也存在共性。而另一方面,由于地域差异、文化历史发展也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地区国家社群的人对外部世界所产生的概念也有不同的认知。在《红楼梦》颜色词的隐喻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情感与文化认知根源。
(1)情感差异
人类往往能够通过他人脸色上的变化来感知对方的喜怒哀乐。比如喜悦、激动、羞臊时,大量血液就会涌向面部,使之呈现红色甚至紫色。而惧怕、焦虑、忧郁时则呈白色。《红楼梦》中译者会常常将某些颜色词用目标语背后所代表的情感认知来表达。如:
例句1这傻大姐听了,反吓得白了脸,说:“再不敢了。”(第七十三回)[5]
Simple turned pale with fright.“No, no, I won't.”[6]
在该例句中,译者选择了“pale”一词在这里隐喻了原文中“白”所代表的情感―由于对所听到话而产生的恐惧。
例句2 一席话,说的贾琏脸都黄了,在凤姐身背后,只望着平儿,杀鸡儿抹脖子的使眼色儿,求他遮盖。(第二十一回)[5]
Jia Lian turned pale with fright. #2He grimaced piteously at Patience from behind Xi-feng's back, and drawing a finger across his throat,silently entreated her to keep her discovery hidden.[6]
此句中,同上一句的原文一样,人因害怕恐惧而体现在脸色的颜色,在汉语的语言认知体验中为“黄白之色”,而在英语语言认知体验中,这就是惊吓、恐惧的情感,因此译者仍然选择了“pale”一词。
(2)文化认知根源差异
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人们对颜色词的认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红楼梦》颜色词的时候,需要将其隐喻的深层文化认知翻译出来,使目标读者能够感知到原文深层次的涵义。例如:
例句1 这里贾琏等见诸事已妥,遂择了初三黄道吉日,以便迎娶二姐儿过门。(第六十四回)[5]
Everything had now been taken care of. All that remained was for Jia Lian to name the day. The calendar was consulted and the third of the sixth month, which was just beginning, was found to be the earliest auspicious day. On that day, it was decided, Er-jie should be received as a bride in her new home.[6]
例句2 因使人过去请时,那家人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日五鼓已进京去了,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第一回)[5]
But when he sent a servant to invite him over, the servant brought back word from the temple as follows: “The monk says that Mr Jia set out for the capital at five o'clock this morning, sir. He says he left a message to pass on to you. He said to tell you, ‘A scholar should not concern himself with almanacs, but should act as the situation demands,’ and he said there wasn't time to say good-bye.”[6]
黄道吉日[7]根源于中国传统历法“黄历”(万年历),指的是诸事皆宜的日子。黄历中以十二神煞 “青龙、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匮”(十二值日中的“除、危、定、执、成、开”也属黄道日)称为六黄道,每当这黄道六神值日之时,便诸事皆宜、不避凶忌,即为“黄道吉日”。
如何将“黄”中所隐喻的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认知翻译出来?译者选择了直接取其义甚至是表义而舍掉背后繁复的解释,直接译为“auspicious”及“almanacs”,毕竟这些繁复的解释可能会使目标读者因在理解上产生的巨大困难而失去阅读的兴趣,但也正因为未对其做信息补偿导致其背后所隐喻的深层文化认知丢失了。
参考文献
[1]文军,任艳.国内《红楼梦》英译研究回眸(1979―2010)[J].中国外语.2012(01)
[2]Lakoff,G.&M.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3,5
[3]Brent Berlin & Paul Kay. Basic Color Terms:Their Universality and Evolution[M].California:CSLI Publications,1991.104
[4]曹莉亚.《红楼梦》颜色词计量研究[D].苏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I
[5]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外文出版社,2003.
[6]Cao Xueqin. The Story of Stone[Z].trans. Hawkes D.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1973.
[7]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571.
篇2
关键词:雅歌;唱响;成长;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9-0081-03
去年的一天中午,笔者早早来到学校,离教室还老远,就听室内一片嘈杂,一个声音嚎叫着:“你是我的情人,像玫瑰花一样的女人,……”笔者的头“嗡”一下子胀大起来,全身的血液直冲进脑袋里,火冒三丈的冲进教室,对那个学生劈头盖脸的一阵训斥。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几天后发生的另外一件事情,却让笔者不得不深刻的反思。
山东青州市夏庄初中(简称我校,下文同)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MP3、MP4等通讯娱乐工具带入校园,可是我们班音乐课代表在上体育时偷听MP3被老师没收了。笔者知道情况后非常生气,班干部竟然带头违纪!拿到手里一听,里面全是当今网络上的流行歌曲,什么《你把爱情给了谁》、《一不小心爱上你》等。其实这些孩子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爱是什么。
到底是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感染了学生,让孩子们哼起了那么肉麻的歌,还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呢?这样下去,学生沉湎于肉麻的歌中,哪来心思学习呢?那不就毁了一代人吗?为此,笔者决定带领学生通过“搜歌――辩歌――唱歌”三步曲,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大唱健康向上歌曲活动,引领学生唱属于他们自己的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高尚情操。
一、搜歌:搜出自己喜欢的歌
搜歌是这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我们首先召开“搜集优秀歌曲”启动仪式,主持人、发言人在全班学生中产生,仪式各个环节都由班委会商讨决定。启动仪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班长宣读倡议书,组织委员做搜歌活动介绍,学生代表发言,最后同学们各抒己见提供搜集优秀歌曲的途径,有的说从网上搜集励志歌曲;有的说从家长那里搜集红色革命歌曲;还有的说要设计调查表,走到街头巷尾,广泛征集大众喜爱的歌曲……大家快乐的畅谈、热情高涨。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启动仪式让我对班干部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刮目相看,对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喜悦在心,增强了笔者对活动顺利开展下去的信心。
二、辩歌:辨出大家学唱的雅歌
搜歌活动进行了两周,我们进入了辩歌的环节。我们召开了“我心中的好歌”辩论赛活动,全班同学自由组织分成两大组,一方倡导中学生应该唱流行歌曲以外的经典歌曲;另一方倡导中学生应多唱旋律优美的流行歌曲。辩论赛上,有的同学说:“流行歌曲通俗时尚、曲调容易上口、形式活泼,同学们非常喜爱,适合学生演唱”;有的同学反驳说:“流行歌曲虽迎合很多学生的心理,但是很多歌词粗俗不堪,如有首广为传唱的《爱情乞丐》歌词是‘可怜可怜我吧,给我一点爱,可怜可怜我吧,骄傲的女孩’”,此同学话一出,引来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笔者想,大家可能都会哼这首歌吧。随后,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说起流行歌曲的弊端,有的说最近很火爆的流行歌曲《伤不起》里的歌词:“伤不起,真是伤不起,我想你想到昏天暗地,恨你恨到心如血滴”语言垃圾,不适合中学生演唱;有的同学说有一首歌叫《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唱道:‘真的不敢想要能够活着升天’真是内容荒诞;有的同学说很多流行歌曲就是模仿作秀,陈词滥调,比如《打个电话》就是《常回家看看》的翻版;还有的同学说很多歌曲如《苍蝇》《蚂蚁》之类的就是矫揉造作、无病的顺口溜……在激烈辩论的过程中,也有同学列举出了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比如《愚公移山》,颂扬了人们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真心英雄》激励了很多人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坚定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等等。同学从流行歌曲谈到了革命歌曲,谈到了民族乐曲,谈到了催人奋进的旋律,谈到了宛转悠扬的曲调,谈到了好的歌曲带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熏陶。
这次激烈的辩论,学生们明白了不能再像从前一样盲目跟风,要学会多角度、有选择的哼唱歌曲、鉴赏音乐。要唱出中学生自己的雅歌!
三、唱歌:唱出属于自己的歌
经过搜歌、辩歌两个环节,学生们对歌曲有了自己独到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纷纷表示要唱属于中学生自己的班歌、红歌和古诗词歌曲,将雅的歌曲唱起来,把雅的班风树立起来。
1.班歌――心灵感动的磁场。若干年后,学生们也许会忘记教他们的老师的名字,但也许不会忘记曾带给他们心灵感动的班歌。积极向上的班歌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针对当前中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性格弊端,笔者决定以“爱”为主题选择班歌。经过全班同学踊跃推荐、班干部讨论商议,我们最终确定了广受学生们喜爱的励志歌曲《爱,因为在心中》为我们的班歌。
“当我睁开双眼每一天,都会记得大家的笑脸,明白心中勇敢又多了一点”,每天清晨,温馨的班歌会告诉一张张稚嫩的脸庞身边有爱,要勇敢向前;“曾经哭泣也会看不见,未来总会有别的喜悦”勉励孩子们要乐观坚强;“你的音符你的脸,教我不退缩要坚持着信念”激励孩子们要坚韧执着;“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梦,无论失败成功都会感动……”告诉孩子们要有梦想,并为之奋斗!学生们把“爱”融入美妙的音符,把感情放入动人的文字,用每个人特有的方式诠释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每一个声音的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同样的信念――“爱,因为在心中,平凡而不平庸!”。班歌,教给学生们活着要有爱、要坚韧、要进取,每个人都平凡但可以不平庸。
2.红歌――精神力量的源泉。红歌是往昔峥嵘岁月朴素的表达,是激情年华深情的吟咏,情感真挚浓烈,旋律优美高亢,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源泉。红歌犹如风中飘扬的那面旗帜,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在学校“唱响红色歌曲、弘扬爱国精神”的号召下,我们开展了红色歌曲大家唱、红色经典我来讲、红色精神代代传等一系列活动。
(1)红色歌曲大家唱。首先是学唱。我们精心挑选了二十首大家广为传唱的经典曲目,文娱委员负责利用每天中午时间带领同学们反复听,用心学,经过一个月,学生们大部分都能流利准确地唱十多首红色歌曲,很多曲目如《红旗飘飘》、《地道战》、《保卫黄河》、《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等,以其慷慨激昂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广受同学们喜爱。
(2)红色经典我来讲。红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红色历史的记忆,嘉兴南湖的小船、八一南昌的枪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还有改革开放的号角、祖国蒸蒸日上的自豪等。红色歌曲激励着一代代人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于是,我们在唱红歌后,讲红色故事,这确实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方法。许多同学讲到了《闪闪的红星》、《》、《上甘岭》等经典故事,我们还选择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故事进行学习,使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了祖国历史的发展变化,弘扬革命优良传统。
(3)红色精神代代传。通过唱红歌、讲故事,我们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接着我们开展了“学习红色精神”的励志演讲,畅谈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家乡的历史与未来”“学校的历史与未来”,学生们用优美激昂的歌声和激情澎湃的演说,表达了自己对先辈不畏艰险、不懈奋斗精神的敬仰和赞美,对家乡的热爱,对学校老师的感恩和对学校未来蓝图的规划。活动中,学生们用书面形式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决心,要把我们的红色精神用在学习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热爱自己的家乡,以学校为荣,感恩学校、感恩老师,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3.古诗词歌曲――瑰丽典雅的殿堂。古典诗词歌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古朴含蓄,典雅精绝。是文学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凝结着我们传统文化的特色。学生们如果能演唱好古诗词歌曲,可以加深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在优美的音乐中陶冶情操,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凝聚民族精神。因此,我班组织学生学唱简单的古诗词歌曲。
学唱古诗词歌曲,我们按“欣赏―学唱―品评―赛唱”四环节进行。
(1)欣赏:首先我们用一节班会时间带领学生们欣赏了一系列易于中学生理解的古诗词歌曲,如《水调歌头》(苏轼)――王菲版、《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蔡琴版、《相见欢》(李煜)――邓丽君版等。无论是空灵柔美的演唱还是浑厚深沉的音色,都体现出了诗词的古风古韵。在平时,学生们经常会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去死记硬背很多古诗词,在古诗词歌曲欣赏课后,竟然有不少学生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学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欣赏之后我们按照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选择古诗词歌曲,同学们唱过的古诗词歌曲有《虞美人》(李煜《虞美人》邓丽君演唱),《独上西楼》(李煜《相见欢》邓丽君演唱),《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王菲演唱),《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安雯演唱),《满江红》(岳飞《满江红》罗文演唱),《别亦难》(李商隐《无题》徐小凤演唱),《雨霖铃》(柳永《雨霖铃》娄晗演唱)等。通过学唱环节,学生们牢牢地掌握了许多平时难以记诵的古诗词。最令人欣慰的是,几个平时学习困难的学生都能将古诗词歌曲中的诗句铭记在心了。
(3)品评:对于已经谱曲演唱的古诗词,无论学生们是背诵在先,还是唱中记诵,词与曲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对古诗词深远的意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演唱过后的品评便水到渠成。在品评会上,有的同学说,古诗词歌曲《别董大》,以苍凉慷慨的音调,渲染出“千里黄云白日曛”的塞北大漠天昏地暗的背景和作者与董大之间的悠悠别情离绪,悲切中饱含着“莫愁前路无知己”的光明希冀;有的同学感言,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以恬静的歌声,把幽美旖旎的夏夜、浓郁芳馥的稻香、蛙声成片的天籁和作者的喜悦心情,表现得自然含蓄、淡雅真切。如同把人们带到了夏夜的山村,闻到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有同学说,秦观的《忆王孙》则又别具情趣,“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娓娓道来,意境全出。芳草萋萋,声声杜宇;雨打梨花,楼高门闭。给人展示出一幅意境悠远、缠绵夺魄的淡墨画。同学们从“雅”的古诗词歌曲中唱出了意境,陶冶了情操。
(4)赛唱:演唱古诗词歌曲,只有在弄清诗情词意的基础上,在发挥古人情趣意境的条件下,才可能唱好。当然,唱歌还需要先天嗓音条件和后天音乐素养,所以这个环节我们降低难度,采用小组合唱或自由组合的方式进行,学生们把自己融入诗境中,融入诗词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和经历当中,融入音乐中,词曲和谐、声情并茂,学生们还能熟练记诵几十首古典诗词,我们的古诗词演唱活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悠扬的班歌唱起来,温馨溢满整间教室;嘹亮的红歌唱起来,激励着学生不忘历史、奋发前进;典雅的古诗词歌曲唱起来,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在雅歌中思索,在思索中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了审美情趣。健康向上歌曲的传唱培养了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激发了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热情;班风正了,学生学习热情高了,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一个班的活动感染了一个学校,感染了学校的每一个人,如今,雅歌活动已经推广到学校的各个班级。雅歌唱起来,学生们热烈奔放、激情飞扬!雅歌唱起来,学生们活力四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参考文献:
篇3
说它特别,一是因为雄鹧鸪出了名的好战。一山不容二“鸟”,一旦发生越界行为,必然引发恶斗事件。二是由于雄鹧鸪出了名的爱叫。每年春天的繁殖季节,雄鹧鸪一大清早就在高高的山头或者树枝上放声“高歌”,吸引雌鹧鸪的注意。而且,它们喜欢大合唱,一鸟起头,众鸟附和,响亮的叫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此起彼伏,热闹得不得了。除此之外,鹧鸪在中国文化界还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在古诗词领域颇有地位。古代交通不发达,出门在外的人随随便便就离家个把月,思乡之情总是在不经意间涌上心头。而鹧鸪那独特的叫声听起来有点像“行不得也哥哥”,仿佛在劝人不要离开。于是,“鹧鸪天”成了词牌的名字,鹧鸪也成了哀怨的象征。
古诗词中鹧鸪“飞”
鹧鸪在古诗词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你是学渣还是学霸?立见真章!
①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A、 张籍
②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B、 郑谷
③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 C、 辛弃疾
④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D、 李白
⑤ 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E、 秦观
⑥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F、 苏轼
⑦ 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 G、 李商隐
说它普通,则是因为鹧鸪长相平凡无奇,属于那种飞进树林里立刻“失踪”的类型。吃的也和其他鸟没什么区别,种子果子、树叶昆虫,啥都来点儿。
假如,它能化个妆,改变一下形象,说不定能一改“哀怨”气质,成为像孔雀那样的鸟明星也不是不可能。那么,问题来了,鹧鸪化完妆会是个啥样子呢?不用动脑筋,也不用发挥想象力,传说中的大神“造物主”早已把答案“搞定”啦!
作为鹧鸪家族难得的“美人儿”,冕鹧鸪的化妆技术堪称一流:除了棕红色的翅膀以外,雌鸟把全身的羽毛都“染”成了绿色,头部则选用了近年流行的灰黑色,时尚度瞬间提高了好几倍;雄鸟的“妆容”用色更加大胆,不仅在蓝绿色的羽毛上“洒”满金属光泽,还梳了个酷酷的红色莫西干发型,搭配上同色系的眼线和唇彩,尽显夸张却又不失美艳动人。
如果化完妆之后,其他鹧鸪也变得像冕鹧鸪这般“机敏聪慧”,不知它们是会开心,还是比原来更加“哀怨”呢?
冕鹧鸪采访录
记者:请问,你如何保持如此美丽的容颜?
冕鹧鸪:吃水果啊!
记者:但是你的个头这么小,目测只有二十几厘米,能够得到那些挂在高树上的水果吗?
冕鹧鸪:不能啊!但我可以跟在野猪和貘的屁股后面捡它们吃剩的啊!
记者:这样――好吗?
冕鹧鸪:不好啊!但是我这么美,你们会介意这些小事吗?
记者:好吧。我们换个话题。听说你们因为栖息地减少,濒临灭绝,你们有什么对策吗?
冕鹧鸪:生孩子啊!在我们生活的东南亚,一年四季都是繁殖季节,一次生5个左右,不到20天它们就能孵化,3个月后它们就能长得和我一样大……
记者:不好意思,打断一下。听说你们用来养育孩子的巢非常简陋,只是用枯枝烂叶在地上随便搭一下,是真的吗?
冕鹧鸪:是真的啊!
记者:这样――好吗?
篇4
一天,我和弟弟两家人来到王屋山脚下,走进神沟。我们一边欣赏着路边的风景,一边观望路旁的小山村,它安静、原始,充满神秘感。神沟原本的意思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明媚的阳光照射在古朴的小山村里,到处都古色古香,黄土砌成的房子,房外挂满了金黄的玉米串;门口的磨盘上晒满了谷粒,给农家的深秋平添了几许丰收色彩;院外的牛棚里几头老牛审视着过往的路人,农家的小狗们撒欢似的在人群中奔跑。
我们沿着村中的小路慢慢向后山走去,几个孩子不时地嬉笑打闹,一路走走停停,十分热闹。穿过一片片的梯田,一大群的鸟儿在山间歌唱,不远处的山间清泉叮咚作响。我们拐过一个沟壑,山间的美景便豁然开朗。孩子们也被眼前这漫山不同的红深深吸引了,忍不住惊呼:“哇!这么多的树叶都是红色的呀!”
秋风徐徐而来,令人神清气爽。我找到一处缓坡,席地而坐,顺手捡起身边掉落的红叶,给孩子们讲起了不同程度的红色:“红色可分为好多种,如火红、深红、粉红等。你们看,这些叶子有的似火红的苹果,有的似绛红的胭脂,有的似紫红的玫瑰……”孩子们听得十分认真,不时地指着某片红叶问我属于什么红,我总是乐此不疲地告诉他们。
片片红叶背后都有一串动人的故事,身为老师的我,充分发挥了专业特长,在如诗如画的漫天红叶中,讲了许多诗词典故,让他们在“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中认识乌桕树叶的尖尖小角;在“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里记住五角枫叶与青翠的松柏相互辉映。平时,孩子们在课堂上聆听古文,总爱皱起眉头,似乎在想象那种场景,而此时,身临其境的他们一边赏景,一边学古诗词,听得津津有味。
儿子认真地问我:“妈妈,咱们以后要常出来玩,看这么美丽的地方……”我还未说话,一旁的小侄女不无遗憾地说:“还要带画夹,我真后悔这次没带来!”
旅游攻略
1.神沟的美在于它原始古朴,未经商业开发,无需购买门票。来看神沟红叶,要自备充足的食粮和饮水。
篇5
----沙市五中“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掠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阅读、欣赏、创作诗词作品,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既具有科学态度又具有人文精神的新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2017年,荆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创建中华诗词之市、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国书法城,为此,学校按照“文化三市”创建的要求,确定了文化兴校的战略,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中华诗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化积淀 诗韵悠然。】
沙市,不仅有长江,还有诗和远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在这里发《天问》、唱《离骚》;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杜甫在这里登楼而歌,乐而忘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在这里抒发忧国之感、羁旅之思;
“只有飞沙市,更无啼鸟村。两渔相对语,舟系古槐根”公安三袁在这里独抒灵性……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沙市五中生于斯,长于斯。汲取了荆楚文明的精华。其前身为明嘉靖年间的龙山书院,虽几度兴旺,数次废圮,然木铎金声、德泽绵长,羽扇风流,令人钦仰。1956年,在大赛巷小学的基础上,创办五中。2006年,整体搬迁。其间数更其名,惟兴学壮志不散;几易校址,惟育人宗旨不忘。迁新址,建新校,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今天的五中已经成为一所规模宏大、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资高强、质量高超、特色鲜明的荆楚名校。
【领导重视 诗兴盎然】
吟唱的是诗词,流淌的是文化。学校党政工团自觉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念,把 “文化三市” 创建列为中心工作,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之中。高规格启动,高强度推进,高标准落实。
学校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具体措施,形成了全员纵横联系、内外联络、左右联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不仅专题研究决策重大问题,而且亲临督办,促进创建重点工程的稳步推进。保障创建经费的落实,仅2017年就投入30余万元用于创建工作。
【夯实基础 诗情怡然】
挥毫泼墨,描绘七彩生活;诗联书画,记录精彩人生。学校注重细胞建设,完善机构。五中诗词楹联分会暨龙山诗社现有会员267人。做到了有机构,有章程,有场地,有经费,有活动。
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经典诵读比赛。融诗、歌、舞、声、光、电为一体,集悟美、创美、展美、赏美于一身,给人带来穿越时空,震撼生命的审美体验。
优化环境,将经典与书法和园林艺术完美结合,营造“以诗为荣、以诗为乐、以诗育人、以诗养德”良好的“书香校园”氛围。
“诗联书画活动室”投资3万元,面积约90平方米,墙面粉饰一新,布置了诗联书画展示窗口,添置了十张专用书桌以及文房四宝用品,为诗联书画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平台。
投资近30万元的“诗联书画园”,用拓片的方式呈现历代名家名篇80幅;八块大型宣传牌,既介绍了诗歌、词曲、对联以及书法知识,又展示了名家手迹;在学校主体建筑入口,分别悬挂了10副由师生撰写、名家手书的巨幅楹联。
教学楼诗词楹联长廊,按照历代诗人咏荆州、名联欣赏、诗词欣赏、红色诗抄、书法欣赏等五个板块,悬挂粘贴200幅名篇佳作;在教室门前,将教材选用的200篇诗词全部上墙;在科技楼、办公楼设置书画长廊,150幅作品均出自师生之手;在楼梯之上、道路之旁、花园之中,200张诗词名句小贴士点缀其中;还投资3万元,开发了诗词查询系统,方便师生快速查阅相关资料。
【书香校园 诗韵悠然】
读古诗,贴春联;书汉字,创“三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地生根。学校以“建诗社、上诗课、办诗刊、出诗集、筑诗墙、置诗廊”为引领,提振学校名片,提升学校软实力!
学校“金色年华”校园文化节。迄今已举办21届。其优秀节目《吉祥》、《青春的记忆》荣获湖北省黄鹤美育节一等奖。2016年,在全区中小学“早读经典”比赛中,《盛彩中国》力拔头筹。在湖北省“起点阅读·朝读经典”校园巡回展演活动中,五中的《少年中国说》广受好评。在“沙市区教育系统红色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中,《千古绝唱颂英雄》一举夺魁,荣获第一名。
学校利用元旦、春节、国庆以及寒暑假放假期间,组织“龙山杯”诗词楹联书画大赛。其优秀作品在《沙市五中报》连载,并作为“诗词园”和“诗词楹联长廊”的展品以及编辑《优秀成果集》的稿件。
学校创办了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微官网,开办了“校园之声”广播站,坚持每天中午播音。已发表师生文章6千余篇,图片5千余张,浏览量达400万余人次。《沙市五中报》,每月一期,已出刊88期,累计已近十万份。“龙山诗社”创办了社刊《青葱岁月》。学校还出版了《龙山拾韵》、《岁月如歌》、《晨曦》、《青葱岁月》等校园文化专辑。五中网站被表彰为湖北省校园网站50强;《沙市五中报》荣获湖北省校园文化建设年度成果奖。
【不忘初心 诗风蔚然】
文化,让简约的校园儒雅起来、让冷峻的办公室温暖起来、让倦怠师生的丰润起来、让沉闷的教室灵动起来、让萎靡的草木鲜活起来。一座座大楼翰墨芬芳、一间间教室书声琅琅、一条条道路诗韵悠长、一处处长廊曲水流觞……
篇6
2、不同品种的桂花它们的颜色也有所差异,总的来说是橙色、橙黄、橙红甚至还有红色的,不过大多数是金黄色的比较多,四季桂的花就是浅黄色的。
3、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木犀(学名:Osmanthus fragrans(Thunb.) Lour.),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4、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篇7
“糸”字旁指彩虹的色条系列,“工”为“虹”省。“糸”与“工”联合起来表示“彩虹的最外层(表层)色条”。古人凭借天象辨色,一眼望到,随之应用于生活诸般。无论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红杳渺以眩愍兮,风涌而云浮”,还是白居易《忆江南》渲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字所形容,皆是美不胜收的佳景。
国人尚红色,古已有之。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红色是吉祥色,红色具有中国特色,“见红大吉”成为中国人的口头禅。
红是主流:远在公元前11世纪的周代,宫殿建筑就普遍采用红色,并流传后代;纯洁善良的孝子则被誉为“赤子”,汉高祖刘邦就自称“赤帝之子”。
红是吉庆:捷报、好消息要用红纸或套红;开张奠基、竣工剪彩用大红绸缎;夺冠登科要披红挂彩;拜师结义要递换红帖子;盈余分配谓之“分红”;年首或一项工作开始取得成绩叫 “开门红”;就连光荣花也是红色的。
红是文人挚爱:诗词就有“不爱红装爱武装”之句,红颜亦形容美女和妇女美容。举凡描写佳丽多离不开红字:“红粉春妆宝镜催”、 “妾处苔生红粉楼”、“故烧银烛照红妆”、“冲冠一怒为红颜”、“红粉无心浪子村”等等。
红色是美的代名词:特别是指女性,所以有红颜知己、红粉佳人、红袖添香的说法。
红是浪漫情愫:李白有诗“紫殿红楼觉春好”,韦庄有诗“古来尽属红楼女”,红楼佳丽的浪漫情怀被曹雪芹写成古今传颂的《红楼梦》。相思有红豆,抛向意中人的是红绣球。
红还带着那么点新鲜和春意:新娘子的婚装必须红上加红,就连遮盖羞昵的盖头也必须是红色,这些红色饰物把黄种人的面颊映照成绯,使新娘子娇羞的红晕更为妩媚,也为婚喜气氛增添了环境色彩。
红表示状态:当红、走红、红人、红得发紫、又红又专……
要我说:红更是影响,是BQ提供给读者的新鲜与客观。
如同我们每年一度的红人榜盛典。
从2006年开始至今,BQ红人榜已经走过六个年头,评选出涉及多个领域的权威奖项。作为中国文化、娱乐界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事之一,BQ红人榜六年来一直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得到各界人士的集体肯定和热情参与,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更因一直坚持“高端、品位、公益”的理念,受到无数网友的热捧,成为每年中国文化娱乐界的潮流风向标之一。
顾名思义,BQ评比红人,而非打造,先有红人其后才有榜单。网络社会传播一日千里,“影响”一词已经被最大化,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他人的榜样。
有榜样的地方,就有进步的力量。
六年来,BQ红人用时间证明着他们的影响力,BQ红人竭尽所能在各个方面贡献力量,影响我们的世界,推动生活的改变;六年来,BQ本身也扩大着自身影响力,贴近基层,一颗红心做“红”刊,不敢懈怠。
如何做好一本红刊呢?
记得笔者开篇时罗列的那些形容词么?主流、美、新鲜和春意、文人挚爱、浪漫……以上正是《北京青年》周刊当红的秘籍。
篇8
我希望我第二次出生后能象马小跳那样一跳成名;我希望我第二次出生后,是一个万年难遇的天才;我希望我第二次出生……
如果我有第二次出生的机会,我将这样来过:
来到妈妈的肚子里,我觉得很无聊。不过,我要打起精神,重新塑造自我。周围是一片海水,我漂浮在水中,四周都是红色的墙壁。妈妈的肚子里很小,我只能弯着腰,弓着背,挤在这小小的“房子”里。有时候很闷,我喜欢用我的小手去摸那红色的墙壁,经常听见一声亲切的叫声,我想,这应该就是我的妈妈吧!墙壁外面除了妈妈的声音,还经常听见音乐、诗歌。每次,我都会随着节拍一动一动。
在妈妈的肚子里,我一定要抓紧时间学做诗词。我有很多大作!其中《江南好》这一首可是我的得意之作呢!我摇头晃脑地念:“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为了做这首诗,我的头发都掉光了呢!(我当时长头发吗?!!!)妈妈经常给我念诗词,有一次,她读到了我写的《江南好》,还说是什么叫白居易的人写的。我就搞不清楚了,那什么白居易怎么可能有我这么好的文采呢!疑惑!疑惑!疑惑!反正我认为我第二次出生后一定是个天才诗人!当然,也可能是文学家!我将来会在一个叫“小荷”的网站所向披靡!(呵呵!)
我漂浮在水中,我靠长时间不用换气的天赋学会了游泳。(笨猪!在妈妈的肚子里是不呼吸的!)但是,我绝对有参加奥运会游泳竞技的才能!决不会象现在这样,满10岁了才学会游泳,还仅仅几招“狗爬式”!我第二次出生后应该是个优秀的游泳运动员!
在妈妈肚子里,我很喜欢翻跟头。只是由于空间狭窄,2个月才翻了一个跟头!即使这样,我也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体操运动员!我将以最优美的、最无可挑剔的动作令世人刮目相看!
篇9
【关键词】唐宋诗词;唐宋文人;色彩观
一、唐宋文人已经意识到光源决定色彩倾向
著名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说过:色是光之子,光是色之母。色彩的分析与研究从未离开过光。唐宋时期的文人们已经注意到光对自然界色彩的影响。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们虽然没有深入的研究光的混合,光谱等物理现象,但是他们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记录下了不同光源下,色彩的微妙变化。光源是决定色调的主要条件,且有一定颜色倾向。如日光暖,月光冷。如盛唐诗人储光羲的《钓鱼湾》写到:“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夕阳的余晖为绿色的画面增添了一份暖意,加强了画面的色彩感,调动了人的情绪,使整个景色充满了愉悦之情,起到了烘托气氛、创造意境的作用。“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一个“冷”字,将月光笼罩下的淮南诸山铺上了一层清冷凛冽的光,将孤独、无助的气氛放大到了极致。诸如此类的名句还有“日晃百花色”,“深林透日微”,“ 淡彩穿花,依约破初暝”等等。
二、唐宋文人描绘了光线的明暗变化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 (王安石《寄蔡氏女子诗》),桃花在白天显得艳丽,而李花在夜晚却更加明亮。准确的描写了不同明暗光线下,桃花和李花给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强光下的荷花,分外的艳丽鲜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忆江南》),晨光映照下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小草一样绿。一个“红胜火”一个“绿如蓝”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绚丽多彩,生机勃勃。“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活像一幅油画。“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李商隐《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写月影为水添色,水色较无光时清亮,可见度更强。同样的例子还有:“月明荞麦花如雪”、“当庭月暗,吐焰如虹”、“夕阳沉沉山更绿”等句中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这些诗句,逼真的表现出光和色彩细腻微妙的变化,充分显示了这一时期文人们对光和色彩关系的观察细致,描写入微,使人读来诗味隽永,犹如一幅幅浓墨淡彩的山水画。
三、唐宋文人发现观者距离的远近会影响色彩的变化
他们虽然无法用波长、空间混合这类的专业名词来解释色彩的这一现象,但他们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逻辑分析头脑,用诗的语言涉及到了这样一个色彩理论问题。“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写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想去看个仔细时,稀稀朗朗的,反而找不到淡绿的影子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用他饱蘸水分的丹青妙笔,描摹出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短短七个字却描述了远景、近景以及由远及近多幅画面,好比一段动态影像,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宋诗人杨万里有诗云:“近红暮看失胭脂,远白宵明雪色奇”。言隔江而望桃花暗,李花明,是因为李花洁白,夜间远看愈显明丽之故。这些都是唐宋文人根据自己对自然界的观察归纳出来的。
四、 唐宋文人在诗词用色方面,特别注意色彩对比关系
由于诗词的文学特点,在遣词造句方面讲究精炼概括,以有限表无限,字字珠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中连用黄、绿、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组成了一副绚丽多彩的图画,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白毛、绿水、红掌等几个鲜艳的色彩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于绿水清波之上,两下互相衬托,好一个色调鲜明的“白鹅戏水图”跃然于纸上。“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这些诗句运用色彩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造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犹如国画之工笔重彩。
唐宋文人不仅注重红绿等冷暖对比也注意黑白明暗对比。“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以黑云对白雨,黑在上而白在下,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俨然一幅水墨淡彩。“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日光从黑云中穿过,照射在战士的铠甲上,金光闪闪。诗人用黑云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愁》),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等都是明暗对比的代表性诗句。
法国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说过:“我们利用色彩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美”。唐宋时期的文人们“以画法为诗法”,借鉴融合绘画的技法技巧,运用富有色彩美的语言,使诗境中画意充盈,诗情中画趣盎然,将大千世界中绚丽多彩的景物,呈现于诗词之中,从而使读者在阅读欣赏时联想频频,幻化出重重图景,感同身受,神游其中,给读者带来了精神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才让南杰. 唐宋诗词的色彩美与中国古代的色彩审美理论[J].青海社会科学,2006,(5).
[2]张瑞华.诗中染彩境如画[J].现代语文,2007,(3).
[3] laizt9.色彩在诗词中的运用[OL].搜狐博客.2009.
[4]林吉如. 唐宋诗词色彩美初探[OL]. 广东2009年普通高中教师培训网.2009.
[5]范涛.色彩设计艺术[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篇10
1、把烧开的热水倒出来,把硫磺倒进去。
2、搅拌均匀后再次倒入锅中,足够的火候,慢慢的搅拌均匀,用东西把锅封起来,烧开。
3、加入足量的生石灰,大火搅拌,熬成砖红色表示熬制成功;过滤石灰块,留下石灰粉末,将熬制的石硫合剂倒入其中,搅拌即可。
石灰是一种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石灰是用石灰石、白云石、白垩、贝壳等碳酸钙含量高的产物,经900~1100℃煅烧而成。石灰是人类最早应用的胶凝材料。石灰在土木工程中应用范围很广,在我国还可用在医药方面。为此,古代流传下以石灰为题材的诗词,千古吟颂。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