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籍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4-09 06:09: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学籍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学籍管理制度

篇1

一、新生入学

1、接受义务教育的起始年龄为6周岁。

没有丧失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的残疾儿童为正常招生对象,其入学年龄可针对具体情况放宽到7周岁或8周岁。

2、适龄儿童入学应具有所在施教区家庭正式常住户口,其户口原则上应随父母(法定监护人)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实际常住地、产权证(产权证是指房屋所有权证,持有者是适龄儿童的法定监护人)三者一致。属下面情况之一的适龄儿童,并持有相应的证明,按正常入学办理。

①儿童随父母一方在施教区常住,父母中的另一方是不在*地区工作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在外地工作、务农或出国定居;父母离异,儿童户口随法定监护人在施教区常住的。

②儿童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施教区常住的,其父母双方都是不在*地区的现役军人(含武警)及公派出国工作的专家、技术人员。

适龄儿童随父母户口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处落户的,其父母双方均未购买或分配住房并实际常住且户口从未迁移过的。

③儿童户口单立,其父母是不在*地区的现役军人(含武警),且户口应与实际居住地一致。

3、小学招收新生不得进行智商等各种测试。任何小学(含民办小学)接(招)收各年段的学生不得进行选拔性的考试或变相考试。

4、适龄儿童与监护人不在同一户籍、户籍与常住地址(产权证)不符的,由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学校就读。

5、凡是小学新生报名工作开始后出现的适龄儿童家庭住房、户籍变更的,由学校登记情况并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校就读。

二、转学

1、小学生户口因家庭住址变动迁移的,父母(法定监护人)可持有关证明,到户籍所在地学校联系转学,经转入地学校同意后,再办理有关手续。

学校对符合条件的转学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转入学校如班生人数确已满额,也应先予登记,并向家长说明情况,做好思想工作,再由应接受学校与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处理,安排到相对就近并有学额的学校就读。

2、转学不得进行入学考试,不得变更就读年级。

三、借读

1、学生在非户籍所在施教区入学作为借读处理。凡是因故要到施教区外借读的新生,也应先在户口所在地小学办理报名手续,取得学籍后,才能办理借读手续,到借读学校就读,并注明借读年限。

2、学生家庭住房变更,未办理转学,仍在原学校就读的,按借读处理。

四、其它

1、学生家庭住房(二手房除外)变更,只要其情况符合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学校应按正常情况处理入学问题。特殊情况由学校上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处理。

2、学生家庭有几处住房的,父母应以一处为相对固定居住地,其子女入学的户口要按规定办理。

3、二手房购买者子女入学的规定:

①一年级新生入学,其父母(法定监护人)应在小学招生报名前办好二手房的产权证及户口迁入手续,并实际居住。

②凡在学生学习中途购买二手房的,根据该学区学额情况安排入学,如施教区内的学校学额已满,本着相对就近的原则,由区教育局统筹协调安排学生就读。

③学校对施教区内二手房的每套住户,只能同时安排一名学生在相应学校就读(非独生子女家庭除外)。

4、拆迁户子女就读规定:

①拆迁户在购买新房后,应按新的居住地,到所在施教区的小学办理就读手续。

②有困难的拆迁户(因各种原因未购买新房的)子女可以在原施教区入学就读。

③拆迁户在过渡期间,确因暂住地与原户口所在地较远,无法在原施教区就读的,持户口簿、拆迁证、暂住证等有关证明到暂住地所属学校办理借读手续,如学额已满,则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到有学额的学校借读,并按规定缴纳借读费。

④所有学校必须严格执行省有关借读的收费标准,按学期收取借读费。不得按学制一次性收取,不得强行要求学生家长另行交纳赞助费或另立名目收费,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收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拆迁户子女入学。

篇2

一、高校学生学籍制度管理运行的情况分析

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衍生物,其在保障高校学生权利,明确高校学生义务,指导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等方面发挥着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经多次的修改,其内容日趋科学化、人性化和现代化。在《规定》的指导下,各高校也结合本校校情制定了更加详细、明确的学生管理规定和细则。然而,在实际的学籍管理运行和实践过程中,因对该制度的宣传、细化、执行、监督和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原因,高校学生学籍事件时有发生,学生学籍管理中存在着程度不一的问题。

(一)学籍管理制度关于学生权利的救济内容相对偏少

无论是2005年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还是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自身的学籍管理规定,大多是将学生学籍的取得、保留、撤销以及学生休学、退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界定,可以说是刚性规定比柔性规定要多。这些学籍管理制度更强调学校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功能,而对指导性文件《规定》所强调的人本、育人和服务功能没有凸显出来,关于学生权益的激励方式和学生权利救济途径、程序和部门没有进一步明确。

(二)缺少对特殊个体学生的人文关怀

对某些特长、专长特别突出的“偏才”的学籍管理办法较为缺乏,有“破格录取”的规定,而“破格毕业”、“将功补过”等特殊人文关怀和权益保护的政策规定很少,不利于因材施教和少数个体学生发展和成人成才的需要。

(三)高校学生对学籍政策的领悟不够全面

就高校对学生关于学籍制度的学习、宣传普及方面,作者结合所在学校和湖北省普通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发现许多高校仅在学校入学教育时向学生讲解了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并发放相应的学生手册。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辅导员班主任或其他管理部门人员在学生违规或有违规倾向时,才向学生讲解某一方面的学籍管理办法,更多的是强调对学生的制约和约束以促进对学生的管理。这些做法带来的后果是学生对《规定》的认识十分粗浅甚至根本不知晓,容易违规,甚至在违规后不知所措,有时还会使学生利用极端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学籍权利或者错过权利救济时机。

二、健全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制度建议

(一)改革学生权利救济机制

各高校可以以《规定》为依据,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完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申诉的学生权利救济办法。具体来说,在事前,通过创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宽松学生休学年限、强化学生思想意识教育等途径,争取让更多学生能够完成大学学业;在事中,严格尊重事实,深入调查,多方取证,做到依法办事,按规办事,达到以处分促管理、促教育的目的;在事后,允许学生通过正常的学校途径和社会司法途径对自己的权益进行维护,并对学生权利救济方式和具体途径进行进一步落实和规定,对具体救济组织和机构进行科学规划,对分级诉求的办法予以告知,在最大限度内保障学生的权益。

(二)创新学生学籍管理体系

在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制定上,可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多措并举创新学校学籍管理体系,真正让高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在学校出台规定时,可由学校领导牵头,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学生的诉求,师生共同参与制定“公约”;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转专业、转校、休学等情况,可根据学生自身的优劣势、兴趣爱好等,制定相对人性化的可执行的特殊政策;三是在学生毕业测评体系中,可增加专长培训、考核的辅助学分评价指标,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重视特殊个体的培养和发展,在灵活调整政策的同时不失公平公正,真正做到人人都能成才。

(三)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篇3

第一条为防止学校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卫生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以及幼儿园。

第三条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

第二章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卫生要求

第四条食堂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第五条食堂的设施设备布局应当合理,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

第六条食堂加工操作间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

(二)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三)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与排水;

(四)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五)制售冷荤凉菜的普通高等学校食堂必须有凉菜间,并配有专用冷藏、洗涤消毒的设施设备。

第七条食堂应当有用耐磨损、易清洗的无毒材料制造或建成的餐饮具专用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设备。采用化学消毒的,必须具备2个以上的水池,并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的设施设备混用。

第八条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饮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餐饮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第九条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洗涤、消毒剂必须有固定的存放场所(橱柜),并有明显的标记。

第十条食堂用餐场所应设置供用餐者洗手、洗餐具的自来水装置。

第三章食品采购、贮存及加工的卫生要求

第十一条严格把好食品的采购关。食堂采购员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应相对固定食品采购的场所,以保证其质量。

禁止采购以下食品:

(一)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二)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三)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四)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第十二条学校分管学生集体用餐的订购人员在订餐时,应确认生产经营者的卫生许可证上注有“送餐”或“学生营养餐”的许可项目,不得向未经许可的生产经营者订餐。

学生集体用餐必须当餐加工,不得订购隔餐的剩余食品,不得订购冷荤凉菜食品。严把供餐卫生质量关,要按照订餐要求对供餐单位提供的食品进行验收。

第十三条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应分柜存放。

第十四条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第十五条食堂炊事员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制作食品,不得加工或使用腐败变质和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其原料。

第十六条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不得向学生出售腐败变质或者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影响学生健康的食物。

第十七条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冷荤凉菜。

普通高等学校食堂的凉菜间必须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应有专人加工操作,非凉菜间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凉菜间;加工凉菜的工用具、容器必须专用,用前必须消毒,用后必须洗净并保持清洁。

每餐的各种凉菜应各取不少于250克的样品留置于冷藏设备中保存24小时以上,以备查验。

第十八条食品在烹饪后至出售前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若超过2个小时存放的,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第十九条食堂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继续出售。

第四章食堂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第二十条食堂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

第二十一条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食堂从业人员及集体餐分餐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第二十二条食堂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必须做到:

(一)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

(二)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三)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四)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第五章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三条学校应建立主管校长负责制,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第二十四条学校应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食堂实行承包经营时,学校必须把食品卫生安全作为承包合同的重要指标。

第二十五条学校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学校食堂不得开办;要积极配合、主动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六条学校食堂应当建立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相关的卫生管理条款应在用餐场所公示,接受用餐者的监督。

食堂应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用餐的卫生与安全。

第二十七条学校应当对学生加强饮食卫生教育,进行科学引导,劝阻学生不买街头无照(证)商贩出售的盒饭及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

第二十八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食品卫生法》和本规定的要求,加强所辖学校的食品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并将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对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在考核学校工作时,应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第二十九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计划,并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对所属学校食堂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

第三十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所属的卫生保健机构具有对学校食堂及学生集体用餐的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的职责,应定期深入学校食堂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

第三十一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监督,对食堂采购、贮存、加工、销售中容易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重要环节应重点进行监督指导。

加大卫生许可工作的管理和督查力度,严格执行卫生许可证的发放标准,对卫生质量不稳定和不具备卫生条件的学校食堂一律不予发证。对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学校食堂要加大监督的力度与频度。

第三十二条学校应当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一)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

(三)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四)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五)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第三十三条学校必须建立健全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应及时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于6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三十四条要建立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规定,、疏于管理,造成学生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学校和责任人,以及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后,隐瞒实情不上报的学校和责任人,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

篇4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中小学校;资产管理;策略

引言

近几年,会计制度正在持续更新与完善,对会计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更加具体,也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方面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进一步加快着会计改革进程。对中小学而言,资产管理尤为重要,决定了教育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现如今为了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中小学必须对新会计制度有全面的认知与了解,在此基础之上加强资产管理。以下就此展开分析与论述。

1加强中小学校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2019年新会计制度施行以来,中小学校资产管理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新制度对资产计量、并计提折旧等等都提出了新的规定,一方面能够将资产自身价值真正地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可能够促进中小学财务会计管理转型,使得管理模式更加完善,并将资产的价值与效益切实发挥,继而加快中小学健康可持续发展进程。新制度的推行为中小学资产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与影响,若是未能及时更新管理思维,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加强资产管理,必然无法将新制度贯彻落实,甚至会使中小学各项管理工作陷入困境,不利于中小学的稳定运营与发展。

b2.1资产标准提高的账务处理

新制度下,关于资产方面的各项标准提高,科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要想将新制度贯彻落实,中小学必须严格按照标准以及条例,对资产进行科学分类与入账,避免将其与易损耗物品混为一谈,同时为了全面保障资产的安全与稳定,需要更新核算方式,经审批之后转为“存货”“无形资产”等[1]。另外,展开清产核资工作时,必须根据新制度实现科学分类,进行有效的账目处理。由于中小学固定资产类型繁多,管理过程中呈现出动态性,因此必须要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并制定相应的资产登记、清查等制度。

2.2固定资产核算变化

新会计制度对中小学资产折旧范围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也将折旧方法进行统一,同时结合资产的实际用途将折旧费用纳入一定的成本分类当中,真正实现了“实提”,为中小学资产流动性以及使用效能提供着切实保障,并且可以将中小学校运营发展进程中的各项成本以及资产方面的绩效呈现出来。

3新会计制度下中小学校资产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3.1制度学习不太深入

新时期,中小学校已经大力推进新会计制度,也认识到贯彻落实新制度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在针对制度学习这一方面,部分中小学已然存在明显问题,主要体现为:第一,新制度对中小学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等等都提出了新的规定,但部分财务人员对制度的学习不太深入,习惯性地以固有思维展开各项工作,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甚至会引发更多的问题;第二,现如今中小学对于内部人员的专业培训陆续开展,但缺少严谨性、约束性的制度,很少有人主动参加培训,极易流于形式,也难以切实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

3.2管理意识较为薄弱

现如今,新会计制度已经在中小学校内部管理中得以应用与施行,但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小学只是将重心放在教育情况,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对资产管理的重视情况明显不足。管理人员往往强调固定资产的使用,却并未进行科学的管理,资产过度使用、分配不均等现象仍旧普遍存在。甚至有的中小学并未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总数量与实际使用量存在较大的偏差。尽管,近几年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修订与完善,中小学已经从思想层面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但却仍旧过于偏向购置资产,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欠缺积极性,加之未能明确划分岗位责任,极易出现无人负责、互相推诿的现象[2]。

3.3资产利用效率偏低

教室、教具等等都是中小学最为常见的资产,一方面关系着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也体现着教育环境是否良好。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部分资产利用效率偏低,例如某一学校购置了钢琴、音响等音乐设备,但因音乐课被随意占用,这些设备往往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得以充分利用。同时,财务相关人员在展开核算时,未能进行折旧处理、成本核算等,这种情况下采购时就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难以根据实际需求采购可快速投入使用的资产。另外,校内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数据信息难以实现共享,此时根本无法确保资产的使用效能。

4新会计制度下加强中小学校资产管理的有效策略

4.1加大培训力度,加深制度理解

对中小学校而言,要想在新会计制度下加强资产管理,必须要对制度本身有正确的认知与深入的理解。现如今,中小学校应当立足于根本,重视对内部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适当加大培训力度,健全培训机制,督促财务人员积极参加培训课程,主动学习,加深个人对新制度的理解,继而为后续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第一,将新制度对资产管理提出的新规定与要求视为培训的主要内容,拟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以多元化的培训形式为主,强调如何实现新旧制度的有机衔接,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第二,可定期组织关于新制度施行情况的经验交流会,可将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经过协同商讨,实现改进与完善,使得资产管理效能有所提升。

4.2健全内控机制,强化管理意识

资产管理属于中小学财务内部管理中最为基础的组成之一,因此要想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中小学应当健全现有的内控机制,确保制度的约束性与规范性,并不断强化相关人员的管理意识[3]。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结合新会计制度,制定更加完善的内控机制,强调资产管理,对资产方面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把握,如资产购置、验收入库、投入使用等等,实现严格的管理。其次,制定全方位的监控制度,加强对管理过程中不同环节的实时跟踪,中小学可结合管理现状,针对资产管理设计相对独立的机构,指定专门的负责人进行资产管理,尽可能将其从基础的财务工作当中分离出来,提升管理质量与效能。再次,细致划分岗位责任,实行区域管理,要求相关人员明确岗位责任,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统计,同时定期完成总结,对现存不足加以改正。最后,还应当对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更换、维护保养等等做好详细的记录,定期更新台账,确保账实相符,从根本上避免发生资产使用不当、资产流失等问题。

4.3完善分类管理,细化折旧明细

较之前的会计制度相比,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分类有着明显的不同,为了确保后续计量的效率与质量,必须严格根据国标代码来实现细致划分,若是所使用的标准不一致,必然会陷入一定的计量困境。对中小学校而言,要想将新旧制度有机衔接在一起,必须重新梳理固定资产的分类。同时,还应当结合实际管理现状,对现有的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更新与升级,之后再根据新制度的规定合理增添或者筛减,明确资产分类。另外,作为财会人员应在熟悉新制度的基础之上,对分类折旧有充分的认知,再根据实际所学来准确界定不同类别固定资产的折旧与年限。例如,对于日常使用频繁的桌子、椅子等,经过审批之后将其折旧年限适当缩短,对于教学常用的计算机设备,将其纳入管理费用当中。

4.4强化配置管理,确保资产使用效能

在中小学校内,一些资产处于闲置状态是极为常见的,这种情况之下资产本身的价值不能切实发挥出来,而且会占用一部分财政资金,不利于中小学校自身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加之部分学校还普遍存在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难以真正地提升资产管理水平。新形势下,中小学必须同步配置以及管理,结合新会计制度,对资产的确定、折旧、处理等等有明确的认知,再根据各项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实现资产优化配置,将资产的价值体现出来,强调实用性以及可行性,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除此以外,加强对资产清查、维护的重视力度,按照资产的特性制定检查计划,针对多媒体设备等等,尽可能每月进行一次检测维护,详细记录其使用情况,决定是否升级或者更换。中小学校还可专门成立一个更加专业的盘点小组,实现定期的逐个排查,及时发现资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原因,加以改进与解决,最终完成盘点报告,递交给上级部门。

4.5依托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近几年,新会计制度施行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也大量涌现,为中小学校资产管理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4]。要想进一步将新制度贯彻落实,现如今中小学校应当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引入更加先进的财务软件,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传递与共享,继而有效提升资产管理水平。首先,作为中小学校财会工作人员,需在熟悉新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资产管理的变化有明确的认知,以较高的信息素养展开各项工作,如整合数据、分析数据、完成报表等等,将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资源库。其次,中小学校应结合管理现状,搭建一个覆盖范围广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各模块联系起来,逐渐消除校内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壁垒,实现有效联系与沟通,使得财会人员可对资产情况有充分的把握,确保其利用效率以及使用效能,基于此制定更加科学的资产购置计划,从根本上杜绝资产闲置、资产流失。

篇5

【关键词】独立院校;教学管理;创新

独立学院是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开展本科学历教育的院校,与公办普通高校、民办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都有较大差别。独立学院的设立,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其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学生录取等方面的特殊性,对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正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独立院校必须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提供教学管理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独立院校教学管理方式及其特点

1.独立院校教学管理的内涵

与一般教学管理的定义相似,独立院校教学管理就是依据学院培养目标,使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原则、理论和方法,对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1]。教学管理的常规工作包括学生学籍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评估等,其目的在于充分规划、组织和协调各类教学资源,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经历了母体院校完全托管状态和半托管状态,目前已经进入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目前,独立学院已经拥有相对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专职专任教师也达到一定规模,经过了几个本科教学循环,教学管理运行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独立院校教学管理的普遍属性包括:服务性,教学管理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保证各类教学工作能够平稳运行;整体性,教学管理涉及的各类常规管理工作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相之间有密切联系、互相影响的,例如,要确保四年级本科生能够顺利取得毕业证件,就涉及学籍、信息、资格审查、教学工作计划等多方面的协同;动态性,虽然教学活动、学生管理可以依据计划开展,但是教学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着人员、信息、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例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一年两次的固定工作,具体到考试安排,每年都会发生细微调整,必须在教学管理中随时给予关注。

2.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特点

一般来说,独立学院在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上继承了母体院校的模式,但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独特属性。首先,生源的独特性。独立学院以本科教育层次为主,按第三批本科录取,与其母体院校录取分数的差距较大,因而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需要矫正。同时,许多在独立学院就读的学生家庭条件较好,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学校以外的事物,因而这些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兴趣广泛,尤其在组织协调能力、交际能力上表现的较为突出,但在刻苦钻研方面有一定欠缺[2]。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如何发挥学生已有优势,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是重要的管理任务。其次,师资的独特性。独立学院创办之初,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突出的特色,即专职教师较为年轻,学历水平以硕士为主,以中级职称较为常见。与一般本科院校不同,独立学院聘请较多兼职教师,尤其是为了平衡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较为年长、较高职称水平的教师在兼职教师中所占比例较大。专职教师群体和兼职教师群体各自的特点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发挥不同群体优势,使其紧密合作,提升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培养定位的独特性。独立学院虽然定位于本科层次,但在培养定位方面,与一般普通高校存在较大差异。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定位是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需要制定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不能照搬母体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二、独立院校教学管理中的问题和创新的必要性

1.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现状和问题

目前,独立学院教学管理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高效服务,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优良环境,但是,仍然在四个方面存在不足,有待改进。第一,在培养方案设计方面,对独立学院的独特性关注不足。目前,独立学院的培养方案设计,大多源自于其母体院校,对所招收学生素质的特殊性方面关注不足。以课程体系设计为例,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在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完成大量基础课的学习,之后才进入大学三年级的专业课学习,之后,为了强化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四年级以进入相关企业实习较为常见。从录取分数来看,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在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上取得的成绩无法与二本、一本院校学生相比,由于水平较低,甚至对这些课程没有什么学习兴趣,但是,依据培养方案,他们必须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导致挂科现象十分明显。在大学三年级时,他们要么得重新选修这些课程,占用了专业课学习的时间;要么因为挂科,影响了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在培养方案设计方面,如何发挥学生的个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不使用死板的“教学、考试、重修”这种传统方案,是机制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在教师管理方面,无法发挥不同教师群体的独特优势。专职教师因较为年轻,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掌握较高,也更能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活动,但传统的讲授模式,无法很好的发挥沟通作用,导致教学效果有限。兼职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因为制度设计,在兼职工作中,对三本学生的能力考虑不足,课程讲解通常与其在原单位的安排保持一致,教师与学生的配合不足,无法使教学能力得到最大化展示。第三,在学生管理制度设计方面较为僵化,无法满足学生要求。目前独立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依然是较为传统的,即按照班级、年级、专业进行教学活动安排。可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跨专业、跨年级的合作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要求之一,不同班级、年级、专业的分离式安排,阻碍了学生互相认知、交流、或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且已开展合作工作的学生因为课程时间限制,只能在共同的课余时间集体互动,降低了完成创造成果的时间进度。第四,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体制改进不足。创新人才培养是应对竞争环境、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长期以来,高校教学工作都是以制约式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管理体制下运行的。特别是三本院校,由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动力的不足,这种管理更为严格,具体到课程时间管理、教学计划检查、教学制度追踪等,都有着严格的限制。客观来讲,这种管理体制在保证教学秩序方面确实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面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过于死板的体制限制,压抑了教师和学生自我突破的积极性,以服从式为主导的教学管理体制必须向自主式转变。

2.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2015年,国务院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并指出“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中,确定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教育教学的关键作用在于人才培养,特别是随着独立院校不断发展,招生规模逐渐增大,如何响应国家号召,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全面创新,使教育价值得到更大体现,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是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完成的任务。从独立学院发展视角来看,其招生压力正在加大,特别是出国留学手续日益简便,独立学院的竞争对手已经从国内同批次院校扩展到了更大的范围,如何在激烈竞争的舞台中脱颖而出,取决于独立学院是否能够准确把握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在教学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理论和应用体系,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取得长足发展。

三、独立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原则和机制

1.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创新的原则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创新必须深入了解社会需求现实,掌握学生、教师和教学工作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并坚持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培养是开展教学管理创新的先决条件,没有创新意识,就不可能开展富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也就谈不上创造新成果。创新能力是实现教学管理创新的落脚点,创新能力由基础能力和专业业务能力构成,基础能力是完成教学管理工作的必备素质,专业业务能力是对现实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以及创造新的管理机制解决问题的能力[3]。此外,由于教学管理工作涉及整个学院的各个层级,因此教学管理创新还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即任何一项教学管理创新的设计,都必须思考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确保机制创新成效。同时,在创新过程中,除了要立足于独立学院自身特点,还必须参考国际上的现金经验,即坚持国际化原则。

2.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创新机制

(1)培养方案创新——创建弹性管理机制

进行独立学院培养方案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社会现实需求状况,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掌握应用性强的专业化技能。在基础课方面,需要认识到部分学生确实存在一定困难,传统的课堂讲授、期末考核方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刚进入大一的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可能存在偏科现象,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必要建立弹性管理机制,给学生一定的选择自由。传统的通过入学考试分快、慢班方法,对不少学生的自尊心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建立弹性管理机制时,必须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实现最佳创新效果。以大学英语为例,英语教学涉及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如果课程设置据此分类,学生首先可以选择自己较为擅长的部分,建立学习兴趣;其次,考虑到学生应用能力的锻炼,具体到某一课程,可以更多的侧重实用部分,或是一些专业英语等级证书考试的训练,使学生关注的焦点不再是单纯通过期末考试,而是取得一定的职业资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学生的兴趣爱好较为广泛,特别是一些欧美电视剧广受追捧,可以在课余活动,据此举办与之相关的竞赛,使本来占用学习时间的娱乐活动成为基础课学习的组成成分,最终通过学生自己的自主选择,实现学习成绩的提升。在专业课方面,专业必修课的设置可以提前,使学生对所学习的专业有初步了解。专业选修课设计常常以模块化形式存在,这种设计虽然可以使学生对某一模块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但也限制了学生对其他模块的学习。因此,在专业选修课的设计方面,应该采用“有推荐,不强制”的措施,即在学生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基础上,自由选择课程组合,全面提高专业素质。在专业实践方法,提高实习时间设置的弹性,鼓励学生开展暑期实习,以便能够带着问题进行课程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依据学生意愿,将最后一学年的实践期提前,所需学习的课程则可以延后,避免学生在学习阶段,轻视所学习的理论,提高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应用能力。

(2)教师管理创新——创建工作室管理机制

教师工作室管理机制突破了原有教学体制下,教师单独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负责的模式,而是以一名教师为主导,配备其他几名辅助教师,共同承担课程的教学工作。当然,如果每门课程都这样设计的话,无疑会使教师工作量太大,因而,从教学计划中选择最为重要的专业课程,形成创新的工作室管理机制,是较为务实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完成课程逻辑设计,年轻教师为课程补充最新知识,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独立学院聘请的兼职教师因为原单位工作繁忙,停课情况时有发生,工作室设计可以使的课程开展顺畅进行,且学生需要与老师沟通时,不会因为难以联络而无法及时得到反馈。工作室机制还能够将一门课仅历时一个学期的时间制度打破,将其延续开展2-3个学期,形成包括讲座、授课、实践和反馈充分结合的机制。此外,工作室机制还为引入企业中的实践导师提供的契机,出于学历、教师资格证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即使是独立学院,也不能直接聘请企业工作人员为兼职教师,这对学生充分了解社会现实需求和企业人才需求有负面的影响,工作室机制可以在主导教师的带领下,邀请实践精英做客课堂,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在教师管理过程中,创建工作室管理机制,能够全面发挥各层次人才的专业优势,实现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

(3)学生管理创新——创建项目式管理机制

一方面,学生之间有跨年级、跨专业交流的愿望,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必须鼓励这种交互活动,并为其创造有利环境,项目式管理机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新管理方式。在激励措施方面,学校可以设置与课业相关的跨专业课题,鼓励学生参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其他院校合作,特别是现在很多院校在地理位置上相邻,为跨校沟通奠定了基础。传统的勤工俭学是让学生从事一些事务性工作,创建项目管理机制,可以让学生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具有创造性价值的工作。在保障措施方面,包括时间保障、场地和设施保障。通过弹性管理机制,学生对学习时间的自主控制能力更强,确保了共同课余时间的形成;在场地和设施方面,如果是所有学生都能随意使用,则可能导致滥用,或是使用时间过于集中,因而,必须在使用时间和使用产出方面,给学生一定压力,确保场地、设施都得到有效利用。

(4)创新人才培养——创建柔性管理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从各个方面进行统筹协调[4],教学管理是这一系统运行的基础,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新的人才培养需求,因而有必要借鉴先进的管理体系,即柔性管理机制。柔性管理源自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究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在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手段,柔性管理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对于教学管理而言,柔性管理与传统的刚性管理相对应,不再对教师、学生提出指令化的要求,而是进行人性化管理,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管理氛围,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对于教师的柔性管理,就是要赋予教师较高的自,确保其在教学活动上的自由,帮助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和课程性质设计出完善的教学体系,当然,自并无意味着教师可以无视教学目标,因而在教学评估时,有必要依据创新教学的特点制定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将教学模式改革情况纳入教师的考核,用以确保柔性管理机制的成效。对学生的柔性管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的的环境,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特别是在考核机制方面,应该对学生创新能力给予一定程度的侧重。例如,现行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学生在期末考试之前突击复习,在一些任课老师提供复习要点后,学生的考核结果通常是以记忆能力强的学生占优,而奖学金评定等激励措施也主要以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这种方式十分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而在课程考核方式设置时,有必要从柔性管理角度考量,将学生创造性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纳入综合评估体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结

教学管理的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在系统阐述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定义和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指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一般性特征包括服务性、整体性和动态性;与普通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的不同之处在于,独立学院在生源、师资和培养定位方面,都存在教学管理工作的独特性。虽然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对其特殊性关注不够;在教师管理中,难以同时发挥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优势;在学生管理方面,由于制度僵化,难以适应新时期的需求;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健全的体制还没有运行开展。在分析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在国家所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提出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以及能够解决现有问题的四项创新机制,分别是:第一,通过创建弹性管理机制,实现培养方案创新;第二,通过创建工作室管理机制,实现教师管理创新;第三,通过创建项目管理机制,实现学生管理创新;第四,通过创建柔性管理机制,实现创新人才培养。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全面构建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创新机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亚萍,徐勋倩.创新教育背景下高校的教学管理的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13,(S2):317-318.

[2]张忠,李韦华.基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管理理念[J].教育与职业,2015,(5):45-46.

[3]齐平.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69-171.

篇6

美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制度

高校学生管理的理念与职责 “以学生为本”是美国高校管理的理念,它强调尊重学生、突出对学生的关爱和服务。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应当强调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去发展,而不仅仅是对他进行智力的训练”,“学生工作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在学生管理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LI理论,其指导思想更加明确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第一,学生事务部门以提高学生学习和个人发展为根本,学生事务人员应严肃认真地履行职责,帮助学生提高素质。第二,学生事务部门的学生管理工作的职责是:对学生复杂的认识能力及批判思想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实际生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尊、信心、诚实等方面的品德教育以及城市责任感的培养。

高校学生管理的内容与机构 美国各高校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学生管理体系和十分有效的咨询服务机制.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将学生看成市场中的消费者,即“学生消费者第一”的观点。因此,美国高校学生管理内容以咨询服务、生活服务、学生校园生活为主。“学生事务管理”是美国高校对学生管理的专门名称,基本上对应于我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学校通过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对学生施加影响,以规范、指导和服务学生,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活动”。

学生工作的重心在宿舍部,宿舍部配有正副部长及部长助理若干名,宿舍部下面是学生宿舍,每个宿舍都配备专职管理员。宿舍专职管理员的工作职能集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于一体。三位一体的好处:一是可以将工作落到实处,避免空洞的说教;二是将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制度保证相结合,可以使思想工作更有成效;三是管理、服务中将思想工作和教育结合起来,可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美国的宿舍楼主任全部住在学生宿舍,吃在学生食堂,办公室也设在学生宿舍,他们和学生管理员一起工作,参加学生的各种会议和活动,课间饭后与学生广泛交谈。与学生近距离接触有利于了解学生做深入的工作,也有利于与学生建立感情,使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校学生管理专职队伍 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管理专职队伍的建设。在美国,学生管理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要求专职人员拥有硕士或以上的学位,甚至有的大学的专职管理人员还是在职的博士生。管理人员层次高,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水平,也容易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同时,美国大学还要求专职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一定的学生工作经验。为了满足学生专职管理人员的职业要求,美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相关的专业和课程,为学生管理工作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美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特点

制度化 美国高校学生管理有严格健全的规章制度。以美国某个大学的学生管理制度为例,仅宿舍管理这一块就有如下制度:

饮酒制度:美国各州法律都规定,21岁以下者在公共场所不得饮酒。在学生宿舍也有相同的规定,若学生违反这个规定,第一次被发现,就要参加由宿舍部举办的三小时学习班,再次被发现就被责令参加义务劳动或搬出校园,屡教不改或饮酒肇事者则开除出校。

安静时间制度:为确保大家的学习和休息,规定平时每天晚上10:00到第二天上午10:00,周末晚上12:00到第二天中午12:00为宿舍的安静时间。在这段时间,寝室里的电视机和音响的音量不能调得过大,在走廊上不得跑步,只能轻轻地走路,在走廊和卫生间不准高声谈笑。考试期间,安静时间为全天24小时。如有人违反上述规定,学生管理员和学生会的干部,甚至其他学生都会出来干涉。

会客制度:每天早上9:00前及晚上10:00后不得会客,其余时间可会客,并且要做好登记手续。

客人留宿制度:平时寝室里不准留宿客人,周末可以,但留宿时间不得超过三天。

清洁制度:每个学生寝室发一个塑料桶,内放编有寝室号码(以防乱扔)的塑料袋存放生活垃圾,袋子满了由学生本人扎紧袋口扔到楼外的垃圾箱内。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场所不得乱扔果皮、纸屑。废纸、易拉罐、塑料盒等必须分类放在指定的地点以便回收,若发现某人有乱丢乱扔现象,则让他自己打扫。厨房也是这样,用毕必须清扫干净。对严重违反清洁制度及不听劝告者,则处以罚款。

吸烟制度。每个宿舍都有一些允许吸烟的房间,在其他房间和公共场所不得吸烟。

规范化 美国高校学生管理具有规范的格式和程序。美国大学的宿舍部,对专职管理人员和学生管理人员的培训,就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他们的培训有夏季集中培训和日常分散培训两种。夏季培训一般在每年的8月份(暑期)举行,要持续整整一个月。培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上岗专职人员执行理论培训。第二阶段:对新老专职人员共同培训。第三阶段:专职管理员和学生管理员一起培训。

篇7

为了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每一位学生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了创建“团结、文明、拼搏”的一年级48班,特制定本评分细则。每人基础分85分,每月一评。低于75分进行班级谈话,低于65分进行校级谈话。高于95分者进行奖励。

+加分细则: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加2分。

2、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加2分。

3、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同学,加2分。

4、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铃声响后马上静下来,加2分。

5、上课专心听课,积极发言,声音响亮,不做小动作,不讲空话,加2分。

6、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整洁,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加2分。

7、认真及时完成作业,字迹端正,卷面整洁,正确率高,加2分。

8、课间文明休息,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加2分。

9、月考中前5名按5、4、3、2、1加。

10、知错能改,学习、表现等有较大进步者,加2-3分

11、积极参加学校各项竞赛或比赛活动,加2-3分。

12、每月评选学习最刻苦、劳动最积极、管理最负责、守纪最突出的同学各一名,加2分。

—减分细则:

1、迟到、早退、无故缺席,每次扣2分。

2、不讲文明礼貌、不尊重老师和同学者,每次扣2分。

3、不遵守纪律,课堂上睡觉、吃东西、玩小物件、交头接耳、嬉笑打闹;擅自换座位、离座、中途离开教室者,每次扣2分。

4、不认真做早操、眼操者,每次扣2分。

5、拖欠作业不完成作业者,每次扣2分。

6、骂人打架斗殴者,每次扣2-4分。

7、值日不到位,卫生不彻底者,每次扣2分。

8、乱扔垃圾,不讲卫生者,每次扣2分。

9、不经允许拿别人东西,每次扣2分。

篇8

摘 要: 复读班是高中的一个特别群体,复读班的班主任只有把握复读生的心理特质,统观复读全程,把握复读的几个重要阶段,抓住教育契机,才能适时促成复读生的思想转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高考成绩的突破。本文基于寄宿制学校复读班的现状,对管理策略进行探索研究,旨在提高管理质量,同时希望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寄宿制学校复读班 阶段性管理 德育干预

经历过高中三年的复读生,对高中生活可谓熟门熟路,对新校规新班规难生敬畏,对班主任的管理也会多方对比、百般挑剔。复读班尤其是寄宿制学校的复读班班主任工作,较之应届班难度更大。如果不能做到知己知彼,未雨绸缪,遇到学生问题时就难以见招拆招,发挥德育在复读备考中的作用。

一些复读生的特点是:不听从老师指导,没按学校及老师的要求做到位。基于此,复读班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在于:让学生听从老师的指导,并按学校及老师的要求做到位。

但是,说来容易做来难,一些复读生认为,自己什么道理都懂,是来学习的,不是听从班主任教化的。蒙牛乳业集团创始人牛根生说:小成凭智,大成凭德。复读班班主任的德育干预在复读生的突破性进步中作用巨大,而对于寄宿制学校的复读生更为重要。复读班的班主任只有统观复读全程,把握复读的几个重要阶段,抓住教育契机,才能适时促成复读生的思想转变,从而引爆复读生内心的正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听从老师指导,并按学校及老师的要求做到位,达到良好的备考效果,最终实现高考成绩的突破。

复读全程可以分为七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侧重点不同。

第一阶段:开学――我的地盘我做主

面对对高中生活了如指掌的高四生和他们的家长,不拿出一些“猛招儿”来,一开始他们就会各行其是。复读班的班主任要在迎接复读生报到前,分析学情,布阵点兵,掌握主动权。学习《红楼梦》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管理办法,在人事、座位、奖惩制度、宿舍管理、家校联系等管理措施上未雨绸缪,下足功夫。我的地盘我做主,让他们无可挑剔,听从老师的管理。

1.班干部安排。总原则: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根据以往的经验,一些复读生不愿意担当学习以外的职责,比如做班干部。见招拆招:想拥有一个学位,就担当一分责任,班级有多少人,就预设多少个职位,人人都是班干部。大到班长,小到几块地砖卫生的负责人。可以取一些有文学趣味的名称,比如地主(地面卫生负责人)、守望者(门窗卫生负责人)、抱关者(门钥匙负责人)、风信子(风扇卫生负责人)等。巧立名目,报到时就抽签。这样,杜绝推诿,使班级管理迅速走上轨道,当天晚修就会井然有序。一周后,毛遂自荐+民主选举+任命,再确定重要的班干部人选。

2.座位的安排。此问题较为敏感,不能小视。座位表一定要事先安排好,公示于教室墙面,并说明座位每周轮换制,每一个人会拥有在每一个座位上坐一周的机会。本来座位对学习的影响并不大,但一些复读生对此格外计较,还有家长提出特殊要求。另外,复读生普遍自制力差,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往往各个学科成绩不均衡。同桌的两个学生,最好是学习搭档,有利于组成取长补短的小组。总之,座位的安排如棋局,不能小视。

3.量化考核。掌握全班学生的当年高考成绩和画线情况,第一次班会要将此公之于众,以便日后的一切有基础数据做参照。班级和个人要明确成绩的起点和奋斗目标。登记学生的奋斗目标,也可在教室设计成一个展览板,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写出来并签名,以此为激励。日后,学生的种种言行都可以拿基础数据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之间的距离分析,有根有。每次考试的画线情况,老师们的工作成绩也有数据,前后对比,是进是退,一目了然。考核的标准只有量化,才能让学生、家长心服口服。复读班的班主任的工作成绩以此来证明最有说服力。

4.宿舍管理。宿舍天地虽小,但学生在宿舍的表现却是管理效果的深度体现。高四生对宿舍管理模式较熟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人的真面目在宿舍一览无余:散漫、任性放肆,缺乏大局观、安全意识薄弱。因此,宿舍管理也要纳入班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马虎不得。宿舍成员安排,要尽早与宿管联系,尽量在一个宿舍内,按高考分数分配,高、中、低层次均衡搭配。这样有利于日后宿舍情况的均衡和对后进生的带动,如果成绩低的都在一个宿舍内,恐怕日后就形成一个落后甚至与班级主流对抗的、负能量多的小团体。宿舍的舍长要选品学兼优、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每个宿舍的值日表要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在宿舍做贡献或扣分,就在宿舍舍务中体现分明赏罚。而且,在第一周适应时期,就要对不关灯、不锁柜子、不叠被子、不倒垃圾、不关窗子、卫生脏乱等现象,及时拍照留存,在第一次班会中曝光,达到直接的警示效果。当然,要与宿管及时、有效地沟通。

5.家校联系。新生报到前,班主任最好定制名片,将班主任及科任的姓名、电话、微信、QQ等联系信息提供给家长,以便沟通顺畅,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求得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

第二阶段:期中考试、家长会――事实胜于雄辩

从开学到这时,复读已经过了四分之一的时间,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复读的成果。事实胜于雄辩,班主任在期中考分析、总结时,要充分利用最先进的考试考核系统,出具确切而翔实的数据,令学生和家长信服:复读是有成果的,努力和不努力是不一样的,复读是有明确方法的,不是盲目的。在翔实、可信的数据基础上,再具体谈班级建设、复读期间家校指导,就会深入浅出,直观、易懂。

班会时,一定要向家长讲明几点:1.校园文化差异巨大,请入乡随俗;2.我行我素者复读效果难有保证;3.天道只酬勤(勤:精神;体力);4.识到做不到,恶习不改,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倒退;5.对孩子的第二次高考成绩的期待要切合实际。

第三阶段:月二考――负能量爆发期

开学时豪情万丈,带着高考的伤痛、带着旦旦誓言、带着父母沉重的期冀,一路拼搏到期中考,家长会后,学生就像是过了一道关,好了伤疤忘了疼,开始进入放松状态,故态复萌,班级里的负能量指数会急遽攀升。这一时期,班主任要自信、坚持,在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时,耐心细致、关注细节、不急不躁、不厌其烦,对于学生的种种质疑、家长的百般挑剔,拿事实说话、以理服人。

第四阶段:期末考――复读的持久战阶段

复读对学生和家长的心理考验都是严峻的。班主任要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理疏导方面巧做工作、久做工作。寄宿制学校的复读生们心理压力巨大,他们渴望释放、渴望飞翔。德育处可量身定做一系列活动,比如“高三年级徒步拉练活动”、“‘快乐高三,活力高三’包饺子活动”、平安夜联欢等。德育处的一系列活动设计,给复读班的班主任铺就了推进学生学习热情一级一级的台阶,班主任要与德育处默契配合,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创造力,为下一学期的苦战蓄势、聚力。

在徒步拉练活动的当天晚修,可让学生写励志周记。徒步拉练活动的效果,从学生的习作中一目了然。孩子们徒步行走的成果,别忘了告诉充满期待的家长们,及时利用校讯通平台与家长互动。“快乐高三,活力高三”包饺子活动,为增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复读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一股清泉。平安夜联欢,将学生的复读生活推向了一个高峰。

第五阶段: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山重水复也有路

摸底考试,真的能摸到学生寒假状态的“底”。但无论是怎样的底,班主任都可以借此或激励或提醒或希冀,带动学生慢慢提速,进军一模。

第六阶段:“一模”考试

与应届班不同的是,τ诟炊涟嗟难生,“一模”已经是“N模”,要求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稳扎稳打,匀速前进。对“一模”失利的学生,要及时予以关爱、安抚、指导。

第七阶段:二模到高考――曙光在前头

稳扎稳打,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

复读班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高中教育的特殊领域,也是教育、教学难题集中的领域,但从事这一工作的教师比较少,相关专业著述也很少,因此,经验的积累、总结和传承就尤显珍贵。

寄宿制学校复读班的班主任工作的阶段性特征鲜明,只要统观全局、严阵以待、阶段突破,学生的进步就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参考文献:

[1]胡天胜.怎样当好复读班的班主任[J].教育艺术,2007(7).

篇9

[关键词]高职;学籍管理;制度建设

学生学籍记载了每个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客观反映了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状况。也是一个人接受某种教育程度的经历和他所达到学识水平的信用凭证。学籍管理工作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影响着教学秩序。高职院校特别是新几年新成立或升格的高职高专院校以前根本没有在高等教育学籍管理方面的经验积累,学籍管理制度基本是借鉴其他本科院校的,但随着学籍管理方式的改变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学籍管理制度建设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要求。

一、学籍管理制度必须适应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

学籍管理制度的功能是对教育活动进行必要的规范、控制、激励和调节,以稳定教学秩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完成学业制定基本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和行为具有规范性和促进性。学籍管理制度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一)学籍管理制度是稳定学校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加强学籍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在此基础上,学校认真执行管理制度,对各个环节都按照规章制度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我院通过建立《普通专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和《成人专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对我院在册的两种不同学籍身份的学生学籍管理做了明确的说明,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形成对不同学籍的基本认识,避免学生因为学籍问题发生不稳定因素。

(二)学籍管理制度是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力。我院在学籍管理规定中明确学生可能通过参加对接本科自考等形式取得学分,使学生在完成校内课程学习的同时主动参加本科课程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素质。

(三)学籍管理制度是树立良好教风、规范教师教书育人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学籍管理制度制定一些教学质量评估与奖励制度,并建立约束检查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积极鼓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二、高职院校现行学籍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学籍管理制度的许多条款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的,未能体现出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表现在:

(一)从管理层面看: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特别是学校实行学分制后,使学籍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就我校而言,既有普通专科学生的学籍管理。也有成人专科和中专学生的学籍管理,并且各类学生的学籍管理各不相同,如果学籍管理工作还是由教务处统一处理,则教务处需要承担的学籍管理工作就日趋繁重,既管不了也管不好。并且,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上对学籍管理不够重视。没有针对新形势下的学籍管理制定出规范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绩效考核机制、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没有形成合理的管理人才结构和稳定队伍。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待遇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动频繁,致使学籍管理的真正作用难以体现。

(二)从管理队伍层面看:学籍管理队伍与新形势、新制度的要求不相适应,学籍管理从人工操作向计算机信息化操作过渡,而学籍管理人员却不能跟上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在高校学籍管理人员队伍中,部分人员是出于安置引入人才家属的目的调入的或是以前从事传统学籍管理工作的老同志,没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和管理素质;部分管理人员没有经过岗前培训,仅靠自身实践及学习摸索很难迅速达到岗位的要求。

(三)从师生认识层面看:一些教师和学生对学籍管理缺乏正确的理解,教师视学籍管理为教学管理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学生只把自己作为学籍管理中的一个被动对象。有的学生直到临毕业才发现自己尚有缺考或不及格的课程;个别教师在学生求情、纠缠之下更改考试成绩;个别部门因为学生毕业找工作困难,还将奖励记入学生学籍档案而将处罚不了了之,这些都将影响教学质量和整体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有必要不断优化学籍管理制度。

三、新形势下优化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建设的方向

(一)以教育部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建立动态的电子学籍档案

解决各高校现阶段学籍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必须以教育部电子注册要求的内容为导向,以学籍学历管理网络平台为蓝本,结合自身情况购买或自行开发“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电子学籍档案是把学生的个人信息输入学籍管理信息系统,每人一条记录,每个输入的字段都可以作为查询检索的人口,通过检索就能直接在计算机或网上调阅学生的在校信息,从而能核实、确认在校学生或毕业证书的真伪,便于对学籍信息统计,保证学籍异动处理的及时、准确,提高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电子学籍档案应尽可能全的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真实情况,记录学生的思想、学业、体质、纪律等方面的自然情况和历史演变过程。按照《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中教学类档案归档范围所列学生学籍档案内容有:反映学生入学基本情况的新生入学登记表、学生学籍卡片、学生成绩总册、在校学生名册、学生学籍变更材料、学生奖励材料、学生处分材料。笔者认为这些信息都应录入电子学籍档案,也是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作为电子注册工作的依据。

(二)实行完全学分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分制是用学分反映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并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教学管理手段。它把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获得学历和学位证书的基本标准。实行学分制就是打破过去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赋予学生较大的灵活性与自,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学生在学分制教学计划的指导下,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时间及学习方式等。

(三)推行学生学籍的二级管理,促进学校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管理技术的进步使学籍管理进一步走向综合化,形成更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和系统。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处于大众化阶段,从学籍管理的角度分析,呈现出专业设置多样化、学生人数逐年增多的特点,因此,学籍管理绝不是教务处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充分发挥下属学院的直接管理作用,可以在下属学院建立学籍管理的二级管理体制,下属学院指派教学秘书专门负责处理本学院学生的学籍和成绩,这样就保证学籍管理的质量,提高学籍管理效率。

(四)充分发挥制度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篇10

【关键词】血液灌流;重度有机磷中毒

【中图分类号】R5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086-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选病例为我科2009年3月~2010年9月收治的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14例,以及之前 常规抢救措施 治疗的16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全部30例患者均为消化道中毒。就诊时间:中毒后6小时内。按AOPP诊断及分度标准,诊断标准;①患者具备典型毒蕈样和胆碱样中毒症状。②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在30%以下,出现肺水肿或昏迷、呼吸衰竭。其中HP组14例,男2例,女12例,平均年龄36岁,毒物种类为氧化乐果3例,乐果2例,甲胺磷7例,甲拌磷1例,敌敌畏1例,对照组16例,男3例,女13例,平均年龄34.2岁。毒物种类为氧化乐果5例,甲拌磷9例,甲胺磷1例,敌敌畏1例。两组资料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抢救措施:立即彻底洗胃、吸氧、补液,使用阿托品、解磷定,并尽快达到阿托品化;同时使用脱水剂、抗生素、激素、能量合剂等内科常规治疗。气道分泌物多时,注意吸痰。呼吸衰竭及时插管行机械通气。心跳骤停先行心肺复苏。

1.2.2 急症血液灌流:我院应用德国费森血液透析机和丽珠湿式HA一次性灌流器。方法:用生理盐水3 000 ml(内含肝素15 mg/500 ml)自下而上对灌流器和管道进行预冲,先将灌流器及管道充满肝素生理盐水,静置20~30 min后,以50~100 ml/min的流速预冲灌流器及管道,用手轻拍并转动灌流器,直至排尽空气。选择双腔静脉导管行深静脉置管,或直接进行动静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首次肝素剂量为1 mg/kg,以后每30 min追加肝素8~10 mg,灌流结束前30 min停用肝素。因个体差异,肝素剂量应视患者情况而定。血液流速以100~150 ml/min,逐步增加到200~250 ml/min,灌流时间一般为2 h,采用空气回血法回血,防止生理盐水把吸附的毒物重新释放回体内[1]。

1.2.3 结束血液灌流后继续使用阿托品,逐步减量至病情痊愈。如经过1次灌流治疗,患者病状改善不明显,可根据病情次日再灌流1次,重复血液灌流方法同上。

2 结果

血液灌流组14例患者全部治愈,发生并发症1例,为中毒性心肌炎;对照组治愈9例,死亡7例;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中间综合征2例,反跳4例,阿托品中毒1例,肺部感染1例。

3 讨论

重度有机磷中毒病情凶险,大量毒物快速吸收入血,高浓度毒物使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大部分被抑制,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大量蓄积,导致胆碱危象的发生,患者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短时间内迅速清除体内毒物,是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的关键,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借助体外循环,通过广谱高效吸附效果的吸附剂,迅速清除患者体内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物,达到净化血液,治疗疾病的目的。大部分有机磷农药为脂溶性,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HP可以迅速缓解中毒症状[2],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HP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掌握好治疗时机,一般认为,中毒后6~8小时内行HP为最佳时间,有研究表明2小时内进行HP对有机磷的清除率可达100%。有机磷农药进入体内后,贮藏于脂肪、大脑、肝、肾、胃肠壁等组织,易形成胃肠-血-胃肠循环,因此有必要重复HP,可有效防止反跳、中间综合征及迟发性神经病变的发生。但血液灌流只能清除毒物本身,不能纠正毒物已经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不能恢复胆碱酯酶的活性[3],必须配合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能剂,进行内科综合治疗,才能发挥显著疗效。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神志恢复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HP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HP组的阿托品总用量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无一例发生阿托品中毒。

血液灌流为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应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梅长林.实用透析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0

[2] 朱雪初.透析与人工器官[J].中国急救医学,2001,1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