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李清照范文
时间:2023-04-07 12:4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夏日绝句李清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
篇2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活泼清新,语意隽秀。《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
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送别》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金陵歌,送别范宣》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篇4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4、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6、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11、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1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16、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1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赞美祖国的古诗句大全二
1、《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题西安邸》
宋·林生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0、《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呼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2、《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春愁》
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4、《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5、《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篇5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经典爱情语句.
此文章是由()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希望各位朋友能够喜欢,并支持我们,我们会做的更好!——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始链接,谢谢合作!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篇6
用双手去感触天空的温度,没有一处只有阳光而丝毫无阴云;用双脚去踏遍千山万水,没有一隅只有坦途而丝毫无荆棘。但精卫鸟因为天空不暖而放弃填海了吗?夸父的脚步没有因为滴血而停止。当身边的一切向你扑来告诫你“天上冷,不要飞”时,请振翅冲天。
在探索的道路上,总会有障碍。在你我失足摔倒时,总会抛来“出事了吧”的言语。他们阻碍我们探索,而且在我们失败后,他们报以先知般的告诫。我们不怕摔倒,但请不要嘲讽我们的尝试,少年强则国强,但休煞少年才!给我们飞翔的天空,让我们飞得更高,飞得无忧。
江上的狂风,肆虐地吹翻王勃的兰舟。江风一时劲,折杀少年才。是无情的风将才子的思火浇灭,成就了《滕王阁序》的悲壮。多少如《滕王阁序》般的佳作沉入江底?这肆虐的江风与我们身边的告诫与扼杀有何差别?少年的探索是世界进步的中坚力量,他们敢于尝试,不惧摔倒,但他们惧的是世界的阻挡,惧的是知音的缺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请不会动情的风吹弱些吧,休杀少年才。
让我飞吧!我不惧前路日炎风疾霜险,穿越唐风宋雨的呼唤是千古的交响。听到了,是李白仰天大笑冲出樊笼的笑声,世俗左右不了他的脚步;听到了,是在那碎花油伞下采撷易安小令发髻的李清照,世俗以女为弱的丑思挡不住她夏日绝句的浪涛,“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回州”。她用女子一飞冲天的志气将宋朝的词篇断裂成两截,巾帼辞赋闪耀牛斗。让我飞吧,无惧周身的桎梏,是荆棘鸟,就无惧地歌唱,哪怕流血而亡?让我飞吧,将一切樊篱勇敢地冲破,聆听天空的呼唤,那是属于你我的天堂。
篇7
1、默写古诗《石灰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我国古代有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孔子对学与思的思考。北京小升初
(2)优秀的古诗词是我们丰富的文化营养,我们要用心品味。诵读于谦《石灰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感受到诗人的高尚情操;读着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让我感受到她强烈的爱国之情。
3、补充诗句,填写出处、作者,并选择正确答案。
①________________,不及汪伦送我情。
出自_______,作者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
出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代诗人_________。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
出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出自________,作者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其中_____(写序号)是表达友情的;____(写序号)是表达思乡之情的。
4、古诗默写
(1)( ),一叫千门万户开。(《画鸡》唐李贺)
(2)春种一粒粟,( )。(《悯农》唐李绅)
(3)( ),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清高鼎)
(4)牧童骑黄牛,( )。(《所见》清袁枚)
(5)( ),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池》宋杨万里)
5、古诗默写
(1)远芳侵古道,(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2)( ),树头花落未成阴。(《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3)窗含西岭千秋雪,( )。(《绝句》唐杜甫)
(4)( ),笼盖四野。(《敕勒歌》北朝民歌)
(5)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6、古诗词填空:
1,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2,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昌龄《出塞》)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_________________,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6,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_________________,两三点雨山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天净沙·秋》)
8,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千门万户曈曈日,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元日》)
9,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_________________。(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0,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
【参考答案】
1、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 (1)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
3、 ①桃花潭水深千尺《赠汪伦》唐李白
②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③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④莫愁前路无知己《别董大》唐高适
①③④/②
4、答案:(1)生平不敢轻言语
(2)秋收万颗子
(3)儿童散学归来早
(4)歌声振林樾
(5)泉眼无声惜细流
5、答案:
(1)晴翠接荒城
(2)篱落疏疏一径深
(3)门泊东吴万里船
(4)天似穹庐
(5)夜深篱落一灯明
6、 1,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2,九曲回肠万里沙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今我来思
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6,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7,孤村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8,春风送暖入屠苏总把新桃换旧符
篇8
一、怀古与对比
先说一个概念,怀古诗与咏史诗不尽相同,怀古诗,多身临其间,览物生情,感慨系之,言之成诗,如《越中览古》(李白)、《石头城》《乌衣巷》(刘禹锡)、《汴河曲》(李益)等。咏史诗,则多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迹作评价议论等,如《赤壁》《题乌江亭》(杜牧)、《乌江亭》(王安石)、《夏日绝句》(李清照)等。
也因为我们的汉语易于整齐、古代的诗歌形式追求整齐、我们的审美习惯思维习惯都自觉不自觉地趋向整齐,于是习惯于事物两两出现,对比这种思维和方法就特别的常见。因而,诗歌中的对比就相当普遍。而在怀古诗中,最常用今昔对比。这大概是因为人的心理活动更常用一种基本方式——联想(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因果联想、对比联想等);又因为面对古迹,关于古迹的知识、见闻在诗人的心思、眉眼间渗出、汇流,如宣纸上的墨汁,勾勒氤氲成诗人心目中的一幅画面——昔日的景象。然而,眼前的古迹多是残砖断瓦、余柳遗桥,一派寂寞荒凉景象。今昔对比就很明显,很强烈。于是,怀古诗就自然而然地采用对比,尤其是今昔对比的手法。
二、写景抒情
中国诗歌自有中国诗歌的个性,在古典诗歌方面,突出特点是“境界”,说得简单点,其实就是诗的具象性,即“画”的特性突出。具体表现出来,写景抒情是其最主要的方法。就连哲理的表达、读书的感受都可以用景物呈现出来。如《题西林寺壁》(苏轼)、《观书有感》(朱熹)。这大概跟我们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审美方式有关。身处山水景物当中,自然而然用山水景物来体会认识并传达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语》)“飘雨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第23章)。钟嵘《诗品序》总结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王国维总结情景关系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人间词话》)。
怀古诗也不例外。因为怀古诗多是作者登临古迹,睹物思人,见景生情,多是观后感。源头上,本来就是触景生情;表达上,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如画的艺术特点。这两者都合力促成怀古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三、核心意象
一幅山水画总要有个主要景物,更集中承载主题,如(元)倪云林的《六君子图》“一江两岸”空旷冷寂中,一坡六树,枯涩而虚灵地传递着他的纤尘不染、不事人间烟火的气质。
篇9
2、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勇敢地正视挫折,战胜挫折,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挫折是乐观者前进的动力,而悲观者认为它是前进的障碍。挫折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可以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可以使胆怯的人变得勇敢,可以使幼稚的我们变得成熟。正是挫折,才会出现这样的事迹。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这些人都是面对挫折时的胜利者,是人类灵魂的胜利者。
3、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也是成功的拥有者。埃菲尔没能如愿考上法国一所着名的综合性大学,经过努力考上了巴黎的中央工程学院,并成为埃菲尔铁塔、自由女神的设计者。白宫里的黑色小女人赖斯,她出生在一个种族歧视严重的国家,但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当上了老布什总统的重要幕僚,最终成为美国的国务卿。成龙从小在戏班里练功,学就一身好功夫,最后成为香港的大明星。这些正是由于他们敢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克服种种困难,才会有如此大的成就。如果他们在困难面前退缩,逃避挫折,今天他们也不会有如此大的成功。
4、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为项羽而写的。鸿门宴后,项羽被刘邦围困,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最后没有退路了,逃到乌江刎而死。如果他能丢下可怜的面子问题,勇敢地面对挫折,回到江东,卷土重来,那么天下可能就不会是刘邦的了,历史也会因此被改写。正因为他没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信念,胜败这样的兵家常事使他消沉颓靡,他被拉入到死亡的深渊。
篇10
一、于空白处拓展讲解
学生在用教材学的过程中,会有许多与教材内容有关,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生在教材中是学不到的。这时,就需要“讲”。如:学清照的词《如梦令》时,学生能体会《如梦令》中,作者郊游的乐趣,却不能深入体会作者的“常记”是缘于晚年时国破家亡,使得她的生活凄惨,悲凉,才会如此怀念早期生活的乐趣。此时,教师就应该,拓展讲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声声慢》等诗词,拓展讲解李清照早期的幸福生活和晚年国破家亡的悲惨境遇。当然,这里的“讲”,应该是引导学习,点拨理解。
二、于肤浅处深入讲解
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有时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只停留在表面意思上,还不会思考文本的深层意思。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难点,对文本的难点进行适合学生学情的深入解读。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最后一句话“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句中“美好的东西”这句话的表层意思,联系上文内容学生不难找出是指儿子种的花。如果高尔基的儿子知道自己种的花让父亲如此快乐,他会怎样想呢?他一定会为父亲的快乐而快乐,这就是高尔基信中所说的“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但这只能是对文本的一种肤浅的理解,信中所说的“美好的东西”更深一层的意思不仅仅是指花,还包括生活中给予别人美好的东西,如:真诚的关心,热情的帮助,美好的环境,甚至可以是一句问候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迷人的微笑……此时,教师就应该深入讲解。此处的“讲”,应该是通过移情体验让学生理解到,当你在生活中多为别人着想时,双方都会感到很快乐的情感。从而感受到“奉献”比“获取”愉快的道理。
三、于学法处总结拓展
教师应传给学生的一条学习之路,一种思维的方法。方法的概括、提炼是要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方法”的得到过程是要学生通过探究的。比如:《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在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有学生说,课文写的是萨沙和家人外出郊游的事;有的说,课文写的是萨沙保护蔷薇花的事;有的说,课文写的是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把雨衣让给萨沙,萨沙把雨衣给蔷薇花的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基本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还不够准确。此时,就需要教师在学生交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思路后,总结方法:第1、2小节为一段,主要写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度假,突然遇上雷雨,爸爸、妈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第3至8小节为第二段,主要写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为了“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把两段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的高尚品质。
遇到不同的课型,就应该帮学生总结不同的概括方法,如:写人记事的文章常用“要素串连法”;有些文章中的过渡句句或段就总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借助该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于细节处质疑挖掘
课文中有些细节描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被忽视。此时,就要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细节内容进行质疑,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细节表达的作用。如,《最大的麦穗》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学生自主学习时,对这个细节也只是一“读”而过,并不会做深入挖掘。不会对为何说他是一位“大学者”这一细节产生疑问。此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质疑:这个“大学者”怎么会让他的学生去做“摘麦穗”这样简单的事情呢?课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大学者”的智慧呢?这样的质疑,会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体会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只许进不许退”实际上是告诫学生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必须抓住眼前的机遇,体会苏格拉底的教育有方,善施教化,充满“大学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