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31 18:4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爱情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爱情的诗句

篇1

2、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3、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4、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5、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7、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8、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9、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10、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李白《怨情》

篇2

1、我不能删除爱的记忆体,是因为和你爱得太美丽;

2、真正的爱凌驾在权力之上,那才是济世你我的力量;

3、前尘往事兵荒马乱,我背负着爱,踉跄而来;

4、一粒咖啡与水彼此成全,氤氲成相爱流年;

5、始终在做着重复的两件事,爱,以及守护他;

6、我们都会爱上那个我们不可能成为的人;

7、爱情不是最初的甜蜜,而是繁华退却依然不离不弃;

8、有些爱无关爱情,只是一眼万年的沦陷;

篇3

阿赫玛托娃的诗歌以抒情性和小说性著称,她以女性角度抒写爱情,表现隐秘的内心活动和心理冲突;又以深沉的笔触关怀家国命运,表现一个爱国诗人的气节与高贵。她的作品有从普希金延续下来的经典性优雅,也蕴含了源自她本人戏剧化的人生激情。阿赫玛托娃的诗歌总是带着某种“气味”,这种“气味”来自海边的“冰牡蛎”,来自椴树的清香,来自浓郁的黑咖啡,也来自热腾腾的鲜血……这些各式各样的“气味”描写使她诗歌洋溢着一缕独特的味道,鲜明而深刻。

嗅觉沟通视觉、听觉、触觉,表现作者对外物丰富而独特的感受,抒写复杂微妙的情愫。读过《静静的顿河》的人,都难以忘记肖洛霍夫笔下顿河岸边弥漫的潮腐气息和大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野花和泥土的浓烈气味;读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人,也一定会随着班吉以不可思议的嗅觉能力嗅到凯蒂身上那股“树的香味”,感受到“衣服在空中飘动的气味”乃至“‘死’的气味”。正如普鲁斯特所描述的:“……气味和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陈迹,唯独气味和滋味虽说更脆弱却更有生命力……”阿赫玛托娃的诗作起源于俄罗斯小说,而不是起源于诗歌。她是在注目于心理小说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那尖锐而又独特的诗歌形式的。在阿赫玛托娃的诗歌中,那种“更脆弱却更有生命力”的气味时常飘动在行行诗句之中,有女性的芬芳,也有生活的苦涩。

百合花的清香与干泥煤的焦糊味

关于阿赫玛托娃的早期诗歌,苏联著名评论家阿・帕甫洛夫斯基有过很好的论述,他认为,“脆弱的阿赫玛托娃”的诗句深处,存在着“惊惶”和“恐惧”,它们拉大了个人爱情事件的外延,使它抵达了具有共同意义的悲剧性。在这个时期,阿赫玛托娃诗歌中的“气味”主要来自大自然,特别是各种植物花草。这些气味的描写,尤其体现了她诗歌中的女性气质,使她以女性独特的嗅觉来展现内心世界和外部现实――爱情、婚姻、战争和生活。 阿赫玛托娃

阿赫玛托娃早期诗歌以爱情诗著称,诗句自然弥漫着爱情的“气味”,它既甜美又致幻“。从它们带露的颤抖的花瓣/我饮下一杯香气弥漫的酒,又幸福又平静。(”《“我摘下好看芬芳的百合花……”》,1904年),百合花美丽芬芳“,我”被这花一样的人所蛊惑,心怀希翼又畏缩、痛苦,花露是充满香气的酒,使“我”沉醉,然而幸福和平静却只是幻觉而已,因为这香气弥漫的酒是掩盖现实的雾瘴。“我柔韧的身体如此轻盈又匀称,/发绺的芬芳令人陶醉。”(《我会爱》,1906年)诗人爱上了彼得堡大学东方系的学生格林尼谢夫-库图佐夫,迫不及待地向其姐夫袒露心声,希望当时任教于该大学的姐夫可以从中牵线。不论在现实中,还是诗歌里,阿赫玛托娃都是这样的敢爱敢恨,她为爱而勇往直前,这样的毛遂自荐恰恰体现了这个少女对爱情的期盼和执着。“ 轻漾着百合花的阵阵清香,/和你那一串串朴直的话语(”《也还是那嗓音,也还是那目光》,1909年)与情人树下低语,互诉衷情,百合花的清香阵阵袭来,那种内心的安谧和甜蜜无以言表。少女情怀总是诗,阿赫玛托娃是多情的,曾经的爱情受挫并不能磨灭她对真爱的期盼和渴望,这种对爱的执着追寻,贯穿了她的一生。

爱情虽美妙,但阿赫玛托娃的婚姻大体不幸。在著名诗人古米廖夫长达六年的追求后,1910年,阿赫玛托娃终于与其结婚。对阿赫玛托娃来说,婚姻只是走向不幸的开始。在她婚后写过的众多诗歌中,总是飘浮着孤寂、沉闷的气息。“房门儿半开半掩/椴树吹送着清香……”(《房门儿半开半掩》,1911年),“死滨藜树那温热的气息/也越来越浓郁。”(《短歌》,1911年),“露天下,清淡的风徐来/带着春的清新和荡漾。”(《眼神迟疑地祈求着宽恕》,1912年)“田野上立着嘎吱响的大门,/弥漫面包的香味,还有忧愁。”(《你可知道》,1913年)这些气味的描写或是烘托与丈夫的离愁别绪,或是用象征不幸的滨藜表现“慌乱的内心情绪”,或是与因丈夫不知踪迹而倦怠惆怅的心境形成鲜明对比,或是用凄凉的诗行表现婚后寂寞、孤独的内心世界。在此期间,阿赫玛托娃也描写过一些与情人幽会的场景:“盘子里盛着冰冻的牡蛎,/散发着大海新鲜刺鼻的气息。”(《黄昏》,1913年)“汽油与丁香混合的气味,高度警觉的安谧……”(《闲游》,1913年)不管怎样,这些气味已不像少女时期的那样轻快和美妙,反而变得沉重又忧郁,这可能是一个人因生活的改变而必经的变化,但也是一个诗人敏锐触角的转向。在阿赫玛托娃的笔下,草木有情,它们一边是她心声的发言人,一边是她孤独的伴侣。

“一战”的来临,使整个世界变了个气味。“到处都是焦糊味儿,四周来/干泥煤在沼泽地燃烧”(《一九一四年七月》,1914年),“焦糊味儿”预示着不幸的来临,这不仅是阿赫玛托娃个人的不幸,还是整个俄国动荡不安的序曲。“由于森林一片大火,/飘散出刺柏的甜味。/大兵在孩子们头上,/村子里寡妇在哭泣。”(《由于森林一片大火》,1914年)提起革命和战争,就让人联想到痛苦和硝烟,然而诗人却闻到了树林里飘来的刺柏的“甜味”,这是多么地讽刺,又是多么地真实,安稳的生活像烧焦的刺柏一样,随着“甜味”远去了。从这个时候开始,阿赫玛托娃开始关注周围的社会生活。

虽然面临着生活的困苦和政治上的威慑,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极富魅力的女性,阿赫玛托娃身边依然簇拥着很多朋友和爱慕者,她赠给这些人的诗歌同样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气味。“浓郁的黑咖啡散出来的柔和香气,/……还有朋友最初的目光,无力可惧。”(《赠卢里耶》,1917年)“城外那从未有过的森林,/白天里飘出樱桃树的芳香。”(《“一切都被洗劫一空……”――致娜塔丽娅・雷科娃》,1921年)“有如乌鸦绕着飞,嗅到/热腾腾、香喷喷的鲜血……”(1921年于古米廖夫去世后)“荨麻的芬芳,比玫瑰更加浓郁。”(《赠普宁》,1922年)“黑咖啡的柔和香气”是温暖人心的友情,“荨麻的芬芳”是爱人带来的喜悦和甜蜜,“樱桃的香气”是诗人对美好明天的希冀,鲜血的味道则是对曾经的丈夫古米廖夫(1917年阿赫玛托娃与古米廖夫离婚)无辜遇难的悲痛和怀念。对阿赫玛托娃来说,似乎每一种感情都可以用气味来诠释,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次触动,都被她以气味命名。

烟雾和诗歌呛人的味道

20世纪30年代开始,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创作进入了后期。由不谙世事到历经沧桑,随着阅历的增长,苦难的磨练,阿赫玛托娃的嗅觉也在发生着变化。此时的“气味”不再单纯,它们已无法轻飘飘地飞上蓝天,其质量沉重到只能在鼻尖浮动,叫人无法回避,闻之使人心悸,使人动容,使人回肠百转。 阿赫玛托娃

阿赫玛托娃的不幸并不止步于爱情和婚姻,还来自艰难的时事。这个时期她生活上的不幸继续上演,与普宁夫妻畸形的相处模式终于使她无法忍受,她辗转寄居在朋友家,经济上捉襟见肘,朋友和儿子列夫相继被捕,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使阿赫玛托娃妥协“。野蜂蜜散发着自由的气息,……木犀草散发着水汽,/爱情则有苹果的芬香。/可我们早就知道,/血只能有血腥气……(”《“野蜂蜜闻起来像自由……”》,1933年)这首诗写于大恐怖逼近她的家庭和朋友之前,自由的气息,木犀草和苹果的芬芳,血腥气,这些不同气味之间的对比表现出了阿赫玛托娃的不满和愤慨,对人民不幸的同情“。去自由的集中营,/去闻烂透的板铺上的腐尸味――”(《地理学小识――致奥西姆・曼德尔施塔姆》,1937年)“它是――蜜蜂,它是――三叶草香……”(《关于诗歌――致弗拉基米尔・纳尔布特》,1940年)现实的丑恶落到诗行上,印上了恶臭和焦油味,相比之下,纯洁而美妙的诗歌就是蜜蜂和三叶草香,狂热又忧郁。

时间的齿轮不断向前,阿赫玛托娃在战争和生活的逼迫下,离开了一个又一个家园,却为每一个生活过的地方,赋予了它们不同的味道。虽然记忆久远,故人不再,那缕若有似无、牵动心弦的气息不灭。“桃花开了,紫罗兰的香气/比什么都芬芳。”(《我远离列宁格勒……》,1942―1944于塔什干)“四月里,弥漫着腐草和泥土的气息,/还有那初吻……”(《献给普希金城》,1945年)“以及彼得堡的夜。黄昏时分,弥漫着/包厢里的那种窒闷与甜蜜的气息。”(《诗三首》,1960年)“海底的沙砾白得胜过铅粉,/空气比葡萄酒还要醉人。”(《虽说不是故乡》,1964年)“但空气被它们的芬芳所点燃,/白色的冬天双膝下跪,”(《在威堡》,1964.9.25)塔什干的紫罗兰香气,皇村霉菌和泥土相混杂的气息,彼得堡包厢里的醇厚气味,叶甫帕托利亚比葡萄酒还要醉人的空气,威堡的芬芳……这些气味留在了阿赫玛托娃的脑海里,也留在了她的诗句中。以至于多年后的我们读到这些诗句时,仍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紫罗兰的香气,泥土的气息和醉人的海风,更能感受到阿赫玛托娃一直以来的“故土情结”。

在后期,思考、回忆以及对人生的感慨之种种,也成为阿赫玛托娃诗歌中的重要部分,她也透过气味来表达。如:“烟雾的气息恰似芬芳的安息香,/……在芬芳的祭香冰凉的的波涛中,”(《三个秋天》,1943年)这是诗人对人生的总结,三个秋天就是人生的三个阶段,年轻时像芬芳的安息香,湿润、明亮、色彩缤纷;年老时就仿佛置身于芬芳的祭香冰凉的的波涛中,“悲剧谢幕”,第三个秋天已是死亡。“笔尖吱吱响,许多稿纸上/散发着谢苗诺夫练兵场上的气息。”(《北方哀歌》,1945年)“带给你们的只是腐烂的气息,/烟雾和诗歌呛人的味道,”(《野蔷薇花开》,1961年)筵席已过半,人生如戏,即将散场,阿赫玛托娃忆起往昔,有愤懑,有惋惜,也有自省。在《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中,战前恐怖、炮火轰炸以及之后流亡的种种,都被诗人以气味记录下来:“烟雾在屋顶跳起了踢踏舞,/丁香花散发着墓穴的气息。”“广场上弥漫着香水的气味,/龙骑兵少尉手握一卷诗歌,”“流亡那苦涩的空气――/就像掺杂了毒药的酒。”一种气味可能代表一种历史,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气味,以区别于其他时期,而深深刻在阿赫玛托娃脑中的时代,或许就是罂粟、丁香、烟雾,练兵场、香水、苦涩相互交织的时代,它们共同组成了一种独特的气味,鲜明而凝重。

定格气味的女诗人

阿赫玛托娃在日记中曾写过这样的话:“我大约两岁就开始记事了……巴甫洛夫斯克车站的气味。我终生注定要记着它们,一如又聋又哑的盲人……你不会相信自己的眼睛,当你在彼得堡的楼梯间总是闻到烧咖啡的气味。……下雨时四轮轻便马车被淋湿的皮革发出一股气味。”阿赫玛托娃对气味的关注从幼年就开始了,并且一直在进行。正是因为天生具有这样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才使得她的诗歌有了不同的气味;也因为她的诗歌源于小说,源于内心,为了充分自然地表现诗人情感,适当的嗅觉渲染是十分必要的;更因为她丰沛的感情,对身边的人、事、物,对脚下的花草,呼啸的海浪,以及生活过的土地都饱含深情,在诗歌中自然而然地为它们带上了属于各自的独特气味。阿赫玛托娃的诗歌语言是异常敏锐的,这些诗灌注于进入她视野里的一切。这世界具体可感的实体,它确切的物质外形、颜色、气味、线条和日常生活的断断续续的话语――所有这些不仅可贵地进入了诗行,而且也构成了诗的本身存在,并赋予了诗篇以生活气息和生命力。

篇4

——写给志摩

文/赖雨佳

你前世写下的诗歌,今生,我将用一辈子的时间读着,尽管,没有任何关于我的字字句句……

纵你前世爱过多少美丽的女子,纵你有多痴情,我亦无怨,只恨没有机会争得你一宠…今生,來世,万般轮回,也难以相见……

红尘滚滚,念故人,君已去,我心便归去……

如果,我将一生许了你,你是否只对我钟情,是否,可以不再念及过去,你的心唯有我,只有我……

在爱情面前,女子总是患得患失,害怕失去,终会失去。你的爱情,没有错,可是,爱得太多,心,又怎能消受。

如果,我将一生许了你,你定不要负我心,原谅我,“文人”总喜欢多情……

四月了,花儿开了,我想和你一起,挽着手,走在巴黎的街头,听你说说,你前世的故事和有过的回忆,我不会生气,因为,能和你走在一起。

如果,我将一生许了你,你可不可以,为我写下那首诗,我想在你的诗里,永远停留,然后,好和你在天堂回忆……

我无法说爱你,我爱的你,只是曾经存在过的你,我无法说不爱你,我的心,随着你,早已埋葬了去……

如果,我将一生许了你,我希望能做你的妻子,愿意独守,也为你写着爱你的诗句…… 如果,如果,我将一生许了你……你会不会像前世一样爱着一个,你从未爱过的人……

篇5

由于我们两人的单位离得比较近。有时候散步也能碰到一起,因此,我们的交流和沟通也就十分方便。有一天,他告诉我,他又出了一本诗集,说是要送给我。我去了,在他的办公室里,一本已经签了名的诗集《写给太阳写给月亮》的书就放在他的桌子上。带着诗集回到住处。认认真真地读起每一首,犹如聆听悠扬的蓝调系列,又像在倾听大自然的声声物语,读之沁人心脾,更觉得人世间的沧桑轮回也是如此美丽。

诗集共分五个部分,分别以不同的视角去关注社会、生活,感悟爱情、亲情以及友情。例如在《回答》一首诗里,他是这样感受爱情的:真情被你的表演否定我不再仰望天空/即使星辰弄眼雨戏彩虹/也无法愈合我受伤的神经/ 你把贪婪作为追求/自私成为你生命的内容/浅薄本是命运的贡品/你却拿来装饰人生/ 轻浮如云缠缠绕绕/最怕心谷卷起狂风/但愿人遗的幻影随风飘去/还我那片灵魂的宁静。在这首诗里,他把爱情在现实生活中的另外一种方式表达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年代里,爱与被爱,真实与表演,有时候不用“回答”也同样是非分明。在《欲望》里他这样说道:风拧干云彩的时候/影子是否发现 自己脖子上那串闪亮的金属/其实不是项链。读之耐人寻味。

在第一辑里,大多是以月亮为载体,融入感情的河流,表达心灵的声音,吟唱爱情的甜蜜,有赞美也有无奈,有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热爱,也有对时光流逝充满不尽的忧伤。是谁把月光斟满心杯/让我在梦中与你同醉/(《月园的时候》)。月亮啊月亮/你永远自知之明/就去做那枚光盘吧/刻录下亲经身历/留给明天播放/(《中秋月》)。意与象的链接,景与物的独思,语句精练。表达深刻,诗歌的独特魅力跃然纸上,让人产生无限联想。

在表达亲情方面,更是刻骨铭心。穿一件灵魂的内衣/接近了你/那时彼此很年轻/从“我”/一直到“我们”/走了很远/ 苹果终于熬了/正是采摘的时节/你托举起我/攀缘上一株翠绿的树/共同收获甜蜜/年年月月/月月 年年/在一条弯曲的路上/一起拣拾风雨/不经意间/走过了四分之一世纪(《我们继续走》――写在结婚25周年之际)。对于爱情,诗人走过了25年的里程,短短的几行,催人泪下。他的诗在艺术表现上采用叙述与抒情相结合,写得自然丰富,以歌颂为主,兼及诗人自己的感叹与思考,语言运用也明白晓畅。,读着这些诗作,仿佛也随诗人一起到达了他心灵停放的每一个角落。

诗人在写太阳的时候,更多是以群体人物或事件的出现为起点,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精神情操,并通过太阳这一物象,生动形象地赞美了党和劳动人民,高度赞扬了他们不怕吃苦,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因为 如果/把伟大的日子做为一个支点/它支起的/只能是伟岸和崇高/(《伟大的日子》)。去西部/要揣上一颗虔诚的心/要舍得使用攀登的气力/……西部的话题比黄河宽/西部的话题比长江长/西部还有一座高高的雪山/任何发热发烧的头脑/到那里都能够冷静下来/(《西部话题》)。写到这里,诗人不仅仅是在赞美,更多的是他在思考,并通过思考给人们以启迪。他仿佛在提示人们,西部的魅力是要用心去感受的,包括去西部你一定要有一颗虔诚的心,一颗勇敢的心。

诗人笔下的落日更是富有生气。忙碌了一天的太阳/蹲在山头/欣然把自己画成了句号/(《落日四题》),这诗句上读者产生无限的想象,落日、人民、山梁,应用电影画面的透视和表现手法,把落日的神韵描绘得逼真动人,栩栩如生,富有了朝气和活力。

诗的意象,不仅仅是反映和表达就能够完全体现的,她是通过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融入而后发出的回音,并运用诗歌的语言传递她的内涵与神韵。诗歌的意象之美及表现是诗歌的灵魂,否则就失去了诗的意义,也就不成为诗歌。关于意象在诗歌中的关键因素,一直以来是诗人和评论家们共有的话题,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朦胧诗的火热涌现,诗歌的意象也就更加直白,更加被诗人和读者所关注,因为,朦胧诗更加注重意象的表现。如果说古体诗的意象之美是“含而不露”,那么,现代诗的意象则是“潺潺流水”或是“轻声燕语”。但是,他们都注重诗歌的“氛围”。后来,关于意象的争论和探讨一直没有停歇。再后来,这几乎成了评定诗歌和诗歌写作遵循和考虑的必要因素。意象就是诗的语言的“质感”流露。关于这些,在张庆和的诗集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一条路/走了多年/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声音/都盼望/黄昏退潮之后/星星成为亲密的邻居/这是奢望但我等待/《路上》我敬一炷清香/你还一轮佛经/此番离去/不知道/尘缘还有多长/因果尚有几重(《缘》)。

在这本诗集里,诗人对社会、对生活的关注寓意深刻、诚恳。作为一位诗人,―位用心灵歌唱的诗人,他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升华为一种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他的诗才会有感染力和生命力。例如,诗人在第四辑以问题诗的出现,用诗的语言表达了对《腐败“问题”》、《官的“问题”》、《(歌星“问题”》、《单位“问题”》、《非典“问题”》等的看法,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诗人对“社会问题”的重视。在这里,抛开他呈现生命状态以及关注生存环境之类的社会意义不说,单从诗歌的意象来讲,已经更加趋于开放,包容了不同的语言形式,相互独立的句子、语句群以及相互独立的事物,并使它们产生和谐,由此创造了诗歌的节奏。诗歌语言也更为讲究,注重诗句的硬朗、自然、洗练和明快。

篇6

它通身浑绿,有长长的腰身,茎脉清晰可见。如果用手折断它翠嫩的茎,晶莹透明的汁液就会自然地流到你的手上。记得春天里有一种玻璃脆芹菜,白嫩嫩的如同小葱一样,吃在嘴里不但有嚼头,而且带着一种清爽气息。轻轻挑开它绿色光亮的皮,里面的裸肉好像浸在水里一样。即便是像鸭的脚掌一般的芹菜叶,不但形状与其他蔬菜的叶子截然不同,而且光滑清翠、清鲜凉爽,成为北方少绿色的春天里一个精彩的注脚。

我国芹菜的栽培历史久远,至少也有2000年。在阅览中方才知道,芹与葵有关。葵是什么?不是一心向阳的葵花,而是很古老的一种菜。在中国最早的葵、韭、瓜、壶(瓠)四种蔬菜中,葵就列在带头大哥的位置。在古人的话中,芹是“楚地之葵”,“唯楚有才”的楚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小的分量。《吕氏春秋》这样称赞:“菜之美者,有云梦之芹。”“春水生楚葵,弥望碧无际。”云梦大泽,水意充沛,春雨伴着荡漾的江水,水沟旁、湿地上,绿油油一片鲜活漫开来的是芹菜。这般情景,在诗人徐志摩散文里可以读到:“水芹菜的全身都充满了一种特异的芳香,在小池塘抑或是小河旁,那一丛丛矮小的植株却有着诱人的景色,伞形细碎的白花,中空有棱的嫩茎……”烟雨迷蒙的天地间,淡淡的芹香弥漫,芬芳如梦,似雨如云。

我不知道的是芹菜竟然与读书人有关。

早年读《红楼梦》,看到元妃省亲时宝玉曾有一联曰“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便有些奇怪,为什么要写“采摘芹菜的人”,后来与人谈话被狠狠嘲笑了一番,方才明白读书不求甚解的劣处。采芹是何意呢?原来是“采《风》采《雅》都恰当,然冠冕中又不失香奁格调”。科举时代,县学生员(秀才)就被称为“采芹人”。

《诗・鲁颂・泮水》有这样的句子:“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其筏筏,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传说泮水之畔的泮宫曾为鲁国的学宫,学子们幸得高中,要在大成门边的泮池采些芹菜插在帽上到孔庙祭拜。后人就将考中秀才入学宫称“入泮”或“采芹”,并且赠芹以示祝贺。 据说,的翼王石达开20岁以前文名已遍大江南北。他曾经在劝降时写过“曾摘芹香入泮宫,更探佳蕊趁秋风”的诗句,大意是说自己也曾经得意科场的。当然,也有人说这首诗是后人的伪作。

这种与读书人有着密切关系的芹菜,有人却不喜欢。《列子・杨朱》就记载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认为芹菜这一类的东西是人间美味,便把它献给了乡豪,可乡豪吃了却并不觉得好吃,结果招致一顿埋怨。真可谓拍马屁拍到了蹄子上,难免要碰一鼻子灰。因此,古人在请客之前加上一句“笑纳芹意”以作自谦。《红楼梦》里,甄士隐曾对贾雨村说:“邀兄到敝斋一饮,可不知纳芹意否?”同样的物什,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是不同的。自己要献给对方的东西,在自己心里总是分量最重的。“野意重殷勤,持以君王献”,杜甫的“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和李白“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的诗句也有这样的期待。

芹菜有水、旱两种,性能相近,但旱芹香气更浓,又名香芹,入药较佳,故又称药芹。我们经常吃的是水芹。《诗经》中的“薄采其芹”,采的就是水芹。

芹是很平常的一种青蔬,家家户户都会做,是美国人做色拉的主要蔬菜。据说,芹菜可以帮助人体减肥。芹菜的茎、叶都可以吃,可以凉拌或炒食,与肉片拌炒或是清炒也各具风味。春天雨水多,芹菜长得梗嫩叶鲜,味道最是香脆。夏日的饭桌上,通常有一道家常菜――凉拌芹菜。被切成寸许长短、沸水中焯过的它,依旧满目鲜嫩碧绿,清新如小家碧玉,在香干丝、姜丝、蒜蓉、椒丝的陪衬下,绵延不绝香气悠然飘出,令人不禁想起杜甫“饭煮青泥坊底芹”和苏轼“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的诗意。很多青蔬入诗入文,读来都有一份新鲜的泥土芬芳,自然留下不少人文佳话。

坡被贬黄州后,发现此地盛产芹菜,做菜脆嫩味美。此时穷困潦倒而不失豪迈之风的坡灵感顿现,就想起家乡眉州“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便创《蕲芹春鸠脍》菜肴,取斑鸠胸脯肉配以芹菜,从而留下了一道美味、一段佳话和“霁容天在水,春色柳藏桥”的美好诗句。赊酒食粥的曹雪芹最爱吃雪底(地)芹菜,曾经取坡诗情,写下了“泥芽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烩”和“园父初挑雪底芹”,以示心情和古人相通,以慰自己无尽的寂寥。明人陈继儒的境界就更高了,“春水渐宽,青青者芹,君且留此,弹余素琴”,满目温婉的春水边,看你簇我拥的芹菜生出一派绿色,能和知己弹琴抒声,何等的快意与散淡?只是如今,这般的境界很多人难以抵达了。

篇7

一、用诗“拽”气势

“拽”文片段:

我爱家乡的苍凌山,它四时景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我爱家乡的苍凌山,它雄伟险峻――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我爱家乡的苍凌山,它美如仙境――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我爱家乡的苍凌山,它空灵幽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病因解析:

这段写山景的文字,因为引用了好多“山诗”,加上排比的修辞方法,初读时让人感觉很有气势,细品时却感觉这是“虚张声势”。作者生拼硬凑了这么多的诗文,真是太“拽”,“拽”出来的气势华而不实。山景是美的,它是实实在在的美,需要用实实在在的语言来描述,没有必要引用这么多的诗文把真实的美景变成虚幻的声势。

二、用诗“拽”文采

“拽”文片段:

带着自己满腹的情愫,体味着诗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回忆,品评着诗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壮志凌云,欣赏着诗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圣洁感情,仰慕诗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缠绵爱情,我感悟着人生,看清了世界,净化着心灵。

病因分析:

在作文中引用诗词典故是给作文增添文采的常用方法,但凡事都有个“度”的问题――如果诗文引用过多,不但起不到增添文采的作用,反而会生出哗众取宠、“拽”文卖弄的嫌疑。上面这段文字,一连引用了四句诗,这些人生“感悟”,全是诗人的感悟,并非自己的感悟,把古人的感悟生“拽”成自己的“感悟”,应该算是空话连篇,而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采飞扬。

三、用诗“拽”道理

“拽”文片段: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至理名言;屈原又在《离骚》中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明示了人生需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道理;苏轼还写诗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道出了人生要留下足迹的真谛。我要胸怀抱负,在人生的道路上努力拼搏,把诗中的道理化为人生的真实。

病因分析:

关于人生,道理很多,但没有必要把这么多的人生道理用“古诗”聚拢到一起。上面这段文字,引用了不同的古诗,“拽”出了好多的人生道理,把这些道理炒在一起,炒成了一锅大杂烩――用这么多诗句“拽”出的道理,杂乱地铺陈在一起,真让读者头晕眼花,看不明白了,这真是越“拽”越没有“道理”呀!

四、用诗“拽”情感

“拽”文片段:

老同桌,你在他乡还好吗?时光如梭,曾经与你一起“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分别的那天我曾经下决心“愿将双泪啼为雨,明日留君不出城”,可到头来却只是“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我们虽然居两地,难见面,但友谊长存,心灵相通。

篇8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间―默然,相爱,寂静,欢喜。”

平凡的女子

随着电影《非诚勿扰2》的热映,这首诗歌,柔软了无数人的心。人们开始追寻作者。于是,她静如止水的生活开始被打破。

这个写出人与自然互赠性情的心灵之诗的女子,原名谈笑靖,汉族,1978年生于广东一个普通家庭。她的生活,和无数饮食男女一样平凡。按部就班地读书,考大学,毕业,求职,供房……

她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虽然努力学习,成绩却总是稳居全班后十名。每次考试过后,妈妈都要恨铁不成钢地用竹衣架惩罚她一番。她不哭,因为一点都不疼,打完了妈妈才能觉得心安,她能理解。有时妈妈会教她打坐,她也就跟着做。很多年以后,她独自一个人坐在印度的寺庙中,给妈妈发短信:“我爱你。”妈妈回她:“我更爱你。”

爸爸是一位老师,喜欢写作,喜欢旅游,曾经参与七星岩摩崖石刻的校勘工作,石刻上有很多关于佛学的诗句,深深吸引了她。

她默默地读书,胡思乱想,打坐。13岁的时候,她开始在一只漂亮的本子上写诗,然后把本子藏在枕头底下。

淡然的女子

她想当导演,大学却阴错阳差地进了航天专业,迷茫过一段时间后,她又恢复成那个腼腆清纯的姑娘。她开了一个博客,用皈依时上师给自己起的法名“扎西拉姆(吉祥天女)”和自己的小名“多多”组成网名,把写的诗一首首放上去。

毕业后,她也和同学们一样海投简历,幸运地在一家看起来很有实力的公司找到了工作,做广告策划。她喜欢这职业,还找到了相爱的男子,几年后,攒够了一小笔钱,按揭买了一套25平方米的房子。

未料,打击很快接踵而来。相恋了三年,他打来电话,要求分手,不说原因,只是说对不起。她失魂落魄,向老板请了假,买了最早的票去了峨眉山。一路上怀着对他的怨恨哭红了眼眶。

在峨眉山上,她一个寺庙一个寺庙跪拜,心情逐渐平静下来。她领悟到苦苦寻找一个原因是最愚蠢的决定。她写下了一首诗:“我既然有勇气让爱情发生,现在我将用同样的勇气等爱情结束,我不打算挽留。一步步行去,你的足音还在我的耳后,我听它渐远,认认真真地听,我不要错过爱情成、住、坏、空的每个细节,这样的幸福才是完整的。我快要完全穿过这个弄堂,你也快要完全穿过我的爱情,我会怀念,但不会很久。”

回到公司,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静静等待生命中的另一份缘起。作为一个外地人,在北京朝九晚五,每天三个小时在路上奔波,为了晋升的职位,一直在做很多努力,突然间她发现这一切真的是自己最想要的吗?从那时起,她就每隔几个月去一次印度,修行。回来后又恢复成元气饱满的职场人。

然而天意弄人。公司在经过一次巨大的投资失利后,倒闭了。已经成为中层领导的她,就这样失业了。每天晚上躺下,她都会辗转反侧,觉得平静生活中隐藏着令人不安的危险倾向。

大学的同窗来北京工作,借住在她的家里。每天睡醒,她走出房门,同学已经出门上班,在桌上给她留下一天的饭钱。她过生日的时候,钱旁边还多了一个圆滚滚胖乎乎的鸡蛋。上面用红笔写着“生日快乐”。

那段时光很凄冷,所幸还有友情和诗歌温暖着她。经过长长的失落期后,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听从内心的想法,做一名自由职业者。

当你途经我的盛放

做自由职业者,一开始是很辛苦的,一切只靠自己的才华和运气。她先是通过网络和熟人联系,写策划,编剧本,编书稿……忙起来昏天黑地,闲起来寂静孤独。这个时候,她在博客里写:听从自己,是最大的坚持,而说服自己,又是最大的放弃。在这个坚持与放弃的过程中,最困难的是,要清楚什么是真实的“自己”,要了解到底有多少个“自己”,要接纳真实的“自己”,又要允许“自己”其实是无常变化的。要了解自己、倾听自己,是件寂寞的事。要说服自己,也是一件寂寞的事。

攒够了一小笔钱,她就去旅行,目的很明确,是为了参加关于修行的课程。她说:我想知道生命本身要给予我的答案。渐渐觉得,也许地球上不会再有任何让我陌生的角落,也许我的家园真的已经筑在了脚上,所以我的心随遇而安。

她把旅途中的所见放在自己的博客上,这些长长短短美丽的句子开始被一些人挖掘出。《非诚勿扰2》后,她成为网络上最神秘的诗人。之后,各家出版社纷纷找到她,再之后,她的诗歌散文集《当你途经我的盛放》出版。盛名带来的一切,她看得很淡,她说自己从来不是一个作家,只是为天地万物的业余而已。所见、所闻、心情、万物,皆成文字。不会为了出版诗集而写作,也与当下诗歌的边缘化无关。

篇9

在这里

你不用像人一样领取一个身份

你可以心情不好

可以向每一个陌生人大吼大叫

可以在天黑时准时睡去

每一段时间都被你从根部烫伤

你沿街乞讨不顾人们的饥饿

在这里

你只忠于时间和睡眠

村庄有多大

你就有多苍老

风从这里折回吹醒时间

夜半

一粒雪哽在喉咙

你一咳嗽泄露了整个季节的寒冷

公鸡

你登上院墙,君临天下

在天亮之前

你把村庄割让给黑暗

清晨阳光怒发冲冠

你一张嘴

世界一呼百应

黑暗总是短暂

乌云却总难以驱赶

你站上更高的枝丫

知了高喊万岁

你轻轻抠去乌云

这夜的残片

然后阳光泄下来

代替你,执掌世界

放眼望去

到处都是难以抚平的伤痛

它们从泥土里生长出来

高于泥土

低于你的视线

所有的耕牛绕道而行

所有的犁耙默哀

你只愿把自己埋进自家的土地

你躺下所有的丰收与你无关

所有的思念却与你紧密相连

村庄最后的王

被海迷死的鱼

诗 卉

饱含盐质,浸透血汗

一条挣不断的纤索,五通的桥

是一根脐带,置身于民歌之中

让我写下这些波涛一样的文字

深入古典,历史并不遥远

瘦街窄巷,在书卷气之外

点燃祭奠祖先的香火

让我们想到五谷,爱情和盐

在你的岸边,五通桥因桥而盛名

那比生命更细腻的光泽

在温暖的颂歌里,成为民间百姓

有口皆口碑的话题

不死的是流水,五通桥的桥

在水上刻入你的名字

这片养育过祖先的土地

倒映为五通桥深沉的底色

从五通桥的边缘,从容走过

令人感到有信心的姿态

一江春水,那首消失已久的诗歌

如今还被人们反反复复地吟唱

在河之洲

千年的湖水

滋润一行瘦瘦的柳枝

夕露盈睫的葱绿

染翠五通桥

随风摇曳

掠过三月烟雨

有谁知道我渴望的体内

你是一串秘密的花朵

你是一行让我思念的句子

随心所欲地生长吧

在淡淡的水墨画里

唤醒一声问候,一份情感

原本普通的一行瘦柳

就这样在一片无欲的风中

长出新芽

每到五通桥,我总会向爱人

讲述关于柳的故事

爱人似懂非懂地睁大眼睛

透出二分水性

靠水而居的小城

抬眼一望满含情思的小城

滩声枕席,成一个女子的花事

在词语与词语之间

在一缕草的细节深处

山色涛声之间

一种优雅和芬芳

小心地呵护着五通桥的爱情

所有的幽香已经漫延

没有人真正懂得

五通桥,隐含其中的含义

今天我把你举到爱情的高度

成为一片风景

山色轩槛内

是隐藏内心的信物或情人

走近五通桥,我总会

摘一段最美好的诗行

把爱的标本

寄给远方的情人

谒丁佑君烈士铜像

伫立在颂歌的光芒里,丁佑君

如此光辉的名字,沿着子弹的方向

常常在我的文字里闪现

寻找逝去的阳光和风雨

寻找属于黄皮肤的旗帜

沿着激情的阶梯拾级而上

一种始料不及的亲昵,丁佑君

集中了人类仰望的高度

一些骄傲的种子,以深刻战火

为背景,把真理的果子留给春天

一种仰望,一种信念

无声无息地隐浸在历史深处

用心逼近一段真实的日子

一个孤独远去的背影

让我看见血液和弹痕

野火春风,打开故事的扉页

擦试昨天的眼泪,我们的誓言

赶不上抢响花开的日子

唯有春暖花开的理由

高于理想,高于一切幸福的尖叫

带着颂辞与祝福,与不朽接近

那些闪光的诗句,让我

重新找回成长的感觉

无名墓

透过你,我看见前生今世

看见不愿让人明了的心

一片会思考的墓地

血液里流淌着丑陋或美好

许多年了,我就这样掩饰着

拒绝任何一缕阳光

灰暗的心中,一层老茧

由模糊到清晰

在命运的安排之外

离开真实的影像

一句谎言或一次谋杀

你将我还原为真实的自己

苏醒渐渐变暖

我怀里藏着的光亮

篇10

但丁一生仅同贝雅特丽奇见过三面,并且每次都很短暂。据研究者考证,这位贝雅特丽奇确有其人,她可能是指佛罗伦萨贵族博蒂纳里家族的一个女孩贝雅特丽奇・博蒂纳里,她后来嫁给了该城德巴尔蒂家族的西蒙,于1290年6月8日去世。当然,但丁的这种爱又是一种理想的爱,纯粹的爱,似乎不带任何的成分。这又使得但丁的爱情具有浓郁的唯美主义精神和宗教色彩。

但丁在《新生》一书开头写道:“自我出生以来,灿烂的天光已经九次转到几乎完全相同的地方。我心中那位灿烂的姑娘这时出现在我的面前。”简言之,就是但丁9岁时见到了贝雅特丽奇(Beatrice)。但丁将简单的意思表达得很复杂,很有诗意。贝雅特丽奇(又译贝丝,贝亚德或贝亚特丽丝),原文为Beatrice,这个词源自“赐福”或“带来欢乐”(beare)。这是一次聚餐会,贝雅特丽奇比但丁小不到一岁。“那天,她衣着典雅,矜持而又纯洁,殷红的外衣点缀着柔美的花季。”但丁在见到贝雅特丽奇的那一刻,内心深处感觉到了灵魂的剧烈震撼,这种震撼即使在最细微的脉搏处也能感受得到。但丁的灵魂说道:“那就是你的福祉所在。”贝雅特丽奇美丽无比,但丁声称诗人荷马的诗句描述的一定是她:“她完全不像尘世间的女子,她一定是神的女儿!”(但丁 《新的生命》,沈默译,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页,有关《新生》的引文均出于此)但丁不惜改写了荷马的诗句,将荷马原本赞扬赫克托耳的诗句用在了贝雅特丽奇身上。但丁从此一见钟情,“她的身影一直与我相伴,那身影的出现其实只是为了让爱神能够支配我”。但丁坠入情网不能自拔,失魂落魄,并终身不能忘怀。

不过, 直到九年之后但丁才第二次见到贝雅特丽奇。“许多日子就这样过去了。从我前面提到的那位优雅姑娘出现,转瞬又过去了九年。就在几天之前,那奇迹一样的姑娘再次出现在我的面前。她衣装素白,在两个年龄稍大的女孩儿的陪伴下走过街边,一瞬间把目光转向了站在一旁胆战心惊的我,面颊处流露出难以言表的矜持,别有一番意味在向我吐露着什么。真是旷世难得,她竟然轻声问候了我一句……我又陷入对那位最高贵典雅的姑娘的思念……”于是,但丁写下了《新生》中的第一首诗: “星光的灿烂,夜/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的辰光;/爱神突然来到我的身边,令我/在回想中犹感身处艰难的梦乡。/爱神在欣喜中,将我的心儿捧在手上,臂肩挽起/我那身披轻纱的爱人,在睡梦中/将她呼唤,把那心儿燃亮。/他将手里的东西给她送上……”在诗中,爱神将但丁燃烧的心献给了他的心爱的姑娘,这种爱情的表白旷世无比。

他们的第三次见面,是但丁的一个朋友请他参加婚礼,可是,新娘却是贝雅特丽奇。但丁如此描绘了他见到贝雅特丽奇的那一瞬间:“我感觉到一种久违的颤栗――先是在我胸膛的左侧,而后迅速传遍了全身。我慢慢将身体向后面仰去,斜倚在环绕着房间的墙壁的壁画上。我担心别人可能会看出我所受到的震撼――因为,抬眼望去,在那些女孩儿中间,我看到了最高贵的贝雅特丽奇。”那一刻,但丁神情恍惚,视线无法离开贝雅特丽奇,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已经踏上了不归路。

非常不幸,美丽的贝雅特丽奇在将近24岁时撒手人寰,抛开了人世的忧愁,这使但丁痛不欲生,失声痛哭。“我并不是在自己的想象中哭泣,我确实已经泪流满面,我是在用我真实的泪水洗刷我的双眼。”“她离开生命之后,那座城垣便像寡居一样被遗弃了,被剥去了所有的尊贵。我整日里在荒芜的城垣中哭泣。“”在我眼中,无数次,荧光闪烁的露珠涟涟,/我已不能控制自己,泪洗清面,/为了我的爱人,我只能这样哭泣,/这为她哭泣的泪水,令我心沉甸。/你们在那哭泣声中总能听到呼唤,/呼唤着我那优雅的爱人,/她身上有着世上难得的美丽渲染;/这哭泣有时也会伤及生命,/也会伤到那悲伤的魂灵驻留的身躯,/将她那甜美的话音,变成旷野的回声。” 他的眼泪怎么也流不干,但丁顿时变成了一个哭泣的恋人。几个月后,但丁已是瘦骨嶙峋,蓬首垢面,面目全非了,他的至亲好友都以为他只有死路一条了。但丁自己也渴望魂灵与贝雅特丽奇一道离去:“ 我渴望着去到死神的家里,/去寻找,寻找一处优雅的甜蜜,/我满怀着爱的心事请求,‘请你来到我这里’,/这已让我,对所有死去的人艳羡不已。”但是,但丁终于挺过来了。他将他的感受、体验、叹息、眼泪、灵魂的痛苦、心灵的思念写成诗,又用散文编织起来,这便是但丁的第一部作品《新生》(The New Life)。但丁因为爱而获得“新生”(La Vita Nuova),因为“新生”而创作了《新生》(La Vita Nuova),又因为《新生》而开启了他的诗歌创作生涯。最后,但丁则因为写作《新生》而使自己获得了“新生”,而所有这一切均因为但丁9岁时的那“惊魂一瞥”。《新生》这本奇特的书主要由31首诗组成,包括25首商籁体(sonetto)诗、1首谣曲(ballata)、4首漫歌(canzone)和一片歌节(stanza)。在《新生》的末尾,但丁表示“如果令万物生生不息的神明还能够容我的生命再延续几年,那么,我期望着能够用人们写姑娘们时从未使用过的语言”来歌颂贝亚德。这就预示了但丁日后创作的《神曲》。

果然,但丁在《神曲》中给贝雅特丽奇在天堂里安排了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位置。我们知道,《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神曲》中贝雅特丽奇就像一根红线,指引着但丁完成了他的所有历险和探索过程。《神曲》叙述但丁 “在人生旅程的中途”(35岁)发现自己由于迷失正路在森林里彷徨,刚开始登山,就被三只野兽(豹、狮、狼,它们分别代表欲、骄傲、贪婪)挡住去路。正在危急之时,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雅特丽奇的嘱托前来搭救但丁,引导他游历了地狱和炼狱,接着贝雅特丽奇又引导他游历天国。贝雅特丽奇既是但丁的引路人,又是一位 “圣女”。但丁通过维吉尔之口这样描述她: “她是/那么美丽而蒙福,我请她吩咐。/她的眼睛比群星还更光辉;/她以天使般的声音对我/轻柔而温和地说出她的言语……”但丁在贝雅特丽奇的引导下进入天堂,他向这位圣女祷告:“她,在看来似乎那样遥远的地方,向我微笑,凝望着我;然后把眼光重新转向那永恒的源泉。”在随后的诗篇里,但丁这样赞美贝雅特丽奇:“我所看到的美不仅超越了我们人的心智所能理解的限度,而且我确信,只有创造这种美者能完全欣赏它……自从我今生在世上第一次看到她的容颜那天起到这次在此处看到她,我对她的歌颂从来未被困难阻断;但是现在我必须像每个艺术家达到他的能力的极限时一样,停止作诗歌颂她那不断增加的美。”贝雅特丽奇将但丁引向了神圣的三位一体,她的圣洁的使命终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