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名称范文

时间:2023-03-17 10:1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游戏名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被世俗隐瞒

3、别来无恙

4、竹篱外的小黄花

5、九厘米的雾.

6、无聊的下雨天

7、遗憾.

8、说抱歉、你不配

9、别再错过月亮

10、叼着奶瓶逛酒吧

11、可爱到飞

12、最笨的告白

13、坏坏兔

14、旺旺掀被

15、沉醉花海

16、刺心

17、看海听风

18、人间臭屁精

19、自斟酌自饮

20、小糖果

21、陌上花

22、焦糖布丁

23、星はあなたを愛し

24、有范儿的女人

25、安沐

26、该死的心动

27、瑶也

28、溺于你心海

29、小肚子圆鼓鼓

30、错位的梦寐

31、星洛

32、今生不惜一场梦

33、这波我先撤

34、笑弄清风

35、诗酒乔木

36、颜值界一哥

37、藏着喜欢

38、执手不离

39、我怕的是人心

40、故梦难求。

41、无视眼前人

42、深信不疑

43、全身的帅气

44、你滚吧!

45、转角遇到狗

46、一指流砂

47、樱桃没了丸子

48、无人街角

篇2

福建省的革基布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纺织则是尤溪县的特色与支柱产业。尤溪纺织业的主要产品有纺织用纱、Pu革坯布和基布及PU革、PVC革。

近年,尤溪县通过优化环境、金融支持等措施,有力的扶持助推了尤溪纺织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革基布,销售份额比重开始在全国逐渐提升。到2010年底,全县共有纺织工业企业236家,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72家,产值超亿元6家,从业人员近1.8万人。纺织工业总产值达53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5%;年产革基布76亿米,产量占福建省革基布总量的55%以上,占全国市场的40%。

尤溪县凭借多年来较为完整的“纺纱一织布一染整一服装”一条龙产业链,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革基布集群。近年,尤溪县加快“革基布”集中开发区建设,纺织产业链逐渐形成。作为产业用纺织品,革基布不仅是纺织服装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还在汽车、家居、箱包等各个行业领域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成立于2003年的尤溪经济开发区系省级开发区,规划总面积6.6万亩,园区可安置规模以上企业500多家,现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已投入5亿多元,已开发出500万平方米工业用地,已有50多家纺织企业入驻园区。

篇3

【关键词】方剂;英语翻译;策略

1引言

以药物加功用命名的方剂,实际上是一种双重意义上的命名过程。强调了方剂的的作用力度、作用部位和作用意义。与“主要药物”命名方法相比,更能进一步说明该方剂的特征,简明扼要地说明其作用脏腑或作用机理,如苏子降气汤,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药为苏子,具有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作用”;黄连解毒汤,录自《外台秘要》“主药为黄连,具有清热解毒作用,适用于三焦火毒热盛证”;又如朱砂安神丸, 方源《医学发明》“朱砂为主药,具有重镇安神、清心泻火之功”;再如龙胆泻肝汤, 方源《医方集解》“龙胆草为主药,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作用。”枳实导滞丸, 方源《内外伤辨惑论》“方中以枳实作为臣药,具有消食导滞化积、清热祛湿的功能。”藿香正气散,方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为方中君药,“正气”意指该方有“理气和中”的功效。

2以方剂主药加主要功效命名的方剂英语翻译例举及分析

黄连解毒汤Decoction of Coptis for Detoxification

(Decoction:汤剂; Coptis:黄连; Detoxification:解毒作用)

龙胆泻肝汤Decoction of Gentian for Purging Liver Fire

(Decoction:汤剂;Gentian:龙胆; Purging:清除; Liver Fire:肝火)

蒿芩清胆汤 Decoction of Wormwood and Scutellaria for Clearing away Dampness-heat from the Gallbladder

(Decoction:汤剂;Wormwood:n. [植]苦艾; Scutellaria:黄芩; Clearing away:清除; Dampness-heat :湿热; Gallbladder:胆囊)

半夏泻心汤 Pinellia Decoction for Purging Stomach Fire

(Pinellia:半夏; Decoction:汤剂; Purging:清除; Stomach:胃,腹部; Fire:火)

当归补血汤 Chinese Angelica Decoction for Enriching Blood

(Chinese Angelica:当归; Decoction:汤剂; Enriching :使富足;Blood:血)

朱砂安神丸 Cinnabar Sedative Pill

(Cinnabar:朱砂; Sedative:使镇定; Pill:药丸)

苏子降气汤 Decoction of Perilla Seed for Descending Qi

(Decoction:汤剂;Perilla:紫苏; Seed:种子; Descending:降低; Qi:气)

当归四逆汤Decoction of Chinese Angelia for Restoring Yang

(Decoction:汤剂; Chinese Angelia:当归; Restoring:恢复; Yang:阳)

桃核承气汤Decoction of Peach Nucleus for Activating Qi

(Decoction:汤剂; Peach Nucleus:桃核; Activating:使活跃; Qi:气)

藿香正气散Powder of Agastachis for Restoring Vital Qi

(Powder:散剂; herba Agastachis :藿香; Restoring:恢复; Vital:重要的; Qi:气)

萆分清饮Decoction of Collett Yam for Clearing Turbid Urine

(Decoction:汤剂; Collett Yam:萆; Clearing:澄清; Turbid Urine:尿浊)

羌活胜湿汤Decoction of Notoperygium for Expelling Dampness

(Decoction:汤剂; Notoperygium incisium:姜活; Expelling Dampness:湿)

此类方剂大多采用直译的方式,如若方剂名称中含有中医特有的用词,则采用直译兼音译的方式。译式有:一、剂型+of+成分+for+功效。例如:黄连解毒汤Decoction of Coptis for Detoxification;龙胆泻肝汤Decoction of Gentian for Purging Liver Fire;枳实导滞丸Pill of Immature Bitter Orange for Removing Stagnancy;三子养亲汤(三子指白芥子、苏子、莱菔子,养亲是指适合于老年人)Decoction of Three Kinds of Seeds for the Aged;四妙勇安汤(本方药有四味,勇猛迅速,使身体健康)Decoction of Four Wonderful Drugs for Quick Restoration of Health。苏子降气汤 Decoction of Perilla Seed for Descending Qi;二、成分+剂型+for+功效。例如:半夏泻心汤 Pinellia Decoction for Purging Stomach Fire;当归补血汤 Chinese Angelica Decoction for Enriching Blood;柴胡舒肝散 Bupleurum Powder for Relieving Liver Qi;三、成分+功效+剂型。例如:朱砂安神丸 Cinnabar Sedative Pill。也有一小部分采用直译兼意译的方式,意译部分主要是对此方的功效的更直接的说明。译式为剂型+of+成分+for+功效,如当归四逆汤Decoction of Chinese Angelia for Restoring Yang。

参考文献

[1] 陈靖红,《浅谈中医名词术语英译》[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

篇4

近日,广西招生考试院《关于做好我区2018年成人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今年我区成人高考网上报名时间为8月25日12:00至9月2日17:00,现场确认开始时间为9月6日,截止时间由各考区自行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报名办法与往年有所区别

与往年相比,今年我区成人高考报名有7个方面的调整。一是年龄未满18岁的考生需持真实有效的中等教育或普通高中毕业证。二是外省户籍考生(身份证号非45开头,且其身份证是外省公安机关核发的考生),需提供如下材料之一:本人在广西境内的《房产证》或《商品房买卖合同登记备案证明》或广西公安部门签发的有效期内本人的卡片式居住证。三是从今年起取消高校的批量缴费功能。四是考生缴付报名考试费后,才能选择考区、现场确认点和预约现场确认时间。五是因考生不按预约时间完成现场确认手续或不符合报考条件而不能参加考试的,缴付报名考试费不予退回。六是考生网上报名时间截止前仍然可以修改报考层次和专业;修改报考层次后如需要补交部分报考费的,可直接在报名系统补交;如已缴纳的报考费多于实际应缴纳的报考费的,多交部分将不予退回。七是缴费方式增加微信和支付宝。

考生须牢记时间节点

根据时间安排,8月25日12:00至9月2日17:00是网上报名时间,考生可登录广西招生考试院官网(gxeea.cn),在系统导航的“考试报名—成人高考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报名。所有报考信息均以广西招生考试院向社会公布的为准,特别提醒考生,广西招生考试院官网(gxeea.cn)为广西2018年成人高考指定的报名网站,考生在其他网站报名均无效。因此,考生在报名时要仔细认清网址,切勿在其他网站报名,以防上当受骗。

9月6日起(截止时间由各现场确认点自行确定并向社会公布)是现场确认时间,考生须到报名时所选择的现场确认点办理确认手续。为了减少考生现场确认等候时间,网上报名时考生应预约现场确认时间并按时参加。

篇5

【关键词】幼儿教育;文明礼貌;习惯养成

幼儿期是人生的初始时期,也是幼儿模仿、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正如洛克的白板说,这时的幼儿就像一张白纸,任由环境以及我们成人来渲染和涂抹,那么素有“礼仪之邦”美誉的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就成为这个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幼儿园里,在各个不同的班级里面,有些孩子很主动的和客人老师问好、打招呼,显得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而有些孩子却要经老师的再三提示,才腼腆的和客人问声好。更有甚者有的家长见到老师面带微笑,侃侃而谈,而有的家长见到老师就像老鼠见了猫躲藏不及,这难道不是家长的影子在孩子身上的映射吗?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孩子自尊自重,讲文明,懂礼貌,并更进一步的能影响到我们周围的人群身上呢?结合我们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家长人群的综合素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文明环境,营造礼貌氛围

我们幼儿园统一布局,各班独具匠心,为了给孩子创设一个文明礼貌的环境,我们从最基本的出发,一进门厅处,简简单单的一句“欢迎来到幼儿园”,体现了老师们的爱,让我们的孩子和家长感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紧接着,各个活动室门口的“请进”“谢谢”“欢迎来到某某班”等等让孩子深入到文明礼貌的氛围里,潜移默化的形成礼貌习惯。其次,各个班级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班级活动区域、盥洗室、睡眠室等经常接触的地方,布置上幼儿易于接受的文明习惯,像是中一班睡眠室门口的小猫咪提醒“我们在睡觉,请不要大声说话!”;中二班洗刷间的“小心地滑,防止摔倒”;大一班饮水吧处的“排好队伍,不争不抢”;大二班衣帽橱处的“请叠整齐”等等,在充满礼貌的环境中,孩子自然而然懂礼貌了很多。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老师主动像小朋友问好,说再见、请怎样等,和家长、同事交流时,时刻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注意言谈举止要大方合体,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这个文明的环境里,我们的孩子天天在进步,见客之礼,待客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一种习惯。

二、渗透一日生活,注重行为训练

文明礼貌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幼儿年龄小,做事缺乏持久性,为使文明礼仪教育成果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文明礼貌教育进主题。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礼貌教育培养计划,不断从生活中发掘主题,经过教研反思,进行统一的集体礼貌教育活动,像小班的语言活动《小熊请客》教孩子学会,当小主人,学习“请”谢谢等礼貌语言,中班的《小花鸭找朋友》教会幼儿懂礼貌的孩子才能找到好朋友,大班的绘本教学《大熊的拥抱节》教会幼儿要友好对待朋友,也要学会宽容,原谅朋友等等,教师不断的引领孩子将礼貌回归生活,帮助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使用礼貌用语,还通过具体的渗透表演来展示,学会交流,学会相处。

(2)文明礼貌教育走进一日生活。在游戏、入园、进餐、入厕、午睡、户外活动等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情境,同时对每个环节的行为提出具体要求。如入园: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等;进餐:保持桌面干净,爱惜粮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养成餐后自觉收拾餐具,饭后漱口和擦嘴的好习惯;入厕:要求幼儿互相礼让,便后洗手做到节约用水,喝水时按照需要接一定量的水;午睡:要求幼儿安静入睡,不打扰其他小朋友,将鞋子、衣服摆放整齐,起床时自觉整理床铺。户外活动时:要求幼儿讲话文明,不争抢玩具,懂得谦让,并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形成友好的同伴关系。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行为不断得到提醒与强化,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3)文明礼貌行为在区域游戏中巩固。幼儿喜欢玩区域游戏,特别是表演游戏、角色游戏等,我们将孩子的礼貌教育渗透在区域游戏之中,在活动室区域布置与材料投放及游戏设置上都尽量接近这几类游戏,像是大一班的“爱心医院”,进区规则开始,就明确了一定的文明习惯,如看病时先排队,请安静等待,不要大声喧哗等,在幼儿扮演医生与病人的过程中,医生要询问病情,病人要讲述病情,这一环节要用到的礼貌用语可不少,像是“请问”“谢谢”“不客气”“请拿好您的药”“请慢走”等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的礼貌行为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提升。此外,大二班的“喜洋洋超市”、大三班的“美发屋”、中一班的“巧手工作室”、小二班的“汽车城”、小一班的“娃娃家”等等区域的设置,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待客之道,知道遵守公共秩序,买东西排队和伙伴交流要用礼貌用语,“爸爸”“妈妈”要关心“孩子”,“孩子”要尊重、体贴“爸爸、妈妈”等等。孩子们不断地交换角色重复进行游戏,礼貌行为得到了及时的强化与巩固,为了让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幼儿真正养成习惯,我们要求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鼓励他们坚持这样坐下去,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师树立榜样,身教胜于言传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教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充分说明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根据幼儿可塑性强的特点,除了要求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外,我们老师更应该严于律己,为幼儿切实做好表率,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像是每天坚持做到笑脸相迎每一个幼儿和家长;主动与幼儿打招呼;和每一位小朋友交流时温和有礼貌,就像朋友一样;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启发带动下,我们园的孩子们都能够主动与教师、小朋友问好,打招呼,与家长说再见,和伙伴友好相处等等。

四、家园携手共进,促进习惯养成

篇6

1、亦称胶轮电车。

2、自动导向的新交通系统AGT(Automated Guideway Transit),是小型车辆运行在具有侧向或中央导轨专用混凝土轨道上的系统,也可以说是“在高架的专用轨道上,装有小型轻量橡胶轮胎的车辆沿导轨运行的中等运量输送系统”。可以无人驾驶。AGT的建设空间一般为道路宽度25~30 m,车站部分宽30~35 m。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关键词: 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原则 优化 途径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实践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可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奠基工程。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使当代中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上的优缺点较之过去更加明显,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为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中学教育必须按照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道德规范来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中学生处于个体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是个体行为体系雏形确立、奠基的时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行为决定着一个人未来行为发展的方向,制约着未来行为能力的发展。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学生不重视文明习惯的建立和巩固,不重视坏习惯的有效矫正,那么他们的行为就得不到健康发展,不良习惯就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他们一生,同时还会影响他们的社会化行为水平的提高和与整个社会的行为协调情况。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

一、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优化应该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行为习惯培养,必须按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身心成长的规律,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要从实际出发,努力做到目标准、内容实、措施细、效果佳,讲求严谨、及时、适时、合理和巧妙,避免形式主义。

2.具体化原则。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本着“小、细、实”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各种行为习惯具体化,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于理解、掌握和践行。要以教育部颁布的《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来进行。

3.主体性原则。在行为习惯养成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通过自身的学习与提高,感受到形成良好习惯的效果,体验到矫正不良习惯的益处,从而使其良好的习惯得到巩固和发展。

4.因材施教原则。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承认学生之间基础条件、个性特征、环境影响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共性要求和训练的同时,做到因材施教,保护好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力求做到“行为上严,思维上宽”,突出个性教育,使不同特征的学生均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序列化原则。遵循青少年的发育规律和认知、心理特点,研究制定出相应学段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学段和年级的层次性,保持教育的连续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

6.养成性原则。行为习惯培养是一个逐步生成、提高的过程,既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又要注重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使学生在长期的引导、强化、矫正中形成外在行为。

7.持久性原则。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通过反复的训练,至习而惯之,不能一阵风,时紧时松,更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长期,贯穿在各个环节之中。

8.知行统一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并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必要的行为训练,引导广大学生在行为实践中逐渐加深思想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9.实效性原则。在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要有效地控制各个环节,切忌流于形式、纸上谈兵。注重实效性要做到五个坚持:坚持实践教育、坚持形象化教育、坚持开放式教育、坚持传统教育、坚持自我教育。

二、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优化途径

1.优化学校教育主阵地。各校要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树立教职员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要充分利用学科教育教学资源,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教给学生正确的生活行为习惯,包括饮食、起居、仪表、安全等;学习习惯,包括读写姿势、预习复习、课堂听讲等;社会行为习惯,包括礼貌与人交往、孝敬父母、关心集体等。同时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养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广大团员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学校要开展课题专项研究,成立课题组,编写课题研究方案,探求适应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旨在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力求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在实践上有所突破,做到“一、二、三、四、五”的基础规范要求。一是规范一个仪式:升旗仪式;二是唱好两首歌:国歌和队歌;三是发挥三个阵地作用:学生行为规范一日常规评比栏、学生会(团队)室、广播站;四是定期开展四个会:班主任会、团队学生干部会、主题班队会、大型集会;五是强化班级五个细节管理:标志佩戴整齐、言行举止文明、室内摆放有序、张贴悬挂规范、班级文化有特色。

2.优化家庭教育。要办好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要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了解各种家庭背景下的学生不同的行为习惯基础,增强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优化社会教育。要加强与校外教育机构的联系,拓宽教育的途径,主动争取社区、工青妇组织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现代信息网络,调动一切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因素,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结合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在社会大课堂中培养、矫正、检验和提升学生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公民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共规范,成为讲文明、有礼貌的社会公民。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的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需要家庭、社会的永久支持与合作。叶圣陶先生曾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可见,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可以使人受益一生,而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叶圣陶答教师的100封信.开明出版社,1989.

[2]叶圣陶教育文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

[3]叶圣陶语录汇编.苏州教育出版社,2002.

篇8

内容摘要:本文从旅游景点翻译目的出发探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归纳景点名称的特点和功能,提出“忠实、通顺和美”的翻译标准,以及为达到这一标准在景观名称翻译中所实践的模糊对等的翻译原则,最后考察景观名称翻译中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旅游文化观 景点名称 标准 模糊对等 策略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点的翻译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浩如烟海的旅游景点汉译中,最先跃入西方游客眼帘的就是景点名称的汉译英。旅游景点的英译名犹如人名,好的译文可以瞬间抓住游客眼球,打动游客心理,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由于译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中西方语言文化及审美的差异的存在,译文质量良莠不齐。旅游景点名称的误译、乱译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景点翻译的整体质量,妨碍了旅游文化的传播,破坏了西方游客的审美感受,他们想通过旅游了解异域文化的目的也受到了影响。本文拟从旅游翻译的文化观着手,阐述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忠实、通顺和美”的标准和模糊对等原则。

旅游翻译的文化观

旅游与文化。高速发达的现代交通与通讯、日趋繁荣的现代商品经济,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旅游已经不仅仅是“游”,“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构成了现代旅游的主要内涵。因此,旅游不仅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崔进,2001)。从古至今,许许多多文人墨客都曾游历名山大川,创作出许多名篇佳作,从中可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瑰丽,中华文化的灿烂和艺术家的情怀。旅游极大地丰富了现代人的文化生活,陶冶了人们的情操。现代人喜欢旅游,不仅是他们想摆脱高度社会化的生活和紧张的工作环境,还因为他们想通过旅游了解更多的华夏文明和异域文化。旅游景点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是文化的标记,都与某一历史掌故、神话传说、民间风俗有关,让游客们在旅游中身临其境地触摸历史、感受文化。有的景观还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的政治、军事情况,如兵马俑、焚书坑、赵武灵王丛台、万里长城、武侯祠、十三陵、故宫等;有的景观有深厚的宗教文化背景,如文殊院、乌尤寺、三清宫、长春观、归云寺、白马寺、龙门石窟、云岗石窟等;有的景观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有关,如白龙洞、虎跑泉、舍身崖、洗象池等;有的景观留下了文人墨客的足迹,镌刻着他们的诗联、字画,如东坡载酒处、唤鱼池、文赤壁、杜甫草堂、吟诗楼、岳阳楼等;有些景观承载的文化信息并不是单一的,如“乌尤寺”既是佛教文化景观,又与民间传说有关。所以说,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景观游览可以丰富游客的文化知识,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

旅游翻译的文化观。旅游景观深厚的文化内涵对翻译的启示是:翻译离不开文化语境,这也是翻译文化观的一个体现。翻译的文化观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了90年代文化成了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以苏珊•巴思内特为代表的文化学派强调,翻译的本质是“文化翻译”;正如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A.Nida)所指出的:“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诚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语言就不存在,而翻译涉及两种语言,这两种语言必然受到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影响。奈达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信仰和习俗的全部”,而信仰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的,语言又是记载习俗的重要工具。从前面的景点名称可以看到,许多景点名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反映。

旅游翻译的审美观。旅游翻译的审美观体现了翻译的文化观,因为审美情趣和意识形态沉淀于一个民族的心理深层,从而形成最高层次的具有最强烈的文化色彩的认知语境。许多景点名称具有美学特征,承载着朦胧的美的意境,可以唤起游客美好的联想或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因为语言文化不同,汉语景观名称中的模糊语在英译时要正确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不仅要考虑汉语模糊语所创造的形象、喻义和修辞色彩,还要尽可能体现译语的民族特色、地域色彩、接受心理和表达习惯,这样才能达到最深层的文化交流(包惠南,2003)。

模糊对等的翻译原则

首先,文化翻译观认为翻译不仅是双语交际,它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翻译的目的是突破语言障碍,实现并促进文化交流,翻译的实质是跨文化信息传递,是译者用译语重现原作的文化活动;语言不是翻译的主要操作形式,文化信息才是翻译操作的对象。译者的增删变动,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下文化制约的结果(方梦之,2004)。持有翻译文化观的林语堂先生,在翻译理论上提出“忠实、通顺和美”的标准,即“翻译的各种策略以服务于文化传播的目的为前提,兼顾目标语的语言形式和目标语读者认知语境”(陈福康,2000)。景观名称中存在大量的语言模糊现象,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景观英译名应最大限度再现原名的文化内容,同时考虑西方读者的接受能力。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有:“照道家的返自然和宇宙之能生存全恃“阴阳”二气交融的说法,露水实在是天地在夜间和融后的精灵。”(With Taoist insistence upon return to nature, and with its conception that the universe is kept alive by the interplay of “the male and female forces”,the dew actually stands for 'jice of heaven and earth' when the “two principles” are unified at night.)林语堂没有将中国道教术语“阴阳”译为“yin”和“ yang”,而是译为“male and famale forces”和“two principles”(神),因为音译的“yin”和“yang”对于一般的西方读者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林语堂的译文照顾了西方读者的认知语境,且 “principles”是基督教中的神,便于译语读者理解。归化可以迁就译文读者,但却改变了原文中的中国宗教文化色彩,但从林语堂对译文的处理方式中可以看到“忠实、通顺和美”原则的实际运用,即在“忠实”和“审美(心理)”之间求得平衡。

其次,面对汉语景点名称中大量的模糊语言,译者在理解原文和表达时采用模糊思维方式即联想。译者通过联想,即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抓住原文中那些具体、鲜明和生动可感的形象展开语义联想产生联想意义,从而极大地拓展了模糊词语的适用范围,即从有限的、简洁的、令人遐想的语言中产生出一个无限的、丰富而复杂的世界(黎千驹,2006)。此外,不同的译者可能由于职业、性别、年龄、文化修养、社会经历、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语境里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联想。

最后,译者通过模糊思维之后来表达实现翻译的最终目的――传播中华文化。译者把自己从原文中所理解的内容用译语写出来,在表达过程中译者需要经常想着读者,考虑如何用他们能够接受的语言传达原文的内容和风格。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理解的结果。但理解正确不意味着表达正确,在表达上有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刘在良,1999)。对这些技巧的综合运用,也是表达语言模糊性的一种体现。译者在表达过程中展开联想,有些联想不一定提供现成的译法,但可以引起其它联想,间接有助于理解和表达,或可激发想象和思考(方梦之,2004)。

奈达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功能对等原则,即译文对译文接受者所起的作用,跟原文对原文接受者所起的作用大体相等。为达到动态对等,译者要从各种译法中挑选最接近原文效果的译法。然而,译文是否能达到动态对等是受到各种因素制约的,如上所说的原文本身的可读性、不同译者对原文不同的理解与表达策略以及译文读者不同的认知环境。所以说,动态对等不可能百分百做到,只能是接近对等或模糊对等。

模糊对等原则的运用

景点通常分为自然景观景点和人文景观景点,两类景点均由专名和通名组成。专名是景点名称中标识某一特定景观的独特名称,它通常用表示方位、动植物、颜色、物产、建筑物、地貌、宗教术语、或以人名、事物形状命名,如清西陵、清东陵、紫竹林、皇帝陵、三峡、娲皇宫、杜甫草堂等;通名则是标识景观类别的名称,如标识自然景观的江、河、湖、海洋、岛、港、湾、山、岭、峰、峡、坝、林等,标识人文景观的亭、阁、楼、宫、殿、廊、庙、塔、府、陵等。对景点名称翻译常用的策略是音译、直译、意译、音译加意译,音译加注释等,本文仅就其中的直译、意译和音译进行分析,探讨这三种翻译策略对“忠实、通顺和美”的标准及模糊对等原则的体现。

音译或音译专名、意译通名。音译是在英汉两种语言存在语义空白,翻译不可能直接从形式或语义入手时采取的方法,如:Emeishan, Daduhe,Qingchengshan,Baoguosi.或Emei Mountain,Qingcheng Mountain 和Baoguo Monastry.这些译名对西方游客来说,文化信息含量太少,无法满足他们文化旅游的需要,但音译可以保持原名中原汁原味的中国发音,增加西方游客的新奇感。采用音译的专名多是人名或已失去原来的文化内涵的地名,如郑成功纪念馆(Zhengchenggong Museum)、杜甫草堂(Dufu Thatched Cottage)、薛涛井(Xuetao Well)、海师堂(Haishi Hall)、燕尾山(Yanwei Hill)、鼓浪石(Gulang Stone)、九日山(Jiuri Hill)、南山寺(Nanshan Temple)、泰山(Taishan Mountain)、岷江(Minjiang River)等。采用音译或音译专名、意译通名的翻译策略,是“忠实”原则的体现,原景点名的方位标识作用体现在译文里,人名翻译名从主人。由于文化差异,“杜甫草堂”在西方读者认知中产生的语言模糊乃至意境模糊,翻译时采用模糊对等,音译为“Dufu”;燕尾山、鼓浪石、九日山就中国读者而言是模糊语言,不会有人认为某地真有九日,也没有人关心燕尾山是否因山似燕尾而得名,故音译体现了“模糊对模糊”的翻译原则。泰山(Taishan Mountain)、岷江(Minjiang River)的原名中的专名同时音译和意译,读起来上口,体现了翻译“通顺”的原则。

直译。直译可以保留原名简短的语言形式,同时保留原名的深刻的内涵,如桃花溪(Peach Blossoms Stream)、白云山(White Cloud Hill)、迎客松(Greeting Pine)、慈光阁(the Mercy Light Temple)、紫竹林(Purple Bamboo Grove)、黑龙潭水库(Black Dragon Pond Reservoir)等。采用直译策略可以保留原文朦胧的、美的意境,可以激发译文读者的想象力,不同背景的读者产生的联想不尽相同,但直译却可以达到再现原名的审美效果,尊重译文读者的审美感受的目的,是翻译“美”的原则的体现,也体现了模糊对等原则。

意译。意译可以保留原名的文化内涵但不遵守原名的语言形式,如天坛(the Altar to the Gods of the Soil and Grain)、养心殿(Hall of Mental Cultivation)、颐和园(Summer Palace)、金銮殿(Throne Hall)、瑶池(Lake of Immortals)、锦绣谷(Valley of Splendor)、万年寺(Longlife Temple)等。意译的结果是精确对模糊,原名语言是模糊的,译文精确。意译多是由原名的非本义词引起,如峨眉山一个重要的景点“万年寺”,是古代的一个官员为母亲做寿,希望母亲长生不老而修建的寺庙,“万年”是比喻,同样,“金銮”也是比喻,译名明确了原名的文化信息,体现了翻译“忠实的原则”。

总之,景点名称翻译的模糊对等原则使景点名称翻译的操控更具灵活性,可以充分体现“忠实、通顺和美”标准。这一原则的运用为实现旅游翻译目的即传播华夏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模糊对等原则也考虑到译文接受者的审美和认知以及译者的主观因素。

参考文献:

1.Channell, J. Vague Language. Oxford:OUP.1994

2.Zadeh,L.A. Fuzzy Se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Cognitive and Decision Processes. New York: Accademic Press, 1965

3.包惠南.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外文出版社,2003

4.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崔进.旅游文化纵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6.黎千驹.模糊修辞学导论.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7.余富斌.模糊语言与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0)

8.林语堂. 越裔汉译.生活的艺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篇9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对陕西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大唐芙蓉园的译名进行分析。分析其英译名称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角度,对其独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揭示经过“三维”的适度转换的旅游景点翻译,能更好地体现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吸引更多外籍游客,带给游客美的享受。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旅游景点翻译;生态翻译环境;

一 、 引言

陕西省作为中国古代十三朝古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其旅游景点数量之多,以及文化内涵之丰富也可为尽人皆知。独特的旅游景色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仅吸引着大量的中国游客,而且也吸引着许多外国友人前来参观。因此,旅游景点的翻译在使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显示出尤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容易造成翻译的失真,或者翻译出的目的语不能完全传递出原语的真实含义。本文将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以陕西省旅游景点之一大唐芙蓉园为例,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角度分析其名称翻译在其独特“生态环境”下的适应性。

生态翻译学 (Eco-translatology) 作为近年来新兴的跨学科翻译理论,是由中国学者胡庚申(2004) 在其《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该理论是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将翻译放置于生态学视角的领域内进行思考、探索。它是“一种生态学翻译的研究 (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就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胡庚申:2008) 由此可知,在翻译过程中,翻译生态环境以及译者的选择活动尤为重要。翻译生态环境不仅仅指原语及译者所处的语言环境,而且包括源语及译者所在的文化、交际、习俗、社会等各种因素。另外,译者的整体知识结构以及其对两种语言的把握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到翻译的质量。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源语和目标语所处的生态环境,为译文筛选出最好的翻译文本,实现适应和选择的最优化。

生态翻译学为译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翻译视角和翻译原则,成为一种评判译文的新标准。在翻译的过程中,只有真正地做到“多维”地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和至少“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才有可能产生出恰当的译文。(胡庚申:2008)

二、 大唐芙蓉园名称翻译中多维度适应的体现

通过大唐芙蓉园官方网站介绍( http: //),大唐芙蓉园“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因此,在对其名称进行翻译时,应该体现其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突出盛唐时期及其皇家园林,但是翻译成英语却是“Tang Paradise”, 似乎这样的英文翻译并不与原名称相对应,至少在字面上不太对等。陕西省另外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大雁塔”的英文翻译是“Big Wild Goose Pagoda” (http://), 本翻译属于直译。那么,为什么大雁塔可以直译,而大唐芙蓉园不能呢?为什么大唐芙蓉园的英文翻译只体现它的时代特征,而没有体现它的文化内涵呢?这些疑问很难从一般的翻译标准中找到相应的依据,但是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看,就会有新的发现。例如,大唐芙蓉园和大雁塔的翻译生态环境存在差异;其次,当我们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评价大唐芙蓉园的英文翻译时,会发现其英文翻译多维度适应其生态环境,能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

根据胡庚申教授的解读,翻译的生态环境(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胡庚申:2011)翻译生态环境既是制约译者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的多种因素的集合,又是译者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前提和依据。(胡庚申:2004)因此,译者准确把握翻译的生态环境,从多维度做出适应性选择,是获得最佳翻译的基本条件。

1、语言维

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指的是“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08)虽然,大唐芙蓉园的汉语名称中用了体现唐朝的繁荣昌盛的一个字“大”,以及莲花的雅称“芙蓉”和体现其主要用途的“园”字。如果将其依次翻译成对应的英文,“great”, “lotus”, “garden”,不但不能完全体现大唐芙蓉园的属性,不能完全包涵其皇家园林的恢宏气势,更不能完全说明其文化内涵和其名称的典雅,显得过于单调,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考虑到翻译的生态环境,此时语言维的适当转换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大唐芙蓉园官网(http:// ),大唐芙蓉园原名曲江,后因隋文帝迷信风水, 恶其曲,命人为其更换新名。鉴于曲江池中莲花盛开, 取其雅名“芙蓉”,顾有“芙蓉园”。大唐芙蓉园的英文翻译为“Tang Paradise”, 采用简单的名词词组结构,简单明了。虽然英文翻译中并未包括“芙蓉”和“园”的对应词汇,但是“paradise”一词涵义丰富,已经将其内涵包括在内,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2、文化维

对文化背景、文化知识特别是文化差异的了解和把握越来越成为翻译过程中难以忽视的问题,‘信、达、雅’翻译目标的实现不仅仅依赖于译者语言功底的深厚程度和语言技巧的运用能力, 而是更多地依赖于译者对双方( 有时甚至是多方) 文化内蕴的理解体味程度和能力。要在英文词汇当中寻找一个符合其内涵,并能同时消除文化差异,并非易事。但是,“Tang Paradise”作为大唐芙蓉园的英文名称,能够体现它的丰富内涵,完全实现了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所谓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有文化意识, 认识到翻译是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的交流过程, 注意克服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 以保证信息交流的顺利实现。(胡庚申, 2004: 137)大唐芙蓉园作为“皇族、僧侣、平民汇聚盛游之地”,犹如《圣经》当中亚当和夏娃的居住地“伊甸园”或“乐园”(paradise),两者要体现的思想完全一致,都希望表达这个地方能带给人们无限的快乐和幸福,就像“人间天堂”。

3、交际维

“翻译过程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顾名思义, 是说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转换之外, 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 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胡庚申, 2004: 137- 138) 在隋朝芙蓉园的基础上,唐代扩大了大唐芙蓉园的建设规模和文化内涵。今天的大唐芙蓉园“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灿烂文明。” (http://) 大唐芙蓉园的英文翻译“Tang Paradise”中并没有体现出“大唐”之大,仅仅由“Tang”概况。因为,盛唐之繁荣很难用简短的英文进行描述。另外, “Paradise”一词也能体现出此地带给人们的惊喜,而且给游客留有大量想象的空间。当代翻译理论家纽马克也曾指出“交际翻译首先忠于目标语和目标文本读者,即要求源语服从目标语言和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当信息内容和效果发生矛盾时,交际翻译重效果而不重内容。”(谭载喜:2009) “Tang Paradise”已很好地表达了大唐芙蓉园汉语名词的内涵。因此,大唐芙蓉园英文翻译中对相应汉字的省略,不仅照顾到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而且也为了达到其交际维度上的良好效果。另外,英文名称调整为使其结构更符合英语国家游客的表达习惯,从而也才能更好地吸引外国游客,起到宣传、呼吁的作用。

由此可见,大唐芙蓉园的英文译文很好地满足了生态翻译学所提出的翻译标准,真正地做到“多维”地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实现了至少“三维”的选择转换。

三、 结语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只有真正地做到‘多维’地适应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和至少‘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选择转换,才有可能产生恰当的译文。”(刘艳芳,2009:16) 通过以上分析,大唐芙蓉园的英译名满足了“三维”的选择转换,完整地体现了该旅游景点需要传达的蕴意,同时又为游客增加了想象空间,不乏吸引力,是一个成功的旅游景点名称翻译案例。这不仅有利于外籍游客对景点知识和文化内涵的准确理解,也有利于陕西旅游景点走向国际化,提升西安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形象。笔者希望,更多的译者在进行旅游景点翻译的时候也能考虑到翻译的生态环境,做到“三维”的适度转换,使更多的中国旅游景点吸引更多外籍游客,带给世界游客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胡庚申. 翻译适应选择论[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 胡庚申. 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 上海翻译, 2008(2): 1- 5.

[3]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 中国翻译, 2011(2): 5- 9.

[4] 刘艳芳.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新闻报道中隐喻习语的翻译[J]. 上海翻译, 2009 (4): 16- 19.

[5] 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6] http://

[7] http://

篇10

关键词:5A景区;城市知名度;网络计量;位序-规模分布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3-0119-03

引言

在全球一体化、竞争激烈化的背景下,城市走入了地域营销、品牌经营的时代。纵观国内各大、中、小城市无一不投入精力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旅游作为众多城市着力发展的朝阳产业,对城市品牌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旅游地作为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旅游景区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金名片,对城市知名度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2007年5月,国家旅游局首批评定66个5A级试点景区,作为行业标杆。一方面,5A的金字招牌可以为景区赢得更多的境内外客源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可以给所在城市乃至区域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如何定量的衡量5A景区的社会效益,特别是5A景区为其所在城市知名度提升带来的积极效应,是摆在当前的热点问题。本文试从旅游景区与城市知名度的关系入手,运用网络计量的方法,探寻5A级景区对其所在城市知名度的影响程度,以期在这个过程中验证、探索出一些规律。

一、研究基础

(一)研究方法

研究旅游景区对城市知名度的影响,本文借用网络知名度这一概念,运用网络计量的统计方法。1997年,Almind等人提出了网络计量学(Webometrics)一词,将情报计量方法用于万维网信息(www)的研究。网络计量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研究方法,对网上信息的数量、组织、存贮、分布、传递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涉及网上文献、文献信息及相关特征信息的计量。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用户在网络空间传播人或事物的信息,就会形成具体的网络知名度。网络是现实社会的投射,网络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的实际知名度。例如,按照网页数统计而成的2006中国城市网络知名度排行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城市的基本排名。网络知名度可以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量来进行测度,比如,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得到的网页数目可以大体判定具体的事物的网络知名度高低。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网页文献计量方法,即网页的数量来进行计量。关注5A级旅游景区对城市知名度的影响,在分析5A景区与城市知名度之间的关系时,借用引文分析中的影响因子评价公式。与期刊影响因子相类似,在网络环境下,搜索引擎为网络文献计量提供数据源,基于这一原理,建立5A景区―城市知名度影响因子基本公式:I=T/C,其中I为知名度影响因子,T为景区―城市相关网页数,C为城市相关网页数。再取一个指标S―城市人口数,作为城市规模大小的参考量,作进一步评价。

(二)数据收集

考虑到5A级景区是国内景区中最具鲜明特色和高品质服务的代表,是行业内的标杆和城市名片,特将其列为研究对象。为了能更准确的反映一个5A景区对其所在城市知名度的影响,从全国66个5A级旅游景区及其所在53个城市中,筛除了城市和景区一对多的情况,留下37个城市及各个城市所对应的5A级旅游景区。

首先,在Google搜索引擎中中输入各个城市名称,搜索城市相关网页;其次,用同样的方法在输入各个5A级旅游景区的最简缩写关键词,如要查找西湖风景名胜区与杭州市的相关网页,输入的关键词“西湖景区 杭州”;再者,登陆各个政府网站及维基百科查找各个城市对应的最近常住人口,作为城市规模大小辨别依据。得到的基础数据如下表。

二、变量分析

按照5A景区―城市知名度影响因子评价基本公式I=T/C,变量有T、C,分别为5A景区――城市相关网页数和城市相关网页数,另外再取S城市人口数作为进一步测评的依据。

一定地域范围内,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服从位序规模分布模型:Pi*Riq=K 其中Pi代表第i位城市人口,Ri代表第i位城市的位序,q代表回归斜率,q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越接近理想状态。本研究尝试用这一幂次方程检验城市相关网页数、5A景区-城市相关网页数、知名度影响因子,考察其是否同样满足位序规模分布模型。

(一)5A景区-城市相关网页数

5A景区-城市相关网页数(T)相差甚大,其中最多的是“西湖景区-杭州”达到了589万条搜索,其次是“黄鹤楼公园-武汉”,再者是“黄山景区-黄山市”;排名靠后几位的是“沙湖景区-石嘴山”、“崆峒山景区-平凉”、“沙坡头景区-中卫”,其中“沙坡头景区-中卫”的搜索量只有3.6万条。从这一变量搜索量排名来看,前几位的城市如杭州市、武汉市、黄山市、秦皇岛市所在的5A级旅游景区知名度较高,相对而言这些城市也是较典型的旅游城市。

类似城市体系位序规模方程,基于5A景区――城市相关网页数及其排名数据,在SPSS中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决定系数R2 为0.911,大于0.9,P值为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5A景区―城市相关网页所构成的“5A景区城市知名度体系”服从这一递归模型,符合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具体景区――城市网页位序规模排列见下图。

(二)城市相关网页数

5A景区所在的城市相关网页数(C)相差很大,其中最多的是深圳有18 400万条搜索结果,最少的是石嘴山144万条。网络搜索排名前几位城市,如深圳、广州、杭州、武汉的网页数量是后几位平凉、忻州、嘉峪关、中卫、石嘴山的近百倍。城市相关网页排名与通俗意义上人们对各城市认知的排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知名度的高低。从中也可以看到东部、中部地区城市的知名度普遍比西部地区城市知名度要高得多。

同样基于搜索城市相关网页数和城市知名度排名两组数据,在SPSS中进行幂次回归分析,得到决定系数R2为0.929,P为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5A景区所在城市的网页所构成的“5A景区城市知名度体系”服从这一递归模型,符合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具体城市网页位序规模排列见下图。

(三)5A景区对城市知名度影响因子

按照5A景区――城市知名度影响因子评价基本公式I=T/C,得到各个5A景区对城市知名度的贡献率。其中I的最大值为0.3375,其次为0.1867,最小值为0.007,说明黄山景区对黄山市知名度的影响较大。影响因子I的平均值为0.0521,意味着5A景区对其所在城市的平均贡献率为5.21%。

去除头尾各两组差别较大的数据,对5A景区―城市知名度影响因子I与其排名回归分析,得到决定系数R2为0.907,P为0.000,具有统计意义。将其拟合成幂次函数得到,Y=161.3X-1.5, 说明5A景区城市知名度体系服从位序规模分布规律。

比较各个T值、C值还是I值,都能发现差异较大。华中、华东地区在城市知名度、5A景区――城市联合知名度、景区-城市知名度影响因子上普遍比西部地区要高。此外,将影响因子(I)与城市人口(S)数据比对不难发现,5A景区对大城市的知名度影响不大。城市人口多、规模排名靠前的几个大城市知名度影响因子I值反而小。比如,长隆旅游度假区对深圳的知名度影响只有0.1%,而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对广州的影响更不显著,只有0.07%。原因在于大城市多样化、综合性的产业特色,在知名度方面受当地旅游景区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反,一些中、小城市的旅游景区对其知名度影响较大。比如5A景区对黄山市、池州、忻州、秦皇岛等城市知名度的贡献率超过了10%。

三、结论及启示

其一,根据统计得到5A景区对其所在城市知名度的平均贡献率为5.21%,因此5A景区对其所在城市知名度具有一定的贡献。其二,通过幂次函数模型的验证,5A景区对城市知名度影响因子符合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回归得到的幂次函数为Y=161.3X-1.5。其三,5A景区对中、小城市知名度影响普遍比大城市要大。因此,对于想提高城市知名度的中、小城市来说,借助旅游景区或者培育知名旅游地品牌,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彦光,罗静.城市位序-规模问题的分形理论探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3):264-268.

[2] 刘继生,陈彦光.分形城市引力模型的一般形式和应用方法[J].地理科学,2000,20(6):528-533.

[3] 赵渺稀.竞技体育对城市知名度的影响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3(6):117-120.

[4] 吴华香.网络计量学:互联网上的文献计量学[J].图书馆杂志,2001,2(1):150-155.

[5] 徐久龄,刘春茂,刘亚轩.网络计量学的研究[J].情报学进展,1999,(3):56-60.

[6] 王京山.网络声望初论[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16(5):145-150.

[7] 何爱琴,张芮.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综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7):92-93.

[8] 赵启民.网络计量学的应用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