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骜不驯的意思范文
时间:2023-03-22 16:35: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桀骜不驯的意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在这里“将出”的意思是拿出,取出 的意思。
2、将进酒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在这首诗里,李白演绎庄子的乐生哲学,表示对富贵、圣贤的藐视。而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诗人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悠远空灵的音调,轻吟浅唱的歌词,干净清澈的嗓音……大多数人心目中的音乐应该就是这个样子。不知你是否知道,音乐也是有味道的。找个晴朗无风的日子,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上,闭上眼睛,塞上耳机,听音符如水般划过耳际。品苦辣酸甜,音乐百味。
摇滚乐的味道是辣的。激烈的节奏,沉重的鼓点,狂野的贝斯,像一串火红的辣椒,带给你无限的刺激。咬一口辣椒,舌尖上的味蕾一下子全被唤醒了。就像你听着摇滚乐时的感觉,好像全身的细胞都被唤醒了,它们在跳跃,在燃烧。摇滚乐团五月天的《香水》,沉重的鼓点,仿佛敲击在心房上,与心跳重合。加上主唱阿信桀骜不驯的声音,在这一刻,我心狂野。
轻音乐的味道是甘甜的。像入口即溶的香草冰淇淋,软软的,甜甜的。轻音乐的节奏轻柔缓慢,伴奏多用空灵悠远的铃声、钟声、八音盒声。歌手的声音轻轻的,柔柔的,像是妈妈唱的摇篮曲。像一个童话般的梦,让人不愿醒来。睡前放一首轻音乐,保证你甜甜入梦。治愈系动画《AIR》的插曲《夏影》,是轻音乐中的佳作。前奏是清脆的铃声,使人忆起儿时老房子屋檐下悬挂的风铃。后面的一段由钢琴完成,更加使人沉醉于这个梦中。歌手茶太纯真的声音与曲子完美融合。在炎炎的夏日听到这首曲子,一定会有凉爽的感觉。
蓝调音乐的味道是微酸的。像酸柠檬,总能勾起你心里沉重的往事。“BLUE”这个单词本身除了“蓝色”,就还有“忧郁”的意思。孤单的吉他,忧郁的大提琴,回忆的潮水随着音乐连天涌来。黑人歌手NANA的《LONELY》,悲伤地曲调,低沉的说唱,总能使你不由得悲伤起来。
这就是音乐,酸甜苦辣,应有尽有。音乐不仅是听觉上的享受,还是味觉上的盛宴。在音乐中,你总会找到自己钟情的味道。
篇3
记得有次信息技术课上我要求学生输入一首诗,并且完成后要经过我的验收,通过后才可以做其他的内容。学生都在认真地操作着,一会儿有学生陆陆续续地举手示意做完了,我逐一地检查着,这时有一名学生大声地说:“老师,我也做完了。”我走过去一看,明显是从网络上复制过来的,我告诉他不合格,需要重做。“干吗要我重做?”他一脸的不高兴,盯着我问。我心里有些发火,还没有哪个孩子上课对我这种态度。刚想发火,一眼瞟到了他桌面上的微机记录本上写的名字,原来是他。我放缓了语气说:“陈×,你这首诗是从网页上复制过来的,对吗?”“老师让你们自己打,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让你们练好正确的指法,从而提高打字的速度。你打字的速度在咱班是很快,如果你的指法正确了,那你操作的速度会更快的。”听我这么一说,他低下头说:“我不认字。”我说:“没关系,我可以告诉你,我们来输入一首简单的诗。”在我的注视、坚持下,他不太情愿地做着。输入完成后,我及时地说了一句“这不做得很
好吗!”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自此创造出来。对这个孩子我也有一些耳闻,主意非常正,并且身上还有些社会习气,开学没几天已与几位科任老师发生摩擦,曾扬言“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对于这样“见多识广”的孩子,激烈的言词是不起作用的,只能用耐心加爱心来转变他。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只要找到突破口,能因材施教,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以后的课上,我没有放弃他、嫌弃他,而是尊重他、理解他,在练习时多给予他关注,经常找出他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还让他旁边的同学帮助他,渐渐地他的桀骜不驯有所收敛,也能安静地听课,认真地完成练习了。
篇4
那是在一次战役中,一群冰封飞龙加入了战场。我无法直接攻击他们,而他们却一起对我攻击起来。那种透骨的寒冷和钻心的疼痛让我无法忍受。我愤怒地用法力把他们网下来,疯狂的砍着,可那根本就只能攻击一小部分的飞龙,大部分还在攻击我。汹涌而出的紫色血液和穿刺入心的疼痛让我知道我负了重伤。一只飞龙向我投出了冰矛,我举盾一挡,居然被冲击力打了下来,倒在血泊里。
爸爸猛然听到我的惨叫,回头一看,心都要碎了。忽然,他的眼睛射出红光,身体变大了,大叫一声,举起巨斧乱砍乱劈。这是“疯狂之魂”,能让攻击力突然增加好几倍,但是会伤元气。我只记得,我大喊了一声“不要”就不省人事了。
等我醒来,已经是在床上了。血把整张床染成了紫色。爸爸在一边正在哭,见我醒了,忙擦掉眼泪,对我强颜欢笑。一边的医生闭着眼睛,摇头叹息。我意识到我可能没救了,吃力地说:
“爸爸……”
我的伤更重了,吐出一口鲜血。
“儿子,你有什么话要说?”爸爸着急地问。
“我死……后,把我的……的……尸体给天……神做祭……品,那样……我就能为……兽人……”我已经没有力气说话了。
“儿子,你不会死的!”爸爸说完,举起巨斧,一道光环出现了,围绕在我的头上。这是“巫毒光环”,能保证一个人活七天,但能量也会逐渐减弱。过了七天,光环的力量消失殆尽,那就难说了。而这种魔法,一年只能用一次。
“在这七天的时间里,我会给你找名医把你医好的。你要相信我,孩子……”爸爸已经泣不成声了。
不用去找了。我的好朋友——圣骑士和他爸爸白袍巫师来了。
爸爸一看,立即跪在地上说:“救救我的孩子吧,他是我在这世间唯一的亲人了!要是他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白袍巫师扶他起来,说:“我一定会帮你的!”圣骑士也说:“放心,爸爸会把他医好的!”接着,他就施起法来。但七天过去了,一点进展也没有。
这时,光环的力量消失了。鲜血从我的身体里不可控制地涌出来,我渐渐的变成了石头。爸爸悲鸣一声:“儿子,别走,我来了!”抡起斧头往自己头上砍去。
“当!”神杖挡住了巨斧。白袍巫师说:“他应该能被复活。不过,要是失败的话……”他迟疑了一下,说:“他就会堕入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篇5
《黄河船夫》是著名油画家尚扬先生的成名作,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所熟知,甚至被理论家定评为尚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但有谁知道,20多年来有幸一睹原画者可谓少之又少,这也是艺术界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这位湖北艺术学院的油画研究生在创作生活开始之初,便显示出一种对与南方文化相去甚远的黄土高原生活的迷恋。然而没人知道,仅仅是16岁时的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秦腔,从此开始了他对北方和黄土高原的终生的痴迷。近50年后老人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依然是绷紧了全身的肌肉,桀骜不驯的粗眉跳跃着,略有些干燥的嘴唇用劲的抿着,微微地颤抖。他说他现在还能听见那高亢悲凉而优美的旋律,那几乎给他一生启迪的东西。
《黄河船大》以一种偏土黄的色调将强悍的船夫形象与黄河象征性的联系在一起,“而不是某一事件或故事的展开,或是人物个性及心理的刻画”,开创了他探求黄色表现力的先河。殷双喜曾在文中指出《黄河船大》“可谓是一幅现实主义的力作,但其中已透露尚扬对于中国写实绘画变革的思考。”实际情况是为了摆脱早期苏式绘画模式的影响,他有意反其道而行之。毕业后不久,色彩被他赶出了画面,空间被他赶出了画面,体积被他赶出了画面,《黄河船夫》成了他留在身后的一座纪念碑,碑上记载的是20世纪中期中国油画艺术道路上苏派传统跌跌撞撞的身影,记载的是他对恩师的深情和眷念,记载的是他对陕北汉子终身不渝的敬重和倾倒,记载的是当年一个16岁少年一刹那间被启迪的艺术和人生追求。
这幅经典之作在1981年9月于湖北艺术学院“首届研究生毕业创作展”展出,之后便藏诸“闺”中十余年来见天日。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有人寻找这幅作品,当时它已被人们遗忘了十余年,一时盛传这幅作品早毁了。
起初它被存放在学校的展厅里,后来展厅几经变迁,当时已成了学校的服装车间。收藏家扬言即使毁了也要收藏。当人们把它从几百幅油画山的底部发掘出来时,阳光下掸去灰尘的它竟然毫发未损。此后,在九十年代中期曾在台湾《艺术家》杂志露面,似乎预示着它又有了新的主人。
篇6
有的人注定在一个偶然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却要你用一生的时间去将她遗忘。
——题记
㈠花开。
流水说,你知不知道,我其实真的很高兴认识你。
流水说,可惜我们不属于同一个世界。
流水说,你说的对,流水有意,落花无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你喜欢冬天,你说,雪很美,梅花也很香。也许你并不知道,其实你就是一朵梅花,输雪一份白,胜雪三份香。你桀骜不驯,目中无人,让人只可仰首而观;你也清高不凡,傲视一切,让人顿生几份敬意。我知道,其实你很和蔼,很容易相处,也很开朗,有让人解忧的笑容,让人愉悦的歌喉。
春色满园观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你向往春天,你说,万物复苏,姹紫嫣红很让人陶醉。你知道吗,那出墙的红杏,一如你绝美的才华——高傲,但却不妖艳——而是很有气质。我知道,你的文字,你的才华,很圣洁,不容亵渎,出墙红杏,是外,不是心。我看的出来,真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留恋夏天,你说,蜻蜓戏水,虾泳泉底,很美妙。你喜欢采荷,那清澈的湖水,破旧的小舟,你优美的身影,在缤纷的莲叶间,穿梭漫游,像极了一株荷花,婀娜多姿,出尘世而不落尘垢。我知道,你纯洁的心,有和莲叶一样的品质,在你的心底某个角落,有块洁白的空间。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流水说,我喜欢秋,在秋天,百花落尽,可你却是永不凋谢的,你的笑靥,你的容颜,你的话语,你的笔迹,你的一切,都是永不凋零的花。我知道,你觉得我很罗嗦,而罗嗦不是个好习惯,你没有回信,即使是留言,你好像蒸发了,但你忘了,我才是水,你是蒸发不走的。
㈡流水。
落花说,我知道你会是个很好的朋友。
落花说,我们之间没有隔阂。
落花说,流水有意,微风拂情。
怎么说呢,爱恨情仇一场空,经历了又如何,是遗憾,抑或是留恋?没经历又如何,是不甘,抑或是不屑?没有绝对,所有的绝对都是相对,没有误解,所有的误解都只是看法与观点的不同而已;怎么看呢,古今中外一样同,失去了又如何,是悔恨,抑或是自责?没失去有如何,是欣慰,抑或是庆幸?没有永恒,所有的永恒都是瞬间,没有不变,所有的不变都只是时间与空间的相似而已;怎么写呢,嬉笑怒骂皆文章,精华了又如何,是扬眉,抑或是吐气?糟粕了又如何,是失落,抑或是迷茫?没有更好,所有的更好都是最好,没有更差,所有的更差都只是角度与层次的不同而已;怎么过呢,琴棋书画皆真情,风光了又如何,是流芳,抑或是被褒?邋遢了又如何,是遗臭,抑或是被贬?没有过客,所有的过客都是主人,没有你我,所有的你我都只是天地与日月的相似而已。
㈢流花落水。
你说,流花落水是什么意思哦?
我说,很简单,就是花落在流水里面啊。
你又说,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又说,很简单,就是你在我心里面啊。
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席慕容是这样说的。我们的人生,路在脚下,整个立体的空间,任由我我们,向任何一个方向,走去。
篇7
摘要小说《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自杀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是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文章通过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野性与文明之间的对照,说明人性本来是善良的,是可以教化的;现代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方向。
关键词:野性与文明 爱情悲剧 复仇 人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艾米莉・勃朗特被公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天才,她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有着永久的艺术魅力,是一部富有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小说描写弃儿希斯克利夫与收养他的庄园主女儿凯瑟琳・恩萧相爱,却因社会地位悬殊而不能结合,凯瑟琳嫁给了附近富有的画眉山庄的主人林敦,导致希斯克利夫出走。数年后,希斯克利夫回到山庄,对夺走他爱情和幸福的人进行残酷无情的报复。复仇虽然成功了,但希斯克利夫并未得到幸福,最后凄凉死去,与凯瑟琳的阴魂相结合,成为旷野里的一对游魂情侣。
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中大量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借两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表达了她对野性与文明的理解。现在让我们穿越小说中的“象征森林”,探讨作品中野性与文明的真谛。
二 野性与文明的对照――环境与人物
1 野性荒蛮的自然环境――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是小说中两个主要场景地。这两个庄园不仅仅以主控全景的地点出现在小说中,而且具有非常深刻的象征意义。首先,呼啸山庄的地理位置非常突出,它建在一个光秃秃的山顶上,高耸入云,似乎与天相连。因此,每每暴风雨来临时,山庄的桀骜不驯与大自然的威力成为一体,形成一种天然的威慑之势。其次,该小说英文书名“Wuthering Heights”也说明了呼啸山庄的特点。“wuthering”意指暴风雨席卷而来时,大自然发出的咆哮声;“heights”是“高地”的意思,“Wuthering Heights”预示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境。由此,呼啸山庄的原始荒野、内在破坏力及其顽强的生命力等野性特征一目了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2 野蛮粗狂的人物个性――恩萧一家
生活在呼啸山庄的恩萧一家野性粗旷,桀骜不驯。尤以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为典型代表,他们健康粗野、脾气暴躁,经常在旷野里整天游荡,犹如真正的自然之子,充满活力与激情。凯瑟琳有着黑色的眼睛,棕色的卷发,而希斯克利夫则是深陷的黑眼睛,黑头发和微黑的皮肤。他们不矫情、不势利,也不虚伪,在共同反抗辛德雷的压迫中结成了坚固的同盟,也萌发、产生、结成了深深的依恋和爱情。呼啸山庄的野性气息使他们形成了狂热强烈的情感欲求、蓬勃的生命激情和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志等独特的个性特征。
3 文明和谐的自然环境――画眉山庄
相比之下,另一场景地点――画眉山庄(Thrushcross Grange)则是一片和谐宁静的景象。“画眉”是一种喜欢唱歌的鸟,在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它才会一展歌喉,唱出委婉动听的歌来。山庄周围的一排排绿树成了阻挡狂风的天然屏障;山庄内的大花园,繁花锦簇,风景怡人。房屋内部的陈设使得这幅画面更趋于完美。难怪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见此情景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
“啊!真是美哪!――华丽的房间,铺着大红的地毯,桌子、椅子上盖着大红的绣布;纯白的天花板镶着金边,玻璃吊灯上的玻璃坠子像雨珠般从中央的银链子上挂下来,闪烁着一支支柔软的小蜡烛。”
4 温和脆弱的人物个性――林敦一家
生活在画眉山庄的林敦一家文明富有、温文尔雅,但脆弱而又胆怯。他们有着蓝色无邪的眼睛,浅黄色的头发和洁白的皮肤。画眉山庄宁静优雅的文明氛围培养了他们宽容谦和、仁爱高尚、美德与修养的个性特征。
三 野性与文明的第一次碰撞――夜闯画眉山庄
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虽然只隔四英里,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却大相径庭,但相安无事。自从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偶然间的一次夜闯画眉山庄后,两个山庄独立、均衡的状态就被打破了。两个山庄从此进入激烈而又持久的既相互吸引又相互抗争的格局之中。两个山庄的人们各自发现了迥异于自己原有生存形态的生存方式,而这种生存方式对他们来说竟是如此富有魅力,以至于让人无法忽视其存在。埃德加・林敦在挨了凯瑟琳一巴掌后竟然还向她求婚,而凯瑟琳则在还深爱着希斯克利夫的情况下嫁给了埃德加・林敦。
1 完美的野性代表――夜闯画眉山庄前
凯瑟琳・恩萧在夜闯画眉山庄之前无疑是呼啸山庄野性精神的典型代表:她桀骜不驯,把《圣经》扔进狗窝里;她强硬执拗,从不向父亲认错,不屑做乖孩子;她刁蛮任性,有强烈的占有欲和支配他人的欲望;她放诞不羁,常常逃学与希斯克利夫跑到狂野,在那儿待上一整天。正如管家丁耐莉所说的那样,她“像粗野的野人一样成长”。野性是她在与远离尘嚣的狂野的默默交流中,渗透到灵魂深处的精神特质。
2 难抵文明的诱惑――夜闯画眉山庄后
凯瑟琳这个完美野性的象征人物在闯入画眉山庄后却被现代文明所吸引。当她在画眉山庄被狗咬伤后,她被林敦一家温文尔雅的举止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所感染:
“一个女仆端来一盆热水,替她洗了脚;林敦调了一杯甜酒;伊莎贝拉把一满盆饼干都倒在她膝盖上,……然后,他们把她那美丽的头发擦干,替她梳头,给她一双大拖鞋,用轮椅把她推到火炉旁。”
她看到了一个与呼啸山庄完全不同的文明世界:高贵的身份、丰厚的财产、舒适的物质生活、体面的外表、优雅的生活方式等等。从其野性的本能出发,凯瑟琳渴望占有、渴望支配这一切,野心勃勃地想要征服这个文明世界。结果,欲征服者拜倒在被征服者的脚下。
“凯瑟琳在画眉山庄住了五个星期,举止大有进步。……她不再是一个不戴帽子的小野人,一跳进屋里就冲过来把我们搂得喘不过气来,而是从一匹漂亮的小黑马身上下来的一个非常端庄的人;棕色的发卷从一支插着羽毛的海狸皮帽里垂下来,穿一件长长的布质骑马服,她必须用双手提着衣裙,才能雍容华贵地走进。”
可见,凯瑟琳已由一个野孩子变成了贵夫人:衣着雍容华贵、举止温文尔雅、言谈乖巧亲切。在画眉山庄,她难抵文明的诱惑,逐渐丧失了自由蛮荒的野性。
四 野性和文明的第二次交锋――凯瑟琳的爱情选择
当面对野性和文明的代表――希斯克利夫和林敦时,凯瑟琳放弃了前者,选择了后者。
然而,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的背弃实质上是对她自己的生存根基、灵魂归宿、精神家园的背弃。正如她对管家丁耐莉倾诉内心苦恼时所自我剖析的那样:
“在这个世界时,我最大的痛苦就是希斯克利夫的痛苦……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强的思念。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给毁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就将成为一个极其陌生的地方。”
由此可见,在内心深处,凯瑟琳非常不情愿离开希斯克利夫。她的选择不仅造成了她与希斯克利夫的隔阂与分裂,而且实质上也是和她内在野心的分裂。她本来是一只习惯在旷野中自由生活的野禽,却要在画眉山庄修整她的翅膀,压抑她的灵魂,丧失她的自然野性。在这场野性与文明的交锋中,文明暂时战胜了野性。
五 野性与文明的殊死搏斗――希斯克利夫的野性复仇
凯瑟琳的爱情选择最终带来的是她和希斯克利夫的生离与死别,并由此引发了希斯克利夫内心由巨大的爱转化为巨大的恨。在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时,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说:
“你爱过我,那么你有什么权利离开我呢?……因为悲惨、耻辱和死亡,以及上帝或撒旦所能给的一切打击和痛苦都不能把我们分开,而你,却出于你自己的心意,这样做了。我没有弄碎你的心,是你弄碎的;而在弄碎它的时候,你把我的心也弄碎了。因为我是强壮的,这对于我就格外痛苦。”
可见,受挫的爱是希斯克利夫报复的原因,强烈的野性报复又是爱的狂暴的表现。与凯瑟琳的生离与死别,毁灭了他活下去的所有温情的意志。他开始仇恨凯瑟琳以外的其他所有人。因此,他要诅咒乃至毁灭全人类的幸福。
在希斯克利夫的这场复仇风暴中,他选择了辛德雷、埃德加、伊莎贝拉等作为报复对象。他残忍地、处心积虑地报复辛德雷,让辛德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哈里顿越来越亲近希斯克利夫而远离甚至仇恨他的亲人,却无可奈何;他设阴谋,埋陷阱让埃德加不仅失去了与伊莎贝拉之间的温情脉脉的兄妹亲情,失去了他苦心带回来的侄子,失去了他全部的产业和画眉山庄,甚至于不能保护自己的女儿,而且眼睁睁看着她坠入希斯克利夫设计的陷阱却无力阻拦。在他死后,希斯克利夫更是买通律师使他不能和妻子凯瑟琳合葬,而是跟他的家族一起葬在教堂;他想方设法诱骗伊莎贝拉与其私奔,最后却回报给她嘲讽、贬低、压制甚至暴力。在这一阶段,野性复仇的风暴战胜了文明温情的和风,野性战胜了文明。
六 野性走向文明――哈里顿与小凯瑟琳的结合
哈里顿虽然在希斯克利夫的压迫下变得粗鄙、愚昧,但他并没有堕落,仍然友爱待人。他向令人厌恶的小希斯克利夫伸出援助之手。在希斯克利夫去世时,他善良仁爱的天性也自然流露。小说中这样写道:
“他(哈里顿)整夜坐在尸体旁边,真挚地苦苦悲泣。他握着他的手,吻那张人人都不敢注视的讥讽的、残酷的脸,以那种从一颗慷慨宽容的心里很自然地流露出来的强烈悲痛来哀悼他。”
哈里顿具有诚实、善良的天性,只是这种天性长期地被幽禁在超强的野性外部环境下而无法得到发展。小凯瑟琳出身于文明家庭,但由于在呼啸山庄受到希斯克利夫的野性压迫激起了她对野性社会的强烈憎恨,以至迷失了自我,变得高傲、冷漠、刻薄。可是,当管家丁耐莉给她带来了文明的象征――书籍后,她的思想中文明的理性复归了。她开始理性认识并对待周围的人,她发现了哈里顿的善良本性并和他共同学习进步,共同走出愚昧、野性,回归文明。
小说《呼啸山庄》结尾部分,哈里顿与小凯瑟琳这两个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代表人物各自告别旧我,挣脱环境带来的束缚,消融内在的隔阂与差异,最终走到了一起,开始了他们全新的人生。哈里顿与小凯瑟琳的结合从根本上保证了该作品所表达的关于野性与文明的主题。他们的爱情产生于两人对希斯克利夫的联合反抗之中,禀赋了与“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爱情相似的原始野性,但不完全同于“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选择,因为相互尊重已进入他们的爱情生活。“他们都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一个爱着想着并尊重对方,而另一个爱着想着被尊重。”因而,哈里顿与小凯瑟琳的结合也就具备了社会文明特征,原始野性最终还是走向了社会文明。
七 结语
《呼啸山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被誉之为“最奇特的小说”。正如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及创作家毛姆评论说:“我不知道还有哪一部小说其中爱情的痛苦、迷恋、残酷、执着,曾经如此令人吃惊地描述出来。”本文通过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野性与文明的对照,说明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类的现代文明只有深深扎根于原始野性的土壤,才有发展、成熟的可能性,而野性蒙昧走向文明开放也正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 [英]艾米莉・勃朗特,杨苡译:《呼啸山庄》,译林出版社,1998年。
[2] 王辉:《论〈呼啸山庄〉情节结构的神话原型模式》,《运城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3] 王洪宁等:《〈呼啸山庄〉中推动情节的三个冲突》,《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4] 肖四新:《西方文化的精神突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
[5] 叶舒宪:《文化与文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篇8
财经领域有个关于“中国老太太”和“西方老太太”住房的故事。
中国老太太从工作起开始存钱,存了一辈子,等到把买房的钱存够时,自己却快进棺材了,结果房子一天也没住成;西方老太太从工作起,就买了一所宽大舒适的房子,每月还贷还息,等到自己快进棺材时,房子欠款刚刚还清。
这显然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所致。中国人骨子里是家庭,俗称“家和万事兴”,而西方人骨子里是个人,崇尚个人与上帝之间的“交流”。但是,故事背后却有个新的问题西方老太太“住房”背后的支点是什么?上帝显然无法买单,那是谁在替她买单?
经济学家证实,最后替她买单的是全球的消费者,其中甚至包括中国。
所以,如果以“财经”的眼光来看“单身”,则显得较为肃杀。在欲语还休的温情表象背后,“单身”既是一种硬化的婚姻消费观念,更是一种针锋相对的博弈论。
让我们展开这样的想像:她住在长顺街,他住在玉带桥,她芳龄三十五六岁,他混了四十一二年;她丰乳肥臀,他膀大腰圆;她锦衣玉食,他香车宝马,她精力多余,他寂寞难耐;她眉目含情,他欲擒故纵……她和他为什么要单身?他们完全可以一拍即合!
一拍即合?除了或然率、持续性、成本核算、供给模式等问题外,二者考虑得更多的是“对称性”――包括物质对称、容貌对称、性格对称、情感对称……甚至“身体对称”。而且,这种对称稍欠契合,其结果就会黯然收场。
最后,除了男女主人公都不愿冒此风险,二者过去枝叶蔓生的性纠纷也令彼此不敢“恋战”,只好选择“孤军作战”,这在佛教中被称为“破缘之举”,其实多少有些无奈。
那么,无奈多了会变得主动吗?这还得从“单身”的本质说起。
单身过去被称为“光棍”,最早出现在元杂剧及旧小说中,语感较为粗俗。那时的“光棍”并不意味着其人从来未婚,而是像巴尔扎克笔下的于洛将军,虽然没有老婆,但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棍。
那么,如果说“单身”只是为了平衡自由主义被压抑的一种反弹,那么,过度的单身有效果吗?《水浒》中的光棍们可以说大都是厌女症者。他们可谓身兼“光棍”一词的两重含义,既是单身,也是杀人不眨眼的恶棍,无论是英武如石秀、武松、李逵者,还是其他的鸡鸣狗盗之徒,他们都以惩罚奸为藉口滥杀女人。
相比过去的“光棍”,现代的“单身”则更具有一种招牌效应。以前“钻石王老五”比较吃香,现在“拜金小富婆”也基本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属于是可遇不可求的类型。
“什么意思嘛!情人节还送金帝这些小孩子的东西,欧茄米也没有,还想泡老娘?”诸如此类的语言背后,表明着“单身”其实是高调单身者的一块招牌,这块招牌是表明需要选择和被选择。
比如,与“单身”捆绑出现的“单身女性经济”,则更为直接地指出――“她们是广告业、出版业、娱乐业和媒体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独身而且收入不菲,她们更有花钱的激情和冲动,只要东西够时髦、够奇趣,她们就会一掷千金。”
那么,又是谁在替这些单身主义者买单呢,除了你的父母、你的情侣、你的生活、你的迷茫、你的账簿以及你不可预知的未来,谁会来替你的单身主义买单?
篇9
我试图与儿子做朋友是从他的一个眼神开始的。他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因一件小事,我训斥了他,他居然以一种敌视的眼光看着我,让我心惊。我回到自己的卧室,无论如何也驱赶不走他那桀骜不驯的目光,心想:他真的是长大了。我失落的同时,也下定决心改变我的家长作风。
允许儿子考零分
从此以后,我尝试着无论什么事都站在儿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儿子有考试“恐惧症”,一到考试就饭吃不香,觉睡不着。我就告诉他:“儿子,不就是考试吗?有什么呀?前几名能有几个?还是中等的多,这次考试就当作是平时做作业,好坏无所谓。”有时考前儿子会问我:“妈妈,你想让我考多少分?”我总是微笑着说:“别总分分分的,平时只要努力了,允许考零分。”没想到仅从考试这一件事,我们母子的关系就上了一个台阶。
和儿子辩论早恋问题
我与儿子在一起可以说是无话不谈,有时,我们会一起去快餐店或西餐厅浪漫一次,那里成了我们聊天的最好场所。我们在一起谈中学生的早恋问题、谈社会现象、谈中国的历史、谈剩余价值、谈美学、谈俄罗斯大选等等。虽然他的观点显得那样的幼稚和偏激,有时甚至是可笑,可是他那认真的态度和思维方式真的让我很欣赏,让我不得不向他伸出大拇指。记得有次与他讨论最敏感的中学生早恋问题,他竟说:“老妈,你别老土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再说了,现在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男女相互吸引是很正常的事!别大惊小怪的。”听到他的一席话,我大吃一惊,张大嘴巴问:“小子,你莫不是喜欢上谁了吧?”他不屑地说:“你就放心吧!光学习就压得我小命难保了,哪有那种闲心?再说,我们班的女生没一个中看的。”
儿子拿老妈开涮
最有意思的是与儿子一起闲逛。每当休息日,做完作业,我会拉着他一起出去神游,这对他对我来说都是一种美好的休闲生活。儿子陪我闲逛总会提出一些条件,我得陪他去书店,他才会陪我去商场。很多时候总是我陪他去了书店后,他就说有要事,或说忘做了什么作业拒绝陪我去商场。偶尔陪我一次,也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在服装商场,他总是故意指着那些时髦的让我难以接受的少女服装说非常适合我,穿上后回头率肯定达到百分之百。有一次我看到一款打折的休闲毛衣很好看,于是问售货员多少钱?那售货员问:“多大的女孩穿的?”儿子竟指着我说:“这个老女孩穿怎么样?”售货员笑了。我笑着推他说:“走!臭儿子,少拿你妈开涮!”
向儿子倾诉
儿子还是我的开心果。现在的孩子很会察颜观色,每当我与他老爸发生不愉快的时候,他就会主动问我怎么了,我也会当他是我的朋友,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他。他总是想法安慰我、规劝我。很开诚布公地告诉我是对是错。听着孩子的劝说与安慰感觉真的很好,因此无论什么事只要儿子介入,我一般都能释怀。
这就是我和我的儿子,我们关系融洽、怡然、快乐。自从我放下家长的架子从内心渴望和他交朋友以后,我感觉无论是他还是我精神上放松了许多。我不再过分地担忧或唠叨他什么,他也不再惧怕考试,学习渐渐转入良性状态。老师对他的评价是:状态非常不错,属于快速进步生。说真的,我儿子的成绩很一般,但是我敢肯定他会成长为一个人格上、精神上健康的人。
篇10
和煦的阳光慵懒地洒在学校的操场上,笑声、欢呼声、呐喊助威声不绝于耳,在操场上空回旋、荡漾着。一场场扣人心弦的比赛正在激情上演。但最有意思的还要数老师们的“乒乓球接力赛”了。只见林老师卷起裤脚,光着脚丫,右手紧握球拍,左手握成半弧状围在球拍的边沿,小心翼翼地护着球拍上那上上下下不停欢快跳动的乒乓球。可那小小的黄色乒乓球好像一个桀骜不驯的淘气包似的,一点也不听唤,硬要跟他作对。林老师没跑几步,球就从球拍蹦到地上,他只好返回来捡球。那球好像很不安分,刚被捡起在球拍上没跳几下,又从球拍上蹦开了。这样来回折腾好多遍,把林老师弄得狼狈不堪。看见林老师一副自我解嘲的滑稽相,围观人群加油助威呐喊声更加高亢了。此时,站在一旁和林老师一组黄老师早已在场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看到林老师被那可恶的乒乓球折腾得来回转悠,黄老师急得像热锅上蚂蚁——团团转,却又一脸哭笑不得的样子。林老师好不容易才把球传到了黄老师的手中,只见黄老师胸有成竹地接过球,左手上下摆动,右手握球拍,乒乓球在球拍上,上上下下不停地翻飞跳跃着,就在黄老师快要把球传到王老师那儿时,那球好像一下子失去重心,重获自由似的,突然飞了出去,惊得黄老师手忙脚乱,他一个趔趄迅速用左手一把救起飞出的球,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到对面,把球传到“第三棒”的王老师手中。王老师或许过于激动,或许过于紧张,我看见他握球拍的手不住地抖动着,双眼死死地盯着跳动的乒乓球,脸涨得红红的像关公一样,而他的脚下似踏着一对风火轮,脚底生风,当王老师跑到终点站时,球竟然没掉过。这场精彩绝伦的比赛让在场的所有师生都欢呼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课堂上威严无比的老师在课堂外幽默风趣的一面。
实心球比赛开始了。梅来了个“当头炮”,或许信心不足,她手握实心球的手微微发抖,在拽开步子的同时,左脚踩在白线后,右脚脚尖顶地,小腿猛地一蹬,球在空中飘飘悠悠划过一道并不完美的弧线。“砰”地一声,球落到了老师规定的白线外。两侧观看的同学失望地摇了摇头,看来她的力气还有待提高。“11号”当其他一些选手相序被淘汰后,老师念到我的号数。此时,我的手心紧张得不断冒冷汗。我咬咬牙,用力跺了跺脚,使自己的心情不再那么紧张。我从地上捡起一个实心球,左脚跨出,脚掌重重地踩在白线前。右腿向后,右脚尖点地,脚后跟轻微微抬起。然后,我把实心球用双手托起,高高举过头顶。紧接着,我右脚跟着地,左脚开始弓步,腰渐渐往后弯曲,猛一使力,我用尽全身的力气用手把球推出,球被我远远地投了出去,不偏不倚落到草地的白线外,这一投让我挤身决赛选手的行列。
然而,“强中更有强中手”,我此次比赛的对手是“兄弟班”的吴思思。只她胸有成竹,大步流星地迈到白线前,随手拾起一个实心球,然后用手高高地举起球,用力一甩,球“嗖”地一声飞出去,停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我俩的小红旗,彼此距离就差那么一点点。但金牌是她的,我只得屈居季军。
捧着那块沉甸甸的铜牌,我又喜又悲:悲的是我没赢得第一,喜的是我比上一次比赛进了一名。现实生活中,一天进步一点,一天收获一点,你不就是最棒的吗?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学习生活,不也需要这样的态度吗?
南安市实验中学八(五)班初二:黄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