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范文

时间:2023-04-05 07:0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篇1

独具特色的自然王国

垦丁,本义为“开垦的壮丁”,得名于清朝同治年间从大陆来了一批壮丁到这里开垦。就行政区划而言,垦丁是屏东县恒春镇下面的一个小村;就景区而言,则指台湾当局1984年1月正式设立的“垦丁国家公园”,总面积近3329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约18084公顷,海域面积约15206公顷。一般人所说的“垦丁”,指的就是“垦丁国家公园”。

“垦丁国家公园”设于恒春半岛最南端,三面环海,东临太平洋,西为台湾海峡,南濒巴士海峡。陆域西边包括龟山向南至红柴的台地崖与海滨地带,南部包括龙銮潭南面的猫鼻头、南湾、垦丁森林游乐区、鹅銮鼻,东沿太平洋岸经佳乐水,北至南仁山区;海域包括南湾海域及龟山经猫鼻头、鹅銮鼻北至南仁湾间,距海岸1000米内的海域。

垦丁全境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4℃。2001年2月,笔者首度到垦丁参访,虽是寒冬季节,但一到垦丁,下塌后就赶紧脱掉在台北时穿的衬衫、夹克、长裤和皮鞋,换上沙滩裤、短袖T恤和拖鞋。

垦丁之所以能成为台湾地区首个“国家公园”,笔者以为,主要是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的地质以珊瑚礁为主,在三面环海、北依山峦的地形下,加上长达半年的落山风吹拂,造就了垦丁特殊的地理风貌,包括沙滩、崩崖、沙瀑、钟乳石洞等。

这片海滨热土又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台湾有关部门截至2011年的统计,垦丁境内有动物4825种、植物1921种。除了瓜叶马兜铃、台湾红豆树、鹅銮鼻大戟、恒春铁苋、南仁五月茶、恒春金线莲、恒春石斑木等近110种特有植物外,茂密的热带雨林中、清澈的海水里还有种类繁多的飞禽、昆虫、珊瑚和鱼类。

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在恒春西海岸的海口附近,可以看到大翅鲸、抹香鲸等鲸类“偶尔露峥嵘”,冬季时在垦丁沿海还可见成群的吉氏海豚、黑身瓶鼻海豚。秋冬之际,候鸟纷纷南下避寒,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伯劳、灰面鹫。此外,垦丁北区的龙銮潭聚集了雁鸭等多种水鸟。

因此,对于地质、动植物研究者来说,垦丁是不可错过的科研基地;对于一般游客来说,观鲸豚、赏鸟则是热门旅游项目。

其中,位于恒春半岛东南端岬角的龙坑自然生态保护区

最值得推荐。这里综合了裙礁、崩崖、狭谷、陷坑等绝佳地形景观,海岸植物繁复,有许多特殊少见的滨海植物。如滨斑鸠菊,全台湾除了兰屿之外,就只能在龙坑看得到;而花瓣只有一半的“草海桐”、有刺的“飞龙掌血”以及远从大溪地飘洋过来的“檄树”,都是龙坑特有的滨海植物。

“我对着天边星儿望,我对着故乡月儿望,思念心情,像风中的流沙……”这首由林翠萍演唱的闽南语、高胜美演唱的国语流行歌曲,名字叫《风吹沙》。歌名来自垦丁曾经的独特地形——风吹沙。

风吹沙是风成地形,曾经也是垦丁的看点之一。每年9月至翌年4月,在东北季风的吹送下,沙粒被风力搬运至西南方陆地;而被河川和沿岸潮流携来的沙粒,则被搬向东北的海滩。如此日积月累、经过风蚀和风积,山谷里的沙子被风和水来回搬运,形成“沙丘”与“沙瀑”的特殊景观。可惜当地政府后来修建了一条马路并在马路后方种植了大片木麻黄防风,使得“风吹沙”在垦丁成为绝响。

风情旖旎的度假胜地

所幸,垦丁有的是天然美景。碧海、蓝天、白云、灯塔,绵延的沙滩、青翠的山冈,“兼具山海之胜与沼原之美”,让垦丁成为台湾首屈一指的海滨度假胜地。

2008年,魏德圣执导的爱情片《海角七号》在台湾掀起观影热潮,用万人空巷来形容也不为过,影片主要取景地垦丁由此更“热”了。记得当时和笔者一起去看电影的年轻女同事一走出影院,就哭着喊着“要去垦丁”。后来,这部台湾本土电影在大陆放映,又打响了垦丁在大陆的名头,垦丁成为几乎所有大陆游客赴台必游之处。据台湾当局相关主管部门统计,近几年,每年前往垦丁的岛内外游客都超过600万人次。

十余年来,笔者多次到垦丁观光、度假,也常常向大陆友人推荐垦丁;但其实,初到时对垦丁也是一知半解。去垦丁最大的诱因,是那座在课本里看过很多次的鹅銮鼻灯塔。

台湾岛最南端有两个突出部——鹅銮鼻和猫鼻头,从地图上看,就像台湾岛往大海伸出的两只脚,二者因此被称为“台湾脚”。鹅銮鼻是太平洋和巴士海峡的分界点,清光绪八年( 1882年)落成的鹅銮鼻灯塔,见距为2海里,是台湾光力最强的灯塔,有“东亚之光”的美称。

尽管这座灯塔的相关资料早已烂熟于心,但当笔者骑车沿着海滨公路来到灯塔前时,还是被它的美丽身姿深深震撼。21米高的灯塔通体洁白,挺立在海天之中,蔚蓝无边的巴士海峡和太平洋仿佛都只是为了给它衬底,什么叫“玉树临风”,什么叫“擎天一柱”,莫过于是。

到了海滨,自然要戏水。许多游客来垦丁,主要是冲着在台湾数一数二的海水浴场而来。垦丁浴场海岸绵延千余米,湛蓝的海水轻拍着洁白的沙滩,沙滩边树影成荫,风光旖旎。因为地处热带,海水温度较高,所以在垦丁一年四季都可见“浪里白条”,技艺高超的弄潮儿还会在风头浪尖上玩冲浪。

不会游泳的人,可以租借潜水器具,通过培训后浮潜、深潜,饱览在海里游来游去、绚丽多姿的热带鱼和摇曳生姿的珊瑚。浮潜要求很低,只要经教练的简单指导就能熟练掌握。深潜则必须进行一定的训练,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尽管浮潜只是趴在水面上,但看鱼儿游来游去,虽然“子非鱼”,但已“知鱼之乐”。

现在的垦丁星级度假酒店、小型旅馆、民宿林立,但

笔者最喜欢的还是夏都沙滩酒店,也就是《海角七号》中林晓培饰演的服务员工作的饭店。这里设施齐全,下榻于此的房客们可以赤足或穿着拖鞋四处闲逛,或在专属沙滩上晒太阳、打排球,或在泳池里游泳嬉戏,或到海里劈波斩浪、划独木舟,或什么都不做,就在房间阳台上看着大海发呆。虽然房价“有点小贵”,但物有所值。《海角七号》热映后,“夏都”房价水涨船高,假日里更是贵得离谱,但游客仍趋之若鹜。

出了夏都酒店,就是热闹的垦丁大街。所谓“大街”,不过是一条长约百米的小街道,两边商店、餐厅一家挨着一家,商店主要售卖T恤、拖鞋、泳衣和各式各样的纪念品。夜幕降临,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大多着装鲜艳清凉,神态悠闲,喜欢看美女的人在这里眼睛可以“大吃冰激凌”;不喜欢的人,可以在街上吃小吃、喝咖啡,购买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

生活在别处。在垦丁,时间就是用来浪费的!

空气中弥漫着文艺信息

在《海角七号》上映之前,垦丁与文艺沾边,主要是因为每年的“春天呐喊”音乐季。

“春天呐喊”,简称春呐,是台湾举办最早、历史最悠久的音乐季,1995年由两位外国人吉米(Jimi)和韦德(Wade)创办,在每年4月5日前后(台湾地区春假),邀集创作音乐团体或音乐人举办户外演唱会。“春呐”影响逐年增大,吸引了大批年轻族群,也带动了垦丁旅游业的庞大商机。2007年,“垦丁国家公园”上级主管部门“内政部营建署”,将包括“春呐”“春浪”在内的所有户外音乐活动,统称为“春天音乐季户外音乐活动”。

每年4月音乐季举办时,垦丁周边交通“塞到爆”。“春浪”“春呐”和其他小型户外演唱会接连登场,知名音乐人、乐团和众多不知名的地下乐队加盟演出,三四天的时间里吸引数万人潮涌入,把沙滩、浴场变成狂欢的大舞台,随着音乐节拍尽情摇摆。这时候的垦丁似乎就只有“音乐和啤酒”,当然也难免有、违禁药品。而娱之后,沙滩上一片狼藉。

笔者有“人潮恐惧症”,不喜欢凑这种热闹,从未亲身领略垦丁音乐季的狂欢气氛。笔者派去采访的记者回来都说:“真的很热闹,真的很狂热。”说这话时,他们脸上洋溢着激情尚未消退的红光。

篇2

跳动着蓝色的忧郁

拂过爱琴海的暖风

闻到了普罗旺斯薰衣草的清香

走过浪漫动听的维也纳

弹奏的是威尼斯中世纪教堂的礼赞

抹去残存的记忆

删掉过去的忧伤

同我漫步云端、远眺海天一色

把痛疼交给我

翻开手、任细沙慢慢流

划过的是那一丝细腻

迷失在悲伤的森林

默默欣赏着夕阳下孤独的丽影

融化受伤的心灵

将爱揉碎

为你戴上指环

橱窗里的白纱只能为我穿上

受些苦又有何妨

不会让你像阵风东飘西荡

疲惫了、不要随处栖身

把你紧紧锁在我的臂膀

让那些旧的甜蜜、远离忧伤

莎士比亚和茶花女

柏拉图无心思量

寂寞着沉沦

心在平行线的一段渐凉

十字路口

我无心抉择

踏过的必将是你的方向

听着梵音

陪你看海

任寂寞的影子越来越长

星空灿烂、几度秋凉

与你共绣蔷薇、掩面风霜

风再起时

已是莺飞草长、遍地芬芳

许下的承诺

请不要只相信一秒

要紧紧抓牢

不敢奢求天荒地老

要你一生都好

花香、沁人心脾、美到无话可说

把手牵给我

寻找属于俩人的寂寞

为了一直老去赴汤蹈火

逆转时间结局

放弃还是可惜

落寞的眼神已经泄底

江山如画的拼图

是一些碎片的记忆

守住诺言

寻找洒脱

拥抱着

篇3

首先我们要问:面朝大海,能看到春暖花开的景象吗?春暖花开的风景似乎应该是在阔大的庭院或在旷野远山才能看到。海子把这两种风景糅和在一句诗里,带来了奇崛久远的魅力,也通过这两个意象,倔强地表达了自己唯一的愿望。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愿望又是什么呢?海子对他人的祝福都说得那么清晰,“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就是事业爱情双丰收的幸福。而说到自己,就格外含蓄,“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大海代表什么呢?在海子那里,他自己就是“海之子”,他的大海不是普希金“自由奔放的元素”,不是哥布凶险希望的旅程,而是心灵故土精神家园。所以他写《七月的大海》:“老乡们,谁能在海上见到你们真是幸福! 我们全都背叛自己的故乡,我们会把幸福当成祖传的职业,放下手中痛苦的诗篇。今天的白浪真大!老乡们,他高过你们的粮仓。”把大海的浪花和故乡的粮仓做对比,竟然是浪花更高,大海在海子心中,是高于故乡高于食粮的。他写“如果我意外地忘却了你,把我自己的故乡抛在一边。我连自己都放弃,更不会回到秋收,农民的家中。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赶上最后一次,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装,安静地死亡,在七月我总能突然回到荒凉”。他可以忘却现实中的故乡,却选择最终在大海安放自己,可见他是把大海当成了他的灵魂故土精神家园的。而春暖花开,就仿佛是遥远梦幻而又美好的海市蜃楼了。海子面朝大海,走进独属自己的精神家园,那里并非荒野沙漠寸草不生,而是盛开着似锦如绸的精神之花。这样一来,两个意象就不再矛盾,而是建立了和谐的链接。在他精神的世界里,仿佛他就是那个可爱活泼的孩子,抬头望着满园春华。海子对春天有浓烈的热爱,他写《春天,十个海子》,选择让自己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复活 ,活在这光明的景色中。而现实中的他,是被自己的灵魂嘲笑的“野蛮而悲伤的海子”,野蛮地把自己拔出尘世的世界,在诗歌的世界悲叹。

海子的选择是明确的,他祝福别人获得尘世的幸福,自己走向精神的家园。我们常说,没有选择的人是不幸的,不了解自己迷途的人是不幸的。但海子不是,可他并没有把自己的精神之路走到底,他过早地结束了自己。有句话说,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这句话包含了一个意思,那就是,自己选择的路可能会困难重重,艰苦万分。所以,不仅要有选择的机会,还得有承受的耐力。

固然海子选择了背离尘世,面朝大海,可是,当他面朝大海的时候,尘世的琐事俗物不会自动离开,而是依然撕扯着他,纠缠着他。故乡的农忙,父母的期望,工作的烦恼,如此种种时时刻刻的不曾离开过他。他想深潜在诗歌的大海里,但是尘世的浪花一次次把他拍向岸边。上大学时,他因语文成绩太差没能如愿进入中文系,只能成为法律系的诗人,花大量时间写诗而不是背法律条文,结成诗集《小站》签名送给同学作为毕业纪念。远在安徽的父母还在期待他们的查海生能够在金榜题名之后,再来一个前程似锦的喜事。而这,都是“这一个海子”在今天所不屑的事,都是别人眼中的那十个海子该做的。

在海子那里,尘世的生活和精神的追求看起来是矛盾的,对立而不统一的,甚至连精神的追求也必然是艰苦卓绝的。他说自己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黑塞小说《德米安:彷徨少年时》的扉页上写了一句话:“我所渴求的,无非是将心中脱颖欲出的本性付诸生活。为什么竟如此艰难?”这句话似乎也是冥冥之中替海子询问。心灵之路从来没有顺畅过,穿过这荆棘满布的心灵之路,度过那孤独无助的煎熬时刻,冬天之后就是春天,春暖花开时节,就是海子的复活节。海子这浪漫的安排,是认定自己的精神追求不会在现实世界实现,似乎他也不想让它沾染世俗尘埃。

但是理想的精神世界和平凡的尘世生活一直都是并行不悖的。我们厌倦这粮食蔬菜的细碎琐屑,我们厌倦这灿烂前程的庸俗无味。但是有一天,精神世界和俗世生活会恰当地融合,自然地统一。黑塞的《德米安:彷徨少年时》,通过主人公辛克莱从小学到大学的成长经历,讲述了他从温暖舒适的童年走出来,困惑而又坚定地追寻心灵自我的种种煎熬与孤独。他也曾不屑于日常尘世的幸福,但是在恐惧、困惑、孤独、厌倦,种种经历之后,“我发现周围的世界变了样,世界在等待,一切息息相关,庄严隆重,就连淅沥的秋雨声也那么美好静谧,仿佛节日里的庄严音乐。第一次,外在世界和我的内心和谐地合二为一。灵魂的节日即将到来,生活也会获得意义。街上的房子、橱窗和行人的面孔都不让我心烦,一切都显得无比自然,完全没有一般庸常事物的乏味感,一切仿佛都在等待,敬畏地迎接命运的降临。”可是,还没有等到这一刻,海子便早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海子在《春天,十个海子》里写“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谷物,嘴,胃,繁殖”,代表收成,温饱,繁衍。“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或许是时间流逝、社会变迁,而人们视若不见,人们只关心物质丰饶,可社会的黑暗仍在,精神的曙光又在哪里?海子临死前,也还是把两者对立起来看的,他对外界的物质主义深表绝望。在黑塞小说中,主人公辛克莱也曾是“习惯了活在内心之中,我相信自己已经丧失了对外界世界的感知能力,相信缤纷已随童年消失,相信若要自由,解放灵魂,就必须放弃那些美好的光彩”。可是后来,辛克莱发现,两个世界可以相互融合。

篇4

走在了无人烟的路上,看着周身渐渐的泛白,又想起那年埋藏了我们所有人珍贵回忆的大雪,我大概是一个很容易感伤的人吧,一直都是吧,只是我最终还是选择了以微笑示人,以笔墨祭奠。

一直以来陪我在雪天的人都会被我铭记于心,或许只是因为我相信可以在那么寒冷的时候也陪伴我的人值得我去守护吧。现在想想跟她们认识了这么多年,交心的、真正将我放在心里的寥寥无几,她们说我的性格让人感到寒冷,想靠近,却会被冻伤。我知道的。止步而观的人,我都了解,还是那句话,对我好的人,我都会记着,只是我不知道自己的心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去容纳。

有人问过我:“既然你的心里有那么多的话想要对特定的那些人说,为什么不像以前那样都写下来呢?”写下来?我该以怎样的姿态去述说呢,我是个不愿写小说的人,因为在小说中,我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是的,局外人始终都不可能成为主角的。因为没有魔法,所以就算再怎么努力,也还是无法改变灰姑娘的境地。

由于某些原因,过了几天没有电的日子,晚上呆在黑乎乎的寝室里,静静的,压抑的,没有由来的开始了思念,手机被紧紧的握在手中,嘀哒……嘀哒……的声响不停的提示着我手机电量已经严重不足了,看着灭了又亮,亮了又灭的手机屏幕,突然发现言语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最终还是没有再说些什么了,沉默只是因为难过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既然给予的是对不起,那说再多也是无济于事的了。

篇5

林 汀LIN Ting

摊开往昔与今朝,翻开旧事与新事,那些熟悉的、知道的、了解的、陌生的,丝丝般一一在眼前闪现。你思索着,是否该用自己的笔记下些什么?又是否让自己放肆的心做一次全洲际旅行?或者任由思绪的野马在无边的旷野奔驰?

突然,一阵犀利的痛开始敲击你的心房,你的大脑开始恍惚,神经开始变得脆弱,双手抱头,你向上帝祈祷:尖利的疼痛快快远离,纷繁的噪音快快消失。

你将自己置于与现实完全对立的真空状态。

那广袤的空间,深深的庭院,是你真诚的祈求;那静静的悠远,爽朗的天空,是你最本质的宿愿;穿过天井的绚烂阳光,映入窗内的繁星点点,是你无穷的向往;就连那孤独的空旷,寂寞的独饮,也是你此时最热切的渴望。

你用自己的思维制造了一次他们的相遇,你用自己的方式组织了一场跨越式的对话,当然他们本就可以直接交流,但也许他们从没有交谈过。他们就是本期的嘉宾:上海证大集团的副总裁王伯富先生与汉森国际伯盛设计公司总裁盛宇宏先生。

几番斟酌,几番考量,有人可能会诧异于你这样的选择,可谁知这一切却源于你对美好生活的真挚向往。就如先前所说,你不喜欢高楼林立,不喜欢鸟笼生活,一度讨厌被奴役的建筑师和被俘虏的开发商,痛恨无休止的复制、无休止的模式,痛恨你的一切与他们联系在一起,但你却不得不接受被他们安排的命运:你的户型,你的阳台,你的卧室,你的洗手间,均在他们的掌控下一一如程式化运行,进而你的生活方式也渐渐地被程式化。

当你在日渐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中一点点消磨对生活的激情时,突然有一天,你发现事情并非你想像的那样糟。“九间堂”的出现,让你恍然回到儿时,“云山诗意人家”让你的生活充满东方人的智慧,体量雄伟却轻盈飘逸的兰州仁恒国际小区不仅仅只是如家般一样温暖。

盛宇宏先生用多年的切身经验告诉你,善于理解、负有同情心和责任感,与客户、用者、社会、历史和设计者本身,达到共赢。这是你的诉求,也是他的诉求。

更有“后现代行动派”代表人登琨艳和寻找表现主义建筑潜在的东方内涵的矶崎新,在中式庭院里与你对话。

这是一扇对话的窗户,是一座沟通的桥梁,这是一个互动的平台,是一个展示的舞台。中式与西式,不仅仅是风格的迥异;庭院与高楼,不仅仅是形制的不一;开发商与建筑师,也不仅仅是角色的对立。当王伯富先生与盛宇宏先生深度探讨时,你突然发现:宁静、悠远不再离你遥远,之前的渴求不再显得突兀。也许,疼痛还会继续,但安宁必将重归身边。

这样一个平台,这样一个舞台,所有的敌对都将被化解,所有的仇视都将被消泯,大家的终极目标汇聚成一个:To Creat a Harmonious Society.

浪花朵朵,心愿点点。

篇6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很喜欢这句话,却总是不能真正的领悟到这句诗的真正含义,只知道这句诗很美,很美。听了这句诗,觉得很舒服,感觉在困境中,面前突然出现了一片大海。

蔚蓝的大海,前方海天一线,而你的眼睛里却装满了大海。我在海上,你在海下,模糊了视线,触摸不到的蓝天,遥不可及!真的面朝大海,就能春暖花开吗?而是不是让我们放空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呢?即使没有真的春暖花开,可浪花依旧美丽,浪花依旧灿烂。海鸥在蓝天飞翔,可我不喜欢海鸥,总感觉它会打破这份寂静的美好。这原本是属于蓝天,白云,大海三者融为一体的美,不需要太多的点缀。而有些大艺术家总是喜欢将大海,蓝天上添加几只海鸥,可未曾知道破坏了一份寂静,或许是我固执地认为吧!但是也不想去改变,曾经沧海如今荒凉!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可我没看到大海,没看到那蔚蓝的天。没有海风吹拂着脸颊。没有天真无邪的一张张笑脸。如今的生活总是单调无味,或许经历了太多,失败过很多,终于累了,不再追逐了。终于知道了,明白了,懂得了,看清了。。。。。。不知如何去拥有,是我奢望的太多,简简单单就好,依然能够很逍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真正真谛是不是简简单单,平平静静的就好。面朝大海,在离海岸线最近的地方,繁花似锦,唯这景色,独好!

篇7

[关键词] 海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多主题表达

提起海子,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1964年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的“麦地之子”,这位于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至龙家营之间的一段火车慢行道上卧轨自杀的“诗歌王子”,以短短的七年创作时间为我们留下了几万行优秀的诗篇,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永恒的遗憾与困惑。如一颗流星,海子以惊世骇俗的方式走完了自己悲壮的一生,在一瞬间照亮了诗坛的沉寂,随之又引起了诗坛的喧哗与骚动。十多年来,关于海子的死以及他留下的一些优秀诗作,引起了诗坛长久的争议。随着这些争议的掀起,海子及其诗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铭记,并一直广为传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代表,还入选了高中语文教材。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因其离海子自杀时间只两个多月,所以一直存在较多的争议。本文笔者试图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该诗的主题,旨在揭示该诗的多主题倾向,以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和读者。

一、对失恋感伤情绪的深情咏叹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距海子卧轨自杀只差两个多月的时间。根据张应中先生的推断,构成这首诗的起因可能是海子不成功的初恋。“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期间与女生B发生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1986年分手,B于1987年毕业后去了深圳发展。海子虽然与初恋女友结束了恋爱关系,但仍保持着友情性质的通信往来,特别是海子去世前一段时间。”[1]张应中先生还在文中列举了海子在这前后期间所写的诗歌加以佐证:“第一首《遥远的路程》(1989.1.7)说:‘我站在元月七日的大雪中,还是四年以前的我’,‘四年多像一天,没有变动’,四年前的一九八五年初,海子与B正处于热恋之中。第二首《遥远的路程》(1989.1.22)说:‘我坐在水上给你写信’,(《折梅》1989.2.3)又说:‘寂静的太平洋上一封信’,‘是她写给我的信’”。[2]根据张应中先生的推测,再结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把它理解为一首爱情诗无疑是比较确切的。不难看出,该诗所表现出来的感伤情调正可以作失恋解之。“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诗人经历了失恋的阵痛,终于想从失恋的悲伤中站起来了,终于想重新追寻自己的新生活了。或许,诗人是因为物质的贫困导致的失恋,诗人通过这“一劫”,终于悟出了物质生活的重要性?因此才开始准备试着放弃自己以前浪漫的玄想,开始准备“关心粮食和蔬菜”?海子从小生活在农村,经济贫困让他饱受了饥饿之苦。即使参加工作了,依然监守着贫困。在执教政法大学期间,诗人曾因为无法满足母亲索要80元肥料钱的要求而发愁(见燎原《扑向太阳之豹——海子评传》)。正因为物质贫困,海子才想到要在尘世中获取幸福。因而,诗人在第二节热情洋溢地写道:“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由于诗人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因而他获得了短暂的幸福与满足,这瞬间的安慰让单纯的诗人欣喜若狂,竟然想把“幸福的闪电告诉每一个人”。显然,这些幸福的感觉是诗人心态放松之后的结果。在第三节,诗人还是抑制不住心中喜悦的冲动,甚至想“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甚至打算祝愿自己的“情敌”(“陌生人”)与前女友“终成眷属”。然而,诗人终究无法走出失恋的阴影,这一切达观与快乐都不过是他自己的“虚设”,这只是他在“下决心”的时候心中的意想而已。诗人不可能忘掉那份逝去的恋情,就像他不可能获得理想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样。尽管他要自己强作欢颜,可他的内心却是极端的痛苦,所以,诗中这些看似快乐的语言与心态不过是忧伤之情的另类表达罢了。这有点类似于诗歌中常见的“以乐写哀”的例子。

二、对孤苦生存境遇的有力揭示

海子被文学史家定位为“后朦胧诗”的主要代表之一[3],他早期的诗歌清新透明,后期的诗歌却十分的晦涩难懂。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是其后期诗歌中最为好读的篇章。在海子的心中,一直存在着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的精英意识,试图拯救这个世界。他说:“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就是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4]他还说:“我要探讨的是,在时间和生活中对于神的掠夺是不是可能的?!”[5]在海子的心中,似乎有一个农业帝国,那里山明水秀,给人以无限慰籍,因而,他早期的诗歌中无不充满着“天空”、“土地”、“村庄”、“麦子”、“农妇”、“风”、“夜”、“月亮”、“大海”等意象,早期的作品是“以浪漫主义为底色的生命意识和乡愁意识。”[6]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海子所向往的“农业帝国”在现实生活中不堪一击,不得不宣布破产。因而,诗人长期以来的精神信仰也不得不宣告破产。由此以来,诗人心中便深感极度的空虚,生存境遇也随之孤苦起来,诗人一度所向往的远离尘嚣的美好生活与世俗所拥挤的现实相去甚远,他一直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可尘世却对他穷追不舍。根据海子的好友西川介绍,海子在政法大学期间,一直孤独地生活着,他“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在离开北京大学后的这些年,他只看过一次电影……”[7]然而,诗人毕竟不能免俗,他所居住的地方本是一块世俗之地。诗人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中,以反讽的笔调,在看似快乐的叙述中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哀伤与绝望的情绪。开篇时,诗人写道:“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诗人为什么要“从明天起”而不“从今天起”呢/?显然,此时的诗人心中还充满着矛盾与困惑。因为他从明天起打算做的那种“幸福的人”,并不是他心中最想要成为的那种人。他需要的幸福不是尘世之中诸如“喂马,劈柴”之类的日常生活,也不是诸如“周游世界”的物质享受,也不是诸如“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的浪漫情绪,而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那种精神的超脱。显然,诗人所追求的幸福在现实之中是注定要碰壁的。因而,他也只能用语言幻想自己能够获取到“超物质”的超凡脱俗般的“幸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借此表现自己不愿流俗,愿永葆精神的绝对洁净美丽的超越情怀,从而有力的揭示了诗人孤苦的生活现实和生存境遇。

三、对人类存在价值的终极追问

文学(诗歌)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始终负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它既要揭示人类的生存境遇,又要对存在作出终结关怀,扣问人类的生存意义。海子正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体现了他对人类生存价值的终极思考与追问。

在阅读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时,我们不妨放开眼界,把该诗看成是诗人对人类存在的一个隐喻和象征性的描写。“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该诗的前两节,诗人为我们展示的不过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在这些场景中,不仅有物质的感官享受,还有友情的温暖。这一系列的生活场景,或许是诗人一直不曾具备的,这是多么和谐生动的生活场景!在对这些场景的描绘中,诗人海子饱含深情的歌咏与描绘的,其实并非是世界个别具体的幸福生活,而是人类所向往的理想境界。诗中的“我”,在此时是人类的化身。诗中的欢乐也是超越了“小我”而上升为“大我”立场的欢乐。诗人此时成为了人类的代言人,他站在人类的高度来关注我们所应有的“幸福”。然而,这样的“幸福”在哪里呢?很显然,在尘世中,更是在我们的想象中,在我们对别人(自己)的祝愿之中。因此,诗人热情洋溢地写道:“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在这里,诗人表面上是在“愿你”,事实上诗人也是在“愿我”,“愿我们自己”,只不过,这样的愿望难以实现罢了。于是,诗人不无失望地安慰自己:“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在失望(绝望)之中,为自己描画了一幅美丽的 “乌托邦”,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理想的“桃花源”。就是这样,诗人以婉曲的笔调,感伤地摹写出了人类的美好愿望,又随之把它轻轻地否定和毁灭。但是,正是在这样的美好愿望的生生灭灭之间,人类社会得以向前发展进步,人们也在希望与失望之间,“痛并快乐着”生活。——人们渴望的幸福,看似切近,实则遥远。它仿佛在你眼前,然而,又永远不会真正地兑现。它能够给你的,或许只能是永远的在自我安慰与追寻中得到精神上的抚慰。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诗人巧妙地用一系列象征意象营造了优美的意境,充满了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祝福,充满着对人类生存价值的终极思考。

后记: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确,对待任何事物,换一种眼光和角度,所得的结果也就大为不同。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亦然。文学(诗歌)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除了表现美,抒发感情以外,还要表达一种“思”——它要给人以启迪。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它能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在满足感官上的享受的同时,获得思维上的启示与精神上的提升。而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恰好是具备这样的高度的。

参考文献

--------------------------------------------------------------------------------

[1] 张应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索解》,载《名作欣赏》2002年1期。

[2] 同上。

[3] 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第518页,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 西川编:《海子诗全编》之《海子简历》,三联书店1997年版。

[5] 海子:《沙漠》,见程光袆主编《海子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篇8

诗哭了,紧紧拉着我的衣襟,不停地问着为什么。

“为什么海子要在山海光与我不辞而别?不是说好了,我们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是说好了,从今天起开始热爱生活?……”

“我们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什么你还要与我相别!为什么?”

诗用她那小小的粉拳捶打着我的胸口。泪流在她那粉嫩的脸上,却滴在我的心间,撞击着我良心的心弦。我无法忘记我们相恋的那些美好时光。在那些日子里,她是那样美,我们去看夕阳,我们去数繁星,我们去听鸟鸣,我们去赏蜂飞蝶舞,我们去观柳絮飞扬……然而一切都成过往,此刻诗在哭泣!

“诗,对不起!多保重,我得走了。相信我,我会记得,我们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不会像海子一样一去不返,我会回来的,相信我。”

诗还在哭,两行眼泪像奔涌不息的清泉流个不停。她没有说话,只是泪流满面。哭花了脸的她依然是那样美,美得让我不忍心离她而去。

诗,我的恋人,她能给我无限的温暖。理化生,我向往的天堂,那里有太多神奇的力量。在二者之间,我该如何选择,我该何去何从?我好迷茫,我的心中满是惆怅。

诗没有了海子,如今,我又怎能忍心抛弃她,让她再度受伤害?但我,若放弃了天堂,放弃了那些神奇的力量,我将会如一片浮萍,漂泊不定,没有了方向,我的白天将会满是黑暗。我好害怕,害怕那种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的日子。我不想,不想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

可我也不能没有诗,没有诗的日子里,我会很孤独,我的世界将会天昏地暗。我同样很害怕,害怕自己会相思而死,走进海子的世界里,另一个国度。

海风轻轻地吹着海面,海面泛蓝泛蓝,那些花开了又落。诗的心中有一泓苦泉,泪如泉涌,永不尽。

望着伤心流泪的诗,我好无助,好自责。曾经那些比翼双飞,海枯石烂的誓言,那些相随天涯海角的蜜语,难道就如一片浮云,风过后就会云淡风清吗?

我轻轻拭去诗眼角的泪水,紧紧拉着诗的手。伤心地对诗说:“诗,你应该明白,理化生是我理想的天堂。当然,你才是我生命的全部。曾经的誓言,曾经的美好,是我生命的所有,我不能没有你。我想带着你开始我的征程,只是一路艰辛,我不忍心你受太多的苦?”

诗再一次泪如泉涌,拥如我的怀抱:“我愿意,我不怕苦,我不怕,不怕……”

第二天,我们离开那片海,那所房子,那座花园,开始了我理想天堂的征程。走过海滩时,我发现诗哭了。

篇9

夜莺!

歌是纪念。我一直这么认为。因为它能让我从现在走回从前。那布满疮痍但却依旧美丽的从前。

如水的音乐在缓缓流进我心里。忽然会想起一些人,一些事。

渴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最终却卧轨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想起,心里便会觉得隐隐地痛。海子!孩子!你是否真的找到了一座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呢?

用执拗笔触描摹出向日葵的梵高。这个伟大的疯子。这个最终选择自杀的伟大的疯子。这个极度爱着向日葵却最终选择自杀的伟大的疯子!

那只耳朵,那只耳朵!那个生命,那个生命!

我最终只想静静地听《夜莺》。

我最终只想静静地陶醉。

陶醉在一片虚无空旷而又干净温暖的境地!

那些过去的事,过去的人,过去的微笑,过去的歌。我静静选择忘记。

唯独《夜莺》。它的遍地凄凉让我欲罢不能。

其实想要忘的忘不了!海子、梵高他们都在奏响着一首最凄凉但却最华丽的歌。他们用生命在奏,我们用心在听。留下的,便就是一个个的伤。

只流血不结痂的伤。

所以会永远记得,一辈子记得。

感谢雅尼,感谢他的《夜莺》,没有一句歌词但却能使人深深陶醉的《夜莺》。

或低沉或激烈,那是他们的一生。绚烂华丽但却同时又伤痕累累的一生。

艺术!这个伟大的名词。多少人在追求它,也有多少人在为它发疯!

多少人的一生华丽而又有忧伤,多少人恨着怨着最后却只能笑着迎接死亡?!

爱玲,三毛……

海子,梵高……

夜莺在静静地歌唱,依旧悲凉清澈,但却亘古持续。

这是一首永远不会衰竭的歌,这是一个永远不会愈合的伤。

听!它正流过光阴的长河,它正静静等候在光阴的那一端。

永久持续,连绵不断,欲杨又抑。

明亮的火焰在心中燃去,迸发着它的生命。《夜莺》的演奏愈加激烈。

篇10

夏延民

阳光透过蓝色玻璃窗照在身上,抬起头看看不远处运河岸上的杨柳,有风吹过,柳枝婀娜多姿。放下书,望着远处的天空,思绪飘飘,不知心去何处。

城市是身的归处,可心呢?这些年,一个人在时光匆匆的隧道里穿行,幸福着幸福,悲伤着悲伤,茫然的走一段路,然后停下,收拾心收拾情,然后背起行囊再走。寂寞中一个人高歌,欢乐中一个人寂寞,孤独中一个人向往,向往中一个人迷茫。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老了理想,虚无了信仰,醉后的夜里,问自己问心,你到底想要什么?

是啊,到底想要什么。上帝微笑着看我,阳光知根知底的抚摸我,风讥笑着我的无知……用平凡的心智过不平凡的生活?如果在物欲的沉醉里笑过,又何必在理想的虚幻里自责呢?醉后的夜里,总是眼含泪水的斥责自己,在心上留下伤痕,总比在清醒中留下泪更有尊严。

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就算海子有面朝大海的房子,世界也无法给他一个春暖花开的现实人生。诗人用文字刺穿心脏,告诉别人所不愿见的世界,心的显微镜下的生活,还是污染了诗人的纯净的灵魂。

哲学太沉重了,哲学的诗意太虐心了。在上帝的笑声中思考,蹒跚于人生的羁绊里,思想会走多远?是的,怜悯和同情是最廉价的,你会更加恨怨自己的无能。那些难以逾越的物质世界的高墙之下,蚂蚁可以爬上去窥视,却无法把墙推到,隔着墙的怜悯和同情,你就是这些情感的对象。

对于沙漠,漫漫的黄沙是现实的生活,绿色的希望是梦的理想;对于大海,汹涌澎湃的激情是现实的生活,坚实厚重的海崖是梦的理想;对于海子,围火仰望星空是现实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梦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