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清泉范文

时间:2023-03-24 04:5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龙清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要知道,最近几年,龙清泉几乎与世界级比赛无缘,更甭说参加奥运会了。

可也就是这个龙清泉,自小就被冠以“举重天才”“神童”名号。2008年,还未满18岁的他一鸣惊人,打破了北京奥运会抓举和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

“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他将成为继穆特鲁后最亮的明星!”国际举重联合会主席阿让这样评价龙清泉。

“他天赋过人,悟性极高,抓举和挺举均衡,技术和力量融合完美!他是举重天才!”一直关注龙清泉成长的腾讯网站体育栏目曾这样报道他。

然而,纷至沓来的夸赞和荣誉把龙清泉砸得晕头转向。他不知怎样接招,也不愿接受好心人的劝解,听任自大的心一天天膨胀,人也一天天狂妄。“你的路还长着呢,一定要踏踏实实地练!”“你天生就是个举重奇才,但也要坚持练啊,否则怎么行?”……面对教练、亲友们的耐心劝说,龙清泉都听不进去,仍然每天只是象征性地去训练场晃荡一下就完事。更糟糕的是,他还爱上了喝酒,身体也像气球似的鼓了起来,成绩越来越不如意。

年少成名,却昙花一现,龙清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他就是现实版的方仲永”!可是不管别人怎样说他,他都继续沉沦,继续在“伤仲永”的路上越走越远,后来居然连伦敦奥运会选拔赛都没通过,职业生涯跌入谷底。

面对这个打击,这个昔日自我感觉太好的“仲永”才清醒过来。思考再三,龙清泉觉得自己最爱的还是举重,若就这么放弃,怎么甘心?!痛定思痛,他决定改变自己,放低姿态,重新开始。可中国国家举重队人才辈出,他足有三年时间被荒废,大家对他已不寄希望。对此他没有半点怨言,反而放平心态,选择苦练。在临近里约奥运会选拔赛的北京集训期间,他像个孤寡老人,除了举重馆和宿舍,再不到任何一个地方去。

“再不拼搏就真被人说中了!”他这样告诫自己,“以前是别人追赶我,现在我要积极一点,去追赶他们!”有了这样的心态和刻苦的训练,他终于一步一个脚印地找回了巅峰状态,看到了参加里约奥运会的希望。周末,或者每一个夜深人静,当别人放松、休息时,他却还在练习。手上的皮不知被磨破了多少层,有时还冒出鲜红的血印,一遇上水,就针扎般痛,可他还是咬牙坚持。他就这样踏踏实实一路走着,最终用汗水浇灌出希望之花――他凭着过硬的表现,时隔八年再度获得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篇2

考古资料中的淡青釉青瓷

至目前为止,烧制淡青釉青瓷的窑址仅见于龙泉小梅镇的金村一带。金村距龙泉市区近50公里,金村窑址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窑龙泉窑遗址中的一片,共有古代窑址30余处,发现烧制淡青釉青瓷的窑址仅有5处,其残件、瓷片所处地层均在窑址废品堆积的最底层。

根据窑址调查和墓葬出土物看,这类青瓷的器型有多管瓶、盘口壶、执壶、盏托、盏、盅、花盆等。墓葬出土物中较为典型的是现藏龙泉青瓷博物馆的1组3件器物,即五管瓶、双系盘口壶和执壶,1976年12月于龙泉市墩头村出土。其中五管瓶通高42厘米,器高31.2厘米,口径8.2厘米,最大腹径20.5厘米,足径9.5厘米。以荷莲为主要装饰内容,运用刻划、堆塑等装饰手法,瓶腹部刻饰覆蓬,肩部分列荷茎状五管,肩缘堆饰一圈水波状条纹,盖刻饰浮雕双重莲瓣,瓣脊凸起,盖顶堆塑荷叶和花蕾作钮,周围作池塘形,上塑4只戏水的水鸭,其中两只嘴衔小鱼,造型生动,制作精良。1998年中国邮政局发行4枚一套龙泉青瓷邮票,其中第一枚即为该五管瓶。同一组合的双系盘口壶通高40.5厘米,器高33.2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8.6厘米,盘口,长颈,颈肩结合处粘贴双系,肩缘和腹部各堆饰一圈水波状条纹,盖顶堆塑的荷叶和花蕾形钮与五管瓶所饰一致。壶体除盘口和颈底划饰数道弦纹外,余为光素。执壶高17.8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6.5厘米,盘口,长颈,颈肩结合处粘贴双系。瓜状腹,刻以4组双凸线作为瓜瓣的分界线。曲线流,弯形双条形把手。

除龙泉市墩头村墓葬出土的3件淡青釉青瓷外,各地尚有不少这类青瓷出土,器物特征多与金村淡青釉青瓷窑址标本相同,可以确定此类产品为金村烧制。它们除釉色淡雅外,其共同特点为器形端庄,比例协调,刻划精细,纹饰生动,线条流畅,胎质白净,器壁匀薄,胎釉致密,与前代及其后的龙泉窑其他产品相比,可以说独树一帜,给人以鹤立鸡群之感。

淡青釉青瓷的年代及性质

关于淡青釉青瓷的年代,朱伯谦先生在《龙泉青瓷简史》中认为:淡青釉多管瓶(如上述五管瓶)“与1964年温州市五郭大桥头石桥桥墩下出土的开宝三年(970年)瓷质铭文碑和在河床中发现的执壶、瓶等瓯窑瓷器,在质地、釉色和造型等方面都相似。所见的盘口长颈莲瓣壶,则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底部刻‘太平戊寅’款的莲瓣纹壶相同。由此可知淡青釉青瓷器的烧造年代当在五代末和北宋早期”。

从考古调查的资料来看,淡青釉青瓷在金村相关窑址中处于堆积层的最底层,其上层为风格迥异的青釉产品,这类青釉产品已有足够的证据能够确定为北宋中期及稍后所烧,因此,淡青釉青瓷的下限年代应为北宋早期,这一点与朱伯谦先生的观点完全吻合。至于淡青釉青瓷的上限年代,除与相关纪年瓷对比外,通常还引用宋人庄季裕《鸡肋编》所载:“处州龙泉……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出于此。”这里所指“钱氏所贡”即为此类淡青釉青瓷器。但今人对《鸡肋编》所述亦颇有争议,认为在已发掘的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墓中未见这类淡青釉青瓷器,并认为“谓之秘色”系张冠李戴。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的十余件越窑青瓷器,在记录法门寺皇室供奉器物的物账上被称为“瓷秘色”,因此,所谓“秘色”应专指越窑贡瓷,而非此类淡青釉青瓷器。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法门寺唐代地宫中出土的被定名为“瓷秘色”的固然是秘色瓷,但“秘色”的概念或许并非专指一种。有文献说宋人解释“秘色”为:吴越国钱氏割据政权控制了越窑场,命专烧供奉用的瓷器,秘不示人,庶民不得使用,且釉料配方、制作工艺保密,故名。也有人认为所谓“秘色”是指某种釉色,即唐代诗人陆龟蒙诗中描述的“千峰翠色”。还有观点认为法门寺塔所出为唐代的秘色瓷,而五代吴越国钱氏也可在其他地方开辟窑场烧制贡瓷,也可谓之“秘色”。这后一种观点还真在实物资料上找到了证据:数年前,有专家意外获取一片淡青釉四系罐瓷片标本,上有铭文:“天福元年修建窑炉试烧官物大吉”。天福元年即公元936年,吴越国世宗文穆王钱元在位。天福系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年号,据此可知,此时所烧官物应是进贡石敬瑭的。当然,当时官物仍以越器为主,龙泉的淡青釉青瓷器作为另一种风格的官物,其数量、传播范围至今尚难以确定。并且,因为是“试烧”,成功与否、产品最终去向及用途均难以定论。从淡青釉青瓷风格与其前的龙泉窑青瓷迥然不同,制作技艺明显优于当时的龙泉窑青瓷等方面来看,五代吴越国将淡青釉青瓷作为官物来烧制是很有可能的。根据瓷片铭文的“天福元年”,其始烧即上限年代可至五代中期。

淡青釉青瓷在龙泉窑发展史上的地位

浙江是青瓷的发源地和发祥地,浙江古代青瓷占据了中国古代制瓷史的半壁江山。而龙泉窑则是浙瓷的集大成者,宋元之际,甚至成为中国大江南北青瓷烧制技艺的总成。从现有的窑址考古资料来看,丽水吕步坑南朝青瓷窑址及庆元黄坛唐代青瓷窑址等属于龙泉窑早期窑场,其产品胎质粗糙、胎壁较厚、器形笨拙、釉色青黄,其风格与越窑相仿,但质量明显不如同代越窑产品。而出现在五代中期至北宋早期的淡青釉青瓷则一反常态,无论在胎质、釉色、器形等方面与其几无相似之处,并且质量亦有天壤之别,显然属于另起锅灶,独树一帜。而淡青釉青瓷却与同代的瓯窑青瓷有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胎质、釉色、器形等,明显是受瓯窑影响。因此,有些专家认为淡青釉青瓷应与瓯窑一脉相承,甚至是瓯窑窑工直接在龙泉生产的。然而,也有专家认为,淡青釉青瓷的划花、圈足外撇、器物腹部的双线直棱等装饰手法及双线重层莲瓣、勾勒舒卷的花草等纹饰与北宋越窑有诸多相似之处,而器物肩缘或腹部的水波条纹堆饰又明显受婺州窑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是否可以认为,此类产品汲取和运用了当时浙江各大窑系的制瓷技艺,是各大窑系的综合物。而这一点,在交通十分阻塞、技艺相对保守的当时,私家民窑是难以实现的。

根据金村相关窑址废品堆积层瓷片叠压情况看,覆盖于淡青釉青瓷瓷片层上的是胎色灰白、釉色青黄、器型丰富、注重纹饰的青瓷瓷片堆积,从这些瓷片标本中可以看出,此类器物器型多为碗、盘、瓶、壶、罐等大众实用产品;其主要特征是注重装饰,以刻划花为主,典型纹饰有莲瓣、缠枝牡丹、缠枝、蕉叶等,并常在刻花内填划篦纹或篦点;装烧手段不甚讲究,大件器物常无匣钵,用明火烧成。从现有纪年瓷资料可知,此类产品的年代应为北宋中晚期,这一点与金村相关窑址的地层关系完全吻合。总体而言,此类产品明显受越窑影响,与淡青釉青瓷差别较大,且产品质量也稍有逊色。因此,可以认为两者不存在多少承接关系,倒是与之前的龙泉窑,即唐代龙泉窑似一脉相承。

作为在唐代龙泉窑和北宋中晚期龙泉窑之间出现的淡青釉青瓷,其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以及它在龙泉窑发展史上的地位,至今尚难一锤定音,但根据现有的文物普查资料和考古资料看,它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此前的龙泉窑处于小规模生产、就地销售的状态,产品质量低下,品种单一。淡青釉青瓷的出现使龙泉窑产品有了质的飞跃,为龙泉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此龙泉窑崭露头角。此后,即北宋中晚期,龙泉窑迅速发展,并初具规模,窑场增至数十处,均集中于金村、大窑等龙泉境内,一个以龙泉为中心的窑系显现雏形,龙泉开始以青瓷闻名于世,并为南宋龙泉窑的大发展作好了铺垫和准备。因此,有人将淡青釉青瓷视为龙泉窑发展的源头或原动力,是很有道理的。

篇3

项目面积20,000m2

设计单位夏雨设计中国

本案位于以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首铜梁龙灯为代表的铜梁,度假区以玄天湖为中心全面展开。为符合整个“中华龙温泉”的统一打造,设计师将“龙文化”元素深挖后分成很多个部分。“龙温泉会所”借用“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意境,将龙鳞与水波纹相结合,统一使用;“梦湖酒店”借用“紫气东来”之意,将祥云图案在各个空间频繁使用;“龙文化博物馆”讲述龙的古往今来;“龙会所”则体现龙的雅致与霸气; “龙生九子”的各个典故,则反映在了“龙别墅”群之中i最高境界的“龙腾九天”元素使用在尚未动工的五星级“中华龙国际酒店”的设计中。依靠500亩玄天湖水景和大量的室外龙景观布置,设计师将各个建筑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诠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龙文化精髓,本案所展示的为整个系列中的其中两部分内容。梦湖酒店是个有着近30年历史的旧建筑的改造工程,原建筑为简欧度假风格的酒店,三面围合,背靠青山。结合龙文化元素,设计师将中庭空间采用玻璃顶封闭,取“腾龙接天地灵气”之意,将其改造为大堂,既解决了三面交通组织又解决了大堂多功能的使用的难题。入口左侧增加了一排客房,在增加整体房间数量的前提下,既借用了中庭玻璃使房间采光,又使用单向玻璃处理了私密性的问题,整体改造分步较多,利用屋顶搭建增加了西餐厅的空间,借用客房完善了中餐包房的处理等,让整个酒店分而不散、零而不乱。酒店以祥云为设计表现元素,祥云与龙,也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云是龙的取材对象,龙则常以云的形状呈现。

篇4

龙泉窑青釉印花盘

时代: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现藏:青州市博物馆

藏品特征:2009年出土于青州市黄楼镇西楼村东墓地。口径13.4厘米,高2.9厘米。底径6.5厘米。花口,尖唇,坦腹,圈足。内壁印有水波纹、花瓣纹。盘心饰有缠枝花,外壁饰竖姿仰莲纹,裹足满釉,圈足内有乳突物,并饰一周火石红,体施青釉,釉面布满冰裂纹,釉色明净,造型规整。

龙泉窑青釉高柄印划花盏

时代: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现藏;青州市博物馆

藏品特征:2006年青州市北城花园小区5号楼出土。口径13厘米,高13厘米,底径4.8厘米。盏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钵形盛器,菱花口,口沿外侈,斜直壁,下部为高柄把形器足。通体施青釉,盛器内壁划有水波纹、折枝纹,外壁压印莲瓣纹,菊瓣突出部分和口沿处施釉较薄,呈青白色,即所谓“出筋”现象。造型美观,端庄大方。

龙泉窑青釉盘

时代: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现藏:青州市博物馆

藏品特征:口径26.5厘米,高5.6厘米,底径11.3厘米。折沿,弧形腹,卧足。盘心哨凸,内壁印瓣纹一周。外壁光素,通体施青釉,裹足满釉,釉质肥厚润泽:菊瓣突出部分和口沿处施釉较薄,呈青白色,为“出筋”现象。此盘胎骨厚重,装饰简洁。

龙泉窑青釉胆瓶

时代: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现藏:青州市博物馆

藏品特征:口径4.2厘米,高16.9厘米,底径5.4厘米。直口,细长颈,削肩,肩以下渐硕,垂腹,圈足。通体施青釉,底足无釉,器底中心在无釉处有火石红,并见圆形窑具支烧的痕迹,因形若悬胆,故名胆瓶。该器物施釉厚而均匀,玻璃质感强,形体浑厚凝重,成形规整,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龙泉窑青釉碗

时代: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篇5

关键词:龙泉青瓷;釉色;宋代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10-01

瓷器,从古至今在中国艺术史上一直都是辉煌的一页。瓷器的发明,无论是从人类物质文化的发展还是生活艺术化的点滴乐章,无一不树起了伟大的丰碑。从东汉时期成熟的创烧,到实用器型和釉色工艺的配制,亦或是美好色彩境界的衍伸探索,无一不在陶瓷史上留下了灿烂文化的优美篇章。

陶瓷中的种类繁多,而"南青北白”陆羽的《茶经》中有论到“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这是唐代陆羽在品茶时,对“南青北白”两大名瓷的大致论述,并予以品种上不同的典型评述。其中将青瓷的“类玉类冰”与白瓷的“类银类雪”予以对比,更是把青瓷的品质奉为上品。其施釉后的厚若堆脂,玉莹晶亮,更是把“类玉”的质地推向完美境地。

以宋朝陶瓷史为例,“南青北白”是其时期人们所推崇的两大瓷种的划分,且以釉色区别为主。 而在“南青”中的浙江龙泉青瓷,经五代至北宋,直到南宋,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一直进入鼎盛时期。

由龙泉青瓷在宋代的不断发展,我们也可看出宋人追求的优雅且含蓄的趣味美。它创造出了宋代艺术的一个高峰体现,不仅是在其造型制作上的独特,更是它结净润,色调单纯,独品高雅,与唐之鲜艳,明清之俗丽都截然不同。在其优势以及产品质量上都可以得以显现:在釉色的“青”呈色问题上,由厚胎薄釉改为薄胎厚釉,从而产品质量有了大的突破;釉色发色也越来越厚重。多次上釉,多次素烧,使釉层表面黏度加强,厚而不流,釉面呈现柔和的光泽;浑厚华滋,厚如凝脂,青比美玉,这淡淡的湖光之绿,恰如龙泉青瓷的釉色。那翠色秀美,形态优雅,正是大自然神秘韵色的最佳体现,这也随即成为宋朝人们追求理想境界的艺术釉彩。

为什么青瓷在中国的宋代会有如此空前绝后的鼎盛状态?又为何它的命运就至此呢?所需解开这些问题,还得先探究造成青瓷宋时登极的必然原因。毫无疑问,青瓷其艺术特点与当时宋代的经济、政治,还有人们所追求的文化境界以及审美主流有着密切关系。

先由宋代的人文背景说起。随着宋代科举制的完善,文化知识成为维系人们社会地位的一种特殊的东西。主张诗、书、画结合的“文人画“正集中而典型的表现了文人所具有的所有素养。在宋代重文轻武的影响下,宋代士大夫阶层处境相当优越,在追逐功名利禄的同时,田园和山居间的悠闲雅致成为他们心理上的补充,使其将更多的付诸于精神层面上。

而宋儒治学中,理学家所做新的就是给旧的概念加以新的内涵,令儒学在人们理性认识这一新的基础上加以延续和发展。《易学》中的“心、性、理、气”,在天人合一中得到体现。而宋人要完成的“天人合一”是要人们通过提高道德。修养心性来体现“天理”。

再由陶瓷本身而言,宋代青瓷器型的清秀、简洁、合理化均达到了极致。在宋代的时代环境下,帝王作为士大夫的意趣所向,对文艺的疯狂痴迷正是为当时社会审美主流造势,宋代青瓷正是他们赏玩生活的体现。在其中儒家思想恰达到了最高的物化表现,做到了适当的“中庸”之道。

不仅是儒家有所涉及,《老子》中也有“天得一以清”之说。天青也就是所谓“道”的本色。《庄子·天道》亦有 “大地之大美”,其所呈现出的宁静恬淡寂寞无为和《庄子·知北游》中所论述的,无一不都在说明天青色正是传统所向往的最为朴素的自然状态,因而备受推崇。这是其一。

其二,早在先秦典籍《考工记》中曾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青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这当中就把青色认为是东方色,同样在宗教中,东方仍为上。直到现在我们依然保留着以东方为上的原则。而青瓷中的青所表现出的儒雅之风,秘展之道,也就是文人士大夫们一直推崇的”中庸“之色。

进一步的说,正因为宋代青瓷的清秀、简洁、端庄感达到了宋代人所追求的天青釉色极致,又是宋朝如此多青色中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如果要说为何在宋代,人们都崇尚青色瓷器,那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正是宋代青瓷在形、色、质、润四大特点的自然糅合,使得其后的陶瓷之路才有了另辟蹊径,另寻他路的创新。也正是宋代青瓷的辉煌成就,现代青瓷在其造型和韵味上,都难以逃脱宋人留下的余迹。宋人的龙泉遗迹,不仅是文化史上的光辉一笔,也将是陶瓷史上灿烂的永远。

参考文献:

[1]关明新,曾维华.追求天地之美的龙泉青瓷[M].艺术教育,2006:16-17,29.

篇6

一、明早期――洪武和永乐宣德时期的产品和特征

明代早期主要器型有碗(敞口、撇口、侈口、直口、束口、菱口、敛口)、盏、盘、格盘、盆、盅、碟、洗、杯、高足杯、砚台、砚滴、笔架、渣斗、罐(小口罐、双系罐、小盖罐、大盖罐、鸟食罐)、花尊、器座、盏托、烛台(管芯、菇芯、高圈足)、油灯、钵、碾钵、执壶、梅瓶、净瓶、龙耳衔环瓶、福寿瓶、玉壶春、鬲式炉、鼎式炉、方形炉、樽式炉、奁式炉、筒式炉、熏炉、洗式炉、粉盒、簋、绢缸、塑像等。

这个时期的青瓷造型厚重,胎壁较厚,胎质比较细腻,器物腹部较深,大型器物足壁较宽,足端较平,小型器物足壁较窄,足端有的裹釉圆润。釉层厚,釉色以青绿为主色调,有些青中泛黄、泛灰。碗有的外底心点釉,有的外底心内凹。隐圈足器的制作只用于凹折沿盘,外底刮釉涩圈较规整。樽式炉口沿圆弧,外底多平底。高足杯到了明代,柄部加长,柄上饰弦纹或凸棱,使之像竹节状。

器物多数有装饰,部分器物造型继承元代风格,贴花装饰到了明代已不多见,而其他技法亦略有差异。釉色装饰方面有所变化,装饰手法丰富多样,主要是模印、刻划花、印花,另外雕塑、镂空等器物也较多,有些在同一件器物上几种不同装饰手法同时使用。印花装饰是这一时期龙泉窑的主要装饰手段,主要装饰于碗、盘、碟、洗等器物的内底,题材有折枝牡丹纹、纹、葵花纹、荷花纹、番莲花纹、鱼纹(单鱼、双鱼、三鱼、四鱼)、八卦纹、云纹、宝相纹、回纹、团凤纹、金刚杵纹、飞马波浪纹等。刻划花装饰多用于壶、炉、盖罐和大型碗盘,多数盘的内壁刻饰有较细的菊瓣纹,外壁莲瓣纹多刻划于器下腹,凸脊出筋状莲瓣已消失,另外出现一种类似于佛教中壶门式样的莲瓣纹形态,刻于大碗、大盘的下腹,内中还刻划如意、花卉纹饰。剔刻花是明代一种新的技法,目前仅见于大型的盖罐和炉,题材主要为牡丹、及枝叶。

装烧方式呈多样化,根据器类不同装烧方式也不同,如一般碗、盘、洗等圈足器外底刮釉垫烧,大型盖罐、瓶、壶、高足杯等仍是足端垫烧,炉则使用外底垫饼托烧。圈足器外底刮釉一圈垫烧已成为主流,器物刮釉部分较宽,刮釉部位相对距足壁较远。较大的器物仍使用瓷质的钵状托具,但其钵口部位多数较尖,较小的器物有的使用粗瓷质的钵状托具,另外还使用辅助用的泥质垫饼和垫圈等。

本期产品主要特征为厚胎厚釉,制作工整。

能为本期提供纪年佐证的资料有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宋晟墓出土的明洪武龙泉窑青釉瓷碗,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宋晟夫人叶氏墓出土的明洪武龙泉窑青釉瓷盘,江苏南京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薛显墓出土的明洪武龙泉窑青釉瓷碗,南京中央门外黑墨营南汽工地M1出土的明洪武龙泉窑青釉暗花瓷碗和明洪武龙泉窑青釉暗花瓷盘。

据文献记载,入明以后的洪武、永乐之际,龙泉窑开始承接朝廷订货,依照内府颁定的“样制”,为明代宫廷生产宫用器皿。明代初期龙泉窑的官用瓷器,青釉泛绿,釉色匀净,装饰技法娴熟,题材丰富多样,器形硕大端庄,制作精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与同期器物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明初洪武和明早期永宣时期的官器也有明显的差异:

明洪武期的官器有刻花大墩碗、刻花菱口折沿盘、刻花平折沿盘、刻花敞口盘、五爪龙纹盘、高圈足碗、玉壶春等器。厚胎厚釉,胎质细腻,釉色以青绿为主色调,外底涩圈规整。刻花工整,刻工深峻,线条生猛刚劲,给人以深沉雄厚的感觉。纹饰繁密,花纹遍布器身,构图写实,布局有序。同类器的花纹题材完全一致,仅盘内底刻划题材略有不同,特别是大墩碗,器型装饰完全一致,其内外沿下刻划卷云纹,内腹壁刻缠枝和番莲花纹,内底两道凹弦纹内刻牡丹纹,外壁中腹刻划荷叶莲花水草纹,下腹刻划变形莲瓣。莲瓣内刻划变形荷叶纹,圈足外壁刻划回纹,可见其纹样确为定制。而盘的口沿刻饰卷草纹或回纹等,内外壁刻划分组的花卉纹饰,内底刻划松竹梅“岁寒三友”纹、牡丹纹、山石松树纹等。其中大墩碗、大型折沿盘与伊朗阿德卑尔回教寺院和土耳其托普卡普・沙赖博物馆藏品基本一致,也与景德镇珠山御窑厂东院出土的大盘和大碗形制和装饰相近,而刘新园先生认为这组瓷器的烧造年代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之间。

明永宣期的官器有墩碗、小碗(盏)、洗、刻花菱口折沿盘、刻花平折沿盘、刻花敞口盘、五爪龙纹盘、鬲式炉、刻花小盘、龙纹高足杯、卧足盅、梅瓶、玉壶春、执壶等,每类器物有素面和刻花装饰两种,这些器物在整体风格上比较统一。相对于洪武官器器型偏小,胎色较自,但仍是厚胎厚釉,釉色均匀温润,玉质感较强。执壶、梅瓶、玉壶春、高足杯足端刮釉垫烧,大部分器物足端裹釉圆润,外底刮釉涩圈规整,制作工整精巧,刻划花精细,也以划花为主,题材也多用写实的花果枝叶,出土最多的是刻花碗,其花纹题材组合也仅三种,龙纹题材完全一致,其五爪龙是元明时期统治者规定的皇帝专用纹饰。所以也是有定制样本。纹饰题材主要有卷草纹、云头纹、灵芝纹、莲瓣纹、蕉叶纹、山茶纹、松竹梅、波涛纹、双鱼戏水纹、牡丹纹、番莲花纹、纹、石榴纹、枇杷纹、桃纹、荔枝纹等,并有一件“官”字款双鱼戏水纹卷沿盆和“官”字款帽形火照出土。

二、明中期――正统景泰和成化弘治时期的产品和特征

这一时期器型有侈口圈足碗、圈足盏、顾氏碗、顾氏盘、敞口大碗、敞口莲瓣碗、刻花盘、隐圈足盘、圈足盘、碟、盆、花尊、顾氏钵、碾钵、罐、鼓凳、屏风、执壶、梅瓶、玉壶春、福寿瓶、鱼耳瓶、方瓶、凤尾尊、爵杯、筒式炉、樽式炉、,冼式炉。镂空器座、卷缸、投壶、盏托、高足杯、菇芯烛台、高圈足烛台、水注。塑像等。这一期器物胎体厚重,胎质不如明早期细腻,可见杂质气孔,器物腹部变坦,釉层有厚薄。釉层厚者相对较精,釉层薄者居多。釉色以青绿为主色调,有些泛灰或泛黄。圈足器足端多斜削裹釉,外底心或有点釉,或全刮釉,假圈足者足部略外撇,大型盘外底仍刮釉涩圈,底心圆釉面积变小。凹折沿盘出现圈足,器形比隐圈足小。器物制作出现整体模制器物,器型有玉壶春、盖罐、器盖、碟、福寿瓶、鱼耳瓶、方瓶、爵杯、筒式炉等。樽式炉口沿圆弧,外底多 斜边饼底。

装饰技法仍以刻划花、模印、刻剔花为主,以及模制、雕塑、捏塑、开光、镂空等。装饰题材丰富多样,风格上趋于繁琐,这一期出现双线刻划花,如双线缠枝、卷草、回纹及莲瓣内的花纹等,刻划花深浅不一,所刻纹饰构图比较随意,多为番莲花、莲瓣题材等。莲瓣纹到了这一期,多见装饰于器物外壁下腹部,有的随意刻划为简单的三角形,装饰于碗、盏、洗等器外壁,其叶尖呈三角状形态。剔刻花手法在这一期比较盛行,所制图案浮于器表,浑然天成。题材以蕃莲花纹为最多,以及纹、牡丹纹、茶花纹、葵花纹、荷花纹、莲瓣纹、蕉叶纹、荔枝纹、海棠纹、桃纹、果树纹、芙蓉花纹等植物花果纹样,此外还有波涛纹、八卦纹、回纹和琵琶,以及吉祥语“清香美酒”、“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模印纹饰更加丰富,各式植物花果纹、人物牵马纹、荷下卧婴纹、凤纹、“福”和灵芝以及梅花鹿的组合(喻意福禄寿)、钱纹、金刚杵纹、宝相花纹、双鱼纹、杂宝纹,纹样中还发现了多个文字,如“陈姚口”、“福”、 “寿”、“贵”、“天”、“长命富贵”、“刑”、“剐”、“天”、“用”、“三十升”、 “顾氏”、“王氏”、“石林”、“山中人”、印章文字、“成”、“福寿”、“夫”、“大吉”、“桂林”、“桂林用”、“吉月”、“金玉满堂”、“口斋一”、“太原”和“天”等以及八思巴文。

装烧用垫具除沿用早期垫具外,碗盘等更多的使用一种带凹洞的泥质垫饼或较粗的瓷质垫饼,这也是某些器底底心有点釉的成因所在。还有杯形、柱形、方形等垫具。这一期出现器物里套烧同一种器物或不同器物,比如,炉按大小不同逐个套烧,筒式炉里套烧高足杯等。

本期产品主要特征为厚胎薄釉,玻质感强,以装饰取胜。

能为本期提供纪年佐证的资料有山东邹城九龙山正统六年(1441年)朱檀继妃戈氏墓出土的福寿瓶;江西永修县黎家山明正统九年(1444年)魏源墓出土的方耳衔环瓶、菱口盘等。

三、明晚期――弘治朝以后的产品和特征

这一时期的器型有碗、盏、盘、碟、花尊、钵、罐、壶、瓶、缸、炉、盅、高足杯、碾钵、水注等,大件器物少见。器物胎体较厚,胎质灰白偏灰,可见较多杂质气孔。釉薄,釉色多为青黄和青灰,青绿较少。圈足器足端多斜削,足端及外底无釉,盘外底仍少见刮釉涩圈,底心圆釉面积变小。器物制作整体模制比较普遍,器型有碗、盘、盏、碟等。

装饰技法仍以刻划花、模印为主。题材不如早中期丰富,以素面为主,刻划趋于简单,纹饰有直线纹、花卉纹等,文字有“福”、“禄”、“富”、“贵”、“吉”、“金”、“王”、“正”、“李”、“定”、“房”、“坊”、“志”、“永”、“令”等。一种敞口碗的内壁模印历史人物故事的题材,内容有“姜太公钓鱼”、“孔子泣颜回”、“李白功书卷”、“昭君画已才”、“韩信武才子”及蔡伯楷、赵真女等。

装烧用垫具除少部分延用早中期垫具外,碗盘等更多的使用泥质垫饼和垫圈。

本期产品主要特征为厚胎薄釉,制作粗糙。

篇7

作为国内领先的客车制造企业,大金龙有着丰富的校车研发制造经验,从2008年开始,大金龙就为澳大利亚量身打造了XMQ6126K和XMQ6900K型校车,这两款车型采用全不锈钢车身骨架,通过澳大利亚ADR侧翻认证,3年来累计出口澳大利亚150多辆;XMQ6900Y是大金龙为意大利客户量身订制的专业校车,该车通过欧盟WVTA整车型式认证,环保、安全、生产工艺等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年已有30多辆出口到意大利。针对国内校车市场,大金龙陆续推出6米、8米和10米长度的四款专用校车。大金龙在校车研发的过程中,从校车的运营线路、环境、安全性要求以及学生乘坐的习惯等因素出发,充分考虑车辆设计的每个细节,采用众多安全保障技术,打造出了品质卓越的校车。

今年来,大金龙进一步加快专用校车的研发进度。大金龙产品设计部经理谭鸿迅告诉记者:“经过前期大量的调研和分析,大金龙投入了大量骨干工程师设计不同长度、符合国家校车安全技术标准的专用校车,产品预计将于明年2月份正式面市。”

据介绍,大金龙全新研发的专用校车将采用美式长头和半长头造型,产品长度有6.6米、7.2米和9米三款。除了以20多年的专业造车经验保证校车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之外,大金龙更是不遗余力地运用最新科技手段来为校车的运营提供更加全面的防护措施。

篇8

临近清明时节,滴水珠村伏龙山公墓迎来祭扫高峰,滴水珠村从交通疏导、森林防火、文明祭扫等方面出发,全力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一是加强交通疏导,引导车辆分流。清明祭扫交通压力大,村干部齐上阵,配合交警部门现场指挥交通,科学合理安排交通路线,引导车辆正确停放、走循环路,避免交通堵塞。

二是加强森林防火,严防安全隐患。明确应急值守人员,村干部、大联勤组成巡逻小队,采取以“定点检查为主,流动巡查为辅”的方式,重点时段携带灭火器进行不间断巡视,禁止祭扫点产生明火,一旦发现可燃物,第一时间扑灭。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倡导文明祭扫。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绿色殡葬,推行文明祭祀,引导群众采取植树、献花等健康环保的祭扫形式,坚决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和祭扫陋习,形成文明祭扫新风尚。

篇9

青龙县的农村人畜饮水安全是一个历史问题,为加快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针对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现状,我县从2006年开始着手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2006年至2011年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项目工程共涉及全县162个自然村(片),解决饮水安全人口11.7646万人,大牲畜3.15万头,工程总投资4841.19万元。这些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供水工程,有效地解决了我县部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极好地改善了群众的健康状况,密切了党群关系。

2青龙县农村供水水质问题

(1)农村居民饮用污染水主要有2种:一是直接饮用涝坝水、渠水。由于饮用水水源缺乏保护,受到牲畜粪便等污染,使水中含有大量病菌,饮用这种污染水容易引发肠道性疾病和病毒性传染疾病;二是饮用受污染的浅层地下水。近年农业生产加大使用化肥农药,通过农业灌溉残存农药、化肥入渗补给地下水。另外,由于生活污水和未处理的企业废水排放,造成饮用水源严重污染,而且危害的范围逐渐扩大。长期饮用此类浅层受污染的地下水源,有害物质在人体内长期积累,易引发人体器官病变。

(2)地面水多采用河水及水库水。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急剧增高。

(3)氟病区居民长期饮用高氟水,其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是氟中毒早期的反映,轻者表现为白垩样,有色素沉着或牙实质缺损,重者牙疼,磨损严重,或过早脱牙呈现未老先衰。氟骨症多出现在成年时期,轻者腰腿疼,重者骨骼变形甚至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劳动能力完全丧失,对居民的健康、生活危害很大。

3饮水水质超标原因分析

(1)工程建设前期设计标准低,对水源水质重视不足,部分工程未进行水质化验分析就开工建设,设计中未考虑净化设施等原因,使工程建设初期就成为饮水不安全的工程。

(2)由于企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农药、化肥使用的不断增加,相当多的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特别是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严重,成为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

(3)水质检测不规范,农村供水工程普遍没有建立水质检测体系,检测设备不完善。水务部门没有水质分析化验室,工程实施中只注重了水量的解决,忽视了水质的科学分析。

(4)农村居民饮用水的安全意识淡薄。由于经济较落后,农村居民只求有水饮用就行,对水的饮用安全性认识滞后。

4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与建议

我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另外,过去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江、河、库及坑塘中取水饮用,大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近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为使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为此,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建议做好以下方面。

(1)合理规划水源。水源布局既考虑当前,又考虑长远;既考虑水量,又考虑水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些高标准的水源工程,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要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做到采补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供水工程要实用。根据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规模和标准,资金要充足,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在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

(3)水量水质并重,防治结合。一是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加强对水源地周边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二是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对于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建设自来水工程;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山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多形式供水工程。

(4)加强水质检测。为保证饮用水水质,应加强水源和管网末梢水质检测。

5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对策

(1)理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根据国家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供水一体化的要求,结合水利改革的实际需要,由县水务部门成立水务管理总站,负责全县乡镇农村供水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的制定、工程运行监督管理、供水单位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并形成县、乡、村三级管理体制。逐步将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移交到水务管理单位,对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跨村工程实行统一管理。对原有集中供水工程、主干管网经产权明晰后,逐步移交乡镇水务管理站管理。单村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由受益村(户)负责管理。加强对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做到工程安全,群众受益。

(2)结合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现状,针对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和实施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规划,对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进行轮训,确保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3)建立管理责任制。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应由乡镇水务管理站管理并配备专管人员。乡镇水务管理站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水源保护、工程维修、用水制度、节水措施及水费征收等内容的规章制度。

(4)人畜饮水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必须进行维修养护,确保正常供水,发挥其效益。

(5)加强水源保护,划定保护区,竖立警示标志,切实保证水源安全。对已建工程,采取必要的水源地保护措施,制定完善水质检测制度,防治水源污染和水质变坏。

总之,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总体要做到以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系,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德荣,杨力,关家杰.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几点探讨[J].管理观察,2009(35):78.

篇10

一、奖项设置及征稿对象:文学类分散文诗、散文、新诗三项。各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征稿对象为各级作协会员及各地散文诗学会、诗歌学会、散文学会会员及广大文学爱好者。

二、参赛要求:散文诗,每人限3章,每章限500字内,择优评选;散文,每人限3篇,每篇限2000字,最长不超3000字,择优评选;新诗,每人限3首,每首限50行内,组诗最长100行内(超过限制行数,请自行节选)。来稿时注明详细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及邮箱等联系方式,同时在作品末端附个人150字以内简介。本次大奖赛从即日起开始征稿,2014年8月5日截稿。

三、获奖作品发表、出版:本次大赛部分获奖作品陆续安排在联办刊物上发表。所有获奖作品结集为《玉龙艺术奖作品集》,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获奖名单在多家联办、协办报刊上刊登及网络传媒。本次大赛及采风笔会活动将由全国及内蒙古地区几十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四、评奖办法: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分初评、复评和终评三个阶段,由联办、承办单位组织成立的专家小组进行初次评审,随到随评,每周评审一次,以便及时通知参赛人员结果。由联办报刊总编、主编、副主编及执行主编等专家出任复评评委,最后交全国权威专家终审,投票产生各种奖项。

五、其他事项:1.凡参加本次大奖赛并获优秀奖以上者,可直接填写入会登记表并寄来2寸免冠照片两张,吸收为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免收会费。2.组委会将于8月中旬在内蒙古草原举行颁奖大会及草原采风笔会,具体时间及相关事宜另行通知。3.了解本次大奖赛的详细事项及动态、请登录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中国散文诗刊社、中国散文圈等博客。大赛投稿专用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