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府之任蜀州范文
时间:2023-03-17 02:2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杜少府之任蜀州,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译文: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篇2
出自: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释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2、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出自: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释义: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3、诗句: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出自:唐代·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篇3
身处异地,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色凄凉,作者独自一人身处异乡,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起自己在故乡的一切,不禁感到无尽的酸楚,只能对月空吟,留下这千古传颂的名句。
背景离乡,李月也曾吟诵到“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把自己对家乡的依恋转化为家乡水对自己的万里送别,构思何其巧妙,感情何甚强烈,铺案写下这传颂千古的名句。
与多年好友相别,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好友相交多年,而今日一别,却不知何时才能够再会,自然心生不舍,但诗人却以乐观的态度,抛开惜别之情,丝毫不会哭哭啼啼作儿女态,挥豪写下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
而面对离别,王维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情吐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山阳关无故人。”以叙述的口吻,传情的动作表达真挚的惜别之情,青青河畔,折柳相送,轻吟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句。
篇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新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体现出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这一要求也明显地体现在中考的试题上。
诗歌的最大特征是抒情性和形象性。诗歌有直接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通过诗歌中的人、事、物、景抒情,而这些便是诗歌的形象。所以说诗歌形象是情感的载体。那么准确地把握形象、分析形象就成了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关键。
考点解读
此考点的命题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写出诗词作品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二是理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三是结合人物形象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以下三种:一是人物形象,即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二是景物形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三是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其中通过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的分析把握诗人的情感是中考常见的考点。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鉴赏人物形象的依据是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鉴赏的角度为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答题时要明确形象的总体特征,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结合诗句分析其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景物类型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和色彩描写等。解答此类试题应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社会属性。
阅读闯关
(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莺争暖树”和“ ”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2.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
狼山观海
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①仙人何处觅?灵槎②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注释】①阆苑: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②灵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
1.首联描绘了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上阕写景,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黯乡魂,追旅思”两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词的下阕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
(八)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采薇》选自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 (体裁)。
2.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请分别结合诗的第四联简要分析。
(九)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花。
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十)
相见欢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中“一般滋味”的具体含义。
【参考答案】
(一)1.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二)1.雄浑壮阔,气势博大。 2.想为国出力,渴望得到引荐。
(三)1.燕啄春泥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1.首联使用想象、夸张等手法,用“凿破”“拍”等颇具表现力的词语描绘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 2.抒发了诗人面对浩瀚水面时眼界开阔、心胸豁然开朗的欣喜、赞叹之情。
(五)1.①姿态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2.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六)1.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黄昏秋景图。 2.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心头挥之不去、纠缠不休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七)1.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2.惜春之情和送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祝福之情。
(八)1.《诗经・小雅》 五言律诗 2.《采薇》表达了戍卒内心孤独、无限悲伤的感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宽慰劝勉,以及豁达昂扬的惜别之情。
篇5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7、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0、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1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1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
1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16、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17、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1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9、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7、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8、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9、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30、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3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3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3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3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3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8、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3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4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逋之任蜀州》
44、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6、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47、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8、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
49、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1、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5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5、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56、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57、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9、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6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6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6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6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66、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6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70、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71、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7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7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74、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75、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76、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扛晚景〉》
77、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7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79、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80、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8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8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8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8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8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
8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8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89、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9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篇6
与“女汉子”相比,有女人味的女性更受男性欢迎。究其原因,是受到男性的雄性激素以及各种心理的影响。除此之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最近,芬兰图尔库大学的生物学家对来自28个国家约2000名18~24岁的男性进行实验调查。他们选取了20名女性的正面照, 通过加工使其分别显得更有女人味和更像“男人婆”,然后让这2000多名男性从中选取最喜欢的一种。结果证明,他们的选择跟其所在国家的健康环境,如平均寿命、出生率、幼儿死亡率等息息相关。若男性处于健康状态很好的国度,他们会偏好能够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具有女人味的女性。而身处健康状态较差国度的男性,会喜欢更“爷们”的女性,因为她们能很好地保护养育自己的孩子。
半数澳大利亚人属
“文艺青年”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澳大利亚人对运动与健身充满了热爱,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澳大利亚人对艺术也充满了热情。澳洲艺术理事会近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近半数澳大利亚人热爱艺术,他们不仅喜欢文化活动以及渴望学习艺术,还希望发展艺术类事业。在对3004名15岁以上的澳大利亚人进行电话采访后发现,澳大利亚人对文化活动充满热情,全澳48%民众的日常生活涉及艺术,较5年前增长7%。数据显示,在喜爱文化活动的澳大利亚人中,有1/5的人喜欢音乐。另有逾30%的澳大利亚人喜欢视觉艺术与工艺,他们通过绘画、街头艺术、缝纫以及陶艺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人对文字的喜爱,阅读是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文体活动。
世卫组织:每10秒
就有一人死于喝酒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酒精与健康全球状况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因有害使用酒精造成330万人死亡,超过艾滋病、肺结核、暴力事件死亡人数的总和,占全球死亡总数的5.9%。据估算,平均每10秒钟就有一人因饮酒死亡。《报告》还指出,女性使用酒精的持续上升问题值得关注。现代女性面对多方面压力,饮酒在宣泄内心压力、改善人际关系、扩大交际圈子等方面都有用处,这可能是女性饮酒率升高的原因之一。
苏州为何鲜见青铜兵器?
吴王夫差剑、越王剑等58件珍贵青铜兵器近日入藏苏州博物馆,其中堪称国宝的吴王夫差剑是目前国内外同类剑中品相最完好的一件,历经2000多年仍保存完好,锋利无比。 目前已知吴王夫差剑存世量共有9柄,都出土于江苏省外城市,并分别入藏上海、山东、山西、安徽、河南等博物馆。青铜兵器为何基本都流落他乡了呢?原来,作为国君自用并留下铭文的兵器,是带有军事或礼仪功能的实用兵器;另外,国君也会将一些带有自用铭文的兵器作为联姻信物或礼品送给诸国姻亲;第三,对于一些身份不高但军功卓著的将士,来自王室的顶级青铜兵器当然是至高无上的褒奖;最后一种情况,则比较悲凉,吴国灭亡后,带有青铜器陪葬的国君或高等级贵族墓地被敌国报复性盗掘,作为权力象征的青铜器会被抢掠。
我国离婚率逐年上升
1980年中国内地结婚716.6万对,离婚为34.1万对,离婚率为0.7%。1995年,结婚为929.7万对,离婚则达到105.5万对,离婚率为1.8%。2012年全年,我国有1323万对夫妇结婚,310万对夫妇离婚。2013年上半年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709万对,193余万对夫妻办理离婚手续,民政部门登记离婚140.3万对,法院办理离婚40万对。中国人民大学性学教授潘绥铭曾说,中国多性伴现象在2006年达到了25.3%,社会中有1/4的人都拥有多性伴,多性伴的企业家达到了43.9%,男性企业家则达到了68%。
古代官员间怎么称呼?
中国自有历史记录以来,就出现了官员之间的对话。在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中,大臣对国君的称呼,多为“君”,而大臣之间的称呼,则并不注重称呼官职,史料记载中,甚至连主语也常常省略。唐朝,民间称呼官衔是非常普遍的,从唐诗标题中便不难窥其端倪。王勃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其杜姓朋友从长安外放到蜀州做县尉,“少府”即当时县尉的通称。到清朝时,官员之间则只称呼官衔,名字可有可无。
茶道的起源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中国茶道酝酿于隋朝之前,形成于唐代,鼎盛于宋明。无论是唐代文献还是茶文化史都表明,开元到大历(713~779年)是茶道发展的重要阶段。可以说,茶道的兴起和初步发展与唐代文化兴盛有直接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
发现首本人皮书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最新证实,该校图书馆收藏的一本19世纪的书的封面是由人类皮肤制成。这是哈佛大学首次发现人皮书。为确认该书封面制作时间,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其中的蛋白质,确认来自于灵长类动物。对蛋白质进一步研究后,研究人员确认这是一块人类的皮肤。在19世纪,人皮书并不十分罕见。哈佛大学称,当时,一些被执行死刑的罪犯尸体捐献给科学家,其中一些死刑犯的皮肤被制成了书的封面。资料称,根据统计,目前全世界人皮书的数量有100册左右,主要收藏在一些欧美国家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中,但可能多为私人收藏,为世人所知的并不多。
篇7
一、注重学科内容之间的交叉联系
1.在积累中“并联”,在“比”中理解
特级教师余映潮说:“在语文教育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仓库就会贫瘠,学生的语文泉流就会干涸。”妙用积累,就能起到举一反三,见叶落而知秋的效果,如在讲解苏轼《水调歌头》时,我先要求学生预习时了解范仲淹的《苏幕遮・怀阳》“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中表达的情感,和《七簟と嗣窠夥啪占领南京》中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怀。
又如我在教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布置从以前学过、听过的送别诗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很多同学都找到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分析后两首诗写的都是朋友离别之情,写出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尽在默默无言、翘首凝望之中,但本诗一反前人伤感离别之情的是哪一句呢?学生很快就能得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在交叉中“串联”,在“想”中理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教师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要用实践的、综合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语文学习。教师要尽可能将课堂教学、布置作业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授《我的知识是有限的》一文时,要求学生弄清楚物理课上发音的原理、声音的传播。自己动手用一张纸、一片树叶等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通过与钢琴、手风琴等乐器的对比,从而证明中心知识是有限的。
《沙漠里的奇怪景象》联系物理课的内容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并且要求学生准备实验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个实验,来验证光的折射和反射,理解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在学习杜卫东《明天不封阳台》一文时,我用音乐串联,播放《丹顶鹤的故事》的视频,用优美悲伤的旋律来演绎一个女孩为了挽救一只丹顶鹤而献出年轻宝贵的生命,又结合八上第六单元的课文在《扎龙保护区》中中对丹顶鹤的保护让学生体味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从生活中去找,充分利用资源
1.从影视资源中找资源
电影电视是大众媒体,特别是电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只要收视得当,学生的益是很丰富的。如《成长在线》等节目,注意搜集积极向上富哲理的歌词,节目串联词等。
如在《枣核》一文中,老友对“我”带去的枣核如获至宝。通过仪征电视台的“凝岁月,凝聚真情”广告视频相比对,让学生理解自己的感受并相互讨论,很快就找出文章中心。
2.利用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
x征自古有“淮南风物第一州”的美誉,历史悠久文化古迹很多。我校地处枣林湾,风景秀丽,有美丽的“苏中第一山”铜山,还有大量的湿地、湖泊,有自宋以来中国的名茶,有漫山翠竹,这些自然社会、人文资源是上好语文开展“串联、并联”的绝好材料。
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时介绍作者苏轼,也曾在仪征生活数载,至今仍留有“东坡井”及赞美仪征“东园”的诗数首,通过PPT展示,拉近了苏轼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同感。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苏轼政治上的不得意,从而体味出写本词时的情感。
3.开发利用学校活动资源
我校的文艺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在诸多的活动中,也可以进行串联与并联,如在教学《社戏》时,我试问学生:去青少年活动中心拓展训练两天,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们纷纷报告:不用读书,在训练中增进了友情,开拓了视野。又问:你在那里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深的印象。学生的回答围绕“人、事、物”。然后让他们带着这种心情去体味“我”在平桥的生活。这样很容易对这篇篇幅较长的文章了解了大致的脉络,了解文本讲了哪些内容,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以及印象最深的原因是什么。
4.利用网络世界资源
与影视相比,网络是目前内容最丰富,速度最快捷的传播媒体,虽然良莠不齐,真假难辨,但我们不能全盘否认她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关键是如何正确引导。我们在组织教学时,正确指导学生如何找内容,找什么样的内容,与文章怎样衔接。
篇8
关键词:唐代;宦游;士人;因宦而游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212-03
一、因宦而游之题材
唐代宦游之发达,很重要是受制于地方政府的品官必须遵守的“本籍回避”。唐代官人获授品官以后,便要按照规定必须本籍回避,到他乡任官。这种制度形成了地方政府中的品官多为外籍人士,而并非本籍本地人。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唐朝官人从入仕的那一天起,便是人生游动的开始。对此,刘秩称:“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1]当是刘秩对当时官员任职时的本籍回避制度这一社会现象的真实描述。
作为政治制度,在唐朝各地任职的品官,在任期届满后,必须回到京师等待中央的指派,等候新的职务的分发。这种规定再加上前述地方官员本籍回避的原则,使得当时官员们经常性地奔波在任所之间,以及任所与京城之间。正如代宗时尚书左丞贾至所说:
士居乡士,百无一二,累缘官族,所在耕筑,地望系之数百年之外,而身皆东西南北之人焉[2]。
此话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上为官之人的现实状况。以元稹和白居易为例,可视为唐代官员长期“宦游”的典型案例。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元稹21岁入仕,53岁去世,前后30年,仕河中府、校书郎、监察御史、江陵府士曹参军、通州司马、虢州长史、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武昌军节度使,一生辗转七地为官,长期奔波于不同的任所之间[3]。至于白居易,李商隐在为其所作的墓志铭中曰:
公字乐天,讳居易……元年……补周至尉。明年,试进士,取故萧遂州为第一。事毕,为集贤校理。一月中,诏由右银台门入翰林院,试文五篇。明日,以所试制加段佑兵部尚书、领泾州,遂为学士、右拾遗。满将拟官,请掾京兆,以助供养,授户曹……上由是赐钱直券,以居其孙。在职三年……五年,会忧,掩坎庐墓。七年,以左赞善大夫箸吉……贬江州。移忠州刺史。穆宗用为司门员外。四月……又贬杭州……出苏州。授秘书监,换服色。迁刑部侍郎,乞官分司,得太子宾客。除河南尹……九年,除同州,不上,改太子少傅。申百日假。又二岁得病薨官[4]。
从白居易墓志铭可以看出白氏为官之后的主要升迁的宦游情况,他“因宦而游”阶段开始于京城,然后经历泾州、江州、忠州、杭州、苏州、河南和同州等地,并且这之间还要经常往返于京城与这些任所之间[5]。而这还仅仅只是白居易的“因宦而游”阶段,在其取得官职之前的几年里,还经历了“为宦而游”的阶段。诸如白居易这样,自进士及第之后,有官可任已经算是相当幸运的了,而有的士人在一任期满之后要回到京城等候任命,如果不顺利则可能花去更多的时间去打通关节。正因为如此,后人将他们二人冠以“元白”连称。这不仅仅是指他们的文学创作相近,更是宦游经历的相同。
唐代的这种官僚制度给官员所带来的宦游生活,也使得官员的生活日益“城市化”。官员的生活所需,如吃住行等,都必须依靠城市来供应。官员要频繁地在各任所之间迁移,包括往来于京师与任所,实非易事。事实上当唐代的宦游成为社会行为之后,社会便为官员们的宦游提供最大的方便,服务于“因宦而游”的既定事实。
若以一个官员的整个人生为例,其一生的宦游以授官为分界,其授官前系“为宦而游”阶段,授官后则是“因宦而游”阶段。
唐代士人的“因宦而游”阶段的开始,是在取得任官资格之后,委派于异地任职开始。由于宦游成为官员们的常态,所以在唐诗中,“宦游”一词常常出现于离别之时,而且颇有些无奈与伤感。如李峤《送崔主簿赴沧州》曰:“紫陌追随日,青门相见时。宦游从此去,离别几年期。芳桂尊中酒,幽兰下调词。他乡有明月,千里照相思。”[6]表达出友人由于宦游不得已而前往他乡,且要分别多年的相思之情。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7]虽说是千古传唱的名句,却也建立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基础之上。所谓《送孙胜》“桐花暗澹柳惺,池带轻波柳带风。今日与君临水别,可怜春尽宋亭中。”[8]还有王维的《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9] 显现出诗人对于宦游的无奈之情。李颀的《送刘主簿归金坛》:“与子十年旧,其如离别何。宦游邻故国,归梦是沧波。”[10]表白的是因宦游而背井离乡,而当回到故乡时又感到无限的伤感。刘长卿的《送郑司直归上都》“岁岁逢离别,蹉跎江海滨。宦游成楚老,乡思逐秦人。”是一生宦游在楚地,而心中想念故乡之人的相思之苦的直切表达。岑参的《送郑堪归东京汜水别业》:“因悲宦游子,终岁无时闲。”[11]则是终年忙碌的宦游之人,伤悲无闲暇时间的叹息。
“为宦而游”是痛苦的,又无奈的,为了生活,为了仕途,官员不得已宦游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而长安灞桥的折柳赠别则成为当时送别宦游的代名词。李白在《忆秦娥》中记到:“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12]古道残阳,灞陵伤别,更是平添了几多惆怅。真正是“此别又千里,秦吴渺天涯。月明关山苦,水剧陇头悲。借问几时还,春风入黄池。无令长相忆,折断绿杨枝。”[13]相会与离别同在,伤感与祝愿交织,人生大抵如此。
二、送离别恨之题材
考察唐诗,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唐诗之中送离别恨的题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诗人多与离别之时表达自己的心情。如大诗人贾岛,现存诗401首,其中专门写送别的诗就达到107首,如《送别》之“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14]送别依依,知音何在。孟郊的《送温初下第》“日落浊水中,夜光谁能分。高怀无近趣,清抱多远闻。欲识丈夫志,心藏孤岳云。长安风尘别,咫尺不见君。”[15]颇有些自己怀才不遇之情感表露。而一首《送韩愈从军》“志士感恩起,变衣非变性。亲宾改旧观,僮仆生新敬。坐作群书吟,行为孤剑咏。始知出处心,不失平生正。凄凄天地秋,凛凛军马令。驿尘时一飞,物色极四静。王师既不战,庙略在无竞。王粲有所依,元瑜初应命。一章喻檄明,百万心气定。今朝旌鼓前,笑别丈夫盛。”[16]则表现出大丈夫报效国家的英雄气概,虽是宦游别离,意境迥然不同。
至于边塞诗人岑参的一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7]此诗为读者展现的不仅仅只是离别之伤感,而是大气雄浑的北国风光和为国献身疆场的戍边将士,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真不亏为送别诗之佼佼者。还有《送崔子还京》的:“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18]寥寥数语,寄托着多少人生的情感。岑参现存诗403首其中送别诗就有125首,占了31%,由此可见,宦游在唐代官员的生活当中占有写到大的比重,对于这一点,我们今天是体会不到的。
由于唐代官员因宦而游的普遍性,因而对于官宦们而言,离别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时常事,而诗中之离别则往往发生于有人要去外地任职,或前往为官的下一目的地,诸如此类的离别多发生于宦游之中。
三、为宦而游之题材
与前面的“因宦而游”阶段相比较,“为宦而游”阶段士人的游多是主动的,且灵活性较高,自由度较大。而进入“因宦而游”之后,官人的游都为被动的,灵活性低,游与不游多听命于上级的委任官职的安排,自由性较小。因为唐代对官员的旅程有严格的规定,如凡乘驿马必须按驿道前进,若不依驿路前行者谓之“枉道”,就是今天的借公事旅游,而“诸乘驿马辄枉道者,一里杖一百,五里加一等,罪止徙二年。”[19]也就是说,多走一里路就要“杖一百”,而多走五里路则“罪止徙二年”,即流放二年徒刑,可见对馆驿和入住人员的管理是相当的严格。而在我们今天,不要说是多走1里路就是多走100里路也没有人去过问,更不要说是犯罪了。
作为盛唐气象的缩影之一,“宦游”在唐代士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归结其要点大致有二:一是潜在官员之宦游多是主动自主进行,目的就在于打响名声,得到上层的认识与欣赏,进而为自己进步入仕途谋得便利。二是现职官员的宦游大多为被动、非自主的进行,其宦游多是由于朝廷的“本籍回避”的任官制度,以及频繁调动的官吏管理制度所决定。通过对潜在官员与现职官员他们之间的宦游作为两种不同的宦游类型的研究,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唐代盛极一时的宦游活动。
参考文献:
[1] 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417.
[2] 刘.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434.
[3] 刘.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4327-4362;董诰,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6945.
[4] 陈友琴.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M].北京:中华书局,1962:6-7.
[5] 刘,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4340-4362.
[6] 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695.
[7] 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678.
[8] 苏仲翔.元白诗选[M].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89.
[9] 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1245.
[10] 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1364.
[11] 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2075.
[12] 万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322.
[13] 万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862.
[14]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3.
[15] 韩泉欣.孟郊集校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301.
[16] 韩泉欣.孟郊集校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314~315.
[17] 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14~315.
篇9
热点1:情感类诗词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运用片段:当我们三年的同窗即将分离时,你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还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你是停滞不前,还是像诗仙李白那样潇洒地吟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适应话题:珍贵、友情、美丽、牵挂、感动。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运用片段:爱喝果汁的我,接近“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界,初涉人世,意气风发,理想高远,“少年不识愁滋味”;爱喝咖啡的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备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已经不再回避艰难困苦。
适应话题:境界、追求、求学、铭记、珍惜、滋味。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运用片段:雨凄凄,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雨磅礴,更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考。所有的浮躁之气都被墨香所驱散,安静的夜里,只留一份诗韵,一份柔情。
适应话题:滋味、品味、生活、文学、美景。
热点2:成长类诗词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运用片段:孔夫子早就回答过子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别人的“好”,我们要“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适应话题:学习、道路、追求、少年、梦想、回首。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节选自王勃《滕王阁序》)
运用片段:我的目光停留在历史的湖畔。历史的风猎猎作响,我听到一个响亮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老人的声音又从远处隐隐约约地飘忽而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适应话题:志向、梦想、前行、道路、感悟、收获。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运用片段:当我灰心丧气时,书教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我有了重新奋斗的勇气。当我想放下手中的书放纵生活时,书告诉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于是我认清了自己的使命,认真奋斗……
适应话题:前行、道路、自信、追求、挫折、心灯。
热点3:景物类诗词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运用片段:晨光中,他漫步桃林,看到含苞待放、娇颜尽展的桃花,赞叹道:“白云芳草疑无路,流水桃花别有天。”月夜,他顺着小溪而行,望着蜿蜒的小溪,听着潺潺的水声,不禁吟诵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适应话题:山水、自然、画卷、真美、走近、风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运用片段:漫步于山野,你留心小径草丛中正开放的野花,茎叶洁净如洗,一尘不染,散发出微微的清香。这时,你的心就会神清气爽,远离那世俗尘嚣,收获一份“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朋友,快快走近自然吧!
适应话题:哲理、心境、从容、美好、环境、诗意。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运用片段:江南的水流进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流水保持了它独有的那份清秀,不张狂也不浮躁,完全是小家碧玉的样子,说话是小启朱唇,走路是金莲晃动。
适应话题:江南、人与水、自然、风景、故乡。
热点4:美德类诗词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运用片段:“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品读苏武,读出的是忠诚;“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品读谭嗣同,读出的是正气。
适应话题:生命、高度、坚守、明天、肩膀、美德、记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节选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运用片段:我想做像杜甫一样情系苍生的诗人。我要体会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更要学习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宽广胸襟。
适应话题:胸怀、担当、情感、境界、生活、成长、道路。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运用片段:地震中,正是因为哥哥心中有“带妹妹到安全地方”的信念,才让他变得如此坚强;正是有了哥哥的坚强,才保证了妹妹至今无忧无虑。看着这个镜头,我想起了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适应话题:根基、基石、坚守、自我、磨难、成功。
热点5:哲理类诗词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运用片段:请保持快乐的心境。面对乌云,不必紧锁眉头,因为彩虹总在风雨后;面对风雪,不必烦恼,因为瑞雪兆丰年;面对高山,不必心生忧愁,因为总有一天会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激情与豪迈。
适应话题:高低、顶峰、风景、眼界、目标、学习。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篇10
热点1:成长类诗词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运用片段:孔夫子早就回答过子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别人的“好”,我们要“贤者以其昭昭而使人昭昭”。
适用话题:学习、道路、追求、少年、梦想、回首。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
运用片段:我的目光停留在历史的湖畔。历史的风猎猎作响,我听到一个响亮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老人的声音又从远处隐隐约约地飘忽而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适用话题:志向、快乐、梦想、前行、感悟、收获。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运用片段:当我灰心丧气时,书教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我又有了重新奋斗的勇气;当我想放下手中的书放纵生活时,书告诉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于是我认清了自己的使命,认真奋斗……
适用话题:前行、道路、追求、挫折、心灯、未来。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运用片段:周文王拘里,演《周易》;孔子困陈蔡,作《春秋》;左丘失明,始著《国语》;孙子膑足,而谱《兵法》;屈原放逐,而作《离骚》《天问》……泰戈尔说的好,我不求生活中的艰难有止境,只希望能有一颗征服它的心。
适用话题:挫折、成功、得失、取舍、坚强、成长。
热点2:情感类诗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运用片段:妈妈愣了一下,慢腾腾地拆开礼物,双手禁不住颤抖起来,她望着我怀疑地问:“是你送我的礼物?”那一刻,在母亲的眼里我分明看到了泪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啊,我该怎样面对你那涌动的泪水呢?
“落红虽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落红对土地的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小草对太阳的感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恩……只有感恩,才能促成和谐。
适用话题:母爱、情感、报答、感恩、珍惜、细节。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运用片段:当我们三年的同窗即将分离时,你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还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你是停滞不前,还是像诗仙李白那样潇洒地吟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适用话题:珍贵、友情、美丽、牵挂、校园、感动。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运用片段:爱喝果汁的我,接近“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境界,初涉人世,意气风发,理想高远,“少年不识愁滋味”;爱喝咖啡的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备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已经不再回避艰难困苦。
适用话题:境界、追求、求学、铭记、珍惜、滋味。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运用片段:雨凄凄,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雨磅礴,更有“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考。所有的浮躁之气都被墨香所驱散,安静的夜里,只留一份诗韵,一份柔情。
适用话题:走近名人、滋味、品味、生活、滋味、文学、美景。
热点3:景物类诗词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细雨》)
运用片段:我爱春雨,爱她的温柔,爱她的无私。绵绵细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直润得“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滴滴春雨,润绿了小草,催开了花朵,将整个大地摇醒。
适用话题:雨中、老师、母爱、感恩、滋润、感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运用片段:晨光中,他漫步桃林,看到含苞待放、娇颜尽展的桃花,赞叹道:“白云芳草疑无路,流水桃花别有天。”月夜时,他顺着小溪而行,望着蜿蜒的小溪,听着潺潺的水声,不禁吟诵起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适用话题:山水、自然、画卷、真美、走近、风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运用片段:漫步于山野,你留心小径草丛中正开放的野花,茎叶洁净如洗,一尘不染,散发出微微的清香。这时,你的心就会神清气爽,远离那世俗尘嚣,收获一份“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朋友,快快走近自然吧!
适用话题:心境、阅读、从容、美好、环境、诗意。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运用片段:江南的水流进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流水保持了它独有的那份清秀,不张狂也不浮躁,完全是小家碧玉的样子,说话是小启朱唇,走路是金莲晃动。
适用话题:江南、人与水、走近、自然、风景、故乡。
热点4:美德类诗词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运用片段:“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品读苏武,读出的是忠诚;“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品读谭嗣同,读出的是正气;“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品读林黛玉,读到的是凄美。
适用话题:生命、高度、坚守、明天、美德、记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运用片段:我想做像杜甫一样情系苍生的诗人。我要体会他“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更要学习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宽广胸襟。
适用话题:胸怀、担当、情感、境界、成长、道路。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运用片段:地震中,正是因为哥哥心中有“带妹妹到安全地方”的信念,才让他变得如此坚强;正是有了哥哥的坚强,才保证了妹妹至今无忧无虑。看着这个镜头,我想起了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适用话题:根基、基石、磨练、坚守、自我、成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运用片段:这时的李清照已经遭受了国破、家亡、夫死的重大打击,但面对朝中文武的懦弱,仍以高亢的歌喉唱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壮之歌,以“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尖锐思想,直刺当朝统治者的无能。
适用话题:态度、自我、生命、坚守、赞美、偶像。
热点5:哲理类诗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物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运用片段:“暗香浮动月黄昏”,文人骚客坚定不移地追随你的脚步,只为欣赏你傲霜斗雪的那一刹那辉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我们欣赏着满园鲜花时,可曾想到,春去秋来,百花凋零时那一派惨淡?
适用话题:感悟、心灵、风景、欣赏、低调、哲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运用片段:请保持快乐的心境。面对乌云,不必紧锁眉头,因为彩虹总在风雨后;面对风雪,不必烦恼,因为瑞雪兆丰年;面对高山,不必心生忧愁,因为总有一天会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激情与豪迈。
适用话题:高低、顶峰、风景、道路、眼界、目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