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范文
时间:2023-04-12 10:4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陶行知先生说:“要教职工向前进,向上进,非自己努力向前进,向上进不可。”“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陶行知对学生循循善诱的常用方法就是鼓励发问。而他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深入一步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授之以方。他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教师献身教育,首先在敬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在一首抒情诗中写道:“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其次要乐业。他说:“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好教师应当“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会拿敏捷的手去抓机会。”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就是改造社会,教师就是改造社会的领导者。”那么,作为“领导者”的教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呢?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这个概念是否适用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的国情,似乎很少有人进行过理性地审视。其实,当前对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陷入了困境。我们只有采取直面这些困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 才能更好地寻求教师专业化的合理性及其发展方向。
一、鼓励“学而不厌”,全面学习专业知识
这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陶行知先生说:“小学教员教得好,则有一二十、一二百家的小孩可以成家立业。否则变成败家子,永远没有希望了。”究竟怎样才能算教得好呢?我个人认为,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专业能力。正所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先要有一桶水”。一般地说,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是因为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它能丰富人的文化底蕴,使人性更加完善。
二、提倡“诲人不倦”,热情服务于教育事业
陶行知说:“为了苦孩,甘做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教育者要像爱迪生那样宽容爱迪生,在爱迪生被开除回家的时候,把地下室让给他去做实验。”任何一个专业获得人们承认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优质的服务。然而,在当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中 , 很多人把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 却把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置于次要位置,这无异于本末倒置。
在当前这个时代,我国教师的服务意识还非常淡薄。教师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缺乏教为学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方面。与此同时 ,教师的奉献精神正在日益衰退 , 从一些人宣称“蜡烛精神”已经过时便可见一斑。
三、学习“创造教育论”,积极投身新课改实践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最早提出创造教育理论的教育家。1944年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先生就指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谈,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玩、可以干。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与今天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新改革的教学中,也在强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要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思想。所以我在课堂上,不会轻易否定一个学生的突发奇想,学生可以大胆质疑发言。使得不同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使个体的生命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同时我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培养学生对生活态度的情感和价值观。
计算机引入教学只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许多教师还不会,怎么办?这就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去学习先进的教学设备,掌握现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也许这时,有的学生在这些领域比我们老师还强,那么我们就需要向学生学习,他们在这一方面可以成为我们的小先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实际上,如果破除成规,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为了适应现代的教育手段,我努力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从基础的Windows入门到Flas,到今天的课件制作、网页的设计。无不和学生一道在发展,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篇2
山不宣扬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耸立云端;海不宣扬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宣扬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哺育万物的地位。
人生在世,我们常常产生宣扬的想法。然而,一旦宣扬起来,却发现任何说辞都是那样苍白,甚至还会越抹越黑。因此,不张扬便成为智者的选择。与人相处,低调往往透露着智慧。
低调是一种品格、一种修养,是做人的最佳姿态。
欲成事者必须要对人宽容,进而为人们所接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坚固,才有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却大肆张扬,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
低调是在社会上加固根基的绝好姿态。低调做人,不仅可以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也可以使自己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
学会低调,就是要不喧闹、不矫柔、不造作,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而怀才不遇的种种抱怨,总是透着肤浅。
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达此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
人与人的差距,在于“默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孔子语录。遗憾的是,人们熟悉的这八个字,却是“断章”。
读书,最好是读原著。那八个字出自《论语・述而第七》的第二章。这一章,全文也仅有17个字。即:“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在这里,孔子说出了他时常“自查”的三件事:一,默而识之;二,学而不厌,三,诲人不倦。看来,仅仅“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不够的,还要“默而识之”。
“默而识之”,最值得玩味的是那个“默”字。大声朗读是学习,默不作声的学习也是学习。读书是学习,不读书的学习也是学习。老子认为:“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又指出:“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不用空谈的教化,在老子看来,天下很少人能做到。“默而识之”,就是行“不言之学”。
古人讲究“从无字句处读书,与有肝胆人共事”。有字旬的书要读,无字句的“书”也要学。朱熹说,无时不可学,无处不可学,无人不可学。朱熹所说之“学”,许多都是“无字句处”的“默而识之”。默而识之,方可做到“无时不学,无处不学,无人不学”。默而识之,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显学更默学,叫做“圆学”。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在散步时都在思考。可见,“默而识之、默而思之”是普适的问学之道,不仅孔子这样做:一切有志于学的人,都这样做。
篇3
2、诲人不倦: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苦口婆心:苦口,反复规劝;婆心,仁慈的心肠。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出自《宋史赵普传》;
4、谆谆告诫: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告诫,规劝。恳切耐心地劝告。出自《诗经大雅抑》;
篇4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4、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5、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6、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7、重复是学习之母。
8、人皆可以为尧舜。
9、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篇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篇6
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3、知识就是力量;
4、开卷有益,掩卷有味;
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言不信者行不果;
篇7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3、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14、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5、不凭主观推测,不武断,不固执已见,不唯我独尊。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7、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篇8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3、有教无类。——孔子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
6、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颜渊
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孔子。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
篇9
(1)作家作者: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核心思想是“仁义”,强调“民贵君轻”,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2)文学作品: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徽子》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三军可夺帅也,皮肤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学而不思则妄,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篇10
2、教学相长: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3、诲人不倦: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4、学而不厌:谓学习没有厌倦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