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团花范文
时间:2023-03-18 12:0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剪纸团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工具/原料
剪刀、铅笔、正方形红纸
步骤/方法
1
首先将一张正方形纸对角折叠,找出中心点。
2
以中心点为轴心,将三角形折叠成三等份角。
3
以中心点为轴心,再整体对折一次。
4
绘上图样。
5
剪制而成。
篇2
步骤:
我们先把左边和右边的边对边折叠起来,然后压平
然后我们把下面的边向上折叠起来,上面的尖角在中间的位置
然后我们再把上面的边向下向上折叠起来,并与上面的边对齐
然后我们再在上面画上半个雪梨的形状,并画上小叶子和果柄
篇3
推进团组织队伍建设。做好团支部换届工作,提前做好相关的换届选举、候选人推荐,做好传、帮、带工作,确保团支部工作顺利交接。着力加强团干部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组织团干部积极参加直属机关团委组织的团干部培训班,提高团干部的履职能力。
三、结合“五四”,召开青年座谈会。通过党总支和监事会局领导与青年同志的座谈,搭建思想交流平台,引导青年同志认清形势、坚定信心。
四、继续在监事会青年范围内推动“根在基层”调研实践活动。将其与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相结合,力图把“走进央企博物馆”主题活动系列化、品牌化,引导青年通过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的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增长才干。2011年度拟组织一到两次赴不同行业的中央企业进行参观、调研。
五、举办新入职公务员见面交流会。创新活动形式,帮助新入围公务员展示风采,增进了解。邀请过往优秀的青年公务员做经验介绍,围绕工作、学习和生活,促进新老青年同志交流,使其更快速融入到监事会大家庭中。
六、力争与委内厅局开展一次青年沙龙或座谈会形式的联谊活动,促进青年间的交流沟通。
七、丰富文体活动。继续开展羽毛球活动,使之成为监事会团支部的一个体育娱乐教育阵地。
八、做好2011年度“最具活力团支部”的争创工作。积极提交争创工作计划,按照工作计划为指引开展监事会团支部全年工作,迎接年底直属机关团委的对照检查。
九、协助监事会党总支作好青年工作。如推优工作,各种活动组织等。
篇4
关键词:职业化建设改进途径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企业职业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1985年推行的项目责任制,到1990年开始推行的项目经理管理制,一直到2003年以后推行的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建筑企业的职业化建设水平逐步得到完善。但是,在职业化建设的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经理岗位与执业资格关系模糊
项目经理是建筑企业实施项目制管理以来逐步培育形成的一个重要岗位,是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注册建造师等资质是一种执业资格认证,两者在管理上应该分开,但现实情况是很多的建筑企业把项目经理和注册建造师等同起来,两者的关系比较模糊。
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目的是提升项目经理岗位的职业标准和整体素质要求,它是完善项目经理知识体系、加快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一项措施,而并不是通过注册建造师的执业资格认证来取代项目经理,注册建造师资格是担任项目经理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因此,无论是项目经理还是注册建造师均应纳入行业人才培养长远规划,从人才资格门类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实现人才职业资格体系的优势互补。要充分体现岗位职业资质是执业注册资格的前提和基础,执业资格是岗位职业资质的提升和发展。
2.建筑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认可度不高
现代企业制度是职业经理人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而现代企业的基本内涵就是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就注定了职业经理人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照我国的建筑企业,很多职业经理人都是项目管理出身,真正从事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比较少,即便存在一部分专业人才,这些人也都不能得到建筑企业的充分认可和信任。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重项目管理人才,轻经营管理人才。
建筑企业职业经理人缺乏法律意义上的保障以及权威的认定,多数的任命只是由企业高层凭经验或感觉,同时也往往缺乏系统的培训教育,只是凭经验开展经营管理工作;
职业经理人缺乏良好的管理平台,一些优秀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在建筑企业往往发挥不出作用。
3.重视个人职业化建设,忽视团队职业化建设
从建筑企业职业化建设的过程来看,无论是项目经理的职业化建设还是职业经理人建设,都只是针对个人的职业化,而整个团队的职业化建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员工个人能力的发挥,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团队的力量,因此,团队的力量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注重个人职业化建设的同时,我们的建筑企业也要在团队职业化建设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二、建筑企业职业化建设改进途径
1.项目经理岗位与注册建造师资质分类管理
针对目前存在的项目经理岗位与注册建造师资质管理模糊不清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岗位与执业资格的不同性质上去理解。
注册建造师是项目经理应该必备的执业资格,是从事项目管理的前提条件,项目经理是建筑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岗位,项目经理的聘用应该由企业决定,是一种行业规范化管理的企业行为。取得注册建造师则执业资格不一定可以做项目经理,但项目经理一定需取得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目前国内的注册建造师以担任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岗位为主,但实际上他还可以从事国家规定的其他业务,如担任质量监督工程师等。
因此,建筑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两者的区别,对项目经理岗位应以明确其职责范围、详细规定项目经理的权力和义务为主,对其项目管理过程进行管理;而注册建造师等执业资格人员是以系统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为主;两者既要分类管理,又要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的提高项目管理者的职业化水平,也才能真正促进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加强职业经理人评价和认证管理
对建筑企业而言,项目管理人员已经有了诸如注册建造师资格的权威认定,但经营管理人员的职业资格认定工作还比较滞后,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加强职业经理人的建设工作:
首先必须明确职业经理人的法律地位。我国《公司查询该企业诚信情况法》等法规中仅对董事会、监事会等等机构的责权利予以明确,对于职业经理人则没有任何规定,因此应从法律上明确职业经理人的地位。
其次需要建立职业经理人注册及准入制度。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也应如建造师一样建立相应的注册制度,并以此作为执业的必要条件,全面提高职业经理人的业务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扩大职业经理人的影响,并且提高其社会的认可度。
3.加强建筑企业的团队职业化建设
团队职业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整体优势的发挥,笔者认为,建筑企业加强团队职业化建设,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篇5
一、团队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效应
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迫使现代企业不断对低效的经营管理过程进行调整,以加快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反应速度,把拥有专门知识、技能,具有强烈的成功愿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员工组成高效团队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企业团队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使组织能更好的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其敏捷、柔性的优势,增强企业的应变和制变能力,提高企业组织的灵活性,提高企业竞争的效能。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体系,也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又涉及为实现总体目标而采取的某些措施和手段,企业文化是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建立起来的,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的综合,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
三、团队建设的内涵
团队,就是企业为实现其目标,以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凝聚在一起的企业员工协作组织。而团队精神,就是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的价值观念。其实,团队建设由来已久,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发展对团队建设也提出了要求,企业的团队建设有利于增强组织的灵活性,有效的强化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还可以优化企业内部,极大的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中,团队建设的作用都非常明显,尤其是在销售部门表现更为显著,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销售团队,以保证产品对市场的适应性,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只有拥有团队精神,团队成员才能够融合在一起,最大的发挥效力,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企业文化对团队建设的价值表现
在日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打造过硬的员工团队,对于企业大力拓展市场空间,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将企业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结合起来。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价值观念与员工价值观的融合性,在招聘面试过程中,要选择那些认同本企业文化价值观念的人员。企业文化的不同,对于员工的要求也是不同,而员工的价值观念不同,对于企业价值观念的认可也是有所不同,所以,要想保证企业文化可以加强团队建设,就必须选择融合性高的员工,这样就可以减少价值方面的冲突,使员工能够很快融合到企业文化当中,从而加强企业的团队建设。
第二,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贯穿于企业教育培训。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对于员工的教育培训,企业文化必然要贯穿其中,使员工时时刻刻都渗透企业的价值观,从而保证员工认同企业价值观,并愿意为企业文化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一个企业文化与员工价值观高度融合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够迅速的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出高效的团队,并用企业文化来凝结团队成员,突出团队精神。企业的教育培训过程,正是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渗透过程和员工团队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将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有力的促进企业发展。
第三,强化激励,形成利益共同体。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员工是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的参与者,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员工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团队建设则可以很好的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些利益相关环节,都与员工有关,尤其是优秀的员工。企业要想促进自身的发展,就必须强化激励体制,与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保证企业的发展与员工息息相关,培养员工的归属感,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三,引导全体员工参与管理。企业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也正是员工所拥有的价值观,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将全体员工凝结为一个整体,从而组成一个高效的团队。引导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就是为了培养员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让员工将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员工更加协作建设团队,为企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篇6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特殊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麦肯锡环球研究院在2011年的《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报告对大数据概念、技术的系统阐述宣告了时代的转型,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变革我们生活、工作和思维的同时,也为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探究大数据时代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教学的丰富内涵符合时代需求,具有助力特殊职业教育集团大发展的重要意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中的后起之秀,对培养应用型的创新人才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对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进一步凸显。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是各类职业院校跨越式深化发展,走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必然要求。基于大数据时代环境下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这一课题,企求通过系统研究,克服现今特殊教育存在的弊端,提高特殊教育效益,凸显了特殊职业教育的研究价值。针对辽宁特殊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进行的理论研究,有利于整体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教育系统的公平化、合理化、现代化。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进行的辽宁特殊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主要应该以以下形式进行。
一、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教学现状研究
通过调研、描述性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客观把握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现状。研究是以“一个核心、三个要素”的思路推进。一个核心指围绕以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主体的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建设;通过调研客观、准确地把握辽宁特殊职业教育集团信息化现状,探究大数据时代新型教学模式所需要的信息化环境建设需求;三个要素分别指信息化设备硬件环境建设、信息化资源软环境建设和教与学新思维推广。职业院校为适应信息技术的集成化、网络化及社会发展要求,从人才培养规格出发,营造信息应用环境,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推动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以达到教育教学和管理现代化,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过程。它既具有“技术”的属性,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基本特征,同时也具有“教育”的属性,以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与协作性为基本特点。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三件”建设是基础,硬件建设是前提和基础,软件建设是核心和灵魂,潜件建设是关键和保障,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一样重要,不可厚此薄彼。没有硬件建设,其他两个都是空谈;但只重视硬件建设,信息化建设只会空有外表,底蕴不足;潜件建设也不容忽视,否则信息化建设将不可能取得成功。信息化建设系统工程的四个关键域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形成紧密的联系,任何一个环节建设的滞后都会影响到全局。它们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决定了四个关键域不能线性地规划与实施,应保持同步与平衡。
二、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变革
通过信息研究方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变革,探究翻转课堂、微课、mooc等新模式的应用,以及新模式对信息化环境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尤其在针对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研究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研究形式,从而探寻出最适宜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三、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更好地利用信息化促进特殊职业教育教学
篇7
关键词:集团化企业;集中管理;财务监管
财务集中管理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集团公司统一核算制度、统一报告制度和统一管理制度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财务集中管理可以把企业集团所属公司的财务状况全部列入母公司的核算和管理中。目前,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日益受到青睐,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趋势。
一、集团化企业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1.有利于强化资金控制管理,降低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本。企业集团一般层次较多,经营战略和规划要分解下达到所属企业,需要各个子系统包括所属企业的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系统的有力支撑,在这些系统中如果财务系统反应不及时、反应不统一协调,那将对经营战略和规划的有效执行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将使企业集团的战略规划得到最有力的支持,有力地促进集团的全面统一管理,使集团的各个子系统在有效实施战略规划中产生聚合效应,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本。
2.有利于保证集团内部财务目标的协调一致。同时由于企业文化的差异,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在内部管理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原有的“惯性”,尽管核心企业会实施管理移植、统一企业文化等措施,但如果集团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分散,必然会导致核心企业监控不力,所属企业必然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从而严重损害核心企业的利益。
3.有利于树立整体利益观,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正因为集团企业实施财务集中管理,财务管理趋于一体化,从而使核心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这样大大提高了成员企业经营协同效率,降低了经营风险。
二、实现集中管理的条件
(一)企业集团具有集权型的管理基础
集权型的管理基础要求母子隶属关系密切,即企业集团多为非独立法人以及全资子公司组成,集团对所属企业具有绝对管理权和决策权,只有这样,集团总部才能在实施财务制度、调度财务人员、调剂资金使用上顺利进行。相反,若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的投资权、财产处置权、收益分配权以及人事权等都不能有效控制,那么财务集中管理只能流于形式。
(二)其所属企业地理位置分布比较集中
财务集中管理一般要求企业集团的所属企业同城分布,这样便于集团总部财务部门及时了解、掌握各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结算中心易设在集团的中心位置,便于各企业办理结算业务,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三)企业集团本身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
财务集中管理的中心环节是资金统一管理,只有集团整体有良好的财务状况,经常性的现金流入,较高的银行信用,才能保证资金运作的基础,
三、实现财务集中管理的办法
(一)实行资金的集中管理
资金流转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现金。其他资产都是资金在流转中的转化形式。因此。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集团的资金管理目标是实现资金均衡、有效地流动,保证企业财务战略的顺利完成。集团公司控制资金,首先是通过资金流入、流出的总控制,对下属公司经营活动实行动态控制,对下属公司收支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其次是通过对资金的统一调配,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节约资金成本。
(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让下属公司实现其公司总部提出的保值增值目标的一种有效形式。预算体系把企业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所发生的收支全面、综合地反映出来,便于公司总部全面了解下属公司实现其保值增值目标的过程,从而给集团公司提供一种强有力的资信保证,通过预算体系,使企业能全面掌握其实现保值增值的可能限度。同时,预算体系明确界定了各责任主体的责、权、利,使每一个预算责任主体有了自身的利益从而引入动力机制,使每一个预算责任主体有了自身的责任从而引入约束机制。
(三)统一主要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企业集团的战略协同,保证企业集团整体的有序进行。规范所属企业的经营行为、比较其经营成果,降低企业集团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制定统一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势在必行。这些财务管理制度包括授权审批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担保制度,另外必须统一所属同行业企业的主要会计核算政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将下属公司的财务信息及时反馈到公司总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度
为使集团公司的整体战略方针在下属公司得到较完全的体现和贯彻,规范下属公司的财务活动,确保下属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集团公司可依据产权关系,以出资人身份对其下属公司派出财务人员。
(五)强化集团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集团实施内部监督、事后控制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的主要业务为年度审计、专项审计、离任审计、专案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内部审计对下属公司审计的职责有:一是财务审计,审计的内容有: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下属公司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二是对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的审计,预防经济犯罪的发生和堵塞财务漏洞,确保公司的经营方针、策略、政策以及制度的贯彻执行。三是管理审计,采用独立的、客观的分析方法,对整个公司的组织、控制、职能进行检查,审查公司各职能部门管理控制制度的履行情况,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活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合理使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集中管理模式的好处表现在:
1.统一了财务管理机构,集中会计核算。同时又把财务制度更进一步的统一起来。
2.实行了财务人员一级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财务人员在依法理财过程中的后顾之忧,从体制上保证了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的公平公正。
3.促进了集团化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摆脱资金困境,展现更大的优越性。
篇8
集团无纸化办公实施意见
为节约办公耗材,提高办公效率,集团定于20xx年7月1日起,在全集团范围内启用无纸化传输平台,各级各类上、下行公文均以电子文本形式传输。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无纸化办公的实施步骤
1.5月底前,完成集团所属公司、集团各部门办公用计算机升级、更换和检修工作,确保电脑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为实施无纸化办公打好硬件基础。
2.6月10日前,首先在集团各部门开展电脑使用规范及技巧方面的培训,同时建议集团所属公司也开展类似培训,为提高全体员工的计算机水平及集团无纸化办公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3.6月20日前,完成集团范围内10套电子签章软件的购买、安装及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的制作工作。
(1)10套电子签章软件分配:公司、公司、集团、集团财务管理中心、集团总裁办公室、集团人力资源部、集团房地产管理中心印章系统各一套;集团总裁、公司总经理、公司总经理电子签名系统各一套。
(2)6月15日前收集集团总裁、公司总经理、公司总经理亲笔签名各一个,用于电子签名的制作。
4.6月20日前,完成无纸化办公系统中配套激光彩色打印机和传真机的购买、安装及调试工作。
彩色激光打印机和传真机品牌、型号为:
(1)彩色激光打印机:集团各部门、公司和公司各购买品牌为佳能型号为7200cdn的彩色激光打印机1台。
(2)传真机:集团各部门、公司和公司各购买品牌为松下型号为fl323cn的传真机2部(一部用于公司日常办公,一部用于总裁和总经理日常办公)。
(3)购置程序:按照《集团固定资产管理规定》中要求的固定资产购置程序购置。
5.6月20日前,集团内各系统、各专业口完成建立用于业务联系及交流的qq群,并确保关键岗位开通qq邮箱。
6.6月20日至25日进入试运行阶段,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该系统的使用培训。同时,在此阶段集团各单位要按照集团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实施分类编号并建立电子档案,储存各类电子档案。确须打印成纸质材料存档的,方可进行打印。
7.从7月1日起集团正式实施无纸化办公。
二、相关要求及配套制度
1.电子公文的排版设置。上、下行公文统一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排版。表格类文件可使用ecel软件排版,图片资料使用jpg格式。
2.电子公文正文按照《集团公文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进行排版。
3.电子公文加盖电子印章或签名程序与纸质公文加盖实物公章程序相同。
4.电子公文签收与实物文件签收办法相同。
5.《集团电子印章使用和管理规定(试行)》。
篇9
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对于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导向作用;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中的唯物论应用
首先,承认学生实际的长处与短处是我们做好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客观前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搞好学生社团文化建设,首先要了解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主体——当代青少年。搞好学生社团文化的建设,就是要从当代青少年的实际特征出发,具体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社团文化建设中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学生的成长有其成长规律,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及其他学校活动(包括学生社团活动)均要尊重人的成长规律,不能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及要求;社团有社团的发展规律,我们要认真研究学生社团发展情况,寻找其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总结,以指导我们今后的学生社团建设;在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勤思考、勤动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促进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长足发展。
二、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中要学会合理应用唯物辩证法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的联系。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我们既要分析学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的有利环境来促成社团文化的发展、完善,避免或者减少周边不利环境的负面影响;又要分析学校及学生社团发展的历史沿革,在发扬优势克服劣势中实现社团的稳定、发展。同时,我们既要把社团文化发展放在因果链条中去研究,又要把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放在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中去把握,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实现学生社团文化的健康、长足发展。
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任何学生社团文化的建设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理清楚社团文化发展所处的阶段,然后才能解决学生社团文化如何建设的问题;学生社团的参与主体——学生也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具体分析学生社团的主体所处的年龄、年级阶段,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发展、建设目标;学校环境及社会是变化发展的,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要全面看待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勇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不能看见问题就否定社团文化建设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有不同的发展、表现特点,不同的年级阶段有不同的思维特征,学校亦各有特色,要求我们在建设学生社团文化中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便找到适合本校本社团的发展路径,亦可以尝试发展各具特色的多个社团;我们在发展学生社团中要学会学习、借鉴,正确地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社团活动中对学生渗透做人的教育、合作精神教育、奋斗精神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互助协作精神、勇于进取的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高品位的文化素养,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引导教育,但是根本的思想教育时刻不能松懈,抓重点的同时要学会统筹兼顾。
三、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应用
篇10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职教集团医学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将现有的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集团化有机结合,构建以职业教育为导向,多元主体共建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教育资源整合,企业资源的优化,多元化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多重效益共享,强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功能的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集团的外在发展形态,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在平台。2014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方针,2015年教育部也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中提出了“开展集团化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具体要求。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创新职教集团发展机制、提升职教集团发展活力,获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效能的最大化,必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职教集团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1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推进下,各地组建职教集团的热情高涨。但就整体而言,职教集团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办学理念貌合神离。(2)政策制度集而不团。(3)运行机制团而无力,难以协同。
由此可见,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互动合作的体制机制,如何推进集团化办学,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医学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保持发展活力,也必须顺应时展,因地制宜进行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院校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湖北江汉医学职业教育集团为例进行探讨。
2湖北江汉医学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实践探索
湖北江汉医学职业教育集团(后简称医教集团)由仙桃职业学院牵头组建,是湖北江汉平原地区首家面向医疗卫生领域的职业教育集团。医教集团立足江汉平原,辐射湖北省,致力打造湖北医学职业教育品牌,目前成员单位有78家(其中政府机构及行业协会/学会5家,本科院校2所,高职院校3所,中职院校3所,医疗机构60家,企业5家)。医教集团成立以来,仙桃职业学院作为理事长单位,着力从完善集团化办学制度机制,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机制,推进行业、医院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绩效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有效途径和方式。依托医教集团,仙桃职业学院的护理、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先后立项湖北省高职教育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打造成医学类优势专业群,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绩和建设成效。
2.1以价值认同为目标,核心理念深度融合,提高集团丰富专业内涵的凝聚力
医教集团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的价值取向,旨在通过搭建平台,加强校企(院)合作,提升医学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为江汉平原乃至湖北省的医学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建设服务。
高职教育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关键是将协同育人建立在“利益多赢、责任共担”的体制上,建立在合作主体间的利益分配和平衡上,彼此信任、诚心合作,最终将育人落在实处。医教集团在运行过程中,引进经营理念,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入股、人才交流等途径,为医院与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切实保护集团各成员的自身利益;构建互利互惠的动力机制,不断寻找集团成员的利益共同点和驱动力,激励医院和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增强了职业教育集团对医院和企业的吸引力。
2.2以科学有效为追求,管理机制深度融合,提高集团运作专业建设的执行力
为求得机制上依存、资源上互补、利益上共赢,医教集团不断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逐步构建了一套科学有效、适合集团整体协作运行的管理机制,建立起了良性的集团运营模式,有效提高了集团运作专业建设的执行力。通过制定落实发展规划研讨机制、重大事項研究讨论机制,保障了集团化办学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与严谨性。落实教学研讨机制、名师工作室引领机制、教师研训一体化机制等,提高了集团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整体质量,也避免了出现各自为战、不相往来的局面。
同时,仙桃职业学院积极借鉴、吸纳、融合集团成员高效的管理经验,结合医学类专业实际,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运行机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仙桃职业学院充分发挥专门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实习实训指导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指导委员会、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技术服务指导委员会等)的指导作用,形成日常的交流和研讨机制,达到了以专项工作促进专业建设全面发展的良好效果。
2.3以互兼互聘为手段,员工队伍深度融合,提高集团调配专业资源的均衡力
医教集团的组建为区域内师资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流动、深度融合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考虑学校和医院实际工作需要,尊重教师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意愿的基础上,医教集团统筹调配人力资源,切实均衡师资与医院专技人员比例,推动专业和医院均衡发展。
医教集团以促进学校与医院人才“双向流通、资源共享”为宗旨,以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不断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逐步完善“人才互聘、双向兼职、双向负责、双向互利”的互兼互聘机制,建设共享型教学团队。仙桃职业学院的医学类专业均实行双带头人制,通过聘任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重大事件的顶层设计,推进医学职业教育与医药卫生行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遴选临床一线的专家、技术骨干参与临床教学,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完善兼职教师考评与退出机制。定期组织“教学专家宣讲团”深入合作医疗机构,采取专家讲座、床旁教学、示范授课等方式,加大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落实专任教师每五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定期轮训制度,新任教师必须先临床实践、后上岗。鼓励集团成员医院聘请骨干教师参与临床兼职、横向课题研究、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及规范化培训等,各出版社聘请专兼职教师参与教材编写、资源库建设等工作。
医教集团各中、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之间,在专业及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学生的中职技能高考培训、护士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省级和国家级技能竞赛培训、专升本考前培训等方面,已基本实现了师资互兼互聘的常態化,有效促进了集团内各层次院校的效益最大化。
2.4以共建共享为模式,临床实践深度融合,提高集团优化专业条件的原动力
仙桃职业学院严格落实医教集团章程决议,在本地政府的土地、税收等优厚政策支持下,先后与集团内多家医疗机构共建融理论教学、实训实习、培训考证、对外服务为一体的教学医院,并成立了4所临床学院。
建设过程中,仙桃职业学院以“校外基地教学化”为指导思想,在教学医院建立医教结合的教学病房,完善其教学功能,将其打造成融“教学-示教-见习-实习”功能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并进一步完善临床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网络管理平台,院校双方通过网络平合开展教学管理和教学研讨活动,全面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确保临床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仙桃职业学院以“校内基地职场化”为指导思想,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人文环境和职场环境建设,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医学模拟教育互动平台,将其建设成为集教学研究、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共享型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内高仿真的职场氛围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依托医教集团丰富的实训资源,仙桃职业学院医药卫生类专业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在教学实践中构建“课堂中的职场、职场中的课堂”,广泛开展了“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实现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紧密对接,极大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
2.5以捆绑统一为标准,考核评价深度融合,提高集团引领专业发展的控制力
加强考核评价,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打造专业品牌效应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要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和强劲的活力,就需要政校行企等多元实体凝心聚力,着重加强对人才职业综合素质与知识、职业岗位需求与能力的考核,共同构建动态的校企联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第三方社会综合评价体系,实现管、教、评的真正分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进而创新集团化办学路径,实现职业教育集团多元主体的可持续发展,形成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良好态势。
仙桃职业学院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依托医教集团,在政府政策支持下,由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设计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卫生行业协会担当领头羊,优质医院参与示范,对医学类专业学生和医院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捆绑实施联合考核评价,着重加强对职业综合素质与知识、职业岗位需求与能力的考核。基于三方(校、政、行企)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利益驱使,最终形成了在政府部门监管下,行业医院开展考核评价,职业院校和医院共同组织培训的职教利益共同体,三方互相制约,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