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吹彻范文
时间:2023-04-07 15:1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寒风吹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静坐在屋子里,火炉上烤着几片馍馍,一小碟咸菜放在炉旁的木凳上,屋里光线暗淡。许久以后我还记起我在这样的一个雪天,围抱火炉,吃咸菜啃馍馍想着一些人和事情,想得深远而入神。柴火在炉中啪啪地燃烧着,炉火通红,我的手和脸都烤得发烫了,脊背却依旧凉飕飕的。寒风正从我看不见的一道门缝吹进来。冬天又一次来到村里,来到我的家。我把怕冻的东西――搬进屋子,糊好窗户,挂上去年冬天的棉门帘,寒风还是进来了。它比我更熟悉墙上的每一道细微裂缝。
就在前一天,我似乎已经预感到大雪来临。我劈好足够烧半个月的柴火,整齐地码在窗台下;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无意中像在迎接一位久违的贵宾――把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扫到一边,腾出干净的一片地方来让雪落下。下午我还走出村子,到田野里转了一圈。我没顾上割回来的一地葵花秆,将在大雪中站一个冬天。每年下雪之前,都会发现有一两件顾不上干完的事而被搁一个冬天。冬天,有多少人放下一年的事情,像我一样用自己那只冰手,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
屋子里更暗了,我看不见雪。但我知道雪在落,漫天地落。落在房顶和柴垛上,落在扫干净的院子里,落在远远近近的路上。我要等雪落定了再出去。我再不像以往,每逢第一场雪,都会怀着莫名的兴奋,站在屋檐下观看好一阵,或光着头钻进大雪中,好像有意要让雪知道世上有我这样一个人,却不知道寒冷早已盯住了我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
经过许多个冬天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自己再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当一个人的岁月像荒野一样敞开时,他便再无法照管好自己。
就像现在,我紧围着火炉,努力想烤热自己。我的一根骨头,却露在屋外的寒风中,隐隐作痛。那是我多年前冻坏的一根骨头,我再不像捡一根牛骨头一样,把它捡回到火炉旁烤热。它永远地冻坏在那段天亮前的雪路上了。那个冬天我十四岁,赶着牛车去沙漠里拉柴火。那时一村人都是靠长在沙漠里的一种叫梭梭的灌木取暖过冬。因为不断砍挖,有柴火的地方越来越远。往往要用一天半夜时间才能拉回一车柴火。每次拉柴火,都是母亲半夜起来做好饭,装好水和馍馍,然后叫醒我。有时父亲也会起来帮我套好车。我对寒冷的认识是从那些夜晚开始的。
牛车一走出村子,寒冷便从四面八方拥围而来,把你从家里带出的那点温暖搜刮得一干二净,让你浑身上下只剩下寒冷。
那个夜晚并不比其他夜晚更冷。
只是这次,是我一个人赶着牛车进沙漠。以往牛车一出村,就会听到远远近近的雪路上其他牛车的走动声,赶车人隐约的吆喝声。只要紧赶一阵路,便会追上一辆或好几辆去拉柴的牛车,一长串,缓行在铅灰色的冬夜里。那种夜晚天再冷也不觉得。因为寒风在吹好几个人,同村的、邻村的、认识和不认识的好几架牛车在这条夜路上抵挡着寒冷。
而这次,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似乎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现在全部地对付我。
我掖着羊皮大衣,一动不动趴在牛车里,不敢大声吆喝牛,免得让更多的寒冷发现我。从那个夜晚我懂得了隐藏温暖――在凛冽的寒风中,身体中那点温暖正一步步退守到一个隐秘的有时连我自己都难以找到的深远处――我把这点隐深的温暖节俭地用于此后多年的爱情生活。我的亲人们说我是个很冷的人,不是的,我把仅有的温暖全给了你们。
许多年后有一股寒风,从我自以为火热温暖的从未被寒冷浸入的内心深处阵阵袭来时,我才发现穿再厚的棉衣也没用了。生命本身有一个冬天,它已经来临。
天亮时,牛车终于到达有柴火的地方。我的一条腿却被冻僵了,失去了感觉。我试探着用另一条腿跳下车,拄着一根柴火棒活动了一阵,又点了一堆火烤了一会儿,勉强可以行走了。腿上的一块骨头却生疼起来,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疼,像一根根针刺在骨头上又狠命往骨髓里钻――这种疼痛感一直延续到以后所有的冬天以及夏季里阴冷的日子。
解读
篇2
【关键词】自主阅读 问题设计 整合 质疑 反思
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导引自主阅读的问题设计、整合与反思则是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以“先学后教、先练后讲”为主要特征的语文尝试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抓住了问题,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牛鼻子”。
一、主问题设计――可以预约的精彩
原生态自由式的文本阅读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能力,主动发现问题能力的有效举措,也是尝试教学的本真追求。但这种纯个性化阅读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那就是阅读的盲目性和泛多元化。对于思想深刻富含哲理的文本,学生自主阅读也面临诸多困难,而恰当的主问题设计,则可以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找到行之有效的突破口,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
在教学刘亮程的《寒风吹彻》时,我曾就标题和文章的总体思路设计了如下主问题:“是谁被怎样的寒风吹彻?抗争策略有哪些?结果如何?”学生围绕这条主线进行充分的自主阅读,很快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和思路。通过交流互动,同学们对主题的解读也从浅表单一走向深入和辨证:比下雪更可怕的是孤独,比寒风更寒心的是冷漠,比火炉更温暖是关爱,比春天更温馨的是亲情。作者对生命的深层透视、对处于极度贫瘠环境中的人的命运的深刻反思,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悲悯情怀与人性光辉等思想,则在多边互动中得到有效强化和彰显。在教学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时,我把主问题设计成一道标题补白:我的一位____的国文老师,要求学生在自主阅读基础上开展补白竞赛,每个补充的定语都必须从文本中找到依据,学生的补白过程,实施上就是对文章思路和人物形象的解读过程;在教学王英琦的《看社戏》时,我把主问题设计为一组填空题:“作者既看____,也看____;既看____,也看____……”问题的解决过程,其实就是主题探究过程。
二、问题整合――动人春色何须多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有意义信息的主动构建者。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基于问题式探究的语文尝试教学正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问题设计只是为学生自主建构提供方向和线索,并不能取代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由于学生个人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阅读兴趣以及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自然会造成设计问题在层次高低、难度繁简以及探究价值大小上的差别,这就需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学习目标和重点,对每个人的问题进行有效整合界定,从而甄别筛选出为最适合探究的问题。教师的参与和导引在此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还以《寒风吹彻》为例,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生成的问题多达20多个,经过课代表和小组长合议整理,共汇编成以下7个要点:
1.“寒风吹彻”的深层内涵是什么?从那些语句得到印证?
2.雪落在那些年雪落的地方,我为何不再注意它们?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3.“冬天总是一年一年地弄冷一个人,先是一条腿、一块骨头、一副表情、一种心情……而后整个人生。”如何理解?
4.年迈的过路人“比多少个冬天加起来还要寒冷的心境”是什么?
5.“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她(姑妈)还是渴望春天……”,“春天”有那些特别的涵义?姑妈最渴望的到底是什么?
6.“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7.“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过冬。我们帮不了谁。”如何解读和评价?
经过审核,我们把学生的问题分成“基于标题的问题设计”、“基于内容的设计”和“基于主题的反思性问题设计”等三个系列,将问题连同设计者都整编进教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抓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质疑指津――于无声处听惊雷
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施瓦布在《实践3:课程的转化》一文中指出:教材只有在成为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积极要素时,只有在满足特定的学习情境的问题、需要和兴趣时,才具有课程意义。学生自主阅读的最大问题是没有问题,这既有认知水平问题,也有观念、方法和习惯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的质疑示范和方法指津不可忽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先生所谓“要在无疑处有疑”。其实都表达了共同的指向和期待,问题的有无很多时候取决于我们是否有意识去发掘。就像歌德说的那样:要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的东西。精彩问题设计永远属于勤思与善思的头脑,课文的标题处、结尾处,文本的矛盾点与过渡处,作者的强调处,情节的反常处等等,只要我们敢于质疑,善于存疑,乐于解疑,就一定能从盲从走向独立,从被动走向主动,从浅薄从向深刻。
在执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我没有按照常规思路组织教学,而是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设问:“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中为何说“英名”而不说“名字”?请从课文的论述中找依据。通过设疑、质疑、存疑和合作探疑,最后归结出“英名=思想家+革命家+人格魅力”的结论。这种“倒拔垂杨柳”的问题教学方式,真可谓简洁流畅,纲举目张。其实,除了这种“倒拔垂杨柳”式的问题设计外,还有“顺藤摸瓜”式,“以点带面”式,“穷追不舍”式,“遍地开花”式等不一而足。其目的都是激发兴趣,诱导思考,鼓励探究,以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四、反思追问――柳暗花明又一村
反思是进步的开始。反思追问也是提升自主学习质量有效途径,必须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在问题解决之中进行的反思,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反思和归纳,引导他们思考现在的问题与以前的问题之间是否有联系,这个问题与其它的问题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采用的方法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大家公认的是哪一种方法,需不需要改进等。通过反思追问,不断可以巩固既已掌握的方法与结果,而且能够收获柳暗花明的惊喜。这种反思有助于他们概括并懂得什么时候可以应用这种新知识和方法,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实现有意义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自己的成果,反思自我,引导自主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有利于发展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
篇3
所谓的“生命意识”是指个体对于一切生命的体悟和关注。刘亮程具有比较强烈的生命平等意识,在他的笔下万物有灵。在离开村子时对草、对土墙、对房子一一嘱咐交代。在考量自己一生时会同时虑及一只公鸡、一条黄狗甚至一缕照在门框上的阳光。在刘亮程的世界里,人与一根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自然的产物。王国维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就其区别来说,“无我之境”强调物我交融,情感表达比较含蓄委婉,呈现出一种优美平和且富有余韵的美学特征。这里所谓“无我” 就是“我” 即是“ 物”,“物”是一个个不同的“我”,这其实已经深得老庄精髓了,与庄生梦蝶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此引出的命题就是,人本就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因为相处的前提是人与自然平等的独立地位。然而人与万物一样,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只能仰望、敬畏自然。带着这样的眼光去看世界便会达到物我交融的审美境界。这种独特的视角也就是刘亮程一开始便能引起文坛关注的原因之一。
刘亮程始终带着平等的意识去关注、思考生命,与史铁生关注生命的苦难与面对挫折不同,刘亮程关注的是个体生命的归宿。“一个人在大雪的冬天,围抱着火炉,用冰冷的手抚摸自己的一生。”寒冷的冬天对于作者而言不仅是一次受冻的经历,还有对未来的忧虑。
何止是关注自己,作者关注了冻死的老人、等待“天热”的姑妈、辛劳的母亲。寒冷在老人身上是困苦的生活,在姑妈身上是抹不去的孤独,而在母亲身上是无法抗拒的时间流逝。他们都在寒冷的冬天被寒风吹彻。总结起来,其实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生命渺小,面对自然规律的无奈感,就像陈子昂长长的一声叹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一切都能算作是作者“今生今生的证据”,那么生命为何需要证据?证据是要证明人正活着或者曾经真实地活过,这所有的证据都是作者情感的d体,寄托着对过去的怀念,是人精神的归宿,而保存承载着生命印记的每一件事物都是对生命的尊重。
刘亮程关注的不只是活着,还要诗意地活着。所以在他的笔下有对过去的生活极力的歌颂,这个普通的村庄有恒久明亮的月光,有漫天的雪花,有拉着牛车缓缓而行的农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幅图景不正像儒家的理想国吗?然而当许多读者走进这个村庄时发现现实并不如此。其实正如许多游子一生思念故乡却不愿回故乡是同一个道理,这里的村庄是诗意栖居的一个理想化身。所以它只能存在于人的记忆中,并且将一直处于消逝之中,就像你找不到那片世外桃源一样。这是中国文人对于“如何活着”的一个恒久的梦,是对生命应该如何存在的艺术探索。
刘亮程是作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农民,在勾画理想生活的同时不免充满面对现实生活的焦虑心态。所以在文中他不止一次地抚摸曾经的伤痛,对一块冻坏的骨头、对寒风中的亲人甚至对坍圮的土墙。他的焦虑源于离开土地的农民内心的不安感, 源于理想和现实的不对称,或者说是主观想要逃离却发现身心已经在乡村扎根的矛盾。这就是所谓的文化乡愁,而从深层意义上来说,这是生命的错位。这种错位进一步加大,便会产生对未来的忧虑:一方面作者认为“生于斯,长于斯,必葬于斯”;一方面又意识到其实自己不可能再回到自己笔下的乡村和自己记忆中的生活,最终只能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刘亮程的生命意识不仅从个体到群体,而且从人扩展到万物,对一切平等生命的尊重,这是作者对于生命的定义。不仅饱含对过去的怀念,而且有对现实的焦虑以及对未来的担忧,这是对生命如何存在的理解。故而刘亮程被称为“乡村哲学家”。
那么,刘亮程的作品于高中学生而言意义何在呢?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然而,困守在学海中的他们没有时间去思考人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他们也没有途径去了解世界;生活优渥的他们没有必要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在现代化城市中长大的他们也没有兴趣去体味自然。刘亮程适时地带来一剂良药,能让学生在书本中窥见一片乡村,从流淌的文字中学会人与自然相处的奥秘,从而习得生命意识,而这个意义远远高于分数的获得。
篇4
2.立冬的夜,月光悄悄地,轻轻地吻过我冰冷的脸,于是思绪凌空,听着心底那彻然流动的往事!踏着初冬那被冷落的节奏,数落着跌进那缠绵里的无限情思,在无限的隽永里怀念着那绵绵不绝的感伤!
3.有些话语像是雪花,平淡却纯洁!有些思念像是北风,干燥却强劲!有些问候像是冬天,严寒却温馨!今日立冬,愿你幸福快乐!
4.秋日繁华褪尽,落叶翩然若诗;江湖从此萧条,游人如癫如痴。一树叶黄一树秋,秋风携来万般愁;沉醉秋色不忍去,却念三十又立冬。
5.冬天来了,它刮起朔风阵阵,寒冷刺骨,把树木刮得东倒西歪,甚至扯断它们的枝条抛进山谷。
6.天气冷了,只想到人多的地方取取暖。
7.天际出现了一抹紫红色的朝晖,像绽开的红玫瑰。
8.寒风吹,落叶飘,冬至悄然到,天骤冷,气渐寒,添衣来保暖,多通风,多运动,天寒体要健,餐温补,汤驱寒,不换红润颜,心常念,情不断,冬至诉情愿,冬至快乐。
9.空中飘着雪花,小小的白羽毛,又像吹落的梨花瓣,零零落落。
10.转眼秋天过,冬天已来到。气温急剧降,寒意袭心间。添衣是首要,其次暖壶陪。还冷空调开,再把暖被抱。最后趁热送上暖暖的祝福:立冬快乐!
11.冬天从这里开始,春天会回到你身边。
12.因静谧而皎洁;雪,因思念而泛白;情,因牵挂而特别;时光,因轮回而变换了季节;祝福,因立冬而送出了体贴。愿你温暖不缺,快乐不绝。立冬快乐,幸福常伴!
13.像这种冷到连动一下都觉得无力的天气,见到你就像见到了阳光。
14.在姥姥家时,最美的景象便是早晨,太阳即将出来的那一刻。因为姥姥家在农村,所以,那里有很多条别雪覆盖着的小路,也有许多被白霜覆盖着的小树。当那个时候,树上白色的霜被刚露出脸的太阳晒的粉红,好看极了!
15.聆听冬的步履,落叶飘红了思绪;流水替我寄语,幸福正在等你;清霜冷絮铺地,凝聚美好情意;当问候轻轻响起,声声祝福传递。立冬送你无尽惬意,祝你万事如意!
16.旧宅的邻居奶奶惬意的享受着初冬的暖阳,脚下的混种短毛猫懒洋洋的躺在老人的脚下,时不时的微睁一下单眼,警觉的扫视着它的领地,是否有胆大的鼠辈出没!板凳上的老式收音机已经陪伴了老人十几个春秋,因为功能简单所以一直没有坏,也很好用,喇叭里传出略带电声的声音若隐若现的飘散开来:“今天是农历甲午年闰九月十五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节气,”原来冬天已经到了!
17.立冬到來树叶泣,风卷起舞化为泥。原野苍茫人有情,发条短信传送你。友谊电波来传递,穿暖吃好过冬季。早起运动身体好,愿你幸福最美气!
18.立冬来临,送你惊喜:围巾一条,让你温暖整个冬季;手套一双,让你保暖以防冻僵;美食一桌,让你营养丰富均衡;短信一条,让你幸福永永远远!
篇5
2.马上就要立冬了,意味着真正的冬天的到来,大家要乃时增添衣物做好过冬的准备。
3.没机会说的我爱你,此刻都成了天凉请加衣。
4.站在立冬的风景里,遐想变成一叶扁舟,翳叶洁白梦幻的扁舟,载我在雪浪里一路飘摇,观冬之美景,看那洁白的雕塑挺成雪树银花,望那飞舞的雪花诠释冰清玉洁,听那呼呼的北风唱响冬日的欢歌,感受这个时节我送上的暖暖祝福:立冬快乐。
5.又是一年立冬到,天凉注意保健康;流行感冒要提防,强身健体放心上;饮食注意营养足,多吃蔬果多喝汤;朋友关怀莫忘掉,愿你快乐幸福唱!
6.如果你够及时,能赶上这个冬天,与我一起看电影,吃火锅,喝奶茶,那么这个冬天一定很美好。
7.冬风,脚步徜徉;冬月,婉若烛光;冬雪,轻飞曼舞;冬阳,洒满心房!霜凝雾起立冬日,温馨祝福悄然至,日月四季遥相映,风雪千里寄相思!冬天快乐!
8.风吹叶落遍地枯,一片荒凉见野兔。冷风飕飕棉衣穿,朋友腿寒穿皮裤。莫要呆家太孤独,暖阳散步去水库。买条肥鱼炖汤喝,补养身体享口福。愿你立冬吉安康!
9.我一时无语,然而就在这一刻,那份牵挂却温柔的洋溢着,流过我那心底最,最柔软的角落。踏着初冬那被冷落的节奏,数落着跌进那缠绵里的无限情思,在无限的隽永里怀念着那绵绵不绝的感伤!初冬的夜,月光悄悄地,轻轻地吻过我冰冷的脸,于是思绪凌空,听着心底那彻然流动的往事!
10.记得,天冷了,多加衣。别感冒了!假如你不幸(中奖)不小心打了个喷嚏,请记得,那一定是我们在想你们哦!立冬欢乐!
11.泡一杯奶茶,暖手思友;品一杯香茗,思念故人;听一首老歌,翻出回忆;发一条短信,联络朋友;道一声问候:立冬时节,注意身体!
12.立冬了,清莹的雪花在风中飘荡,纯纯的友情在心弦滑动,暖暖的问候愿为你保暖御寒,深深的祝福在万水千山飞送。朋友,天冷了,多保重身体,愿你幸福安康,有一个开心快乐的冬季!
13.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14.立冬时节马上到,御寒常识很重要:出门要穿厚外套,睡觉被子要盖牢,多吃水果和青菜,别忘还要多晨跑,保持良好的心态,脸上时刻带微笑。祝您立冬健康,幸福快乐!
15.初冬至,天转凉,问候挂心肠;叶儿黄,寒气涨,冷时添衣裳;托浮云,唤流水,提醒保健康;至,问候来,幸福又吉祥。
16.知道雪为什么是白色的吗?因为它忘记了原来的颜色。
17.又到了洗澡靠勇气,洗衣靠毅力,起床靠爆发力,出门上课靠洪荒之力的季节了。
篇6
散文,从音韵上就给人一种享受,读起来总是那么舒展,那种感情,绝不窝囊,更不会像那些鼻?的人。
每个读者都能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块水域,这就是善于铺陈拉拢读者的大家魅力。
读到好的散文,就像是给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从中会有所感悟和沉思。
杜拉斯说过,写作是一场暗无天日的自杀,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享受这自杀的过程,呵呵,那我岂不是要自杀很多次?
我喜欢写作,用笔抒发自己的情感,发泄自己的不满。不知道我的作品能感动多少读者。我同情所有的诗人,诗人的心大多细腻的敏感,心碎也是常有的事,但是我还是喜欢写一些自称是诗的文章,其实那些都是四不像。
冬夜里,我明白了刘亮程《寒风吹彻》疼痛;心碎时,我会晤了毕淑敏的散文《造心》的内涵;别离时,我读懂了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深情。
我羡慕鱼儿,羡慕它的3秒钟记忆,这样可以忘记一切烦恼,我又同情鱼儿,同情它的3秒钟记忆,因为它记不起以前的快乐。
文字,直接的,间接的诉说着作者的所感所想,触摸文学,我邂逅了黛玉。我爱黛玉,欣赏她的才华,她的资质与沉鱼落雁的美为我所动容,我知道她只是小说里一个虚构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塑造的一个人物,但是,倘若人世间真有黛玉,我想,我一定是她的嫡系后代,和她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一种浓浓的血缘关系。我钦佩她,我敬仰她,在我心中,她就是神,神圣不可侵犯。
写作就像演戏,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风格,就像演员在饰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享受表演的这个过程,因为会有新的收获和心的收获。
品读作家的文章,认真的回味着文字中淡淡的忧伤,他们将情感融于文字,带给读者以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享受。
作为一个忠实的读者,我很想深入作家的心,聆听他们内心的叹息,那个时刻,读者的心与作者的心可以隔着时间,隔着空间,无限的链接。
篇7
破蛹成蝶蝶恋花,浮尘起风风伴雪。——题记
风萧萧兮,大雪纷飞,鼓瑟瑟兮,尘埃未定。前瞻古人,多少有志之士迷恋于纷扬的雪景中,纵使现实残酷,理想遥远,抱负未成,雪却一直是他们的灵魂的寄托。
雪啊,你在四季中轮回,沧桑湮没了多少究其一生寻找你的文人啊?然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纵有高谈阔论,怀古伤今,但用任何墨客笔下的文字来形容我对你的慕恋都显得过分苍白。
自缘起,舞动的你在我思绪中悄然而下,我早已无法忘怀。你那轻纱般的衣袂尽管刹那间便已化为抹痕,却在心底化作永恒……
初冬的雪,轻柔委婉,尘世之眼无法洞穿你的凄冷,任何期盼你的余热都将把你化为泪滴。唯有静心聆听,闭眼直视黑暗,那丝娇柔方化洁白如微光,为人生引向天际。我不敢伸手轻捧着一抹空中的你,只因不愿让你化为潺水从指尖流逝。
雪朵渐渐落下,微风的颂扬中,曾经的浊世仿佛化成空灵,一切虚华都已被洗涤。白纱掩地,遍野阡陌雪花开。人间绵愁随风而散,白皑的你正笑得灿烂!你的存在让人们忘却了寒冬的到来,“与其怀揣对未来未知的无奈,不如充实地拥抱现在”,那一声声心语让年华消逝的人们倍感不一样的温暖。
星云月下,漫天飘雪自天来。寒风吹彻,独自一人,倍感萧瑟。暮雪倾城,茫茫无际,数羽飘雪仿佛无尽。空灵中舞动的你,在这片广袤的银白中是否享受着快乐呢?
我侧身聆听,我试着闭上双眼,朦胧随之映生:逸扬的雪滴化为天幕下的雨帘,没有纷扬的大雪,只是一抹涟漪,轻抚我的臂肩。淡淡地相视一笑,也许只是你短暂飘扬中的刹那,却化作青春的雪花在我心中怒放。银色下掩泣的花瓣逸下晶莹的暖流,缓缓地,流进了我的脑海,渗进了我的灵魂,温暖着那颗寒冬中期盼你的心。
眼前纵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阔,却远比不上意境中的凄美,那纷扬的雪只是落在纤绿的枝头上,滴在泛起的涟漪中。飘着,晃着,卧在心灵之上。没有细雨的连绵,没有夏荷的绽放,没有秋风的飒爽,也没有寒冬的狂妄,你只是严冬中的一抹银白。曾经的曾经,不忍让你有任何磕碰,却在张开掌心的刹那,在我还没来得及耳语之时,你早已化为了泡影随风而去。融化的雪儿啊,化为涓细的流水在指间流淌,那种清澈,是我看透了你么?不,永远都不,只是你融在我的心里,无论多少个冬季,我再也无法放开。
又见枝头吐新芽,唯独惆怅泪彷徨。初春带来了世界的希望,却也带着你的绝望。喜欢舞动的你注定有着落下的一刻,你那逸扬的身影,舞动中带来喜悦,静默中带来欣慰,无一不让人怀抱希望。当你虚掩的枝头露出灿烂的绿,这是人们最沉醉的时刻啊,然而却有多少人惦记着你即将逝去的青春呢?我默默俯身,却拾不起一抹……那时我才发现,纵然你已在我心里留下不灭的烙印,而我却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错过。
当思绪回到原点,至缘灭?生命中不曾出现过的你,多少次与我错过?或有意,或命运,莫深究罢。世上既有慕恋花之扑蝶,何不能有恒伴雪之长风?我愿用余生的温热化作恒风,伴你起舞,愿在那雪中舞动的你找到自己梦寐的人生,闪烁你的灿烂!
篇8
高寒山区的孩子天真、可爱,但是现实的桎梏,正如无数报道中描述的那样:他们的家庭都很贫穷,有的家庭年收入还不到1000元人民币。
他们的肩膀比我们想象中还要负重许多。他们中有的人失去双亲,和年迈的祖母一起生活。有的一家五口人,全年的收入才260元;有的爸爸得了尿毒症,仅靠妈妈一人,在田里做着粗重的农活,供养4个孩子和孱弱多病的爷爷奶奶……因为贫穷,学生们放学回后家能吃到的,只有自家地里刨出来的土豆。即便生活如此艰辛,许多成绩优异的孩子还是不放弃理想,坚持饿着肚子上学,而他们最大的奢望就是能拥有一支铅笔。
如何帮助这些孩子?钜派投资集团董事长胡天翔先生,第一时间了解到大凉山地区的小学生艰苦的生活现状时,立即以个人名义捐助了50名尚未得到救助的贫困小学生,并表示将一直帮助这群奋发上进的孩子,步入大学的殿堂。钜派投资集团是一家富有爱心的企业,懂得感恩,用善行回馈社会。在董事长胡天翔先生身体力行的倡议下,钜派的TA1团队利用休息日,来到街头巷弄,呼唤爱心人士的加入,伸出援手帮助远在大凉山的孩童。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呼吁得到了很多民众的响应,大家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活动共募集金额十余万,并将所有善款实名制转入,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义工联创办的“善行凉山,一对一助学”项目。
冬天来临,寒风吹彻,大凉山的孩子们是否有御寒的衣服、温暖的食物、上学的山路是否湿滑泥泞……他们的近况牵动着每个钜派人的心,大家群策群力,一直为慈善助学努力奉献着。明年三月,我们还将亲赴大凉山,在料峭春寒中为贫困山区的孩童送上助学资金,一对一地救助学龄儿童。
篇9
刘亮程身份卑微,生活在卑微的地方。刚接触他的书时,我一直以为他是从乡村走出来的,然后生活在北京或哪个大城市,书写他对乡村的记忆,就像沈从文,他笔下的文字全都是记忆中的故乡。没有想到,刘亮程是个农民,生活在新疆某个靠近沙漠的小村庄。这个小村庄隐没在国家的版图中,没有名字,没有经纬度。历代统治者不知道他的疆土上有黄沙梁这个村子。“对于黄沙梁这个小村庄,因为它太偏远,谁都不可能走到那里,不可能认识和了解它。”刘亮程在这里度过童年和青年时期。“我总共只上过五年学,三年初中,一年多小学。”刘亮程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黄沙梁。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枝展叶。刘亮程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他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长篇小说《虚土》。其中《寒风吹彻》《我改变的事物》和《今生今世的证据》等文章入选中学教材。
刘亮程的师承都是一些钟情卑微事物、敬畏渺小生灵的作家。他说对他影响最大的作家是庄子和屈原。“早年在乡下我读过一本《楚辞集注》,屈原那种漂流于大地间的精神气息,我领悟了一些。后来读庄子。第一次读就觉得熟悉,好像庄子就是我们村里一个姓庄的老头,他描述的那些风、秋水、山木、死亡……似乎都在我们村里。我能听懂他说的话。”整部《庄子》展现的就是一个古人坐在大地某一个角落而生出的无边无际的冥想。其中最脍炙人口的要算那个“触蛮之争”的寓言故事。庄子说,古时有在蜗牛左角上建立国家的,叫触氏;在蜗牛右角建国的,叫蛮氏。触蛮两国常为争夺土地而战,遗尸数万,流的血可以把橹漂起来;乘胜追击失败的军队,要十五天后才能返回。这种诡谲多怪的想象,在先秦诸子中无出其右者。庄子的生命,上抵高天,下达深地,在他的笔下,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刘亮程从他身上提炼了写作的灵感。与其说庄子是在以理服人,不如说他是在以情感人。同样,刘亮程的思想不是逻辑的,而是审美的。这让我想起西方哲学的一个奇怪的命题――“针尖上到底能站多少个天使?”我觉得,庄子和刘亮程的笔尖上都能站上好几个。
从刘亮程的那些标题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全部兴趣,他密切关注的都是卑微的事物:《对一朵花微笑》《那些鸟会认人》《一场叫刘二的风》《老鼠应该有一个好收成》……他会因为一堆土、一棵树、一墩蒿草、半截土墙而收住脚步,他顺着小路用思想挽留住一些偶然的相遇。在春天的步调里,刘亮程曾耐心地守候一只虫子的临终时光。“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个月或几天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没时间盖房子,创造文化和艺术。没时间为自己和别人去着想。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这些微小细碎的事物,沾染着古老而新鲜的血液,刘亮程发现了它们,把这些永远不会陈旧的东西,收入了自己的村庄。在那里,阳光偏移,但仍在照耀,清风穿过,但仍在吹拂。有人惊讶于这位闭塞大漠上成长起来的农民,有近于天才的思索和声音,但刘亮程却深信――这种声音曾经遍布大地。刘亮程是个奢侈的家伙,在地球人都觉得时间不够用的时候,他居然用整个夏天琢磨一个人、观察一匹马、戏弄一群蚂蚁,经典由此产生!“任何东西都有生命,一切在于如何唤起它们的灵性。”想起了普里什文的《大自然的日记》、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法布尔的《昆虫记》,甚至是艾米莉・狄金森的那些片断小诗。刘亮程对枯燥的村庄生活的诗意表达与上述大师的这些作品相比也不逊色多少。
刘亮程在卑微的事物上找到了整个世界。文学的故乡是每个作家精神之河的神秘发祥地,中国的水乡小镇绍兴、拉丁美洲的一个在泥沼深处的叫马孔多的小地方,对于鲁迅和马尔克斯,无异于整个大千世界上的最亮点,因为那是他们独特的文学存在方式的最佳对应点,是深深烙印着他们灵魂的独特领地。莫言写来写去,写的都是那个叫高密东北乡的小地方,福克纳的全部作品都以南方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则贴着“黄沙梁制造”的标记。“土地会像长出麦子和苞谷一样长出自己的言说者”。在不知不觉之中,刘亮程把一个小村庄的事情做大了。通过这种古今中外的文学比较,我似乎明白了一些关于写作的事情:古今文学同质,中外作家同质。作品的内核同质,是因为人类同质。这其实就是一种创作规律:文学构建是一种精神,乡村也好,城市也好,大地方也好,小角落也好,其实都是创作者借用的场景而已。村庄的人和猫,麦子,蚂蚁,烟囱,风,还有家,从自然界中的细小事物寻找和表达世界观,很沧桑很宿命,但又清澈安静。其实伟大的作品从来就不仅仅只是庄严叙事,那些略带自恋的絮絮碎语中往往反映出人们真切传神的一面。“当这个村庄局限我的一生时,小小的地球正在局限着整个人类。”所以写出了《一个人的村庄》的刘亮程认为,如果他生活在城市,同样会写出一个人的城市。
篇10
阮籍(210年-263年),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作品主要有《咏怀诗82首》、《大人先生传》等。钟嵘《诗品》置阮籍诗歌于“上品”:“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有网评认为,阮籍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写晦涩诗的诗人。笔者不以为然。只因诗人的个性虽突破了现实的沉渊,致使咏怀这一意态径呈风骨朗朗,而字里行间犹泛忧郁之光。在此意义上,情怀与风骨相互激荡,忧郁仍被推向玄泛的边缘。这也许是阮籍诗性不传之秘。本读共选阮籍咏怀诗49首。
一
夜中不能寐,
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
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
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
忧思独伤心。
二
嘉树下成蹊,
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
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
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
去上西山趾。
一身不自保,
何况恋妻子。
凝霜被野草,
岁暮亦云已。
三
天马出西北,
由来从东道。
春秋非有托,
富贵焉常保。
清露被皋兰,
凝霜沾野草。
朝为媚少年,
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晋,
谁能常美好。
四
平生少年时,
轻薄好弦歌。
西游咸阳中,
赵李相经过。
娱乐未终极,
白日忽蹉跎。
驱马复来归,
反顾望三河。
黄金百镒尽,
资用常苦多。
北临太行道,
失路将如何。
五
昔闻东陵瓜,
近在青门外。
连畛距阡陌,
子母相钩带。
五色曜朝日,
嘉宾四面会。
膏火自煎熬,
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
宠禄岂足赖。
六
炎暑惟兹夏,
三旬将欲移。
芳树垂绿叶,
青云自逶迤。
四时更代谢,
日月递参差。
徘徊空堂上,
忉怛莫我知。
愿覩卒欢好,
不见悲别离。
七
灼灼西隤日,
余光照我衣。
回风吹四壁,
寒鸟相因依。
周周尚衔羽,
蛩蛩亦念饥。
如何当路子,
磬折忘所归。
岂为夸誉名,
憔悴使心悲。
宁与燕雀翔,
不随黄鹄飞。
黄鹄游四海,
中路将安归。
八
步出上东门,
北望首阳岑。
下有采薇士,
上有嘉树林。
良辰在何许,
凝霜沾衣襟。
寒风振山冈,
玄云起重阴。
鸣鴈飞南征,
鶗鴂发哀音。
素质游商声,
凄怆伤我心。
九
登高临四野,
北望青山阿。
松柏翳冈岑,
飞鸟鸣相过。
感慨怀辛酸,
怨毒常苦多。
李公悲东门,
苏子狭三河。
求仁自得仁,
岂复叹咨嗟。
十
开秋兆凉气,
蟋蟀鸣床帷。
感物怀殷忧,
悄悄令心悲。
多言焉所告,
繁辞将诉谁。
微风吹罗袂,
明月耀清晖。
晨鸡鸣高树,
命驾起旋归。
十一
昔年十四五,
志尚好诗书。
被褐怀珠玉,
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
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
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
荣名安所之。
乃悟羡门子,
噭噭令自嗤。
十二
徘徊蓬池上,
还顾望大梁。
绿水扬洪波,
旷野莽茫茫。
走横驰,
飞鸟相随翔。
是时鹑火中,
日月正相望。
朔风厉严寒,
阴气下微霜。
覊旅无俦匹,
俛仰怀哀伤。
小人计其功,
君子道其常。
岂惜终憔悴,
咏言着斯章。
十三
独坐空堂上,
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
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
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
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
晤言用自写。
十四
西方有佳人,
皎若白日光。
被服纤罗衣,
左右佩双璜。
修容耀姿美,
顺风振微芳。
登高眺所思,
举袂当朝阳。
寄颜云霄闲,
挥袖凌虚翔。
飘飖恍惚中,
流眄顾我傍。
悦怿未交接,
晤言用感伤。
十五
于心怀寸阴,
羲阳将欲冥。
挥袂抚长剑,
仰观浮云征。
云间有玄鹤,
抗志扬哀声。
一飞冲青天,
旷世不再鸣。
岂与鹑鷃游,
连翩戏中庭。
十六
夏后乘灵舆,
夸父为邓林。
存亡从变化,
日月有浮沉。
凤皇鸣参差,
伶伦发其音。
王子好箫管,
世世相追寻。
谁言不可见,
青鸟明我心。
十七
殷忧令志结,
怵惕常若惊。
逍遥未终晏,
朱华忽西倾。
蟋蟀在户牖,
蟪蛄号中庭。
心肠未相好,
谁云亮我情。
愿为云间鸟,
千里一哀鸣。
三芝延瀛洲,
远游可长生。
十八
拔剑临白刃,
安能相中伤。
但畏工言字,
称我三江旁。
飞泉流玉山,
悬车栖扶桑。
日月径千里,
素风发微霜。
势路有穷达,
咨嗟安可长。
十九
朝登洪坡颠,
日夕望西山。
荆棘被原野,
羣鸟飞翩翩。
鸾鹥时栖宿,
性命有自然。
建木谁能近,
射干复婵娟。
不见林中葛,
延蔓相勾连。
二十
周郑天下交,
街术当三河。
妖冶闲都子,
焕耀何芬葩。
玄发发朱颜,
睇眄有光华。
倾城思一顾,
遗视来相夸。
愿为三春游,
朝阳忽蹉跎。
盛衰在须臾,
离别将如何。
二十一
得失又何求,
岂效路上童。
携手共遨游,
阴阳有变化。
谁云沉不浮,
朱鳖跃飞泉。
夜飞过吴洲,
俛仰运天地。
再抚四海流,
系累名利场。
二十二
驾言发魏都,
南向望吹壹。
箫管有遗音,
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
贤者处蒿莱。
歌舞曲未终,
秦兵已复来。
夹林非吾有,
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
身竟为土灰。
二十三
一日复一夕,
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
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
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
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
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
谁知我心焦。
二十四
一日复一朝,
一昏复一晨。
容色改平常,
精神自飘沦。
临觞多哀楚,
思我故时人。
对酒不能言,
凄怆怀酸辛。
愿耕东皋阳,
谁与守其真。
愁苦在一时,
高行伤微身。
曲直何所为,
龙蛇为我邻。
二十五
世务何缤纷,
人道苦不遑。
壮年以时逝,
朝露待太阳。
愿揽羲和辔,
白日不移光。
天阶路殊绝,
云汉邈无梁。
濯发旸谷滨,
远游昆岳傍。
登彼列仙岨,
采此秋兰芳。
时路乌足争,
太极可翱翔。
二十六
嘉时在今辰,
零雨洒尘埃。
临路望所思,
日夕复不来。
人情有感慨,
荡漾焉能排。
挥涕怀哀伤,
辛酸谁语哉。
二十七
壮士何慷慨,
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
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
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
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
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
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
气节故有常。
二十八
王业须良辅,
建功俟英雄。
元凯康哉美,
多士颂声隆。
阴阳有舛错,
日月不当融。
天时有否泰,
人事多盈冲。
园绮遯南岳,
伯阳隐西戎。
保身念道真,
宠耀焉足崇。
人谁不善始,
尠能克厥终。
休哉上世士,
万载垂清风。
二十九
鸿鹄相随飞,
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
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实,
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
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
携手共言誓。
三十
生命辰安在,
忧戚涕沾襟。
高鸟翔山冈,
燕雀栖下林。
青云蔽前庭,
素琴凄我心。
崇山有鸣鹤,
岂可相追寻。
三十一
鸣鸠嬉庭树,
焦明游浮云。
焉见孤翔鸟,
翩翩无匹羣。
死生自然理,
消散何缤纷。
三十二
十日出旸谷,
弭节驰万里。
经天耀四海,
倐忽潜蒙泛。
谁言焱炎久,
游没何行俟。
逝者岂长生,
亦去荆与杞。
千岁犹崇朝,
一餐聊自已。
是非得失间,
焉足相讥理。
计利知术穷,
哀情遽能止。
三十三
夸谈快愤懑,
情慵发烦心。
西北登不周,
东南望邓林。
旷野弥九州,
崇山抗高岑。
一餐度万世,
千岁再浮沈。
谁云玉石同,
泪下不可禁。
三十四
惊风振四野,
回云荫堂隅。
床帷为谁设,
几杖为谁扶。
虽非明君子,
岂闇桑与榆。
世有此聋聩,
芒芒将焉如。
翩翩从风飞,
悠悠去故居。
离麾玉山下,
遗弃毁与誉。
三十五
危冠切浮云,
长剑出天外。
细故何足虑,
高度跨一世。
非子为我御,
逍遥游荒裔。
顾谢西王母,
吾将从此逝。
岂与蓬户士,
弹琴诵言誓。
三十六
河上有丈人,
纬萧弃明珠。
甘彼藜藿食,
乐是蓬蒿庐。
岂效缤纷子,
良马骋轻舆。
朝生衢路旁,
夕瘗横术隅。
欢笑不终宴,
俛仰复欷歔。
鉴兹二三者,
愤懑从此舒。
三十七
儒者通六艺,
立志不可干。
违礼不为动,
非法不肯言。
渴饮清泉流,
饥食幷一箪。
岁时无以祀,
衣服常苦寒。
屣履咏南风,
缊袍笑华轩。
信道守诗书,
义不受一餐。
烈烈褒贬辞,
老氏用长叹。
三十八
少年学击刺,
妙伎过曲城。
英风截云霓,
超世发奇声。
挥剑临沙漠,
饮马九野垧。
旗帜何翩翩,
但闻金鼓鸣。
军旅令人悲,
烈烈有哀情。
念我平常时,
悔恨从此生。
三十九
平昼整衣冠,
思见客与宾。
宾客者谁子?
倐忽若飞尘。
裳衣佩云气,
言语究灵神。
须臾相背弃,
何时见斯人。
四十
多虑令志散,
寂寞使心忧。
翱翔观陂泽,
抚剑登轻舟。
但愿长闲暇,
后岁复来游。
四十一
王子十五年,
游衍伊洛滨。
朱颜茂春华,
辩慧怀清真。
焉见浮丘公,
举手谢时人。
轻荡易恍惚,
飘飖弃其身。
飞飞鸣且翔,
挥翼且酸辛。
四十二
人知结交易,
交友诚独难。
险路多疑惑,
明珠未可干。
彼求飨太牢,
我欲幷一餐。
损益生怨毒,
咄咄复何言。
四十三
有悲则有情,
无悲亦无思。
茍非婴网罟,
何必万里畿。
翔风拂重霄,
庆云招所晞。
灰心寄枯宅,
曷顾人间姿。
始得忘我难,
焉知嘿自遗。
四十四
木槿荣丘墓,
煌煌有光色。
白日颓林中,
翩翩零路侧。
蟋蟀吟户牖,
蟪蛄鸣荆棘。
蜉蝣玩三朝,
采采修羽翼。
衣裳为谁施,
俛仰自收拭。
生命几何时,
慷慨各努力。
四十五
猗欤上世士,
恬淡志安贫。
季叶道陵迟,
驰骛纷垢尘。
寗子岂不类,
杨歌谁肯殉。
栖栖非我偶,
徨徨非己伦。
咄嗟荣辱事,
去来味道真。
道真信可娱,
清洁存精神。
巢由抗高节,
从此适河滨。
四十六
秋驾安可学,
东野穷路旁。
纶深鱼渊潜,
矰设鸟高翔。
泛泛乘轻舟,
演漾靡所望。
吹嘘谁以益,
江湖相捐忘。
都冶难为颜,
修容是我常。
兹年在松乔,
恍惚诚未央。
四十七
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
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
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
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
怆恨使心伤。
四十八
出门望佳人,
佳人岂在兹。
三山招松乔,
万世谁与期。
存亡有长短,
慷慨将焉知。
忽忽朝日隤,
行行将何之。
不见季秋草,
摧折在今时。
四十九
昔有神仙者,
羡门及松乔。
噏习九阳间,
升遐叽云霄。
人生乐长久,
百年自言辽。
白日陨隅谷,
一夕不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