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内容范文

时间:2023-04-05 01:0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谈话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谈话内容

篇1

避谈政治、宗教等可能人人立场不同的话题,有些人虽基于礼貌并不会当场与你争论,但在心中一定十分不舒服,可能你无意中得罪了人而不自知,这自然也失去了社交的意义了。

注意不要一直是One-manShow,风趣幽默的谈吐一向为众人所欢迎,但是请让其他人也有发言与参与的机会,说笑话时也尽量避免宗教、政治性的笑话,若有女士在场也应避免太露骨的黄色笑话,否则亦让人觉得你太轻浮。

避免询问他人穿着、饰物等之价格,可以对他人的打扮加以赞美,但应适可而止不可太夸张,免得对方以为你在暗讽他。请记住:赞美也是一种学问。

不可谈及他人之年龄尤其是女士,这点大概大家都已知道了,但是请注意,女人也不可以问其他女人的年龄。

切勿形成小圈圈,若是你只和自己熟识的人交谈,不但无法达到交友的目的,也会令人讨厌,若有这种情形发生,不妨可以借去倒酒、上洗手间的方式脱离小团体,再伺机和其他人士交谈。

不可窃窃私语,此举会让人有别人当着你的面说你坏话的相同感觉,若真的有私事要交谈时,可以找一个人较少之处或角落私下交谈即可。

有不同国际人士在场应―律使用英语,因为在场所有人都有听与说的权力,不可将之排除在外。

主人或宾客在发言时请立即安静下来以示尊重,待发言完毕后可再继续未完的话题。

谈话内容一般以天气、各地的风俗民情以及有趣的事情为佳。例如,在饮酒时,你可以谈谈我国的酒类以及饮酒文化与西洋有何异同,或是各国的节日等,让众人皆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可增长彼此的见闻。

小刘摘自锦程物流网

打翻酒的时候

佚 名

宴会上常会不小心把酒打翻,怎么办呢?

打翻白酒比较好处理,只要确定酒未渗透桌布沾到木质桌面,其他都不难解决(因为酒会破坏桌面。)而白酒不太会残留在桌布上,丢进洗衣机冲冲就行了。最重要的是,得赶快用餐巾把酒抹干,然后拿纸巾垫在桌布和桌面之间。

打翻红酒就麻烦得多,留下的渍痕可能怎么也洗不掉,所以一打翻就要尽快处理。如果你是闯祸的客人,听到人说“大家不要动,我会处理”,就最好别动;如果现场有服务生,服务生会处理;如果没有服务生,主人又不反对,除了道歉外,应该立刻跑到厨房拿纸巾、抹布或苏打水。

首先,除去桌布下的残酒,再从上头把酒吸干,拿纸巾垫在桌布下保护桌面。接下来,可在红酒渍上撒一大堆盐,也可以倒苏打水然后用干净抹布吸干。如果席位桌垫上打翻红酒,则立刻把布垫浸在冷水里;如果没桌布,只好等客人都离开后再用冷水泡。

篇2

关键词:内蒙古岩画;题材;风格

中图分类号:K87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5-0077-02

岩画是古人刻绘在岩石上的图画,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造型艺术。它以图象形式记录了人类为生存而斗争的连续性篇章,揭示了人类发展史中各阶段的社会形态、经济模式、风俗习惯、民族心理、以及人类与大自然间的种种关系,它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信息源泉。

在内蒙古辽阔无垠的大地上。自古以来生活着众多民族。他们一代又一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以勤劳智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开拓了自己美好的家园,同时也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岩画。这些岩画像一部艺术的史诗,历史的画卷,从多方面描绘出北方先民火热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讲述着历史上一个又一个曾经发生的故事。内蒙古是我国乃至世界岩画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一、岩画的题材内容

内蒙古岩画所反映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但绝大多数表现的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形象。除了表现各种动物,岩画还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1.狩猎是内蒙古岩画中非常流行的题材。分单人猎、双人猎和大型围猎场面。猎人使用的工具有弓箭、弩箭和投标,猎取对象多半是羊、马、鹿、牛等性情温顺的食草类动物。作画者准确把握狩猎瞬间,把猎人的沉着与猎物的猖狂逃奔刻画的惟妙惟俏。画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大量岩画在这一地区出现,反映出狩猎业在当时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2.放牧场面是内蒙古岩画中常见的题材。在广袤的原野上。各种家畜悠闲的吃草、嬉戏。牧人或骑马或站立守护着畜群。画面恬静祥和。真实感人,展示了草原上草茂畜壮、欣欣向荣的牧业景象,是古代放牧的真实写照。

3.原始崇拜内容在岩画作品中占有一定数量。包括太阳神、人面像、巫师和动物蹄印崇拜等画面。远古时期,由于受当时生产力水平和认识条件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界中许多事物及现象无法解释,于是便幼稚地认为。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受神支配,如日升日落由太阳神操作。月盈月亏由月亮神操作,刮风有风神掌管,下雨有雨神支配。在阴山岩画中出现众多“太阳神”形象,作画者在表现太阳神时往往把神人格化,在作画时先画一个人的面部形象,然后在周围刻上光芒射线。人们之所以崇拜太阳,是因为太阳能给大地带来光明。带来温暖。带来生命。人面像是早期岩画中重点刻画的内容。人面像是刻画的人的面部形象。画面庄严肃穆,充满威严神秘色彩,是对神灵的一种人格化表现形式,反映了古人对神灵和面具的崇拜。巫师是内蒙古岩画中的典型形象之一,画面中的巫师头戴饰物,身系尾饰,双手上举。两腿分开呈半蹲姿式,属典型的作法祈祷动作。巫师作法是早期人类最盛行的社会生活之一,其中充满功利主义色彩。古人认为,巫师具有通天地、祈鬼神的法力,通过巫师作法能将人的愿望上达于神,又能将神的旨意传达与人,只要作法祈祷,就能求得神灵保佑自己。实现愿望。因此,巫师作法形象也是古代巫术活动在岩画中的反映。动物蹄印是乌兰察布岩画中独具特色的内容,它是畜牧经济的产物。在北方畜牧经济时代,家畜是人们生存的物质基础,同事也是财富的象征。动物蹄印被牧人当作家畜的主要标识凿刻在岩石上,然后通过祈祷膜拜后,就可以实现家畜繁殖兴旺的愿望,具有生殖崇拜意义。

二、岩画的产生

广义的说,岩画是人类历史上遗留至今数量最多,分部最广。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绘画作品。然而,古人在那种艰辛的生存环境中,凿刻数量如此巨多的岩画,其目的并非单纯为了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欣赏自己的绘画作品,或是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内容给后人留下考古资料。它的直接目的是充满功利主义的实用价值。首先。众多岩画是巫师用赖作法祈祷的神祗,是“硬礼膜拜”的对象,如太阳神像、人面像,动物蹄印以及表现“射中”猎物的狩猎巫术图案。其次,部分岩画具有传递信息,警示人们的功能。作画者在猛兽经常出没之地刻上虎、狼、豹图像以示警戒;在山洪暴发、山崖崩裂之处刻上山神水怪形象以示敬畏:在两部落经常发生纠纷之地刻上各自的图膊标记以示界限。第三。一些岩画具有记录事件的功能。在内蒙古岩画中经常见到征战和大型围猪场面,有一幅大型战斗场面,画面着重表现了胜者一方英勇杀敌和败者被杀的情况。这副岩画显然是胜者一方对某次战斗的记录,以炫耀己方的勇敢和胜利。大型围猎场面是对某次成功围猎作了形象的记录。画面凿刻了众多猎人持弓搭箭。对猎物形成包围之势。此次卫列无疑获得巨大成功,因此,凿刻围猎图以示纪念。

岩画的产生,起初并非出于审美目的,尤其是早期岩画,其主要目的在于谋求功利,但是,在客观上也凝聚着古代先民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追求。他们的审美观点都真实生动的体现在岩画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功利美。在早期岩画中处处表现出“实用”目的,这种“实用岩画”即是通过巫师作法手段以达到自己在经济上能够得到实惠。表现在狩猎岩画中强调猎人“射中”猎物;在畜牧岩画中则重点表现动物以及与家畜增殖有关的动物蹄印崇拜。并在动物造型上力求做到真实、自然和准确,突出表现了图像的写实性和具像性,反映了早期先民自然纯朴、天真稚嫩的审美情趣。晚期岩画的突出特点表现出明显的图案化、程式化趋势。动物造型不在追求真实准确,而普遍表现出具有固定程式的装修图案。这时期的形象刻画不再是对原物的简单抄袭和照搬,相反作者表象出丰富的想象力,充分运用夸张与象征手法,把生活中捕捉来的物象加以提炼并使之行成固定图案,体现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念。画面表现出浓厚的艺术创作色彩。

三、岩画的制作方法

内蒙古岩画主要采用磨刻、凿刻和划刻等方法制作。磨刻法是早期岩画制作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它是用石头在岩画上进行长时间研磨形成图案,画面光滑细密。凿刻法是岩画制作的主要方法,是用金属锐器在岩面上凿刻出图像。画面自然、规整、清晰,造型生动、准确、流畅。划刻法是用金属锐器在岩石上划刻出图像,划痕细而浅,属于线条式的绘画,使用划刻法制作的岩画画面明快简捷,作画时代一般较晚。

四、岩画存在的现实意义

篇3

关键词:高职;金融学基础;教学内容;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018-01

一、金融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必要性分析

1、课程教学目标的再定位要求优化教学内容

金融学基础是投资与理财专业的职业通用能力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可提炼出众多职业岗位的基础工作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课程以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依据,以任务驱动为模式,在整合传统金融学课程知识框架的基础上更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对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训练为多个工作岗位提供基础能力的支撑。金融学基础课程对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学基础是一门纯理论课,本身并没有具体的工作岗位对应,但是后续的各门专业课所对应的工作岗位中的基础能力却需要在这门课中得到培养。

2、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置要求优化教学内容

金融学基础涉及范围广泛,其中很多子项目都可以衍生为投资与理财专业的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因此各相关课程之间不可避免的会有内容重复的现象出现。同时,弄清相关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统筹安排,协调其相互关系,就可避免本末倒置和重复讲述,可以为突出重点、精讲讲透赢得时间,并为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创造条件。

二、金融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探索与实践

1、优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金融学基础涉及的面较宽,其中很多子项目都可以衍生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如何恰当选取教学内容非常重要。我们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既针对特定工作岗位设计特定工作技能的训练,又设计可适用于多种工作岗位的通用能力的培养;既满足了企业对入职员工的要求,保证了学生获得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更通过通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金融局势多变,教学内容必须能够跟上实际国情,保证时效性和新颖性。(1)根据企业行业发展对金融相关工作的要求来确定课程内容。我们通过对行业企业进行调研,与行业专家进行深谈,力求课程内容能够更符合行业企业发展对国际金融相关工作的要求。(2)根据学生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来确定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的选取依据金融相关业务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来设计,并充分发掘隐藏在各种专业职业技能背后的通用职业技能的要求,充实内容,力求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能力培养,能够积累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3)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来确定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的选取既关注具体的操作型工作任务,又突出分析型的工作任务。逐步培养学生对分析能力的重视,培养学生金融意识和职业素养,让学生逐步提升作为相关从业人员对金融形势的敏感性,形成短期无法速成的积累和沉淀,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4)根据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来确定课程内容。金融学基础知识是投资与理财专业各项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都会涉及到得重要内容。按照投资与理财专业的“课证融通,对证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在金融学基础的课程教学中,切实做到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做到无缝对接,结合课程内容将考试内容充实到教学中,从而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必须、够用的金融学基础。

2、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金融学基础涉及面宽,并非对应某一个特定的工作岗位,其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决定它可以为很多岗位提供基础能力的培养,安排教学内容时很难根据某个岗位的工作流程来进行,所以我们选取了投资与理财专业相关岗位中的证券投资分析和理财规划。所以本门课程的内容并不能反映这些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的全部过程,但我们却可以从中提取“基础工作过程”,某一个“基础工作过程”甚至可以为多个工作岗位的后续工作奠定基础。(1)从投资与理财专业整个课程体系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剥离与整合。金融学基础中所涉及到其他专业课程会涉及到得内容如保险、国际金融部分,则完全从投资与理财专业的金融学基础的教学内容予以剥离。(2)提取“基础工作过程”,按照教学规律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鉴于专业基础课本身的特质,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提炼出“基础工作过程”,这一过程甚至可以为多个工作岗位所共用。(3)设置“能力流程”与“操作流程”双重指标。在工作的流程性明显的部分,我们提取基础工作过程,按照工作流程来组织课程内容。并且本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于对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并非单纯的操作能力的训练,所以本课程在内容组织上会采取“能力流程”和“操作流程”双重指标,依据工作对将学生能力的由浅入深去组织课程内容,这一原则决定了本课程的整体内容架构。(4)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对于操作型的工作任务,我们引导学生在课堂外借助相关软件进行模拟训练,包括通过证券交易软件查看证券时时行情,将课程内容融合在具体的操作任务中,以另一种形式体现本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

总之,在高职金融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优化要紧密围绕培养复合型、应用性、技术型第一线实用人才的目标,认真分析相关岗位群的实际需要来选取教学内容,岗位需要什么内容,我们就设置什么内容,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就业为指导的思想;教学内容的优化还要抓住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主线,人才的两大重要标志是能力和素质,能力的大小、素质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人才的价值,也决定了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毕业生的高素质和高能力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所以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时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参考文献:

篇4

(1)安全监视。利用计算机对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其电气系统的各种参数和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巡回和周期性的测量和检查。对于不同的运行工况(如正常、异常、起停过程、事故)检测的内容和周期是不同的。采集数据后还要进行必要的处理,例如判断数据的正确性,对某些参数的修正,进行参数滤波等。(2)正常调节。在正常运行时,对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主铺设备进行直接或间接控制。在运行中,因不断受到内外部条件及干扰的影响,一些被调参数(如气压、气温、水位、流量、风量等)经常发生变化,这就要利用自动调节器,根据被调量的偏差值,按规定的调节规律进行调节,使之保持为预期的数值。最简单的是单回路调节系统。(3)机组起停。高参数和大容量机组的汽水系统、燃烧系统、除氧给水系统十分复杂,使机组起停时的控制十分困难。在从冷态到带负荷(几小时到十小时)的过程中,升温升压、汽轮机升速、初负荷保持、升负荷等几个阶段,工况不断变化。为了保证起动设备的安全,减轻运行人员的劳动强度,要对各种参数的设备状态进行监视、判断和计算,然后对各调节器和程序控制回路发出指令,或者直接去调节和操作发电机组。

水电厂自动化

水电厂还应考虑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要求水电厂的自动化要能适应这些要求。水电厂自动化也是从单机自动化开始,首先实现机旁的仪表监视和报警,就地操作和单个元件的自动化,例如电气液压型的调速器、复式励磁电压校正器等。随着水电厂机组数量的增多和单机容量的增大,以及水屯的梯级的开发和逐步实现水电厂、梯级水电厂的集中控制,采用对全厂和梯级水电厂运行状态的巡回检测,全厂主辅机的集中起停,自动调频和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的成组调节,机组的优化运行,稳定的监视和控制等。

配电自动化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供应电能的最后一个环节,其自动化主要任务是保证经济安全供电和负荷供需平衡的控制和管理,使用户得到一定数量优质、廉价的电力供应。配电自动化的主要功能有下列几方面:(1)电网的监视和自动操作。通过装在配电开关和配电变压器上的终端,采集信息和数据,并接受遥控操作命令,如投切配电网中联络断路器或分段开关,以便切除故障或调整潮流。(2)无功功率和电压自动调控。在电压变动时,自动投切静电电容器或调节变压器分接头。(3)用户的监控。对一些用户可采取控制最大需电量、分时计价、按合同规定用电时间等办法进行控制。(4)配电网管理自动化。采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自动成图和设备管理功能,实现配电设备的管理、设备的检修和计划管理、自动抄表、用户报修和报装等多种管理业务的自动化。

变电所自动化

篇5

[关键词]化学;教学;联系;内容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2-0047-03[作者简介]何春峰(1977―),男,江苏海安人,本科,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海安镇隆政初级中学教师,一级。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水平是制约学生认知结构质量及其构建效能的核心条件和基础教学变量之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在组织形式上与教师所给出以及教材呈现出的结构图式非常接近。据此,教师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通过顺序的重整、内容的变更、活动的增补等方法,使知识之间形成“联系”,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同化”过程,实现学习效益的提高。为此,笔者以实践为例,谈谈教学内容“联系”架构的过程。

一、重整顺序,凸显“联系”

化学教材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介。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各地编制了相应版本的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教材承载的教学内容在编排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瑕疵。教者在深入研判教材的过程中常会发现,如果将教学内容的顺序作些微调,知识间即可顺利形成“联系”。这样可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利于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而教师运用重新调整后的内容应序组织教学,能顺应学生认知心理结构,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记忆、保持、理解知识的效果,从而使有意义的学习更为持久。

例如,“液体药品的取用(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上册)”中呈现的内容顺序是“倾倒量取滴加动作技能学习”。教师如果按教材顺序进行教学,则是走在“教教材”的老路上。笔者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文本和插图,然后请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知识提出讨论话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后转入对示例问题1的学习。

示例话题:在家中烧菜时,我们如何品尝汤菜的咸淡呢?

示例问题1:实验室中,如何取用极少量液体样品?较少量、较多量和定量如何取用?

通过学习主体的讨论活动,学生习得液体药品的取用包括“蘸取滴加倾倒量取”等操作方法,再去初步学习动作技能。这让学生认识了液体取用包括“极少量少量较多量定量”等的操作后再去亲历实验的进程,这样的教学组织,可使知识、技能之间形成“联系”,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有效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又缩短了学习时间。通过笔者的点拨、指导,学生从动作练习中还可获知各个操作方法的要点,同时认知了倾倒和滴加是量取的基础。这样做可使教学内容条理更清晰、结构更分明,凸显“联系”。

二、变更内容,完善“联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是形成越来越复杂和抽象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依据学生学习过程的要求,教师有必要使知识之间形成联系,为学生形成抽象认知提供有效帮助。教师把学生学习的外部教学内容加以优化,可促使学生更为顺利地将新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为高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学习由简单低级向复杂高级发展,在“螺旋式”上升中实现学习效益的不断提高。由此,笔者认为教师有必要先对教材内容作出适当变更,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中各知识点的“联系”,使之易于被学生有效接受。

例如,教材中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人教版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下册)”这一内容承载了两类“探究”:一是金属与酸溶液的反应,二是金属与化合物(盐)溶液的反应。旨在通过这两类探究让学生学习反应的类型(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而在笔者看来,这里的两类探究显得有些孤立,知识结构的关联性不够明朗。为此,笔者将第一类探究中在Zn中加酸溶液的反应(九年级上册已学习),变更为在Ag中加入酸溶液。这样做的目的是:1.“伏笔”于“联系”架构;2.使Mg、Fe分别与酸溶液反应速率的比较更为突出。学生实验结束后,笔者让他们在完成示例问题2中发现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无法确定后,引出第二类探究(即探究1~3),从而初步完善内容间的“联系”。

示例问题2:请尝试排出Mg、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探究1:将Cu丝插入AgNO3溶液,观察现象;

探究2:将Al丝插入CuSO4溶液,观察现象;

探究3:将Cu丝插入Al2(SO4)3溶液,观察现象。

接着,笔者再让学生书写第二类探究中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而引导他们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置换反应),最后在解决示例问题3、4、5、6中学习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等原理性知识,从而实现“联系”的完整架构,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系统化的认知。

示例问题3:第一类探究能确定Cu、Ag的活动性顺序吗?哪类探究能确定出Al、Cu的活动性顺序?

示例问题4:将A、B两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中,会出现哪些不同的情况?你有哪些方法判断出它们的活动性?

示例问题5:若A、B都不与稀盐酸反应,你能设计出相应的实验证实它们的活动性吗?

示例问题6:通过学习,你发现判断金属活动性的主要方法有哪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为什么H加括号?

三、增补活动,生成“联系”

在日常教研实践中,无论专家、教研员还是教学一线的教师都曾谈及“课堂教学中需要重视挖掘教材中的生长点”,以加强“初高衔接”。笔者通过研究各地中考实验探究题发现,此类试题通常都融入了初高中教学内容的关联点。这就提醒教师应在教学中关注初高中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整体的认知。当然,教师不能为“联系”而去讲授与初中有关的高中教学内容,但必要时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讨的平台,以弥补初中教学内容深度、广度的不足。

例如,“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学结束后,笔者为学生增补了研究性示例问题7、8和示例习题作为课余时间的主题活动,发展其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认识,为高中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奠定基础,从而生成与高中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示例问题7:Al比Cu活泼,通常指在溶液中Al比Cu更易失去电子转化为各自的离子。请问某溶液中有大量的Ag+需要得到电子,如果将Al和Cu同时放入该溶液,则Ag+可能会先得到哪种金属失去的电子?

示例问题8:请猜想Ag+和Cu2+哪种离子得电子能力更强?如果将Al同时加入到含有大量Ag+和Cu2+的溶液中,又可能会是哪种金属离子先得到Al转化为Al3+时失去的电子?

示例习题: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B.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含铜

C.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

D.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四、结语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将其起点和终点有效建立“联系”,促使学生更加轻松、自信、主动地投入化学的学习中去,最终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科学高效。

参考文献:

[1]王磊,等.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篇6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生活化

一、中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基本概念

体育运动具有非常鲜明的健身性和娱乐性,是人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活动。但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受竞技体育的影响,过分地强调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毅的品质,而忽略了体育的娱乐休闲功能。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中,应该补充和增加一些实用的现代生活体育和娱乐体育,使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让体育锻炼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育思想,是从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的长远目标出发点,从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要出发,更加使教学目标贴近生活化,既培养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又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

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基本要求

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要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批判性的继承、改造、变化。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优化和组合。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内容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几代人实践总结出的结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多进步。

(2)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有助于提练内容生活化的因素。延伸和拓展可以把单一的体育技能、技巧学习向提高学生综合运动能力方向发展。

(3)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具体体现要依靠对教学内容的联想、创造。没有联想、想象,思想就僵化,就没有发展和创造。

(4)民间体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开发利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也是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还可以开发一些民间通俗教学内容,如利用空的饮料瓶、易拉罐、塑料袋、课桌凳、白行车废旧轮胎、旧报纸等易于收集的家庭生活用品来创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体育教材内容生活化的选择和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符合中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容易体会到学习的意义,产生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愿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

三、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途径

实施体育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途径与方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淡化竞技体育运动要求。竞技体育的特点是规则的严格化,场地的标准化,技术技能精细化,竞争的激烈化。这些被学校体育延用了几十年的竞技内容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无法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降低体育规则的技术难度。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对体育规则和竞技体育教材重新改造,切不可盲目照搬,不然学生就会力不从心、知难而退,影响对体育的兴趣。

(3)注重教材的娱乐性。注意教材的健身性和娱乐性。如在跑的教材的处理上,以各种跑的形式如直线跑、自由跑、螺旋跑、定向跑、变向跑等来体现教材内容。

(4)开发引进大众的休闲体育内容。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体育、休闲体育蓬勃发展,出现了一大批深受人们喜爱的新型娱乐休闲体育项目。例如:保龄球、台球、壁球、攀岩、定向越野、高尔夫、射击、游泳、有氧操、街舞、跑酷等等。如何将这些运动项目引进为课堂体育教学内容,是当前体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和商榷的问题。

(5)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时,应尽量将学习放入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使学习者更好地明确所学的知识技能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如何寻求解决的策略及如何应用,明确所学知识技能是发展的。在营造生活情境时,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把生活情境再现到体育教学中,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让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系,激活学生自动学习的意愿。

(6)注重体育锻炼的娱乐性。随着人们体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追求体育活动中的休闲娱乐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趋向。因此要在教学中增加快乐体育的“元素”。例如:增加游戏成分,在游戏中比高、比快、比强;创编新颖独特的练习方法和形式;自制教具如沙瓶、玲珑球等;结合社会热点如健美训练、有氧操、体育舞蹈等。此外,体育教师之间还可以共同组织一次爬山活动,在充分考虑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几个班级一起去就近的风景山区活动,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丰富学生生活,使体育教学生活化、娱乐化。

(7)使教学内容充满生活韵味。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内容与生活接轨,这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可以开阔师生视野,在教学内容中吸取社会生活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基于这样的认识,体育教师要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在体育理论课方面,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并注重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体育知识的内容主要是科学健身、体育保健、运动损伤等,尤其可以加强一下关于受伤后的处理工作教学,使学生在今后遇到突发事故时可以学以致用。

例如,可以在下雨天无法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让学生在室内观看一些体育电视节目、体育新闻等,老师可以适当的讲解一些体育项目的起源、发展,然后学习这个项目的竞赛规则,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体育比赛等。这样,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我们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自编徒手操,让学生自己设计体育活动课的内容。每天锻炼一小时,学生每周有三节体育课两节活动课,利用活动课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创编,体育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民间流行的放风筝比赛、拔河比赛等等,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

篇7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内容 策略优化

初中数学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主要参考内容就是课程教材,有些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甚至部分教师照搬教材中知识点讲解方法等,导致教师过程过于枯燥无趣,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组合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教材知识内容,使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为教学效果增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简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1.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

在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建立“做数学”的正确意识,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数学问题。如在“勾股定理”章节教学过程中,数学课本中设置了一个问题,即“直角三角形的直边长分为了3和4,那么斜边长度为多少”?并根据这个问题抛出“勾股定理”,之后进一步说明“勾股定理”很早就被人们发现,甚至提议将此图形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勾股定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不应当直接将整个计算公式演算过程展示给学生,而让学生解决上述提出问题,进而发现自身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带着疑问听教师的内容讲解,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主动性和能力。

2.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通常情况下,初中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比,内容比较抽象,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比较吃力,且很难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比较形象的模型提高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导致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造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给予高度重视,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组合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二、探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优化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不同教师对课本教材内容的运用存在一定差异,如一些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教材结构,而忽视学生的学习特点,导致制定的教学方案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相结合,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1.科学合理整合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结构。

在一般情况下,教材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内容形式和教学内容都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习惯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适度”对教材加以利用,切不可完全照搬教材,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死板枯燥,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因此,教师本身应当对教学内容有整体性认识,同时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并将两者有机组合,如对教材知识点的讲解顺序进行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使制定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如在“实数”章节教学过程中,教材是以认识无理数、平方根、立方根、估算、用计算器开方、实数、二次根式等顺序指导教学的,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特点适当调整教学顺序,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学习思路和知识认知结构。

2.加强对学生之间对话交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通常情况下,教学课堂生成效果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预设和对学生的引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方式等,通过数学问题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创新等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团队合作交流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展示空间,使教学过程处于动态变化中,同时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一方面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学生闪光点,以为今后教学内容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初中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如“特殊四边形”章节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实物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抽象概念有形象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发现事物规律,对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

三、结语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组合优化进一步提高教学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实践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8

一、初中用高中知识“下凡”,讲清“知其然”,实现启下衔接

1.反应类型

初中的四类化学反应类型是根据表面形式划分的,在内容上要讲清分类的实质特点:化合反应是“多和一”;分解反应是“一分多”;置换反应是某一位置的替换,讲清阳离子置换特点,如Zn+2HCl=ZnCl2+H2,对应高中阴离子置换,如Cl2+2KBr=2KCl+Br2;复分解反应是分解反应的复合,两个反应物都分解,如:BaCl2+Na2SO4=2NaCl+BaSO4,BaCl2和Na2SO4阴、阳离子都分开再重新结合。

在学生学习中,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较易掌握,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则相对困难,要到高中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学完才能真正理解。初中阶段的教学,可在学生能接受的程度上渗透一点高中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如关于置换反应的教学,通过“金属活动顺序”把握置换反应的规律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则是利用了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在教学中讲清“原位置的替换”,在理解上建议以溶液、离子知识为基础,渗透一些高中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有利于优等生的智力开发。如Zn与盐酸反应,盐酸在溶液中是以H+、Cl-的形式存在,HCl中的H+反应形成了H2,Cl-与Zn变成的Zn2+结合形成了ZnCl2,实现了HCl变成ZnCl2和H2的过程。为什么Zn变成了Zn2+,H+反应形成了H2?简单点化“Zn变成了Zn2+的过程中失去电子,H+变成了H2的过程中得到电子”。悬念启发使学生得到思维的训练,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求知欲望。“知其然”是强行入轨,“知其所以然”才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将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下凡”,实现初中“置换反应”的承上过渡和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启下衔接。

2.反应原理

(1)从化学反应的规律着手,初步认识反应特点

初中化学知识内容简单,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处于表层,不能从本质上理解概念、原理,常常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结论,这给学生学习化学带来困难。在知识的理解、掌握、迁移等环节中,建议尝试使用高中知识,引导学生力所能及地从化学反应的规律着手,初步认识化学特点。如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方法,有固+液(如H2)、固+固加热(如O2)、固+液加热(如CO2)。建议利用高中的知识,在复习中对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反应原理、仪器装置等内容,根据制气模式认识特点、把握知识。

(2)从结构决定性质的特点着手,初步认识探究过程

初中对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是将各物质逐一介绍,如H2、O2、Fe的学习,是从它们与单质、化合物(酸碱盐)反应来串联知识的;高中则是从一类典型物质如碱金属、卤素的学习,过渡到“族、周期”整个物质系统的学习,通过物质结构上的相似与递变,认识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与递变。建议初中在学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等概念后,采用探究程序来进行学习,即:探究物质的组成分析物质的结构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验证物质的性质。如学习三大强酸中硫酸的性质时,可通过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离子化合物等知识,探究硫酸的组成(H2SO4)分析H2SO4的结构(H+、SO42-)预测硫酸的性质(酸性:与金属锌发生置换反应、与氧化物Fe2O3、碱Cu(OH)2、盐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实验验证硫酸的性质。

3.实验测算

初中以相对原子、分子质量进行计算,理论根据是什么?

(1)利用高中摩尔质量比的方法引入质量比

从以上分析看出,相对原子量比与质量比的实质和表现相同,可以将质量比“下凡”至初中阶段,叙述如下:将原来“4份H2与32份O2反应生成36份H2O”,具体为“4gH2与32gO2反应生成36gH2O”。引入质量单位后使初中的质量计算顺理成章,亦成功过渡到高中的多种物理量混合计算。

(2)计算带入单位,为高中多种物理量混合计算奠定基础

现在初中教材中已将单位带入计算式进行运算,但往往没有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但一旦不良习惯养成,到高中多种物理量混合计算时这种不带单位的习惯易造成计算混乱。

二、高中以初中知识“升华”,讲清“知其所以然”,实现承上过渡

高中用初中知识承上过渡,通过旧知识的迁移,使新知识不“新”,去掉神秘面纱,增加亲密度,实现难点分散和化解。

1.反应类型

高中的化学反应类型有无机反应与有机反应两类,有根据表面形式划分的、也有根据实质内容定义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是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升华延伸;取代反应、脱水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等有机反应与初中的无机反应区别较大。

(1)离子反应以初中复分解反应条件为切入点

关于离子反应的教学,以初中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点承上过渡,教学的切入点是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同时引入电离及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揭示复分解反应的本质,完成离子反应知识点的扩充(参见表1)。

表1 复分解反应条件衍伸离子反应条件的比较

(2)利用金属置换反应引入非金属置换反应

例如,高中的非金属置换反应,指卤素间的置换,如

Cl2+2KI=2KCl+I2

2.反应原理

(1)理解生成物的产生原理

例如,金属钠与非金属O2反应,初中介绍钠与O2常温反应形成常规氧化物Na2O,O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O2-。高中介绍钠在空气(O2)中燃烧形成Na2O2可作如下解释:由于反应剧烈,O2分子来不及破裂形成单个氧原子O,O2分子直接得到2个电子形成氧气离子O22-。把过氧化钠中过氧根离子从来源角度称为氧气离子,与氧离子形成对接,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把握。

(2)渗透化学反应原理,理解记忆化学反应方程式

初中化学做为入门学科的限制,使学生习惯用记忆法去掌握方程式的书写;而高中方程式多、杂、乱的感觉,学生难以把握方程式的书写。高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由经验记忆型向探索理解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应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如钠的氧化物性质介绍,Na2O溶于H2O形成NaOH,Na2O2溶于H2O形成NaOH和O2,反应原理与过程叙述如下。

(3)以“点-线-面”升华知识网络,构筑知识体系

初中化学以点带面的介绍了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很零碎,而高中必须升华为知识系统,方能学生全面把握化学学习。例如,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目的,更多的是要解决化学实验的实践问题。对实验的现象、操作、原理等知识点进行比较、分类、归纳,形成“点-线-面”知识网络,建构知识体系,以便于思考问题时,大脑能及时搜索出有意义的信息解决问题。

如对于铝的性质实验的系统教学,展示给学生的是知识点金属Al、Al2O3、Al(OH)3、Al3+的性质,每个知识点根据化合价的递变关系和性质转换形成知识线。

在铝的知识线中整体反映Al、Al2O3、Al(OH)3的两性特点,这是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决定的(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连接Na-Mg-Al-Si-P-S-Cl性质,形成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知识面,整体形成铝元素“点-线-面”知识网络,建构铝的性质实验体系。

3.实验测算

(1)概念、公式记忆法升华,“理解不用记”

高中是学生记忆力、智力培养训练的重要阶段,多学科、大容量的知识学习,必须将原来以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升华。在“理解记忆”法基础上提出“理解不用记”研究型教学模式,目的是强调“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克服不理解而记忆的盲目性、不准确性。

①认识概念顾名思义。如“摩尔质量”:1摩尔的质量(口语表达)。

②理解公式定义着手。如1摩尔的质量怎么求解?2molAl物质的质量54g,则Al的摩尔质量是:54g/2mol=27g/m2。

③掌握公式口算反推。如题目求1.5molNa2CO3的质量,学生这样思考很容易掌握公式:1molNa2CO3的质量106g,1.5molNa2CO3的质量=1.5mol×106g/mol,所以公式:m=n·M。计算题运算时由算式反推公式,确保公式“不用记”能想出来。

④验证公式单位算出。如“计算24.5g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你记忆的公式是否正确?可用单位算出。由质量m求物质的量n,即摩尔数,“质量—摩尔”自然联想摩尔质量M。由m与M求n,m与M能乘还是能除?看单位:g与g/mol只能是除:n=m/M。计算题运算时公式由物理量单位算出,确保公式“不用记”能运用无误。

(2)多种物理量混合计算法升华,“一步到位”

以初中方程式质量计算为基础,“升华”高中多种物理量混合运算的方法原理。

[例1]6.5gZn放入足量盐酸溶液中完全反应,计算生成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多种物理量混合计算“一步到位”技能方法总结如下:

例1中的解法:给6.5g,就用6.5g直接计算,不要转换成0.1mol;求H2的体积,就直接设VH2,不要求出质量0.2g或物质的量0.1mol再转换成体积。这样不用转换而一步到位的比例式,使用了不同物理量的单位,一定要把单位带入,通过“比例上下单位统一”正确列出比例式。

教学中能否达到这些效果,需要教师的精心钻研,初中教师要研究高中教材,高中教师也要研究初中教材。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初中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解读初中化学知识;要让高中学生能从初中基础知识中,迅速、自然接轨,进入高中阶段复杂、繁重的学习中。初、高中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对接是一门教学艺术。初、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衔接,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强化衔接意识是前提,重视化学的起始教育是基础,加强教材中实验内容的衔接是根本,注重实验教法的衔接是重点,加强实验过程与方法的衔接指导是关键,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是保障[2]。真正做到三个方面的对接,才能驾驭中学的课程、教材与教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动画教学;素描;课程设置;教学安排;造型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G technology, animation industry fragrance for AI, how to cultivate the cre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is our teacher faces new challenge. As animation students sketch is not only to solve complex technical problems, more want is in the art of judgment and choice. Therefore, animation students sketch and traditional painting majors i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of sketch, arrangements, and the modeling method to be different. The following is my profess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animation sketch some understanding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 teaching animation; sketch; curriculum; teaching plan; model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C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1、课程设置上

1.1 人物写生练习,在动画片中,人物永远是主角,即便是动物也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表现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不仅要掌握人体的解剖知识,要学会观察、体验、分析人物,同时要把人物的特点准确的表现出来。人物写生通常可以分为人物头像写生、人物半身代手写生、人物着衣全身写生、人体写生等。

人物头像写生相对全身及人体写生来讲容易一些,在进行人物头像写生时要考虑头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头部的个体特征分为头部的外形特征与五官的特征这两方面,所以在写生时要抓住人物的外形特征的,它决定了人物的基本特征。而人物的性格及思想感情是通过五官反映出来的,在写生当中要认真的体会,仔细研究人物的五官的特征例如嘴角、眼角、皱纹、眉毛等等,这样通过对整个面部形象的探索、研究、表现最终会形成一个生动的头部形象。

人物半身带手写生练习主要是解决好头、劲、胸、腰、肩及腿部之间的关系。写生时虽然人体大部分是被包裹衣服里,但人体结构的基本形体特征决定着整个外形,尤其是躯干部分,它影响着人物的整个造型,也可以说掌握躯干的造型是画好半身带手写生的基础。在写生当中,可以根据躯干肌肉的走向以及胸部的构造,把躯干形体分成为若干个大块,这有助于我们掌握躯干的形状,更好的理解和表现形体。同时要注意手的造型结构与变化,手通常被认为是仅次于颜面的第二表情,对于他们的整体形状,位置及运动后的变化必须作仔细的研究。虽然手的结构关系很琐碎,但它确是画好手的关键。

人物着衣全身写生练习,这部分主要是放在人体结构的关系与衣纹的组织与处理上。在动画作品中,人物的衣纹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表现人物身份,气质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艺术表现方面也常常起着衬托与对比的作用。着衣人体仍旧保持着人体的主要结构特点,表面上是在画衣服,其实质仍然是怎样画准人体。由于衣纹会因服装自身的重量,质地以及外在风力等产生各种变化,因此学生要仔细观察和体会,找出其中的规律。

人体写生是绘画中最难控制的学科。学生必须勤学苦练有了画好人体的基础。其他的物体就迎刃而解,画人体时最主要是要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可以将人体的各个局部性状概括理解成具有相应特征的几何形体,如立方体,球体,与圆柱体等等,这样便于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同时还要观察人体的动态动作最终掌握人体的运动规律。

1.2 动物写生练习,有很多的动画片是以动物为主角的如《狮子王》《海地总动员》等。以配角出现的则更多,数不胜数。因此把动物造型训练纳入基础课的训练就显的十分的必要,而对动物进行解剖结构分析是画动物的基础。要熟悉和理解骨骼和肌肉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它们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形状,以及在运动中的伸缩规律,学会对动物结构的简化,不必学习整个骨骼结构的所有细节。由于课堂授课的局限性,学生相关的解剖知识多从解剖书籍中获得,仅仅目识心记是不行的,还要多画,多临摹。令外,画动物与画人一样,不仅要多观察各种各样的动物,了解动物的习性和运动规律,更要善于归纳和概括,同时在掌握了动画的运动规律和解剖知识外要加强对动物形象的夸张和变形的练习,毕竟在我们今后的动画创作中动物往往是以拟人化的形象登上银幕的。最后在写生练习时不要过多的关注动物美丽的皮毛和漂亮的图案,要抓住动物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有个性特点的动物形象。

1.3 风景写生练习主要是以描绘自然风景,建筑风景配以人物。动物为主的写生练习,写生中大量收集创作素材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动画教学的特点,巨大的风景和建筑造型也是奠定动画片风格和基调的因素之一。通过风景写生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更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从而升华出动画创作的灵感。风景写生一方面要符合自然的正常的透视规律。准确地表现天地,建筑花草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创造性,对实景合理的进行取舍,使画面更符合形势美的规律。重要的是要在写生中养成好的取景习惯,要既有大场景也有大特写。同时要熟悉不同地方,不同的人所居住的房屋、生活环境、四季的不同;气候中阴、晴、雾、雪等天气的变化。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它们是一部动画片成功的因素之一。

1.4 景物的写生练习,这部分可以把它分为静物写生和室内环境写生,对于这部分的练习相信学生已很熟悉,在这不做更多的表述,但对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讲除了能够表现静物的质感,色彩肌理等,还要会设计经静物,因为在以后的动画设计当中大到一座城堡,小到一件首饰都需要一番设计,这些能力的培养多来自静物写生。室内环境写生也一样,通过对环境的写生练习及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及透视概念,为今后的创作做好准备。

2、在教学安排上

动画专业的绘画课程除了沿袭了美术院校的传统外还具有快,短,多的特点,要长期作业与短期训练相结合,要加强速写的训练,学生通过这种大量的短期作业的训练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同时这种训练方法也更符合动画的专业需求。这缘由于在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大量的绘制工作,尤其是传统的二维动画,哪怕只是一部动画短片,也需要绘制成千上万张图画。即使是一秒钟的简单动画也要绘制十几,甚至是几十张画稿。因此,动画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培养,就依赖于平时进行大量的短期素描和速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迅速掌握对象动作,表情的描写能力。另外,默写也是必不可少的,默写是在反复地观察,理解记忆及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默写能力的提高,它将在以后的创作中安排画面,勾勒草图上带来很大的帮助 。

3、在造型方法上

素描教学一般用线造型,面造型及线面结合的方法来表现对象,而线与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面的转折处就是线;线的连续移动至终结就形成了面。在二维动画中线的运用是最广的,许多角色及场景都是用线来表现的,线的表现力也最强,中国画的线描堪称是线画中最高级、最丰富、最完美的形式之一,据有极高的表现力,速写也通常是用线来表现的。线条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线条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虚实变化。由于线条丰富多样的表现力使得它他成为最实用最精炼的造型方法。面的造型方法是同过光线照射在客观物象上的直接外在的感受的描绘,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象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的形态特征,这与三维动画中建模贴图的概念相同。学习掌握面的造型,通过对形体的分析,归纳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造型能力,为今后的动画创作打好基础。最后就是线面结合的方法,在绘画当中它是折中主义的艺术手法,也是表现形体的重要方法之一。

篇10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和信息过载问题,新闻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因此正从媒介的占有向内容的占有转移。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传媒机构开始实施新闻内容增值活动,新华社2002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堪称这一探索的先行者。

从多产业平行经营到以内容增值为中心

本文对于新华社的考察,基于这样一个基本概念框架:新闻内容增值,又可称为新闻信息资源增值,或新闻增值,是新闻传播者对已经加工过的新闻内容资源(新闻信息资源)进行再度加工,以提高新闻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被共享程度)从而提高新闻传播者收益的活动。这一活动以现有的新闻信息产品或服务为基础,再增加一些特别的功能与特点来提升原有产品或服务的附加价值,即在当前基础上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或服务。新闻内容增值活动一般具有“一次生产、多次加工、多功能服务、多载体(渠道)传播”等特点。

新华社作为一个具有70多年历史的国家通讯社,人们印象中这一组织必然一直是以营销新闻信息产品为中心的,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华社经营事业开始起步,一度形成“摸着石头过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搞人海战术的局面。此后,新华社才开始不断理顺经营体制,逐步学会按经济规律办事,先后四次清理整顿公司,撤并了与通讯社主业无关、经营业务重复、效益不好和挂靠的公司或经济实体。1998年7月,新华社进一步明确“以销售新华社各类新闻信息产品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占领国内外新闻信息市场”①的经营目标和战略构想,并从局部开始组织实施。2002年以后新华社全面贯彻这一总体思路和要求,使得其经营事业开始出现从多产业平行经营到以营销新闻信息产品为中心的转变。②

新华社副总编辑夏林这样理解这一转变的历史背景:首先是大的时代背景。前苏联解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党脱离了群众,从媒体来讲就是失去了读者。这一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其次,我们的一些稿件不适合目前媒体使用,尤其是一些新兴的都市类媒体感觉新华社的稿件不好用;第三是读者的口味在变,他们对以往的“新华体”感到厌倦。第四,来自新技术的挑战。新技术催生新闻网站,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消息总汇”,此外也出现了卫星电视的跨国传播,他们对通讯社构成了竞争,尤其在国际新闻的报道争夺上。 ③

以新闻内容增值为核心业务的追求很快给新华社带来了丰硕的回报,以战略实施当年(2002年)数据为例,至该年11月底,新闻信息用户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29%,当年新增用户数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国内地市(含)以上媒体市场占有率达81%,同比增长10%;稿件的落地率提高了10%左右,重大战役性报道的落地率提高幅度则在20%以上,稿件的采用率在97%以上。④

内容增值战略形成模式:合作模式

从1998年提出内容增值的战略构想到2002年形成比较成熟的战略,新华社开展新闻内容增值活动表现出“合作型模式”的特征。

这种合作首先表现在新华社高层领导中,在社党组成员之间就新闻改革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形成了改革共识。社党组首先提出改革的意向,编务会讨论后成立改革筹划小组,由这个小组来领导方案设计。该小组召开了多次跨部门的研讨会讨论方案的起草。改革方案初步拟订后,又在社内外广泛征求意见。在社内听取了国内分社代表的意见,在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上也将方案拿出来听取意见。社外意见主要来自两个座谈会,前面一个座谈会邀请的是首都21家媒体的总编辑(台长),后面邀请的是全国30余家省级党报的负责人。新华社主要领导和业务、技术、营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这两个座谈会。方案中不少细节的改革就是由媒体用户提出来的。例如,经济日报副总编詹国枢提出:“新华社有些稿子确实是好稿子,但太长,夜班没人删,只好舍弃不用。”⑤新华社新闻的“详版”、“简版”播发方式由此就诞生了。

内容增值战略过程的合作特征,使得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并建立在集体智慧基础之上,从而提高了活动实施成功的可能性。而另外一方面,这种合作的过程实际也是一个动员的过程,有助于解决活动实施的思想障碍。

但是从内容增值的持续发展角度观察,新华社“合作型模式”的不足仍然值得思考。首先,由于这种活动方案是由不同观点、不同目的参与者相互协商折衷的产物,因而有可能使方案的经济合理性降低。其次,这一模式还存在着方案的提出者与执行者的区别,仍未能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智慧及积极性。

内容增值引导组织全面转型

随着内容增值战略的实施,新华社开始全面转型。

首先,一种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组织文化导向正在新华社内形成。由于新华社所处的特殊地位,很长一段时间里,新华社有不少员工对用户态度冷淡,对用户的意见置若罔闻;服务方式单一、服务手段落后,同时还存在着从部门利益出发的多头收费现象。随着国内外竞争环境的变化,新华社试图改变部分员工的“优越”意识,强化员工为用户服务的意识,并为此做出很大努力。2002年以后新华社开展的新闻内容增值活动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

其次,经营体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通过进一步清理整顿新闻信息产品以外的经营项目和经营实体以及建构新闻信息营销服务平台,总体上形成新闻信息制作和新闻信息产品营销两大平台。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以营销新闻信息产品为中心,以报刊经营、直属企业经营为支撑的经营管理体制新格局。

第三,强调产品的生产理念、过程、手段进行相应的改变。信息采集方面,强调强化“消息总汇”职能,并逐步建立起符合多媒体发稿要求的采访模式;在制作方面,标志性的工作是以“数字新华社”工程和多媒体数据库系统建设为契机,力图实现全社新闻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使用效益最大化;在方面,调整发稿线路,打破原来按照媒体行政级别设置线路的做法,建立综合线路加若干专线的发稿架构,同时开始提供定向供稿业务、可供稿菜单等特色服务并建立起多媒体新闻网络。

第四,在人事制度方面推行新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他们改变以往由评委凭印象评估的做法,以营销平台统计信息作为部门和编辑记者的工作评价依据,以定量化的指标为基础得出定性的结论。这种调整就是要强化工作业绩的社会影响价值导向。对编辑、记者考评的侧重有所区别。记者采写的稿件,被其它媒体采用的打分权重为60%,被总社采用打分权重为30%;编辑所编稿件被其它媒体采用的打分权重为80%,被总社其它部门或媒体采用打分权重为10%;其它10%考核优稿和履行工作责任等。⑥

积极实施内容管理

开展内容增值业务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既有的新闻信息资源,这就有必要实施内容管理。内容管理,英文名为content management(缩写为CM),顾名思义,由“内容”和“管理”两部分组成,前者强调对象,后者强调方法,它是协助组织和个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内容的创建、储存、分享、应用、更新,并在个人、组织、业务、战略等诸方面产生价值的过程。这里所谓的“内容”,实际上主要就是指数字化的信息资源。

新华社为达到新闻内容增值战略的目标,在内容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在构造起“数字新华社”的基本框架后,2002年新华社建设开通了多业务宽带保密通信网(简称宽带网),同时基于宽带网的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等一系列网络信息技术也正式在全社范围内应用。

内容管理的实施为新华社带来的增值效应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性。信息资源具有可共享性,但是其寄载性会影响到对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内容管理的实施提高了新华社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这表现在共享的范围、时间、交易成本节约等方面。

第二,缩短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时间。迅速对用户需求做出反应是新闻媒体竞争优势的一个来源。有效的内容管理使得新华社能够迅速地找到并制作好用户所需要的新闻信息,从而缩短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时间。

第三,引入灵活先进的管理理念成为可能。例如,在多媒体新闻信息编辑系统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各业务部门之间业务流程的差异,以及每个业务流程所涉及的各个环节特点。通过对这些环节的分析,从中提取出共性的特征,将工作流程中的每个岗位(如:建稿、编辑、标引、审阅、签发、终审等)定义为角色,对不同角色赋予不同的权限。根据各业务流程的要求,配置相应的角色,每一个业务流程都可根据业务需要方便灵活地为该流程创建和删除各种角色,也可对该流程已有角色的信息和权限进行修改和调整。这样,同类角色不但具有共性,同时也具有个性,实现了不同业务流程对类似角色的个性化的要求,同时保证了业务流程的安全、高效、通畅和完整。此外,还能对角色进行统计和管理,对各种角色的操作进行跟踪记录,为日后的考核提供依据。

注释:

①郭超人:《论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客观规律》,《传媒竞争与对策选择》,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②参见王国华:《新华社经营事业的历史性跨越》,《传媒竞争与对策选择》,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③由新华通讯社副总编辑夏林2004年12月26日接受笔者访问时提供。

④数据由夏林提供。

⑤转引自夏林、霍小光:《全面提速的新华社业务改革》,《中国记者》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