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范文
时间:2023-03-24 20:3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怀念母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母亲成长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并继承了姥爷传统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打”。我小时候特别爱哭,只要受一点儿委屈,便会流泪。母亲是个急性子,看不得我哭,只要我有哭的迹象,她便会训斥我,让我忍住。受到训斥后,我反倒哭得更凶,母亲看了更加恼火,于是,一顿打就在所难免。我在学校惹了事,回家会挨打;我成绩退步,回家也会挨打;和母亲顶嘴,这打更是少不了。
都说孩子长大了,就不会挨打了,然而,当我长得比母亲还要高的时候,我还在挨打,只是次数少了,而且感觉母亲打得不像以前那么重了。不知是母亲年纪大了,还是我经打了。
母亲最后一次打我,是在高考后。初中时,我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考上了全市最好的一所高中,母亲也一直对我的学习很放心。高中时,我离开了家乡。脱离了母亲束缚的我,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迷失了方向。我浪费了三年的宝贵时光,最终高考失利,只勉强考上了二本。母亲并没有因此而打我,她一心让我去上二本,然而,我的选择则是复读。这对母亲是个极大的打击。当我说出“复读”两个字时,母亲一时间竟不知所措,最终一巴掌拍到我的脸上。我没有像以前那样躲闪,伤心的母亲回到自己的屋里默默地流泪……那是我人生的黑色暑假。
如今,我已经真正长大了,偶尔还会和母亲聊起我小时候挨打的事。母亲曾问我:“你知道为什么我那么放心地打你吗?”我摇了摇头,“因为你从来不会跑,不像邻居家的虎子,一打便离家出走,如果你也像他那样,我就拿你没辙了。”母亲还说,“那次打你而你却一动不动时,我就知道,以后不用再打你了。”我在旁边静静地听着,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的打,挨打时我一动不动的原因,也许当时我在心里恳请母亲更狠地打我,也许当时母亲打得真的没有一点痛感。
母亲年纪越来越大,近几年腰腿总是疼痛,这完全是累出来的。每每看到年迈的母亲,我都不禁心生伤感,我以后再也没有机会挨母亲的打了。我突然十分怀念以前挨打的日子,那时的母亲很年轻。
篇2
作者:徐东风
母亲去世15年了,15年来我最怕过年。我怕那合家欢乐的场面,我怕那携妻将子回家的喜庆,我思念母亲,远在遥远天际的母亲,您是否听到儿子的呼唤……;
母亲年轻时很贤淑,孝敬公婆,团结邻里,在村里口碑很好。母亲一生任劳任怨,父亲常年在外教书,母亲既要照顾老人还要照顾我们兄妹4个,但再苦再累,她却从不影响儿女们的学习,这是我们兄妹几个都能相继走出小村,并都有一份不错工作的主要缘由,也是她以致后来积劳成疾的主要原因。;
我是家里的长子,在家中最困难的日子里,母亲也总是变着法儿给给我们改善生活,一碗一碗飘着香气的面筋酸辣汤,还有那诱人的手感炝锅面,每每都让我们吃得满脸笑开了花,一提起这些就口水直流。
母亲很明事理,她时常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记得每到秋收的时候,我们总喜欢搬个小凳,围在母亲身边剥玉米,她总是自己干最脏最累的活,说我们太小,怕伤了身体。我们兄妹四人轮流讲各自学校里的新鲜事,讲我们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朋友,母亲也总是很会心地听,一副身临其境的模样。
高中毕业后,我在一乡镇企业里参加工作,回家的时间少了,但每次回家,我还是习惯于给母亲讲我们工厂里的事情,甚至于后来谈对象中的细枝末节,我也总是要告诉母亲,心累啦,烦恼啦,我都会在母亲的一皱一笑间得到莫大的安慰和放松。在母亲面前,我们始终是一群长不大的孩子。母亲总是在我不开心的时候,给我以深情的理解和真诚的鼓励,宛然枯树上的一枝新芽。从她的身上,我学会了理解、分析和思考,对生活不再有过多的埋怨和挑剔,我逐渐学会了珍惜和热爱,从幼稚慢慢走向成熟。;因为母亲做人的认真和善良,她的坚毅和柔韧给了我很多启迪。母亲常告诉我们:做人就要有骨气,要诚实,要坦坦荡荡,那样再穷再苦也是快乐的。母亲的为人对我影响很深,教会我知道怎样去做一个真正的人,也知道了什么叫做快乐和幸福。;
母亲快走的那年春天,因为身体的原因没能参加我表弟的婚礼。因姨父去世的早,是姨母把表弟和表妹含辛茹苦的抚养大,对这个事情母亲始终不能释怀,我于是用单位的车把她送到了二姨家,在二姨家住了几天,我把母亲接回了家,就在那天夜里,母亲突发脑溢血,当我和爱人赶到的时候,母亲已经昏迷,口不能言,医生正在急救。任凭父亲和我还有弟弟急切的呼唤,昏迷中的母亲始终没有睁开眼睛,她似乎听到了我们的呼唤,就这样母亲带着牵挂和留恋离开了我们……我懵的意识到,苍天将要绝情地将我们拆分到冥俗两个世界里,母亲真的就要离我而去了,我顿时泪如泉涌,不顾一切地扑向母亲…一片空白之后,我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
母亲离开我们的第一年春节,按我们当地的风俗,年三十中午吃完饺子,要到母亲的坟前烧纸,一是给已故老人送去过年的钱,二是请他们回家过年。我是长子,按常理我必须去,但我没去,我怕那挥之不去的思念,和失去母亲的痛苦,我在家里悄悄地流泪,老父亲很悲痛,没吃年夜饭就心情沉重的回去了,我和弟弟一家也各自回家了……
篇3
一、教材阅读: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学写“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三、教学重点:
是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课文语言富有跳跃性,而且作者对母亲和祖国的这种深厚感情,学生缺乏现实体验。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过程:
1.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篇4
父母离世已有整整十个年头了,十年来,许多往事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父母是2004年1月3日同时上山、入土为安的。十年来,每回想起父母生前身后的许多奇异之事,真令人称奇和不解。
十年前的那个隆冬季节,先是母亲病重、随后父亲也卧床不起,谁料想反而是父亲先撒手西去,享年87岁,母亲病情随之更加严重,父亲定于腊月初十中午迁灵,可就在腊月初十(阳历二00四年元月一日)凌晨一时零十分,母亲竟也长叹一声随仙父而去,享年86岁,故有父母同日迁灵、同时出之旷古奇闻罕事,更令人称奇的是父母成婚于七十多年前的腊月,又在七十一年后的腊月里同日上山,人常言:人生七十古来稀,可父母竟能同窗共室生活长达七十一年之久,古今中外,确实少有。父母一生养育我们兄弟姊妹九人,父母辞世时,我们兄弟姊妹九人又齐跪在父母床前。父母生前,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常以杨老令公、佘太君比喻二老,以杨家满门忠孝比喻我们一家老小,母亲没有文化,斗大的字不识一升,常常因之而高兴,可父亲却意味深长地对母亲说:“杨家男人都走的早,我不想当什么杨老令公、你也再不要让人说你是佘太君”,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阴阳相隔,生死两界,这是人们常用来描述人世间生离死别的说法,活人永远都无法见证自己的离去,正是自己至亲的离去,才让人们一次次深深地体会到了生离死别的痛割心肝。人常言:羔羊有跪乳之情,乌鸦有反哺之爱,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生前为我们兄弟姊妹的成长操碎了心,费尽了情。临终之际,又对我们照顾的无微不至,据玉英我姐事后讲,有一次,她曾无意中在门外听到过二老的这样一次啦话,父亲说:“这一次你我病的都很重,咱最好一块上山走吧!”母亲长叹一声说:“唉,只怕咱老两口没有这个福分,要是咱同时走了,能给后人们省好多麻烦。”父亲却又说:“咱们还是分开走得好,听老辈人流传说,两个人一年里过世,对后人们不好。”母亲又说:“那如果咱俩能隔年去世,同时上山,那该有多好。”听到这里,玉英我姐早已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可她在父母生前却一直没有对任何人讲过这件事,因为压根她就不相信世上会发生这么奇异的事情,直到您二老永远的上山走后,她才对众人说起这件事。
父母对儿女们照顾得竟然这么周到,考虑得这么周全,从而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悔恨。也许是二老生前致力于修桥补路、济困扶贫的善举得到了回报,也许是冥冥之中有天神照应,更可能是父母的诚心感动了天地神灵,事后的一切竟都如父母所愿。父亲辞世在公元二三年农历十一月十六日,当时母亲也已昏迷不醒。我们的哭声把母亲惊醒了过来,母亲虽已身不能动,口不能言,但眼眶里却充满了泪水,儿女们要背她到另一间窑洞里去,母亲却死活不肯,眼瞅着父亲的遗体,“呜呜”地呜咽着、着、呼唤着,眼里、脸上的表情痛苦至极,母亲的心里一定很清楚这才是真正的生离死别。母亲是公元二四年元月一日农历十二月初十凌晨一时十分走的。这中间的二十多天里,她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当时的愿望一定是最盼望能与父亲早日在另一个世界里相聚。这样既遂了心愿,又给儿女们省却了许多麻烦,可为了那句“一年里去世,对后人们不好”的传言,又让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在生死线上苦苦煎熬了二十多个日日夜夜,父亲在黄泉路上、奈何桥边也一定徘徊彷徨久久不肯离去,等待着母亲的到来,母亲直熬到“第二年”的一时零十分才撒手离去,与父亲一块踏上奈何桥,站在望乡台上永远地离我们而去,实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生梦想。此等奇异怪诞之事,如果不是发生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的亲生经历,说出来有几个人能够相信?可这一切又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每当想起这些,我们真不知道该如何报答父母的恩情才好,虽然我们明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道理,可父母同时离去的事实仍令我们难以接受,睡梦中我们无数次围坐在父母身边,把酒话沧桑,梦醒时却早已泪湿衣枕,长吁短叹。倘若有来世,我们真盼望下一辈子父母还是我们的爹还是我们的娘,还是我们永远的牵挂。
篇5
当我翻到《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被那优美的课题吸引了,当我细细品味这篇课文时,又深深地被那位伟大的母亲感动了。
母亲身患重病,却还细心的照料双腿瘫痪脾气暴燥的儿子,由于病重突发,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母亲生前常对儿子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好好活儿,好好活儿……”这句普通的话,让儿子走出了黑暗,这句普通的话,让儿子有了生活的希望,这句普通的话,体现了母亲的爱!
啊!母爱是无处不在的!当你遇到困难时,当你生命受到威胁时,……你会深深地感到,母爱是无私的,是奉献的,是伟大的……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夜,我从清凉的空调房出来上厕所时,发现妈妈还在洗衣服。她用那有力的双手,使劲地搓着衣服。当时厕所里的闷热,我到现在还记得。我劝妈妈别洗了,可妈妈抹了抹汗珠,对我说:“妈妈不洗,你明天穿什么呢?”此时我深深感动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它。
篇6
《秋天的怀念》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秋天的怀念阅读题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挡”为什么用得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①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
②母亲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
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
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6、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7、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山固然高,却不如母爱至高;海固然深,却不如母子情深。
今天我读了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文中通过写母亲身患重病却不顾自己身体,照顾自己因瘫痪而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的事,我感受到了母亲的圣洁和无私,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我们不能惧怕困难与挫折,要以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来对待生活。
当我读到“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道,咱娘俩一起,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出自《秋天的怀念》)时,我为作者母亲的伟大而圣洁之母爱而感动,“我”因双腿瘫痪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与希望。而母亲却一直鼓励儿子拾起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文中“扑”“忍”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母亲对“我”的关心与疼爱,害怕失去自己儿子的心理。母亲一直想与“我”一同欣赏那北海的花,但“我”却因为厌倦生活而一直拒绝母亲,当“我”在得知母亲病得天天在床上翻来覆去而答应母亲一起去看花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站起,一会儿坐下,絮絮叨叨地说着明天的安排,具体地写出母亲当时兴奋的心理,从而体现出母亲对儿子浓浓的爱。但是,母亲却在那一天离开的人世,永远地离开了“我”。本来母亲可以和儿子高兴去看花,却永远地离开了儿子。这真是一个十分大的转折,令人感到悲伤,为母亲的遭遇而叹息。临走前,母亲最后一句话居然还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出自《秋天的怀念》)这句话没说完,却更让人感动。母亲当时正艰难的呼吸着,还在关心自己的儿女。这是多伟大的母亲,这是多么神圣而纯洁的母爱。
文中作者双腿瘫痪,对生活失去信心拍着腿抱怨“我可活什么劲”但作者不知她的母亲得了比他严重许多的病,却仍然保持一种对生活的乐观向上。他的母亲从来没有因病而堕落,还时刻帮助作者走出阴影,这是多么高尚的品德。母亲不惧挫折,热爱生活!
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道,“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又深沉”(出自《秋天的怀念》),作者借母亲最喜欢的来形容母亲伟大,母爱和高尚的品德如一般淡雅、高洁,热烈而又深沉。母爱是圣洁的,它比山高比海深,是这世上最圣洁伟大的爱。人生处处有挫折,我们不能惧怕挫折,要迎难而上,用乐观向上的心态战胜挫折。
篇7
我感到无比难过,连一个梦都不给我吗?但是当想起那模模糊糊的梦时,却感到一阵温暖在心窝流淌。
我梦见小时候了,梦见母亲那慈祥的脸庞了。母亲把我抱在怀里,摇啊摇,唱着令人心醉的小曲,手里的波浪鼓“咣??”“咣??”地想着,我咧开嘴笑了,牙都没长齐呢!想着想着,我傻傻地笑了,和小时候的一模一样,一模一样……
断断续续,我梦到了好多,比如上街去打酱油,回家时淘气,酱油撒了一地,母亲把我打了一顿;抢邻居家孩子的东西,被母亲数落了一顿,可我却偷着笑了;在家不好好写功课,溜出去玩,却被母亲抓回来了……母亲,我好想您。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一如季羡林先生的文风,语言朴实而情感强烈,读完后让我感触颇深。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
上课开始,我板书课题后,对学生这样导入,我们都有妈妈,能说说妈妈对你的爱的表现吗?学生很高兴,说给我买好吃的,给我买好衣服,生病了母亲陪伴我……在学生兴奋地汇报时,我话锋一转,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妈妈离开我们,会怎么样?孩子们一下子沉寂了下来,慢慢才说,没有好吃的了,没有母爱了,马芯说:“没有妈妈,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家了。”我说,是啊。季羡林先生就是怀着失去母亲的痛苦,写下了这篇文章。
接着我深情地范读了这篇课文,学生很用心地在听。读完后我说,我们都有一个母亲,季羡林却写到有两个母亲。一个是他的生母,一个是祖国母亲。为什么我们对祖国母亲的感受不深,而季羡林说怀着同样真挚的敬爱之情?学生略作思考后说,因为他离开祖国出国留学了。对,能说说你记得的一些诗句吗?学生马上积极踊跃地回答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我说,只有离开故乡,离开祖国,你才可以感受到祖国母亲。课文中也有解释,你能找到吗?两位同学回答,得出两种答案,一是第三段:“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二是最后一段:“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我没有马上公布答案,而是让学生再仔细思考看看,到底是什么?之后他们得出了一致答案最后一段。那第三段呢?他们考虑之后,告诉我是承上启下段。我鼓励他们说我为你们骄傲,真会学习。
在理清文章结构与思想之后,我们开始研读第二段。请学生默读第二段,勾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在汇报中,重点解读了下列词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泪流不止”。并在学生逐句汇报时指导了朗诵。之后我读了两段文字。一是季羡林写的与母亲小时亲昵的事情。二是母亲去世后他的悔恨之情。读完后学生的情感还没有达到,我没有着急,我说现在我们明白了他的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是因为……学生马上说,是因为他再也不能回报母亲了;是因为他不能再为母亲尽孝了;是因为他成为孤儿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能……学生说,再也不能吃到香喷喷的饭了;再也无人给缝补衣服了;再也无人疼无人爱了;当学生这样说完了,一个个都泪流满面。我的眼眶也湿润了。之后我们师生配合朗读了第二段,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从他们的读书声里,我可以感受到他们理解了,他们在用心地读。
篇9
对你缕缕的怀念……
啊,母亲,
儿时的我,
寒冷和孤寂时,
我会拥入你温暖的怀抱,
痛苦和不满时,
我可以对着你哭喊大叫,
胆怯和无助时,
我会紧紧扯住你的衣角。
母亲啊,母亲,
就在那个下雪的日子,
你却闭上了双眼,
任凭我哭喊大叫,
任凭我撕扯你的衣角,
却没能挽住你温暖的身影。
母亲啊,母亲
没有你的日子,
一切再也不会完美。
寒冷时,
我会盖上你为我亲手缝制的棉被,
就像拥入你的怀抱一样温暖。
苦闷彷徨时,
我会轻轻抚摸你的照片,
可忧伤的我再不敢发出,
我怕惊醒你的睡眠。
母亲啊,母亲
我对你的怀念,
有忧伤,
但更多的是温暖。
母亲啊,母亲,
篇10
你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现在已经11岁了,今天我给一年后的我写这封信,作为时刻鼓励自己的物件。
现在“一日复一日”过了11年,这还是我有生以来第一封写给我自己的信,来日方长相信今后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但先说什么好呢?如果再过一年,我也会收到这样一封信,我会有什么想法呢?事实上,我并不知道在从我到“你”的期间会发生什么,一定会有快乐也一定会有悲伤,这期间可能会有喜可能还会有泪,可能还有惊喜,也可能还会有惊吓,一年间你的变化也一定更多,那便是你又长大了一岁,母亲又向年迈前进了一步,“你”的知识又丰富了,母亲的听力又差了,你的肌肉更强健了,母亲现在又虚弱了。当你每次对母亲乱发脾气,发完自己的心中又充满深深的羞愧与后悔,当然还有奶奶、爷爷、小姨……此时此刻用千言万语还是表达不了。因为这种爱是不能用语言来说的。另外这封信侧面还向你写了对未来的挑战与对过去生活的种种怀念,怀念那住在大杂院摔过的每一次跤;怀念在那儿的菜园;怀念那里养过的小动物;怀念……
说起曾经的生活,那仿佛是一本彩色的日记,记录了我的一切:喜、怒、哀、乐、悲……也许,曾几时这个令我快乐的地方让我不再欢笑,那个令我生畏的地方使我充满欢笑……这也许就是生活,充满了风险与欢笑,充满了兴奋与失望,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直是笑声。如果,事事顺心这个人在遇到真正的危险时,便会出卖了自己。
如果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偶尔打开日记读一下,曾几何时的烦恼也许不再让你痛心,因为时间是一注流水,而困难是一块块抵石,总有一天,抵石会消失,那里你可能流入大海,也可能还在面临更大的抵石……人生正是如此,当你跨过一条坎时,你就会面临更高的坎。
我既希望我可能一直把它保存一年再交给你,又希望你可以一直保存它并时刻提醒着我,让“我们”怀着勇于挑战的精神来挑战人生。
一年前自恋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