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比赛范文
时间:2023-03-19 04:4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讲故事比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比赛安排
1、比赛时间:2018.11.22 上午9:00
2、参赛人员:每班选1——6名学生参加。
3、比赛内容:内容自定,以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为主。
4、比赛形式:讲故事或者诗朗诵(可选其一,也可两个都参加)
5、比赛场地:三二班门前的活动区
二、评分
1、评分标准:①、精神饱满、昂扬,姿态自然大方,富有朝气和活力。(1分)②、集体配合协调,感情真挚,表达自然。(2分)③、声音洪亮,朗诵熟练。(2分)④、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能正确把握作品节奏,韵律明显。(3分)⑤、能正确把握作品内涵,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2分)
2、总体要求:服装统一(校服),必须脱稿,时间控制在3-5分钟之内。
3、评分要求:①、每位评委根据各班表现情况打分,本班不给本班打分;②、评委打分要将评分标准中的各项分值打出,最后算出总成绩;③、所有评委老师的分数之和的平均分为该班最后成绩,若出现同分,则以评分标准中的第四项分数之和评定,得分高者在前;④、所有评委所打总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三、评委及工作人员安排
评委:全体语文教师
主持:黄春慧
摄像:王 勇
音响:王 勇
四、注意事项
1、22日上午9点,各班听广播带着凳子往下走,班级前五名的学生坐到最前面。
2、比赛顺序从一一班开始,六二班结束,各班参赛人员根据主持人安排,提前到候场区等候。
3、比赛过程中,各班要保持安静,并给你参赛人员掌声鼓励;比赛结束后,各班把本班所在区域内的纸片收拾干净。
篇2
清晨,气温有些低,一件裙装感觉有些淡薄,毛毛细雨轻打在我的脸上,有些发抖。我准时到达,一进经十一路小学的门口,就听到了学生晨操的音乐,还有主任对毕业班学生离校前最后叮嘱,让我不由觉得有种不同的感受。(也许是种提醒)
比赛没有我想像的隆重,但每个环节还是有条有理的进行的。七里山小学的选手是第一位,这是一位和我做过对手的选手,我对他还算熟悉,同事说他在师范时就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那肯定是位成绩不俗的选手。可能是第一位出场的缘故,他看上去有些紧张,讲述中有些卡,但还好还是很自然的过渡过去了。随后的选手,在我看来一个个不容忽视啊!(真的都很出色)小苏是第十个出场,之前我听的津津有味,回味着儿时的故事,好久没有听故事了,油然觉得很起劲.小苏给我说她有些紧张,我微微一笑,告诉她坚信自己是最棒的.(其实本来就是很优秀的呀)到了第八位时,我也开始替她紧张了,不过我紧张时会不停的喝水,这样会自然放松.(我的秘籍怎么说出来了)呵呵!!我们配合的还算顺利,因为小朋友们的脸上写满了兴奋和陶醉,故事自然讲的很成功了!祝贺,祝贺!
听完了<长大衣先生>这个小故事,我对少儿图画书充满了兴趣,在我翻看时,发现很多图画更始吸引眼球,我这个半大人都爱不释手了,别说那些"小大人"了.
篇3
[关键词] 故事;讲述;比赛
讲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幼儿园教师、幼儿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都要强化训练的一种专业技能,也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教师讲故事的水平,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具体体现,学生讲故事的能力,显现了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客观实际,为了检验相关人员教或学的能力,并促进他们相关技能的提高,小学、幼儿园和相关师范院校经常会组织讲故事比赛活动。如何做好赛前工作?有这样几个具体的问题值得注意:
一、要适当地处理作品
故事的选择和处理对比赛的结果会产生很大的直接影响。在选择和处理故事的环节,主要要考虑以下几点:
1、使故事的长度符合比赛要求
通常情况下,讲故事比赛会限定选手参赛时的可支配时间,比赛中讲述的故事可以是自己原创的,也可以是现成的作品,而这些作品最初却不见得都能用规定的时间刚好讲完,有的可能会需要超出这个时间范围,有的却会有时间的富余,参赛选手必须根据比赛要求,对自己选择的故事进行长度上的处理,长度处理的主要手段是进行内容的增减,增减内容的原则是:首先确定适当的语速,然后按这种语速试讲一遍,并计时,如果超时过多,可以考虑去掉一些不重要的细节,或将较长的句子修改得更简洁,如果发现时间太过富余,则可以添加一些符合作品实际的细节,或对作品某些重要的部分做一些渲染,但不应对情节做太大的改动,更不能影响到主题的表现,也不能是重复啰嗦,另外,设置添加一些互动的环节也是很好的选择。
2、使作品的语言更利于听赏
首先,为了更适合听赏,故事的语言要尽量口语化,使现场的讲述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从文体理论的角度讲,故事这种题材的作品都注重口语化的问题,但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却也的确存在有些作品口语化程度还不够高的问题。如何对语言进行口语化处理呢?常见做法有将长句子改成短句子、将书面语改成口头语、多使用拟声词和叠音词等。
其次,要把对于人物语言的提示语尽量放到人物语言的前面,使口头讲述更加自然流畅,使听赏更加轻松。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2011年组织的讲故事比赛中,有一位参赛选手基本功很好,语音甜美、态势语恰当,但最终只拿到第4名的成绩,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她对作品的语言处理得不够理想。这位选手选择的作品是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川李枝子的《天蓝色的种子》[1],这个故事从内容和主题上看都很不错,但原译作的语言却不太利于口语表达,其中一个方面就体现为,原译作在展现人物对话时,很多地方采用的是省去提示语或在人物语言的后面补充交代提示语的写法,这种处理会令听众感觉比较吃力,如果直接照搬拿到比赛现场去讲,会显得不够自然流畅,对于这样的作品,参赛者应该予以修改,讲述时尽量把提示语放在人物语言的前面交代清楚。
另外,还应该运用多种修辞,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流畅、利于听赏。故事当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复等,讲述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的对原作进行修辞上的调整,比如说上面提到的《天蓝色的种子》里面有多处意思比较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人物语言,可以考虑干脆把它们处理成反复,让听众听赏起来感觉更轻松。
总的来看,现场讲述效果好的作品往往是那些长度适中、语言口语化、趣味性强、情节紧凑而又有波澜的作品,参赛者都要对故事的长度进行合理的剪裁或增补、对作品的语言进行反复的推敲和修改,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口语化。
二、把握以讲为主的原则
要以讲为主,别让辅助手段喧宾夺主,互动环节时间宜短。
首先讨论辅助手段的使用问题。在比赛现场,参赛者与台下评委、观众是面对面交流,传达的是视听两方面的信息,这两方面的信息应该是以听觉信息为主、以视觉信息为次,视听结合、相得益彰。参赛选手的表现要紧扣“讲”字,要善于通过语音来叙述情节、塑造形象、传情达意,要处理好语气的轻重、语速的缓急以及音色的变化等口语技巧。真正的讲故事的高手,你哪怕没看到他本人现场讲述,单只是听他的语音,就能被他打动和吸引。而就比赛现场而言,使用道具、运用态势语等辅助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参赛者的服装造型也能成为现场讲述的辅助手段,但辅助手段的使用一定要适度。适当地使用辅助手段,会优化现场效果,滥用、乱用辅助手段则反而可能引起听众的反感。以态势语的使用为例,相对给小学生讲故事而言,给学龄前儿童讲故事时使用到的态势语更多、更夸张,这是因为学龄前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学龄前儿童需要相对更多的态势语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而为理解力逐渐增强的小学生们讲故事的时候,态势语的使用宜适量、自然,目的主要是增强趣味性、使情感情绪的表达更到位等。
其次是互动环节时间安排的问题。只要得当,互动可以出现在讲述的任何一个部分,但是耗用的时间不能过多,讲故事最终要落在“讲”字上,选手的主要任务是要把一个故事完整、生动地讲完,不要把讲故事演变成讲析作品或者是深入的讨论。
当然,选手在比赛前除了要恰当地处理好作品和把握住“以讲为主”的原则,还要熟记作品、反复试讲,这些努力能提高讲述的流畅度,从而有效地帮助参赛者克服紧张情绪,并在比赛中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篇4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革命精神——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举办“红色故事”演讲比赛
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5月11日下午,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四年级举办了“红色故事”演讲比赛。
参赛小选手个个精神饱满,对自己的演讲满怀信心。各位选手紧紧围绕主题用动听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一段段动人心魄的红色历史,一位位令人肃然起敬的革命英模,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让全体师生深切感受到了对党、对祖国的崇高敬意。
选手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出场顺序。经过评委团老师们的公正评分,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两名。年级部刘冬云主任给获奖同学颁发了奖状并与小选手合影留念。
篇5
“快点来,快点来,故事演讲比赛就要开始啦!”听,这就是我们班的大嗓门——尹林涛叫我们呢!
我走进教室坐在位子上,等待邓老师的到来。“来啦来啦。”不知谁喊了一声,我们立刻端端正正的坐好了。“我宣布今天的故事演讲比赛正式开始!”邓老师用强劲有力的声音喊着。
第一个上场的是“暴力女生”谈星宜。只见她大大咧咧地走上讲台,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着:“从前有一位老婆婆生病了,她没有女儿、儿子,所以没有人来关注她,有一天……”她边讲还边用手做着动作,一会儿装出老婆婆那可怜的样子,一会儿装成一个打猎的猎人,那猎人像个弱女子,惹得我们全班哄堂大笑,就连一向严肃的邓老师也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第二个上场的是我们班曾获社区演讲比赛第一名,滨湖小学演讲比赛第一名的“故事演讲大王”——李思睿,只见李思睿瞪着大眼睛,在众目睽睽之下走上讲台,她小心的说:“在森林王国中有一个名叫挽思撒云的小狗熊,为了让森林王国变得富裕起来……”李思睿边说,还边摇头晃脑做着动作,一会儿是一位威武的国王,一会儿是一位小狗熊东倒西歪的样子,可爱极了。李思睿下了台,大家都以热烈的掌声“欢送”她。
后来上去了许多许多同学,讲的故事有快乐的,有悲伤的,就这样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下课了。啊!我从中知道了要勇于去实践,这样你就可以变得更优秀。
篇6
不得不承认,一路走来,我们都在与书相伴,也不得不承认,书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我们也从以前认字、读小故事、读名著,到现在书写我们自己的文字,表达我们的心声。
小学时,还没有读书的意识,只是出于好奇一个字一个字的认,一句话一句话的读。哪管它读了何用,看完乐之即可。这种与汉字的捉迷藏何尝不是一种欢乐的游戏。再大一点时,开始读课本上的一个个故事,老师会告诉我们这个故事中体现了什么样的美德,勉励我们也要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伟大。虽然那时什么都不懂,但潜移默化里也培养了我们的美好品格。
初中时,老师开始要求我们读名著,多读课外书。但这正是我们叛逆的年月,哪里听从他们的安排,这么美好的年华哪能因读书而浪费掉。于是,初中是在我们玩的欢笑中度过的,而非读的沉思中而来,读的只有课本,只为考试而读。
高中,我们终于可以说:“我们长大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疯玩。也逐渐懂得只有读书才不算浪掷青春。于是,开始了泡图书馆的生活。
这时的我们,已经不再去读安徒生笔下的故事了,也不仅限于《读者》中的小文章,转而开始真正阅读有些分量的作品,文字中的精华。
这期间,我接触了《平凡的世界》《悲惨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狼图腾》之类的作品。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手不释卷的感觉,知道什么叫读书,什么叫读到天昏地暗。有时在下课、晚自修无时无刻不在读这些书。只为了能提早将一本书读完,这些书或是讲述几代人的坎坷故事,或是描绘了一个即平凡又不平凡的世界,或是讲述了一个人传奇的故事,亦或是叙述了自己的一段精彩的人生经历。每读完一本书,总会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总是引起自己长时间的一段感慨。
那到底什么样的才叫好书呢?我不知道别人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只觉得:能震撼人心的就是经典。
每次泡图书馆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捧本好书,找个清静的位置,坐下,埋头开始读,再抬起头来时,惊觉图书馆即将关门,即使读到欲罢不能,也只能书归原位,明天再来。好书总有份魔力,吸引着你前行,或前行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或前行在你的人生旅途当中。
喜欢清静,便去读书,因为读书,更喜欢清静。
篇7
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没有勇气的女孩,是一个胆子小的女孩,更是一个没有自信的女孩。因为我小时候在少年宫学过语言表演,所以每年圣诞节的讲故事比赛,老师和幼儿园的同学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把为班级争夺荣誉的使命放在我的身上。当时的我连在班上表演的勇气和自信都没有,更别说让我在整个幼儿园的老师、同学们面前表演了。老师知道我对讲故事比赛的舞台充满了恐惧感,所以,她便对我说只要在明天也就是圣诞节收到一个由“圣诞老人”送的装着施了魔法的礼物的大礼盒,“圣诞老人”便会施展礼物上的魔法来帮我消除恐惧。那时我们四、五岁小孩子的心里“圣诞老人”就是一个会魔法的老爷爷,所以老师对我说的话我连想都没想就信以为真了。
第二天圣诞节早上我来到幼儿园参加讲故事比赛。我看到讲故事比赛的舞台上被好多根五颜六色的彩带和气球装饰得富丽堂皇。舞台越华丽我的恐惧之心就越大、越多。眼看着下一个就要轮到我上台讲故事了,突然我看见老师抱着一个金色的大礼盒朝我跑来,她对我说,这是“圣诞老人”托她送给我的礼物,我看见在那金色的大礼盒上贴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到“署名:圣诞老人”,我立刻信以为真那是“圣诞老人”从天上给我带来的礼物,果然,从这一刻开始直到讲故事比赛结束,我清清楚楚地感觉到“圣诞老人”真的用他的魔法把我的恐惧之心化为乌有了。
就这样,每一年讲故事比赛老师都会说一样的话来抚平我;就这样,每一年我的恐惧之心都会在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之后化为乌有。就这样,年复一年。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变得懂事了,也变得成熟了。我知道了当年送我礼物的“圣诞老人”的真面目。但我永远会在圣诞节的前一天期盼着我的“圣诞老人”送给我的魔法与她的大礼盒。
篇8
南南胆子小,不愿意当众发言,这一点我早就知道。平时他除了跟我和他爸在一起时说话比较自然,面对陌生人时总是不愿开口。老师的话让我意识到,必须采取措施,培养南南当众表达的能力与勇气。
几天后,幼儿园准备举办小朋友讲故事比赛,我决定借这个机会实施我的计划,便没有征求南南的意见,直接在老师那里替他报了名。
南南平时很喜欢听我讲故事,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拿着故事书让我念给他听。听过的故事他一般都能记住,假如我再给他念的时候念错了,他就会立即纠正。这天晚上我讲了三个故事以后,认真地对他说:“南南,幼儿园下个星期要举行讲故事比赛,老师说了,你也要参加,所以得准备一个小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你从妈妈讲过的故事里挑一个背出来,到时候参加比赛吧!”
南南一听很不高兴,拉过被子蒙住了脑袋。“谈判”顿时陷入僵局。
南南平时虽然不太爱说话,可他的好胜心却很强,我决定以此为突破口说服他参加比赛,便笑着问他:“南南,妈妈讲的故事你喜欢听吗?”
南南躲在被子下面应了一声:“嗯!”我继续说:“南南啊,你们班里别的小朋友,晚上也会听妈妈讲故事!”
南南把头从被子里伸了出来,说:“那又怎么样?”
我说:“他们把妈妈讲的故事再讲给班上别的小朋友听,别的小朋友知道他们的妈妈每天给他们讲那么好听的故事,肯定会羡慕他们呀!”
南南的小脸上果然露出了不服气的神情。我趁机开导他:“如果你也能把妈妈讲给你的故事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他们肯定也会佩服你呀!”
经过一番“激将”,南南终于答应参加比赛了,我心里不禁暗喜。
接下来,该选一个什么故事呢?我觉得这个故事应该简单好记又有趣,孩子容易掌握。
我翻了好多故事书,从中选了一个《小熊的雪人》的故事,大致内容是:
小熊和小狗、小猪一起堆雪人。堆完雪人,小熊打着哈欠向他们道别,回去睡觉了。第二天,不见小熊出来玩,小狗和小猪就去小熊家门口叫他,没有人应声。小松鼠告诉他们,小熊正在冬眠,要睡整整一个冬天。等小熊睡醒从树洞里出来时,发现雪人不见了。小狗和小猪告诉他:春天到了,雪人化成水了。于是小熊和小狗、小猪一起,在美丽的春天里快乐地玩耍。
我教南南讲这个故事,分了三个步骤。先带读,让他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我在南南晚上要听故事的时候,给他念这个故事,我夸张的语调和生动的表情让他对故事产生了兴趣。念了几遍以后,我改变以前只让他听不让他开口的模式,指着书上的词句让他和我一起读。这样做,可以让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词句的了解更加细致,初步开启孩子对故事的认识。等南南与我一起读了几遍以后,他就能抢在我前面读了。接着是提问,比如讲完故事的开头我问南南:“堆完雪人以后,小熊想去干什么呀?”南南想了想,回答:“要去睡觉。”再讲一段,我又问:“第二天,小狗和小猪到小熊家叫小熊,小熊有没有出来呀?”南南答:“没有。”通过这样的问答,孩子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参与到故事中来,有了参与感,主动性就会提高。最后一步是做游戏。我找了邻居家和南南年龄差不多的两个孩子,让他们扮演小狗和小猪,南南扮演小熊,我扮演小松鼠。夏天没有雪,我用白纸撕碎了代替。我们玩起了情景表演游戏。三个孩子演得有声有色,尤其是南南,扮演小熊睡觉的时候可认真了,比我平时哄他睡觉时表现得都好。他们还抢着轮流扮演,直玩了一个下午才意犹未尽地结束。
幼儿园讲故事比赛那天,南南很顺利地讲完了《小熊的雪人》的故事。讲的过程中,他还很自然地摆了几个姿势,大概是那天玩游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后,南南得到了老师的奖励,小朋友们也对他“刮目相看”。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南南才发现,原来站在讲台上的感觉并没有那么可怕,相反,还能得到参与比赛的乐趣。
篇9
关键词:幼儿 讲故事 培养途径
很多幼儿对故事都很感兴趣,在故事当中,他们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还能提高认知道理的能力,并且对幼儿以后的语言能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幼儿园中,开设了讲故事的课程,而且幼儿回到家里后,很多父母也会给幼儿讲故事,可很多时候家长及教师都忽略了幼儿讲故事能力的培养,让幼儿仅处于听的状态,或者不能完全地参与到讲故事中来。
一、幼儿讲故事准备工作
1.故事选材。故事的题材及种类是很多的,可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适合幼儿听,这就需要家长及幼儿教师做好故事的选材工作,尽量选择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利的故事进行讲述,并且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进行故事选材也是不一样的,像2-3岁的幼儿应该选择爱憎分明、主题明朗、人物单一及情节简单的故事来讲,5-6岁的幼儿就应该选择情节复杂及曲折故事来讲,要是给小幼儿讲复杂故事通常会听不懂,大幼儿讲简单故事是会没有吸引力的,因此,一定要选择适合幼儿的故事题材来讲,从而引起幼儿的兴趣及吸引力。
2.故事教具准备。给幼儿讲故事的活动中,要适当地运用一些教具,像木偶、挂图、图画书及幻灯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辅助幼儿进行故事作品内容的理解,从而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印象及记忆力。
二、幼儿讲故事能力培养的过程
1.身体语言的加入。当幼儿教师或者家长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其身体语言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由于幼儿的思维主要以形象为主,其认识也大多为感性认识,因此,当借助表情、手势、眼神及动作等身体语言进行故事意思表达的时候,能够更好地辅助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以增强幼儿的印象,还会给孩子一种亲切的感觉,如给幼儿讲述《小兔子乖乖》这个故事的时候,幼儿教师讲到大灰狼的时候,可以把双手举起做大灰狼要抓兔子的模样,而讲到兔妈妈敲门的时候,可以用甜美的声音边唱边做敲门的动作,而讲到大灰狼学兔妈妈敲门的时候,可以先夹着嗓子边唱边敲门,在敲门和唱的变化上,以及表情上的变化,这样能够让幼儿进行区分,并让幼儿对幼儿教师更感到亲切,而且通过这样的方法给幼儿讲故事,会增加幼儿对幼儿教师及故事的欢迎程度,给他们带来比较深刻的印象及记忆。
2.讲故事中,培养幼儿学会倾听。让幼儿注意倾听,是进行幼儿口语发展的基本条件,可以说,幼儿进行词汇、语音及语法规则的学习,均是通过倾听进行感知的,幼儿说的前提是听,据研究表明,幼儿对于听懂的话要远远比会说的话多,对幼儿将故事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听,并且还要听得准,这样才能够准确模仿,且进一步掌握及提高语言水平。要让幼儿明白,当幼儿教师进行集体讲话,对他讲话或者其他同伴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都要安静地听,对幼儿有礼貌地听取别人讲话能力进行培养,让幼儿明白中途不能插嘴,如果有问题,要等待别人讲完话再进行补充。像在某次讲故事比赛中,一个叫李欣怡的小朋友讲故事的时候,王涵韬等几个小朋友插嘴讲小话,在给予体香之后,这几个小朋友认真听了,可不久之后,又开始讲话了。当王涵韬小朋友讲故事的时候,李欣怡小朋友也开始插嘴,当提醒她的时候,她却说:他不听我讲故事,我也不听他讲。她这一举动尽管有些消极,可是也比较有道理的,这也告诉我们,无论是幼儿和大人,还是幼儿和幼儿之间均需要相互尊重的。
3.讲故事时,让幼儿开口。幼儿在讲故事中,不仅要学会倾听,还应该让幼儿开口讲话,仅有开口讲话才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等,因此,当讲完某个故事时,可以围绕着这个故事来提出问题,像我们所熟知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当故事讲完后,可以问幼儿:“孔融把大梨给了谁?孔融吃了个怎样的梨?…”,通过这些问题能够辅助幼儿对故事情节进行回忆,在锻炼了幼儿思维力的同时,还能让幼儿开口,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力。而且当幼儿对教师讲的故事具有了一定记忆及理解后,才能够试着自己进行讲述,如果有忘的地方,应给予提示,让幼儿能够继续往下讲,从而鼓励幼儿讲故事的兴趣及积极性,长期下来,幼儿讲故事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培养了幼儿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要运用多种形式给幼儿讲故事。在讲故事的时候,不要固定在一种形式上,幼儿本身就是活泼好动些,更喜欢新鲜事物及形式方法,如果长久地固定在一种形式上,很容易就让幼儿对讲故事方式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会导致幼儿不再喜欢讲故事,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多种形式来讲故事,可以运用小组讲、一起讲、角色扮演、故事比赛及看图讲故事等多种形式来进行,像一起讲述这种形式,教师讲述一句或者一段,然后让幼儿进行重复,就跟学习诗歌一样,尽管有些消极,可句子与句子间是相互联系及完整的,这样掌握起来也是比较简单的。像看图讲故事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幼儿都有一幅图,这样可让每个幼儿均有讲故事的机会,并且能够看着图画,说出图上是谁,正在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等,同时,教师可以依据不同幼儿进行不同指导及评议,从而给予要求。让幼儿在多种讲故事形式中,感到讲故事的乐趣。
结束语:
培养幼儿讲故事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理解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审美情趣及良好道德品质,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讲故事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幼儿教师及家长应该让故事陪伴幼儿的童年,并让他们在故事中进行学习及成长。
参考文献
[1]臧惠琴.故事教育:提升幼儿讲故事能力[J]
篇10
【关键词】叙事力 叙事性作品 语文素养
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叙事力是语文能力的一种。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把握叙事类文本特点,回归能力形成的心理规律,厘清叙事力的内涵,探索叙事力养成的适宜路径,可以为语文素养的有效养成寻找到一种可能。
一、叙事力的意义
“叙事既是一种推理模式,也是一种表达模式。人们可以通过叙事‘理解’世界,也可以通过叙事‘讲述’世界。”[1]叙事力即讲故事的能力,是发展孩子复杂语言的有效形式。“布鲁纳甚至提出了‘叙事智力’这一概念来说明它的重要性。”[2]
儿童叙事力的形成需要在听、读、说、演等言语实践中逐步养成。这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和积累故事图式、丰富儿童言语经验的过程。“儿童对所叙述的情景和情节构建一种思维的表象,听者倾向于记住他们构建的有关故事的思维模式,而不是故事本身,从故事叙述角度来看,当儿童积累了一定的故事图式后他们开始能够讲故事。”[3]
语言、内容、结构、策略等不同层面的“图式”在言语实践中通过有意识的积累,最终将沿着同化、顺应、平衡的认知结构前行,构成促进言语主体理解的海量图式。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成果发现“由书面语引起的神经活动逐渐增强,而且也更具选择性,最终整合成人的阅读网络”。[4]据此,可否这样理解:选择、提炼出的图式,整合成了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细密的阅读网络,这张网络越大,结点越多,引发的激活的空间可能就越大。并且当这种网络结点越来越多的时候,它们也逐渐走向结构化,最终促进了儿童言语经验的发展。
同时,我们还发现叙事不仅是儿童语言能力的体现,也是儿童内心的一种自我表述。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互动、情感共鸣的对话过程。儿童常借着说故事,重整自己的经验并透露自己对事物、对世界的感觉和想法。因此,分析儿童所叙述的故事,往往能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可见,叙事力的发展丰富了儿童的言语经验,促进了言语经验的结构化,呵护了儿童的童心世界。
二、叙事力的干预形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不同学段的目标和内容中,对不同类别的文本教学目标设定更加清晰,指导更加具体。其中对叙事力培养的依托性文本——叙事性作品及其应该达成的能力培养目标,体现出读写结合、说写结合、读写互动的课程理念。
在《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叙事性作品”作为和诗歌、说明性文章、非连续性文本、议论文和科技作品等同等地位出现的类文本名称直接出现两次,与之相关的“故事”等文本题材名称出现16次,“叙述”等能力名称出现14次。在4个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均出现针对“叙事性作品”的相关教学要求。同时,我们还发现,在4个学段的写话、习作和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中也出现了对“叙事力”养成的相关要求。
我们还抽取苏教版国标本教材二、三年级共4册教材作为样本,对教材相关“叙事性作品”的选文和习题设计进行分析:
在二年级,叙事性作品比例高达55%,三年级叙事性作品依然占据了50%左右的份额。而且我们还发现,随着年段的增高,叙事性作品的比例虽然有所下降,却仍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通过分析阅读文本的习题系统,我们发现,借助于复述、转述和讲故事等形式,成为课程和教材干预以及促进儿童叙事力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对讲故事的要求不断提高,从“学习讲一讲”到“看谁讲得生动”“讲讲经过”……呈现出要求层次性、训练连续性的鲜明特点。同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的相关安排中,教材对叙事力等相关训练的题型越来越丰富,呈现出习作与阅读相关联、与口语交际相关联的特点。
三、叙事力的培养路径
能力的养成要经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个层面。[5]那么,在不同的学段如何在教学中开展叙事力的训练呢?
1.原型定向阶段:聚焦叙事动力,融情融趣,力求具体。
师:现在老师要把这只可爱的小猪请到你们身边,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帮小猪变一变吧!
……
师:请你来给大家讲一讲你怎么帮小猪变的。
生:小猪加上两根胡须和一条尾巴,就变成了小花猫。然后小猪遇到了小鸟就和小鸟打招呼说:“嗨,我是一只小花猫,我能捉老鼠。”小鸟说:“你不是小花猫,你是一只小猪。”
生:小猪把玻璃罩套在头上,就变成了一个太空人,然后大摇大摆出去了,在路上遇到了人,小猪和人打招呼说:“嗨,我是一个太空人,我能飞到宇宙。”人说:“你不是太空人,你是一只小猪。”
在《小猪变形记》的教学中,我们依据文本的特色,让儿童借助句式或段式的帮助完成叙事,鼓励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对可能发生的故事进行讲述。这样融合“完成式”和“开放式”的训练方式,降低了难度,孩子情趣盎然,在反复的叙事练习中,逐渐说具体,儿童对故事的结构图式积累逐渐增多,讲故事自然也就轻松多了。
在这一阶段,叙事力教学要讲究“情趣”,关注儿童叙事动力的激发,通过发掘文本内涵,设计适宜的叙事策略,开展言语实践,最终让儿童乐于听、乐于说。尤其是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这一点特别重要。此外,我们还开发出回忆式(让儿童回忆故事中的重点情节、某些内容等)、追问式(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给词式(给予孩子一些重点词语,帮助孩子表达)等形式丰富叙事力训练的层面,在情趣融合的前提下,降低难度,让孩子乐说,帮助孩子努力说“具体”。在叙事力训练的材料选择上,我们还多利用情境图、动画等形式,给予儿童直观的形象的材料,让孩子在多感官的刺激下,记忆复述。
2.原型操作阶段:聚焦叙事方式,得言得法,力求生动。
师:在这群蒲公英中,有两颗小蒲公英的经历是最特别的。谁上台来讲一讲?
生:其中有一颗蒲公英……他看了看黑黝黝的土地说:“这黑黝黝的土地没什么意思。”他就想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很多宝贝,到那里去,自己一定会变成百万富翁的。于是他就向沙漠飞去,结果第二年,他就了!
……
师:这两颗蒲公英和其他蒲公英的经历是不一样的,刚才我们讲的就是故事的经过,我们把它叫做情节。可是刚才我们讲的故事,还没有把太阳公公加进来呢。试试看,谁能把太阳公公和蒲公英的故事讲一讲?
生:太阳公公亲切地嘱咐他们……
师:一开始,太阳公公就出场了吗?先出场的是?
生:蒲公英。
师:人物出场有先后,我们讲故事要注意这点。
生:蒲公英的花瓣落了,长出来绒球,一个个小蒲公英随着风飞走了。太阳公公嘱咐说:“不要……也不要……”但是只有两颗小种子并不这样想。其中一颗望了望下面黑黝黝的泥土说:“这里黑黝黝的没有什么意思,金光闪闪的沙漠里有很多钱,我要到那里去,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的。”所以就向沙漠飞去。还有一颗看看银花朵朵的湖泊说:“这儿一定能给我带来快乐!”第二年,落在沙漠里的种子早已,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起来。
《蒲公英》这个单元里的三篇课文均围绕“讲故事”选编,课后习题依次编排了《蒲公英》“复述故事、学会劝告”;《三袋麦子》“讲讲故事,适当评价”;《哪吒闹海》“讲讲故事,力求生动”。那么怎样彰显教材编者的意图,借助单元整体教学实现第二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大意,讲故事做到具体生动”的要求呢?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扶有放”,扶着说大意,放手让学生借助“人物出场顺序”这一知识开展自主复述。从单元教学看,1、2两课详细教复述,第3课借助《哪吒传奇》动画影片等辅助手段,放手让孩子自由复述,重点指导如何讲“生动”。
在本阶段的教学中,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言语规律,习得语言,积累叙事模型,进而逐步发展叙事能力。比如,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在第二学段叙事力教学中对语言的关注要较之以前应该有多一些的体现,教师的指导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放大“指导”的效应:师生共同讨论,熟悉故事——聚焦故事重点,关键质疑——聚焦复述语言,反复训练——积累模型,适当运用。
3.原型内化阶段:聚焦叙事表达,自主合作,力求创意。
师:现在,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分别给大家讲一讲这两次比赛,将我们带到那扣人心弦的赛马场。你们能行吗?请同学们各自准备一下。
师:谁来讲第一次比赛的场景?
生:随着一声锣响,第一场赛马比赛开始了……
师:不是“赛马比赛”,就是“赛马开始了”。
(生纠正后继续复述,复述完,学生鼓掌)
师:我代表卢芳菲谢谢大家的掌声,卢芳菲给大家介绍了第一次比赛的情况,非常清楚。那你们知道什么叫“扫兴”吗?
生:不高兴,原来很高兴后来不高兴了。
师:理解完全正确。第二次比赛谁来给大家讲?不过这次,我想提高一点难度。老师这儿有个简单的动画,请你根据画面,结合课文内容给大家介绍第二场比赛。我先放一遍,大家在心里练一遍。
(课件放赛马动画,学生各自练习复述)
进入第三学段后,对叙事力的训练适宜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儿童在享用前两个学段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发挥个性阅读的创造性,积极开展基于儿童言语经验的叙事力训练。上述课例是陆红兵老师执教《田忌赛马》的复述训练片段。课上很少见到如前两个学段那样的细致指导,更多的是对儿童的放手和信任。从课开始引导学生概括故事大意,到复述两场比赛的场面,再到两种表达方式的练习等均是这样。
那么,这一阶段学生叙事训练的立足点在哪里呢?应该是叙事过程中的创意表达和听众意识的培养,即调动言语经验中的已有资源,学习变式表达,力求在不同的言语实践环境下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过程,把在叙事力训练的过程中在儿童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程序性知识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这一学段,我们常用的训练方式是体裁变换法(为故事换个体裁表现的方式,比如《鹿和狼》通过美文诵读方式呈现,《大瀑布的葬礼》改编成演讲的形式呈现)、表演法(针对适合表演的文本,通过课本剧表演等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半截蜡烛》就可以通过剧本演出来呈现)。
叙事力作为语文能力的重要一环,连接着言语理解过程和言语生成过程,基于叙事性作品学习心理机制和能力形成规律的前提,审视“叙事力”,探索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体系下的能力训练路径,围绕“具体、生动、创意”三个层面,开展基于“叙事力”养成的阅读教学实践,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可行之举!
【参考文献】
[1][美]博格.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9.
[2]王海澜.幼儿的叙事及叙事能力发展特征分析[J].教育导刊,2011,(7):25-28.
[3][美]卡尔文著,杨雄里等译.大脑如何思维[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52-76.
[4][法]迪昂著,周加仙等译.脑的阅读——破解人类阅读之谜[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