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问题整改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1 15:0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个人问题整改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个人问题整改报告

篇1

(一)在思想上,我思想稳定但不思进取,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缺乏积极进取的主动性。

(二)在工作中,我踏实高效但存在一定的死角。

(三)在生活上,我耿直正派但存在老好人现象,不愿对其它同事提出存在的个人意见和建议。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上述在思想、工作、作风上暴露的一些问题,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根本上有自身的主观世界改造不够,认识不深,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忙于事务,轻视学习。认为自己身处基层主要是抓好工作落实,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学习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2.注重指导,轻于实践。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同志去做,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考察研究。

3.重视安排,轻于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用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自己的工作。

三、整改承诺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了进一步提高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和政策水平,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夯实自身的思想政治基础,筑牢反腐拒变防线,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

篇2

 3月23日,***召开了关于“慵懒散”的专题会议。会上***深入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并对以后的工作做了具体要求。会后,我对自己工作做了认真总结与梳理,通过自查切实感觉到自己在工作标准、业务技能、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现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自我剖析。

一、深入查摆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不够深入。

由于日常工作比较繁琐,方方面面协调任务比较重,投入时间精力比较多,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还有差距。自身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还不够全面,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工作标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业务技能较弱。

    工作中对当前政策、形势认识不够透彻,思想观念和工作观念落后,与时俱进意识有待加强;工作创新意识不足,对市场形势超速发展的跟进步伐有待加快,自身业务素质还要进一步提高。

   (三)大局观念不强。

大局观念不强,责任意识淡薄,进取意识不足。对个人工作和全公司工作把握不到位,没有很好的站在全局角度思考问题,大局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超前意识淡薄。

工作时,往往只立足实际,大胆探索的方式方法比较少,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缺乏主动和超前作为的意识。工作中对下一步公司政策和计划缺乏提前考虑规划的意识,工作计划的制定落实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服务意识不强。

工作缺乏沟通,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服务质量不优,为客户着想的不够多,细节处理有时较草率,与厂家及客户对接、沟通、协调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二、制定切实可行整改措施

    随着治理“慵懒散”活动的不断深入,通过对自身存在问题的排查,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这也增强了我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现有问题进行整改:

    (一)加强学习,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下一步我不仅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同时增强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扎实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

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勤于思考,苦干实干,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业上。加强团结,勤沟通、多补位,主动加班加点完成各项工作。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加强与其他同事的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协调,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三)优化服务,树立好大局形象。

篇3

一、重点工作进入扫尾阶段

一是新办公大楼本月底前搬迁入驻。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建设,在局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下,质监局新办公大楼装修工作已基本结束,本月中旬办公家具进场,月底前投入使用。

二是圆满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引进的投资额2000万元的食品加工项目已通过考核办竣工验收认定。引进的投资额6500万元的低压电器项目,一期投资3000万元即将通过竣工验收考核,二期3500万元的投资为明年招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投资额达10亿元的城市综合体项目即将与县政府签约,明年招商工作形势大好。

三是省机械质检中心筹建进入关键期。由县政府提供的5000平米检测用房交付给我局后,正在进行适当装修改造。原计划投入200万元,受政策影响,现仅投资40万元进行简单改造,另外投入30万元用于P2实验室建设,计划元月份质检所、计量所进行搬迁。

二、工作亮点和特色

(一)加大监管力度、深入打假治劣、努力维护“三个安全”

一年来,我局加大监管力度,深入打假治劣,努力维护质量安全,我县食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品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1、食品安全监管不断深入。在日常监管中,严格按照监管频次要求开展核查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原材料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等各项管理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一律记录在案,提出书面整改要求,并组织“回头看”,督促企业落实整改措施。对整改不到位和严重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今年以来,共实地核查企业137家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35份,依法移交违法违规企业16家,特别是开展了征对乳制品含乳食品、食品添加剂、白酒、“瘦肉精”及“地沟油”等专项检查工作,有效预防和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2、特种设备安全切实加强。全年共出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300余人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08家,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26份,发现安全隐患28条,督促企业整改26条,整改率92.8%,受理行政许可223起,发放《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告知书》23份。并先后开展气瓶、电梯、起重机械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大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安全监察工作,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排查整治事故隐患,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我县气瓶条码安全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全县6家气瓶充装单位已经实行了条码安全管理,截至目前共购置设备软件14台套,条码8.5万只,已安装7万只,已上传信息数6万只,同时新购气瓶3000余只,气瓶充装已经实现了连锁控制。

3、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证。全年对33个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进行巡查,组织13个企业13个产品申报2013年度省名牌产品;组织20个企业20个产品申报2013年度市名牌产品。今年,全县肉制品、饼干、月饼、大米等主要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100%,白酒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了96.6%,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全县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3.4%,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全县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黑字部分今年情况还未统计)

4、执法打假工作成绩显著。今年稽查队重点开展食品、农资、建材等产品的专项整治和投诉举报的落实和查处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1500人次,检查生产、销售单位400余家,立案查处案件55起,同比增长10%,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200余万元,罚没款150万元,同比增长2.2倍。一是重点对食品、建材二大类产品开展执法检查。全年对对35家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的38个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对4个不合格企业进行立案查处,对5家伪造、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大米生产企业立案查处,没收大米5万公斤。端掉一生产假冒双沟、洋河酒窝点,没收假冒白酒6万余元,各种标签标识3万余件,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二是稽查队与质监所联合对全县30余家红砖生产企业生产的红砖进行抽样,并对11家不合格企业立案查处,促进红砖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提高。加大对建筑用钢材、电缆等产品检查,全年共检查各类建筑工地45个,抽取各类产品36个,对其中16个使用不合格建材的单位进行立案查处,没收不合格钢材、电缆80余万元。三是加大计量执法检查。和计量所联合开展商品量检查,对其中4不合格企业立案查处。

(二)夯实质监基础,稳步推进公共检测平台建设

一年来,我们着力推动技术机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加强技术机构管理和科研工作,增强事业发展后劲,为业务科室充分履责提供了重要支撑。

1、深入推进技术机构建设。一是按照市局十二五发展规划,质监局积极开拓技术机构载体装备建设,大胆筹建省级质检中心。我局结合工业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向县委、县政府提出筹建省机械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方案,得到县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并表示大力支持。现已将位于县青阳工业园内3500平方米建筑物交我局使用,作为省机械零部件质检中心检测办公用房,我局技术机构已按照省中心筹建要求对该房屋改造到位。二是质检所先后投入20余万元用于购置消化通风橱、实验台,使我所硬件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随着人才的引进,装备的投入,项目建设也逐年增加,目前正在进行P2实验室的招标建设,计划3个月内通过实验室复评审和扩项工作。三是计量所顺利通过了机构考核和12项已建计量标准的复查考核工作,同时新建的1项出租车计价器检定装置也顺利通过考核。

2、加强网络建设、注重舆论宣传。

一是对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的维护建设加大投入力度,重新制作新的网站,落实网站维护责任制度,保证内容及时更新。二是畅通“网络问政”,全年公在“风情网”、“中国网”接受咨询投诉20起,回复20起,回复率100%。三是为迎接市委扩大会议在我县得召开,我局按照要求、精心组织人手全面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县政府门户网站的各项内容保障任务。四是充分利用春节、“3.15”、“安全月”、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为契机,通过现场宣传、发放宣传材料、接受咨询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和安全意识。注重日常媒体宣传报道,全年撰写宣传报道246篇,媒体采用192篇,其中包括《日报》、《现代计量》、《中国质量技术监督》、中国计量网、中国网等报纸、杂志、网站主流媒体。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检测检验能力。2013年,先后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参加省局组织的冷水水表、燃气表检定人员,计量标准考评员,企业计量确认评审员等培训班,集中学习《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及相关的检定规程。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检测检验人员素质能力明显提高,有效的加强了我局检测检验能力。

(三)拓展服务能力,着力服务经济发展水平

一年来,我们着力从面面俱到向突出重点转变,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

1、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我局主动采取多项措施,全力推广锅炉节能减排实用新技术,开展节能培训和考核,对45家进行了双达标考核,共对开展双达标的锅炉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50余人进行节能知识培训,并组织了30名司炉工参加节能考核,通过率达到百分之百。

2、推进标准化工作。西瓜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在稳步推进,先后举办2次培训班,参培人数达600人次,为示范区的验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全年新办条码20家,组织机构代码证1400余家。我局派驻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多次被评为“月服务之星”,窗口被评为“优质窗口”、“年度优质窗口”。

3、积极服务企业、加强对业的帮扶指导。一是认真开展计量检测和产品检验工作,全年检测各类计量器具7300多台件(包括两免费检定工作免费检测的2837台次),完成质量检验报告1955批次(其中含食品类870批次,建材类160批次),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二是主动深入企业,想企业之所想,及企业之所及,为企业送去免费业务知识培训班,累计培训管理和技术人员108人次。三是积极帮助企业分析和查找在产品质量、计量、标准、检验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累计帮扶解决问题57起。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及执行力

一年来,我局坚持把干部队伍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通过开展学习、加强教育、帮扶指导等形式,促进机关作风的大转变,有效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1、深入推进机关作风整顿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机关作风整顿会议的安排和部署,专门成立了以陈化宇局长为组长的质监局机关作风整顿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质监局关于开展机关作风集中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徐书记《点燃激情、提升效能,全力打好机关作风建设攻坚战》的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在深刻理解徐书记提出要根治的机关“五症”,即“动力缺乏症、麻木不仁症、马虎了事症、知识缺乏症、唯利是图症”的基础上,开展了集中学习会、个人问题查摆、查摆问题公示、群众满意度调查等一系列活动,扎实有效的提高了我局机关作风。

2、法治质监创建成效显著。我们把依法行政工作作为质监工作生命线,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责任落实为抓手,以宣传教育为推手,充分发挥了质监职能,被授予市级依法行政示范点。修改、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办事窗口建设,行政许可项目统一在办事窗口受理。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网上审批,严格执法监督,开展执法监督检查。“五五”普法深入开展,市局“五五”普法工作被市评为优秀,并被评为全国质检系统普法先进单位。

3、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廉洁质监创建深入人心。年初,通过签订个人承诺书、部门党风廉政责任状、“四评”实施办法等制度,牢牢为每位干部职工敲响廉政警钟。根据上级安排,积极开展了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建立了廉政活动室,开展了廉政格言征集、上党课、廉政演讲比赛、廉政书法比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让廉政思想扎根于每位干部职工的心中,争取通过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验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局尽管没有出现“两错”案件,但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文书书写不规范、处罚不到位等问题。

(二)行风、政风、机关作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行风评议中,我局的行风建设都得到了加强,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一些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都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和改进行风建设。同时,机关作风、工作效能不够高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有难度。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主要是从事传统、低风险食品生产加工,普遍存在生产条件简陋、人员素质低,加上目前监管措施可操作性不强,难以有效实施监管。

篇4

一、学习实践活动主要收获

(一)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过去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较为肤浅,较为片面,把科学发展观仅仅理解为关于发展的观点,没有把它上升为指导思想的层面。通过这次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

(二)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受到了一次新的洗礼

一定意义上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一次大规模、广泛性、深层次的党内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党的肌体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经过学习、反思,我进一步武装了头脑,更新了观念,振奋了精神。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矛盾的处理,我更具了全局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的信心得到了新的提升

通过中心组集中学习和自学,特别是参加学习实践活动指导组工作,亲身感受到了全区各级领导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意识越来越强,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成果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实际能力明显提升,把科学发展观贯穿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全过程的氛围逐步形成,并且取得了丰富的实践成果。这些都大大地增强和提升了我本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分析

(一)领导班子方面

1.对新形式下审计本质的认识,特别是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刻,对审计工作与科学发展观的密切联系和内在规律的把握还不够全面和准确,运用“免疫系统”科学理念指导审计实践的自觉性还不够高。

2.对推进审计转型认识较为深刻,但有一定的畏难情绪,缺少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推进措施和办法或者说推进的力度还不够大效果不够明显。

3.审计人员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差距,表现在创新意识不够,缺乏宏观理念和绩效理念,就事论事多,习惯于从财务资料找问题,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分析研究不够。

4.重视审计产品的产出,但对审计产品的成果利用及使用效率的重视程度和实践探索的力度,与现代审计理念、审计本质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个人方面

1.知识结构与现代审计工作的高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学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地不够透彻、对审计工作的新的理念和专业知识掌握的比较肤浅。在学习上侧重于与眼前工作有关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满足于完成任务式的学习,缺乏全面系统的知识提升。

2.工作方式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存在较大差距。本人在××工作二十多年,长期的××工作养成了一定的工作模式和习惯,虽然自己也在努力改变,有时还会在不经意间呈现。比如:对部属或协作单位时间观念不强会表现出令他们惊呀情绪;工作中重交代任务、轻感情沟通和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或批评他人会比较直接,有时会造成误解,有时会让别人难堪等。

3.工作作风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一是服务水平和质量不够高。比如,分管的政府投资审计工作,注重审计过程和审计质量的控制,满足于审计报告的真实、合法、合规性,满足于审计报告送到,满足于就问题解决问题,而缺少从体制、机制上推进解决根本性问题的办法。二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除了××、××*、××*、交通局、××公司几个政府投资比较多的单位去较多外,其他镇、街道去的很少。到地方工作两年多了,××、××、××、××街道还没去过。三是开拓创新的努力不够。特别是如何加快审计转型,如何拓宽审计领域,如何推进绩效审计等现代审计的深层次问题缺少深思、深研和实践探索。

(三)个人问题的根源

1.思想艰苦性有所蜕化。尤其是学习上的艰苦性蜕化的比较明显,其一,对待学习问题,头脑中时不时会有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感觉;其二,重事务,轻学习,认为自己身处基层主要是抓好工作落实,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论水平;其三,有学习上的实用主义,工作上用到什么才学点什么,对前瞻性的新知识和一些新理论学得不多。因此,导致思想水平和认识水平在低层次徘徊。

2.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认识不到位。审计署党组提出的“国家审计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的理论,得到了总理充分肯定,这一理论是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贯彻和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和把握审计本质的重大成果,是对中国特色审计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是对国家审计职能的新定位。由于自己认识上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因此,在工作中自觉研究和贯彻的这一理论的主动性便大打拆扣,这是导致开拓创新努力不足或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

3.工作标准还不够高。在分管工作总体安排上,尽管也强调要微观发现问题宏观解决问题,注重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注重在服务中推进审计转型,注重探索创新思路和举措,但在具体落实上,由于人员少任务重,往往又放松要求,人为地降低了工作标准。

三、下步的努力方向

(一)深化学习,进一步提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坚持不懈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升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认知理念和工作水平的能力。着眼学习实践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切实解决好理论学习不主动、联系实际不紧密、改造主观世界不自觉等问题。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指南。

(二)更新理念,认真研究和实践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及功能。首先,是加强对“免疫系统”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免疫系统”理论从全新的视角审视和把握审计的功能与作用,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审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对审计本质与目标更完整、更全面、更深刻的概括与表述。通过深入学习,牢固确立“免疫系统”理论既审计科学发展观的观念,自觉将“免疫系统”理论内化为本职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是积极主动探索和实践“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系统”理论不仅要求对问题的查处,同时还强调向两头延伸,强调审计的预警功能与分析完善政策制度功能。因此,我将结合分管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过程成为承担“免疫系统”责任、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实践过程。新晨

篇5

覃辉的资本之旅肇始于长丰通信,之后其频频进行运作:多次通过隐性关联交易高溢价收购覃辉私人资产以向覃输血、不断更换主业以迎合市场炒作潮流、虚构收入粉饰财报,并且存在对外巨额担保等问题。与此同时,覃辉在国内斥巨资收购的大量传媒业资产却鲜有盈利,而于媒体投资在港遭遇“冰河时期”之时,他还依然赴港收购多个传媒业烂摊子:在股价被炒高后从香港壳王陈国强手中接棒东方魅力,同时笑纳流动广告,并熔断股权试图力保内地传媒资产出海;而从吴征手中接盘的阳光卫视与现代旌旗出版使得覃辉深陷泥淖。另一方面,覃辉重新将目光转向国内资本市场,抽血尚未完成股权转让的湘计算机,终被揭发。

随后,由于长丰通信互保事件曝光和个人被刑拘,覃辉陷入资金链泥潭,一手打造的“卓京系”轰然倒塌。其资产出海计划不得不搁浅,阳光卫视被吴征曲线收回,现代旌旗出版无奈拱手让人,流动广告在2006年退市,长丰通信也被新世界主席郑裕彤女婿杜惠恺控制的上海鑫以实业有限公司接盘。

不过,覃辉此前在股权结构上设置的“防火墙”,在“卓京系”坍塌之时,缓冲了对其旗下传媒资产的影响,影院等资产得以保全并继续发展,为其日后的东山再起埋下了伏笔。

时隔四年,覃辉转换资本市场,几乎完全复制了当年在A股市场的操作手法,通过残留的壳资源―星美国际,利用影业这一优质资产作为筹码,故技频施:不断制造概念与预期,左右手互搏,低买高卖注入资产,并趁其股价高涨之际频频实施巨额融资计划。另一方面,覃辉再次与“壳王”牵手,入主香港上市公司汉传媒,弥补影视制作环节短板的同时进行财技融资。2010年6月,星美国际再度抛出赴美上市的融资计划,覃辉的资本故事仍在继续。

尽管覃辉复出激活了资本平台的融资功能,但是仅依靠概念炒作拉动的股价无疑难以持续,其结果很有可能只是“卓京系”历史的翻版。当前如何有效提升影业产业链上制作等环节的投资回报,化“虚”为“实”,最终实现横向整合和纵深发展,也许才是覃辉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0年5月11日,京城著名夜店“天上人间”被勒令停业整顿6个月,作为天上人间曾经的大老板,覃辉再一次进入公众舆论的视野,这距离他2005年4月11日晚被北京市公安人员带走整整五年零一个月。

覃辉当年因“天上人间”而成名。公众舆论将覃辉与“天上人间”视为一体并非空穴来风。覃辉自称,当年他通过香港卓京运通公司从台湾人杨某手中买下“天上人间”75%的股权,成为大股东,其余25%股权由长城饭店持有。

公开资料显示,“天上人间”商标申请于1995年11月29日。1997年5月14日,北京长泰歌舞厅有限公司经国家商标局核准取得“PASSION”与“天上人间”中英文组合注册商标。而北京长泰歌舞厅有限公司则由北京长城饭店公司和香港广泰国际有限公司以中外合资企业形式于1993年3月在京注册成立,注册资金200万美元。其中,香港广泰国际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便是覃辉。后来,覃辉虽将“天上人间”股权转让给他人,但公众舆论已习惯将“天上人间”与覃辉视为一体。

可以说,“天上人间”是在覃辉手中一夜蹿红,成为奢靡的代名词,风行全国。据传,天上人间消费水平在当年绝对远超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最贵的洋酒高达12万美元/瓶,客人吃的水果都是从国外进口,给服务生的小费都是以500元为起点。覃辉复出后在接受采访时称媒体将“天上人间”进行了妖魔化,并一再声称政府部门管得很严,包括包房的墙壁上都安装着玻璃,管理很透明,也很规范,而且“天上人间”的高消费合法,不知此言能否令公众信服?

我们虽无从考证覃辉的第一桶金是不是从“天上人间”获得,但“天上人间”当时生意火爆是不争的事实。业内人士认为,“天上人间”每年所奉献的利润至少在2000万元以上,是绝对意义上的“自动提款机”,出人意料的是,“天上人间”在税务部门留下的却是累计亏损的记录。

“天上人间”在覃辉手中被玩得风生水起,一举成为业界响当当的品牌,全国100 多家夜总会使用“天上人间”字号。作为北京“天上人间”前大老板,覃辉曾被冠以“民营传媒富豪第一人”的称号。其神秘身份,公众与舆论对覃辉的关注超越很多一线明星,一时风光无限。

之后,腰包越来越鼓的覃辉已不满足于“天上人间”这台自动提款机,开始将目光转向了不断演绎造富神话的资本市场。与在“天上人间”的游刃有余相比,覃辉昔日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却少有胜算,缴纳了昂贵的学费,最后不得不黯然收场。

第一笔学费:折戟长丰通信

覃辉究竟是何时何刻进入资本市场,我们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点非常明确,覃辉资本之旅始于三爱海陵(000892,后更名为“长丰通信”,现为“ST 星美”)。

隐性关联交易获取巨额利润

1999年,覃辉将“天上人间”75%的股份置于自己新注册的北京中外合资长青泰餐饮娱乐公司时,有报道称,同一年,当三爱海陵股价低位徘徊时,覃辉先期秘密潜入三爱海陵。在股价达到顶峰时,三爱海陵忽然宣布于2000年5月和6月分两次收购重庆连丰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连丰通信”)81.1%股权,而重庆连丰通信正是覃辉旗下企业,这也是覃辉首次公开染指三爱海陵。

三爱海陵收购重庆连丰通信花费了约5.4亿元现金,而这部分股权账面价值仅1.2亿元,溢价高达4.2亿元,收购价格依据深圳维明资产评估事务所的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中反映的增值部分主要为800MHZ无线蜂窝移动通信网经营权增值50919.91万元。显然,高溢价的理由是重庆连丰通信拥有当时号称垄断技术的800MHZ无线蜂窝移动通信网经营权。通过这种左右手互换,覃辉获取了丰厚的回报。

作为上市公司,三爱海陵为何会如此心甘情愿让覃辉获取丰厚回报呢?这得益于覃辉先期潜入并拥有对三爱海陵的话语权。

有媒体称,时任三爱海陵大股东重庆涪陵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以下简称“涪陵国资”)总经理的石建新证实,涪陵国资和覃辉之间关于转让长丰通信26.61%股权的交易,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的,截至2000年年底,覃辉控制的卓京投资就已向涪陵国资支付了超过70%的购股款项,当时协议转让总价约为1.76亿元,这就说明覃辉在三爱海陵收购连丰通信之前就已经潜入三爱海陵并掌握话语权。问题的关键在于,覃辉与涪陵国资的这笔股权交易直到2003年11月8日才正式公告股权转让完成。这也就意味着,在此之前,涪陵国资虽然名列长丰通信的大股东,但长丰通信的实际决策权掌握在覃辉手中,覃辉完全可以以非常隐蔽的身份对三爱海陵发号施令。

收购完成后不久,2001年1月4日,三爱海陵正式更名为长丰通信。

长丰通信黯然出手

2002年,北京朝阳区税务局发现声名显赫的“天上人间”夜总会累计亏损几百万元,开始对其进行税务抽查,查出 “天上人间”的实际掌控人并非外资法人林美凤,而是近在眼前的覃辉。于是覃辉开始 “协助调查”,这次“协助调查”虽不了了之,但覃辉已开始慢慢浮出水面。

2003 年6 月,随着覃辉将北京国际车展上唯一一辆标价888 万元的宾利加长728 买走,其财富进一步外露。与此同时,覃辉也逐渐浮出长丰通信。

2003年11月8日,长丰通信一则股权转让公告又将覃辉托出资本运作的水面。公告称,2003年9月29日,覃辉旗下卓京投资受让涪陵国资所持26.61%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如前所述,事实上这笔交易早在2000年就已开始进行。

从公告中可以看出,2002年11月13日,长丰通信第一大股东涪陵国资与卓京投资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书,将其持有的长丰通信全部国家股权转让给卓京投资,转让价每股1.64元。这是一个明显的国有股折价转让方案,财政部明令禁止,方案被驳回。随后,股权转让方案被修订为按1.8元/股转让,较净资产溢价4分钱,最终获批。

被卓京投资控股后,不仅主业频繁更迭,从早先从事汽车、摩托车、内燃机的关键零部件到通讯,皆与资本市场流行的概念密切相关,无不为股价的上升而服务,而且,重庆证监局两次巡检都查出一堆问题,包括采用花样繁多的手法粉饰报表:通过对2001年、2002年部分流动资金借款的利息费用资本化来虚增净利润,虚增手机销售收入、提前确认子公司收入、减少坏账准备计提、隐藏应收票据7000多万元;变更新股发行时的募集资金投向,多数用作股权投资,等等。此外,2004年1-6月,长丰通信累计向大股东提供资金17265万元,占公司2004年6月30日经审计净资产的21.52%,而且,长丰通信对此关联交易未及时履行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遭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2003年底,长丰通信“陷入”重庆担保圈,截至2004年10月30日,其对外担保总额占2003年末净资产比例高达70.66%,而按照规定,公司的对外担保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

问题暴露后,覃辉在长丰通信上演了大反转戏法,“将吃进去的又吐了出来”:2005年初,长丰通信称,2004年下半年,长丰通信实际占用卓京投资7046.69万元;通过将中华通信系统有限责任公司19.95%股权溢价6%出售给卓京投资,长丰通信套现1.8525亿元。显然,由于证监会调查长丰通信并勒令其整改,大股东卓京投资在向长丰通信输血填补之前掏空长丰通信所留下的窟窿。

2005年8月30日,长丰通信公告称,因资产重组与业务转型需要,更名为星美联合股份。更名并未给星美联合带来任何起色,不断有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将S*ST星美破产重整,甚至有债权人放出狠话:“如果不还钱,我们要一直告到星美破产。”为了应对巨额债务,卓京投资不停地向星美联合输血,跃居债权人首位。2005年报显示,第一大股东卓京投资2005年向长丰通信提供资金的发生额高达25827.23万元,2005年底向长丰通信提供资金的余额高达29364.6万元。

另一方面,卓京投资在长丰通信中的股权因担保责任、诉讼等被陆续拍卖完毕:2005年11月,因承担贷款担保的连带责任,卓京投资拥有的约4500万星美联合法人股被拍卖,失去第一大股东地位;2006年5月,因涉及三宗担保诉讼,卓京投资持有的8512.64万股星美联合法人股再次被拍卖;2007年7月2日,S*ST星美公告,根据法院判决,卓京投资仅有的2500万股被拍卖给张怀斌、曹雅群、张寿清三位自然人,这意味着卓京投资彻底出局S*ST星美股东名单,仅存于债权人名单首位。以至于覃辉接受采访时称:“我们除了是星美联合的最大债权人以外,其他没有什么关系了。”淡出星美联合股东名单的覃辉不忘给星美联合留下一个礼包:为了推进债务重组,引进有实力的投资者,2007年12月底,卓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宣布豁免S*ST星美所欠的6999.16万元债务。

从在长丰通信的运作看,覃辉具有一种利用概念炒作赚快钱的心态。在当时不规范的中国资本市场上,这一心态颇具代表性。不过,相比之下,德隆系的唐万里兄弟尚以实业为基础制造概念、拉抬股价,而长丰通信的主业转换频仍,显示覃辉快钱心理更为突出,其资本运作过于“务虚”。

第二笔学费:贸然接盘东方魅力与流动广告

2004年4月,北京社交圈突然爆出新闻,覃辉在2003年初与香港名媛李嘉欣开始拍拖,已相恋一年,更有爆料称,覃辉与李嘉欣曾举行订婚派对,而派对地点就在“天上人间”,派对还广邀了不少名人出席。这则新闻迅速被李嘉欣予以否认。

不过,覃辉与香港资本市场结下不解之缘倒是始于2003年。为了配合其在香港进行资本运作,2003年2月28日,覃辉全资的BVI公司Strategic Media International Limited(以下简称“SMI”)注册成立。也许是对国内星美系的传媒业务信心十足,覃辉介入香港资本市场之时尽管是媒体投资在港遭遇“冰河时期”,但他仍毅然在这一时机赴港收集传媒资产,而且遭遇了陈国强与吴征这两个资本玩家,这段青涩的收购最终以为他人做嫁衣裳尴尬收场。

倾力打造传媒产业链,资产却鲜有盈利

在覃辉A股的资本平台―长丰通信不断向大股东输血的同时,在他的资本体系―卓京系内逐渐衍生出一块庞大的传媒资产―星美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美传媒”)。星美传媒成立于2001年9月,由长丰通信与卓京投资分别出资3850万元、7150万元,分别持股35%和65%。自成立起,星美传媒便大举介入传媒及娱乐业,连续并购了多家公司,包括华夏文化传播、台湾飞腾制作公司及飞腾影视基地、上海中录音像及北京、广州中路音像公司、鲲鹏网城等。此外,星美传媒还设立多家公司,比如北京英斯泰克、友通数字、星美影院、星美电影院线、上海星美正大影城和北京影城等众多公司。

截至覃辉被拘前,星美传媒注册资本已经达到3.2亿元。短短几年时间,星美传媒聚拢了数十家公司,横跨电影、电视、音像、报纸等业务板块,成为拥有影视节目和数字节目制作与发行、电影院线、影视基地、演艺经纪等全产业链业务的大型跨媒体公司(图1)。不过,当时有媒体透露,除了星美院线和中影星美院线等少数影业资产外,其余资产鲜有盈利,如鲲鹏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华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2003年略有亏损,而飞腾制作有限公司2003年公司负债已经高达11482万元,亏损达1024万元。

收购“壳王”旗下资产,股价被炒高后接棒

带着自己的传媒梦想,覃辉选择出海,接盘陈国强的东方魅力可看成是覃辉在香港市场的“初恋”。在收购东方魅力之前,市场还一度传言覃辉试图收购电影大亨邹文怀旗下的嘉禾娱乐,最终不了了之。陈国强在香港素有“壳王”之称,港媒称其一贯风格是先将股价炒高,然后抽水而退,因此,他在业内亦有“榨汁机”之称。因旗下成报传媒(08010.HK,现名为“星美出版集团”)、流动广告(08036.HK)等传媒上市公司不断亏损,2002年底,陈国强意欲出售旗下上市传媒公司。覃辉从陈国强手中接盘的首家上市公司便是曾一度大热的东方魅力(00198.HK)。不过,覃辉收购之时,东方魅力虽为香港著名娱乐公司,但已名不副实,覃辉收购当年,在东方魅力约6亿港元的营业收入中,餐饮业务的收入超过50%,而影视制作发行的收入仅占7%,音乐制作收入仅占6%。

然而,就在覃辉意欲入主东方魅力前,东方魅力的股价“诡异地”突突直上。2003年1月22日,东方魅力的股价从0.018港元开始启动,当日大涨27.8%,2月20日涨21%,2月26日涨25%,2月27日再涨28%,2月28日更是大涨82.6%。最终,至公告停牌前一天,其股价已经升至0.042港元。2003年4月2日,东方魅力公告,以0.04港元的发行价发行19亿股新股。

面对直线飙升的股价,覃辉如初生牛犊,仍然选择借此在香港资本市场完成自己的初次亮相。他通过全资拥有的SMI获配11亿股东方魅力新股,涉资4400万港元,从而以25.28%的持股比例成为东方魅力的第二大股东,和陈国强的德祥企业26.1%的持股比例差距仅为0.82%。2003年11月,东方魅力以0.04港元/股的价格再次向SMI配售15.75亿股,集资6100万港元,覃氏的持股达到45.41%。另一方面,覃辉对东方魅力的全购要约获得5.1%股东接纳,2004年初,星美传媒收购的东魅股权达到50.24%,完全控制东方魅力,并将其改名为“星美国际”。

星美国际并未因为覃辉的到来而出现奇迹。截至2004年9月30日的半年报显示,星美国际亏损4348万元。在各项业务中,除物业收入和提供融资利息有所盈利之外,其他包括主题餐饮(含上海东魅酒吧)、制作影视均呈现不同程度亏损。

由于东方魅力是另一港股上市公司流动广告的第一大股东,拥有流动广告2.855亿股,占26.91%权益,完成控股东方魅力之后,覃辉当仁不让地将其笑纳。2003年11月7日,覃辉旗下SMI向流动广告发出了全面收购要约,不久,星美提出的全购建议获26%的股东接纳,连同东方魅力原来所持股权,覃辉取得流动广告52.91%的控股权。覃辉并未成为流动广告的救世主,在覃辉控股后,流动广告没有逃出亏损诅咒,截至2004年12月31日的9个月内,营业收入仅258万港元,亏损却高达1833万港元。

股权熔断设置防火墙,护驾资产出海

接盘东方魅力与流动广告后,覃辉开始实施其传媒业务出海计划。覃辉旗下传媒业务主要由星美传媒运营,星美传媒同时也是卓京系典型的骨干企业。而在卓京系坍塌前夕,覃辉不断对星美传媒实施股权切割术,一方面撇清这块资产与其以及长丰通信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为打通境内外资本运作的通道,2002年9月,覃辉将在卓京投资80%的股权转让给自然人曲继发。随后,长丰通信的股份开始逐步退出,长丰通信2002年度报告显示,长丰通信持有星美传媒的股权降至16.74%。随后,长丰通信在星美传媒中的股权比例进一步被稀释,降至约12%;另一方面,卓京投资的持股比例逐步提高至88%。同时,覃辉于2003年12月辞去星美董事长一职,2004年4月辞去星美董事。2004年9月,覃辉将星美传媒更名,重新注册,卓京投资的股权从88%一下稀释至10%,上海久盛持有星美传媒53%股权。经过几番股权变更与转让,卓京系逐步淡出了星美传媒(图2)。覃辉本人从法律意义上抹掉自己在卓京投资以及星美传媒的股东和法人身份。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很快显露了覃辉这一安排的意图,2004年2月,东方魅力以3860万港元之代价收购了境内公司卓京投资及星美传媒分别持有的星美影院投资有限公司25%股份和成都星美数码信息产业有限公司50%股份,前者作价2360万港元,后者是1500万港元,都分别较其资产净值有10%左右的溢价。因为覃辉不再是卓京的股东,因而此项收购不视为关联交易,即刻成行。

这种提前布局的股权熔断与转让,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覃辉的传媒资产在此后的风波中少受牵连,同时又与海外覃辉所控制的星美系上市公司遥相呼应,成为其东山再起的主要筹码。

第三笔学费:费尽心机却难收阳光残局

覃辉不仅从陈国强这个资本玩家手中收购了两项资产,也与吴征有过交手―覃辉从吴征手中接盘的阳光卫视、现代旌旗出版等公司,不但未捞到实惠,反而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收购烫手山芋,陷入烧钱“漩涡”

覃辉从吴征手中接下的资产之一就是阳光卫视与阳光文化网络。2003年5月,阳光卫视难以为继。2003年6月,覃辉通过SMI购得阳光文化(00307.HK)旗下阳光卫视及阳光文化网络70%权益,代价分别是1870万港元及930万港元,阳光文化同意在未来3年内,为星美制作电视节目,星美由此要支付5000万港元。星美还向阳光提出溢利保证,3年内阳光卫视及阳光文化的纯利将不少于3000万港元,否则将以差额的10%予阳光文化以赔偿。

在这笔买卖中,吴征旗下阳光文化卖壳所得净额约为2800万港元,覃辉在付出了8000万港元之后,在自己的传媒版图里添加了一个电视频道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一个烫手的山芋。阳光卫视的亏损是人所共知,截至2003年3月31日的2002财年,其收入仅为1.84亿港元;而亏损额扩大4倍至3.65亿港元,营业额亦急跌26%。2003年6月,覃辉控制阳光卫视后,当月即全面改组了董事会。此后至2004年9月,阳光卫视广告收入只有约300万港元,累计亏损已逾3000多万港元。由此覃辉大量裁员,拒付营运款项,致使阳光卫视长期欠付员工工资及各项运营费用,员工大量流失、缺乏节目制作能力。到2005年4月,由于上市公司一直拖欠卫视租用费,亚洲卫星公司把停播通知的最后通牒发到了阳光卫视二股东泰德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陈平手上,阳光卫视即将从荧屏上消失。

2005年4月,吴征、陈平等人控股的阳光卫视二股东泰德阳光以违约(约定8000万港元转让款,覃辉仅支付了5100万港元)为由正式将覃辉旗下SMI公司诉诸法庭,要求拿回阳光卫视。很快,SMI对泰德阳光提出反诉,覃辉的弟弟覃宏认为,吴征所提供的专题节目根本不值那么多钱。之后市场传闻,为了解决资金困难,覃辉拟将持有的阳光卫视股权出售给一家名叫泛太平洋的媒体公司。

2005年5月底,与吴征交好的陈平联合投资伙伴组成了一家名为“彩龙”的买家公司,从星美国际手中收购了阳光卫视70%的股权,并承担了阳光卫视所有的债务。对于收购价格,陈平称:“只能说比当初覃辉从吴征那里付出的要多。”2006年5月底,新的阳光卫视改版亮相,阳光卫视的新东家泰德集团正式浮出水面,泰德集团实际控制人正是陈平。至此,覃辉彻底作别阳光卫视,而在吴征控制的现代旌旗出版上,覃辉更是学费不菲。

在将东方魅力转让给覃辉之前,为卸包袱,陈国强把旗下成报传媒卖给了吴征的阳光文化。接盘成报传媒后,吴征将其更名为“现代旌旗出版”。2003年9月底,为了将亏损的现代旌旗出版从阳光文化中剥离出去,减轻阳光文化的亏损,吴征宣布把现代旌旗64%股份以特别中期股息形式派发予阳光文化股东,每1万股送255股。通过这一奇招,阳光文化在现代旌旗出版的持股量降至零,公众持股量则由36.3%大幅增至60.6%。2004年1月,3.51亿股派送完毕后,阳光文化控股不再控股现代旌旗出版,新浪以9.39%成为第一大股东,陈国强旗下中策持股3.3%,吴征和SUN MEDIA持股3.01%。

利用吴征稀释旗下阳光文化控股在现代旌旗出版中股权至3.01%的机会,覃辉开始盯上旗下拥有70年历史《成报》的现代旌旗出版。面对覃辉的挑战,吴征发话不会放弃,双方开始在二级市场抢筹码,以至于2004年初现代旌旗出版每天都有数百万股成交,一度升幅达92%。2004年1月9日,现代旌旗出版抛出一项配股计划,每4股配1股,共配1.3778亿股,同时还附带一份包销协议:如果没有股东接纳供股股份暂定配额,将由包销商吴征和杨澜共同拥有的Sun Media Investment Holding全额接纳。如果供股完成,吴征将持有现代旌旗的22.36%的股权。为了对阵吴征,在买卖的最后日期2004年2月9日之前,覃辉通过东方魅力悄悄在市场上增持现代旌旗出版股份至18.36%。这样一来,在最后期限,如果吴征也选择增持,那么吴征此时所买的股票没有配股权;如果配股实施,覃辉将参加配股计划,覃辉的股份数也和吴征的相差无几,这样双方进行下一轮争夺。如果新浪持有的9.39%股份可以帮吴征,陈国强的近7% 股份可能帮覃辉,双方坚持供股较劲。最终,覃辉支配的股数以微弱的优势领先吴征而顺利入主现代旌旗出版。2004年2月20日,现代旌旗声明称,集团主席及行政总裁吴征辞职。

然而,覃辉可能做梦也没想到,奋力抢下的现代旌旗出版犹如一张血盆大口,毫不留情地吞噬着覃辉所砸入的现金流。

现代旌旗出版虽拥有《成报》,却是香港报界人所共知的亏损企业,吴征从陈国强处接盘后,其亏损的经营状况并未改变。现代旌旗出版2003年年报显示,截至2003年3月31日,其亏损净额由2002年度的1.48亿港元扩大1.3倍至3.44亿港元,其中,报纸与杂志业务的亏损更是扩大了约6.71倍,资产负债比率由2002年度的56.73%增加至90.48%。接手不久,覃辉便卷入《成报》65年来的首次发薪危机。根据香港劳工法例,雇主若拖薪超过7天便属违法,到3月5日最后期限,覃辉只得以借款形式,出资发薪水。这一招虽暂时稳住《成报》,但还是陷入一个花钱如流水的媒体漩涡。为避免《成报》停顿,SMI再次向其借出1300万港元,又向星美国际借入500万港元,现代旌旗出版又发行新股集资850万港元应急。2004年7月24日,现代旌旗出版再次计划2供1供股集资逾5000万港元,为《成报》的营运资金紧急补血。2004年10月21日,现代旌旗出版改名星美出版集团。

更让覃辉意想不到的是,自己折腾了几年的星美出版集团最终还是拱手让人。2008年,为了筹集资金重组,覃辉将持有的2.61亿星美出版集团股权进行抵押,从伯明翰环球(02309.HK)主席杨家诚手中获得6000万港元贷款。2009年底公告称,覃辉让出2.61亿股给杨家诚。之后不久,便上演了戏剧性一幕,覃辉以被人冒名签名、该贷款及抵押协议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为由,不愿意交出股份。2010年5月4日,香港高等法院高院裁定覃辉证据不足,判处杨家诚胜诉,覃辉不得不黯然离开他当年高价买下的星美出版集团,杨家诚取代覃辉成为星美出版集团新近公布的主要持股人,这已是后话。

一般来说,对处于严重亏损阶段而且资不抵债的企业,完全可以以零代价或者约定补偿的方式取得控制权,这在国际投行业务中并不鲜见。而且从收购的时机来看,此时已经处于香港媒体投资的“冰河”时期,覃辉完全可以较低代价拿下这些亏损公司,当时甚至有香港业内人士认为覃辉在香港买下这些资产只值1000万港元,他的一行为足见其对国际资本市场是个门外汉。

但无论如何,通过这些并购,覃辉在香港终归拥有了囊括电影、报纸和电视等领域的“业绩不良公司”组合出来的资本运作平台(图3)。至少可以为旗下传媒资产登陆海外资本市场埋下伏笔,可惜遗憾的是代价未免过于高昂。

第四笔学费:铩羽湘计算机仓皇之下抽水湘计算机,

覃辉在香港市场上收购的这些亏损企业不仅融资困难,而且需要持续不断地输血。巨额的收购费用加上维持经营所需的费用,覃辉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与此同时,德隆危机爆发前夕,各大金融机构已经对民营企业贷款收缩。拥有大量银行贷款的卓京系资金周转困难,以银行贷款输血方式显然行不通。覃辉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个上市公司―湘计算机(000748,现为“长城信息”)。2003年12月31日,湘计算机第一大股东长城集团与卓京投资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每股4.6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6909.37万股国有法人股转让给卓京投资;同时,将其持有的湖南计算机厂65%的股权转让给卓京投资。转让完成后,卓京投资成为湘计算机的第一大股东,直接持有25%的股权,间接持有3.24%的股权。同时,卓京投资向长城集团支付约1.6亿元预付款。

2004年8月26日,湘计算机的原大股东长城集团一个耐人寻味的公告,公告称,2004年2月18日至4月1日,湘计算机及子公司长沙长远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泰富投资有限公司分别与重庆涪陵区嘉顺电信设备配件公司、重庆互联科技发展公司、北京宇泰信科技公司等公司发生了3000万元、2000万元、2000万元的资金往来。详细资料显示,重庆涪陵区嘉顺电信设备配件有限公司向湘计算机借款3000万元。重庆互联科技发展公司是长丰通信控股88%的子公司,其向湘计算机及子公司长沙长远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借款2000万元。北京宇泰信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为两位自然人。2004年5月16日,湘计算机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泰富投资有限公司发现其在山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太平庄证券营业部开设的证券账户上的2000万元资金,由于个别负责人随意更改授权导致被授权人在2004年3月被分三次,先后将15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转给华民贸易有限公司。华民贸易有限公司90%股权的正是北京宇泰信科技公司,北京连丰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另10%的股权。以上资金合计9000万元整。

重庆涪陵区嘉顺电信设备配件公司、重庆互联科技发展公司、北京宇泰信科技公司、深圳市泰富投资有限公司、华民贸易有限公司等公司都是卓京系的子公司及关联公司。也就是说,股权转让款尚未付清,卓京投资就通过各种渠道共从湘计算机“借”走了9000万元。

事情被揭发后,“借”出的9000万元还回湘计算机;另一方面,2004年7月23日,长城集团终止《股权转让协议》,将1.639亿元预付款退还卓京,并向国资委申请终止本次股权转让的审批,覃辉不得不依依惜别湘计算机。

覃辉被拘引发卓京系坍塌,旗下资产星云流散

就在此时,2005年4月11日,覃辉因事件在北京被警方带走。颇具戏剧性的是,覃辉出事后不久,2005年11月13日,曾有“天上人间”第一花魁之称的梁海玲惨死在北京四环四惠地铁车站附近的远洋天地自己的房产内,警方在清理梁海玲的遗产时竟然有千万之多。2005年也是“天上人间”最巅峰时期,梁海玲或许意味着覃辉“天上人间”时代的终结。

覃辉出事后,曾在资本市场叱咤风云的卓京系瞬间陷入困境。2005年4月15日,长丰通信开盘后一度跌停,收盘时股价总共下跌8.85%。随后,覃辉一手打造的长丰通信因连年亏损被特别处理,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债务重组,如今由新世界(00017.HK)主席郑裕彤女婿杜惠恺控制的上海鑫以实业有限公司接盘。

与此同时,星美传媒旗下的友通数字、飞腾制作、鲲鹏网城、华夏文化等公司,或更名重组、或转让股权用于还贷,“天上人间”的股份也转让给深圳某实业公司。随后,“天上人间”的商标先后出现多次转让:首次转让于2005年11月8日完成;第二次转让申请完成于2007年5月;第三次转让完成于2008年7月;第四次转让完成于2009年11月,目前商标申请人是一家名为“石本”的北京投资公司。

另一方面,覃辉控制的星美国际、星美出版集团、流动广告等香港上市公司也因此事件开始长时间停牌,原本星美国际酝酿多时的以现金8亿港元收购星美系旗下院线和网吧等资产的方案只能搁置,覃辉刚有所进展的资产出海计划被迫暂停,而流动广告的上市地位在2006年8月11日被取消。

转换资本市场打造星美国际,“卓京”模式升级

一番喧嚣之后的覃辉沉寂低调了许多,在之后的4年多时间里,覃辉开始与资本市场绝缘,媒体也鲜有报道。2009年,覃辉突然高调复出,在香港资本市场频频复制“卓京”模式,而此次区别于之前在A股市场纯粹的玩“虚”概念,由于有了影院等“实资产”作为基础,覃辉“虚”“实”结合展开财技,俨然是“卓京”模式的升级版,大有咸鱼翻生之势。

隐退四年欲“翻身”,影业资产成首发“子弹”

覃辉被拘后,其旗下的大量传媒及娱乐业资产当中,仅有影业资产崭露头角。经过近年的发展,星美传媒已经构建了包括电影制作、发行和影院等完整的价值产业链,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星美院线以5.3492亿左右票房蝉联“院线王”;2009年又以近8亿元的全国票房继续坐稳院线三甲交椅;在影视制作方面,2009年,星美传媒拍摄的电影《南京!南京!》等获得好评;已投入了数亿资金进行改建的怀柔影视基地也已初具雏形。影院、院线、影视基地等影业资产的日益成熟为覃辉在资本市场的复出奠定了基础。而外部环境也朝着利于覃辉复出的方向变化。2009年9月26日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细则首次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传媒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渐转好。

与此同时,由于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一大批竞争对手迅速崛起。在院线方面,上海联合、北京新影联、万达、珠江等国内众多知名电影院线也迅速崛起,中影星美在2009年让出了“院线王”宝座;在影视剧制作方面,新上市的创业板明星公司华谊兄弟也在IPO之后将目光转向全产业链建设。

尤为关键的是,覃辉当年的个人问题即将得到彻底解决。2010年5月31日,覃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从法律上讲(他个人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但实质上仍有10-15%的问题,在未来一个月可以解决。”

在个人问题与宏观环境日益明朗的背景下,与资本市场隔绝已久的覃辉选择复出,不过与上次以A股市场作主场不同的是,覃辉将资本运作的重心选在了其早已布子的香港资本市场。

筹码有限,星美国际成唯一平台

经过2005年的变故,覃辉在香港的资本运作平台虽得以保全,但大多债务缠身、问题重重,流动广告的上市地位已被取消,星美出版集团控股权因为债务问题易手。这一状况说明覃辉手中可打的牌并不多,相对来说,唯有星美国际可成为资本运作平台。

星美国际前身为“DC财务”,1999年9月,陈国强、谭咏麟、曾志伟与陈百祥斥资1亿港元收购,将“东方魅力”借壳上市,并更名为“东方魅力”。2003年,覃辉通过全资拥有的BVI公司SMI收购东方魅力50.24%的股权,成为东方魅力的第一大股东,并将其更名为“星美国际”。

作为资本运作平台,星美国际有股本较小且业务相对简单的优势。2008年年报显示,星美国际已发行普通股约3.14亿股,属于典型的小盘股,便于资产注入、配股融资等系列资本运作。并且,覃辉通过全资子公司SMI以51.98%的持股比例绝对控股星美国际。从主营业务来看,星美国际业务较为简单,符合传媒资产整体注入目的。截至2008年3月31日,星美国际全部营业收入均来自旗下日本“缤纷荷里活主题餐厅”。然而,由于主题餐厅近年持续出现亏损,此时还准备于2009年4月13日结业。星美国际将成为典型的空壳。

另一方面,星美国际已经有了影院业务,2004年就已经收购星美影院25%的股权,星美国际还于2005年通过全资附属公司Sino Logic Limited与星美传媒就收购所持有的另外35%的股权签署了协议,并预付了首期款,但这项收购由于覃辉事件被暂时搁置。

从财务上来看,在覃辉所拥有的香港上市公司中,星美国际的资产、负债、现金流等财务状况相对来说较为优良。2008财年报显示,星美国际的银行与其他借款总额合共约为3128.4万港元,其中约1720.3万港元为一项无抵押贷款、约1100万港元及308.1万港元分别为有抵押其他贷款及一项无抵押其他贷款,此外,星美国际再无其他发行定息或股票挂钩债券与票据。最后,从所牵涉的法律诉讼与债务纠纷来看,与其他上市公司官司缠身不同,星美国际相对来说比较清白一点,所涉及的官司不多。

因此,从各方面来看,星美国际都是一个不错的壳资源。2008年2月14日, Sino Logic Limited与星美传媒订立谅解备忘录,以恢复磋商以继续完成星美影院另外35%股权的收购。覃辉将之作为影业资产的资本运作平台的计划已经十分明显。

筹钱重组、了断债务、扩大注册资本为资产注入开路

即便是具备以上优势,“劫后余生”的星美国际仍面临诸如重组资金与运营资金不足、诉讼与债务纠纷未了等问题,且一直处于停牌状态。对此,覃辉开始操刀对其进行一番改造,以扫清资产注入障碍。

第一步,向星美国际输血,启动重组。2008年年报显示,覃辉全资公司SMI与一家叫作Cenith Capital Limited的BVI公司向星美国际提供了一笔重组资金―截至2008年3月31日,星美国际的银行及现金结余主要为由其控股股东SMI与第三方提供的尚未动用的融资,以供偿付星美国际于结算日后将要产生的重组开支。

第二步,将星美国际遗留下来的债务纠纷与诉讼通过偿还、和解等方式予以解决,至2009年1月7日,此项工作基本完成。

第三步,大幅增加注册资本,为未来资产注入、融资等做准备。将星美国际的注册资本由1亿港元增至5亿港元。

高溢价资产换取高折价股票,覃辉双向获利

在做好这些前期的铺垫工作之后,星美国际开始收购覃辉旗下的影业资产之一―汇彩亚太有限公司(简称“汇彩”),汇彩是一家覃辉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公司,间接拥有北京名翔国际影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名翔”)72.86%实际股权及北京望京星美国际影城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望京”)60%的股权。北京名翔的主要业务是位于北京海淀区金源时代购物中心的北京星美影城;北京望京核心业务包括全资拥有的北京望京影城以及管理的上海正大影城(图4)。从财务指标来看,这两块资产较为优良,公告显示,2008年度北京名翔与北京望京营业收入分别达到49621758元与31061653元,实现净利润13460145元与14167588元。

具体操作方案是:覃辉先以股东贷款方式提供给汇彩870万元(约等于967万港元)贷款,作为重组成本。星美国际收购汇彩时不仅收购汇彩的股份,而且收购覃辉提供给汇彩的贷款。销售股份与转让贷款的总代价以估值报告所载的估值金额与8435万港元两者中较低者为基准,因估值金额为9798万元,收购汇彩总代价最终定为8435万港元,星美国际则按照每股0.1港元的价格向覃辉发行8.435亿股新股进行偿还。

与此同时,趁注入资产利好,星美国际推出了配股方案集资,按照1:3配股筹资。每持有1股股份可获配3股,配股价为每股0.1港元。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9216万港元,主要用于偿还星美国际的负债、偿付重组开支以及用作一般营运资金。按照该配售计划,控股股东SMI将认购489719943 股发售股份。

从星美国际的角度来看,通过这次重组,获得了营运资金,而且有了能够带来稳定利润的业务资产,按公告中提供的数据来看,收购汇彩的市盈率不高,按汇彩2007年约986万港元的纯利计算,收购的市盈率只有8.55倍。这有利于星美国际股价的企稳和融资能力的加强。

对于覃辉来说,通过高溢价的资产换取高折价股份,获得的回报更是丰厚:一方面,公告显示,覃辉收购目标集团(汇彩连同其在资源国际100%股权、北京望京60%股权和北京名翔72.86%实际股权)的原成本仅为人民币870万元(约等于970万港元),而星美国际收购汇彩的代价达8435万港元,溢价率高达770%;另一方面,覃辉获取的股份每股仅为0.1港元,较2005年4月28日暂停买卖时股份之收市价0.355港元,折让约71.83%;较2007年3月31日经审核综合每股资产净值约0.115 港元折让约13.04%。这一收购和当年三爱海陵收购重庆连丰通信不无相似之处,只不过收购代价由现金变成了股票。

经过改造后的星美国际开始轻装上阵。2008年3月11日,星美国际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复牌申请;2009年2月6日,上市委员会致函允许星美国际复牌上市;2009年7月31日,星美国际在港复牌上市,掀开了覃辉复出的序幕。当日其股价收盘于0.26港元;第二天一路走高,大涨30.76%至0.34港元;第三天,由0.365港元回落,但之后一直稳定在0.3港元一线,覃辉以0.1港元/股获得的13.3亿股巨量代价及配发股份获利超过200%。

趁股价上涨高位融资

伴随注入资产、融资功能的激活,复牌上市后的星美国际迅速拉开了融资造血的序幕。随着股价的拉升与企稳,星美国际第二轮大规模融资计划出炉。2009年10月12日,星美国际公布,先旧后新配售2.69亿股,占扩大后股本约11.36%,每股作价0.265港元,较停牌前折让约7.02%,所得净额约6956万港元,将用作一般营运资金。另外,公司配售3975万港元两年期票息1%可换股票据,行使价0.265港元,悉数转换公司将发行最多1.5亿股新股,占扩大后股本5.96%,所得净额最高约3896万港元,同作一般营运资金。至2009年11月27日,星美国际配股及可转债成功发行,共筹集资金约1.085亿港元。

随着配售与可换股债券发行完毕,覃辉及旗下的SMI持有的星美国际股权有所下降,由71.27%下降至59.41%(图5),2010年1月4日,星美国际向大股东覃辉发行可换股票据的公告。公告称,向主要股东覃辉发行本金额1亿港元可换股票据,为期2年及年息1%,所得款项净额约9900万港元。以该票据转换价0.295港元计算,如该笔可换股票据全部行使转换权,覃辉最多将获得3.4亿股转换股份,这相当于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已发行股本约13.46%及星美国际经配发及发行转换股份扩大后的已发行股本约11.86%。

可换股票据对于已持有星美国际59.41%的大股东覃辉来说非常有利,如果将来大规模融资影响到覃辉的大股东地位,覃辉可以通过行使换股期权,较易锁定控股地位。向覃辉发行可换股票据,对于星美国际来说,相当于大股东间接增持公司股票利好,对刺激股价上升有利,为后续融资奠定基础,而0.295港元的转股价,也可以看出覃辉对未来股价的信心,显然覃辉手中还有刺激股价的筹码。

注入“现金奶牛”资产, 打造3D电影概念轮番刺激股价助融资

虽已进行两轮大规模的筹资,但这相对覃辉在娱乐、传媒产业的凌云壮志只是杯水车薪。在牢牢锁定控股权的条件下,星美国际筹划更大规模进行融资造血。复牌上市后的星美国际的股价大涨了一把,但较覃辉出事前的股价,仍处于低位,此时马上进行大规模融资显然不利(图6)。为了拉升股价,更大规模地融资,星美国际轮番制造利好,利用分批注入优质资产、3D电影概念在短期内不断制造利好,将股价在短时间内抬到理想高位,然后再适时抛出筹资方案,最大限度获取资金。

低买高卖注入“现金奶牛”

覃辉下的第一注兴奋剂便是大规模注入影院资产。2010年3月26日,星美国际公布了大规模收购影院的公告。公告称,星美国际将以代价12亿港元收购覃辉旗下Admiral Team股权及股东贷款,不过收购的前提是Admiral Team获得两家香港公司GDL及SMIIC之全部股权,而GDL及SMIIC拥有位于中国12家多影厅电影院相关股权,包括在北京有2家、上海2家、成都2家、广州、重庆、沈阳及天津等各1家等。而GDL及SMIIC的最终权益持有人为新加坡的林氏家族。

如收购完成,星美国际合计将共拥有15家电影院,当中包含95个电影屏幕及超过14000个座位,分布于内地一线城市及大部分主要二线城市,将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上市电影院营运商(图7)。

针对12亿港元的收购代价,星美国际分为两部分支付―向覃辉发行为数7.44亿港元的收购可换股票据及1545762712股代价股份。

为了进一步打消投资者的顾虑,覃辉还向星美国际提供溢利保证:截至2010年12月31日止的年度,Admiral Team股东应占经审核净利润应不少于8000万港元。如果少于这一数额,星美国际将注销部分收购可换股票据,如果注销全部可换股票据后出现任何其他短缺数额,覃辉将以现金补足。

不仅如此,覃辉还极大限度地吊起投资者胃口,称另外还有约13家影院资产也将可能在今年内择期注入到上市公司中。第二批约13家影院资产不仅分布在国内一线城市,而且覆盖诸如青岛、常熟等国内经济发达的二、三线城市。

影院这一“现金奶牛”将注入对星美国际的股价作用非常直接。2010年3月26日,星美国际复牌当天,股价便以0.355港元开盘,涨幅高达5.97%,最高达到0.37港元,最高涨幅达到10.4%,收于0.35港元,之后便一直站稳在0.33港元之上。

2010年5月26日,星美国际就这一收购事项再度公告称,在维持12亿港元的收购价不变的前提下,将代价股份之数目及收购可换股票据之本金额(两者均将作为收购事项之代价发行)分别调整为2440677966股新股份及4.8亿港元,并称此举将有利于星美国际降低财务费用。公告中还透露,覃辉与新加坡林氏家族于当天已经订立了以现金总代价2亿港元收购持有12家主体影院权益的GDL及SMIIC之协议。值得注意的是,覃辉将这块2亿港元获取的影业资产卖给上市公司的代价高达12亿港元,溢价率达500%。

收购3D概念资产成为新的股价发动机

如果说注入影院资产让投资者看到了星美国际眼下的业绩,那么下一步就是让投资者看到星美国际未来的前景,最终,3D电影的兴起让星美国际有了第二个股价发动机―收购Photon。

2009年底上映的《阿凡达》,导演卡梅隆将3D电影发挥到极致,极大地推动了3D影院建设。2009年夏天时,美国只有800张3D银幕。然而,自《阿凡达》上映前夜,这个数字迅速飙升至3500家;中国3D影院的发展速度也十分惊人,2009年初,中国内地只有80多块3D电影屏幕,2009年8月,该数字增加到330多块,而为了迎接《阿凡达》等大制作3D电影,短短数月后,内地的3D电影屏幕数量急速增长到730块以上,比一年前增加8倍。媒体对《阿凡达》连篇累牍的报道也让3D概念一夜风靡,深入人心。

星美国际因时制宜地将风靡的3D电影这一热点话题转换成另一个股价发动机。在并购12家内地影院时,星美国际就宣称,为了配合现时三维(3D)电影的趋势,新收购的12家电影院均具备3D投影功能(成都沙河星美国际影城除外)。

收购影院资产后不久,星美国际更是直接将3D电影的概念植入公司。2010年4月26日,星美国际宣布,将以总计约454万美元收购主要从事影视后期制作业务的Photon 80%的股权,双方将在2010年7月签订正式协议,并于2010年第三季度内完成交易。

公开资料显示,Photon是一家总部设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的特效和动画电影公司,是全球视觉特效、动画及后期制作工业其中领军者之一,其创始人达尔-多盖德(DaleDuguid)为澳洲视觉特产业之主要推动者,曾参与《纳尼亚传奇:黎明破浪号》与《超人归来》的电影制作,荣获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发百年纪念勋章,曾以对澳大利亚电影业的卓越贡献在2001年获得了昆士兰世纪奖章。Photon已为华纳兄弟公司、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迪斯尼及派拉蒙电影公司提供视觉特效服务。

公告称,已经与达尔・多盖德就建议收购他创办的Photon公司订立不具法律约束力的意向书。根据意向书,待签订最终及具约束力之协议后,首先,星美将收购一间新澳洲私人公司(星美Photon新公司)之80%股权,而该公司将持有现有Photon业务,代价约454万美元,而Duguid将持有星美Photon新公司之余下20%权益;其次,星美亦将与Duguid组成一间在中国注册成立的新公司(星美Photon中国公司)以将Photon之业务扩展至中国;其三,Duguid将获委聘为星美Photon新公司及星美Photon中国公司之行政总裁。星美Photon中国公司将由星美国际及Duguid分别实益拥有80%及20%股权。

星美国际给投资者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电影特效与动画业务愿景。公告中称,星美国际通过并购这家全球领先的电影特效与动画业务的领军者,不仅跻身于全球范围内蒸蒸日上的电影特效和动画业务中来,而且将在中国成立一家新公司―星美Photon中国公司,将业务扩展到中国,在中国从事电影后期制作、视觉特效及动画,以及教育业务包括举办有关视觉特效及动画之研讨会及讲座。

这一消息足以令投资者疯狂,远比注入资产对股价的刺激见效,自2010年4月26日公告之日至2010年4月30日,星美国际累计上升17.4%,最高达到0.67港元(图8),覃辉手中的股权和可转债再度大幅升值。

3D概念成就逆市巨额融资

拟收购Photon公司公告后不到4天,2010年4月30日,星美国际便公布了2010年年报。除了向投资者描述改善的财务状况外,年报还向投资者描绘出星美国际未来的发展蓝图―打造影视行业全产业链(图9)。

年报公布后仅隔1天,自称“现金储备充足”的星美国际适时抛出了第三轮配股融资计划。2010年5月2日,其公告称,将向不少于6名承配人配售最多5.035亿股配售股份,配售价定为0.435港元,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价0.54港元折让19.44%,较最后5个连续交易日平均收盘价0.52港元折让16.35%。显然,这一配售价较具有吸引力,这主要归功于之前不断制造的利好对股价的拉升作用。公告同时披露,除去相应配售成本,最高募资净额高达2.12港元,配股集资所得将主要用作3D业务,包括收购及投资如收购Photon以及在澳大利亚建立星美Photon与在华建立新星美Photon及其后资本支出与营运所需等。

虽然星美国际的这一轮配股正赶上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受欧美股市的拖累,香港股市也呈现跌跌不休、成交低迷的状态,但星美国际的配股筹资工作仍然显得格外顺利。2010年5月12日,星美国际宣布,此前以每股0.435港元的价格最多配售5.04亿股股份的计划已完成。此次所配售的股份占星美国际经扩大后股本的约16.67%,此轮配售共集资2.19亿港元。这也是覃辉复出之后星美国际最大手笔的向其他投资者融资。配售完成后,公司大股东覃辉的个人直接持股由此前的50.79%下降至43.18%,同时,覃辉通过SMI对于星美国际的持股则由13.44%下降至11.42%(图10)。

高比例配股汉传媒与壳王再度合作

复出后的覃辉经过几年的总结与潜心修炼,在资本运作方面有些许进步,在汉传媒一役上也可得到验证。

2009年12月11日,香港上市公司汉传媒(00491.HK)一则并购公告称,汉传媒主要股东锦兴集团与德祥企业(透过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已于2010年12月10日向翔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成”)分别出售3.48亿股与1025万股汉传媒股份,每股作价0.134港元,较停牌前0.049港元/股溢价1.73倍;收购完成后,翔成累计拥有5.25亿股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占其公告之日已发行股本约22.6%。这笔交易的买方翔成正是覃辉全资拥有的子公司,卖方锦兴集团与德祥企业正是香港壳王陈国强旗下的企业。继东方魅力之后,覃辉与陈国强若干年后再度合作。

公开资料显示,汉传媒业务与星美国际颇为相近,旗下拥有汉星艺人事务所有限公司、汉音乐有限公司、汉文化电影有限公司、汉文化娱乐有限公司、无线收费电视、潮艺娱乐有限公司等九家企业,主要业务包括电影及电视节目制作、音乐制作、表演项目制作、艺人及模特儿管理、收费电视业务及证券投资。

覃辉以1.73倍的溢价接盘汉传媒所费依然不菲。汉传媒2009年年报显示,营业利润由2008年的1230万港元变为约-2.64亿港元,转盈为亏;净利润则由2008年的-720万港元大幅下降至-2.845亿港元,相应地,每股收益也由2008年的-0.01港元增加至-0.15港元。

虽然汉传媒财务状况不佳,但其以电影及电视节目制作见长,一定程度上从产业链上可以弥补星美系传媒业务板块中的短板。2009年度,汉传媒发行了6部电影及一部电视剧集,其中,《天水围的日与夜》取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六项提名,最后摘取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及最佳编剧四项大奖项;此外,汉传媒在2009年还制作了《大内密探灵灵狗》与《未来警察》,已在制作有望于2010年发行的《黑白战警》、《硬汉》、《十大奇冤》、《龙门驿站》等等。

截至2009年6月30日的财政年度,汉传媒来自电影及电视节目制作业务的营业收入为4440万港元,比上年增加80%。更为重要的是,汉传媒以中国内地为重点市场,2009年来自内地的收入达到3000万港元,占总营业收入的54%。此外,汉传媒还持有无线收费电视18%的股权。

投资者也对覃辉入主汉传媒报以极大的支持与憧憬,汉传媒复牌后,最高涨至0.094港元,涨幅高达91.8%,收于0.074港元,涨幅高达51.02%。

在完成股权收购后不久,来自星美的高管便入驻汉传媒。2009年12月21日汉传媒宣布,原星美国际的主席兼执行董事王巨成转任汉传媒董事总经理兼执行董事。

“数字游戏”高折让配股,融资目的实现

收获汉传媒后,覃辉便迫不及待地准备配股融资。

覃辉收购汉传媒后,汉传媒的股价虽有所上涨,但一直在0.05-0.07港元之间徘徊,如此低的股价显然不利于配股融资。在配股融资计划出炉前夕,覃辉策划对汉传媒股票进行并股。2010年1月5日,汉传媒抛出了20股并为1股的并股措施。以汉传媒2010年1月6日停牌前0.06港元的收盘价计算,并股后每股股价达到1.2港元。2010年1月21日,并股后的汉传媒开始复牌上市买卖。

并股完成后不久,覃辉融资目的尽现。2010年1月12日,覃辉便抛出高比例配股、高折价的配股方案。公告称,汉传媒将按1供8每股0.2港元方式,发行9.28亿股,集资1.9亿港元,集资净额约为1.81亿港元,供股所得款项拟用作一般营运资金,而供股价较股份1月11日收市价1.07港元折让81.31%。

与此同时,一则似是而非的利好消息在配股工作进行中出现。2010年1月20日,《苹果日报》称,王巨成表示,考虑重整汉传媒及星美架构,计划将汉传媒转型发展新能源项目,不排除将汉传媒持有的无线收费电视18%股权注入星美。消息出来后不久,汉传媒与星美国际又发出通告进行澄清,称所言不实。显然,虽然这则似是而非的利好消息被澄清,但给投资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助力配股工作的顺利完成。2010年3月,汉传媒配股正式完成。

化“虚”为“实”,仍是未来挑战

复出后的覃辉给投资者描绘出一幅美好的愿景:在影视基地、影院、院线资源基础上,资本吸纳、院线建设、影视投资层面三管齐下,打造影视业务全产业链模式,将星美传媒整体上市,实现“星美系”传媒业务的国际化,打造中国民企电影产业第一品牌。

在这一大旗下,覃辉一年来在汉传媒与星美国际这两个舞台上动作频频,我们似乎又依稀看到覃辉当年在A股进行资本运作的痕迹。目前星美国际已四度融资,股本已有当初的3亿股左右暴增9倍,达到30多亿股。

不可否认,为了恢复融资功能,覃辉初期注入星美国际的资产都是位于传媒业务产业链上优质资产。但也正如星美国际管理层所称,星美国际早期大力注入影院资产,并不是意味着未来发展方向上对该部分业务有所偏重―未来电影院所占上市公司的业务比重大概将维持在30%左右的比例。

目前星美国际业务体系当中,除现在已注入到上市公司的影院终端资产外,影视剧制作基地及影视剧的制作发行两项业务也将占据很大的比重。然而,在影视业务的产业链上,像影视制作等面临诸如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等诸多风险因素,回报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在产业链上所获收益比例最低,然而,这恰恰是星美系的短板。覃辉似乎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对汉传媒的并购或许正是这一意图的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