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范文
时间:2023-04-10 21:1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六(下)第9课《词两首》之《如梦令》。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词。
2.通过品词析句、想像画面,感受词的凝练美和意境美。
3.想像词中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 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词析句、想像画面,感受词的凝练美和意境美。
教学过程:
板块一:预习反馈
1.投影出示课前下发的"课外学习卡"。
2.组织汇报。指导多名学生进行汇报,师生共同补充、评价,教师相机小结讲解有关"词"的知识。
3.谈话引入学习内容。
(1)师出示一首学过的"诗"与本节课要学的李清照的词《如梦令》。让学生从形式上分辨出两者的不同。(师指着词《如梦令》告诉学生,这就是词。)
(2)师: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纯真情挚,字精意新,她许多词一直流传至今。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读、欣赏、品析她的这首词。
板块二:初探课文,读悟词意
1.师播放课文录音,示范朗读。
2.指导学生读词。
(1)一读。要求学生读通读顺词的每一句。
(2)再读,读懂词意。
(3)三读。边读边交流:
A.是怎样的一次经历让词人"常记"的?
B.你认为这首词应突出放在哪个词语上?
C.说说整首词描绘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小结:这首词描绘的是词人从前一次与朋友外出郊游,喝醉了酒,天色已晚,划船回家,不小心把船划到了藕花丛中,很着急,用力划船,把在池中栖息的鸥鹭都惊飞了的生动情景。
板块三:品词析句,读词想画
师:读诗词时我们不能光理解字面上的意思,还要去感受诗句描写的情景。这是一首很美的词,每一句都是一幅绝妙的画。同学们,让我们继续读一读,看你们能从中品出哪些画面?
(一)品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板书:溪亭日暮沉醉
讨论体会:
1.想一想,词人是在什么样的时间喝酒赏景?(日暮)
2.读到"溪亭日暮",请想像当时的天空、水面、远处、近处等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3.在如此美景下,词人和朋友会在做些什么呢?(看景、吟诗、作对、聊天、下棋、喝酒……)
4."沉醉"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沉醉"?你觉得这里的"醉"仅仅是喝醉了吗?
小结:李清照和朋友享受着美酒,享受着快乐,陶醉在美丽景色之中,"沉醉"既是酒醉,也是被当时眼前的美景所陶醉。)
5.讨论:"沉醉"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因"沉醉"而"不知归路",因"沉醉"而"误入藕花深处"。)
(二)品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板书:兴尽 藕花深处
1.你是怎样理解"兴尽"一词的?它与"沉醉"有怎样的联系?(让 学生说一说)
师小结:词人因"日暮",所以"兴尽",由于有"兴"而"陶醉"了,因"陶醉"致使后来时常记得。字字值得我们去品味。
2.师:"藕花"是什么花?请同学们想一想"藕花深处"是一种怎样的画面?此情此景你会想到哪些诗句?
3.师:想像一下,天色已晚,词人和朋友却"误入藕花深处",在荷花丛中迷了路,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境?她们的心情会怎样?(着急、焦虑)
4.同学们有没有与"误入藕花深处"相似的经历?你会怎么做?词人和朋友又是怎样做的?请读一读文中句子。(争渡,争渡)
(三)品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板书:一滩鸥鹭
1.师:读了这两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看插图说)
师小结:嬉笑声、摇橹声、鸥鹭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这宁静的黄昏。
2.想一想:"一滩鸥鹭"是怎样的场面?这里的"惊",除了指白鹭受惊,还向我们传递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情?(惊喜。让学生说一说)
(四)总结。师:刚才我们边读边想像,读出了那么多美的画面,其实整首词就是一大幅流动的画。你们看,因为是观赏"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是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让我们走进这美好的画面,再来读读这首词。(学生读词)
板块四:拓展阅读,再感词韵
1.出示李清照的另外一首词: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让学生读一读这首词。与本节课所学生的词进行比较。
篇2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欧鹭。
少女时代游溪赏花的画面又浮现在李清照的脑海里,李清照决定重返故迹去看看。
次日,阳光明媚,李清照出门重温她少女时代的梦。一路走来,李清照惊诧无人来此“仙境”时,一股恶心的气味飘来,李清照虽厌恶这气味,但游溪兴志未减,李清照越走近小溪,那股恶心的气味就越强烈。但为了重温少女时代的梦,她还是勉强走来了。可是,昔日溪旁的亭子,已成了垃圾堆;塑料袋、易拉罐、食品包装袋……飘浮在水面上,“黑”荷叶成了小溪的一大“亮点”,恶心的气味不时从“黑”荷叶里散发出来。李清照无法把眼前的景象与昔日少女时代美丽的小溪风光联系起来,她惊呆了。等她回过神来,愤然写下了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今日重返旧路。
垃圾成堆,
臭源荷叶深处。
呕吐,呕吐,
不见昔时景物。
篇3
[关键词] 意象 支点 探究 吟诵 整合
在我国浩瀚璀璨的古典诗歌的海洋中,有这样一位女子,在宋学盛行,女性被进一步剥夺了话语和自由权利的时代,她不甘于沉默,不甘于失去话语权,她选择做一个挑战者,直逼“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德规范底线,她平生创作的许多作品,无不洋溢着她的才华,闪烁着其女性的思想光芒。她用生活化的语言去展现自己的情感流程:她的爱,她的恨,她的痴,她的怨。她不做作,不矜持,直来直去,直率坦诚。如实地反映、表达真实的自我,为女性争得了在语言上的权利,她,就是李清照。
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入选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苏教版必修四上入选了《声声慢・寻寻觅觅》,而学生在初中阶段更是早已接触了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在新课程结构和理念下,如何做到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位伟大的女词人作品的恒久魅力,并获得超越文本的思考和启迪,以达成新课程目标,笔者作了一次艰辛而有益的尝试。
一、巧用意象作“金针”,为课堂寻找一个支点
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要让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的时间里学完、学好并学透这四首词,难度非常大,那么能不能为这节课寻找一个支点作为突破口呢?
古诗曰:“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金针,借指秘法、诀窍。在诗歌的教学中,如果能寻找到一枚“金针”,不仅可以做到事半功倍,而且可以活跃学习气氛,课堂的活力焕发了,高效自然也就有望达到了。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物象,比如春花秋月、宝剑洞箫、枯桐瘦梅、啼莺鸣蛩,本是无情无知的客观物象,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的继承、运用和发展,积累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符号化了的“客观物象”和“象征意蕴”的有机结合体――意象。笔者通过反复的阅读和比较,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这四首词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个意象――酒。这一意象不仅是这四首词的巧合,更在词人的作品中大量反复出现。有人做了一个统计,在李清照现存的50多首词作之中,和“酒”相关的词作就占了一半左右。因此,将“酒”这一意象作为解读这四首词的一枚“金针”,用这枚“金针”来穿针引线,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起到帮助学生激发思维的作用。于是笔者确定把“酒”这一意象作为这节课的一个支点。
学生通过阅读这四首词发现,“酒”这一意象在其中承载的情感意蕴是有变化的: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中,词人通过对一次和闺中密友赏游的叙写,学生发现“酒”在这首词中是词人表达内心愉悦的一种途径;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中,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流露出浓烈的伤春惜春之情,词人试图饮酒来排遣自己内心那淡淡的春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词显然是一首离别之词,因和爱人离别,离愁难耐,词人的满腔幽怨只能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但无奈的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中,词人借酒御寒,但杯酒下肚,却依然敌不过“晚来风急”。
二、妙设话题作探究,透过文字读作者
同一个意象,词人为何会有不同的情感寄托?这是学生在阅读比较之后自然而然会产生的一个问题。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在此,笔者为本节课设置了一个探究话题――“李清照的诗酒人生”。
诗歌的教学到最后非常容易滑入教师的“一言堂”的流弊之中,学生缺少主动建构的空间,教师容易成为话柄的持有者,这样的教学弥散着危险。因此这一探究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在课堂上留出大量时间让学生互为学习伙伴、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之下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最终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不仅仅是让学生从资料入手去简单了解作者的生平,更要学会从作者的文字背后去了解一个作者,了解每一个跃动在文字背后的活生生的生命状态。
这四首词是词人不同时期词作的代表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创作于词人少女时期。由于家庭出身优裕,家庭教育开明,李清照没有通常大家闺秀轻走细步、笑不露齿的矜持之态,表现出来的是少女的天真、浪漫的生活情趣,活泼、开朗、洒脱、自由的自然天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清照少女时期的纯真烂漫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对爱情的渴求。在闺阁里畅饮求醉是词人常用来驱遣心中怀春意绪的方式。多愁的词人表现出的是较之于其他闺阁中的女子更为敏感纤细的意绪。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词中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细腻敏锐地表现出了一个少女那种淡淡的怀春意绪。
李清照18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这是一桩天作之后的婚姻。婚后夫妻二人感情甚笃,李清照日后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对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恋有着细腻的回想:“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馀。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他们斗酒论诗,战棋听琴,共探金石,然而两人朝夕相处、琴瑟和谐的生活还是被丈夫“负笈出游”的现实打断,她一方面期盼丈夫政事有为,宦途顺畅,一方面又“悔教夫婿觅封侯”,不得不面临夫妇分离、重门深院、一人独居的生活,“离怀别苦”只能靠酒来略微冲淡。在这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她毫不掩饰对丈夫的爱,并大胆地表达出来。此词说明词人能大胆率真地表达自我,敢于向封建传统礼教发起挑战。她的大胆率真除了是酒给了她勇气,更是她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篇4
2、忆江南: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金奁集》入“南吕宫”。原为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
3、生查子:生查子,词牌名。又名“相和柳”“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楚云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等。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有双调五体,字数有四十、四十一、四十二三种。正体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代表作有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北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等。
4、采桑子: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以和凝《采桑子·蝤蛴领上诃梨子》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的变体,代表作有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等。
篇5
1983年,邓丽君推出了她的全新古典专辑——《淡淡幽情》。
这张专辑最大的特色,正如它的名称一般,有说不尽的含蓄隽永的幽情雅韵。它的所有歌词,均是来自唐、宋、元等历代诗坛、词坛大家的词作。
邓丽君以她柔美的声线,婉转的风韵,将词作中的忧伤、愁思完美演绎,让人过耳不忘,听众更送名“梦幻专辑”。
《但愿人长久》里,她是那个将无限情怀寄托天地的诗人,皓月当空,她一人把盏,轻吟浅唱中,将人世悲欢一并道尽。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公元1524年,一个名叫杨慎的人,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戴着重重的枷锁,艰难行走。在途径湖北江陵时,忽看见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间,竟似有无限洒脱快意。感慨万分之际,他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后来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并在1994年播出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成为了主题曲。这首词经著名歌唱家杨洪基那浑厚的嗓音唱出,更让人觉出荡气回肠,万千感慨萦于心头。
3、《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如梦令》大约写于李清照年少时,一次难忘的溪亭畅游。夕阳西下,彩霞漫天之际,一群带着醉意的小姑娘划着小船在碧绿的荷叶间穿梭喧闹。荷花的亭亭玉立、蓬勃艳丽,也许正是李清照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最好的写照。
那时的她,有着花一样的年华,花一样的梦。蔡琴的歌声低回委婉、醇厚缠绵。在她的演绎下,这首《如梦令 》少了许多少女的情怀,却多了几许沧桑。她演绎的不是少女的李清照,而是中年遍历世事沧桑后那个伟大的词人、那个柔弱的女子“千山过尽”的心事。
4、《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演唱者 沈谧仁、奇然 歌名《琵琶行》
歌词为《琵琶行》原文,整首歌结合了流行歌曲和戏曲唱腔的唱法,创新的同时也不忘保留歌曲的古典韵味。文章中描写琵琶女身世经历的诗句,被歌手用唱戏剧的方式娓娓道来。
5、《念奴娇·赤壁怀古》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篇6
那天午后,几个朋友邀我去“溪亭”赏荷花。我立刻兴冲冲的赶了过去,我们在那里观赏似亭亭玉立的少女般的荷花,心中很是快活,我们还饮酒作乐,吟诗作对。不知不觉中,日落的余晖似一件金黄色的纱衣披在了身上,天色也逐渐暗了下来,我向朋友们告辞,便急匆匆往家赶。可能是酒喝多了吧!我的头晕晕乎乎的,分不清东南西北,勉强回到小船上,神智不清地划呀划。“哎?不对呀,怎么到处都是荷花呀?”只闻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传来,我的酒也醒了几分,才发现自己划进了荷花丛,迷路了。
“怎么办呢?”我焦急的想着。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办法。“算了!”我斜靠着船身,睁开眼睛,欣赏着美丽的,令人陶醉的景色。啊!这一朵朵鲜艳的荷花莫不是用玉石雕成的?怎么开的如此精致,美丽。荷花那淡淡的粉红莫非是天上那仙女的胭脂?如此粉嫩!这碧绿而硕大的荷叶,随风飘动,像给玉皇大帝扇风的扇子。但乍一看,却又像一朵碧绿的大玉盘。小溪托着小船,我的心也跟着动了起来,就这么慢悠悠的飘啊荡啊,闯进了荷花深处,哪儿都是天然形成的荷花,让人目不暇接。我随意的摆动小桨,小船在荷花丛中进进出出,“扑棱,扑棱”,我一凉,这是什么声音?只见一群沙鸥、白鹭从我眼前飞过,原来是我发生的声音打扰了这些小东西,请原谅啊!我傻傻的笑着,仿佛又喝醉了……
回想起那次愉快的郊游,我抿嘴一笑,诗兴大发,写下这一首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篇7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5、《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7、《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8、《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9、《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10、《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
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篇8
你有没有目睹她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你有没有嗅到她翩翩而行小舟上的残花的尘香?
——题记
远远地,尘雾中现出女子的身影,袅袅娜娜,“柳眼梅腮”,“绿肥红瘦”,飘然而至。
她叫李清照。
隔着千年的门槛,我读她。凄婉沉挚,清新自然的文字,像黑暗里开出的花,丢至地板,掷地有声。你心灵深处紧闭的那扇门打开了,你脑海深处那根最柔软的神经敲响了,你沉溺于她凄婉却不失豪放的洞中。
清照唱起《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少女娇羞,荷塘暮色,一切都是那么委婉。不识愁感的丫环,怎能揣测小姐在昨夜风急雨狂之时痛饮沉醉的心思?若她能略知一二,便会伴着小姐多愁善感了。
清照唱起《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是早年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相恋时写下的。毕竟是早年,毕竟是含着希冀的闲愁,却是如此淡然。可谁能有清照这般体会呢?恐怕,她是中国漫长历史中的第一人了吧。这足以可见她才华之横溢,情感之细腻。
清照唱起《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与夫分别后,她的相思之愁淡淡地萦绕在清照身边,使她懒懒散散地不想动,正像她说的“有暗香盈袖”,致使她在珠帘风卷中惊呼“怎能不令我黯然消魂?”这种愁,风过即散,但清照却不然,她把它处理得虚幻飘渺,彼之年华,似水流逝。
清照唱起《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在国破家亡之时,她唱出了有如苏轼、辛弃疾般豪放的诗句。她虽为女子,但丝毫不比苏轼、辛弃疾逊色,她也有豪迈的一面。
篇9
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5、《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 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8、《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0、《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花。
1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篇10
八十年代,中文系老师出题要求学生用新的研究方法诠释唐诗:“如何用医学观看待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学生答:“李白是近视眼!”另一位回答说:“李白那天晚上肯定是着凉了”。
诗与散文之区分
问:“诗与散文区分何在?”
答:“散文讲实用,诗歌求空灵。”
问:“能否讲得感性一些?”
答:“你刚才敲门时说‘老师,把门打开’,这就是散文了。如果你跑到黄鹤楼顶,面对浩瀚蓝天,大呼‘把门打开’,这就是诗了,且是屈原式的《天问》名篇。”
慢慢微笑的毛尖
毛尖是华东师范大学有名的教授,又是一位同时在香港和内地开专栏的作家。有一次她发现课堂上来听课的学生很少,便使出自己著作中《慢慢微笑》的手法以让那些“特困生”(早上第一节课就打瞌睡的学生)醒过来,让那些“晒月亮的”(谈恋爱的)、“研究国粹的”(打麻将的)、“学习文件的”(打扑克的)不再梦周公,于是高声宣布:“我今天讲的是19世纪的‘玻璃’”。那些昏昏欲醒的同学一下兴奋起来说:“你这位为人师表的老师,怎么懂得这么多‘玻璃’(同性恋)一类的新人类黑话?”毛答:“本小姐既然叫毛尖,那我就懂得你们最尖端的时髦用语,不然我怎么敢在文坛上混!”
多少学子,无处话凄凉
章老师认为小王的习作铜臭味太浓,希望他能面向校园生活,于是小王改写如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要开学,泪两行。多少学子,无处话凄凉。纵使有网又怎样,网速慢,大家抢。没有作业看似强,课太多,整天上。在家清闲,吃饭又喝汤。无奈学业不可忘,找工作,累断肠。
“不要脸的”吴祖缃
北大出身的名作家刘震云,对镶着一颗牙抽着中华牌香烟的吴祖缃教授印象深刻,吴氏曾这样比较老舍与自己的异同:“老舍先生四九年之后是一直受宠的,我一辈子没有受过宠。另外,比这更重要的是人格,老舍先生是要脸的,我是不要脸的。所以当一个人忽然不受宠的时候,他跳了太平湖。当他跳湖的时候,正是我扫厕所之时。我是北大打扫厕所打扫得最干净的人。”
惊起同学全部
张老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讲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王同学却呼呼入睡。张老师罚小王作一古诗词,小王出囗成章:“上课瞌睡过度,眼皮打架无数,实在支持不住,误入梦境深处。呼噜,呼噜,惊起同学全部!”
“市市伤心”与“票票害人”
中文系李教授于2007年卷入了“全民股疯现象”,后来赔得倾家荡产,他在日记里叹曰:
昨天,今天,明天,天天在跌,
主板,小板,三板,板板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