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共育范文
时间:2023-03-30 22:4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家园共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家园共育;沟通渠道;优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24-01
家园共育已是幼教发展的主流趋势,从幼儿品德形成和个性发展的角度看,学前期是儿童个性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初步发展和形成的时期。幼儿园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儿童品德和个性形成的两个重要环境和教育因素。家长应具有的技能和理念、教师的组织探索策略、家园合作的模式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值得探索和研究,以下是我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建立共育资源数据库,掌握信息
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独特的家庭,从家长把孩子送入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家和园就开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效的调查能帮助幼儿园了解家长的需求,同时也让幼儿园对家长和其背后的各种资源有了较为整体的认识,从而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做好了实质准备,我园对幼儿的调查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幼儿情况调查:主要应用于新入园的幼儿,通过调查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个好等,从而让教师对每位孩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尽快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资源调查:切实了解家长的个人背景,生活习惯、教育观念、育儿经验、存在困惑等,充分挖掘本园家长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从而形成庞大的综合资源库,为教育所用。专题实施调查:在家园共育实践中,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专题实施调查能很好地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活动的效果、家长的感受、孩子的反应等,从而及时作出调整,优化活动。
二、丰富家园沟通渠道,催化效应
家园积极沟通、统一思想能很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平等、互相尊重的家园关系强调了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在赢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家庭蕴藏的教育资源,能有效提高家园同步教育的实效,真正实现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家园互动:
1、家长学校――让管理更民主
为凸显民主管理的理念,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积极性,我园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主要由各班推荐2―3名关心班级、热心服务、教子有方的家长代表组成。每学期由园长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工作计划、安排和要求,同时听取家长代表对管理、教学等方面的反馈意见,定期进行有关保健知识、育儿经验等内容的家长学校活动等。由此让家长清楚了解幼儿园各方面的情况,实现民主管理和家园共育。
2、访谈交流――让沟通零距离
每天晨间接待、离园时间都是交换意见的极好时机。在这段时间里,家长们可以向老师反映幼儿在家表现,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和老师共同探讨教育方法等。特别是针对一些突发事件,通过这样第一时间的交流能很好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也减少了很多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误会和分歧。
三、优化家园共育活动,提升实效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有效的家园互动,能很好的形成教育合力,催化幼儿的健康成长:
1、半日开放――生活分享
为了让家长近距离地感受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同时促进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使家庭和幼儿园能够共同携手,我园做到每月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每到月末,各班教师就会邀请家长来园,通过教师教学展示,幼儿成果汇报等方式,互动交流,毫无保留地向家长展示每个月中每位孩子的成长变化,共同体味他们成长中的喜怒哀乐。
2、亲子同乐――情感分享
篇2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长参与;家园共育
作为基础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广大家长所认知。新幼儿园教育纲要强调,在幼儿园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要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参与,教师与家长要本着尊重和平等的原则共同培养孩子。其中,幼儿园家长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对家长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此实现家园共育。那么,如何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当中以实现家园共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在幼儿教育观念上达成统一性
为家长提供平等交流的平台,实现家园有效沟通
为了能够让家园之间的沟通有效进行,幼儿园首先要为家长提供良好的平等交流平台。要积极把以往一言堂的沟通方式转变到座谈会或者茶话会的形式中来。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距离进行拉近,让教师和家长在平等对话中消除隔膜,对幼儿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二、对沟通方式进行创新,取得家长的信任
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深入到千家万户,幼儿园尝试运用电脑等现代科技和家长进行沟通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网络与孩子家长直接交流,能够让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通过建立班级QQ群,家长和老师可以在QQ群里对幼儿教育问题进行畅所欲言,能够及时地对家长所面对的困惑进行解决;教师可以把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情况用照片和视频的形式发送到网络上,让家长全面细致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让家长感觉具体与贴心。当然,电话沟通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幼儿的性格有着两面性,在家中的情感和行为与在幼儿园中的情感和行为会完全不一样。他们在集体当中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在家庭中,由于父母的教育行为不同,会使孩子在行为习惯上产生不同的问题。这个时候,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电话对家长的教育进行有效指导。
三、让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内容进行了解,明确配合目标
为了让幼儿教育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幼儿园要让家长对其教育内容进行全面了解,以便让家长对幼儿教育进行更好的配合。要在幼儿教育公开栏当中把幼儿园每月的工作目标给公布出来,让家长能对班级工作重点清楚地了解与掌握,比如,在班级的环保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在消息栏中写上这样的内容:为了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对幼儿的社会责任心以及义务感进行培养,本园将展开“小小义工活动”,请家长配合给每一个孩子准备垃圾袋来园。短短几句话不仅让家长对教育目标进行了明确,而且还让家长积极对目标的落实进行有效配合。
四、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实现互动性
1.运用家长资源,实现合作共育
当前,对家长资源进行充分运用,实现家园的合作共育,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通常来说,幼儿的学习不是自主建构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由家长与教师的相互作用中进行建构的。在家长与教师的互动当中,孩子不仅是受益者而且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因此,幼儿园在实施幼儿教育活动的时候,要对家长资源进行充分运用,让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此对教学任务进行协助完成。
2.引导家长参与,让家园互动充满活力
在幼儿管理当中让家长主动参与进来可以让家园更好地进行互动。幼儿园要成立家长委员会,在每个班级当中推举为若干家长担任委员,让家长参与到教育教学、卫生保健以及安全服务等各种工作当中来,与此同时,在日常的大小型活动当中,也要对家长委员进行邀请,一起参与对活动的组织与策划。除此之外,家长委员还要定期对家庭小组进行组织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幼儿园主体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对幼儿园的工作进行更深入地了解,从而加强对教师的配合与支持。通过这样的形式,既能有效落实教育主体者的地位,又能对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热情进行激发,让家园互动充满了活力。
3.丰富活动形式,使教师与家长角色相辅相成
现阶段,家园共育的主要方式就是组织家长在幼儿园教育当中参与进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家长参与进来之后,不能让其只做旁观者,而要注重家长的参与性,对家长这一重要资源的作用进行发挥。
结语:在幼儿园当中,家长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要想做好教育工作首先要取得学生的家长的支持与信任。各个幼儿园要以《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为思想指导,积极对家长这个丰富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发掘与合理利用,对工作思路进行拓宽,最大程度把家长的主动参与性给发挥出来,做好家长工作,对家长进行平等沟通、密切指导与真诚互动,让家长当讲师走进课堂,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让幼儿园的家长工作向着普遍化、制度化以及规范化的方向提升,以此来实现家园共育的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 徐瑾,姚明敏,刘少英.家园共育中教师与不同类型家长的互动策略探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3(03)
[2] 田萍.浅析家园共育下的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J].幼儿教学研究,2013(02)
篇3
【关键词】家园共育;资源创设;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3-0127-02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幼儿园的管理工作离不开家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的教育只有家园共同携手一起进行,才能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使家长、幼儿、教师共同收获快乐和成长。如何做好家园共育的工作,我园(此处指湖北省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中心幼儿园,下文同)对此做了一些尝试,以下是我园“家园共育”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建立系统完善的数据资源
一开园,我园便建立了自己的幼儿信息数据库,成立了数据库小组,由专干负责采集录入。通过对幼儿及家庭情况数据信息的采集,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幼儿园了解家长的需求,以及对家长的各种资源背景的整体认识。我园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数据信息的采集:
1. 幼儿信息的采集
我园专门制定了“盘龙城中心幼儿园幼儿信息录入表”,主要应用于新入园的幼儿。对于新入园幼儿的生活习惯、个好、有无过敏史等,可以通过录入表采集的信息数据,很明确地掌握和了解,从而帮助小班的教师更好地开展新入园幼儿生活及入园焦虑方面的工作,也能让幼儿更快地与教师建立起信任。
2. 家长信息的采集
对于新入园的幼儿家长,我们会给每位家长发放一份调查问卷,通过问卷信息的采集,让我们对每个家庭的背景、家L的育儿经验、教育观念以及家长存在的困惑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方便今后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
二、创设多种多样的沟通渠道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为了促进家园工作的开展、家园沟通的有效性,我园为家长提供了多样化的沟通方式、交流平台:
1. 举办家长会,让沟通零距离
举办家长会可以拉近幼儿园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让彼此走得更近,让大家在无障碍、零距离的空间内畅所欲言,共同商榷研讨幼儿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园尝试打破以往 “园务讲、教师讲家长听”的传统模式,采用家长座谈、茶话会、育儿经验分享等更人性化的沟通互动模式。例如,新学期小班的家长会上,小班教师在家长参会之前,特别布置了温馨的会场,准备了背景音乐、糕点、咖啡、茶和小游戏。会议过程中,教师还专门针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家长一起展开讨论。教师抛出问题:“究竟什么是入园焦虑?”“产生入园焦虑的原因?”“入园焦虑如何消除?”引发大家的思考,共同商议出最佳的解决办法。
2. 开设家长学校,让管理更民主
《家委会章程》第一章第二条:“家委会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计划和要求,协助幼儿园工作,及时反映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幼儿园组织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我园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由各班推选2名责任心强、教子有方的家长代表组成。每学期,我园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上向家长代表汇报学期工作计划、安排和要求,邀请家长参与、监督教育教学、卫生保健、食堂管理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让家长更清晰地了解幼儿园各个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听取家长代表对我园各个方面工作的反馈建议,使园内管理透明化、民主化。我园还定期组织开展育儿理念的讲座、研讨活动,促进了家长的积极参与,同时实现了家园共育。
3. 建立网络平台,让交流更快捷
现代社会是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尝试用多媒体与家长互动也是别具魅力。我园利用教育云、博客、公众号等多媒体平台,及时向家长宣传幼儿园保育教育、幼儿表现、节庆活动等工作开展情况。各班还建立了QQ群、微信群,家长如有幼儿教育方面的困惑、疑问就在群里提出,教师能比较及时、快速地做出回应,解除家长心中疑惑。教师还将幼儿在园的精彩瞬间用手机记录下来并上传到群里,使家长随时了解班级的动态和孩子的活动情况。
4. 打造家长园地,让沟通更简便
家园联系栏也是幼儿园对外的窗口,是教师向家长传递班级信息的重要渠道,所以教师对家园联系栏的设计与规划、布置与美化都独具匠心、别出心裁。有的班设计风格突出“家”的感觉,无形中拉近了与家长的关系;有的班装饰简洁明了,突显教师要向家长传达的事情;还有的班预留一片空间,便于家长把没能及时向教师反映的问题粘贴在该区域上。同时,教师通过家园联系栏向家长介绍育儿经验、保健知识及园内保教工作的相关信息,方便了家园之间的沟通互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
我园为了进一步加强家园联系,建立良好的家园互动,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大型家园共育活动,发挥家教优势,提高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和科学育儿水平。
1. 专题讲座――理念分享
在家庭和幼儿园双向互动中,为了帮助家长收获更新的教育理念,提升家长的教养水平,我园制定了相关的家长培训计划,定期同家长进行先进育儿理念的分享。如:邀请了武汉市名师杨慧玲园长亲临我园,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进行了现场答疑。同时也邀请了小学教师对家长专门进行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区别”的专题讲座。并借助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契机,利用宣传栏、多媒体引导家长学习、观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专题访谈―聚焦幼小衔接》,让家长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明白“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
2. 亲子同乐――情感分享
家长平日因工作繁忙,没有多少时间陪孩子玩耍学习,针对这个问题我园开展了一些拉近亲子距离的活动。如利用本土周边资源“星期八小镇”开展了亲子一日游活动,结合“新年元旦”的传统节日开展了庆元旦亲子运动会等。通过这样“体验式的亲子活动”,不但增进了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融和互动,还让家长得到了家教素养和技能的培训,使家长更积极、更默契地配合幼儿园工作。
3. 引水浇园――资源分享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为每位家长的背景不同,前期园内先向各班发放“家长志愿服务申请表”,根据家长的申请情况,园内做了充分调查后,安排家长到幼儿园为孩子组织教学。如大班的医生妈妈借助“我要换牙了”这个主题,为幼儿介绍了牙齿的构造和护齿的方法;大班还有一位“明星妈妈”,擅长做美食,借助传统节日“端午节”走进课堂,与我园大班的小朋友一起开展包粽子的活动;中班的飞行员爸爸,给孩子们带来了“飞行员的箱子”,以具体、直观的方式揭秘了飞行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小班的消防员爸爸,组织幼儿进行消防演练,帮助他们构建初级的逃生方法。这种活动大大丰富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让家长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辛苦。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如何更好地创设出适宜的家园共育模式,是我们需要继续发掘与探究的问题。只要我们大家群策群力、齐心协力,就能在幼儿的成长教育中开辟一条幸福之路。
参考文献:
篇4
1.注重沟通,建立平等和谐、信任支持的伙伴关系
现在,我们幼教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家园共育的前提条件。我们只有与家长的感情沟通了,有了良好的感情基础,情感交流的渠道畅通了,才能谈得上相互了解、相互交流、互相合作,共同教育幼儿。因此,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们本着以下原则:
1.1以尊重平等为前提。
做为教师我们非常清楚,家长和我们是实际意义上的合作伙伴,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教育幼儿,使他们得到良好的发展。尊重平等是建立和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我们虽是干的教育事业,在幼儿教育方面可能比一些家长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但在与家长的交谈中,绝不能以教育专家自居,动不动就使用专业术语,或指责批评家长的观点,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让人望而生畏。在与家长交谈中,我们总是从实际出发,用最浅显的话语说明一些道理,让家长明白我们教师的观点。另外,我们还要耐心听取家长的建议,尊重家长提出的一些看法,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以求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达到共识。
1.2以真心理解为关键。
现在的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一家一个孩子,几个大人守着,百般呵护,甚至有些娇纵都是可以理解的。俗话说:谁的孩子谁不爱呢?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交到老师手中,当然就会对我们的服务抱着一定高度的期望值,但当我们有些服务与他们的期望出现偏差时,家长很有可能出现一些不满情绪。比如:孩子在院子里自己不小心摔倒了,受了一点儿小伤,如果家长自己看着,扶起孩子,提醒他以后小心也就过去了。可在幼儿园,家长很可能会责备我们老师不周到、不到位。每当有类似现象发生时,我们就以平和心态,以换位的思想理解家长。因为他们当时并不在场,没看到经过,见到的只是结果,出于对孩子的疼爱,才会产生不满情绪的。我们教师从自身找不足,向家长真诚的说明问题,与家长沟通,不对家长产生偏见,以妥善的方式化解家长的抱怨,化干戈为玉帛,恢复家长对我们的信任。
1.3以讲究技巧为钥匙。
不是有“一句话十种说”的说法吗?同样的一句话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措辞来表达,得出不一样的结果。我们教师在与家长的接触交谈中,特别注意讲求技巧。例如:孩子犯了错误,不是直接找家长告状,而是先说说孩子平时的情况以及优点和进步,再对孩子的缺点提出要求家长共同教育的建议,让家长知道,老师和家长的心思一样,是盼望孩子健康成长的。但讲求技巧不是圆滑,随声附和,讨好家长,是以真心诚意与家长交流,以免产生误解和隔阂,影响与家长沟通解决问题的效果。
与家长沟通的途径很多,我们除坚持以上原则外,还想了许多形式:如利用家园联系卡汇报幼儿的点滴进步;利用家长专栏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工作;利用电话与家长交谈联络感情;利用家访沟通思想等。通过与家长的有情沟通,使家长明白了我们教育的特点,也了解了老师的辛苦和对幼儿的情怀,家长对我们老师也更尊重体贴,配合教育幼儿上也更加主动了,使家园共育成为可能。
2.加强指导,教给家长科学育儿知识
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如家长只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溺爱娇惯、包办代替、过度保护等。《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教师要“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可见作为幼教工作者,支持和帮助家长改善家庭教育的状况,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家长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实现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素质的需要。
为了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我们园里定期召开家长会,为家长讲解育儿中存在的问题。还举办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为家长做家庭教育、营养膳食的知识讲座。印发家教知识答卷,对家长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家教指导。
作为教师,与家长和幼儿接触更为密切和频繁,因此也就更加了解一些家庭及家长的家教思想动态,指导家长工作就更是责无旁贷。我们针对不同家长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对孩子知识技能要求过高的家长,我们向他们解释幼儿年龄特点,告诉他们过高要求的危害,向他们宣传科学育儿的方法;对于认为教育孩子是教师的事,于己无关的,我们向他们宣传家长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对于教育方法不当的,帮助他们观察了解孩子,找到适合的教育方法。我们还特意在家园专栏内开辟了家教知识小专栏,把一些好的育儿经验、国内外的幼教动态、最新的幼教成果及时展示给家长,让家长从中学到一些家教知识和恰当方法,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体会对孩子进行良好培养的重要性。
3.参与互动,真正实现家园共育
著名幼教专家方明老师说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就如一车两轮,必须同方向、同步调前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在家园共育中,我们充分发挥家园两种教育的优势,做好家长工作,利用家教的便利之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在教育活动之前,让家长通过专栏了解我们的工作计划和教学目标,以及活动安排等,请家长带孩子去城里游玩;到野外采集树叶;然后再由教师组织相关的教育活动,通过谈话、音乐、绘画等,让孩子们把活动感受表现出来。由于孩子们有了切身体验,开阔了眼界,再加上有了家长的讲解,孩子们的表现自然也就丰富了。
篇5
关键词:班级博客;家园共育;寄宿制家长工作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80-01
班级博客(简称班博)是一种建立在幼儿园校园网基础上的博客,这种博客以班级的全体幼儿为主体,密码登陆的可以是幼儿也可以是家长,包含的是家长会、班级情况(班级介绍、教育教学计划、幼儿活动掠影、幼儿作品、家园共育、卫生保健、每周食谱等),家长学校等,班级博客的管理员也可就某个主题引发大家讨论。网络为主阵地的新型的家园联系方式不但打破了以往形式单一、传达不及时等传统的寄宿制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矛盾,且以其便利性、即时性、互动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们的追捧,成为了家园联系,特别是寄宿制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新载体。
一、搭建“网上家长会”,激发家长参与意识
家长会,每个幼儿园一学期至少一次,传统的家长会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说,家长在下面听,对家长来说只是一种被动的家园联系形式,尤其是对于全寄宿制的幼儿园来说园方还往往面临着家长太忙参与率低、互动不够时间、内容老套,气氛冷淡,家长不理解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没能起到家园联系的目的,有时甚至会让家长对幼儿园产生误解。以下是几个寄宿制幼儿园家长会的个案实例:
教师A:以前我们开家长会,家长来的人数很少,幼儿园总是强调家长的到会率,可是每次气氛总是冷冷清清的,由于是寄宿制的幼儿园,家长本来就很忙,有的大老远的也不可能跑过来,我们也不能说什么,自从开展了“网上家长会”,家长们参与幼儿园的家长会方便多了,很多做生意的家长本来就经常上网,现在一有空就会点击我们的班级博客,及时地了解孩子的近况,而且还会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反馈给我们,交流多了,误会自然就少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能达成共识,现在我们的家长工作比以前做的有效多了。
家长:每次开家长会说的就是这么几件事,我们像个小学生听课。本来就很忙,还得浪费时间。这次老师搞了个网上家长会,我们在网上就能直接跟老师们交流了,还可以参加班级家长们一起的互动,这倒是挺新鲜的。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班级博客中设置了“网上家长会”一栏,这种新的家长会形式引起了家长们极大的兴趣与关注,既解决了传统家长会受时间、地点限制的局限性,又提高了家长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网上家长会”中教师可以将本班级的班况分析、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主要活动安排以及个别孩子的进步情况一一在网上呈现,使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幼儿园的活动安排,班级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全面详细的了解。
二、开启“家园直通车”,填补亲情交流空白
在寄宿制幼儿园,家长们大都很忙,无暇照顾孩子,孩子每大周学习10天才能回家一趟,这就导致了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亲情的缺乏,家长也对孩子在园的生活和学习的情况特别想了解。如能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以全新的班级博客形式在家长和孩子、老师之间建立“家园直通车”,既给家长提供了了解幼儿一日活动的便利条件,还能填补亲子之间情感交流的空白。在“家园直通车”这个栏目中可分别设立“家园点播”、“亲子对话”、“互动视频”、 “健康食谱”、“明星宝宝”等有班级特色的个性小栏目,使家长更全面的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
三、创建“网上知识库”,促进家长参与学校教学
只有家园互动,才能使家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何发现新的有利于家园互动的新途径是实现家长资源能否融入到幼儿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在班级博客的栏目中设计“网上大搜集”这个栏目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好办法,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让家长走进教学,让教学走近家长。在开展主题活动之前,老师会在班级博客上公布主题活动的目标,这样家长就能预知孩子将会学习些什么。每周老师们向家长公布一周教学计划,家长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了解本周教学重点以及需要配合的事项。
四、利用“网上家长学校”,增强家园共育理念
篇6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为了更好地促进家园合作,可以多途径、多方法地开展家长工作,共同努力,实现教育双赢。我们坚持多样性沟通,使家长和幼儿园形成共识共育,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家长广泛参与其中,家长委员会与家长学校的建立,拓宽了共育渠道;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增强了互动的空间。双向互动的家园共育,必将开创家园共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
家园共育;沟通;现代信息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在家园合作日益密切的今天,我们已意识到家园有效互动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促进家园合作,可以多途径、多方法地开展家长工作,共同努力,实现教育双赢。我们结合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多样性沟通,共识共育
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如何和家长沟通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与家长沟通不能只局限于单一的交谈或电访,这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应采取多渠道、多样化的沟通方式,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家园沟通,教师要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和问题,确定共育的目标,并与家长通过沟通取得共识,共商教育对策。沟通的方式主要有:
1.及时性沟通,多一些随机展示。
家园共育中最值得重视的应是日常性的、及时的沟通。平时,家长和老师的交流多数是通过孩子来传递的,与老师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少,只有入园或离园那么一点时间,老师可以多利用这一契机,抽出一些时间并且是站在孩子发展的立场上与家长沟通,做到家园教育同步进行。我们利用接送孩子的点滴时间,随时向家长展示最新的教育活动,让家长天天能看到自己孩子的表现,是最真实可信的。不像以往只有在幼儿园组织演出等集体活动时才能见到孩子的表演。虽然我们只是多了“随机展示”这一环节,却让家长清楚地了解了幼儿每天在园的学习情况。了解的多了,自然也就参与的多了。
2.家长接待日,直观地交流。
家长接待日,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的情况,也与教师有个面对面集中交流的机会。我们确定每月某一天为家长接待日,到了家长接待日,教师的每一个教育活动对家长公开,家长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每个班级都有教师专门负责接待家长,与家长交流。家长接待日的建立,让教师和家长都受益匪浅。
3.家长会、家长讲座,提高家长素质。
幼儿园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讲座,与家长共同探讨幼儿生活与学习,形成家园合力,科学地引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不断地体验到参与活动的收获与快乐,从而不断提高家长的积极性,这对促进每个孩子在其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广泛参与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以不可阻挡之势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了让现代信息技术为家园联系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家长的不同需求,我们幼儿园应该为他们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我们建立班级网页、QQ群、手机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就孩子教育问题进行经常共性与个性的沟通。如,我园在微信公众号中开辟交流园地,家长教师可围绕一些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对于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可请有经验的“家长志愿者”作解答。多形式的家校互动,满足了不同家长的需求。通过QQ群及微信的“群聊”功能,家长可以方便地和老师以及其他家长进行实时的沟通,通过“群空间”功能,老师和家长既可以在论坛里发表观点,也可以自由上传或下载有价值的资源、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家园协同教育的目的。通过信息平台的建立,幼儿园、家长与教师的距离拉近了,进一步激活了家园互动,家家互动,以更快、更广的方式丰富了家园间的联络形态,实现了快速双向互动的家园共育,开创了家园共育新局面。
三、家长委员会与家长学校,拓宽渠道
为了进一步沟通家园联系渠道,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积极性,体现民主管理,我们由各班推荐1~2名关心班级工作、热心为家长服务、教子有方的家长任委员会成员,组成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会清楚了解幼儿园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实现民主管理和家园共育。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活动,有专家讲座、专题讨论、保健知识宣传、家长育儿经验分享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受家长的欢迎。为家长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家长们会把自己平时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困惑和对教师、幼儿园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使幼儿园能够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策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四、多彩亲子活动,丰富互动空间
篇7
【关键词】家园共育模式幼儿教育
一、概念界定
(一)幼儿教育
孩子在幼儿园接受的、由幼儿园老师等专业人士向孩子传授各种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符合社会期望的专门教育。
(二)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通常会被定义为“家校联系”、“家校交流”等。家园共育既不是所谓的一方主导与另一方的“协作”,也不是传统概念上的“家长工作”,而是家长和幼儿园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尊重,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共同目的而实施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二、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共育模式存在的几点问题
虽然家园共育模式在大多数城市幼儿园中都能得到很好的应用,同时也引起较好的反响,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家园共育活动趋于表面化、沟通表达方式不合理、家长与老师的角色定位不明确、对家园共育理念认识不足等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应从转变家园共育理念、创新家园共育新方式、发挥园长在家园共育中的引领作用等方面予以优化与完善。
三、针对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共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意见
(一)转变家园共育理念,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幼儿园老师在家园共育活动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主导者,又是参与者。而且,幼儿园老师还肩负着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园共育的理念、内容和引导其共同完成家园共育活动。可见,家园共育活动的实施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幼儿园老师的家园共育理念的影响。园长应要求全体老师积极参与学习家园共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以转变老师的家园共育的理念,增强其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执教、依法治校[1]。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家长扮演着多重角色,如观察者、教育者、评价者、学习者以及消费者等。可见,幼儿教育离不开家长这一角色的配合。因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园共育观念,清楚自身在家园共育中的角色定位,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二)创新家园共育的新方式,提高家长与老师的有效沟通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有规定,幼儿园应当建立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制度。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制度化家园共育模式,该模式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常态化的老师家访活动。老师要清楚地了解孩子、家长以及所在家庭的情况。而家访活动刚好能够满足这一点。对于孩子的日常生活情况,老师要做好记录,登记在“幼儿成长记录手册”中。针对孩子每个阶段的表现,做好记录,并通过家访活动及时反馈给家长;对孩子的家庭环境、性格等方面也要做好记录;在孩子出现好的表现时,及时记录并反馈给家长,鼓励并加强孩子的良好行为;在孩子出现异常情况时,也要及时记录并反馈给家长,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二是构建制度化接待活动。园长在家园共育活动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园长对家园共育的态度也会影响着家园共育的实施。在孩子上下学期间,园长应准时在校门口迎接孩子和家长,园长通过与家长的近距离沟通,以获取孩子的最新情况。长期以往,家园共育的实施效果会明显提高。幼儿园要因地制宜,开展多样化的家园共育方式,强化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实现多方共育的目的。例如:家长委员会,在众多家长中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合适的家长来担任家长委员会,协助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活动;打造家园之窗,在班级的墙壁上悬挂有关幼儿的不同作品,让家长随时掌握幼儿园教育的最新动态;互联网交流,诸如微信群、QQ群、邮箱等等;家长会议,例如全园家长会议、班级家长会议等,具体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而定。
(三)发挥园长在家园共育中的引领作用
为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园长应抓住各种时机与家长展开紧密合作,想办法让家长热爱幼儿园、相信幼儿园以及愿意加入幼儿园合作中,例如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日常饮食搭配、带家长参观幼儿园环境、了解家园之窗的设计等[2]。园长是幼儿园老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园长的引导对老师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园长应定期对老师进行专业培训,培养其爱生如子、爱园如家的良好品质,不定期开展一些有利于老师教学水平提升的活动。同时,园长也要关注老师的教学能力情况,定期开展教学评估与考核也是一个有利于老师发展的关键举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环境亦是如此。幼儿园环境应具备培养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条件。以培养孩子正确洗手为例,园长可以抓住孩子对动画片的喜爱特性,在洗手台的墙壁上描绘一幅“美洋洋洗手”的墙画,通过挽起袖子、拧开水龙头、挤点洗手液、搓搓手等一系列生动的画面,让孩子和家长明白洗手的正确方式,使家长与老师的教育方法与观念达成共识,共同教育、监督、鼓励孩子去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情。
(四)开展相关学习活动,提高幼儿园老师的素质
幼儿园老师的素养,很容易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形的,有的甚至会毫无察觉地影响了孩子的一生。因此,出于对孩子成长环境的考虑,严格幼儿园老师的准入是必要的。喜欢孩子、愿意和孩子玩是选择幼儿园老师的首要条件。另外,各地政府要依据当地的幼儿园师资情况,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幼儿园老师的准入资格,积极引进高素质、高层次的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或教育精英参与到幼儿教育队伍中。一名合格的幼儿园老师除了需要具备足够的幼儿知识和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毋庸置疑,缺乏职业道德素养的老师,必然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幼儿园与地方教育部门应重视并加强幼儿园老师的职业道德素养,防止虐童现象的发生。例如,幼儿园要对老师实施严格的制度化幼儿园职业道德教育与家园共育指导,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来引起老师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与共鸣,聘请学前教育专家为老师普及前卫的幼儿知识,要求每个幼儿园老师阐述自身的教育故事,增强其职业荣誉感等;地方教育部门应对幼儿园老师实施职业道德培训等[3]。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幼儿园老师要“才艺双全”,才能胜任家园共育的工作。这就要求幼儿园老师要加强以下两方面:第一,加强自身的知识素养;第二,加强自身的职业能力。对于前者,可以通过学习有关家园共育的知识课程、参加省培或国培计划、座谈会、学习优秀的家园共育经验等;针对后者,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观摩活动、经验交流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篇8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园;家庭;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幼小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合作、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 家园共育的现状
家园共育是指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孩子的学前教育。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学前教育的形势发生了变化:一方面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家长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幼儿学前教育的质量和要求也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已成为在园幼儿的家长主体,幼儿家庭成员结构发生了变化、家长自身的成长经历和职业特点等因素不可避免地对幼儿教育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家园共育的实施。
2 当前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
(1)家长对自身教育角色认识不足,家庭教育往往被忽视。幼儿在入园一年后仍然有16.7%的家长和35.6%的隔代家长认为幼儿的教育教师负主要责任,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家庭只需要为幼儿提供物质条件,教育应由教师实施,存在过分依赖幼儿园的思想,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 家长教育知识缺乏,隔代教育情况普遍,家庭教育效果不够理想。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幼儿父母获取教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依靠书本、互联网和隔代家长的传授,隔代家长的育儿知识主要依靠自身的生活积累,对现代教育知识的相对缺乏,对幼儿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
(3)家长教师信息沟通不充分,不利于形成和谐共育环境。因多种因素所限,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不够充分,教师往往不自觉地处于主导地位,家长是被动接受信息,难以形成平等地有效交流,不利于家园共育环境的形成。
3 家园共育形式的探索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家园共育形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开设多种形式的家长课堂。幼儿入园初期,定期对家长举办幼儿教育理念培训讲座,推荐育儿书籍,建立专业网络平台和即时聊天群等方式,提高家长的理论知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家园共育重要性的认识。
(2) 建立儿童成长档案。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由教师和家长填写幼儿的表现,使家园的沟通渠道更为畅通,使教育更为有针对性。
(3)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来介绍自己的育儿经验,使其他家长能够从他人的育儿过程中有所感悟,找出差距。二是根据家长自身的具体情况,选取2~3名家长进行“家长进课堂”的活动,使家长感受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过程,既丰富了教育资源,也使家长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密切了家园关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重视隔代教育的影响。目前幼儿及其父母大多为独生子女,一方面由于幼儿父母工作较为繁忙,隔代家长与幼儿相处的时间往往较父母更长,对幼儿生活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影响较为突出。另一方面,由于隔代家长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其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会对幼儿父母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到幼儿的全面发展。
(5)改善信息沟通方式,提倡平等交流。随着社会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家长和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且教师大多作为信息的提供者,处于主导地位,家长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信息的传播往往是单向的,越来越难以满足需要。因此,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改善传统的信息沟通方式,建立多样化的信息沟通渠道,提倡教师与家长平等交流,对于密切家园关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家长和教师以完整性的主体意识参与到幼儿教育的活动中来,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在交流、理解、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发掘、联合双方的优势。同时,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教师比例过大带来的压力,增加了教育机会。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文英《架起家园共育的彩虹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2] 赵蔷.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甘肃教育.2006(15)
[3]李玉莲。张文芳.用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指导家园共育.学前教育研究.2006(3)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5]方明.推进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素质.学前教育研究,2002.1
[6]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孩子.中国致公出版社
[7]李生兰.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
[8]黄予,冼伟铨.家校合作与信息技术.网络科技时代,2007
篇9
【关键词】家园共育 促进 健康成长
幼儿园家长工作是幼儿园日常工作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幼儿园所有工作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工作。家长工作的目的在于: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幼儿,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家园合作共育有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发现现在的家长素质提高很快,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甚至超前于教师,家长已不再满足于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转,使家园配合出现裂痕,这种裂痕的出现迫使教师反思当前家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起做家长工作的新观念,建立与家长的新型关系,在交流沟通中变教师教育家长的单向活动为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商育儿方法的平等的双向活动,这种平等关系会拉近教师与家长间的距离,有效发挥家长的能动作用,主动与教师沟通、配合对幼儿实施教育。
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帮助家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探讨科学育儿知识,形成家园共育合力等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塑造家园联系工作的价值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难点就在于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在幼儿园学期初召开的家长会上,我向家长讲述家园联系的重要性,博得家长的认可与支持。同时,班上的三位老师转变角色,树立服务创新意识,把家长当作客户,改善和转变服务态度,及时听取意见并解决家长难题,帮助家长树立家园共育的决心,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的重视。事实上,只有我们真正重视了,家长才会重视。
2.利用资源邀家长参与教育
家长参与的前提就是先学会使用。在小班幼儿入园时,给每位幼儿家长分发了《家长手册》,《手册》向家长介绍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幼儿园简介”“为家长服务制度”“向家长承诺制”等等。尤其是“致家长的一封信”,信中以诚挚的语言,介绍了新生幼儿如何从入园到熟悉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解除了家长的烦恼和困惑,让家长有效掌握并利用好这些资源,使家长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更新家长的育儿理念
利用橱窗为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我园设有宣传橱窗,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工作,每个班级在门口设置了“家园联系”栏,每月两期,内容涉及到幼儿卫生保健、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家教成功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内容和信息等多方面。向广大家长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等,同时也成了家长和老师沟通的渠道。不少家长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认真阅读,接受信息并付诸实践。
4.开展活动,促进家园合作共育
4.1 成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利用家长中高学历、高素质、理念新的特点,采用参与、交流等方式,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教育,成立“家长委员会”,并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定期开会、座谈,探讨家庭教育工作、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和家园联系等情况,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解决了家园沟通中的障碍,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互动。
4.2 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重视教育,轻视德育,超前教育,任其发展,滥用奖励,关照过渡等现象,我园认为要提高保教质量,必须从更新家长的观念入手。为此,我园每学期都邀请家教专家来园,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向家长进行指导。
4.3 定期开展半日开放活动。我园每学期都举办一次家长半日开放活动,请家长来园观看孩子在园的生活,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了解幼儿的各种表现和发展情况,亲身感受幼儿在园的成长进步,也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足,同时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联系和探讨,以寻求更有效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达到最优化。
4.4 利用节假日,搭起家园共育的平台。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我们都组织家园共庆活动。“三八”妇女节,孩子们给妈妈的一首歌,一个故事,一张贺卡等,表达了孩子们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让家长一起来庆祝,观看孩子们自己精彩的演出,家长们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一同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中;新年伊始,“元旦”游艺会孩子和家长一同游戏来到了崭新的一年,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发展,大家都能从活动中体验的童年乐趣。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孩子和孩子、孩子与家长、家长与老师的交流,为每位幼儿都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深受家长的欢迎。
4.5 新学期的家长会,成了增进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新学期开始,我园各班都针对不同阶段的发展和家长的思想状态,召开家长会,内容主要包括园里的工作汇报,孩子的分析评定,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最后请家长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在这段时间内,共同对幼儿在园、在家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对症分析,研究并找出对策,以确保各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5.及时反馈,促进家园共同提高
我园十分重视家长的反馈意见,通过开展多途径的反馈活动,及时分析家长们反馈的信息,认真整改,以促进家园的共同提高。
5.1 发放家长问卷。每学期末我园都以书面的形式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对幼儿的关心爱护程度、幼儿在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老师的工作方法、家长对老师的满意度等,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从中了解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整体水平,适时调整教育目标。
篇10
【关键词】家园共育;教育合力;和谐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总则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随着《纲要》的贯彻与落实,家园共育引起了广大幼教者的关注与重视,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内容与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家园共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共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家园共育调动了家长们的积极性,转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善了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幼儿的和谐发展与健康快乐成长。家园共育具有以下功能:
一、改变家长观念,形成教育共识与教育合力
幼儿园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而家长则往往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有些家长对孩子与教师期望过高,有些家长还存在家园共育上的误区。
案例一: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片面理解与误解。
家长1:老师,孩子在幼儿园应多学知识、多识字、写字,多做加减法。
家长2:老师,孩子交给你了,你好好教吧。
家长3:老师,我孩子不会解裤子,你抱着她解大便、小便吧!
家长4:老师,谁欺负我孩子,看脸被抓伤了。
家长5:老师,孩子在家未吃饭,你帮我给他喂牛奶、蛋糕吧!
家长6:老师,我的孩子在家不听话,你好好修理修理。
家长7:老师,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你只要管住他吃好睡好就是了。
家长8:老师,我孩子喜欢跳舞,唱歌,你多教教舞蹈、歌曲吧。
家长对孩子:你真笨,不能吃亏。记住别人打你一下,你就狠狠打他两下。
家长对孩子:上厕所叫老师给你解裤子。
家长对孩子:叫老师给你喂饭。
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认识还不够,认为幼儿教育是教师的事情,否定了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与责任。要转变家长的观念,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对孩子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为了实现总的教育目标(即大、中、小班教育目标)分解为每个学期、每月甚至每周更为具体的教育目标,并通过环境创设——主题墙、家长会、家长讲座、家园小报等形式展示给家长。还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活动有进一步的了解。通过仔细观察自己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与人合作、交往、动手操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等方面来发现孩子与同伴的差距,以此来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开始意识幼儿教育应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应尊重幼儿,重视幼儿的游戏,重视幼儿的想象与创造,要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培养孩子。
二、尊重家长,开展和谐、快乐、健康而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
家园共育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动作用,尊重家长,珍惜每一次与家长交流的机会,取得家长的信任,以最大的耐心和真诚与家长交流。
案例二:生日,让孩子学会感恩。
倪玉嫣小朋友过生日了,妈妈带来一个大蛋糕,让她在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过生日。老师非常乐意,精心布置了生日庆祝会现场,将小朋友围成一个圆圈,中间用桌子摆放蛋糕,插上生日蜡烛。进行点蜡烛、吹蜡烛、分蛋糕、吃蛋糕。并与幼儿进行了有趣的对话。
活动结束后,教师将所拍摄到的照片放入环境创设中,并附上文字说明。幼儿入园时,可以自由观察、欣赏与讲述。抓住过生日这一契机,教师让孩子学会了感谢。只有当孩子深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时,才能真正做出爱父母的举动来。
案例三:家长、幼儿、教师共创区角活动
区角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他们可以在那里无拘无束,积极主动的、快乐的游玩与创造。而区角活动成品、半成品材料的投放需要大量收集或制作,需要发动家长与幼儿参加。为使区角活动顺利展开,教师可以是这样做的:及时召开家长会——说明开展区角活动的实际意义——了解家长的特长与兴趣爱好——邀请家长与幼儿收集废旧材料——邀请家长与老师制作——邀请家长观摩区角活动——与家长交流与分享(具体教学过程略)。案例四:开展“运动、健康、快乐”活动
这是园本教研工作的突破口。工作出发点是让幼儿在运动中健康、快乐的成长。利用家长资源,大量收集与制作体育器械,大胆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开办家园“特色小报”
家园小报是以文字的形式与家长交流。其内容包括家园合作的方方面面:家庭教育的新观念与新方法;幼儿保健知识;幼儿园近期的教育活动与重大活动;幼儿的作品、照片等;还有一些与家长交流的话题、教师的感悟等。它留下了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