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简介范文
时间:2023-04-11 16:5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百年孤独简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百年孤独》 神话 境界
《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最重要的作品,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近年来,在文学作品及衍生的影视作品的创作潮流中,魔幻题材的作品卷土重来,充溢我们的视野(或者说它其实从未离开过)。
尽管文学史上《百年孤独》作为一部魔幻现实主义著作早已是教科书般的定论,马尔克斯本人却并不以为然,他一再强调他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问题的症结可能在于马尔克斯首先是个有神论者。外祖母特兰吉利娜的那间大屋是马尔克斯光怪陆离的精神世界的最早摇篮,马尔克斯坚持认为,对预兆和迷信的信仰以及不计其数的“神奇的”说法,存在于每天的生活中,他不愿也不曾寻求对那一切事件的任何解释。脱离这一背景,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马尔克斯笔下人死后的灵魂还要在生前的房屋里进进出出,为什么人的会具有刺激生殖的功能,让动物都无可挽救地陷入疯狂繁殖的灾难中……这些传奇式的经验可以说是活生生的现实,却更应该被看作是人们确信无疑的信仰,而正是这种信仰赐予作家独一无二的艺术语言和讲故事的才能。
马尔克斯并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文学同宗教、神话之间历来有着深厚的渊源。在神话-原型批评的视野内,文学不再是孤独的文本,而是整个人类文化创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同古老的神话传说、、民间习俗乃至巫术迷信等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百年孤独》的文学实践总在许多地方印证着神话-原型批评家们的想象与推断。在《百年孤独》中,这一系列神话原型与原始的复现与转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大主题:自然崇拜,万物有灵,巫术、预兆和风俗等。
一、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简而言之是对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神化,《百年孤独》中最明显的自然崇拜首先表现在对生命起源的探索。有关创世的故事是印第安神话(当然还有其他许多神话)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帕查卡马克神在印第安神话中是伟大的创世主,很久以前在还没有昼夜之分的漆黑的荆棘丛中随手创造了第一批人类和飞禽走兽,他同众神一起居住在被湖泊包围的一个小岛上,很多年以后又走出湖泊从此隐身宇宙深处,不再现身。《百年孤独》里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带领他那群年富力强的伙伴去开辟新世界的旅途最终使他们发现:“马贡多四面八方都给海水围住了”。马贡多这片孤独的土地与神话中湖泊环绕的岛屿具有某种一致性,一样是天生地长的处女地。
除了生命起源,“死亡”主题也是《百年孤独》中所表现的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人们为缓解对死亡虚空的忧惧,把希望寄托到对死后世界乃至整个世界的想象和设计中。在印第安宗教神话体系里,人从不会只像生物学意义上那样简单地死去,人死后是有灵魂的,甚至像神话中所说,有一个给灵魂居住的湖泊,“清清白白一辈子的人死后,他们的灵魂可以在湖上、山间和草地上尽情欢乐,自由飞翔” ,而丑恶的灵魂则要被投进火山的烈焰中饱受煎熬。这点上《百年孤独》同神话如出一辙,马尔克斯笔下的灵魂是自由自在的,他们在活人的大屋里进进出出,冤死者无休无止地纠缠生者;因为死后的孤独,灵魂回到生前的住处整日与亲人交谈,更有甚者居然不堪忍受孤独重返人间,比如墨尔基阿德斯的复活。生与死在这部作品中是没有严格界限的,灵魂以另一种方式生活在神奇的马贡多世界里。
二、万物有灵
存在于印第安部落里的万物有灵观念可谓是人类社会最为古老的一种宗教观念,它认为万事万物皆有灵魂,一方面人的肉体死后灵魂不灭,就有可能转化为其他东西,另一方面别的自然界之物即便没有生命,灵魂也同样存在,所以自然界处处有精灵和鬼魂游荡。
理解了印第安人的万物有灵,我们才会理解《百年孤独》中那些如梦似幻的情节:放在桌上的锅子会突然移动起来,掉到地上;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去世时天上竟然下起小黄花雨,在街上厚厚实实铺起了一层地毯;活到将近一百二十岁的乌苏拉去世时,大自然也有些反常,一群群小鸟像霰弹似地撞死在墙上,有的还撞破铁纱窗,冲进卧室死去了。我们也会理解何以在马尔克斯笔下日常生活能同神话意境如此自然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万物有灵论是原始宗教和神话之所以具有种种奇思妙想的最大奥秘所在,也是造成《百年孤独》宗教与神话氛围的直接因素之一。
三、巫术、预兆和风俗
古代印第安人相信巫术,认为巫术可以控制精灵,巫师其实就是最早的宗教神职人员。在印第安文化里,女人总是显得有些神秘,跟热衷冒险的男人相比,她们的头脑更为冷静,情感也更加细腻丰富,这在神话中常常被幻化为一种通灵的力量。《百年孤独》里佩特拉?科特身上那种神奇的促进繁殖的力量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一神话原型。
预兆和巫术有一定的联系,通过巫术仪式的占卜,人可以获得某种预兆,当然人也可以凭空感受到预兆,这在神话中时常出现。《百年孤独》中大量采用了对这个主题的再现发挥,奥雷良诺上校与生俱来的预知本领在作品中是令人十分印象深刻的,他写信回家告诉母亲,“好好照顾爸爸,他快要死了”,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果然不久后就去世了。作品中另一个奇异的女人庇拉?特内拉则经常通过纸牌的呈现预测人物命运。
除巫术、预兆外,神话也反映印第安部落古老的风俗习惯。印加神话中记载了部落奉行的“族内婚”习俗:每个男人只能有一个妻子,而且必须在自己亲属以内择偶婚配,以免血统混杂。这反映了部落生活中一种较为原始、落后的血统论,但兄妹通婚这一题材却成了《百年孤独》中最根本的宿命,为这一出家族百年的兴衰史注入了浓浓的神话韵味。
印第安神话和给了马尔克斯创作《百年孤独》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而作品本身又以最美好的方式把令马尔克斯魂牵梦绕的拉美大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拉丁美洲众多外来文化各行其道、令人不堪其累的状况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其他许多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一样充满着对拉丁美洲独有文化传统的钟爱之情,他在其中尽情地表达着对故土乡亲的爱与思念。《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归家之路,是拉丁美洲一段美不胜收的灵之舞。
参考文献
篇2
1、常一个能量很大的人,在细节上就应该有足够的宽容。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这样你才能做到更好。
2、我现在是心满意足的疲倦还有点恰到好处的忧伤。
3、我闭上眼睛再睁开眼睛,一天已经过去了。如果我闭上眼睛,不再睁开眼睛了,我这辈子也就过去了。
4、顾客永远是对的;员工永远是错的;老板永远是好的;薪水永远是低的;工作永远是幸福的;加薪永远是幸运的;看着别人被炒鱿鱼,永远是幸灾乐祸的。
5、我愿意这样,从来就不去寻找什么上帝。别为我哭泣,像是做一场戏;无所谓承诺,从来就不想去寻找什么奇迹。别对我怀疑,像是看一出戏……我是只蚂蚁,我知道何时才会下雨;我是颗沙砾,我知道海的秘密。
6、男人的金钱就是女人的。
7、所有善良的人们,卑贱的人们,恭顺的人们,软弱的人们,别忘了带上你们防身的刀。
8、关于那些我说过的爱你,现在想起,不胜唏嘘;关于那些我说过的爱你,现在听来,像是儿戏…
9、字典、羊皮书、腐烂的拓片、发霉的简牍,成捆成捆的卡片上扎着的皮筋已经老化发黏。沙发后面堆积着一个个空酒瓶,有我的,也有我前任的。那老鳏夫已经长眠地下,虫子像当年这读书人啃书一样正啃着这读书人的脑子。这竟然是我的世界,这竟然就是我生活其中几十年的世界!这也算是生活?可这就是我的生活!
10、你们的计划千疮百孔,只要能忠实的执行,就一定能顺利的失败。
11、残忍是一种能力,不仅仅是个态度。
12、你的信号非常差,差的就像你在我心中的印象;你的声音非常小,小的就像你在我心中的地位。
13、在太空中,宇航员是没办法哭的,因为没有地心引力,眼泪流不出来。
14、我怎么会枯守这间斗室?但窗外又有什么?不过是永远不变的水泥丛林和穿行其间的芸芸众生。铁架上的稿纸为什么如此黯淡,像车床旁油腻的加工手册?日光灯下,一切都清晰、惨白,像医院的太平间,这竟然是我的世界,我生活其中几十年的世界!这也算是生活?可这就是我的生活!
15、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削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为何腰系黄绦,身穿直裰,见人家夫妻们洒落,一对对着锦穿罗,不由人心急似火。奴把袈裟扯破,埋了藏经,弃了木鱼,丢了铙钹。学不得罗刹女去降魔,学不得南海水月观音座。夜深沉,独自卧;起来时,独自坐,有谁人孤戚似我?似这等削发为何?恨只恨说谎的僧和俗,哪里有,天下园林树木佛?哪里有,枝枝叶叶光明佛?哪里有,江河两岸流沙佛?哪里有,八万四千弥陀佛?从今后,把钟楼佛殿远离却,下山去,寻一个年少哥哥!凭他打我骂我!说我、笑我!一心不愿成佛!不念般。
16、笨蛋虽然很笨,但总有比他更笨的笨蛋为他喝彩。
17、我愿意这样,从来就不去寻找什么上帝。别为我哭泣,像是做一场戏;无所谓承诺,从来就不想去寻找什么奇迹。别对我怀疑,像是看一出戏……我是只蚂蚁,我知道何时才会下雨;我是颗沙砾,我知道海的秘密。
18、我已找到爱你的秘诀,永远作为第一次。
19、孟京辉经典语录:爱和死亡是相似的,它们都是人世间最隆重也是最卑微的,是最无可奈何也是最猝不及防的大事。你无法预料它何时来临,一旦发生就不能回头。
20、多年之后,才知道真爱是谁,这是每个傻瓜都能拥有的智慧。多年之后,才想要善待真爱,这是每个恶棍都能学会的道德。
篇3
现象之一: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初中有不少学生流连于网吧,沉迷于网络游戏,老师家长多次教育却收效甚微,学生依然在老师和家长的心痛与着急中痴迷于网络游戏,有时甚至有逃课去网吧玩游戏的现象,更有极个别的夜宿网吧通宵玩游戏,媒体上报道的学生连续几天玩网络游戏的,也不在少数。
现象之二:学生三五聚集玩牌赌博
有些成年人因文化活动的缺乏,精神极度的疲乏,聚众赌博的现象是司空见惯的。
活动目标
综合性目标:通过“畅游书海”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让学生不断积淀文化素养,厚实文化底蕴。
阶段性目标:借助“畅游书海”的活动,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初期目标是在阅读与引导中不断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后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甄别能力,能选择价值大、人文底蕴厚的书籍阅读。
活动过程:
一、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
据调查情况显示,初中学生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只读语文课本,就连苏教版的配套教材《语文读本》,老师不讲也就不读,只读书后的附录——调研考试时考的30条名句;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男生对武打和魔怪小说着迷、女生迷恋校园言情文学,他们着迷到上课也偷着看;另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有较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喜欢阅读《读者》等杂志,对阅读也缺乏明确的目标。
由此可见,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堪忧。
二、宣传发动阶段:
1、利用学校橱窗、黑板报等场地大力宣传。
2、利用校园广播每周作一次好书推介,有故事情节的概述,有精彩篇章的宣读,也有个别学生的阅读体会。
3、班主任配合语文老师组织好班级流动图书箱,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两本自家的图书,语文老师予以编号并做好登记,登记图书名称、价格及借阅者,如有丢失按价赔偿。
4、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
三、推荐阅读书目简介: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书目
2、语文课本上推荐阅读的书目
3、根据我平时的阅读,我推荐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
反映孩子生活类的小说:如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声贾梅》系列等;黄蓓佳的《我是好孩子》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百年孤独》(马尔克斯)、《老人与海》(海明威)、《雪城》(川端康成)《蛙》(莫言)等。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平凡的世界》(路遥)、《历史的天空》(徐贵祥)等。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作品:契诃夫、欧~亨利、莫泊桑
中国现代文学大家的作品:老舍的《茶馆》《骆驼祥子》等;的《雷雨》等;巴金的《家》《春》《秋》等;鲁迅的《朝花夕拾》等;
世界名著:《童年》(高尔基),《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唐吉诃德》(塞万提斯)等。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百家讲坛名人作品:于丹的《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品人录》,王立群读《史记》等。
四、走进名著:
第一阶段:畅游书海,撷取养分
通过多种方式组织书源,让学生手头有书看。首先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这一广博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图书馆。其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办好班级图书角,让班级图书以流动的状态,成为学生的精神食粮,让漂流的图书发挥最大的作用。
划定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可以每周抽出一两节课,专门用于学生的自由阅读。也可把学生用于机械重复作业的时间节省出来让学生自由阅读。
初期,宜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趣味性强、情节性强的小说,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先调起胃口,再寻求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粮。如可以利用阅读课时给学生读路遥的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生动地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一定给学生留下的难忘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推荐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教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之时,也是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之时,学生畅游于书海之中,情感上受着熏陶,文化积淀上也不断地丰厚。名著中弘扬的正气,也能提升学生的人格;名著中蕴含的审美标准也能不断地牵引着学生的美感需求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第二阶段:阅读交流活动——“靓出你自己”
例如我们举办好书推荐榜活动:让学生写推荐词,谈阅读体会
《上下五千年》——推荐人 (封志华)
打开《上下五千年》,一幅幅随时间流逝的历史画面展现在我的面前。征战沙场的霍去病,忠肝义胆的岳飞,运筹帷幄的张良,叱咤风云的李世民,彪炳史册的文天祥……《上下五千年》是一面镜子,既教会了我们如何观照历史,又启示我们如何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红楼梦》——推荐人 (姚瑶)
走进红楼,领略众芳的艳丽,浪漫的大观园终归繁华落尽。柔情似水的女子在那高墙内呼喊自由,爱情的焰火时燃时熄,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于是青春在人们眼中消失,红楼一梦,引人三思。
《老人与海》——推荐人 (孙进)
桑地亚哥老人在海上打鱼,连续84天没能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认输,依然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终于在第85天上钓到了一条比船身还长的大鱼,奋力拼搏后,老人精疲力竭,可鱼最终也剩了骨架,你想知道具体情况吧,还是看《老人与海》吧。
第三阶段:读书汇报会
准备阶段:
1、以“走进名著”为主题,学生每人自办一期《文萃报》。
2、自选一部作品,写读后感或进行评论。
具体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读书汇报活动,每组推荐一人参加班级汇报活动。
2、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读书汇报活动,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全班抉择,推荐参加本年级读书汇报活动的人选。
篇4
苗炜说自己有点感冒,声音不太好,他不停地调整姿态,似乎一直在写字台和座椅之间寻找最舒服的角度,对面有一张躺着的按摩椅。卫生间里不时传来声响,那是请来的小时工,苗炜的家里非常干净。
苗炜2012年的行事历是这样安排的,5月要去苏格兰喝杯威士忌,6月去看欧洲杯,然后8月去看奥运会。苗炜说,这一年忙活的事太多,哪件事看起来都比写作好玩。
他是《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在微博简介上,排在这个头衔前面的还有一个――作家。他说自己曾经很想当作家,后来慢慢明白作家也就是一职业,写作更像为了疗伤,只是让自己高兴一下。
:读你的第一本小说集《除非灵魂拍手作歌》,为什么都是“我”的故事?
:第一本是不太会写,刚开始写小说嘛。以前我以为小说挺容易写的,后来写着写着才知道挺难写的。一开始写就总会犯这种错误,老写自己的事,这个是没办法的。而且我觉得我人自我挺强大,特愿意说我们的事。2010年5月,开始重新写第二本的时候,就一直克制不许用第一人称。有个美国作家说得特牛×,你就老老实实用第三人称写,直到一个不可抗拒的自我出现,你再用第一人称。所以《黑夜飞行》里面一共有5个故事,其实还是有三个“我”,这就是没办法,不过相对来说“我”参与故事的幅度比原来要小很多。后来我看毛姆写过好多小说,也有很多“我”,是旁观者、叙述者,但“我”始终存在,他特别成功地既写好了小说又把人物“我”塑造完成了。所以后来我也不是特别纠结这个事了,就看怎么使用更好。
:“我”会不会不经意把自己的故事带进去,没法克制?
:大多数时候会,肯定会。很多时候那个场景、某一个片段、某一段经历是真的,这里面特别多,但是总体上是假的,它不是散文。我对文体特别在意。比如我写专栏的时候会特别认真研究上百个几十个专栏作家他们是怎么写的。写作的人头一两本小说不可能完全抛开自己的经历,虽然我40以后才开始写,但也还是要有文学青年那个阶段,觉得自己的这点事特别值得叨逼,但是一两本给它叨啵完了,就可以写不一样的东西了。从去年5月到现在已经写完一长篇小说了,叫《寡人有疾》,那个跟“我”就完全没关系,就是讲故事。
:汉语文体在你的写作中重要性有多大?
:这问题好像挺大的,怎么说。我觉得要让我说,比较重要的一条就是太长,好多东西都写得特别长,包括我每天看稿子或者是看报纸杂志,什么样的东西都显得太长了。
:是废话多吗?
:对,就是不知道一个报道的核心在哪儿。很多报道找不到一个核心的信息源,总是在打圈,打了好多圈,让你觉得这事太重要。我觉得可能是咱们的媒体太多,版面太多。
:好像现在有很多做媒体的都跑来写小说了?
:他们怎么想我不知道。我觉得做媒体没意思。我觉得人们也不是特别需要媒体。2008年的时候我有这种感觉,那年不是奥运会、火炬接力好多事吗?觉得特乱,说什么的都有,忽然间觉得跟大众说话没兴趣。小说不管怎么说是沉默之子,是孤独和沉默的产物。本雅明说写小说就跟一个人出海似的,在没边际的大海上转了一圈,回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可能每个人都在各自的海上航行,看别人的航海日记,也不知道干吗使,但对你是个安慰,所以它是自言自语形成的一种交流,它跟那种来来来,大家都过来,我跟你们说个事,跟这种交流是不一样的。所以你把那扇门关上之后,会开启另外一个叙述通道。
:所以在微博的介绍上,作家是特意排在《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前面的吗?
:其实不是,只是那阵特别想当作家。后来慢慢明白作家也就是一职业。没写多久就有人不断找你写稿,你给我写一小说,什么关于北京生活的小说,酒吧啊,吃喝玩乐,文艺人怎么在北京。我×,这种东西不是跟球评一样吗?我不愿意写这种东西。你看一作家全集一共四本,前面一本是习作,第二本是成名作,他的生命之作,后两本是他的职业作品,所以四本里有三本是不应该看的,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我喜欢的作家卡佛,50多个小说写得牛×的不到10个。他成了一个作家,好多就是职业之作。我不愿意这样。无所谓,作家也不是什么好听的,其实我还是一个文学青年,还不是什么严肃作家,等那长篇小说出来看能不能改观吧。《除非灵魂拍手作歌》要在论坛里面,也就是一长帖子的水平,那里面《日光机场》、《流水》作为短篇小说相对来说没什么毛病,要没那个,那东西根本就不值得看。我对自己要求比较苛刻,从小看一些好的小说长大的,平常也看一些好小说,那你写的时候就特别不能自欺欺人。我觉得一般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牛×,我对自己要求挺高的。
:要求高会对写作造成困扰吗?
:不会,其实它帮你节省了很多时间。你自己觉得要求高,在更苛刻的人看来,可能不至于。我接触很多所谓读书人,他们丫特聪明,什么都不写,然后一辈子读书,眼界倍儿高,你干点什么都说我×真傻×。所以弄得我也有点这臭毛病,什么事都傻×,什么事都标榜自己眼界高,然后什么都不干,这种毛病我也警惕。美国一小说家耶茨说,别让过高的评判标准来打消你最开始的念头。
:你跟读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觉得我现在的小说读者大都是文学女青年吧,包括《黑夜飞行》可能还是文学女青年比较多吧,没被严肃对待,但是等长篇小说出来可能会不一样。
:等着被严肃对待?
:也没有,其实无所谓。这事不是特重要。你说严肃对待是怎么回事呢?比如说上文学杂志、开个研讨会?被严肃对待那些事不吸引我,文学杂志发表我的小说?没必要,你一个月才七八万份,我们《三联生活周刊》一礼拜就30多万份啦。稿费?不重要啊,千字400算文学杂志最高稿费了,千字400我连写都不写。评论家?我们大学都是最傻×那帮人去学文学评论的,根本就看不上这帮人,说这些话又要得罪人了。参加书展,跟外国人那儿吹牛×?我×,就是最爱看外国小说的德国,它翻译的外国小说才百分之五六,这还包括英文小说,你中国小说没什么人看。出国旅行?我想去哪儿玩每个月出趟国都很简单。它不重要。所以我写小说没有很强的功利心,非要怎么着。从社会标准来看,哥们是一成功人士啊,所以我不想写小说以求世俗上的成功。写小说对我来说没有太多的野心,当然换过来说,唯一剩下那点野心就变得特别难,你丫写得牛×,写好,这就特难。
:写作在你生活中占据多少分量?
:就是疗伤,心里不痛快,有很多绝望的地方,跟治病似的,写着写着让自己高兴一下。可能说不太清楚,你要不写不知道,当然有时候还是希望能写得更好。最开始在《三联生活周刊》干活的时候就负责“生活圆桌”,每次就写1000字,后来写专栏写到2000字,哦,我知道长文章比短文章难写,你越写就越想写难的东西,能够把比较复杂的感受传递给别人,这种驱动力挺强的。
:所以会选择先写中短篇再写长篇?
:我特别早就知道这个道理,你看一个短小说它特容易激发你写作的欲望,这么一故事你怎么写。短的容易模仿学习。你要看一特长的牛×小说吧,一下就给你灭了,比如你看《百年孤独》,我就不知道它会不会激发人的写作欲望,我估计看完的人觉得,我×,这怎么写出来的,就泄气了,不写了,很可能是这样状态。但你看马尔克斯某一个短的小说,你就知道也是这么来的,相对来说容易。
:决定写《寡人有疾》的时候要斗争一番吗?
:有。我那长篇也是三个5万字的故事拼凑在一起的。我其实特别没耐心看特别长的小说,我喜欢的长篇小说都是十几万字的。这个书搁在案头是因为哥们已经看了好几十遍开头了,每回都没看过100页,强迫自己去看更长的东西。实际上写短篇不是创作状态,写短篇你完全操控这件事,这事今天写多少,到什么地步,会达到什么效果,读者看到什么地方会笑,你都会知道,写之前就会想好。这不是创作状态,对我来说就跟写一个稿子差不多。长篇小说完全是创作状态,想的时候是这样的,写完后发现,我×,这是我写的吗?丫怎么写得那么牛×啊,完全没想到,写着写着你会HIGH,细腻绵长,舒服。就跟滑雪似的,短篇小说就是初级道,唰,顺着坡下去了,长篇就是从顶峰上滑下来,那过程不一样。写过之后才觉得长篇小说有一种宏大的美,有一个气势和气度,还能够深刻反映写作者的想法,这真是你能玩一雕塑了,就瞅不上那三两黄泥儿了。
:你对自己现在的写作状态满意吗?
:不是特别满意。越写越会发现自己的缺陷在哪儿,比较油的人他会藏拙。有时候我特别想学到王安忆那水准,王安忆那细致。比如说三个人在空的篮球场打篮球,你要让我写50个字可能就写完了,你让王安忆写可能能写几百字上千字。50个字多简洁啊,但没那个质感。跟画画似的,如果只会画几个线条描出来和会画的成心用几个线条描出来是不一样的。你写得越长露出的破绽越多。
篇5
[关键词] “铁梨花”;生态女性主义;人物形象;象征
电视剧《铁梨花》塑造了一个刚烈坚韧、高尚执著而又具仗义豪情的女性形象,激起了观众特别是女性的情感共鸣。在反抗霸道的军阀压制、逃离男权赵家、愤激抗争日本侵略的岁月流变中,铁梨花与爱人、亲友和敌人展开了一段爱恨交加、情仇复杂的传奇经历。她从一个追求爱情、向往普通生活的清纯少女,成为军阀家庭的姨太太,最后成长为意志坚定的抗日民族志士。其命运的跌宕起伏、性格的丰富多变,令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和传奇。这部电视剧塑形最成功之处,莫过于“铁梨花”形象的时代象征意义。
自从20世纪60年代,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的福祉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胁。由此,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被提出,主要号召女性投身于生态保护的活动中,改变自身状况,维护生态系统,提倡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新型关系。作为西方社会生态保护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时代思潮,生态女性主义倡导从女性的视角看待生态环境,用女性主义理论研究生态问题,并发现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探索社会中广泛存在的贬低女性与贬低自然之间的特殊关系,摈弃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思维方式下的对女性与自然的压制。[1]“铁梨花”就是这种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反对男性压迫,宽容地看待人、社会与自然的生态女性主义者形象,为当下女性的思想解放和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铁梨花”的生态女性主义者形象
“女性自我意识,是女性作为认识主体,作为女性亚文化群体之一员对女性本质的认识与探索。它包括对女性的躯体、思想感情、生活经历、社会处境及社会地位、她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对女性的历史命运、现状及未来的自觉探索,同时也是对意识本身的反省。”[2]电视剧中人物铁梨花是一个自我意识很强的人,为了满足心上人去找绝世珍宝鸳鸯枕,却被抓纳为军阀赵元庚的五姨太。在期冀的爱情与逼迫的婚姻之间,铁梨花选择自己一直追求的爱情,于是想逃跑,“如果跑不掉就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促使铁梨花利用祖传盗墓贼的技艺离开了赵家。
在封建礼教依然统治西部家族的情境下,铁梨花的逃跑行为堪称魄力之举,更何况赵元庚是一个蛮横、倔强的男权主义者。无疑,铁梨花的女性自我意识、追求女性自我价值的女性主义形象,在当时历史环境下是极具个性的。这种个性并非现代女性随意自由张扬,而是在与传统男权的斗争反抗中体现出来的。铁梨花被纳为五姨太,是因为她能够生育男孩,是被作为父权制社会中的生育工具而存在的,但她意识到作为人的独立存在,认识到个人的需要是一种合理的利己主义,所以她要反抗。为避免赵家的寻找,她以行走江湖的方式生存着。反抗男权压迫成为铁梨花的个性亮点。生态女性主义首先挑战的是不断强化与蔓延着的当代父权制文化,主张一种妇女主义的而不是女权主义的政治。铁梨花离开赵家后依然过着养育儿子的传统生活,并没号召女性一起反抗强权。她所追求的是女性能够独立而自由地选择生活方式,是一种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这种意识推及到身边周围的人,如色子、梁飞虎等,也深深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感情与革命实践。就此而言,生态女性主义所要解放的对象也不仅是自然,还包括作为自然的女性以及广大男性。生态女性主义并非仅仅是一种 (女性)身份政治,而是致力于创造一种超越文化与物种局限的广泛性地球民主。[3]所以说,“铁梨花”的形象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时代意义。
当然,任何人物的形象创新都不能脱离它的传统品质。“铁梨花”的时代意义依然蕴涵在它传统的文化象征内涵上。剧中铁梨花像中国所有优秀的传统妇女一样,也很淳朴善良,既像普通人那样渴望纯洁简单的爱情,又不愿享受赵家荣华富贵的生活。在表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善良、勇敢、坚强等优良道德和精神品格的同时,铁梨花反抗男权的意识却在更大的压迫中有了改变。日本侵华的经历是中华民族生灵涂炭、华夏子孙遭受屈辱的苦难岁月。在《铁梨花》这部电视剧中,无论是满腔正义、道德高尚的八路军、游击队、国民军、知识分子,还是劣迹斑斑甚至臭名昭著的土匪军阀,在大敌当前都义愤填膺地加入了抗日的战线,毫不犹豫地投身于保家卫国的行列。一切矛盾唯民族大义为先。[4]铁梨花同样具有这种顾全大局、为国捐躯的精神。她不计与赵元庚的前嫌旧恨,为了国难和他的家小重回赵家。然而那时的赵家远非昔比。胖丫的长大归来,使整个家庭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赵家人一个个逝去,老太太年迈体衰,只有铁梨花成了赵家的依靠。曾经拼命逃跑的五姨太如今以自己的睿智才华识破了日本奸细的阴谋,保全了历史文物鸳鸯枕。然而战争结束,和平迎来后,铁梨花并没像观众预料的那样和赵元庚冰释前嫌、共度晚年,而是一个人兴高采烈地去老虎山开荒。这诠释了铁梨花在处理好与各种人的关系后回归到自我、回归到自然。她热爱自然、融入自然、不慕统治和支配的欲望的生态女性形象又一次得到彰显。正如生态女性主义者卡洛琳麦茜特所说,人类只有认识到自己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克服统治和支配的欲望,使自己富有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伦理意识,才能回归并融入自然。[5]
简而言之,“铁梨花”漂亮知性的外表下蕴涵了现代女性追求自我、反抗强权、善待自然的精神,是一个多维杂糅型的生态女性主义者形象。
“铁梨花”生态女性主义者形象塑造的方法
“铁梨花”这个多维杂糅型的艺术形象,实际上隐喻、象征了中华先进文化。在外在形象方面,她表现了美丽聪慧的东方女性之美;在思想内涵方面,她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忠诚、孝顺、仗义、善良、坚韧等高尚的道德精神品质和优秀思想观念,唤起了观众对中华先进文化的深层记忆;在性情方面,她诠释了一个追求纯真爱情、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形象。虚构人物是对现实或历史人物的提取和拼装,是经由了审美想象加工、充满了假定性的艺术形象,是传播者(编剧、导演)表达情感和意识形态的载体。在电视剧《铁梨花》中,传播者通过对与自然相通的“铁梨花”的成功刻画来批判压迫女性和自然的男权社会。那么,传播者是用什么手段来塑造“铁梨花”这个人物形象的呢?
设悬法。设置悬疑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不过,该电视剧利用了大量的时尚文化元素进行情节的铺垫。“文物收藏”“盗墓寻宝”是当今流行的文化产业。“铁梨花”就生长在晋陕交界的一个盗墓贼家里。在剧情的开始部分,铁梨花就知道绝世珍宝鸳鸯枕的传说。这是传播者在设悬,既是对鸳鸯枕的去向埋下伏笔,又是对铁梨花的命运和这个绝世珍宝作了隐性的关联。随着情节的展开,日本井三、张吉安、栓子等都抱着发财梦寻找鸳鸯枕,深明大义的铁梨花却心系赵家的安危,得到了老太太的信任。最终栓子死在了鸳鸯枕上,老太太把珍宝托付给了铁梨花。悬疑此时都解开了,铁梨花却又升华到了另一个境界――去老虎山开荒。她对自然、对人、对社会的至真至情都体现了出来。也正因此,柳天赐、赵元庚、色子、梁飞虎、老太太等人都被这个散发着人性光辉、怀有极高境界的铁梨花所折服。主张“改变人统治自然”的生态女性主义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因为人和自然本来就是浑然一体地相依相存。铁梨花就是这一思想的践行和表征。也就是说,在这部电视剧里,象征统领着整个形象系统,设悬法只是实现象征意义的一个手段。
矛盾冲突法。审美实践表明,一些有造诣的编导,为着增加人物的厚度,强化人物的美学感召力,常常会有意采用调整人物与观众心理距离的手段,用先抑后扬、由远及近的手法巧妙地将人物一步步托起,让观众在人物的前后落差中获得更为深刻的审美满足。[6]矛盾冲突就利用这种效果使得人物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来。比如,有着爱情憧憬的铁梨花却被雄霸一方、混世一时的当地军阀赵元庚纳为五太太,要是一般人,就会对命运屈服,可铁梨花不愿顺从,两人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她敢爱敢恨、不愿贪图享乐的个性展现无遗。在铁梨花随后的逃离中,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逐渐成为主要矛盾,经历了生死离别、日寇劫杀等灾难之后,铁梨花和赵元庚多年之后再相见也都能够相互宽容、理解。岁月的沧桑使各自性格的棱角慢慢蚀去,铁梨花变得成熟、豁达。就如她的扮演者陈数所说,铁梨花刚开始像火,敢爱敢恨;后来像风,爽爽朗朗;最后像酒,淳厚弥香。[7]不管哪一阶段,铁梨花都是自然的,她不为任何人而刻意改变,因为她本身就是自然,就是生态符号的象征。
比较法。电视剧的人物关系大致呈网状纠结,宛若交响曲,是众多命运的互相交织。编剧们往往让主次人物在外部形象或性格特征上对比,形成具有张力的互动关系。同样是反抗赵元庚的姨太太,铁梨花和秋香就形成鲜明对比。比如在抚养孩子方面,秋香由于私心把牛旦和栓子偷偷交换了,铁梨花却没计较反而同等抚养两个儿子,对栓子严以要求,对牛旦情深义重。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刻画了铁梨花和秋香两个人物形象的不同,也反衬了铁梨花不计小节、宽厚仁慈的一面。当然两个儿子无形中也形成了善与恶的鲜明对比。勇敢善良、吃苦耐劳的牛旦历经战争的苦难,成长为优秀的团长;以赵家少爷自居,自傲、爱耍小聪明、贪图享乐的栓子则因贪恋能使人发大财的“鸳鸯枕”而遭到致命的报复。再就是一些隐性比较:在年长的赵元庚与日本首领较量的时候,年轻的牛旦与井三的成长也形成了对比。《铁梨花》中的众多人物通过他们所依附的文化符号的“能指”,演变为受众心里的角色符号,受众不可能不对他们进行对比。
剧中主要人物之所以能成为社会的文化符号和意义象征,是因为他们身上集中地反映了人性的特点和大众的审美体验,并成为共同的心理认同。[8]在当今大地、湖泊等生态文化元素遭到污染的时候,在当代女性地位越来越高却依然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女性、自然、母亲”之间的微妙联系便潜伏于女性的自觉意识里。受众需要寻找一个心理寄托,而电视剧中的理想人物则成为他们的情感诉求的意义。“铁梨花”诠释了女性天生地具有引导男性共建和谐生态社会的追求的意义。这样的生态女性主义者形象自然会成为大众喜爱的文化符号。
[参考文献]
[1] 方刚,罗蔚.社会性别与生态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78.
[2] 陈晓兰.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168-169.
[3] 郇庆治.西方生态女性主义论评[J].江汉论坛,2011(01).
[4] 黄庆山,陈燕.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解读[J].当代电视,2011(02).
[5] 莫色木加.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百年孤独》[J].名作欣赏,2011(09).
[6] 张育华.电视剧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64.
[7] 王芳芳.《铁梨花》:传奇女性的传奇往事[J].大众电影,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