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柳永范文

时间:2023-03-26 18:4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雨霖铃柳永,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离别时的环境以烘托气氛。“寒蝉”,说送别的时令,“凄”,寒凉;“切”,急迫;“长亭”,古人送别的地方。此三句,即“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虽没有明确地指出送别的时间、地点,却营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抒情的基调,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都门”,都城的门,指汴京;“帐饮”在郊外设帐宴饮饯别;“无绪”,没有情趣,心情不好而饮酒不乐;“兰舟”香木做成的船,是对船的美称。这里的“帐饮”与“无绪”是对立的,“留恋”与“催发”不相容,“催发”是由“初歇”引起的。写出了不忍离别又不能不别的矛盾心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执手”是动作,手拉手;“相看泪眼”是表情,你看我,我看你,满眼都是泪水;“凝噎”,是表情,因激动而说不出话来。此句既写了这一对情侣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又写了离别之情无法表达的内心感受。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去去”,走了又走,越去越远;“烟波”是波面像轻烟笼罩着,是愁煞人的景象;“沉沉”是重重下压,极深邃的样子;“楚天阔”,从汴河南下是古代楚国的地方,楚地辽阔,哪里是落脚安身之处?这是由当前情景过渡到别后情景的写法。离家千里之外,眼前一片空阔,只有夜雾笼罩,写出了出行人要去的地方是一个宽阔寂寞的地方,因此,“他”自然要与情人无语凝噎。想象中的别后情景,心情黯淡,所有的景色都染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在这景色中充塞着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意为自古多情的人离别,谁不悲伤,更何况在这凄清苦冷的晚秋时节?这两句从眼前的离别扩展开去,跨越时空,写古今的离别。这有何不同呢?虽然一样,但词人的离别是在秋天,比起古今离别,秋天的天气更增一种肃杀凄凉之气。作者有意识地把自己的私情作为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提出来,说明在冷落的清秋时候这种难堪的离情,凡是多情的人都会具有的。这种把个别的特殊的现象提高到一般的合情合理的现象,也就扩大了这首词的意义。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就词义看,是接上面“念去去千里烟波”两句而来,是深一层的想念,想到今夜酒醒后,不见心爱的人,只见岸上的杨柳,晓风轻拂,残月微明,心境是何等的孤独凄楚。离人饮酒,是把酒作为麻醉剂来消解愁怀的,酒醒愁就醒,经过麻醉后醒过来的愁,就更加让人无法排遣了。“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的时候,古时远行的人大多此时动身,因而也经常在此时送别。“杨柳”与别情的关系,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历来都是这样。这两句放在议论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后,与议论句相互映衬,更显出柳词的风韵;同时“别”与“酒”,“风”与“月”,“柳”与“别”相衬,更显离别之情,不但写了离别景中之人,还写了景外之人。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进一步推想:离别之后,年复一年,良辰好景无心游赏,一心只想着情人,纵然有风月之情,又向谁诉说?离别之后,“良辰好景”是会有的,但离开了自己心爱的人,也就没有心情去欣赏流连,这“良辰好景”不是等于虚设吗?没有自己心爱的人,那么,与谁共语风情呢?可见词人别后没有快乐。

这首词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去各地漂泊时和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痛苦心情。上阙主要写临别时的情景,下阙主要写别后的情景。整首词意境宏阔而细腻,情感缠绵而情真。写别后之情,抒发了词人孤独伤感的情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柳永漂泊不定的生活遭遇。

在艺术上,这首词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首先,着笔于景,情景交融。开头三句在没有明确交代时间、地点的情况下,却营造出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氛围,读来让人心里蒙上一层暗影,虽是写景,却蕴含离情。其次,现实与想象交替,离情迭起。上阙“帐饮”“无绪”是现实,“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想象。下阙起笔,由想象回到现实,“多情自古伤别离”是词人借题说自己此时此刻的依依离情,与“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相连,情景交融。接着又展开想象,想到今宵,想到以后没有知音的痛苦。没有知音,“良辰好景”也唤不醒自己死灭的心灵。

《采莲令》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姣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凭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村。

上阙开头写景:月落天明,天空飘着淡淡的云彩,地上有霜,早晨的景色是美丽的,却以“西征客、此时情苦”述说无心赏此美景良辰,一句景,一句情,配合巧妙。“翠娥”二句写送行者的情态,“执手”“送临歧”“开朱户”,这几个动作,次序应该是开门、送行、执手,这里迫促写来,强调执手的不忍分离,就不顾动作的先后了。“轧轧”就是叹息。“千姣面”三句,也是倒叙。“断肠争忍回顾”“断肠”,沉痛至极,“争忍回顾”,不忍回顾,实际上是回顾了,看到的是“千姣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这一回顾刹那之间成为永恒——一顾难忘,回首断肠。写透写尽了两情的依依惜别。

下阙“一叶”三句又是写景写情。写别后行舟之情,实际远离了人,于是厌倦那“急桨凌波去”,更讨厌“贪行色”,只图完成行程,哪知人的心思?“万般”写别后心中之恨,只能饮恨吞声,知音已别,谁与为言。“更回首”二句,和上阙末句同一机杼,只是一泻而下。“重城不见”写城实是写人,城不见,人更不见。末二句又宕开撒出,只见江天大景辽阔,烟树几点迷离。以景结束,寓无限之情于无限之景中。

上阙写别来犹见人之多情,下阙写别后只见江天烟树不见人。见与不见,总是伤心。明知见是伤心,不见也是伤心,却忍不住一顾再顾,充分表现出留念之深。

《雨霖铃》与《采莲令》是柳永写别离词的双璧,两词各有特色:《雨霖铃》以景起,以情结,抒情一泻千里而蕴含哲理。《采莲令》以景起,以景结,景中含情,余韵无穷。

篇2

摘要:《雨霖铃》和《别离辞:节哀》都因描写离别而著称。同是描写离别,两位诗人的心情却不同。《雨霖铃》以凄婉的笔触来表现词人面对离别时沉痛苦闷的心情。在《别离辞:节哀》中,邓恩用玄学手法来表明离别只是暂时的,夫妻间的情谊不会因为离别而改变。经比较得知,两首诗中不同的别离心情是由诗人的文风不同和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

关键词:离别;婉约;玄学;文风

一.引言

作为婉约派词人代表,柳永擅长慢词,题材多以城市风光、歌姬生活以及文人羁旅为描写对象,在词由雅到俗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北宋的慢词发展和兴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雨霖铃》是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全词声情哀怨、委婉凄恻。

约翰·邓恩是玄学派诗歌的创始人。玄学派诗歌以晦涩难懂的比喻和不拘一格的形式而见长。1611年冬,邓恩随罗伯特·特鲁里爵士出使法国,临行前写了《别离辞:节哀》一诗赠予妻子Anne。不同于《雨霖铃》伤感的氛围,在离别之际,邓恩劝慰妻子不要因为他的离开而伤心,不要把离别看成是爱情的障碍和终结,而应该将它看成是对爱情忠贞与否的考验。正如秦观所说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本文从玄学派与婉约派诗风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等方面入手,分析离别时的不同心情。

二.同是离别,心情各异

1. 文风的差异

《雨霖铃》的基调是伤感的。“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当时天才的作家们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每填一词往往锤字练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极其巧妙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1]作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是文学批评家热衷研究的对象。

《雨霖铃》上阙着重描写离别。开篇就使用“寒蝉凄切”来点明整首词的基调是凄凉。“长亭”、“骤雨”、“泪眼”、以及“暮霭”等意象,体现了诗人和其恋人分别时的痛楚。“凄切”、“无绪”、“留恋”、“催发”、“无语凝噎”、“去去”、“千里”以及“沉沉”这些都是令人心情沉重的描写。[2]从这些描写中得知:婉约派词人更倾向于借景抒情这一表现手法。下阕抒发了别后的怀念之情,想象着别后能否再次相聚?“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句为全文情景交融的点睛之处。秋风瑟瑟,凉意无限之时的离别,使得分别之苦更加不堪承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离别之愁无从排遣,唯有寄情于酒。本想千古情愁酒一壶,怎奈面对的只是“举杯浇愁愁更愁”的现实,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无奈。杨柳在古代通常有惜别、送别之意,此处的离愁别绪,自是不用多说。“晓风残月”的景物描写,将词人的哀婉幽怨的心境尽显。

《离别辞:节哀》的主题虽然也是描写一对爱侣的离别,但是基调却完全不同。

此诗前两节中,邓恩用因死亡而别离的场景来比喻夫妻间分离的痛苦。他表明应该像德高望重的人看待死亡一样地正常看待别离。第二节中,诗人主张不要因别离而痛哭,不要像世俗的人那样受不了别离。这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截然不同。第三节中,邓恩将别离比作天体运动。离别除了给夫妻双方带来思念之苦外是不会造成像地震那样的危害的,而如果夫妻之间有充分的理解,那么即使离别,也会像天体的震动一样,“什么也不伤”。诗歌第四、五、六节,强调了邓恩崇尚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情。这种爱情不注重肉体之爱,而是灵魂的和谐一致。最后三节的“圆规”意象是邓恩最著名的比喻,他把夫妻双方比作圆规的两脚,男方是动脚,不断旋转,女方是定脚,永远站在中心,看似不动,但是当男方开始转动的时候,女方也随之前倾,并随之旋转。男女双方互相倾心,互相支撑,互相理解,彼此忠贞的情感表现得非常新颖贴切。邓恩在提出“圆规”意象的同时其实也给我们提供了“圆”的意象。“圆”或者“球”在文艺复兴时期常表示圆满,因此“你坚定,我的圆圈也会准”表达了邓恩夫妻间无比融洽的爱情。[3]此外,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大多是以“圆”或“球”对世界上的一切进行观察和思考,利用“圆”或“球”的意象来创作。

2.时代背景与文化背景的差异

柳永年轻时,常出入歌妓馆为乐工歌妓撰写歌辞,因而被达官贵人所不齿,屡试不第。第三次虽说已考中了,但当仁宗知道柳永就是那个写《鹤冲天》(其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句)的书生时,便提起朱笔在他的试卷上写下了“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至此,柳永与功名无缘,索性流连于茶楼酒肆、花街柳巷,为歌女填词聊以谋生,并且不无解嘲地说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1]胸有经纶却功名未就,流落民间,自然心中颇多感慨,生活无趣,仕途渺茫,柳永便欲离开京城。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于是便有了《雨霖铃》这一千古绝唱。

其次,柳永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漫长的封建主义的一个阶段。当时父权制占统治地位,女子被定义为顺从的代名词。她们的一切行为都围绕着男性。更何况,即将和诗人分别的女子,并不是柳永之妻。柳永居无定所,事业无成,和这样的人分离,只怕是再见无期。在此情景下,《雨霖铃》以如此凄婉哀怨的笔触描述着两人的离愁别绪,皆在情理之中。

邓恩生活的时期是英国历史上最为关键的一个社会大发展时期,一个打破中世纪的束缚,思想上空前活跃的时期,而且“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异样丰富,有创见、有推动力的文学时期”[4]。此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浪潮已经过去,但是其影响却是深远的。受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乐观精神的影响,《别离辞:节哀》虽然描写离别,但是其基调却是乐观的,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这首诗“轻松活泼,体现了他的思想意识,他也没有忽视对爱情的现实把握,让诗充满强烈奔放的感情,以及他那独特的精神之爱。他采用极富想象力的比喻和有些玄乎的夸张手法来阐释和强调他的主题思想”[5]。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即使离别在即,诗人仍然能够用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别离。

三.结语

《雨霖铃》和《别离辞:节哀》同样写离别,但由于作者的文风不同,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差异,致使伤感的离别,在不同的诗人的笔下,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情绪。《雨霖铃》整篇都在描写别离带给人的痛苦和伤感,凄然哀怨之意跃然纸上。而《别离辞:节哀》却在众多奇思妙喻的烘托和一些惊世骇俗的描绘中,凸显出作者积极乐观的精神,同时也极力地宣扬着他所倡导的精神之爱。两篇佳作各具代表性,值得反复品味。(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Reference:

[1]柳永集. (胡传志等解评)[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2]刘华民.宋词导读[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3]曹军,祖恩华. 浅析约翰·邓恩玄学诗中奇喻的哲学意味.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5). 2004: 67-69.

篇3

柳永的流浪,不仅仅是指他形骸上的流浪,更主要的是指他生命意义上的流浪,其内涵是对封建社会主流文化或价值观的一定程度上的叛逆与颠覆,是其心灵的自我放逐。它蕴含着惊世骇俗、追求浪漫情怀和生命自由的悲剧意义。

读柳词,若不以“流浪意识”观之,则终难体会其生命流逝的悲哀与绝望,亦难于发现落魄文人挣扎于底层社会倍受所谓正统文人士大夫之族的嘲弄诋毁的辛酸。甚至你还会惊异于柳词传达的情感竟然也有专一、执着而且深挚的一面,因为至今仍有论者以“花花肠子”目之,以为其词作俚俗不堪,情感亦浮而不实。基于此,本文将从“流浪意识”的角度切入,以《雨霖铃》为例,分析其时空设置和别情抒写的特征,主要探讨其中的“别离相思”是如何逐步变成一种高浓度、高纯度之美好情愫的,即该情感何以能在揭示千古人类所共有的普遍感情“基型”的基础上彰显出自身的个性风采。

诚如词人自己所言,“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愁别恨的确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永恒的母题,自《诗经》《楚辞》以来,历代不乏,常写常新。柳永的《雨霖铃》便演绎了流浪文人与情人别离的一幕,词人在时空的延展、推想之中注入了大量的“流浪意识”,让词作的境界突破了传统送别词之庭院深深、朱户扃锁的狭仄的格局,从而走向了不再依附比兴象征的原生态的流浪境遇:一个孤独而饱含激情的生命,在广阔的空间里辗转流徙,在推移的时间之流上迷茫飘荡,山长水阔,宇宙茫茫,何处才是精神的故乡?这种开阔凄凉的柳氏流浪境界,空前绝后,不可复制。

词的上片写别时之缱绻依恋。起调三句借流浪场景,渲染出透骨凉心的凄清萧索的别时氛围。离别的时间是一个深秋的雨后黄昏,地点是京郊城外的古旧长亭。此一时空里的景象原本是客观的生活实况,不料却无意间触碰到了柳永身为贫寒士子的敏感细腻的内心,此时此刻,景与意会,意与景通,浪子文人见秋生悲的“时序感”从宋玉的《九辩》中冒出,其落拓不偶、功名难就的伤痛顷刻间一并袭上心头。这样,“寒蝉”“长亭”“骤雨”便成了富有浓郁主观情绪色彩的流浪意象。寒蝉凄厉的嘶叫声,从孟秋岁月叫响到深秋时节亦未曾消歇。它叫醒了柳永蛰伏内心的用世之志和沉沦下僚的万千悲感。他意识到时间既漫长又短暂,在求取功名的路上他仍是不停地流浪,时间何其漫长;此刻将与给予自己心灵慰藉的情人离别,时间又何其短暂。“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出了这种矛盾心理。面对驿馆长亭,他希望时间能就此凝固,这场骤然而至的秋雨能永远地下着,好与自己的情人长相厮守,他真的是身心疲惫,不想流浪了;但“初歇”二字意味著即刻便要起程,又得踏上流浪的旅途,与情人终得一别!词人毕竟还“未名未禄”,“绮陌红楼”的浪漫不得不暂时中止,流浪还得继续。

接着,词人仍将时间的节点放在“当下”抒写别时情状:“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在郊外设帐置酒,祖饯为别――这是吻合人物身份的极富流浪特色的场景。“无绪”因不忍别,“催发”谓不得不别。正在留恋之际,船夫却频频催促,这正好可以见出词人之别情依依的抒情形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二句又以逼真细节,深化离愁别恨。执子之手却相顾无言,泪水千行却哽噎声阻。想到这一离去啊(“念去去”),定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词人以自己的流浪意识悬想出一个更大的流浪空间:渺茫、迷茫、空茫与失望、无望、绝望相与为一的流浪境界。这一意境中的别情是柳永所独有的别情,是千里之长江、辽阔之楚天也难以容纳的别情。如此一来,流浪意识下的别情抒写便获得了强烈而深广的艺术感染力,这主要得力于词人时空设置的匠心:时间由“当下”悬想到“未来”,空间由近及远。这些都是由实写延展到虚写的技巧。词中时空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词人情感的渐次加深加浓,是其意识流动的表现。若无这层流浪意识中的时空设置,读者是很难体会其别离相思之苦况的,也难以触摸到那颗理想成幻、生命落空的苦痛灵魂。柳永在世俗社会的冷漠中寻得的来自情人的一丝温暖,此刻已被深秋的沉沉暮霭吞没了!时空的变化渐渐沉积着这霜风凄紧的色调,以致他浪漫的才情也被寒风吹彻!这篇《雨霖铃》呈现出的时空流动比一幅静止的画面更耸人耳目、动人心扉。该特色在下片也有体现。

词的下片写别离之后因情人缺席而知音难觅的孤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紧承上片之“念去去”二句,又从“未来”之悬想画面跳转到“当下”,在“自古伤离别”的广阔的文化背景中,用“更那堪”三个虚字翻进一层,意味着此时此刻的柳永与情人的别离是“伤感中的伤感”“多情中的多情”。于是,“今宵”二句又把时间推移到“未来”(第二天拂晓),想象中,一个更加冷落凄清的“流浪中的流浪”镜头,映现于读者眼前:鹘岸,杨柳含烟,细细晓风,嗖嗖凉凉,一钩残月,斜挂楚天,此乃典型的也只有蜷缩孤舟中的流浪者才能虚拟想见的野外景象。如果词人于沉醉中醒来,其睁眼所见,是银屏朱帘、一枕小窗、深深庭院,那么,此人便绝非流浪词人柳永。这“今宵”二句之所以是“古今俊语”,除了意象密集、虚景实写外,更主要的是表现了柳永的流浪意识,悬想中的流浪景象更有摇荡心旌的魅力,它能引发普天之下莘莘白衣士人的情感共鸣――“醒”后而不知路在何方,这或许是人类最大的悲哀和难以名状的精神困顿。词人为了进一步抒写流浪中的困顿穷愁和别后的无边孤独,便把时间朝更远处推移:“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在一个更大的虚拟的时空背景中,千种风情的词人居然找不到风情千种的知音,年复一年的良辰好景亦形同虚设。这抒写的乃是词人别后相思的执着、专一,是令天下有情人欣羡不已的千古俊语。它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同为情深意笃的执着表白。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作为流浪词人的柳永其千种风情无地著的绝望,在时空往返的层层推想中正在无休无止地扩展,就在这扩展的中途,词人以反问语气收束全篇,的确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审美奇效。

篇4

《雨霖铃》是一首离别诗,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雨霖铃》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数年,也说 “经年”。

例如:

此去经年。出自宋· 柳永《雨霖铃》

篇6

2、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3、李清照的《一剪梅》;

4、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5、李煜的《虞美人》;

6、柳永的《雨霖铃》;

7、秦观的《鹊桥仙》;

8、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9、岳飞的《满江红》;

篇7

1、理解诗人在作品中抒发的感情。

2、鉴赏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3、体会词缠绵婉约的风格。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感情。

2、鉴赏词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教学难点:

1、鉴赏本诗融情于景、虚实相济手法。

2、对“今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赏析。

具体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作《雨霖铃》就是一幅优美的画。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的世界,请同学们和我一起,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这首词吧!

二、一进感觉:初步感受。

(一)听录音

(二)全班齐读

(三)初步感受:

刚才我们第一次共同走进这首词,听了录音,自己也读了一下,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对这首词的第一感觉,你们觉得这首词美吗?

——学生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我的感受这首词很美,它是一种凄美,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

(三)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是谁创作了这样一首凄美的词?

——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词人婉约词派创始人。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屡试不中,后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和她们生活在一起,放荡不羁。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47岁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写作这首词的时候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四)明确基调:

通过我对柳永生平以及这首词创作背景的介绍,结合同学们对这首词的第一感觉,我们朗读这首词,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呢?换句话说,这首词的基调应该是?请几位同学谈一谈,读一读。

——基调:低沉、哀婉、悲伤、凄清。

三、二进文字:整体把握。

下面请同学们以这样的基调自己诵读这首词,再次共同走进这首词的世界。如果说第一次是走进这首词的第一感觉的话,这一次我们要走进这首词的文字,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疏通这首词的文字,理解词的字面意思,有疑问举手,并且思考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同桌讨论,回答)

——上片写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分别的情景;

下片是词人想像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四、三进意境:体会情感。

到底词人和心爱的人是如何分别,他想象的别后生活到底是何种情状,让我们第三次走进这首词,去感受词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齐读)

设问,串讲:

(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我相信同学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一幅爱人离别之图,那么你们头脑中的这个图景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时间:傍晚

地点:长亭(古人送别的地方)

2、怎样的一个傍晚?

——阵雨初停的傍晚

3、你们是从哪里获取这些信息的?

——第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4、这里不能忽视一个小东西——寒蝉,这蝉鸣助添了悲凉,“凄切”一词一开始就为这个画面乃至这首词定了调子,展开了一个凄切的氛围。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此句虽明写景,却暗含情,环境氛围多悲戚之意。

(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这样的情境下,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宴给他送别,虽然有酒相送,但是也无心饮用,因为心中有百般留恋,依依不舍,难舍难分。但是人要留,船却要开了“兰舟催发”。“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如何是好呢?

2、正因为如此,后面迸发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时应有千言万语,为何却无言了呢?

——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当登舟分别之际,两个人手拉着手儿,含泪相视着,大约是想把心上人的面容身影再最后一次深深地印进记忆中去吧。此时此地,他们心里该有多少话啊,然而却只是默默相对,谁也说不出一个字来,而他们相互真挚深沉的爱和内心极度的痛苦却正是通过这彼此极力抑制着的无言的哽噎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一个“竟”字,突出地强调了这种极为矛盾复杂的感情表达方式。“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古往今来恋人离别都是一样的。

有人说这两句“当属离别之情的”。

这里通过“兰舟催发”这个场景,抒发了作者不舍之情。

(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除了寒蝉、长亭、骤雨、兰舟,上阕里还有哪些景物?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三种景物与词人离别的愁绪有何联系?

——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愁肠相似;

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

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

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了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

通过上阕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词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请女同学带着这样的情感诵读上阕。

(四)“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下面我们就要进入词人想象的别后情景了。请男生一起诵读下阕,让我们感受一下别后的生活。

离别总是令人神伤。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下片紧承上片的“念”字推展开去,泛论离愁别恨,“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旨。再用“更那堪”翻进一层,突出当秋而悲,甚于常情。离愁别绪不断涌上心头,只能借酒消愁,但是酒醒之后又会是何种景象呢?

(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明代词评家贺赏称这一句是“千古俊句”,那么这句俊在哪里呢?(四人一组讨论,品读)提示:切入点:什么时候看到的景象?哪些景象?

——俊在:

(1)“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意在言外。“杨柳”、“风”、“月”这些本是自然界的景物,不少文人曾予以特殊意义,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杨柳”成了送别的象征,古人往往于黎明时分踏上征程,送别也是在这个时候,韦庄就有“惆怅晓莺残月”(《荷叶杯》)的诗句,因而“晓风残月”更见依依惜别之情。作者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寂、落寞,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2)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句中的“醒”字,更提醒了两个世界的存在——一个过去沉醉的熟悉;一个醒后对面的陌生。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诗句),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词句)啊!

(六)连绵不断的愁包围着词人,词人日后的生活将是“此去经年,应试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历来被评为“余恨无穷,余味不尽”,你有没有体会到这不尽的余味?请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1)作者设想了以后什么样的情景?

——推想到离别之后惨不成欢的情景。

(2)为什么会是这样一幅图景呢?

——因为词人深沉地感到即使有良辰好景值得欣赏流连,可也等于“虚设”,而千种情、万种意又能向谁倾诉呢?以孤寂落寞之情收束全诗,既突出了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

五、归纳写作特色:

1、融情于景的写法:

2、虚实相济

六、课堂小结:

经过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对这首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们和着录音一起诵读,去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欣赏这幅美丽的画。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赢在课堂》中《雨霖铃》的内容。

2、准备字词默写

3、准备全词默写

4、预习《声声慢》

八、拓展:(时间允许的话)

读完这首词,让我想到了当代人写的一首歌——黄磊的《背影》。这首歌的意境与《雨霖铃》有几分相似。让我们在歌曲中,去体会去品味吧。

附一:板书设计:

雨霖铃

景情

寒蝉骤雨长亭悲戚

别时兰舟不舍

(实)烟波暮霭楚天愁苦

篇8

窗外雨声如同钟鼓般一次又一次打在地上,也打在心上,落寞的愁绪凝在脸上。本想轻松一点离别,却不料敏感的心被这骤雨触动,一泄万里。

一口辣酒入腹,浓浓的苦涩味从喉咙深处传出,此时却什么都感觉不到,看着依旧抚琴的佳人,还是那么美,望着酒水中自己的倒影,年轻的脸庞却印着沧桑,苦笑挥毫望海潮,东南形胜,哈哈哈,苦笑自己半生浮华。再次饮下那杯酒,琉璃杯,尽空碎。看着眼前模糊的影子,想着当初的美好回忆,如今要分别。一个酿跄,紧紧握住她的手,明显感觉到泪不住的落下来,佳人紧紧贴在身上,可是寒冷却由心而生。帐外蝉声连绵,也仿佛在哭叫。

终于要走了,船夫看着这对依依不舍的恋人,心中不忍却也无奈,只能一次又一次催着柳永上船。手紧紧相握,却只能用衣袖拂去,终于上船了,佳人沿着十里长亭不舍奔去,终于到尽头,泪连绵,哽咽地唱着那首望海潮,柳永心内透着悲凉,想着当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如今相隔两地,便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歌声渐渐听不见,想着当初豪气冲天写下的望海潮,钱塘美景尽收眼底,如今却觉得厌烦不已。一把扔掉手中的玲珑杯,提起手中的酒壶一饮而尽,风吹起了自己的衣诀,醉倒在甲板上,看着岸边的杨柳飘起,丛林深处的花瓣吹来,抬起手,落英绕着指尖回旋,看着天空,残月绯红,宛如佳人哭泣的眼神,红肿,难过。天空笼罩着乌云,前方一片雾霾。闭上眼睛,名誉真的难么重要吗?年少轻狂,只想醉卧人间,浅酌低唱,然而父亲却在如同今夜的夜晚死死拉住他的手,希望他忠于朝廷,还记得那个花林,玉英在丛中抚琴弹唱,自己也执一玉箫鸣之。如今物是人非,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碎花红叶,仿佛激起了自己的诗心,勉强支起身子在朦胧中写下了名传千古的《雨霖铃》。然后醉在船上。

船夫摇摇头,世间尽是痴情郎,一片孤帆随着流水向远方飘去,也不知该去何方,天涯海角,四处为家。

江苏南通海门市海门张謇职业技术学校高一:蔡婷婷

篇9

轻折一枝梅花,却不知寄向何处。

——题记

紫陌红尘渡幽恨,黄泉碧落埋玉魂

浩渺无垠的寥寥丝雨笼罩着绵延的群山,苍松孤梧掩映着古老的栈道在山谷间蜿蜒穿行。驻足。

聆听。

分不清是前方还是后方,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一步。

一顿。

烟霏丝竹,雾织秋霜。

仿佛又置身于莺歌燕舞的殿堂里,身边的铜鹤中飘出一缕轻烟。奏乐的伶人睡眼迷蒙,起舞的宫女舞得鬓发凌乱,簪斜铃坠,金步云叠。总觉玉箫牙笛太过陈旧,一时兴起,就换做了裂帛断扇之音。

一曲霓裳舞,宛得仙人醉。

盛唐的繁华,如今却流落在战火之中,再难寻觅。我,要如何在一个没有你的世界里找到和你在一起时的那个我?

轻阖上眼眸,试图逃离这场沾染血腥的梦境。梦中,好像过了几千年,睁眼,却又只是一瞬。

雨声转弱,渐渐消失了。

熟悉的汉白玉石阶从眼前铺展开去。我不假思索地拾级而上,甚至不想知道这是何处,因为我无比清晰的感觉到,在面前的宫殿里,有一个人在焦灼地守望。

是你吗?我的玉环。

猛然转过身来,天间没有一丝流云,蓝的像一匹华美的锦缎,无意中从我的之间滑落。

燕宿雕梁,月度银墙。

那是你丰腴入脂的臂上所挽的缎带,雍容华贵的凤凰牡丹到底比不上你的绝代容颜。诺大的宫殿里,只有你是我身着羽衣的仙子。那是你跳珠撼玉时手中轻执的团扇,在满是龙吟凤哕的水殿凉州里,无边无际的醉生梦死淹没了它鱼戏莲叶间的悠然。

那是你抛上树枝的白绫,一如当初错结的罗带。如果你能为我再舞一曲,哪怕是秦淮河上的遗曲又有何妨?

可是你嫣然一笑,对我说,我的君王啊,瓶梅不知惜寒雪,落花枉自恨东风。汉兵已掠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快将宝剑与妾妃!

玉环,卿既知我非霸王,如何要以虞姬自诩?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一梦惊天。

梦醒之后,总会忘记梦见了什么。

我提起笔,行云流水地写下曾经的乐章。

斜风细雨,栈道和铃。笔尖划过。

我的君王啊,你若再见到一枝寂寞的梅花,你会想起我为你写下的那些乐曲吗?

我抬头遥望天尽处,恍又见你巧笑嫣然,立于清风之中,裙裾纷扬。我的雨停了。不知你身后的雨停了否?这一曲——

就叫《雨霖铃》罢。

楚天有泪遣情伤,玉宇无尘染梅妆

漫天皆白。雪花飞舞,正若柳絮因风起。街道上所铺的青石板渐渐淹没在雪中。

画阁。琴音温婉。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溱离素指纤然,七弦跃动。淡色的衣袖散发着幽幽冷香。

窗畔的梅花暗香悄吐。

街道。箫声轻扬。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琴声忽止。溱离俊俏的脸颊为绯云所笼。她掩面一笑,然后,走到窗边,从瓶中折下一枝梅花,攥在手里,直到那枝梅花带上了自己的体温。

一抹嫣红从阁上跃下,划过一道弧线。

箫声忽驻。

吹箫之人拾起这枝红梅,若有所思地笑了。

是夜。方山如屏,秦淮似带。河畔。晚情楼。

珠帘微响,落幕轻分,屋内的景致顿时明朗起来。屋中独坐的女子水绿色的长裙曳在地上,泛起浅浅的浪纹;云鬓斜挽,黛眉明眸,朱唇皓齿,露目烟容,水佩风裳,明艳而不失清秀,带着南国女子典型的修丽内敛的气质,正是溱离。

“公子请。”溱离欠身施了一礼,轻颦浅笑间,美目流光,秋波微漾,顾盼生辉,万千风韵欲说还休。

水汽蒸腾,烟雾缭绕,茶香满室。

“公子请喝茶。”溱离心不在焉地说了一句,只是怔怔地望着窗外的夜空。如果我是一把琴,那支堪和我的箫又在何方?

坐在溱离对面的男子着一袭白衣,他道一声谢,目光望向案上。案上摊开着一本溱离手抄的词集。白衣人饶有兴致地拿起来合上,望见封面上是四个娟秀工丽的大字——“柳七新词。”

柳永,字耆卿,家中排行第七,也称作柳七。

“溱离姑娘识得耆卿否?”

正自出神的溱离闻言蓦然转过身来,怅然道:“自是不识。若有幸得见,溱离此生无憾矣。”

“姑娘看仔细了,”白衣人悠然一笑,“只在下便是。”

溱离愣了一下,眸底放射出一种淡淡的光彩来。柳永一指侧旁长案,笑道:“早听闻姑娘琴技天下无双,赏听一曲可否?”

溱离点点头,坐到案前,问道:“七公子要听何曲?”

“随意挑一曲你喜欢的就是了。”

溱离略一思忖,抖了抖衣袖,轻挑素弦,空灵明净的琴音破空而出,十指潇洒灵动地撩拨按捺,七弦的音色若即若离,交织成一幅长卷:栈道上下着霏霏丝雨,一个人在雨中低低地思慕……

琴声戛然而止。

“七公子一定知道这是何曲。”一曲既罢,溱离忽然想起那日的箫声,不禁一声轻叹。

“自然,”柳永轻叩着长案,“这是当日唐玄宗思念杨贵妃时所作的《雨霖铃》罢。”

溱离默然。如果我是一枝如玉环的梅花,却又往何处寻觅供我栖身的胆瓶?我不稀罕名贵的青瓷,不迷恋前朝的古董,我只愿他能与我相得益彰……

“心与曲和,神与意同,此曲当为绝唱!”柳永兀自沉浸在琴声的意境中,“今日有幸听此仙乐,不和一曲,着实过意不去。”

恍惚间。又见箫声轻扬。

柳永手中赫然是一支雍和温雅的白玉箫。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凰琴欲泣欲诉。梦醒时,浮华尽处;恨流光、皆成虚度。

人间芳菲欲染。

色彩浓淡不一的腊梅花撒落在琴上,亦点亦缀。

珠泪轻弹。

溱离撑起窗边的湘竹帘,晨晖投射出一片朦胧的光影。

风吹过。琴上的腊梅花纷扬翩飞,最终零落一地。

晓风残月经年梦,万恨千愁尽成空

孤上高台凭栏久,独倚画阁忍凝眸。

章台烟柳藏深院,婵娟皓月锁朱楼。

感激东风剪娇红,忍言挥泪对苍穹。

词章对月称宋韵,书卷当歌问唐风。

多情剑客无情剑,漠看浮华半云烟。

长恨天涯无处觅,何知咫尺亦万山。

古今圣贤皆寂寞,天下英才多磋磨。

名剑需被薛烛认,美玉亦得天工琢。

七绝五律拙裁句,镜下芙蓉著秋雨。

今生毋得见卿面,纵活百年也枉然。

侧帽长存人已逝,饮水冷暖唯鱼知。

生前身后皆空名,飞入蒿里化点萤。

一捧浊土埋骨处,明朝当放花千树。

姓字身世谁人晓?为染清芳愿驻足。

——为耆卿题无可奈何君归去悲痛欲绝泣血长歌一书飘蓬之志

溱离掷笔于案,任泪水恣意地流淌。

原谅我,不能等你回来了。

忘了我吧,或许,你已经忘了?

溱离从瓶中折下一支雪白的梅花,在冰凉的手中握了片刻,扬手掷向窗外。

路人皆是行色匆匆。没有人注意到有一枝梅花,被渐深的积雪掩埋。

蝉鸣凄切的夜晚,潇潇雨歇的江岸,绛河清浅,冷落江关。

溱离静静地站在树下。如云的青丝,水绿的长裙,淡然的微笑。远处的江边,亭下的两人执手而立,相视凝噎,泫然无语。

“昔日我有一挚友,”白衣人良久方才怅然道,“唯独钟爱《雨霖铃》一曲。惜乎斯人已去,恍如隔世。今日此曲,既是赠你,也是遥祭故人了。”说罢,他起身向江天相际处遥遥一礼,轻声吟诵道: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吟罢,岸边一时沉寂。连之前连声催促的舟子也发出一声轻叹。他的目光,似乎越过眼前的实体,看到了柳树下那个幻影。

湘水,不为,湘君流。

湘君泪洒浮岚。湘水无语东去。

春残。镜落。朱颜红。

文期酒会变星霜,一生赢得是凄凉

秋风萧瑟,月落残云。

信步走到亭下,抚起古老的琴弦,想为你奏一曲绝世广陵散。

似幻还真的清音从指间流淌而出,却想起你再也听不见。

夜雨霖铃。

是那一方的神灵,也在为一颗流星的陨落而哭泣吗?

不经意之间,面颊上有了两行清泪。偶然看见镜中真实的自己匆匆掠过,忘却了你,却忘不了思念。

再没有萧疏的槛菊,再没有零乱的井梧,只有一霎微雨一如既往的飘洒在庭轩。

这一夜花,开得太纵情,殊不知韶华易逝,红颜易老。

我,想去红楼听雨,不为找寻落满枯叶的花冢,只想读懂你信笔写下的悲情。我,想去

西湖寻梦,不为欣赏满湖的春意,只想踏着你曾经的脚步,追逐你行吟的身影。

我为卿狂。

愿化作一丝流云,梦回千年前,为一瞥你的面容。

愿化作一缕清风,魂归千年前,想一听你的吟诵。

南柯一梦。

百年千载,沧海横流。

我无法在历史的潮流里溯游而去,无法找到,那个真实的你。

你,在哪里?

想放声呼喊,可是院中满是凄厉的狂风。

如果一千年的企盼,可以换来前世的相见,为了它惊世的美丽。我甘愿等待一千年。可

是我没有一生三世我只有用这一世的执念守望千年的绮梦。

我站在远处,默默地注视着你。

我们之间,弥漫着历史无法积淀的尘埃。

千年前的今天,当你凭栏望月,吟一句皓月婵娟的时候,你在月华中瞧见了谁的容颜?

眼泪划过天际,愿我的泪水能缀上你手中的折扇。可我不是湘君。我的泪水,让风吹过,就没有了痕迹。

我好恨。

轻折一枝梅花,却不知寄向何处。

红尘不过是身边流连不散的风景。只有我和这枝梅花在纷嚣的寂静中渐行渐远,且听风

吟。

任雨水湿透我的衣襟,任泪水淹没我的挽歌。

你,可曾知道。

千年之后,有多少人唱着你的歌谣,在一个凄凉的夜晚,思慕着你的旷世才情。

千年的时间,对我而言,不过是窗阴一箭。

还记得在那日的江岸,如云的青丝颜色渐浅,弹指挥间,只余白发苍颜。

看着你的背影,我已得到幸福。

那我呢?

对不起。

你,还会回来吗?

不,不会。

篇10

【作者】柳永 【朝代】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