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力量范文
时间:2023-03-31 22:0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的力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天我在一本书上读到了一句格言使我受用不尽。
“知识就是力量”。你可能会认为这句话没有什么特殊的,三岁的孩子都知道。是的,这句话里蕴藏着深奥的含义:知识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知识,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是不可能发射升天的。中国科技在迅猛发展,中国航天人从神一到神七,从无人操纵到有人驾驶,从一人到多人,从一天到多天的宇宙之旅,航天人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没有知识,不动脑筋,他们能发明出这么尖端的高科技产品吗?中国能实现宏大的飞天梦想吗?显然那是不可能的。
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的人,为科技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毕生心血。像英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他从小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喜爱动手动脑,长大后勤奋学习,刻苦研究,懂得了许多知识。他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用一千多种材料做实验,终于用钨做灯丝,发明了电灯,造福全人类。如果没人电灯,我们人类还生活在一片黑暗的世界里,这些不都是靠知识,是知识改变了人类,让社会不断进步。所以我相信知识就是力量。
篇2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已被无数事实证明。
假如不懂得地质学,人们就不会知道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下的宝藏;不懂得信息科学,就会变成耳聋眼花的现代人;不懂得基因科学,就不能克服遗传障碍,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建设祖国需要知识,管理国家需要知识,建设好我们的学校也需要知识。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难以在现代社会生存;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国家,就会落后、挨打。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为写《资本论》,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以致在他的座位下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脚印。宋朝诗人陆游一生酷爱读书,在他房中,柜里装书,桌上堆书,床上铺书,他睡觉枕的还是书。他给后人留下了9000多首诗,成为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毫无疑问,他人成就与好学精神是分不开的。
同学们,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腾飞需要科学技术;时代告诉我们,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离不开科学技术;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也在不断地提醒我们,祖国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接班人。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发奋学习,向着世界科技的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攀登!
今天和明天
同学们常这样谈论明天:明天的地球会比现在更清洁、天空不会再降下沙尘暴,癌症不再让人恐惧……
明天是美好的。但美好的明天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要靠今天每个人的智慧和勤劳,只有今天的努力,才能换来明天的美好。
达·芬奇小时学画蛋感觉很单调,但他坚持不断发练习,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终于成为世界上伟大的画家。法国军事家拿破仑,当士兵时因犯错误被关了禁闭。这期间,他把一本偶然得到地罗马帝国进代的法律条文读了又读,从而掌握了丰富的法律知识,连法律专家们都感到惊讶。
篇3
今天,由市质监局、市工商联联合发起的企业质量管理论坛在这里隆重举办了。这是我市质量工作的一件大事。本次论坛将举行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经验交流、质量法律法规培训和质量管理知识讲座。论坛的举办必将对推动我市产品质量水平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起到积极作用。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本次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市质监局、市工商联同志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与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质量工作关系国计民生、千家万户,提高产品质量是兴国之道,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之策。坚持质量第一,把提高产品质量放在首位,是我们党关于经济建设的一贯指导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经济运行质量,还是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为重要。可以说,未来经济竞争的焦点将是质量竞争,实现经济振兴的关键是提高质量水平。近年来,我市积极组织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广泛开展“质量兴企”活动,全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这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体企业共同努力,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结果,也是与全市各条战线上的质量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的严峻挑战,我市的质量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差距。突出表现在:质量管理基础薄弱,质量意识不强、质量投入不足,质量水平不稳定。从整体上提高质量是我们共同的事业,需要政府力量进行组织,需要社会相互配合,需要全民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以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艰苦的努力、更加扎实的作风,认真做好质量工作。
要进一步提高做好新时期质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第一,抓质量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经济工作永恒的主题,就党委政府来说,更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没有质量就不可能有先进生产力,没有质量就没有诚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不能得到保障。第二,抓质量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把经济增长的重点放到依靠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上来,这些都离不开质量工作。第三,抓质量工作是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需要。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生态强市、经济强市、旅游强市。要实现经济强市的目标,质量必须先行。没有质量,就必然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谈何效益和发展?第四,抓质量工作是打造诚信**的需要。信用体系不是空的,它有很多内容,首先是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企业信用最基础的就是质量,假冒伪劣何来诚信?所以说,建设诚信**,就要把质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从产品来讲,就是要体现在产品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从企业来讲,要把质量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企业要做“质量振兴”的主力军,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全员、全过程都要树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观念。时时刻刻倾听顾客的满意度,牢固树立“第一次就做好,次次都做好”的观念,用“零宽容”来实现“零缺陷”,真正用最经济的办法提供相关方都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广大与会的企业负责人和质量管理人员,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认真聆听专家们的讲课,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学以致用,努力抓好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
从政府来讲,要明确质量工作责任。明确各级政府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提高产品质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认真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实施名牌战略,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质监部门要切实加大源头质量监管力度,汲取阜阳奶粉事件的教训,坚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重拳出击,坚决把制假售假的嚣张气焰打下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安全可靠的投资环境。同时要把监督和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为广大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有效服务,共同为促进全市企业质量水平而努力。
从社会来讲,要积极投身质量振兴事业。质量振兴,人人有责。提高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大力参与,要注意发挥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重视质量的良好氛围。希望以这次论坛为契机,掀起一个全社会都来关注质量工作、重视质量工作的热潮,也希望有关部门今后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
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 施工管理 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设施,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不仅能够抵抗洪水,还能保证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更是水生作物的生存保障。水利工程的开展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及开发,满足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对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益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系统的组成十分复杂,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有许多的变数,只有找出工程施工所遇到的因数可能性,才能在实践中作出正确的科学工作规划和对施工管理的策划,以保证完成工作施工的正常运行。
1 水利工程概述
水利工程是以除害兴利为目的,修建的作用是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水资源。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及其重要,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但目前世界上的水资源并不能满足人类需要。因此,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很有必要修建水利工程,有效防治洪涝灾害,来合理利用自然界的水资源。水利工程主要有农田水利、水利发电、环境水利、供排水工程以及防洪工程,还有的水利工程可同时具备供水、灌溉以及发电等多种功效,就是所谓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水利工程与一般的建筑工程不同,具备很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水利工程的影响面非常广。兴建一项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和周遭地区影响很大,作为流域规划或者地方水利规划的一项组成部分,水利工程既能够兴利除害,对社会有利,还有可能会产生迁建、移民等对人民群众非常不利的地方。需要政府和水利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科学规划,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来造福社会。
2 水利工程施工内容及其施工特点
水利工程的建设内容有很多,属于综合性非常强的建设项目。水工大坝工程、水利堤防工程、水利水电枢纽建设等等都属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内容。很多水利工程都处于偏远地区,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很多工程具有很大的工程量和非常复杂的地质条件,施工强度非常高。此外,水利工程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大以及工程技术复杂和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周期长等特点。主要有以下施工特点:很多水利工程由于各种原因都选址在偏远山区,没有很好的交通条件,很多都在河道沿海地区等,还需要进行疏导节流等水下作业,增加了施工难度;水利工程的任务是挡水、蓄水以及泄水,对很多性能有特殊要求,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要按照水利工程的相关技术规范,对其进行有效的施工措施;水利工程在地基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再加上其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如果出现安全隐患,则会出现难以补救的情况,因此要对工程所在地区采取特殊的地基处理。
3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现状
从国内的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来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有:施工人员对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保障没有很高的意识。部分施工单位为了避免由于耽误工期引起的赔偿赶工程进度,完全不顾国家强调的应该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的理念,不顾质量而选择工期。还有部分水利工程的招标没有按照正规的程序执行,甚至是没有实行工程质量终身制,还有部分工程有地方势力的参与和干涉,不顾相关法律法规,违反建设程序,对资金进行控制,给水利工程质量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界缺乏规范的监理市场,没有对施工质量进行强有力的监督,而且建立人才少,素质也不够高,甚至部分人员是无证上岗,没有很强的责任心,没有发挥监理该有的作用;水利工程的技术力量也不够强大。很多设计院中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低,设计方案不能满足施工质量标准等情况也会偶尔发生,尤其是对于很多的复杂问题,现有的技术不能有效解决,需要研发新的技术。目前很多技术人员的水平不能满足水利工程施工要求,有时候面对一些突发的质量事故,不能给出科学合理的措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4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有很多方面,总的来说有以下措施:
4.1 通过加强水利工程信用体系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首先从法律的角度出发,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水利工程相关法制建设,强化法制意识,提高施工人员按照法律进行施工操作的自觉性。其次,要对水利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培训,使水利工程的施工能够按照法律和行业规范进行。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监理制度,推进水利工程的质量控制建设,提高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最后还可以通过群众参与监督的方式来监督水利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结合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有效监督系统,营造良好的水利工程施工环境。
4.2 从完善监理制的角度出发来控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具体做法是可以对监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整个监理队伍素质,为了解决少数监理人员素质极差这个问题,使其能有效监控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要对水利工程的质量工期以及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建立和完善监理制度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偷工减料等情况的出现。要严格规范监理制度,要求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能做到持证上岗,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水利工程按照设计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施工,所有相关工作都要经过总工程师或者是总监理师签字,尽可能地避免施工质量低下等现象的出现。
4.3 通过加强现场施工控制来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利工程的施工工序相互制约相互关联,每个工序的施工质量都直接影响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从施工现场出发来控制施工质量。从基础出发,按照合同规定,落实好每一步工作,不通过恶意竞争来进行中标,依法进行施工的每个流程。尤其是对于工程中的一些重要隐蔽工程,更要进行严谨的质量控制,来保证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施工现场的管理者需要按期召开质量管理大会,进行定期的质量汇报工作,并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来承担水利工程施工的责任。在对施工现场的施工进行质量控制的同时,要及时记录施工中所出现的质量问题,并给予及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
5 总结
水利工程关乎人民生命安全,其工程质量不仅仅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单位的责任,也不仅仅只关乎建设单位的企业利益,还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其工程质量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作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也显得极其重要,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参与工程建设的施工人员要从根本上认识到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仔细研究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汉中.对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看法.[J].中国水利水电市场.2004.
篇5
关键词: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力量;整合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其视角都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高等院校,而较少投射职业学校。与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相比,职校生中普遍存在着自卑、抑郁、厌学、早恋等心理问题,必须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众所周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多种形式,但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应该是任课教师,而不是少数的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广大学校教师是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直接接触者,他们能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需要进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力的保障。因此,本文拟就任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力量的整合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整合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任课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授业、解惑的同时要注意积极挖掘和整合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职校生在校主要学习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其中各门课程都蕴含着各具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资源,如文化基础课中的语文、英语和德育等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调控自我、健全人格的心理教育内容;专业理论课中的建筑、机电、数控、电气自动化等课程,包含着很多训练学生观察、注意、思维和想象等认知活动的内容,同时这些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对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主要集中在本课程的教材、辅导书、学生作业、试卷等一切与学生有关联的资料。其中在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任课教师整合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各科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辅导书是教材内容的延伸,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学生作业与试卷,除了反映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情况,还能透射出学生的性格、喜好,为教师提供了其心理成长的相对“真实”的信息。
二、设定课堂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目前,国内学者郑和钧提出的学生素质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被广泛运用于学科教学,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有力证明。那么,在学科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能舍本逐末
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首先必须完成的是学科本身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内在规定性目标,这是学科教学的“主目标”。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只是“副目标”。后者服从于前者,为前者“锦上添花”,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能主次不分,更不能本末倒置。
2.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符合学科及其教材的特点
目标设定时既要充分考虑并利用本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同时要区别各学科之间的“质”的差异性,是直接进行渗透,还是通过教学过程进行渲染,或者借助活动来获得心理体验,要依据各学科及其教材的特点来定。再者,设定目标不能牵强附会,为了心理健康教育而教育,而应自然贴切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3.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不尽相同,他们面临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不尽相同,任课教师只有针对学生自身发展中的问题设计目标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如对新生与毕业班学生的差别设计,对纪律散漫和秩序良好的班级学生的差别设计,对不同专业班级学生的差别设计,等等,都是任课教师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时需注意的方面。
三、整合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模式
课堂管理是任课教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心理氛围的营造,师生互动的方式,对偶发问题的处理,对学生课堂反应的评价,对学生的关注程度等。任课教师会根据不同的班级特点选择不同的课堂管理模式,但无论哪种模式,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其中包括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教育。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应积极协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行为,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友善与理解,受到激励与感化,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并维护心理健康。
四、注重评价对学生心理教育的作用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加大了对学生评价改革的力度,评价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评价更注重过程评价、自我评价,评价开始注意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评价也越发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这些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独到而重要的影响作用。
五、关注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
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前言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水利工程是现行预防洪涝灾害并改善水环境的重要保障,其在近年来建设中取得较多突破性的成就,无论在水资源保护或施工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可与发达国家水利项目建设相媲美。但存在的不足之处多表现在质量控制方面,建设施工中极易忽视影响项目质量的因素,且未制定相应的施工管理规划等,导致项目质量无法进一步提高。因此,对质量控制措施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水利工程的相关概述
对水利工程的概念,根据以往学者研究主要将其界定在以除害兴利为目标,通过相应调配与控制手段使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工程。通过水利工程的兴建可保证合理利用水资源,使洪涝灾害问题得以解决。从水利工程的类型看,多集中在水利发电、环境与农田工程、防洪水利以及供排水项目等方面,大多水利项目建设中除考虑发电功能实现外,还将灌溉以及供水等融入其中。相比一般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大以及影响范围光等特征,其在兴建过程中要求将对周边环境影响等综合考虑其中,以此使水利工程建设能够造福社会[1]。
二、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特征与质量控制现状
(一)水利工程建设特征分析
由于水利项目建设涉及较多内容,整个项目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包括大坝施工、水电枢纽以及提防建设等都为建设重要内容。从现行大多水利项目施工看,其所处地质条件一般较为复杂且具有较高的施工强度,同时也存在其他许多施工特征,具体包括:第一,因项目大多将偏远山区作为选址,不具备交通方面的优势,同时对于河道沿海区域的项目建设应做好水下作业工作如节流的疏导等,为项目建设带来极大难题。第二,水利项目建设中应保证技术应用满足施工要求。由于项目建设需保证蓄水与挡水功能的实现,同时考虑泄水环节,要求引入先进施工技术以保证项目质量的提高。第三,水利项目建设对地基施工要求较多,由于施工本身处于较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一旦存在安全隐患将在后期施工或投入使用后难以弥补,需要保证地基质量[2]。
(二)质量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水利项目建设近年来取得较多成就,但在质量控制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首先,从施工人员质量意识角度。很多施工单位进行水利项目建设中,为解决建设周期过长等问题便盲目赶工,忽视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导致质量控制目标难以实现。其次,从水利项目设计方案质量角度,许多施工设计多考虑技术应用问题,其他关于施工复杂问题的处理以及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并未融入其中,导致设计方案无法为施工过程提供有效指导。最后,监理工作不到位。关于水利工程施工的监理在国内仍表现出缺失的状态,许多监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的水利项目建设知识与较高的道德素养,监督各环节施工时未起到实际的作用,导致项目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除此之外,部分水利项目施工中对施工单位并未采取质量终身制措施,使施工单位忽视质量控制工作,造成项目整体质量下降[3]。
三、质量控制措施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一)质量控制信用体系的构建
信用体系的构建旨在保证质量控制措施得以落到实处。实际建设中首先应在法律规范方面进行完善,明确施工人员相关法律责任,保证其以法律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同时,在水利项目建设前应做好员工培训工作,除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外还需注重责任意识的培养,使施工操作更为规范。另外,水利项目建设中应注重监理制度的落实,并鼓励将群众监督方式引入其中,起到监督作用的同时还可为施工单位提供建设的思路,有利于良好施工环境的营造。
(二)现场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
水利项目建设各工序本身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与制约性特征,要求施工中对各工序采取现场质量控制措施。但需注意,建设前期应注重对相关合同规定进行分析,避免为达到中标目标而出现恶意竞争行为,确保各施工流程质量都得以控制。而在落实质量控制措施过程中除保证对各工序采取基本措施外,还需从隐蔽工程角度出发,如地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对未达到质量要求的应及时配合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另外,为促进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水利项目建设中也要求定期将质量检验内容进行汇报,确保施工计划变更以及后期施工工作具有可供参考的依据。
(三)监管机制的完善
监管机制的完善除前文中提及的群众监督方式外,还需注重监理队伍的建设。相关监理人员在到岗履职前应进行培训,确保监理人员素质可满足水利工程监理工作需求。需注意监理人员在上岗前要求对其资格进行审查,杜绝无证上岗情况的出现。从监理在大多水利项目建设应用的作用看,可发现监理制度的完善与落实能够将施工中存在的偷工减料行为得以有效控制。因此为使水利项目建设中监管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应注意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保证施工人员施工操作满足施工质量要求,而且对于质量检查内容应形成书面报告并由总监理师进行确认签字,对施工质量问题的存在可有效避免[4]。
结论
质量控制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是提升施工管理水平并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途径。实践中应正确认识水利项目建设的基本内涵,立足于现行水利项目施工的主要特征以及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质量控制信用体系的构建、现场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以及监管机制的完善等方面使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实现水利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显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4:153-154.
[2]贾贤传.略论如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4,21:27+49.
篇7
【关键词】知识管理;质量管理;建筑工程
在城镇化、社会各项基础建设的不断加快,给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不仅影响其建筑工程的性能,同时还影响建筑企业的信誉[1]。近年来,知识管理被广泛用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为工程质量管理提供重要的保障,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知识管理与质量管理概述
(一)知识管理
就目前情况来看,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尚未统一。在本文研究中,主要引用英国学者Rowley在1999年提出的定义:以促进组织目标观念为指导,深度挖掘、开发组织知识资产的行为[2]。知识管理的过程较多,包括知识的识别、共享、创造等。在具体的知识管理开展过程中,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要求创建、共享知识体系,从而有效促进组织学习。此外,美国著名学者Davenport在1998年提出没知识管理的需求和应用分为四类,即知识库、知识通道、知识环境、知识资产[3]。简单来讲,知识管理以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下,协助组织内所有的人、单位,对组织中的知识资本进行获取、应用、创新等的活动。
(二)工程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行业的中,工程质量管理指的是工程产品满足人们要求、符合规定用途所具备的属性、特性[4]。在早期阶段,工程质量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其中会用到数理统计方法。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的工程质量管理概念发生一定的变化,已延伸至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工序质量等多方面的管理,且将涵盖组织内所有的管理职能。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知识管理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生产、管理中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且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产生极大影响。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管理,越来越被用于工程质量管理中。将知识管理与质量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大大丰富了质量管理的内涵,有利于质量与其他管理(成本、进度管理等)紧密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知识管理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质量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即从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到竣工验收。在整个质量管理系统中,结合不同阶段的特点来开展知识管理。
1、方案设计阶段
在建筑工程的方案设计阶段,应用知识管理,其主要职责在于规划和设计,其中包括教育训练凝聚共识,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管理中心,实施知识社群分类,并收集组织中具备的知识,建立知识库,对知识进行储存、筛选等。
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知识管理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5]。在此阶段应用知识管理,主要是建立质量实施管理系统,结合质量管理的要求,对系统中的知识进行获取、传统、运用等;全面搜集、整理施工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在整理搜集到的知识时,要求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并且将其传送至质量知识管理中心,然后由专家组对知识进行挖掘,从中找寻有效的信息,提出意见;对专家的意见进行评估、试点;在知识管理的应用发展中,当其发展至创新、成熟阶段时,结结合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情况,提出修改标准知识库的要求。
3、竣工验收阶段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竣工验收阶段是最后一道关卡,更需认真对待。在将知识管理用于此阶段的质量管理中,需要质量知识管理中心综合考虑施工工艺、类型等因素,评估质量管理方法,并对其中较好的方法进行推广,对应修改标准知识库,充分利用知识社群(比如聊天室、社区、留言板等)来进行知识创新、扩散,将成功的实践案例、知识推荐给同行,实现知识共享,进一步改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向知识型质量的方向转变。
(二)在质量管理影响因素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非常之多,比如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工艺等。不管是哪个因素出现问题,均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将知识管理用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通过有效营运这些影响因素,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目的,这就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组建学习机构
结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组建一个学习型组织结构,在整个组织中培养起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坚持人文化思想,建立一个有机的、人性化的组织,然后以此为平台,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开展知识管理。
2、建立学习型小团队
为了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促进整个团队人员素质、知识地提升。在知识管理的应用过程中,采取自愿原则,建立多个学习型小组。让各个小团队之间分享各自的经验和知识,充分发挥、凝聚大家的知识力量,进一步拓宽知识的获取面。与此同时,鼓励各个小团体学习、推崇创新的管理文化范围,形成尊重知识、保护知识、共享知识的良好氛围。
3、加强材料、施工方案的管理
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知识库,用于指导施工材料采购、施工方法的应用以及施工机械的管理,确保施工材料的符合相关的施工标准,施工方法先进、施工机械得以良好维护,具备良好的工作性能等。充分利用知识管理,对施工材料、施工方案进行有效控制,促使整个施工质量符合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
(三)在管理主体、方法的应用
对于一个工程项目来讲,参与方基本上包括业主、项目管理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因此,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中应用知识管理,必须要满足各个参与方的相关要求,利用知识管理,可以帮助参与方预防、处理因专业知识有限导致的质量问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繁杂、专业的工程,其中用到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工具,其中有些方法和工具会难以使用。但是,应用知识管理后,可以帮助参与方有效利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再加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将其与知识管理融合起来是一种必然趋势。将知识管理用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时,需要有多方面的支撑,比如技术、人力、组织结构等。因此,在后期的知识管理应用中,需要进一步发展新的知识管理技术,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并且加强学习新组织结构的建立,从而有效促进知识管理与工程质量管理的融合,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推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伟俊,陈骏.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应用[J].价值工程,2011(25):66.
[2]周晓玉,张晓松,高飞.试论知识管理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新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04):33+35.
[3]刘伟俊,陈骏.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及应用[J].价值工程,2011(25):66.
篇8
1. 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1)“人员”,包括参与基础上建设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每个工作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包括人的政治思想水平、身体素质等。高质量的人及其高质量的工作就能带来高质量的产品。
(2)“材料”,材料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严把材料采购关;合理使用,减少损失;建立检验制度,严把质量关;合理处理剩余材料。
(3)“机械”,施工机械设备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时,应注意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操作和维护上的方便性等。
(4)“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一些工程常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或施工工艺落后而造成施工进度推迟,质量达不到要求和追加投资等情况。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时,必须结合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5)“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益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营造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搞好地方群众关系,遵守地方风俗。
2.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2.1拓展质监职能,提升工程质量等级 。
随着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不断提升,防洪抗洪能力的日益显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防洪安全及环境保护,影响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为此,在质量监督的手段上也应采取各种措施:
(1)严格依法治理。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建设防等单位加强《建筑法》等相关法规宣传力度,紧抓勘察、设计问题,使质量从源头得到保证。
(2)以工程质量达标为目的,加大力度促进企业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的提高最终依靠施工企业实施,只有加大各项达标监测,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全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为水利工程质量夯实基础。
(3)针对水利工程治理发挥效益慢,工程质量外观难控制的技术难题,要把工程外观质量提升到与工程内在质量同等重要位置去抓,采用外观质量一票否决制。具体要求施工方在关键部位施工时制定专门技术措施,监理单位指定有针对性的监理细则;要求施工方做好每道工序的技术交底,加强每道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每道工序的自检与互检工作。出现质量外观问题该返工的返工,该整改的整改。
(4)建设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往往发生在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一量控制这两个阶段的工程质量,隐患就基本可以消除。特别应对基坑开挖、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地下防水工程、主体结构模板支撑系统、钢筋绑扎、机电设备、金结安装等工程中所涉及的运转设备加强检查,对模板安装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塌落度、试块制作、标准养护及同条件养护做重点抽查。
2.2妥善处理质量缺陷。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快速发展,质量缺陷问题也随之而来,也会影响工程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发挥及人民生活的安定。工程质量缺陷的处理,应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减少缺陷处理的影响面,尽可能采取局部返工和修复的方法,同时在施工中不破坏原结构,合理缩短工期,做到缺陷处理消失在萌芽状态。
2.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
领导的重视与否是搞好水利工程质量工作的重要前提。水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以对人民负责和对历史负责的责任心真正把工程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彻底解决工程当事人不管工程质量如何,出现问题一走了之的弊端,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2.4严格执行水利建设程序。
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和有关文件,把好项目立项、报建、开工、竣工验收等重要关口,任何项目上一阶段工作未完成,不得批准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严格工程设计审批制度,未获批准的项目不准开工,坚决杜绝“三边”工程。严格按照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任何工程未经验收不得投入使用或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工程验收时必须有质量监督机构的评价意见。
2.5大力推行水利工程建设“三制” 。
实践证明,水利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即“三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措施。只有项目法人切实负起了工程建设的全部责任,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组织工程建设,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保证工程质量。
2.6制定监理细则,明确监理目标。
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对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使施工企业和工地所有人员都知道在质量控制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去评价做的效果,也便于相互工作协调和各工序的衔接。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等。
2.7严格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施工日记、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制度。
(1)技术责任制:要求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便于转自LUNWEN.1KEJIan.com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工作。
(2)施工日记:在施工过程 中,施工技术负责人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日记;把施工中每天每项工作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与结果详细记录、完好保存,作为竣工验收和质量评定的依据。
(3)图纸会审:做好此项工作,对于减少施工中的差错、保证和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施工质量至关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可及时纠正,并详细记录、存入技术档案,达到消除差错的目的。
(4)技术交底:使参与施工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全面的了解所负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
(5)技术复核: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每项技术工作的实施,要有专人进行复核,防止偏差,纠正错误,避免人为工程质量事故。
(6)材料检验:施工工地所用的各类材料,如钢材、水泥、粗沙、石子等都应抽样检查,符合设计要求方可使用,以确保施工质量。
(7)技术档案:为了系统地积累施工经验、资料的需要,应从工程一开始就建立技术档案,汇集整理有关资料,直到工程结束,所有资料必须保存原始记录,如实反映情况,并有技术负责人的正式审定意见,不可擅自修改、增补。
(8)工程验收:在每一个工程的各部位单项,尤其是隐蔽工程,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或部位的施工。同时,也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
2.8事后严肃把关。
一是对于质量控制要点、要害部位或质量有疑问的部位进行事后复检,如沉降观察、几何尺寸复测等。二是严格按照质量评审标准对单元、分部、单位工程组织验收认证。不合格的工程一律不予验收认证。三是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让“制造”者跟踪一段时间的质量保证,完善其缺陷服务责任。四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尽量让工程在设计负载条件下试运行后再对整个工程组织验收。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控与通病防治全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
[2]钟庆华:《水利工程质量检查与控制》,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
篇9
论文关键词:施工项目 施工管理 工程质量 验收
论文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建筑项目管理的核心之一,它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具有重大意义,它直接关系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关系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本文就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从质量意识、消除隐患、管理素质、规章制度、验收五要点措施进行分析,以确保工程质量。
1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必须树立质量意识
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建筑产品是一次性产品,其体量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生产要求复杂,施工环节众多,不便于综合测试,一旦建成便不能更换的特点。在工程最终完工前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有制品没有成品,上道工序若发生质量问题,都有可能被下道工序所掩盖,从而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要对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层层质量责任制,加强企业自控能力,提高企业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还应大力贯彻 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推行科学管理。笔者认为,抓好施工现场管理,要以升华全企业职工现场管理意识为先导。众多优秀企业家对抓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必要性已形成了共识,但是这还不够。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意识。从国内的情况分析,实现全面质量第一办法有二:一是推广应用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二是大力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切实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2 严格管理,消除事故隐患
只有严格管理、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程序办事,才能提高工程质量。然而,有些企业在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大上项目,往往出现拆东墙补西墙,到头来资金严重缺口;违反工程科学规律;有的利用行政干预,确保“关系户”稳拿工程,使一批不具备施工技术、设备、管理能力的低等级施工队伍进入建设行列。招标投标制已实行多年了,在执行中确实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机制问题和管理制度不全,运作中时紧时松,没有走上正轨,大有流于形式的趋向。部分承包商对工程的投资不是通过千方百计把对施工生产的工程质量、材料消耗、现场管理和机械设备、经济核算、成本与费用管理等各要素的优化来做到节约投资,增大利润,而是通过偷工减料“设计变更”等不正当手段来增大利润,直接蕴含了事故发生的因素和扩大了投资的源头,有的甚至导致“豆腐渣”工程的产生。由于建筑市场发育不健全,存在管理真空和管理错位,最直接的后果是影响了建筑市场秩序,造成了一些质量安全事故或质量隐患。因此,要加强建设工程的管理,对于各种违法违纪的行为,要坚决查处。
项目法施工已提出多年,但有的仍然没有深入层次;没有全面地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化和实效化,人们观念还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对项目的管理没有正式列入日常管理之中,对项目开工前期、施工中期、施工后期三个时间检查不严格。工程质量差、投资高、效率低、遗留问题多、工程事故突出等现象,固然与设计、施工等方面有关,但管理人员素质不佳,责任心不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3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基建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影响着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强的基建队伍,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基本建设涉及到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环境等多个学科。高素质的建设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管理经验,而且还要具备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应变能力,掌握高科技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所以,要从战略高重视抓好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施工及验收规范,并且进行书面考试和实测,考试合格后才能组织管理施工,使人员达到优化配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保证工程质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管理人员要勇于实践,开拓进取,总结实践经验和知识。把过去管理人员单纯囿于验收签证和监视浇捣的狭隘范围,扩大到参与全面管理、全盘指挥的领域。
工程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队伍的水平。首先,要考虑施工单位资质和信誉。应优先考虑那些资质等级高及信誉好的单位。其次,要从优秀的施工单位中选择一个优秀的项目部来承建工程。因为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除了有自己固定的施工队伍外,也允许一些私人包工头挂靠企业的牌子来赚取一定的管理费。结果就导致同一家施工企业名下的施工队伍、资质等方面都一样,实力却有天壤之别。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对他们已经建成的工程和在建的工程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施工现场的管理情况及施工质量情况,听取工程甲方对他们的评判,然后再将各方面的信息综合起来,选出几个优秀的队伍来进行投标,合理地组织施工和进行管理,使工程顺利进行。
4 完善规章制度
建设单位的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影响到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只有严格管理,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程序办事,做到超前监督,才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应该认真严格地按照《建筑法》中规定的运作程序和行为规范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有关规定。抓好建筑市场治乱、工程质量治差、工程造价求合理、实施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建筑工程质量,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立项与报建、招标与发包、设计与施工、材料选购、竣工验收等,这些工作必须按照建筑工程程序进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坚持谁施工谁负责质量,谁指挥谁负责质量,不给事故责任者推脱的借口。应以科学的态度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严格执行计划。每项工程开工前,必须进行图纸会审,使甲乙双方进一步熟悉图纸,明确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和要注意的问题,严格按图施工。施工人员是建设单位的工程现场代表,从定位、放线到开工、竣工以及验收、交用,对工程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和造价,负有重大的责任,施工规范是施工人员进行施
工的准绳。在现场实行定人,定位、定操作、定质量、定劳动定额等为内容的操作岗位责任制。定期召开技术例会,各工种监管人员反馈现场发展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分清责任,采取措施。
5 加强验收工作
在施工质量控制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材料质量的把关。优质的建筑产品来源于质优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从地材(砖、灰、砂、石)到三大材(水泥、钢材、木材)及装饰材料、卫生器具等,要提供合格证及现场取样检验报告,坚持“选好不选次”的原则,切实抓好材料的进货、验收、保管、试验。不但要了解所购的自身质量,还应了解产品生产单位的生产能力、技术力量、测试手段和管理水平等等,符合要求的方可购买或与之签订供货合同。在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进场验收时,不仅要进行其外观检查,而且还要检查它的质量保证书和复检数据,符合质量要求的方可验收入库或进场使用。建议对一些建筑材料的生产部门加强措施,控制流通中的供货渠道,不允许不合格产品混进建筑工地。对钢材、水泥指定厂家,明确主体结构必须使用转窑水泥。
工程竣工验收是工程质量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建设资金转化为使用价值的重要环节,是全面考察投资效益,检验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步骤。工程项目竣工时,基建部门首先要会同承建单位对工程进行预验收,然后再组织使用单位、设计单位及政府有关建设管理部门进行正式对照设计图纸,按验收规范对工程进行全面的严格验收,检查对工程技术资料、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合格证明和分部分项验收记录等。对存在的质量缺陷,提出整改措施及期限,直到合格为此,然后请质检部门验收。同时,根据工程保修的有关规定,要求施工队在交工一定时间内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保修。另外,所有竣工资料要做到齐全、规范、准确、全面、真实,确保每项工作圆满完成。
6 结语
强化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重视和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努力实现工程的高质量,创造出更多的优质工程。
篇10
论文关键词:质量链,质量管理,装备质量
0引言
质量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不是传统质量管理模式在主体尺度上的简单延伸,而是以多个组织、多种要素共同参与质量形成与实现过程为内容,以质量流、信息流、价值流为对象,通过控制关键链节点,实现协调耦合、增值高效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有关资料表明,采用质量链管理可以取得数倍的投资回报。研究质量链管理及其在装备研制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军事经济效益和现实意义,可以为装备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技术支持。
1质量链管理的内涵和基础
“质量链”(QualityChain)的概念是由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UBC)的学者提出的,他们综合了QFD、SPC、SPI、供应链及工序性能、产品特性值、工序能力等重要的质量概念,系统地、全面地表示了他们之间的有机联系(Trozynski,1996)。朱兰博士按照他的理解,提出了“质量环”(QualitLoop)的概念,即产品质量是在市场调查、开发、设计、计划、采购、生产、控制、检验、销售服务、反馈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同时又在这个全过程的不断循环中螺旋式提高(Juran,1999)。实质上“质量环”与“质量链”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强调质量调控过程中的系统性和协作性。
目前,国内对质量链做出的权威定义是,质量链是“组织群共同参与实现的质量过程集合体,是质量流以及信息流、价值流运行的载体”;质量链管理是指以多个组织、多种要素共同参与质量形成与实现过程为内容,以质量流、信息流、价值流为对象,通过控制关键链节点,实现协调耦合、增值高效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
实施有效的质量链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基础工作:一是管理任务的确定。质量链联盟内各成员都是独立运作的,质量链是基于联盟内部各个成员将各种所投入的资源要素(人力、物料、设备、资金、信息、技术等)变换为产出(服务产品)的过程,也就是说,“投入—变换—产出”的过程,并利用信息网络组织在一起的,因此,质量链在组建之初应明确成员在联盟中的地位及承担的相应的质量责任,并识别质量链的关键节点,确定关键质量特性、质量瓶颈等对产品质量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二是管理工作的规范。质量链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应在联盟组建之初进行,以使其质量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统一化,从而保证成员之间的各项质量工作建立在统一的质量体系之上,保证成员之间的质量接口,是质量链管理工作得以高效运行。规范化工作的对象是质量链运作过程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各种实体,如质量信息、各种实体资源等;另一方面是无形的事物,如工作程序、处理方法等。三是管理信息的统一。信息技术在质量管理中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质量信息已经成为质量链管理的重点对象,各种实体资源的实际流动也是基于与之相关的质量信息的运作而运动的。在联盟组建之初,应对可预见到的各种质量信息及其过程进行详尽分析,加以统一和标准化,建立模型,确定它们在质量信息系统中的存储格式,建立它们的流转机制,开发出一个强大高效的质量信息系统。
2质量链管理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质量链管理的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一个部分是直接对质量链管理进行研究,另一个部分是基于供应链进行的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
2.1质量链管理研究
国内研究以对质量链直接进行理论探讨为主,集中于制造企业质量链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对具体的技术和方法比较缺乏。文献[1]中,描述了传统的封闭型质量管理模式。指出在这种模式下,缺乏开发性与信息共享,企业间缺乏或无法展开质量管理方面的合作与协调,进而难以实现产品整体水平与全过程质量策划与优化、难以实现产品整体水平与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打破这种质量黑箱,需要实行质量链管理模式,作者其后提出了一种协同质量链管理实施框架。在文献[2]中提出质量链管理的思想是研究多组织、多要素、特定时段的质量链运行规律,并通过关键链节点的控制,实现有效耦合的管理方式。并提出了质量流、质量链、链节点、链节图、耦合效应等概念作为质量链管理的基础。并依照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对质量链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流程进行了描述。文献[4]对现有的质量链相关理论研究做了归纳和分析。
2.2基于供应链研究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
供应链指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顾客之间所形成的供需网络,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研究主要着眼于供应链的特定功能,如采购、生产、运输等等,质量管理也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质量活动,对于供应链环境中企业间的质量管理、协作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文献[6]中提出了基于质量环的供应链生命周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供应链质量管理分为供应链孕育期质量管理、供应链构建期质量管理、供应链运行期质量管理。文献[7]提出了供应链质量管理方法框架应包括组织模型、进化模型、进程模型和信息模型四个部分,分别加以了探讨。
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通过专题[8]“供应链质量管理(SupplyChainQualityManagement)”从不同的方面对供应链质量管理进行研究,和直接对质量链管理进行研究相比,供应链质量管理的研究范围要更广,除在供应链环境下研究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控制外,对供应链本身也进行研究(如供应链关系、供应链安全性等)。
2.3装备质量链管理研究
当前装备研制过程的质量管理基本还是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在产品形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进行质量体系认证,着重在企业内部完善对于质量的控制,军事代表系统也是按设计、配套、制造环节,按系统划分,按设计、生产单位、供应商等所处的地域进行职能划分,各自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对于企业间的质量控制关注不够,质量管理存在脱节,不同环节间出现质量问题往往需要通过上级部门出面组织协调加以解决。目前关于装备质量链管理研究的文献还比较少,迫切需要进行系统研究。
3装备实施质量链管理有效途径
3.1选择优秀供应商,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和质量链
供应链是质量链的基础,只有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供应链,才能为质量流及质量链提供良好的运行平台。随着装备系统复杂性的不断提高,零部件质量对最终产品质量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现在军品生产对民营企业放开,供应商的可选范围大大增加,建立有效的供应商评估、选择、淘汰体系显得尤其重要。装备研制过程中对供应商管理的研究应着重于建立更为完善的供应商评价选择体系;除对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评估外,进一步加强对供应商产品制造质量的控制;研究如何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逐步引入供应商共同参与等。
3.2分析产品质量规律,对装备研制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
产品质量在研制全过程中是处处关联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质量特性也不是相互独立的,上游环节的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通过将将产品研制全过程看作一个链状结构,分析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的装备明确特定的质量指标;分析各个环节中中间产品的质量特性的表现形式,其质量水平对最终装备的质量的影响;质量特性在各环节是如何传递、积累、转换的;针对不同产品、不同环节、不同质量特性,建立有针对性的质量特性接口关系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敏感度分析,找出研制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作为工作重点,并根据不同产品、不同质量特性随时进行调整。
3.3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优化质量链管理基础条件
供应链和质量链是在信息化和全球先进制造模式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要实现有效的质量链管理,就必须加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装备研制过程复杂,研制周期长,牵涉面广,研制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可以使各环节可以迅速高效的进行信息交换,建立集中有效的质量链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成功的实施质量链管理必不可少。装备结构复杂,质量信息量大,进行质量信息共享与交换的部门、单位数目众多,因此研究重点应在于质量信息的选择、筛选、分析,质量信息特别是涉密信息在系统中的传输、分配等。
4结束语
本文对质量链管理的内涵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质量链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质量链管理理论作为一个源于复杂经济社会的复杂理论,其丰富的内涵和运行规律尚待进一步探索。推进装备质量链管理的创新研究和实践应用将是我们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唐晓青,段桂江,面向全球化制造的协同质量链管理,中国质量,2002.
2 唐晓芬,邓绩,金升龙,质量链理论与运行模式研究,中国质量,2005.
3 肖媛,服务企业质量链管理研究,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 金国强,刘恒江,质量链管理理论研究综述,质量管理,2006.
5 Chu-Hua Kuei, Christian N. Madu, Chinho Lin, Wing S Chow, Developing supply chain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supply chain quality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 Reliability Management,2002.
6 麻书城,唐晓青,供应链质量管理特点及策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