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诗词范文
时间:2023-04-04 16:11: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荷花诗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产生;发展;荷花意象
一、意象的产生和发展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概念,是诗学里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最早可追溯到《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因此意象的古义是"表意之象"① 最早从文艺角度说到意象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到了唐代,"意象"已经较多地进入诗学理论中。"意象"一词在宋代得到广泛使用②。
二、荷花历来被文人所钟爱,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1、高洁 荷花的高洁最早可追溯到到屈原。到了唐代,白居易同样爱慕莲花的高洁,他在《感白莲花》中更欣赏莲花的遗世独立、孤清不群:"不与红者杂,色类自区分。"后有宋代董嗣杲的《荷花》:"天机雪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娇。"诗人笔下的莲花,轻柔曼妙并且具有君子的高洁品质,着实令人钦佩。
2、美丽 在崇尚花开富贵的唐代人那里,莲花出现在唐诗中,总是有一种别样的美,尤为在形容华美富丽的装饰纹样时。武则天的《游九龙潭》:"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 宋代王沂孙的《水龙吟·白莲》把莲花写成了洗尽铅华、冰肌玉骨的贵妃。其云:"翠云遥拥环妃,夜深按彻霓裳舞。铅华净洗,涓涓出浴,盈盈解语。太液荒寒,海山依约,断魂何许。甚人间、别有冰肌雪艳,娇无奈、频相顾。"清代纳兰性德《荷清》:" 出浴亭亭媚,凌波步步妍。"写的是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如踏着凌波步的美少女。
3、爱情 在《子夜夏歌》中就有:"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用"莲"字谐"怜"字音,暗指对情人的爱恋。借采莲一事来表达爱情。有一茎双花的被称作"并蒂莲",视为情人或夫妻的象征。如乐府诗《青阳渡》:"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宋人释仲殊在《荷花》中道:" 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鸳鸯死后双魂化作并蒂莲,这就是真挚的爱情。元好问写《摸鱼儿》,词前有一词序,说的是有民家小儿女,为情双双投湖。此后,湖中荷花开无不并蒂...其词:"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莲根之丝的"丝"谐"思",这是他们的爱情之思。"莲心"即"人心"。"双花"就是这对情人殉情后所化的并蒂莲③。 结语:荷花在文学的长河中,以其婀娜多姿的身影点缀着中国的古典诗词。文人们以审美的眼光对荷花作诗意的感悟。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诗人赋予荷花的审美意蕴、情感意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精深。
参考文献:
篇2
九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通过半年的学习,你们由一个对化妆造型几乎一无所知的懵懂少女逐步成长为一个具备专业水平的初中级化妆师,你们的人生由此也得到了升华!在此,我谨代表新视觉全体师生向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11位毕业学员表示由衷的祝贺!
从此时起不管你以前来自哪里,你现在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你们都是新视觉学校毕业了。首先,我要说,这是一份荣誉。因为正是新视觉化妆摄影学校这个平台以及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才造就了你们今天的成绩,其次,也正是你们努力的结果,反过来也是在造就新视觉学校的辉煌。
我们新视觉学校从2009年办学至今已经走过了近五个年头,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每一步都走的很艰辛也很踏实,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不断优化教师队伍,优胜劣汰,稳步发展,将来还要不断发展壮大,力争为影楼和彩妆行业培养和输送更好的优秀人才。
最后,我希望你们在告别学校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能够继续努力学习,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才,成为新视觉学校的骄傲,而不要给学校和老师脸上抹黑。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们等着你们的佳绩。
今天又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教师节!借此机会我还要向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工作人员以及5年来曾经和我们在一起战斗过的历届老师问个好,祝你们教师节愉快!同时更要感谢在座的全体同学们,正是你们对新视觉的无比信赖和支持才使我们新视觉越办也好,越来越强大,在这里我要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
篇3
中国画利用生宣与水的作用,使表现对象富有无穷的韵味,而现代陶瓷新彩画因为材料操作的方法不同,有它自己的特色。它是利用樟脑油(化学稀释剂)在瓷质光滑坚硬的表面来使写意画具有另一种流动的美学肌理效果。
新彩因其具备了国画颜料一样的性能,陶瓷上开始出现了中国画抑扬顿挫,潇洒流畅的线条,同时也开始有严谨工整的工笔画,意境高远、笔墨十足的写意画,而中国画创造性地被运用到陶瓷上来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也可说是现代人一种大胆的创举。
陶瓷新彩如同中国写意画,不但要画出对象的精神含义,追求物体的外形,同时着重于表现对象和作者的内在精神情感。齐白石老人说过,“作画太似媚俗,不似欺世”的话。所以作画要求有形有神,以形神兼备为好。
陶瓷花鸟绘画又不同于纯粹的中国画,它是一门工艺性很强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在进行陶瓷艺术绘画创作时,它既要照顾到中国画的美学要素,而且又要符合其工艺特性,它的一切艺术美感最后都要通过“火”来实现,也就是“泥与火”的结晶。同时不同的造型也决定不同的绘画装饰, 陶瓷的造型有平面和立体两种类型,平面的造型有如纸的特性一样可以进行独立的纯绘画创作表现,这与一般的中国画本质相同,最终作为一幅画供人们欣赏。陶瓷绘画同中国画的不同除材料和表现技巧外,更大的不同多是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上进行装饰,陶瓷绘画装饰必须考虑艺术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陶瓷的外形美。在陶瓷造型不同的角度塑造不同的形象,但彼此又相互关联和协调,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美。这种呈现出来的美感不是平面的表现所能达到,它所展现的是瓷的质地美、造型的形体美、绘画的装饰美的综合体。
中国画从本质上来说是写意的,“意”是中国画的核心。陶瓷绘画亦如此。以意作画,就是让“意”来主宰画家的艺术世界,统领整个创作活动。从大的方面说,“意”决定画家走什么路,选择什么主攻方向、何种题材、何种手法等。从小的方面说,“意”决定着一件作品的立意、布局、设色等。“意”从何来?它既不是客观存在,又不完全是主观臆造,它是主客观相交融的产物。“意”来自画家对宇宙自然的认识体验,来自画家多方面学识的积累和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及感悟。
写意花鸟画的最高标准是“气韵生动”、“气空意足”。气,指作者的修养、人品、襟怀、气度、习惯、情结,在作画时所产生的节奏,韵律也是画面的“气力”、“气势”、“气魄”。气,是画面的“笔气”、“墨气”、“灵气”。韵,是画面的“神韵”、“情韵”,是指能生动表现对象的一种协调之美。气韵是相辅相成的,“气”因“韵”而神光,“韵”因“气”而意足。有气韵就有意,无气韵就无意。画以气韵生动为最高境界。画之韵是一种感觉,是画之意的流淌与延伸,味之余而无穷,音之余而袅袅。不绝如缕,是绘画作品给予欣赏者的一种与欣赏客观物体时不同的、美妙的感受。气韵生动的“气”,不仅表现于具体的物象,而且表现于物象之外的虚空。
篇4
在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仅仅局限于使用安全,时至现代,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空间艺术化、意识化正是环境意识强化的具体体现,在人与建筑和自然环境的系统关系中,陶艺家们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艺术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使现代艺术形式介入现代环境营造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作为现代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陶瓷壁画艺术因其材质美感和艺术表现的独特优势,自然受到陶瓷艺术设计者的青睐。
一、建筑、建筑环境与建筑装饰的基本概念
通俗上讲,建筑是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娱乐环境的一个空间,剧院、住宅、学校、商店都属于建筑的范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多种不同社会层面和知识结构的不同诠释,有人称之为“建筑是空间的组合,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建筑是历史的教科书,建筑是人们生活的舞台。
人的一切行为都离不开环境,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广义的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多方面的内容,它不仅指物质方面的形式和空间,还包括它同时负载的精神方面的内涵,如模式、观念、逻辑等。建筑环境一般分为建筑外环境和建筑内环境。建筑外环境是人们在视觉上可以直接感受到的、身心能够进行体验的物质空间,诸如绿化、建筑、小品、道路、场地等。建筑外环境是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综合。它是由众多的绿地环境、街道环境、广场环境及小品设施等人工和自然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也是室内环境的外延。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为人们的日常室外交流活动提供了场所,也创造了气象万千的自然与人文的景象。建筑内环境一般指室内环境,室内环境是建筑环境中不可割裂的组成部分,这一部分的空间是人类主要生活的空间。
在我国,建筑装饰是近年来由建筑行业划分出来的新兴学科,是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改变建筑各组成如界面的造型、比例、色彩、质感等,从而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审美要求。
二、陶瓷壁画装饰必须符合建筑装饰的基本原则
陶瓷壁画装饰与一般造型艺术的不同在于:它必须依附于建筑,为人的活动服务,它的建造对技术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它必须符合建筑装饰的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加强环境的整体性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个体建筑无非是众多人造环境中的一个组成要素,而建筑群体,也无非是自然环境中的一个人造子环境系统。作为前一种状况,设计者要研究的环境要素,包括单体建筑与周边相邻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单体建筑自身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如此,陶瓷壁画设计必须融入到这一环境系统之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达成有意的形式和有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黄焕义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湘湖校区设计的穿越时空大型户外壁画,整个的色彩和造型设计都和整个的大楼建筑相呼应。
2、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当我们开始设计陶瓷壁画的时候,不该是凭一种冲动、一种渲泄、一种欲望的表达,而是一种有计划、有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所要解决的正是如何满足人们的某种特定需要,所以设计是以科学的分析为前提的;同时问题的解决方式也有许多种,究竟哪一种方式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问题也是一种科学的抉择。因而设计始终都涉及到一个科学方法和科学思考的问题。陶瓷壁画的设计最终必须通过施工的手段才能得到实现,作为施工手段又包括施工技术和结构、构造技术等,而这些技术本身就具有极大的科技含量和科学方法的具体运用。陶瓷材料的运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也对陶瓷壁画装饰具有极大的推动和限定作用。陶瓷壁画要满足人们精神功能的需求。
篇5
关键词: 磁性; 介孔碳; FeNi合金; 纳米复合材料; 染料吸附
中图分类号: O 614.81文献标志码: A
Synthesis of Magnetic FeNi Alloy/Graphitic Mesoporous Carbon
Nanocomposit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ye Adsorption
YAO Mingcui, SUN Guanwu, WANG Yangang,
KANG Shifei, CUI Lifeng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 A series of magnetic FeNi alloy/graphitic mesoporous carbon nanocomposit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via a simple nanocasting method using mesoporous silica SBA15 as the template and metal nitrates as the magnetic FeNi alloy nanoparticle precursors.Xray diffraction(XRD),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BET),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ry(VSM)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samples.It is observed that the resulting nanocomposites in the experiment possessed uniform mesostructure and high content of magnetic FeNi alloy nanocrystals(about 36 nm) were well homodispersed in the walls of graphitic mesoporous carbon matrix,which had a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360.3431.9 m2・g-1),large pore volume(0.5580.718 cm3・g-1),and high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18.242.1 emu・g-1).Due to these characteristics,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in wastewater were studied.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dye concentration is 50 mg・L-1,the material removal rate is close to 100% and meanwhile solidliquid separation from the suspension was well achieved with an outer magnet.Therefore,the obtained magnetic FeNi alloy/graphitic mesoporous carbon nanocomposites can be used as efficient and recycled adsorbents in the removal of dye from wastewater.
Keywords: magnetic; mesoporous carbon; FeNi alloy; nanocomposite; dye adsorption
目前,产生大量有色废水的主要有染料生产工艺和染料消费行业两大产业,例如纺织、皮革、造纸和塑料等行业[1-4].众所周知,染料在水中的颜色非常明显,这不利于水资源的利用,并且由于光渗透减少而对光合水生生物产生了不良影响[5].因此,有色废水在排放到水环境之前去除染料是非常必要的.截至目前,有很多处理染料废水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例如氧化作用[6-7]、吸附作用[8-9]、膜技术[10-11]、絮凝作用[12-13]和生物降解作用[14]等.在上面提到的技术中,物理吸附因其简便、易操作、无副产物及对有毒环境的敏感性低等特点而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和适用的方法[15-17].目前已经有很多商业性的吸附剂投入使用,比如颗粒活性炭[18-19]、分子筛[20-21]、活性硅藻土[22-23]和树脂[24-25]等.然而大多数吸附剂由于很难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无法再生,其使用受到限制[26].此外,传统的方法一般包含一个过滤或离心的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所以找到一种便宜且可分离的吸附剂是非常有必要的.
近年来,在磁性分离技术中,材料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固液分离,所以它是一种引人注意的有前景的技术[27].另一方面,磁性可分离介孔碳复合材料由于具有介孔碳和磁性纳米颗粒的复合性能,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这赋予了其在催化剂载体、分离技术和生物分子吸附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28].因此,科学工作者一直在尝试将铁磁体引入到介孔碳颗粒中以获得磁性介孔碳复合材料,因为这是从溶液中分离的一种有效方法[27].迄今为止,研究者已付出了一定的努力来制备磁性介孔碳复合材料:(1) 用后合成方法将磁性纳米粒子固定在介孔碳中[29-30];(2) 采用一步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方法制备出磁性金属纳米晶体分散在复合物中的介孔碳复合材料[31-32];(3) 在有机溶剂的帮助下,用共铸法合成[33-34].然而,过去研究中的大多数方法不是太昂贵就是太复杂,不能在大型生产中使用.同时,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大多数磁性纳米粒子容易团聚、氧化或是被酸腐蚀,这会造成材料磁性和分散性的损失[35].因此,研究出一些保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利用无机涂层(如二氧化硅或碳)从化学上稳定的磁性纳米粒子以阻止其在合成过程中或合成之后的降解.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高含量的磁性纳米粒子可以嵌入石墨化介孔碳模型的壁上,这是通过一种简单的固液研磨/模板法合成的,这种方法以豆油为碳源,硝酸铁为磁性粒子的前驱物[36].然而这一系列的磁性纳米粒子的尺寸相对较大,严重影响了材料的孔结构[37].
在研究中,基于改性固液研磨/模板的路径,开发出一种简单的纳米铸造法,合成出一种具有均匀超细FeNi粒子和可调nFe/nNi的磁性FeNi合金/石墨化介孔碳纳米复合材料.这种方法以有序介孔SBA15为模板,金属硝酸盐为磁性粒子前驱物,天然豆油为碳源,然后通过浸渍、研磨、热处理等处理过程合成.此方法最显著的优势是容易操作,可大批量生产.试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N2吸附脱附仪(BET)、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热重分析仪(TG)等对合成的材料进行表征.与此同时,对含有甲基橙废水的脱色能力研究了材料的吸附性能.
1试验
1.1试验原料及设备仪器
普朗尼克三嵌段共聚物P123(Mw=5 800,EO20PO70EO20)、正硅酸四乙酯(TEOS)、盐酸、甘油、氢氧化钠、硝酸铁(Fe(NO3)3・9H2O)、硝酸镍(Ni(NO3)2・6H2O)均为分析纯;豆油来源于上海沃尔玛超市;试验用水为二次去离子水.
1.2磁性介孔碳材料的制备
有序介孔SBA15的合成如文献[38]所述的方法进行.磁性FeNi合金/石墨化介孔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过程如下:首先将10 mmol金属硝酸盐(3 mmol Fe(NO3)3・9H2O和7 mmol Ni(NO3)2・6H2O)溶解到25 mL乙醇中,然后加入2 g SBA15磁力搅拌4 h.浸渍后的样品在通风橱中室温干燥后,加入4 g豆油研磨,然后把混合物转移到管式炉中900 ℃反应4 h(N2流为2 K・min-1),以碳化豆油,原位还原金属氧化物为合金.最后利用2 mol/L的NaOH溶液去除合成物中的SiO2模板,刻蚀过程重复3次.去除模板后的磁性介孔纳米复合材料FeNi/石墨碳经过滤,水洗后,在70 ℃下干燥12 h,标记为FeNi/GCN3.
另外,FeNi/GCN0,FeNi/GCN5和 FeNi/GCN-7中,Fe(NO3)3・9H2O和Ni(NO3)2・6H2O的物质的量比虽然分别是0/10,5/5和7/3,但是其制备过程与上述方法相同.
1.3磁性FeNi合金/石墨化介孔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测试为了研究重要参数(如接触时间和染料初始浓度)对去除甲基橙染料的影响,做了大量试验.在每个试验过程中,50 mg吸附剂和50 mL不同浓度的甲基橙溶液一同依次加入250 mL锥形瓶中,25 ℃下恒速振荡4 h.随后用分光光度法在461.0 nm下测混合物中通过分离得到的上清液的吸光度.与此同时,将FeNi/GCN5作为材料的代表,测其在不同的时间间隔(0~160 min)内对染料的吸附作用.
根据脱色率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画出相应的曲线,然后计算出材料的吸附容量.甲基橙的吸附率公式如下[39]:
Q=1-CC0×100%=1-AA0×100%(1)
式中:C0和C分别为甲基橙吸附前后的浓度;A0和A分别为甲基橙吸附前后的吸光度.
另外,平衡吸附容量Qe由下面的公式确定[40].
Qe=(Ci-Ce)V/M(2)
式中:Ci为初始浓度;Ce为残留浓度;V为溶液的体积;M为吸附剂的质量.
在磁性分离中,100 mg吸附剂放入装有50 mL的50 mg・L-1 甲基橙溶液的烧杯中,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60 min以达到吸附平衡.随后把实验室磁铁(最大磁能积:49 MGOe)放到烧杯的附近,很快就实现了固液分离.
2结果与分析
为了验证介孔碳中的Fe和Ni复合物是FeNi合金,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表征,见图1.随着Fe和Ni的加入,所有的样品都有类似的模式.可以看出,材料在26°出现了一个相对较弱的峰,对应石墨碳的(002)晶面[41-42],而在44°,52°和76°出现较强的衍射峰,分别对应FeNi合金的(111),(200)和(220)晶面(JCPDS.No.47-1417)[27],没有检测到Fe或Ni氧化物的存在.需要指出的是,石墨碳(101)晶面的消失是由于FeNi合金较强的(111)衍射峰的重叠.而且,随着nFe/nNi的增加,FeNi结构相的峰向低角度转移是由于Fe原子半径(1.17×10-10 m)比Ni原子半径(1.15×10-10 m)大,这进一步证明了FeNi合金的形成.同时,随着nFe/nNi的增加,FeNi合金结构相的峰变宽,强度变弱,表明了FeNi合金纳米粒子晶粒尺寸的变小.所有材料实际nFe/nNi的ICP-MS的分析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这些数值非常接近其最初的混合比例.
所制得的样品均为介孔材料,其等温吸附脱附曲线在相对压力约为0.45~0.95的范围内出现台阶,这是由于毛细凝聚效应所造成的[36,41].从BJH孔径分布曲线图2(b)中可以看出,纳米复合材料在4 nm左右有比较均匀的孔径分布,这与模板SBA15的壁厚相符.材料相应的结构特性见表1,研究所得的磁性FeNi合金/石墨化介孔碳纳米复合材料有较高的比表面积(360.3~431.9 m2・g-1)和大的孔体积(0.558~0.718 cm3・g-1),都随着Fe与Ni物质的量的增加而增加.
图3(a)为磁性介孔材料FeNi/GCN在空气气氛中的热重曲线.图3(b)中,FeNi/GCN5经过在空气气氛中逐步升温的条件处理后得到的复合颗粒物是混合性的金属氧化物(例如:NiFe2O4,JCPDS.No.100325).因此根据计算得到FeNi/GCN0,FeNi/GCN3,FeNi/GCN5,FeNi/GCN7中FeNi合金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6.7%,39.3%,30.6%和40.3%,见表1.可以认为,高含量的磁性介孔FeNi合金纳米晶体非常有利于其饱和磁化强度,这将由VSM分析来证实.
TEM照片用于直接观察复合材料中碳的孔隙结构和合金颗粒的分布状态.图4是材料FeNi/GCN5的TEM照片.从图4(a)中的低倍率TEM照片可以看出,材料存在大面积的规则介孔通道.根据热重分析结果,高度有序介孔结构的消失是由纳米复合材料中高含量的FeNi合金所致.另一方面,从图4(a)中也可以看出,统一的黑点是FeNi合金纳米粒子.图4(b)是相应区域的放大TEM照片,可以看出FeNi合金的超细纳米晶体均匀分布在介孔石墨碳中.从进一步的高倍率TEM(HRTEM)照片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深色格子条纹表明尺寸为3~6 nm的FeNi合金纳米粒子被包裹在石墨碳模型中,这与上面的推论相符.此外,在HRTEM图片上观察到的晶面上有0.343 nm的间隔,表明该碳载体石墨化程度较高,这与典型的石墨d(002)的间隔值0.34 nm非常接近,也与之前的研究相符[42].同时,石墨碳壁可以用作金属FeNi合金高效稳定的机械支撑,并进一步保护磁性纳米粒子不溶解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36].
材料的磁性利用室温下磁场变化的磁滞回线来测量.图5是FeNi/GCN-0,FeNi/GCN-3,FeNi/GCN-5和FeNi/GCN-7的磁滞回线.磁滞回线中接近零的矫顽力和剩磁现象表明大多数合金颗粒是超顺磁性.从表1中可以看出,这些材料相应的饱和磁化强度分别是18.2,42.1,22.8和25.4 emu・g-1.结果表明,合金材料的磁化强度比纯Ni/碳纳米复合材料强,其中FeNi/GCN-3的磁化强度比其他的都要高,主要是由于合金具有较大的颗粒尺寸.
最新的研究表明,具有高比表面积的超顺磁纳米复合材料在去除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尤其是有机染料)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潜能[43-45].为了评价磁性介孔FeNi/GCN的吸附性能,试验研究了它们对于水溶液中甲基橙染料的吸附能力.图6(a)是甲基橙的初始浓度(50~150 mg・L-1)对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随着染料初始浓度的增加,甲基橙的去除百分比减少,但是单位质量的吸附剂对于甲基橙的实际吸附量增加,这种增加是由于从染料溶液中吸取溶质的阻力减小所致[16].图6(b)是磁性介孔材料FeNi/GCN-5在75 mg・L-1甲基橙溶液中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在最初的15 min,染料很快被吸附,随后吸附速率逐渐减小,并且在50 min左右时,吸附达到平衡.初始吸附速率是快速的,因为大部分染料分子首先被吸附到吸附剂的外表面,当表面的吸附达到饱和时,染料分子扩散到孔隙中,并吸附在吸附剂的内表面.
磁引力属性对于碳吸附剂在溶液中的吸附分离过程是非常有用的[46-47],试验测试了这种磁性材料的磁分离特性,如图6(b)所示.图6(b)中,没有设置外加磁场时,磁性介孔材料FeNi/GCN5可以很好地分散在甲基橙溶液中,形成一种黑色悬浮液.随后将一块传统的实验室磁铁放在烧杯附近,溶液很快从黑色变成了无色.也就是说,FeNi/GCN5的黑色颗粒被磁铁吸引,澄清的溶液可以用吸管容易地去除.这个简单的试验说明了FeNi/GCN材料可以作为去除液体中化合物的磁性分离吸附剂,能够实现吸附剂和溶液的简单分离.
3结论
总之,通过纳米铸造法可以合成出一种新颖的磁性FeNi合金/石墨化介孔碳纳米复合材料.XRD分析,N2吸附-脱附曲线,TG分析和TEM观察结果一致表明了高度分散的3~6 nm的FeNi合金纳米晶体很好地嵌入在石墨化介孔碳壁中.试验得到的磁性介孔FeNi/GCN材料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这有助于吸附剂中有机分子的扩散/转移.通过吸附试验发现,当染料浓度为50 mg・L-1时,材料对其去除率接近100%.同时在外加磁场存在时,悬浮液可以很好地实现固液分离.因此已经证明,磁性FeNi合金/石墨化介孔碳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在去除水溶液中甲基橙染料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
参考文献:
[1]Pereira R A,Pereira M F R,Alves M M,et al.Carbon based materials as novel redox mediators for dye wastewater biodegradation[J].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2014,144:713-720.
[2]Lata H,Mor S,Garg V K,et al.Removal of a dye from simulated wastewater by adsorption using treated parthenium biomas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8,153(1/2):213-220.
[3]Robinson T,McMullan G,Marchant R,et al.Remediation of dyes in textile effluent:a critical review on current treatment technologies with a proposed alternative[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1,77(3):247-255.
[4]Nair V,Panigrahy A,Vinu R.Development of novel chitosanlignin composites for adsorption of dyes and metal ions from wastewater[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4,254:491-502.
[5]Kuo W G.Decolorizing dye wastewater with Fenton's reagent[J].Water Research,1992,26(7):881-886.
[6]Hu C,Wang Y Z.Decolorization and biodegradability of photocatalytic treated azo dyes and wool textile wastewater[J].Chemosphere,1999,39(12):2107-2115.
[7]Muruganandham M,Swaminathan M.Solar driven decolourisation of Reactive Yellow 14 by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in heterogeneous and homogeneous media[J].Dyes and Pigments,2007,72(2):137-143.
[8]Noorimotlagh Z,Darvishi Cheshmeh Soltani R,Khataee A R,et al.Adsorption of a textile dye in aqueous phase using mesoporous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from Iranian milk vetch[J].Journal of the Taiw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2014,45(4):1783-1791.
[9]Li G X,Guo Y X,Sun X,et al.Synthesis and micro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FeNi alloy incorporated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silica nanocomposite[J].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2012,73(11):1268-1273.
[10]Lau W J,Ismail A F.Polymeric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for textile dye wastewater treatment;preparation,performance evaluation,transport modelling,and fouling controla review[J].Desalination,2009,245(1/3):321-348.
[11]Ong Y K,Li F Y,Sun S P,et al.Nanofiltration hollow fiber membranes for textile wastewater treatment;labscale and pilotscale studies[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2014,114:51-57.
[12]Szygua A,Guibal E,Ario Palacín M,et al.Removal of an anionic dye((Acid Blue 92) by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using chitosa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9,90(10):2979-2986.
[13]Liang C Z,Sun S P,Li F Y,et al.Treatment of highly concentrated wastewater containing multiple synthetic dyes by a combined process of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and nanofiltration[J].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14,469:306-315.
[14]Paz′dzior K,KlepaczSmóka A,Ledakowicz S,et al.Integration of nanofiltration and biological degradation of textile wastewater containing azo dye[J].Chemosphere,2009,75(2):250-255.
[15]Arulkumar M,Sathishkumar P,Palvannan T.Optimization of Orange G dye adsorption by activated carbon of thespesia populnea pod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1,186(1):827-834.
[16]Amin N K.Removal of direct blue106 dye from aqueous solution using new activated carbons developed from pomegranate peel; adsorption equilibrium and kinetic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5(1/3):52-62.
[17]Tan I A W,Ahmad A L,Hameed B H.Adsorption of basic dye on highsurfacearea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from coconut husk;equilibrium,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studie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8,154(1/3):337-346.
[18]Belaid K D,Kacha S,Kameche M,et al.Adsorption kinetics of some textile dyes onto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2013,1(3):496-503.
[19]Mezohegyi G,Van Der Zee F P,Font J,et al.Towards advanced aqueous dye removal processes;a short review on the versatile role of activated carb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2,102:148-164.
[20]Guan M,Liu W,Shao Y L,et al.Prepar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studies of 3((methacryloyloxy) propyltrimethoxysilane modified and polymerized solgel mesoporous SBA15 silica molecular sieves[J].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2009,123(1/3):193-201.
[21]Lee C K,Liu S S,Juang L C,et al.Application of MCM41 for dyes removal from wastewater[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7,147(3):997-1005.
[22]Sheshdeh R K,Nikou M R K,Badii K,et al.Equilibrium and kinetics studies for the adsorption of basic red 46 on nickel oxide nanoparticlesmodified diatomite in aqueous solutions[J].Journal of the Taiw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2014,45(4):1792-1802.
[23]AlGhouti M A,Khraisheh M A M,Ahmad M N M,et al.Adsorption behaviour of methylene blue onto Jordanian diatomite;a kinetic study[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5(1/3):589-598.
[24]Greluk M,Hubicki Z.Evaluation of polystyrene anion exchange resin for removal of reactive dyes from aqueous solutions[J].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2013,91(7):1343-1351.
[25]AlRashed S M,AlGaid A A.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studies on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rhodamine B dye on duolite C20 resin[J].Journal of Saudi Chemical Society,2012,16(2):209-215.
[26]Mahmoud D K,Salleh M A M,Karim W A W A,et al.Batch adsorption of basic dye using acid treated kenaf fibre char; equilibrium,kinetic and thermodynamic studies[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2,181-182:449-457.
[27]Wang Z L,Liu X J,Lv M F,et al.Simple synthesis of magnetic mesoporous FeNi/carbon composites with a large capacity for the immobilization of biomolecules[J].Carbon,2010,48(11):3182-3189.
[28]Vinu A,Miyahara M,Ariga K.Biomaterial immobilization in nanoporous carbon molecular sieves; influence of solution pH,pore volume,and pore diameter[J].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2005,109(13):6436-6441.
[29]Lu A H,Schmidt W,Matoussevitch N,et al.Nanoengineering of a magnetically separable hydrogenation catalyst[J].Angewandte Chemie,2004,116(33):4403-4406.
[30]Wu Z X,Li W,Webley P A,et al.General and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novel mesoporous magnetic iron oxide@carbon encapsulates for efficient arsenic removal[J].Advanced Materials,2012,24(4):485-491.
[31]Yao J Y,Li L X,Song H H,et al.Synthesis of magnetically separable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s from F127/[Ni((H2O)6]((NO3)2/resorcinolformaldehyde composites[J].Carbon,2009,47(2):436-444.
[32]Zhang T M,Zhao D L,Li Y,et al.Synthesi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ron nanoparticles confined in highly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s[J].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10,508(1):147-151.
[33]Guo L M,Zeng S Z,Li J T,et al.An easy cocasting method to synthesize mesostructured carbon composites with high magnetic separability and acid resistance[J].New Journal of Chemistry,2009,33(9):1926-1931.
[34]Lee J,Jin S M,Hwang Y,et al.Simple synthesis of mesoporous carbon with magnetic nanoparticles embedded in carbon rods[J].Carbon,2005,43(12):2536-2543.
[35]Lu A H,Salabas E L,Schüth F.Magnetic nanoparticles;synthesis,protection,functionalization,and application[J].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in English),2007,46(8):1222-1244.
[36]Wang Y G,Li B,Zhang C L,et al.A simple solidliquid grinding/templating route for the synthesis of magnetic iron/graphitic mesoporous carbon composites[J].Carbon,2013,51:397-403.
[37]Panakoulias T,Kalatzis P,Kalderis D,et al.Electr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reactive red 120 using DSA and BDD anodes[J].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2010,40(10):1759-1765.
[38]Wang Y G,Zhang F Y,Wang Y Q,et al.Synthesis of length controllable mesoporous SBA15 rods[J].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2009,115(2/3):649-655.
[39]Dai S J,Yang S Y,Zhou D Q.The influence of coexisting ions on adsorptionflotation of Pb2+ in water by gordona amarae[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2,433-440:183-187.
[40]Wang J H,Zheng S R,Liu J L,et al.Tannic acid adsorption on aminofunctionalized magnetic mesoporous silica[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0,165(1):10-16.
[41]Wang Z L,Liu X J,Lv M F,et al. A new kind of mesoporous Fe7Co3/carbon nanocomposite and its application as magnetically separable adsorber[J].Materials Letters,2010,64(10):1219-1221.
[42]Wang Y G,Zhang C L,Kang S F,et al.Simple synthesis of graphitic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supports using natural seed fat[J].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2011,21(38):14420-14423.
[43]Qu S,Huang F,Yu S N,et al.Magnetic removal of dyes from aqueous solution using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filled with Fe2O3 particle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8,160(2/3):643-647.
[44]Banerjee A,Gokhale R,Bhatnagar S,et al.MOF derived porous carbonFe3O4 nanocomposite as a high performance,recyclable environmental superadsorbent[J].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2012,22(37):19694-19699.
[45]Meidanchi A,Akhavan O.Superparamagetic zinc ferrite spinelgraphene nanostructures for fast wastewater purification[J].Carbon,2014,69:230-238.
篇6
关键词:古典诗词名句; 引入; 话题作文
把古典诗词名句引入话题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视野,一个新亮点,值得关注和研究。它不但开辟了古典诗词的又一功能,古典与现代相得益彰,而且使文章生动形象,风趣典雅,富有风采,较好的显示出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赢得阅卷老师和读者的青睐,是中考作文制胜的一大绝招,意义非凡。古典诗词名句引入话题作文,也较好的体现了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一考生在话题作文《欲望》的结尾写到:“‘尔曹声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大自然的生生相息,而多少人却由于物欲膨胀而落下千古骂名。追求物欲的人啊,请卸下你沉重的背囊,去感受亲情、友情、爱情,去‘领略而今现在’。要知道,‘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是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短短一句话,先后引用了杜甫的诗、朱敦儒的词,以及古楹联,韵味无穷。又如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一学生在作文中引用了这样一组句子:“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这些句子,或引用、或排比、或对偶、或比喻,写的具体形象,气势磅礴,文采斐然,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息,使文章显得厚重、大气、耐人品读。笔者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致力于作文教学改革,尤其对话题作文的研究情有独钟。因此,笔者想以此为切入点,在文中拟从什么是古诗词名句,如何引进古典诗词名句两个方面对话题作文作以浅析,以期更好的指导日后的作文教学。
所谓“古诗词名句”,就是指散见于古诗词作品中的那些雅而简,博而明,能引起读者共鸣的精妙语句。它们往往体现出名人的思维水平和思想深度,内容广博,艺术精巧,是思想、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在作品中,或揭示某种人生真谛;或创设一种气氛,感动人心;或突出主题,增添文采,给读者以亲切感。高尔基说:“我在警句的思维中学到了很多东西。”马尔顿认为:“许多人的成功,都是得力于一句格言的鼓励。”他们的话,指出了名句在人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激励和促进作用。那么,话题作文中若能引进古诗词名句,就会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使文章别开生面,境界迭出。
如何把已积累的古诗词名句恰当的引入话题作文的写作中呢?综观近几年来一些成功的话题作文,结合笔者近几年指导中学生话题作文写作的经验和体会,我以为话题作文引进古典诗词名句,需做好三点:引入前需精心挑选,恰当选用;引入时需把握好火候和位置;引入中需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掌握好引入的火候和位置,这是引入的关键。如能置名言于篇首,会营造气氛,起提纲挈领,点题定位的作用;置名言于篇尾,能起到画龙点睛,重申观点,辉映全篇的作用;置名言于篇中,则可使文章摇曳多姿,生动活泼,语言灵动,风趣典雅,别开生面。如一考生在一“孤独”为话题的作文中写到:“偶尔希望一个人品味孤独,找片宁静的天地,细看云淡风情,心如静水。或置身于广袤的草原,闭上眼,耳边是风的轻盈,吟唱的是什么?是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不甘孤身一人的相思语;是欧阳修‘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独自无奈守候的悲凉叹;是纳兰性德‘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阵前深夜不寐的思乡曲;是王安石‘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阳碾作尘’,不变高洁淡然的自励言;是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写尽刚烈豪迈的人生录;是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几乎擦身幸福的醒悟唱;是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望尽红尘豪情千里的傲世歌……”诸多精彩的语句,既使语言平添了许多文采,又很好的地印证、补充、对照了自己的本意,往往使文章能鹤立鸡群,立即吸引了读者或阅卷老师。
由此看来,引进名言也绝非易事,大有文章可做,除把握好前提和关键之外,还得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不可,根据笔者近几年指导话题作文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常见的方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是直接引用。就是围绕一中心或某一话题,从知识积累中把相关名句提取出来为作文所用。直接引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①引用名句
“……我爱我的乐园,它是我回避烦忧的港湾。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呢?‘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才是我真正的知音。考试的成绩,每次都像晴雨表一样阴晴变化……”这是笔者从一学生作文《我爱我的乐园》中截取的一段文字,小作者灵活引用了李白的诗句,恰到好处地表露了自己的心迹,宣泄了自己热爱乐园的情感。
②名人+名言+内涵
“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绿波;是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和风细雨;是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柔滑朦胧;是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莺啭花香。”这段文字灵活引用诗中名句来描述春天的美景,让人倍感亲切美好。
③名人+名言+感悟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让我懂得了理想就是先人后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体会到理想就是人民幸福团员的美好祝愿;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感悟到理想就是赤胆忠心的一腔浩然正气。此段文字主题集中,通过引用古诗词名句,诠释了作者对理想的认识,语言多用排比,富有气势。
二是间接引用(或称化用)。就是根据作者本人的理解,把他人的文句加以改造,巧妙地“化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它需要一个加工提炼的过程。如:
“五斗米不能令你折腰,你选择的是南山下的;帝乡富贵不是你的心愿,你选择的是回乡种豆除草;嫌宫廷太繁杂,你宁愿选择桃李萦绕的草庐;嫌案牍太劳形,你宁愿选择欲辩忘言的独坐。”这段文字作者把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与《归园田居》中“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余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等诗句巧妙地镶嵌在自己的文章中,为中心服务,同时也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味。
三是改动字词。就是将诗文名句中某些字词稍加改动,显得新颖独到,妙趣横生。譬如,一考生写“环保”话题的作文时,出现了这样的诗句:“前不见青山,后不见绿水。念天地之污染,独怆然而涕下。”(仿《登幽州台歌》);“清明时节沙纷纷,路上行人满面尘。借问青山何处有,学童遥指盆景中。”(仿《清明》)。小作者仿陈子昂和杜牧的诗句,对环境污染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机智幽默,发人深思。再如:“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这是一则广告语,改动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可谓新颖独到,富有创意。
四是“旧瓶装新酒”。就是套用古人诗作的形式,翻新内容,表情达意,具有形象风趣,引人深思的作用。譬如:
“作业几时有,把笔问青天。不知北京时间,现在是几点。我欲上床睡去,又恐明日挨训,言语冷似箭,无限苦闷情,不识少年心。手发酸,身乏力,脑灌铅。不敢有恨,此身不知在何处。爹是望子成龙,娘是盼女成凤,此事古难全。但愿少作业,从此开心颜。”这段文字套用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格式,反映中学生课业负担的沉重,可谓入木三分。
当然,话题作文中引进名言的方法远不止这些,以上的四种方法,只是笔者近年来指导话题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多有疏漏,仅供参考。
篇7
医疗技术不断地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兴技术,术中核磁共振就是这些新兴技术之一。在使用术中核磁共振时,其对空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探讨了术中核磁共振手术室的暖通空调设计问题。
关键词
术中核磁?气流组织?压差控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ies, many new technologies have been introduced which make doctors more convenient to diagnose and treat and bring good news to patients as well. Intraoperativ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is one of the new technologies that demands high quality air conditioning design.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some questions in HVAC for intraoperative NMR.
Keywords
Intraoperative NMR?Air distribution Pressure difference control
doi:10.3969/j.issn.1671-9174.2012.07.007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许多新兴医疗技术得到应用。在各类手术中,颅脑手术是一项技术难度更高、风险性更大的技术。术中核磁共振是现今这方面比较先进的医疗技术。它打破常规,把头颅核磁共振检测和手术结合了起来,不再仅仅局限于术前的核磁共振诊断头颅病变情况。
这套系统使医生能在颅内手术后再次进行核磁共振的扫描,以确认手术是否完成得彻底、准确。如果没有做到位,还可以继续手术。这样大大方便了医生的诊治,使患者的治愈成功率大大提高。头颅核磁共振检测技术不仅仅是涉及术中核磁医疗技术本身,而且还涉及到相关用房的净化空调设计。
一、术中核磁工作原理
首先,术中核磁手术室在建筑布局和房间设置上与常规手术室不同,它是由两个各自独立的房间组成的统一体。一间是手术室,称为OR,另一间则是磁体设备房间,称为DR。OR与DR之间有一道移动屏蔽门相隔,平时关闭,手术时可开启也可关闭。房间吊顶有轨道相通,磁体设备吊装在轨道上,可以来回滑动(见图1、图2)。
其工作过程为:
1.患者先在DR进行磁共振检测,确认头颅病灶的部位;
2.患者被推入OR准备手术,此时移动屏蔽门是先开后关的状态;
3.患者在OR接受手术,此时移动屏蔽门是关闭状态,OR与DR为独立的两间洁净室;
4.术后移动屏蔽门打开,由DR的磁体设备移动至OR进行磁共振扫描,以便观察手术是否彻底、成功。此时OR与DR联通,成为一间整体洁净室;
5.手术结束,患者离开手术室。
众所周知,脑外手术为I级手术,对手术室洁净度与气流组织要求很高,而OR与DR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打开移动屏蔽门,移动磁体设备,这必然对洁净室环境造成影响,如何控制手术室洁净度及其气流组织,保持压差,是净化空调设计的难点。
二、案例分析
(一)工程概况
此项目由某医院综合楼一层原来的功能房改建为术中核磁手术室,改建面积约250m2,层高约5.4m。包括手术室(OR)、磁体室(DR)、操作室、及一些净化辅房。为保证术中核磁工作人员及患者需要,此区域全年满足净化工艺对空调的要求。
磁体设备对暖通空调专业的参数要求,见表1、表2。
最大室温变动应小于30℃(5.50℉)。 如果温度或湿度值超标,将产生凝结水。
(二) 冷热源及系统简介
1.冷热源:该工程夏季空调总冷负荷约138kW,冬季空调总热负荷约60kW。空调冷、热源选用一台用制冷量155kW,制热量125kW的能同时供冷、热的四管制风冷热泵机组,机组设置在大楼五层屋面。
2. 净化空调系统:为OR和DR各自设置一个独立的洁净空调系统,其余各辅助用房设置一个独立的空调系统。新风机设有粗、中效空气过滤段、表冷段、热水盘管段、送风机段;空调箱功能段设有粗、中效空气过滤段、表冷段、热水盘管段、蒸汽加湿段、送风机段。各功能区域新风直接取自室外并由新风机集中处理后送入各空调箱经二次处理后再送入各功能室。
3.空调水系统:该工程采用四管制闭式循环系统,冷水泵配置两台,热水泵配置两台,冷、热水系统水泵分别为一用一备。水系统为异程式,采用平衡阀平衡系统阻力。冷、热水系统分别由两套稳压型定压罐定压补水。
(三) 洁净度标准
篇8
关键词:灾难事件 采访 二次伤害 途径
灾难事件新闻采访二次伤害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中对灾难的解释是:“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重损害和痛苦。”因此,灾难新闻指的是有关天灾人祸的采访报道,包括各种灾难发生、发展、危害以及人类防灾、抗灾、救灾等题材。灾难新闻一般可分为两类,即自然灾难报道和社会灾难报道,自然灾难报道指报道由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或因素而导致的各种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海啸、火山爆发等,通常称之为“天灾”:社会灾难报道指报道由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的突发性灾难事件,如恐怖袭击、人为空难、矿难、火灾、交通事故、桥塌楼倒、人为爆炸等,通常称之为“人祸”。
从新闻价值的判断来看,灾难事件具备极高的新闻价值。从受众需求的程度上看,灾难事件往往成为受众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与灾难有直接、间接关系的人群:从媒介竞争的要求上看,灾难新闻无疑是提高记者采访水平与提升媒体声誉的重要途径。因此,每当有灾难发生,总会看到媒体记者深入一线的身影,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从灾难现场发回报道,可以更好地动员全部力量进行救灾,对受灾人群进行人道主义援助。
但是,由于现代媒体竞争非常激烈,甚至可以用“残酷”来形容,许多媒体记者在采访中为了个人价值或是提高媒体声誉,忽视了人文关怀,对受灾人群造成了二次伤害。所谓二次伤害,是指新闻媒体及其工作人员在对重大突发事件相关人员的新闻采访行为或报道中,对受灾受害人群及其亲属造成的身体与精神伤害。
灾难新闻发生后,面对灾难伤亡和亲人的不幸。受害人及其家属与亲人往往在当时的环境和时期内心理和情感非常脆弱。因此特别需要得到人们包括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怜悯与关怀。但是由于上述的原因,大多数灾难新闻采访报道都是基于把受害人仅仅当做一个普通的采访对象。一出现灾难事件,众多新闻传媒及其从业者立刻一拥而上。有的灾难新闻采访报道刻意渲染犯罪细节、血腥暴力和灾难现场;有些记者对被害人或其家属、亲人进行没有节制的重复采访和“一窝蜂”、“轰炸式”的跟风采访:有的记者只图自己完成采访任务和写出轰动性稿件而很不明智地在被害人或其家属与亲人身上刨根问底乃至无理纠缠:有的在报道写作中为了争夺眼球和炒作而漠视人的生命,全然不顾被害人及其家属与亲人的难过心情……尤为严重的是:个别突发性新闻报道以满足受众的公众知情权为借口未经被害人或其家属的同意任意刊登照片等涉及被害人或其家属与亲人的隐私权、肖像权和名誉权之类的信息。
上述种种表现由于新闻传媒及其从业人员片面追求商业利益和轰动效应,而有意或无意地造成了对遭受犯罪行为或重大灾难事故的被害人及其家属的二次伤害,从而使他们又一次受到了不必要的精力损耗和精神伤害。
灾难事件新闻采访二次伤害的方式及其原因
掠夺式采访。掠夺式采访是指新闻记者没有“采访对象意识”,有的为了获得独家的、有特点的第一手采访资料,而不顾采访对象的感受强行进行采访;有的在采访过程中故意用伤害性、刺激性话语。揭开采访对象刻意回避的痛楚伤疤;有的让采访对象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摆拍、重复采访等,,掠夺式的采访给采访对象造成了深深的困扰甚至伤害。
据新华社记者张自力说,有一次他在采访现场见到,某记者想要采访在阿富汗被打死的民工家属时被拒绝,因为该民工的家人为了不让88岁的老太太获悉儿子的噩耗而发生意外,拒绝记者采访。但这个记者找到村主任,在村主任和当地领导的带领下,一群记者浩浩荡荡地来到遇难民工家,硬是冲进门。在老太太的极度悲恸中完成了“亲切慰问”,随行记者抓拍到了最具震撼力的镜头。“冲人遇难者家中的记者在挖掘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志得意满而去,撇下一个永远无法修复的残局”。
由于灾难事件的特殊性,灾难事件的当事人往往出于保护自己、保护家人的目的,或者因为过于伤心、悲痛,一般不愿意接受记者的采访,但有些记者不顾当事人的感受,使出浑身解数展开“强盗式”的掠夺采访,硬逼迫当事人或者其亲人开口叙说不堪回首的灾难,特别是提问方式冷酷、轻浮,对当事人或者亲人造成严重心理伤害,无异于在正流血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忽视隐私保护。追求“纯客观主义”,无视当事人的隐私保护。灾难新闻的报道中,一些记者在有闻必录、“眼见为实”的纯客观主义理念的误导下,在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中无视当事人隐私保护的现象十分严重。
常见的表现主要有:未经许可,在报道中使用当事人及其家属的详细背景材料,如公开被伤害者的病例记录、相关个人档案;不加任何处理地对伤亡者身体特殊部位损伤的影像画面进行展览,如头面部毁容性损伤、女性特殊部位损伤等;暴露未成年当事人的姓名、影像;直接出现未遮盖脸部的死亡者尸体的画面等。
直接的身体伤害。由于某些记者缺乏常识对受害人造成了直接身体伤害。汶川地震灾害中,被久埋地下的灾民一旦获救,在抬离废墟的瞬间甚至见光之前,为避免外界光线对其双眼的强烈刺激,救护人员一般会在他的脸上覆盖毛巾纱布等。然而在“5・12”救灾电视报道中,我们看到个别记者或主持人为了让摄像师拍到被救者的脸,竟然冲上前去自说自话地掀掉被救者眼睛上的遮盖物。此时此刻,那些新闻工作者的信念中只有新闻报道的真实原则,没有新闻主体的生命原则,在报道的瞬间忘却施救常识,客观上伤害了被救人员。新闻报道中如此鲁莽的行为,往往对突发性事件的受害者直接造成了身体伤害。
灾难事件新闻采访二次伤害化解途径
有人说,人文关怀是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因此面对危机灾难,除了要客观、准确报道危机情况外,新闻记者更重要的是站在尊重人性的角度,怀着一颗关爱的心,去维护人的尊严,体现人的关爱,给予幸存者及遇难者家属心理上的慰藉。除了媒体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外,避免或化解新闻采访二次伤害的途径有:
强化教育,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从媒体来讲,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建设。新闻从业人员是新闻作品的“生产者”,受众看到怎样的灾难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由新闻从业人员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角度和报道方式决定。所以,规避灾难性事件报道中有违新闻伦理道德的行为,根本上要从新闻从业人员抓起,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建设。新闻从业人员也要加强自律,不断提高党性修养,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观念,从而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篇9
【关键词】群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优化整合
一直以来,古典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诗词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古诗词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思考,展现了古人的爱恨情愁,语言凝练、情感含蓄隽永、意境朦胧,但又因为时间久远、远离当前的社会生活等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理解古诗词时兴致不高,出现陌生化的趋势。同时,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也进一步加剧了学生学习的低效化。基于此,笔者试图在群文阅读背景下,围绕古诗词教学,就高中古诗词教学优化整合策略展开探究。
一、当前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古诗词阅读教学普遍存在赏析碎片化、训练模式化、教材单一化的问题,导致了古诗词教学的低效化。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高,总是依赖“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自己一心做笔记”的方式进行学习,禁锢了思维,难以理解诗歌中含蓄的情感,更谈不上学习古诗词的思维发展。
1赏析碎片化,限制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古诗词鉴赏的方法都存在单一乏味的弊病,基本上是教师按照教参提供的资料来进行讲授:先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接着逐字逐句解释古诗大意。另外,教师多采取单篇单赏的模式展开,缺乏必要的系统性,以致教师向学生灌输预先准备好的知识,成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成了被动接受的客体。这种碎片化的赏析,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材单一化,训练模式化,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每本教材虽然都经过了科学论证、严格考量,却无法回避教材内容和教学时间的限制这一现实问题。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编排普遍呈现出单人单篇、题材单一的特点。这种单人单篇、题材单一的诗歌篇目编排,使得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内容受限,也难以让学生获得真实、美好的诗歌体验。在传统的古诗词鉴赏训练上,为了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古诗词模块的得分,教师首先会为学生总结同一类题型的特点,并给出一个相对固定的答题模式;接着,让学生按照既定的答题模式进行作答;最后在题海战术中巩固,实现短期内提高古诗词鉴赏得分的目标。这种训练模式限制了学生独立鉴赏思维与审美鉴赏能力的发展。
二、古诗词教学优化整合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古典诗歌教学也进入了探索与改革的时期,不少教师用尽浑身解数来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不管新课改如何改革,都应以课本为原点,走出课本链接课外,优化整合课内外资源。针对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尝试从群文阅读的角度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和必修4进行合理调整,优化整合。“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师围绕同一个议题,选择多个相关文本开展教学活动。王君说:“整合教学对师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概括推理能力、综合抽象能力、反思批判能力等思维能力都是最好的训练。”[1]基于此,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古诗词教学探究:赏析同一诗人不同风格的诗词,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赏析同一诗人相同题材的诗词,打破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惯常思维;赏析同一诗人同一风格的诗词,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阅读诗词。
1赏析同一诗人不同风格的诗词,在对比学习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古诗词领域,每个著名的诗人基本都有其固有的标签。看到陶渊明,学生就会想到恬淡闲适;看到李白,学生就会想到浪漫飘逸;看到杜甫,学生就会想到忧国忧民。而教材编写的初衷,恰恰应该是通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诗人。但是,人本身是复杂多变的,同一诗人在面对不同的境遇时,其诗歌作品的风格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如果局限于诗人相同风格的作品,就会在客观上限制学生的学习内容,无法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诗人。群文阅读的优化整合,恰能弥补这个不足。因此,笔者从群文阅读的角度整合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辛弃疾和李清照的词作。在柳永词作的教学上,笔者在完成教材内《望海潮》和《雨霖铃》的基础上,课外增加了《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海潮》一改柳永以往的婉约风格,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欢乐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局面以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休养生息后的繁荣、太平景象,与《雨霖铃》《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形成对比。在辛弃疾词作的教学上,笔者在教学《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基础上,补充了《青玉案•元夕》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补充的两首词作均为婉约词,与辛弃疾常见的豪放风格截然不同。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课内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都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品,最能体现李清照的写作风格与情感。然而李清照虽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但也有豪气冲天的豪放作品,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该词一反李清照之常态,没有丝毫闺阁气,格调高远、意境广阔,通体浑成,更将词人的经历和感受与庄、骚结合起来,飘逸清奇而又意味深厚。把李清照的这首豪放词和婉约词放一起鉴赏,能让学生看到一个刚柔并济的女诗人形象。选择同一诗人不同风格的作品,实现群文整合,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诗词积累,帮助学生跳出对诗人原有的认识,以全新的视角来观照诗人,激发学生新的思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看到一个真实而立体的诗人形象。人都有多面特质,诗人也不例外。诗人的内心思想是丰富而多彩的,对世界的思考更是多层而复杂的。不同的诗作,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2赏析同一诗人相同题材的诗词,拓展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固有路子
为了便于理解和学习,后人依据古代诗人所描写的生活内涵和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将古诗词分成思乡怀人诗、送别抒怀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爱情闺怨诗和人生哲理诗等类。一般来说,同一题材的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对比较集中而固定。如思乡怀远诗,或表现羁旅愁思,或表现思念亲友,或表达征人思乡,又或者是表达国破家亡的悲凉。而同一题材却不同主题的诗词相对较少。如果能通过同一题材而主题思想不同的诗词来开阔学生鉴赏诗词的思路,则不仅能让学生循着鉴赏古诗词优良的传统品读,还能让学生在常规的古诗词鉴赏中,拓宽鉴赏古诗词的固有路子。以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李白和杜甫的作品教学为例。教学李白的作品时,教师可以在学习课内《蜀道难》的基础上补充课外的《送友人入蜀》,引导学生针对两首诗展开对比学习。两首诗都是写蜀道,但因其背景和对象不同,表达的侧重点也表现出不同。两首诗都是从蜀道的“传说”“见说”入题,着力虚拟夸说蜀道神奇迷离的色彩,突出蜀道的难和险;不同的是,一个是实写,一个是夸张。《送友人入蜀》着眼于“送别”,归结于“入蜀”,从诗歌的主旨考虑,不宜夸说、渲染蜀道之险与难;而《蜀道难》着意于“难”,寓情于“忧”,极写蜀道开辟之苦,行路之难,留居之险。在这两首诗中,虚写凸显李白的艺术张力,眼见则显示了李白的情感表现力。送别之情,劝慰之意,都展现了青莲居士的诗仙魅力。教学杜甫的作品时,笔者选取了课内的《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和《登高》三首诗。笔者在前面组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两首,让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两组诗的格调和主题。在上述三首古诗中,《登高》最能体现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我们将其放在组诗学习的最后,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总结杜甫的诗歌风格。这就拓宽了古诗词鉴赏的新途径。群文阅读视域下,同一诗人相同题材的诗词,能映射出诗歌的深层内涵,使教学纵横互补,诗仙、诗圣的诗作便是例证。
3赏析同一诗人同一风格的诗词,引导学生用相应的情愫来阅读诗词
每一位诗人都具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比如诗仙李白,他的风格特点是豪迈飘逸,属于浪漫主义;诗圣杜甫的风格特点是沉郁顿挫,属于现实主义;白居易的风格特点是通俗易懂等。而大多数作品呈现出来的共同风格,就可以被认为是诗人的主要风格特点。把握诗人的主要风格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诗人,更准确地把握诗词的内容,用适当的情愫来阅读诗词。以苏轼诗词作品教学为例,笔者从群文阅读的角度整合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第二单元苏轼的词作。苏轼乐观旷达,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品读苏轼的豪放词是进一步认识苏轼的良好媒介。教材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风格豪放,两首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的作品。前者通过“大江”“乱石”“惊涛”等雄壮有力的意象来展示富有气魄的画面,表达了词人超脱、旷达的胸襟;后者借出游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达了作者洒脱、放达的人生态度,更寄予了苏轼对自己在政治上所遭际遇的愤懑。在学习这两首词的基础上,教师还可带入课外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此篇亦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作。苏轼借“白头翁”自比,写出了词人在人生的江海里遨游,不畏风雨、乐观坦荡的人生态度。统观三首词,学生可以看到一个饱受生活风雨却依然坚强、乐观的苏轼。群文阅读下的高中古诗词优化整合策略可让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迎刃而解。当然,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古诗词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把控能力以及诗词素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针对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不同问题,结合新课程标准和群文阅读的相关要求,优化整合课内课外的资源,做到课内为主、课外丰富,用群文阅读的方法,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一、次序性原则
(一)经济市场化有序论
利率市场化是一国金融自由化和经济自由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经济市场化,麦金农曾明确提出,客观上存在一个如何确定最优次序的。财政、货币与外汇政策如何排列次序至关重要,政府不能,也许也不应该同时采取全部的自由化措施。经济市场化的次序虽因各种类型经济的条件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却存在着一些共同特点。
安排经济市场化的最佳次序的第一步要平衡中央政府的财政,财政控制应优于金融自由化。在紧缩的财政控制到位,物价水平得到稳定,财政赤字消除以后,就可以考虑实行市场化的第二步,即开放国内资本市场和外贸自由化:在贸易和国内金融自由化成功实施以后,政府就可以实行资本项目的自由化。
麦金农认为,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是经济市场化次序的最后阶段。只有国内贷款能按均衡利率进行,通货膨胀受到明显抑制时,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才算成熟了。也就是说,利率市场化或自由化应在资本项目开放之前实施。
面对当今巨大的国际游资规模,如果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开放资本项目管制,货币当局将很难控制国际游资冲击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印度在利率市场化深入时期,避免了东南亚金融风暴波及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资本项目管制制度,资本项目管制能有效地将印度隔离于国际游资的冲击和邻国的金融危机之外。
(二)“金融约束”过渡论
中国家的实践显示,无条件地贸然实施金融自由化,就可能步入“自由化”陷阱,结果非但没有促进经济发展,反而会造成国内金融业的无序,以及高位的通货膨胀与债务危机。黑尔曼等经济学家提出,对发展中经济和转型经济而言,金融抑制的经历是痛心疾首的,而推行金融自由化又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有必要走第三条道路,即“金融约束”之路。
金融约束指的是一组金融政策,如对存款和贷款利率加以控制,对进入加以限制和对来自资本市场的竞争加以限制等,这些政策旨在为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创造租金,或者旨在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在金融约束下,存在一个最优的约束水平,这一水平,实际利率低于市场利率,但又不能太低,仍必须为正。为此,中央银行可以控制存款利率,使之维持在正值,而又低于均衡利率,从而为银行部门创造租金机会,这既增加了现有银行的自有资本,增强了银行抗风险的能力,也使银行在竞争的压力下,更加自觉地改善金融服务,降低金融中介成本。另一方面,中央银行有时也需要对贷款利率加以控制,以便为生产部门创造租金机会,特别是我国国有的经营困境,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从外部为其减轻债务负担并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正值的贷款利率可促使企业提高效率,最终提高实际国民产出。
金融约束本身是金融发展的一部分,不过金融约束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政策工具,其程序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在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金融约束的程度可以高一些,如可以同时采取多种政策。在金融发展的高级阶段,金融约束的程度可以适当减轻一些,如放宽或取消某种政策,直至金融约束过渡到金融自由化。所以我们可以说,金融约束阶段处在金融抑制和金融自由化两阶段之间,它为后两者架起了一座桥梁。
1996年以来至今,由于中国的经济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型,物价在低水平状态下运行并呈现负增长。尽管中央银行多次调低名义利率,但仍保持较高的实际利率,这正是政府推行金融约束向金融自由化过渡的大好时机。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存贷款利率,维持低于均衡利率的正利率状态,当诸多方面的相关制度条件成熟时,再全面放开利率,实行利率市场化。
(三)利率体系内部改革的次序性
1,货币市场利率率先市场化。这是因为货币市场参与主体是金融机构,资金头寸价格的市场化对公众和整体经济社会的直接影响较小,而且货币市场利率容易受到货币当局监管和控制,由于货币市场利率示范性较强,以此利率的市场化为突破口,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利率改革实践的一般做法。其次,货币市场是货币当局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窗口,货币市场率先市场化,可以增强货币政策意图的传导。
2,贷款利率先于存款利率放开。在经历了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以后,各经济主体已有了相当的金融意识、利率敏感度和对市场的理性预期,可以接受或适应更大范围的改革——信贷市场利率的放开。就存贷利率而言,如果存款利率先放开,容易造成银行提高存款利率进行价格竞争,加大金融风险危及金融安全。所以贷款利率的放开先于存款利率管制的解除是各国利率市场化的通行惯例。我国从1986年就开始实行浮动贷款利率的尝试,先放开贷款利率有一定经验优势和改革基础。现在的问题是在这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大贷款利率开放的步伐,使贷款利率水平逐渐实行以“优惠利率加上违约风险贴水和期限风险贴水”的定价模式,逐步接近使资金市场出清的均衡利率水平。
3,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要先于短期存款利率市场化。短期银行存款契约转换为长期银行存款契约受到诸多因素——如流动性的制约,而长期存款转换为短期存款是非常容易的。如果短期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先于长期银行存款,那么短期存款利率的提高会导致长期存款向短期银行存款转换,从而加大银行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4,大额存款利率市场化要先于小额存款利率市场化。放开小额存款利率相当于放开了存款市场的所有利率,因为大量小额存款是银行系统的主要资金来源,同时,如果仍被管制的大额存款利率低于被放开的小额存款利率,那么大额存款就会通过迅速转换为小额存款利率来规避管制。实际上,对小额存款进行利率管制以降低银行存款市场的竞争是许多国家长期采取的措施。
二、渐进性原则
(一)改革的渐进式
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过程起始于1978年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到为止已经经历了20多个年头。在此间,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最后到“主义市场经济”的渐进演进序列。的市场化走了一条与前苏联、东欧各国市场化改革完全相异的道路。特殊的市场化推进方式给中国带来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中国的市场趋向改革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主义的改革的指引下分步推进的,与前苏联东欧各国唯理性主义的“先设计、后实施”的激进式的改革思路是不同的,也因此,在实践中国国没有采取前苏联及东欧各国的“一揽子式”的“大爆炸”方案,而是采取了边际演进、增量先行、从体制外到体制内的改革步骤;没有在短时期大规模推进私有化,并迅速放开物价,放开利率、放开外汇,而是采取了“双轨制”转轨的特殊形式;在新体制尚未建立之前没有推毁旧体制,允许两种体制同时存在,并行运转。这种渐进式改革由于它的渐进性和试探性,从而实施成本相对较小,因而不会造成过大的破坏性的冲击,并能在不发生大的社会动荡、国民收入保持不断增长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改革的目标。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渐进方式,合乎逻辑地决定利率市场化的渐进性。
(二)相关的制度条件特别是企业制度建设亟待完善
成功的制度变迁并不容易,一般认为,只有当存在制度失衡,新制度安排的获利机会出现,且变迁的收益比费用更高,制度变迁才会发生,与此同时,任何制度变迁的过程都要从决定一种安排的变迁开始,然后才逐渐延伸到其他安排。然而不同社会的特定制度结构决定着不同的信息和交易费用,并不能保证一个制度失衡会引起向新均衡结构的立刻移动,制度变迁的过程本质上可能是逐渐演化的。
利率制度的变迁,需要相关的制度条件的成熟,就我国而言,制约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制度瓶颈主要是尚未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因为利率机制的运行最终必然要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利率杠杆能否发挥作用,利率调控是否奏效,取决于企业能否对利益诱导的利率政策作出灵敏的反映,取决于企业投资是否具有较高的利率弹性。实践表明,唯有建立和完善包括金融企业在内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有效地解决上述,利率市场化才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因此,当前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应着重实施以下配套改革:一是加大中小企业民营化的进程,使其从根本上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机制;二是进一步转换大型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三是逐步推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从根本上触动商业银行产权和所有制问题,并把政策性贷款完全从商业银行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真正的商业化经营的市场主体。
(三)利率调整与利率放开磨合过程的延时性
利率机制改革从总体上来说,可归纳为“调”和“放”两道工序,调是利率水平的调整和利率结构的理顺,实施调整的主体是中央银行;放是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即打破传统僵化的利率管理体制,撤销利率管制,让利率水平、结构在市场中由供求双方形成,中央银行只对利率进行监测、引导。调是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放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质,只有对利率管理体制进行根本的改革,利率市场化才能真正实现。鉴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调”和“放”应相互结合,边调边放,有调有放,最后达到中央银行只掌握其基准利率,其余利率全面放开的利率市场化目标。
[1]李社环,利率自由化——、实践与绩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岳忠宪,陈伟光,欠发达国家利率自由化比较与借鉴[J],金融,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