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诺贝尔范文

时间:2023-04-03 16:3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莫言诺贝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代表作品有:《檀香刑》、《生死疲劳》、《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战友重逢》、《蛙》、《藏宝图》、《四十一炮》、《天堂蒜苔之歌》、《拇指铐》、《白狗秋千架》、《酒国》、《白棉花》、《红树林》、《月光斩》、《老枪·宝刀》、《会唱歌的墙》、《司令的女人》、《良心作证》、《锁孔里的房间》、《什么气味最美好》、《莫言心声系列丛书》、《传奇莫言》、《莫言散文》、《莫言中篇小说选》、《莫言王尧对话录》、《莫言精选集》、《莫言作品精选》。

在获得诺奖之前,莫言获得过很多奖项。且看这些奖项是怎么评价莫言的—— 冯牧文学奖:“莫言以近20年持续不断的旺盛的文学写作,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声誉。虽然,他曾一度在创新道路上过犹不及,但他依然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对于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红高粱》以自由不羁的想象,恣肆的语言,奇异新颖的感觉,创造出了一个辉煌瑰丽的莫言小说世界。他用灵性激活历史,重写战争,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直接影响了一批同他一样没有战争经历的青年军旅小说家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战争’,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新。”

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由中国杰出小说家莫言原创、优秀汉学家杜特莱翻译成法文的《酒国》,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实验性文体。其思想之大胆,情节之奇幻,人物之鬼魅,结构之新颖,都超出了法国乃至世界读者的阅读经验。这样的作品不可能被广泛阅读,但却会为刺激小说的生命力而持久地发挥效应。”

鼎钧双年文学奖:“从《透明的红萝卜》开始,莫言的创作一直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究其根本,应该归诸莫言的感觉方式有着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檀香刑》是这样一个标志:民间渊源首次被放到文源论的高度来认识,也被有意识地作为对近二三十年中国小说创作中从西方话语的大格局寻求超越和突破的手段加以运用;同时,作者关于民间渊源的视界进一步开拓,开始从抽象精神层面而转化到具体的语言形式层面,从个别意象的植入发展到整体文本的借鉴。现象本身就是民间文化所孕育所造就,是山东古老民间文化的一次狂欢。借这个题材来激活一种以民间文化为底蕴的小说叙述,使本事与形式之间天衣无缝,形成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回声’。民间戏曲、说唱,既被移植到小说的语言风格中,也构成和参与了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这种‘形式’与‘内容’的浑然一体,使得《檀香刑》比以往任何高扬‘民间性’的小说实践,走得更远,也更内在化。神奇化、暴力倾向,仍旧是莫言给人的突出印象。作者把他的这一奇特兴趣,用于表现或映衬一种桀骜不驯,一种野性,一种英雄主义气概。重要的不在于人们是否接受他的观点,而在于他的这种心理倾向已经铸成了鲜明的小说个性。这部小说尚须探讨的问题包括:一、其艺术表现中的某些粗疏之处多少伤及小说的整体肌理;二、其对人性品质的表现及所持价值观,在不同读者中间,可能不是没有异议的。”

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您写作的长、短篇小说在法国广大读者中已经享有名望。您以有声有色的语言,对故乡山东省的情感、反映农村生活的笔调、富有历史感的叙述,将中国的生活片段描绘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体的生动场面。您喜欢做叙述试验,但是,我想最引起读者兴趣的还是您对所有人物,无论是和您一样农民出身的还是所描写的干部,都能够以深入浅出的手法来处理。”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莫言的写作一直是当代中国的重要象征之一。他通透的感觉、奇异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精神,以及他对叙事艺术探索的持久热情,使他的小说成了当代文学变革旅途中的醒目界碑。他从故乡的原始经验出发,抵达的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隐秘腹地。他笔下的欢乐和痛苦,说出的是他对民间中国的基本关怀,对大地和故土的深情感念。他的文字性格既天真又沧桑;他书写的事物既素朴又绚丽;他身上有压抑不住的狂欢精神,也有进入本土生活的坚定决心。这些品质都见证了他的复杂和广阔。从几年前的重要作品《檀香刑》到2003年度出版的《四十一炮》和《丰乳肥臀》,莫言依旧在寻求变化,依旧在创造独立而辉煌的生存景象,他的努力,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的整体面貌。”

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莫言的作品植根于古老深厚的文明,具有无限丰富而又科学严密的想象空间,其写作思维新颖独特,以激烈澎湃和柔情似水的语言,展现了中国这一广阔的文化熔炉在近现代史上经历的悲剧、战争,反映了一个时代充满爱、痛和团结的生活。”

福冈亚洲文化奖:“莫言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写实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真实现状,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莫言先生的作品引导亚洲走向未来,他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

篇2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长篇小说《蛙》。小说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当年在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

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关键词】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 高校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

2012年10月11日晚7时,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题序

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而言,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太不寻常了,彻底改变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地位;作用所及,还深刻影响到中国当代文学史这门课程在高校的教学存在方式。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中国当代文学一反长期存在的被动、压抑、虚弱、颓唐和不自信,完全以盈实的、舒展的、风光的、富有侵略性的姿态出场。好比整个儿换了似的!虽然从时间的长度来看,中国当代文学早已超出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十年”①,但是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二等公民”,一直受到中国现代文学的压制。这当然有中国当代文学自身的原因。“十七年文学”和“文学”作为第一阶段长期给中国当代文学留下了贫弱的积弊,造成了无法与中国现代文学匹敌的劣势。而且它还像病毒一样侵蚀着后来人们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认识。就这样中国当代文学囫囵成为有色眼镜观照下的“孱弱之躯”。正是这种对待方式,导致中国当代文学史在进入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后也成为被“虐待”的对象,它的地位远不及中国现代文学史,课时安排也比中国现代文学史少很多②,好像它是因为不能有中国文学“史”的空缺和断裂而勉强进入中文系大学生课堂的。

现在这种存在状态已经不合时宜了。莫言以自己的成就颠覆了那种老旧的关系和认识。只要是和高校中文系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这门课程有关的组织和个人,都要以新的思维认识这门学科了。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依靠的是自己的文学成就。莫言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一个既传统又现代、既中国又世界的文学境界。在创作伊始,莫言就拥有了宽阔的世界文学视野和比较文学意识,一脚踩着福克纳、马尔克斯等人的足迹,一脚踩着自己民族的土地,构筑他的文学世界。从而完成了现代的中国叙事,为世界文学格局增添了新的文学存在形式。而且,莫言以大悲悯的人道情怀审视中国人的独特生命存在,进而从中华文化的独特视角展现人性的复杂,体现了莫言文学世界伟大的精神境界。可见,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这样,借助于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当代文学一位大师的成就被世人仪式般地认可了,而且让他们心服口服。于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地位一夜之间发生了奇妙的置换,不但与中国现代文学比齐,而且开始和中国古代文学、世界文学争辉。不仅如此,由于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内部好像开始了奇特的化学反应,一个个优秀的作家,像王小波、余华、李锐,等等,都朝莫言汇合聚拢,与之比长契大,空前扩张和释放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大能量。

面对此情此景,与高校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有关的任何组织和个人,再对中国当代文学抑制和轻慢就是很不明智的了。

国家的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重新审定中国当代文学史这门课程。可以组织专家听证会,以莫言为标杆,对当代中国作家进行理性的甄别评估,重新在高校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中定位中国当代文学史。应该充分考虑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时间长度、历史容量与重量,给它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样的课时保证,甚至更多。这当然需要与各个高校的那些跟文学教育相关的部门和管理人员衔接起来。

高校中文系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的老师们需要观念的大调整了。现在有了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老师们再没有必要有意无意地压抑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学了,一种舒展的理性的研究态度成为必要。他们需要从莫言的文学世界衍生出重新评价中国当代作家的标准,以全新的眼光观察和审视当代中国的每一位作家,形成对他们的新认识,进而决定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取舍。高校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者,是主动的研究型的教师。这次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给了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的高校教师一次绝好的主动书写属于自己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机会。莫言的文学特点还给高校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的老师们提供了一套具体的教学方法。莫言的小说创作植根于莫言独特的人生体验,运用世界眼光筛选和改造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厚传统,如瑞典文学院评委会所说“找到了旧式中国文学与语言传统的新出发点”③,实现了现代的“中国”叙事。这给高校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假如老师们要透彻地、很好地完成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教学任务,就必须打通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三者的联系,实行三位一体的教学法。当然,这种关联在以前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教学中也是要求的,但是在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并非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现在却因为莫言以自身的创作特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事件而凸现为一种紧要的方法。其实莫言的这一特点也是改革开放时代许多中国作家创作的特色。这样,古今中外连体教学法就成为高校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现在许多高校所使用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也因为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而急需修订了。莫言获奖之后,笔者检索了中国高校眼下所使用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发现多数对莫言讲述很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洪子诚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在这方面具有典型性;不仅因为它的出版机构的权威性,还因为这部教材著者的权威性。④事实上这部教材的编纂基于这样一个理念: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没有像鲁郭茅巴老曹那样的大家,不堪于做作家的分章,于是便着重于文学现象和过程的讲述。朱栋霖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⑤、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⑥等少数教材对莫言讲述较多。这里尤其要提一提雷达等人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⑦,这部教材对莫言作了相当到位的讲述。然而,综观当下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对莫言等著名作家的观照仍然是颇为不够的,对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观照是颇为不够的。这实际上暴露了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某种“盲视”,教材的缺乏前瞻性还是相对次要的问题。但是,不管怎么说,莫言这次获奖使高校使用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修订变得迫在眉睫了。这当然是高校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相关部门急需要着手的重要工作。不过,具备相当研究创新能力的高校教师大可不必等待新的教材出世再调整自己的教学,他们应该马上修订自己的讲义,以适应新形势下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讲授。

注 释:

①中国当代文学从1949年开始算起,到现在已经有63年的历史,时间长度是中国现代文学(1917—1949)的近两倍;单说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1977—2012),时间长度也已超过中国现代文学。

②据我所知,绝大多数高校在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课程的设置中,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课时比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课时一般要多出三分之一左右。假如说一学期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授课时数是80多个课时,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授课时数就是60左右的课时。

③瑞典文学院评委会对莫言的授奖词是:“通过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结合威廉·福克纳与加夫列夫·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中的因素,创造了一种世界性怀旧,与此同时,也找到了旧式中国文学与语言传统的新出发点。”

④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洪子诚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权威人士之一。

⑤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⑥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篇4

然而,在莫言获奖的背后,却存在诸多值得反思的东西。百年来,中国以文学救国、以文学立人、以文学启蒙,功莫大焉,再加上几千年之灿烂辉煌、足以傲视世界的诗歌传统,中国文学似乎早就应该在全球被人敬仰。但是,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诺贝尔文学奖却总是与中国籍汉语作家无缘。中国虽一直号称是文明古国,无数硕儒大家也沾沾自喜于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先进”,可以弥补西方机械文明缺憾,成就人类未来之精神基业。由此,诺贝尔文学奖的缺失自然就变成了国人的痛楚心结。从这个意义上说,莫言获奖既是来得晚了,也是来得及时。

也正因如此,诺贝尔奖显示了中国人百年间急于通过他者来证明自我的吊诡思路。似乎不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就永远不会有世界级文学大师,中国的学者就有理由永远将马尔克斯等看作是中国文学的导师,把那种奇诡的风格看作是中国作家们应该学习的样板。许多人不止一次地问我,为什么中国没有文学大师?我答曰怎么没有?对曰:“连个诺贝尔奖都没得,怎么叫大师?”我也就只能哑口无言。几年前,我曾经提出,中国近20年间的长篇小说已经达到了中国文学创作的历史最高峰,同侪则质问我:“哪一位称得上是世界级的大师?”我还是哑口无言。诺贝尔之长志气,如同其照卑微:没有诺贝尔,就啥也不是;有了诺贝尔,就啥也别说!

就此来看,莫言获奖,除了证明中国和汉语正在趋于强势之外,也就不能太多证明什么,更不能因此就提高了中国文学的质量或者当下文学创作的魅力。在我看来,一方面莫言并不能代表当前中国文学创作,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中国当前文学写作的种种乱象,也未必会因为莫言的被承认,而让诸多作家放下装神弄鬼、捉笔投钱的手。

简言之,人们之期待诺贝尔,乃是毫不客气地期待一把全球通用的量尺量出中国文学的巨人身高,而不是真的信心满满,笑对荣辱。

换句话说,莫言终于获奖了,那么,我们的作家、理论家和读者朋友们,是不是也该缓口气回头反思和检讨这些年我们赶英超美的文化生产逻辑了?学术界和翻译家们代言着西方大大小小的思想家,仿佛只有扯上几句德里达或者德勒兹,才是学术会议的真正声音;各种国外作家、哲学家的研讨会人头攒动、英语横飞,而难得有一次有质量的研讨;而研究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的人们,则恨不得灭掉一切洋元素,仿佛自己是吃着中国窝头而绝不曾嚼过西方口香糖的夫子——这正变相地承认了洋人文化已经强大到了不敢碰,一碰自己就贬值变质的状况。

并不是说,莫言之后,我们就要扬眉吐气了,而是说有了莫言,我们也就可以反思一下西方这把量尺其实也不过如此。我们应该沉下心来,管管自己的买卖,量量自己的尺寸了。莫言尚能获奖,何必执着于全球、世界之奖?

同仁们,回到我们自己的房间里、站到自己院子的地面上仰望星空吧!

篇5

但是北京主办奥运没有争议,莫大哥得到诺贝尔奖却在网络上一片骂声。中国传统,文人相轻,一旦莫老大得了文学奖,许多其他文人就此心碎,怕二十年内风水循环,再也轮不到自己了。如此愤慨情绪有可原。

另一种说法,是莫言的文学成就不高,不足以得奖。但是,诺贝尔的评委会内,有汉学家马悦然。马教授是眉精目巧之人,对中国文化了解甚深。十几年来,许多作家诗人争相寄作品给马教授,还有附夹钞票的,也有央求:如果您老批准我的奖项,奖金归您,我只要名誉就够了。诺贝尔评委会千挑万选,眼光不会错。因为莫言的作品,据委员会说,表现了作家对弱势的人文关怀,这一点符合普世价值观。

也就是说,诺贝尔文学奖成就的标准,是由西方白人国家为首的瑞典挪威垄断的,这一点本也不是秘密。如何能得到文学奖?最大的窍门就是作品语言通畅浅白,不要卖弄典故,翻成英语等外文,令洋人读者一看就懂。在这方面,莫言的文字不仅做到了,而且在文化主题方面,像张艺谋早年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老井》、《活着》,都以表现我国农业社会底层生活的特色而蜚声国际。

莫言说,要了解他,首读《丰乳肥臀》。这部小说成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版的封面是一个穿红褂的农村少女,搔首弄姿,其中的段落描写男女亲热的场面,文字鲜活,洋人一看,不但明白,而且还悠然生向往之情:

“我躲闪开他的大手,仇视地盯着他的既滑稽又丑陋的脸。我心中痛苦难以用语言形容。六姐的光滑油润,是用玉石雕成的,绝代的好宝贝,今夜就要落在这个粉脸上生着细毛的美国鬼子手里,任他抓,随他摸,由着他揉搓。六姐的洁白如粉团,洁白如两包蜜,搜遍天涯海角,难得的佳肴,今夜就要掉进牙齿雪白的美国鬼子嘴里,供他啃,让他嘬,被他吸干汁液变成两张苍白的皮。”

以上段落,典型的莫言风格,不卖弄典故,毫不艰深,译成外文,一字一句对号入座,即一目了然,同时也保留了中国传统语文的特色:任他抓,随他摸,由着他揉搓,“供他啃,让他嘬”,“任”、“随”、“揉”、“供”,莫言先生的修辞很了不起,绝不重复,而且三字一句,运用了中国诗学的节奏,如此中西合璧,珠玉纷陈,比起十年前获得文学奖的另一法国籍华人,莫言的文笔,作为读者,我认为高许多。

篇6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莫言已非无名之辈。在31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发表了80余篇短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11部长篇小说、9部影视文学剧本和2部话剧作品,一直被视为中国当代的一流作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犀利、想象狂放、叙事磅礴,有其特殊的文学魅力。1988年,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粱》获得了第三十八届柏林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这是中国第一部走出国门并荣获国际主流电影节大奖的影片,这也让世界第一次知道了莫言的名字。也正是那一年,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教授翻译了《红高粱》和《天堂蒜薹之歌》。从此,莫言和他的作品便进入了国际视野。迄今,他的作品已有了英、法、德、俄、日、韩等十几种语言的版本,是中国当代最有世界性知名度的作家之一。

有人曾经戏称“诺贝尔文学奖就像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陀螺”。因为在以往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亚洲国家的作者寥寥无几。“近水楼台”的瑞典有8位获奖者,而偌大的亚洲迄今只有四位——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中国的莫言。法国作家萨特曾拒绝接受诺贝尔奖,理由除了“个人不愿受奖项之累”外,还批评说这一奖项过于向西方倾斜。

莫言曾进修过的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白描在谈到莫言获奖时说:“西方社会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文化落后。莫言此次获奖,显然是西方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认可。它背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因为奥运金牌更多体现了中国人的意志质量,而莫言的背后则有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支撑。”莫言作品于世界而言的独特性就是其浓郁的中国特色,令人欣慰的是其作品的独特性能为世界所理解。比利时根特大学语言哲学院的巴得胜教授说:“莫言获奖,给世界又一次了解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机会,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事业的开放与进步。”

篇7

自从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上7点钟,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这一决定后,莫言立刻成为所有媒体“围攻”的对象,各种各样关于莫言的话题、故事不断地被挖掘出来。一向“哪有热闹往哪钻,没热闹制造热闹也要热闹”的陈光标甚至公开表示,要送莫老师一套位于北京繁华地段的大别墅。

然而,仅仅在不久之前,笔者还在一次活动现场见过莫言,那时的莫言还没有诺奖的光环,自然也就没有人去找他合影、签名,也没有媒体去采访他。因为几年前在一次讲座中,身为学生的笔者曾向莫言请教过作品,所以在活动中见到,激动万分的上前讨教。在笔者的眼里,莫言本人不爱多说话,为人谦和,做事也很低调。然而,不管他愿不愿意,只怕以后再想低调,就很难了。

奖金若存银行 5年收益190万

2012年6月,诺贝尔奖官方网站对外公布诺奖奖金缩水的消息。按照章程,文学奖奖金将为800万瑞典克朗。按照中国央行10月17日公布的汇率,这笔钱兑换成人民币约为750万余元。

而按照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莫言本次诺奖所得的奖金将可以获得免税,也就是说,这笔巨款可以一分不少地转入他的个人账户。

750万元人民币,说少也不少,相比于一名月薪4000元的普通工作人员来说,这笔钱相当于他156年的工资。如果莫言用这笔奖金来买基金,按照常见的8%的年收益率,5年的时间里将赚取750万x8%x5,也就是300万元的收益。如果用作其他投资,莫言可能赚得更多。即便莫言什么投资都不做,只是把它存进银行5年,按照目前的利率,也可获得750万x5.10%x5=191.25万元的收益,平均每年38.25万元,而且不用像写作那么辛苦。

然而,750万元,说多也不多。因为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准备在北京买套房子,大房子,后来有人提醒我说也买不了多大的房子,5万多一平米,750万也就是120多平米。”网友调侃立刻,真不愧是魔幻现实主义啊!有意思的是,地产商潘石屹在微博上问莫言“有北京户口吗?”这也难怪,在北京市中心的一些小区,每平米价格4万元以上很正常,就算莫言有北京户口,也只能在郊区或者偏远的地方买到大房子。

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衍生出了标哥要赠送莫言一套别墅的想法,并在微博表示:“标哥在北京黄金地段二环以内有13套商住房、2处别墅,别墅离机场约20分钟。如果莫言老师愿意的话,我愿意亲自陪同他挑选,2处别墅任选其一(一处870平方米、一处630平方米,拎包入住)。”但很快就被莫言家人拒绝。其实大家都明白,莫言成名甚早,这些年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积蓄,因此并非只有750万元。更重要的是,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身价、办税等一系列的财富会随之而来,只怕不用标哥,人家也能买得起房。

将成作家首富?

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创始人吴怀尧表示,此前莫言只在2006年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时以10年345万元的版税收入,排在作家富豪榜第20位,此后再也没有上过榜。他预言,2011年中国作家富豪榜第一名郭敬明的收入为2450万元,今年莫言将轻松打破这一数字,并有望成为作家新首富。

吴怀尧之所以这么说,是有着一定道理的。暂且抛开“莫言作品手稿一夜飙升至百万元,比10年前身价翻了近5倍”等具有炒作性质的消息不论,根据记者调查的信息,就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消息公布之后的几天里,当当网、淘宝网、卓越网以及青岛、上海等多地书店内,莫言的作品几乎全部销售一空,目前只能预售。有业内人士表示,莫言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蛙》从2009年出版至今共印刷20万册,近日基本上多家书店的库存已被抢购一空。受此影响,网店图书价格“边卖边涨”,基本上都从折扣价恢复到原价。数据统计显示,京东的莫言图书涨价比例达到79%,亚马逊为37%,当当网为32%,而且依然供不应求。确认莫言得奖后,莫言作品立即被摆在了各店铺重点推荐位置,其中一家店铺,在不到5个小时的时间内,就卖出了莫言的代表作《蛙》1000多本。而这本标价20元的小说,卖家数次涨价,买家拿下的价格从19元到20元到25.65元到26.60元……一路飙升,“促销价格”已超过书的原来标价。

记者获悉,拥有莫言图书版权的上海文艺出版社等都在开足马力,加印图书,另一家公司精典博维则忙着开会,号称拥有莫言全部作品的版权,并将推出新书。资料显示,跟莫言有合作关系的出版社有近10家。

此外,莫言的签约书商表示,即将推出的莫言全集,一共20本书,平均价格在30元左右,平均起印数在30万本左右。以此计算,莫言全集总的起印数将高达600万本,总的理论销售额在1.8亿元左右。而据莫言签约书商的总经理陈黎明对外宣称“莫言的版税肯定是国内最顶尖的待遇”。目前韩寒的版税是20%,相信莫言的版税就算没有韩寒高,以15%计算,莫言全集起印600万册的版税将达到税前2700万元。

果麦文化传媒总编辑瞿洪斌表示,莫言单行本均价在25至30元左右,获诺贝尔奖后,其每种图书最保守估计也会有30万至40万册的发行量,而莫言仅长篇小说就有11部,其作品码洋必将过亿。此外,除了被大家熟悉的电影《红高粱》外,莫言还有不少作品比如《白棉花》、《幸福时光》等被搬上了大银幕。新近签约莫言的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史翔介绍:“已经有很多电影商在找莫言老师,有的电影商直接找到了我们,可见莫言的小说还是很有可能涉足电影业的。”可想而知,由此必将带来莫言作品的电子版、影视改编等版权收益和商业活动等相关收入。

篇8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1日晚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而早在此之前,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就吸引了全球文学爱好者,尤其是中国人的强烈关注。

莫言获“诺奖”,注定会在有着深深的诺奖情结的国人中引起相当长时间的亢奋喧嚣。我们为莫言庆贺,为中国作家终于荣登“诺奖”颁奖席而激动,这都无可厚非。然而莫言获奖,究竟是现实文学生态下的偶然特例,还是一个可以复制的良好开端呢?莫言获奖,是否就能真正反映当前国内的文学生态,激发中国文学的正能量?实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一,反思“诺奖”的持久魅力,汲取“诺奖”评选的成功经验。“诺奖”建立到现在,100多年的历史,它能拥有如此巨大的声誉,就是因为它秉持一个文学标准,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和公正性,获得全世界的广泛认同。与之相比,我们国家和地方各部门每年对单位、个人或产品服务等评出的奖项完全可以称得上世界之最,但其结果是,几乎没有哪项评奖不遭到质疑,就连国家工程院院士评选都未能幸免。在文学界,代表最高创作成就的“矛盾文学奖”同样遭到公众质疑,但追溯诺贝尔文学奖百余年历史却没有出现任何“杂音”,其严谨公正的评选程序和态度,真可谓无懈可击。这是我们要反思的问题之一。我们更应该从“诺奖”的评选过程中吸取经验,将其融汇到我们的各类评奖中去,当我们自己所有的评选都能够经得住公众的质疑和时间的验证,对我们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促进作用,恐怕远比莫言荣获“诺奖”意义要大得许多。

其二,莫言获“诺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影响乃至在世界文坛的震撼确实不容低估,这是一件对于华文创作的所有人都有利的事情。其实,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一个关注的中心之一,中国作家尤其华文创作的作家,在西方公众的视野里确实是非常边缘化的,莫言获“诺奖”,对国家文化传播,尤其对相对边缘的语境下的华语文学创作来讲,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和提升。但有一点要注意,一个真正崇尚文学的地方,对“诺奖”其实并不会如此情重意浓。卡夫卡、列夫·托尔斯泰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萨特甚至拒领了“诺奖”,但这依然无损其大师级的荣耀。莫言获“诺奖”本身并不能改变什么,只要我们能摒弃浮躁,淡定一些,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学事业的发展中,保持一份对文学的敬畏,保有一份对文字的敬仰,这才是比围观“诺奖”更重要的事情。

其三,莫言获“诺奖”需要我们更加重视文学的社会地位。文学的力量,是一种深植在祖国大地的、深植在百姓生活中的力量。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都来自于这种力量。文学之所以成其为文学,一方面是艺术上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是现实的升华,离开哪一面都不能成立。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用文学来纯净心灵,更需要在汹涌的市场化大潮中维护作家的良心。因此,如何以莫言获“诺奖”为契机,让文学与商业化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让严肃作家和作品获得尊严,给予写作者更公平的发展机会和更平和的创作生态,培养更大规模的理性和有深度的读者,以民族语言的艺术性展现民族文化的广阔性,以文化大繁荣提高文学的社会地位,这些都是比获得“诺奖”更具紧迫性的问题。

篇9

今年6月,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在上海召开新闻会,郑重对外宣布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将于10月20―24日在西安举办。为了进一步推进工作,主办方邀请了中法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勒・克莱齐奥,与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高建群等文化陕军,围绕丝路两端电影和文学的交融、发展进行讨论。

莫言表示:“我曾经阅读了许多法国作家的作品,并在2004年获得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这是法国文化界给我的荣誉,勒・克莱齐奥先生获得过人民文学出版社颁发的最佳外国小说奖,我们两人在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之前,都获得了各自国家的文学奖项,今天我们一起来到这里,说明我们俩很有缘,这是有缘千里来相会。”

勒・克莱齐奥称:“莫言的小说中有很多地方书写的是灾难和黑暗,让我感到震撼的同时也看到了希望。”莫言则说道:“勒・克莱齐奥先生是我的老师,比我年长。他的文笔非常优雅。他的小说从小处入手,依然展示丰富的人性和广阔的人生。那种感觉和细节很好。我认为他在法国新小说运动的基础上又往前跨了一大步。”

篇10

一时间演讲报告、媒体采访成了莫言的家常便饭,其作品虽多次加印仍销售一空,“莫言效应”也成为热词。然而,莫言本人却显得很淡定而从容。

他在山东老家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时间媒体蜂拥而至,争相采访。当有媒体问及用什么方式庆祝自己获奖这件事情时,“没什么好庆祝的,我想跟我的家人在一起,包一顿饺子吃。”

2012年12月6日,莫言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出席新闻会,面对150多名媒体记者,他坦言,“对我个人来讲,最大变化就是,过去我在北京街头骑自行车,没人理睬我。前几天我骑车在北京走,好几个年轻姑娘追着我照相,”莫言说,“我一下子知道,我成名人了。我看见好多人追着我签名我觉得有点奇怪,我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我知道我的水平有多高。我今后还想继续保持这种谦虚的本色。”

至于诺奖荣誉、名人效应带来的心态变化,莫言表示内心很平静,莫言的回答斩钉截铁:“心如巨石,风吹不动。”“我父亲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他说,莫言是农民的儿子。当然,得奖前是农民的儿子,得奖后依然是农民的儿子。”莫言音调不高,但“依然”两个字重音清晰可辨。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莫言说,“当代文坛没有出现大作家,才使我这样的人得以成名。这一点必须非常清楚。一些人比我有才华,个人经验比我丰富,但是没能在文学上获得太大的名声,是机遇的原因。从这一点来讲我非常幸运。所以要经常向别人学习,不要忘本” 。

对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戏称自己是一个会讲一点故事的农民作家。莫言说:“在全世界,在中国,有许多优秀的作家都有资格,甚至比我更有资格获得这个奖项。”

一个闻名于世的大作家居然自称是个只会讲故事的农民。这句话,莫言也在前不久的2012年度CCTV三农人物颁奖典礼上讲过。在获得三农人物奖之后莫言说:“这个奖比较符合我的身份,我只是个会讲故事的农民。”

其实仔细想想也是,若不把自己当农民,莫言怎会有机会去聆听那些田间地头、村头村尾、大叔大妈说道的神奇故事;若不把自己当农民,莫言怎会有机会去遐想那些高粱地里、淤泥沟里、河堰坡上的魔幻场景;若不把自己当农民,莫言又怎会有机会去写出那些朴素真实、深入浅出、形神俱佳的小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