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荷花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4-10 02:3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荷花的诗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描写荷花的成语
1、芙蓉出水: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2、并蒂芙蓉: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3、菊老荷枯:凋零,荷花枯萎。比喻女子容颜衰老。
4、初发芙蓉: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5、高风亮节: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6、秋水芙蓉:芙蓉: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7、水佩风裳:以水作佩饰,以风为衣裳。本写美人的妆饰。后用以形容荷叶荷花之状貌。
8、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9、芙蓉并蒂: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芙蓉:荷花别名。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夫妻相亲相爱。也比喻两者可以相媲美。
10、含苞欲放: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11、出水芙蓉: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描写荷花的诗句
1.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2.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3.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4.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6.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7.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8.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9.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10.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1.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12.朱颜碧墨放池畔 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妍宛若生 一脉幽香把君难。
13.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14.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5.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16.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17.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18.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19.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20.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2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2.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23.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4.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25.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26.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27.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篇2
2.你问我全世界哪里最美,答案是:你身边!
3.看到你时快乐开心,你离开时烦恼伤心!你对我笑高兴脸红,你不高兴一切没劲!甜言蜜语说一大筐,只愿见你幸福微笑!亲爱的,只愿你过得高兴!
4.我无言的望着你,就像贫血的星星,照不见你来时的脚印;此刻的心情,就像那枚硬币,一半是风暴一半是花朵;多想:用我的一生换取你的美丽。
5.今生惟愿,与你共结连理,比翼双飞;不惧生死,惟愿化作化蝶,朝夕相伴;若有来生,我还要许愿,痴痴恋恋永缠绵。老婆你是我心中唯一的美丽!
6.绕过江山错落才发现你是人间星火
7.就是世界荒芜总有一个人,他会是你的信徒
8.若非黄土白骨,守你百岁无忧。
9.前世的五百次回转眼睛,换来此生擦肩而过要是然的是你,我愿万次与你相遇,能告诉你:好想好好见你
10.我想问路:请告诉我到你的心中该怎么走?
11.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以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12.可不可以让我走进你的心里,我会倾听你的心里话;可不可以让我常驻你的心里,我想守护你一辈子;亲爱的,让我们心心相惜,永不分离!浪漫爱情短信
13.据说情节的一种叫做童话,他魔法城堡把心都为你摘下,听说故事的一种叫做神话,他披星戴月把心都为你融化,亲爱的,请让真心导演我们的爱情。
14.靠在你的肩膀,看美丽的朝阳,默念甜蜜的心愿,幸福恋情每天都蒸蒸日上;枕在你的身上,听海浪的歌唱,重复神奇的咒语,美好人生每秒在相互碰撞!
15.好像突然有了铠甲,也突然有了软肋。
16.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17.我想和你拥有一个很长很长的未来,很想和你得到所有人的祝福,很想陪你走完你的一生,彼此温暖互不辜负。
18.路还很长,难免心酸皱眉,但无论怎样,别松手就好。
19.给不了你很多感动但我会陪你很久
20.我有超能力。‘什么超能力?’超喜欢你!
21.我不想做你生命的插曲,只想做你生命最完美的结局
22.有一种爱情,叫白头偕老,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
23.容许我在你心中建一座斑斓的小屋,万万别理会旁人说是背章修建。
24.假如是你闻过了花喷鼻浓,别问我的花儿为谁红,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花着花谢终是空,缘分不断留,像东风来又走,女人如花花似梦。
25.依依眽眽两怎样,细似柔丝渺似波月不常圆花易落,平生失意为伊多。
26.浪漫是任其潇洒的一朵云,而实际是一片承载生活的地盘二者都要,尤其要站患上住的实际。
27.你可能会忘记本身的身份证号头,忘记你的邮件地址,或周年数念日可是,我的德律风号头我希看你永恒也不要忘记。
28.喜欢是淡淡的爱,爱是深深的喜欢。
29.就像音符离不开五线谱,就像节奏离不开舞步,就像天使离不开翅膀,我的视线也无法离开你的脸庞。我想,爱情之所以令我神往,只因你一直住在我心上。
篇3
关键词:巧于设计;适当点拨;合理拓展;尊重解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69-2
一、巧于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诗意
一位老师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时,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步骤,朗读、释题、了解作者、理解句意、体会感情,然后按部就班引领学生亦步亦趋学习。很多学生对于这样的学习感到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难以引人入胜,相反引人入睡。古诗教学可以有模式,但不能模式化。对于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贴标签,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渗透了,学生就能感悟。杨振宁先生在《谈谈我的读书经验》中说:“渗透性学习方法就是在学习的时候对学习的内容还不太清楚,但就在这不太清楚的过程中,已经一点一滴地学到了许多东西。”
另一位老师在学生自由诵读基础上,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看到一池的荷花荷叶)哪些句诗描写了荷花、荷叶?学生兴致盎然地进入古诗的学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师在不露痕迹中导入对古诗的学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古诗的教学和阅读教学一样,需要找准切入口,切入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学生充分感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的美景后,问学生你会情不禁地赞叹什么?诗人又会发自内心的赞叹什么呢?引入第一二行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学习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走进了作者当时的内心世界,很好地把握诗句表达的情感。
理解整首诗的诗意后,问学生学到这儿学完了吗?老师巧妙地引出课题,继而引导学生关注课题,从课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从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更喜欢第二位老师的教学,对于这样的引导学生学得专注、投入。方智范老师说:“哪一位老师上小学语文能把孩子的情绪调动起来,能把孩子的体验过程拉长,能让他和作品里的情绪发生共鸣,沟通,那么这位老师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小学语文老师。”
二、恰当点拨,夯实文字理解运用,想象情境
有专家统计,建国以来历次“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上都一直是表述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古诗的教学也应重视字词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依据文本理解字、词在诗中的确切意思,不能仅不停留在字典上的意思,要把字典上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会联系诗句理解,会抓关键词想象画面,感受古诗语言文字的精妙。
这位老师引导学生从通过“无穷”、“接天”感受到荷叶多后。继而又让学生体会碧到什么程度?在教学中由于之前受“多”的影响,学生一下子没有什么反应,教师顺学而导,提示学生,除了碧绿还有什么样的绿?深绿、粉绿、嫩绿、绿油油……体会满池的荷叶,绿得幽、绿得美、绿得让人心醉。在有陌生感的语言处,要引领学生驻足涵咏品味。在体会到荷花的“别样红”和怎会“别样红”后,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诗句,体会诗句的对仗美。紧接着让学生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写看到的情境。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直接感受最强的时期,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形式、声音、色彩这些形象直观的元素,最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在自主诵读的指导上,注重指导学生在读中去想象画面,想象画面的景物。进而抓住景物的色彩特征,让学生捕捉心中的感觉,带着感觉去读,并且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内心的感觉,在描述中加深了对诗意的理解。教师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引领学生用心体会、感受诗人对满池荷花荷叶的赞美之情。指导层层推进,一环紧扣一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呼之欲出。这样的引领,恰当地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以及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同时也弥漫浓浓的语文味,夯实了语言文字的理解,达到了“言——意——言”学习、理解、运用的教学效果。
三、精心拓展,教材为本把握好度,深入文本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一节课学一首诗,课堂的容量太小了。对古诗的学习不应局限于作品本身,而应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根据诗的内容、情感进行合理拓展,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感悟作品的情感内涵。
学生感悟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意后,教师告知学生诗人杨万里一生酷爱荷花,写了几十首描写荷花的诗,是全方位描写荷花的高手。然后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诗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比较这两句诗有什么不同。一句写的是荷花、荷叶,一句描写的是小荷,描写的对象不同。还有呢?学生静思。作者用什么手法写小荷的?荷花、荷叶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了解到细节描写和整体描写。描写的方法不同。学习语言,不仅要了解写什么,还要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学习语言的同时,要学会运用语言。
四时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教师图文结合把其它三季的景致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了解到西湖春有“苏堤春晓莺啼柳”,秋有“秋霞夕照雷峰塔”,冬有“冬寒不眠断桥雪”,你喜欢哪个季节的西湖?为什么?作者呢?切回文本的学习,感受作者更喜欢盛夏的西湖。
当学生了解题目的意思后,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古时交通不便,一别后很难知道何时再相见,诗人把浓浓的离别情融在了诗里。让学生背一些送别的诗句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当然,对教材的拓展也应注意把握好一个度。如果教师在课文中碰到什么,就引出什么话题,碰到历史就说历史,碰到地理就讲地理。或者介绍作家事无巨细,将他的生平像流水帐一样讲出来。那么,这将会使古诗的课堂教学变成“杂货筐”。无论是对作家的介绍,对历史文化背景的补充,还是与其他相关作品的比较,都应该紧紧围绕作品,围绕作品的情感内涵来展开,以学生对作品内容、情感的领悟为最终目的。
四、诵读记诵,尊重个性促进交流,体会意蕴
篇4
一、创设情境,诱感体验
体验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它一般是从列事物的亲身感受开始,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情感,引发联想,并生成意义。教师要运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直观形象手段,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法,进行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变文为画,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变枯燥为有趣,把学生引入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感悟语言,陶冶情感。
课例,第六册《荷花》导人新课:让学生背诵有关荷花的诗句。
师:刚才同学们背了很多荷花的诗句,这些诗句不仅优美,而且从不同角度充分表现了荷花的美。
师:荷花是这样的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吧。
(放映课件:在优美的音乐中播映各种形态的荷花,教师配以优美的词句或诗句。所有的学生都被美丽的荷花陶醉了,纷纷发出惊叹声。)
师:谁来说说你赏荷花时的感受。(学生纷纷踊跃发青。)
大多数孩子对荷花缺乏感性认识,单凭从文中的插图和朗读感悟,是无法激起学生心中的情感涟漪,感受荷花的美就显得苍白无力。执教者在学生学习课文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千姿百态的荷花,并配上优美的的音乐和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调动了学习主体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接触、感受荷花的风姿,并由此形成对荷花的鲜活、具体、深刻而丰富的印象和感受,诱发主体积极的情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形成生命个体涌动与 发展的前奏。
二、比较品评,交流情感体验
教材足语言的海洋,语言中的有些词语虽不深奥,但却用得很传神,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这些鲜活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反复琢磨,展现个性化的感悟,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妙处,深入感悟描写的形象感、蕴含的情味感。促进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与作者实现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享受读书的乐趣。
课例,《荷花》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写荷花的这个“冒”字,内涵丰富,但却不易为学生所感悟,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对“胃”字内涵有所感悟。1,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碧绿的荷叶中冒出来,是多么美呀!荷花是怎么冒出来的?“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眼?(伸、长、钻、探、顶、蹦、露、冲……)2,同学们说得真棒呀,荷花是怎样冒出来的?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叫“冒”出来。(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阐述见解。)课件播映:荷花从荷叶之间冒出来的样子,学生欣赏后再说。(使劲、拼命、迫不及待、笔直、一个劲儿、高高、争先恐后、生机勃勃、兴高采烈……)在“冒”前加上这些词再读这个句子。3,美丽的白荷花从碧绿的荷叶之间冒出来,想干些什么呢?说些什么呢?多媒体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她们仿佛是来看看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或者是为了寻找自己的妈妈;也可能要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美丽;也许只是想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
在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先让学生在读中自主地发现美、认识美、理解美;再通过品词析句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揣摩、感悟“冒”的深刻内涵,紧接着超越文本,引导学生想象,搭起学生与课本交流的桥梁,给学生心灵放飞提供一个阔大的平台。既强化了学生感悟语言、欣赏语言、积淀语感和运用语言的训练,也使学生体验语文学习本身的乐趣。这种鲜活的奔涌着灵性的言语交流情景,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文本活了,语言活了,学生活了。
三、自主选择,丰富情感体验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总是以自身需要、价值取向、认知图式、情感结构、已有经历等完整的“自我”去理解,去感受、去建构,从而生成个性化的情感结构、领悟和意义。体验必然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学生,或同一个学生,处于不同的时空情境,参与同样的活动,感知同样的情境或面对同样的语汇材料,所获得的心理、情感和审美体验,也存在着差异,带有个性化色彩。这种差异和个性化正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财富、一种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还主体性于学生,给每个学生选择的机会,尊重学生的选择,使他们全身心投入,想学、要学,这样才能使学习活动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由于这种选择的自主性,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吸收、感受、融合、内化也就呈现出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这些独特的感受、体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灵性飞扬。
课例,教学《荷花》第四自然段。
师: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作者被这一池美丽的荷花陶醉了,仿佛自己也是一朵荷花了。是呀,我们也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了,如果你站在荷池而前,会怎样大加赞赏呢?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呢?
(学生兴致勃勃地展开讨论,全班交流、汇报。)
小组1:以朗读的形式绘声绘包美读课文。
小组2:画了几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并配上精彩的解说词。
小组3:以课本剧加舞蹈的形式将荷花开放的过程、荷花翩翩起舞、荷花在池中与各种动物的对话淋漓尽致地进行表演: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在学生有了丰富的体验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品读,自由组合,可单人、也可同桌、小组,进行交流合作,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诠释”课文:有的学生进行了感情丰富的刚读,有的采用谈感受的方式,有的则画几幅美丽的荷花画配上解说,更令人惊叹的居然有一个小组以舞蹈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荷花各种形态的风韵,大胆地想象了荷花与动物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语境中步入阅读过程,调动学生爱学语文的情感。通过演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在角色演读中获得体验,获得感悟。此时此刻,学生也感受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活力四射的个性得到了无限舒张,鲜活生动的思想得到了自由的飞翔。
篇5
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ZZ(Z]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ZZ)]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以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
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吸引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高尚的凄美。
它不再以绿叶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
世间如此,人生如此。只要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1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在于它不迎合季节,既盛开于五六月间,也持续到十月残秋。
B 作者很善于细节描写,例如文中画线语句通过对碧荷上水露的描写,产生了集静态美与动态美于一体的效果。
C 第7段无疑而问,自然过渡,既水到渠成引出作者以为最美的荷花,又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D 作者引用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不仅富有文化意蕴,而且切合文章题意,深化了主题。
E 作者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看荷花,是因为这里的荷花有警醒人们时刻不能忘记民族历史耻辱的意义。
2 作者最爱十月的残荷,为什么要从春夏的荷花写起?
答:[ZZ1Z]
3 从第8段看,作者笔下的荷花的神奇世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ZZ1Z]
4 文章题目为“绝唱”,请根据文意,理解“绝唱”的含义。
答:[ZZ1Z]
参考答案:
1 A(不一样在于它不迎合季节,是一池没有绿叶没有红花的枯梗残荷)E(是为表现两者的残缺美,越是摧毁越美丽)
2 写三四月间的出水绿叶和五六月间新绽红荷的色彩鲜艳之美为下铺垫,突出(或“衬托”)了十月残荷桔梗、败叶的独特之美。
3 ①背景,以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为独特背景;②精神(情操),荷虽残,志不残,桔梗、败叶、黑莲蓬依然在空中高擎;③图案,残荷组成的各种美丽、幽秘的图案。
篇6
二、音乐渲染,营造美的氛围
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美的氛围,为学习这首诗作好情感铺垫。接着,老师介绍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深入学习这首诗,有利于学生对诗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配乐让学生练习吟诵这首诗,更能激发起学生吟诵诗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在逐字逐句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用简笔画再现情境,用粉笔勾勒彩云、山、水、小船,学生边讲,教师边画,画面从无到有,处于变化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诗中两岸悬崖峭壁,猿声啼叫,一叶轻舟在湍急的江水中飞流直下的景象,画面静中有动,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感受画中的情,听到画外的音。活跃学生的思维,更好地理解诗句。又如学习杜甫的《绝句》,在学生明确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把想象中的画面画出来,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学生边画边想象,给画配上颜色,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优美意境。再如学习《小池》一诗,诗中初夏秀美的小荷花池,充满生机,引导学生自学,自读几遍,展开想象,画一画,可以结合生活实践用自己的经验去丰富形象,表现诗中优美的意境和活力,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起来,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自学能力得到培养,真正实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三、运用语言,领悟美的境界
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学生对"朝辞白帝彩云间"中"彩云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便组织语言,利用儿童的联想、想象,启发学生领悟美的意境,把他们带入美的境界。我对同学们说:"早晨,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射出万道金光,照在山顶的云朵上,云变成了金色、红色、桔黄色、紫色……环绕山顶,环绕着山顶上的白帝城。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老师的语言描绘,以及带着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真切的情意,激起学生的情绪,巧妙的把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又如教学杨万里的《小池》诗,在学习"树阴照水爱晴柔"时,组织语言启发学生想象:"让我们想象一下,清清的小池边,新长成的树叶连成片片树荫,树荫映照在水里,好像也非常喜爱这柔美的风光。"随着老师的描绘,学生眼前浮现出初夏小池柔美的景象,领悟初夏生机勃勃的意境。
四、充分地读,感悟美的韵律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古诗教学中,采取大声朗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更能感悟诗的韵律美。教学《绝句》时,老师提炼讲解内容,简化教学头绪,控制教师在课内的活动总量,在老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导学生,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反复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使学生在读诗的同时,感悟诗的韵律美。教学《小池》可指导学生多读,在学生感受初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勃勃生机,进而介绍杨万里的另一首写荷花的诗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比较两首诗,分别写了不同季节的荷花小池,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多读,感受诗的艺术感染力,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同时,感悟诗的和谐的韵律。积累消化,成为随时可提取的有用材料。
篇7
一、抓好油化服务
坚持“四共”方针,全力以赴搞好油化企业生产生活服务。
(一)突出保障4000万吨稳产
重点维护油田产能秩序,严厉打击偷盗油气和电力设施等违法犯罪行为;整治产能区生产环境,加大违建和占压油气管线建筑拆除力度,消除外在安全隐患;保障油田勘探开采用地,协助做好占地、补偿等相关工作,为产能建设提供强力支持。
(二)服务石化项目顺利推进
大力支持120万吨乙烯改扩建、30万吨聚丙烯二期、千万吨炼油等项目按计划推进,确保年内建成投产。积极协助企业谋划争取“十二五”重点项目,力争在扩大炼油规模、推动石化延伸增值等方面有新进展。
(三)统筹和谐矿区与现代城市同步建设
支持创业大道升级、龙南医院扩建、商厦地区综合改造,促进矿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支持矿区开展综合治理。绿化生产区,美化居住区;支持创业城、石化会战园等居住新区建设和老居住区改造,进一步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
二、抓好产业项目
深入实施“三百”行动计划,服务企业更好发展做优存量,突出产业项目建设做大增量。新建续建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367个。建好“四大基地”和棚室经济为重点的现代农业项目。推进旱田节灌和水田灌区项目,全力建好3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增膜下滴灌和喷灌110万亩,力争粮食增产10%。着力打造四季青温泉果蔬、大同青提、红岗花卉等10个特色基地。加快建设6000吨提子醋等加工项目,大力推进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农超对接等服务配套项目,扩大棚室经济综合效益。深入推进养殖方式“三进三退”,新建改建牧场和小区140个,奶牛肉牛集中饲养率提高到70%。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15%。建好立市龙头和战略新兴为重点的地方工业项目。加速推进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50万吨C综合利用等在建石化项目,谋划建设聚烯烃、合成橡胶、液态化工等延伸增值项目,拉长石化产业链条;全力推动沃尔沃乘用车生产基地项目尽快形成整车生产能力,跟进引建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启动建设低碳光伏产业园,同步开工电池切片、光伏组件、光伏发电等全产业链项目,大力推进忠旺铝材、福瑞邦生物制药、三峡风电等项目,带动战略新兴产业更快发展。全市地方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建好名企引领和高端业态为重点的服务业项目。坚持“随着城市进程走、迎着生活需求上、围着生产服务抓、跟着深度创意谋”,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新建续建服务业项目100个以上。加快建设唐人中心等城市综合体和红星美凯龙、奥特莱斯等高端名店,带动形成城市商业商务和生活服务中心区,在满足市域需求的同时提升域外辐射带动能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加快建设北国之幻城、龙凤湿地公园、阿木塔风情园等旅游项目,引进北京秦龙等旅游企业。高水平办好第五届湿地旅游文化节,旅游总收入增长30%,打造全季、全域、全业和全民旅游的新格局:加快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新华08国际石油资讯中心、黑鱼湖国际艺术村等文体项目,搞好大型场馆运营,推动发展创意设计、演出赛事、文博会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0%;加快建设金融产业园区等金融项目,使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5%;加快建设服务外包产业园,扩大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动漫设计和软件开发等高附加值业务比重,新增服务外包企业30户以上,营业收入突破80亿元。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0%。建好基础承载和产业关联为重点的园区项目。建好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为重点的科技项目。推动政研校企协同创新,努力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促进“原字号”向“产业链”、“粗加工”向“高精尖”升级,建设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抓好高新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提升科技园、孵化器、中试平台等功能,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全市转化省级以上科技成果超过100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户,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50亿元。
三、抓好城乡建设
坚持建管并重,进一步夯实市政基础。1.推进新城开发老区改造。2.推进重点工程建设。3.推进新型村镇建设。4.推进生态环境建设。5.加强现代城市管理。
四、抓好民生实事
(一)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要继续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增加民生方面的专项支出,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好百姓关注的大事、要事、急事、难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1.促进教育均衡。顺应群众期盼,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2.促进文化惠民。开展“百湖之春”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3.促进医疗优质。加快推进市妇女儿童医院、市三医院扩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乡镇和村医疗卫生条件,继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全面加强“六个对接”,深入推进与国内外名院名医合作,重点建好远程会诊系统,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4.促进保障提标。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性支付比例达到90%和70%以上。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
(二)倾力办好十件民生具体实事
一是幼儿入园。二是市民出行。三是小区环境。四是农民看病。五是大学生和退转军人就业。六是低收入群体住房。七是中小企业融资。八是社会化养老。九是物业供热管理。十是群众文化休闲。
五、抓好社会管理
(一)突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围绕“十类特殊人群”,全面推行“居住证”管理制度,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待遇。
(二)突出重点矛盾防范化解
围绕新形势下容易引发和影响社会安宁的征地拆迁、劳资矛盾、土地纠纷、文化冲突、违法犯罪、流动人口管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社会心态失衡、复杂场所整治、刑释解教人员继续教育等十个方面问题,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推进“百项服务”进社区,全面加强社区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强化互联网安全监管,依法规范网络信息传播。
(三)突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
围绕食品、药品、交通、建筑市场、消防、生产、校园、矿区等“领域”安全。着力增强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集中开展饮水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专项治理,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推进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信息化建设,提高智能化监管水平,确保社会平安和谐。
六、抓好改革开放
(一)推进重点改革
以组建文化体育旅游集团为牵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做好县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为切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放事权、创新审批方式为突破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平稳完成新一轮岗位聘用为着力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二)扩大交流合作
篇8
王冕,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出身贫寒,以画梅著称。《少年王冕》是根据清朝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片段改写的。儒,就是读书人。儒家的最高标准是什么?是成为君子。《论语》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王冕作为《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是书中少有的正面形象,堪称儒家君子的代表。课文讲述的是王冕小时候如何孝敬寡母、学画荷花的故事,表现了王冕刻苦学习的顽强意志和好学精神。
读书要读出言下之意。 “眼看三个年头过去,王冕已经十岁了。”为何在“三个年头”前面要加上“眼看”?是谁在“眼看”?看似平淡的叙述,我们用心感悟,就会感受到一个女人,丈夫去世了,年成又不好,孩子小,只能靠做针线活挣点钱供孩子读书,生活非常艰辛。王冕说在学堂“闷得慌”,他果真“闷得慌”?读到这里,我们肯定会认为王冕是为了安慰母亲,让母亲心里好受些才故意这样说假话的。并且,“闷得慌”与“还能带几本书去读”自相矛盾了。如果再用心,我们还能体会到王冕因为母亲努力挣钱来供自己读书,心生惭愧,所以觉得“闷得慌”。帮人家放牛,带几本书去读,成为王冕此时最好的选择。
母亲嘱咐王冕,每天“早出晚归”,免得让她牵挂。母亲让小王冕处处都要小心,“小心”什么呢?此处,“小心”其实是“细心”。母亲边说边“替王冕理理衣服”,慈母的形象跃然纸上。处处细心、早出晚归,这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既非常慈爱,又严格要求。好一位深明大义的慈母!
“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遇上”说明次数少,“总”告诉我们王冕每次都这样做。“舍不得吃”是为了孝敬母亲,而钱“舍不得花”却是为了“买几本旧书”,让自己成为有用的人。好一个自强不息的王冕!
因为心里踏实,日子过得快乐,还有书可读,所以“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从书中“明白了许多道理”,他明白了哪些道理,书中没写,但同学们一定通过上下文从字里行间读出来了。
阵雨后,王冕湖边观荷的一段,作者按从高到低、由远而近、时间推进、先次后主的顺序把雨后的荷花写得非常美。写文章惜字如金,而作者为什么要用大段文字写荷花呢?一是因为这是王冕学画的契机,没有荷花,就没有后面的学画;二是因为荷花恰到好处地衬托了王冕的人生、性格。《爱莲说》中写道:“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花之君子者也。”王冕的人格,正如这荷花,生机勃勃,自强不息,纯洁高尚。读课文的时候,越把这种美传达出来,越能让人感受到王冕的人格魅力。
全文约980个字,写出了王冕前后12年的生活经历,其中表现王冕自立的事情详写,人生的转折点详写,表现王冕品质的地方详写,其他地方略写或不写。文章详略得当,值得学习。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君子也如此。王冕孝敬母亲的举动,自强不息的精神时常感动着我们。“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墨梅图》中淡雅的梅花、清朗的诗句,好像至今仍散发出来自那个遥远年代伟大灵魂的淡淡芬芳。
篇9
关键词:夏花 意象 绚烂 审美共通性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12-0090-02
作者简介:尹凤芝(1962―),女,内蒙古宁城人,本科学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基础教学部部长助理,副教授。研究方向: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与实践。
张亮(1980―),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基础教学部社科教研室专职教师。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文化与文献研究。
夏季是高温多雨时节,也是花期繁盛的时节。荷花、莲花、石榴、蔷薇、芍药等鲜花在夏季争先开放。特殊的季节,繁盛的花朵,使得“夏”字和“花”字两个字合成在一起,好像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某种深刻的内质,有了更深刻的比喻义。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诗句,更使得“夏花”一词被人们广泛认同。写景用之,记人用之,“夏花”一词处处可见于当今文学作品之中,颇具美感。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花卉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中的重要意象之一,但是,我们在把“夏花”作为一个合成词进行考证的时候,却发现这个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极低。
那么,在古典文学中,“夏花”一词到底出现在哪些文章中,“夏花”意象是完全的国外审美意象,还是在古代文学中就形成了文学意义,又表达了怎样的意蕴?本文对我国古代“夏花”一词的运用进行梳理,对古典文学中“夏花”意象的审美价值做初步探究。
一、名词性“夏花”词条
夏花,作为一个独立名词概念,在唐前作品中确实很少见到。在我们查阅的文献中,见到的最早的名词性“夏花”词条应为唐代徐晶的《赠温驸马汝阳王》。
赠温驸马汝阳王
畴昔承馀论,文章幸滥推。夜陪银汉赏,朝奉桂山词。
梁邸调歌日,秦楼按舞时。登高频作赋,体物屡为诗。
连骑长楸下,浮觞曲水湄。北堂留上客,南陌送佳期。
忆昨陪临泛,于今阻宴私。再看冬雪满,三见夏花滋。
都尉朝青阁,淮王侍紫墀。宁知倦游者,华发老京师。
诗中“再看冬雪满,三见夏花滋”句,“夏花”与“冬雪”对举,成为季节象征,用这个象征来代指季节更替、岁月流逝,使得无形的时间在流失的时候有了具体的质量感。“三见夏花滋”,给人感觉一次观望就一次变化,冬日以来,三次回眸已经夏花满园了,可见时光飞转之快。作者用语虽然朴实,但是颇有深味。
此外,倪瓒《黄本中书斋为写寄傲窗图》中有“春竹罗径笋,夏花敷沼莲”句,王冕的《黄牛山》 中有“密竹先秋意,长藤过夏花”句,“夏花”均作为一个固定词语出现,与春景秋意对比,展现了颇有特征的意象形态。
二、非固定合成词中的“夏花”组合
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诗歌中出现的非固定合成词中的“夏花”组合。中国古典诗歌由于律诗对字数限制的特殊性,使得词语组合产生了多元性、朦胧性的特点,这使得词语在组合上也产生了多元解读的可能。
我们来看郭茂倩《乐府诗集・夏歌二十首》:
夏歌二十首・十二
春桃初发红,惜色恐侬摘。
朱夏花落去,谁复相寻觅。
歌中通过桃花春发夏落的对比,表现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无奈感慨。其中,“朱夏花落去”正常的语序应该为“夏,朱花落去”,夏天了,那红色的花朵却悄悄谢落了。作者灵巧地调整了修饰词的位置,使得诗句合辙押韵,更由于“朱”字移动到“夏”前,形成“朱夏”的感觉,增大了红硕颜色的修饰范围,使得读者阅读起来似乎可以感觉到整个绚烂夏天的逝去。
另外一些诗歌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组合,但是“夏花”二字组合的意义并不明显。如苏辙《收蜜蜂》中的“小窗出入旋知路,幽圃首夏花正繁。”杨万里《和仲良病中耽睡》中的“欲夏花全退,犹寒柳尚眠。”“夏花”两个字虽然形式上靠在一起,在视觉上可能给人留下“夏花”的印象,但从构词角度来看,实际上“首夏”“欲夏”关系更紧密,“夏”“花”二字并没有形成一个词,这里不再从文学意义上分析了。
在这类非固定合成词中出现的“夏花”概念,应该说还不是一个成熟的词语“夏花”,但是它内在的多义组合产生的文学效果,还是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三、有明显修饰意味的“夏花”意象词条
在为数不多的“夏花”词条中,令人惊喜的是在一些诗句中,我们看到作者有意识地对“夏花”进行修饰。如元代《闲居丛稿・卷六》中蒲道源的《德衡弟馈石榴三枚》中“遗我盘中硕果三,累累多子出包含。光摇镜面丹砂碎,冷结金茎瑞露甘。一本同胞吾有感,远条盈菊彼无堪。夏花岁岁开时节,莫忘重拈助笑谈”句,“夏花岁岁开时节”,夏天是一个多花的季节,用“夏花”作为时节讲是很有特点的,“夏花时节”有特定的文学意味。蒲道源用“岁岁开”来修饰“夏花时节”,从一个时间广度上延展了这个时节特征,给这个特定的美丽时节以余味。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修饰“夏花”的色彩,使用到的形容词是“明”这个字。如韦应物《种药》有:“阴颖夕房敛,阳条夏花明。”又如宋代朱熹的《萱草》有:“春条拥深翠,夏花明夕阴。”“明”,作为色彩解释,《词源》解释为“光明,明亮,与‘暗’相对”。《中华大字典》还有一条解释,“有光耀也”,并引用《考工记》“举之而丰则明”。可见,“明”除了明亮义外,还有鲜明的、明亮的、色彩动人的、色彩耀眼之意。韦应物专门有一首五律名字叫《夏花明》,对明亮鲜耀的夏花进行了具体描述:“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本诗从夏天浓密的树枝绿叶,鲜亮的红花写起,开篇就写出了绿树中点缀满枝红花的特点,色彩对比鲜明。颔联紧接着又写天气特点,夏日正午,太阳炎炎,灼灼如火。在这明亮如火的季节中,花朵随风翻转起舞,倒影在水中,又形成另外一个美丽明晃的倩影。这高亮度的、晃动的景象,使得作者最后收回远眺的目光,转看屋内字迹的时候,不觉感到眩晕不适,荧煌光亮满眼。“明”不单单是色彩的明亮,它是高强度的鲜丽,明晃,如火,如日,灼灼耀眼,绚烂不已。韦苏州的这首《夏花明》可以说是绚烂夏花的很好注解。
以上,我们只是单单从“夏花”作为一个词语的角度对其意象进行研究。实际上,意象的原型应该来源于生活,也只能来源于生活,作者有了对生活的强烈感受,才能发掘出意象的审美价值。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夏花”一词在古展的大致轨迹。“夏花”一词解经用之,吟诗可见。关于“夏花”意象,借助韦应物等人的诗歌,其明丽绚烂的特点被表现得很准确。“夏花”,完美而又盛大地绽放了自己的希望;“夏花”,意喻不要压抑自我的情感,意味着人生要尽兴而为。生如“夏花”之绚烂,是用诗来阐述生命,也是将生命化作了一首优美的诗,能这样理解生命无疑是一种大勇气、大智慧。
参考文献:
篇10
由于农村小学生的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有一定的局限,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扶持引领、参与调度,如何在语文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引导寻美,让学生发现美
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要从词句人手,在品尝词句中发现美。
如:教《望庐山瀑布》时,抓住“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先引导学生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用“真”而用“疑”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记忆中提调出瀑布从极高处倾泄而下的表象,脑子中出现了“真”有从天而降的图像。
接着,让学生想一想,这可能吗?这样就会理解诗人用“疑”字的原因是:“银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自己“疑”而已,体会到诗人把情景说得恍恍忽忽的,这种似假还真的写法反而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假如我们再来一个追问――诗人为什么不说“像”而说“疑”,就能让学生更进一层地想象诗人当时真实的感受,惊叹这条瀑布的奇特。因为是人感到眼前的瀑布“像”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怀疑它是从九天之上落下来的银河呢?只有反复品味,才能理解只有用“疑”才最精当,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之所在。
二、引导入境,让学生感受美
学生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又有限,往往难以直接入境。如何引导学生入境,我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1、图画入境法
如:《火烧云》描写的是夏天傍晚的自然景象。“火烧云”之所以值得描写,就在于它美而多变的色彩和形状,发人遐思,令人神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可惜从出现到变幻、消失,时间极短,不易看到。
如何再现自然美呢?我采用了“对文作画,评画学文”的方法,让学生入其境、会其情。如何作画?老师给作画提示如下:
⑴画面要分天空、地面两个层次。⑵课文提到的地面人物、动物的位置及其身上的颜色,还有天空中的“马、狗、狮”的朝向、姿势、神态、背景都要与文字相吻合。⑶课文前半部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夕照图,要发挥想象与联想,给画面添上些背景物才能表现农村风情。学生作画后,开展评画学文活动。事先选择几幅代表作贴在黑板上,让学生鉴赏,然后边读文边评画。
把画图引入语文课,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通过作画,把自然美展现出来,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把文字美和自然美联系起来,还可以培养学生想象、联想、创造能力,起着陶情益智的作用。二是通过评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2、表演入境法
如:《荷花》后部分写荷花的动态美。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组织学生表演“荷花舞”:让全体女生都饰荷花,其中一个当作者;选两个男生,分别扮蜻蜓、小鱼。学生朗读课文数遍后,进入角色,按课文情节表演。
演出完毕再回到课文,学习文中省略号。你们想想,省略了什么?可能还有哪些动物也被荷花吸引过去?它们又可能说些什么话?然后再演一遍,加上想象的哪些情节,让表演更上一层楼。学生在表演中受到美的熏陶。
3、对比入境法
比较是认识美的差异的基本手段。教学《西门豹》这类内容中含有比较因素的课文,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对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识别什么假、恶、丑,什么是真、善、美。此外,对褒此贬彼的词语的比较分析,也能培养学生鉴别美丑的能力。
三、引导想象.让学生拓展美
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常言道:“诗情画意,诗中有情,画中有意。”选入课本的诗歌和散文,正是由于充满了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才能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我们总是让学生驰骋想象的风帆,去开拓最美的意境。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有这样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两个写景的诗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韵的意境。
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我首先要求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然后具体提出三个问题:
⑴烟花三月的长江是一派怎样的景色?你注意到了吗?⑵你是怎样目送朋友远离的?朋友的船是怎样消失的?⑶当时你的心情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