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错别字范文
时间:2023-03-18 09:1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错别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然,几乎每个人都会有写错字或别字的经历。像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女士,曾给《美文》杂志题辞时将“茂”的下部分写成“戍”。备受孩子们喜爱的郑渊洁先生也有把“寒暄”误成“寒喧”、“股掌之间”误为“鼓掌之间”的时候。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无视错别字的存在。翻看小学生的作业,更是不乏这样的例子。如:将“既然”写成“即然”,“座位”写成“坐位”,写“知”时左右颠倒,“武”落笔加“撇”,“晓”头上加“点”。错别字成了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哪呢?我个人认为,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
首先,我国文字字形复杂,文字?盗烤?人,比较常用的《新华字典》就有10000多个汉字,且有很多形近字,如:“己、已、巳”,汉字的这些特征给学生增加了难度。其次,社会用语中的不规范现象,如:好记星在书包上印制的“敏而镐学”的字样,就故意将“敏而好学”印制成“敏而镐学”。这些现象遍布在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中,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
二、主观因素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缺乏端正的态度,识字、写字时粗枝大叶
学生在写字时,要么添加笔画,造成画蛇添足,要么删减笔画,造成肢体不全。如“纸”下面加点,而“低”却少了一点。再如写“暖”字,把“日”写成“目”或将右偏旁写作“爱”。
2.受遗忘定势等心理因素影响
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人类记忆进行系统实验,得出记忆的保持规律,进而绘制出来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任何人的记忆都会遗忘,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72%。
3.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知识储备有限,直接经验较少,这就导致经常误用同音字,混淆形近字
在普通话中,有1000多个单音节同音字。如果不计声调,汉字仅有418个音节,每个音节平均有同音异形常用字733个,存在一字多音(调)、一音多字的现象。例如,“纪念―纪年”“业绩―业迹”等。
(二)教师层面
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前奏,又是基础保障。中国汉字是表意文字,如果学生全面地掌握一个字的音、形、义,怎么能够保证精准地运用书写这个字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字的造字方法、演变规律,根据字的构成特点把字的音、形、义诠释清楚。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在低段教学中没有扎实地进行识字教学,在中高段教学中偏重于句、段、篇的教学,揠苗助长,舍本逐末,这也是造成学生写错别字的一大原因。
三、对应策略
(一)从思想上重视
识字、写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只有让学生充分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汉字的精髓,体会正确、规范的书写在人类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识字和写字。这是写好字的根本所在。
(二)从方法上指导
首先,引领学生做好第一次的书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写字质量。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因此,不论年级高低,教师都应在课堂上给学生示范、指导书写,保证孩子们第一次就把字写正确。
其次,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充分运用中国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做好识字教学。例如,用“冫”做偏旁的字大都和冰有关,如冻、冷、凉、凝等字;用“氵”做偏旁的汉字,则大都和水有关,如江、河、湖、海、洋;带“心”部的大多和人的内心活动有关,如,惊、愁、忧、患等;月字旁的字大都和身体有关,如;脸、腿、脚、肝等。
(三)整理错字、别字集,反复巩固
篇2
方和清退休前是武汉市新洲一中语文高级教师,是当代中国书画润格评估中心评定的一级书法师,是世界书画艺术名人团体和国际金鑫文化企业集团协助吸纳的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理事。他在编书过程中,曾多次病危,但仍以顽强的毅力,拖11年病体,举全家之力,终于完成此书的出版。我作为他的同事,被其执着和忘我的精神所感动,倾慕之情油然而生,虽笔不生辉,但愿撰数言,以飨读者。
方和清在教初中语文的时候,经常为纠正学生的错别字大伤脑筋。有的学生在作文中错别字连篇,特别是屡纠而不正。有的错别字,使文句产生歧义,令人啼笑皆非。他的同事们也都感到,在学生中纠正错别字的难度非常大。
方和清把学生错别字的现象看在眼里,把语文教师期待有一本纠正错别字工具书的呼声记在心里。出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老方萌发了自己编著一本纠正错别字工具书的念头。
57岁那年方和清虽然久病缠身,但写书的愿望去日渐强烈,并给书定名《请写规范字》,还初步构思了3个二级标题,但由于他病情加重,一直未能动笔。
1999年秋,在病榻上熬过了3年的方和清到了花甲之年。学校领导给他送来光荣退休证,并安慰他说:“方老师,您是书画艺术家,自古书画艺人都长寿,您要静心养病,保重身体。”校领导们的安慰和鼓励,使老方的精神为之一振,他撑着坐了起来说:“我虽然现在身体每况愈下,但决心在有生之年,完成《请写规范字》这本书!”校领导听了十分感动地说:“预祝您老能完成这本有多种功能的语文教科书,但请您务必以保重身体为先,顺其自然,不要强求。”老方回道:“感谢领导的鼓励和关心,一定不负厚望。”
家人送走了校领导后,老方就挣扎着下了病榻,开始了收集错别字、整理出版《请写规范字》的浩繁工程。他搜集了大量的非规范字,一遍又一遍地整理、筛选,分门别类地排列组合,并用表格对比的方法,将正确的字逐一注音。太忙时,全家上阵,人人动手:老伴帮忙查字典、词典,核对汉语拼音,为每个错别字下面打黑点,以标明正误;小儿子帮忙一笔一划地在电脑上制作错别字和按规律排序。编写过程中,因极易出现差错,所以,前后反复修改了10多次。
一天,老方的一组别字稿子不见了。他心里一急,昏倒在地,家人急忙叫来救护车。他苏醒时,一看自己躺在担架上,连忙摇手制止,并吃力地说:“不能去医院,去了医院,书就完了。”老伴哭着说:“不去,命就完了!”老方说:“只要命没完,就要把书编完。”
2005年,老方再次病发。但他意志坚强,一方面轻微运动加理疗,维持生命体征,一方面抓紧编排整理3700例错别字的书稿。
我在采访方老师的小儿子方松的时候,曾经问他:“方老师写书,你们全家集体上阵,一定影响到你们家里的生活,是吗?”方松回答说:“3700个错别字,从收集到整理,从补充到排列,从筛选到核定,其工作量可想而知。我们一家人11年来,朝如斯、夕如斯地听从爸爸的安排,叫怎么干,就怎么干,按进度情况,该怎么干,就怎么干。全家人没日没夜、没餐没顿、没年没月地做这件事。要说影响,那就是我们在十一年中,没过一个正常的春节,没有按习俗祭奠祖先和款待亲友。”
从小方的回答中,我看到了一个老教育科研工作者严谨治家的高尚风范,看到了这个家庭的优秀,这个家庭优秀离不开家里各个成员的支持,如果儿子不协作,老伴不帮忙,不要说《请写规范字》早已流产,恐怕连方老师的性命也早没了。
就因为一家人为了实现方老师的夙愿,一方面积极、真诚而又有效地帮助方老师收集整理资料,另一方面也从不放弃为方老师医治疾病,才使得《请写规范字――纠正常见非规范字3700例》得以顺利出版。该书分为常见错字勘正、常见词语别字勘正、常见成语别字勘正三大部分加书写规范字自测题的附录,由华中师大出版社出版,总计168页码,面向全国发行。
篇3
调查地点:潮州市黄冈镇
调查对象:广告招牌
调查材料分析:
今天,我和几个同学,为了调查,特地买了几张车票,从天河来到了黄冈。这里风土人情不错!零食也好吃!但美中不足是,我们发现这里有很多错别字:
1、部分人喜欢把我们的中国汉字写成卡通字体,比如:这里有一家“亚泰”手机店,把亚泰的“亚”字就写成了卡通字。
2、一些招牌居然写了简化字,如:这里有一家快餐店,餐字就被写成了“贞”字。更可笑的是,一家摆地摊的水果,“榴莲”的“榴”写成了“留”。
3、这是常见的错别字:这里有家水壶的,吧水壶的“壶”写成了“虚”,这家人可真粗心啊!
调查建议:
我们希望黄冈镇居民要控制自己的错别字发生,注意自己的错别字,不要太粗心。我们全体调查小组人员,希望下次来黄冈旅行时,不再看见错别字。因为这是在糟蹋我们的祖国文字。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错别字;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26-0034-0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练习册、作文、试卷时,感到头痛的问题之一是经常有学生写错别字。尽管老师不断地订正学生的错别字,可是下一回,或者过不了多久,订正过的错别字又跑回来“捣乱”了。
一、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
小学生常写错别字,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教师对纠正错别字的意义认识不足,对其教法缺乏研究;二是学生学得马虎,不了解字的音形义,对写错别字的危害也认识不足。
小学生年纪小,有意注意时间十分有限,不大可能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写字训练;其知觉也较笼统,识字只能记住字的大致轮廓,对于字的细微部分,如果没有老师的提醒或强化训练,则往往容易忽略,或者与形近字产生混淆,以致写字时出现错字或别字。例如,老师强调,“柳”字中“卯”不可少一撇,学生记住了,“柳”写正确了,可当学到“迎”字时,他们却产生了混淆,把不忘一撇的“柳”字中的“卯”错写到“迎”字的走之里边了;又如,常将自己的“己”写成已经的“已”。
二、纠正方法及策略
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怎样能够省时省力而高效呢?
(一)提高认识
教师首先要提高引导学生纠正错别字意义的认识,要以规范、扎实的识字教学为基础,加强纠正错别字教学。如可给学生讲写错别字产生笑话和严重后果的故事,使他们充分认识写错别字的危害;也要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细心辨认,遇到疑难字勤查字典、勤问老师或同学的良好习惯。
(二)有预见性
在生字教学中,对易错易混字要有预见,一开始就强化学生认记,加深印象,从而降低学生写错别字的概率。
例如,教学生写“鼻”字,为了防止学生把下面部分写成“弄”字底“廾”。就要把这一点作为教学重点。先用熟字帮助记忆:“自”字头下面加“田”,再用彩色粉笔写“丌”底,利用色彩引起学生注意,刺激学生的记忆。这样不但能增加学生识字的情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字形的初始印象,能有效提高识字的准确性。
(三)分清偏旁
要让学生了解,汉字中大多是形声字,应该从它的声符和意符中,了解读音和含义。
例如,“礻”是“示”的变形,凡同礼仪、祭祀有关的字都是“礻”旁:“福”“神”“祖”“社”等;“衤”是“衣”的变形,凡同衣服有关的都是“衤”旁:“衫”“裤”“裙”“袖”“被”“裙”等;“日”字旁与太阳有关,“目”字旁与眼睛有关,因而“晴天”不能写成“睛天”,“眼睛”不能写成“眼晴”。
(四)记少知多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同类字作一些排列、比较、分析,采用“记住小数,推知多数”的办法,帮助记忆。例如,“ 廴”旁与“ 辶”旁,“十”旁与“ 忄”旁学生很容易混淆,把它们排列起来:
廴:建、廷、延 十:协、博
辶:远、近、这…… 忄:快、慢、情……
由于“ 廴”旁与“十”旁的字比较少,“辶”旁与“忄”旁的字比较多,只要记住“建、廷、延”及“博、协”等少数字,“辶”旁及“忄”旁的多数字就可以掌握了。
(五)利用口诀
字谜、口诀、顺口溜、儿歌等幽默风趣、简单易记,符合学生好奇的特点,对学生识记那些比较难记的字很合适。
例如,在教学“京”字时,用猜谜语的形式呈现,先出现谜面:“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小字来帮忙”;在教学生学习“柜”字时,根据部件编出一个字谜“好大一棵树”,让学生猜一猜谜底;教学“己”、“已”、“巳”三个字时,可编出口诀“自‘己’不出头,‘已’经半出头,‘巳’时封上口”;在教学生字“裕”字时,可编一句口诀“有衣穿,有饭吃,生活就富裕”;教学“碧”字,可边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边编有趣的顺口溜“王和尚,白和尚,并排坐在石头上”等。
(六)分清字形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大量形近字的出现,学生往往容易把一些形近字认错、写错。如学了“放”再写“游”字时,经常把“游”字的右边写成“放”。这是由于比较牢固的旧知识干扰了巩固程度不够的新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彩色粉笔,把容易相混的部分标出来,比较异同。通过字形的比较,加深对字的印象。如“己(jǐ)”“已(yǐ)”“巳(sì)”,“戍(shù)”“戌(xū)”“戊(wù)”,“仓”“仑”等。
也可采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加深印象。如教学“囚”字时可告诉学生:“囚”字的大口框像围墙,围墙里关着人就是“囚”。又如教学“兽”字,教师不妨告诉学生:把“兽”字头上的两点想像成兽角,“田”当作兽脸,“一”可想像为胡须,下面则是一张嘴――“口”。
对那些结构复杂,写起来比较容易出差错的字,可用分解组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弄清它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是按怎样的方法构成的。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分解,也可以从部分到整体组合。如把“赢”拆成“亡”、“口”、“月”、“贝”、“凡”五个部件,再组合,告诉学生,分解和组合时,这些字的各个部分不能移位、改向。
(七)形义结合
有些字学生常常写错,是因为不理解这些字的字义造成的。最常见的是同音字互相替代而产生的别字就属于这种情况,如“墓”和“暮”及“幕”、“在”和“再”、“得”和“的”、“练”和“炼”等。要掌握这些字,就必须让学生先把字义弄清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识字教学的一开始,就要强调字形的差异,让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
对有些同音又形近的字,更要引导学生从字义上去辨别,如“炼”和“练”,“炼”是“火”旁,本义是用火烧制,比喻为对人身体和意志的考验、提高,因而“锻炼”、“提炼”、“磨炼”,必须用“炼”。“练”是“纟”旁,本义是把绳、麻或布帛煮得柔软洁白,练过的布帛,多指洁白的熟绢,引申为熟练、多次,因而,“练习”、“训练”“熟练”就要用“练”。
成语中的错别字,有的也是由于学生不明白字义而造成的,如“不胜枚举”的“枚”字,应向学生解释“枚”是一个量词,相当于“个”的意思,这个成语原意为“不能一个个列举出来”。这样一解释,学生就不会将“不胜枚举”,误写为“不胜没举”或“不胜每举”了。
(八)集中消灭
把学生作业、作文、试卷中的错别字,收集整理出来,分批集中,写在学习园地里或用纸打印出来,叫学生集体辨认、订正,或将错别字夹在句子里,叫学生改正。
篇5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范文一
一、调查时间:20xx年x月x日上午
二、调查地点:中原路
三、调查对象:路两边的商店
四、调查方法:实地观察
五、调查人:xx
六、调查报告:
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错别字,乱用错别字的现象真的是五花八门。比如:某热水器专卖店门头上写着随心所浴服装店门前写着衣衣不舍往前走,我又发现了一个小餐馆叫开心食刻理发店门头上写着今日说发药店里的广告更让人哭笑不得,明明是刻不容缓,被他们说成了咳不容缓。
我觉得:虽然浴和欲、衣和依、时和食、法和发、刻和咳是同音,但意思完全不同,用错了说不定就会闹出一个大笑话,让人笑掉大牙,可是一些商家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谋取私利,还是在写的时候故意滥用,这样给我们小孩子带来很多误解和麻烦。
调查后,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某些商家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误导大家,因为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爱汉字就是爱自己的祖国,希望大家加强对错别字危害性的认识,正确使用汉字,为我们中国的文化锦上添花。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范文二
一、调查目的:原先,我就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错别字,正好借此机会,来调查错别字发生的规律。
二、调查时间:20xx年x月25、26日
三、调查对象:街边、作业中等。
四、调查方法:实地走访、翻阅作业等。
五、调查内容:
(一)情况分析
1、的地得分不清
这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我的《克雷洛夫寓言》中写道:那根骨头不偏不倚的卡在了狼的喉咙里。你瞧,书上都会打印错,那么,我们就更不用说了。一些同学也经常将这三个字混淆。
2、形近字
如,我作业本上写的,币变成了巾,啄木鸟的啄少了一点,而追逐的逐却奇迹般地多了一点
3、谐音字
这很多见哦,我拿我小时候的作文本上例子来说吧。倾盆大雨写成了清盆大与,老师在旁标注道真是个错别字大王啊。看完后,我不禁哈哈大笑。
4、形近又音近
如辩、辫、辨。辩是争辩的意思,所以是言字在中间;辫是辫子的意思,所以中间是绞丝旁;辨是分辨的意思,所以里面既不是言字旁,也不是绞丝旁,而是一点一撇。
5、既形近,又音近,还意近
如漂和飘,就是既形近,又音近,还意近的一组。漂有三点水,所以要在水里漂而飘的偏旁是风,所以必须在空气里飘。
(二)解决方法
1、采用口诀助记
可采用背熟口诀的办法掌握的、地、得用法: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2、认真仔细书写
在写字时一定要认真仔细,特别是要防止写成形近字、谐音字等。
3、真正理解意思
对于形近、音近、意近等字词,要真正理解意思,注重从词义的掌握上来加以区分。
4、坚持反复练习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平时要多查字典勤翻书,用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够熟练掌握了。
六、总结
汉字,是中华之魂,它见证了中华五千年之演变,同中华之历史一同兴衰,书写了中华之情、之美。但是,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汉字书写练习逐步减少,以致人们经常写错别字,有的还利用错别字来做广告。让我们行动起来,规范使用汉字,努力避免错别字出现,为维护汉字之美作出贡献。
街头错别字调查报告范文三
调查人:***
调查报告内容及结果:
我来到了一条干净整洁的黄甫街上。看见一个小吃店门前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店里各种食品的名字,而写到馄饨的时候,竟然写成了馄炖,可真有趣。又走了一会儿,一个大约五平方米大的招牌上十分醒目地把安装写成了按装,这样明显的错误竟然没有人发现,他们真对不起造字的老祖宗。
就在旁边一个大木板上用刷子写了几个醒目的大字:批发零售方便代,我看之后直想笑,代和袋差别够大了,可真够怪呀!在名气很大的小辣椒火锅门前我又发现了一个错别字,上面本来应该写黄甫路第三分店,上面却意外写着黄埔路第三分店,又在一家优雅饭店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店招工一名,差点把我大牙笑掉,本字都能写错,文化也太低了吧。
就在回去的路上我看见一个布专卖店叫大浪淘沙下面却清清楚楚地写着大浪淘纱国际连锁,我吃了一惊,国际连锁店的大招牌上都有错别字,看来现在的电脑对于错别字也看不严啊!
导致出现错字的原因应该有这样几点:
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写了不检查。我想只要把这几点消灭,错字应该不会出现,或者出现了也是很少很少。
篇6
【关键词】信息化;错别字现象;习惯; 网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着特征,并逐步向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它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如我们本文中将要谈到的错别字现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错别字并不陌生,然而,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后,错别字现象却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一、 信息化 时代 的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和表现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电脑除了出现在办公地点和公共娱乐场所外,也开始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品。电脑为无数文人墨客开启了方便之门,同时也让更多的初学书生“染”上了不良之习。为了方便,很多人不再摆弄笔墨,一挥而就,而是端坐在电脑前奋笔疾书。 目前 ,市场上的中文处理软件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其基本特点是使汉字输入变得十分简便,然而,“电脑”也会“写”错别字,即中文处理软件提供的常用词组(并非用户自己手工造词)中也存在错别字,如:在智能abc输人法中将“裁”误为“栽”,当用户正确输人词组时,只会出现“制栽”而不会出现“制裁”。在五笔字型状态下,出现了“渡假”这样的非规范词组。电脑出错暂且归因于输入软件的 问题 ,如果电视、广告、街头宣传栏中出现错别字,我们不得不归结于人类的主观因素。
电视是 现代 化的大众传媒,每天有亿万观众在注视着它。它强大的宣传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同样,它的每一处失误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人们看电视是为了感受小小荧屏所展示的七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倘若字幕冷不丁的冒出一些错别字来,真是大煞风景,犹如在景色秀丽的公园里,突然见到杂乱的生活垃圾,是那样刺眼伤目,使人十分遗憾。广告的宣传作用大家有目共睹,然而,在欣赏一些经典作品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一些广告的负面影响。在市场上,一些广告为了达到让人们对产品印象深刻的目的,很不负责任地随便改写一些词语,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比如有的广告,把涂料说成是“好色之涂(徒)”;把冰箱说成是“制冷鲜(先)锋”;宣传治咳嗽的药就说“咳(刻)不容缓”;宣传酒的好喝,就用“天尝(长)地酒”;宣传摩托车好骑,就用“骑(其)乐无穷”;宣传一种火蚊药,就用“默默无蚊(闻)”;宣传浴池开业,就写成“随心所浴(欲)”;有的报纸专栏,起了个“漫步(不)经心”的名字……借谐音乱用成语、常用语儿乎成了许多商家广告词的主要修辞手段。有语言专家认为,商家“篡改”成语、常用语所产生的语意歧义,已对学生们的语文学习造成事实上的误导。街头宣传栏中的错别字更是比比皆是,在这就不一一列举。
在上面的论述过程中,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些错别字出现的病因和一些错别字市场出现的场所。倘若我们概括来讲,可以对这些错别字的表现形式做一个简单的归类。(1)为了写作方便,随意使用相近的笔画较少的字词。如在农贸市场,我们经常看到“鸡蛋”成了“鸡旦”,“青菜”成了“青才”,“家禽”写成“家芹”等。(2)知识结构不牢固,误用、滥用成语或短语。在报刊杂志中,我们时常看到“再接再厉”中的“厉”错写成“励”,“墨守成规”中的“墨”错写成“默”等。(3)大量新词汇涌入,混淆人们的视线。新词汇主要表现在口头上和娱乐新闻的报道中,一般关注的人比较“内行”,还不至于造成重大的错误。(4)对字形记忆模糊,笔下误。如“黄梁美梦”中的“梁”经常有人写成“粱”,“脍炙人口”的“炙”写成“灸”。
二、一分为二的看待信息化时代的错别字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错别字一直是大家的“公敌”,是公众一致排斥的对象。尽管如此,错别字还是照常“横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样一个千变万化的信息时代,我们如何看待错别字现象,如何给予它一个合理的评价?
错别字出现,不是人们的主观意愿随时随地都可以决定得了的,它是受特殊环境的制约(当然,一些可以避免而没有避免的错别字,我们不能归于此类)。如在一些市贸集市上,许多能够把“鸡蛋”写成“鸡旦”的人,一可能是这个人想图方便,另外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他知识水平确实不够用。电脑出错,很多时候都是受技术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在电脑刚刚引进
另外,平时注意对复习已学过的字词和短语,最好能频繁使用,加深理解。前苏联著名心 理学 家巴甫洛夫在进行条件反射实验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每分钟节拍器敲30下的同时给小狗吃肉饼.这样反复儿次之后,即30响的节拍器产生条件反射,而对每分钟40响的节拍器不再发生条件反射了。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分化”。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原来,我们做作业的过程,从条件反射 理论 的角度看,也是个复杂的连锁条件的反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对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掌握不牢固,则在书写中就难免出现泛化现象;想写“自己”,结果写成“自已”;想写“如火如荼”,却写成了“如火如茶”,甚至把“宽大’,写成“宽太”等等。为了防止条件反射的泛化,即赶走错别字,就要对容易混淆的字、词强化训练,多种形式的练习,使每个字的音、形、义二者在人脑皮层上形成的联系达到非常牢固的程度,这样,音、形、义二者之间的联系就自动化了,在书写时就可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而不会张冠李戴、阴错阳差了。此外,还要提高认识,加强防范意识,注意 总结 ,出现错误的时候,要及时纠正,不可得过且过。只有这样,初学者才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以后的深入 学习 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对专门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要从每个词的字、形、意三个方面下功夫
要想避免写错别字,首先是要勤查字典,勤问他人,平时仔细观察,用心体会;其次是应从汉字本身入手,寻找一些辨认的 方法 ,常见的方法有:
1.注意字形。有些形似字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形声字.要注意辨析不同形旁的意义。如“狐、孤、弧”这几个字的声旁相同。“狐”的形旁是“犬”,用“犬”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兽类有联系,狐狸属于兽类。“孤”的形旁是“子”,用“子”作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小孩有联系,孤儿是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孩子。“弧”的形旁是”弓”,用“弓”做形旁的字,原义一般同弓箭有联系,“弧”的原义是木。弓,引申作圆周的一段讲。了解这几个形旁的意义.这几个字就不会写错用错了。另外,有此形似字、笔画很相近,如“盲、育、睑、脸、灸、炙、戊、戊、戍、戎、戒”等。
2.注意字音。形此同声旁的形声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因此,可以用声旁来纠正错别字。如用“段”作声旁的字,一般读duan,如“锻、锻、缎”等。用“段”作声旁的字,韵母一般有ia,如“假、遐、霞、暇、瑕”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滥用同音字和近音字,也就是把两个字形不同而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互为混用。如“世外桃源”的“源”与“花园”的“园”。“艰难困苦”的“艰”与“坚持”的“坚”,“迫不及待”的“及”与“紧急”的“急”等。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平时的使用中应该注意辨记它们的用法。
3.注意字义。用错字主要是由于不了解和不掌握字义而引起的。如“颗粒归仓”的“颗”常有人写成“棵’,这就是因为对这两个字的意义分不清楚。“颗”从页”、“果”声。原义是小头,引申作量词用。指形圆或粒状的东西。如"一颗红心”、“一颗珠子”等;“棵”也是形声字,从“木”、“果”声,作量词用,指植物,如“一棵树”,“两棵白菜”等。粮食是粒状的,所以用“颗”不用“棵”。了解了字义就不会把“树梢”写成“树稍”、把“草稿”写成“草搞”、把“贷款”写成“代款”了。有些词,通用的是引申义,原义已经不用了,要了解词的原义,才能辨清到底错在什么地方。如“提纲”误作“题纲”,“贡献”误作“供献”,“规矩”误作“规距”。还有的成语来自古代的寓言或 历史 故事,如“滥竿充数”、“班门弄斧”、“为虎作怅”、“暴殄天物”等。如果知道它的出处,就不会把“滥竽”写成“烂芋”、把“班门”写成“搬门”、把“怅”写成“帐”、把“殄”写成“珍”了。因此,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员在平常的 应用 习中,应从字的形、音、义三个方面入手,辨清字形、字音,吃透词义,并能准确运用汉字,是消灭错别字的一条有效途径。每一位文字工作者要以极强的责任心对待工作,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汉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差错率降到最低,逐步有效地纠正乃至消灭错别字。 参考 文献
[1]杜维东.错别字辨析手册[m].北京: 现代 出版社,1996.
篇7
考查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能力层级虽为A级,得分率却不高。当然,汉字书写正确,要靠平时的积累识记,但高考并非词语默写,而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考生对错别字的识别能力。这种考查方式,无疑降低了难度,其中是有技巧可循的。下面结合近几年高考错别字考查中出现的词语,简要说明识别错别字的策略。
一、 利用词素的对应关系识别
许多词语的结构是并列关系,词素之间形成对应关系。利用词素的对应关系,是识别错别字的有效方法。先看下面高考中出现的词语:
好高鹜远、兴高彩烈、一张一驰、怨天忧人、纷至踏来、蘖根祸种、插科打浑
上述几个词语都是并列关系,都有错别字。“鹜”与“好”对应,当用表“追求”的“骛”;“彩”与“兴”对应,当用表“神色”的“采”;“驰”与“张”对应,当用表“松开”的“弛”;“怨”与“忧”对应,当用表“怨恨”的“尤”;“踏”与“纷”对应,当用表“多而重复”的“沓”;“蘖”与“祸”对应,当用表“最恶”的“孽”; “科”指古戏曲中角色表演的动作,“浑”表示水污浊不清, 显然“浑”与“科”不能对应,当用表“在古戏曲中开玩笑”的“诨”。
再看下面高考中出现的词语:
轻歌曼舞、源远流长、山清水秀、愤世嫉俗、旁征博引、珠联璧合、峨冠博带、遐思迩想
上述几个词语也构成并列关系,没有错别字。与“轻”对应的“曼”,不能误作“慢”;与“流”对应的“源”,不能误作“渊”;与“秀”对应的“清”,不能误作“青”;与“愤”对应的“嫉”,不能误作“疾”;与“引”对应的“征”,不能误作“证”;与“珠”对应的“璧”,不能误作“壁”;与“冠”对应的“带”,不能误作“戴”;与“迩”对应的“遐”,不能误作“暇”。
二、 依据词素的含义代入验证
把平时积累掌握的词素本身的含义,代入构成的词语中验证,看是否适合词语的表意要求,有时就能够很明显地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如高考中的下述词语:
有志者事竞成、拌脚石、国藉、惦量、凋蔽、气冲宵汉、贪脏枉法
“竞”是“竞争”的意思,而“竟”是“终于”的意思,应为“竟”;“拌”是“搅和、争吵”的意思,而“绊”是“挡住或缠住,使跌倒或行走不便”的意思,应为“绊”;“藉”是“垫、借”的意思,而“籍”有“书籍、籍贯”的意思,应为“籍”;“惦”是“挂念”的意思,而“掂”有“估量东西轻重”的意思,应为“掂”;“蔽”是“遮掩、掩盖”的意思,而“敝”有“破败”的意思,应为“敝”;“宵”是“夜”的意思,而“霄”指“云霄、天空”,应为“霄”;“脏”从“月”,表“不干净或内脏”,“赃”从“贝”,指“贪污受贿或偷窃所得财物”,应为“赃”。
三、 联想词语的含义判断
从词语本身的含义出发,推断构成词语词素的字形,也能够有效地查处词语中是否有错别字。如高考中的下述词语:
毛骨耸然、穿流不息、不径而走、一愁莫展、人情事故、百战不殆、责无旁代
毛骨耸然,意思是见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感觉恐惧;“耸”是高或引人注意,应为“悚”(害怕)。穿流不息,意思是像河流那样不停流淌,形容人或车、船来往不断;“穿”不合词义,应为“川”(河流)。不径而走,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走,常指消息不待张扬就迅速传播开来;“径”指小路,应为“胫”(小腿)。一愁莫展,意思是一个筹码也摆不开,没有一点办法;“愁”是忧虑,应为“筹”(筹码、谋划)。人情事故,意思是为人处世的经验、道理;“事故”指意外灾祸,应为“世故”(处世经验)。百战不殆,意思是多次作战也没有危险情况发生;“怠”是松懈,应为“殆”(危险)。责无旁代,意思是责任不能往别处推,自己理所当然地应当把责任承担起来;“代”是代替,应为“贷”(推卸)。
四、 借助词语的来源推断
词语的形成往往凝结着浓郁的文化风俗,有些词语来源于古代书籍或寓言故事并附带着生动有趣的故事,若能记住其出处或故事大意并结合词义辨别,就能够查处词语中是否有错别字。如高考中的下述词语:
默守成规、世外桃园、再接再历、针贬时弊、名列前矛、黄梁美梦
默守成规,与墨子有关,战国时的墨翟以善于守城著名,后因称善守者为墨守;应为“墨”,不能误作“默”。世外桃园,与陶渊明有关,他曾写下闻名的《桃花源记》;应为“源”,不能误作“园”。再接再历,来源于古代斗鸡游戏中的一个常见行为:为了使自己的斗鸡获胜,每次接斗时,都要在磨刀石上磨斗鸡的嘴喙,使它锋利;应为“砺”,现写作“厉”,不能误作“历”或“励”。针贬时弊,与古时中医治病的石针有关,应为“砭”,不能误作“贬”。名列前矛,古时行军时走在前面的士兵皆持茅草,遇到敌人或敌情有变化就举起茅草作信号告诉后面的部队;应为“茅”,不能误作“矛”。黄粱美梦,《枕中记》中的故事:一书生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一觉醒来,一锅小米饭还没有煮熟;应为“粱”,不能误作“梁”。
五、 明确词素的读音确定
字形的考查多是一些形近或形异而读音相同、相近的字,但也涉及到一些形近而读音不同的字。注意这一点,读准字音,有利于我们对错别字的识别。如高考中的下述词语:
戌边、气慨、繁冗拖杳、扑溯迷离、惦量、针贬时弊、贪脏枉法
篇8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教学 错别字 原因及措施
历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给历史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但新课程并不是否定基础知识,而是对基础知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历史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部分“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但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平时历史作业、学期考试以及课外拓展活动中撰写的小论文和制作的历史画报中,甚至在高考中考中,都会出现大量错别字。有的错别字贻笑大方,令人费解。频繁出现错别字让学生在考试中丢掉不少“冤枉分”,也使历史课外活动质量大打折扣,不利于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纠正学生的错别字,借以提高学生素质和考试成绩。
一、常见历史错别字的类型
分析学生常出现历史错别字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写错字,就是把字的形状写错了,写得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出的字。①增添个别笔画,如把“”写成“井岗山革命根据地”;②减少个别笔画,如“资治通鉴”写成“资冶通鉴”;③改变字形的部分;④改变字形的组织。
另一种情况是写别字。本来该写这个字的时候,却写了另外的字。①音别字,即音同而义不同的字,例如把“祖冲之”写成了“祖充之”,把“赵州桥”写成“赵洲桥”等;②形别字,即形近而义不同的字,把“秦始皇陵兵马俑”写成“秦始皇陵兵马桶”;③双音词的义别字,即前后两字互相交替的字,如把“达赖喇嘛”写成“喇嘛达赖”。
二、历史错别字出现的原因
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写错别字严重,咎其原因除了少量“笔误”外,一般是由汉字特点、历史课程本身、学生和教师等四方面造成的。
1.汉字本身特点。我国汉字的数量多,形状结构纷繁复杂,比较难写、难记、难认,稍不留意就会写错,这客观上导致了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错别字的产生。
2.历史课程本身的因素。在历史知识的大量的历史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有许多生僻难写的字,甚至有的是古读音古写法。《世界历史》中大部分人物和地点等基础知识都是音译而来,没有太多内在联系,写起来难度很大。
3.学生粗心大意或基本功不扎实造成的。有的学生对使用文字态度不端正,认识不足,认为写错别字是小事一桩,多一笔少一笔都没有关系,反正人家猜得到,能“意会”;在不会写或不清楚写的情况下,不请教别人也不查字典,粗枝大叶、草率从事,以致习惯成自然,积习难改,历史考试时也就信手涂鸦。
4.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板书也是原因之一。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往往过分追求“过程”,忽视基础知识的讲授,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板书,学生只是听听而已。课程改革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这种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善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实现教学人机互动,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时代要求,但有的教师过分追求课件的华丽,忽视历史知识本身,学生只是看看而已。新课程背景下,在学习过程中重视活动的作用,但在五花八门的历史活动中,学生只是说说而已。虽然电脑能够实现板书,但由于电脑所显示的信息随着下一个信息的出现而消失,加之课件的容量大,学生往往来不及记录或记忆。
三、历史教学中纠正学生错别字的对策
纠正历史错别字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心理学原理表明,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不是单一的心理过程,而是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彼此紧密联系的统一过程。当错别字作为一种表象储存在人脑中形成记忆时,要想纠正它就很困难了,因为它已经“根深蒂固”,只有运用强烈的刺激方式,从汉字的形、音、义等方面入手,将错“根”挖掘,将正“根”扶植,使学生知道错字错在哪里,正字正在何处,才能在学生大脑中彻底消除错误的记忆,形成正确的新记忆。
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错别字给以纠正呢?我认为采用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1.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加以足够的重视,养成良好习惯。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消灭历史错别字的关键在于:教师重视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能够战胜学习方面的消极心理或心理障碍的能力。平时教师要强调在做作业考试时因写错别字而遭到扣分的实例。以引起学生对错别字的足够的重视。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写字习惯,坚持“四到”:一是“眼到”,注意观察方形,分析笔画,掌握笔顺和间架结构。二是“口到”,做到边读边写,加深印象。三是“心到”,专心书写,用心记忆。四是“手到”,遇到字形生疏或意义不明的字,勤查字典。
2.学习心理学中的认知规律表明,学生只有把所学知识纳入到自己的原有知识结构中去,才能真正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只有在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以后,才不会出现错别字。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要讲清历史知识、概念的内涵,而且要对那些关键性的字、词、概念进行辨析和比较,并提醒学生注意它们的正确写法。当然,历史教师不可能像语文教师那样去逐一纠正错别字,历史教师应把纠错的重点放在那些会改变或严重影响概念的涵义及知识的科学性、准确性的字、词、概念上。
3.在历史教学中要预防在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字词作重点讲解和板书。历史错别字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教学中缺乏预防性指导有关。要学生不写错别字首先要“防患于未然”。教师要注意积累历史基础知识中大多数学生经常出现的错别字,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能较准确地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错别字,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经验的教师会提醒学生:“这个字很难写。”“这个字与某个字差不多,要注意辨别。”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板书是学生学习书写的直接样板,教师要注意板书的示范作用,同时要督促学生勤记笔记。
4.在批改历史作业和试卷时,不要放过对错别字的指正。我在批改时,一般都会就学生写的错别字加以指正或修改,并要求学生及时订正,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以后再次重犯。同时还重视"面批"环节,通过“面批”,历史错别字可以当面给学生指出以促使其改进,同时教师可以对出现的错误加以分析、讲解、改正、叮咛,也可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5.开设“错别字集”进行纠正。这是让学生动手动脑,自我检查,自我纠正错别字的一项有趣活动。一方面让学生随时把自我感觉易写错、易混淆的难字和教师在教学中指出的容易写错的字摘录下来,另一方面把每次作业和考试中书写的错别字及时记载下来,时刻提醒自己。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发现自己平时的马虎之处,而经过动手动脑之后,对正字的记忆就会深刻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别字,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积极预防和引导,让学生尽可能减少历史错别字,以避免在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 冯长运.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叶小兵,姬秉新.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篇9
一家乌鲁木齐的公司从日本购进了一条挂面和18万元的袋子,结果在那里的工作人员发现“乌鲁木齐”写“鸟鲁木齐”使这18万元的袋子全部作废,就这样,18万元白白地损失了。
看了这则故事,许多人认为这是个天大的笑话,鸟鲁木齐,这些人愚蠢极了!可是这其中也包含着一定道理。挂面厂的人粗心大意,也许他们并不知道“鸟”和“乌”的差别,只知道是多了一点,可他们又曾想过粗心大意,办事马虎的后果。哎,他们肯定为了一时的方便,认为“鸟打字的笔画比乌少就不愿意动键盘。这是多么无聊的表现啊!我为这些人的做法而感到无比恼怒。
像这样的事的生活中比较常见。记得有一次语文测验,我只打了94.5分。我仔细检查,才发现我的作文有一个错别字,扣了一分。啊,就是错了一个字我的名次就排到了第二名。真是一分一名呀,要是我认真细心地检查,就不会出那样的差错。真是可惜啊!
篇10
关键词:预见性;规律;新颖活动
这其实是一项艰巨的教学任务,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纠正学生的错别字,但是往往同样一个字教师强调好几遍学生还是不能改正过来,尤其是一些我们经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对事物的观察比较笼统模糊,没有很好的辨别能力,不能很好地发现事物的特点、特征以及特殊之处。在他们学习识字,写字时遇到长得像的字体就有些摸不着头脑,常常张冠李戴了。比如写土地的“土”会写成“士”,里外的“外”常会写成“处”等。再就是因为急于求成。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现在社会科技如此发达,老师布置好了回家作业,他们一心想着要看动画片、玩电脑、玩游戏。还哪里有心思去好好写作业,往往就会敷衍了事,写的字都没过脑子,一个个短笔少化的字就蹦出来了。还有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是只走过程不重视结果,认为依葫芦画瓢写出来就行了。不重视笔画的顺序规则,在头脑里没有建立起书写的整体性,字与字的联系不能形成,这也就出现了很多错别字。其实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还有很多,我们应想办法不让孩子再出现这些错误。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教师在教学前要有预见性
汉字本身就是有着结构复杂的特点,它的结构差别很大,它的组成结构大约有1000个笔画还多,所以对于小学初学者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先见之明,将一些不容易记住的或者容易写错的字着重标记,找出比较适用于学生的,能够让学生一开始学就能加深印象的方法。方法有许多,比如,可以分析字形的特点,在容易写错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记出来这样学生就知道哪里是最值得注意的,写的时候就不容易写错。也可以对字体进行拆分,比如正确的“确”字,可以拆分为左“石”右“角”学生一看这两个字他们都学过,也都知道怎么写,然后写的时候将他们一组合就写出正确的“确”字喽!这样学生也会觉得这不挺简单嘛,一下就能学会写了,既带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大大提高他们写字的正确率。
二、利用汉字的规律来教会学生正确写字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细细研究你会发现很多汉字的结构特点及内涵,那么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些来教会学生正确写字。
1.了解字义
有好多学生错字都错在了同音字上面,如:“的”“得”和“地”“幕”和“暮”。因为不了解字义,所以也就举棋不定,不知道哪一个是正确的,最后只能瞎蒙一个写,错字也就这样产生了。所以要加强学生对字义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生“再”和“在”的字义时,可以这样说,“再”:(1)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有时又指多次;(2)表示重复或继续的意思。可以组成的词语有:再高点、再次等。而“在”一般表示:(1)存,居;(2)存留于某地点;关于某方面;(3)指出着重点;(4)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可以组成的词汇有:在家,在乎。这样学生理解了字义,那么在书写时就不容易写错了。
2.与学生一起挖掘汉字组成中蕴含的深意
要知道我们的汉字是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的,最终能成为唯一的写意文字是有它一定的生命力和创新性的。它完全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形和义结合,通过以来成形。这个解释学生听了一定会乐开怀,对这个解释一定有很深的印象,字也记住怎么写了,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三、多组织一些新颖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
实践证明,学生积极参与了的事情,亲身经历了,往往印象会是最深的。所以教师还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掌握更好的汉字。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办板报,让学生寻找一些由错别字引发的笑话,让学生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意识到写对字的重要性。还可以在板报一角空出一块,每天登出5个容易写错的汉字,让学生以后看见这些字就想起板报上面的字也就不会写错了,更增加孩子的识字量。
因此,对于学生的错别字,教师要重视起来,用心寻求好的方法,增强孩子意识,减少学生的错别字,为他们以后生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