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棚的那些事范文

时间:2023-03-16 22:3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草棚的那些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其实在土地还没有分产到户时,社场就已经存在了,老百姓都叫他牛房子或大场,那种景观是我们那个时代人最为深刻的记忆,二三间牛棚,一个清澈的水牛塘,还有宽阔的社场。我想社场的建立大都是在乡村的农业社成立后,早年的生产队为了庄稼收割方便,都会在靠近田地的地方建造一个宽阔的广场。早晨,队长布置工作。傍晚,社员们收工总结,都站在这个社场上。在很长的那段时间,社场上的喧嚣与繁忙一度成为人们收获与希望的汇聚中心,也是农村文化生活展示舞台。童年记忆中,卢集街向北二里地有一籽种站,院内是公社的宣传队排练室。常常有锣鼓喧天的声响从里面传出院外,回声不绝。我曾在父亲的带领下去过那里,村里的富二爷正拉着京胡,黄道山敲着大锣,演员们趁着乐器的节拍排练着一出出沙家浜,红灯记。公社会在每天晚上安排宣传队到村里的社场上演出,那时大人们都会带着孩子,挟着长凳赶到那里一睹样板戏的风采。

麦收时节天气炎热,社场上没有风,连空气也是滚烫的。而样板戏也照例排出,宣传队里的演戏花旦叫做花蓉,音色柔美,身段漂亮,是我们公社里最受关注的名人。乡里的男人们面对如此美貌的姑娘唱出的迷人音调,淳朴本分的心情已很难束缚住他们的端肃板正,委婉动人的腔调一直让他们心绪缭乱难以平静。乡下人对唱词与舞姿的好坏无心评说,只想把一天的疲惫劳动在这里换得一个宽松怡情,这种文化生活为贫瘠乡村增添了许多亮丽风景与生活激情。规范的表演标准让人觉得太累,恣意阔达的表演却能让村民们耳目一新。中国这么大,文化又那么宽广,过于呆板的衡量标准能使人感到沉闷深重,只有添几分潇洒活泼显得才有生气,才显出农村人真正文化。在这漆黑的深夜,在这旷无人迹的田野间,锣鼓齐鸣火把高举,显现着一种奔放洒脱之美,飘逸着质朴敦厚的乡村情怀。

八十年代分产到户后,每家每户为了自家的庄稼收种方便,在田野地头重新建设了很多社场。这种新建的社场着实很气派,大都由十几家合伙建成一个宽阔的广场,四方平整,广袤顺达。大场的地面全有拖拉机拉着碌碡反复滚压而成,平整光亮像一面镜子,显示着一种强韧劳动力的象征。傍晚,从原野吹来的缕缕凉风时断时续地在草垛间飘荡,淡薄的月光与广阔的田野溶成一气,让人们对草棚,粮囤,收成都产生无尽的遐想与期望。对于乡村人来说,社场只是给收获季节一个便捷的归所,建造它并不需要过分地费力劳神,更不需要修沟栽花,一切是那样平缓实在,通达宽阔。当村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看着丰收粮食的时候,立时也会想到冷清的社场必须解决的防盗问题。于是,他们在社场上的草垛边简单支砌二三根木棍,覆盖一些麦秸枯草建成一个个简易的草棚,准备留作夜晚每家来人照看粮食的临时居所。白天社场的场面十分壮观,无垠的田野间有几十台拖拉机在轰鸣;社员们或挑或扛,平板车,手推车,车水马龙。晚饭后,老人们则提着马灯带着孩子都向社场的草棚汇聚,来照看一年的收成与希望。

看场的生活枯燥又乏味,只能以闲谈作消遣,中国历史那么长,文化又是特别深远,谈资甚多,老人们也可趁此机会展示一下自已的见识与学问,从此在一个个社场上,一间间草棚里飘溢出一些古老荒蛮的故事。在无数乡野地头漫漫升起许多带有浓厚乡土文化的雾霭,这种雾霭以数十年的集聚久远气势成为农村人心中情感汇聚的核心。说来也巧老街上的王武成就在我们的社场上,他是我们村里颇具学问之人,草棚里一群孩子围成一圈,王武成坐在中间靠依在粮囤处,指着田野间一个个草垛,一圈圈坟茔讲述着一个个乡下人的故事,从他的谈吐中,我知道了三国,水浒,西游记。那些情节那些景观深深印与孩子们的脑海里,形成一页页道德启蒙篇章,孩子们自是兴趣颇浓,托着腮帮凝神静气遐想着无边无际的神话。夜间,整个原野一片漆黑,只有草棚里的马灯还亮着,与天空中的繁星遥遥相对。

篇2

家里发生了一些事,具体来说是发生了一件事,但是却被分散成了很复杂很繁琐的事情。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吧,弟弟妹妹都很高兴,然而,我却感觉不到一点高兴的意思。或许叫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从小就不喜欢家里发生这样的事情。即便那是好事情。这是爸妈计划了很久的事情,终于地,它有了落幕。只是,这样,彼此陪伴彼此的机会是不是会因此减少,我害怕!就这样,彼此之间的身体能否受的了?这种日子,再健壮的人也会有所不良反应更何况是像爸爸妈妈这种本来身体就不是那么地健壮的中年人?

真心希望爸妈可以不要因为这些繁琐的事情而心烦,好心情永远是最大的财富,也千万希望不要因为这样的事情,家里的气氛会弄得很紧张,即便家里人都不是那样的人,但,还是会有所担心。

如果又或许。人活着,空手来又空手去。我不清楚在将来的我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是否也会做出像爸爸妈妈这样的决定,但现如今的我希望,我更希望可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就当所有人眼中的不定根的草吧!何必为了其他的事情而浪费自己更多的时间和青春呢?人活着,究竟追求的是什么。一个草棚可以遮风挡雨,还是一辆单车,环游世界,风雨无阻。人活着,一生的最大追求是什么?拿着金钱往那些没有必要的东西上砸,还是拿着金钱帮助那些本该帮助且善良能看到希望的人?我真心的已经迷茫,甚至我困惑,这个问题,究竟要纠缠着我多少春秋。即便有那么一个恍惚间,我貌似明白了人活着究竟追求的是什么,过一分钟后,那个我自认为是人活着的追求,已经找不到了影子。

别累着,好心情好家人好情人,或许就是人这一生的追求了!

篇3

“嘿,兄弟!这附近有水吗?”你大汗淋漓地问一个割草人。

“你到那边山谷去吧,那里有一口井。”

穿过到处是蔓草的榛树丛,你来到了山谷。在这里,你发现断崖处有着一眼清泉;橡树的枝叶就像手掌一般,紧紧地扣在了水面上;经常会有一串串的大水泡从长满柔软青苔的水底冒出来,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你俯身喝饱了水,却懒得动弹了。因为你所在的山谷里,分外凉爽。然而放眼望向外面,在炽热阳光下的那些植物,已全然没有了生气。可是,这时候天气突然变了,怎么回事?一阵疾驰的风扫过山谷,外面听到了隆隆的声响。难道是雷吗?你走出山谷,发现天空已布满乌云,随后电光微微一闪。啊,暴风雨要来了:天空一片铅色,大地在它的笼罩下也一片黑暗。刹那间,好像到了晚上……伴随着电闪雷鸣,你一路小跑,冲进了一间干草棚中……真的是狂风骤雨啊!干草棚的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漏雨了……过了没多久,天又放晴了,暴风雨过去了。你欢快地跑了出来,贪婪地呼吸着雨后初霁的新鲜空气。四周的一切是那么美妙,万物经过大雨的洗涤后露出崭新的笑容。

现在你迎来了黄昏。天边的晚霞似火,燃烧着半个天空。夕阳西下,空气变得愈加的清新;远处被一层雾气笼罩,变得朦朦胧胧,却显得温暖而舒适;露珠夹杂着鲜红的光辉落在了广袤的大地上,使得大地上残留的一点金黄色也全部消失;颀长的橡树、低矮的灌木以及一堆堆干草垛都投射出长长的影子……太阳终于落山了,一颗星星早早地出来站岗了,在青色的天空中发出颤抖的光芒。天越来越暗了,一条条影子渐渐地淹没在黑暗之中,空气中弥漫着烟雾。是时候回去了,要回到你过夜的农舍里去。你背上枪,忘却疲惫,大步踏上回家的路……天色越来越晚,没多久,天空便像被墨汁浸泡过一般——二十步之外就已经看不清了。在黑压压的丛林上空,出现了一片光亮。那是什么?不会发生了火灾吧?哦,原来是一轮皎洁的明月。月亮笼罩着可爱的村庄,那里已经亮起了灯火……终于看到了你的屋子,透过窗子,你看到了一桌丰盛的食物,餐桌上摆着几支蜡烛,你的心头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篇4

路边的蒲公英吹起了小喇叭,有白色的,有黄色的,还有紫色的。似乎在举办一场百花吐艳的盛会。地里的油菜花更显壮观,金黄的花瓣连成一片,形成一片片金色的海洋,看上去柔柔的,又仿佛在田间铺着一块块的金色地毯。在阳光和微风吹拂的沐浴中,泛着一层层金色的浪花。让人难以回目。

枯草覆盖的山崖上间,松团脱下了白色的棉袄,证梳起了坚硬的头发,散布在山楞上的树枝,也伸出了软软的指头,仿佛用翠绿的色彩渲染过,在阳光下不停的吱吱作响。空中燕回,带着一把把凌厉的小剪刀,在蓝天白云间载歌载舞,时而降落在田边,开始啄泥筑巢。黄鹂在树丛中蹦跳,时而停在枝头放开清脆的歌喉,欢快地啼叫。牧童赶着一群群山羊散落山间,不停地蹦跳着,打闹着,显得那么无忧无

在我童年的天空下,记载着这样一副美丽的画卷。冬天的积雪在温暖的阳光里,悄悄消失了。沟渠边的草垛从容地腐于泥土中。稚嫩的生命,从中冒出,微风拂过,生机勃勃,绿影苍翠。迎春树上的灯笼,张开了大大的嘴,唤起了桃李公主灿烂的微笑,樱桃在丛林间摇曳,仿佛一簇簇粉色的蝴蝶汇聚在一起抖擞着美丽的翅膀。

路边的蒲公英吹起了小喇叭,有白色的,有黄色的,还有紫色的。似乎在举办一场百花吐艳的盛会。地里的油菜花更显壮观,金黄的花瓣连成一片,形成一片片金色的海洋,看上去柔柔的,又仿佛在田间铺着一块块的金色地毯。在阳光和微风吹拂的沐浴中,泛着一层层金色的浪花。让人难以回目。

枯草覆盖的山崖上间,松团脱下了白色的棉袄,证梳起了坚硬的头发,散布在山楞上的树枝,也伸出了软软的指头,仿佛用翠绿的色彩渲染过,在阳光下不停的吱吱作响。空中燕回,带着一把把凌厉的小剪刀,在蓝天白云间载歌载舞,时而降落在田边,开始啄泥筑巢。黄鹂在树丛中蹦跳,时而停在枝头放开清脆的歌喉,欢快地啼叫。牧童赶着一群群山羊散落山间,不停地蹦跳着,打闹着,显得那么无忧无虑。村里村外的老农,出现在田间,拿着笨拙的锄头,在松软的土地上,勾勒出一道道的沟壑,他们又开始了一年的耕耘工作。春天终于来了,大地如此清锈。

任岁月变迁,山,还是那些大山。抬头只见一片狭隘的天空,由四周那些巨大的支柱支撑而起,任凭春去春来,怎么也找不到那副画卷的影子,习惯了登上山顶,看那群峰叠峦,层层次第排挞。那里没有成群结对的游客,所以也没有漂亮的观光亭,只在山的脊梁上,留着一座座破烂的山寨。我不知道那些山寨的来历,也不曾听说那山寨里埋藏着多少混乱的故事,可见在那些艰苦朴素的年代里的村民,和那些土匪做着怎样残酷的斗争。山上没有群居之地,也没有宽敞的公路,只在山坡上散布着一些蚯蚓状的山路,依着山间的泉水汇集的小溪蔓延而上。山上没有楼阁,只有用土墙石瓦修建的小房屋,那便是村民安居乐业的根据地。虽然然现在的生活暂无大碍,然而那山村的人烟也渐渐苏散,留下的只有守着那片山地的老农,而近些年来,许多的土地都退了耕,载上了各种各样的树苗。只有少量的土地,还在归他们所有,一年里,任烈日何等巨辣,任风雨何等横行,他们谁都不愿放下手中的锄头,与山上那些野生的动物斗志斗勇,是多么让人心酸的事。

我不敢去想,数十年后的大山,会变得怎样的孤寂。而生活在那大山里的村民,又会迁往何方。精灵的年轻人,常年在外漂泊。就象我一样,四海游荡,逐渐的迁往大山以外遥远的地方安居。可是谁又会想起那些曾与前辈并肩耕耘的人们,在无声中和我们离开,躺进那古老的山泥中,而没有墓碑,没有排位,看得见的只有一堆堆乱石堆砌的石岗。

篇5

大家早上好!

孩子们,刚才,值周老师总结了大家在上一周的表现情况。上周值周的同学对自己的工作很负责,他们检查到的情况都是大家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好的地方大家当然应该坚持下去,不足的地方,更需要改进。而除了刚才朱老师提到的那些不足之外,孩子们还有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我想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这段时间,我们在巡视校园时经常发现,水龙头滴滴作响却无人问津;有些孩子接教室里的纯净水满满一杯,只喝了两口就倒掉了;食堂里每顿就餐后都会留下很多孩子们倒掉的饭菜;教室里空无一人却依旧灯火通明;垃圾桶里有一些只写了一半的本子,有只用了一小截就仍掉了的铅笔;有些孩子用来打草稿的纸都是精美的笔记本;有的孩子一个星期要花很多零花钱,随随便便一个玩具也是几十上百元钱。。。。这样的例子很多,从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里面,却看出了孩子们的铺张浪费,不懂节约。也许有的孩子会说,一杯水算得了什么,一桶水都才几块钱而已。可是你们是否知道,还有一些地方的人,为了喝上一口水,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去挑;也许有的孩子会说,几盏电灯没关有什么稀奇,一天也用不了几度电,可是你们是否知道,还有一些地方,人们还在使用油灯,蜡烛来照明;也许有的孩子会说,用点零花钱买点玩具算什么,现在爸爸妈妈有钱了,花这点钱小意思。可是你么是否知道,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他们吃不饱饭,没有衣服穿,有很多孩子因为贫困而读不了书。

我想老师刚才说到的这些情况,孩子们也应该是从电视上或者书上看到过或者还听到过,但是我不知道,你们在了解到这些情况的时候,你们心里面又是怎样想的呢?没错,在场的每一个孩子,家里的经济条件都比较好,可是你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的爸爸妈妈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也许你们浪费掉的一个本子,一支笔,一杯水,一勺饭菜,你们花掉的零花钱都不算多,但是积少成多,每个人每天都这样浪费一点,那积累起来数量该是多大啊!10块钱对孩子们来说算不了什么,随便买个汉堡也不止10块钱。可是,如果把这10块钱拿给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就意味着可以给家里买上几斤盐,可以让他们用上干净的作业本,这钱就显得是那样重要了。所以孩子们,请你们想一想,难道你们不应该改掉铺张浪费的坏毛病吗?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这种美德发扬下去。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并不是说有大楼不去住,却去住草棚,有米饭不吃去吃泡菜,而是要正确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浪费任何财物,不随便花不该花的钱,不跟别人比吃穿。我们尤其要注意节约大自然的资源,因为现在地球资源的消耗非常大,很多资源都面临着贫乏干涸的危险,如果我们不知道节约,总有一天,人类为会为自己的浪费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

篇6

在这个博物馆里,孩子们可以走上一张巨型的书桌,桌面上陈放着五英尺长的铅笔和两英尺长的回形针;他们可以登上一座三层楼房,这座房子是一个被“解剖”开的切面;他们学习编播电视新闻;脱鞋步入一座包括厨房、浴室和庭园的、地道的日本住宅;他们尝试着使用假肢、轮椅和盲人打字机;他们在超级市场的出口处收款记帐等等。孩子的梦想在这里得到了实现。

博物馆的活动适合不同年龄的儿童。欢呼雀跃的孩子们涌入博物馆大门,个个兴高采烈。可能一两分钟之后,他们才会突然发觉:“哎呀,我们这是站在一本好大好大的写字本上啊!”是的,这里还有几枚象馅饼般大小的硬币和一架像小船一般大的电话机。一个九岁的孩子望洋兴叹:“那架电话可真大呀,我怎么能把它放到耳朵上去呢!”近处有一辆微型轿车,它停放在一座真正的油泵旁边。显然,汽车只是玩具而已,可那些小司机们却煞有介事地用油泵给汽车加油。在同一间屋里,还有为刚刚学步的孩子们设计的一座城堡,这里面有滑梯、隧道、爬梯和楼塔,孩子们走进去,就象进了迷宫一样。

博物馆内最为壮观的展品便是那被“解剖”开的三层楼的房屋了。它的名字叫“爷爷奶奶的房子”。这房子有一间暴露在外的地窑;一间起居室,其间放满了古色古香的小摆设;还有厨房和三角形的阁楼。这座房子是被“切”开的,因此,参观者可以从外部观察房子的结构。此外,孩子们通过地面上的一个“入孔”,还可以看到地下的煤气管子和排水道――这些在城市街道的下面搏动着的血管。

在“奶奶的小阁楼”里,讲解员向孩子们介绍前辈的家庭用具。那些兴致勃勃的小参观者甚至可以从皮箱里扒出几件早已过时的衣裙穿戴起来,把自己打扮成故事中的人物。讲解员向一群聚精会神的城市儿童讲述着奶奶使用过的物品,然后问孩子们,在他们的小阁楼里有些什么东西。“耗子!”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另一处,孩子们可以到食品商店购物,可以走进医务室,通过“x”光观察折裂的胫骨,或细细地查看牙科大夫治疗室里的每一件器械。一旁,有一间展览室专门介绍北美印第安人的情况。屋里的一侧是一间可容纳8到10名儿童的印第安人一个部落居住过的茅草棚,另一侧则是一间现代印第安人居住的板房。

隔壁的一间展览室名为“如果你身有残疾”,它的目的是,通过向孩子们介绍残废人的困难,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培植起对残废人的体谅和关心。孩子们推动轮椅通过崎岖不平的石子路或费劲地爬上一段小斜坡;接着,他们坐在轮椅上使用普通的公共电话亭――当然,这是徒劳的。

博物馆还有一座具有150年历史的日本手艺人的住房和店铺。这座建筑是拆散后从日本京都运到波士顿,然后由博物馆特意从京都招聘来的工匠修复的。它座落在一条典型的日本式街道上,沿街的房屋都装有凹进的花格窗户。

电视演播室设在博物馆的楼上,这里有整套的电视广告设备。一个孩子操纵着电视摄像机,另外三个孩子则端坐在黄色的播音桌前,按照提示卡片播送着新闻、体育消息和天气预报。这些孩子们比许多职业播音员表现得更加有声有色的。播音桌的正前方、摄像机的下面,安装着一台监测机。通过它,孩子们可以看到自己在电视中的形象。

波士顿儿童博物馆建于1913年。在美国,它是第二家历史最久的博物馆。

篇7

发明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上,但它需要灵感触发,有人的灵感来自冷静,有的却基于激情。

由于肝中叶涉及上、下两肝中央部的管道,血管构造极其复杂,因而被称为生命“中的”,时间进入到21世纪,仍少有医生敢于涉足这一领域,但吴孟超却将上万名处于这样绝境中的病人拯救了出来。

2004年,有一位名叫田甜的湖北女孩生命垂危,原来这位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念书的她肝中叶长了个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稍有不慎,就会因血管破裂大出血而死亡。多家医院拒绝收治,正在田甜一家人感到万分绝望时,有好心人说:“上海有个吴孟超,你们找他试试吧!”因为吴孟超早在1963年就成功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肝中叶肿瘤切除手术。

田甜的手术整整做了10小时,手术最后获得成功,切除的肿瘤重达4.5公斤。五年后,田甜把自己的婚礼选在了9月24日,这个吴孟超大夫给她新生的日子。

吴孟超5岁时就和母亲一起去马来西亚,寻找在南洋谋生的父亲。1937年,爆发,他和同学将仅有的一点钱通过爱国华侨陈嘉庚捐献给延安八路军总部支持抗日。十七岁初中刚毕业,他就和另外六名同学一道回国抗日。

后来吴孟超投身医学事业,半个多世纪来,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推动了中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肝脏内部结构是一个无人知晓的迷,吴孟超意识到,要揭晓肝脏内部结构的秘密,必须建立起一个肝血管模型。于是,在一间临时搭起的草棚里,吴孟超带领着一班人日夜研究了起来。可肝血管实在太复杂了,不说找不到合适的材料,医学家们根本就无从下手。但吴孟超丝毫没有退缩之意,种种方法被提出,接着一一被否认,看似极为可行的方法,去试验却不能成功。有什么妙招,吴孟超与他的伙伴们苦苦思索着。

1959年春天,世乒赛上传来好消息,容国团进入决赛,人们都预测容国团有可能夺冠。这个消息拨动着吴孟超和同事们的心弦。吴孟超提议:大家暂停手头的工作,去观看这场比赛。容国团果然夺得中国历史上首个世界冠军,这让他们一个个热血沸腾。

这时,吴孟超不禁想起了与六名同学回国抗日时的一件事: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绕道西贡、河内,路途坎坷曲折。在经过西贡海关时,验关的法国殖民者要求吴孟超一行在护照上按手印。见同时过关的欧美旅客只需签字,吴孟超不禁问:“为什么不让我们签名?”“黄种人签什么字?你们是东亚病夫。”法国人轻蔑地说。为中华民族争气这样一个信念从此深埋心底,这件事也是他投身医疗事业的重要原因。

容国团夺得冠军是对那些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有力回击,吴孟超也要在肝脏医学上做出世界领先的业绩,想到这,不禁令他血脉贲张,肝脏血管在他眼前似乎清晰了起来。

原来,容国团获得世界冠军触发了他的灵感:把乒乓球剪碎泡入丙酮溶液,然后把溶化的胶状物质注入肝脏血管。

吴孟超成功了!一个完整的纤毫毕现的肝脏血管构架模型像珊瑚一样呈现在了世界面前。从此,吴孟超开始没日没夜地研究观察起这个模型来,短短时间内,每条血管及其走向他就烂熟于心。这让他的一柄柳叶刀快、准、稳地游走于肝脏方寸之间。熟能生巧,巧能创新,吴孟超打破肝分左右两叶的传统看法,创建“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由此发现手术后肝脏的生化代谢规律,创建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田甜的手术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且在一次手术中前所未有地实施了四次间歇性肝门阻断法。

吴孟超更是热衷于公益事业及推动医疗科学的发展,1996年,他将个人的积蓄和社会捐赠设立基金,用于鼓励和表彰科研人员。目前,基金总额已达1500万元。

篇8

金晓 开始读这篇文章,觉得有点粗俗,可是读着读着,眼泪就不自觉地往下流,这么“浅薄”的人,心里盛着的却是满满的爱!

子非 那些质朴的人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情感。他们从来不会说“爱”,但无时不刻不在诠释着爱。

编辑提示:感谢,对每一个爱着我们的人。

1

15岁之前,他有过一段锦衣玉食的日子。他的父母曾是小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伴随他成长的当然尽是些夸奖恭维的话。直到有一天夜里,检察院的人敲开了他家的门。回头看见父母惨白的脸,他隐隐约约感觉到生活从此会变个方向行驶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人们都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那一天,他放学,家门口坐着个人高马大的乡下女人。她是他的婶婶,在爷爷的葬礼上,他看到过她。

她利索地拍去身上的土,粗声大嗓地说:“小海,我是来接你的。”他一下子蹲在地上哭了起来,这些日子以来,从没有人给他个好脸色。女人扳了扳他的肩膀,说:大小伙子了,哭啥,天又没塌,有手有脚的。

他跟她来到了那个依山傍水叫北兴屯的地方,走到一间仿佛一脚就可以踢倒的低矮的草房前,她回头对他说:到家了。然后高一声低一声地喊“二丫”。他愣了,这样的房子能住人吗?草房里走出来两个人,一个是喝得有点晕头转向的叔叔,一个是又黑又瘦的女孩,松松垮垮地套着件大布衫。很显然,那是婶婶的衣服。

婶婶一到家就拎了猪食桶喂猪,骂声也跟着响起来:我要是不在家,这猪就得饿死,我嫁到你们老吴家,真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啥福没享着,还得干这种替别人擦屁股养孩子的事……

2

想母亲的时候,他就拿她跟母亲对照。她抽旱烟,一嘴大黄牙。似乎是胃不好,吃过饭,总是打嗝,几毛钱一袋的盖胃平她一把一把地吃。一家4口人挤在一个大火炕上,他很不习惯,尤其是她一沾炕,呼噜就打得山摇地动的。而母亲总是温柔浅笑,说话从来都没有大声过,就是训斥那些来家里的人,也都是微笑着,轻言细语,却让来人出了一头汗。

很快,他到邻村的中学里上学了。小城里的教学质量很好,他的成绩在村中学里自然是最好的。

接下来的暑假,她扔给他一把镰刀,说:别在家里吃闲饭,玉米地里的草都吃苗了。他第一次进入一人高的玉米地。玉米一根根枝叶相连,整片玉米地就像密不透风的蒸笼,人进去,闷得喘不过气来。她割完了三条垄,他连半条垄都没割出来,她返回来,嘴里骂:真是你们老吴家的人,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他听了,一声不吭,疯了一样抡起手里的镰刀割草。

暑假结束时,他已经像屯子里的孩子一样晒得极黑了,细细的胳膊也变得粗壮了。他照着她家里碎了半边的镜子想:或者这辈子,他就得在北兴屯当个庄稼汉吧。

接下来,平时吝啬得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的她扯出一张50元的钱给他,说:你去街上批发点冰棍回来卖,不然你下学期花啥。

他犹豫着,二丫接过钱,说:哥,我跟你去。

50元钱批了足足一袋子冰棍。他第一次背那么重而且冷的东西,背到村里,他快冻僵了。接着,他就挨家挨户去卖。那次,除了还她的50块钱,他还挣了三十多块钱,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挣到钱。只是,那钱在他兜里还没捂热,就被她要了去。看着她沾着唾沫数钱,他在心里鄙视她,从没见过这么低俗的女人。

在他眼里,她最大的爱好就是数钱,她说:等攒够了钱,我也盖它三间大瓦房,让屯子里的人都看着眼红。

3

他父母的判决下来了,父亲是无期,母亲是15年。这就意味着,在成年之前,他只能待在她这里。听到这样的结果,她又骂倒了八辈子血霉之类的话。他更加沉默,低眉顺眼。

尽管日子难熬,他还是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回到家,他一直迟迟不肯说。那样拿钱当命的女人,怎么肯再花钱送他上学?那天,她风风火火地从外面回来,一把揪住剁猪食的他的耳朵,说小兔崽子,老黄家二小子考高中的成绩发下来好几天了,你不会是啥也没考上吧?他手里的刀一偏,剁到了手上,血淌下来,眼泪也淌了下来。她转身,从灶台里扒出一点灰,帮他按上,仍问:天又没塌下来,有手有脚的,你哭个啥?到底考没考上?

他把书包里的通知书扔给她看,她的脸上立刻绽开了一朵花,出门站在院外穷显摆:我家小海考上县一中了,比老黄家小子高出一百多分,啧啧!

高中开学那天晚上,她给了他一卷子毛票,说省着点花,我可不像你爸妈,不开银行,没有人送。他抬头,看着她硕大的一张脸,说:你让我上高中?

她说:是啊,我上辈子欠你们老吴家的,这辈子还账呢,你们这帮要账鬼都快把我吃了。

他的日子有了盼头。只要考上大学,申请了助学贷款,他就可以永远离开北兴屯了。风景美都是城里人说的,让他们来住一天两天行,让他们住一年半载试试?

4

他上了大学,每个假期都借口在学校打工,不回去。

她开始向他要钱,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他做了一个项目,挣了一笔钱。在存钱的时候,他心思一动,拿出一万块,写了她的名字寄了回去。从此,他们之间两清了,终于可以不再跟她有任何瓜葛了。可是他并没有感觉轻松。

这世界上,从此无亲人,不知为什么,他忽然有种无依无靠的感觉。转身看见一家农菜馆,他进去,要了一盘酸菜炖土豆丝。端上来,全然不是她做的味儿。他想起他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她出去了几天,风尘仆仆地回来,从三角兜里掏出一沓钱,说:你爸你妈总算没白混,他们那些狐朋狗友凑了钱,让你上大学。

他别过脸,泪流满面。

有一次,他在城里遇到父亲昔日最好的朋友,他说:谢谢你们凑的钱,现在我大学毕业了。那人脸上一片迷茫:你上大学了?啥时候?

他一瞬间明白了一切。那种酒肉朋友怎么会在没利的地方投资呢?

收到他的钱,她打来电话,张口就说:兔崽子,你跟你那没良心的爹妈一样,就知道用钱砸。当初你爷临死前想看他们一眼,他们都不来……说着,她居然哭了起来。

他去了监狱,看了母亲,母亲早已没有了从前的颐指气使。她说:小海,对她好点儿,她不容易啊!咱家好时,她来找过我,说想盖房,借点儿钱,我没借……咱家出事了,没想到她会把你接回去。就算是茅草棚,能让你住下来,能给你弄口饭吃,我也感激不尽了。

他的泪也在眼圈里转,这些年,她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从来没有缺过他的吃穿。他回到北兴屯,见到那一脚就可以踹倒的茅草房,他的心里居然暖暖的。

她没在,院里扔着没剁完的猪食菜。邻居说:你回来啦,你快去吧,你婶快不行了。

他的脚一下子就软了,那么有底气骂人的她,怎么会不行了呢?

他在医院走廊里就听见她在骂大夫:我姚美芬一辈子什么没见过,想糊弄我的钱,没门儿,我的钱可都是有用的,我要盖三间大瓦房,背山的,清一色的红砖。

他站在她面前,说:婶,咱的房明天就盖,我找人盖。

她盯了几秒钟,仍是骂:你这小兔崽子,我供你吃供你穿供你上大学,你一走连个信儿都没有,你还有没有良心啊?骂着骂着,他看见她的泪和鼻涕一起流了出来。

出来,阳光仍是明晃晃的,二丫跟在他身后。他问:她啥病?

篇9

关键词 多媒体;绘本教学;课堂效益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0-0110-02

3~6岁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依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识字量,他们无法通过文字更多地接触文学作品。此时,绘本,作为21世纪全世界儿童的阅读时尚,恰恰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它以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明快和谐的线条色彩和精致微妙的细节描绘,向孩子们传达着人世间即使是最华丽的语言也无以描述的美好情感。绘本是3~6岁儿童的至爱,也是幼儿教师的最爱。

三年来,乐亭县加强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管理和研究,探索出一条让幼儿自主阅读绘本的特色教学之路,其中“巧用多媒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园绘本教学的课堂效益”就是重点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诚然,人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色彩的世界、形状的世界(绘本的主要呈现方式),然而,这个世界更是一个声音的世界和运动的世界。多媒体,综合运用声、光、形、色的视听效果,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它可以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教学中,多媒体可以多样化地呈现各种教学信息,为幼儿提供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那么,绘本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绘本教学的课堂效益,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呢?

1 巧用多媒体,导入新课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幼儿年纪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有一个精彩的导入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幼儿的有意注意吸引过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通常,绘本教学的导入方式讲求直白,以免喧宾夺主,形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这时可以巧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其声形并茂的优势,把绘本中的人物形象制成小动画导入新课。

比如绘本《漏》,这是一本原汁原味的中国绘本,讲的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故事中王老汉和老太婆养了一头大胖驴,老虎看见了想吃驴,小偷看见了想偷驴,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老虎和小偷都来了,他们把驴偷走了吗?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呢?笔者把老虎和小偷看见大胖驴时贪婪的表情和偷偷摸摸来偷驴的动作制成小动画,稚拙可爱、憨态可掬的角色形象,细腻传神、动感十足的古朴画面,配上荒诞滑稽的小提琴音乐,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他们怀着极大的好奇心投入到绘本的阅读和学习中来。

2 巧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画面

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

1)借助多媒体工具放大画面的某一局部,使幼儿观察更有针对性。如绘本《漏》中,最后,教师提问:“王老汉家的驴被偷走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观察仔细的幼儿可能会透过草棚的窗户隐约看见一只驴耳朵,说明驴还在草棚里,没有被老虎吃掉,也没有被小偷偷走。可是有的孩子就是看不到,这时可以应用PPT工具中放大镜的功能,将“驴耳朵”的部位放大,帮助那些怎么也找不到的幼儿快速找到相应画面。

2)绘本前后,在画面上往往会有呼应之笔。比如,绘本《漏》的扉页上有一只破了的碗,碗的边沿上有一个豁口。这里为什么会画一只碗?这只破了的碗在这个故事里会有什么用呢?它会传达出哪些信息呢?需要提起幼儿的关注。原来在绘本的最后一页,这只豁了口的碗正在接从屋顶漏下来的雨,一滴一滴的……屋顶漏雨,说明王老汉和老太婆的日子很艰苦,没有钱修房顶;一只豁了口的碗也舍不得扔掉,更说明了老两口的日子穷苦。巧用多媒体,次第展示前后两只碗的画面,有助于幼儿理解画家的独具匠心之笔,也省去了教师引导幼儿前后翻书而浪费的许多时间。

3)对需要幼儿重点观察对比的画面,进行重组。还是以绘本《漏》为例,教学目标之一: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动作、表情,进而对角色的心理活动进行猜测与推理,并大胆讲述。当幼儿对整个绘本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感受之后,笔者把关于老虎的前后4个不同表情动作的画面进行了重组。第1张是第4页,老虎偷偷地趴在草垛后边,憨态、贪婪地窥视着大胖驴,心想“那大胖驴一定很好吃”。第2张是第13页,当老虎听到老太婆说“管它贼哩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时,老虎前爪放在脑门儿上,疑惑重重地想:“漏?我翻山越岭这么多年,还从没碰到过漏。难道这家伙比我还厉害?”第3张是第23页,当老虎驮着自认为是“漏”的小偷跑过了驴背山……拐过了驴背湾……跳过了驴背冈,然后一头撞在大树上之后,它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一只“手”还捂着胸口呢,想:“好险啊!这个漏好厉害啊,像石头一样,压得我心都要蹦出来了!”第4张是第35页,当老虎一抬头又看到自以为是“漏”的小偷时,吓得腿一软——骨碌骨碌……和小偷一齐滚下了山坡,然后爬起来一看又看到了满身是泥的自以为是“漏”的小偷时,满脸错愕、惊慌:“漏啊!”然后就吓晕了。

笔者把这四幅老虎的经典动作表情图重组在一起,不仅成为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而且让幼儿突出讲述自己喜欢的某一画面,有利于他们在比较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学会观察的方法,并透过角色的动作、表情揣摩角色的心理活动,同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做出个性化的表达与表述,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巧用多媒体,理解重点画面

绘本在呈现形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以固定画面的形式定格人物的动作、表情,每一画面只能以某一固定的姿态和动作呈现其瞬间,前后画面之间往往缺乏动作的贯通性和连续性,有时幼儿不易理解、接受和认同。巧用多媒体,正好可以弥补绘本这一不足。绘本《漏》中有这样一个画面:“老虎驮着小偷拔腿就跑,跑过了驴背山……拐过了驴背湾……跳过了驴背冈……嘭!嗵!一头撞到了大树上。”画家独具匠心,煞费苦心,在一幅图上分别画了三只动态的老虎,以显示其跑过了驴背山、拐过了驴背湾、跳过了驴背冈的连续动作,可是仍然会有幼儿不理解:到底是几只老虎啊?这不是画了三只老虎吗?明明画了三只,怎么说是一只呢?这时,笔者巧用多媒体,将静态画面转化为动态情境,把老虎驮着小偷跑过驴背山、拐过驴背湾、跳过驴背冈的三个动作以动画的形式快速播放,老虎驮着小偷跑、拐、跳的动感跃然而出,幼儿轻而易举地就理解了。

这种转换方式,对于教师来说,不单单是一个形式的转变,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对于幼儿来说,这种转换不仅仅让幼儿理解了画面和知识,更让幼儿在感到惊奇和快乐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探索未知世界的信心更强。可以说,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师幼在共同成长,共同提高!

4 巧用多媒体,多感官感受绘本

最后,在幼儿整体欣赏绘本阶段,可用多媒体形式,将绘本画面与声音完美结合,整体显现。多感官感受绘本,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巧用多媒体,还要掌握好一个“度”,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要坚持过犹不及、宁缺勿滥的原则。多媒体在绘本教学中的作用在于以其声形并茂的优势吸引幼儿注意力,在于可以将跨度大的画面集中呈现,在于方便幼儿集体观察学习。但是绘本教学,必须以绘本学习为主,多媒体只是辅助绘本教学的一种手段,不能取代幼儿学习绘本的环节。在绘本学习中,幼儿能够学会看封面、扉页、封底,学习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看书,学习从画面中捕捉各种信息,学习爱护图书、学会自主阅读,等等,这些都是多媒体取代不了的。

参考文献

篇10

采编感言:心态年轻而充满阳光,笔端洋溢着孩童的真情致趣,在这一代画人之中,如斯安谧而平静的心态,少见少见。

给儿童画家梁培龙老师拍两张画室画画的镜头,还真有点儿童心突萌的感觉。那只乖乖小狗“哔哔”高高坐在画案旁的高凳上,正目不转睛的看着梁老师挥毫……

这是一个习以为常的画面。

人,狗,两相知,却又彼此关注。

不一会,小蝴蝶狗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汪汪汪!”

梁培龙老师画的是中国画。他选择的是一种淡墨手法。数起指头来,凭借这种淡墨技艺,从一九八五年举办个人画展开始,至今,他已经有上千幅的儿童画参加过国内外的大小画展了。

梁教师在一本介绍全中国十大儿童画家的书里说过:

“我发现淡雅的图书给人是另一番感受:它很能表达儿童无邪的纯洁心灵,于是,我从浓重的色彩中摆脱出来,有意识地追求图书淡墨单纯的色调,着意在淡墨上做功夫,从摸索中寻求自己的路。”

对,淡墨就是梁培龙老师书写儿童画的独味单方!

画儿童画,要画得像模像样童贞天然,说来也不容易。想当年,梁培龙的成名作品《奶奶,我也去!》,画的是时期一种硕果仅存的孩子童真。成了名之后,随着他的日渐觉悟,他的绘画风格也越变越写意了。他执着地在宣纸上,用淡淡的水墨,一笔一划地画他最疼爱的孩子形象。

他出过十几本儿童画册。从“儿时的歌”、到“童年的梦”……有过不少的好作品问世。获奖当然更是不少。

一幅“月夜图”,就令他在海外中国书画大赛中得了个金奖。还有那加拿大“枫叶奖”国际水墨画大赛,他又捧了一个铜奖回国……

梁老师的画呢,就在这奖杯和掌声铺成的鲜花之路上,一步一步地走了过来,成了一个孩子画王。

梁教师的儿童水墨画,题材广泛,稚趣天成,惹人怜爱得很。夏日,荷塘,水牛,小鸭子,蜻蜓,绿蝴蝶……经他信手一拈来,就成了一幅鸟鸣原野的好画章。那些在乡野田垄划小船的,吹竹笛的,斗蟋蟀的,摘葫芦瓜的……孩子们,你们有谁知道呢,他原来读的书,专业竟然是建筑学!

呀!歪打正着“不务正业”却也能顺利成功的故事,我们听得多了。像梁老师如此这般选择了为孩子画画,又能一心沉迷于鞠躬尽瘁的例子,却没听说有太多。中国的孩子们,你们有福气了,有梁老师这么勤快、这么高产的画家为你们效劳。

梁培龙老师和孩子们的童真,有一个默契而永久的美丽约会。

假日里,梁老师会应约来到孩子们中间,看着他们快乐无比地捏黄泥巴,听着他们欢快地唱歌,他走到一角,静静地坐在小板凳上,摊开画夹,掏出画笔,为纯真的孩子们画上几幅速写……此时此刻,梁老师那份无我无他、悠闲优闲的心态,真教人羡慕。

把一份优闲和轻松,画给都市里的孩子,画给农村里的孩子,都是一种同样的修养。记得中国著名散文大师秦牧老爷爷对梁老师说过这样的一番评介:

“梁培龙努力从传统美术中吸取营养,就是壁画、砖刻、泥塑、剪纸、灯彩以至农民画等,也是他学习的对像。多年来,他又经常跑到幼儿园、托儿所、码头、街口写生,经常和小朋友来往,每晚回家,一定要完成一幅写生稿或速写才休息。”

秦牧老爷爷的话很中听。很准确。

可惜,遗憾的是,这世界太多遗憾了……想水中捞月的猴子,会遇上鳄鱼;想上山跳伞的红领巾,会遭到特务暗算……于是,梁老师总是希望在他的速写本上,把孩子们的一个个梦想画出来。这些梦想也许就是你我他水中捞月亮的故事,也许就是老爷爷上天摘一颗星星送给孩子当点心的童话和传说。他默默地在心里笑着……那些小花小草作证,那哗哗山响的瀑布作证,孩子画王梁培龙老师,就是他们的梦想代言人呢!

梁培龙老师特别爱画牛。尤其是水牛。当他把黑乎乎的水牛大哥请进画册来的时候,让水牛大哥和田田荷塘和草棚小景联系在一起,多么富有诗意!自幼生长在南国水乡,爱水牛的孩子和爱诗歌的孩子,都是爱学习爱劳动的孩子。

说来也真是奇巧,那一回,当我们要为梁老师拍一套电视散文片,当我们开着采访车,满田野胡跑乱窜,到处寻找水牛作“道具”拍摄的时候,突然,一群白鹭“啪啪啪!”飞进了我们的视野:好家伙,这群翩翩起舞的白鹭,竟然和田垄上的一群水牛是好朋友哩!

“!”水牛大哥昂然叫着。漫天白鹭伴着晚霞起舞……

于是,梁老师走近水牛群,伴着白鹭们,悠悠然摊开了写生夹。于是,一组梁老师和水牛合作表演的童趣故事,就这么进入了镜头。于是,我们的这部电视文艺散文片也就多了一种浸着田园气息的灵秀与清新……

一头水牛有白鹭作伴,它的日子也许会活得更恬静一点;一片叶子在成为一棵大树的象征之前,它一定必须拥有信心和阳光。梁培龙老师在成为中国十佳儿童画家之前与之后,也同样拥有信心和阳光。他说他喜欢沐浴着阳光去“悟”,也就是平常人和佛祖说的“觉悟”、“醒悟”、“渐悟”、“顿悟”。

为此,他还特意刻了一方只有一个“悟”字的章石,以便随时自我勉励,自我创新。在前辈画师、前辈艺术家的影响下,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天地。就像白鹭自由展翅和水牛自由撒腿一样。

末了,我们拜访了梁老师的家。嗨,他的家,陈设得很中国。他的画案顶部,挂着一块“不闲斋”的金漆木雕。“不闲斋”斋主梁老师他说,我是画中国画水墨画的,当然以中国风格的传统家居设计为自豪。

对了,有了这中国传统文化氛围,有了童心,加上孜孜不倦的钻研,梁教师的儿童画难怪会长久的保持着他的墨趣天然,神韵非凡了。

他还说,近年来,为了“不闲”,他的画作已经向大笨象、向小猫小狗,向人物舞蹈挺进了。他画的大象群牛群,在孩子的牵拉下奔跑着,呼啸着……气势还很威武!据说,他的这些新作,还挺受欢迎!

采访暂高一个段落了,笔者注意到,整个拍摄梁老师的过程,他的 “哔哔”,老是在一旁讨巧地看着他挥笔作画,一声不吭。人和狗的那份专注,那份相互理解,估计也是长年累月培育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