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浪费范文

时间:2023-03-19 11:1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反对浪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广大居民们:

根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和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制定的《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实施意见》,为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文明节俭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科学文明的餐饮消费模式,深入推进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向全社会发出下列倡议:

一、树立节俭消费观念。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二、摒弃餐饮消费陋习。坚持按生活需要采购食品,坚持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从简用餐,坚决摒弃宴席浪费、节日浪费等陋习,坚决摒弃互相攀比、追求虚荣的不良风气。

三、坚持文明节俭用餐。坚持营养、健康、适量、节俭的用餐原则,大兴餐桌文明之风,就餐时提倡适量取用,勤拿少取,做到不剩饭剩菜。

四、大兴节俭粮食风尚。积极向亲朋好友宣传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相互提醒,做到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减少食品浪费,争做节俭风尚的实践者、传播者和示范者。

五、营造良好餐饮环境。餐饮企业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在菜单上注明菜品份量或数量,推出“小份菜品”,餐前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餐后主动帮助打包,为文明用餐、节俭消费营造良好餐饮环境,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篇2

1、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厉行节约效果显著

在中央发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号召后,各地政府和广大餐饮企业积极行动,北京朝阳区、宁夏吴忠政府统一给辖区餐饮企业发放宣传标语及提示牌,企业通过张贴宣传标语、点菜适量提醒、剩菜打包、推出小份菜、半份菜、奖励节约用餐、主动退换菜等有利于节约用餐的服务方式使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调查显示,没有行动的企业不足6%,超过60%的企业张贴了宣传标语,近15%的企业对节约用餐有不同形式的奖励措施,近40%的新近推出小份菜、半份菜,更多的企业则是多措并举,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措施收到良好效果。近18%的企业表示以前浪费很少,近80%的企业认为浪费有所减少,其中超过30%的企业认为浪费明显减少,仅有不足15%的企业认为变化不明显,浪费现象总体得到明显遏制。

2、高端餐饮下滑明显,大众餐饮运行平稳

3、未来预期不容乐观,企业积极寻求转型

在此情况下,餐饮企业积极采取措施,近50%的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创新菜品,开发地方菜、家常菜和特色小吃,推出平价菜、特价菜,吸引大众消费。近40%的企业在进行市场观察和研究,仅有10%左右的企业没有特别行动,未来半年将是关键调整期。

二、相关政策建议

一是行业组织继续认真加强对餐饮企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宣传引导力度,社会各界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摒弃讲排场、好面子、喜攀比的陈旧陋习,牢固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引导经营理念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是重点支持大众化餐饮,引导高档酒店转型升级。支持餐饮企业组织研发大众化新菜品,积极调整营销策略,科学引导消费。支持餐饮企业设立便民网点,提供便民服务,鼓励连锁餐饮企业到社区建店设点。

篇3

根据学区关于组织开展“美好食光”活动的工作通知和要求,我园结合园所实际,园务班子高度重视,精密安排部署,合理分工,组织开展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组织机构

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以副园长和保教主任为副组长,全体教师为组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做到园长亲自带队学习,副组长详细安排部署,协调组织活动,全园活动开展氛围浓厚,收效良好。

二、宣传学习方式多样、学习效果明显

我园利用电子屏、园务会议、集中培训学习关于“美好食光”的相关知识,呼吁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篇4

一、认真组织开展自查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自查。按照文件精神要求,对本单位政府投资决策方面的问题、政府机关一般性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排查和摸底,确保自查自纠不走过场,经得起检查和考验。并把自查和自纠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边查边改,边改边完善,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研究整改措施,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自查自纠阶段。   

二是不断巩固整改,建立自查自纠的长效机制。在认真研究治理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完善有关制度,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把厉行节约治理纳入常规监督检查工作中,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切实提高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长效性。与本单位工作实际相结合,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在“精文减会”工作方面,存在非正式文件质量不高。调研报告、会议纪要、通知、信息报送类文件管理需进一步规范,文件装档不规范。执行会议计划不严格,会议纪律不够严格,召开会议有迟到和不遵守其他会议纪律的现象。在一般性支出方面,存在浪费水电的问题。

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一)对办公室和工作人员加强指导、学习和培训,提高公文质量;

(二)进一步规范文件管理。做好文件印发登记、审核、处理归档;

(三)严格执行会议计划。统筹安排好会议内容,提高会议质量;

(四)严肃会议纪律。严格会议考勤、记录、效率督查等制度。

篇5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引导师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市委教育工委扎实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系列主题教育。

强化宣传引导。各个学校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班会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知识讲座,主题征文(手抄报),主题板报、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主题活动,营造深厚的活动氛围。

强化家校互联。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引导家长以身作则,鼓励孩子节约粮食、水、电等,拒绝铺张浪费,培育良好家风。通过小手拉大手,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到整个社会”良好带动作用。

强化监督管理。市委教育工委充分运用随机抽查、突击检查、明察暗访等方式,深入学校进行监督检查,南江县落实专人每天通过校园安防系统随机抽查食堂就餐现场,采取“点穴式”监控抓拍,着力发现“餐饮浪费”问题线索。各学校充分发挥学校膳食委员会的作用,倡导“光盘行动”,设立“文明就餐监督员”,实行“餐餐督”,发现浪费行为及时制止,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篇6

基层反映当前制止餐饮浪费舆情中应注意的三对关系

餐饮浪费现象举国关注。当前,各地各部门正在开展一场制止餐饮浪费的行动,引导合理消费,呼吁减少“舌尖上的浪费”,拒绝浪费渐成社会新风尚。但是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一是“制止餐饮浪费”中的形式主义。各地纷纷发出倡议,个别地方将此作为“硬约束”,强制要求餐饮单位实行诸如“N-1”、称体重点餐、点餐与服务人员奖惩挂钩等不合理规定,引发公众不满和吐槽。二是视频平台整治“一刀切”。视频平台作为新生事物,为各地产品推广、发展网络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制止餐饮浪费方面,有一刀切封堵“吃播浪费”的情况,有矫枉过正之嫌。三是借机炒作谋利的倾向。个别商家钻舆论空子,以“节约粮食”“节约资源”为噱头,以次充好或打着食材回收的幌子,谋取不当利益。个别自媒体炒作“粮荒”等不实议题,引发舆论恐慌。对此,建议在制止餐饮浪费工作中,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一是处理好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的关系。制止餐饮浪费要避免矫枉过正,以宣传引导为主。特别是针对群众的吐槽点、担忧点,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多听群众意见,引导群众做反对铺张浪费的模范践行者、宣传者。要刚柔并济、分类处置,避免一条线、一刀切。对于明显借机谋利、侵犯社会公众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厉打击、严加规范。

二是处理好制止浪费与促进消费的关系。餐饮业复苏是疫情后复工复产的重要方面,是促进消费、恢复经济社会秩序、保障就业的重要举措。消费不等于浪费。制止餐饮浪费不应以损害餐饮消费为前提。要引导餐饮业站在消费者角度,改进服务、优化流程,潜移默化中影响消费者,实现避免浪费与促进消费的多方共赢,更好释放消费活力和潜力。

三是处理好回应关切与打击炒作的关系。针对当前制止餐饮浪费方面出现的舆情,尤其是粮食危机炒作等,要及时通过权威媒体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向公众回应。引导公众既要树立危机意识,绷紧粮食节约之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又不必担忧国内粮食短缺,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同时,对于刻意制造、散播虚假信息的自媒体加以打击整治。

篇7

一年千亿斤:

粮食产后损失知多少

记者:目前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究竟有多大?

任正晓: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

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一半左右,由于储存设施简陋,缺乏技术指导服务,损失比例在8%左右,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损失400亿斤以上。

我国粮食物流方式落后,散粮运输比例约为15%,大多采用包粮运输方式,抛洒、遗留损耗大。全国粮食企业有近1800亿斤仓容属危仓老库,储粮条件差、损失大。这些环节损失损耗逾150亿斤。

由于消费习惯误区,成品粮过度追求亮、白、精,低水平粗放加工,既损失营养素又明显降低出品率,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也很低。加工环节每年造成口粮损失130亿斤以上。

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消费方式,造成餐桌浪费更是触目惊心,有关方面估算每年餐桌浪费食物价值达2000亿元。

2亿亩地:

一年浪费一个产粮大省的产量

记者:能否说损失浪费已成为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任正晓:完全可以这样说。我国每年的粮食损失浪费量大约相当于2亿亩耕地的产量,比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一年的产量还要多。

粮食生产离不开劳动力、土地、水及化肥、柴油等生产资料。浪费粮食就是浪费资源能源;节约粮食就是节约土地淡水;推进节粮减损,就是减少排放和平添无形劳力、无形粮田。

我国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近年来粮食进口量持续增加,每年进口的谷物和大豆在1000亿斤以上,而每年又白白地损失浪费上千亿斤粮食。如此对比令人痛心。粮食损失浪费如不坚决遏制,加剧国内粮食供需矛盾,也与全球资源供需形势格格不入。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不仅意味减轻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压力,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有利于全球粮食供求改善。

守护天下粮仓:

这是勤劳节俭文明的底线

记者:何以说节约粮食已从守护粮食安全上升为坚守民族道德底线的问题?

任正晓: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反对浪费,从更深意义上等同守住耕地红线,更事关坚守中华民族勤劳节俭文化的道德底线。

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一粒粮食都是辛勤劳动换来的,凝聚着农民的心血汗水。浪费粮食是对劳动的不尊重,对优良传统文化的背弃。

我国还有1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浪费粮食折射出奢华的思想观念和浮华的社会心态。“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浪费冲击的是思想的大堤,社会伦理的防线。既脱离国情,也有损民风政风,危害巨大,影响恶劣。

从伦理到法治:

探索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立法

记者:怎样把反对浪费粮食的理念落实为管理实践?

任正晓:必须转变粮食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动科技进步,以减少流通环节损失为重点,完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改变落后的粮食收储方式和消费方式,进一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全民参与的节粮减损机制,加快建设节粮型社会。

在强化宣传教育活动同时,我们将在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支持下,从2013年起至2017年实施“粮安工程”,打通粮食物流通道、修复粮食仓储设施、完善应急供应体系、保证粮油质量安全、强化粮情监测预警、促进粮食节约减损。

篇8

浪费,皆因“饮食喜好”“面子问题”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食物资源并不丰富,但是食物浪费现象却广泛存在且比较严重。受粮食加工技术、设备及管理模式、饮食消费观念、居民用餐习惯、餐饮业供餐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从生产到食物消费环节存在着巨大浪费。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新版膳食指南第一条就推荐“谷类为主”,并提倡多吃全谷物食物,因其保留了天然谷物几乎全部的营养成分。但是,近年来居民多追求“亮、白、精”等感官指标,加工企业为迎合消费者需求而过度加工粮食,副产品综合利用率很低,造成巨大浪费。据统计,加工环节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达450万吨以上。减少加工环节的浪费与倡导健康的饮食息息相关。

同样,餐饮场所、单位食堂和家庭等也是食物浪费的“重灾区”。以餐馆为例,2013年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消费者仅在中等规模以上餐馆的餐饮消费中,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在餐馆就餐时,由于人情、面子等问题,经常会多点食物或所点食物偏油,容易使就餐者的食物搭配不够合理或者能量摄入过高,而剩余饭菜丢弃也造成较大的浪费。因此,外出就餐时适量点餐、点餐时荤素搭配,不仅可以保证健康膳食,还可以减少餐饮环节的食物浪费。

因此,新版膳食指南第六条提出的“杜绝浪费”,不仅是要进一步提倡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是推动健康饮食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

“光盘”抵抗“浪费”,我们在努力

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既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杜绝浪费、珍惜粮食不仅是政府部门、食品生产者的责任,也是消费者应该负起的责任。

2013年,由民间发起的“光盘行动”鼓励大家“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对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等现象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2013年、2014我国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等有关文件,更是对深入推进反对食品浪费工作起到了约束作用,效果显著。

拒绝浪费,一举多得

在遵循膳食指南第1~5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准备食物时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减少或杜绝浪费,同时收获卫生与健康。

做好计划,一切尽在掌握购买食物前做好计划,尤其是保质期短的食物。根据当天就餐人数、每人的饮食喜好等因素做好统筹,适量购买,既保证新鲜又避免浪费。

对于可短期储存的食物,应根据食物特性和标明的储存条件存放,并在一定期限内吃完,以避免食物不新鲜或变质。例如,肉类可以切成小块分别装袋后放入冰箱冷冻室,食用时取出一袋即可;袋装米面可在取后将袋口扎紧,并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小份备餐,产小份“垃圾” 小的食物份量是实现食物多样化、减少浪费的良好措施。一般来说,一盘纯肉热菜或冷盘的重量约为150克;一盘素菜或荤素搭配的菜肴约为300克。一家三口一餐准备三菜一汤即可满足需求。一次烹饪的食物不宜太多,应根据就餐成员的数量和食量合理安排。

在家备餐,还包括烹饪前对蔬菜、肉类等的处理。应尽量充分利用食物,学会使用各种各样的食物以及可食用部分,减少食物“垃圾”的产生。

剩余饭菜也有剩余价值家庭用餐后终究难以避免剩余饭菜,扔掉不可取,不妨适当处理一下,即可变为下一餐的美味佳肴。

对于餐后剩余肉类食物,应用干净的器皿盛放并尽快加盖冷藏保存,并在短期内食用完毕;剩余的米饭可以放凉后尽快放入冰箱。不适宜的温度储存会使食物发霉或变质,制造食物“垃圾”。

再次利用剩饭最好是直接加热食用,也可做成稀饭、蔬菜粥、炒饭以及其他菜肴的配料。肉类可以把大块变成小块肉或者肉丝,加入新鲜蔬菜再次入锅成为新菜;还可以与米饭一起烹饪做成炒饭。

对于烹饪过的蔬菜,尤其是叶菜类不宜储存,而且蔬菜能量极低,并不影响能量摄入量,所以最好一次吃掉。瓜果、根茎类蔬菜可以加入肉类再次做成新菜肴。另外,剩余饭菜一定注意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食用。

不铺张,对彼此负责在外就餐时大吃大喝、过度奢华放纵,不但铺张浪费,也是对自己健康的损害。另一方面,多人围桌聚餐,互相夹菜,卫生问题日益凸显。在外就餐时提倡分餐、简餐、份饭,倡导节约、卫生、合理的饮食。

篇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许多重要产品的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也要看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人均收入低,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到2005年底,全国农村尚有2365万人没有解决温饱,城镇也有上千万企业职工和居民的生活依然存在困难,实际需要帮助和扶持的对象接近1亿人。要使贫困人口稳定地脱贫致富,任务仍相当艰巨。对于困难群众,既需要国家财政加大投入进行扶持,也需要全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我国每年社会捐赠的物资和资金大约有150多亿元,不足GDP的0.1%,而一些发达国家则占到GDP的8%—9%。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继续艰苦奋斗,力戒骄奢逸。

以艰苦奋斗为荣有助于形成和谐氛围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富和后富将会长期存在。要使先富者与后富者在社会大家庭中和睦相处,关键是协调和处理好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最终是要让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共同富裕,就要提倡先富带后富。先富起来的群体应不骄横、不挥霍,对仍然处于贫困的群体给予同情和帮助。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骄奢逸和铺张浪费,有助于推动先富帮后富,缓解社会矛盾,形成和谐氛围。

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情。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人对艰苦奋斗这一传统美德和勤俭节约的传统消费观提出了质疑,认为现在还提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不合时宜。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必须看到,虽然我国经济社会有了一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还不富裕,在前进道路上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仅不能放弃,而且要发扬光大。即使将来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仍然要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提倡艰苦奋斗与启动消费并不矛盾。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误解,似乎大吃大喝、大手大脚就是启动和刺激消费,甚至认为强调艰苦奋斗会影响生活水平和经济增长。对此,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目的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使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但美好的生活不是铺张浪费,更不是骄奢逸。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畸形消费不但不可能启动市场,反而会污染社会风气,带来消极影响。启动消费的潜力主要在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因此,应倡导高尚消费、文明消费,反对铺张浪费。

篇10

然而在对反浪费拍手叫好的同时,有些人不免也会担忧:节俭新风减少了浪费,但是不是也会抑制消费、拖累经济的发展?其实,这样的担忧是不必要的,反浪费与刺激消费不仅不矛盾,反而会培育出真正有市场的消费,助推消费健康发展。

据有效数据显示,2013年春节期间北京市高档餐饮企业餐费收入下降超过35%,上海市下降超过20%。但总的来看,2013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重点监测的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5390亿元,仍比2012年春节期间增长14.7%。由此看来,反对浪费,杜绝公款大吃大喝,确实令部分消费下降了,但社会总体消费依然在增长。看似大吃大喝让餐饮业繁荣了起来,让豪华酒楼赚得盆钵满溢,但铺张浪费并不是真正的消费,至多只能算是一种畸形的消费。真正的消费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是面向大众的理性消费,而不是一小部分的高消费和浪费行为。铺张浪费表面看来浪费的是钱,其背后却是宝贵的粮食以及各种资源,这些资源本来可以发挥更有价值的功效,结果却被白白浪费了,甚至还对社会资源配置形成误导。

全面反浪费,要让本来就稀缺的各种资源真正用在该发挥功用的地方,真正的消费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如此,资源浪费型的发展方式也将得到遏制,国家也将会节约大量资金。而节约下来的经费如果用到刀刃上,用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地方,就会最终转化为更高质量的消费需求,拉动真正有意义的消费。比如,公款不再于用大吃大喝,而是变成提供公共服务的经费,如果投到民生上,或提高工人的薪资,或提升工人、农民包括医疗、教育在内的社会保障水平,或增加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等,都会提高全体人民的消费能力。这样整个社会就会形成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刺激真正的消费。同时,反浪费还能形成清廉的政风,带动节俭的民风,从而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丰富多彩、健康有益、放心可靠的消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