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动范文
时间:2023-03-24 18:3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学生是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大学生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活动总结模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大学生活动总结模板1本学期,在校团委和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文艺部基本完成了学期初的工作计划安排,按时完成领导老师交给的任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并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本学期,我们还积极协助其他部门组织活动,以饱满的热情为各学生社团服务,及时的解决学生社团提出的问题,并且积极的监督他们所组织的各种活动,为他们的指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意见。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介入下:
1、本学期初我们积极的'为协会注册,为新成立的协会介绍学生社团联合会的章程以及工作,为他们解答问题,并且及时的注销经营不当的协会,维护会员们的利益。
在学校领导的引导和支持下,文艺部所属协会又增加了壮文化发展协会,江右文化学社和青海文化艺术协会等三个协会,为学生们的课余活动又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经营不当,戏曲协会以及西半球电影协会被注销。总的来说,协会都发展的比较良好。
2、在5月21日,由文艺部策划各部门协助我们在星期五广场举办了的以“多彩校园文化迎世博”为主题的“青春舞台晚会”,在晚会的进行过程中,各部门团结合作,各协会积极表演,位同学们献上了一顿丰盛的文艺大餐,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文艺部将继承星期五广场的晚会,将其定位文艺部的节日,争取每年举行一届。
3、在5月29日,学生社团联合会成功举办了大型活动——社团巡礼,在同学和老师间影响巨大。
在筹划阶段,我们文艺部积极地出谋划策,鼓励协会积极参与,为举办“社团巡礼”贡献力量。在“巡礼”当天,文艺部部员积极地布置会场,搭建舞台,为“社团巡礼”的成功举办挥洒汗水。“巡礼”开始后,文艺部积极为各协会服务,协调他们之间的场地问题,及时的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同时还要维持会场秩序,尽职尽责。
4、在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扶持引导下,文艺部各协会基本达到了工作计划的要求,举办了各式各样的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例如三月份冈拉梅朵协会举行的《高原畅想》座谈会和雪域联欢会;五月,在老干部活动中心轻舞飞扬协会举办的大型舞会,designbo-设计协会举办“工业设计周“;六月份吉他协会举办了第二届吉他弹唱大赛,冈拉梅朵协会和新疆special协会都举行毕业典礼和欢送会等等一些列活动。这些活动都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让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也让协会会员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5、文艺部各协会积极响应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号召,积极参与社团联合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例如在星期五广场的晚会中,异族音乐协会,吉他协会,轻舞飞扬协会,冈拉梅朵协会,新疆special协会都有激情表演,将晚会推向一个又一个的。在指导老师和领导的帮助管理下,文艺部的冈拉梅朵协会和轻舞飞扬协会获得“校十佳社团”荣誉称号,在同学和老师中赢得良好的口碑。
本学期工作基本如上,当然在这些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积极改正,弥补不足。我们会从本学期的不足中吸取教训,继承好的经验,继续紧跟指导老师的脚步,遵守好学生社团联合会的章程,为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大学生活动总结模板2校园中五彩缤纷的社团活动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也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能力与发挥创造力的舞台。不但能开阔眼界,增加人生阅历,还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度的社团活动还是我们大学生业余生活的“调味剂”与“剂”。不但可以起到放松心情舒缓压力的作用,而且很多学生在加入社团后,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处事能力等都有很大进步,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乐观了。
我院在9月中旬的时候,随着我们大一新生军训的结束,院里各大社团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招生纳新工作,而加入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也成为我们大一新生生活的第一课。在进入大学以后,我们不少的大一新生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了社团,同时也是想在这个环境中发挥个人特长,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个人的能力,拓展人际关系,更加能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
我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自己喜爱的社团,有幸成为我院篮球俱乐部的一员。但是我加入社团的时间并不长,之前从未深入的了解社团的内部工作。在我心目中,社团是学院中不可缺少的组织机构,社团活动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它就是以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而创立的。但是,直到我真正的深入了社团内部,从一个单纯的社团活动的参与者逐步走向一个社团活动的举办者的时候,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了举办社团活动的真正意义。虽然在筹备活动的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大的小的困难。但是当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一一把困难解决了,再次回首的时候,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心中那一份单纯的喜悦,更多的是满足感与成就感。
前不久,我们篮球俱乐部举办了一场面向全院学生的“3对3”争霸赛,由于我进入社团的时间不长,也并未参加过什么大型活动,所以在起初筹备活动的工作中,我感到很茫然,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不知该从何处开始准备。好在社团中还有大二的学哥学姐们在一旁指导。记得我的首次任务便是为本次大赛的开幕式写一个流程,在此之前我从未接触过类似的工作,当我接到任务的时候,我感到一丝恐慌,我不知道流程中到底该有些什么程序,是什么样的精细程度,但是我也不想刚刚接手工作就被困难所打倒。于是,我开始向社团中大二的学哥学姐询问、学习,向班里的同学征求好的意见、建议。最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成功的举办了一场开幕式,我参与了这一活动创办的过程,成功的吸引部分同学参与我感到很欣慰。但是我悬着的心并未落下,我从中发现了很多细节的问题并不是处理得很好,于是我吸取了这一次的经验教训。在举办闭幕式的过程中,我就已经能对工作得心应手了,能够独自完成工作并成功的举办了闭幕式。
在别人看来,这或许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活动,但是当我们真正的参与到里面,从始至终的体会了这一举办的过程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是一种享受,一个能够体现自我能力,增强自信心的过程。
社团本就是服务于我们学院同学的,加入社团让我感受到实践出真知,长才干,参与服务活动有利于激发我们追求进步、崇尚文明、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热情,有利于培养我们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社团服务活动的有效实施也能使我们服务主体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人格、心理等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从而更易于成为角全面发展的个体,自身也更加和谐。
大学生活动总结模板3时光匆匆,转眼间,大工科学营活动就落下了帷幕。非常感谢国家教委以及大连理工大学为我们提供这次机会。七天的科学营活动,我收获了许多,在大工流连忘返。这段科学营的时光将成为我永恒的记忆,七天之中结交的朋友将成为永恒的伙伴,大连的美景是我心中的向往。大工淳朴厚道的学风以及志愿者们尽心尽力的工作都给我树立了榜样。还有一同陪伴的带队老师——老王,他的幽默和负责会一直存在我心间。总而言之,科学应活动在我心中埋下了科技梦想,助我前行。
下面我想谈谈科学营活动中的收获:
1.收获友谊
夏令营,是一项团体活动。在科学营期间,与人交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参加这次活动,在我看来,结交良师益友才是最大的收获。大工科学营,有来自河南、辽宁、香港、台湾四个地区的优秀学生参加,还有著名的中科院院士面对面讲座。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科学营中,有很多地方值得向别人学习。我们B31组一共有十名学生,包括我九名来自郑州外国语中学,还有一个来自郑州四中。带队老师是我班班主任王老师。十一个人七天之中一同生活,一同参加科技竞赛,一同面对挑战,收获荣耀。我们之间建立起深深的友谊,互助前行,领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当然还有领队龙宇航——我们叫他“龙哥”,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棒小伙。从他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大学生的朝气,他的阳光与开朗也正代表了大工学生的热情友好。
(一行人在教学区主楼前合影,朝气蓬发地开始科学营探索之旅)
(观看文艺晚会时与龙哥的合影。)
(一起动手制作吸管承重桥,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
(在棒槌岛海边踩水,友情在笑声中绽放)
无论是科技动手制作,还是观看演出;无论是参观学校,还是畅游大连,良师益友一直陪伴着我,让我感到客居他乡也倍感温暖。这正是友谊的神奇所在吧,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2.收获科技精神
科技精神,在我看来分为两方面。一是不断创新的精神,二是刻苦钻研的精神。试看当今世界任何一位有所成就的科学家,哪一位不是具备了强烈的科学素质?本次科学营的主旨在于培养青年一代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严谨治学精神。科学营中举办的两次讲座活动以及科技嘉年华和科技制作比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接下来几天参观各个实验室,动手做实验,浏览图书馆。一系列活动无不激励着我向科学的高峰进发。
(听林皋院士讲座,感受老一辈科学家对青年人的殷切期望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在物理实验室做光学实验,感受大学实验课堂)
(在化学实验室做实验,感受实验时的严谨认真)
(参观令希图书馆,感受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
3.收获经验
科学营七天,体验大学生活。我们感受到大学不仅是研究和学习的殿堂,同时也是我们走向社会的跳板。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相比于中学的紧张学习,大学更多锻炼的是个人的实践能力。我们欣赏了大学生文艺晚会表演,体验了大学社团活动,感受到大学丰富的生活气息。为将来进入大学,经历大学生活打下基础,积累经验。
(观看《艺家梦》文艺晚会,深深为学长们精彩的表演和灵活的主持所折服)
(校广播站成员为我们介绍广播站各项有趣的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精彩)
(制作寝室LOGO,第一次找到做文宣的自信!!!锻炼了动手制作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
总之,这次科学营活动收获良多。希望国家多多组织这样的活动,促进青少年全面国发展。最后,还想提几点建议:一,希望科学营活动安排更紧凑,内容更充实。二,希望增加学生与院士、教授等著名人物的对话交流时间,使学生更切实地从名人学者身上学到东西。三,希望带学生参观当地著名景点,给营员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大学生活动总结模板4--年10月26日,迎来了我们11既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工程行政一班的团日活动。此次活动是以“我的大学”为主题,以“舞动我的青春,丰富我的大学”为题目,激发同学们潜藏在内心的热情,增强同学们对大学生活的认识,唤醒同学们积极上进的意识。
在思想方面,使同学们认识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现状,同时加强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努力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在行动上,使同学们了解到“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人生哲理,不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呼吁同学们积极投入精彩纷呈的大学生活!
在活动过程中,主要以座谈会的形式,由几名典型代表发表讲话:有的重点讲述了自己上大学一个多月以来的亲身感受,或积极或懒惰。然而在相似中又带有不同……
另外,--同学谈到无论大学有多少妙趣横生的事情去做,但我们学生最主要的还是学习,克服懒惰,投入学习,就来图书馆吧。她由衷地感叹自己学会使用图书馆的辛苦历程,并真心的赞叹图书馆带给自己学习上的惊喜,会上,她发自肺腑地说道:“来图书馆吧,让你克服懒惰,swimming在书海,go,go!”
还有,cc同学自信从容,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在懒懒的生活中找到自己,充满活力的自己。他说道,新乡这个地方很美,人杰地灵,让他不由自主的被吸引,迫使自己不断前进,片刻都不想将大好时光浪费,他要尽情的享受充满乐趣的大学生活!
更精彩的是,有的同学向同学们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四年大学生活的规划与展望,有的想在四年之后踏上工作岗位,用自己的所学所能报答父母,报效祖国;有的则想四年后继续考研,继续深造,更好的用知识武装自己,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涯。
他们讲的很真实,很深刻。同学们听的很认真,很有感触,也许我们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都会争取做得更好。同学们在认真地听。
本次我们团支部的团日活动圆满成功,同学们重拾自信,对未来充满憧憬。并承诺为之而奋斗、努力!当然,当中也存在着一定问题,还是有部分同学的情绪不够热情,行动不够积极。我想这也和形式有些枯燥有关。希望下次能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进行我们的团日活动。
大学生活动总结模板5转眼间,我们的素拓比赛结束了,在这短短的半个多月中,有失也有得。失去的是一部分学习的时间,而得到的是“团队,合作,支持,沟通,信任”。
在素拓训练开始之前,我们进行了素拓人员的选拔,同学们的热情比预想中的要高,前来参加选拔的人员远远多于要求人数。我们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跳绳与跑步两项成绩选拔出了参加素拓比赛的22名正式队员。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一是素拓器材的准备,许多器材出现损坏需要重新采购或制作,不过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所有器材都准备齐全;二是素拓训练的时间与同学们的上课时间存在冲突,由于素拓队员来自全院大一所有班级,大家的时间无法统一,造成有很多次素拓队员无法全部到场训练;三是素拓比赛一共有7个项目,对同学们的耐力要求很高,有的同学耐力有所欠缺,有时会坚持不下来;四是素拓比赛项目对同学们的团队配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素拓队员大多来自不同的班级,彼此之间默契不够;五是在第二次彩排中,由于我们3个执委事情比较多,干事做事有所疏忽,造成已经快开始比赛了才发现没有器材,虽然那天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没有影响比赛,但是这次的事情也给了我们一个教训:事情一定要给干事交待明确,并确认他们是否完成任务。虽然在整个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所有的同学都比较配合,虽然平时大家会打打闹闹,但是大家训练时尤其是在排练和正式比赛时,所有人都团结一心。我们的干事也比较给力,每天帮助素拓队员们训练,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素拓比赛不像个人项目,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各个队员的配合,我相信所有队员都会把素拓比赛当做人生中一次宝贵的经验,因为它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团队,合作,支持,沟通,信任”。还记得当鼓击球次数达到100下的那一刻,整个机电都沸腾了,听着看台上啦啦队们的欢呼声,我当时激动地差点哭出来:一为我们取得了好成绩,我们的辛苦没有白费;二为我们一雪前耻,本次的结果告诉人们机电是有实力的。
篇2
调研目的:为了了解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功能区的分布情况及,了解设计中活动区与服务区的关系和流线要求,掌握各种设计手法和艺术处理,加深对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的难点和原则的了解,获得更多关于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从实践中学习的专业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开始自己的设计之前,我们分组进行了实地调研,希望能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能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一、大学生活动中心的概况
1、概念:
在现代社会,教育是全社会最关注的建设问题之一,大学也随之变得不再遥远。在大学中,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大学设立的组织指导大学生进行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的场所,属于文化馆类建筑。
2建筑特征:
综合性——活动内容复杂。
多用性——活动形式各异。建筑空间组织和建筑空间表现形式均应具备多用性和灵活性,实现一室多用和空间的综合利用。
地域性——与大学校园环境的特殊密切关系,在设施内容建筑造型、艺术处理上应予充分体现。
3、设计内容:
总平设计、流线设计、活动空间组织、造型设计、建筑设计。
二、实地调研
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是我们进入大二后的第三个课题设计,身为组长的我将调研的工作作出了一个详细的规划,并根据组员个人擅长作出合理分工:调研具体对象、调研注意的细节问题、行程安排以及后期的资料收集由**和***两人主要负责;收获整理、材料分析、ppt制作由***主要负责,其他人从旁协助;
带领小组进行实地勘察和成果展示与讲解则由我主要负责。整个调研所有成员全程参加,力争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大的收获。
我们的调研分两站,第一站是安徽大学。
安徽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位于学校新校区西门,名“适之楼”。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活动中心、服务中心及校门诊楼,是校区西门内一组半环状建筑群,在功能上基本满足了校园生活的一切日常需求。
大学生活动中心在选址上是很注重可达性的,一个交通便利,在人来人往、疏合流散中具备很强的可达性的活动中心是能够有效地自然地形成校园生活的
文化氛围,并成功地发挥它联系学生活动区和教学区的作用。在我国高校建设中,大都将活动中心与食堂、服务中心、操场等建筑联合布置,形成一个有着一定规模和体量的建筑群。在安徽大学新校区,活动中心紧邻校园西大门,是从西门进入教学区的必经之路,不仅交通便利,不会出现人流拥挤,疏散困难的问题,而且它的活动范围也不会对宿舍和教学区造成噪音干扰。半环状的建筑布局巧妙地转换了校区轴线,与图书馆的东面相对,形成校区东西向景观主轴,这样的选址与布局凸显了活动中心在校园中的重要位置。
站在安徽大学的西门入口出,最醒目的便是建筑顶部的大飘顶构架,走进
校园便发现它和立面三层高的柱廊把活动中心和服务中心连成一个整体,而活动
中心的对面便是大型室外台阶式绿地,活动中心在面向中心广场的方向与之形成相互呼应,也与整个广场尺度相匹配。安徽大学的适之楼立面上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透露着现代文化气息,通过玻璃幕墙可以清晰地看到楼外不息的人流和各种活动。除此之外,适之楼在
中庭顶部采用的是玻璃幕顶,不经满足了室内的采光需求,也使建筑局部结构更加坚固。但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屋顶的大飘顶构架在设计上有点过于单调,如果能做一些艺术上的处理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
适之楼的功能组成是多元复合型的,它将各种商服设施组合成为服务中心,与活动中心、门诊楼组成校园生活区的公共中心。平地形式的多功能厅,既可以进行一般性的文艺演出,也可以展开招聘、展览活动。这组建筑总体布局上将活动中心与服务中心组合设计,利于产生社区中心的聚集效应,烘托校园生活氛围。
建筑内部设计有两个中庭,一个长方形中庭位于主入口,与三层高的长廊
大厅相通,可以看到室外台阶式绿化广场;一个狭长中庭位于多功能厅西侧,周边布置琴房,是一个小尺度的文艺活动厅。但美中不足的是中庭侧面三层高的墙面上一片空白,使用
者并没有将其充分利用起来,有些浪费。此外建筑内部塑造了具有多种活动可能的“灰空间”,注重友好互动的界面设计,通过围合、下沉、遮盖、穿越等多种手段塑造具有归属烦的活动场所。
离开安徽大学之后,我们来到了我们此行的第二站——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安建工的活动中心临水而建,并呈左右对称,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围合在建筑主体之外,使室内的人有个很好的视野,在满足室内采光的同时,也便于室内的人欣赏风景。
后方橘红色的墙面不同于建筑主体的灰色,在形成对比的同时,也打破了灰色的死寂,从灰色主调中跳跃出来的橘红色显现出了活动中心的活泼。弧形倾斜式屋顶构架与橘红色的圆形墙体部分结合,寓意日月合抱。
整个建筑以圆形为设计理
念,主体部分是大的圆柱,而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小的圆柱,一大圆带动小圆,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三、调研心得
1、实地勘察与调研是设计必不可少的部分,光靠书籍与资料是学不好设计的。
2、调研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认真对待,也许一不留心就会遗漏能给自己的设计带来灵感的东西。
篇3
高校大学生活动是大学生锻炼和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渠道,而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等大学生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更好认识和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开展大学生活动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伴随着学生活动数量的不断增加,也发现活动存在不少问题,没有更好地达到活动效果。如何整合大学生活动资源,发挥好活动载体的教育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大学生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大学生活动涵盖了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力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工作。如某学院在2013年共举办大型活动107项,包括主题教育活动16项,学风建设活动57项,就业活动2项,团学组织建设活动13项,文体活动11项,讲座8项。
1.1 大学生活动特点
(1)内容丰富。大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包括主题教育活动,如学习十会议精神、学习北京精神、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学风建设活动,如年级学生大会、学生干部培训、优秀表彰会、各类学科竞赛;就业活动,如毕业形势宣讲、校园招聘等;文体活动,如歌手大赛、舞蹈大赛、篮球赛、拔河比赛等;团学组织建设活动,如团学组织招新、培训、换届会议等。
(2)覆盖面广。活动面向不同的学生范围,有的活动面向全校学生,有的面向一个学院、一个系或者一个年级,有的活动直接面向学生宿舍。在活动中,有的学生是直接参与者,有的学生是观众,活动氛围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教育。
(3)举办单位层次多。各项活动由各级部门负责组织,可以是学校有关部门、学院学工部门、系、党支部、团总支、学生会、学生社团等。
(4)举办时间一般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有的活动时间短,一般需1~2个小时,如报告会、讲座等,有的活动需要在不同时段完成,持续时间要几周时间,如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
1.2 大学生活动的作用
(1)导向作用。大学生具有可塑性强,容易接收新鲜事物的特点。好的活动让学生在其中得到了学习和提高,在实践中学习加深了对理论的印象,又通过理论指导了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营造了学习氛围,对学生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2)激励作用。每一项活动都会涌现出好的典型,优秀典型的素质、行为成为学习的模范和优秀的参照标准。对于优秀典型来说,赢得了同学们的羡慕和掌声,要保持自己的领先位置,需要继续努力,同时在优秀典型学生的引领下,对于其他同学也是很好的激励,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3)调节作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京剧欣赏、舞林大会,对学生的紧张学习压力起到缓解作用,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提高了文学艺术素养。
(4)凝聚作用。大学生活动是大学生风采的展现,是大学生群体互相促进的平台,活动效果越好,越能让这个群体更加团结,更加向上,增加群体的凝聚力。
1.3 存在的问题
(1)有的活动主题不突出,没有达到活动的目的。如大一新生入学后,举办的学习交流活动,学生活动中娱乐的内容较多,影响了专业学习交流的效果。
(2)有的活动参与人数少。由于活动前宣传动员不充分,活动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有的活动相对集中,频繁的学生活动对学生静下来读书产生负面影响。
(4)有的活动重复举办。由于活动相对独立,活动之间联系少,出现同一类型的活动由不同部门多次举办,重复举办活动让学生对活动的组织安排产生了疑问。
2 加强学生活动资源整合,形成开展大学生活动的合力
大学生活动包括活动主题、组织、场所、预期效果,是一个完整的运行过程,这些独立的过程又组成了一个大的活动环境。为了让活动环境在学生培养上取得好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和沟通,明确责任和主题,充分发挥队伍保障作用。
2.1 组织整合
大学生活动依靠各级组织来开展,组织整合是实现活动效果的根本保证。发挥学校党团组织、院学工办、系、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展活动,是大学生活动的基本渠道。有的活动由于多个组织联合开展,在工作中责任不明确,出现了对活动主题、活动流程审核不严格,影响了活动的开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学生活动中,进一步明确组织系统,高校党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大学生活动的指导者,也是组织整合的关键。学校学生工作部门主要任务是把握活动方向,提出活动的总体要求和总体规划。学院学工部门、系、党支部,是开展大学生活动的职能机构。学生会、班团支部、学生社团,是进行学风建设等各项活动的有力助手。这些组织都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分工合作开展学生活动,有效整合各种组织资源,以使各组织在大学生活动中的力量最优化。
2.2 资源整合
大学生活动的资源包括活动创意、活动场所,以及邀请到的专家、校友等等。对大学生资源整合,建立学校的资源共享机制,获得资源的最大效益。
通过学工部门统一制订学生活动工作计划。在各部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努力形成一份目标清晰、安排合理、注重活动实效、涵盖各部门主要学生活动的计划。建立学生活动申报机制,活动举办前要经过申请和论证。
2.3 队伍整合
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员育人,是指导大学生活动的工作理念,是队伍整合的基础。围绕这个根本指导思想,学生活动的工作队伍可以进行整合。学生活动的工作队伍包括学工部门、党支部、团总支、辅导员、班导师、任课教师、管理干部等每一名教师以及全体学生干部,共同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的全面成才服务。
篇4
党委宣传部
一、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方案的指导思想
***大学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的多科性骨干大学,是广西***地区培养高层次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为了满足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在钦州市滨海新区茶山江片区建立新校区。校区规划用地面积2070亩,学生规模2.4万人,规划建筑总面积 万平方米,校园建筑要体现地域性、海洋性、国际性和现代化,形成富有个性的校园风貌。
学校学校大学生活动中心的设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筑理念应该与学校其他核心区如图书馆、公共教学楼、行政楼、校史馆、科技馆等建筑风格融为一体, 形成良好的功能布局和建筑风格,确立该校区总体风貌。中心设计追求严谨而又活泼,理性中富于情趣和浪漫的校园风格,塑造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室内外交往空间, 营造朝气蓬勃和自由民主的气氛,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使未来的***大学成为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和提供科技支持的摇篮。
二、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的建议
***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建议参照《河北科技大学新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突出***大学的区域性、海洋性与国际性的特点。
(一) 总建筑面积:15 000-16000平方米。主楼(礼堂)两层,副楼4层楼。
(二)主要功能区:
一楼:
1.主楼:多功能空间礼堂礼堂。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规模为 1 800-2000 个座位, 其中一楼观众厅池座 1 440-1600 座, 二楼观众座 360-400座(不含舞台可移动100个座位)。礼堂舞台演职人员侯台室、化妆室、更衣间约500平方米。
2.主楼:贵宾接待室,约100平方米。
3.主楼:器材库,约200平方米,主要储礼堂舞台备用主席台所用100套桌椅、演讲台、茶具、音响、多媒体等。
4.主、副楼:均有卫生间:约200平方米。
5.副楼:休闲娱乐活动用房,约1100平方米,可设计为整个大厅,用于各种科技、文化活动,科技创新设小型计模型、书画、摄影展览活动;也可以在中间设计几道可移动的木架隔墙,划分为6个左右的小型科技、文化活动室。
6.副楼:中心办公室2间,约100平方米。
7.副楼:舞蹈练功房2间,约500平方米。
8.副楼:大学生艺术团声乐训练教室,2间,约100平方米。
二楼:
1.副楼:多功能报告厅。建筑面积约1 100 平方米,用于中小型学术报告、舞会、小型演出活动、游艺活动等全天候活动,其中主席台100平方米设30个座位,观众席1000平方米,设500-600个座位。置于休闲娱乐活动用房之上。
2.副楼:多功能厅器材储藏室,约100平方米,主要储存多功能报告厅使用的可移动桌椅、台布、茶具等。
3.副楼:办公用房2间,约100平方米。
4.副楼:学校思政网站信息平台、BBS论坛,约200平方米。
5.副楼:卫生间(同一楼),约200平方米。
三楼:
1.副楼:学生摄影摄像实验室与媒体制作中心,约200平方米。
2.学生计算机信息创新实验室,100平方米。
3.校级学生社团活动及办公区,约1200平方米,设30间办公室,每间约40平方米。
4.卫生间:约200平方米
四楼:
1.副楼:校园电视台办公室、演播室、储藏室,约300平方米。
2.副楼:校级学生社团活动及办公区,约400平方米,设10间办公室,每间约40平方米。
3.副楼:艺术团管弦乐队训练室及器材储藏室250平方米。
4.副楼:艺术团民族乐队训练室及器材储藏室250平方米。
5.副楼:大学生艺术团小品队练室及器材储藏室150平方米。
6.副楼:特色学生活动室3间,设150平方米。
7.副楼:卫生间,约200平方米。
三、楼层高度设计建议
篇5
被誉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是一种适应于我国高校发展现状,起辅教育职能的重要校园建筑类型,其建设核心是满足大学生校园交往及日常活动的需求。本文以天津财经大学为调查基础,对大学生活动中心的更有效利用进行探讨。
一、学校现有场馆的情况
我校第六次党代会和第七次党代会都明确提出:要把建成一流财经大学作为学校发展和奋斗的目标。一流的财经大学除了要拥有独特的办学理念、丰硕的科研成果、前沿的学科建设外,还需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业余活动。
多年来,我校按照“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学术科研活动、文艺活动等,进一步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我们要在更高的起点、更高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上做事,加强以“健康向上、品位高雅、丰富多彩”为主要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课外活动,为学生举办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学校在今年的各基层单位调研过程中更是非常注重学生活动场馆的紧缺,指出要想方设法地解决学生活动的空间,充分利用学校的报告厅和合班教室,但提前是要注意管理好教室。
详细了解我校的现有场馆可以帮助我们引导学生更合理、更高效地利用场馆来举办活动,整体把握我校的所有场馆资源。我校现有的场馆资源可以区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会议场馆,一类是多媒体教室和合班教室。
在现有会议场馆情况统计中,目前向我校学生活动开放的场馆资源紧缺,尤其是可容纳100-200人的多媒体教室。
教室从周一到周四全天、周五上午,都有正常的教学活动,使用率达99%以上。合班教室没有正常教学活动的时间是周五下午,这就说明供学生举办活动的时间基本集中在周五下午。
二、学生活动利用学校场馆的情况
分析了我校供学生举办活动的场馆现状之后,我们接着调研了学生活动对学校场馆的需求量,以便知晓供需是否平衡。
我校大学生举办活动的组织者主要集中为学工部和就业指导中心,因此我们对这两个部门的学生活动申请场馆的情况做了深入的调研。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国家的强盛、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和睦、学校的发展、更关系毕业生本人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各界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我校党政领导班子历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毕业生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赞誉。
我校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全年工作,就业招聘、就业服务、就业咨询全年开展,以为广大学生提供最新、最快、最及时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是我们学校的工作目标之一。2014-2015度,由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协调的专场招聘会共计300余场,大型招聘会2场,参会单位共计590家,网络就业信息1500多条,共提供各类岗位需求20000多人次,已就业毕业生中有近63%的毕业生是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类招聘活动取得的就业信息,由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活动是我校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渠道。随着我校就业招聘工作的不断深入,就业招聘场地问题日益突出,虽然相关部门领导对就业工作给予了大力的协助,积极配合,但由于招聘场地条件限制,我校校园招聘会的举办时间只能集中在每周五的下午或申请学校的报告厅,才能有多媒体设备提供使用。而现在各用人单位的招聘时间非常紧凑,固定一个时间往往使单位选择在别的学校召开宣讲会或者放弃招聘,为此,我校毕业生就业受到较大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毕业生就业成本。此外,为满足我校就业招聘场地集中在周五使用的限制,每周五下午都要安排15至20家的招聘单位同时召开宣讲会,毕业生奔波于不同的招聘场地,不能完整的参加企业招聘活动,企业及毕业生对此也多次提出意见。虽然,目前在公寓已有一处与公寓管理中心及学工部共用的场地用于毕业生日常招聘,但满足就业高峰期,企业的招聘需要也明显表现出场地的紧张。
因此,为更好地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丰富我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便利条件,在调研过程中就业指导中心的负责老师提议:希望学校能在校内设立一处固定的一百人以上的具有多媒体设备的场地专门用于校园招聘需要,以满足毕业生就业的实际需求,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为毕业生就业做好服务。
调研结论:通过对我校学工部和就业指导中心这两个部门的详细调研发现存在着这样的两对矛盾:1.学生活动越来越丰富,对活动场馆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学校适宜学生搞活动的场馆资源有限;2.学生不注重活动场馆使用时的维护,学校缺乏对学生活动使用场馆时在维护方面的监督与管理。
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活动的必要性
大学生社团活动日益蓬勃,功能日渐彰显,已成为构建校园文化的主力,解读校园文化的向导。社团能让同学间的感情更为深厚,沟通更为顺畅,人与人间的友谊更为纯化,也让我们感受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
(一)参加社团活动,会使我们的人生态度更加积极向上。通过社团的学习,会使我们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将自己个人的理想和追求与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
(二)参加社团活动,会使我们更有集体意识与责任意识。社团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合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接受信息快、可塑性强的特点,容易被同学们所接受,有利于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在社团内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潜移默化地使集体主义观念得以增强。社团的荣辱与共与每位成员息息相关,人人希望社团发展壮大,人人都关心社团的各项事物,因而逐步培育了每个成员的责任意识。
(三)参加社团活动,会使我们的创造潜能得以更大发挥。青年学生中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到学科类社团组织,将具有发明创造潜质的人相聚在一起,共同进行实践、研究、创造。社团组织真正成为青年学生开发潜质,展示自我的舞台。
(四)参加社团活动,会使我们提高素质,陶冶情操。参加思想理论类、文学艺术类、体育健身类、生活向导类社团,会使青年学生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文学艺术修养、身体素质等有一定的提高。
四、集思广益出对策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得出的结论,我们建议应该同时解决矛盾的两个方面,双管齐下。
(一)学校方面
1.以学生为本,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活动提供更多的场所。
2.加强对学生活动使用场馆时的监督与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二) 学生方面
篇6
活动目的:通过组织这次捐款活动,号召大家伸出自己对玉树地震灾区关爱之手,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灾民。让我们与地震灾区的同胞携起手来,共同抗击无情的地震灾害。
活动组织者:主办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校团委
承办单位:管理学院志愿团
活动参加者:湖南科技大学各学院志愿团和爱心捐助者
活动对象:所有关爱地震灾区的校内外爱心人士
活动时间:4月18日----4月20日
活动地点:湖南科技大学南北校区,湘潭市市区
活动准备:针对捐款活动地点的不同,我们采用不同形式的组织和宣传方式
宣传准备:1、展板宣传。准备两块大展板,在上面粘贴一些玉树灾区受灾情况的照片,以及最新的报道和我们为地震灾区捐款的倡议书等。
2,准备一条“感恩奉献传递爱,同心携手抗灾害”的横幅,五支签字笔,在捐款地点让大家签名或写下对灾区人民祝福的话。
3,各个学院准备好一张为地震灾区捐款的海报,张贴在各学院公告栏上进行宣传。
4,联系学校广播站,学校报社为我们做一期专题为玉树地震情况以及为玉树灾区捐款的节目或报道。
5,在学校网站发一些关于这次捐款活动的帖子,或者是利用学校各个学生群转发这次捐款活动的情况,利用网络宣传我们本次捐款活动。
6,准备五六百份为地震灾区捐款的宣传单,上面写请本次捐款活动的倡议,还要标清捐款联系人和学校以及湘潭红十字会为地震灾区捐款的账号,希望大家通过不同形式奉献自己的爱心。
7,在市区做本次活动可采取爱心义演和发宣传单的形式宣传此次活动。
8,在市区组织本此活动时,可以联系一下湘潭市电视台,通过媒体宣传我们本次活动。
沟通准备:
1, 和学校校团委进行沟通,得到学校对本次活动的支持。
2,在学校校团委召开一次各学院志愿团部长会议,把这次活动安排到各学院,让学院都参加到这次活动中来;并希望各学院志愿团能安排志愿者参加到这次捐款活动中来。
3,和学校广播站以及电台、报社以及湘潭市电视台做好联系,通过媒体来宣传此次活动。
4,和玉树县政府取得联系,向他们汇报一下我们此次捐款活动得到他们的支持。
5,联系一下学院的文娱部,希望他们能够与我们合作,为我们准备一些有关为玉树地震灾区捐款活动义演的节目。
活动材料准备:
1,准备五条横幅,五支签字笔,活动需要的有关玉树地震灾区的宣传单.照片.倡议书等;
2, 准备活动需要的电脑,音响等;
3, 展板,活动所需要的桌子和椅子;
4, 准备六个活动所需要的捐款箱。
5, 准备活动时需要的志愿者帽子、志愿者牌子、团旗等。
活动流程:
活动前:
1,与学校校团委联系、批策划,得到学校方面对我们这次活动的支持.
2,校志愿团的召开一次各学院志愿团部长会议,安排一下这次为地震灾区捐款活动,让学校各学院宣传捐款活动。希望各兄弟学院能够和我们合作并我们委派一些委员来参加到这次捐款活动中。
3,准备好活动所有所需要的宣传募捐设备。
4,联系好学校报社,广播站以及电台等媒体,约好在活动期间对我们活动的采访。
6 联系好宣传部为我们在学校网站上这次募捐活动;联系文娱部为我们准备一些义演节目。
7,联络各兄弟学院志愿团,做好本次活动合作安排。
8,和湘潭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向他们汇报一下我们此次捐款活动得到他们的支持。
9,固定一个电话作为捐款热线,和一个专门的为玉树灾区捐款的账号。
活动中:
在学校内:
1,在南北校区设立四个捐款点,分别是南校的美食广场,女生公寓,北校的电信路口,新公寓等;并在人员比较多的地方设立流动捐款箱。
2,上午十点在各募捐点准好活动所需要的设备。
3,每个地方安排两个人员负责捐款活动。
4,活动在下午六点结束。
在市区:
1,活动当天活动负责人员以及工作人员在九点到达活动地点。
2,在十点前准备好活动需要的一切设备。
3,十点开始活动,我们采用义演的形式,一边表演,一边组织和宣传此次活动。4,活动在下午四点结束。
活动后:
1,清点此次活动募捐金额,在学校公告栏公布此次活动的具体募捐情况。2,在捐款捐捐出后,向大家公布所捐款的去向。
3,做好活动总结,为以后的活动总结经验。
活动人员安排:宣传联络工作:尹国锋.段淑悦
与学校,红十字会等联络工作:罗莎,李玲
所有宣传资料工作:曾银,王军
1, 活动注意事项:1,做好活动前期宣传,倡导大家奉献自己的一封爱心,伸出自己的关爱之手。
2, 做好与学校等各方面的沟通,减少各方面的活动阻碍。
3, 不论是本学院志愿团还是兄弟学院委员,我们都要团结合作,共同做好本次为地震灾区捐款活动。
4,因为这次活动是学校共同组织举办的,因而要做好与学校方面的沟通,听从校团委的安排。
活动预算:宣传单50元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 学习目的 学习态度 学习兴趣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高等院校教学体制、招生制度以及国家就业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变化,对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大学这座纷繁的象牙塔里感到十分迷茫,根本不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至每天都浑浑噩噩地沉浸在网络、游戏之中,等到毕业找不到工作后才后悔莫及。因此,对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进行调查研究,对于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方法和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等都会有一些帮助。
一、调查结果
(一)学习目的
调查显示,在进入大学之前,大多数学生对大学都有着非常美好的憧憬和期望,希望可以通过大学学习提升自我。但进入大学以后,却发现大学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高尚,有73%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与自我想象有反差。其原因高中老师与家长都对大学生活描述得十分美好,但进入大学以后才发现,他们把大学生活想象的过于美好和理想化了,而且由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过大,导致了对大学生活的失望迷茫等一些消极情绪。
调查显示,81%的同学读大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哪怕是考研读博的目的也是如此。同时只有13%的人对现在就读的专业有兴趣。这表明有很多同学在平时学的并不是为了兴趣,而只是为了毕业以后能找到一份体面或赚到很多钱的工作。其原因与很多学生在填大学志愿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对专业了解较少,或者遵从老师、父母的意见,选一些热门专业,像金融,电子等,或者被调剂到其他专业,根本对专业没兴趣,所学的专业并非自己所愿,冷门专业就业率又低,使很多大学生越学越迷茫,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二)学习态度
调查显示,步入大学后,大多数同学都对大学生活作出了一定的规划。这充分体现了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还是积极进取的,但是,却仅有12%的同学能按照计划完成任务,其他人都是只有计划,却没有真正的落实。?这表明他们缺乏自律和执行力,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查显示,只有11%的学生从没有旷过课,74%的同学只逃过几次自己不喜欢的课。对大学成绩的看法,超过一半的同学表示无所谓,及格就行,只有36%的人表示对考试分数比较重视。其原因有很多。在学校管理上,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扩招,很多课程单堂人数都超过了一百人,老师无法因材施教,部分老师授课方式又极其传统、单调;在学生方面,很多课程他们缺乏兴趣,但为了学分,又不得不上,极端一点的,就选择了旷课。部分学生又因为兼职,时间和课程发生冲突,转而选择了旷课兼职。有55%的学生存在“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心理。这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表现。平时不努力学习,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抄别人的,到期末考试突击两个星期就去考试。甚至有些学生还采取作弊的方式去应付考试,造成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歪风。
对于当前大学生在学习上的消极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有:
(1)缺乏学习动力,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不少学生对现在所学的专业没有什么浓厚的兴趣,甚至有将近10%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没有任何兴趣。不少专业课程较难,需要有兴趣,有毅力地坚持才有可能学好。这就可能打击了很多本来有兴趣的同学,使他们陷入有兴趣到没兴趣,到没兴趣学但必须学,到学不好,最终导致厌学的恶性循环,缺乏学习动力。
(2)对学习认识的偏差。很多学生抱着高中那套被动接受心理,没有积极主动学习知识,取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学习目的急功近利。很多学生只对他们认为有用的课程才认真对待,对一些培养完整人格的公共课不屑一顾,认为没有学的必要。同时老师授课方法呆板、单调,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4)部分家庭经济富裕或有其他背景的学生,因为有明确的毕业后去向,如继承家族生意等,认为没有必要去学和以后工作不相干的内容。
二、对策与建议
(一)发挥高校引导学生学习正确态度的作用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就必须改变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需以非常敬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需要彻底改变过去“我是教育者,你是被教育者;我是知识的传授者,你是接受者”那种盛气凌人的传统观念,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合作伙伴。教师应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式,实行民主教学,变我讲你听,我说你服从的单一灌输式教学为表演、演讲、讨论、竞赛等形式的现代教学来激活课堂;要多检查、指导厌学学生的作业;布置作业应适度、新颖,体现能力培养,杜绝“题海战术”;上课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情感,教态要得体等。所以,要鼓励高校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导师,推动学生成长为新世界的学习型人才。
(二)大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大学期间,学生必须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动力和归宿。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目标是前提,计划是策略,制定一个好的策略,并贯彻执行,可以提高对时间的利用率,缩短与成功之间的距离。制定学习计划应该注意,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爱好、考虑自己的不足和缺陷,量力而行,目标高低要合适。如果目标过高,力所不及造成心里受到挫折,丧失自信心;目标过低, 实现的太容易不能使自己很好的发展;要由易到难,主次分明;确立自己的长计划和短计划,做到长短结合,在总的长计划下制定短期内的学习计划,并做到具体、细致、明确。
同时,要消除盲目心理,克服不良价值观的影响。要树立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和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学习和工作目标,而不是仅仅考虑个人物质和精神的满足。
(三)大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不仅具有促进人的学习作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会使人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促进人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可以说就有了很好的动机。
(1)转换学习方式,在学习上化被动为主动。
篇8
校园艺术风的注入,使得我们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使得同学们的生活更加鲜活灿烂。鉴于2011级东校区资环学院新生举办活动的需要,特此举办主持人选拔大赛。我们希望把传统做成经典,让大一新生能在新生主持人大赛这个舞台上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才华。
二.活动意义
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气氛,提高艺术素养,浓郁校园精神文化氛围,尽展大学生热爱生活和全面发展的进取精神。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交际反应能力和上台的胆量,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为爱好主持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为各种文艺汇演挑出优秀的主持人,增加汇演影响力。
三.活动主题
星仪炫彩——主持人选拔大赛
四.活动概况
1.策划主办单位:资环学院校园文化部。
赞助单位:策吧网
2.参赛对象:2011级东校区资环学院在校同学。
3.比赛时间:
4比赛地点:
五.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
1.新闻中心宣传,负责海报设计制作,要求新颖独特。
2.领取、填写报名表.
3.申请比赛专用教室。
4.邀请评委进行评选。
比赛过程:
1.“我型我show”一分钟自我介绍(要求新颖大胆,富有自我特色,带有丰富的表情及自然大方的肢体动作,可以介绍兴趣爱好、个性特色、主持风格等)
2.自备朗读稿。考察普通话水平及朗读感情。
3.自选模拟晚会的主持内容。(要求:参赛选手有针对性的表达主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主持导语和结束语,选手自己设计并模拟主持一台晚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
4.“妙语连珠”参赛选手随即抽出3个词语,选定一个场景用这三个词语来组织一段话,必须与选定的场景相适合考察选手应变能力及知识覆盖面。
5.评委即兴提问。
六.参赛要求:
1.对主持有浓厚的兴趣,普通话标准,发音纯正.
2有较强节目策划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主持人要求仪态大方,举止文雅,有亲和力。
3.思维活跃,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现场组织能力,善于调动观众气氛。
七.活动评分细则
应变能力(20分) 综合印象(20分)
八.经费预算
水10元 笔10元 资料5元
九.活动参赛标语
“ 为时代创造精彩,为梦想构筑舞台。”
十.活动参赛宣传语
羡慕那些演讲优秀的同学吗 ?
羡慕那些妙语连珠的主持人吗?
篇9
[关键词]中美;比较研究;大学生;课外活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30101050引言
高等教育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最初关于大学的概念起源于欧洲,但美国后来居上,通过一系列新颖的教育改革,美国教育跻身世界教育的前列。在“每个公民都需接受最好教育”这一理念的支撑下,美国普通民众的文化水平都很高。在平衡课外活动和课堂教育方面,美国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很多时候都能够与所学课程相关联,抑或在提升自我能力方面有很大帮助。很大程度上,这一形式体现出了美国“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理念。而中国近年来也做出改革,从对“专才教育”的倡导过渡到 “通才教育”,致力于将现代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但是这种发展与美国相比并不成熟,显然还拥有很大的改良空间。
1课外活动与其在美国的发展
1.1研究高校学生课外活动之意义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一直都是教育界争相研究的对象。近年来,随着“专才教育模式”逐渐被“通才教育模式”取代,高校开始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中,课外活动就是培养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途径。但通过查阅知网上的相关论文,可以发现国内对于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研究少之又少,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夹杂在素质教育研究里面。无疑,研究高校学生的课外活动是一个较新的领域。
对于课外活动与课堂教育相结合的方面,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已做得颇为成熟。研究美国高校对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与组织形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通过中美两国高等学校学生课外活动的对比,可促进我国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扬长避短,结合我国高校教育的基本特点与美国高等教育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尽快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间的平衡点。
1.2课外活动之定义
课外活动是指除课堂教学外,由学校或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指导的实践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它根据受教育者自身的意愿和需要以及教育的需要,在施教者直接或者间接的引导下,以实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课外活动具有很高的自主性,尤其是高等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团体都是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抱负自发组成,其选择多样、内容丰富。因此,课外活动的形式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活动的内容、规模大小、所需时间都可灵活掌握。也正是因为脱离了课堂的固定模式,课外活动具备实践性,它旨在通过活动中的亲身实践让受教育者提升自身能力、丰富个人经历,使其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课外活动不仅能够巩固扩大受教育者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能够让受教育者在亲身实践中学到新的知识。同时它有助于让受教育者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它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品质,让其在活动之余培养团队精神,拥有领导能力。它可以锻炼受教育者的体力、审美能力,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但是,由于课外活动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教育的结果不如课堂教学来的明显,基础设施、硬件条件的不完善,使很多施教者把它放在教学的对立面上,认为其占用了教学时间,并会影响受教育者的学习质量。诚然,认为课外活动是课堂学习的对立面是错误的,但是因为诸多因素导致国内学生在平衡课外活动和课堂学习间面临困难,这一点,美国教育就显得更加成熟。
1.3美国相关文献与民意调查
通过阅读20世纪初到21世纪的文献,从中可以发现美国教育在平衡师生之间关于课外活动的关系方面,也经历了很长的探索和改革。
1909年,西奥多・斯坦顿对课外活动提出了一定的批评,他认为课外活动超过了学业范围,并且学校给予了学生过多的权利和自由,这种方式对于良好有序的教学秩序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学生花费太多的精力在课外活动上,就会减少花费于自身学业上的时间[1]。
1918年,查尔斯・F・斯温提出了这样一个论题:学生能否在他们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与他们学习的专业中找到平衡。查尔斯也在文中指出了他所认为的平衡,即教师把所教的课程与实际相联系,更多的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个人能力上面,这就引入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即打破传统课堂教学,进行一定的课外实践,通过对教学重心的转换及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实践方向,吸引学生更努力的学习课程[2]。这一教育学论题也是国内很多高校在进行课程改革时所思考的论题,但显然无尽的讨论显示了达到此种平衡并将其优势发挥到极致的例子寥寥无几,实践与教学之间的平衡点依然难以突破。
1922年,G・W・斯图尔特提出了另一个论题:怎样给大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中就有组建各院的俱乐部和兄弟会等课外活动项目,但同时作者也提出要限制课外活动,因为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3]。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也曾陷入平衡学习与课外活动以及师生对于学生“自觉性”的不同理解的 “僵局”。
2011年,吉奥瓦尼・奎瓦斯和艾特・克拉罗夫茨则提出“领导产生领导”的概念,即在课外活动中,学生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也就是说通过老师对于课外活动的指导甚至组织,才能使学生全面理解自身的价值,明白自己作为领导者的责任,并培养自身作为领导者的能力[4]。以此可以看出在关于师生的平衡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老师的指导与参与是大学生课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通过对于美国不同年代教育学文献的分析,可以体现出探讨大学生课外活动与自身课业的关系及找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平衡点是美国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主题之一。
然而在美国普通民众,即这一主题的主要试点对象的心目中,在大学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并从中锻炼领导能力和培养社会服务的责任感,这样的方式他们是否赞同,可以从以下民意调查的数据中得出一些结论:根据2003年Marist College Institute进行的1003个电话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学生早期的社会实践和领导能力是进入大学的重要考量标准。从图1可以看出“同意”的人占被调查者的绝大多数,但“完全同意”的人数却并不多,甚至远少于“反对”的人数,并且也不乏“完全反对”的人在[5]。图1的数据说明了在美国大学录取学生的标准中,课外活动的实践经验确实是重要的一环,但显然无法占据决定性的地位。
从以上三个美国不同年份的民意调查中可以看出,课外活动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大学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十分大。大学对于美国人的意义,不仅仅只是提升自我学术水平、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的地方,还是一个彰显自我领导才华、提升个人能力的小型社会。大学生活也是追求丰富个人经历的美国人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课外活动并不是美国人接受高等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其重心依然放在课堂学习方面。由此可见,美国作为一个相当自由开放的国家,在形成“课外活动服务于课堂教学”这一理念时也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但是无论课外活动多么重要,课堂教学的地位始终无法撼动,这一点,美国同中国是一样的。
2课外活动在中美高校教育模式中之体现
2.1课外活动在美国高校教育模式中之体现
1) 4H模式。4H即Hand(手)、Head(脑)、Health(身)、Heart(心)的简写,这是种强调“手、脑、身、心”全面发展,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发展个人潜力,培养一种积极乐观人生哲学的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美国的实用主义。4H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南方本土草根性组织――乡村俱乐部。只有农场子弟参加,学习基本农业技能如家禽饲养、罐头制作等。它是一些州的教育家开展的以“教授农村孩子有用技能”为原则的教育计划。100多年来,由于技术的发展,这个计划逐步渗透到各大州,城市的孩子也会参与如汽车保养之类的学习,进而形成了遍布全美、在许多欧洲国家也颇具影响力的4H教育团体,致力于让年轻人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帮助社会。4H教育的口号是“做中学”,座右铭是“精益求精”,它的一部分誓词是“健全的头脑,以运用思想;健全的心胸,以发展品性;健全的双手,以改善生活;健全的身体,以服务社会”。
而到了今天,4H教育早已跻身全美高校教育,也是美国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育模式体现出美国的实用主义贯穿着美国教育的发展,将教育与社会挂钩,致力于通过丰富多样且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课外活动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4H模式更多的关注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基本生活、生存技能,起到了连接高校与社会的桥梁作用以及高校学生在步入社会前的缓冲作用。
2) 自由教育模式(liberal education)。针对21世纪的自由教育,美国学院与大学协会认为它是一种学习的途径,有助于让学生自己准备好面对复杂性、多样化与变革[8]。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国高校的课程设置范围很广、选择多样、时间自由且灵活。对于自由教育模式的研究基本在于课程设置及其目的上,但其自由灵活的时间也给予高校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更多的可能。自由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坚实、可转移的智力与实际技能,如交流能力、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技能”[9]。这一目标不可能单纯的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因此美国高校拥有数量可观的学生组织、举办丰富的课外活动。以有“南方哈佛”之称的杜克大学为例,所有的学生课外活动都有统一的规定指导,每个有志愿参加学生组织的人都必须学习30多页的学生手册并且通过考核。很多课外活动都需要学生深入当地社区与教会,根据杜克大学的资料显示,每年有75%的学生都会参与到社区服务当中去。通过与当地社区、教会、公司之间的紧密联系,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地方生活,同时能够在服务大众中明白自身的责任,思考存在的社会问题并致力于得出解决方法。
2.2课外活动在中国高校教育模式之体现
1) 通才教育模式。通才教育又称“普通教育”和“一般教育”,借鉴美国的“自由教育”[10],最早这个称谓是对基础性教育的概括,如今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一种非专业性教育。通才教育模式是对专才教育模式的改良与发展,它的教育方法不仅仅简单地限于课堂教授和专业科目,它提倡积极的教学互动和社会实践,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能力,至此课外活动被纳入中国高校教育模式之中。自1995年中国国家原教委成立“加强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协作组”,其中关于实施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种途径和方式中就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而课外活动就在“第二课堂”里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并且在第4条里明确指出,高校学生应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其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并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与之前所提倡的专才教育相比,通才教育模式更加讲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高校课外活动的发展与成熟奠定了基础。
2) KAQ人才培养模式。KAQ具体是指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三位齐头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当中,三个部分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一模式最初是由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院士提出,其中知识是基础与前提,能力是通过对知识的掌握、在实际中运用而形成的,而素质一部分取决于先天条件,一部分来源于后天对知识和能力的升华。这三者不能完全通过课堂教学获得,更需要投身社会实践,这就需要将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3) SSR模式。它是在大学实施创造教育模式中的一种,由词组“Study independency”及单词“Seminar”和“Research”组成。Study independency是指学生应当在大学期间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Seminar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讨论,而Research是指研究与探索。这一模式由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教授提出,这种模式是三个递进的阶段,也是三种学习方法。其中独立学习与研究探索包括了大学生除在学习书本知识外,应进行课外实践,从中获取知识或技能,这也就鼓励了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
2.3模式中中美高校课外活动之比较
通过上述的中美高等教育模式比较可看出,大学生的课外活动在两国逐渐成为正常教学之外的“第二课堂”。由于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时期较早以及其自由开放的文化背景,美国对于课外活动的规范更加具体,其形式也更加丰富。但从国内高校改革开始,高等教育的重心逐渐从“专才教育”模式转移到了“通才教育”模式,课外活动便也随之纳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行列。相对于国内大学生的课外活动,美国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优势在于:过硬的硬件条件、相对自由的时间、统一的大纲指导、地方企业与教会的支持、基础教育对课外活动的大力提倡以及“自由教育”精神下对于学生活动的宽松式管理。但美国高校的模式也存在其弊端,其对于自由教育、通识教育的倡导多是基于它的“个人主义”缺乏“民主共同基础”[9],也正是由于这种“个人主义”使得美国高校学生更难于组织,也不利于对团队精神的培养。这一方面,拥有“共同基础”的中国就显得更具优势,高校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课外活动、培养当代新型人才是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可取之方。
3中国大学生课外活动现状
中国大学比之美国大学,学期课时更多,更多采取的也是一般课堂教育,因此学生的时间安排更加固定统一。而由于扩招,活动场地也相对较小,离“通才教育”提出的时间较短,社会实践的发展还不完善,在社会力量支持方面也有待成熟。由于小学、中学时期教育形式的不同以及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带来的保守,国内大学生活动与正常课堂教育之间还存在着一定冲突。但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中国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从小便得到培养,这也使得国内大学生活动有更强的凝聚力,也更易于组织。
中国大学出现的时间晚于西方,因此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很多的改革要实施。撇开义务教育抑制学生创造力和自制力的弊端,单看大学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与培养方面,学生社团或组织需要的更多的是领导和老师的支持,或者说一份信任。但是好的地方在于,有美国和欧洲的先例,中国可以从中吸取到很多经验和教训。虽然如今美国教育界依然有人在探讨课外活动与学生课业之间的平衡问题,但无疑课外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占据人类生活的不仅仅只有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在课外活动中,大学生们可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且融入社会,而后他们也在其中为实现个人的目标而积累经验。如今中国大学生所欠缺的正是这种对社会生活完全的融入,大学在中国依然还是“象牙塔”。
同时,国内的大学生活动缺少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现在,的确已经有一部分的公司或机构看到了大学生的价值,愿意给予有志向的年轻人一定的支持,但这样的支持范围太小,更多的集中在非常有名的高校,而大部分的社会机构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一年轻群体的价值。大学生在课余,应当被提供更多的机会进入相关企业或者单位参观、锻炼。
而关于大学生自我的课外活动意识的培养方面,高校显得太过急功近利。很多大学学生会和社团的职务都与学分和奖学金挂钩,也有不少学生投机取巧竞争学生组织里的“闲职”。大学生应当有一种自主意识,课外活动的安排是分内之事,它的宗旨在于锻炼自我能力、塑造自我人格,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或人生目标做准备。中国高校应向美国一些大学学习,开设相关的课程,让大学生准确的从参与课外活动的目的中找到自我的定位。
4结束语
通过对比中美大学生的活动可以发现,尽管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教育理念,但大学生活动发展的阶段都是相似的。美国由于高等教育开展的更早以及其自由开放的文化底蕴,大学生活动发展得更加成熟;中国因为“通才教育”模式的提倡,大学生活动也逐渐有组织、有纪律。无论身处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当代高等教育下大学生活动都应成为高等教育的“第二课堂”,都应得到学校的支持,并且与社会紧密联系,致力于培养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高社会责任感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Stanton,Theodore. Student Activities [J]. The North American Review, 1909,190(645): 170177.
[2] Thwing,Charles F T.A Intellectual Equivalent of "Student Activity"[J]. The North American Review, 1918, 207(747): 239243.
[3] Stewart G W. College Students of Superior Ability [J].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1922, 8(3): 1115.
[4] Cuevas, Geovanni and Kralovec, Etta. "Trusting Students to Lead: Promise and Pitfalls"[J]. Schools: Studies in Education, 2011, 8(1): 143165.
[5] Marist College Institute for Public Opinion Poll [BD]. Marist College Institute, 2003, USMARIST.060903.R02D.
[6] Work Trends Survey [BD]. John J. Heldrich Center for Workforce Development at Rutgers University, 2012.
[7] Associated Press/ NORC Poll [BD]. National Opinion Research Center(University of Chicago), 2013, USAP.081713N.R32C.
[8] What is a 21st Century Liberal Education?[EB/OL].(20150809)[20150305].http:///leap/whatisaliberaleducation.
[9] 王晓阳,曹盛盛.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模式、挑战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5,(4):1725.
[10] 佘宇菡.专才教育模式与通才教育模式的比较――高等教育教学过程比较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Z2):8384.
Study of undergraduat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Chinese and United States
SUN Junqia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Jiangsu210000, China)
篇10
[关键词]激励 动机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137-01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主观影响因素
志愿者团体是指一些主动组成的,在经济、健康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不带有任何私利主义的情况下,有效地运用社会资源,对需要帮助的人群进行一定援助的社会组织。在志愿活动中,需要付出一定的耐心、爱心、时间甚至金钱。由于当代大学生文化教育程度较高,且积极性较强,因此大学生是当代志愿者团体的一大主力军。但现如今仍有许多大学生没有参与其中,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方面有许多大学生在大学以前没有参与过志愿者服务活动,这也许是受到客观环境条件的制约,没有机会去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之中,也有可能是主观认识的不全面;另一方面是许多大学生对志愿者活动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志愿者服务活动是无条件地付出,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还要付出许多精力,却收不到任何回报,所以参与到志愿活动中的积极性不高。
(二)志愿活动的持续影响
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是值得探讨的,当前我国学者对该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参与的动机和参加志愿活动的持续行为这两个方面。研究表明,志愿活动行为的持续性被志愿者的参与动机直接影响。这说明,当代大学生若能在参与志愿活动过程中得到提高,那么自愿者活动就是持续可进行的;如果相反,则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正因如此,只有通过了解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因素的组成,我们才能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持续有效性进行预测,从而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激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
二、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与激励政策
(一)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
学者杨梦圆通过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寻求精神寄托,提升个人成果或价值,或是为了以后的求职做出相应的经验积累。由于志愿服务活动的无偿性,许多大学生对志愿活动望而却步。因此在无偿性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志愿活动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所谓激励,就是以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让受激励者由内而发地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某件事情。
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传统的参与动机。这主要是由社会责任感而引发的社会活动,往往是大学生为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而去帮助他人,从而做出对社会有益的服务活动。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传递爱心和快乐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和信念。
2.个人发展动机。这是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最主要的动机,这主要是由于个人发展因素的内在要求,这其中包括为获取学分、增长课外知识、丰富大学生活、扩展交际圈等因素组成。研究表明,大学是从经历学习生涯后迈入社会的第一步,许多学生对事物都存在新鲜感,因此对参与志愿活动都有着较高的热情。但由于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各种新鲜事物的注意力也容易随着时间而发生转移,从而对团体中其他成员的热情产生影响。其中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的组成主要是由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组成,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业重和时间紧的双重压力,对个人的积极性和对活动的热情都有较大的影响,往往也会因此放弃志愿活动。
(二) 激励政策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时大多都是由于自身成长的需要,其中获取学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这说明一些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活动时往往是带有目的的;另外扩展交际圈也是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另一重要因素,许多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是为了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学习如何沟通等。近年来,许多大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参与到志愿活动中,但我国志愿活动的过程还存在着较多不足,譬如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激励机制还未完善,且由于受到时间和学业的限制,导致许多志愿活动无法开展。因此,针对激励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以社会志愿者服务平台为依托,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实现个人价值;(2)在校内加大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激励大学生;(3)建立相应的社会服务档案,引入相应的考评机制,建立完善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在大学内建立相应的激励政策,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去;(4)通过考核,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使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三、结语
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不断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有效地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志愿活动不断深入和发展。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大学生定能成为志愿者中一支强有力的队伍。
【参考文献】